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 ≡ 语 ≡ 丝 ≡≡≡       ※ ※          (NEW THREADS)          ※ ※                                 ※ ※          2021/02(第三二五期)         ※ ※            一九九四年二月创刊            ※ ※                                 ※ ※   《新语丝》为文化性综合刊物,登载文学、艺术、史地、哲学、科 ※ ※ 普等方面稿件,目前设四个固定栏目:【牛肆】(随笔、评论)、【丝 ※ ※ 露集】(诗歌、散文、小说)、【网里乾坤】(文史哲、科普知识小品 ※ ※ )和【网萃】(个人或专题选集)。本刊每月十五日出版,并不定期出 ※ ※ 版专题增刊。                          ※ ※                                 ※ ※   本刊主页国际版:www.xys.org           ※ ※       国内版:newxys3.com           ※ ※            ◆赞◆助◆单◆位◆            ※ ※   PSI留学生服务公司:www.psiservice.com ※ ※※※※※※※※※※※※※※※※※※※※※※※※※※※※※※※※※※※                  § 【卷首诗】            §   迷你雪茄                  §    ——写于中美洲岸外的游轮上 陆思良:迷你雪茄         §    ——写于中美洲岸外的游轮上 §   ·陆思良·                  § 【网讯】             § 我站在大型游轮的甲板角落                  § 抽一支迷你雪茄 【牛肆】             § 其实是迷你的我                  § 椿 楸:香椿与乡愁        § 海水很浓 文 远:父亲的故土        § 像泥浆一样在游轮旁流淌 董剑华:那里是鸟儿的家      § 晚霞灿烂,也是大型的                  § 我却看不到落日 【丝露集】            §                  § 我想用迷你雪茄点燃海鸟展开的翅膀 黄镇坤:后头山          § 海鸟却疾速飞开, 霏 飞:猫生2020       § 并嘲笑我环游世界的热情 小易子:那一本书,那一个名字   § 它们好像没有翅膀,                  § 或者并没有使用翅膀 【网里乾坤】           § 我只能点燃我内心一隅                  § 内心比迷你雪茄、比迷你的我 离家民:我与老子对个话      § 还要迷你     ——白话《道德经》    § 舟 山:美国大选、中国教育与   § 海水像泥浆一样流淌     社会主义         § 可以用来酿酒,高级的有泥浆味的酒                  § 可是,都说海水太温暖了 【网萃】             § 酒不能太温暖,人心更不能太温暖                  § 还有,人生永远不会太温暖 程 鹗:宇宙膨胀背后的故事    §     (三十三)        § 一阵强风吹袭,大型游轮晃动                  § 手中的迷你雪茄快要熄灭                  § 我喃喃抱怨,不知什么时候                  § 在船上遗失了那只半新的打火机                  § 也不知什么时候,以及                  § 在何处遗失了内心那坚强的晃动                  § 【网讯】∽∽∽∽∽∽∽∽∽∽∽∽∽∽∽∽∽∽∽∽∽∽∽∽∽∽∽∽∽∽∽ ◆     第十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奖获奖名单   截止2020年10月31日,第十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奖活 动共收到来稿112篇。经《新语丝》编辑部投票表决,评选结果如下: 一等奖(奖金一千美元或等值人民币) 江一平《我的爷爷奶奶》 二等奖(奖金五百美元或等值人民币) 彭立武《湖乡旧事》 椿楸《入溆浦》 三等奖(奖金二百美元或等值人民币) 竹心《美丽的爱》 文远《此情此景已惘然》 陆思良《无足轻重》 商周《肝癌,你早!》 舒怡然《藤尖上的少年》 霏飞《猫生2020》 王韵《青石祭台》 胡刚刚《樱花祭》 海迪《小萝堇花》 薛奇一《林先生的状态》 本次评奖活动由PSI留学生服务公司(www.psiservice.com)赞助。 【牛肆】∽∽∽∽∽∽∽∽∽∽∽∽∽∽∽∽∽∽∽∽∽∽∽∽∽∽∽∽∽∽∽ ◆ 香椿与乡愁 ·椿 楸·   每次春天回到皖北老家,在很多的屋角边和菜肴里,我总会与香椿重逢。香 椿虽广布全国,但似乎在华北平原最为风靡。以我的皖北老家为例,食用香椿是 一种刻进骨子里的习惯,家家享用,代代相传。作为一份短暂春天里的宝贵馈赠, 一盘香椿小菜固然算不上什么稀世珍馐,却也是不可多得的美馔佳肴。   香椿味道微苦,这份苦使其拥有了一种笃定而内省的高极味道,耐人寻味, 且历久弥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发感知、认同:苦味比甜味更高贵和深邃, 欣赏苦味是需要修炼的。正像小时候大家都会肤浅地追逐泛滥的甜,等岁月让我 们长大、变老,渐渐地,我们会理解酒的苦、茶的苦,也会包容药的苦、泪的苦, 即生存和生活的苦,并学会苦中求乐。说到这,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几乎没有 孩子第一次品尝香椿就会爱上了。其实,很多人喜食香椿都是成年以后的事情, 包括我本人。   在老家,香椿常常与鸡蛋成对出现,宛如一对性格互补的恋人。那些泛着红 晕的椿芽化成粒粒宝石,在油花和火苗的淬炼下逐一嵌入蛋的肌肤。这场短暂的 共舞,促成了彼此的姻缘——一盘可口的香椿炒蛋就此告成。放之入口,舌尖的 蛋香和舌根的叶苦会彼此携手,唱出美妙旋律;下咽之后,唇齿之间仍是余香飘 荡,回味悠长……这次在老家逗留的短短几日中,我算是过足了香椿的瘾:深谙 我口味的母亲几乎每天早晨都会特意做上一小碟香椿炒蛋为我解馋;朋友聚会时, 香椿炒蛋几乎是餐餐必点;在我赴武汉开会的那个早晨,出发前母亲不由分说地 把两个夹满香椿炒蛋的馒头塞进我的行囊……   就这样,有时候再多的山珍海味,都抵不过这一份清素小炒带给我的狂喜与 沉醉。   我长期在法国工作,生活中鲜见香椿的身影,吃到香椿炒蛋自然是极为奢侈 的事情。于是,香椿(Toona sinensis)——这个拉丁名中带有“中国 (sinensis)”种加词的物种,给了身处异国他乡的我绵绵不绝的乡愁。对我来 说,吃到香椿,就几乎等同于回到了家乡,在吃不到的日子里,就空余对家乡的 思念了。   旅法逾十载,我对这种思念深有体会。思乡是一个人对一座城的暗恋,又与 暗恋不同——它止于唇齿,却绝不会掩于岁月。十年来,我的乡思之情是与日俱 增的。白天,事业让我变成男人;而晚上,想家又会把我变回孩子。时间久了, 自己对家人、对那座城的狭隘的牵挂,又会渐渐扩大到对那片土地、对整个祖国 的牵挂。于是乎,每次回国前夕,无论目的地将是哪座城池,我的心中都会荡起 憧憬,恨不得出发的那天赶快来临。这一切,与香椿有关,却也无关,于我,算 得上是一种幸福的折磨了罢。   2018年5月20日写于北京至巴黎的航班上;2021年1月26日校正,M城家中 ◆            父亲的故土              ·文 远·   父亲的故土,它告诉你,我来自哪里,我现在哪里,我将往哪里去?我像父 亲一样也爱那方水土和那里的人们。   父亲的故乡山清水秀,翠竹成林,流水潺潺,是珠江无数支流的源头之一。   站在故乡的土地上,父亲曾指着远处那崇山峻岭对我说过,翻过那座高山就 是广东地界,有更辽阔的天空。那蜿蜒流经村旁的小溪,那远处高高峻岭上流下 来的一股清流,可以一直通达北流江。因为是水源地,当地村民每年又得到政府 些少补助,用以保护环境和培养环保意识。   北流江又称北流河、绣江、圭江,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是西江 浔江段右岸支流,发源于云开大山支脉天堂山西南麓,北流市沙垌镇的石成猫, 南流至平政镇岭垌村转西流,至平政镇双头村转西北流,经平政镇治、隆盛镇、 清水口镇,至北流市市区转东北流,之后纵贯容县中部,最后于藤县县城藤州镇 汇入浔江。   父亲的故乡就在这支流上平政镇岭垌村一个叫陂底华的小山村。   记得父亲最早的映像是小时候第一次与他回北流老家,那时,可能我阿婆 (故乡人称奶为阿婆)还在。   他一手牵着妹妹,一手牵着当时有四、五岁的我,印象中的记忆有些模糊。   母亲拿着行李在前面走着,我们跟父亲三人在后面紧跟慢走。   那可能是在去车站的路上,也许不是,但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我们与父母 亲在一起。   而这种与父母亲在一起的时候并不多。那时候运动多,一个接着一个。父亲 很多时候都是在乡下搞工作队,而且一去就是经年累月。听我隔壁的张椅阿姨说, 我出生的时候我父亲都不在家,是她拖着生下女儿刚满月的身子到医院照顾我母 亲。   有一段时间父亲下放到流山公社任会计,把妹妹带在身边,我却与母亲留在 县城家里。那可能是在六零年前后,以后舅舅们又有回忆说那时父亲带回一桶农 村当地土榨甘蔗后剩下的糖油,在粮食紧张的那个年代为全家解了些少燃眉之急, 使家人免于浮肿。   文革时我与父亲留守县人委大院,我母亲与妹妹却在龙城随着打派仗撤退的 人流四散避难,颠沛流离。   那些年代家人总是聚少离多。所以那个与父母亲一起回老家的映像会经常在 我的脑海里盘旋清晰可见。   记忆中,是很难这样与父母亲同框的,好像也只有那么弥足珍贵的一次。   父亲生前最后那几年对故土十分想念。他的这种思乡之情完全是精神上的, 叶落归根,没有任何的功利。那时他已经中风偏瘫多年,行动十分不便。他最后 一次重阳节带我们全家老小回故乡的情景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他们几部车从龙城开过来,约好我从省城坐大巴到北流县城车站会面。当晚 在北流某旅馆住了一晚,一位堂侄女在该旅馆工作,闻讯后过来与我们认亲问候。   第二天堂侄女与我们一起回乡祭拜祖先。在车上我把陂底华的“陂”字读成 bo(波)音,父亲纠正我,这字不读bo音,按粤语应该读bei(背)音,说如果 回到村里读错此字会被别人笑话。   父亲生于斯,长于斯。他是从这里走出大山的,19岁那年他背着简单的行李 翻山越岭,一个人走出了大山,到城里投靠亲友。从此,他便在城里扎下根来。 但他骨子里对故土充满着感情,他不想村里人认为他是一个忘本的人。   父亲家乡那个地方重阳节祭祀比清明节更隆重。   我们给阿婆和另一位老祖供上了祭品、点了蜡烛和香,烧了纸钱。然后分成 几路往更深的山里走去,为其它老祖也同样清除墓前杂草,供上祭品,祈求祖宗 神灵保佑后辈平安。   父亲不能上山,在家与人闲聊等我们下山。   我也与族人聊天,了解家乡的事情。其中一位是我的近亲堂姐,她说你小时 候那年回来,我还得背过你。是的,那一年我们全家回来时,乡里还没通车。要 从蛮远的平政镇上专门请人挑我们两兄妹回来。回程的时候,可能就是这位堂姐 背我步行辗转曲折走了很多里山路才能到达镇上。在我小小年纪的印象里,一路 的青山绿水,茂林修竹……   奇特的是,几十年后我才第二次跟父亲回故乡,但所看到的镜像竟然与儿时 头脑里的印象完全一样。   一晃眼几十年过去,我们自己也都已成为老人了。父亲过世后,又有一年重 阳节,应家乡堂兄之邀请,我再次回老家祭祖。听说那位背过我的堂姐也已过世 了,不禁唏嘘难过,也有些遗憾,当时连她一张照片也没想到要留下来。   父亲对故乡的热爱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我。   孙子出生在北美,入乡随俗起了一个英文名。最近,我很想按族谱里的辈分 排字帮孙子起一个中文名。但儿子不以为然,仅同意我给孙子起一个乳名。乳名 是一种自然而然形成的,不必专门为此起名。而为孙子起一个按族谱辈分排字的 中文名是不想让他忘记祖宗、忘记中文、忘记桂南这片曾经生我养我族辈的这方 水土。这与起一个可有可无的乳名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和意义。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极端自由主义到处泛滥,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消 亡。   儿子不明白这一点。现在我一时还不能说服儿子同意我帮孙子起一个中文名, 不过在我的心里按族谱排辈用字早已为他起了一个中文名,可我暂时不告诉他, 只存在我的心间。   总有一天我要把它说出来。   等孙子长大以后,也许我会带他一起,就像我父亲曾经带着我们全家人一样, 回到我父亲的故土去看看。再请热情的乡亲们拿出族谱来,翻开有他名字的那一 页,指着那个中文名字对他说,捏,这个名字就是你啊……   我希望,或者说我相信,到那时,他应该也会说些汉语普通话,有可能也会 读些汉字,念出我为他起的名字,他也一定会爱上我父亲一直心心相念的那方美 丽的水土。 ◆           那里是鸟儿的家              ·董剑华·   今年的冬天很冷,是多年不遇的冷。寒潮一波波大范围袭来,以至于海南岛 人民也不得不穿上棉衣,北方老百姓的切身“冻”感那就可想而知。我这个数年 来不戴帽子的人,如今出门也不得不给脑袋扣上帽子,以防冻坏了听话的耳朵。   已入三九天,出门运动锻炼可就全凭意志力了。赶上周末,穿戴整齐后,我 出门直奔西河而去。此刻天气晴好,天蓝云白,不太像是冬天的感觉。空气干冷, 裸露的脸颊被“刺”得生疼,阳光撒在身上倒立马有丝丝暖意上来。路上偶尔几 个蒙得严严实实的人从身边走过。   河水并未完全冰封,还在淙淙作响。只是在一些靠近岸边长有枯草的地方结 冰了,像一大片汉白玉石铺在那儿。   我沿着河堤小跑起来。忽然一只鸟儿贴着水面扑棱棱飞起。小爪子溅起一朵 朵水花。串连起来,就像孩子在打水漂。我急忙刹住脚步,定睛细瞧。是一只浅 水鸭,比家养的小了许多。但看起很敦实、很健美。有力的小翅膀忽闪忽闪,划 出优美弧线,奋力向上游飞去。咦,就在我收回目光,看向那片水面时,一只同 样大小的野鸭还在水面游玩呢。我赶忙就近找台阶下到河道,悄悄靠近。还是被 它看见,灵动的脖子一扭,一个猛子扎进水里,不见了。唯有一圈圈细腻的波纹 冲我笑着。我伸长脖子瞅啊瞅,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平静下来的水面 像一块碧玉,照得见我空落落的心。它是与我躲猫猫玩儿。我不淡定了,顺手捡 起一块足够小的石头扔了过去,激起一圈圈的水纹(此法不友好,请勿模仿)。 望着黛色的河水,它终是没有浮上来。冷冰冰的水下怎比的上水面的阳光啊,我 这是在害它受罪呀!想至此,我自责地跑开了。   上游,寒冰包围下的一片水域,小野鸭竟多了起来。在算不上宽阔的水面上, 它们三五成群游弋着。其中明显有一对,个头大了许多,脖子羽毛呈孔雀蓝,昂 头挺胸,像是首领。一旦有人靠近,它们便非常警觉地扭动腰身,快速拨水,远 遁而去。若是低头贪吃,发觉稍晚的,接警后,便会毫不犹豫振翅起飞。数只野 鸭有序飞行,宛如在水面上搭起一座仙桥。空气中似乎传来它们的鸣叫声,缥缈 不定。   我不甘心,又原路返回,想看看那只与我躲猫猫的鸭子究竟如何。百米之外, 那片浅浅的水域,一个小东西越来越清晰地映入我眼帘。啊,就是它!小小的脑 袋、长长的脖子、宽厚的腰身、上翘的尾巴。也许它早就看见我回来了,没等我 站稳脚跟,它又头一低,整个身子扎进水里,留下一圈圈水波笑话我。   与这些小生灵一块栖息的,还有一些体型稍大的鸟儿。细脚伶仃的白鹭,总 爱沉思的黑鹳,高贵华美的朱鹮等。它们往往喜欢独自飞行(也许与我们这儿数 量稀少有关)。在狭长的河道上空,蒲扇般大小的翅膀不紧不慢拍打着。伸长脖 子盯着水面,一旦有情况,便会急速下降。但却不会与这群野鸭抢食吃,它们总 会落在距离稍远的水边,静静守候猎物出现,直到把自己变成一尊雕塑。   在这片水域,偶尔能够看到一两位垂钓者。要么是周末,要么是晚上。尽管 天寒地冻,月黑风高,他们执着地挺立在阵地上,伺候着一根钓竿的沉浮。点燃 香烟,一明一灭中遥相呼应。他们钓的不是鱼,钓的是心情。因为这个水里的鱼 很小,回家是做不了一盘菜的。   想想西河在前多年经常干涸断流,满眼都是白花花的石头在翻滚。水就显得 金贵,上游水库的蓄水主要供全市生活用了,没法保证下游常流水。如今,政府 投资建设的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厂,将处理后的中水加压输送到河道里,自上而下 形成水流,让城区一段四季有水。这群不知从哪里迁来的野鸭,生活也就稳定下 来,一辈儿接着一辈儿,逐渐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群落。呼朋引伴的,也就招来了 白鹭、黑鹳、朱鹮等,与土著麻雀们打成一片。   不觉间,一丝云彩遮住阳光,寒意阵阵袭来,我得回家取暖了。身后的那群 野鸭依然优哉游哉,枯草丛里麻雀继续叽叽喳喳,雕塑样的白鹳保持着绅士的姿 态……那里是它们的家,我不必为它们担惊受怕。不由地,我加快了脚步。 【丝露集】∽∽∽∽∽∽∽∽∽∽∽∽∽∽∽∽∽∽∽∽∽∽∽∽∽∽∽∽∽∽ ◆             后头山              ·黄镇坤·   老家的老屋坐落在村子的南边,在山根下。屋后头是一面缓坡。山不高,沿 坡上去300米左右便到达山顶。   村子周围里的每一座山几乎都有一个或俗或雅的名字,可不知怎的,老屋后 头的这座山偏偏无名。因这座山在我家屋子的后头,家里人就称它为“后头山”; 村上的人呢?因山在我家屋子后头,老父的名字中又带一个“干”字,因此,村 上的人每提到这座山便称“老干家屋后的山”,似乎这座山是我们家的。   因缺水和贫瘠的缘故吧,这座无名山几乎是见不到几棵长得像模像样的树木 的。别说像模像样的树木,不知什么缘故,坡上几乎连坟堆儿也不见。你能见着 的是长得廖廖落落又瘦瘦弱弱、病病歪歪的松和杉,还有的,是低矮的灌木。除 了这些,便是满眼萋萋的荒草。望着满眼萋萋的荒草,感觉白居易的那首“离离 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诗描写的就是这屋后坡上的景了。   然而,因为它离我们家近,我们跟这座山打的交道并不少了。   要搭瓜架了,想砍几根小松小杉木了,便就到坡上去;要扎篱笆了,想劈些 灌木条来,便就到坡上去;耕牛没粮草了,想割一小捆巴茅应急,便就到坡上去; 菜地里刚种上菜苗,想割些荆条来遮掩,便就到坡上去……这时,屋后的山坡几 乎成了我家的私人园子,同时,屋后的山坡也显出几分丰富了。   可对于我来说,这座山更值得说道的远不只是这些。   在我还爬不动这座山之前,爬上这座山,去看看山顶上和山后面是个怎样的 世界,便是我的一个想望。   渐渐长大,待我能爬上这座山的山顶上了,我就时不时爬上这屋后的山上去 ——上山观景,上山采花,上山摘野果,上山背柴,上山放牧,上山采油茶果…… 每次爬上屋后的缓坡,我几乎都要一直上到山顶,去“放眼”一番。登高望远, 驰目骋怀,放飞一颗青春年少的心灵,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是让人何等的心旷神怡呀!站山顶上,有时,见着一只雄鹰在天空上当空盘旋, 就会把自己的心思带往邈远。   当然,屋后这座山真正让我上心的,是在我高中毕业之后了。   高中毕业,回村务农,一年复一年的风风雨雨,一日复一日的农事的艰苦磨 砺,粗糙了我的手脚也麻木了我的一颗心。在一颗青春年少的心灵几乎再也放飞 不起来的日子里,什么时候我把注意力聚焦在了屋后的这面山坡上并琢磨起这面 山坡了。想:让屋后偌大的一面山坡荒芜着,这不是太可惜了吗?要是把这片土 地利用起来,种上竹,种上果树等植物,不是很好吗?不少村里人都到村外十几 里外的地方开荒拓园,近在眼前的这块土地怎让它荒废了呢?这山坡虽然缺水和 贫瘠,但毕竟近么。缺水么,可在山顶上挖个池子,蓄雨水;贫瘠么,土地不是 可以改良的吗?愚公可以把山移走,缺水和贫瘠又算得了什么?《后汉书·臧宫 传》有言:“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心里动了念头,内心的筹划也渐渐丰满起来:把板结的泥土挖起来,从坡下 挑来烂泥沃土,先种上竹。当竹成活了,又一边改良土壤,一边继续种上桃、李、 梨等果树,种下地瓜之类的耐旱作物等,还挖个蓄水池子,再盖个茅屋,养些鸡, 鸭、狗、兔之类的家禽家畜,把规模一点点扩大……   在期待中把竹子种下了。第二年,便长出了几根小竹笋。小竹笋长成竹子了, 细细的、柔柔的、呼呼生风。透过这几根细细的、柔柔的,在山风中摇曳的初长 成的小竹子我不但看到了希望,我的眼前还不时浮现出一幅绮丽的花果山的美景。   可就在这时,高考恢复了。高考恢复了,在老师、同学和亲朋好友的鼓动下, 我心动了,内心里又燃起了走出村子的希望之火。于是,我转移了重心,把花在 屋后头的主要心思和精力转移到高考上面了,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工夫不负有 心人,终于,我考上了,我走出了村子,离开了土地,离开了锄把。从此,也把 自己一个美丽的梦想丢在了屋后头的那面山坡上,让荒芜掩了去。   外头的世界很精彩,外头的世界也很无奈。自离开村子后,在精彩和无奈交 替的日子里,我也时常要抽空回到老家,回到我心灵皈依的村子上。家中父母健 在时,就回去看看父母;家中父母不在了,回到生我养我的村子上去呼吸呼吸那 熟悉的空气,睡下时梦里也安然。回到老家时,有时间的话我也会象离开小村前 一样不忘爬到屋后的坡上,去走走去看看。望着芳草萋萋的山坡,望着坡下熟悉 的炊烟袅袅的村子,我会联想得许多,也感慨得许多。有时我还想:世间上许许 多多的命运是相互关联、彼此牵绊的,比如,自己的命运就被时代的命运牵扯着、 裹挟着,而自己命运的改变,又似乎改变了眼前这片山坡的命运…… (寄自福建龙岩市南城) ◆          猫生2020             ·霏 飞·   在客厅缓缓行走,我环视四周,竭力想记住这里的一切。茶几上还放着琳达 起先喝水用的杯子。我对杯子情有独钟,把它当成我的吉祥物。   我是缩在杯子里来到琳达家的。琳达是我的主人,确切地说,是我的新主人。 2019年中,我和三个姐姐降生原主人苏珊家。虽然我性格冷傲,但有时也调皮, 喜欢爬高,喜欢钻洞,连小小的杯子都不放过。苏珊家有两小孩,加上我一家五 口大小猫,她忙不过来,遇上爱猫人士便慷慨相赠。那天,琳达一眼就喜欢上钻 进杯子里扭动身子玩耍的我。于是,2020年初,我就这么来到琳达家,开始了我 离开亲人独自勇闯天涯的猫生。   苏珊家的房子年代久远,屋子部件之间常会发出各种摩擦声。她家的两小孩 经常在楼板上跳啊蹦啊,孩子们每次一蹦,就跟交响乐似的,楼板立马跟上节奏 吱嘎吱嘎作响。在猫类中算是活泼的我,也顶不住这份嘈杂,我的小心脏跟着交 响乐扑腾扑腾一阵乱跳。这种交响曲每天至少奏三遍。   琳达是苏珊的朋友,和史蒂夫结婚不久,还没有小孩。我来到新家,崭新的 猫爬架,三层,地毯包裹着表面。我可以随意上下,自由自在,不必再和姐姐们 争地盘。但是我依然有点不适应,我想念姐姐们、想念母亲、想念在幼小的短暂 岁月里的美好时光,甚至想念我一向很不喜欢的那个一天奏三遍的交响乐。但在 想念过去的同时,我不得不开始适应新家。   琳达的家很新,什么都是新的。客厅的家具在阳光下折射出微光,一闪一闪 的,很好看,非常干净,这是我喜欢的。   我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洁癖,所到之处,必定用我的舌头清舔干净。经常掉 毛是我的缺陷或者叫软肋,常常让我心怀愧疚。我希望他们抱我的时候,不要穿 着黑衣服,最好是没有任何暗色的白衣服,即使沾上毛也不显眼。那么眼不见为 净,我的世界就是清澈明净,这让我无比快乐。而黑色衣物上总是抹不去我的罪 证,毛发一旦沾上,每一根都非常顽固地依附在上面招摇,我不喜欢。我爱臭美, 喜欢我的白中带点灰的毛发波浪般柔顺。我一有空就用舌头理毛,常常把毛误吞 进肚子里。有一次因为吞毛过多导致呕吐,琳达急得掉泪,为此常常为我梳毛, 并定期送我去宠物店剃毛。慢慢地,我喜欢上了新家,喜欢上琳达以及她的另一 半——史蒂夫。   史蒂夫也喜欢我,但他当然更爱琳达,确切地说,他是因为琳达爱我而爱我, 但对这我一点都不介意。   他们给我起了很甜腻的名字“Candy”。可能是因为虽然我看过去冷傲,但 偶尔还是会撒娇卖萌什么的。他们在下班后一般都会和我玩一会儿。但我感觉我 不是他们的最爱,家里的电脑是我的敌人,他们总喜欢在电脑前敲着键盘滴滴答 答。我无聊了会跳上去,站在键盘上,屁股对着电脑,看着他们。我左歪歪头, 我右歪歪头,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可以长时间盯着那个闪亮的平面一动不动。我 和他们对视,提醒我的存在,提醒我的软萌。这时候往往会被一双温软的手抱在 怀里,一起面对着电脑。好吧,跟他们一起欣赏这闪亮的东西也算是不错的待遇。 可是看了半天,除了一堆我看不懂的字,啥都没有。无趣,我还不如滚一边去眯 眼更实惠一些。我“喵”了一声,跳了下来,自顾自逍遥去了。这样的戏码经常 上演,在和电脑的争宠中,日子就这么愉快地不紧不慢地过去了。   不记得哪天开始,总之忽然他们就不去上班了,然后天天窝在家里,大多数 的时间都在敲键盘。敲完之后,他们也不像之前那样和我玩,而是彼此之间经常 对望,锁着眉头,说着什么。屋子里没了以前轻松愉快的感觉,气压很低。我的 粮食也低了几个档次,但我觉得这不算什么。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我一 猫生都会遇到一些变故,更何况人生呢,咱配合就好,没什么过不去的坎,一起 捱吧。   可是有一天,我瞄了一眼他们的那个闪亮的平面,极度不适。乍看到画面, 原以为是我的同类在街上睡着了,再仔细一看,那分明是头破血流横死街头的画 面,而且还不止一只。我飞速弹起奔回我的窝,小心脏一抽一抽的。听见琳达嘴 里不时发着愤怒的牢骚:“太残忍了,猫命不是命吗?猫得新冠,所有的猫都得 摔死吗?那么人得新冠,是不是也要直接灭了呢……”天哪!那些猫居然是被人 类从高楼扔下去摔死的。   原来,这世上不知怎么的,冒出一种新型的疾病。确切点说,是一种传染病, 其毒性和传染性已经超过目前人类医学科技的最高认知水平。   从那以后,我开始担忧,我不思饮食,我在寻找出路。可四周都是墙,出路 在何方?史蒂夫打那天起就再没抱过我。我的毛发一天比一天长,指甲也是,也 没人带我去修剪。虽然琳达时不时还抱我,但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家里的 空气都凝固了一般,为此,我惶惶不可终日。   咳咳咳,琳达是不是感冒了?斯蒂夫非常紧张,又看似有点生气,怪琳达是 不是又抱我了。“可是它都没出去过,怎们可能?”琳达很不开心,边咳边顶回 去。“它没出去,可是我们偶尔会出去啊,带回来的东西它碰了不就染上了,动 物命硬,它没事你也可能中弹。”   听着他们的吵闹声,我万念俱灰,缩到一旁。我不明白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琳达抱我怎么还成了罪过。客厅崭新的家具落了点灰,但依然泛着微光,一闪一 闪的,冷冷的,宛若多看一眼便可能会冻伤我。我别过脸去,我不愿意他们找到 我,我躲进卫生间的水箱底下,蜷缩在那里思考我未来的猫生,我该何去何从。   史蒂夫坚持要把我送到动物收容所去 ,琳达不愿意。这天,琳达又买了一 包猫食回来,史蒂夫有点生气,不是要送走了吗?又费这钱干什么呢?琳达说我 们没失业,又各发了1200美元,我们差这点猫食的钱吗?史蒂夫不开心地回说, 这跟钱多少没关系,是有必要和没必要的问题。琳达和史蒂夫吵着吵着就哭了, 然后似乎史蒂夫不停哄她并请求原谅。   不过对我而言,这都不重要了。我不想看他们这样争吵,我是一只善解人意 的猫,我要做一只能给主人排忧解难的猫,所以我决定选择成全。至少我不是被 任何一个人类扔下去的,我是出于自愿,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和他人无关,这是 我对琳达的爱的表达方式。   太阳快下山了,我走出客厅,跳到阳台的栏杆上。从七楼往下看,以前车来 车往的街上如今冷冷清清,只有零星的车辆冒出来,昭示着这个世界还有着那么 一点人间烟火气。我爱这个世界,但世界变化却超乎我的想象。把一切美好就此 留住,何尝不是一种美,一种悲壮的美。   回想着过山车般的猫生2020,我心生无限感慨。我后爪发力,前爪腾空,准 备一跃而起回归大地的怀抱。这时耳边传来一声声呼唤“Candy…Candy…”是琳 达的声音,显得很焦急。   不辞而别总归有太多遗憾,何不来个告别的回眸,彼此眼中留住最后的光影。 我转过身望向张开双臂急切往阳台奔来的琳达。不知道是风太大,还是怎么的, 我的眼中竟然泛起一层水雾,闪闪的。我迟疑了一下,被琳达抱入怀中,她的脸 不断蹭着我的脖颈。史蒂夫也走了出来,摸摸我的头,说Candy又调皮了,竟然 爬高。我顿时感觉我的四肢软软的,再也没了爬高的悲壮和勇气。琳达抱着我走 进客厅,那崭新的家具在暮色里透着微光,一闪一闪的,像夜空里的星星。   我窝在琳达怀里,进入梦乡,进入没有病毒没有恐惧的平和世界。   我想,我应该给人类多一点信任,希望一觉醒来,阳光洒满整个窗台。 ◆          那一本书,那一个名字              ·小易子·   一   “从前有座山,山里面有座庙,大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呀?讲的 是:‘从前有座山,山里面有座庙,大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呀?讲的 是:“从前有座山,……”’”   在中国出生长大的,有哪个没有在小时候听过上面的故事?   记得我在大约七八岁时就不再缠着比我年长的人讲故事了,因为十有八九他 们总以上面的句子来打发我,尤其是在他们忙着活计或想摆脱我的纠缠的时候。   可是没想到,十几年后在读研期间,一门普通的计算机课里介绍的一个算法, 一本偶然接触到的科普书,让我将上面故事的情结与一个伟人的史无前例的工作 联系起来;同时,那本书和那个人名也永远地刻在了我的大脑,直接或间接地影 响和改变了我的职业、工作、生活。   二   一九八三年,我从西南交通大学自动控制本科毕业,考入本校的研83计算机 班攻读硕士学位。那年秋季,电机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曹建猷给我们计 算机硕士班讲授《计算机算法分析》。曹老教授选用了一本英文教材,在课堂上 中英文双语并用。那时,我的英语水平根本不能胜任原版英文书籍的阅读,英语 听力更是难上加难;并且,我的本科不是计算机专业,所以这门课学起来困难不 少。在学习递归概念(即函数自我调用)及其算法在计算机内存中模拟时,我似 懂非懂的有点糊涂了。   这时,我发现同班的郝红鸣好像没有显示出丝毫的疑惑,给人一种很轻松的 神态。课后,我随即向他请教。他拿了一张白纸,用笔在上圈画解释起来,并结 合书本上的一个实例详细解读。前后不过十几分钟,我一下子茅塞顿开、豁然开 朗;并且突然想到那个“庙里和尚”故事,发现原来二者讲的是同一个东西,只 不过它们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罢了。从那以后,我也就对这位生长于浙江而本科毕 业于黑龙江某大学的郝同学另眼相看,因为他同我一样没有计算机的本科背景, 却在学习计算机研究生课程时游刃有余。   时间很快地到了八四年春季。在开学不久,一连两天,郝红鸣请我给他代买 午饭及晚餐,他自己却躲在寝室里。我不禁好奇心大发, 问他怎么回事。只见 他左手拿着小册子样的书,用右手朝它一指,头也没抬:“哥们,帮个大忙。刚 借到此书,限期一个星期,到时必须归还。我计划看它两遍!”   我一下子来了精神:他看的书,肯定会有些“作料”。就立刻对他说:“替 你买一个星期的饭菜,我都可以全部包揽。不过,你也得给我帮个忙。给我匀个 两三天,让我也有机会瞅一瞅。”他连忙说好。我肯定他根本不知道我在说些什 么,只知道有人替他买饭菜了。我决定每次将午餐晚餐带给他时重复我的要求, 提醒他一下。   到了第五天,他终于明白了我开的条件。此时,他的第二次阅读已完成了一 半,虽然很是恋恋不舍,还是忍痛答应,叹了一口气,说当天半夜将书给我。   这样,我获得了宝贵的两天时间来探寻一下这到底是什么书。等我拿到手一 看,只见其封面印着:GEB——一条永恒的金带。   三   《GEB——一条永恒的金带》的全称是“哥德尔、埃舍尔、巴赫 :一条永恒 的金带”(又译为《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其原版英文书 名是“Go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它的作者,侯世 达(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是美国印 第安纳大学文理学院认知科学教授,也是那所学校的认知研究中心主任。他在此 书中把埃舍尔的绘画、巴赫的音乐、哥德尔的划时代的数理逻辑定理用一条怪异 而永恒的金带联系起来,向广大的普通读者展示了哥德尔的伟大贡献及其定理的 无穷魅力。他也因此书于一九七九年获得非小说类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科学类别 图书奖。   在埃舍尔的一些画里,你常常看到某种“怪圈”。比如在他的那幅《上升与 下降》画中,教堂里的僧侣们排成两队朝前走,一队总是沿着楼梯往上,另一队 却总是往下。有趣的是,两队共用相同的楼梯,一队不断地往上往上,最后却发 现回到了起始点;而另一队则不停地往下往下,最终也同样回到开始的地方。   类似的“怪圈”也出现在巴赫的音乐里。在他奉献给普鲁士国王的《音乐的 奉献》里,主题乐曲不断地重复演奏,每一次重复,音调均转换一次,一次比一 次高,经过几次重复,却又回到了原来的音调。   数学以她的精确性、抽象性、推理逻辑的严格性、应用的广泛性历来被认为 科学之母。她不仅是现代科技的奠基石、理论学科的指路灯,还是现实生活中各 种现象的阐释者。就是那个哥德尔,他发现了数学系统中类似埃舍尔绘画巴赫音 乐里出现的“怪圈”,提出了他的不完备性定理,并由此戳破了数学大师们心中 的美妙梦想——数学是一个严缜、完备的形式系统。   哈佛大学在一九五二年授予哥德尔荣誉博士学位时,称他为“本世纪最重要 数学真理的发现者”。物理学家惠勒在一九七四年指出,再过几千年,人们能记 住的唯一的二十世纪科学家的贡献,那就是哥德尔的工作;不仅如此,它还是 “一切知识的中心。”爱因斯坦晚年曾说:“我自己的工作没啥意思,我来上班 就是为了能有同哥德尔一起散步回家的荣幸。”   四   如果现在问谁是二十世纪最耀眼的科学之星和什么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贡献, 绝大多数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这没有错。不过,如 果要向当代的包括哲学家、心理学家在内的顶尖科学家提出同样的问题,并将二 十世纪这个时间段延伸到将来,那么,答案大概只能是哥德尔了。   在二十世纪群星灿烂的天空,有两颗耀眼的双星,那就是爱因斯坦和哥德尔。   爱因斯坦是幸运的:他揣着儿时与光速赛跑的梦想踏入物理学的领域;数学 的发展及时地提供了最新的工具,他福星高照得到了数学家们毫无私心的鼎力相 助;水星进动观测的误差结果又阴差阳错地偏向了爱因斯坦;他成名后牛气冲天 时的一篇论文被拒,便愤愤不已,而同时代的理论物理学家对他的傲慢愤怒视而 不见,再一次展示数学的魔力与协作精神迫使他修正自己的错误,终于使得他的 理论得以完善。   生活中的爱因斯坦也是五彩缤纷,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还未成名 就抛弃了曾与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对自己的孩子也不闻不问;逮至成名之后, 则流连忘返周旋于富孀名媛之间;不仅如此,他还常常插足于政坛、社交场所, 不时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如果说爱因斯坦是在物理的世界里大放异彩的话,哥德尔则是在人类的思维 精神领域一骑绝尘、石破天惊。在他的两篇“不完备性定理”的论文里,他精巧 地构造了“哥德尔数码”,由此不仅颠覆了数学的基石——明确证明了在严格建 立起来的数学形式系统中,总有命题是不可能被证明或证伪的;而且阐明了没有 一个知识体系是闭合可以自圆其说的。他的工作对当代及将来的哲学、宗教、科 学及意识形态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活中的哥德尔尽量默默无闻:他二十一岁时认识了一个大他六岁在夜总会 上班的已婚女子,历经波折才将她迎娶回家;他只吃自己妻子准备的食物,时刻 担心被人下毒,还曾经试图自杀;在晚年妻子病重住院后,他拒绝别人提供的饮 食,最后因营养不良饥饿而逝。   五   哥德尔的工作属于数理逻辑领域,其起点是集合理论。我们把凡具有某种特 殊性质对象的汇集总合称为集。比如,所有的中国人可组成一个集合;所有的湖 北人也可称作一个集合;并且,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子集。在中小学数学里,我们 有自然数集 (1,2,3,……),有理数集(1/1,1/2, 1/3, 2/3, 2/4, 2/1,……)。   集合论中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是对等原理,或叫做一一对应,即多少个 萝卜多少个坑(萝卜这个集合的大小等同于坑集合的大小)。利用对等原理,我 们很容易地比照熟悉的问题来探求深奥的难题。也是在这里,我们会发现非常有 趣且超乎常识的现象。比如说,初看起来,正偶数集合(2,4,6,……)只有自 然数集合(1,2,3,4,5,6,……)的一半,但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证明它们二者对 等;还有,一条长度为一个单元的线段上的点的数量,与边长为一个单元的正方 形里的数量对等。   在集合中最令人找不着北的是悖论,即同时又真又假、又非假非真,你必须 同时是人是鬼并且非人非鬼。比如著名的罗素悖论:一个村子里有个理发匠,他 只给村中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现在的问题是,作为村里的一员,这位理 发匠他自己得给自己理发吗?   二十世纪初叶,数学大师罗素和怀特海用集合论及形式逻辑公理体系来重新 改写、构造整个数学大厦,试图消除这大厦中那些刺人眼目的悖论。   眼看就要完成被称为“最后一位数学全才”希尔伯特提出的完美计划。在这 节骨眼上,哥德尔出手了。他将所有的改造了的数学运算精心巧妙地变成一组类 似100、 0111、……数码,再施以递归(即上面和尚讲故事的方法)操作,然后 运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对等原理,鲜明地指出这栋大厦基石并不牢固、大厦里充 满了矛盾。   那精心构造的大厦坍塌了;希尔伯特计划也随之泡汤!   哥德尔的工作不仅对数理逻辑立竿见影,而且任何形式系统行之有效。它对 哲学、宗教、人类思维的认知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六   自从在一九八四年翻阅了《GEB——一条永恒的金带》 后,我就暗地发誓要 以某种方式弄懂这书中描写的金带,或将这个金带应用到哪个学科以博取功名。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发现自己天资偏愚、根本无法胜任那探求 金带的重担,只好放弃;同时也决定不给自己任何压力,依自己的兴趣随遇而安, 将那怪圈金带搁置在潜意识里,以一辈子的时间广泛地、以业余爱好者的身份来 浏览探求自己心爱的学科进展。   八六年研究生毕业后,我来到位于武汉市的一个部属单位的计算中心工作。 刚过了一个月,我就发现工程技术根本不合我的胃口。等到见习期刚过,我便高 调地宣布永久放弃有竞争情况下的高级职称申请,这样,就排除了同事在工作中 对资历年长的我有可能产生的任何隔阂或别的想法;同时,单位同事对我上班时 的懒散表现也不会心存芥蒂,因此我能够精神饱满地在业余时间阅读我喜爱的书 籍。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值胡耀邦先生当政,中国的出版界打开了一条小的门缝, 翻译印刷了不少西方的哲学人文书籍。我也附庸风雅,试着看了一两本哲学史导 论,结果一不小心,对存在主义发生了恋情,特别是迷上了法国哲学作家加缪的 《局外人》( L'étranger)。据其中译版序言介绍,加缪在这本中篇小说里,以 清晰明快的笔法,描写了一个对死亡无动于衷、完全遵照自己内心本性行事的冷 眼旁观且我行我素“局外人”。我好奇心大发,立刻全神贯注地开始阅读此书。 看了不到一半,我就失望起来:书中的主人翁确实给人一种漠不关心行尸走肉的 感觉,但描写他的文字却根本不那么明快。我突然想到了翻译界流行的说法:真 正的文学作品是没法翻译的。即刻,我立下誓言,决定花两至三年自学法语,然 后阅读原版的《局外人》。两年后,当我抑扬顿挫的朗读加缪的文字时,我好像 进入了加缪的内心世界、与他的某种世界观产生了共鸣。尽管因为放弃外快工作 而使我的经济收入与同事相比有了不小的退步,我反而有了某种满足感,知道那 两年的投入也有了某种回报。   九十年代初,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在中国流行开来。这是一个 综合性的新学科,涵盖了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以及语言学等领域。我立 刻童心大发、见异思迁。正好这时,武汉大学的图书馆对外开放。从此,每月一 次的武汉大学之行成了我的幸福之旅。以后的几年时间里,我阅读了几乎所有与 认知科学有关的专业的本科低年级教材。尤其在心理学方面,我读的书甚至比我 的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书还多。特别是《GEB——一条永恒的金带》作者的同事的 一本有关哥德尔、逻辑推论的书又将我潜意识的那道怪圈金带拽了出来。   九十年代中后期,因特网开始在中国安家、普及。我一下子似井底之蛙跳入 了大海,发现原来世界上一流大学里的哲学心理学的教学及研究是多么的不一样, 我的心开始泛起了涟漪。正好在此时,伴随着女儿的出生发生了一件普通而于我 却是刻骨铭心的“小事”,我决定以中年之龄赴美留学。第一次,我书呆子十足 地准备了哲学心理学的习作,申请哲学心理学的研究生院,结果因无经济资助而 失败。第二年,在研83同学陈同学、汪同学的指导帮助下,转而申请计算机博士 学位。结果,有三所美国的大学给我提供资助。我选择了孟菲斯大学,因为那里 的计算机系有一个小有名气的认知科学专家。   人们常说,丰满的理想挡不住骨感的现实。在孟菲斯呆了一学期,我便因故 转学到了靠近加州的内华达大学里诺分校,全心身的投入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及博 士课题的研究。然后在全美辗转寻找工作、解决永久居住身份,将认知科学与哥 德尔忘到了九霄云外。   七   感谢研83的校庆聚会邀请,让我有机会回忆那似水年华的往事,将我那曾经 拥有的哥德尔梦想从遗忘的角落里拉到眼前。现在,我在美国这个异国他乡算是 定居下来,工作也算固定安稳,人却没有了年轻时的豪气与壮志。正像歌曲《不 曾拥有》唱的:“曾说过到永久,曾牵着你的手,……,曾躲在你的背后,呢喃 你的柔,……,曾经的我们看来不曾拥有,……。”   每当夜晚,我抬头远眺群星璀璨的蔚蓝天空,都不由自主地猜想哥德尔会是 其中的哪一颗。等我回到房间,低头沉思,不觉莞尔一笑:哥德尔哪会出现在我 等芸芸众生的视野里?他肯定藏匿于茫茫宇宙深处,等着某个将来的时刻,在群 星即将湮灭之时,再用他的智慧之火,来重耀寰宇世界之光!   这就是伟大、永远的哥德尔!   【注:2016年5月,我的母校西南交通大学举行120周年校庆会;7月,研83 班举办毕业30周年聚会。本人因故皆不能前往,特作此篇以资纪念。二〇一六年 七月二日, X.Y.Z. (小易子)】 【网里乾坤】∽∽∽∽∽∽∽∽∽∽∽∽∽∽∽∽∽∽∽∽∽∽∽∽∽∽∽∽∽ ◆          我与老子对个话              ——白话《道德经》             ·离家民·   与老子相识久也,但从未与他对过话。   记得与老子第一次相遇,擦肩而过。那已是30多年前刚从学校毕业时候的事 了。那时自己尚青涩,阅历少,履历缺,只知道老子是一位约2500岁,少言寡语 的智者。他一生只讲过约几百句话,计约5000字,然后就出函谷关隐遁而去,永 不再言语了。他讲过的话,就是后人所传的《道德经》或《老子》。他的话虽不 多,但却引的全世界无数文人雅士痴迷神往、念念不忘,唠唠叨叨地想和他私聊, 但却永不会得到回应。这正是老子的永恒魅力所在。   历史如此巧合。和他同时代的地球的另一端,有个叫希腊的地方,也生活过 一位叫苏格拉底的智者。他同样少言寡语,一生只留下些片言只语。但却引得许 多后人愿意用一生所得财富换取和他半天的私聊(大名鼎鼎的乔布斯讲过: “如果有可能,我愿意拿出我所有的财产来换取一个下午和苏格拉底聊天”)。 老子就是东方的这样一位智者。他们两有所不同的是,一个隐遁而去,一个饮鸠 身亡。相同的是,他们的思想还在流传,灵魂还活着(假设存在灵魂的话)。   初识老子,几乎看不懂他写的每一个字,也听不懂他说的每一句话。感觉他 深不可测,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这种感觉和《史记》中记载的,传说中孔子和 老子见面后对老子的评价相同。《史记》中故事是这样的:孔子见老子后,返回 对弟子讲:鸟我知道能飞,鱼我知道能游,兽我知道能走。但老子就像龙,可乘 风云上天,我不能了解他呀。   究其原因有三。一是自己年幼无知,识字不多,经世方浅,无法理解一个 2500岁老人的思想;二是老子的“方言”很重,又缺少断句的标点符号,致使他 的话晦涩难懂;三是古汉语文字意思的不精确性,导致理解困难。结果导致出现 了“龙”的幻觉。   现在看来,这些故事都只能归于传说而已。毕竟现在我们有了科学考证的武 器。所以,孔子当年的那种感觉,大概也是听不懂老子的话,看不懂老子的字的 缘故吧。(按现在地理关系讲,一个河南人,一个山东人,各自用文言文“方言” 交流,出现困难是可以理解的)。   从现代科学求真的角度看,许多社会历史事实真相,由于史料的缺失、实物 证据的欠缺和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都无法精确考证了。无论是马王堆汉墓帛书, 还是郭店楚简都证明不了什么精确的东西。(如:老子出生年代、他的生平、 《道德经》写作时间、儒道思想的先后,经文中那个字缺失了,某个具体的字是 什么意思、应当如何断句、那些话是后人补进去的,哪个版本更接近最初经文, 原来章节顺序怎样等等)。但从只看重古人文化思想传承的角度讲,这种精确的 考证既无必要也无意义。因为,从已知的《道德经》所有版本中,已经能清楚地 了解老子“自然无为”“忘我无心”“重身轻心”“求朴弃奢”“知雄守雌” “柔弱胜强”“天人合一”“清心寡欲”“绝伪弃诈”的思想倾向了。所以,缺 失的字句,后人完全可以按照他的思想补充进去。这和孔子的《论语》相似。 《论语》不是孔子本人写的,只是后人根据他的思想整理出来的,但这不影响孔 子思想的传承。老子也同理。   关于老子,本人以为比较可靠的结论有以下几点:   1、老子确有其人。生活于东周的春秋末年,即约2500年前后。   2、老子、孔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大约是同时代人。具体年龄无法考证。   3、老子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观察、感悟和思考,通过《道德经》 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明进化中的哲学思考 有重要考据价值。   4、从经文用词、比喻的时代性方面推断,今本《道德经》不是一个人所作。 最大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许多人根据老子的生前言论、思想逐步总结编写出来的。 就如《论语》一般。在后来漫长的传承过程中,有遗失有重编有补充,导致现在 有十几种不同版本。   5、老子的思想理念对当今世界依然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现代人的思想依 然有巨大的影响力。对人类思维进化的考证也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6、老子是科学产生以前,古人整体思维模式和类比思维模式的典型代表。 对科学思维(科学还原论思想)有对比参照价值。   7、老子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位科学家,但一定是他那个时代的聪明人。按现 在的观点看,他是一位哲学家。特别是他对社会、人生有细致的观察和思考并用 文字记录了下来。他的许多观点经受住了两千多年历史的检验,他因此也成为有 史以来最长寿的人之一(老子曰:死而不忘者寿也)。《道德经》是老子世界观、 价值观、人生观的自我表述。对今人生活理念依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证据就是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其思想还在广泛流传。   8、苏格拉底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老子对此曾 隔空评论到:“知道自己无知,是最聪明的人啊”(原文:知不知,上矣!)。 由此可见,苏格拉底和老子是知己,他们都是智者。假设当年两位智者能相遇, 一定会留下最有趣的轶事和佳话。   9、苏格拉底因为知道自己一无所知,所以不断地诘问,去探寻真知,最终 导致了以质疑和“还原论”为代表的求知方法的产生。老子因为知道自己所知道 的,所以用类比的方法,整体地对世界给出了描述。最终导致了以整体思维、类 比思维为代表的求知方法的产生。因此,老子和苏格拉底是分别对东西方文化产 生了重大影响的智者。   基于以上的认知立场,本文尝试以自己的理解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解读或 “翻译”老子的思想,算是和老先生进行的一次跨时空的单向对话和交流吧。既 然是“翻译”其思想,就不是简单解读其文字,而需要深入理解其思想,再用自 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文字不能对应原文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事了。这也算一 次非专业的例外解读吧。如果一般识字的人读后,能对老子思想有初步的理解, 也就算文有所值了吧。   关于编“译”《老子》的几点说明:   1、以今本(今传世版本)为据,参考帛书本等,以思想脉络为准,打乱章 节,按意思分段。章节编排为世界观篇、价值观篇、人生观之为人篇、人生观之 处事篇、知识与智慧篇、治国理政篇、战争与和平篇。共七篇,七十八章。为节 俭篇幅不再附原文。(自喻为“离本”。呵呵哈哈。)   2、尽可能用通俗的“白话”来表达其思想。尽可能剔除自己的“理解”去 表述其思想。   3、对经文的解读以逻辑为圭臬,避免出现老子思想自相矛盾的情况。例如, 有学者把老子思想解读成“弃圣绝智”,有学者解读成“弃伪绝诈”。其实,导 致出现截然相反结论的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把“智”理解为“阴谋诡计”“投 机取巧”。其实,老子思想里的“智”正好相反。再如;有学者把“无为而无以 为”和“无为而无不为”解读为相反的意思。其实两种表述可以相容。都是“不 刻意”为或不为而已。这需要明确辨识表述。   4、坚决不用当代政治言语来解读。如老子思想为那个阶级服务等等。道理 很简单,老子的时代没有这些概念。   5、老子的经文中大量使用类比思维。有的类比有道理,有的类比违反现代 逻辑常识。但不回避,不篡改,尊重流传的经文。对错需要读者自己判断。老子 之所以能一直广泛传承,不是因为他的话句句是真理,而是其中有值得借鉴的 “道”理。   6、对一些至今没有定论,自己也难以理解的话,宁可舍去也不胡乱解读。   7、老子的经文中,有客观叙述,有感叹,有疑问,有警示,有教诲。这些 情绪有时需要用文字表达出来。所以,添加字句在所难免。目的只有一个,准确 “翻译”老子思想。   8、古语中的许多词汇其实意思完全相同,尽可能统一解读为一个词。如, 圣人、智者、贤者、善人、善者、善道者、君子等,统一解读为“聪明人”。等 等。   9、老子“重身轻心”“重身轻天下”的思想,通过历史传承导出了一个远 离社会、追求长生不老的“道教”。其实这是后人误解老子导致的一个历史错误。 老子没有这种思想,道教和真实的老子思想相去甚远。因为老子遵循“无为无不 为”的原则,给出了许多治国安邦的建议,所以不会追求“远离社会”。老子崇 尚“顺其自然”,所以不可能去追求长生不老。   10、参考文献:1)《人往低处走》作者:李零。2)《道德经》流传本。   《道德经》白话本   (编释者:离家民)   第一篇、世界观篇   第一章(今本第25章)   有一种东西早于天地生成。它空旷寂寞,独立运行不改变其性状。我不知道 它是什么,勉强称之为“道”或“大”。   大就会消逝,消逝就会走远,走远就会返回。   国家中有四样大的东西,道、天、地、国王。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 道。道即宇宙及其显现的自然规律啊。   第二章(今本第1章)   宇宙的自然规律可以描述,但不是永恒适用的。万物可以命名,但不是永恒 不变的。虚空是宇宙的开始,万物产生有其原由。所以,应该客观地思考了解其 细微,主动去探索了解其广袤。两者同源,其实是一码事。深奥呀。所有的奥妙 都在其中。   第三章(今本第4章、今本第6章)   宇宙像一个大容器,深不可测,永远装不满,是万物的源头。它没有棱角, 没有纷扰,与光或尘土同在。我不知还有什么比它还早产生。它比传说中的老祖 宗“上帝”都早。   宇宙不会消亡,它是万物的生殖机器。生殖机器大门打开,天地万物由此而 生。生生不息,绵绵常存。   第四章(今本第32章)   道,即宇宙自然规律。其不显山漏水,简朴不引人关注。但却威力无比不能 轻视。帝王若遵守之,民众就会归顺。   天地相合,普降甘露,不以人意志为转移。这时“道”就显露了出来。但又 会及时停止,所以不会枯竭穷尽。打个比方,“道”就像山谷中的小溪,江河湖 海均来源于此。   第五章(今本第14章)   看不见的东西叫“微”,听不见的声音叫“希”,摸不到的东西叫“夷”。 三者不好细分,总起来看就像“一”字。其上下都看起来无物,也没有形状。随 其后看不见其尾,迎其面看不见其首。这些像“空气”一样看起来无物的背后, 存在着“道”理。   用现在掌握的“道”理,解释现在的事物,再推断古代的起始,这就是自然 规律的功能和行迹。   第六章(今本第11章)   辐条和轴承组成车轮,中间有空隙,才能做车轮使用;泥土制作为容器,中 间有空间才有盛物之用;做门窗修房盖屋,有中间的空间才能居住使用。   所以说,看得见的器物有“利”,看不见的空间有“用”。“利用”指的就 是这个意思。   第七章(今本第5章)   在自然界,天地没有和善之心,万物只是利用的对象。在人世间,聪明的帝 王也没有和善之心,百姓也只是利用的对象。   天地之间空空荡荡,就像一个大容器。空虚但有物,一动就能显示出来。   对它知道得越多,困惑也越多,不如适可而止。   第八章(今本第41章)   万物都有正反、强弱的属性。两者相辅相成,互动互用。有产生于无,这就 是自然规律。   第九章(今本第35章)   “道”的形象宏大,无处不在,无事不利。利万物、保安泰。其不像音乐、 美食一样吸引人。用言语描述出来,显得淡而无味,视而不见,闻而不觉。但用 途却无穷无尽。   第二篇、价值观篇   第一章(今本第44章)   名誉和身体哪个重要?金钱与身体哪个重要?获得和失去哪个更有害?   过度追求名誉和金钱,必然会损害身体。获取的太多,失去的也会太多。因 此,知道满足才能不招致损害,知道及时终止才不会招致失败。这就是生命的长 久之道。   第二章(今本第13章)   得宠与受辱只能使人受到微不足道的惊扰,真正的大患是对身体的伤害。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得宠和受辱都是处于别人之下的事,所以不值得看重。 人之所以有大患,都是因为有身体。如果没有身体,哪来的祸患?   所以说,只有看重和爱护自己身体,并能以这种态度为天下做事的人,才可 以寄托天下给他啊。   第三章(今本第62章)   自然规律的知识、道理主宰万物。善于使用这些道理的人,把它看成宝贝。 不懂这些道理的人受它的保护。   知识和道理是有价值的,可以相互交易。正确的行为可以教育示范他人。如 果什么也不懂,也就没有什么可以互易的值钱东西了。   所以,古代朝廷设立天子,设置三公,虽然有美玉、马匹进贡,但不如进贡 治理天下的知识和道理。古代为什么看重这些?不是想得到什么,而是为了避免 犯错误啊。   第四章(今本第46章)   战乱时,是无“道”的社会。和平时,马匹用以生活生产。战争时,马匹用 于打仗生于荒郊。   贪欲是战争的根源。最大的罪恶是有欲望;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 错是贪欲。所以,知足才能保证永远满足。   第五章(今本第53章)   我行走在大道上,最害怕的是走捷径误入歧途。大道平坦便利,但民众却偏 爱好走捷径。社会治理道理相同,如果都走捷径,结果是田荒芜,粮仓空虚。但 有人却穿着华丽服装,佩着利剑,钱财富富有余,饮食奢华。这种人是盗贼。这 不是有道德人走的“正道”。   第六章(今本第20章)   我感觉到,不学习保持无知状态就没有了烦恼忧愁。   唯唯诺诺顺从别人和指手画脚呵斥别人有多大区别呢?善与恶又如何区分呢? 人所害怕的东西,反过来也害怕人呀。恍恍惚惚这些问题让我一直都搞不清啊。   众人皆饱享口福、春风得意、追求享乐。我却淡泊无欲像一个婴儿,疲惫如 无家可归。众人皆富足有余,只有我匮乏欠缺。众人皆心明如镜,明察秋毫,我 独闷闷钝钝,迷茫像大海一般无边无际。众人皆认真做事,我独顽皮不当回事。   我就是与众不同,像婴儿一样只看重吃奶啊。   第七章(今本第42章)   在自然规律主宰下,先产生一物,一生二,二生三,最后产生了万物。万物 有正负或阴阳属性。两种属性平衡产生和谐。   人皆不喜欢孤、寡、无助。但侯王却以孤寡自称。为什么呢?因为物极必反。 有损才有得,有得才会损。逞强好胜不得好果。   我以此为指导。   第八章(今本第12章)   色彩斑斓使人眼花缭乱;驾乘打猎使人心发狂;味道过多使人味觉丧失;音 声太多使人听觉失聪;追求稀缺的东西使人行为不端正。所以聪明人看重饮食而 轻感官感受。   第九章(今本第59章)   观自然可知,少靡费多节俭可以维持长久。   人也应当效法自然。少靡费多节俭就是积德。积德就可以克服困境把事情做 大,事情做大就有了根基,有了根基就可以保持长久。所以,保持节俭的品质是 长久之道啊。   第十章(今本第67章)   自然之道大而无形,和其它东西看起来不同。因为不同,才能大。若和其它 东西相同,就会变的细小。   我为人处世有三件宝物。一是仁慈,二是节俭,三是做事不过头。因为保持 仁慈之心,才能做事勇敢。因为保持节俭的品质,事情才能做大。因为做事不过 头,才能居于不败的地位。   如果失去仁慈而勇敢,失去节俭而做大事,做事又处处带头,则必然走入死 地啊。   所以,保持三个宝物,出击则胜利,防守则牢固。   第十一章(今本第26章)   重与轻,静与躁,是相对的两个概念。重是轻的根。静是躁的本。所以聪明 人处事总是保持安静不躁动,不离开其根本。   为何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王却把身体看的轻于天下?身体才是根本,这样做 就会失去根本。   第三篇、人生观之为人篇:   第一章(今本第38章)   最好的“德行”是不刻意遵守规定的“德行”,但做事有“德”。最差的 “德行”是刻意遵守规定的“德行”。最好的“仁”是不刻意而“爱人”。最好 的“义”是刻意去帮人。最好的“礼”是刻意去尊重他人,对方不知怎样回应, 就举起手臂示范给对方。   所以,因为丢失了“道”才用“德”来要求人;因为丢失了“德”,才用 “仁”来要求人;因为丢失了“仁”,才用“义”来要求人;因为丢失了“义”, 才用“礼”来约束人。一个比一个等而下之。   由此可见,看重“礼貌”的人,忠信之心很薄,不是厚道之人,而是未来作 乱的带头人。看重哪些华而不实东西的人,也是愚蠢之人。   因此,大丈夫做厚道的人,不做忠信浅薄的人。做事做实事,不做华而不实 的事。   第二章(今本第16章)   人应当尽力保持心胸开阔、坦荡、安静。我看见万物生长,复归其根,循环 往复,重新开始生命历程。这是永恒的自然规律。   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是聪明人,不知者是糊涂人。无知妄为会招来祸患。聪明 人胸怀广阔,包容万物,故可以成王公之业。   这种人明道理,知天命,保长久,终生平安无大患。   第三章(第51章)   自然规律催生了万物,万物又遵循自然规律。这就是“道”和“德”的关系。 所以说,道的地位尊,德的地位贵。合称“道德尊贵”。   这个道理就像哺育生命。生它养它,哺它育它,使其成熟。生而不据为己有, 哺育而不把持,成熟而不戕害。一切顺其自然。这个就叫“大德”。   第四章(第52章)   宇宙初始产生万物,就像母子关系,由母可推知其子,由子可推知其母。永 远循环下去。为人要看清微小的事物,保持明白。坚守柔弱的德行,保持生命力 的强盛。这样就终生没有祸殃。这是需要坚持的原则。   第五章(第55章)   德行好的人,其生命力强盛,能保持祥和的状态,能明白祥和为正常,因此 能增进和保持生命力。   其状态就像婴儿,毒蜂毒蛇不去伤害他,雄鹰猛兽不去袭击他,骨弱筋柔手 能紧握,精力旺盛以至于不知男女之事也能勃起,长时间啼哭也不气短。这就是 最祥和的状态。   反之,逞强好胜,义气行事,不符合自然之道,就会加速衰亡。   第六章(第56章)   真正识“道”的人不言语,多言语的人不识 “道”。   识道者看起来闭口不讲话,不听信传言,目光祥和,不露锋芒,没有纷争, 与环境相融。亲疏、利害、贵贱都不能干扰他,因此而显出高贵。   第七章(第76章)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柔弱,死后身体僵硬。草木活着的时候,机体柔弱,死 后机体枯槁。可见坚强的东西和死相随,柔弱的东西和生相随。用兵太强反而会 失败,木头太硬反而易折断。所以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第八章(第77章)   大自然的规律与人类社会的规律表现的相反。自然界规律就像拉弓一样,高 的地方压下来,低的地方举上去,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类社会的规律是损不足而补有余。谁能把自己多余的东西奉献出来呢?大 概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的人吧。所以,聪明人做事成功而不居功。这样做是不愿意 出头表现自己啊。   第九章(第15章)   古代的聪明人,看起来妙不可言,深不可测,难以识别。因为不好识别,只 能形象地比喻一下。   行动缓慢时就像冬天过河;犹豫起来就像害怕周围的人;严肃起来就像到别 人家做客;放松起来就像冰雪消融;迟钝起来就像一块原木;混沌时就像一潭污 水;宽容起来就像山谷。思考和行动都很缓慢。一直保持这种状态,不追求完美。   因为不追求完美,所以随其自然保持不完美状态。   第十章(第24章)   自身有缺欠的人立不起来。自认为自己了不起的人得不到别人认可;自己高 估自己的人不明智;自我陶醉自高自大者不能持久;自我炫耀者没有功劳。   这是为什么呢?其道理是:自我拔高是多余无用的事,只会让别人厌恶,不 会有所增益。所以懂这个道理的人不会这样做。   第四篇、人生观之处事篇   第一章(第8章)   人世间,最好的德行应当像水一样。   水利万物而保持恬静不争,居于众人不喜欢的最低位。水的德行几乎合于 “道”啊。   人应当仿效水。身居适宜之地,心保持和善,结交适宜的人,说话要讲信誉, 处事公正平和,做能力适合之事,行动选择合适的时机。因为不争,所以不会有 危险。   第二章(第7章第34章)   天地能长久存在,原因是其不自谋长久,所以才能长久。   从社会现象来看,聪明人遇事主动退后,反而占先。主动置之死地,反而后 生。不主动谋取私利,反而会得到了私利。   自然规律无处不在,可大可小。万事自成但它不显露,看起来很小。万物受 其支配,看起来又很大。所以聪明人效法之,从小事做起,最后却能办成了大事。   第三章(第39章)   天得道所以清澈,地得道所以安宁,神得道所以灵验,山谷得道所以盈满, 侯王得道所以尊贵。否则,天将裂,地将废,神将失灵,山谷将枯竭,侯王将失 其尊位。   所以,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这就是侯王称孤道寡的原因。是其本 贱吗?非也。是因为赞誉太多,赞誉就失去了价值。所以侯王不愿赤裸裸像玉、 石一样显摆自己呀。   第四章(第2章)   天下人只知道求美求善,其实是不美不善呀。   因为亘古不变的道理是:有与无,易与难、长与短,高与低,音与声,先与 后相随相生,同时出现。   所以,聪明人做事不刻意,教人不言语。作事而不出头,有所为而不把持, 成事而不居功。因为不居功,所以功劳不会失去。   第五章(第9章)   对财物的追求,要适可而止。对权力的使用,不可锋芒毕露。金钱太多,就 难于守住。富贵而骄横,就会带来祸患。所以说,功成身退才符合自然规律。   第六章(第10章)   为人处世和生养婴儿道理相同。   要做到:安心坚守自己的魂魄,像婴儿一样调整呼吸保持身体柔顺,心明如 镜没有污迹,治国安邦不用计谋,考虑问题能坚守柔顺包容之道,处事明白通达 不用诡计。生育她,抚养她。不因为生她而把她当财物一样据为己有,长大之后 不主宰支配她使其失去自由。这才是最好的符合自然规律的德行。   第七章(第22章)   委屈才能保全,弯曲才能矫正,洼地才能存水,旧才能更新,少才能多得, 多则带来困惑。所以聪明人顺道而为,以天下为牧场来管理天下。   不自我拔高,所以彰显;不自以为是,所以明察秋毫;不自我炫耀,所以有 功;不自我陶醉,所以能长久。古人讲“委曲求全”是有其道理的。   所以说,只有不争,才没有人能与他争。   第八章(第23章)   少讲话符合自然之道,“言多必失”就是这个意思。   大风不能持续刮半日,暴雨不能持续下一天。天地都不能久,何况人呢?所 以说,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做事就是有德。做事不遵循自然规律, 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就会失败。   第九章(第28章)   雄雌、荣辱、白黑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为人处事要知雄守雌,知荣守辱,知 白守黑,不走极端。这样才能像婴儿、像原木一样符合“大道”,才算具有“大 德”。这样的人不需要多大改变,就可以担当重任管理天下。就如原木做成器械 一样。   第十章(第37章)   “道”虽然不显眼,但管理者若能守道顺道,万物就将自己发生变化。变化 就会产生过多的欲望,这时依然要用朴素自然的道理来规范。这样欲望将减少, 天下将恢复安静和正常。   第十一章(第43章)   不用言语来教育人,而要以身作则来示范人。这就是“无为”的好处。“无 为”胜“有为”。我是怎么知道这个道理的呢?   因为最柔弱的东西可以在最坚硬的东西中穿行;最空虚的东西可以在最实在 的东西中穿行。这个道理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   第十二章(第63章)   为人处世应当遵守一些原则:   不要主动作为,不要制造事端,品味不追求多味。   别人对自己错误的怨恨,也应当按道理去应对,不能以错对错。即,应当 “以德报怨”,不应当“以怨报怨”。   大事都是从小事做起的。难事都是从容易开始的。所以聪明人不图大,最终 却做成了大事。从容易的事做起,最终完成了困难的事。   轻易承诺,不能兑现,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所以切莫轻易承诺别人。   第十三章(第64章)   不动的东西,容易拿住;未发生的事,容易谋划;脆弱的东西,容易破碎; 细小的东西,容易散落。所以做事要早谋划,不能等到出现了混乱再处理。   大树是从小树成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平地垒起来的;登上百米高山, 是从第一步开始的。普通人做事,总是做几成就会转而失败。所以要始终保持谨 慎,善始善终。   努力做什么反而做不成;努力保住什么反而会失去。所以聪明人不刻意做, 反而成事;不刻意保持,反而不会失去。   总之,聪明人做事不贪欲,不看重华而不实的稀缺东西,学别人不学的东西, 从而避免别人犯过的错误。始终按自然规律做事,不敢有所造次。   第十四章(第81章)   真话不好听,好听的话不是真话;有知识的人,不懂的东西很多。什么都懂 的人,其实没有知识。聪明人很少,愚昧的人很多。   聪明人乐于帮助别人,反而自己获得的更多。   由此可见,自然之道是互利共存,利他而不互害。人之道是为而不争,和谐 自然。   第十五章(第79章)   两方如果发生了冲突,大的怨恨平息之后,必然遗留有小的怨恨。如何才能 完满处理好这种事呢?   聪明的人总是把自己放在吃亏的地位,就像债务关系中,使自己处于债权人 的地位,也不强制债务人。有德的人会领情,按照合同关系给予回报,无德的人 会赖账,从中谋取利益。但自然之道不讲亲疏,总是有利于有德的人。   第五篇、知识智慧篇   第一章(第71章)   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是最聪明的人。不知道自己有知的人,是糊涂虫。聪明 的人知道自己明白的东西,不知道自己不明白的东西,所以是明白人。   第二章(第21章)   人最大的德行,就是遵循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恍惚幽深隐藏在万物之后,其 有表象、有实物、有真情、有诚信。从古至今,道理不变。   我如何了解万物?从道理中推断出来。   第三章(第45章)   看事情要有深度,要透过表层看到本质。   最完整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有缺损;最盈满的看起来好像不足;最直的看起来 好像弯曲;最巧妙的看起来好像很笨拙;最智慧的看起来好像很愚笨;   清静无为可以使天下秩序井然。   第四章(第33章)   汉字有许多不同的含义,我是这样定义的。   怎么才能算智、明、力、强、富、志、久、寿呢?了解别人的人是智;了解 自己的人是明;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战胜自己的人是强;知足的人是富;强行 做事的人是有志;不失其根据的人能持久;死后能让后人不忘的人是长寿。   第五章(第40章)   聪明人能够理解自然规律,并能一直遵守并按规律做事。一般人似懂非懂, 时而遵守时而违背。愚蠢人理解不了,反而不以为然,嘲笑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不是容易让人看明白的。就像常言所讲:明的看起来像暗的,进 看起来像退,平坦看起来像坎坷。大德看起来像山谷,空空荡荡无所作为,品行 高洁看起来像有亏欠,广施德行看起来像有遗漏。大的方形看不出四角,大的器 物初看不成器。大的声音听不见像无声,形象太大反而看不出形状。   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看起来微不足道,但终能成事。   第六章(第48章)   随着学习到的知识更多,最终总结出来的道理会更简单更少。掌握了根本的 道理,人就处于自然无为的状态了。   用自然无为的方法治理社会,就会使社会无纷扰,天下安定。反之则反。   第七章(第50章)   人从生到死,三分之一的人生命力旺盛,一生顺利。三分之一的人生命力羸 弱,不能存活。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因行动不当才会招致死亡。   这是什么道理呢?生命力强盛的人,野外旅行不回避犀牛、老虎,牛角虎爪 不能伤害他。从军打仗不穿铠甲,刀枪不能伤害他。原因是他能避开死地啊。   第八章(第54章)   善于建设的人,其建造的东西坚固不易损坏。善于抱持的人,其抱持的东西 不易脱失。这种人能子嗣传承香火不断。   一个人善于修身,能改正错误、依道做事,做好自己,其有真德;能处理好 家事,其德有余;能处理好乡村事,其德会流传后世;能处理好国事,其德丰厚; 能处理好天下事,其德就广博了。   我如何知道天下大事是怎样子的?人和人对照,家和家对照,乡和乡对照, 国和国对照,天下和天下对照。就是这样子的。   第九章(第27章)   善于行路的人,不留痕迹;善于说话的人,没有漏洞;善于计算的人,不用 算筹;善于关门的人,不用锁也难以开启。善于结绳者,不用扣也难解开。   同理,真正聪明的人善于用人。物尽其才,人尽其用。所以,聪明人被聪明 人当做老师,不聪明的人被聪明人看成学生。不敬重老师,不爱护学生的人,即 使聪明,也是小聪明。这种人其实是大糊涂。这个道理很微妙。   第十章(第47章)   洞察自然之道的聪明人,不出门就能知道天下事,不观察就能明白自然的变 化,不作为就能成事。   第十一章(第70章)   我讲的道理都有根据,很容易理解,也容易践行,但很少有人理解和践行。 原因是无知的人太多啊。理解的人俞少,这些道理俞显得珍贵,就如同聪明人穿 着破旧的衣服,却怀揣着宝玉一样。   第六篇、治国理政篇   第一章(第17章)   统治者治理的最好状态是,百姓只知道自己的存在;次一等的是让百姓赞美 自己;再次一等的是让百姓害怕自己;最次等的是遭百姓辱骂。   因为诚信不足,所以百姓才不信任。所以统治者谨言慎行,让事清自然成功。 而百姓会说我自然而然。   第二章(第3章)   不崇尚贤人,使人不争名位。不抬高稀缺物价格,使人不去偷盗。不用欲望 刺激人,使人心不乱。这才是聪明人的治理之道。   让人吃饱肚子,保持身体健壮,心保持淳朴自然状态,断绝违反自然的欲望, 不敢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这样就能实现天下大治了。   第三章(第49章)   聪明的统治者无私心杂念,和百姓同心。对有才干的人和无才干的人一视同 仁传授知识给他们。这才是最聪明的做法。对相信自己的和不信自己的人同样给 予信任。这才是最好的德行。   聪明人处理天下事谨言慎行,与天下人同心。他们的关系就像,聪明的统治 者是淳朴的孩子,百姓是孩子的耳目。   第四章(第18章第19章)   因为自然规律不被人遵循,才产生了仁义的要求;因为多使用计谋,才产生 了大伪;因为六亲不和睦,才要求孝慈;因为家国昏乱,才要求有忠臣。所以, 求果需要寻因,不能颠倒。   所以说,顺应自然规律,杜绝虚伪的仁义,才对百姓有百倍之利;杜绝伪诈 诡计,百姓才能恢复慈孝;杜绝投机取巧对利益的追逐,才能没有盗贼。以上三 句话归结为一句:返璞归真,清心寡欲,才能有利于家国。   第五章(第36章)   世人常见强胜弱。但更微妙的道理是柔弱胜强。欲收敛必先伸张;欲削弱对 方,必先加强对方使其过头;欲抢夺对方,必先给与对方使对方不能自持。这个 微妙的道理,是治国安邦的利器,不可以张扬,就像鱼儿深藏在水中一样。   第六章(第57章)   治国安邦要用符合自然规律的正常方法;用兵打仗要出奇兵;安定天下要无 为无事,不能瞎折腾。   我怎么知道这个道理的呢?因为对社会管控太多,民众就会贫困;民众喜欢 用武器殴斗,就会导致家庭不和睦,国家不安宁;人们多投机取巧,就会崇尚不 切实际的奇珍异宝;法令太严苛泛滥,盗贼反而愈多。   所以古代的聪明人讲:我不作为,民众反而能自己管好自己;我崇尚恬静, 民众反而能正常生活;我不乱折腾,民众就能富裕;我没有过多的贪欲,民众就 崇尚简朴。   第七章(第58章)   社会管控简洁明了,民众就会淳朴善良;社会管控过于严苛,民众就会狡诈 取巧。   祸患隐藏在福中,福也寄存在祸中。谁能搞清到底是福还是祸呢?正与反, 善与恶都是这种关系。世人糊涂地追求极端已经很久了。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适度:有棱角但不割手,正直但不放任,光明但不耀眼。   第八章(第60章)   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火候不能太大。   按自然之道治理天下,阴谋诡计,雕虫小技就都不灵了。也就不能伤害到百 姓,自然也伤害不了统治者。统治者和百姓两不伤害,两全其美,是大德所归。   第九章(第61章)   大国与小国相处,大国应当谦让、守静、居下位,这样才能让小国臣服。小 国也会获得尊重和相应的利益。这样才会各得其所,天下和谐。   这种关系就像雌雄关系。大国守雌位,小国居雄位,雌恒胜雄。大自然道理 就是这个样子的。   第十章(第65章)   遵循自然之道,才是最好的德行。   掌握真知、遵循自然规律、为人处世保持淳朴善良才是智慧,违反自然之道 才是愚昧。而世人却把投机取巧、阴谋诡计看作“智慧”,把遵循自然规律、为 人处世保持淳朴善良看作“愚昧”。这和自然之“道”正好相反啊。   所以,聪明人不用投机取巧、阴谋诡计来教化民众,而用真知来教化民众。   民众之所以难以管理,原因是他们善于投机取巧、耍阴谋诡计。因此,用阴 谋诡计来治理国家,就是国贼。用真知来治理国家,才是最好的德行啊。   这个道理非常深刻。只有明白这两个道理并实行,才会国泰民安。   第十一章(第66章)   江河之所以能容纳百川,成为百川之王,因为它处于下游。   社会也是同样道理。所以,聪明的统治者想处于民众之上,必须言语谦和处 于下位。想处于民众之先,必须以身作则处于民众之后。这样民众才不把他看成 祸害和负担,才会拥戴他。因为他不争先争上,所以没有人能与他争。   第十二章(第72章)   民众如果不再害怕危险,则最大的危险就会来临了。   不能侵害民众的居所,不能侵害民众赖以生存之器物,这样才不会被民众厌 弃。所以,聪明的统治者有自知之明,不擅作主见。自爱但不自以为尊贵。   第十三章(第74章)   民众如果都不怕死,就不能用死刑来恐吓民众。   如果只是极少数人不怕死,对少数人处以死刑就会使民众惧怕而不敢违法。   如果民众都惧怕死,就得严格按法律程序办理死刑案件。如果不按法律程序 走而滥杀,就像不懂木匠的人去做木工活,就会反伤其手。最终会损害统治者。   第十四章(第75章)   百姓之所以闹饥荒,原因是统治者征税过多。   百姓不服从管理,原因是统治者胡作非为。   百姓之所以不怕死,原因是活着太艰难。   这种情况下,只有那些做事不是为了活命的人,才珍惜生命。所以我才讲这 是“贤重身”。   第十五章(第78章)   水是天下最柔弱的东西了,但水滴石穿能攻克坚硬东西的,没有什么能超过 水。这个现象亘古不变。   水能战胜坚硬的东西,弱能战胜强。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很少人按这 个道理行事。   因此聪明人才这样说:为国家背负骂名,承受灾难的人,才是国家的脊梁和 主人。   正确的话,听起来像是错误的。   第十六章(第80章)   有人口稀少的小国,大型器械都用不上。民众害怕死亡不出远门。车船也不 需要,军队兵器也不需要。民众用原始方法结绳记数。吃着美食、穿着漂亮的民 族服装,开心地唱歌跳舞,安居乐业。与其它小国相距很近,鸡狗的叫声相互都 能听见,但民众一辈子都没有交往。   第七篇、战争与和平篇   第一章(第29章)   大有作为要夺取天下者,我看会失败。天下像一件神器,不是有为者可据有。 大有作为者会失败,大力保持者会丢失。所以聪明人要徐徐图之、谨慎把持,不 过分用力。   第二章(第30章)   用“道”辅佐君王治理天下,不以强兵武力统治天下,这才是最好的方法。   军队所到之地,草木不生生灵涂炭。所以善于治理天下者,成功而不用强, 成功而不骄横,成功而不自满,成功而不自夸,成功而谨慎保持。   其中的道理是,物壮就会老,老就会早死。所以聪明的统治者不以强兵武力 统治天下,顺应长久之道。   第三章(第31章)   战争人人都厌恶,军队是不吉祥之物,不得已才用啊。所以顺道有德的君子 都反对战争。和平为贵,不要赞美战争。赞美战争,就是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 人不会得到天下人称   赞的,也不会成功。   古人以“左”代表“文”,以“右”代表“武”,办吉祥之事在左边,办丧 事在右边,战   争后对死者以哀礼安葬之,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章(第68章)   好的武士不轻易使用武力;善于战斗的人不意气用事;善于取胜的人不轻易 与对手交锋;善于用人者不盛气凌人。总之,无为不争是符合天道的最好德行。   第五章(第69章)   打仗用兵之道是:不能轻易主动进攻,应当以防备为要。不能因为进一寸而 导致退一尺。行动、攻击、武备都不能让敌方看出来。这样才会取胜。   最大的危险是骄傲自大轻视敌人。轻敌就会失去所有的优势。所以说,两军 相遇,防备严谨的一方胜出。   第六章(第73章)   战争中,经常是勇敢者死,不勇敢者存活。两种选择利害不定,谁能知道其 中的道理呢?   自然规律是:不好战的人容易取胜;不言语的人容易得到响应;坦诚的人善 于谋划;不招呼的自己会到来。天道广博,自有其道理啊。 ◆          美国大选、中国教育与社会主义                ·舟 山·   202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一次不同寻常的选举,这次选举决 定着美国的民主制度是否能够守住,也因此牵动着美国人以及全世界的心。不出 所料,此次选举激发出了美国人空前的选举热情,但令人颇感不解的是,在经历 了川普四年对美国民主法治的破坏,对自由人权价值观的践踏,使美国遭遇了自 二战以来最严重的文明危机之后,川普的得票数不降反升,执政时候基本保持着 国内稳定的40%左右的支持率。在川普之前,美国人无法相信,在一个有着二百 多年民主传统,一个被很多人视为民主灯塔并且向来以此为傲向全世界输出其民 主自由价值观的世界第一大国,居然孕育出了法西斯的雏形。历来以捍卫民主制 度为责任的大国总统居然开始疏远自己传统盟友,而对世界上的独裁者大献殷勤。 一个反科学,反智,反文明,反道德,私生活混乱,谎话连篇,言语粗鄙,惟利 是图,没有底线,毫无羞耻之心的人居然可以被如此之多的美国人允许作为其国 家总统。川普现象的出现使很多美国人开始反思,美国究竟怎么了?为什么美国 所珍视的自由多元包容的价值观开始被抛弃而走向自私狭隘封闭?新冠疫情的蔓 延,BLM运动的发展也使很多美国人开始不得不正视自己以前所忽视或者刻意回 避的问题。   透过历史,美国知识界认识到美国一直存在的社会不公与歧视压迫被掩盖了, 种族歧视,性别歧视,阶层歧视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一直伴随着美国。即使经过 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和60年代平权运动在社会公平方向有了很大的进步后, 随着80年代里根上台以及老布什小布什的新保守主义的抬头,美国又开始后退, 越来越权贵化,寡头化,政客们成为大企业大财团特殊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精英 阶层与社会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远,阶层越来越固化,底层穷人想凭借自身努力改 变命运的机会越来越渺茫,社会开始走向撕裂。   在某种程度上,川普的崛起是美国社会固有问题的暴露,美国的问题也不仅 仅是近代产生的,而是在建国之前欧洲人来到这片大陆时就自始至终伴随着。在 《白垃圾:美国四百年来被隐藏的阶级真相》这本书中,作者南西·伊森伯格一 反美国主流历史叙述论调,揭穿美国一向自诩的人人机会平等,享有公平自由的 谎言,指出被称为白垃圾的白人底层——也就是如今的川普基本盘——的存在。 为躲避宗教迫害来到美洲大陆的人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英国政府或者跟政府 有关的大公司,为减轻社会负担,把穷人,犯人,流浪汉,无业者,娼妓,负债 者等社会底层人士用欺骗或者强制的手段送来的,这些人一直被嘲笑,贬低,污 名化。美国的国父们大都过着贵族的生活,有的蓄养奴隶,建立国家也是为了维 护贵族的利益,这也难怪美国建国时的宪法中并没有赋予黑人穷人女性投票的权 利,而选举人团这样一种反民主的制度也一直流传下来。美国的历史便是由这些 受过良好教育的有着各种社会特权的既得利益人士书写的,过度美化吹捧,丑陋 被掩盖。美国梦就像一柄双刃剑,掩盖了社会机会的巨大差异,让少数人杀出一 条血路的同时,也为指责歧视失败者提供借口。   精英主义和民粹主义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当社会的精英阶层离社会大众太远 享受了过多的特权的时候,便会催生孕育民粹主义,美国如今的社会便是这样一 种现状。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白人底层认为自己被两党建制派抛弃,全球化的好 处没有得到,反而工作被外国人和移民夺走,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又让他们的处境 雪上加霜,他们感到没有人倾听他们,政客们沦为财团寡头的代言人,于是,川 普抛出的美国政府被“暗黑势力”控制的阴谋论颇得他们的认同,“抽干沼泽” 的口号赢得了其民心。大城市的精英人士瞧不起他们这些乡下人,而川普的粗鄙 下流的言行举止反而让他们觉得跟自己是一类人。《大西洋月刊》上一篇文章介 绍了美国社会9.9%的精英一族,他们是介于顶层0.1%与底层90%之间的群体,大 都出身良好,有着名校背景,从事着医生、律师、咨询师、中层投资银行家等体 面工作,坚称自己属于“中产阶级”。虽说这9.9%人群喜欢把自己归类为99%的 普通大众以区别于top1%,然而,0.1%的顶级阶层正是以9.9%的新贵群体为途径 对底层的90%人群进行盘剥,从上世纪80年代里根保守主义兴起以来,也只有这 一群体的财富持续不断增长。有人会说,美国是市场经济国家,财富由市场分配, 很公平。这是一种对美国社会的美化式的无知,美国社会的一些精英行业中并非 严格意义上的自由竞争,比如,为什么美国的医生赚的钱是其他发达国家的两倍? 这并非因为美国的医生水平更高,而是因为美国的医疗体系实际是一个垄断联盟, 通过控制医学院录取数量、给外来医生的执照,医生组织可以有效的减低其成员 面临的竞争,其他行业如律师业、金融业、高科技业也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垄断。 这个9.9%的群体还通过税收优惠、退税、补贴等政策享受更低的税率,美国最贫 穷的五分之一人口的实际州税率是顶端1%收入人群的两倍之多,大约是前10%收 入者实际州税率的一倍半。   美国的政府之手采取偏向富人的政策导致的结果就是美国出现了一批新贵族, 由于社会越来越不平等,也加剧了社会的“内卷”化,结果损害了所有人的利益。 耶鲁大学前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的《优秀的绵羊》一书揭示众多常春藤名校的 学生深受心理问题困扰,这些名校学生“为了出人头地,为了成绩和简历,不惜 牺牲自己的健康、友情、爱情、个人探索、课余活动等等”,“他们光鲜的外表 之下寄居着令人窒息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和孤独”。美国心理学会 曾经公布的一份名为《大学校园的危机》的报告,该报告提到,接近一半的大学 生觉得自己“无望”;接近1/3的学生承认“在过去的12个月中,由于心情过度 低落而影响到了自己正常的生活”。许多人在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与自己不喜欢 的有“钱途”的行业之间挣扎痛苦着。如书中所指出的,“美国的教育系统培养 出了高智商、有成就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但却没有教育他们领悟生命的追求, 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他们按部就班的生活,缺乏新生活的想 象力。在内心深处,他们也缺乏勇气和自由来创造自己的道路”。   美国社会需要改变,中国的社会问题更多。这次大选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移民美国的华人一代中大部分支持川普,而且空前狂热,他们在美国从小接受教 育的后代却普遍反感川普。人种都一样,所以原因只能是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导致 的。中国教育在很多方面是反人性的,按照现代教育科学的观点来看,儿童教育 最重要的是满足其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探索欲,功利化的教育违反儿童天性, 以考试为主要目的僵化式教育容易让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回想自己以前在学校 中接受的教育,在我们还处于懵懵懂懂状态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学习要吃苦, 吃了苦就能当上人上人,当上人上人自然也就是“书中自由黄金屋,书中自由颜 如玉”了,社会新闻、周围环境中也会树立一种把成功的标准与金钱挂钩的价值 评判体系,于是,这种人上人的成功观从小便植入我们的头脑中。有了人上人, 自然也会有人下人,有了好学生,也就会有“差学生”,我们开始认同把人分成 三六九等,我们的头脑中不知不觉已经认同了等级社会的存在,我们的人文情怀 得不到培养,天性被扭曲,在我们还没有对此产生怀疑反思之前,我们已经被洗 脑了。如果国家的每一个国民都有着人上人思维,这对统治阶级最有利,金字塔 形的社会结构中,上层的位子是总是有限的,为了争夺这有限的位子,不管是中 产也好,底层也好,只能内卷化,只能996,甚至牺牲自己的青春拼命往上爬, 或者出卖良知,损人利己,攀附权力。社会只能重复着鲁迅指出的那套“爬和撞” 的模式。但是,“老实的照着章程规规矩矩的爬,大都是爬不上去的。聪明人就 会推,把别人推开,推倒,踏在脚底下,踹着他们的肩膀和头顶,爬上去了。大 多数人却还只是爬,认定自己的冤家并不在上面,而只在旁边——是那些一同在 爬的人。他们大都忍耐着一切,两脚两手都着地,一步步的挨上去又挤下来,挤 下来又挨上去,没有休止的。”一个社会不解决分配问题的话,人们越努力,越 是受盘剥,最终只是顶层的权贵阶层获益最大。统治者是害怕民众觉醒的,所以 高明的统治者会鼓励支持人们努力,用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大饼来麻痹和欺骗民 众,让民众辛辛苦苦勤劳一生,民众把精力放在个人努力上面,也就不会花心思 捉摸改变社会结构了,统治者的特权地位就更加稳固。同时也可以用不够努力来 指责那些没有爬上去的人(虽然这部分人占了社会的大多数),因为只要你没有 过劳死,总可以指责你不够努力。统治阶级通过特权攫取巨额的资源,分一些残 羹冷炙给民众,然后通过从小的洗脑教育,用掌握的宣传工具操纵舆论让民众认 为自己生活过得不好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不够聪明或者运气不好,但是会限制 公开讨论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为了避免自己成为民众攻击的靶子,统治者会煽 动民族主义,高唱爱国主义,树立虚假的外部仇敌,让民众以为自己跟他们是一 体的。一些精明的依靠体制获益的既得利益者也会与统治者心领神会,有意无意 与其配合,充当帮凶。   在这样的教育与宣传方式的影响下,右翼的保守主义意识形态开始在国内大 肆流行,甚至被很多反体制知识分子奉为圭臬。川普是一面镜子,它会反射出很 多人的精神底色是什么样的,揭示出许多高喊自由民主的自由派是否真正理解自 由民主的内涵。追求民主是为了保障人权,但是,如果你认为你自己或者你的族 群的人权比其他人更加重要,甚至为了你的人权可以牺牲他人的人权,那么,你 追求的不是真正的人权,而是你自己或者你的族群的特权。从生活经验中我们知 道,如果你认为你比对方高人一等,对方也认为自己比你高人一等,那么,你们 之间很难友好相处,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同样如此,人类不同族群 之间经过长期的磨合和惨痛的经历,认识到平等与尊重才是文明社会的相处之道。 华人川粉歧视黑人、穆斯林、墨西哥人、印度人,甘愿拜白人为老大,期望和白 人一起打压其他美国少数族裔,这样的等级观念与从小接受的国内教育一脉相传。 利益至上主义教育和人上人的观念容易使人漠视规则,缺乏契约精神,为达目的 不择手段。在这次美国大选中,面对川普败选的结局,华人川粉不愿意认输,造 谣传谣选举舞弊,抹黑丑化拜登,甚至主张川普发动政变,公然破坏美国民主制 度,这跟他们内心的种族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不无关系。既然认为自己比 黑墨穆印在人种上更加优越,就会在头脑中或多或少的“非人化”他们,就会使 他们变得冷血自私,无视规则。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建立在把对方当人的基 础上的,既然都不把对方当人了,那就没必要讲规矩了,眼里只有野蛮的斗争, 为达目地不管采取什么手段也没有了良心上的负疚感,这种心理很容易滑向法西 斯主义。   这次美国大选是一个很好的观察民主机制如何运作的机会,美国社会暴露的 问题中国同样存在,甚至更加严重。如何寻找根治社会弊病的良方?我认为北欧 的社会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如何获得人生的幸福?积极心理学的 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基础物质条件后,一个人的幸福感来自于健康的社交圈和 从事有意义的工作。道理很简单,人活的幸不幸福,关键在于人的精神世界是否 丰富,只有在保障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人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精神方 面的享受,探索自己内心真正的兴趣所在。由于在物质方面人有了基本的安全感 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不会那么在意经济利益,从而能够更加注重精神方面 的交流,发展出真正的高质量的友谊。因此北欧人的幸福指数都很高,社会的人 道主义情怀浓厚,川普这样的极端主义缺乏在北欧滋生蔓延的土壤。   最近北京顺义发现的三个新冠病例让人感慨唏嘘,一个34岁,每天往返50公 里上班,还要考研,带娃,一个32岁,白天上班,晚上顺风兼职到凌晨2点,一 个40岁,做网约车司机,每天不间断工作17个小时。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号称 社会主义的祖国实在是讽刺,很多人的努力拼搏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还要时时 担心一场无妄之灾将自己击倒。通过这件事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北欧的中产阶级会 选择高税收高福利保障健全分配均衡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模式,因为他们不想内卷, 不想当做题家,不想996,不想整日操劳身心疲惫,不想让人际关系充满着太多 的利益考量。在网上看到一段话说的很有道理,“正确的逻辑是,你的孩子孙子 都将是普通的平凡人。你应该考虑怎么样创造一个对普通人平凡人好的社会,而 不是幻想你的后代是人上人”。一个正常的社会是应该让一个不那么努力的普通 人也能过上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哪怕是一个环卫工人,一个超市收银员,他们 的工作同样是我们这个社会必不可少的,他们同样值得我们社会的尊重,值得社 会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   当然,“社会主义”这个词是中国“柿油派”知识分子不喜欢的,他们分不 清民主社会主义和专制社会主义的区别,一概视之为洪水猛兽,他们主张政府尽 可能不要插手干预社会经济,认为一旦搞“大政府”了,就走向专制了,就走向 “通往奴役之路”了,就走向“1984”了。他们听从川普和共和党对民主党“社 会主义”的攻击,奉哈耶克,弗里德曼的理论为圭臬,对“自发秩序”“自由选 择”这种似是而非的概念缺乏深入思考,把所谓的里根经济学,涓滴经济学当成 真理,坚信早已被欧洲抛弃被美国即将抛弃的保守主义是拯救中国的出路。   很多中国知识分子应该搞清楚,他们追求民主的目的是什么?争民主是为了 有投票权,那争取投票权的目的又是什么?普通大众的考虑很现实,投票权就是 为了让自己的利益诉求能够被当权者重视,为了能够看得起病,住得起房,养得 起老,孩子能够获得好的教育,其他的特定群体比如女性希望能够男女平权,性 少数群体能够获得法律和社会认可,残疾人能够有更加健全便利的社会支持,这 些都需要“大政府”来提供。自由派如果无视民众的具体诉求,只是空喊民主自 由口号,甚至以反对“大政府”为由反对政府履行自己的职责,最终只会陷入 “为反对而反对”的偏执中,也会被民众抛弃。政府权力的缩小会导致资本势力 的扩张,资本都有着贪婪的冲动,不受监控的资本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读一读西 方当年走过的历史就会明白,马克思主义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固有缺陷才应运而 生。强势的资本会拉拢腐蚀政客,破坏民主,所以美国的民主制度越来越劣质化, 北欧国家的民主指数和自由度全世界最高。目前的中国与马克思批判的社会没有 多大差别,同样存在着马克思当年所批判的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看看中国 的工会情况和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我们真的能够说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吗?披 着保守主义外衣的社会达尔文体系最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这也是为什么国内会 任由保守主义理念大肆传播的原因,信奉保守主义的自由派所主张的与其所反对 的殊途同归。   有人说,当保守主义者认为他们不能靠民主的方式赢得选举的时候,他们不 会放弃保守主义,他们会放弃民主。这次美国大选也让共和党打压投票,破坏司 法的中立性,纵容参与川普烂诉等破坏民主的一面进一步显露出来。保守主义者 高喊“保卫自由”“反对大政府”的口号,但他们却要控制女性生育,干涉性少 数群体的行为。他们反对控枪,纵容警察滥用暴力,让别人生活在恐惧中,保守 主义者所追求的“自由”是为了压迫其他群体,让别人不自由。即使是对于那些 真正认同自由民主理念的保守主义者,他们的主张也会导致产生川普现象这种民 粹主义的土壤。   一个人人只追求利益,以金钱作为衡量成功标准甚至是非标准的社会不是一 个正常的社会,物欲横流的社会会降低人的道德底线,一个人人精致利己的社会 会堕落为一个人人互害的社会,一个人情冷漠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的原子化社会 也是统治者喜欢的社会。社会主义的理念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我们 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我们的所有的一切来自于这个社会,我们对这个社会负有义 务,我们应该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忽视掉这个社 会的丑陋,因为社会的丑陋与我们息息相关。我觉得甚至也可以把社会主义的这 种整体关联的理念延伸到自然界,我们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我们需要保护自然, 保护物种多样性,关注环境污染,关注气候变暖,关爱我们人类唯一的地球,为 我们,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美国大选、中国教育、社会主义三个看似无关的话题其实有着密切的内在联 系,因为都涉及到我们作为人类的终极价值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人类与动物有 什么本质区别?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为此而应该构建一个怎样的社会? 我们匆匆忙忙,忘记了停下来思考。我们追求肤浅的物欲满足,而背叛了我们的 灵魂。我们欺骗了生活,生活也欺骗着我们。我们假装活的像个人,但不努力追 求做个真正的人。   最后,引用《优秀的绵羊》中书末的两段文字:   “我们真的要继续维持一个‘赢家通吃’社会吗?我们真的要继续人为地让 教育资源处于匮乏状态,同时让我们的孩子为有限的空间互相厮杀,并进而陷入 绝望和恐惧吗?我们真的要继续浪费我们共同的人力资源,而不是动员所有人的 才能来实现更大的利益吗?我们真的要成为一个帮派社会,每个人都袖手旁观, 听任整个社会慢慢毁灭吗?”   “如果我们想要创造一个体面的社会,一个正义的社会,一个明智而繁荣的 社会,一个孩子们因为爱学所以学、人们因为爱工作而工作的社会,我们就必须 接受托马斯·哈代的这一理念(我们这个时代的所有孩子,都是这个时代成年人 的孩子,都应该得到所有成年人的照顾)。我们不一定非要去像爱自己一样爱我 们的邻居,但我们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邻居的孩子。我们已经尝试过贵族统 治,尝试过精英治理,接下来是该试试民主治理的时候了。”   救救孩子! 【网萃】∽∽∽∽∽∽∽∽∽∽∽∽∽∽∽∽∽∽∽∽∽∽∽∽∽∽∽∽∽∽∽ ◆        宇宙膨胀背后的故事 (三十三)             ·程 鹗· (三十三):宇宙之有生于无   1969年,卡特和霍金的导师、剑桥大学宇宙学家夏玛(Dennis Sciama)在 哥伦比亚大学讲学。在他话语停顿的间隙,有人突然迸出一句:“也许宇宙就是 一个真空涨落(vacuum fluctuation)?”全场哄堂大笑。都是学物理的听众当 即心领神会,因为那是一个只有内行才懂的幽默。   笑声中,那个冒失鬼颇为尴尬。他名叫特莱恩(Edward Tryon),是温伯格 的学生。他博士毕业才两年,刚刚在哥伦比亚大学谋得助理教授职位。   其实,他是认真的。   在基本理解了宇宙自大爆炸以来的所作所为之后,科学家面临一个终极叩问: 这个辉煌、浩瀚、深邃的宇宙是从哪里来的?如何出现的?这一切又都是为了什 么,有啥意义?   早在1930年代初,爱丁顿在脑子里为宇宙的膨胀“倒带”,不寒而栗。他无 法接受——因为他没法想象——宇宙万物,还有时间,会有一个起始点,一个来 源。   勒梅特和伽莫夫将这个起点纳入了严格的理论体系。但无论是“原始原子” 还是“伊伦”,他们都没能为宇宙的“原始火球”提供具体的模型和来历。这也 是没办法。他们能说的只是最原始的宇宙没有大小,尺寸为零。而同时它的密度、 温度、压力却都是无穷大。那是一个数学的奇点,所有物理理论都已经失效。   所以,霍伊尔为这个理论冠以俗气的“大爆炸”名号时,他的揶谕不是毫无 来由。英国著名幽默作家普拉切特(Terry Pratchett)还曾在小说中模仿圣经 的语气讲解这个宇宙起源:“起初,啥也没有,它爆炸了。”(“In the beginning there was nothing, which exploded.”)这个描述活灵活现,却也 不失准确。   及至1980年代初,古斯也认为那时已经成熟、被广泛接受了的大爆炸理论只 适用于爆炸之后的宇宙演变,却回避了根本性的三大问题:什么爆炸了?为什么 爆炸了?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What banged? Why did it bang? What happened before it banged?”)   自然,古斯觉得他发现的暴胀提供了答案:爆炸的是基于大统一理论的假真 空;因为假真空只是一个亚稳态,具备一种与引力相反的强大能量,因此会导致 宇宙指数式膨胀。不过,古斯的暴胀也还是大爆炸发生之后的事情。与勒梅特和 伽莫夫一样,他无法描述作为奇点的时间起点。他只能逼近到10^-37秒的时刻。 那时候他的宇宙非常之小,只有质子的一千亿分之一。那一刻,宇宙的暴胀开始, 并导致随后的大爆炸膨胀。   那么,10^-37秒之前,又发生了什么呢?   林德也曾以为他解决了这个难题。他的新暴胀理论几乎摒弃了古斯原有的全 部概念,尤其是具备混沌式初始条件的永恒暴胀,不再要求宇宙有始有终。我们 所谓的宇宙年龄只是我们视界这部分——这个特定的泡泡——的年龄,而不是多 重宇宙本身的年龄。因为暴胀是永恒的,不断有新的泡泡在诞生、膨胀。在单个 宇宙不断地诞生、消失之际,作为一个整体的多重宇宙却是永恒的,不需要有起 点和终点。   然而这想法也很快像美丽的肥皂泡般破灭了。鲍德(Arvind Borde)、维伦 金(Alex Vilenkin)与古斯一起从数学上证明,林德的这个永恒暴胀在时间上 只适用于未来的方向。多重宇宙也许会走向永恒,却无法有永远的过去。将时间 倒推回去,还是必须有一个起点。   无论哪个文化哪个部落,人类自古以来都有着神灵崇拜。每个种族都会朴素、 直觉地认同这个世界是某个上帝为我们专门设计、创造的。古希腊圣贤把这归结 为客观世界存在最根本的“第一因”(first cause)。中国的老子则称之为 “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托勒密构造最早的宇宙模型时,在镶嵌着恒星的天球外安排了上帝与诸神存 在的天域。他们在那里缓缓地推动天球转动,俯瞰人间沧桑。   在哥白尼、开普勒认识星体的运转规律之后,牛顿发现,太阳系中所有行星、 卫星的轨道运动可以用他的引力和动力学理论完美地描述、预测,完全不需求助 于神力。笃信宗教的他认为那简洁、优美的物理定律便是上帝的化身。但他无法 解释这些星球最初始是如何运动起来的,只能设想上帝将太阳、行星、卫星像棋 子一样布好,然后逐个推动了一下。在那之后,太阳系便永远地不再需要上帝。   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态度:在科学能够解释的自然世界中没有上帝存在的理 由;遇到科学尚未能理解的领域时,也许可以拉上帝来充当一下龙套。无独有偶, 现代科学家在人择原理上,表现如出一辙。   300多年后的科学家发现他们走到了同一条河边。宇宙从大爆炸之后就再也 不需要上帝插手,可以优雅、有序地按照已经被理解的物理规律演变。可是大爆 炸那一刻究竟发生了什么?是否需要上帝出手,按一下开关、点燃第一把火?   2500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还曾宣告:“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 无。”他没有具体指出“无”是什么、又从何而来。它大体相当于普拉切特那个 “啥也没有”(nothing)。如何从宇宙诞生之前的“无”转化为宇宙之“有”, 一直都是哲学家、神学家乃至艺术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那也正是物理学家特莱恩所耿耿于怀的。因为在物理世界中,所谓的“无” 便是真空。   经典物理中的真空是最简单的系统。想象一个强力抽气机将一个容器内部完 全抽空,里面不再有任何分子、原子、粒子,没有任何辐射,没有任何能量。那 便是真空,亦即空空如也、啥也没有。不存在任何物理。   然而,这个完全确定、能量永远为零的状态违反了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 不可能存在。因此,量子世界中的真空不那么静寂,会时常发生随机的涨落事件。 例如,真空中会突然冒出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它们很快又互相湮灭而消失。 这个过程极其短暂,只经历大约10-21秒,因此无法被察觉。这些稍瞬即逝的粒 子因此也叫做“虚粒子”(virtual particle)。伴随着这些虚粒子不断的产生、 湮灭,真空具备一定的能量,叫做“零点能”(zero point energy)。   1940年代后期,荷兰物理学家、埃伦菲斯特的学生卡西米尔(Hendrik Casimir)在玻尔的启发下提出了一个直接测量真空涨落的途径:在真空中将两 块平板靠近。因为平板不带电,没有电磁作用。它们之间的引力太小,可以忽略 不计。但在靠得足够近时,它们之间的真空所存在的零点能会使两块板“没来由” 地互相吸引。   这个“卡西米尔效应”(Casimir effect)直到1990年代才被精确的测量证 实。但即使在1970年代,物理学家对真空能的存在早已深信不疑。   1974年,霍金在访问苏联时与泽尔多维奇和斯塔罗宾斯基交流后,提出黑洞 不是全“黑”,会有一定辐射逸出的新思想。因为黑洞“表面”(专业的名称叫 “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附近的真空涨落也会产生诸如电子与正电子的 虚粒子对。它们其中之一可能随即被引力俘获而坠入黑洞。剩下的那一个便不再 有机会与同伴湮灭,只能孤身逃逸成为可被观察到的实在粒子。这个尚未被证实 的“霍金辐射”(Hawking radiation)也是真空涨落在现实、宏观世界的表现。   所以,当特莱恩在1969年脱口而出,提出宇宙可能来自真空中的随机涨落时, 那不失为一个有趣的想法。然而,真空涨落也有颇多限制。其产生粒子的几率取 决于粒子的质量,也就是产生它们所需要的能量。所需能量越大,产生的机会越 小。如果出现,其寿命也会越短,会更快地重新湮灭而无迹可寻。因此,想象我 们这浩瀚的宇宙如一颗微小粒子从真空中随机出现,并且历经100多亿年还风霜 依旧,这不能不让特莱恩的同行们觉得那是一个无比机智的内行笑话。   那场哄笑让特莱恩很不自在,以至于随后他自己都不再记得那个场面。然而, 宇宙来源于真空涨落这个念头却还一直在他的脑子里游荡,挥之不去。直到有一 天,他偶遇爱因斯坦的助手伯格曼(Peter Bergmann)。伯格曼告诉了特莱恩一 个有意思、却很少人注意到的物理事实:宇宙其实压根就没有能量。   最早意识到这个怪事的是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缔造者之一约丹(Pascual Jordan)。他在1920年代探究恒星的可能起源,意外地发现恒星的总能量为零, 完全可以“无中生有”地出现而不违反能量守恒。   是的,恒星中充满了氢原子。它们的质量、动能都是能量,而且是相当巨大 的正能量。但同时,这些氢原子的质量也产生同样巨大的引力场,其能量是负的, 正好与那正能量抵消。所以,恒星没有净能量。   对普通物理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物体在引力场中会有势能。势能是一种相对 的能量,本身无所谓正负,只取决于势能零点的选择。但这个势能只是物体在引 力场中的能量,不是引力场本身的能量。   设想两个物体相距很远,因为引力而互相靠近。它们会跑得越来越快,动能 在增加。同时,它们之间距离减小,互相之间的引力在变大,亦即它们共同的引 力场在变大。因为动能永远是正数,那不断增大的引力场的能量必须是负的,才 能抵消动能的增长,保证总能量的守恒。   (如果对引力场的高斯定律有一定了解,古斯对引力场是负能量还另有一个 直观的解释:设想有一个理想对称的球壳。因为牛顿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简 单的积分计算可以知道球壳内部引力互相抵消,不存在引力场。球壳外的引力场 则等同于球壳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在球心的引力场,与球壳的大小无关。然后,设 想这个球壳在自身引力作用下收缩,变小了一圈。这时引力场唯一的变化是原来 和现在两个球壳之间那个环状区域多出了原来没有引力场。因为球壳的收缩是引 力做了功,多出来的引力场能量是负的。由此可见,所有引力场的能量都是负 的。)   伽莫夫在自传中记录他一次与爱因斯坦步行回家时谈到约丹的论文。爱因斯 坦听到后凛然一惊,竟在大街中间停下脚步,差点被来往的汽车撞倒。然而,善 于营造场景的伽莫夫却没能后续描述爱因斯坦的具体反应。(与他声称爱因斯坦 认为引入宇宙常数是他一辈子最大失误的说法一样,伽莫夫讲述的故事可靠性需 要存疑。)   约丹只针对单个的恒星做了这个推演,但他的计算也适用于整个宇宙。加州 理工学院的托尔曼(Richard Tolman)随后证明,在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物质正 能量与引力场负能量的多寡取决于空间的曲率。在平坦的宇宙中,它们正好互相 抵消,构成一个没有净能量的宇宙。   虽然托尔曼把这个结论写进了他在1934年出版的教科书,还是知者甚寡。特 莱恩只是在与伯格曼的一番交谈之后才得知宇宙中还暗藏了这么一个奥秘。他如 梦初醒:既然宇宙的总能量是零,那么它从真空涨落中出现便会非常容易,也可 以持续存在,不违反能量守恒。   他兴致勃勃地重新梳理了这个几年来一直萦绕脑际的怪想法,写出专业论文, 投寄给《物理评论快报》。很快,他收到杂志的退稿,理由是它过于匪夷所思, 不切实际。特莱恩无奈,把稿件修改一番,删去了太专业的成分,改投给《自 然》。他只是期望他们能以读者来信方式发表这个通俗版本,引起一点关注。不 料,《自然》编辑慧眼识珠,不仅把它作为正式论文,还以头条的显著方式发表。 这篇题为《宇宙是真空涨落吗?》(Is the Universe a Vacuum Fluctuation?) 的论文随即在1973年12月14日问世。   即便如此,他的论文果然还是太匪夷所思,没能引起什么反响。特莱恩后来 也没在哥伦比亚大学长呆,而是转到附近的亨特学院。在一辈子默默无闻的教学 生涯后,他最近于2019年12月去世。   1980年代,当古斯的暴胀理论引起轰动时,托尔曼、特莱恩的研究才再度引 起了注意。暴胀导致了一个平坦的宇宙,因此总能量为零。这解释了宇宙如何能 暴胀、持续膨胀而不违反能量守恒。   维伦金在证明了永恒暴胀也有一个起点之后便开始琢磨起这个起点来。他发 现,由真空涨落出现的宇宙泡泡因为过于微小,只能自我坍缩而消失,的确不可 能发展今天的宇宙来。可那也只是经典物理的滞碍。在量子世界里,它们在短暂 的存在期间有机会通过隧道效应突然变大,从而开启暴胀。(隧道效应便是当年 伽莫夫解释原子核衰变、古斯原始的宇宙暴胀所采用过的机制。)   意外的是,他进一步发现,这个过程与初始宇宙的大小无关。即使是没有任 何大小、完全是“啥也没有”的空虚,也可能通过隧道效应启动暴胀,成长为浩 瀚的宇宙。   于是,宇宙的无中生有并不是天方夜谭。因为宇宙的净能量为零,它可以在 真空涨落中涌现。那出现的微小、短命泡泡进入穿越量子隧道,暴胀、膨胀成为 我们今天的宇宙。   而这一切,都不需要上帝、神灵的推动。如古斯所言:宇宙是终极的免费午 餐(the ultimate free lunch)。   与维伦金同时,霍金在1980年代也提出了一个宇宙起源方案。他把他与哈特 尔(James Hartle)合作而成的理论叫做“无边界”(no boundary condition)。他们认为整个宇宙可以在四维时空以一个量子力学的波函数 (wavefunction of the universe)描述。与爱因斯坦最初的那个“有限无边” 球形宇宙相似,这个波函数在时间维度上没有起始边界,也就没有起始之前的概 念。当然,他们的宇宙本身并不是没有起点。只是在他们的模型中,不存在大爆 炸之前的时间。   有意思的是,霍金是在1981年10月梵蒂冈举办的一次宇宙研讨会上第一次公 开这个想法的。自从1950年代大爆炸的提出,天主教教皇对这个理论一直颇感兴 趣。因为大爆炸、时间起点等等“显然”符合教义,是上帝存在的科学证明。   霍金事后庆幸他的演讲学术性很强,教皇没有听懂。因为教皇在会后指导说, 可以研究宇宙大爆炸之后的演变,但不要涉足大爆炸那一时刻。那是神迹所在, 非常人可即。(教会人士认为霍金可能误解或歪曲了教皇。教皇的正式讲话中只 是强调宇宙起源可能超越科学所能解释,没有警告科学家回避的意思。)   而霍金的无边界方案恰恰是指出那一时刻并不存在,也就没有了上帝的可立 足之地。   维伦金与霍金所提出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起源方式。孰是孰非,或两者 都是一派胡言,却无法通过科学论证来定夺。因为宇宙无论从何而来、如何而来, 都将经过暴胀。暴胀不仅“拉平”了宇宙空间的皱褶,给我们一个平坦的宇宙, 也同时抹杀了其时间的历史。经历过暴胀的宇宙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它平 坦均匀,只存在暴胀结束时由量子涨落带来的些许涟漪。与多重宇宙中其它泡泡 宇宙一样,暴胀前的宇宙超越我们的视线所能及。   因此,我们无法——至少基于目前的理解——科学地确证宇宙的渊源。但从 理论上,我们能够设想存在有不只一种的可能性,它不需要劳驾上帝出手。   至于那个“为什么”,特莱恩在他的论文中轻描淡写地答道:【作为真空涨 落,】我们的宇宙不过是随时都在发生的平常事件之一。(“I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why it happened, I offer the modest proposal that our Universe is simply one of those things which happen from time to time.”) (待续) ※※※※※※※※※※※※※※※※※※※※※※※※※※※※※※※※※※※ 本期编辑:紫弦 本期校对:自如 审 稿:方舟子、古平、太蔟、应帆、紫弦、自如、笨狸、程鹗 技术支持:李晓峰、Yawl、李启明 联系人: 方舟子(smfang@yahoo.com) 投稿邮址:editors@xys.org,xinyusi@yahoo.com 发 行: 新语丝社(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国际刊号:ISSN 1081-9207 刊物版权归新语丝社所有,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欲转载者请与本刊联系。 存 档:http://www.xys.org     http://newxys3.com 订阅新语丝网站新到资料,请加入xinyusi@googlegroup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