※※※※※※※※※※※※※※※※※※※※※※※※※※※※※※※※※※※ ※                                 ※ ※         ≡≡≡ 新 ≡ 语 ≡ 丝 ≡≡≡       ※ ※          (NEW THREADS)          ※ ※                                 ※ ※          2024/02(第三六一期)         ※ ※            一九九四年二月创刊            ※ ※                                 ※ ※   《新语丝》为文化性综合刊物,登载文学、艺术、史地、哲学、科 ※ ※ 普等方面稿件,目前设四个固定栏目:【牛肆】(随笔、评论)、【丝 ※ ※ 露集】(诗歌、散文、小说)、【网里乾坤】(文史哲、科普知识小品 ※ ※ )和【网萃】(个人或专题选集)。本刊每月十五日出版,并不定期出 ※ ※ 版专题增刊。                          ※ ※                                 ※ ※   本刊主页国际版:www.xys.org           ※ ※       国内版:xinyusi.us            ※ ※※※※※※※※※※※※※※※※※※※※※※※※※※※※※※※※※※※                  § 【卷首诗】            §     世界醉了                  § 离家民:世界醉了       §     ·离家民·                  § 【牛肆】             §  我喝了一杯酒 黄明红: 清澈与混沌 §  结果世界醉了 LB : 回乡见闻 § 董剑华: 酒,不是随便喝的 §  大地开始晃动 §  高楼开始摇摆 【丝露集】 §  周边的人们都窃窃私语 §  讲着可笑的醉话 椿 楸:第十一个 §   陈义怀:巴黎夕拾 §  透过醉了的世界 张雪昆:诗选(如诗的时间, §  第一次 苹果汁,墨水的叹) §  看破了红尘 陆思良:理发师傅和外婆 §  看透了人生 §  看穿了生死 【网里乾坤】   §  看清了不醉的世界 §   方舟子:中美最大间谍案真相 §  荒原上的古树 离家民:漫谈“人性” §  马路边的小草 杨志宏:关于深入和透彻的启示 §  小河边的鹅卵石 §  原来如此奇特而美丽 【网萃】    §   §  一群小孩 黄奕信:童年,少年 § 叽叽喳喳 §  像鸟儿一般从身边飞过 § 带着春天的气味 § § 大街上的老年人 § 一群又一群,真多 § 数量恒定 § 永远不会减少 § 也不会增加 § § 醉酒的世界里 § 有一个清醒着的人 § 他在努力思考 § 他说 § 世界真的醉了 § 【网讯】∽∽∽∽∽∽∽∽∽∽∽∽∽∽∽∽∽∽∽∽∽∽∽∽∽∽∽∽∽∽∽ 【牛肆】∽∽∽∽∽∽∽∽∽∽∽∽∽∽∽∽∽∽∽∽∽∽∽∽∽∽∽∽∽∽∽ ◆          清澈与混沌 ——读《从前,那么慢,那么美》与《从前慢》两首诗有感 ·黄明红·   午间读新语丝,一篇文章《质问陈丹青:〈从前慢〉》是木心原创?》吸引 了我的注意。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偶读陈丹青》,之后就没有再关注他,连带地 对他推崇的木心也兴趣寥寥。最近参加一个读书会,有人对木心极为推崇,特意 把他的一句话:“愿含生之灵在有生之年,重友谊,善谈论,且进美食。”抄写 下来像座右铭似地对待,逢人分享,而且还说读木心先生的书是有门槛的,崇敬 的样子几乎让人动容。当然,这动容的人不是我,我心里想,这句大白话谁都说 得出吧。不过这也让我好奇为什么别人会对木心这么推崇呢?当然,木心的那句 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我还是有所耳闻 的,也觉得写得很有意境。   读了这篇质问陈丹青的文章,才知道那句诗居然是从丰子恺先生那边抄的, 这简直让我不敢相信。我好奇他是怎么抄的,于是就把两首诗找出来仔细阅读感 受。读完之后,对木心,我得出跟对陈丹青一样的结论,偶读就够了。反倒是喜 欢上了丰子恺。   为什么喜欢丰子恺呢?读这首诗的感觉就是“那么慢,那么美”,就像一幅 水墨画随着卷轴在你面前徐徐打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和画面也就这么浮现出来, 缓缓地,悠长地述说着,没有评判,慢慢地、静静地、淡淡地、柔柔地、暖暖地, 让你憧憬,让你遐想,让你沉浸,让你欢喜,一种非常宁静美好的感觉。   那么木心的诗歌呢?他这首诗让人记住的就是抄的这句。不过,他却把“从 前的日光很慢。”改为“从前的日色变得慢”。我不知他为什么要变“日光”为 “日色”,从发音上“日光”更好听,而且由“日光”就想到“时光”,所以说 “很慢”很自然。另外,原文的“很慢”是描述一种状态,就把你带回从前的那 个时刻。而“变得慢”则是动词,是从一个状态变到另一个状态,前面写的就已 经是从前(年少时候),是从什么状态“变得慢”呢?逻辑上似乎不太通。   另外,木心这首诗让我感觉不舒服的地方是它带着评判,好像在说从前大家 诚诚恳恳,现在世道变了,人说话都不算数。从前大家活得精致优雅,现在的人 则变得粗鄙不解风情。他没有明说,但是你能感受到这层意思。不是说不能批评 现在,而是要批评你就要说出具体的事实,而不是只是说抽象的感觉。就比如说 你喜欢安静,你可以描述安静带给你的美好感觉,但你不能说安静的人就比较善 良,暗指喜热闹的人就不善,除非你能具体指出。   而丰子恺先生的诗则是很纯粹地描述从前的美好,你从中能感受到他的单纯。 另外,文字上,木心跟丰子恺更是没有可比性,感觉就是大白话断句,没有韵律 感和美感,你只要把两首诗拿来朗诵读出声就可以感受得到不同。   要怎么来形容我读这两首诗的感受呢?对丰子恺,我想可以用“清澈”二字 来形容,读完之后,你觉得明亮开朗舒展,是一种愉悦的感觉。而读木心的这首 诗,即便把抄的那句也当作他的,你读完之后觉得似是而非。有点画面感,但是 跳跃莫名,想要高雅,但又自以为是,一种“混沌”的感觉。   清澈与混沌,何去何从?自是向着清澈的光明方向去。   (写于2024年1月31日) ◆             回乡见闻    ·LB·   家人事先给准备了一个手机,花了点功夫学会那些扫码之后,出行基本没有 问题。孩子对“扫我”还是“扫你”更是搞得一清二楚,但是这些东西显然不是 为老年人准备的,老父依然坚持用现金,说还能对付。直到陪老父看病去了一趟 医院,才发现自己也搞不定那些电子预约和付款的程序,忽然想到父亲对去医院 似乎总有些推脱,是不是有这个原因,没有妹妹或者妹夫的陪同,他估计会连挂 号都有困难。   上次回家还是疫情之前,一晃四年多了。父亲显然老了很多,还好行动未见 太迟缓,头脑也还清醒。妹妹一家凑凑合合仍然能过日子,注意到昔日的小妹已 经要靠化妆来掩盖岁月的痕迹了。饭桌上老父对中美关系最有见解,但是已经上 高中的小外甥女对美国的事情好像知道不少,时不时要更正外公一下。我孩子的 中文很流利,还要帮一下堂妹的腔,两个孩子一唱一和批评长辈,引得大家哈哈 大笑,马上感到这是我几年来最快乐的时光。   最大的感受是上海的萧条。浦东机场空空荡荡也就算了,毕竟在网上看到过 报道。几年不回家,市区里的人口好像也少了很多,出了小区,稍大一点的路上 竟然见不到多少行人,上海好像不再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了。沿街的小商店似乎 也消失了大半,代之以一堵堵围墙和骑着电动车匆忙穿行的外卖人员。妹夫说疫 情三年人都跑了,在电商冲击下,那些实体小商店实在也难以存活。   延安路高架桥早晨八九点竟然没有堵车,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地铁 里都是年轻人,很少见到老年人。   带孩子去苏州无锡短暂旅游,上海火车站空荡荡的广场又让人感慨一番,曾 几何时,这里可是中国最人头汹涌摩肩接踵的地方。车站地下广场宽阔的通道两 侧的小商铺过半都拉下卷帘门,相比之下芝加哥火车站地下广场要算热闹的了。 高铁车次非常频繁,的确无需事先网上预约购票。排队买票时前面几个年轻人在 买当天去昆明的车票,也没有什么问题。实名制购票上车也不是很麻烦,检票的 工作人员挥挥手就让通过了。   苏州旧城区的景点维修得很好,平江古街的小桥流水人家真让人有些流连忘 返。在旅馆里看到一个介绍里说到“修旧如旧”,效果的确很到位。景点的人群 中时常可见穿着古装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女孩,以前从未见过,大概是自媒体时 代的旅游新时尚。女儿见了羡慕不已,于是就买了一套,换上以后学着古装剧里 左顾右盼,让人忍俊不禁。此后一路上我就成了孩子的摄影师了。偶尔见到有刷 着某某主义价值观的大牌子立在路边,熙熙攘攘的游人无人在意,穿着鲜艳古装 的年轻人们最关心的是一张漂亮的照片。   上次去苏州还是上大学时,几十年后带着孩子去,竟然多了一份介绍中国文 化的任务。在寒山寺花了一番心思解释《枫桥夜泊》和寒山拾得,孩子竟然若有 所思,然后夸老爸很博学,令我得意至今。   出了寒山寺在一家面馆里吃面,老板说到现在的寒山寺是日本出资修建的, 过去只是一个很小的寺院。这些以前我都不知道。那个唐伯虎出生地更是子虚乌 有。还好《枫桥夜泊》这首诗的确是千古流传的。 ◆           酒,不是随便喝的    ·董剑华·   酒喝多了,我感觉很不爽。   那是一次喜庆宴。好多年未谋面的老同学忽一日打来电话,我很是惊喜了一 番,心跳扑通扑通加快,“这个周末同学们聚一聚,聊一聊……”听后,我像领 了奖品的小孩子般雀跃起来。   席间少不了酒。国人常说无酒不成席,我们哪能免俗呀。我不常去这种场合, 行酒常识欠缺,人面情又软,在朋友各种花样不断翻新的劝酒辞令下,三杯五盏 早已落肚。未尝菜之咸淡,已觉地之旋转。   席间也有不喝的,一类是孩子和个别女人,一类是开车跑路的。孩子在席间 最性情,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别人管不着,酒哪有饮料来得甜蜜呢,他们清楚 喝什么好。排除不喝酒的女人,那些喝酒女人已不是新闻,也许出于印证“半边 天”价值的考量,她们喝起来很特别——不扭捏,领先喝,大有巾帼不让须眉的 豪气。开车的司机也许是怕了交警,端起个饮料杯可怜见地看着别人豪饮、牛饮, 一时间连个硬气话也说不起的架势。   当我稀里糊涂,不知如何回到家里时,妻子和女儿在一旁不断地批评我、笑 话我,“还是你爱喝酒,别人又没给你嘴里灌,喝那么多纯属逞能……”我的舌 头老不听话,搞得我语无伦次,有苦就是说不出来,任由她们奚落。不知啥时竟 睡过去了,感觉昏天黑地,连个囫囵梦都梦不成。   觉醒后,吃东吃西,想缓解一下酒精的功力,可那中华好酒岂是能随随便便 打败的,反抗无效,由它去吧。   想想也是,主人邀请,就图个乐呵,高朋满座,欢声笑语,交谈之机,说不 定就聊出个商机,说出番玄机,道破个天机来,有意外收获,这也不枉此行啊。 谁也不想弄几个酒鬼来搅场子,再说那酒价格不菲,一头是喝伤了客人的胃,另 一头主家又要过多破费,不说两败吧,好像距离双赢也不近。   也许劳动可以缓解酒精之痒吧。   我边洗衣服,边不自觉地嘟囔:“把她的衣服揉烂,揉烂。”当然说的是老 婆,因为她翘起二郎腿批评人的架势我很是有意见。   过了一个晚上后,我这才恢复了常态,犹如从良的人,感觉万事万物原来是 那么美好。回头想想,昨天除了酒还是酒,朋友们呢,模样依然依稀待定?嗨, 好端端一个周末时光,竟让一盅酒给搅局了,戒酒的誓言又回响在心头。 【丝露集】∽∽∽∽∽∽∽∽∽∽∽∽∽∽∽∽∽∽∽∽∽∽∽∽∽∽∽∽∽∽ ◆              第十一个    ·椿楸·   我所在的实验室里有一个叙利亚同事,我和他年龄相仿,又在同一个科研项 目里共事,平素接触很多,加上我俩都是长期生活在法国的外国人,在“吐槽” 法国方面有着不少共同语言,所以关系很不错。熟了之后,我们也经常聊起中东 时局,这就不可避免地会提及叙利亚内战,以及他多灾多难的叙利亚同胞。在一 次共同的差旅中,他曾告诉过我一个他家族里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并在随后的日子里时常萦绕着我。   故事的主角是同事在叙利亚老家里的一个亲戚,按中国人的规矩,同事得管 她叫姨。同事的姨总共生过十一个孩子。但“邪门”的是,在她的前十个孩子当 中,除了老大是男孩,之后九个都是女孩。可能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姨特别 宠爱这个男孩,加上男孩又是排行老大,所以全家都对男孩十分器重和依赖。   后来,叙利亚内战爆发了,政府军、反政府军、伊斯兰国圣战分子、库尔德 武装等各方势力彼此牵制,打成一团。为了扩充军力,叙利亚政府一直在不遗余 力地招兵买马,并规定:各家各户如果有两个以上男孩,必须至少出一个参军打 仗。他姨的那个儿子虽够入伍年龄,但由于是“独苗”,所以可以不参军,可恰 恰在那期间他姨却又怀了孕,并生下了第十一个孩子——是个男孩。这就意味着 大儿子不再是独生子了,必须去参军。果然,她的长子随后就被抓壮丁的从家里 带走,并被送去前线。那个可怜的男孩此前连枪都没摸过,上了战场没多久就被 打死了,而且在内战愈演愈烈的那几年里,甚至连个尸首都没能留下。他姨得知 噩耗后悲痛欲绝,接着就精神失常了。她抛下家中的十个孩子,整天就在外面游 荡,到处找儿子,逢人就问儿子在哪,后来自己也走丢了,至今下落不明。就这 样,一个本来虽不富裕却也幸福的家庭,就此坍塌了……   我的同事讲完后,长叹一声。一旁的我也是唏嘘不已。   同事对他姨流落街头的描述,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以至于每当我想起这个结 局,脑海里总会浮现这样的场景:在一个饱经战火后到处残垣断壁的街头,一位 衣衫褴褛的妇人在四处寻找着什么,她时而低声喃喃自语,时而高声喋喋不休…… 想起她,我总能想起鲁迅《祝福》一文里的祥林嫂——痛失爱子后,祥林嫂逢人 就唠叨儿子被狼叼走、吃掉的惨状,并责怪自己傻,从而招人厌烦;还有杜甫 《石壕吏》中的那个老妇——当她面对抓壮丁的官吏讲述其三个孩子参军后“一 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的遭遇时,内心该多么痛苦!听到同事的故事后,年近 不惑的我才真正体会到《祝福》和《石壕吏》的份量。在国内,几乎每个人在中 学时代都读过这些文字,但不长大成人、无人生阅历,哪能真正洞悉其中的悲怆 呢?   记得那天我还追问了同事一个问题:后来她的其它孩子都怎样了?   同事没回答,只是闭眼摇了摇头——不知道是不晓得,还是不想说。   但我问完就后悔了。因为答案不是明摆着吗。这场旷日持久的内战,已造成 无数叙利亚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了。他姨家中的顶梁柱战死了,他姨也失踪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可想而知,他姨的那些孩子们估计早就嫁的嫁、跑的跑,甚至 是死的死。这并不夸张——几年前,我曾指导过一个叙利亚的学生,她告诉我, 她的一个和她从小玩到大的邻居发小就在她们家旁边的一条街上被炸弹活活炸死 了。   退一步说,即使他姨的那些孩子还都在、都能找到,估计我同事也早就认不 全了。我同事他自己都十多年没回家了,家族成员的冷暖安危想必他也无法一一 清楚。“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的杜甫写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叙 利亚的“烽火”一烧就是十多年,阻断了多少亲人的音讯和梦!   同事那么多年不回去,除了因为战乱,可能还有另一苦衷:倘若他回去,就 很有可能也会被抓去参军。要知道,当一个国家的战争齿轮一旦运转,作为老百 姓,参不参军、上不上战场是由不得自己做主的。让你上,你就得上。同事是蒙 彼利埃大学毕业的生态学博士,他这么一个整日白天捣鼓实验、晚上埋头编程的 文弱书生,上了前线估计就是白白送死。更何况,倘若参加的是抵抗外族侵略、 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死了固然是个人及家庭的悲剧,但至少死得其所,死得光 荣;但参加内战,杀的都是自己的同胞,不值得去卖命、去送死。   如今,同事在法国组建了家庭,一家人温馨和睦。他和妻子早年在叙利亚就 认识,那时还没有战争。后来两人离开故土来到法国,一来为了躲避战火,二来 为了更好的生活,看样子要在法国定居、终老了。他们已经有了三个爱的结晶, 其中两个是男孩。我就住在他们家不远处。有时下班后我会远远看到,在M城夕 阳的余晖里,他妻子扯着三个孩子一齐回家的背影。   2024年1月14至15日,M城 ◆             巴黎夕拾 ·陈义怀·   去巴黎是十来年前的事了,印象已有些模糊淡薄。去了也就去了,当初印象 鲜活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要写点文字,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是行走的自媒体的时代, 影像随手可拍,与之相比,走马观花的游记之类,无论是传播的快速还是感受的 身临其境都相形见绌。传统的游记体裁已基本失去存在的空间了,像《大唐西域 记》、《徐霞客游记》、《水经注》这样的经典,只能产生和存在于交通不便、 信息传播主要以纸媒为主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绝响,这也是科技进步的必然, 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但是,如果你硬要倒退回去,想依照这样的体例写一本游记, 以为可以立言不朽、传之后世,多半是会被人弃如敝屣的。   这两年多来很少出门,即使去两三小时车程的周边转转,也要查清了行程的 风险才敢动身,闲暇的日子大都窝在家里,平日则是两点一线的单调重复。无聊 的时候翻出旧时的相册,巴黎的照片在眼前一帧帧滑过,旧影重览,不胜今昔之 感,权当故地重游,略慰寂寥。因为所记的是数年前的掠影,又在记忆中沉淀日 久,姑且仿迅翁《朝花夕拾》名之曰“巴黎夕拾”云尔。   其实第一目的地并非巴黎,而是法国南部的图卢兹,一座砖红色基调的安宁 静谧的小城,法国第三大城市,但其规模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不大的地级市。所住 的公寓式酒店At Home位于市中心,紧邻加龙河,出门几分钟就是广场、音乐厅, 到当地有名的主坐教堂仅两公里路程。一个月下来,因为初到异乡的新奇,依照 旅游指南按图索骥,几乎游遍大小景点,走过所有主要的街巷,对其熟悉程度, 甚至超过了故乡的城市,到后来连门也懒得出了。闲暇的时候,冲一杯咖啡,坐 在阳台上看过往的车流,观察街上过客似的行人,望着对面越南人开的水果铺脑 补他的人生故事……总之,是呆得有点无聊了,不禁有些生活在别处的慨叹,但 计划中的巴黎之旅一直没有成行。   5月里的一个周末,加上一个假日,总算凑齐了三天的匆匆行期。临走前两 天,负责接待我们的客户经理特地到办公室来叮嘱,保管好钱物、护照,当心巴 黎的小偷…还有狗屎,后半句当然是法国式的幽默。我们吃着她带来的自己庭院 种植的葡萄,都扑哧笑出声来。   从图鲁兹到巴黎600多公里,几乎横跨法国南北,但空中飞行时间不过个把 小时,每天几十个航班,只要你想且能够,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睡 意迷蒙中登上早班飞机,醒来倚窗而望,巴黎盆地正在机翼下方回旋。很喜欢飞 机做这种大角度的侧转弯,给人天地盘旋的动感。《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絮佩 里应该也很喜欢这种感觉,一个热爱自由和冒险的飞行家,生活日常即是在云上 的日子,他的《夜航》、《人类的大地》从空中呈现的那些雄奇壮丽的情景,刷 新了人们对大地的体验。   从空中俯瞰,巴黎如一张摊在盆地锅底的薄饼,日出的晨曦中升腾着淡淡的 雾气。远远望见战神广场的艾菲尔铁塔,一根小避雷针似的插在塞纳河畔,那里 正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   在戴高乐机场坐RER B换RER C,出地铁口一眼就望见铁塔。从之前的空中俯 瞰转为地面仰望,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云:高标跨 苍天,烈风无时休。其实大雁塔高不到65米,而艾菲尔铁塔的身量是320多米。 以严谨写实著称的杜工部,在形容看到大雁塔的感受时,显然带着几分诗意的夸 张。但天空之下,无论多么巍峨的人造物,都显得渺小。艾菲尔铁塔创造的高度 早已被超越,之所以还能像磁针一样吸引这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因为它早已 经成为巴黎的文化地标。置身于其下的旅游者,有的庄严仰望,有的悠闲打量, 有的以征服者的姿态攀爬,更多的摆了各种Pose拍照打卡。一群黑人朋友即兴跳 起舞来,动作热烈奔放,不时发出哦哦的欢叫,在这战神广场上,不知跳的可是 非洲战舞?舞盲的我也在一边跟着他们的动作舞动,似乎点燃了沉睡的激情。他 们中有人示意我加入,但我却羞怯地走开了。那一刻,我感觉一种无形的束缚捆 绑着自己,也许纯粹是个人的,也许是浸淫某种文化太久留下的印记。   巴黎圣母院当然是必去之地,倒不是要去鉴赏它哥特式的建筑艺术,或品味 祭坛、回廊、门窗的雕刻和绘画。在图鲁兹,几乎每个周末都去远远近近的教堂, 实在看得有些审美疲劳了。去的原因,可能很多人都一样,因为雨果,因为他的 《巴黎圣母院》,因为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跟随人流走进教堂,两排石柱上 点燃的蜡烛牵引着目光直抵耶稣受难像,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 轻盈的飞天感,很容易把人从尘世带进天堂的宗教情感里。“即使没有上帝,人 们也必然要创造一个上帝”,17世纪的巴黎人伏尔泰道破了人性的秘密。人活着 得信点什么,或者寻找信点什么,不管你称他上帝也好还是别的……不然,短暂 的生命之旅尽头面临的就是死亡的恐惧深渊。虽然并不信教,但每次进教堂都有 一种穿越感,不是时空的穿越,而是情感的穿越,从此岸到彼岸。跨出教堂的窄 门,重新回到现实和日常,明媚的阳光下,碧空如洗,塞纳河倒映着蓝天白云, 长长地透了口气,沉重庄严之感也随之而去。几年后,在电视上看到塔楼于熊熊 大火中付之一炬,心里不禁有几分慽慽然。   对于艺术爱好者,卢浮宫是天堂般的存在,真要认真看下来,一天远远不够。 我于艺术没有特别的爱好,也缺乏这方面的天赋,初中时因为总画不好一辆福特 牌汽车,教美术的校长直呼为“笨蛋”。参观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字:推着走。 三件镇馆之宝─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像、蒙娜丽莎更是被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 泄不通,只能在警戒线外远远的遥望。这三件神品级的文物在初中美术课本上早 就相识了,但置身现场面对真身的一刹那,我这个门外汉仍感到深深的震撼,心 中的什么东西似乎一瞬间被击穿了,又好像一层眼翳被挑开。逗留四个多小时出 来,再次经过贝大师设计的玻璃金字塔,晕染在蓝天、阳光和水面之间,如一颗 晶莹剔透的蓝钻。也许,真如《达·芬奇的密码》结尾所暗示的,在漫天繁星下, 抹大拉的玛利亚终于在这里有了一个真正的伟大安息之所。   左岸是文青的朝圣之地,遍布的咖啡馆、酒吧、啤酒馆和旧书摊留存着老巴 黎的调调。随便走进其中一间,也许你的身影就和海明威、毕加索、魏尔伦时空 伴随。路过书摊,总忍不住随手翻翻,虽都是看不懂的法文书,但积习难改,习 惯的力量如影随形,不会因为空间的变换就消失无踪了。挑了一家咖啡馆坐下来, 让自己的身份从一个旅人和过客短暂地变成观察者,塞纳河的游轮载着欢天喜地 的游客劈波而过,三三两的行人或行色匆匆或悠闲漫步,一对对情侣将爱情锁在 艺术桥上,把钥匙扔进塞纳河……原汁原味的生活在身边流淌着,恍惚之间觉得 自己置身成都的茶馆,艺术的巴黎也是市井烟火的人间啊。   如果没有足够充裕的时间,旅行也不得不做选择题。枫丹白露与凡尔赛二选 一,去哪一个?两个当然都不想错过。枫丹白露——朱自清的译名太美了,较之 徐志摩音译的"芳丹薄罗",简直是神来之笔,既中国风又有异国情调,仅名字就 充满诱惑引人神往。当然,凡尔赛更耳熟能详,那个著名的条约直接改变了现代 中国的历史走向。不过,团队行动,民主表决,多数人的意见是去凡尔赛。三百 多年前,自诩太阳王的路易十四开始在一片沼泽上兴建他的宫殿,前后用了半个 世纪至1710年才告完工,此时正进入康熙在位的最后十余年,东西两个王朝都处 于它们繁盛的顶峰时段。路易王朝繁荣的遗存便是这凡尔赛宫,但八十二年后, 也是在这里,喜欢制锁开锁的路易十六被押往巴黎,被自己改良过的铡刀铡断了 头。   这座古典主义的建筑外观宏伟壮丽,内部陈设及装潢混合了洛可可和巴洛克 风格,既富于艺术魅力又极尽奢华;但500余间大殿小厅居然没有一处厕所或盥 洗设备,据说连王太子都不得不在卧室的壁炉内便溺,帝王家不近人间烟火的设 计也真是够让人匪夷所思的了。排了近一个小时队,终于得以跟随人群鱼贯而入, 大理石庭院、大大小小十个厅、教堂、剧场、画廊、花园,几个小时看得眼花缭 乱,看时可谓大饱眼福,离开时却印象寥寥。卡夫卡在《乡村医生》中借女仆之 口打趣说:“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家里还会有些什么东西。”记忆也是如此,经过 时间的淘洗之后,你不知还会剩下些什么。我至今还记得且印象深刻的不是故宫 金銮殿一样的太阳神厅,也不是御花园里模仿威尼斯运河风光的十字大运河,而 是参观镜厅时的一场虚惊。当时厅里的游人挤得下饺子似的,我一边跟随人群挪 动一边专注于欣赏悬挂的波西米亚水晶灯,不经意间感觉有一双手在背包里掏摸。 当时心头一紧:真遇到名闻遐尔的巴黎小偷了?回头看去,一口洁白的牙齿与面 容形成黑白分明的对比,耸耸肩正笑盈盈地和我对视。我也回以揶揄一笑,心里 说:失望了吧?背包里只装着水、面包和三明治,护照、现金都稳稳当当地缠在 腰包里呢!看来经理临行前的警告并非虚言,凡事有备方能无患。   蒙马特高地是行程的最后一站。这里的著名景点多而密集——圣心堂、爱墙、 小丘广场、达利空间、蒙马特公墓、红磨坊,沿途随处可见自己写生或为人速写 的画家,弹唱的街头歌手,奶品和咖啡的香气弥漫在小巷里,一个混合着市井气 和艺术气的地方。穿过陡斜的街巷,爬过一级级石阶,双手撑在圣心大教堂前的 栏杆上再次俯瞰巴黎。这是一个乍晴还阴的下午,初夏的阳光被云层过滤成淡淡 的金黄,给巴黎涂抹上油画的色彩,朦胧、优雅而温暖,也许巴比松画派就是得 到这自然的灵感和启示而滥觞的吧。而左拉长篇小说《巴黎》中的彼得·佛洛孟 神父,也是在这个位置和视角,看见的巴黎如大海一般展现在他脚下的严寒和冰 雪中……“蒙着烟雾,仿佛被什么灾难灰烬掩埋着……消灭在它广大范围隐藏着 的痛苦和耻辱中。”大概这也是左拉心中十九世纪末页现实中的巴黎,笼罩着愁 云惨雾,似炼狱一般的存在。对于一个旅行者而言,这样的巴黎太沉重了些。   巴黎之旅,以俯瞰始又以俯瞰终,网红打卡景点是都去过了,但不过浮光掠 影匆匆一瞥,许多真正想去的地方因为随团队行动只能留给遗憾。像先贤祠、拉 雪兹神父公墓,那里安息着巴尔扎克、维克多·雨果、埃米尔·左拉、伏尔泰、 卢梭、莫里哀、王尔德、肖邦、比才……一长串滋养过心灵的名字,可惜托克维 尔被摒弃在外,一并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凭吊。毕竟逛墓地的兴趣实在有些小众, 少数服从多数,只能割舍了。   离开那天,飞机从戴高乐机场拉起的瞬间,对着舷舱朝外挥了挥手:飞鸿雪 泥,也许还会再来,也许再也不会来了。就此别过,巴黎。 ◆             如诗的时间 ·张雪昆· 据说 那些如梦的人都住在无梦的夜 那些如花的人都住在无花的冬 我在无梦无花的冬夜浮沉 我想认识那些如梦如花的人 我看不到一个如梦如花的人 原野很空旷我很伤感 风吹散我眼里的黑 空气里飘荡着远方的蓝色呢喃 我像一叶海里独行的舟 我怎么感觉时间像一行行诗啊 苹果汁 苹果汁在玻璃杯中多晃动几次 几朵苹果花就开了 喝苹果汁的人 也口吐苹果花 一座古桥 在苹果花的簇拥下 通往摘苹果的时刻 河流里一半是苹果汁 不透明 无浪有泡沫 喝苹果汁的人 在古桥上端着空空的玻璃杯子 笑容如玉 许多人影摘下了苹果的影子 苹果汁又注满了玻璃杯 从玻璃杯的角度看 古桥上没有人 只有几朵苹果花 苹果花佩戴着苹果的影子 提前凋谢  墨水的叹 一声墨水的叹 飘在影子的楼房 几点金粉的光 微微亮 墨水细细流淌 旋转梯很松散 暗黑夜很漫长 纸上的脚步变冷 红印的远望凝固 有些紫色 骤然开朗 墨水移楼外 现几杆修竹 笔洗净 不染尘埃 ◆           理发师傅和外婆 ·陆思良·   引子,理发的题外话   近日,我的外孙女来我家住几天,我和她外公围着她忙乎得团团转。我们看 她的头发长了,特别是刘海,几乎遮住了她那对漂亮敏捷的双眼,于是就想要带 她去理发,以前她总是很高兴去理发店的,这回她居然表示抗拒,也不肯说出理 由,我们俩苦口婆心软磨硬泡,终于说服她,去了附近商厦里二楼的理发店。   这家理发店我们带她来过很多次,以前的理发师傅是个男青年,服务过几次 后,同我外孙女很熟,每次她理发,他和她都互动良好。现在换了一位年龄偏大 的女理发师傅,外孙女就有点不乐意。偏偏大龄女还话多,边理发,边唠叨,这 个小孩的头发不算太长啊,理得短了,倒像男生了。我们回应说,就尽量把刘海 修剪得短些吧。   回到家,外孙女照照镜子(理发店里已经照过了),对我抱怨:“外婆,那 个理发小姐说得对,我现在像个男孩。”我赶快反驳她:“不啦!听外婆说,不 管你的头发长还是短,你都是最最漂亮的女孩子!”外孙女听了我的回答,静默 了几秒钟,然后不紧不慢地用英语对我说(用英语说,口气比较礼貌?):“外 婆,I don’t believe you. I believe that lady. (我不相信你的话。我相 信那个理发小姐的。)”听了她的话,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瞧,我这个外婆和外孙女开始有代沟有信任危机了。   理发师傅和外婆,这是小孩心目中,对外选择或者对内奉承的双向谜题。   外孙女快五岁了。仔细回想起来,从她出生到如今,这几年中,她的许多有 趣有味的言行举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常常把我这个年逾六旬的乐龄外婆, 趋逼至神魂颠倒的思考境地……   之一,一哭一笑   外孙女几个月大时,她的父母(我的女儿女婿)双双向我诉苦伸冤,都说自 己得了“产后忧郁”病。两个年轻人为此提出了最有效的自我治疗建议,就是要 透透气,去国外游玩个十多天,也正好趁机让外孙女断奶。   本来女儿女婿以及女婿的父母(我们的亲家)与我们都住在一个城市,相互 离得不算很远,但是不巧那段时间亲家两口也回了马来西亚的乡镇老家去办点私 事,无法分身前来照顾小孩,所以女儿女婿就决定在出国期间把外孙女“全职” 托付给她的外婆外公,也即我和我先生。   我们虽然答应下来了(其实也没有选择),心里却七上八下的,担忧能不能 圆满看护女婴的吃喝拉撒,能不能保证她的身心活泼愉快?   那时幸好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悲剧还未爆发(差了三四个月!),没多久女 儿女婿跟着旅游团出国了,轮到我们接手。   外孙女来到我们家的第一天,整个白天吃得挺好,玩得挺好,开头不错。到 了晚上八点左右,天色暗下来,我抱着她在客厅里来回踱步,她伏在我肩头荡气 回肠地哭开了。对于她来说,外婆我虽然不是陌生人,不过之前她从医院产房去 到女儿女婿家,一直住在那里,现在突然换了个环境,又离开了父母,自然会怕 生不适应,尤其到了睡觉时间,更是会产生不安情绪。我又嘘又哄,慢唱低吟, 让她慢慢平静下来,终于睡着了。我轻手轻脚把她放在卧房内我们大床边的儿童 床上,俯身看着她粉白的小脸蛋上,依稀挂着泪珠,竟又露出一丝笑颜,真想低 头亲亲她,可是不敢动作,怕把她弄醒。晚安,小宝贝!   外孙女睡了,我们两位老人也赶快梳洗完毕跟着睡下。我俩的睡眠尚好,很 快也沉入梦乡。午夜时分,我被房间内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从睡梦中惊醒。借着 床头灯幽暗的光亮,我睁眼一瞧,嚯,外孙女可能已经醒了一会儿了,在儿童床 上半爬半撑起小小的身体,也正奋力抬头,睁眼看着我呢。我顿时心里一凉,猜 想“暗中孤独”的她会马上放声大哭,闷热天气,许多家庭窗户大开,深更半夜 的,只能在心里对邻居说抱歉了。不料外孙女定定地看着我,看着我,悠忽给了 我一个明亮灿烂的笑容!   黑夜的天地里突然升腾一片神奇的光芒!哦我的天,我顿时松了口气,为这 同样明亮灿烂的小生命欢呼和祝福!   她是在笑外婆我迂腐多虑吗?再仔细看看那笑容,嗯,她分明只是在笑外婆 年纪大了有些失态。   我起床走过去,把她抱起来,喂了她一小瓶冲泡温热的奶粉。她满意的吮吸 着,又浅浅地朝我笑了。联想到她睡着前脸上露出的那一丝笑颜,我不由觉得, 她很灵性很天使。   她的秋蓝色棉质睡衣的前胸部位,描画了一幅睡莲图案,把她衬托得美丽极 了。   嗯,一哭一笑,一感一念,千真万确,天差地别──寂静中我坚定了心神, 对于后面的十多天将要和她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对于以后多少年多少年要悉心 参与照看和养育她的漫长岁月,我充满了信心,也充满了幸福。   长大是一个约定,变老也是一个约定,那都是自满自足的约定。宝贝呀,就 让我们俩欢欢喜喜地守着各自的约定,肝胆相照,与时俱进。   之二,生气不生气   又要讲到理发师傅了。   外孙女一岁多,出生后没有修剪过的头发,长得越发浓密纠结了,于是带她 去理发店。她不懂理发店是什么地方,只是觉得那地方挺花样挺好玩的。   为她剪发的师傅是个年轻小伙子,手势利落,态度和蔼。   一开始她很太平,渐渐的有点不安分不耐烦了,师傅的剪发动作有些迟疑起 来。围着的大人们,她的父母和外公外婆,纷纷发声竭力哄劝,并且出手制止她 “乱说乱动”。有那么一刻,大家的七嘴八舌和手忙脚乱好像起了作用,小宝贝 低下头来,闷声不响,任凭摆布。她的柔软细绒的头发随着师傅剪子的起落,一 团一团掉落地上,仿如童真的叹息。大人们以为她是在装乖,不料年轻师傅意味 深长地感叹了一句:咦,这小孩会生气的喔。   啊哟,大人们这才后知后觉,原来小宝贝在生气哪。大人们都扪心自问刚才 的“过激举动”,也立刻对自己生气起来。   年轻师傅常年为各式各样的男女老少理发,阅人无数,见多识广。那句感叹 的大白话可谓“一岁看到老”,很有洞察力,或者是“一语成谶”。后来随着外 孙女日夜长大,我们发现,小宝贝果然心气高,显露出很强的自尊,有时候脾性 不小,有时候又喜欢独处独思,有时候就是平白无故“会生气的喔”,经常需要 大人们跟她耐心积极地沟通梳理,而且要尽量讲好话,鼓励奖赏并用,效果才会 好,才正能量。   唉,外婆由此经常琢磨,经常听闻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到底是什么? 我的小宝贝,今后会否终于有一天,你无论啥事都“不生气”了?顺利达致“举 轻若轻”的心态?   宝贝呀,外婆预先为你难过,为你祈祷,因为外婆知道,每个人的性格∕性 情∕性相,每个人生命中的“轻”与“重”,今生前世,十有八九都是一笔糊涂 账。   外孙女的头发长得快,半年后,又带她去那家理发店。还是那位年轻小伙子 出手。整个剪发过程二十来分钟,她一反常态很文静很配合,显然她还懵懂记得 这位心热嘴快的小伙子叔叔,她喜欢他,那次她是真的装乖。师傅一鼓作气为她 剪了个“时髦新发型”,剪完后师傅逗她,要她照镜子看效果,并随口用英语问 她,OK?快要两岁的她,装模作样地朝镜中左打量右分辨,过后居然也用英语朝 他蹦出一个单词:Funny!那是她从她的一架说英语的发声玩具那儿学来的。师 傅反被逗笑了,她也开怀笑了,大家,包括我们几个傻呼呼的大人,包括小店里 其他理发员和顾客,不管有没有听懂听清那个英语单词,都哄堂大笑。   而外婆我笑得最大声。   之三,好事坏事   好事多磨,坏事多被好事磨。   有天外孙女坐在矮凳上故作认真地翻看一本图画书,那时她两岁超过了,刚 刚学会摇摇摆摆走路。   她的思路是否也“摇摇摆摆”的?   那本图画书是描绘“鲨鱼一家”的,她忽然翻得赌气,将其中的一页狠狠撕 下,把它扔到地下。我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看到她这样做,便虎起脸来,瞪她一 眼,因为那一页正好画着“鲨鱼外婆”。她看见我的严厉表情,马上歪斜脑袋, 学了大人的口气,自行解嘲问我道:Naughty(顽皮)?我还没反应过来,她就 迅速站起身,屁颠颠跑去床边的小木橱那儿,打开橱门,伸出小巧玲珑的双手, 摸索进去,把橱里堆乱的一叠纸尿片一片片码放整齐,做满意了,砰地关上橱门, 然后转身向我,高竖起右手拇指,眼神嬉笑,声线清脆,又一次使用貌似干练的 英语单词,称赞她自己:Good!   哇,自我标榜!我明白了(或者也不太明白),年龄这么小小的幼童心理, 已然懂得,刚做了一件“坏事”,为免于别的人,尤其是身边亲近的人,指责怪 罪,便赶快去补做一件“好事”,以此来平衡对方(外界)的客观褒贬……   这是“利己社会”的遗传特征,还是“政治正确”的浑然天生?   然而,那一刻她的那一份溢于言表的俏皮和纯真,却不知怎么的,使外婆我 一时感到无比羞愧!仿佛是,直截了当的“童言无忌”击中了拐弯抹角的“晚节 不保”。   宝贝呀,外婆无法完全通融你的举动,更无法破解你的人格雏形,只能让我 们一老一小从今往后互相信任并且共勉:第一,对于别人,哪怕是那些不可理喻 的人,千万不要睚眦必报;第二,你可要始终诚实地善待你自己。   想到那儿,我突然感动地从椅子上蹲下身来,给了她一个不偏不倚的拥抱。   她埋入我怀里,半天没有动弹。   外婆我私心里觉得,她一下子懂事了很多。   之四,脱口接力   从她牙牙学语起,每到晚上,外孙女就嚷嚷着要看电视。毫无疑问,她早早 就成为现代发达城市里的宅友了。我和她外公嘀咕,将来不等到完全长大,我们 的外孙女就恐怕会整日价上网游览,不管白天黑夜,也不顾真实梦幻。哦,她坚 持搜索观看的还是英语频道,可能是受了以前用英语问她“OK?”的那位理发师 傅的不良影响。   她喜欢看恐怖的魔怪故事和情节,英语频道里那样的内容还特别多。这我又 有点弄不懂了,怎么如今小孩子的审美趣味会这么“变态”?   很多时候,后来发展到几乎每次,外孙女坚决要求我陪她一起观看节目,并 强制命令我坐下了就不许随便走开。外婆以前上学,好歹也学过几天英语,“言 词”上难不倒我,于是就恭敬不如从命。“鲨鱼外婆”陪绑着,慢慢的,看得多 了熟了,也跟着投入进去,不可自拔。   静观有所集大成,有次我们祖孙俩乘兴玩脱口接力,彼此做样威胁,不亦乐 乎:我先板起脸孔,嗯哼,我是Zombie(僵尸),她大张旗鼓回敬,我是 Monster(妖魔);我再恶毒奸笑,我是Vampire(吸血鬼),她接招拆招,我是 Ghost(鬼魂);我转而快速变形,我是Skeleton(骷髅),她嘿嘿笑道,我是 Witch(巫婆)。一锤定音,她赢了,电视里演播的一般情形,巫婆是通吃全胜 的。只要巫婆兴起,可以把以上所有怪物无一例外压迫制服,然后把它们一股脑 儿倾倒入一个大桶内,混合热油滚汤,点火搅拌,烧透煮烂,直至化为蒸汽……   瞧,获胜的她,稚嫩的腮帮因为急智和激动而涨得通红。   败下阵来的我就在恍惚,小孩在这样的“假想视频”下成长,会不会对真正 的危险反而麻木不仁视而不见?还是说,其实我也是如此这般从幼稚成长到老迈 的,其实人类从来也是如此这般心理生理延续壮大的?   宝贝呀,我要向你小心透露,关于恐怖话题,恰恰是有个英语写作的文学大 师说过,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以爱为名义和信仰,对他人做出恐怖举动;还 有还有哦,对于外婆我来说,最恐怖的事情,也是这位大师开诚布公地告诫人们 的,这个世上的恐怖大恶人,都是经过征召的,选定的!   是的是的,我会继续陪着外孙女观看那些“小儿科”的恐怖片段,不断依着 她取得屏幕内外的精神胜利。但愿所有的虚拟怪物都受到指点和教化,统统变成 能够上天入地的半神,进入她的现实和非现实世界,为她壮胆,为她护航,为她 加持,直到也许有一天,整个宇宙化为一缕蒸汽。   只要她的灵魂、我们的灵魂永远不败。   之五,区分识别   到了她的三岁生日之前,外孙女的“区分和识别”能力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 优良出色的阶段,比如说,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乃至深蓝浅蓝;形状:圆椭 圆三角五角正方长方平行四边;数字:至少知晓1到20,甚至能指认100,甚至数 不清了会说“Many”;动物(画面图形):大象老虎长颈鹿斑马老鹰狐狸鸡鸭猫 狗;等等等等。   不过,很奇怪的,到三岁生日过了很久,她这方面的能力,依然存在一块盲 区。   她总是逞能自己穿鞋,但是往往把左右鞋子穿错脚,教了她多次,改正不过 来。联系到她吃饭已经会自己使用小叉子和小勺子,但是不固定左手右手,有时 用左手有时又用右手。就是说:她认为双手是一样的,双脚也是一样的,左右没 有分别,平等对待。   我带她去外面溜街,她看到别的父母推着童车走过,便会指着车里坐躺的小 孩,热切叫喊:Baby!幼稚园老师常用这个矫情的英语单词称呼他们全体,她不 知怎么却以为那只是说别的孩子而不包括她自己。遇到这情形,我每每会笑着告 诉她,你也是Baby,她的反应是不置可否不以为然。接着到了游乐场,看到很多 小孩在那儿兴致勃勃地玩耍,她又遥指呼喝:外婆,Baby!再次等同于把她自己 排除在外。我放弃了急于指正她。老实说,只要她不把外婆我指称为Baby,那就 无伤大雅。   又联想到,她两岁以前就会对大人嚷嚷,把什么东西“给我”“给我”,可 是她若是把什么东西递交给我时,也同样说“给我”而不是说“给你”,也是纠 正了她好多次,始终无效。   外孙女的认知盲区就是:她不能理解和区别“左中右”以及“你我他”这样 的概念。   这样的概念只能是“大人的”概念,而且是大人们喜出望外津津乐道争论不 休讨伐不止的概念。   而外孙女于此的格格不入和茫然无措,大概正是“人之初”的童心状况吧?   外婆曾经欣慰地思忖,“长大是个约定”。然而,小宝贝呀,外婆与你相处 久了,见惯了你的天真无邪,因此常常会很纠结很矛盾:你若是不长大呢?你若 是清清白白长长远远停留在童年,不忙于不屑于不善于不至于去触及和理解类似 “左中右”和“你我他”那样的正统概念和混乱内涵,那该多么好啊!   说起来遗憾,外婆自己这一辈子,有过多少刻骨铭心的“一哭一笑”,做过 多少稀里糊涂的“好事坏事”,发生过多少难以启齿的“生气不生气”,……因 为有你,所以回忆变得飘摇空白,外婆好像从未有过童年。   外婆又曾经感叹过,“变老也是个约定” ── 变老了,才那么特别容易 被平行长大的小宝贝的一言一行所打动,才那么特别深刻地体会到人心人性的“ 隔代亲”。不是么,有次外婆自讨没趣,责怪你妈妈,不像外婆这样疼惜你,被 你妈妈反呛,我小时候你也不这样疼惜我的嘛。生活的嘲弄就是生活的补救!这 就是所谓的“岁月有情”啊!   然后,现在,将来,永恒──我的小宝贝呀:外婆我唯一能够衷心“给你” 的,也是衷心“给我”的,是一种无比的、深深的、世世代代朝朝暮暮“脱口接 力”的关爱! (新加坡) 【网里乾坤】∽∽∽∽∽∽∽∽∽∽∽∽∽∽∽∽∽∽∽∽∽∽∽∽∽∽∽∽∽ ◆          中美最大间谍案真相   ·方舟子·   (一)   现在中美两国在互相抓间谍,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间谍案,号称是最大的中美 间谍案——金无怠的案子。网上可以搜到不少讲这个案子的文章,但都是胡编乱 造的。维基百科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的,关于金无怠的介绍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 是不可信的。我为什么敢这么说呢?因为这个案子已经过去30多年了,当时办这 个案子的联邦调查局探员早已退休,所以他们就会接受媒体的采访,谈当初办案 的经过。而且,当时审案的法庭记录,包括金无怠的供词,也都是公开可查的, 美国并没有秘密审判这回事。所以根据联邦调查局探员的访谈,还有法庭的记录, 我们就可以大致地还原这个案子的真相。它很有意思、很曲折、很精彩,比网上 那些胡编乱造的文章要精彩多了。   最常见的说法是,金无怠之所以会东窗事发,是因为国家安全部的高官(有 的说是北美司的司长,有的说是外事局的局长)俞强声1985年叛逃美国,把金无 怠供出来。这样,这个已经在美国潜伏了30多年的中国间谍才被抓了。这个说法 很流行,但是不符合事实。   第一,俞强声并不是国家安全部的高官,他叛逃美国时只是国家安全部的一 个副处长。   第二,金无怠早在1982年就已经暴露了,并不是等到1985年俞强声叛逃才暴 露的。不过,金无怠的暴露,的确跟俞强声提供的情报有关系。当时俞强声还没 有叛逃,但也不在安全部工作。国家安全部是1983年才成立的,金无怠暴露的时 候还没有国家安全部。俞强声当时在公安部工作,我推测是在公安部外事局。因 为俞强声关于金无怠的情报跟公安部外事局接待金无怠有关,他很可能参与了接 待,所以才知道有这么回事。他在外事局的官职应该也不高,因为他后来到新成 立的国家安全部也只是当副处长,所以原来在公安部可能也就是科长。金无怠到 中国去的经历在他的日记里有详细的记录,见了谁、跟谁一起吃饭都写下来了, 并没有提到俞强声。可见俞强声当时官职比较小,还没有资格上饭桌跟金无怠一 起吃饭。   第三,金无怠的暴露虽然跟俞强声提供的情报有关系,但俞强声仅仅提供了 一条破案的线索,并没有直接指认金无怠。联邦调查局根据俞强声提供的这条线 索,花了很长时间,做了大量工作,才把这个案子破了。   接下来,我就讲一讲破案的经过。我先从俞强声说起。俞强声有一个很著名 的弟弟俞正声,后来当了全国政协主席。他爹叫俞启威,后来改名黄敬,是江青 的入党介绍人,曾经跟江青同居过一段时间。建国以后,黄敬当了天津市第一任 市长,后来当了一机部部长。1958年,中共中央召开“反右倾”的南宁会议。在 会议上,毛泽东公报私仇,当众把黄敬臭骂一顿,羞辱了一番,不久黄敬就死了。   网上有一个说法,说俞强声是国际关系学院毕业的,其实不是,俞强声是警 察学校毕业的,毕业之后到北京公安局当便衣警察,这是文革期间的事。文革结 束之后,俞强声调到了公安部。我刚才说了,很可能就到了公安部外事局。在公 安部外事局有机会跟外国人接触,特别是跟驻华使馆的人接触。美国驻华使馆里 当时有中央情报局的人。大概在1982年,俞强声被中央情报局的人策反,成了中 情局的线人。   1982年9月,俞强声向中情局提供了一条情报,说美国情报界潜伏着一个中 国间谍,已经很多年了。中情局得到这条情报之后,就去找联邦调查局,要他们 破案,把这个中国间谍找出来。联邦调查局的人说,这条情报这么模糊,我们怎 么破案呢?这像大海捞针一样,应该让你们那个线人提供更详细的情报。所以中 情局又去找俞强声,陆陆续续地搞到了更详细的情报。   这些情报汇总起来是这样的:1982年2月6日这一天,这名中国间谍从纽约乘 坐泛美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到了北京,入住前门饭店553房间,跟公安部外事局副 局长朱恩涛联系。两个人为了安全起见,用英语交谈。公安部举行了一个仪式, 任命这名中国间谍当副局长,奖励他5万美元。还搞了一个规格很大的宴会,中 国情报界的高层人物都出席了。2月27日,这名间谍回到了美国。   得到这条情报,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找泛美航空公司,索要那一天的航班乘客 名单。但那是1982年,还没有电子化,泛美航空公司并没有保留以前的乘客名单。 而且联邦调查局还发现,2月6日那天泛美航空公司并没有从纽约飞北京的航班。 情报不准存在两种可能性,或者把时间搞错了,或者把航班搞错了。联邦调查局 在调查的同时,也去查了以前监听中国驻美大使馆的记录。发现2月6日有一个男 人在机场打电话给中国大使馆的人,用汉语说,我的飞机会晚点,你要告诉北京 的人。联邦调查局看到这个窃听记录以后,认为这不寻常。如果是一个普通乘客, 怎么可能告诉大使馆飞机会晚点呢?那肯定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们推测,这 就是那个中国间谍。2月6日那天,有暴风雪导致航班晚点,这就对上了。   既然时间是对的,那就是把航空公司搞错了。应该是哪一家航空公司呢?联 邦调查局的人去纽约肯尼迪机场调查,发现泛美航空公司跟中国国航共用一个柜 台,就合理地推测他们在北京也是共用一个出口,而且2月6日正好有国航的飞机 从纽约飞北京。于是他们推测,中国间谍实际上坐的是中国国航的飞机,只不过 因为它跟泛美航空公司共用一个出口,让接机的俞强声搞混了,把它误当成泛美 航空公司的飞机。这样就确定了中国间谍坐的是国航的飞机,但又不可能去找国 航要乘客名单。有一个FBI探员想到,中国间谍2月27日回美国,入关时要报关, 而申报的记录都保存着。于是,联邦调查局就去查2月27日从北京乘坐国航飞到 纽约的报关记录。查到一个报关的乘客在2月6日乘坐国航飞机去北京,这个人是 个男的华人,就全都对上了。   这个人叫金无怠。联邦调查局打电话问中央情报局有没有一个叫金无怠的雇 员。中情局的人说没有。FBI让中情局再查查以前有没有一个这样的雇员。中情 局一查,说有,这个人已经在1981年退休了。这样,FBI就锁定了金无怠。   接下来还必须证明金无怠的确是中国间谍,怎么证明呢?   等到FBI锁定金无怠,几个月过去了,已经到了1983年4月。他们从那个时候 开始监视金无怠,发现他在那一年5月底要去香港。FBI就在机场偷偷地搜查了金 无怠的行李。在搜查之前还先把行李拍照,再原样放回去,怕金无怠发现。但也 没有搜出可疑的东西,没有情报在行李里,只搜出了一把北京前门饭店553房间 的钥匙,这就跟俞强声的情报完全对上了。从那个时候开始,FBI就百分之百地 肯定金无怠是中国的间谍。为什么那把钥匙会在金无怠的行李里呢?因为金无怠 离开前门饭店时忘了把钥匙交回去,就一直放在行李里。   金无怠下一次再去香港是那一年的9月。这一次FBI全程监视,就知道金无怠 到香港见了一个叫区启明的中国国家安全部官员,是金无怠的上司。他见区启明 是为了三件事。第一,跟他说中情局有一个华人雇员是他的朋友,现在要去中国, 你们可以试着去策反他。第二,金无怠虽然退休了,但在帮美国国家安全局干活, 掌握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情报,把国家安全局的情报给了区启明。但这是骗人的, 金无怠退休之后被中情局雇佣当合同工,并没有为国家安全局干活。他当合同工 没有涉密资格,搞不到情报。他所谓的国家安全局情报,是根据当时美国新出的 一本关于国家安全局内幕的书,东抄西凑拼接起来,拿去骗中国国安部的。就是 为了让国安部的人认为他虽然退休了,但还有价值,还能搞到有价值的情报,继 续给他钱。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搞到钱。第三就是找国安部要钱。他说现在正跟老 婆闹离婚,希望国安部给他15万美元离婚费。从此,FBI也掌握了金无怠去见中 国国安部人员的证据。   但是,FBI也并不着急抓金无怠。首先,金无怠那个时候已经退休了,虽然 还在中情局当合同工,但是没有涉密资格,所以已经没有什么情报可以提供给中 国。其次,FBI还想放长线钓大鱼,想看看金无怠在美国有没有同党,所以就继 续监视金无怠。结果发现金无怠是一个花花公子,到处寻花问柳,跟很多女人有 染。其中有一个是纽约的女华人,金无怠请她到华盛顿幽会。在电话里跟她说: 你别忘了带那玩意儿。监听的FBI很奇怪,那玩意儿究竟是什么玩意儿?是不是 某种间谍工具?所以他们就在机场偷偷地搜查了这个女人的行李,没搜出什么, 发现那玩意儿指的是一个性玩具。那个女的并不是中国的间谍,他们也没有发现 金无怠跟哪一个中国的间谍在美国有联系。第三,如果抓了金无怠,就有可能暴 露俞强声,所以联邦调查局不愿意去抓金无怠。   但是到1985年,情况发生变化。俞强声跟中情局的人说,他想洗手不干了, 要去美国定居。中情局的人就把俞强声弄到了美国。1985年10月,俞强声叛逃到 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人认为可以收网去抓金无怠了,11月22日以了解情况的名 义去家里找他,问他跟中国的情报人员有没有联系。一开始,金无怠很镇静,矢 口否认。等FBI的人点出了区启明这个名字,说这是你的上司,金无怠就精神崩 溃了。他以为FBI已经掌握了全部情况,就老实交代了。   (二)   上次谈到,联邦调查局根据俞强声提供的情报,花了很长时间破案,抓捕了 金无怠。   金无怠是何许人呢?我们先说一说他的家世。根据金无怠本人的说法,他家 本来不姓金,姓爱新觉罗,也就是清朝的皇族,派驻广州。这个说法很可笑,是 金无怠为了拔高自己编造出来的。对这个人的各种各样的说法,我们不能轻信, 因为他很喜欢吹牛。金家是驻扎广州的旗人没错,但是并不是满族,而是汉族, 属于汉军正黄旗。他家驻扎的那个地方,现在属于广州海珠北路金氏巷,这个地 名就是根据他家命名的。以前那个地方属于南海县,所以金家也自称是广东南海 人。   金无怠的父亲叫金国宝,在光绪年间中了举人,被保送到京师大学堂译学馆 学法语。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举,从译学馆选派学生留洋,金国宝因此去法国 留学。从法国留学回来以后,他到京广铁路局工作。一开始当局长的法文秘书, 后来步步高升,最终做到了京广铁路局的总务处长。他还曾经到北京交通大学当 过总务处长,后来就一直住在北京。金无怠就是1922年在北京出生的,是小妈生 的。   1940年,金无怠考上燕京大学。他后来说自己是1947年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 的。我怀疑他是因为要到中央情报局的外国广播情报处工作编造出来的,显得自 己正好专业对口。实际上,在燕京大学的历届毕业生名单中没有金无怠的名字, 因为他没有毕业就出来工作了。由于他的英语很好,找到的工作是给当时的驻华 美军当翻译。   他1944年去了美军在福州的联络处,在那里当翻译时认识了同样在联络处工 作的一个中国人,一个姓王的医生。王医生是共产党员,但那时没有打算发展金 无怠。到了1949年,共产党夺取政权,美军撤出中国大陆。美国的大使馆、领事 馆还没有撤出来,所以金无怠就改到美国驻上海的领事馆当翻译。这时,王医生 带了一个警察来找他。这个警察也姓王,金无怠叫他王先生。王先生对金无怠说, 希望他能够为人民政府工作,如果美国有什么情报,可以提供给我们,我们愿意 给你报酬。金无怠答应了下来。所以,可以说是从1949年开始,金无怠才被吸收 成为中国间谍。网上有说金无怠早在1944年就被周恩来亲自派到美军当间谍,也 有说是中共特务头子李克农亲自派金无怠当间谍,这都是为了夸大金无怠的作用、 拔高他的地位编造出来的。   1950年,美国领事馆撤到了香港,金无怠就跟着去了香港。1951年,美国国 务院派金无怠到韩国釜山战俘营当翻译。他在那里待了一年时间,回到香港把战 俘营的情况报告给了警察王先生。王先生给了他一笔钱,2000元港币,在当时算 是很大一笔钱了。   金无怠究竟报告了关于战俘营的什么情况呢?有一种说法是,金无怠让中国 政府知道了,战俘营里有很多志愿军战俘不愿意回中国大陆,想去台湾,中国政 府就坚持要求把这些人遣返到中国大陆,导致停战协议没法签订,让战争又持续 了很长时间。停战协议当时迟迟没签订,的确主要是因为战俘遣返问题。根据 《日内瓦公约》,战俘本来都应该遣返,但是联合国方面了解到,有很多志愿军 战俘想去台湾。他们为了表示要去台湾的决心,写血书、在身上刺青刺上反共标 语或中华民国的旗帜。如果把这些人遣返回中国大陆,他们就会受迫害,所以联 合国提出根据自愿的原则遣返。中国政府不同意,认为这是反共的阴谋,要求全 部遣返。为这事谈判了很长的时间,一直到1953年,斯大林死了,新的苏联领导 人上台,命令中国政府接受联合国的条件,尽快结束战争,中国政府才不得不让 步。但中国政府不需要从金无怠那里了解有很多志愿军战俘想去台湾,因为这些 战俘都公开表示自己要去台湾,还采取了极端的举动。而且,当时有共产党的特 务和游击队打入了战俘营,甚至还策划过暴动。所以,中国政府对于战俘营这方 面的情况是很清楚的,不需要从金无怠知道。   还有一种说法,由于金无怠把想去台湾的战俘名单报告给了中国政府,而这 些战俘里后来有一部分反悔了,又回了中国大陆,有一些还被中央情报局策反派 他们回大陆当特务,而中国政府就根据金无怠提供的名单,把这些人抓的抓、杀 的杀了。但这种说法也是经不起推敲的。当时的志愿军战俘有2万名,其中有 14000名表示要去台湾,金无怠怎么可能把这么多人的名字都记录下来,交给中 国政府呢?更何况我刚才说了,这些人都是公开表示要去台湾的,不需要金无怠 秘密提供名单。后来的确有400多人反悔了,改回中国大陆,但这些人想去台湾 和后来反悔也全都是公开的。所以,中国政府知道究竟有谁反悔,不需要从金无 怠那里搞名单。更何况那是1953年的事,金无怠已经不在战俘营了。这些战俘回 到中国大陆以后,命运都很悲惨,被抓、被开除、被斗,倒是没有听说被杀的。 但不管怎么样,他们的命运跟金无怠应该没有什么关系。   金无怠究竟提供了战俘营的什么情报给中国政府,我们无从得知。但网上流 行的这两种说法都经不起推敲,是为了夸大金无怠的作用,把他说成是改变了朝 鲜战争的人,而编造出来的。   1952年,中央情报局在冲绳成立了一个机构“外国广播情报处”,金无怠跳 槽去那里工作。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收听中国大陆的广播,整理成情报。1961年, 金无怠到了美国加州,在外国广播情报处继续当翻译,并在1965年加入了美国国 籍。他还在冲绳时,王先生把跟金无怠的工作关系移交给了区启明。区启明从那 之后就成了金无怠的上司,布置给金无怠的任务就是收集美国对华政策的情报。 金无怠看到美国对华政策的文件,就把它们从办公室带到家里拍成照片,然后把 文件放回去,再找机会把这些照片带到香港交给区启明。不过,金无怠那个时候 只是一个普通的翻译,没有涉密资格,所以他能够看到的文件都不是保密文件。   1969年,中央情报局决定撤销在加州的机构,人员都改到中央情报局总部上 班。那样就有涉密的资格了,所以要求归化的美国公民必须是入籍5年以上的。 但金无怠那时入籍还没满5年,没办法去中央情报局总部工作,只好又跳槽了。 他申请去联合国当翻译,但中央情报局舍不得放他走。金无怠会4种中国方言, 这种语言人才在中央情报局很少,所以就挽留他。为此还特地让加州的机构延长 了半年时间才撤销,就是等金无怠满足涉密资格的要求,好把他调到中情局总部。   金无怠除了当翻译还当分析师,有了涉密资格,能够看到保密的文件。但那 时已经是1970年,中国正在搞文革,区启明被抓起来坐牢。所以在整个文革期间, 金无怠跟区启明失联了,即使有保密文件也送不出去。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说金 无怠1970年知道了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有变,把情报递出去报告给了周恩来,让 中国政府有了准备,并因此影响了中美关系。但这个说法是金无怠本人编造的, 因为他那时跟区启明失联了,即使能看到这方面的情报,也是递不出去的。还有 一个说法是越南战争期间,金无怠传递了关于越南战争的情报,改变了越南战争 的进程。这也是胡编出来的,同样也因为越南战争期间,中国正在搞文革,金无 怠跟区启明失联,即使看到了关于越战的情报,也没法报告给中国政府。这些说 法都是为了夸大金无怠的作用而编造出来的。   等到文革结束,区启明复出,才又跟金无怠联系上。他跟金无怠说,你如果 要到香港来,就给黄先生写信或者寄明信片,告诉他你要去香港;如果有情报要 送,也可以去多伦多找李先生。从1979年到1982年,金无怠总共去送过4次情报, 都是到多伦多找李先生,每一次都先找一个电话亭给李先生打电话。李先生是广 东人,两个人就用广东话交谈。金无怠坐飞机到布法罗,在布法罗租车开到多伦 多,在多伦多的一家商场门口跟李先生见面,把情报交给他就离开。整个交接过 程也就几分钟时间。   金无怠交给李先生的情报很多、很杂,有美国的军事、经济、科技、农业等 等。这么多,这么杂,一年才送一次,表明里面不会有什么特别重要的情报。如 果有特别重要的情报,不是应该搞到手就赶快专程送出去吗?怎么会等上一年的 时间,再跟其他那么多无关紧要的情报混在一起送出去呢?而且,金无怠在中情 局的地位并不高,虽然有涉密的资格,但也接触不到什么特别重要的情报。有一 种说法说他是中情局东亚政策办公室的主任,甚至还有人说他差一点成为中情局 的副局长,这都是胡编的。金无怠一直就是翻译加分析师,地位并不是很高。他 在1981年7月1日退休的时候,中情局副局长举行了一个仪式表彰他。但这对于一 个在中情局工作了30年的老员工,也是常规的做法,并不能以此证明金无怠在中 情局的地位有多高。   总之,金无怠就是一个普通的分析师,接触不到什么绝密情报。当然,中国 政府的高层从金无怠提供的那么多情报中,也许能了解到美国的一些情况,但是 要说这些情报价值有多大,那也未必。   (三)   1985年11月22日,联邦调查局特工到金无怠家,将金无怠逮捕,案子进入了 审理阶段。美国审理间谍案跟审理其他案件没有什么不同,也是公开审判,不 像中国审间谍的案子,只要涉及到所谓的国家安全,就秘密审判。由于金无怠不 认罪,还要由陪审团来决定他有罪还是无罪。陪审团的12个成员是从普通公民随 机抽取组成的,要12个人一致同意有罪,才能够定罪。所以定罪的门槛很高,定 罪比较难。不过,对金无怠定罪很容易。第一,他已经承认自己向中国情报人员 提供了情报,交代得很详细。第二,联邦调查局从金无怠家里搜出了6本日记。   金无怠有记日记的习惯,而且对跟中国情报人员接触的行踪记录得非常详细, 哪一天见了谁、收到了多少钱都详细写着。例如,他1981年7月1日退休,7月9日 飞到香港,入住香港百乐酒店,住一天230美元,还有20%的优惠,这些都记着。 日记里还写,7月11日,他见了区启明和一个姓盛的人,区启明给了他5000港币, 存入百乐酒店的保险箱,还答应再给他5万美元。   金无怠那次去北京日记也有详细的记载:乘国航的飞机从纽约飞到旧金山, 再从旧金山飞北京,目的地是上海,推迟了5小时抵达北京。1982年2月6日,金 无怠抵达北京,入住北京前门饭店553号房间,一天80元人民币。那一天,朱 (指公安部外事局副局长朱恩涛)来见他。当天晚上,李副部长(应该是公安部 副部长)请他吃饭,吃了熊掌。他在日记里特地说这是一种美味。   我们也从日记知道2月25日这一天公安部给他颁奖,奖励5万美元,任命他为 副局长。那一天跟李、魏、朱、区4个人“谈生意”,事后一起涮火锅。“李” 指公安部副部长;“魏”不知道是谁,我推测可能是公安部的外事局局长,因为 按他的写法排在“李”后面,但又排在外事局副局长“朱”的前面;“区”就是 区启明。“谈生意”是他用的隐语。   他写得非常详细,对自己的行踪、收到的钱都一一记录下来。他的机票,住 饭店的信息,全都保留着。这么看来,他并不是一个好的间谍。一个优秀的间谍 是不会记录自己行踪,还记录得这么详细的。他没有受过间谍的专业训练,之所 以长时间潜伏都没有暴露,原因就是他送出去的并不是特别重大的情报,不会让 中央情报局的人发觉泄密了。   这个案子审起来很简单,3天就结束了,1986年2月4日开庭审理,2月6日就 审完了。金无怠在法庭上为自己做了辩护。他承认自己向中国方面提供了情报, 但不认为自己有罪。他认为提供情报是在帮美国。他说他爱中国,也爱美国,通 过提供情报的方式能够改善中美关系。他举例说,他在1970年知道尼克松总统要 改善中美关系,就把这条情报递出去让周恩来总理知道,中国政府就有了准备。 但是,这是他编出来的。我前面已经谈到了,中国那时候正在搞文革,而金无怠 的上司区启明被打倒投入监狱了,所以在文革期间,金无怠跟区启明失联,没法 传递情报。在金无怠的日记里,1968年~1976年这段时间也没有任何传递情报的 记载。联邦调查局的探员也出庭作证说,金无怠刚被抓的时候交代,在1968年~ 1979年的中国文革期间,他没有传递过情报,送不出去。现在又改口说1970年送 过这么重要的情报,显然就是编出来为自己脱罪的谎言。   金无怠为什么要向中国提供情报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钱。金无怠本人 虽然否认出卖情报是为了钱,说之所以接受中国方面的报酬,是想让中国方面信 任他,不怀疑他的动机。但是,他就是为了钱出卖情报的。这个人很看重钱财, 根据我刚才从他的日记记录里举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他收到多少钱、对方答应给 多少钱,都记录得很详细。甚至住酒店一天多少钱、得到了什么样的优惠也都很 详细地记录,说明这个人是很看重钱的。中国方面先先后后总共给了他大约18万 美元,这些钱都打到金无怠在香港的银行账号。   为什么金无怠这么需要钱呢?第一,他需要钱搞投资,拿这些钱来作为种子 资金,钱生钱。他的投资方式是买房地产,在华盛顿周围和内华达总共买了31处 公寓。这听上去很多,但他买公寓的那些区都是比较差的,买来之后租给低收入 的人住,所以房产虽然很多,但价值并不是很大。他被抓时,这些房产的总估价 也就几十万美元。第二,我以前也谈到,金无怠很喜欢寻花问柳,这也需要钱。 第三,金无怠有赌瘾,经常去拉斯维加斯的赌场赌博。他喜欢打21点,还向人吹 嘘,打21点从来就没有输过。但这完全是吹牛。在1976年~1982年这段时间,他 开给赌场的支票累计多达10万美元。他赌博输了很多钱,也就需要钱。所以他卖 情报就是为了钱。他被抓之后,香港的银行账户里还剩大概10万美元。他曾经让 他老婆以后有机会去香港把钱拿出来。后来他老婆果然去香港拿那笔钱,发现钱 已经被冻结,拿不出来,应该就是中国政府要求银行冻结的。   这个案子只用3天时间就审理完了。2月7日陪审团开始讨论,只花了三个半 小时就做出了判决,检察官指控金无怠的17项罪名全部成立。一项罪名是跟别人 阴谋从事间谍活动,一项罪名是向中国政府提供了韩国战俘营的情报,有4项罪 名是去多伦多向“李先生”提供情报。剩下的罪名是关于偷税、隐瞒外国银行的 信息,属于经济犯罪。定罪之后,法官定在3月4日判刑。可以预料,肯定是判终 身监禁、不能假释。而且,由于涉及到经济犯罪,还要罚款,预计要罚300多万 美元。   一开始,金无怠还很乐观,认为中国政府会跟美国政府谈判、做交易,把他 保出去。但中国政府从一开始就不承认金无怠是中国间谍。金无怠刚刚被抓的时 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李肇星就说了:“金无怠事件是美国反华势力编造的,中 国政府爱好和平,从来没有向美国派遣过任何间谍。中国政府不会承认这件反华 事件,也不认识这位自称是中国间谍的金无怠先生。”金无怠被定罪之后,他还 抱有一丝希望,觉得自己对中国的贡献很大,中国政府最终还是会来解救他的。 他老婆到监狱去探望他时,金无怠还让她去北京找邓小平,说让邓小平给里根总 统打一个电话,就可以出狱去中国生活了。   但是2月19日,监狱里来了一个记者,是纽约一份叫《中报》的中文报纸的 记者。他来采访金无怠,让金无怠彻底失望了。美国检察官怀疑这个《中报》记 者是中国政府派来的,这个怀疑没有证据。但是,美国的一些中文报纸是中国政 府办的,里面的工作人员跟中国政府是有关系的。这个记者到监狱里,也许向金 无怠传递了中国政府的意思:我们不会来解救你的,不承认你是我们的间谍。所 以金无怠才会对这个记者说:“至少要做给世界看,是不是?人员出了事情,结 果,好,就一句‘我根本不理’,这从人情上说不过去……这个国家不负责任, 不会永远不负责任,对不对?”说这话显得很伤心、绝望。   在这个记者采访后才过了两天,2月21日早上,金无怠在监狱里自杀了。他 用监狱发的塑料垃圾袋套在脸上,又用鞋带把垃圾袋的口子扎紧,窒息而死。金 无怠的儿子是医生,参与了尸体的解剖,确认了金无怠是自杀窒息死的。不过, 金无怠的妻子不承认他是自杀。她的理由是金无怠死的时候,面容很安详,不像 是窒息死的。这是很外行的看法,是从小说、电影看来的,以为窒息而死会非常 痛苦,会吐舌头什么的,这是不成其为理由的。中国政府不可能到监狱里去杀他, 美国政府又没有杀金无怠的动机,让他一辈子坐牢就完了。   金无怠的三个子女都在加州,所以金无怠死后就埋葬在加州旧金山郊区的一 个公墓。北京的香山还有金无怠的一块墓碑,是他的子女给他立的。因为金无怠 家以前住在香山,香山有他家的墓地,他父亲金国宝就埋在香山,金无怠的子女 就在他父亲墓地的边上给他立了一块碑。有人拍到过这块墓碑,说这表明中国政 府最终还是承认了金无怠是间谍,是我们的人。不是的,那只是他的子女私自立 的一块墓碑。如果中国政府承认金无怠的话,就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给他立一块 碑了。   最后顺便谈一谈俞强声的结局。网上有传言说,因为俞强声出卖了金无怠, 所以中国国安部派人到美国下毒,将俞强声毒死。也有人说,俞强声有一次到危 地马拉游泳,被国安部的人盯上,把他拉下水淹死了。这些都是革命小将意淫出 来的,觉得叛徒要不得好死,必须给予惩罚,处死才对。其实,中国共产党很早 就立下了一个规矩,不搞暗杀,更不会跑到国外去暗杀。这跟苏联、俄国是不一 样的。当然,这是旧时代的事,新时代也许会搞暗杀,我们就不好说了。但那是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那时候是不会搞暗杀的。而且几年前,当年负责金无 怠案子的联邦调查局特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了,那都是谣言,俞强声还活得好 好的,在美国定居。他应该是加入了联邦证人计划,隐姓埋名在美国的某个地方 隐居。但具体住在哪里,联邦调查局的人说不能透露。不过,俞强声其实也并不 是很低调,所以也有认识他的人认出他来了,透露说,他改姓张,娶了一个台湾 人,住在洛杉矶郊区。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应该80岁了,因为他的弟弟俞正声 今年已经78岁了。   金无怠这个案子之所以重大,并不是因为金无怠传递了什么特别有价值的情 报,并不像网上有人说的改变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进程,改变了中美关系, 而是因为他是美国抓的第一个中国间谍。从那以后,美国政府意识到,在美国有 中国间谍,于是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了,后来陆陆续续又抓了一些中国间谍。   2023.08.12.录制   2024.01.07.整理 ◆        漫谈“人性”——对人性的一点思考    ·离家民·   说起人性,首先想起的是儿时背过的三字经儿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习相远”。在我女儿小的时候,又流传过一个新版本:“人之初,如玉璞,情可 移,性可塑”。记得当时就有所思考,感觉新版本讲法比旧的说辞更准确一点。 原因是半生的经历中遇到过太多的“性本恶”的事例。   可见,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先哲们对“人性”有过思考、感悟和洞察。但限于 古代科学思维的欠缺,其叙述和结论难免有概念不清、逻辑缺失、自相矛盾的 Bug。例如;有人认为人性本善,有人认为人性本恶。有人认为人性本智,有人 认为人性本愚,等等。这些不确定的说法,至今对社会依然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 甚至影响到社会制度的规划、社会生活的治理。影响到人类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 等方面。故在此想到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谈谈自己对“人性”的理解。   一、“人性”的定义   人性,顾名思义指人的“性格”“特征”“性情”“人格”等。指人区别于 其它动物的属性。   从生物分类学角度讲,人类属于:动物界、脊索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 人属、智人种。智人是人属类动物中现存的最后一个物种。故可以说,我们每一 个人都是一种叫“智人”的动物。故以下所称的“人”,即指动物“智人”。   既然人是动物,自然有动物的属性。古语讲“食色性也”,所有动物都有进 食和繁衍的共性,人也不例外。故这就是对人类动物性的准确描述。   既然是“智人”,故人类有“智慧性”。从常识看,人类的“智性”远远高 于其它动物的智性。但也不能绝对下结论,因为没有给“智”下准确的定义。这 个问题后面会谈到。   从社会学角度讲,“人性”指“个体人”区别于其它“个体人”的属性。也 指“群体人”区别于其它“群体动物”的属性。   从常识来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故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古语讲,“龙生九子,各不相同”。这也是古人对个体“人性”的正确描述。   因为人类是群居动物,所以有社会性、组织性、从众性。人类的有组织性, 可以简称为“群性”。从常识看,人类的组织性或“群性”也远远高于其他动物。 这从人类建立了联合国、国家、社团、政府、各级管理机构等可以看得出来。   因为人类有高度的社会性、组织性,所以个体人和其它人或其它动物打交道 时,会表现出“利他性”或“害他性”。简称为“善性”或“恶性”。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类还具有比其他动物更明显的其他个性。主要是“贪性” “勇性”和“诚性”。这些都符合日常观察和历史经验。   “贪性”,也可以称为“上进心”,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是:贪财、贪权、 贪色、贪生、贪知。这些性情,不能简单地以好坏来评价,因为就是这些性情决 定了人类的现状。贪财,使人类社会物质极大丰富。贪权,使人类组织性更强更 复杂,同时也带来各种纷争。贪色,使人类数量剧增。贪生,使人类发展了医学。 贪知,使人类发展出了科学。这些事例很好地证明了“贪性”是人性的一个主要 指标。   “勇性”也是人类的一个典型特征。古语讲一个人“智勇双全”,就是把人 的“勇性”看的十分重要的例子。因为贪,故而勇,因此人类才有了非凡的创举。 例如登月这样的事只有人类能做得出来。在非洲原始深林中,原始部落的人手持 一根长矛,就敢于从狮子口中夺食,这也是人具有“勇性”的明显事例。   “诚性”也是人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古语讲“季布一诺,胜于千金”,就是 古人对人的“诚性”重要性的最好描述。因为人类具有高度的社会性或“群性”, 所以“诚性”成为维持人类社会性的重要特性。如果没有“诚性”,高度有组织 的社会性就不能维持。   从人类学角度讲,人性特点有:直立行走,使用语言,复杂的组织,喜欢思 考,具有丰富的文化(包括科技)。   综上所述,所谓“人性”,是由包含许多指标组成的,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 殊属性。这些指标主要是:“智性”、“善性”、“群性”、“贪性”、“勇性” 和“诚性”。   如果把“人性”用代数里的一个函数R表示,那么它的自变量就是“智性”、 “善性”、“群性”、“贪性”、“勇性”和“诚性”。即:R=f(Z,S,Q,T,Y,C)。   如果把描述“人性”的指标,看成几何里的一个坐标轴。则,人性就是一个 六维空间。而每个个体人的人性,就是六维空间中的一个点。   由此可见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人性”中的共性和个性   人性有共性和个性之分。   人类因为有共性,所以人被生物分类学划归在一起。主要的共性就是以上所 述的六个方面异于其它动物的属性。但和其它动物相比,差异有多大,又难以用 数学准确描述。这也是社会学、心理学的科学性不能和物理学相比的根本原因。 但它们对人类社会的研究也是有大概率正确的参考作用的。并且每个学科都是在 不断修正和发展的。   人的个性,指个体人与其他人的区别。这种差别也是非常巨大的。如有的人 智力超群,多数人智力平平,少数人愚不可及。有的人非常善良,有的人非常恶 毒,多数人小善小恶。 有人特立独行,有人离不开群体。有人勇猛,有人胆怯。 有人诚实守信,有人背信弃义。有人贪得无厌,有人本分守节。其他的人性指标 方面也是如此。总体看来,人性的概率分布是遵循正态分布的。即,大善大恶, 大智大愚等等都是小概率存在的。大概率的人性集中在小善小恶、小智小愚的大 多数人身上。   这里不谈“人性”的好坏。因为“好”与“坏”是一种价值观的评判,不是 本文谈论的主体。如果谁有兴趣,也可以自己去思考。估计不会有什么有意义的 答案。例如,人类崇尚智慧,喜好聪明。但过于“聪明”,甚至聪明到了制造人 工智能,制造开发了核能,还贪得无厌地追求长生不老,幻想移民外星球。等等。 这样的聪明好吗?这是一个难有答案的哲学问题。假如把长久延续人类的生存繁 衍看成是“好”的标准,那么“智人”大概率不会比鸟兽鱼虫存在的长久。 ——反过来思考,那到底是“智人”聪明?还是其它动物聪明?   三、“人性”中的本性和习性   人性有本性和习性之分。本性指来自生物遗传的性情。习性指后天学习养成 的性情。常言道“本性难移”,但是也不是绝对不可移,否则就不会存在现代发 达的教育系统了。   具体到上述人性的六个方面,智力的高低一半取决于遗传,一半取决于后天 的训练。善性也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改变的。同样,合群性、勇敢性、上进性、 诚实性都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培训能有所改变的。但具体到每一个个体人,因为 先天因素的不同,后天受教育的环境不同,结果会是千差万别的不同。最终决定 了世界上不会存在“人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在此想到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一个观点。他认为,一个人在 五岁之前,其生活经历经验就基本决定了他(她)一生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和应 对方式。也就是说,童年的经历经验决定了人一生的性格和命运。这和中国古语 讲的“人,从小看见了老”的经验相吻合。   如果这些道理正确的话,人们就该重视幼儿的“人性”教育。   四、“人性”中的理性和感性   现代人的话语中经常谈到人的理性和感性。它们其实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 方式。   所谓理性,就是在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形式逻辑推理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其 实也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世界。近代随着科学文化的发扬光大,人类的理性思 维有了极大地提升。因此科学也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所谓感性,就是通过心灵直觉和感受去认知世界。它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 要方法之一。有一句话讲“科学不是万能的”,故,感性的认知会长久存在下去。   从日常经验来看,科学家偏重于理性认知。艺术家、作家偏重于感性认知。 理性对物质世界的认知有优势。感性对人的灵魂认知有优势。难怪当年以色列建 国后,聘请爱因斯坦去做第二任以色列总统时,爱因斯坦一口回绝,他说:我只 了解物质,对人的了解一无所知。(大意)。在此又想起杨振宁和莫言对话的一 段故事。总之,科学家对物质世界有深刻的理解,艺术家、作家对“人性”有深 刻的洞察。他们都是智者,也就是说都是杰出的动物“智人”。   五、综述   总之,“人性”之复杂超乎想象。人性主要包括智性、善性、群性、贪性、 勇性和诚信。它们是“人性”的六个维度。人类在智慧和愚昧,善良和邪恶等指 标方面,都远远超过了生存在同一个星球上的其它动物。那么,为了人类的长久 未来,在某些方面,人类是否应当向其它动物学习呢?答案我不知道。   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谈不完的“人性”,谈不清的“人性”。算作随笔, 就此打住。   2024年1月30日 ◆          关于深入和透彻的启示: ——读常庚哲、史济怀编著《数学分析教程》    ·杨志宏·   目录   一、学习数学教人深入透彻思考   二、思考问题的进阶:朴素的思想、解决难题的方法、无懈可击的理论基础   三、我们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四、定义好神,方可谈似   五、关于混沌和分形几何   六、一个数学家的文笔和叙事能力   七、关于深入和透彻的启示   八、参考文献   一、学习数学教人深入透彻思考   2018年11月我从北京背来常庚哲、史济怀编著《数学分析教程》。当时心里 打鼓,我是否会有机会读。今年我终于把这书翻阅一过,并长久驻留在几个片段, 体会琢磨。   常老师的女儿是我大学同宿舍同学。几十年来我得到他们一家人关心,直到 今天。   九十年代早期,我几次去常老师家里。有一次注意到他门上贴着条子,意为 出门前检查几件事情,水电开关等等。那时他正在写这本书吧。现在阅读常老师 的文字,如同继续听他聊天,何其有幸。   徐冰谈素描,说:素描的本质就是让一个人从粗糙变得精致、训练有素,你 能体会到更深入的部分,以及获得对“大”事物的观察方法等等。   重读常老师这些书,不再为了做题考试,也不是为了学习数学或者做研究, 仅仅是为心里愉快。年轻时多年投入,严谨认真学习数学和科学,我体会,根本 的好处也是帮助“精致”、“训练有素”、“深入”、“获得对‘大’事物的观 察方法”。   正如也许不必一直画素描,但是认真画过,并且时时温习,问问自己做的是 不是深入透彻?   二、思考问题的进阶:朴素的思想、解决难题的方法、无懈可击的理论基础   在这本书的第一章第一段,常老师就从数学分析的历史谈到了如何进行数学 思考:“虽然在古代己经产生了微积分的朴素的思想,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微积 分则建立于17世纪下半叶。在这一方面,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数学家们作出了杰 出的贡献。创立微积分的大师们着眼于发展强有力的方法,他们虽然解决了许多 过去被认为是无法攻克的难题,却未能为自己的方法奠定无懈可击的理论基础。 这就引起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混乱和争论,直到19世纪初才玉宇澄清,一切混乱、 误解的阴霾才为之一扫。这主要是由于有了严格的极限理论,以及这一理论所依 赖的‘实数体系的连续性’得以确定。   本书书名为《数学分析教程》,正是研究微积分学的原理和应用,因此我们 得从实数理论和数列的极限理论谈起。”   这一段短短的几百个字,讲了微积分这门学科的建立。具备朴素的思想还不 够,有方法解决了难题也还不够,要有无懈可击的理论基础才行。这个基础在一 个多世纪的混乱争论中,通过数学家群体的奋斗,得以奠定。   如果把出于普及的朴素的认识,等同于需要认真锤炼的思想方法,尤其是把 感觉直觉观点当成是经得起反复推敲的结论,那对进一步的认识提高就是个损害。   一种方法,它的某个中间结果(比如说朴素的认识,甚至能够解决问题的方 法)在寻求严谨的基础、建立逻辑自洽的体系中,被不断完善,(所谓的完善, 又包括了建立、被推翻的无数的微小的过程),而成为体系的进一步的中间结果, 后来可以经过相似的过程,能够被推翻,这是它的伟大。   诚然,世上不是什么问题都是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也不是都要数学方法。即 使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也不纯然是公式的运算定理的证明。   人们碰到或者解决一个问题,以达到某种认知,在道路上会挣扎,从各个方 面都有努力。其中产生的结果和表征,不仅是数学的定理和公式,而且是人的各 种感受,这些感受产生有形的文字和图像、无形的声音触觉味觉等等。人们对这 些问题的探索,不仅岀来理性的表达,而且岀来非理性的心情和情绪等等。   这一大片理性和感性的交织,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混合,也是文学和艺术的以 及其他各种人类的实践的领地吧。这些方面的探索可能不是直接通向数学认知的 关键路径,确是它生长的土壤、空气、水分、营养。这些就未必写在数学的教科 书里了。   阅读思考数学上问题的解决,帮助我再次理解思维的进阶的一种方式。   三、我们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在1.2节,常老师评论这样的说法:“当n越来越大时,项An将与实数 0.3333….=1/3 越来越近。”   他说:“我们不得不承认,上述关于收敛数列的说法,不但含糊不清,而且 会招致误解。什么叫作‘越来越大’?什么叫作‘越来越近’?如果只停留在这 种说法上,任何科学的、有价值的讨论都不可能进行下去。我们必须给出一个明 确的定义。”   Rutgers 大学数学系教授黄一知说:“数学分析是我大学第一学期的一门主 要课程。作为基本上没有读过中学的人来说,这门课程远远不止一种全新知识和 基本训练,而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独立而严谨的思想的大门。我觉得每个有能力又 想以最精确的方式思考问题的人,可以学一点数学分析,看一下怎样用ε-δ语 言来证明一个序列的收敛性,会让自己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近年来,我有机会读到不少出自有理工科专业训练,而对于文科领域研究有 浓厚的兴趣的作者的文章。我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这些作者对于用自然语言理 解定义的概念,例如“心”、“理”,常常缺少深入的思考,经常望文生意,根 据自己主观的理解,就理直气壮不假思索地使用起来。绝大多数中文谈论这些概 念的时候也并不用引号以示专有名词,提醒读者。这样相当于把自己的论证建立 在非常不牢固的、甚至根本不存在的基础上。这样的研究,除了浪费资源,一点 意义都没有。   反过来想,一些持有后现代思想的文科知识分子,在对于某项科学研究或者 某个专业实际的内容缺少了解和训练的情况下,凭藉他们的角度和观察,就做出 一大堆论断。这样的价值如何判断呢?   四、定义好神,方可谈似   3.7这一节讲函数作图。当有用一种数学符号表示的函数的定义的时候,如 何在视觉上直观表示一个函数。   手工作图,要能说明原理,就得要考虑什么特征是重要的?   常老师在书上用了这些步骤:   第一、明确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以鉴定函数图像的存在范围;   第二、函数是否具有对称性?对称性又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第三、函数是否具有周期性?   第四、定义了凸函数和严格凸函数,也说明为了作图,可以有“凹函数”和 “严格凹函数”的说法。   第五、定义拐点,   第六、定义渐近线。   第六求出一些特殊点的值,便于拟合。   讲完这些终于在pp181,给出作图的大致步骤,如上所述。   下一页常老师演示好题,发了一段有意思的议论:   “……为什么只取一个点就基本上符合要求了呢?这是因为我们并不在乎数 值上的偏差,重视的乃是函数的形态,是‘神似’。当我们欣赏一个优秀的漫画 家创作的某名人的漫画时,一看便知是谁,这就是‘神似’,这绝不意味着漫画 中五官配置的比例与真人的严格相等。”   我理解,这是说:如果这里的第一到第六点都做到了,表示为根据上面六个 步骤得到的表格3.1和3.2。只要满足这些要求,不用求得所有的点的数值,画出 来的是“神似”。有了具体的“神”,就可以讨论“神似”。如果把定义域搞错 了,那肯定不是“神似。   我想常老师会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行文措辞的时候会加上这点的。   例如可以说:   抓住了特征的情况下,按照这些特征画出来的函数的示意图就“神似”函数 的按照每一点算过来得到的准确的图像。   形似与神似,是中国美学史一对范畴,也是在美学中有重大影响的名词。即 使是著名的常见的美学著作,关于这两个范畴,常常是在循环定义。这使得无法 进行有意义的深入的讨论。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以为,在讨论涉及这名词使用的时候,In terms of (具体内容), respect to(具体内容) 这一类的,是很好的词。要说“神 似”,先讲in terms of/respect to “神(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这样定 义“神(什么)”。   就像常庚哲老师这样讲。   五、关于混沌和分形几何   八九十年代,我念书的时候,关于混沌和分形几何是当时科研讨论的热点。 常老师在数学分析中也有讲到。   关于混沌,在2.12节几页篇幅从数学原理上介绍后,他的体会是这样的: “……这意味着系统在迭代(或称演化)过程中,两条轨道中对应项的距离既 可以无限次地接近0,又可以无限次地超过一个正常数。在同一系统中,从两个 初始点引出的两条轨道时而无限靠近,时而相互远离,忽分忽合,而且这种现象 无限次地反复出现。这表明系统的长期行为没有规律,飘忽不定,类似于一种随 机现象。由于能导致这种随机行的初始值来自一个不可数集S,所以这种不规则 行成了不可忽视的现象。”   “混沌现象可能出现于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社会科学等许多领域所遇到的 数学问题中,因而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兴趣。”   “通过学习这一节内容,我们还可以得到方法论的某种启示。在古典的微积 分中,本来已经有很多地方讨论过函数的迭代,但是,那时候人们关心的是计算 迭代的极限,一旦确定这个极限不存在,就将它搁置在一边,不予理睬。而正是 在这个极限不存在的时候,再来研究序列〈f"(x)}的变化,才能发现这个序 列会显示出各种各样的复杂变化,因此才有 Sharkovsky定理和李天岩与 Yorke 的定理。”   关于分形几何,我想他1992年夏天给我们的小组讨论,是他写这的准备工作 之一。   在15.8节,经过几十页的数学论证后,他引述Mandelbrot的感慨:   “从我们举的两个例子来看,它们都是19世纪的产物,却一直没有引起足能 的重视。Mandelbrot在《大自然的分形几何》一书中谈到这一现象时说:‘我赞 扬这些早年的数学家,因为他们早就为我提供了这样的结构,使我能把它们事联 在一起进行思考,从而发现其宝贵的价值;同时,我也责备他们,因为他们虽然 构造出了许多精彩的反例,却没有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反而像对待不受欢 迎的畸形胎那样,认为那是不正常的事情。’这样一来,真正深刻的内涵反而被 完全忽视了,Mandelbrot 的贡献正在于找到了这些‘反例’的内在联系,使它 们成了分形几何中的主角。”   从1978年以后才真正有机会全心投入做数学研究的常老师,到2001年,不得 不因病离开讲台,他这23年是多么奋力拼搏研究学习当时数学上的最新进展。   看到当时人类在数学上取得的最新的成绩,他也一定是怀着赞叹的心情,感 受那种人类智慧发明的崇高,并且一心希望从中得到启示,以便自己和他的学生 以及读者也在其中做出贡献吧!全书中这一类的提示感想,何止我引的这几段。   另一方面,混沌、分形集合、自相似这些现象,引起了那么多从后现代主义 思潮、从哲学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思考和议论。而揭示这些现象的研究却完完全全 是从理性的逻辑的严谨的数学的分析中来的。关于这些问题,真希望有机会和他 讨论啊。   六、一个数学家的文笔和叙事能力   《数学分析教程》第二版前言中说,   “在写作风格上,我们很不赞成一些数学书中的所谓‘标准写法’,那些语 言像是一封编码,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我们力图把读者当成自己的朋友平等对话 娓娓谈心。”   确实多年以后,我听到了常老师的话。   在《与Bezier对话一一常庚哲教授文选》中,他补充了更多内容:   “1998年10月,我们的新《教程》发给学生了,我们非常激动,我们俩人轮 流教数学分析,要么是数学系,要么是少年班,两人轮流‘作庄’。   不过,好景不长,只不过是两年多的时光,一片阴霾开始笼罩在我的头顶。 那是2000年12月,我在科大数学系‘四牌楼’一层教室上‘数学分析’,对象是 1998级数学系学生,在上课当中,我突然讲不出话来,我对学生说:‘我想休息 一下,等一会儿再讲。’学生鸦雀无声,只有我知道,那叫做‘失语’,空5分 钟、10分钟,是可以缓过来的,我已经搞过三次了,过去不以为意,今天在课堂 讲课时出现,不能不重视了,我必须到安医(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一 个全面的检查。   我的老毛病是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做了心电图和彩超心电图以后,没有发现 严重的不适,最后只剩下脑CT。第一次做脑CT,庞大的机器使我有些紧张。快到 中午了,只剩下我一个病人,我对医生说:‘我没有问题吧?’   ‘你有问题,两点钟上班后,再做一个加强的脑CT,带你的爱人来。’‘我 爱人不在合肥。’‘那就请你领导来。’   医生吃中午饭去了,而我没心思吃饭,一下子想到脑癌,简直是世界末日快 要降临了,我打电话给黄素琴同志,央求她两点钟陪我到安医,权当我的‘领 导’。医生与‘领导’谈话时,我这个病人不能在场,我更紧张了。黄素琴从医 生办公室出来,对我说:‘没有事,是良性的,叫做脑膜瘤,像蛋黄一样大,要 开刀的啊!’我只知道有‘脑膜炎’,脑膜瘤我是第一次听到。   12月下旬,正好学期结束,学生停课了,我到北京接受脑膜瘤手术,在北京 航天总医院,北京天坛医院脑外科专家杨骏为我主刀,据说手术进行不到一个小 时,一切顺利,在ICU待了5天,我自己是糊里糊涂的。我想喝水时,居然讲不出 话来,我五只指头做成圆形,往嘴里一放我想喝水,护士全都明白。在开刀之前, 有专家对我说,由于你的部位开刀时可能触碰语言神经,可能很长时间语言讲得 不利索,这是事先知道的有这种可能,但性命要紧,其他都无所谓了。从2001年 往后,我不得不告别讲台,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七、深入透彻的启示   常老师的女儿说她爸很幸运,第一爱数学,第二wise, 明智。我理解,就是 他思考问题能够深入透彻理解意思吧。这几本数学书,尤其是《数学分析教程》, 就是一个接一个、一串一串的例子,讲如何深入透彻地思考。   常老师研究分形、小波、自相似、计算机图形学等等。九二年夏天他给我们 一群学习计算机图像处理和图形学的研究生本科生大概十几个人,讲了十几次, 讲得原原本本,头头是道。其中内容相信常老师写在这本书里了。   那个时候世上发生的乱七八糟或者激动人心的事情太多,我没记笔记,多年 以后,他讲的我也多半忘记。   也在那段时间,他跟我们讲,他在美国出数学书《Over and Over Again》。 过了将近30年,我在亚马逊上买了一本,当时在上高中的小儿子认真读过。   2018年2月我见他最后一面,他送我《与Bezier 对话一一常庚哲教授文选》, 跟我讲,不必看其中公式,只要看他的文章就好了。   现在我这样读他的《数学分析教程》,得到关于思考如何深入和透彻的启示, 常老师如果知道,一定会愉快笑起来。   七、参考文献   此时有幸在大学读书  https://mp.weixin.qq.com/s/RasvAFeKdVa1rPrb3N5olQ   【情系科大】回忆常庚哲老师   https://mp.weixin.qq.com/s/eiUDmsIwNKtqbrBIZ1RFvQ   【情系科大】与数学大师关肇直,华罗庚和曾肯成共事的故事   https://mp.weixin.qq.com/s/sWHBPs8LaZ5RnTpCkKDwyw   徐冰:在无效的世界里寻找有序的心灵   https://mp.weixin.qq.com/s/8M6vN6pw739fmg8u2yc59w   形似与神似(Hypotaxis & Parataxis)   https://mp.weixin.qq.com/s/l7l7TEG1f3SXvgs0OQie2A   冯契主编. 哲学大辞典 下[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06.   不计黑白,无论东西:朱松纯教授谈赤壁赋文章读后感   https://mp.weixin.qq.com/s/tHZikzIIrCMMzxeILlZ4Nw   《合璧——墓志中的南北朝书法体系》读书笔记   https://mp.weixin.qq.com/s/D82Ay5S88zUkI1qbuOUNRg 作于2023年8、10、12月 【网萃】∽∽∽∽∽∽∽∽∽∽∽∽∽∽∽∽∽∽∽∽∽∽∽∽∽∽∽∽∽∽∽ ◆              童年,少年 一个“红屁股”的基因变异 ·黄奕信·   在我出生的那个地方,只有两种人,一种叫“红屁股”;另一种叫“蓝屁 股”。我嘛,出生在“红屁股”家庭,一出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红屁股”。但 是我妈家里,除了我妈,其他的舅舅、姨妈、表哥表姐们都是不折不扣的“蓝屁 股”。我出生前爷爷早就没了,所以至今我没弄清楚我爷爷的屁股是红的还是蓝 的。奇怪的是我的两位姑妈又是“蓝屁股”。所以,从小我就陷入新中国好、还 是台湾好的争论中。也为了在家唱了从表哥那里学来的歌(歌词如下:社会主义 好、回国拿锄头、社会主义国家人人吃不饱。),而没少挨骂,其实我当时学都 还没上,真的不明白歌词是说什么。这可能是我所受的最早的政治冤案了。   “红屁股”上的学校是中文学校,虽然也有印尼文和英文课程,但是还是以 中文为主。每星期一都要在操场上集合升五星红旗和印尼的红白旗,唱“义勇军 进行曲”和“印尼是我的国土”。好像“红屁股”们上学的目的就是回国,至于 回国是什么?也只是一知半解。因为大人都说成绩不好就回不了国,所以回国一 定是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不然为什么非要一定成绩好呢?我就曾经说了我不想 回国而给我老爸打了一顿,说我不求上进。   我学校的校长是教我们历史的,是厦门大学函授班毕业的,我很喜欢上他的 课,因为他每说一位历史人物,就会在黑板上画出那人物的画像。他画的魏忠贤 的样子,至今我还是认为没人会比他刻画得更像奸臣。可惜的是他在一次学校的 挖井劳动中,心脏病发不幸逝世了。他当时是我的偶像,对他我是崇拜得不得了, 心想他只是函授班的就这么厉害,要是亲自在厦门大学入读那还了得。就是这校 长促使我下了长大一定要上大学的宏愿,虽然这宏愿至今也没法实现,但已经不 是我不努力读书原因了。所以我也就原谅了自己。   在“红屁股”的概念中只有“红屁股”、“蓝屁股”两种人。因为“白皮” 也就是西方人,等于帝国主义反动派,不能算是人。“番那”也就是土著印尼人 也好像不能归入人类,因为他们只是“番那”。“红屁股”出生的城市很奇怪, 虽然处在番邦,但是只要是中国南方语系,不管闽南话、广东白话、客家话或是 变了调的国语都能通用,包括当地“番那”也会说。所以当地的人天生就会说几 种语言,也就产生了用几种语言凑起来的当地特有方言。现在不管在世界哪一角 落,只要听到这种语言,不用问,肯定是老乡,特亲切。所以我的英文不好,因 为那是帝国主义反动派的文化,挺反感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学校非得有这门课。 特别是因为有一次我英文大考成绩不满30分而被留了一级后,对打倒帝国主义反 动派的热情更到了极致,也就更加坚定了我当“红屁股”的决心。不过奇怪的是 “蓝屁股”们的英文都很好,可能是他们都想卖身投靠,长大后去英美或欧洲留 学的原因,因为他们是不会回国的,去不了英美就会跑去台湾蒋光头那里上大学。 我家族最坚定的大“红屁股”是我伯父,他英文也非常好,看的都是英文杂志, 他不是“蓝屁股”,为什么英文会那么好?因为我很怕他,所以一直也没敢问他, 我猜可能是他回国上大学时还没有新中国,是蒋光头年代的原因吧。   我这“红屁股”的家族比较庞大,直到现在我也没法数得过来到底有多少堂 加表的兄弟姐妹,更就别谈他们的儿女们了。至于我祖上是从哪一年代从祖家跑 到南洋去的,我也没弄清,因为我对家族的事只是小时通过大人们的闲聊中得知 一、二,而且一直也没人系统地告诉我家族历史。反正我知道我父亲有一位很会 骑马的泰国祖母,也知道父亲是在马来亚槟城上的学,我祖母和外婆是在马来亚 出生的“若娘”,一生的衣着都是“根峇雅”配“沙龙裙”。而且在南洋我好像 在各地都可以找到亲戚,所以照此推算,到我这一代应该至少已经五代在南洋了 吧。   我父母家族在当地也可算是望族,虽然我母亲家族由于外祖父死得早,舅舅 好像不大争气,败落了,所以我几个舅舅的小孩都是由他的几个妹妹包括我母亲 抚养。两个祖父都死得早,我没出世就死了,所以我除了清明扫墓时,从没从口 中叫出“阿公”这称呼。   据说:我伯父是在中国大陆上的大学,毕业后在新加坡炒期货把祖父的店铺 败掉了七家,然后就在新加坡教书,直到祖父死后回印尼继承祖父的生意。从懂 事开始我就知道伯父是当地德高望重的“红屁股”大款。也就是当地的侨领,他 80年代在香港逝世出殡时连中国国务院、中共统战部、侨联都送了花圈,由此 可证他是一个多大的“红屁股”。奇怪的是后来他晚年在香港过时我看到他是持 印尼护照的。反正这是一笔糊涂法律问题,好像全世界的华裔都可以拿着外国护 照效忠中国。他的“红屁股”程度以后我还会介绍,这里就不再多说了,大家有 那么一些印象就行了。   我父亲年轻时,在当地可算是(按现在香港的说法就是)【潮人】,绝对 【酷】,穿皮夹克骑350CC的摩托车,我看过他和我母亲的结婚照,一身白色的 西装加一对黑白相间的皮鞋,还梳一个大包头,那个【酷】可不是现在谢霆峰之 流能比得上的。据说还拿过印尼的全国跳高冠军金牌,那牌子我小时见过,只不 过是铜牌镀金而已,换不到钱的。我母亲结婚前是当老师的,我到现在也没弄明 白,一个思想保守的老师咋就被一潮男给泡上了,从这方面来说,我父亲还是挺 牛的。    听大人说,我小时很是霸道,有楚霸王的称号,又被我父亲宠得不行不行, 我小时的玩具整整有一房间,而且都是从新加坡买回来的高档玩具。据说;有一 回,三更半夜地吵着要蝴蝶,我父亲还动员全家半夜到花园去找蝴蝶,但是我记 忆中压根就没这回事。这只是想说明我父亲是很爱我的,但是,哪怕再爱我,还 是要我回国。   好像是57年,有一天我伯父家突然忙碌起来。女眷们都在加班加点地赶制我 大堂哥的衣服,又从外边定制了好几个一种用油桶改装的,有盖子可以上锁的大 桶,原来是我大堂哥要“回国”了。走的那一天我们全家开了好几辆车上码头去 送他,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大的船,叫什么“芝加连加”,反正好大好大,真 羡慕。原来回国是可以坐大船的,大堂哥“回国”后寄了信回来,那邮票还真漂 亮,特别是有中国国徽那张,很有气派。过了两年二堂哥和大堂姐又“回国”了, 同样是带大油桶乘大船走的,但是桶里更多的是什么砂糖啊、肥皂啊、黄油啊, 据说是大堂哥写信来吩咐带的。   60年印尼政府出了个什么10号法令,所有在小城镇的华侨都成了难民。我学 校都住满了,好像在等中国派船来接他们“回国”。而且都是全家都走,不像我 堂哥他们是一个个走的。行李也好像不光是油桶了,碗啊碟啊,还有铁床,被子 什么的都带走。那些“番那”就说:你们“支那”都是穿一件裤头划木头舢舨来 的,现在带一船的东西坐大铁船走。这些就是我对“回国”的最初概念。   63年,马来亚和新加坡合并成为马来西亚。印尼局势紧张起来,政府要求每 家每户都要在花园或后街大挖防空洞,挖不了洞的就用两边木板,中间填土的方 式筑成战壕一样的防空壕。所有的大人都要参加军训,还必须向村长买军服和木 头枪,拉响了几次警报,做防空演习,不过在那些防空洞和防空壕玩捉迷藏倒是 挺好玩的。我外婆是持英国护照的,每星期还得上警察局登记报到。   这段时间好像印尼和中国的关系又好了,老师上课也说了:马来西亚就是英 美帝国主义的狗,一定要打倒。学校还排演内容为打倒帝国主义,解放北加里曼 丹和西伊利安的歌舞剧,我也在剧中也扮演了一个角色,可惜的是扮演代表西方 文化的小阿飞,穿着花衣服尖皮鞋在舞台上大跳杜意丝(那时不叫迪士高),结 果被手持中印两国国旗的军民队伍打倒。第一次上台就让我演坏人,怪不得若干 十年后我还真的被人当坏人给抓起来。   我小学是在一个县级市的华侨学校上的,到了小学六年级时转到了我出生地, 一个省会城市上小学六年级及上初中。然后又回到县级市就读初二一直到初中毕 业。由于那里没高中,只好又回到出生地上高中。为什么原因转来转去,我自己 也弄不明白,据说是我小时太喜欢打架的原因,反正那年代所有事情都是大人安 排的,是不以小孩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虽然喜欢画画,学校的壁报上也经常会有我的作品上报。但是从来就没得 过学校的美术比赛的名次,原因是虽然每次我都是代表班级出赛,但是从来就没 有一次是画完的。因为学校总是把比赛的日子安排在星期日,星期日我都是和朋 友约好出海钓鱼的日子,每次都是画到一半时,开往码头的小火车的笛声一响, 我很习惯地就把画具一收,义无反顾地和在等我的同学们扒火车上码头出划舢舨 出海钓鱼去了。一直到初中毕业的那一年,我才下定决心,不去钓鱼把作品完成, 那年拿了个全校美术比赛冠军,总算对班上每年投票选我参加比赛的同学们有个 交待了。   说起钓鱼,我爸是钓鱼发烧友,家里钓鱼用具比一般的鱼具用品店还齐全, 这就是为什么同学们都喜欢和我一起去钓鱼的原因。有一回就我和另一同学两人, 划一只小舢舨出海,走远了,结果连岸边也看不见了,不知哪个方向是对的。幸 好在天快黑时看到了回航的渔船,一路跟着才回到码头。还有一回没钓到什么鱼, 就在码头的渔船上捡了几条鱼,回到家里晚上正和弟妹们吹牛时,被我老爸揭穿 了。老爸说:那种鱼是从来不咬钩的,只能用网才能网到,当时立马把我在弟妹 中立起的高大形象给毁了。   65年,我在上高中一年级,印尼发生930事件。一时间政局急转,学校停学 了,到处都在抓共产党,所有华侨的产业都涂上【属印尼政府】的大字。听说杀 了很多印尼共产党,河里经常看到装满人头的麻袋,白色恐怖气氛到处弥漫。现 在连县级市都不充许华侨住了。那时省会城市的华侨总会成立了很多难民营收容 这些华侨,我伯父那时是大忙人,出钱又出力地安排这些事。很多家庭又在准备 把小孩送“回国”,我家又有两个小堂姐回国去了。停学后我去了父亲工作的城 市住,在那里认识了几个住我父亲工厂附近,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收听中 央的电台,一起画画、到河里游泳、和“番那”小孩打群架。有一回我在打汽枪 玩时,打到了一“番那”,虽然我是跑掉了,但是人家“番那”找上我父亲了, 上了警察局又陪了钱才把事了结了。这回可是闯上了大祸,当晚我就听到我父亲 和母亲商量把我送“回国”。于是全家又开忙了,还要我学钉扣子、补衣服之类 的女工活。   局势越来越紧张,寄宿在学校的同学为了保卫学校和印尼军人斗争,被抓起 来了(他们就是当时轰动一时的四十一名华侨青少年)。驻印尼中国大使馆和驻 我那城市的中国领事馆先后关门撤退了,中印正式断交。   我从小就习惯了来自各个不同阵营的意识形态的精神污染。我伯父这边的是 红色的,包括家中所有的刊物、小说都是什么《红旗飘飘》《人民文学》《野火 春风斗古城》《苦菜花》《敌后武工队》等等。还加上经常到领事馆观看国内最 新的电影和介绍有关国内建设的记录影片,如建设十三陵水库、武汉长江大桥等 等之类的影片。   而我母亲娘家那边的则全是反动透顶又不健康的刊物和小说。如什么《蓝皮 书》《黑白》《人人》啊等台湾和香港出的杂志及什么依达、琼瑶等人的爱情小 说。我外祖母是见庙就上香,观音也拜,关也敬,又拜天公也拜如来,经常带我 到处烧香拜佛。有一回带我去参见一名据说是观音转世的大师,那位大师和信徒 交流时就不说当地的华人方言(变了味的闽南语)只说国语,然后再由她弟子用 方言讲解。但是,那一回大师在用国语说“怀孕”这词时,竟然不是用国语的怀 孕,而是用方言“有身”。我外祖母当然听不出问题,因为她根本就不懂国语。 “观音大师”的这次“露馅”造就了我成为坚定的无神论者。   那阶段,不同阵营的意识形态对在我对它们认同的争夺战中,红方大大领先, 我成了一位立场坚定的小“红屁股”。还是很向往那伟大的“社会主义的祖国”, 所以也很高兴父母能作出送我“回国”的英明决定。   “红屁股”和“蓝屁股”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喜欢看武侠小说,所以我 很小就开始也跟着大人们看看猜猜地看起武侠小说。那年代没电视,除了打牌、 聊天,看武侠小说就成了当地懂中文的华人最大娱乐。那年代租书店生意比现在 的租影碟店还红火。所有的武侠小说每一套都是都是装钉成过百集薄薄的小册子, 比我现在的博客日志长不了多少。于是抢阅武侠小说成了家中所有成员的一种互 动游戏,因为是租来的书,每本的租期也就那么几天,大人是绝对有优先权,所 以小孩只能赶在大人前面,从第二集看起,然后返过头来再看前面一集。而且要 在大人没看完第一集时就必须把第二集看完,不然,绝对没有机会回头再看。再 惨一点的只能从第三或第四集开始看。所以这种读书方式造成我阅读速度很快, 但是不求甚解的坏习惯,至今改不过来。也就是因为中毒太深,把自己当成了书 中大侠,喜欢好打不平,讲哥们义气,什么一诺千金啊等等,这些不合时宜的坏 性格,也真害得我在前半辈子吃不少亏。也正因为喜欢打架而促使我父母下决心 把我送“回国”。不过父母可不知道,在伟大的祖国一场真刀真枪的大架已经开 始,不然的话,再红的“红屁股”也不会把自己的儿女送上不明不白的战场。   因为要满十六岁才有资格领取护照,所以我要回国最快也得等到67年中以后 才能走。在这等待的日子,我和几个“红屁股”小同志继续打架、画画、收听中 央人民广播电台,还学会了好几首毛主席语录歌曲。那时我最烦的就是比我小两 岁的弟弟,整天跟屁虫似的。说起这弟弟,我和他天生就是冤家,可能是前世结 下的仇。他一点都不“红屁股”,在外面惹了事就回来要我替他出头,我是大哥 当然要去找回场子。但是我和人家打架时,不管对方有多少人,我是否吃亏,我 弟总是一边看着,从来不参战,还大条道理,说是作好准备,如果我打输了,他 可以第一时间去搬救兵。而且打完架还经常回家告诉父母,弄得我回家还挨老妈 的藤子。   有一回,实是忍无可忍,在晚上我去找朋友玩时,他又偷偷跟着,我也不声 响,当走到没路灯的巷子时,我回头就往家里跑,他不知发生什么事,吓得一边 哭一边跟着跑。结果可想而知,我又挨了老妈一顿好打。   大人决定了由我带我弟一起“回国”,当时中国大使饷、领事馆都关门了, 照理是没办法弄到护照的。但是别忘了我伯父可是大“红屁股”,他手上竟然有 很多签好名的空白护照,连盖在照片上的纲印都在他手上。这是怎么回事我至今 也没弄明白。   不过随着时间的临近,我还是很兴奋的,一直期盼着那日子快些来到,心情 就像艾敬唱的1997一样,快些来到吧,我就可以“回国”。   “回国”的日子终于来到了,行程是这样的,先由我出生的那个城市乘坐四 个螺旋浆的飞机到雅加达,然后由雅加达乘坐707喷射机飞香港,再经罗湖进大 陆。   这是我第一次乘飞机,平时只要有机会跟随大人到机场接个人什么的,都会 兴奋大半天。那年代有机会乘飞机可不是一般的牛,是非常牛,也就比现在上太 空差那么一点点。走的那一天,浩浩荡荡的车队是少不了的,亲戚、朋友、堂堂、 表表的把机场的送客大厅占了一大半。反正闹哄哄迷迷糊糊的我就上了飞机,具 体过程我现在怎么都回忆不起来,我想新娘子出嫁的那一天,可能也就差不多是 这样子吧?   飞机上除了我俩兄弟,还有几个也是“回国”的“红屁股”,他们年纪比我 大些,是从另一个城市来的,看得出都是大款“红屁股”子弟,很是傲慢,所以 我也不大搭理他们,虽然一路都是同行,但是也深交不下去,到了广州也就分开 了,连他们的名字我一个都记不起来。到了雅加达有父亲的朋友来接我,带我俩 兄弟又是上动物园又是去海滩又是吃大餐,反正在雅加达的三天过的绝对是天堂 的日子。不过我父亲这朋友肯定是“蓝屁股”,因为在这三天里都不知道说了N 次:“好好吃,好好玩,‘回国’后你们就要吃苦了,真弄不明白你父亲是怎么 想的。”我父亲这朋友据说是我父亲小时的铁哥们之一。   三天的天堂日子眨眼就过去了,飞香港的飞机是波音707喷气客机,当时乘 飞机是很当一回事的,特别是飞国际航线的。连餐具都是很漂亮的全套不锈钢餐 具,还有很精美的小纪念品。用完餐后,那几个同行的大款“红屁股”子弟,都 把餐具塞进了行李,他们这种行为使得我更看不起他们,所以和他们的隔阂也就 更深了。   飞了大约5个小时,抵达香港。已经有伯父的朋友在机场接我们,因为这次 是乘飞机,不是像以前的堂哥他们那样是乘邮轮,所以大部分的用品都交由我伯 父的朋友在香港采购,采购了几大箱,买的衣物和生活用品差不多够我用上一辈 子,一人两块劳力士表和一部菲利浦的多波段收音机更是不可少。   香港那时可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英勇的香港爱国同胞正展开轰轰烈烈的 “反英抗暴”斗争。街上到处是“打倒白皮猪、黄皮狗”的革命标语,还有写着 “同胞勿近”的土凤梨(即土制炸弹)。伟大的祖国为了支持香港同胞的“反英 抗暴”斗争,还对香港进行了制水的制裁行动,结果哪怕我当时入住的是位于尖 沙咀的五星级大酒店,一天也只有两小时是有水供应洗刷的,居民区好像是四天 才供一次水。   当伯父的朋友带我们出去吃饭时,看到一些打扮得很妖艳的女人陪着一些西 装革履的大款一边吃饭,一边打情骂俏,看来资本主义真的是很万恶。当然也少 不了到国货公司采购一些金光闪闪的毛主席像章和几本供出口印刷精美的《毛主 席语录》。   到了晚上,有几个之前回国又跑到香港的同乡来看我们,一直做我们的工作, 要我们别进去,说什么现在在搞什么文化大革命,到处都很乱,他们回去后连皮 鞋都给抢了,裤子也给剪了等等,尽是反动宣传。像我们这样立场坚定的“红屁 股”肯定不会相信那些反动宣传啦。没说完就给我们赶走了。   这时是1967年的夏天,香港天气又闷又热,除了在酒店有空调,一上街就满 身大汗,粘乎乎的,万一没赶上供水时间回来连澡都没得洗。所以一天都不想多 呆,住了几天物品采购完毕就乘火车直奔罗湖桥去了。   那时的罗湖桥也就是一座桥,桥两头都设有军方工事。南边挂的是英国国旗, 北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当时进出关口的人少得可怜,除了我们这一批,几近没 有。   过桥时的那激动心情啊!看到五星红旗时,很多同行的“红屁股”包括我都 激动得热泪盈眶,看到解放军就像看到亲人一样。当时有侨办的接待人员负责出 来接待我们,边防核对和过海关都很顺利,然后安排我们在罗湖桥不远的华侨旅 社住下。哪知这么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开始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回事,每次问接 待人员,我们什么可以北上?答覆都是千篇一律正在安排。不过很快我就和边防 部队的家属小孩混熟了,他们经常用自行车带我上宝安县城,还到深圳水库去玩, 那时的宝安县城也就是一条小街。而且也从他们口中得知,原来是广州正在武斗, 火车进不了广州站,这时我有些感到迷惑,弄不明白但倒也不是很担心。   等了一个多月,我们一行滞留在深圳的“红屁股”大概有20多人终于可以北 上了。火车走走停停,开到天河站就不能再走了。也不用出站,车刚停下,一伙 之前回国的“红屁股”全幅武装,又是冲锋枪又是手枪、手榴弹的,上到车厢来 接我们,然后浩浩荡荡的车队,车上还架起机枪,直奔广州华侨大厦而去。   这时我心情是兴奋加好奇,很想弄清楚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但是我当时在 “红屁股”队伍中年龄算是小的,个子更是显小,那些武装份子都不大搭理我, 一个劲的只和一些年纪大些的“红屁股”交谈,脸上更是一脸的肃穆。我在边上 听到一点,大概意思是,现在市面很乱,我们带的东西多,怕有人会来抢。所以 得到我们要来的消息,就立即组织人马来接应。在前往华侨大厦的路上,看到很 多电线杆上都吊着死人。   第二天一大早,我那些之前回国的堂姐们也得到我们已到的消息上华侨大厦 接我来了。我们所有自费回来的学生都是先到广州沙河华侨补校等待重新分配, 但是现在广州文革两派武斗得很厉害,又加上谣传从监狱跑出来了很多犯人,所 以每条街道的居民都自发组织建造工事防线,进出都要检查,到处抓坏人,我看 到很多电线杆上吊的死人,据说就是逃出来的犯人被居民打死的。所以堂姐们商 量了以后,还是决定先把我兄弟俩接到广州华侨新村一个父辈朋友的家住下,等 分配时才回华侨补校报到。   在华侨新村聚集了之前回国的堂姐们,还有一些父辈朋友的小孩,都是小时 认识的玩伴,所以也很是开心热闹,在之后的几年这地方就成了我们每年一度家 族聚会的地点。   住了一段时间,对时势有了些认识,我就跑到华侨补校参加革命去了,那时 广州有两大派,就是所谓造反派和保皇派,造反派的组织有红旗派、红三司等。 所谓保皇派的,有东风派、主义兵等。两派的的宣传车经常在大街上相遇,一旦 遇上就会互相对骂及互放国际歌的音乐,一副慷慨就义的样子,所谓的对骂,也 就是互念毛语录,各念各的,也有打起来的,现在回想也真是觉得挺可笑的。学 校里更是大小组织并存,几个人也就成立一个XXX保卫毛主席红卫兵团,就像现 在的QQ群,什么群都有,唯一的不同就是当时不管什么组织都是为了保卫毛主席。   到了分配的日子,保卫毛主席的热情稍减,大家都在互相串联在地图上挑选 要去的地方,好像青岛这样的城市,一下名额就满了。我是“红屁股”当然挑选 革命的圣地英雄城南昌啦,到了十一月,我又踏上了前往英雄城的火车。   “红屁股”到了英雄城,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寒风刺骨,也明白了冬天的含 意。十一月的南昌,那时全球暖化现象还不像现在这么厉害,身穿厚厚的棉袄, 一说话口中就会冒出烟一样的热气,晚上在街上还可以买到非常香的炒板栗。 “红屁股”很快地就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分到了学校,武斗还没完全结束,我 还亲临现场参观了一场我校进攻别的学校的战斗,也看到了革命小将们是怎么批 斗黑五类。看到人被活生生打死的全过程,也看到过了自杀的老师两夫妻是怎样 用一根布条在门梁上上吊。还好,这日子并不很长,在“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及 “全国学习解放军”的伟大指示下,工宣队和解放军进驻学校。这时我跟随学校 下到农村参加了春耕,理解了为什么“蓝屁股”会把“社会主义好”里的歌词改 为“回国拿锄头,人人吃不饱”等。   因为学校原来的美术老师在我来之前,有过画女人裸体的流氓行为,而畏罪 自杀了,所以全校所有的师生中就只剩我能画,也敢画。所以我所在学校革委会 成立时放在学校大门口的宣传画的任务就非我莫属了。这张画在我命运轨迹里应 该是起了很大的方向作用的,正因为画了这张宣传画而使得我名声大燥,很快省 里就把我调往专搞革命展览的创作队伍,江西是革命圣地,那时什么秋收起义, 什么毛主席在江西革命活动,等等展览,排得满满的。这些展览的创作队伍都是 从全国调来的美术工作者,由于很多权威已经被打倒,所以调来的主力队伍基本 上是各大美院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和刚毕业待分配的学生。这些人中,北京中美的 和浙江浙美的各不买帐,相互看不起。但是,因为浙美的用色方面比较鲜艳活泼, 比起北京派那灰灰的色调更能取得军代表的认可,所以这些展览重要的题材大部 份都为江浙派所夺得,刘春华的《毛主席去安源》除外,而且刘春华也不是中美 的而是中工的。在这期间我可是偷了不少师,每个人我都喊老师,反正当时馆里 我年纪最小,个子也小,喊的一点也不难过,而且个个也都不介意我在边上看他 们画,有时还会叫我帮忙打打下手,上上底色什么的,那段时间我在油画技巧上 的得益最多,而且画布颜料随便领。不过这些老师们除了个别玩得好的,大部份 我都不记得他们的名字了。这样混了几个月,一纸调令又把我调到省大中学校红 卫兵司令部去了。   这调令又是一个误会,当时是省大中学校红卫兵司令部向江西师院要一位负 责宣传的人。师院就把这指标下给附中,附中就把我推荐上去,其实我当时并没 加入任何红卫兵组织。   报到后才知道,要的可不是一般的宣传人员,是负责组织省革委会成立后全 省的第一次国庆大游行。不过那时年纪小﹝当年17岁﹞,所谓初生之犊不怕虎。 为了方便工作,警备区还给我备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和两位解放军,一下就上升到 了享受首长待遇。整个组织过程还是很顺利,这样忙了几个月,到了十月一日的 那天凌晨,我胸口佩着总指挥的大牌,前往检查入场的队伍时反而出事了,在检 查工人队伍时,工人纠察队把我抓了起来,责问我那总指挥的牌子是哪里偷来的, 死活不信我就是总指挥。幸好远处那两解放军见到我这儿好像在争执什么,赶紧 跑了过来,才解了围。   国庆日一过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就准备分配了,这届的分配是遵照毛主席的 “五七指示”和下放干部合组成“五七大军”下放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 育。我正好是68届高中的应届毕业生。我想回学校去跟着学校走,但是司令部又 不肯放我走,说是我不由学校分配,司令部的所有人员另有安排,我是分配到市 革委工作。   我在司令部待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由于是在权力核心工作,总算对政治有 了一点了解。司令部里没人知道我是海外归侨,也不是我有意隐藏,而是根本就 没人往那想。但是,在司令部的日子我明白了有海外关系在那年代也可以是罪状 之一,更何况是正式分配到市革委,到时档案一调,安我一个混到革命队伍的帝 国主义特务的罪名可不是好玩的。当时我急了,还特地以司令部的名义到上山下 乡办公室调学校下放人员名单,上面也没我的名字。十月十八日就是下放的日子, 在十七日晚,我回学校连夜收拾行李,第二天一早就强行上车,响应伟大领袖毛 主席的号召,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去也。我这举动被跟车采访的记者知道后, 对我进行了简单的采访,过两天就在省机关报上大肆宣扬了。一个归国侨生,在 分配方面没要求国家照顾,反而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主动强行要求到广阔的 天地炼红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可不是一般的觉悟,这样我成了学习的 样板,对那些不愿下放的侨生有关当局做工作时就拿我出来说事,这样一来,我 几乎得罪了所有一块分配到江西的侨生,但也令我在“五七大军”中名声大燥。   下放的日子,有苦有甜。我接受再教育的第一课就是学会了抽烟,因为当地 农民个不分大人小孩都抽烟,你如不接受他们所敬的烟,一个看不起贫下中农的 帽子马上给你扣上。接得多了,不好意思,只好自己也买些烟放口袋互敬,时间 一长也就抽上瘾了,至今没戒掉。第一年是所有下放知青最本份的一年,但是随 着对前途的担忧和迷茫,加上阅历的增长,基本上所有知青就开始玩世不恭了。   这里我只挑几件事说说。我们那时是以军队的编制进行管理的,一个公社就 是一个连,一个大队就是一个排,下到小队就是班。当时我们那个排长是从省高 级人民法院下放的,年纪有30多了,农民出生,未婚。看上了我班里的一位女青 年,这女青年是我同学,我这同学原来是省大中学校红卫兵司令部宣传队的跳舞 演员,长得非常漂亮,也很活跃,说来还有些高傲。父母均为高干,只是已经被 打倒,还关在牛棚里未解放。你说,一个高干家庭出生的漂亮女孩又怎会看上一 个农村出生的小科员,而且年纪还相差十来岁。我们下放的地方是背山靠河山清 水秀的好地方,只是太穷了一些。当时我们所有知青都被安置在一个大祠堂住下。 用竹棚隔了好几间房,然后用报纸糊在竹棚上,既可挡风,也可挡窥视的目光。 然而,我这女同学在糊墙时,一不小心把报纸上的毛主席像贴反了。这事当时大 家也没在意,也只是叫她再贴过而已。但是那排长在求爱遭到拒绝后,把此事上 纲上线提升到因为她父亲被打倒了而对毛主席不满的反革命行为上,组织了全排 开批斗会。那女同学从此在众人面前再也抬不起头来,在进行半年总结大会的前 一晚,据说那排长又找了我那女同学谈心。第二天一早,人们发现了有一双鞋子 在河边,我那同学不见了,我们几个男知青顺着河一路游一边找,也没找着,三 天后在河下游廿多里的沙洲上发现了我那同学肿胀的尸体。据说,后来那排长在 大队里弄疯了一个跟随父亲下放的女知青后,被调到别的大队又弄疯了一位上海 下放的女知青,后被调到哪里就不清楚了,之后再也听不到他的任何消息了。但 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恢复公检法后,他也没被调回原单位,省高级人民法院。   69年初春,我被调到公社负责宣传公社里“农业学大寨”的典型。和几位公 社宣传队的演员们住在一间刚建好,但未启用的公社酒店,所谓酒店其实也就是 一幢用土墙砌的房子,大门进来有个比较大的大厅,边上隔出两房间,往后就是 厨房了。天花板上开个口,架一梯子就可以当阁楼使,我当时就睡在那阁楼上, 演员们分男女分别占了楼下的两间房。由于宣传队的演员们也大部份是下放知青, 有好几位还是我同学,故大家都相处得非常融洽,平时他们排练节目时我就画我 的宣传画。   有一天的夜晚,一阵喧闹把我给吵醒了,迷糊中只隐约知道有几个人把一人 押上我睡觉的阁楼,因为当时天气还很冷,人在被窝里动都不愿动,也没在意, 又迷糊睡着了。一阵阵的挣扎,喘气声把我给惊醒了,我披上棉袄坐起身来用电 筒往发声处照了过去,只见一人吊在梁上两眼还不断地抽动,这一下我彻底清醒 了,我大力拍楼板,一边大叫:“猴子,猴子,快上来,这里有人上吊了。”猴 子是我同学也是宣传队的跳舞演员,下边的人还不相信,叫我别吵。我又喊了几 声,才见猴子和另一同学裤子都没穿,披着大衣拿着匕首从梯子爬了上来。这时 我已穿好衣服,我们三人就七手八脚地把上吊的绳子割断,把人放了下来。然后 就忙着替那人做人工呼吸,可是不管怎么挤压胸,怎么口对口吹气,都是只有出 的气,没进的气,看来人的确是没救了。我们下楼,在这房子住的宣传队员们全 起来了,边议论边猜测,这上吊的到底是什么人,边等着天亮好去向公社汇报。 天一亮,猴子上公社去汇报,我因为要赶回大队开会,所以也就先走了。   从大队开完会,赶回公社,天已经黑了。一进门我电筒一照,我整个人傻了, 只见楼下大厅那上吊的死人被放在门板上,而房内所有的人都不知去向了,我爬 上阁楼一看,我的被褥等行李都还在,也就是说,他们把我一人扔下陪死人了。 那时的乡下是没通电的,一到晚上,天一黑到处也就乌灯瞎火,更何况是天寒地 冻的季节,上哪找人问去啊?昨晚一夜没睡好,今天又走了来回几十里的山路, 人实在太累了,疲倦克服了恐惧,不管了,上去倒头也就睡着了。半夜一阵吵闹 声又把我吵醒了,这时我真是恐惧之至,虽然不怎么信鬼神之说,但小时僵尸电 影及小说还是看过不少,真怕是那死人成了僵尸。我一手紧握随身带着的匕首, 另一手握着电筒。两眼紧盯那楼梯口,心想,只要僵尸出现就扑上去拼了。就这 样度日如年似的,慢慢声响没了,又不知等了多久,终于迎来了第一声的鸡叫声, 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小时听老人说,不管是什么鬼,在第一声鸡叫时,就必须 回到阴间去。天色一放亮,我立即下楼。下楼一看混身汗毛都竖起来了,因为死 人不见了,看来,的确是变成了僵尸。我很小心地一间间房搜了过去,最后,在 屋后的的晒谷场上看到了用晒席盖着的棺材,这才彻底放心。   我找到了宣传队新搬的住处,公社所在地的祠堂。我也就赶紧收拾行李搬了 过去。那上吊的人,是外乡的,具体什么地方人也没弄清楚,只是因为在公社的 小商店买东西时,拿出一张十元的钞票(那时在农村用十元票还是比较少的), 又是外乡口音,而被公社的民兵盘查,身上又没介绍信之类的身份证明。所以也 就被关押,放在我住的那阁楼,准备第二天送县上的。哪知他也就自杀了,所以, 人人都说他应该是逃出来的坏人,自绝于人民,死不足惜。不过,那一晚应该是 我有生以来所度过的最恐惧最漫长的一夜。   69年的冬天,全国“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我所在大队接到 修战备公路的任务,组织了由农民和知青组成的民工队伍,委派我带队。我其实 内心并不想去,但是挡不住新调来的排长一顶顶高帽往我头上载,思想工作从晚 上做到天亮,其实,我知道他是看我不顺眼,想把我调开,因为他刚调来就经常 晚上找女知青到他住地谈心,美其名曰:“掌握思想动态。”我们几个男知青经 常在他找人谈心时故意在他门外大声说话,其实就是在警示他不要乱来。我那时 年青,熬不住夜,终于答应了。那修路的地方可是深山老林,走的路和电视上的 蜀道差不了多少,在这种地方修路,那艰苦可想而知,每天腰系绳子,吊在悬崖 上,手抡12磅的大锤打炮眼,心还没练红,手臂倒是又红又肿了。知青对出公差 没经验,所以饭的佐菜没有准备,香烟也没多带,身处深山,有钱都没处买。农 民们倒是都准备了用竹筒装着满满的干小鱼辣椒什么的,农民一般也不抽香烟, 而是抽自己种的烟叶弄成的黄烟。一开始,还可以用钱向农民调剂一点,但是长 贫难顾,过了几天,哪怕出再多的钱,农民都不肯卖小干鱼和烟丝给我们了。于 是只好强忍着烟瘾,天天吃盐水泡饭。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每天起床,被子上都 有一层霜,农民都在说,看来就要下大雪了,到时大雪封山,那就得等开春才能 出山了。这时,知青们都坐不住了,工地上好几个大队的上海知青开始串联,准 备逃跑。这事被我知道了,我找了他们领头的谈,要求他们别跑,我来向上面要 求换农民来顶替。当时农民是很喜欢出民工的,因为除了生产队要照记工分外, 一天国家还有8毛钱的补贴,这对当地一天十分工才值五毛钱的农民是很不错的 优差。我打了一份报告给大队寄去了,但是迟迟得不到答覆。在报告寄出后的第 十五天,再不走就真的要大雪封山没法走了,于是我带领我的知青民工队伍打道 回府。回到大队,也没挨批评,就像没事发生一样。原来大队派出接替我们的民 工早在我们回来的前一天出发了,而我们在回来路上在县城大吃了一顿,住了一 晚才回来,所以大队都不知道我们是提前走的。   跑得了初一,跑不了十五。回来没多久,因为修水库,会把老县城给淹了, 又需要民工去建新县城。纸是包不住火的,上回修路带队逃跑的事很快让公社知 道了,说是给我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又要我带队去建新县城。这次由于工地就 在县城附近,所以主动报名的还真不少,特别是上海知青。   这回可是优差,位处县城,伙食比起深山老林真是没法比,简直就是上了天 堂,晚上还可以经常上电影院看电影,虽然来去都是那几部《地道战》《英雄儿 女》还加上革命样板戏,西哈努克亲王访问这访问那的记录片。那时的感觉绝对 比现在看好莱坞大片更好。但是,好景不长,上海知青就是闯祸的坯子,一次在 看电影时,我队的上海知青抢了县京剧团人的军帽,县电影院可是人家的地盘, 当时在放映的途中就冲进了几十人,和我们打了起来,那晚我们人少,吃了亏。 第二天,我们就把县民工中的知青,还有县城附近的知青全串联好,第三天大队 知青就浩浩荡荡手拿棍棒开进县城,县京剧团的人都已闻风而逃,于是满城大肆 搜索,这阵势,直把县城弄得跟鬼子进村一样,连百货公司都吓得把大门关上, 但是当天晚上,我们这为首的几人就在睡觉的工棚被公安局给抓了。在公安局我 写了三天的检查,都不知修改了多少遍,才被通过放了出来。一出来就接到命令, 所有知青民工全部打道回府。   回去后,公社就针对这事件开了个批斗会。批斗会上虽然是指名道姓地批斗 我,可是我倒是坐在台下,站在台上被挂牌子低头认罪的却是平时表现不大好, 家庭出生又不好的几个知青。这事,隔了几十年,每次我们公社知青聚会时,那 位在台上挨斗的上海知青总会愤愤不平地提起这事,批的是我斗的却是他。   接下来又出了一些事,公社有一个大队的支书和女知青上床被那大队的男知 青抓了现行,结果被判了十年徒刑。又有一个大队的上海知青被枪毙,罪名很简 单:现行反革命,行为是对现实不满,好逸恶劳。原来好逸恶劳也可以是反革命 行为,这事在知青中引起的震撼比较大。   第一批离开的下放知青,都是父亲在部队上的关系带走的,接下来就是家中 走了后门招进工厂的。我有幸,不知哪里打了招呼,给了我一个工厂指标。   那一天,天快黑时,公社来了通知,要我马上前往公社,也没说是什么事。 我一个要好的同学就陪我一块摸黑上路,由于天已经黑了又是春天,怕小路上蛇 多,就选择了走机耕道,也就是拖拉机道,比小路要宽得多,但是要远上几里路 。那天晚上有些月光,我们也就没用手电筒照着路走。走在半道上隐约见到银色 的路面好像布满了牛粪,正要一脚跨过去时,我用手电筒照了一下。幸好这么照 了一下,不然“红屁股”到此也就结束了,那可不是什么牛粪,都是一团团的银 环蛇,要是一脚跨了过去,那非去见上帝不可。我那同学之前是被蛇咬过的,曾 在床上躺了好几个月,见了这阵势,当场就脚软走不动了。还是我这没被咬过的 胆大一些,路边捡石头远远扔过去把那些蛇赶走。   到了公社,才知道我总算被再教育好了,毕业了,成了光荣的工人老大哥中 的一员,我被调到一个处在山区的小钢铁厂。   很是失望,到厂报到之后,并没把我加入工人阶级队伍,而是成了一个拿33 元工资的26级干部,分在厂政治处,具体工作是管电影队、广播站,和出壁报这 一块,又回到了宣传工作。这样工作了几个月,在我坚决的要求下,厂里终于同 意我去当工人,而且还是到我喜欢的翻砂车间当造型学徒工,条件是工厂的壁报 还是要我负责出,工资也就由33元降到18元的学徒工资。但毕竟是正式的光荣的 工人老大哥中的一员。那时,“红屁股”连走路都是挺胸突肚的,有时还横着走。 因为这学徒工是有点特权的学徒工,由于我负责厂里的壁报工作,于是我就尽量 利用星期天或晚上以加班的形式来出壁报,这样就可以拿到很多补休。当补休集 到一定天数,我也就进城休假去了。每两个月总是能有七到八天的休假日。   翻砂车间有好几个知青工人,而且都是因家中有背景而通过后门上调工厂的, 所以也比较调皮,我们这个小团伙,惹老工人倒不敢,但是难免打打群架,欺负 一些农民出身的工人,遇事也喜欢起哄,把小事弄成大事。   有一回,在食堂打菜,买了一份2毛4分钱一份的白菜烧肉。结果这份菜只有 薄薄的两小片肥肉,就此事,和食堂的人吵了起来,那食堂主任从打菜的窗口把 头伸出来,说了一句:“吃不起就莫吃。”当时我就一拳把他的脑袋打缩进去, 那天我们不走,食堂的人也不敢下班,怕一出门就挨打。   但是也有吃苦头的时侯,有一回大冬天的晚上开炉浇铸,我们浇铸完后就把 装水的铁桶放在装过铁水的浇铸包内,不一会铁桶的水就会烧开,用来洗澡,反 正翻砂车间内都是男的,大家也就在车间洗澡。但是刚洗铸过的车间,满地都是 浇铸时溢出来的铁水,其边沿都是非常锋利的,特别当铲成堆时,简直就是一座 座小刀山。那天,我跨过一个小堆时,一不小心,脚面上被划了一下,一下就见 骨了。同事们马上就把我背到厂医院,当时我身上就穿一内裤,那内裤还是湿的 。医生叫一女的小实习生来替我缝针,她就在边上指导,也没打麻醉药。就这样 我那可怜的脚,成了她的实验教材,缝20多针的伤口,足足给刺了一百多下,刺 进去了,说是位置不对又拔出来再刺过。身上又冷,脚上又痛,这滋味虽隔了几 十年,每当想起,那伤口还会隐隐作痛。 2022年5月26日 ※※※※※※※※※※※※※※※※※※※※※※※※※※※※※※※※※※※ 本期编辑:紫弦 本期校对:自如 审 稿:古平、太蔟、应帆、紫弦、自如、笨狸、程鹗、方舟子 技术支持:李晓峰、Yawl、李启明 联系人: 方舟子(smfang@yahoo.com) 投稿邮址:editors@xys.org,xinyusi@yahoo.com 发 行: 新语丝社(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国际刊号:ISSN 1081-9207 刊物版权归新语丝社所有,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欲转载者请与本刊联系。 存 档:http://www.xys.org     http://newxys8.com 订阅新语丝网站新到资料,请加入xinyusi@googlegroup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