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 ≡ 语 ≡ 丝 ≡≡≡       ※ ※          (NEW THREADS)          ※ ※                                 ※ ※          2022/03(第三三八期)         ※ ※            一九九四年二月创刊            ※ ※                                 ※ ※   《新语丝》为文化性综合刊物,登载文学、艺术、史地、哲学、科 ※ ※ 普等方面稿件,目前设四个固定栏目:【牛肆】(随笔、评论)、【丝 ※ ※ 露集】(诗歌、散文、小说)、【网里乾坤】(文史哲、科普知识小品 ※ ※ )和【网萃】(个人或专题选集)。本刊每月十五日出版,并不定期出 ※ ※ 版专题增刊。                          ※ ※                                 ※ ※   本刊主页国际版:www.xys.org           ※ ※       国内版:newxys6.com           ※ ※            ◆赞◆助◆单◆位◆            ※ ※   PSI留学生服务公司:www.psiservice.com ※ ※※※※※※※※※※※※※※※※※※※※※※※※※※※※※※※※※※※                  § 【卷首诗】            §    丹色的鸟                  § 尤其拉:丹色的鸟         §    ·尤其拉·                  § 【牛肆】             §  就像一个湿漉漉的洞穴                  §  丹色的鸟已经飞远 周宏:我只信政府机关的权威通报  §  时间在盘算着时间 qtl:谈政治          §  盘踞在曾经的巢穴里 阿W:彻底改变一个名词的内涵只要 §    二三十年时间        §  过去的幻影渐渐摇弋                  §  仿佛亲手抚触过它的暖意 【丝露集】            §  此刻,不舍逝去                  §  像辉光依旧在远处点燃 椿楸:蓝色中山装         § 陆思良:楼房深又深(上)     §  你翩若惊鸿一般的红晕                  §  魔力四射,不可阻挡 【网里乾坤】           §  就像天上本不存在的宫阙                  §  悄然出现在你的眼前 阿P:关于社会形态与社会制度   § Yiren:我所热爱的原创音乐之 §  当时的激动此刻化做了一滴冷泪   (二):Bob Dylan篇 §  热泪穿越了那么长久已没了温度 黄明红:由“中庸”之古义与今义  §  还好梦境的真实还可支撑余生     讨论想到的        §  远远比得过那些孤魂从未经历过                  § 【网萃】             §                  § 程鹗:量子纠缠背后的故事     §     (二八~三十)      §                  § 【网讯】∽∽∽∽∽∽∽∽∽∽∽∽∽∽∽∽∽∽∽∽∽∽∽∽∽∽∽∽∽∽∽ 【牛肆】∽∽∽∽∽∽∽∽∽∽∽∽∽∽∽∽∽∽∽∽∽∽∽∽∽∽∽∽∽∽∽ ◆ 我只信政府机关的权威通报 ·周宏·   盛世起脓包,疯城铁链摇。来杯正能酿,送尔上云霄!   丰县欢口镇董集村铁链女案沸扬了这么久,我一言不发,竖起双耳倾听。居 然听到了铁链女五次惊心动魄的发声:   1.哭诉哀求:我成天就像妓女一样,大哥不要走……   那是在穿上好心人给她找来的童装小寒衣的时候,脖子上还系着董家的铁链。 开始她还对接近她的人保持着警惕。来人问她:冷吗?她手握一把能够拼出“川” 字的筷子不回答,摇头又点头。给她找来孩子穿的一件粉红羽绒衣时,她赶忙穿 上;给她撤掉冷饭剩菜的猪狗食递上面包时,她迅速接过并当众撕开塞进嘴里。 就在这时,她突然情绪失控地哭诉起来:“大哥,我就像像妓女一样,像妓女一 样成天……”来人大惊失色,这样下去,“正能量”岂不要掉成“负能量”了? 铁链女竟然察觉难得的一个好心人可能会被自己非人的遭遇吓跑,遂紧跟着哀求 道:大哥留这……啊,哪怕是再短暂的呵护她也需要,能多留一分钟就多留一分 钟吧。   2.感慨悲鸣:远,不可能走,这世界不要我了……   那是在暂时解除了铁链穿上土黄色大寒衣的时候。董志民像大狗叼小狗似的 把孩子抱到她身边,努力在人前营造温馨场面。面对那些带货的正能量博主,好 像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般释放了一个让他们放心的信息,她手指家乡所 在喊道:“远,远!不可能走……不可能让我走。”跟着又朝相反方向发出声声 哀鸣:“这世界不要俺了——世界不要俺了——世界不要俺了么?”同类闻之, 肝肠寸断,遂有一百多女公民自发涌向董集这个拐卖妇女窝点,要对当地执法机 关实行宪法赋予的公民监督。孰料恶警甩出“国家机密”这个大奶子,把两个女 孩给捂“死”了,其中一个还给憋得当众解急。   3.深刻揭露:这一伙人都是强奸犯!   那时,善于在伤口上绣花的“正能量”播客正在董家联欢,董家那位八旬老 妪怀抱一小孩,笑得像骑着扫把的老巫婆。既不合群更不合时宜的铁链女在外边 指着屋内的人,一针见血地揭露道:“这一伙人真不是东西,统统都是强奸犯!” 是的,他们都是强奸犯,当他们要她配合拍摄所谓“正能量”视频让她学唱《学 习雷锋好榜样》时,她像狗一样蹲着吼了一句:“学习雷锋好榜样!”然后就对 围在她身边企图吃“人血馒头”的无耻播客们不理不睬,就那样像狗一样蹲着…… 一旦离开了他们,她就发出一句入木三分的批判。她有病还是这个社会有病?   4.强烈呼吁:放我走!   那是在精神病院被套上无形铁链的时候。病床上,她挣扎着想起身。可是身 穿白大褂的精神病医生防止她到处乱说,强制命令她:“睡觉!睡一觉就好了!” 她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干净利落地呼吁:“放我走!”后来白大褂当众撒谎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已经能够……”扯淡,治疗前她就会讲话,讲的话思 维清晰,条理清楚。只不过声音沙哑,口齿不清,且夹杂多地方言,需要反复倾 听。   5.拒绝配合:莫提过去,你这个话不要提了……   这个可能是在训练她要与上面统一口径时说的。疑似精神病医生问她一个精 神病人回答的问题:“你的儿子叫什么?”她做出了一个不可能是精神病人才有 的回答:“过去莫摆了。侬这个不要提,过去咯了。”往事不堪回首,更何况还 有人要将她的非人遭遇涂抹上温馨的色彩?这些人统统都是强奸犯。不是强奸肉 体,就是强奸人意。   对照从县到省各级政府部门发的五次“权威通报”,以上所见所闻您皆可不 信,我们就信政府说的,铁链女就是小花梅,原来就有精神病,和董志民前后生 了八个小孩,大儿99年7月生,本该叫澳门,可能因为董家有港无门就改名叫 “香港”。二儿系十几年后节育失败所生,故名曰“航天”——意外之喜,如天 外来客。后面的“国际”,意思就是玩笑开大了,一年一个,“金山”、“银 山”、“金凤”、“银凤”,这不是开“银行”吗?嗯,不对,没有“金凤”只 有“银凤”,那是因为长期与精神病共处难免染上精神病习气,乱起了一个“银 凤”的名字……至于有多少女人嘛别看名字,要相信高尖端的DNA检测报告。什 么杨庆英、杨庆侠、小花梅、李莹,只有一个“小花梅”是真的,其余不是别人 瞎编的就是董志民发春梦胡说的。比如“杨庆英”,他在1998年办理结婚证的时 候就已经接受弃去“杨庆英”使用“杨庆侠”这个假名字了,可是十几年后生二 儿三儿时却念念不忘偷用“杨庆英”这个名字。DNA是高科技不会骗人的,就像 大数据这个高科技不会骗人一样。据检索2010年人口大普查,董集村董志民的婚 姻状况是未婚,那1998年办理结婚证时民政部门不予登记吗?嗯,还真有这个可 能!人家1998年办的证,2000年打的申请,盖的却是1987年之前用的公章!什么 “返老还童”什么“逆生长”,在拐州疯县欢口董集这个地方根本就不是问题, 四个短平快的县市权威通告再加省一个“一锤定音”的裹脚布解释说明,无可辩 驳地将董集村这个拐卖全国妇女的窝点送到“时空乱流”的虚空里去了。一个董 香港两个出生日有什么稀奇的?他们丰县的女县长就有两个出生日!高科技不会 骗人,骗人的是像鬼一样的人或像人一样的鬼。   我求天帝发慈悲,不惜重锤捶拐匪。天帝牙开一条缝,大鬼焉能离小鬼? ◆             谈政治 ·qtl·   在西方的习俗中,日常谈论政治是不礼貌的。这并不是他们不关心政治。恰 恰相反,西方社会中,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度是非常高的。我在英国的时候,刚好 碰到一次大选。我和 Bill 教授一次聊天中知道那次投票率只有 70% 左右,创 下了英国大选投票率的新低。Bill 那次显得有些忧心忡忡。我在挪威待的时间 更长。每次地方议会以及国家议会选举,投票站总是能看到长长的投票队伍。   我的理解是西方社会中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的动作是毫不含糊的。 实际上,政治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决定利益的分配。普通人怎么可以只做砧板上的 肉任人宰割而不参与呢。而日常的政治争论则往往没有结果。大约日常的政治之 争往往是观点之争。而每个人的观点显然是参差不齐的。据我所知,NBA 中有许 多大明星是地平协会的忠实信徒。试问,看到我这几句话的有几个相信地球是平 的?和地平信奉者争论显然没有意义。普通人的政治观点尽管不一定有地平那样 low,但见识与所掌握的背景不同,所造成的差距大约比赛场上各类选手的差距 只大不小。   与西方民众的习惯不同,中国的国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行使过任何像样的选 举权。这意味着在决定利益分配时,大多数国人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但普通的 国人却非常热衷在普通场合讨论政治。罗刹刚刚入侵乌国那天,我碰巧在火车上 听到前方一位操南方口音的人士,激动地一会儿喊普汀,一会儿喊罗刹。下车的 时候路过他身边,才瞥见这位大约是位关心天下,且能指点和驾驭江山的厨师。 眼睛大约花了。我下车时他正双手捧着手机放在眼前不到十公分的地方,涨红了 脸,激动地看着。眼镜却夹在手指缝里。   扪心自问,很多时候我也不能免俗,也在努力改正。因此在尽量行使自己投 票权和言论权的同时,这次趁机把认为罗刹入侵乌国还占理的那些人在胖圈降级。 从此省却许多呱噪,岂不快哉。 ◆   彻底改变一个名词的内涵只要二三十年时间 ·阿W·   我本科毕业于全国末流里面的一所末等大学,基础很差,很多日常名词都不 知道内涵。毕业后在技工学校做老师,第一周晚自习值班时,男女同学上厕所前, 都规规矩矩举手报告:“W老师,我能去小(大)便一下吗”。我也比他们大不 了几岁,一本正经批准人家的大小便,尤其是面对漂亮女同学的请示,感觉有点 别扭,太多了也实在有点烦,就宣布说:“以后我值班时你们有例假,不要请示 报告,自觉去自觉回就行”。教室里阵时像一口煮沸了的锅,让我莫名其妙。哎 ——我说的例假就是例假呀,闹什么闹!   我博士毕业任副研究员时(那年代不算破例哈),有天听同事议论纷纷,说 所务办公室谁谁谁就是“深喉”。老半天我才听明白了,“深喉”就是为领导圆 谎或者主动背黑锅的意思呗。我刚去上班,对所内矛盾不感兴趣。但是,我意识 到“深喉”是一个新名词,必须准确理解内涵,不然博士毕业还要犯本科毕业时 那样的错误。我问隔壁办公室最可敬可爱的一位老研究员:“Z老师,‘深喉’ 内涵我大概明白,能帮我讲一下这个名词是怎么演绎过来的吗”。Z老师其实是 研究室主任,平常一点主任的架子都没有。他和美女秘书共享一个偌大的办公室, 两人听了我的问题后都像是思考了一下,欲言又止,诡异地朝我笑。停顿半晌, Z老师有些不耐烦:“搞什么搞,上班谁和你搞这样的笑?!”秘书温和得多, 真心想帮我但也忸怩难以开口,最后善意提醒我:“小W,你真的不知道?难道 你就没看过一些生活片?”哎,对天发誓,那时我真不知道。那天我快跪下了, 他们都没有帮我解释,那两个字为什么就是那个意思。真心忏愧呀,打字员、班 车司机和那么多副研以下的人都会用“深喉”二字,我却不知道其来龙去脉。我 在心里说,我的基础真差。   几年前和德国同事聊天,他说“纳粹”现在在德语里是一个人们忌惮使用的 形容词。我顺便问,纳粹这个词本身是什么意思。他说这个词本身就是“国家/ 民族”或者“国家/民族的”的意思,它后来的意思与社会变化有关。记得他说 社会变化用的是social evolution这个词,我以为孩子没娘说来话长,没有请他 详细演绎下去。直到前不久我在Youtube上看了一部纳粹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历史 的纪录片,震惊之余,也才算领悟了纳粹这个名词的演绎过程。   纪录片的主角是一位现居美国某州的九十多岁的老太太,二战纪念馆的历史 亲历者——活历史讲述人。纪录片由许多黑白两色电影资料剪辑而成,旁白是老 太太平静温沉的声音,没有抽泣,没有唵咽,也没有眼角含泪。因此没有很强烈 地拨动我的同情心,我不记得观看过程自己是否有过强烈悲伤和愤怒,但却产生 了极大的震撼,像梦魇一样挥之不去,乃至忍不住要复述笔端。   她说很小很小的时候,她家姐妹是可以和邻里小朋友一起玩的,后来越来越 明显感到原来一起玩的小伙伴都疏远、霸凌她们。遭到同样待遇的也有其他家庭, 她甚为不解。后来从父母那里得知,被霸凌的原因是因为犹太人的身份。犹太人 与当地其他人从外在体型上看不出差别,作为小孩她当时不知道自己是犹太人。 她第一次听说自己的身份与别人不同,十分痛苦无奈,只能默默记住父母的话离 其他孩子们远点。后来霸凌事件越来越频繁,她们家被迫搬迁了几次,远离其他 人群,生活越来越艰难。犹太人受到凌辱、侵占、掠夺,即使发生在警察的眼前 也得不到保护。记得有一次父亲带她们姐妹不得不作一次旅行,在火车上他们自 觉地蜷缩到角落里。听到有一群十几岁的大男孩旁若无人地商量:“这里有一窝 犹太猪崽,咱们清理了,把他们扔下车去吧”。他们可能是在等待悬崖或者其它 什么地点,来回穿梭,琢磨在哪个时间位置把人抛出去效果更好。不知什么原因, 也许他们要分别在不同地站点下车吧,总之,他们清理“犹太垃圾”的行为没有 付诸实施。   她说,最恐怖的当然是最后上屠宰专列的旅行。几次搬家,要么是无法忍受 周边邻居的欺凌,要么是被告知此处荒地/角落是他人地产,要么是被告知此地 政府要征用。家具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一两个小箱子和几件衣物、锅盆和面粉 之类。频繁地被驱赶,默默地一个落脚点接一个落脚点搬迁。没有人告知他们可 以被允许在哪略微长期落脚。不断地被驱赶,不断地迁徙,同类落难人群自然汇 聚在一起。不知是谁,肯定有人“指引”逃难的人群可以到某个地方集中,等待 遣送到某个“安置点”。起初被“指引”上的火车,并不是专列,而是货车的某 几节车厢。下了火车,又是漫长的等待,没有人明确“指引”下一个时间和目的 地。不记得车站是否提供过食物,也许提供过稀饭或者猪潲之类的食物,在惊恐 中都不记得了。逃难人群里随时都有人晕倒,大概倒下了也就成了当地人不得不 亲手清理的一滩“死垃圾”,否则咱们被当作能自我迁徙的“活垃圾”,但当时 并不知道,否则可能四散各自逃命去了。一个火车站接一个火车站的没有明确时 间表的漫长旅行,不记得经过了多少天,总之,最后几程是货车专列,除了逃难 人群,没有其它的货物。   她说,到达最后“安置点”,有军警站岗。下车后被要求按照男女老少排列, 而不是按家庭关系分组。大部分人群在到达最后“安置点”之前已经没有旅行箱 了,都在之前的站点被搜刮走了,或被找借口抢掠了。最后好像只有少部分人还 有小手包之类的物品,最后都被勒令上缴,不从者被军警当场处决。人群还被勒 令脱下鞋子和外套,拆下衣服上的金属钮扣和鞋子上的金属附件。旁边有简单工 具,他们就像车间工人一样拆解一切物品上的金属。最后被赶进黑屋。之前有军 警看着人群不敢交头接耳,关进黑屋之后,人群中已经有人意识到这是最后的处 决地,但也有人不相信。夜里听到不远处相同的黑屋突然发出一阵惨烈的叫声, 之后一遍死寂,再也没有人怀疑这是最后的处决点了。她的父母在迁徙中早已散 落,此后再无音讯。她和妹妹是幸运的,等待最后的处决时刻没有到来。身边的 军警消失了。纳粹党的元首自裁了,庞大的杀人机器停摆了。   我以为纪录片到此即将结束,没有,那只是上半阙,讲述她亲历的只差最后 一道被屠杀工序的整个待屠宰过程。下半阙重点讲述德意志民族如何从一个正常 民族沦为一台巨大的屠杀机,千千万万颗螺丝钉如何自觉配合,在伟大元首擘画 的民族复兴大梦感召下,流水线般高效地完成屠杀600万毫无抵抗能力的本国少 数族裔民众的惊世之举。600万是有记录可查的数据。令人震惊的不是被屠杀的 少数族裔民众总人数比之前听说的600万可能还要大许多,而是若干年内在国内 外(包括波兰、捷克等被占领国)大规模地屠杀包括犹太人在内的少数族裔这件 事竟然没有来自纳粹最高统帅部的明文指令,甚至任何一级纳粹机构都没有明文 指令。一个正常民族变成一台杀人机器,千千万万颗螺丝钉默默配合得天衣无缝, 展示了流水线作业般的高效,这个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如前所述,“纳粹”在德语中表示“国家/民族”,“纳粹党”是一战前就 存在的默默无闻的小党。这个小党迅速蹿升成一个国会中的大党与一位不苟言笑、 名不见经传的一战退役军人有关。这位兵哥要么一言不发,要么一发不可收拾; 闻者要么热血沸腾,要么转身疾走。1920年代初的德国背负一战战败国沉重的包 袱,政治、经济矛盾交相汇叠,在恢复生产、重构政治、经济秩序的过程中,破 产、失业、饥饿、绝望的情景比比皆是。这位兵哥除了有热血和真诚这两丸元气 之外,其实没有更深的文化和思想。在他灵魂深处悟出的政治哲理就是丛林法则 ——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他悟出的经济制胜法宝就是集中生产统一分配,他悟 出的发展道路就是一切以我为中心、只要目标不管手段,能兼顾公理公义最好, 不能兼顾就必须消除公理公义。这位兵哥就是希特勒。   希特勒在党内取得地位那绝对是真本事,完全是凭理念和演说赢得的,像川 普总统一样,糙归糙,但人民是真拥护。但这个小党能取得国会中提纲挈领的地 位,希特勒及其同僚两手都很硬,台上投票,台下暗杀。这点川普学不来,道行 高下立判。在希特勒取得国会法定权力之后,迅即把法制架构虚化,成为比立宪 之前的德国皇帝还要皇帝的皇帝。希特勒其貌不扬,但有霹雳手段,且言行一致。 谁听他的谁就可以掌权,成为党内干部;谁不听,轻则边沿化,重则肉体消失。 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民众由极少数主动听从到多数被动听从,再到无人敢不听从。   希特勒本人与犹太民族并没有特别的仇恨,犹太民族遭到歧视、欺凌、掠夺、 屠杀是纳粹党行动的非特定目标。比如说,纳粹党要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就 必须掠夺私营经济,而私营经济精英中犹太人较多,因此才成为被掠夺主要对象。 歧视、欺凌、掠夺、屠杀犹太人是渐进发展的,是德意志民族在二三十年内集体 完成的,很难说是希特勒一个人做的恶。希特勒的演讲很有煽动性,但既煽动不 了全部听讲者,也不可能让很多国民直接听到,因为当时也没有如今的现代媒体。 他演讲的中心要义不过是德意志民族至上,德意志民族受到了各国的不公平对待。 该党的宣传画报就是各种森林里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厮杀的画面,真实、血腥、寓 意跃然画面,一目了然。另一方面就是民粹主义画面,本民族精英永远伟大光荣 正确,光芒万丈,不容置疑;其它民族都是猥琐狡诈的敌人,不可辩驳,否则以 带路党论处。   纳粹党主导的政府、警察和法院对本民族与本国少数族裔(不仅犹太族)之 间的纠纷完全偏袒,乃至于完全按照民族身份裁决。听从希特勒召唤的民众尝到 了政治、经济甜头,越来越骄横。在德意志民主利益至上的氛围下,真相、真理、 公义、人道变得一文不值。客观地说,纳粹党的铁腕政策对当时的德国经济上是 相当成功的,希特勒独特的个性也赢得了相当多人发自内心的崇敬和崇拜,最著 名的有自觉自愿陪他赴死的情妇。有相当多民众认同希特勒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 德意志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个人私利。希特勒本人没有奢华的个人享受,甚 至为了他心中崇高的民族复兴理想殚精竭虑,从来没有时间花前月下卿卿我我、 追求或者玩弄异性。正因为这个原因,当时有许多自以为够条件的美人公开表达 对元首的爱慕。   德国民众从追求美好生活的初衷出发,衷心拥戴给生活带来极大改善的“民 族党”元首,自觉地默默无闻地做好本职工作,虔诚地扮演千千万万颗螺丝钉, 配合得天衣无缝,形成一台性能卓越效率惊人的机器。这台机器的生产效率,短 短二十几年把一个政治、经济濒临绝境的战败国复兴成一个威震四海的宇宙大国。 这台机器的惨无人道,能把数百万乃至逾千万和平共生了若干世代的本国少数族 裔赶尽杀绝。这台机器点燃了战火,祸害全球,数千万无辜的各国民众惨遭杀戮。 希特勒是数百万纳粹党徒心目中的悲情英雄,“悲天悯人”,敢作敢当,他最后 妄图通过自杀达到“杀身成仁”的目的——幻想在德意志民族史上镌刻下诸如此 类的豪言——每一代人都要以能为民族利益奋斗留下足印而自豪。   德意志民族是善于反省的民族。二战之后的民众开始真正的刮骨疗毒,追问 难道一切都仅仅是“元首”的过错吗?!不仅不遗余力地追究审判纳粹残余分子, 而且提出“平庸之恶”的现代人文概念,鞭策每一个没有直接作恶的沉默者反思 自己的过错。正是在这个深刻反思的氛围下,德意志民族认识到了集体犯下的罪 行,拿出真诚悔意请求其他被伤害的无辜民众谅解。勃兰特总理著名的“华沙之 跪”,绝不是只是外交姿态,而是代表了全体国民的自责自省和理性复归。20世 纪德意志民族50年跌宕起伏的社会变化,从1920年一战结束,到1945年二战结束, 再到1970年代的“华沙之跪”,浓缩起来体现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名词的内涵变化。 “纳粹”起初只是德语中表示“国家/民族”的名词,后来和“党”字结合变成 “伟大/荣耀的”形容词,再后来变成面目可憎、人们忌惮使用的形容词。每一 次变化,前后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   噢,我说什么啦?真是油腻中年大叔,看一部记录片也能顺便在斑驳的老脸 上再涂一层粉。这么长篇大论自我辩护,不理解常用名词的内涵不一定是基础很 差,可能是名词内涵演绎得太快,哈哈。真的不是为自己语文基础差辩解,而是 社会发展太快,导致名词内涵变化复杂。   再比如,拥军、爱国、手表、自行车都是咱们小时候很美好的词儿吧,现在 全变啦。你看现在还有谁给自家孩子取名“拥军”和“爱国”之类的?那年头, 凤凰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爱国牌手表,都是好东西吧。您知道现在“爱国 表”啥意思?它不再是计时用的机械表,而是论坛中自动检测他人言论是否爱国 的“智能仪表”,只要有某些阅历的人一发言,“智能仪表”就会自动哔哔哔哔 反馈。你懂的,“爱国表”指代的是人,与“五毛”、“脑残”、“美狗”、 “洋奴”等都是指代不同阅历的人的名词。说来说去,都是面子问题,不是我语 文基础太差,而是世道变化太快。 【丝露集】∽∽∽∽∽∽∽∽∽∽∽∽∽∽∽∽∽∽∽∽∽∽∽∽∽∽∽∽∽∽ ◆              蓝色中山装    ·椿楸·   从小到大,我一直对身穿蓝色中山装的男人感到不适。我自然深知其中的原 委。这源于我童年的一次经历。三十年来,它一直是我的心结,让我无法忘却, 也无从释怀。但今日我愿意将之吐露。   在我的皖北老家q城,我的母亲有两个朋友,他们是一对夫妇,都是大学本 科学历,叔叔是q城二中的老师,阿姨是某地质勘探队的工程师。这样知识分子 家庭在九十年代中期q城这样的小县城里并不多见,也是我在家乡见过的唯一一 家从不打麻将的家庭。母亲总希望带我去他们家玩,一来,她想让我去感受朋友 家中求知的氛围;二来,我这一代城镇的孩子几乎全是独生子女,而他们有一个 与我同岁的儿子阿硕,是我小时候为数不多的玩伴;第三,母亲那时做服装生意, 非常忙,把我留到那里,她也可以去店里专心照料生意。   叔叔阿姨家位于叔叔教书的二中校内。该中学位于q城的中心——大禹首的 西侧,那里虽谈不上繁华,但有热闹的集市,道路两侧堆满了摊位,中间是熙攘 的人流。每次坐在母亲自行车后座上途经大禹首,我就发现眼前的人们只有绿蓝 两色——前者是军装,后者是中山装,它们与尘土的金色、瓦房的灰色一道,绘 成了九十年代中国在我心中不可磨灭的水彩。   二中在路南一侧,穿过人群组成的丛林之后,就到了学校门口。进入大门, 往校园西边略走几步就到了职工家属区,叔叔阿姨的家就在那里。我记得家属区 最外面有数排低矮的砖房,它们排列整齐,并在两两之间留有空隙,勾勒成数条 狭长且平行的胡同。穿过最中间的一条,一直走到尽头,迎面错对着的一个单人 宽的小门,就是他们家了。   那时我也就小学三年级的样子,个头瘦小,独自出门还不能令人放心,所以 母亲每次都会送我过去,并一直把我送到他们家里,傍晚再过来接我。但有一天 母亲有事着急要走,她就把我放到二中门口,问我能不能自己走过去,男子汉嘛, 要锻炼一下自己。我说当然没问题,我认识路的。但正是这唯一的一次例外,差 点改写了我的一生。   那天我进了校门后,本想立即就去叔叔阿姨家,但想起刚才学校门外有摆小 摊的,心里有点痒。我见母亲早已走远,便决定先在校外逛一会儿再去叔叔阿姨 家不迟。而我这一逛,一个小时就过去了,想到阿硕还在他家等着我呢,我赶紧 折回了校园。   一进校门,我就朝砖房区一侧张望,并沿着那条我十分熟悉的路线前行,我 边走边数着胡同口,辨认出最近的那条——只要穿进去,出了胡同就算到了。忽 然,远远地,我发现那条胡同的尽头站着两个男子在聊天。起先我并未在意,依 旧径直向前,但待我刚一踏进胡同口的一刻,我恰好看到其中一个男子抬起的手 落了下来——刚刚他似乎往我这边轻轻指了一下,像是为同伴示意了什么。   与此同时,他们居然不说话了,而就在这之前的两三秒里,我还隐约听到他 们微弱的嗓音。那男子突然的收手动作,还有那戛然而止的交谈是那么地生硬, 像是森林中两个百无聊赖的猎手突然发现猎物闯进了猎枪的射程。   这引起了我的警觉。但由于行走的惯性和侥幸的心理,我并未立刻收脚,而 是一直朝前走着。我边走边直勾勾地盯着他们,越往前,心绷得越紧。两个男子 均是中年人,他们个头相似、年龄相仿,身上的穿着也几乎一模一样:蓝色中山 装,头戴解放帽。他们身后还有一辆自行车,二八式的那种,车后座很高,我若 坐在上面脚尖根本点不着地的。他们两个显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装作眼里并 没有我。   人在处于危险之中时会有异样的感觉。直觉告诉我,他们不是二中的老师— —他们跟叔叔的穿着差异太大,倒像是校门外面摆摊的菜农。走到胡同的后半程, 我感到胡同越来越窄,挤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胡同里风很大,气流迎面吹来,像 是在劝我不要再往前走了。就在这时,也就在我离他们仅仅四五米的时候,我发 现那辆自行车的后座上搁着一个麻袋,麻袋被右边的中山装遮住大半,但漏出了 小半截!   见状,我开始呼吸急促,整个头皮都是麻的。我停了下来。这时左边那个男 子对我微微一笑,像是要跟我搭讪,而我“啊”了一声,撒腿就往回跑!   那应该是我人生中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次奔跑,也是最不要命的一次。求生 的本能让我全身充满了力量,我一口气跑出胡同。跑步时我还不时往后看上一眼, 他们并没有跟上来。后来我在想,可能是我突然的调头,也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不仅如此,当时我的大脑也活跃极了。我本想跑出校园,但我一想:不行。 倘若我跑出校园,进入人流复杂的街上,万一他们还有接应的同伙,我反倒更不 安全,所以不如呆到校园里,先找个有人的地方呆着,然后再设法进到叔叔阿姨 家里。可当时是周末,校园里没有什么人,我一个人站在校门口太过显眼,便决 定再次跑回砖房区。这一次,我换了一条较远的胡同进去,并一口气跑到胡同的 尽头,我身体紧靠着墙,偷偷探出脑袋,发现两人还在那个胡同口守着。   我的心怦怦直跳,我不敢大声喘气,只能小心地呼吸,并听着外面的动静。 他们似乎又在说话,但距离太远,我听不太清。又过了一会儿,我听到了自行车 后轮支撑被掀起来的声音,他们随即进入胡同,朝校门口方向去了。   我猜他们这次真的要离开了。确认之后,我便又以冲刺的速度跑向叔叔阿姨 家的家门。路过方才的那个遇险的胡同口时,我连看都不看一眼。只要冲过了胡 同口,我就算到达终点!   到了!我扶墙一个急刹,脸险些划到门边的砖棱子上。我赶紧敲门。我是轻 轻敲的,因为我不敢弄出很大动静,也不敢大声呼喊,以防中山装尚未走远,被 他们听见。   我趴在门上听着,里面好像有人,但迟迟没人出来。时间在流逝,我在门外 的每一秒都很难熬。我多么害怕那两个人突然又从胡同里杀了回来,逮住我,把 我绑走,于是我不停地回头看着,看错对门的胡同里有没有人过来,再不开门我 真就要哭了!最后,我干脆用身子倚着门,索性把脸对着胡同口——万一中山装 再回来,我还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再次逃跑。这一倚不当紧,门居然是开着的, 我一个踉跄,跌进了院子里。   多么意外的瞬间!算是个意外的惊喜。   我急忙关上门,长舒了一口气。   接着,我看到了从屋中出来的叔叔。   叔叔问我怎么来这么晚,我“嗯”了一下,算是搪塞了过去。接着叔叔一阵 嘘寒问暖,我只是有气无力地答着,并没提刚才的事情——经过十几分钟的高度 精神紧张后,我整个人处于一种全懵的状态,大脑一片空白。我说我是跑来的, 得歇一会儿。   叔叔笑我跟丢了魂似的,便带我进屋歇着,还跟我说,最近的报纸他都给我 攒着呢——我爱好剪报,会把叔叔阿姨家里报纸上的讽刺漫画都剪下来,然后回 家贴在硬纸壳上做成“标本”。而那天我翻着报纸,却无法全神贯注,脑中一遍 遍回放着此前惊险的一幕。   当天傍晚母亲来接我时,我也什么都没说。我当时想的是,如果我告诉她了, 万一她就此事问起叔叔,就可能会得知我白天迟到了很久,进而我在外面瞎逛的 事情就会败露,之后一顿皮肉之苦是在所难免的。   就这样,这件事成为了我的秘密。   我曾天真地以为过了事发当天,睡上一觉,一切都会变好,但我错了,那仅 仅是个开始。打此之后,胡同中的一幕便一遍一遍地在我脑中回放,并被我无数 次复盘。那一阵子,我老做噩梦、发呓症,并开始责怪自己:为什么看到胡同里 有可疑的人,还一直往前走,是不是太天真了?为什么跑走后却又折回了砖房区, 而不是径直跑出学校回家或去母亲店里,是不是太冒险了?为什么听到自行车声 后就觉得坏人已经离开,是不是太疏忽了?为什么敲门的时候不敢大声呼喊,是 不是太多虑了?为什么到了叔叔家后,没有把事情第一时间告诉大人,是不是太 愚蠢了?……   我的复盘,还伴随着对各类剧情的胡思乱想:如果他们跟我搭讪,会说些什 么?如果我再走近两米,他们会不会突然抓我?如果我喊叫、反抗,他们会不会 用棍子击昏我?如果他们把我装进麻袋,会把我带到哪里去?如果我被带走了, 家人会不会来救我?……   其间,我也曾试图宽慰自己:那天或许是我自己想多了?那两个人兴许不是 坏人呢?他们可能真的是想问路,或是纯粹想逗我?……但我并不后悔我的选择, 因为面对这种情形,试错的代价太高,胡同里那千钧一发之际,如果我选错了, 人生的乐章也就就此终结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待我上中学以后,又渐渐有了新的内疚:叔叔阿姨也有孩 子,如果他们是坏人,那每天在那里穿梭的阿硕岂不更处于危险之中吗?而我, 当初为什么没有想到提醒他们呢?   上中学前,我家住在q城南关利辛路南侧的一个土胡同里,就在离我家胡同 东面不足百米的一条街上有个菜市场。在我读到四年级那会儿,来了一个要饭的 小男孩,他每天都裹着被子坐在菜市场的大棚前面,那被子肮脏不堪,下沿沾着 发黑的粪便,让人不愿靠近。男孩皮肤黝黑,眼睛很大,他朝上看时,会露出大 片的眼白。他的脸上永远挂着两泉鼻涕,并沾得脸颊、嘴角、被子上到处都是, 邋遢至极。路人问他话,他从不吭声,给他东西吃,他也从不把手从被子里伸出 去接,但如果有人把食物递到他嘴边,他会去咬、去嚼。   街坊邻居都不知道他是谁,来自哪里。听路人说,孩子是残疾人,胳膊和腿 都是断的,舌头也被割了,每天清早天不亮时有个人会把他拉到菜市,整整一天 他都坐在这里要饭,天黑后有人会再把他接走。   每天放学回家,那个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的我都会从他面前经过,我老远 就能望见他,而他也会用那双大大的眼睛凝视我,盯得我局促不安。有时我会在 他不远处站上一会儿,看人喂他烧饼,看他咀嚼;有时还有顽皮的孩童往他身上 扔石子、扔烂叶子,他也从不闪躲。有一天放学后,我因贪玩回家晚了,路过菜 市场时天色已暗,远远地,我看到一个男子正在把男孩拖到三轮车上,那个男子 恰好穿了一身蓝色的中山装……   那一刻,无边的恐惧再一次涌上我的心头,一时间,我变得六神无主。于是 我又一次开始拼命地飞奔,并冒着被车撞飞的危险横穿马路,直到跑到家中锁上 门才肯罢休。   第二天,男孩又在那里了,一样的被子,一样的眼睛,一切照旧。除了我昨 日的噩梦,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又过了好一阵子,男孩不见了。有人说他走了,有人说他死了,具体什么下 落,谁也不晓得,也没有人会去真正关心……九十年代的q城,人们都很贫穷, 正是穷,生了恶,生了愚昧,生了麻木,生了冷漠。现在想想,在那么长的一段 时期内,男孩每天就在那里,他前面的路人络绎不绝,竟无一人去报警,最后任 由他自生自灭了!   但我总会想起他。一想起他的眼睛,还有他看我的眼神,我就想哭。我想, 之前他是否和我一样也面临过那千钧一发的时刻?只是我侥幸逃脱,继续着我的 人生,而他却未能幸免,进而失去了所有,包括他的健康,他的家人,以及本来 能和我一样的生活。   一瞬之差,就是两种人生。   那些年里,我时常能在家里那个只能收到三、四个台的电视上看到寻人启事, 其中一半都是关于儿童的。看到蓝色屏幕上那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和面孔,我内心 不禁想问:他们会去哪里?会不会是被拐走了?大人说,被拐走的孩子一般会被 送到外地,运气好的会被卖给有钱人家当孩子;运气不好的,女孩就被卖给农村 光棍儿当媳妇了,男孩呢,身板儿好的,要么被训练当扒手,要么去煤窑里干苦 工,身板儿差的呢,要么就被打断手脚去要饭,要么就被弄死摘取器官……这一 切,都听得我心惊肉跳。   回想起来,我的童年总被这样或那样的恐怖故事笼罩着。后来我虽平安长大, 但精神上却饱受折磨。仅这个中山装的故事,就为我留下了不少后遗症:除了害 怕看到蓝色的中山装外,我平时走路偏爱回头,因为老担心后面有人跟着;我不 愿意独自穿行很窄的胡同,老觉得危险、压抑、杀气腾腾;我害怕路上来自陌生 男士的搭讪,这会让我戒心十足……   我第一次向他人私下讲述这个中山装的故事,已是我在北京上大学之后的事 情了。讲述对象是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我们彼此信任,甚至曾经暧昧过,尽管从 未走到一起。那次我是在教室里告诉我同学的,讲完后我发现对方情绪明显有了 波动,一问才知,原来同学也经历过类似的恐怖,并在小时候落下了阴影。还记 得那天上完晚自习后,我们道别时,我大胆地走上前去,搂住了对方,对方没有 挣脱。黑暗中,我流泪了——我们各自心中的伤痕,让我们第一次如此亲密地靠 近彼此。   2022年1月期间及2月20日,M城家中 ◆            楼房深又深 (上) ·陆思良·   说明:本篇上接《新语丝月刊》2020年5月号的“世道险中险”,是为“一 个法师世家的故事”第二部分。   1.临终   时间来到1985年。   上海市中心,“解放前”属于法租界的地区,有一条老式弄堂,叫“寿阳 里”。   弄堂的整体气象像是营养不良无以为继,弄堂口还有点像模像样,从弄堂口 往里走,一百多米的巷道,有一两处转弯,宽度没什么变化,但是越走到后面房 子越稀稀拉拉,走到弄堂底,路不通了,俗称“死弄堂”。   弄堂底的地盘,迎面一幢烟灰色建筑,带小花园的三层洋房。这座洋房的外 形有个奇特之处,靠前的房屋上竖着一个“哥特式”尖顶,居然有十多米高,从 弄堂外的大马路上都可以远远望见,像顶魔术帽子。洋房的后面地势升高,是树 木茂密的小丘陵,平均高度比前边的房屋尖顶低了几米,似一道天然屏障。洋房 前面,花园护栏外,是一块长了些杂草堆了些垃圾的空地,小半个足球场大小, 周围只有墙面剥落的弄堂围墙,没有其它房子。   这占据“死弄堂”地形的独栋旧洋房有个名字,蛮拗口的,叫“薄责楼”。 这名字是洋房主人公孙双修起的。   公孙双修是在七十年代经过那次“圆锅洞”之战从洛萍县城返回上海后,作 了决定,带着小儿子公孙兵移居此处的,之后就常住下来了。这座“薄责楼”是 老头子在“解放前”就从别人手里买入,开始费心经营,后来又修缮并加固了多 次,成为稳妥的据点,住在这里安全,又可以把它作为儿子的法术训练基地。   “薄责楼”在历史上曾经收留过一些陷入危难境地的法师。法师业内的人都 知道,上海的“繁华地段”有一座机关重重的“薄责楼”,也视它为一方可以避 难的神奇宝地。不过其实,洋房正门上面并没有刻写楼名的牌匾,称呼这东西, 老头子认为,不过是自在而在乎,又只是先声夺人的空头名目而已。   深秋某一天夜晚。   现在,让“外界的眼光”就近探看一下“薄责楼”的内部。镜头先来到旧洋 房底楼的巨大客厅,客厅里没有人。再仔细倾听,洋房楼上也似乎没有声响,整 座“薄责楼”很虚静,或者说有一股空荡荡的肃杀气氛。此时是午夜前,若从深 居的屋内抬头看,窗外夜色清明,皓月当空。屋内屋外仿佛是两重天地。   什么地方夜猫子在叫,忽又嘎然而止。   镜头再切换到洋房二楼,上了楼,一眼望去,靠左有一条近十米长、两米多 高的走廊,走廊左边是厚实的石墙,那就是洋房外墙,整条石墙上只一前一后开 了两个一尺见方的小窗户,白天从窗户可以看见山丘侧面和高矮相间的树林。   走廊右边是隔墙,墙内是一间很大的房间,走到中间位置,有扇房门半掩着, 从房门外朝内看,阔大的卧房内部,灯光节俭,家具简约,木料上乘的地板闪着 棕黄色的哑光。   镜头从门外摇近:未满二十岁的公孙兵笔直坐在他老爸公孙双修的床边,紧 握住老人青筋暴突的右手。   床边的小长桌上放着一架老掉牙但性能尚好的转盘唱机,唱机正在轻轻播放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那胶木唱片的旋律,仿佛被老掉牙的唱机那支 磨损了的唱针精雕细琢着,再由陈旧内胆的热量烘托熏陶着,层层迭迭朝房间走 廊的空间推送,益显得悲伤迷人。   低调回旋的音乐声中,老人看出了儿子的局促不安,便笑了笑说道: “小兵, 这几天我们楼房外很不太平啊!凭我还未老朽的听力估计,恐怕有多达几十个K- 界内‘有组织犯罪集团’里的魑魅魍魉,还有不少几个和它们沆瀣一气的臭法师, 已经在我们房子周围徘徊埋伏好多天了,就等着我咽下这口气呢。动静潦草,急 不可耐了,哈哈哈哈……”凄凉的笑声使房间内的灯光更加为之一暗。   第一乐章在继续。   弄堂里谁家的屋顶上,盘伏的夜猫子又凄惨地叫了一声。   洋房楼外罡风四起,弄堂口的马路边以及弄堂内转弯抹角的阴影处,有几个 焦虑的人影在游荡,K-界里更是影影绰绰,尤其是弄堂底的空地上,弥漫着不祥 的氤氲和青光。   公孙双修七十五岁了,这位业内人称“灰精”的老法师在大约公孙兵现在的 年龄时,便已在当时的十里洋场崭露头角。自三十年代末起,在他生命鼎盛的那 十多二十年的时光里,他率“灰社”的同党弟子历尽大大小小百十场同妖魔鬼怪 和反叛法师的战役,辉煌战绩威震华东华北和江南江西。但是,世道沧桑,英雄 迟暮,曾几何时他就那样一蹶不振,再少有作为了。近几年他更是患病不起,几 乎不闻不问世事。此刻你若从卧室门外“稍远距离”看过去,昏黄灯光的笼罩下, 他就是一个倚在床头病入膏肓的老者,分明已奄奄一息了。   “灰精”纵横大半生,自是树敌不少,许多被他收拾过的K-界恶势力对他恨 之入骨,见他盘踞老屋以静制动,必欲除之而后快。但是,碍于他的法术实在高 强,法器的路数神鬼莫测,还有就是这座“薄责楼”也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涉险之 地,再加上“灰精”广泛的人脉,“灰社”子弟和其他正义法师会及时全力支援, 所以尽管他卧病在床断断续续好几年了,待在身边的家人也只有一个尚未完全出 道的公孙兵,这些家伙也一直没有胆量打算动真格的。另有一些极其厉害的对手, 比如K-界教父天王星,邪妖管家米小辈等,虽然有本事乘虚而入侵犯他,却又不 屑于做这种小动作。而且,这些两界的邪鬼巨头已经准备布置了更高明更歹毒的 后手来对付他,比如可以在确认公孙双修的死讯后马上在K-界范围内展开大规模 行动,搜捕拦截他的灵魂,如果得逞,那就再好不过了,那就跟这老家伙的灵魂 算总账……   可是最近这几日,“风声”紧起来了,那些鬼头鬼脑的魈小之类,听到了公 孙双修终于病重至深而将不久于人世的传闻,便吹响了“集结号”,一呼百应, 迅速从四面八方奔赴拢来,潜伏到“寿阳里”弄堂里外,躲在两界暗处探看变化, 伺机而动。   可谓“树欲静而风不止”。   房内的公孙双修依然谈笑若定: “小兵,你是1966年出生的,乱世之年,乱 世之年啊!   自你懂事起你就看到了,不去说K-界了,首先看看我们这人生活的世界,社 会家庭个人,就一直风波未平、是非横生。其实我们的社稷和家国,古往今来, 在你出生前,在我出生前,更在堪堪每个先人出生前的百十年里,千百年里,世 世代代,世代相传,不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何尝太平过,何尝安宁过!”   公孙兵听着,不置可否,他别扭地觉得,他老爸的回光返照怎么有一种焕发 出历史意识的雄辩性质?   老人喘口气,断断续续说道:“要是追问起缘由,你别嫌我跟你讲古,你懂 吗——现在不懂以后有一天你必然会懂的——很可能跟我们法师的宗爷房子和邪 鬼的始祖逆侯于几千年前在北国之地‘望尘堆’那一场大决战的结果有关。不能 不说,房子战败,逆侯得逞,从那以后,我们这世界,历朝历代都无可避免地受 着K-界妖孽的无形牵累,难以摆脱啊!世道黑暗,揭竿而起:从前年代的许多法 师精英,特别是我们近代的这群受过了先进教育的法师先锋,其中包括你父亲我, 自年轻起奋战了一生,拼命了一生,就是在追求,就是在向往,什么时候真的能 够荡平和扫清K-界,让恶鬼们‘见鬼去’,从而带动实现一个真正、真正的,人 们能够安宁生活的‘清平世界’呢!你懂吗?懂吗!”   公孙兵把身子坐得更直了,把他老爸的手握得更紧了,眼神却也似懂非懂, 更迷茫了。   “哎,可是到头来,万事万物总是逃不过一个‘命’字——哎哎,如今好不 容易,说是‘时来运转’也行,这世道这国家渐渐看着好像有点转入正轨了,我 是说,这每日的运程,毕竟没有以往最坏的时候那么灾难深重万劫不复了,可是 老天欺我呀,偏偏我的身体又不行了。小兵,你懂吗?哎哎哎哎,我这辈子最放 心不下的就是你了!同时,说句老实话,我对世界和K-界也都放心不下。”公孙 双修说得很有些唠唠叨叨牵丝攀藤的,很多句“哎哎”,“你懂吗”,说话的人 自己累,也令旁听的儿子公孙兵越听越不以为然。   公孙双修五十六岁才得到眼前这个小儿子,他一生有两个儿子,虽然小儿子 公孙兵一生出来身上就带有怪异疾病,表面诊断的结论大大影响了其继承捍卫和 发展公孙家祖传法术的潜力和前程,但是,天算人算,身心健全的大儿子公孙民 法术天赋不错,也已经练得小有成就,竟然不愿继续追随他拓研家学,反而当年 跟着母亲一起,断然离开了老爸公孙双修,而且一去不回头,这么多年来一直不 愿和老爸联系,令老头子公孙双修身心深受打击。所以不得已而为之,老人将留 在他身边的公孙兵视为自己毕生衣钵的传人和晚年生活的一大支柱。现在,说到 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老人难免悲从中来。   老人又勉力咳嗽了一声:“不过,说到底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人生自古谁无 死?以后,以后你就要自己去独挡一面了。虽然你年纪尚小,法术上的功力还有 待精进,可是你毕竟是我们公孙家的后人,有你应该有的天份和运气。再说,还 有大遣呢,它自是会帮助你对付各种各样的危险的。”   说到这里,老人虚弱地转过头去,缓缓看向六七米外卧室右上方的一条粗大 木梁。   老虎大遣静静地侧卧在房顶处的深重黑暗里,一般人看不见它,不是因为黑 暗,而是因为它使用隐身术,公孙双修的法眼却盯紧了它。看到老人招呼它,老 虎大遣一个躬身跳跃,比小猫还要灵活闪巧,从隐身状态现出形来,到了床前, 同公孙兵并排,正面注视着老爷公孙双修。老虎的躯体柔软而紧密,它卧在床前 好像并不见得占了很多地方,只是现了形的虎脸上的神色,比人的表情还要凝重。   公孙兵犹豫了一下,松开了老人的手,将身子朝边上挪了挪。平时在家他和 这头灵兽总有些若即若离的,他还不大习惯坐得离完整现了形、神态倨傲而满不 在乎、浑身毛皮热哄哄光亮亮的老虎这么近。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他试着集 中精神去听那快接近尾声的勃拉姆斯的第一乐章。可那高潮怎么让人听着越发心 酸?   “嘿嘿,大遣,以后换个人做你的主子,你的日子会好过不少。”老人迅捷 地从床边伸出枯瘦的手,摸摸老虎的脑袋,叹道。老虎大遣注意听着老人说话, 却耸耸肩摇摇头,把老人的手巧妙地甩开了。   “嘿嘿,你这畜牲,别装模作样摇头晃脑的,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你是 巴不得我早点断了这口气,没人再治得住你,你就可以从此逍遥自在唯我独尊 了。”老虎挺体谅此时此刻老主人的尖刻和絮叨,它伸出前爪,趴下身来,头低 了下去,没作声。待它一趴下,脑袋突出了,你才意识到它的头颅如此巨大,稳 重,威风凛凛。   老人轻轻叹了口气,又和声细语对老虎嘟哝: “大遣,你休息够了,到楼房 门口去站个岗吧。外面不太平,你要对周围动静多留点神。要不你就故意出现于 显眼处,别再隐身了,喏,到花园里转一圈,现个几分钟的形,让外面的潜伏者 仔细瞧瞧,给这些家伙一个明确警告,少操轻举妄动之心!去吧,我有些重要的 话要对小兵交代。”老虎翘了翘胡子,一扭身就不见了。   它刚刚趴下的地方,留下一大块触目惊心的空档。   屋里恢复了沉静的气氛,老人的锐眼中刹时闪出一道精光: “哦,你在听音 乐。勃拉姆斯的音乐,总是这样激动不安,不过他的音乐修养很高。听勃拉姆斯 一定要将他表面的激动不安和他内在的音乐修养结合起来听,才能听出味来。哦, 说点正题吧——小兵,大遣很忠心,是个忠实可靠的伙伴。哎,它妈妈老虎宵宵 也是一头忠义之兽,可惜生下它就得产病死了,没能亲眼看到它儿子的茁壮成长! 打从大遣出世没多久我开始训练它,到如今也快有三年了,它已具备了相当的本 领和素养。它毕竟是头老虎,许多方面比人强多了。我要走了,就把它交给你了, 今后你要好好待它,加快培养和它的默契,要做到人和动物亲密无间、合作无 间。”公孙兵含泪点了点头。   “但是你要切记,”老头疾言厉色起来,“还是回到刚才那句话,它毕竟是 头老虎。你需要有驯服它的手段和勇气,有时候甚至还要防着它。”房间内回荡 着警句的冷冷余音。   公孙兵再次使劲点点头,脑子有些昏昏沉沉的。   他不由想起昨天晚上做的那个梦,背上起了冷汗。他梦见几个家伙就在这间 大屋子里合手攻击年老体衰的公孙双修,其中有一个身高超过二米的不男不女之 徒(以他的法眼造诣,竟看不透那是邪鬼还是坏法师)手里握有一件异常强大的 法器,对着公孙双修连施杀手,公孙双修的灵异之躯几乎被这群围攻者险险击溃, 只剩肉体在苟延残喘。当时老虎大遣没在旁边,而他这个没用的儿子却孤独地站 立在屋角观战,居然无能为力出手相帮他爸爸。不是什么强悍的邪鬼预先制服了 他,或者他发病丧失了出手的力量,而是很奇怪的,他内心深处自觉生发出一股 巨大的声音,竭力劝阻他不要那么做,他也就盲目听从了那声音而迟迟未动。想 到这里,公孙兵的眼里不禁涌出泪水来: “爸爸,我知道,你是自三年前在紫金 山遭到暗算后才变得一天不如一天的——将来有朝一日,我一定会为你报这个仇! 到那时我不要哪个法师哪个动物来帮我,我发誓我要在‘两界’里去查明真相, 并单独挑战当年那偷袭伤害过你的恶棍!”公孙兵又一次激动地握住老人的双手, 却发现那双手比刚刚凉了很多,老人眼中的精光也被一种涣散的忧虑所替代。他 爸爸这次很可能是真的病到尽头回天乏术了,他很想给极看重颜面的老人家以最 后的安慰和精神鼓舞。   不料老人听了他的话却马上断然反驳了他的冲动想法: “不不!小兵,不要 想着报仇的事,那和你并不相干!那样会不必要地消磨掉你宝贵的青春和活力。 不,小兵,你要听我一句话,若你一心固执着报仇的心念,你反而会一事无成, 到了最后会后悔莫及!千万千万别干蠢事!”老人的语气宽容,谨慎,却又不容 置疑。   公孙双修说完这些费尽心力的话,用手势止住儿子想要进一步发挥和持续下 去的争论,边呼着粗气边从枕头下摸出两样东西,一本翻旧了的大号线装书和一 柄乌黑的短木棒。   公孙兵见状,及时收敛心态,静默下来。   2.传授   公孙双修先把那本大号线装书递给公孙兵,书的封面上有三个墨色依然、字 形浑厚的大字: 命命注。   公孙双修郑重道: “这本《命命注》,是我们公孙家宋代的一个天才长者公 孙物移总结之前历代家人在法术方面的实践心得和法理感悟所写成,并托人私下 印刷装订成书的。当时限于条件印了不多几本,只在我们公孙自家内部流传。经 过几百年的纷乱,到如今恐怕就剩下这一极其宝贵的孤版了,我猜天台的公孙老 家都不存印本了。由于某种原因,这孤版也不能复印。你看好了,书页里面有我 和你爷爷,还有之前很多你的爷爷的爸爸爷爷们的许多注解和批语,虽然有些字 迹已经模糊,有些页面已经损坏,那都不要紧的,你仍然找得到其它方法去融会 贯通。这些大量的注解和批语,照我看很可能比正文的内容更精辟更有参考性, 套句现今的俗话,真可谓百花齐放,各呈千秋。那样的年久日深的钻研和探讨, 使得这本书成了货真价实的宝典!现在它归你了,你今后当下苦功用心思考琢磨 里面所述,并对照要点勤奋实践,假以时日必定能收效匪浅进步神速。小兵,我 总殷切希望你将来能超越我和公孙家的前辈高人,在法术高度上自成一家!”   “命命”,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生命的命题。当然啦,这本阐述法术法理的 书里所指的“命”,不是广泛的哲学意义上的立论,也和现代生物学所研究的细 致课题不同,更非风水命理之类的讲解。   简单说来,它就是字面狭义上的,我们每个人的那条性命,那条性命和它所 附带的生命脉水(现代的科学用语可能就是“能量”) 以及脉水的守成转化和相 生相克之基本原理,再辅以诸多切实可行的强命之道或弱脉之法,等等等等。   命命——公孙兵胸膛里的脉水突的翻了个滚,冒了个泡。   听了老人的谆谆嘱托,公孙兵仿佛承受千斤重担似的,接过已然传了数十代 传到了他这儿的《命命注》。这是他自中小学年代拿了那本新修订的《法义导论》 之后,公孙双修第二次向他举行授书仪式,更见庄重,更见诀别的含义。   他依稀明白这本“宝典”原本不应该传到他手中的,他爸爸是没有更好的选 择了才毅然决然这么做的。他也只能好自为之拿了这本书,以后权且读读再说, 若读不懂就作为收藏版本也罢。这本书读起来肯定要比《法义导论》困难得多, 而且今后他老爸不可能再在身边点拔指导他。   他这样想着,又听公孙双修说道: “另外,很重要的,这本书的封内扉页上 还印着我们公孙家的家训,你要将它牢牢记住并在日常生活中贯彻始终,它甚至 比那些法术的经典内容更重要!”公孙双修说着,小心翼翼地翻开有点破旧的 《命命注》的扉页,指着那上面赫然突出的一行粗体大字给公孙兵看个仔细——   用善救人类,但勿过之; 以恶惩异己,且能怜乎。   公孙兵捧着书页,在依然有点昏沉的心中把家训默默地诵读了一遍。   他对这排比句式的家训一知半解,更兼很纳闷,为什么他爸爸以前从来没有 跟他提过家训,非要到现在的生死关头才来权衡相告。他木木讷讷的,什么也没 说。   对那根乌黑的柏木短棒公孙兵倒是从小就熟悉的,那是老法师公孙双修自中 年后一直贴身带着的精致法器,也是又一件公孙家的传家宝,名唤作“紫叶”, 许是因为它表面的颜色早已黑得发紫的缘故这么叫它。公孙家的现存法器中,除 了威名远扬的“金铃”,“紫叶”恐怕是排第二的了。“金铃”已经被公孙双修 收藏托付在了一个秘密地方,旁人不得而见,连公孙兵都不得而知其踪迹。   “紫叶”一头是圆平的,这一头可以速有奇效地消解或收取对手的进攻冲击 和其它的阴损招术。它的另一头则是略微尖的,可由这尖的一头快速散射出通贯 两界的脉水 (能量),那是以某种古老方式凝聚储存在棒内的,激射时能量又通 过棒体放大,具有极强的杀伤力,法术上越使用熟练得法越挥洒自如,它激射出 的能量就越有高度的准确率和惊人效果。经典战例就是七十年代那次,“灰精” 和老虎大遣的母亲老虎宵宵上了河北洛萍县郊的双乐山,进了半山腰的圆锅洞, 使用“紫叶”消灭了洞内一对为害长久的妖狻猊。   “紫叶”棒体内的能量一旦使用接近完毕,它还会自行接受两界的时空能量, 例如用太阳能月亮光等进行“充电”,以利再战。   现在,这件“紫叶”也实至名归了公孙兵。   公孙双修把这两件至宝交给了公孙兵,然后靠在床头满意地叹了口气。他望 着儿子的一头浓密黑发,想起自己刚出道时的意气风发,然后由这初期的意气风 发,像恣意飙车一样一路狂飙下来,一生中情不自禁做错也情不自禁做对了的很 多事,还有情不自禁爱恨交加的很多人和很多鬼,……由此他觉得,只有“时间” 其实才是“命”的唯一真髓。   就在这时,他俩同时听到守在外面的大遣用虎爪在水泥地面上卡擦磨了一声, 这是警告有人接近洋房,两人顿时警醒。过了一会儿,大遣极低沉地闷哼了一声, 表示来者是熟人。   父子俩相视一笑。   公孙双修抬手将唱机上的勃拉姆斯关掉。   3.告别   “薄责楼”锁着的大门轻响了一下,来者应该有楼房大门的门锁钥匙。那门 锁很复杂精巧,没有钥匙要想打开是很难的。   脚步声急促地由楼下客厅来到楼上走廊,直至房门外。接着虚掩的房门被推 开,闪进来一位矮小瘦弱的老头,他是公孙双修的哥哥,公孙兵的伯伯公孙双重。   进了房门的公孙双重满头大汗,稍一站定,便急急巴巴地说道: “修弟,你 这房子外面的弄堂里着实是乌烟瘴气!不过我一路走进来,倒也没遭遇麻烦,这 伙诡计多端之辈,还算识相,没惹老夫。不去管它,一切已准备就绪,车子正等 在弄堂外面的马路口,我们这就走吧,有人贴身护送你。”看着公孙双重那大包 大揽的架势,公孙兵很是意外,不解地大声问道: “喂老伯,走?你要我爸去哪? 他病得这样重,哪里还能够坐车!”公孙兵对他这位老伯伯是又喜欢又不喜欢, 喜欢的是他为人诚实厚道,不喜欢的是他从来就对于他弟弟公孙双修太唯命是从 了。   公孙双修抬起头微笑吁道: “瞧这孩子,怎么跟你大伯说话!小兵,也是的, 对不起,我没预先告诉你,这次出门长途旅行是我让你双重伯伯特意安排的。” 说着老人竟然从床上一骨碌翻起,手舞足蹈:“让门外那些贼胚们空等一场吧! 我‘灰精’,离断气闭眼还早着呢!这不,在我闭上通观两界的法眼前,我决意 要回到老家天台山去走一遭,若有可能,我还想见国清寺的听物大师最后一面, 以向他再次求教我这一生累积的诸多根本的大疑问。哎呀,也算庸举,叶落归根 罢。我这不还有剩余的体力嘛,这一遭还走得动。”公孙双修一边穿外出的衣服, 一边向公孙双重低声问着什么,公孙双重也同样低声应答着。公孙兵听了他老爸 的一番即兴大话,苦恼摇头,默不作声。他觉得法师家族中的老年人不但都疯疯 颠颠,还都鬼鬼祟祟的。   嗯哼。天台山,公孙世家发源地,也是近代几次两界重大战役的发生场所。   当年公孙双修和公孙双重两兄弟出道前的第一场K-界战役,就发生在浙江省 天台县铸化镇外的平山上。那夜月黑风高,两兄弟布置妥当,有备而战。围攻他 们的是十几个专门从绍兴赶去的“裁截机关”的资深妖魔鬼怪,其中包括令人闻 风丧胆的三头目“钱冰哮”。   那回公孙兄弟俩都受了伤,却一战成名。对方损失惨重,归化去了冥界七个, 还葬送了一头三脚恶兽“西原白狈”,“钱冰哮”也遭受重创,成了无为之鬼。 经那一战后,和天台公孙家有宿怨的“裁截机关”只能知难而退,从此在K-界消 隐。   公孙兵虽然还未有幸去过天台家乡,但是作为公孙家的嫡系后代,长大过程 中对它忍不住始终心向往之。   那,国清寺的老和尚听物大师,大半个世纪来已然是佛界和K-界,乃至人类 社会各界如雷贯耳的名字了。这大名连累了大师本人,却也对各造尤其是对两界 的所有对立各方起着无可估量的安戒作用。老和尚赶情还是个前清举人,又是个 活得有超过一百岁的传奇人物。据他老爸公孙双修说,听物大师是唯一一个曾经 实地造访过“冥界”再安然回转的,那是两界中任何其他人和鬼类都不曾经历过 的,非得有超凡的法力不可,这等壮举,传说千百年来也只有法师的宗爷房子做 到过,但那是传说。公孙兵还听他双重老伯说,公孙双修小的时候,听物大师对 他很是看重,以后几十年来两人维持着深厚情谊。公孙兵深切相信,他老爸在临 终前回去一次天台晋见听物大师自有他的道理。   公孙双修穿好衣服,寒起脸来正式吩咐(等同下达不得违抗的命令),儿子 和老虎大遣这次就不要跟去天台山了,在上海的旧洋房里守家,或曰“闭关修炼” 也可,时间大约为两三个星期吧,等待陪他回天台老家的公孙双重捎回的消息, 再行定夺今后去向。   有公孙双重和他带的一些“灰社”人马保护,更有听物大师的两名佛家弟子 暗中相随,沿路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公孙兵和老虎大遣两个诺诺遵命。   公孙双修就此告别“薄责楼”,一走了之。   于是乎,年轻人公孙兵和年轻老虎大遣就在随后的一段日子里日复一日留在 楼房里,闭门思过,耐心等待。   公孙兵本来想趁此空闲翻阅一遍那本稀世珍书《命命注》,尤其是看看能否 参透里面有的如何驯服动物的那些章节,无奈一捧起书页就毫无心情,大半个星 期下来也只草草瞄了两三页,根本没有进脑子。而老虎大遣这段时间里看小主人 无心管教它,居然悄悄离开洋房,玩失踪了几次,不过好在每次都只有一天半日 的,过后还是回到“薄责楼”来蹲点。   时光在某种程度上对人和动物的意义是一样封闭一样入不敷出的。   4.怪病   先前,那一年晚春的高考,公孙兵成绩优秀,被复旦大学数学系录取。   但是好事多磨,他在入学前的暑期里生了一场大病,拖拖拉拉,病情好转后, 医生认为他仍然需要长期休养,再加上他也想要好好照顾他的身患重病的老爸, 所以他就向学校教务处申请了一学年的病假并获得了批准,于是就带着几本大学 第一学年的数学教材,安心回到了“薄责楼”。   公孙双修离开“薄责楼”后,公孙兵就在名义上进入了短期的“闭关”阶段。 不料在闭关等待的日子里,公孙兵的病又复发了一次,而且病情加重。而他也因 病不得已躺倒在“薄责楼”他自己的顶层卧室里,“以不战而应战”经历了一次 充满戏剧性的生死之关。   公孙兵身上的病由来已久。他从娘胎里生出来就有怪病缠身。产房里的护士 有一天感到这婴儿身体好像发烫,量他的体温时,她以为温度计出了毛病,因为 那上面显示的读数是摄氏四十五度!后来医生护士换了好几支不同牌子的温度计, 分别测量肛门和腋下,还用了其它仪器进一步验证,发现那样的“高温”的确真 实反应了这个小孩身体里面的体温。他们都大吃一惊,对这样违反医学常识的事 情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不要说小孩,就是大人,在那样的体温下恐怕也早就烧得 翘翘了。医生们一方面是吃惊,一方面是担心,于是就想尽办法,使用了当时医 院里有的最先进和昂贵的中西药物和手段,包括一些稀有的进口药物,包括必要 的冷冻降温法,甚至向别的大医院紧急调用了儿科专家和稀缺药品,总之,力图 将孩子的体温恢复到“可以忍受”的水平,那不是说小孩本身可以忍受,而是说 医生护士们的心理底线可以忍受。   多管齐下终于有些成效,但是治疗后的最好成绩,这小子的日常体温始终还 是维持在三十九摄氏度上下,比一般的人要高出整整两度,属于“高烧”范围! 那第一次的“治疗”之后,按照很多专家医生们的建议,又转了很多大城市的大 医院,看了很多更有名气的专家,检查了更多指标,但是均没发现那顽固不退的 “高烧”说得通道得明的病因。而最为奇怪的是,小小公孙兵的身体器官和机能 在这样与生俱来的“高温”下似乎也操作如常,没有什么问题和不良后果。他的 情况遂被医生记录在案,当作医学奇例,只作追踪观察,不再继续徒劳的治疗。   再后来,身体“常温”三十九摄氏度的公孙兵直至小学低年级阶段,还定期 被公孙双修带回去那个照章办事专门诊治他超常体温的医院,找负责此案的医生 复查。他渐渐成长,去的次数很多了,并未发现新的问题,终于有一天,医生开 了口,说不要再来了,说穿了双方都觉得没有必要再假戏假做下去,从此也就作 罢。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公孙兵长大成人,三十九摄氏度,一切照常,一切如常。 不过有一次,十二岁那年,公孙兵又有过一次体温突然间由摄氏三十九度四十度 左右升到四十五度以上甚至一度以为会接近五十度的“危险”情况,其时他脸色 发紫,呼吸急促,昏昏欲睡。公孙双修以为儿子要死了,叫了救护车急送他去附 近医院。可是,除了如此罕见的超高体温以及一些表面症状之外,各项血液尿液 唾液和心电图X光透视都显示身体状况“无异常”。医生从公孙双修带去的病历 记录上知道了这孩子向来体温不寻常的“案底”,所以就并不大惊小怪,嘱咐他 卧床休息,服用一些类似于治疗感冒症状的普通药物,几天后“高烧”退了,体 温恢复到了常态三十九摄氏度,一切又回复如斯。   从那之后,少则两年一次,多则一年一次两次,公孙兵都会出现体温无缘无 故突升到四十五度以上的“病例”,每次持续一两天至一个星期,发病期间人如 同昏迷般,沉睡不醒,偶尔醒来只喝些清水,昏睡结束后又清醒依旧,健康的好 好的,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不过这样发病也有一项“副作用”,据公孙兵自己告诉公孙双修,每次如此 发作之后,感觉法术上的功力似乎都有些长进,如果不好意思说是突飞猛进的话。 公孙双修听了淡淡一笑,也没说出什么意见,更没做什么测试。其实老头查阅了 公孙双重收藏的那本公孙家谱及其注解后知道,公孙家族历史上也有过一位患有 同样怪病的祖先,就是编撰《命命注》的集大成者公孙物移,是故老头非但不担 心儿子的“病情”,心头还有些窃喜。   话说在空守洋房等待再等待的那段日子里,有一天下午,“四十五度以上” 突然就毫无预兆地粗暴拜访了公孙兵,而那天正好从上午开始,老虎大遣就故伎 重演离家出走了,小主人公孙兵根本不知道它去了哪里,更不知道它几时才会兴 致所至回到“薄责楼”来,所以发病难受时身边没有人或动物照顾他,他只能自 认倒霉。就那样,他孤身一人蜷缩在老旧的空洋房顶层房间里,沉入昏梦的深浅 明暗处,慢慢煎熬体温。   公孙兵对自己的病习以为常,懒得去麻烦别人,比如弄堂里的邻居(他和有 几个邻居相熟,关系也混得不错,其中还有个贴心的下围棋的棋友,就住在距离 弄堂底二十米开外的那所旧矮屋里)。他和衣躺在“薄责楼”三楼顶层半睡半醒、 半忍半挨。   他又一次做到那个奇怪的梦,好几个人在顶层下面二楼的那间公孙双修的卧 房里联手攻击公孙双修,老虎大遣不在,他也不在——这点更叫人感到奇怪,这 次他竟然也不在现场!他仿佛是在另一个遥远的场所观看录像演播。   录像重复播放,进攻主力又是那身材奇高的不男不女之徒,手握那件看起来 像是迷你飞行器的黄色法器,一次次抛出又收回,轮番攻击公孙双修身心的致命 空档,他爸爸公孙双修的防守早已是漏洞百出,“紫叶”几乎脱手,毫无还手的 机会,体力支持不住了。……他忽然愤而谴责他自己,为什么没在现场,他觉得 这次他在场的话,他应该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相救他老爸的,否则岂非是大逆不孝, 悔之晚矣。……猛然,梦做醒了,大汗淋漓。   他躺着没有翻身动弹,只仔细听听洋房楼里楼外的动静,没听到什么。他疲 倦地闭上了眼睛。   看来短时间内,他需要持续努力地和一个噩梦作战。   照以往的经验,病倒期间,他只需喝大量的白开水以及睡大量的迷魂觉,一 般两三天,多则五六天,就会“转危为安”。   可是这次情况有所不同,这次多了一个极其不利的外部因素,“寿阳里”靠 近弄堂底的K-界阴暗处,妖魔鬼怪在那里像小商小贩般聚集拥挤,大有蓄势待发 的阵势。   本来,公孙双修已经离开“薄责楼”很多天了,袭击公孙双修的计划早就落 空,乃至自动取消了。所以,大部分先前准备参与进击的邪鬼就泄气撤离了。但 是,不知为何,仍旧有少数顽固不化的,横了心不罢不休。机会来了,有个有遥 感本领的鬼类侦知到,公孙双修的宝贝儿子公孙兵躺在“薄责楼”里某个地方, 将近两天两夜没动过了,显然身体出了状况,综合以前确知的情报,推测公孙兵 是发了那奇怪的“高烧病”了。再有,更鼓舞军心的是,那头令人望而生畏的大 老虎不知何故私自出走了,这几天不在家。说那老虎因老主人别去,不服从小主 人管教,从此离家不归了,也大有可能。   一大帮鬼类邪妖立即摩拳擦掌兴奋起来,它们终于要将耗了好多天的空谈空 等付诸于冒险行动。鬼类和人们一样,也特别喜欢“大干一场”。   世界里的“寿阳里”秋色绵绵微风瑟瑟,K-界内的“寿阳里”则阴气沸腾私 语窃窃,尤其是在弄堂底部,立竿见影掀起一小股鬼旋风。   公孙兵刚刚在旧洋房的顶层空间里做醒又没做醒一个缠绵纠结而又高烧迭起 危机四伏的白日梦,他正头脑不清精疲力竭地陷入理不出头绪的阵阵沉思和沉睡。   楼房深又深。要来的终归要来。   5.植物   “薄责楼”房前,结实好看的木栏围有一个几十平方米的西式小花园。   从世界看去,小花园内除了一条从花园木门通到楼房大门的碎石小径,其余 地带则繁花似锦,灌木茂盛;但是若纯粹从K-界看去,就回归到“基本面”,那 是一大片略显平整的寸草不生的本色泥土地表。   两界的现象差别暗含机巧,大面积的花草树木都是经过精心挑选而培养种植 的。   自然界的有些植物像有些动物一样,具备延伸到K-界的能力 (是为“两栖植 物”) 。可能和K-界始终比较阴暗晦涩比较暗藏杀机有关,植物在K-界的这种延 伸,大部分都埋伏在地表下面,而且表现得具有“偷袭性”和“残忍性”。   种植在“寿阳里”这座三层洋房小花园里的植物,表面看起来无非是黑枝杨 柳,白皮松树,或者是某些奇异品种的菊花和茶花,又或者是一些叫不出名字的 草本灌木植被,在世界里人们的眼中看到它们,是满目交织着格外鲜艳的布局, 甚至有点异乎寻常的姹紫嫣红生机蓬勃,绝对看不到更想不到,它们在K-界的泥 土地表下还隐藏有另一副性质完全不同的“动态”和“丑态”的面貌。就连那些 在K-界修行一般的普通妖魔鬼怪,因为它们无法百分之百回避世界上的风尘草木 的视觉干扰,所以当它们进入小花园后并行看到的,也是花草植物表现在大千世 界上的红红绿绿粉粉墨墨,稍不自制一不留心,K-界的“心念”竟还会为世界的 “花样”而陶醉走神,木然傻然地忽视了这些植物被掩盖着的杀戮机能。当然, 这些植物充满灵性,久经操练,它们的锋芒和潜能只是针对陌生恶意的入侵者。   这回公孙双修离开“薄责楼”时,吩咐儿子这段时间不要出门,为了儿子的 居家安全,便用法术召唤启动了这批植物的最高防卫等级,使得它们处于一触即 发的高度警戒状态。   此地此处,围栏之内,真所谓“草木皆兵”,那条碎石小径,也被一些藤条 叶蔓不怀好意地悄悄遮盖了。   还发生了一件事,最近那段时间内在“薄责楼”周围与鬼魅凑在一起蠢蠢欲 动的十多个有坏念头的法师都陆续走光了。   据说就在前两天,“中华全国法师总会”的最高理事会下达了一道严厉的命 令,要求各地区各地方的“法师协会”和相关组织,“必须尽最大的努力”管束 门下的法师,随着“灰精”公孙双修已经匆匆归去天台进行“临终绝举”,任何 人等不得再去探访更不许参与进袭他的故居“薄责楼”,否则后果自负。   这份“中华全国法师总会”的通告具有严厉的约束力,因为命令的等级是最 高级别的红色,“后果自负”意味着,若有分支组织或个别法师胆敢违反,最高 理事会具有长时效通缉追杀的权力。最高理事会由十一个德高望重的法师组成, 这次是全票(十票,荣誉秘书长公孙双修缺席)一致通过这项发布红色通告的决 议。据正式记载,之前全国范围内的红色命令是四十九年前的“西安事变”时发 布的,当年的投票结果是九比四(那时有十三位理事)。显然,这次最高理事会 对于决议的执行意向非常坚决,虽然针对的并非是“全国事件”。   不过,也可以看到,红色通告只要求约束各地法师,而对于有消息显示,一 批妖魔鬼怪聚集在“薄责楼”周围伺机而动,最高理事会似乎轻描淡写地忽视了, 没有呼吁法师们去进行干预,更没有动用和派遣法师行业的精锐力量前去平定骚 乱。相反,这道命令倒是等同于也禁止了任何正义路道的法师前去“薄责楼”一 探究竟。就是说,这是一道坚决的,但又同时是有些模糊的命令。   为何一律“禁止”各派法师前去“薄责楼”,最高理事会肯定有理由这样做。 通告出来后,有几个法师追问这个理由,出席的理事们一致守口如瓶拒绝回答。 直到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的会议记录被泄露公布,才使事情的真相大白 于天下。这儿省略。   反正最高理事会尽了责,红色通告也起了某方面的清理作用。   仍然徘徊在“寿阳里”那个小花园外的,有大约三、四十个颇具邪力的妖魔 鬼怪。这些妖魔鬼怪大部分都只具有奇异古怪的K-界形体,它们躲在弄堂的某些 阴暗“死角”,或者房子屋檐下的一些背光角落,再或者是有的暂时没人住的屋 子里,所以,进出弄堂的人们是看不到它们的。其中少数几个有着世界形体的鬼 类,这些形体多表现为残疾、侏儒和“变形异体”,怕被人看见识破,则统统躲 入了弄堂底拐角处垃圾箱旁的一座废弃的铁皮矮棚内。   在作出了对“薄责楼”发动进攻的决定后,它们自行商议,将战力分成了两 批梯队,第一批二十来个,先行直接闯入花园,朝楼房游击过去,第二批后援则 在花园围栏外埋伏,紧密注视第一梯队的进展情况,以备随时出动,扩大战果。   有件事是不言自明的:妖魔鬼怪一般不会在太阳高照的光天化日之下做任何 勾当。大白天它们只能分散开来躲藏和等待。   那天晚午时分,下起了小雨,天色灰暗。是时候了,第一梯队在洋房外的空 地上聚集整队,再冒冒失失地散开队形,通过花园的K-界地面,朝楼房的正门小 心翼翼包抄过去……   一切看似顺利……突然,不好啦,都是预先算计准备了的,只见那些植物的 K-界神经一股脑儿被连发触动,花草树木在K-界原本的平面静态下立刻变生出了 狰狞可怕的花叶面目和险恶无常的枝桠节爪,三下五除二,像对待弱小可欺的鸟 儿昆虫般,将大部分妖魔鬼怪撕裂报销了。鬼类被报销了的意思就是,它们的灵 魂能量被消除贻尽,在K-界里的“形体”消亡了不复存在了,其中几个还有些许 零落的世界形体的,也就遗留下被剪断割破的尸体碎段。有少数几个鬼类仗着本 身功法高强,霎那间腾空飞起,有一两个还运用手中捏着的法器∕武器,试图抵 挡和消解从地底地表“卷扰飞舞”向半空中的植物枝条,但是,也正因为这些家 伙功法练得很有年头了,都多少具备了比较实在的世界形体,尽管多是歪瓜裂枣 的形体,但是“空中目标”实在好找,片刻之间,它们的世界形体就被在花园高 空处的柳树、槐树和松树的树梢狠狠逮住,一眨眼工夫就被数十上百根的树枝搏 牢而不得动弹,分别被绑住运往大树的树根处,几秒钟内,其形体就被大卸八块, 分化瓦解。   风吹草动很快结束,短短的“喧嚣”过后,花园里一如既往的美艳绚丽,连 那些遗留在世界的尸体碎屑也被植物花草悉悉索索迅速炮制成了粉末尘土。   这场遭遇战只持续了十几秒钟,最多不超过半分钟,可以用迅雷不及掩耳来 形容,进犯的第一梯队成员无一幸免,里面好歹也有几个算是在两界身经百战的 老油子了。   显然,花园内植物的利落表现,特别是对付妖魔鬼怪两界“形体”的有组织 有效力的迅即剿灭过程,颇像一支精锐的防守队伍,远远超出一般相似的植物所 能做到的。不得不说,这些植物堪称高度的训练有素。公孙双修这样的法术能力 高深强硬的法师,不但能够训练动物,还能够训练植物。   一群鸽子疾速飞过“寿阳里”的灰扑扑上空,不明去向。突然间雨下得大了。   围墙外观望的“后续部队”对于这一幕进犯“薄责楼”的开场戏看得目瞪口 呆。   甚至于,一切都还维持着静悄悄甜蜜蜜的气氛……除了哗哗的雨声穿透一切 生死。   此时“薄责楼”花园门外刚好经过一对年轻夫妇,他们是来此地拜访亲戚的, 不意在弄堂里团团转迷了路,误打误撞到楼房前。夫妇俩推着一辆手推车,里面 躺着他们满月不久的孩子。匆匆打着伞的年轻夫妇透过花园的厚重格子木头栅栏, 看到的是一幅雨中甜美宁静的物色景象,嘴里不觉赞叹了几句,也许根本没有觉 察到在另外的K-界里所激烈发生的腥风血雨。不过,手推车里的小孩猛醒过来, 惊慌地大哭大闹,婴儿还残存着些微感受K-界事物的先天直觉。   那对年轻夫妇推着他们的婴儿,看来是受邀做客或是随机闲逛,要去的可能 是隔壁的弄堂“长阳里”的某人家或是附近某家邻里商店,鬼使神差走错了路, 到了“寿阳里”这儿,到了“薄责楼”前面,发现弄堂到底无路可通了,只能在 小花园门口转回头。他们似乎不大明白婴儿为何突然大哭不止,赶快一个抱他在 手,另一个慌忙撑伞推车,在大雨中速速奔离而去!   雨越下越大。   你若以为这是一场一面倒的战役,你就错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千万别小看了那些苦苦滞留在“寿阳里”的妖魔鬼怪。它们并非是一帮专营 “打砸抢”的散兵游勇,实际上,在一位颇有造诣的鬼类行家八怪的严密指挥下, 在公孙双修离开前后的这一阶段,它们分开潜伏在这条弄堂里的各处,一直表现 得相当有耐心有纪律,避免与任何人发生任何正面冲突。它们的目标很清楚,只 紧盯着“薄责楼”的情况变动不放,并没有分散注意力去骚扰弄堂里的其他居民 住户及其豢养的猫狗,即使那天看见公孙双重和公孙双修等人进出弄堂也只当没 看见,刻意回避了。而刚刚,第一批进犯者果然被花园植物痛快剿灭时,对于悠 忽出现在楼房前、推着童车匆匆而过的那对年轻夫妇,第二梯队的人员也只是在 K-界发出一阵怪异的讪笑,并没有去理会这两个临时过客。   八怪是个职业老手,它已经从不止一个渠道得知,“薄责楼”洋房小花园里 种植着一大批不好对付的“双面植物”,便早就拟定了一个恶毒的自杀式进攻方 案。派遣第一梯队,并非只是想去碰碰运气,而是实施这个自杀式方案的具体步 骤。   八怪所属的“丧家”发明有一种K-界剧毒药物“签矾”,它看起来像泡泡糖。 说这药物剧毒,是因为任何K-界的鬼类以任何方式吸收了一定量的“签矾”泡泡 糖,其两界形体就会受到严重毒害和损坏,发作后果是,灵魂能量大幅委蘼下降 直至在短时间内收缩归零,泡泡破碎,鬼都没得做了。   这回八怪携带了“丧家”储存的“签矾”的其中一部分小批量,它提议由它 带领的第一批鬼类梯队的全体成员,包括它自己,在进犯花园前都“服用”(某 种方式的K-界注射或者吸食)足够量的“签矾”,然后,趁毒性刚开始传遍K-界 ∕世界形体但尚未完全发作时,就奋不顾身冲进小花园,那些“双面植物”自然 而然会伸出枝节根块,来阻截抓咬它们的带毒形体,植物因此也就会接触传染上 “签矾”的剧毒,那些间接中了毒的植物不多久就必然会在两界瘫痪,最后导致 死亡。八怪很内行地反复指示,为了发挥“签矾”的最大毒效,造成尽可能大的 损失,最好是造成花园植物防守体系的全面崩溃,第一梯队的成员进了花园要尽 量分散开来行动,步调上也要尽量错开先后,甚至注意不要遗漏花园的角角落 落,……如果它们的牺牲得手,要不了多少时间,花园就会成为一片名副其实的 两界死地。   众鬼前思后想,与其说同意了八怪的方案,不如说没有更好的方案。说穿了, 第一梯队担当了“敢死队”。可以预计,为了这一趟“以身试法”去平定花园通 道,它们服用下剧毒药物“签矾”,药性发作后,到成为“死鬼”之前的过程中, 将要经受极其猛烈的毒性苦楚和折磨,再者,还要忍受被凶狠的两栖植物“撕心 裂肺”的痛苦……想想都发指发麻。   其实,这也是身为妖魔鬼怪的自作自受。一般的鬼类原是丧失了肌体感觉诸 如痛痒冷暖刺麻等等,但是在多数妖魔鬼怪的情况,随着它们灵魂“邪能”不断 增长,那诸般感觉就会反常地“回返”灵魂之躯,更不用说它们有的还“练回” 了部分世界形体,也就同时练回了百般的“感同身受”。这是它们愿意付出的代 价。这有点像世界上的人们,为了活得长命百岁,不介意忍受各种各样难以置信 的身心痛苦。   那么要问,哪些鬼类被挑选作为第一梯队的成员呢?为什么这些鬼类甘愿服 用剧毒药物“签矾”然后前去赴汤蹈火呢?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它们竟是 一批原先冒犯了天条,被邪类教父“天王星”关押在K-界天牢里的鬼类“死囚”, 这次行动特例,经过教父恩准,给予立即“释放”,全部分配给八怪使用。它们 之前已经被下了咒,也被下了其它药,早就成为可被操纵的傀儡和炮灰。   除了八怪,它才是真的自告奋勇前去受难,是真的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 钢铁英雄,这次它为“丧家”增了光。事后,“天王星”发布了对它追授的表彰 嘉奖令。   至于八怪它为什么这么做?不知道。一种合理的推测是,妖魔鬼怪中,也有 患严重的精神疾病的。   那天后来,天黑时分,公孙兵在顶层房间里又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一个长须 绿面的老者跪在他床前,吓了他一跳,忙不迭坐起身,但老者抬手将他轻轻按住, 说: “少爷,稍安勿躁!老朽是‘薄责楼’前,花园里的‘松树伺卫长’,今老 主人‘灰爷’不在,又逢外敌来犯,老朽奉老主人临别时颁布的命令,本当竭尽 职责督促全体草木守住花园,让邪鬼们不能越前一步。怎奈这些不耻的家伙悍然 使用毒物,且用自己的形体作为使毒载体,欲与我等守卫草木同归于尽,一战下 来,我等伤亡大半,可惜‘灰爷’精心种植的地表防线,被毁于一旦!老朽也快 支撑不住了。特来报个信,惟望少爷原谅并保重!老朽去了,老朽去了。”   公孙兵听了老者的话,惊魂未定,想问什么,老者已从床边隐退消失。   公孙兵一下子醒了过来。梦中老者的报告颇为紧急,然而醒来的公孙兵,懵 里懵懂的,反应很是怠慢松懈。说到来自外面的“进犯“,虽然他老爸离开前也 对他嘱咐过,要他小心防范,可是他总抱着不以为然的想法,让它们来吧,防又 如何防得住,防得了一时,防不了长远。   唉,有句成语叫“草木无情”,还有一句“人非草木”——躺在床上眼望天 花板的公孙兵就不明白了,那老者干嘛谦称自己是“草木”?   想不明白的事太多了,似乎一时想明白过后又觉得没想明白的事更多。   他又一次感到自己似醒未醒的,不知是这次病得比以往重,还是这次他爸爸 公孙双修不在他身旁照看他的缘故,公孙兵觉得心头无比的空落,神经中枢似乎 在抗拒全面醒转,他索性不去管它,侧了个身又沉沉睡去。   睡眠是最佳的保护伞。   注一:后来,法师业界中有权威人士在一份地下出版的法术刊物中评论这场 两败俱伤的战斗,不无尖锐地指出,其实,“薄责楼”花园里的那些具有极强灵 性的植物草木,它们也是被公孙双修运用强势的法术所绑架的牺牲品,“灰精” 的操作手法也有其黑暗面。   过后,有人向公孙兵转述了刊物评论的看法,并征询他的意见,他镇静地答 道,我老爸生前并没有跟我透露过花园里布置的“植物机关”,我不知晓这件事 的来龙去脉。但是,我愿意与老爸一起分担这种指责,那篇评论的看法没错,我 觉得,正当的法术也同时应该是干净的法术。   那一刻公孙兵想到了公孙家训的最末几个字:……且能怜乎?   6.楼房   第一梯队的亡命之徒壮烈完成了任务,花园里的草木树丛普遍衰萎伏地,惨 不忍睹。植物地下组织基本完蛋,“薄责楼”顿时失去了严密布防的花草屏障。   轮到花园外待命的第二梯队了。第二梯队的成员可不是“囚徒”,它们是具 有自由的行动意志的,现在,它们一致认为,当务之急是趁热打铁一鼓作气,越 过“死亡地带”花园,抢攻“薄责楼”。   夜晚了,雨幕潇潇下的弄堂里,不断传来家家户户锅碗瓢盆的声音。   法界有个说法,面对K-界不怀好意的妖魔鬼怪,要是评定东南西北的大地上 哪座楼房的法术防守可谓“固若金汤”,那非“薄责楼”莫属了。而且,这种说 法是不包括楼房前面的花园防线的。   从建筑结构来看,“薄责楼”的墙壁屋顶和室内地面,都是用两层建筑材料 精心构造而成,而不同界面的两层可能是空间交错的,“外层”是世界上常用的 砖瓦土木钢筋水泥等,“内层”则有规则地堆砌了一种K-界出产的坚固磁条。除 此之外,最为特别的,楼房的外层墙面和屋顶上面,还涂抹了“北海藻蔓”。   “北海藻蔓”是一种本来生存在K-界的含强效粘性的半透明悬浮物质,可能 属于K-界的“低等生物”吧,据说采自挪威岸外北海几千米深的海底(K-界无水, 那里就相当于北海的无底深渊),K-界上只有那个地方盛产那超粘东西。   传说在那个地域,任何人如果不幸在世界溺毙,坠入深海中,其灵魂的“二 十一克能量形体”沉沦到海底的K-界,就会被这种悬浮的强效物质牢牢粘缠住, 不得脱身,硬生生被剥夺了迅即释放掉灵魂能量而速死的权利,只能慢慢地慢慢 地被这低等生物“吞食腐蚀”掉,最后变成空洞干瘪的K-界“木乃依”,才得以 超脱去冥界。   一个耸人听闻的说法是,这个过程一般要耗上几十年乃至上百年。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个从意大利教会来上海造访的法师朋友,他用特殊 的容器运来少量的“北海藻蔓”,送给公孙双修作宝贵的见面礼。正好那时“灰 精”刚从一个犹太人手里买下这座洋房,将要对其大兴土木进行改造,在发愁如 何构筑新居的外表防卫系统,他就得来全不费工夫,想法把那些“北海藻蔓”稀 释了,再混合一些中性的世界结合剂,用作涂料,将后来从头打造的洋房外墙和 屋顶瓦面,包括“哥特式”尖顶的圆锥面,都松散地“刷新”一遍(不敢刷得过 于密实,以免日后容易伤及无辜)。当然,在施工过程中实行了严格的防护措施, 这又得益于当时混迹于十里洋场的两位丹麦法师的现场指导。   “薄责楼”落成后,日子久了,“北海藻蔓”这款“低等生物”好像具有特 殊的灵敏感应似的,竟在外墙屋顶的面上由K-界慢慢渗透入世界,最终不仅限于 泛泛“笼罩”住洋房外壳,而且犹如爬藤植物或苔藓一样,在房子外墙屋顶的两 界界面“长牢”了,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安全罩壳。至于“灰精”是否具备了“洋 道行”,训练(指导)过这款海外来客,推想他多少尝试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整幢“薄责楼”上下那不多不少的几扇窗户,也都配备 了别样牢靠的“法术防护系统”,无懈可击。   所以,要从屋外循“正规途径”进入“薄责楼”,除了由那扇厚重的朱漆大 门把关的正门(门洞),别无它法。   不过,还别说,进出“薄责楼”有另一条秘密通道,不过一般的人们和妖魔 鬼怪,即便知晓它的存在,恐怕也没本事通过。   第二梯队穿越了园子,迅速围拢到洋房前,它们也耳闻“薄责楼”有坚固的 外罩,不敢随便染指触碰用“北海藻蔓”构筑的外墙等,便热烈商议着怎样打开 那两扇森严壁垒的朱漆大门,有说撬开门锁的,有说施行硬生生破环的,有说凭 高超法术强行穿过的。   闲言碎语横飞,没有定论,更没有行动。   ……正在这时,沉沉夜色中,格格格,厚重如铁的朱漆大门居然在它们面前 缓缓地从里边打开了,露出一个大刺刺黑漆漆深远远的敞开“洞口”。空城计?   一众妖魔鬼怪先是惊愕,后是有点庆幸,再后是谁也不敢贸然先行“越雷池 一步”。   过了一会儿,第二梯队的头目七疯婆壮胆率先从门洞闯入了大门,进到屋内。 它胆颤心惊地站停,世界上先扫了一眼,再运用K-界看视,发现门后两界都并无 异常,乃至整个房屋的底层大厅都是空空的毫无“防备预设”的。七疯婆便向门 外的队员作势招了招手,其余的鬼类连忙鱼贯而入。门外的鬼类全部进入后,两 扇朱漆大门并没有“自动”关上,就那样心照不宣地打开着。   朱漆大门到底是谁从里边打开的,后来自始至终谜底没有揭晓,连楼房小主 人公孙兵都被瞒在鼓里。这是那天“薄责楼”里发生的第一起神秘事件。   进了大门就是空间十分宽敞的客厅,站立门边,紧靠这庞大客厅的边缘,来 访者会不由自主地舒出一口气,好像屋子外面正在刮着猛烈的暴风雪,能够躲进 这间温暖的屋内避过灾难,感到十分稳妥安逸。   心生诡异的假象?   底楼大客厅。   “薄责楼”大客厅的构造很别出心裁。即便天色暗淡,仍可大致分辨。   首先,它近乎是半圆形的,一进大门,是空旷大客厅半径达十六、七米的半 圆形底部,总面积约有一个篮球场大小,圆弧在正门这一边。除了进来的正门, 半圆形客厅没有其它的内部大门小门了,显得挺实诚的。   有个鬼类脱口而出:“倒像个圆筒闷罐头。”   客厅里没有摆放任何家具,像个搬空的仓库。从正门看去,左边靠墙的圆弧 处,真的竖立着一个篮球架,右边靠墙根的圆角,则是一架通往二楼的圆筒状楼 梯的进口。   面对大门正面的那堵墙壁是平整的,它是半圆形的直边,长度是两个半径三 十多米,高度近八米,也由两界材料构造,一直延申封闭到二楼顶端,所以这房 子二楼情况怎样,怎样由二楼去到三楼,客厅里是看不到的,望上去的视线被封 闭了的正墙和一部分天花板遮挡住了——从世界从K-界都看不到。正墙的正中偏 左(篮球架那边),描有一幅油彩壁画(油彩的强烈效果居然更多地是在K-界显 现出来的),规格约为九米长五米宽,内容描绘的竟是民国年代北伐战争的汀泗 桥战役。画中分别展现了战场上的严阵以待和激烈厮杀,以及很有特色的,几个 持枪的军人小队,紧张瞄准并开火射击的各种姿势和忙乱情形。画中人物都有真 人大小。   就在它们打量这面巨画时,有个冒失鬼的形体偶然触到门后一个开关,画面 上方,突然亮起了一盏日光灯,大约是一百瓦,照得墙壁地板都白花花的。全体 队员吓了一大跳,眼也花了一花。   灯光里再看,除了正面的封闭型墙壁,客厅的整个半圆形内围加上正墙的上 方,均蒙着一层轻质抑或半透明材料的隐隐寒光,而从半圆形底部升起的垂直空 间居然有十多米高,高过封闭的正墙,逐渐向上收缩,最终成圆锥形直达屋顶, 这就是那个“哥特式”尖顶的内部了。站立门口抬头仰望,圆锥形的中央,有一 小扇脸盆大小的八角形玻璃窗,窗外漏进来一线迷蒙微弱的天光。   那个通往二楼的楼梯,架构奇形怪状,是一条外径两米以上的圆筒形管道, 缓慢扭曲地盘升上去,管道外壁呈红棕色,看上去是木制的,做工精细考究,弯 曲的圆筒总长近十米,全程光滑严密封闭,只两头有开口,一头开口横伸在客厅 的地面,斜对着圆角,因而从正门那儿看不见管道内部。另一头的上升出口密封 衔接于正墙的二楼高处,那里距一楼地面大概有六到七米。   七疯婆带领几个鬼类跑过去楼梯开口那儿探看,见到圆筒管道内径一米多, 健壮的成人进了管道需要略微弯腰弓背,这些矮小的鬼类么,大概都可以挺胸直 腰进入其中。管道里面也有灯亮着,内部造了一级级宽窄不一的木制楼梯,直达 二楼的一个平台。   空荡的半圆形大面积仓库,闪着银色寒光的墙面材料所合围的圆锥形的中央 空间,红棕色圆筒状盘旋而上的封闭管道楼梯,漏下一缕天光的八角天窗,空落 落竖立的篮球架,还有那幅色调浓厚生动逼真的大型壁画,画面上方突然亮起的 日光灯,等等等等,这一切的组合使得“薄责楼”房屋的客厅内部结构给人一种 荒谬夸张和鲜明无主题的卡通感。   可能受到这种卡通环境激励,第二梯队中有几个功法高强的鬼类禁不住想炫 耀一下,要自敞开的中央空间凌虚而上,飞升至高高在上的八角天窗,直接巡视 一下这座楼房前部的高层内貌。不料它们马上出了洋相,飞升的三三两两鬼类, 都像中了飞标,或者不知怎么的受到外力牵扯,撞上了正墙被弹回,或者头顶上 方碰到了什么透明的坚硬障碍,挡住飞升的去路,接二连三狼狈不堪地从半空中 掉落下来。   显然,那面大墙不好惹,而房屋内部的两界垂直构造也横空出世,奥妙难测, 空间其实不“空”!   一见这情形,之前没有跟着运动的七疯婆内心有点不服,也想“技压群雄”, 便拣着随身携带的法器兀自飞升一次,它飞得姿态美妙,不过却掉落得更快,伤 得也更“痛”,法器也脱手掉地上了。   先前的几个鬼类从空中掉落下来,在墙体和地面上撞跌得不轻,它们纷纷摸 着身上“痛处”,随同七疯婆一起,朝那中央“虚空”再探看个究竟,大家才疏 学浅,看来看去也看不出个名堂。   七疯婆只得作罢,下令暂时停止胡闹玩耍的比赛,赶快做正经事。除了安排 一些刚刚跃升撞跌受伤严重的鬼类留守客厅,还特别吩咐两个资深鬼类看好敞开 的朱漆大门,不要让它毫无预警地“自动”关上,变成关门打狗的态势,其余的 队员,取道管状楼梯,上二楼探访究竟。   注二:“薄责楼”客厅的圆锥形空间有个戏称,叫做“小百慕大”。这是个 法术立体装置(立体罩),不过因为其太过凶险,“灰精”临走时并没有启动它, 否则那些在其笼罩下玩耍的鬼类早就魂不附体了。世界的空间和K-界的空间基本 重叠,但又可细微拆分。构造任何法术上成功的两界空间防御体系,得兼备高深 的科学学问和高深的法术学问,又等同于实施一项精密艰巨的工程。这里就不深 入探讨了。   好,上楼。   可是,楼梯才险。   前面说了,楼梯的梯级是建在封闭的弯曲圆形管道内的,从底楼开始“盘根 错节”,朝二楼延伸而上,不用说,这种楼梯的构造看上去就蹊蹊跷跷别有用心。   另外一点,令争先恐后欲攀登上楼的鬼类深感不安的是——从世界和从K-界 的视觉角度看过去,在不知从那儿照射出来的灯光氛围下(或者是楼梯物料本身 发出的荧光),这弯曲的管道楼梯,呈现出一种视觉重叠重影的状貌!也就是说, 它在世界和K-界有两套真假难辨的交错外观,而且这两套外观粗略地看相同,可 是仔细分辨的话,又有些微小的“差异”,以至于造成了立体的“重影”,尽管 重影不很明显,不过看着不明白不放心,因为这同鬼类或人们的一般视觉经验有 冲突。   虽然这现象怪,但还不足以使得它们感到威胁而裹足不前。跃跃欲试准备上 楼的,有十多个鬼类,它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样的,没有一个表示要打退堂 鼓。看来,想要在这名震两界的“灰精”巢穴里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业绩来,这 件事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上!   上!不可思议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第二梯队的这十多个精壮成员刚一进入管道,整个管道立刻就变得像一部开 动的机器,又是扭转又是摇晃,管道内则充满了轰然而起的声波闪光电击动幻。 没有进入管道留守在大厅里的鬼类,看不见管道内部发生了什么,只听见管道内 一片鬼哭狼嚎。登楼的那些鬼类之中,有不少功法力度和能量水准早已“达标”, 能够发出K-界的声音或其它的向外“求救”的信号,但是,管道外的鬼类个个装 聋作哑,没有一个胆敢前去营救,那摆明了是凶多吉少前去陪命。   管道猛烈扭转摇晃了大约半分钟,便静止下来,管道内的声光电幻的传送分 贝也逐渐减低,……终于,管道里外都消停了。   过了一会儿,有一两个留守鬼类胆颤心惊地去到管道楼梯开口处,朝里边张 望,咦,空空如也,十多个同伙都不见了。但是再一细看,却看到梯级上留有几 截已经没有生气的残肢断臂(世界形体),更有甚者,看到七疯婆那颗好不容易 练出来的世界形体的脑袋,那是一个骷髅皮囊披着一小片毛发,孤零零搁置在楼 梯第六级的地方,再也不会动了。   可想而知,这些“攀登者”的K-界形体也已全部报销,幻化作了无极轻烟。   看到了楼梯上那些鬼类的悲惨下场,留守者惊慌失措一筹莫展。正犹豫彷徨 间,又发生了奇事,正面大墙上那幅壁画里的军人,此时居然一致调转枪口,向 客厅里的鬼类射击,一时间,画面中的沙袋上、工事后和碉堡孔内,枪声大作, 硝烟弥漫,“鬼弹”专门打鬼,子弹带着尖利的呼啸,从画中直飞出来,当场击 毙了一两个鬼类。这下更把剩余的鬼类吓得不轻,有些反应快的,便拿起武器或 法器抵挡还击,有一两件还击的器具打在坚硬结实的墙面上,无异于以卵击石, 印痕都没留下,而画里的军人毫发无损地连续射击,甚至碉堡里还动用了一挺机 枪,火力愈加凶猛,半分钟后,这些毫无遮掩的鬼类全部中弹报销。   那两个躲在门洞里看守大门的鬼类再不愿停留片刻,立刻冲出门洞,想要逃 跑,却在黑暗中慌不择路,跌到花园的边角地带,那里尚剩几株没有被“签矾” 剧毒传染丧命的植物,立马将它们擒注,身首异处。   外面的天完全黑了,“寿阳里”弄堂又平静下来,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   敞开的朱漆大门仍然没有关上,楼房禁地知道,真正的大敌尚未光临。 【网里乾坤】∽∽∽∽∽∽∽∽∽∽∽∽∽∽∽∽∽∽∽∽∽∽∽∽∽∽∽∽∽ ◆        关于社会形态与社会制度    ·阿P·   从小到大我们被教育地定式地认为人类社会形态有只有五类,即“原始社 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而我们目前正处在“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一旦提及西 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我们都会说他们是“资本 主义”国家,并认为“资本主义”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看中的就是钱,没有人 情,是靠资本家压榨剥削劳动者才发达起来的,甚至还会加上一句“万恶的资本 主义”。而我们“社会主义”为公有制,不存在剥削和压迫,人民享有一切,人 人平等,充满人情,消灭贫富差距,共同富裕,最后步入无忧无虑的共产主义。   以上的社会形态理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维持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经济制度环境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衔接。 尽管马克思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但他的陈述性概括成为了 苏联历史学家得出以上五种社会形态结论的基础。然而,这样的定义和描述显然 是不准确的,比如在这种理论下的“资本主义”被认为是“基于私有制和控制生 产资料及其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制度”,但事实上很多方面却是相反的是:如在 当今所谓“资本主义”国家却有大量的公有制经济、非营利性机构、慈善事业单 位、公益性协会、政府宏观调控等,故在这种复杂体系运作下的所谓“资本主义” 国家,几乎每一个人都具有能看得起病的医保、无论每个社区村镇都具备图书馆、 随处可见的公共儿童游乐场和公益体育场、免费提供纸巾的洗手间、每家每户均 提供过滤的无菌自来水和热水、免费提供早午餐的幼儿园和中学的免费教育、任 何地方均具备残障人士乘坐的公交车,另外每一个失业公民都可以申请到失业救 济金、每一个雇主都给雇员提供各种保险和防止雇主压榨及性骚扰的岗前培训等。 而在所谓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却有大量的私有制经济和营利性机构,去 号称“人民医院”的急诊看病,必须先交钱才能再救人;在极端天气中上班遇难, 反而赞扬他们的无畏工作精神并号召大家去学习;号称人人平等,却是官方文件 白纸黑字的年龄限制和出身歧视。相反的是在所谓只看重钱没有人情的“资本主 义”国家却是先救人再交钱;人们遇到极端天气可以理所当然的不去上班;雇主 从来不敢在招聘启事中写对年龄和出身的要求,一旦出现,就会被认定违法。   故以上马克思理论基础上的“社会形态”理论在当今世界并没有得到普遍认 可,比如发达国家的民众对“资本主义”一词根本就不怎么熟悉,他们也不会认 为自己的国家就是“资本主义”,甚至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是“封建社会”、“奴 隶社会”及“社会主义社会”。那么,其他国家对社会体制是怎样划分的呢?通 常如下:   1. 君主制 (Monarch)   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 绝对君主制 (Absolute Monarch)   绝对君主制是君主拥有绝对统治权力的君主制,通常为家族世袭,君主没有 法律限制,故其不被任何法律权威所取代拥有绝对的统治权。比如古代中国的各 朝各代、16世纪之前英国法国、当今的沙特阿拉伯等。需要提及的是,中国教科 书把从秦朝开始到清末的中国称为“封建社会”,这是按照以上马克思主义史学 家的“社会形态”理论划分的,一般将其与“资本主义”社会做为对比。然而真 正的“封建”,指“封土建国”或者“封邦建国”,是中央王朝给宗室成员、王 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恰恰相反的是这种 “封建制度”主要是在秦朝之前而非秦 朝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国家政权实行中央集权制,取消“封建制度”, 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而自此以后的中国各王朝均以郡县制为主。   (2) 君主立宪制 (Constitutional Monarch)   君主立宪制又称议会君主制或民主君主制,是君主根据宪法行使权力而不是 单独决定的君主制形式,君主在行使权力时保留的个人自由裁量权明显减少。当 今的君主立宪制概念是在英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民主选举产生的议会及其 领导人首相行使权力,君主放弃权力并保留名义职位。在许多情况下,君主虽然 仍处于政治和社会等级的最高层,但被赋予“人民仆人”地位,以反映新的平等 主义立场,如当今的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 瑞典、日本等国家。   2. 威权主义(Authoritarianism)   威权主义是以拒绝政治多元化的政府形式,其使用强大的中央权力来维持政 治现状,减少法治、三权分立和民主投票。 威权政权在本质上是专制的或寡头 的,并且可能基于政党或军队的统治。威权主义的特点是通过政治压制和排斥潜 在挑战者来维持高度集中的政府权力。 它利用政党和群众组织来围绕政权的目 标动员人们。在威权主义国家,人民没有权力或代表权,其特点是绝对或盲目服 从正式权威,反对个人自由。精英领导人处理所有经济、军事和外交关系。威权 主义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独裁,如当今的朝鲜等。除此之外,极权主义又是最极端 的威权主义形式,因为它控制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公民之间的交流、媒体审 查以及以恐怖手段进行威胁,如纳粹德国等。   3. 民主制 (Democracy)   民主制度下人民有权审议和决定立法 (“直接民主”),或选择执政官员这 样做 (“代议制民主”)。谁被认为是“人民”的一部分,以及如何在人民之间 分享或授权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速度发生变化,越来越多 的民主国家的居民普遍被包括在内。民主的基石包括集会、结社与言论自由、包 容性与平等、公民身份、投票权、免于被政府无端剥夺生命权和自由权等。美国 知名民主理论家Larry Diamond指出现代民主应包括以下四个关键要素:   (1) 透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产生政府;   (2) 作为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和公民生活;   (3) 保护所有公民的人权;   (4) 法律和程序同样适用于所有公民。   当今的美国、瑞士、法国等国家就是现代民主制。另外,我们通常会把发达 国家叫“资本主义”,那么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是什么制度的社会呢? 是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其实印度和巴西也是典型的现代民主制, 其中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制国家。 ◆        我所热爱的原创音乐之(二):Bob Dylan篇   ·Yiren·   上篇介绍完了The Beatles,接下来我介绍一下与The Beatles同时代的美国 伟大的原创性歌手Bob Dylan。大多数中国人对Bob Dylan同样比较陌生,很少去 听和了解他的歌曲,这里我具体介绍一些他的原创音乐以飨读者。   Bob Dylan 原名Robert Zimmerman,1941年出生于一个美国犹太人家庭。当 他意外的看到已故的广受欢迎的威尔士诗人Dylan Thomas的诗的时候,便做了一 个很不寻常的决定 - 将他的姓名改为了Bob Dylan。Dylan从20岁左右开始创作 演唱歌曲至今,共写了超过300多首的歌曲,而大部分最知名的歌曲是在60-70年 代所完成的。Dylan不仅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Songwriter,也是玩音乐获得 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1 Dylan最值得听的歌曲   Dylan所创作的歌曲的体裁包括民谣、蓝调、摇滚、乡村音乐、爵士乐、福 音音乐等,内容主要为批判社会现象、反主流文化、民权运动等,其中一些歌曲 成为了捍卫公民权力和反对战争运动的赞歌。这里我主要介绍一些Dylan最值得 去听的歌曲。   1.1 Like A Rolling Stone   这是一首是由Dylan在1965年创作并演唱的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歌曲,整个 曲长达6分钟,Dylan优美的歌声加其吉他演奏和口琴伴奏,让整个旋律听上去及 其流畅悦耳。这首歌曲描述的是Dylan对一个失宠、沦落到在一个充满敌意和陌 生世界里自生自灭的女人的冷笑。和传统歌曲不同的是,它表达的是一种憎恨而 不是爱,但对这个描述的女子 “Miss Lonely” 也显示了同情。正如歌词所述:   “...Once upon a time you dressed so fine   Threw the bums a dime in your prime, didn't you?   ... Now you don't talk so loud   Now you don't seem so proud   About having to be scrounging your next meal...   ... When you ain't got nothing, you got nothing to lose   You're invisible now, you got no secrets to conceal...   ... How does it feel   How does it feel   To be on your own   With no direction home   Like a complete unknown   Like a rolling stone...”   这首歌曲革命性地将音乐元素如电吉他、风琴、口琴、手鼓与Dylan的歌声 以及Dylan年轻、愤世嫉俗的嘲笑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蓝调、印象派、寓 言等为一体的混合产物,其对流行文化和摇滚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就 了Dylan的巨星地位,奠定了Dylan的形象从一个民谣歌手到摇滚乐手的成功转换。 滚石杂志将其列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500首歌曲中的榜首。2014年,这首歌的原 始歌词手写稿在纽约被拍卖出200万美金的高价,成为了流行音乐手稿的一个创 纪录价格。   1.2 Knockin’On Heaven’s Door   这首歌曲是由 Dylan在1973年为一部修正主义西部片 “Pat Garrett and Billy the Kid” 所创作的歌曲,成为了Dylan在60年代以后所创作的最流行和 最多被翻唱的歌曲。歌词内容很简洁,叠句 “Knock-knock-knockin' on heaven's door” 在整个歌曲中重复演唱了17次,歌曲旋律听起来及其柔和优美、 舒缓悦耳,但又带一些悲伤,正如如歌词所述:   “Mama take this badge from me   I can't use it anymore   It's getting dark too dark to see   Feels like I'm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Knock-knock-knockin' on heaven's door (这句话重复四次演唱)...   Mama put my guns in the ground   I can't shoot them anymore   That cold black cloud is comin' down   Feels like I'm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Knock-knock-knockin' on heaven's door (这句话三个四次重复演唱)...   1.3 Blowin’ in the Wind   这是一首由Dylan在1962年创作的抗议歌曲,其激起了人们对和平、战争和 自由的一些列责问。而歌词中的叠句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指的便是难以理解的模 棱两可:要么答案如此明显,就在你的脸上,要么答案像风一样无形。这首歌曲 的风格为民谣,在Dylan独唱加其吉他演奏和口琴伴奏下,旋律悦耳动听,歌词 朗朗上口,被认为是民权运动的赞歌。   1.4 Hurricane   这是一首由Dylan在1976年创作的另一抗议歌曲,描述的是关于一黑人拳击 手Rubin "Hurricane" Carter的监禁。歌曲题材为民谣摇滚,由两部分构成,曲 长达8分33秒,歌曲旋律悦耳动听,成为了Dylan在70年代排名第4的最成功的单 曲。   1.5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这是一首由Dylan在1963年创作1964年发行的受爱尔兰和苏格兰民谣影响的 典型抗议歌曲。同样,由Dylan独唱加其原声弹吉他演奏、口琴伴奏下的旋律听 起来优美自然悦耳。这首歌曲自诞生至今,它已经影响了人们对社会的看法,正 如如歌曲所述:   “...Come gather 'round people   Wherever you roam...   Come writers and critics   Who prophesize with your pen...   Come senators, congressmen   Please heed the call...   Come mothers and fathers   Throughout the land   And don't criticize...   For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The line it is drawn   The curse it is cast   The slow one now   Will later be fast   As the present now   Will later be past   The order is rapidly fadin'   And the first one now   Will later be last   For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因这首歌曲巨大的影响力,被众多知名音乐人用不同体裁形式所翻唱。   1.6 All Along The Watchtower   这首歌曲的是由Dylan 在1966年经历了摩托车交通事故后在家修养期间所创 作的,歌词描绘了“小丑”和“小偷”之间的对峙,小丑抱怨商人喝他的酒,吃 他的食物,但拒绝给他应得的,其间接地暗示了Dylan对他的管理层和哥伦比亚 广播公司的不满,他认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向他提供的提成率与他的地位相去甚 远。歌曲体裁为民间摇滚,中间同样穿插口琴伴奏,乐曲旋律和谐优美、耐人寻 味。此歌曲也被众多明星用不同体裁翻唱,最著名的翻版当属Jimi Hendrix的, 此翻版在 Dylan 的原始录音六个月后发行,成为了1968 年的 Top 20 单曲。   1.7 Mr. Tambourine Man   这是一首Dylan在1964年创作1965年发行的民谣歌曲,旋律明亮开阔,因其 超现实主义的意象而闻名。歌词中的Mr. Tambourine 的形象有时被解释为耶稣 或哈梅林的吹笛者的象征。也有人认为这首歌也可能引用福音音乐主题,而Mr. Tambourine 指宗教救赎的使者。 正如歌词叠句中描述的:   “Hey, Mr. Tambourine Man, play a song for me   I'm not sleepy and there is no place I'm going to   Hey, Mr. Tambourine Man, play a song for me   In the jingle jangle morning I'll come following you...”   这首歌发行后广为流行,Dylan喜欢在众多现场演唱会中表演这首歌并将其 收录在他的多张合辑里。   1.8 Every Grain of Sand   这首歌曲由Dylan在1981年创作,背景为Dylan在1978 成为了基督徒。歌词 中的“Every grain of sand”都包含对耶稣、信仰和灵性的强烈暗示,正如歌 词所述:   “...In the fury of the moment, I can see the master's hand   In every leaf that trembles, in every grain of sand...   I hear the ancient footsteps like the motion of the sea   Sometimes I turn, there's someone there, at times it's only me   I'm hanging in the balance of a perfect finished plan   Like every sparrow falling, like every grain of sand”   歌曲旋律舒缓悦耳,优美动听,而歌词以令人难以忘怀的意象而闻名,有人 认为其能与英国诗人William Blake的意象相提并论。   1.9 A Hard Rain’s A-Gonnna Fall   这首歌曲是1962 年Dylan在英格兰民谣 "Lord Randall" 为原型所创作的。 Dylan将这首歌曲的灵感归因于他在纽约公共图书馆阅读缩微胶卷报纸时的感受: “过了一段时间,你会意识到一种文化,一种感情文化,一种黑暗的日子,一种 分裂,一种以恶报恶,一种共同命运的文化,人类偏离了轨道”。有人也认其为 有史以来最独特的抗议歌曲之一。歌曲节奏紧凑,旋律优美动听。   1.10 Tangled Up in Blue   这首歌曲Dylan创作于1975年,其滔滔不绝的歌词和Dylan完美无瑕的歌声将 这首歌呈现的巧妙绝伦。故这首歌获得了音乐评论家的广泛赞誉,尤其在歌词上, 而Dylan现场演唱这首歌曲的次数高达1600多次。歌词描述的是一段爱情和事业 的故事,以及“过去与现在,公共与隐私,距离与友谊和爱情解体”如何随着时 间的推移而变化。Billboard 将这首歌曲视为Dylan长期以来最有影响力和最商 业化的单曲。除去一句话的叠句“Tangled up in blue”外,其他歌词含有长达 83个的句子,可见Dylan深厚的文学诗歌底蕴。   1.11 Just Like A Woman   这首歌曲是Dylan在1965年感恩节创作的,以轻快的旋律为特色,伴精心挑 选的尼龙弦吉他和钢琴乐,被认为是专辑中最商业化的曲目。这首歌曲也有传言 认为描述了关于Dylan与美国著名民谣歌手Joan Baez的关系,尤其在歌词中语句 如:   “...Please don't let on that you knew me when   I was hungry and it was your world   Ah, you fake just like a woman   Yes, you do, you make love just like a woman   Yes, you do, then you ache just like a woman   But you break just like a little girl”   其可能指的是他们关系的早期,因为写这首歌时候的Baez比Dylan更有名。 然而这首歌因其歌词中所谓的性别歧视或厌女症而受到一些人的批评。   1.12 Vision of Johanna   这是一首由Dylan在1966年创作并演唱的歌曲,一些评论家称赞它是Dylan在 写作方面的最高成就,赞扬了该语言的暗示性和微妙性。而英国桂冠诗人Andrew Motion将其列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抒情歌曲。Dylan评论家Michael Gray是这么 赞扬这首歌的微妙之处的: “其主要成就在于混淆范畴,用严肃与轻率、细腻与 粗俗并重的语言,将抽象的新哲学与具象的用语混为一体去描述”。我们看看歌 词中精选的部分:   “In the empty lot where the ladies play blindman's bluff with the key chain   And the all-night girls they whisper of escapades out on the "D" train   We can hear the night watchman click his flashlight   Ask himself if it's him or them that's insane   Louise, she's all right, she's just near   She's delicate and seems like the mirror   But she just makes it all too concise and too clear   That Johanna's not here   The ghost of 'lectricity howls in the bones of her face   Where these visions of Johanna have now taken my place...”   1.13 Positively 4th Street   这首歌曲是由Dylan在1965年创作,其风格和前面的“Like a rolling stone”有点相似,歌词带有苦涩的嘲讽,通常被认为是在嘲笑住在纽约4th 街 的居民,因为他们批评Dylan从传统的民谣风格转向摇滚乐。Dylan首先告诉歌曲 中未指明的第二人称目标,他们非常有勇气说自己是他的朋友,然后继续列举了 许多他们背叛的例子。虽然歌词明显是负面的,但以管风琴为主的背景音乐是无 忧无虑的民谣摇滚。   1.14 I Shall Be Released   这是一首由Dylan在1968年创作的以民谣摇滚为体裁的歌曲,其受到福音音 乐的影响,结合了宗教救赎的形象和隐含的从监狱释放的字面意思,有人将其描 述为一首关于被救赎的囚犯的歌曲。这首歌描述了墙后的生活,听到一个男人 “发誓他不应该受到责备”并且正在“大声喊叫他被陷害”。 而叙述者反思 “每个把我放在这里的人”,并说“现在任何一天我都会被释放”,正如歌词描 述:   “They say everything can be replaced   They say every distance is not near   So I remember every face   Of every man who put me here   I see my light come shining   From the west down to the east   Any day now, any day now   I shall be released   They say every man needs protection   They say that every man must fall   Yet I swear I see my reflection   Somewhere so high above this wall...   Now, yonder stands a man in this lonely crowd   A man who swears he's not to blame   All day long I hear him shouting so loud   Just crying out that he was framed.”   有人称这首歌描述“一个简单、令人回味的囚犯向往自由的故事”和“一首 摇滚赞美诗,是Dylan有意识地努力摆脱他六十年代中期杰作的庞大意象的一部 分”。   1.15 It’s Alright, Ma (I'm Only Bleeding)   这首歌曲由Dylan在1965年创作,包含了Dylan一些最令人难忘的抒情形象, 表达了他对当代美国文化中的虚伪、商业主义、消费主义和战争心态的愤怒。而 这首歌的关注超越了社会政治,表达了存在的担忧,触及了个人经历的紧迫问题, 正如歌词描述的:   “Darkness at the break of noon   Shadows even the silver spoon   The handmade blade, the child’s balloon   Eclipses both the sun and moon   To understand you know too soon   There is no sense in trying...   He not busy being born is busy dying Money doesn't talk, it swears,   Although the masters make the rules, for the wisemen and the fools   But even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sometimes must have to stand naked”   Dylan 说这是一首歌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歌曲,他经常在现场音乐会上演奏这 首歌。有些人也认为这首歌曲可能比 Dylan 的任何其他歌曲都包含更多令人难 忘的格言,堪称一首冷酷的杰作。   2 Dylan的成就   2.1 滚石杂志评出的100 位自始至今最伟大的Songwriter 中,Dylan 名列 首位;   2.2 时代杂志收集的20世纪10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中,Dylan被列其中;   2.3 滚石杂志2004/2005/2011年评出的100 位自始至今最伟大的艺术家中, Dylan均名列第2;   2.4 滚石杂志评出的100 位自始至今最伟大的Singer中,Dylan名列第 7。   2.5 滚石杂志2010年列出的500首自始至今最伟大的歌曲中,Dylan贡献13首, 贡献量排名第3。   2.6 2016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理由为"因为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 了新的诗意表达”。   P.S. 许多人听歌的时候可能只管去听,不愿意了解歌曲到底表达的是什么 (尤其英文歌曲)。在此我建议大家在听歌的同时去理解歌词的含义和蕴意,这 样你才能真正听懂这首歌,并从中得到启示和鼓舞,尤其对于原创性歌手的作品。 大家想一想,如果诺贝尔委员会的人仅听Dylan的歌曲而不欣赏其歌词的美妙, Dylan还会拿到诺贝尔奖吗?   2022年1月于纽约曼哈顿 ◆           由“中庸”之古义与今义讨论想到的                 ·黄明红·   年末休假有些闲暇,于是就到科学猫头鹰群爬楼,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原 来昨天科学猫头鹰征集方舟子美句的活动结束公布获奖名单,引发大家讨论。有 一个网友T说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别人指责方舟子对中医看法太极端时方舟子的 回答: “我一点也不极端,只是利用我掌握的生物医学知识,做一些科普而已。 介绍的是国际生物医学界的主流看法。”由此他提出一个观点:“方老师是真正 符合中庸的人。他一点也不偏激,喜怒哀乐皆中其节。”自然许多人都不能认同。 网友T说大家误解了中庸,说:“只有求真正直的人,才能做到中庸:时时刻刻, 不偏不倚,像神射手总能射中靶心。”有网友就请他对他所说的“中庸”做个定 义,不要让大家云里雾里。他贴出书中截图,上面写着:“子思引孔子之言说道: ‘中庸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平常的道理,虽为人所同有,然惟君子为能体之, 其日用常行,无不是这中庸的道理。若彼小人便不能了,起日用常行,都与这中 庸的道理想违背矣。’”然后解释并回应道:“庸就是平常,中就是不偏不倚, 无过无不及。这是子思子一书原文,你不去看,就像饶毅一样愚蠢。”   科学猫头鹰网友擅长以证据说话,有人就贴出方先生采访时说的话来说明方 先生是会反对这种说法的。“在采访中,他强调自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中国人, ‘在中国很多人秉持中庸之道,但是我的行事风格和中庸之道完全背道而驰,所 以我的做事方式是很多人接受不了的。’”甚至文章链接都贴出来了。   T说:“日常白话里的中庸,当然和我这里说的不是一个意思啊。空穴来风, 词语意思已经变成相反的。 中庸也是这样的词。搞这种事情来攻击我,显得你 心眼小。”   有网友建议不要用有歧义的 “中庸”去形容方老师,总还有其他词可以用。 T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呢?古代仁人志士都用的一个词。白话你不觉得俗吗?”   当网友说一定要用古词显得迂腐时,他回答说:“就是你们不爱看书罢了。 看古书就是抱残守缺吗? 那方老师比我还抱残守缺。方老师诸子百家、四书五 经都看过,因此我才拿出来古代文人最高境界“中庸”这个词形容方老师。 哪 晓得你们这群不读书的,和市侩一样理解。”   有网友提醒他当他问方先生是否读过四书五经时,方先生是这么回答的: “那不只是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书我都系统地看过,而且是从高中的时候到大 学到留学都一直在看的,所以可以说是比较熟悉的。但是我看这些书,四书五经 诸子百家等等,并不是说想从中汲取什么智慧,什么国学的智慧,主要是想通过 阅读这方面的书来加深对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的了解。”他说他知道读古书是要 了解古人思想,不是汲取智慧,他没有忘了这一点。并说: “我正在了解中啊。 你们不觉得这个词语演变很奇特吗?中华民族风气怎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群里一位老师很耐心地跟他解释中庸的意思,“举个例子,中庸好比不打落 水狗:人家都那样了,算了吧。再比如:韩二的文章谁写的不重要吧,好看不就 行了?”他坚持说:“看了本义,我觉得我没必要屈从演变义。我不能屈从,因 为他们是我的祖先。他们的理论像小姑娘一样任人打扮了几千年,然而他们的理 想礼乐仁和的大同社会仍然是梦幻泡影。”   于是老师尽量按原义跟他解释:“中庸是道德是待人待物的态度是处事原则, 不偏不倚就是不要过分的意思。而这标准就因人因事而异了。中庸在孔老二那里 的确是褒义,但是肯定没人做得到,因为对人对事跟画出线段中点不一样。比如 鸡蛋和石头之间你不可能不偏不倚,好坏、好坏人之间不可能不偏不倚。而人们 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标准自然是对自己或对自己一边有利,这就偏倚了。如果是 做事,本来就应该有个公认的标准,比如氢二氧一,不存在偏倚问题,就无所谓 中庸了。比如刑事处罚,按法律该判几年就几年,也不应该有偏倚问题。等等。 现实中,一般要求人中庸的,通常不是抹稀泥就是偏袒有错一方,跟占据道德高 地指手画脚差不多。”   没想到得到他的一句指责:“请你注意言辞。不要说脏话, 群里有女生。” 老师莫名其妙,问:“哪句话是脏话?”   “你怎么称呼孔子的,当面不侮辱人祖先,这是礼貌。”   “孔子字仲尼,伯仲叔季,不就是老二?钻研那么久,不会连这个都不懂 吧。”   “您说的是本义啊?不知道现在这个词是贬义吗?”   “黄河大合唱里有一句唱词叫做‘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 难道这也是脏话?”   “我也只是用中庸的本义, 为何被各位群起攻之 。”   有资深的网友替他解惑道:“不偏激不极端并不等于就是中庸,尽管你引经 据典说明中庸原意是什么,但就现在对这个词的应用及含义来说说方舟子中庸肯 定不符,不是大家咬你,而是在讲明道理。我们老祖先一些词语就有由原先的意 思演变成相反。不用再纠结了。”“词语和含义会演变变化,应该用大众默认接 受的含义。比如空穴来风,现在已经演变成和原意相反,再用这个词形容别人, 人家肯定不高兴。”“‘中庸’和‘倍数’不一样,倍数的用法现在还在用,英 语里常用,汉语里有歧义但也有很多人在用。而中庸的含义,不管是什么原因造 成,已经基本变成了和稀泥的同义词,再用来夸人当然不合适。”   老师和网友们的话很在理,但我不知道他能听进去多少。但从他的以上言语 中,包括“白话你不觉得俗吗?” “中华民族风气怎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群里有女生”, 还有对“孔老二”称呼的敏感,我觉得他头脑里有很多的仁义 道德之类的条条框框在约束着他。这样的约束也让他很难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 觉得别人的不同意见就是在针对他,于是就很容易去评判别人,攻击别人,说人 家“心眼小”,“像饶毅一样愚蠢”,“像市侩一样理解。”其实,网友们的交 流都是有理有据的,只是有些语气有点讥讽罢了。   即使他以“中庸”的原义评价着方先生,但是他对那个原义了解多少也未可 知。他理解的是:“庸就是平常,中就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可是,这些 都是很抽象含糊的词,当他这样评价着方先生时,又有多少意义呢?这说明他对 方先生也是不了解的。这些话可能可以套在任何一个他佩服的人身上,却套不到 方先生身上。方先生就是执着地以清醒的认知去做着他认为该做的事,哪去管什 么不偏不倚。网友所引的那篇访谈写道:“对于那些“过去曾经造过假,但是现 在似乎已经变‘好’,并且也把‘注重学术道德’挂在嘴边”的人,方舟子表示 自己决不宽容,决不能‘既往不咎’”。这像极了鲁迅先生“一个也不宽恕”的 精神。这样的较真精神可能不能给个人带来好处,然而这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 量。   这位网友T是方先生支持者,读方先生的书,上方先生的微课,但似乎并没 有受到多大的影响。我总觉得他是被他头脑中的条条框框框住了。   无独有偶,前两天我看Youtube的一个节目《王剑每日观察》2021.12.25会 员专享直播节目,一个网友说自己心浮气躁,追求物质,小心眼,看了很多佛学 和心理学的书,但是还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他羡慕能看破红尘的人,问王老师 怎样才能得到永远的平静?   王老师答道:“这是一个被心灵鸡汤坑了的网友。物欲横流是这个社会进步 的原生动力,物欲不是什么坏事,只是我们要控制自己的贪念。人有七情六欲是 正常的,我们用我们的修养和道德来控制我们的贪念,阻止自己去做不该做的事 情,但是我们是要有期望有念想的。我们是世俗的人,面对物质的世界,我们要 让精神世界强大,也要让物质世界丰富,这样人生才完美。抑制自己的欲望去达 到平静,这是骗人的。你只有满足物质欲望后,才有可能心情平静下来。我建议 你面对自己内心的欲望,用道德、教养、修养来管住自己的欲望。该吃吃,该睡 睡。想要一个新手机,就攒钱买了,内心狂喜,难道不应该吗?人就是这样。”   有网友评论:“王老师,我本人很喜欢您的节目,但今天不好意思,要更正 您一下。您在这集节目说要满足了自己的欲望才可以心平气和。看来您对佛教和 佛陀或许没有很透彻的研究。欲望本身是无法满足的,只是有大有小罢了。我也 没见过谁满足了自己所有的欲望就心平气和余生的人。但是一个钻研和懂得珍惜 自己拥有儿满足的人,凡事会以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人,懂得节制的人,懂得欲望 是无止境的人,懂得自律的人,懂得有爱心他人的人或许就是那个懂得看穿欲望 的人。买一个新手机或许你可以狂喜,但是永远都会有更新更好的手机出世,如 果这个人赚钱就是为了买个更新的手机和更多的物质追求,那么他的生命价值是 不是太贱了一点,自由世界不光是追求满足对物质的欲望,而更多是让人可以更 自由地体验人生,把握人生,追寻人生的真谛。这一点不是你我可以几句话就指 点迷津的。谢谢。”   我看了就在这位网友下面跟TA交流,问了TA几个问题:“既然你同意人是可 以自由地体验人生,为什么不允许人去感受满足自己的欲望呢?这也是一种人生 体验啊。你来更正王老师,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执着,认为只有你的价值观才是正 确的呢?我们可以买一个手机时狂喜,可以听到一首乐曲时感动流泪,可以在心 情舒畅时放开狂舞,也可以在面对大灾难时淡定自如,这样的人生就是平常人的 人生,怎么在你的眼里就有了贵贱之分呢?当你纠正着别人时,你想过你不一定 是对的吗?”不过,没有得到TA的回复。今天我想再看一下这条评论,发现已经 找不到了。想来是被TA删掉了。同样的,我觉得这位网友头脑里也是很多条条框 框,而且认为出了TA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都是错的,所以TA才会想要指正别人。   如何来描述这些被框住的人呢?在爬楼过程中我也想到了孔乙己。而群里有 一个网友就调侃地用鲁迅先生描写孔乙己的语调写了以下这段话:“T便涨红了 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中庸……中庸的事,能那么好说清楚么?’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喜怒哀乐皆中其节’,什么‘中庸-时时刻刻’之类, 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我不禁笑了起来,因为它形 象地刻画出了被禁锢在思想牢笼里的人的局促不安。但我的心里却不是快活的, 想着他们我觉得压抑觉得窒息。当他们降生于人间时都是一个个活泼泼的自由的 生命,每个人都有无限广阔的天地可以去蹦去跳去经历,但他们就这样被框成了 一个个僵化了的人。他们自以为读了很多书,自以为很懂道理,然而他们的心是 封闭的、不自由的,固守着他们知道的那点知识去了解世界理解他人,理解不了 就说别人错了。网友T按年龄应该还很年轻,正是焕发蓬勃生命力的时候,但他 说的话却让我觉得他好老了,想着总是很难过的事。   其实不管是古义还是今义的,中庸思想限制着人们去追求进步,国家把民众 框在顺从的稳定区,冠之以“和谐稳定”,个人把自己框在懒散的舒适区,美名 曰“岁月静好”。于是乎,在僵化懒散中人们麻木了。即使人类文明在进步,有 了“科学”“理性”等利器,人们也弃之不用,固守在老祖宗的故纸堆里不愿走 出来,这是可悲的。   鲁迅先生在一百多年前借“狂人”之口说的话似乎言犹在耳:“我翻开历史 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 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历史确实没有年代,“仁义道德”在今天这一页似乎更清晰地写着了,令人 悲哀的是,许多的人们连努力去看背后的字的心力都没了,又如何看到背后的 “吃人”二字?   但是,历史是前进的,还有一把火在燃烧,它最终会烧掉故纸堆里的糟粕, 带我们去领略科学之美,体会理性之光,感受自由之广,焕发蓬勃的生命力。中 庸,不管古义今义,都让它见鬼去吧。   握紧我的手   让我的图腾烙在你的手上   请传递这一把火 直到   百年之后 我所有绝望的嘶叫凝固 (方舟子)   (写于2021年12月29日) 【网萃】∽∽∽∽∽∽∽∽∽∽∽∽∽∽∽∽∽∽∽∽∽∽∽∽∽∽∽∽∽∽∽ ◆           量子纠缠背后的故事(二八~三十)               ·程 鹗· 廿八:哥本哈根的诠释 狄拉克还在哥本哈根解决让爱因斯坦束手无策的电磁场量子化时,苏黎士的 两位德国小伙子海特勒(Walter Heitler)和伦敦(Fritz London)正向泡利 攻读博士时无能为力的难题——氢分子——发起挑战。 在伽利略、牛顿之后,物理学匹马当先,成为唯一具备坚实数学基础、准确 定量的学科。正如阴错阳差地获取诺贝尔化学奖的卢瑟福所言,化学、生物等其 它学科在20世纪初依然只是在“集邮”。深具优越感的物理学家相信自己研究的 是一切自然现象的基础,化学、生物同行们所搜集的邮票背后肯定都会有着物理 的解释。所以,他们时刻准备着伸手拉兄弟一把,用物理的规律解释化学、生物 现象。 分子是走向化学领域的第一步。玻尔在1913年发表原子模型时,他的论文题 目是《关于原子和分子的构成》。那时,他很乐观地认为他的电子轨道模型不仅 能支持卢瑟福的原子,还可以解释原子如何互相结合形成分子。为此,他针对氢、 氧等简单的分子做了一系列研究。 然而,虽然他后来以壳层结构成功地为在化学中举足轻重的元素周期表提供 了物理根基,他在分子的结构上最终还是力所不逮、功败垂成。(在1922年获得 诺贝尔物理奖前后,玻尔也曾在1920、1929年两度被提名诺贝尔化学奖。) 氢分子是最简单的分子,有着两个氢原子。这种不带电的中性原子如何能够 互相吸引而结合成为分子——所谓“共价键(covalent bond)”的形成——在 化学上还是一个谜。可是,这个只有两个原子核、两个电子的小东西却已经超出 玻尔、泡利以简单物理模型所能对付的范畴,也让后来的矩阵力学束手无策。 薛定谔的波动方程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数学武器。海森堡在求解了有两个电子 的氦原子后还进一步为如何对付氢分子提供了思路。但后者的波函数依然过于复 杂,无法严格求解。在薛定谔的指导下,海特勒和伦敦另辟蹊径,采用一种叫做 “变分法(variational method)”的计算手段获得非常接近的近似解。这样, 他们从理论上计算出与实际测量相符的氢分子的各个结构参数,解释了共价键的 物理机制。(其后不久,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王守竞 也独立地完成相似的计算。) 他们的计算标志着现代科学一个不大不小的里程碑:五彩缤纷的化学现象不 再只是化学家观察、收集、归类的对象,它们可以从物理的基本原理出发解释、 预测。从那时起,化学与物理学有了亲密无间的缘分,在后者的引领下也步入精 确科学。 这片肥沃的处女地顿时激发了哥廷根、哥本哈根、慕尼黑等地二十来岁年轻 人的热忱。他们采取各种计算方法,将目标逐次锁定越来越大的原子、分子,不 断地攻城略地。 不久,狄拉克在1929年的论文中总结:“理解物理学大部和化学全部所需要 的物理定律现在已然完全知悉。剩下的困难只在于应用时会遭遇过于复杂的方程, 无法准确求解。” 那不过是第五届索尔维会议之后一年半。这些兴致勃勃地计算各种波函数的 青年一代对爱因斯坦与玻尔的那场争论毫无兴趣。 × × × × × 索尔维会议结束半年后,玻尔引以为傲的互补原理终于以论文的形式面世。 他一共发表了四个内容基本雷同的版本:科莫湖和索尔维两个会议记录中都有其 法文版(尽管论文内容与他在会上的实际发言出入极大)。另外,他在德国学术 刊物上发表了德文版,又专门在英国的《自然》发表了英文版。 老派的《自然》编辑们对这个满满当当十页长,却只有区区六个数学方程的 典型玻尔式科学论文拿不准。他们附加了一个编后感,希望玻尔所述不至于成为 量子力学的终极结论,将来还能看到粒子就是粒子、波就是波的简单物理和因果 关系在量子世界中的王者归来。 泡利看到后不禁怅然,写信给玻尔大发了一通牢骚。 《自然》的编辑们的确显得迂腐。与德布罗意的垂头丧气相反,海森堡在索 尔维会议后兴高采烈。那整整一星期,他和泡利追随着玻尔,亲眼目睹首领如何 在自己的帮助下成功地击溃爱因斯坦屡败屡战的挑衅,一举奠定对量子力学的正 确理解。那是“哥本哈根精神”的胜利。 将近30年后,海森堡在1955年回顾这一历史时刻,又将“哥本哈根精神”改 成更为正式的“量子力学之哥本哈根诠释”。虽然这个新名称在1920年代末未曾 现身,以玻尔的互补原理,辅之以玻恩波函数几率解释、海森堡不确定原理以及 玻尔早期的对应原理为主体的“哥本哈根诠释(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 在1927年的索尔维会议后已经赢得公认,成为物理学界的共识。 就连在会议上鼓吹导航波的德布罗意也“叛变”了。爱因斯坦会后在巴黎火 车站的鼓励来得太迟。德布罗意回家后思虑再三,不久就放弃自己半生不熟的理 论,归降了哥本哈根的正统。 一年后,爱因斯坦环顾四野,只有薛定谔还与自己站在一起。他们都已经沦 为物理学界的“持不同政见者”。惺惺相惜,他在给薛定谔的信中写道,“海森 堡和玻尔那舒服的哲学——抑或是宗教?——的确构造得很得体。它为虔诚的信 徒提供了一个柔软的枕头可以安然入睡而不容易被唤醒。就让他们昏睡着吧。” 爱因斯坦还补上一句:他们“这个宗教……对我却没有半点鬼作用。” × × × × × 索尔维会议后,薛定谔的事业、生活都进入他最为春风得意的时期。虽然他 的波函数理念在玻恩和海森堡的连番质疑、攻击下体无完肤,但至少他的波动方 程获得了一致认可,随着波函数的几率解释成为哥本哈根正统思想的一部分。会 后,他在柏林大学正式接任普朗克的教授席位。那里人才济济,拥有着爱因斯坦、 能斯特、劳厄等大牌教授,还有退休后仍然坚持授课的普朗克。 但与量子浪潮正风起云涌的慕尼黑、哥廷根相比,柏林显得老气横秋。这里 的教授们穿着正式、古板,在讲台上毫无新意地根据写就的讲义照本宣科。40岁 的薛定谔倜傥不羁。他随意地穿着休闲毛衣来上课,夏天时更只是短袖。为此他 竟被校卫当作闲人挡在门外,需要他的学生来认领救驾。(无独有偶,薛定谔在 索尔维会议期间也曾因穿着太随便被当作游客拒绝入内。)在课堂上,他也从来 不带笔记,只是信马由缰地自由发挥。 到柏林后,薛定谔也毫无悬念地被接受为普鲁士科学院成员。他积极参与科 学院、学界的社会活动。作为普朗克70岁生日纪念,薛定谔领衔筹款、组织,设 立了“普朗克奖章”,由德国物理学会每年奖励一个在理论上有突出贡献的物理 学家。1929年首次颁发时,获奖者是普朗克本人和爱因斯坦。 与爱因斯坦一样,柏林五光十色的夜生活让薛定谔如鱼得水。离开了苏黎士 那个自由的圈子,他很快在这里又有了好几个新的红颜知己。同时,当初他辅导 过中学代数的小姑娘依西也已经长大,刚满17岁便在薛定谔的软硬兼施下成为枕 边情人。薛定谔甚至认真地考虑过是否离婚改娶,但在一番严谨考证后得出结论: 依西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情人,却不会是一个好妻子。 与此同时,他家里不那么好、也不那么差的妻子安妮固然安于现状,却也满 腹牢骚。两人的家庭生活只流于形式。 在柏林,不惑之年的薛定谔与知天命的爱因斯坦有着太多的共鸣。在物理研 究上,薛定谔与爱因斯坦几乎亦步亦趋,在数学性强的统计、相对论、量子等领 域涉猎广泛。他们都厌恶古板的清规戒律,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而在个人 生活上,他们也都是传统价值观、道德观的叛逆,在维持家中红旗不倒时恣意拥 有着外面的彩旗飘飘。 于是,他们自然地成为难得的知己。在爱因斯坦新建的乡间别墅,他们不再 是道貌岸然的大教授、知识分子。他们无拘无束,经常赤膊赤足,或在山野间徜 徉或在湖中扬帆,尽享功成名就后的中年生活。 相比之下,量子力学的烦恼并没有多么重要。 × × × × × 在柏林之外,哥本哈根诠释的信徒们正在急剧地扩展他们的地盘。海森堡已 经是莱比锡的教授。泡利终于在爱因斯坦的母校苏黎士理工学院得到自己的教授 席位。约旦也修成正果,成为德国北部罗斯托克大学的教授。 在他们这些而立之年的后面更有着一大批已经在哥本哈根、哥廷根、慕尼黑 等地游学、近距离接受量子力学正统陶冶的年轻人正在世界各地开始扎下自己的 根基,犹如四处飘逸的波函数在逐个择地坍缩,遍地开花。以学术渊源而言,他 们都属于玻尔的子孙,笃信哥本哈根的理念。他们更以玻尔为个人偶像,在所到 之处都会试图建设起自己的“波尔研究所”,重现那自在、活跃、青春朝气的学 术气氛。 相比之下,习惯于单枪匹马的爱因斯坦、薛定谔乃至德布罗意发现他们既不 见信徒拥趸也没有直接传承的弟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影响日渐式微,难 以为继。 以玻尔为代表的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诠释的确如爱因斯坦所言为这新一代青年 才俊提供了舒服的枕头,让他们深信不疑:量子力学的基础问题已有定论,剩下 的只是各种的实际计算任务。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场亢奋而又残酷的竞赛。他们 必须尽快地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中种植、收获,从而奠定自己的学术地位,进而出 类拔萃。 在这个现实的压力下,他们的榜样其实是务实的狄拉克而并非哲学的玻尔。 狄拉克在那时写道,“理论物理的唯一目的在于计算出可以与实验比较的结果; 没有必要为一个现象的全部缘由提供令人满意的描述。” 海特勒和伦敦的计算表明,即使是复杂的原子、分子也都可以用量子力学计 算。结果不仅能够与实验测量比较,而且具备非常精确的吻合度。而这些计算与 爱因斯坦、玻尔所耿耿于怀的那一切——如何看待上帝的骰子、如何诠释量子力 学——毫不相干。 当24岁的伽莫夫(George Gamow)在1928年的夏季来到哥廷根时,他也是 那群年轻人之一。哥廷根朝气蓬勃的活跃、前沿的物理研究让刚刚在老家苏联惹 上政治麻烦的伽莫夫觉得换了个新天地。在那青春激情中,他没有随大流去计算 原子、分子的波函数,却自己另起炉灶,计算起更为微观的原子核。 在上帝所掷的各个骰子中,放射性是最早被察觉,也是最直接观察到的奇特 现象。贝克勒尔和居里夫妇在世纪之初发现某些矿物会自发地产生辐射,由卢瑟 福随后鉴定为原子核因α、β粒子或γ射线逃逸而发生嬗变。原子核的这种衰变 没有先兆,没有原因,只是按照一定的几率——卢瑟福测定的半衰期——发生。 居里夫妇认为这个神秘的谜是最深奥的惊愕:原子核似乎在自主地决定是否衰变、 什么时候发生衰变。 爱因斯坦后来为了推导普朗克定律而违心地提出原子的自发辐射时也曾顺水 推舟,以原子核衰变为类比作为这类莫名其妙的自发、随机现象的根据。 就在狄拉克为爱因斯坦的自发辐射奠定理论基础的一年后,伽莫夫也在哥廷 根揭开了原子核的α衰变之谜。伽莫夫到来时,狄拉克已经离开哥廷根回到剑桥。 两个年轻人当时未能碰面。但他们后来结识,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伽莫夫设想α粒子是原子核中的既有存在。它们之所以被禁锢在原子核内, 是因为原子核的外围有一个势垒,就像监狱的高墙。α粒子本身的动能有限,无 法突破这个阻碍。但这堵墙固然很高,却也不是无限。依照薛定谔的波动方程, α粒子的波函数不仅存在于高墙之内,在高墙之中甚至之外也会有着微弱的蛛丝 马迹。这说明α粒子虽然最大概率处于原子核内,它同时也有一定的可能性是身 在原子核之外。 就像爱因斯坦描述的球形波,这个波函数只是α粒子在被观测前所在之处的 几率分布。当人们观察放射性现象时,波函数如同光子击中屏幕某一点时那样发 生坍缩。绝大多数情形中,波函数会坍缩在原子核内,α粒子便继续被禁锢在其 中,没有丝毫异常。然而,如果波函数碰巧坍缩在原子核外时,α粒子不再能够 回到墙内,只能以它已有的动能逸出。当这个小几率事件出现时,原子核便永远 地失去了这颗α粒子。那便是放射性衰变的发生。 这样,原子核并没有自主、随机地“放射”α粒子。粒子本来就有着处于原 子核之外的可能性,只是随着波函数的坍缩成为现实。奇异的放射性只是量子力 学、波函数的特性使然。果然,伽莫夫只进行了简单的计算就获得了与实验测量 相符的结果。(伽莫夫依据的量子力学机制叫做“隧道效应(tunneling)”, 意即粒子不需要翻越高墙而可以通过墙脚的隧道穿过。这个名字不恰当,因为它 暗含着粒子从墙内到墙外的运动过程。其实,粒子并没有翻墙或钻洞。它只是在 墙内、墙外都有一定的出现几率。) 在海特勒和伦敦将量子力学延伸到化学的分子后,伽莫夫将其推进到原子核 领域,再度显示这个新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威力。无论上帝是否、如何掷骰子, 物理学家都能计算出骰子落地时所呈现的统计规律。【伽莫夫故事的详情请参阅 《宇宙膨胀背后的故事(十三):宇宙万物始于“伊伦”》】 × × × × × 1928年3月,爱因斯坦在瑞士访问时突然晕倒。医生诊断他心脏肿大,需要 长期卧床休养。他的妻子艾尔莎再次担当起理疗护士重任,遵医嘱为他烹制无盐 食品,照料他的日常起居。那几个没有外界干扰的月份为爱因斯坦提供了难得的 清静。他很快又有了重大的突破。 1929年初,欧洲、美国各大报刊均刊登醒目大标题,报道爱因斯坦的最新发 现。这是继爱丁顿的日全食观测证实广义相对论后的又一轮媒体风暴。他们不约 而同地宣布人类的世界观再一次被爱因斯坦全面颠覆。 爱因斯坦的新成果是一个叫做“远距平行(teleparallelism)”的统一电 磁与引力作用的数学方法。在索尔维会议上失道寡助后,统一场论成为他的避风 港。那也是一片荒芜的自留地,只有外尔、爱丁顿、克莱因等寥寥无几的物理学 家在协同耕耘。即使有着媒体的喧嚣,也没有几个物理学家顾得上关注爱因斯坦 的新发现。 热衷于评判他人工作的泡利是那极少数之一。他给杂志投信挖苦:“你们将 爱因斯坦的新场论文章当作‘精确科学结果’接受的行为真是勇气十足。他那无 穷无尽的创造天才,他死盯着既定目标的顽固,这些年来平均每年都会给我们一 个这样的新理论作为惊喜……我们应该欢呼:‘爱因斯坦的新场论已经死了,爱 因斯坦的新场论万岁!’”。 在给爱因斯坦的私信中,泡利更是毫不留情地指责爱因斯坦已经误入歧途, 背叛了作为物理理论的广义相对论。他以尖酸的口吻祝贺爱因斯坦终于成功地转 型为“纯数学家”,还预言他在一年之内就会幡然悔悟,改弦更张。 的确,爱因斯坦不到一年就不得不舍弃了“远距平行”。但他倒没有立即回 头,仍然继续谋求出路。直到两年后,他才给泡利回信认输:“果然你是对的, 你这个混蛋。” 当然,爱因斯坦并没有放弃统一场论。那依然是他余生的目标。新闻媒体也 一如既往地关注着他的“进展”,稍有风吹草动便又会来上一波“爱因斯坦重大 发现”的头条新闻。只是这些都不再能引起物理学界——尤其是年轻一代物理学 家——的注意。 与爱因斯坦的大张旗鼓相反,外尔在哥廷根不显山不露水地提出了一个统一 场论新路径。他的思想没有镁光灯的追逐却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30多年后,杨 振宁(Chen Ning Yang)等人将其发扬光大,成为现代理论物理不可或缺的“规 范场论(gauge field theory)”。 泡利对爱因斯坦的“转型”尤为恼火。他一再表示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正突 飞猛进的新进展置若罔闻、事不关己的鸵鸟态度令他十分丧气。玻恩也心有戚戚 地感叹,“我们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大悲剧。对【爱因斯坦】而言,他自己深陷 于孤独的摸索中;对我们来说,我们失去了一个领袖和旗手。” 其实,泡利和玻恩都无法真切地体会爱因斯坦对他也曾孤军奋战、独力支撑 的量子概念之情有独钟。在年轻一代轰轰烈烈的计算和媒体统一场论的热闹背后, 他仍然默默地思索着量子力学的内在矛盾。当第六届索尔维会议在1930年召开时, 他出乎意料地有备而来,再一次试图唤醒那些枕着哥本哈根诠释舒适枕头昏睡着 的信徒们。 廿九:爱因斯坦的光子箱 当年轻的伽莫夫在1928年的夏天来到哥廷根时,他发现一个生机盎然的科学 天堂。那里的导师玻恩却心情沉重。这个崇尚亨德尔音乐、曾经举办过“玻尔节” 的大学城也是纳粹党的早期活跃基地之一。一些大学生正在偷偷地搜集整理教授 中的犹太人名单,准备有朝一日实施清洗。玻恩是一个极力融入德国主流社会、 对自己的犹太传统并不在意的知识分子,但他也不得不为前途忧虑。 45岁的玻恩正陷入严重的中年危机。他曾经与约旦一起完善海森堡的矩阵力 学,为薛定谔的波函数提出几率解释,因而在量子力学创始人群体中占据重要位 置。但他的贡献一直没有得到广泛赞誉,只是作为锦上添花而黯然失色。这几年, 他眼睁睁地看着曾为麾下的泡利、海森堡、狄拉克、约旦都在学术上超越自己, 真正引领着物理学的风骚。玻恩知道他已经落伍了。他曾以精通数学为傲,却竟 然无法理解狄拉克和约旦所津津乐道的量子场论,甚至压根就提不起兴趣来。 玻恩当时还不知道,他的得意门生约旦那时还积极地在地下流传的小刊物匿 名发文,为纳粹党的宣传攻势摇旗呐喊。玻恩更为焦虑的还是自己的家庭。他作 风老派,却与妻子感情不合而长期分居。这时,他察觉到妻子已经有了外遇,小 家庭随时可能分崩离析。 凡此种种,玻恩终于不堪压力精神崩溃。那年,他离开大学岗位,整整一年 独自到野外远足、滑雪,在大自然中寻找自我。刚刚来到哥廷根担任助手的海特 勒代替他承担了大部分教学职责。 × × × × × 还不到而立之年的狄拉克和海森堡却正春风得意。与爱因斯坦和薛定谔不同, 他们还是快乐的单身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异常繁荣、癫狂的“咆哮二十 年代(Roaring Twenties)”即将落幕时,两人都在美国巡回讲授量子理论, 尽情游览新大陆。这里的大学竞相开出丰厚的美元支票,足以让他们乐不思蜀。 当他俩在美国的中西部相遇时,海森堡提议干脆结伴横渡太平洋取道亚洲, 完成一次环球旅行。也曾在哥本哈根镀金的一个日本老相识早就邀请他们访问日 本,正好顺道。 在完成各自的讲学任务后,他们在美国西部风景奇异的黄石公园会合,一起 到旧金山搭乘日本邮轮,于1929年8月底抵达日本。在夜夜笙歌的邮轮上,海森 堡尽显风流地活跃在舞会上。狄拉克总是独自坐在角落里观望。他很不理解海森 堡为何热衷于跳舞。海森堡给他解释,与好女孩共舞会非常愉快。狄拉克沉思良 久,仍然不解。问道:“可是海森堡,你在跟她跳舞之前,怎么可能知道她是不 是好女孩?” 邮轮靠岸时,海森堡在甲板上愉快地接受了登船的日本记者采访。当记者抱 怨找不到狄拉克时,海森堡也热情地表示他可以代替朋友回答一些问题。狄拉克 当时正站在海森堡身旁,事不关己地欣赏着异国情调。 这是继爱因斯坦1922年来讲学后第二次有欧洲一流物理学家访问日本。爱因 斯坦那次带来了相对论,狄拉克和海森堡则带来了量子力学。他们为日本物理学 界打开眼界与国际接轨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日本的行程结束后,他俩才分道扬镳。海森堡继续乘邮轮经印度回德国,狄 拉克却渡海到他向往的苏联,乘坐西伯利亚铁路火车横跨欧亚大陆。 两个英气勃勃的物理学家都没意识到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变动的前夜。 × × × × × 1929年10月25日,美国纽约证卷交易所的股市价格在早晨开门后急剧下滑, 拉开了“大萧条”的序幕。大西洋彼岸的德国首当其冲。1920年代也曾是德国的 黄金时代,有着一战之后经济和文化的稳定、蓬勃发展。然而,虽然战后的经济 封锁已经解除,德国依然背负着战争赔款的沉重负担。表面上的繁荣基本上依靠 来自美国源源不断的贷款。 当美国突然自顾不暇时,原已显露疲态的德国经济顿时一落千丈。大批工厂 破产倒闭,失业人口在1930年激增至300多万。被暂时遏止的通货膨胀也再度冒 头,重新回到战争刚结束时的凄惨和混乱。 在啤酒馆政变失败后曾备受打击、一蹶不振的纳粹党在1930年9月的国会选 举中起死回生。它们原来在国会577个席位里只占有区区12席,这一次却骤然赢 得107席,一跃成为仅次于社会民主党的第二大党。 玻恩只是最早感受到潜在威胁的极个别科学家。在1930年代来临之际,象牙 塔中的物理学家仍然是受社会尊重的高级知识分子,保持着养尊处优的地位。几 年前因为相对论被当作“犹太物理学”饱受攻击的爱因斯坦认为希特勒只是“存 活在德国人饥饿的肚腹上。一旦经济条件复苏,他的重要性就会立即消失。” 那年10月,第六届索尔维会议照常在布鲁塞尔举行。 洛伦兹去世后,组织索尔维会议的重任落在郎之万的肩头。在以“光子与电 子”为主题的第五届会议的三年后,量子力学的主战场已经从哲学性的争执转为 实际的应用。郎之万将1930年的会议主题定为“磁性”。 磁铁和金属在磁场中的表现早就是物理学的常规问题。德鲁德和洛伦兹在世 纪之初以微观的电子理论大体解释了这些宏观现象。但他们那时所能依据的只是 经典物理,有着很多缺陷。海森堡、费米等人将量子力学的新规律——尤其是泡 利不相容原理——应用于固体中的自由电子气,立刻就有了长足的进展。在海特 勒、伦敦和伽莫夫分别向分子与原子核进军的同时,量子的先锋也已经进入日常 生活所熟悉的固体领域。 与三年前的盛宴相比,1930年的会议不再那么引人注目。金属的磁性也很难 与物理学的基本哲学相提并论。但爱因斯坦在这次会议上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 还是在旅馆的餐桌上,他面对玻尔坐着,不紧不慢地又抛出一个假想试验。它与 磁性毫不相干,却是三年前他们针锋相对的故伎重演。 设想有一个箱子,里面有着很多横冲直撞的光子。爱因斯坦慢条斯理地描绘 着,你可以称量这个箱子的重量。箱子上还有一个非常小的窗口,可以在给定时 间快速地打开然后关上。窗口打开的那一瞬间,可能会有一粒光子从中逃出。 玻尔聚精会神地听着。他觉得这个设计在原理上与上次那些单缝、双缝屏幕 大同小异,没有新意。这时爱因斯坦缓缓地又补上一句:窗口关上之后,你可以 再称一下箱子的重量。 话音未落,玻尔已经大惊失色。 三年前,爱因斯坦的一系列假想试验都被归结为对光子或电子位置、动量的 同时测量。海森堡的不确定原理残酷地限制了这类测量的准确性,而爱因斯坦的 种种尝试均未能突破这一禁锢。但不确定原理并不只是针对位置和动量的测量, 还同样适用于其它类似的成对物理量,比如能量和时间。 玻尔发现爱因斯坦在这个新设计中用一个定时的机关打开箱子的窗口并迅速 地关上。如果有光子从那里逃出,其通过窗口的时间便可以由这个定时机关测定。 而在窗口打开的前后分别测量箱子的重量,又可以得知光子所带走的能量——因 为相对论,能量与质量是等价的。这样,当光子逃出窗口的那一霎,我们既能确 切知道它的能量也清楚当时的时间。 据会上一位目击者描述,那天晚上的玻尔犹如一只刚遭受一顿痛打的流浪狗, 既灰头土脸又惶惶不可终日。如果爱因斯坦这个主意成立,量子力学的整个根基 将被动摇,大厦岌岌可危。而这个简单明了的实验却让他一筹莫展,找不出其中 的漏洞。海森堡、泡利、克莱默等也都是一脸茫然束手无策。 看着他们的狼狈,爱因斯坦面含微笑,一副胜券在握的悠然自得。 一夜未眠之后,玻尔在下楼加入早餐行列时脸上又恢复了笑容。为了拆解这 个新的智力游戏,他将爱因斯坦的泛泛描述像工程蓝图般仔细地描画出来,一丝 不苟地琢磨了如何用弹簧和刻度称量箱子的重量,又如何用时钟定时控制窗口的 开关。这时,他胸有成竹地向爱因斯坦解释:当光子离开窗口时,箱子重量发生 的变化势必引起挂在弹簧秤上的箱子向上移动。这是称量箱子重量变化的原理。 这个微小的运动却会使得箱子里的时钟在地球重力场中的位置发生变化。根据广 义相对论,重力场的减小会导致时钟变慢。这样,窗口机关开启的时间并不是当 初设定的时刻。 这下轮到爱因斯坦惊讶地合不上嘴了。当然,玻尔并没有能力进行广义相对 论的具体计算,那正是爱因斯坦的专长。尽管玻尔是在试图否证他的实验设计, 爱因斯坦也立即施以援手,兴致勃勃地演算起光子逃逸时箱子移动所带来的时间 变化。他果然发现,在这个前提下,对光子的能量和时间测量的准确性无法超越 不确定原理的限制。 玻尔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爱因斯坦自己的广义相对论挫败了爱因斯坦对量 子力学处心积虑的新挑战。这神来之笔不仅让他反败为胜,为哥本哈根诠释赢得 历史性的胜利,也成为物理学界经久不息的美谈。 × × × × × 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书写。爱因斯坦和玻尔在索尔维会议上的辩论也是一个 实例。 他们在1927和1930年两次会议上的争论都发生在会下,大多是餐桌上的茶余 饭后。所以辩论的内容没有出现在会议的纪要中。爱因斯坦会后除了在讲学中重 复提到他的假想试验外没有留下过自己的文字版本。1949年,玻尔在爱因斯坦70 岁生日纪念时详细地写下了那场思想交锋的回顾和分析。在那之后的量子力学史 料往往都以玻尔的版本为主,辅之以海森堡等人的点滴回忆。他们显然也都偏向 于玻尔。 于是,爱因斯坦在两届索尔维会议期间频繁挑战不确定原理,在玻尔睿智敏 捷的回击下一败涂地的传奇与哥本哈根诠释的正统地位一样,成为量子力学历史 的主旋律。 第六届索尔维会议大半年后,埃伦菲斯特到柏林拜访爱因斯坦。回家后,埃 伦菲斯特立即在1931年7月9日给玻尔写信,详尽汇报了他们的交谈内容。他告诉 玻尔,爱因斯坦其实早就接受了不确定原理,对位置、动量和能量、时间这些物 理变量不可能同时精确测量不再存疑。 爱因斯坦也从来没有去设计一个“可以称重的”光子箱。他更不是去挑战能 量与时间同时测量的精确度。那是玻尔自己的发明又一次将爱因斯坦引入了歧途。 爱因斯坦的本意与前一次索尔维会议上提出单缝、双缝假想试验一样,在于量子 力学中的局域性、系统之间的可分离性,以及这两个概念背后那至关重要的因果 联系。 如果同时测量窗户开启的时间和箱子重量的变化,爱因斯坦承认这个测量的 精确度的确会受到不确定原理限制。但根据玻尔的哥本哈根诠释,测量的选择会 决定测量的结果。如果我们不去测量重量的改变,就能够准确地知道光子离开箱 子的时间。反之,如果不去看控制开关的钟,也可以非常精确地知道光子所带走 的能量。 问题是,这个测量并不一定要在窗户开启那一刹那进行,完全可以等个半年、 一年之后。半年后,逃逸的那颗光子已经跑了相当远,与我们相隔着一个天文数 字的距离:半“光年”或将近5万亿公里。再想象一下在那个距离我们半光年的 地方置放一面镜子,就很有意思了。 如果在窗口开启的半年后我们选择仔细地看一下控制开关的时钟,那我们会 非常准确地知道光子离开箱子的时刻。这样,我们也可以准确无误地预测那颗光 子被镜子反射,在一年之后回到箱子的时间。只是我们不可能知道该光子的能量, 或频率。 而如果我们没有去看那个时钟,却只是精确地测量了箱子重量的变化,那我 们就能准确地知道那跑出去光子的频率,却对它会在什么时候回来完全没有概念。 我们在看箱子时所做的选择就这样会直接、瞬时地影响到那颗5万亿公里之 外、几近无影无踪的光子所处的状态:它或者突然有了确定的频率,或者突然有 了确定的所在地点,只因为爱因斯坦或玻尔随意地决定是好好地看一下时钟还是 弹簧秤。 这是因为在量子力学里,本来浑然一体的波函数不会因为互相之间的距离变 得遥远而脱钩。那颗光子即使跑到宇宙的另一头,也依然与箱子里的其它光子藕 断丝连,无法“退群”。当某种测量在箱子所在地发生时,远在几万亿公里之外 的波函数也同时发生了坍缩。 爱因斯坦早已发现这个不可分离性。还在1927年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之前, 他不得不撤回了自己即将付印的论文,放弃“鬼场”理论,就是因为他无法接受 理论中出现的这一不可分离性。在他心目中,波函数这个性质呈现的是荒诞的超 距作用,违反因果律。 即使在20来年后,当玻尔以非常详尽的笔调回溯他与爱因斯坦的争论时,他 仍然以全部的笔墨描述爱因斯坦对不确定原理的挑战和失败。他没有提到过埃伦 菲斯特那封信。也许他依然无法理解爱因斯坦背后的深意,也许他觉得这个变故 不值一哂,也许他压根就没看到过那封信(埃伦菲斯特当时把信寄给玻尔的夫人 玛格丽特,请她在玻尔不那么忙碌时再转交)。 深具施瓦本人之倔犟固执的爱因斯坦和木纳憨厚的玻尔都不谙辞令,绝非能 言善辩之流。发生在他们之间的这场历史性对话也许只是一场鸡同鸭讲的美丽误 会。(玻尔动用广义相对论的手法固然博彩,也获得了爱因斯坦的首肯,其实并 不合逻辑。量子力学自身的内在矛盾不应该需要广义相对论来补救。) × × × × × 索尔维会议结束后,爱因斯坦在年底远赴美国访问。那里加州理工学院的校 长、曾经用实验证明了他光电效应预测的密立根盛情款待。爱因斯坦还参观了附 近的威尔逊山天文台,拜访那里的天文学家哈勃(Edwin Hubble)。他引人注 目地舍弃了自己的宇宙常数和宇宙模型,全盘接受了勒梅特、哈勃的膨胀宇宙概 念。【详情参阅《宇宙膨胀背后的故事(十一):爱因斯坦错在哪里?》】 在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的讨论之外,爱因斯坦也没忘记量子力学依存的迷雾。 在加州理工学院,他与物理学家托尔曼(Richard Tolman)和他的博士后波多 尔斯基(Boris Podolsky)就光子箱的假想试验又进行了一番探讨,在美国的 《物理评论》上合作发表一篇论文。这一次,他们在那个箱子上开了两个窗口, 可以同时向相反的方向放出两颗光子。 尽管他无力唤醒沉睡中的玻尔和他的哥本哈根正统势力,爱因斯坦对量子力 学本质的疑虑依然耿耿于怀,还没有放弃努力。 三十:冯·诺伊曼的证明 随着1930年代的开始,泡利、海森堡、狄拉克、约旦相继在进入人生第30个 年头,开始告别他们的青春岁月。 牛顿在24岁时发明微积分、动力学和万有引力,创立经典力学的宏伟。爱因 斯坦在专利局的奇迹年中连续发表光电效应、布朗运动、狭义相对论时是26岁。 玻尔也在27岁时提出原子模型。麦克斯韦完成他的电磁学方程时也不过30岁。物 理学——尤其是理论物理——永远属于最富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 渐次年长的泡利这新一代也已大致完成了新量子力学。他们都有着稳定的学 术地位,进入收获季节。 与世纪同龄的泡利在1930年率先进入而立之年。到苏黎士担任教授后,他还 是与在慕尼黑、汉堡时一样地花天酒地,每晚在夜总会声色犬马。他退出了从小 随父母皈依的天主教会,还娶一位舞女为妻。这个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不到一年 就解体。让泡利愤愤不平的是把老婆拐跑的竟然只是一位“太过一般的化学家”。 雪上加霜,他那也是高级知识分子的母亲因为无法容忍父亲的外遇吞药自杀。 他父亲却很快与小情人再婚,更让泡利愤恨不已。在父亲建议下,泡利结识了在 苏黎士已经成名的精神分析师荣格(Carl Jung)。他俩随即开始长达26年的亲 密交往。 荣格对这位不可多得科学天才的心理案例如获至宝。他们逐渐从为泡利解析 梦境、排解心结过渡到对心理学和量子物理——两门20世纪初的新兴学问——之 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的共同探讨,最终合作出版一本题为《自然与心理的诠释》 的论著。他们常年的来往通信后来也以《原子与原型》(Atom and Archetype) 的书名结集出版。其中,泡利细致地记录了自己的1000多个梦,荣格则对其中 400多个提供了专业解析。 在这场个人危机中,泡利没有像玻恩那样逃避本职工作。有悖于一向执着于 数学严谨的风格,他提出原子核的β衰变中还有另一个粒子在起作用,以保证过 程中的能量守恒。这个未知粒子无质量、不带电,因而实验探测不到。泡利提出 这么一个无法实际验证的假设后非常尴尬,将之归咎于他正所经历的疯狂岁月, 才会公开这样的愚蠢念头。(泡利预测的“中微子”直到26年后才被实验证实 【参阅《宇宙膨胀背后的故事(廿四):深藏不露的胆小鬼和猛男》。) 海森堡和狄拉克青春结伴环游世界后,都开启了他们著书立说的教授生涯。 海森堡的动作最快,因为他出版的就是在美国讲学时的讲义。他的书名叫做 《量子理论的物理原理》,内容却始终贯穿着他秉承的“哥本哈根精神”。他和 玻尔之间原有的分歧早已荡然无存,这本书宣教的完全是玻尔的正统思想。 狄拉克则反其道而行之。他在1930年还只有27岁时就获选英国王家学会院士, 成为那个老派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成员之一。他那年出版的是《量子力学原理》。 文如其人,狄拉克的书逻辑严谨、词语简洁,用他自己那套符号语言高屋建 瓴地构造出量子力学的数学结构。他的书里没有互补原理。在推导不确定原理之 外也不带有“哥本哈根精神”的痕迹——玻尔那套理论依然没有任何数学方程, 无法与在他的推理中出现。即使是玻尔的大名也只是在回顾旧量子理论历史时才 得以昙花一现。 泡利自然不甘落后。他在1933年发表了一篇内容全面、精细的量子力学综述。 那是他几乎独门的拿手好戏。还是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泡利就因为替导师索末 菲撰写相对论的综述而声名大振,赢得包括爱因斯坦的高度赞赏。在量子领域, 他也早在1926年就发表过一篇综述,全面阐述了那时的玻尔-索末菲理论。1933 年的新综述问世后,他戏称这两本书分别是量子力学的《旧约》和《新约》,分 别集旧、新量子理论之大成。 这分别出自而立之年三人的三本量子力学教程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在那个 年代,狄拉克的数学语言依然超前于时代。他的书还要等一二十年后才显露出真 正价值,成为量子力学的经典教材。薛定谔的讲义简单明了,是理想的入门教程。 而泡利的综述面面俱到、缜密周详,倒真的成了研习量子理论的“圣经”。 在他们各以自己的风格整合量子力学理论之际,另外一本名为《量子力学的 数学基础》的教科书也在1932年横空出世。它的作者只有29岁,是一名数学家。 × × × × × 即使与量子力学的黄金一代相比,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也是 一个不折不扣的神童,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1903年,他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 佩斯的一个富足犹太家庭。父亲是当地显赫的银行家,由奥匈帝国的皇帝册封贵 族而在姓氏上得以冠上“冯”字名号。 冯·诺伊曼号称在六岁时就能心算两个八位数的除法,八岁时自学掌握微积 分。到19岁中学毕业时,他已经发表正式论文,首创集合论的“序数(ordinal number)”概念。 虽然他从小表现出非凡的数学能力,务实的父亲还是坚持他去学化工,以获 取有价值的谋生技能。冯·诺伊曼很听话。在22岁大学毕业时,他有了一个化工 专业文凭。但同时,他却也已经赢得数学的博士学位。 哥廷根的数学大师希尔伯特参加了他的博士论文答辩。据说希尔伯特在会上 忍不住发问:谁是这位候选人的裁缝?与他的数学一样,冯·诺伊曼永远一丝不 苟地衣冠楚楚,着装极为考究。 毕业后,他师从希尔伯特真正开始数学生涯。短短三年里,他以几乎每月一 篇的速度连续发表了32篇有分量的数学论文,涵盖数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很快便 暴得大名。这时他再度扩展自己的地盘,插手于最前沿的物理。 那时他已经受聘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他这本出乎意料的《量子力学 的数学基础》进一步推广了狄拉克和约旦为量子力学所归纳的数学形式,将整个 理论统一为希尔伯特空间中的一个公理体系。按照纯数学逻辑,他从最简单的基 本假设出发逐一推导出薛定谔、海森堡、狄拉克、约旦等人的全部结果。 对他来说,最棘手的基本假设是如何处理量子力学中的测量问题,也就是那 让爱因斯坦处心积虑的波函数坍缩。 爱因斯坦最早在1927年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上以“泡泡悖论”的形式正式提 出这一质疑。无论是他自己的“鬼场”、德布罗意的导航波还是薛定谔的波函数, 他们在处理波粒二象性时都会遭遇到同样的麻烦:原来在空间中广为弥漫的波必 须在某个时刻、某个地点突然聚集——即坍缩——成为粒子。这个瞬时的过程没 有数学、逻辑的描述。 玻尔不以为然。在他的哥本哈根诠释中,量子力学只适用于微观世界。测量 却是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相遇”时表现,因为对微观世界的观测只能通过经典 物理描述的宏观仪器——荧光屏、盖革计数器、气泡室等——进行。这种测量的 结果给我们以波函数坍缩的错觉。其实,只有测量结果才是真实的。那之前既没 有粒子也没有波,也就不存在坍缩的过程。 在索尔维会议上,爱因斯坦曾屡次指责玻尔在“作弊”。为了反驳爱因斯坦 的挑战,玻尔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将不确定原理应用于屏幕、光子箱的运动, 违背了他自己设定这些宏观仪器不遵从量子规律的前提。玻尔无言以对:他始终 无法给出一个区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明确界限。 主张量子力学只适用于微观世界却无法同时界定这个适用的范围,这显然在 逻辑上是不完备的。为摆脱这个明显的软肋,冯·诺伊曼提出量子力学是普适的。 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世界,它们都应该遵从同样的物理定律。 但他也指出,测量的过程必然地包括两个截然分开的部分:测量方和被测量 方。作为描述客观世界的理论,量子力学只涉及被测量的对象而不涉及观测者。 在测量尚未进行时,被测量的世界依照量子力学或薛定谔方程的描述,连续、确 定、平稳地随时间演变,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只是当测量发生时,因为来自观察 者的干扰,被测量的系统会发生瞬时、不具备因果确定性的突然变化,也就是坍 缩。 由此,测量作为一个分离且奇特的物理过程第一次正式出现在量子力学教科 书中。尽管冯·诺伊曼背离了哥本哈根的正统思想,玻尔、玻恩、海森堡等人还 是为他的另一个大发现喜出望外。冯·诺伊曼在书中宣布,他这个滴水不漏的数 学体系可以严格证明量子力学在测量时所呈现的随机性是理论的内在必然,不可 能出自某种尚未被发现的隐藏变量。 于是,无论是爱因斯坦的鬼场还是德布罗意的导航波,都被他彻底地宣判了 死刑。 多年以后,冯·诺伊曼成为举世公认的数学大家,享有“冯·诺伊曼可以证 明任何事情;冯·诺伊曼证明的任何事情都不会错”的盛誉。在1932年,他还没 有那样地一言九鼎,却也足够让哥本哈根的人们欢欣鼓舞。无论在论文中还是讨 论时,他们只要提一句“冯·诺伊曼已经证明……”,就可以轻松地了结有关隐 变量的任何争执。 × × × × × 1929年春天,泡利和克莱默不约而同写信询问玻尔能否在大学复活节放假时 回哥本哈根的“母校”访问。玻尔收信后灵机一动,干脆向曾在他的研究所工作 过的20多个年轻人发出邀请,在复活节那个星期同时“返校”,来个热闹的重聚。 这个提议当然获得热烈响应,立即成为波尔研究所的一项年度活动。每年这 个星期,玻尔的前弟子们纷纷从欧洲各地赶回哥本哈根朝圣,熙熙攘攘不亦乐乎。 与索尔维那个论资排辈的女巫盛宴相反,这里没有资格等级。除了玻尔自己和喜 欢凑热闹的埃伦菲斯特都只是一群二三十岁的青年。玻尔还特意要求已经担任教 授的人带上一位学生来见世面。 他们更没有豪华的旅馆,只是就近寻找房间。教授和学生不分彼此地搭伙搭 铺。这个聚会不安排学术报告,甚至没有日程。玻尔与几个同僚商量,随便抛出 几个有意思的话题,便任由在场的人们随心所欲,天马行空。 年轻人更有着年轻人的玩法。在哥廷根发明原子核α衰变理论后,伽莫夫回 国途中顺路拜访玻尔。在玻尔的热情挽留和资助下,伽莫夫在那里逗留了一年多, 成为哥本哈根青年中的主力成员。天生好事的他在1931年的聚会上冒出鬼点子, 组织所里年轻人编排节目在最后一天献演,以热情、幽默的方式欢庆自己的节日 并表达对恩师的感激。 1932年是波尔研究所成立10周年,更是喜气洋洋。然而,伽莫夫回苏联后被 政府没收护照,无法再躬逢其盛。节目的编排任务于是落到一个刚刚来到研究所 的26岁小青年德尔布吕克(Max Delbruck;后来成为分子生物学创始人之一, 赢得196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肩头。那年也是德国诗人歌德逝世100周年。 作为纪念,他改编了歌德的著名戏剧《浮士德(Faust)》,将其嬗变为量子世 界的奇闻轶事为聚会献礼。 歌德剧中代表正义的上帝(Lord)自然是玻尔。他的对立面、魔鬼(Mephisto) 正是那经常与玻尔顶撞,又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言语刻薄的泡利。夹在二者之间患 得患失的主角浮士德则成了现实生活中也是菩萨心肠、优柔寡断的埃伦菲斯特。 这些角色都由年轻的学生扮演,每人脸上带着画有角色头像的面具,吟诵着既脱 胎于原剧又符合物理学家性格经历的诗句。 原剧中的魔鬼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昏庸的国王,宠爱着自己豢养的跳蚤, 让他身边的人叫苦不迭(即著名的《跳蚤之歌》)。在德尔布吕克的版本里,这 个至高无上的国王便是爱因斯坦,他的跳蚤有个名字,叫“统一场论”。 海森堡、狄拉克和其他一些熟悉的物理学家都在剧中占据一席之位。就连伽 莫夫也在铁窗内露面,抱怨监狱高墙的势垒实在太高。 全剧最后,狄拉克的角色仿照原剧中的诗句警示:“啊!年岁就是发寒热, 每个物理学家都深受其苦!当他过了30岁,跟死去已经没有区别!”(“Cer- tainly! Old age is a cold fever / That every physicist suffer with! / When one is past thirty, / He is as good as dead!”) 海森堡的角色接话道,“那最好还是让他们都早点死去。”就连作为魔鬼的 泡利这时也不再有话可说,悲伤地落下大幕。 × × × × × 在那量子力学理论蓬勃发展的20来年里,卢瑟福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一直只是 个旁观者,在玻尔离去后不再有显著的建树。也是在1932年,他们终于接连有了 重大突破。那年2月,那里的查德维克(James Chadwick)宣布发现中子:原子 核中不同于质子的新粒子。中子的发现根本地颠覆了物理学家对原子核的看法, 开辟了核物理的新时代。(那年,也不到30岁的伽莫夫在英国出版了《原子核 的组成和放射性》——第一本核物理教科书。出版商不得不专门再聘请一位物 理学家纠正拼写和语法,因为他的书稿“偶尔会出现一句正确的话”。) 中子随即成为那年哥本哈根会议上反复争论的新话题。在他们的《浮士德》 中,查德维克作为浮士德的助手瓦格纳(Wagner)出场。 哥本哈根的《浮士德》落幕仅三个星期后,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考克饶夫 (John Cockcroft)和沃尔顿(Ernest Walton)再传捷报。他们利用在伽莫 夫帮助下设计制作的加速器将质子加速后轰击锂原子核,成功将其“击碎”, 实现原子核的人工嬗变。 随后的那年8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生安德森(Carl Anderson)在 他的同学、中国留学生赵忠尧(Chung-Yao Chao)先期实验的启发下,又发现 了一种新的粒子。它与电子有着同样的质量,却带有正电荷。这个与电子既相同 又相反的粒子是电子的“反粒子”,叫做“正电子(positron)”。 反粒子是狄拉克已经纠结了好几年的奇葩概念。他那个让理论家心旷神怡的 狄拉克方程自出生就带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其中电子会有无穷多个负能量的态。 这不仅没有实验证据,即使在逻辑上也无法自圆其说。为了摆脱困境,狄拉克提 出那所有的负能级都已经有电子占据,所以不被察觉。只有当这个布满电子的 “海洋”中出现空位时才会显现出其存在,那就是一个与电子相对的正电子。 狄拉克的“狡辩”实在过于天方夜谭,从来没有被同行们接受。在哥本哈根 聚会的讨论中,就连宽厚的玻尔也失去耐心,诘问“告诉我们,狄拉克,你真的 相信这些?”在其后的《浮士德》中,狄拉克的角色则被编排进行自我批评,承 认自己理论荒谬,只配被付之一炬。 安德森的发现石破天惊,不仅再次打开一个物理的新天地,也大大地提升了 狄拉克的声誉。那年,他在剑桥受聘久负盛名的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他依然不 到30岁,只比牛顿1669年上任这个席位时大几个月。 × × × × × 在那个动荡的年月,原子核也不是唯一被强力分裂的实体。卡文迪许实验室 中轰击原子核成功的三个月后,纳粹在1932年7月31日的大选中成为德国议会第 一大党。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获任德国总理。 ※※※※※※※※※※※※※※※※※※※※※※※※※※※※※※※※※※※ 本期编辑:太蔟 本期校对:应帆 审 稿:古平、太蔟、应帆、紫弦、自如、笨狸、程鹗、方舟子 技术支持:李晓峰、Yawl、李启明 联系人: 方舟子(smfang@yahoo.com) 投稿邮址:editors@xys.org,xinyusi@yahoo.com 发 行: 新语丝社(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国际刊号:ISSN 1081-9207 刊物版权归新语丝社所有,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欲转载者请与本刊联系。 存 档:http://www.xys.org     http://newxys4.com 订阅新语丝网站新到资料,请加入xinyusi@googlegroup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