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 ≡ 语 ≡ 丝 ≡≡≡       ※ ※          (NEW THREADS)          ※ ※                                 ※ ※          2018/11(第二九八期)         ※ ※            一九九四年二月创刊            ※ ※                                 ※ ※   《新语丝》为文化性综合刊物,登载文学、艺术、史地、哲学、科 ※ ※ 普等方面稿件,目前设四个固定栏目:【牛肆】(随笔、评论)、【丝 ※ ※ 露集】(诗歌、散文、小说)、【网里乾坤】(文史哲、科普知识小品 ※ ※ )和【网萃】(个人或专题选集)。本刊每月十五日出版,并不定期出 ※ ※ 版专题增刊。                          ※ ※                                 ※ ※   本刊主页国际版:www.xys.org           ※ ※       国内版:newxys.com            ※ ※            ◆赞◆助◆单◆位◆            ※ ※   PSI留学生服务公司:www.psiservice.com ※ ※※※※※※※※※※※※※※※※※※※※※※※※※※※※※※※※※※※                  § 【卷首诗】            § 淌过那条发声的河流                  § 尤其拉:淌过那条发声的河流    §  ·尤其拉·                  § 【牛肆】             § 淌过那条发声的河流                  § 回望一路曲折的迷踪 bluesea:揣摩用意     § 我已经说不出话 离家民:聊聊“虚岁”       § 内心的平静一如眼内的冷秋     ——传统文化不识数    § 黄镇坤:感念祖德         § 河流发出诱惑                  § 软语温言,幻境重重 【丝露集】            § 画中人步出画屏,与我                  § 把盏细谈,香雾缭绕 蔡同伟:秋韵(组章)       §  亚 男:猜一猜我是谁       § 踌躇于这波涌浪卷的魅惑 包旭杰:妻子           § 留守堤岸那一抹难卸的真彩                  § 大卫重新走回花岗岩层 【网里乾坤】           § 伟大的山峰,包裹住千年的秘密                  §  贾 湛:因果的探求        § 回溯河流的发声源头  木 兰:大熊猫还能生存多久?   § 人们听到了地心岩浆火热的语言 徐咏春:在一位起重机司机思考   § 蟋蟀、麋鹿们欢快的语言     的基础上之继续思考    § 玫瑰从它们的花蕾上开出的语言                  § 【网萃】             §                  § 林志勇: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                  § 【网讯】∽∽∽∽∽∽∽∽∽∽∽∽∽∽∽∽∽∽∽∽∽∽∽∽∽∽∽∽∽∽∽ 【牛肆】∽∽∽∽∽∽∽∽∽∽∽∽∽∽∽∽∽∽∽∽∽∽∽∽∽∽∽∽∽∽∽ ◆               揣摩用意                · bluesea· 记得我们以前英语老师跟我们说,你要是去外国人家里做客人家问你要不要 喝茶,你就直接回答。千万别用中国人方式回答。不然就没茶喝了。啥是中国人 的方式,就是不管自己要不要,先说:别麻烦了。不要了。就等别人揣摩你的意 思,主人用心一揣摩,好家伙千里迢迢来我家做客,大盒小盒礼物这么多,能不 招待一杯茶嘛,人家那是客气。那主人就要坚持。这就到位了。 老外呢,直来直去,倒有点情商不足的感觉。 揣摩用意,是国人的拿手好戏,领导来了,讲话有什么要点,表情如何,有 几个地方表达的特殊是什么用意,这在政府机构、国有单位里,那根本就是关系 生存的技术活。就算不是领导,你要体察同事啥表情,啥用意,也是工作要点。 而要掌握好这门技术平时还要训练自己,比如多看看新闻联播,领导人随行 都有谁啊,各自啥表情,讲的有啥不同啊,结合政治大背景,甚至连领导人一个 小动作都能剖析出其深刻含义。这功夫,西方人跟中国人比还落后半个世纪。 我这方面就很差,好在吃技术活,管你啥用意。干脆自己单干,要就要,不 要拉倒。好在现在IT行业兴盛,所以我这大块反骨人家也忍了。但也有吃亏的地 方。 比如碰到妹子,从小到大,咱不是自夸,做了很多年的小鲜肉,身边不缺女 生主动靠近。但是中国女生是内向的,羞涩的,不像老美美眉直来直去,前一分 钟聊得开心,后一分钟就开始壁咚了。人家再喜欢你都会给你暗示,看你懂不懂, 会不会接了。可我不懂啊,喜欢你又不说,暗示啥的,根本没感觉。整就一个木 头,急得妹子幽幽地说:“看你,情商还真差。”这回我终于听明白了,转而大 怒:“你全家情商差!”妹子因此被我弄得吐血气跑的,让我点点……貌似有一 打。 ◆           聊聊“虚岁”——传统文化不识数                   ·离家民·   “虚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下来的计算年龄的方法。但如何计算?它的 来历如何?含义是什么?一直就是有争论的,没有确切定义的,没有确定逻辑关 系的概念。   在我小的时候,因为没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所以对“虚岁”一直没 有概念和理解。直到成年后,别人和我说起“虚岁”,仍然让我一头雾水。于是 想到去专门了解一下这个概念。   百度了一下“虚岁”,结果果然是一大堆带有争议的说法。这也证明了“虚 岁”概念的“虚”和无聊。   概括一下,“虚岁”的记岁方法是:人一出生,就算作一岁。然后每过一次 阴历春节,再增加一岁。   岁数本来是要记录一个人真实的生存时间的。但如果用“虚岁”来记数,误 差会大得离谱。例如,一个孩子如果在除夕(春节前夜)最后一秒钟诞生,按照 虚岁的说法,这个刚出生的孩子就已经2岁了。而上一年初二出生的孩子到了这 个除夕,已经能够站立和呀呀学语了,居然才1岁!可见,“虚岁”记数不仅误 差能达到2岁,而且居然出现了逻辑矛盾----刚出生的孩子比已经生活了一年的 孩子大了一岁!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不识数!   古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原因是远古中国人记数中没有“0”这个概 念。在中国传统古文化中最小的数就是1。这在商殷墟文化甲骨文“河图”“洛 书”中可以得到佐证。所以才出现了“虚岁”的错误。“0”这个数是古印度人 在公元前500年发明的,后来传播到阿拉伯,再传到欧洲,再传到中国的。   长话短说。远古人智商低,出现这样的错误,一点也不奇怪。令我奇怪的是, 这个错误居然能一直传承至今。可见中国人守旧、不思创新的思维是多么的根深 蒂固!   前些天,和一个朋友聊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说,对待传统文化 要“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这里我就明说了,“虚岁”的说法就是糟粕,早 就应该去除掉了。 ◆               感念祖德                     ·黄镇坤·   在老家小村子里的时候,每每一个人独处,我都喜欢一个人找一处儿静静地 坐着,冥想。或坐自家的大门口,或坐自家的阳台上,或卧屋后坡上的草地里。 当一个人静静地呆一处儿时,思绪就异常地活跃,就常常会想到许多许多的事儿 去,尤其会想到小村里的许多事儿去——想到小村的今天,想到小村的昨天,想 到小村的明天……当然,更多地还是会想到小村的昨天了。   小村的昨天似乎是特别的悠远的,悠远得要让人漫无边际地去冥想。当然, 每想到小村的昨天,我常常就会想到小村里那些故去了的我认识和不认识的一代 代祖先(包括小村的开基祖)。我常想:一个村子之所以能瓜瓞延绵,尔昌尔炽, 是离不开这一代代的祖先了。一代代的祖先虽然离开了小村离开了这世界,而且 更多的祖先似乎连一点痕迹也不曾留下,可细细想之,其实,一代代的祖先曾给 我们留下了很多很多看得见看不见的东西。   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我们居住的古屋,我们汲水的古井,我们日日里走着的村道,我们年年里耕 种的田地以及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的那些老旧了的诸如石臼、石碾、石槽、石 磨、谷砻、踏碓以及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用具等,这不是祖上给我们留下的东西 吗?坡上的山林、茶林,房前屋后的果林、竹林以及村头的池塘、水库,村头的 古门楼,村中央的铳楼,村尾的古榨油作坊,家庙前的石旗杆……这不是祖上给 我们留下的财产吗?当然,这是看得见的物事了,看不见的物事也很多很多,那 些氤氲或萦绕在一个村子里的司空见惯的无形的传统和文化,以及代代相传的村 规民约,乡风乡俗,生活和劳作的经验和知识……这不也是祖上给我们留下的? 这些东西既看不见,也没有文字记载,也很容易被我们给忽视了的,但它们又的 的确确、真真切切地存在着,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而且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说起来,这些都算得上是祖上给我们留下的恩德了。你想想,村子里的一代代的 祖先,在他们或长或短的人生里,或多或少都是做过一些事吧?当他们走后,他 们生前所做的事他们能带走吗?带不走的,最终都留存了下来,留存在村子里, 留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换句话说:在一个村子里,祖上的恩德是无处不在无 处不有了,而且最终又都幻化成了这个村庄的体温和光亮。   尽管说,离开了村子离开了这个世界的祖先像飘逝了的云烟,了无踪影,但 活着的人要不时隐隐地感觉他们的存在的,感觉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他们仍 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在某些祭祀活动中,我们用自己的灵魂跟他们交流跟他们对 话,或祈求他们在天堂安息,或祈求他们的保佑。   当然,最接近村子祖先的地方是祖先归去时安葬他们的坟茔,其次便是村中 央里的那座古祠堂了。古祠堂也是村子里的祖先们建造的,一代代祖先故去后, 他们的灵魂就被安放在祠堂里。每年到了冬至时节,同宗同族的人相聚在这儿举 行公祭活动,这种活动就是今人与祖先的对接和灵魂对话。还有,每年的清明节, 家庭和族人在一起的扫墓活动,也是今人与祖先的对接和灵魂对话了。总之,无 论在坟前、祠堂,无论是祭品、祭文或鞭炮还是香烛或焰火,无不在告诉你,祖 先的灵魂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似乎又的的确确就在我们的跟前。   其实,只要有心,能让我们感觉祖先离我们不远或者就在我们身边的时候, 是常有了。比如:当我们在村子里见着一棵古树时,我们就不禁会问:这是哪一 代的祖先种下的?当我们在村子里见着一栋古屋时,我们也不禁会问:这是哪一 代的祖先建造的?每当这时,祖先给我们的概念似乎就很近就并非遥不可及了。   一个村子之所以成为一个村子,通常都离不开许多人的聚集和许多物事的沉 淀。就说物事吧,在一个或大或小的村子里,通常都会有许许多多或新或旧的东 西存在了。村子的历史有如一条流水,既有源头,有上游,中游了,才有下游。 水往低处流,一代代的人就如水流中前赴后继的流水一样,从源头出发,流经上 游,中游,才来到下游。世上是不存在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村子的历史,同 此道理。一个人的生命,只不过是这条长长的水流中的一滴水或一朵浪花而已。   也许你会对你居住的村子或生存的环境有许多的抱怨,比如,抱怨祖上留下 的祖屋不够气派,祖上开辟的村道不够平坦,祖上留下的田地不够宽广,祖上留 下的森林面积不够阔大……然而,那不是祖先的过错,和我们一样,祖先也并非 万能并非完美。况且,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局限性,每一代人也会有每一代人 的局限性。再说,时代变化了,许多东西也随着变化,包括我们的追求,包括我 们的认识。我们没有理由去苛求我们的祖先,生活中少一些求全责备为好。   在村子里,有一代人出生,便就有一代人老去;有一代人长大,便就有一代 人成了村里的祖先。祖德流芳远,宗功赐福长——村子里的一代代祖先为后世留 下的看得见看不见的东西,那就是这楹联里所说的“祖德宗功”,或者说那就是 祖先的恩德。祖先的恩德是点点滴滴的,这点点滴滴的恩德就溶在村子的血脉里, 并滋养着这个村子,延续着这个村子。 【丝露集】∽∽∽∽∽∽∽∽∽∽∽∽∽∽∽∽∽∽∽∽∽∽∽∽∽∽∽∽∽∽ ◆              秋韵(组章)                     ·蔡同伟·   秋韵   知了的鸣唱渐渐稀疏,天高云淡空气清爽,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飞去, 漫山遍野的野菊绽开金黄色的微笑……不知不觉,秋来了。   秋在哪里?呵,在高挂着一盏盏红灯笼的柿子树上;在缀满一嘟噜、一串串 珍珠玛瑙的葡萄园里;在燃烧着一团团火焰的高粱穗上;在腰间别着玉色棒槌的 玉米林里;在摇着亮响金粒的大豆地里;在白云铺地的棉花田里;在穿梭不断、 装金载银的农机车辆上;在芬芳四溢、飞金流霞的打谷场上;在犁光闪闪、耧铃 嗒嗒的旷野里;在闪着晶莹汗水、洋溢丰收喜悦的农人笑脸上……   哦,硕果累累、诚实饱满的秋,美丽而迷人的秋,紧张而忙碌的秋,这是土 地交出的得意答卷,是田野举办的豪华庆典,是农人用心血写就的辉煌诗章,是 父老乡亲最值得自豪的“节日”。   粮囤   当成片成片的庄稼扑倒在土地的怀里之后,当太阳的金指把秋的水分拧干之 后,农家庭院、打谷场上,便耸立起一座座古朴而典雅的金字塔,耸立起农人的 喜悦和自豪,耸立起乡村最动人的图腾。   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们的宫殿,是一幅丰收的风俗画,是季节的诗眼, 是一种吉祥而富庶的景象。阅读着它们,使人很容易想到这大地上的圣物与人类 的渊源和关系,想到一粒粒种子从落地、生长到成熟所走过的艰难历程,更令人 深刻体会到农人们是怎样辛苦地劳作在一首唐诗的意境里。哦,辉煌的金字塔、 高贵的金字塔,是风雨的刻刀雕塑成的,是农人的血汗浇铸成的。金字塔的光芒, 温暖、芬芳,像爱情和诗歌一样,照亮了天地,照亮了岁月,照亮了农人兴奋的 脸庞,也照亮了我们感情的家园,照亮了我们的人生……   葡萄熟了   好像一个珠宝的展览会场——一嘟噜、一串串珍珠玛瑙镶嵌于青藤绿叶间, 一座座小巧玲珑的翡翠宝塔悬挂在葡萄架下。哦,八月,葡萄熟了。熟了的葡萄, 比村姑的脸蛋还鲜嫩,比村姑的眼睛还水灵,比村姑的歌声还甜美。果农们背筐 携篓,喜盈盈地钻进艳阳灿照的葡萄园里,乐呵呵地收获着汗水的结晶与土地的 馈赠,手中的剪刀如翻飞的紫燕。剪哟剪,剪出一串串欢歌笑语,剪出一串串晶 莹剔透的诗情,剪出一串串五光十色的童话,剪出一串串甜津津的日子……葡萄 园沸腾了,一条条鲜鲜亮亮的河流欢快地从藤架下涌出,涌向宾朋满座的宴席, 涌向芳香四溢的葡萄酒厂,涌向五彩缤纷的生活……葡萄园飘香了,香了村庄, 香了乡道,香了田野,香了千家万户的日子……葡萄园甜蜜了,甜了笑脸,甜了 心窝,甜了爱情,甜了梦境……   秋天的晒场   这是民歌中最抒情的一段,这是农事里最精彩的一章,秋天的晒场,粮食的 光彩灿烂辉煌。那垛垛待嫁的谷穗、大豆,堆堆将远行的玉米、高粱,辉映出丰 收的景象,放射出汗水的光芒。   迎着凉爽秋风,沐浴明媚阳光,乡亲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精心为儿 女们梳妆——有的把喜悦运进脱粒机腹中,吐出一袋袋金黄;有的舞蹈起木锨, 翻晒一片片希望;有的把虚实交给扬场机检验,喷出一阵阵笑浪……阅读自己得 意的作品,欢乐和自豪在乡亲心空荡漾……   炫目的辉煌,把乡亲的日子镀亮。可谁知在通往辉煌的征程,乡亲与庄稼经 历了怎样的沧桑…… ◆              猜一猜我是谁                  ·亚男·   一   一个路牌,上面有三个大字:“吴中路”。 吴中路是一条繁华的马路,车 水马龙,不过,离路牌不远处有个建筑工地,虽然建筑工地被画满儿童画的围墙 围了起来,但是,围墙仍然封闭不了建筑工地的尘土,当滚滚车流经过围墙附近 的道路时,仍然卷起大量尘土。   一个穿着上面印有黄花的紫色连衣裙的看起来有二十多岁的漂亮姑娘,向路 牌匆匆瞥了一眼,就沿着人行道款款走来。她面带微笑,眼睛特别清澈明亮。她 的美丽显然打动了不少人,因为有不少路人把脸转向她走的方向,更有一些年轻 小伙干脆停下脚步,目不转睛凝视着她。有人小声嘀咕:“这个姑娘真漂亮啊。”   漂亮姑娘在一家名叫“古龙房产”的中介店门口停了下来,原来,她被贴在 地上的一张上面写着字的正方形黄纸吸引了。她弯下腰仔细看,黄纸上面这样写 着:“九亭独栋别墅求租(限女性),二楼一室40平方米,带卫浴设备,月租 1500元,有意者请电:139xxxxxxxx。   漂亮姑娘掏出一红色手机打起了电话,电话里面传出了一女人娇滴滴的声音: “谁呀?”   漂亮姑娘回答:“黄纸上写的东西是真的吗?我想租你的房子。”电话里面 笑了几声:“当然是真的,不过你要把你的近照先发给我看看再说。”   二   漂亮姑娘按了一下别墅的门铃。漂亮姑娘环视了一下周围,她看到别墅门前 是个大院子,左边有长椅右边有秋千,院子里种着几棵桂花树和几棵漂亮姑娘叫 不出其名字的树。但是草长得很高很乱,有些落叶散落在草里,似乎没人打理。   别墅的门开了,漂亮姑娘的脸上顿时出现了惊讶的表情。   一个披着长长白发的中年女人,在对着漂亮姑娘笑,笑容怪怪的,似乎有些 无法言说的意味。   漂亮姑娘自我介绍;:“我是来看房的。我叫李咏咏。”   中年女人又笑了笑:“和照片上一样,果然漂亮。我叫王慧兰,以后你叫我 王姐好啦。”   李咏咏问:“我搞不明白,你为什么要找个漂亮女人租你的房子?”   王慧兰又笑了笑:“养眼呗,女人也需要养眼。你放心,我不是同性恋。”   王慧兰指了指楼梯:“你上去看看吧,你的房间在上面,右边那间。”   三   李咏咏坐在别墅客厅的大沙发上,她的面前是一张雕花的白色茶几。白色茶 几的上面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王慧兰则躺在李咏咏对面的大沙发上。   王慧兰问:“李咏咏啊,怎么样,房间还满意吧?”   李咏咏:“太满意了,王姐,1500,这么豪华的房间。”   王慧兰笑了笑:“一楼的厨房,你想吃什么就去烧,水电煤气都算我的。不 过,我这里有个规矩,你不能带任何人来我家,亲戚父母都不可以。”   王慧兰又问:“李咏咏啊,你这么漂亮。怎么还是一个人过?要不要我帮你 介绍一个又有钱又帅气的男人?”   李咏咏羞涩一笑:“又有钱又帅气的男人,我见过很多。我只想找一个真心 爱我的男人。可是我找不到。我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王慧兰笑了笑:“是有点高。你从江苏来到上海,找了个什么工作?”   李咏咏回答:“在中学当老师,化学老师。我没有什么大的本事,养活自己 还是可以做到的。”   王慧兰哈哈大笑起来:“老师?你无论怎么讲课,都免不了被学生喜欢吧?”   李咏咏受到感染,也笑了起来:“好像是这样。”   李咏咏注意到王慧兰的手指甲涂着红色的指甲油。   四   李咏咏从徐家汇汇金百货里面走出来,这时候,汇金百货对面的马路上有一 辆奥迪因为堵车正停着。司机是个模样特别英俊的小伙,正在东张西望,小伙看 到了李咏咏,连忙打开车窗,掏出手机拍下了人群中李咏咏的照片。司机下了车, 望了一下,李咏咏已经消失在人群中。   五   小伙的奥迪车停在宏金大厦前面的停车场,小伙下了车,走进宏金大厦。   宏金大厦里面的标志牌上面写着:5F,金星商务咨询公司。   小伙坐在一间很大的办公室里的沙发上,手里拿着一张名片,名片上面印着: 王永森,金星商务咨询公司 ,首席侦探。   小伙对面的办公桌旁边坐着一个穿黑色西装的光头中年男人,光头中年男人 手里拿着一张人群中李咏咏的照片,光头中年男人面无表情地说:“如果这个女 孩在商场里面用银行卡消费过,我们大约一周内就可以找到她。如果没有,那要 花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找她。”   小伙走过来,递给光头中年男人一张卡:“王先生,这卡里有十万元。拜托 了。”   六   这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夜。   夜深人静是做梦的时间。   李咏咏睡在别墅二楼右边房间里的大床上,她显然睡得不踏实,翻过来覆过 去。   这时候。房间里有了异样的变化,地板上和墙壁上开始生长出白色的长长的 毛,而天花板上面则陆陆续续伸出一只只血淋淋的人的手掌。   一个穿白衣戴白帽的黑脸男人踩着白色的长毛踉踉跄跄走了进来,他猛一下 掀开李咏咏的被子,大叫起来:“你是谁?怎么睡在我的房间里,难道你是吴丽 珠的妹妹?”白衣白帽的男人扒开李咏咏的睡衣,李咏咏圆圆的两只乳房露了出 来。   似乎有风凌厉吹来,一切,包括房子,开始摇摆。   李咏咏大叫一声睁开了眼睛,李咏咏按了一下开关,台灯亮了。周围一切正 常。但是,李咏咏发现,自己圆圆的两只乳房露在外面。   李咏咏重新穿好睡衣,叹了一口气,她用手按住头部两侧的太阳穴,揉了起 来。   七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有几声鸟叫。   李咏咏坐在别墅客厅的大沙发上,雕花的白色茶几上面放着鸡蛋,面包和一 杯牛奶。   王慧兰则躺在李咏咏对面的大沙发上。   王慧兰问:“李咏咏啊,最近你好像总是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啊。有什么心 事吗?”   李咏咏叹了一口气:“王姐,最近我总是做恶梦,怪梦,不可思议的梦。”   王慧兰笑容怪怪的:“做恶梦?我有一个祖传的偏方,可以让人不做恶梦。 要不要试试?”   李咏咏露出惊讶的表情:“有偏方可以让人不做恶梦?不过,王姐啊,你知 道,我可是化学老师,从来不吃中药草药之类的东西。我不太信。”   王慧兰笑容怪怪的:“李咏咏啊,最近我要出去几个月,这房子交给你了, 你不许带任何人来我家啊。”   李咏咏笑了笑: “王姐,你还不了解我?我可是重合同守信用的人啊。这 样吧,王姐,要不我干脆暂时另租房子住几个月,等你回来我再住进这别墅怎么 样?”   王慧兰摆摆手:“不用不用,李咏咏啊,说笑呢,我信得过你。”   王慧兰笑容怪怪的:“李咏咏啊,我出一个谜语,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   李咏咏笑了笑: “王姐,我猜猜看吧。”   王慧兰笑容怪怪的:“李咏咏啊,那我出谜语了啊。头枕着早晨,脚枕着黄 昏。打一动物。”   李咏咏一惊: “头枕着早晨,脚枕着黄昏。打一动物。什么动物呢?好怪 的谜语。”   八   李咏咏在学校食堂里面排队打饭,轮到李咏咏站在卖菜窗口的时候,里面走 来了那个在汇金百货对面的马路上拍下了李咏咏的照片的年轻小伙。年轻小伙一 副厨师打扮,他向李咏咏作自我介绍;“介绍一下,我的名字叫田丰收,是学校 食堂新来的员工。我是你的粉丝,为表示我自己是你的真粉丝,我向厨师学做了 几个菜,来表表心意,希望李老师能够笑纳。”   田丰收从卖菜窗口里面走了出来,向李咏咏作了一个手势,“请李老师用 餐!”   对面的饭桌上面摆着几碟小菜和一碗饭。   李咏咏有些犹豫:“这,这合适吗?”   田丰收笑言:“有什么不合适的?私人宴请,我既不是你的部下又不是你的 学生!你要是不吃就是瞧不起阿拉食堂工人!”   李咏咏笑了,她对这个面容英俊的家伙竟然很有好感,感到自己也无法免俗: “好吧,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李咏咏走到饭桌边坐了下来,发现这几个菜都是自己喜欢吃的,而且菜看起 来做得非常精致。   李咏咏品尝了一口,发出感叹:“嗯,好吃,好吃,色香味俱全啊。”   李咏咏看了看田丰收,问:“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这几道菜?”   田丰收指了指自己的胸口:“我是你的真粉丝,对你的爱好实在是了如指掌 啊。”   李咏咏指了指麻婆豆腐,问:“你这麻婆豆腐烧得不错,我想请教一下是怎 么烧出来的,好回去自己做。”   田丰收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他抓了抓厨师戴的那种白帽子:“厨师手把手 教,现学现做,李老师,我真的不好意思,烧好后我就忘了这菜的做法。”   九   李咏咏正在别墅一楼的的厨房里炒菜,锅碗瓢盆交响曲,忙得不亦乐乎。忽 然听见门铃响,李咏咏跑出厨房,从门的猫眼里面看到外面站着一个人,长得酷 似自己。她拿起对讲机,问:“你是谁啊?”门外哈哈大笑:“李咏咏啊,是我, 你的王姐,我按照你的照片做了整容手术,全身手术,花了几十万大洋啊,怎么, 你还不开门?让我自己掏钥匙开门?吓坏了吧?是不是我的声音也和你特别像 啊?”   李咏咏惊魂未定:“我这就开门。”   王姐进门,把头发撩起来,黑头发里有一束白发。她的手指甲涂着红色的指 甲油。“李咏咏啊,我留下一束白发没有染黑,好与你有所区别。我这手术啊, 是在九院做的,钱花得值吧?以后啊,担心我抢你的男朋友哦。”   李咏咏有些哭笑不得:“你这是在唱什么戏啊。王姐,你太搞笑啦。”   十   李咏咏在办公室里面批改试卷,她显然在很认真地工作。   李咏咏抬起头来,伸了一个懒腰。   这时候,另一位也在批改试卷的戴眼镜的女老师看见李咏咏伸懒腰,也站了 起来:“改卷子太累,休息一下?”   戴眼镜的女老师走到李咏咏的面前,“李老师啊,你好有福气啊。”   李咏咏继续伸懒腰:“我辛辛苦苦教书,有什么福气啊?”   戴眼镜的女老师笑了笑:“食堂那个田丰收,就是你的那个粉丝,他来头不 小啊。”   李咏咏转过头来,笑盈盈地问:“来头不小?怎么个来头不小法?”   戴眼镜的女老师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那个田丰收,本来是山西一个煤老 板的儿子,本来可以舒舒服服当个公子哥。可是啊,因为煤老板执意要和田丰收 的妈妈离婚,田丰收一怒之下,竟然与老爸彻底决裂。田丰收这个家伙,硬是白 手起家,和几个同学一起在上海创办了一家公司。他非常精明能干,生意做得风 生水起,据说公司现在年利润有好几个亿人民币呢。”   李咏咏打断她的话:“我说刘老师,你怎么这么了解这个田丰收啊?”   刘老师大笑起来:“物理组的那个钱复成老师你知道吧?他原来是在田丰收 开的公司干,因为犯了个大错被田丰收开除。开除!不过他们之间的私人关系不 错。田丰收见了你,居然爱美人不爱江山,把公司股份转给别人了,立志非你不 娶。田丰收本来是想让钱复成老师介绍他来我们化学组,好和你经常见面。可是 田丰收学的是机械,而且是专科,又没有教师资格证,所以校长不要他。田丰收 这小子干脆就进了食堂,许多高中小女生已经迷上他了,不信你去看看,田丰收 卖菜的窗口人山人海,女多男少,要是知道他富可敌国,而且爱着你,还不吓跑 一大半?”   这时候,进来一个年轻女孩:“李老师,校长找你谈话。”   李咏咏问:“校长前天已经找过我谈话,怎么又要找我谈话?”   年轻女孩回了一下头:“不知道。”   十一   一间豪华气派的办公室,门右边的墙上有一金色长方形牌,上面写着:校长 办公室。   李咏咏坐在校长办公室里面的沙发上面,李咏咏的对面坐着两个头发花白的 老头,老头一胖一瘦。   胖老头笑咪咪问李咏咏:“上次你来谈话,我向你介绍过的那个房地产公司 的王总,你还有印象吗?”   李咏咏茫然:“王总?王总是谁?”   胖老头仍然笑咪咪对李咏咏:“那个王总啊,个子高高的,长得很气派很威 严,他经常向我校捐款捐物,我校的许多活动,正是依赖王总的大力支持才得以 顺利进行,比如去年的学生艺术节。”   李咏咏一点也不以为然,她心不在焉地听着。   胖老头问:“你看怎么样?”   李咏咏对胖老头说:“封校长啊,要是没什么事情,我去改卷子去了。”   封校长摆了摆:“改卷子不急。我们谈的事才是重要的事情。那个王总啊, 想问问你对他的印象如何,愿不愿意呢,与他交个朋友。”   李咏咏对封校长说:“封校长啊,王总那个人我不敢高攀啊。我要去改卷子 了。”   十二   傍晚,大街上霓虹闪耀,车水马龙。   在一家豪华大酒店的包厢里,一群人正在喝酒,席间大家觥筹交错,气氛热 烈。封校长也在这一群人里面。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对付一只螃蟹。这时候,有人 喊了起来:“我们大家再一次举杯,祝王总生日快乐!”一群人纷纷站了起来, 封校长也笑容满面站了起来。大家一起向一个穿花衬衫的大胖子敬酒。   大胖子和封校长碰了一下杯:“封校长啊,我委托你办的事情你办的怎么样 啦?”   封校长有些惶恐不安:“对不起啊,王总,不太顺利啊。”   王总不耐烦地挥挥手:“那就不麻烦封校长啦,我自己来办。”   十三   雨后天晴,花显得分外艳,草显得分外绿。   李咏咏坐在别墅客厅的大沙发上,雕花的白色茶几上面放着一本书。   王慧兰则躺在李咏咏对面的大沙发上。   李咏咏问:“王姐,你怎么从来不上班啊,天天在家多没有劲啊。”   王慧兰笑笑:“我在上海有二十几套房子出租,数钱数得手发酸,哪有力气 上班?况且,不是有你天天陪我说几句话吗。”   王慧兰又笑笑:“李咏咏啊,我怎么觉得你最近会有倒霉事啊,你明天最好 请假不上班哦。”   李咏咏不以为然:“王姐,你怎么知道我会有倒霉事呢。我一直很好啊。”   王慧兰一副认真的样子:“李咏咏啊,我有第六感,猜未来猜得特别准,你 明天最好请假不要去上班哦。”   李咏咏不以为然:“王姐,就算你说得对,无病无灾我也请不了假啊。再说 了,就算我请假成功,拉下的课程我还是得利用休息时间补上。行不通行不通。”   王慧兰似乎来了兴趣;“怎么样,我替你上课吧,保证没有人能够发现。”   李咏咏一惊:“不行,王姐,你不懂化学,而且你也没有当过老师呀。”   王慧兰笑着说:“不懂化学?我上中学时可是当过化学课代表哦。而且,我 还是一所名牌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哦。”   李咏咏又一惊:“王姐还是名牌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   十四   教室。   王慧兰在上化学课。涂着红色的指甲油的手非常醒目。   黑板上写着:氯化钠的结构和性质。NaCl,立方结晶或细小结晶粉末,无色 味咸。溶于水、甘油。不溶于盐酸。微溶于乙醇、液氨。在空气中有潮解性。可 用于制造氯气、氢气、漂白粉、金属钠等工业原料。   王慧兰笑着讲课:“作为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对于同学们来说绝对不陌 生。为了提高大家对氯化钠的兴趣,我变个小魔术让大家看看。”   王慧兰掏出三个红色小纸包,王慧兰告诉同学们:“这三个红色纸包里面是 盐,我在超市买的,可以上来三个同学看看。”   上来三个同学,看了看小纸包,三个同学都点了点头。   王慧兰告诉同学们:“我现在把这三个红纸包固定在黑板上。”   王慧兰用几个图钉把三个红纸包固定在黑板上。   王慧兰掏出打火机,告诉同学们:“我现在点燃左边这个红纸包。”   火焰燃起,竟然吞没整个黑板,一只小白兔从火焰中跳出来,东张西望,又 用爪子作洗脸状,十分可爱。   火焰熄灭,白兔消失,黑板依旧,只是黑板左边红纸包消失了。   同学们热烈鼓掌。   王慧兰又掏出打火机,告诉同学们:“我现在点燃中间这个红纸包。”   十五   下课铃响了。   王慧兰被同学们围在中间。   一个男生说:“李老师,我一直喜欢听您的课,但是今天这节课啊,我将会 终生不忘哎!”   一个女生说:“李老师,您涂了红色指甲油的手美极了。”   另一个女生说:“李老师,最近您练字了吧?字好像比以前更漂亮一些了。”   十六   王慧兰走出了校门口。   这时候,一辆面包车冲了过来,车上下来了十几个穿黑衣服的大汉,走在最 前面的家伙身材高大,满脸横肉,脸上还有两道长长的伤疤,十分醒目,显得此 人特别凶狠。两道长长的伤疤一步一步来到王慧兰的面前,对王慧兰说:“李咏 咏,我们王总要请你上车聊聊。”   王慧兰义正词严:“滚,我不认识你们。”   两道长长的伤疤一挥手:“敬酒不吃吃罚酒,拉她上车。”马上有两个黑衣 大汉揪住王慧兰,往面包车所在的方向拉。   王慧兰大喊:“抢人啦!光天化日之下抢人啦!”   街上有几个小伙子冲了过来。   黑衣大汉们齐刷刷亮出了匕首。两道长长的伤疤狂叫:“识相的都他妈的退 回去。不然的话,老子让你们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几个小伙子停下来了。有个穿白色西服的小伙子掏出手机,拨了110。   穿白色西服的小伙子报警后,又用手机开始拍摄现场视频。   这时候,一辆奥迪冲了过来,在王慧兰旁边停下,田丰收下车,用脚踢倒几 个黑衣大汉,可是,黑衣大汉们拿着匕首围攻田丰收,田丰收寡不敌众,终于倒 在血泊中。   黑衣大汉们显然也有几人受伤,走路踉踉跄跄。   穿白色西服的小伙子用手机拨了120。   王慧兰被黑衣大汉们塞进一辆停在面包车后面的奔驰车,一会儿,面包车和 奔驰车就绝尘而去。   穿白色西服的小伙子一边大叫:“英雄,英雄。”一边奔向田丰收。   十七   奔驰车在街上飞驰。   奔驰车里,王慧兰被用胶带捆住手脚。大胖子王总在抚摸王慧兰的头发。 “美丽的李咏咏啊,上课挺累的吧?这么年轻就有白头发啦。”   王慧兰冷冷地看着大胖子:“你们用刀捅了人,也不打个120?”   大胖子王总狂笑起来:“打120?你开玩笑吧?告诉你,那个人就是死了, 我也掉不了一根汗毛。”   王慧兰笑容怪怪的,似乎有无法言说的意味: “你就是王总吧?你今天想 要把我怎么样?”   王总狂笑起来:“怎么样?送你进洞房啊,我们两人的洞房。哈哈哈哈!”   王慧兰笑容依然怪怪的: “你是个流氓。”   王总把手伸进王慧兰的裙子:“我这个流氓还会写诗,天生流氓必有用,千 精散尽还复来。哈哈哈哈!”   这时候,王总的手机响了,手机里面在叫:“王总,警车追过来了!”   王总命令,“拦住警车!”   王总又命令,“小李,马上打个电话给林局长,让他想想办法!”   十八   面包车在马路上横着停了下来。奔驰车走远了。   奔驰车上,王慧兰笑容变得恐怖起来: “王总,你今天会有血光之灾,你 知道吗?”   王总正要说话,却惊恐地瞪大了眼睛,原来,王总看见了一具骷髅,骷髅的 长长腿骨伸过去,脚已经踩了刹车,而且伸出了三个巨大手掌按住了奔驰车里面 三个男人的脸,三个男人躯体挣扎了一会,就一动不动了。   王慧兰又变成了李咏咏的样子: “几个混蛋,现在你们是暂时昏迷,等一 会儿,你们就真正一命呜呼了。哈哈!”   王慧兰坐到驾驶员的位置上,开动了奔驰车,她把奔驰车开上了人行道继续 行驶,然后奔驰车就驶出人行道,一头栽进河中。   王慧兰在水中打开车门,钻出水面,大声呼救。   十九   几辆警车在街上飞驰。每辆警车上都坐着几名警察。一名身材很矮但是很结 实的警察包里的手机响了。身材很矮但是很结实的警察拿起手机接听: “哦哦, 林局长啊,什么事啊,去局里面参加一个重要案件的分析会?马上?大家都要去? 好好好。”   身材很矮但是很结实的警察关闭了手机。   “他妈的,谁不知道你林局长是那个流氓王总的后台!开会?开个屁会!继 续追。”   身材很矮但是很结实的警察的旁边坐着一位唇红齿白的年轻警察。这时,唇 红齿白的年轻警察说话了:“张队长,流氓王总的手下有刀,路子野,下手狠, 我们事发突然又没有领到枪,这一去恐怕凶多吉少啊。”   张队长笑了笑:“小柳兄弟,我们既然当了警察就是要对得起这身警服,对 不对?否则,老百姓会戳我们脊梁骨啊。”小柳点了点头。   张队长又笑了笑:“小柳兄弟啊,我这里有枪,还有三颗子弹。”张队长说 完,掏出一把手枪来。   二十   前面堵车了。   张队长带领警察下了车,穿越车的长队往前面跑,看见面包车在马路上横着 停,周围站着十几个黑衣大汉。   黑衣大汉发现了警察,一起拔出了匕首。张队长握着手枪大声命令:“狗日 的,放下凶器,否则老子格杀勿论。”   黑衣大汉似乎没有听见,步步紧逼。   张队长果断开枪,枪一响,一个黑衣大汉捂着伤口倒地翻滚,其余黑衣大汉 作鸟兽散,一个一个被警察们打翻铐了起来。   二十一   张队长带着几个警察上了面包车,去追赶奔驰车。小柳问张队长:“张队长, 你的手中怎么会有枪啊?”张队长哈哈一笑:“这是军事秘密。”这时候。大家 听到了王慧兰的呼救声。   二十二   太平间。里面有覆盖着白布的几十具尸体。   十几个黑衣大汉簇拥着一个长发男人走进了太平间,其中一个黑衣大汉掀开 了盖在一具尸体上面的白布。死者面目狰狞。是王总的脸。   长发男人用手捂着脸,轻声哭泣起来:“哥,我来迟了,我来迟了,我来迟 了!”   长发男人的哭声越来越大,后来变成了咆哮:“我要报仇。哥,与你的死有 关的人全部得死!全部得死!全部得死!”   二十三   李咏咏坐在别墅客厅的大沙发上,雕花的白色茶几上面放着一个笔记本电脑。 李咏咏点着鼠标玩着游戏。   王慧兰则躺在李咏咏对面的大沙发上。   王慧兰对李咏咏说:“李咏咏啊,我这次说你有倒霉事,你果然就有倒霉事。 我下班的时候啊,那个什么狗屁王总,带上一帮人要抢你去做他的老婆呢。那些 混蛋啊,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我拉上了车。不过,这车到半路上啊,被警察追, 慌慌张张这车就栽进到河里面了。我大难不死,被警察救上来了。”   李咏咏大惊失色,鼠标掉到地上。李咏咏问:“发生了这么大的事?那车上 的其他人怎么样啦。”   王慧兰不屑一顾:“你是问那几个混蛋啊,有什么好说的啊,死了呗。统统 死啦。”   李咏咏又一次大惊失色:“死——了?”   王慧兰:“还有一件事,今天啊,有个小伙子拼命救我,这小伙子长得特别 帅,动作也很灵活,却是个下不了狠手的人,寡不敌众,最后被那几个混蛋捅了 好几刀。唉,这小伙子啊!听救我的警察说,这小伙子啊,是我们,哦,是你们 学校食堂的员工,现在正在医院抢救呢,你看,你要不要去看望看望他一次啊?”   二十四   外科住院部。   一间病房里,几位前来看望田丰收的男女青年将田丰收的床位围着,说说笑 笑。田丰收的床位周围摆满鲜花和各种礼品。   田丰收忽然大呼一声:“我的偶像来看我了!这几刀啊,挨得太值了!”   李咏咏进了病房,玉树临风,亭亭玉立。   男女青年们发出一阵惊呼。   “漂亮!” “好漂亮啊!”“真美!”“怎么不去演电影啊!可惜了!” “田哥哥啊,你应该投资拍一部言情电视剧啊,女主角男主角就在这儿呀。”   二十五   一名身材高大的警察正在向张队长汇报:“我们发现,奔驰车在人行道上面 行驶了大约200米才落入河中,因此,不像一次交通事故,而似乎是有人故意让 奔驰车落入河中。”   张队长稍微想了一下:“嗯,看来有必要问问这次事故的唯一生还者——李 咏咏。”   二十六   病房里面只有田丰收和李咏咏两个人。李咏咏第一次仔细观察田丰收。帅哥 田丰收肩膀很宽,气质如艺术家,脸为国字脸。李咏咏去过青藏高原,李咏咏发 现,田丰收的一双眼睛比纳木错湖水还要清澈。李咏咏有些动心了。   田丰收和李咏咏四目相对,李咏咏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你,你这房间太 乱了,我帮你收拾收拾吧。”   田丰收摇手制止:“我是你的粉丝啊,怎么能够让我的偶像干杂活呢!我请 了护工呢,他马上就过来收拾。”   李咏咏没有听田丰收的,继续收拾。李咏咏对田丰收说:“别偶像偶像的, 正经点好不好,叫我咏咏吧,别让人看笑话。”   二十七   李咏咏在办公室备课。   张队长带着小柳走了进来:“李咏咏,我们向你了解一下情况。我们有些疑 问,你可以和我们再次说一下当天车祸的详细情况吗?”   李咏咏笑了笑:“可以,你问吧。”   二十八   夜晚。寂静的病房。田丰收正在熟睡。   李咏咏在一张椅子上面坐着,读着一本书,书名是《黑客与画家》。   突然,李咏咏听见有人喊:“失火啦!”   李咏咏去开门。门一开,一阵浓烟涌了进来。   李咏咏连忙摇醒田丰收,大声喊:“丰收。快醒醒,失火啦,我们要赶快 跑。”   李咏咏扶起田丰收,踉踉跄跄向病房门口走,   也许是身体过于虚弱,田丰收没有走两步,就软绵绵倒了下去。   在烟雾中,李咏咏拼命扶起田丰收,李咏咏的声音沙哑哽咽:“丰收,我们 要坚持,跑出去才能活下去。”   这时候,浓烟盖住了李咏咏和田丰收,李咏咏和田丰收一起倒了下去。   二十九   病房门口。李咏咏和田丰收躺在一起。   这时候,一个蒙面黑衣人来到病房门口,她伸出一只右手,五个指头变成五 根细长的绳子,一下子把李咏咏和田丰收抓了起来,左手同时打开了窗户。右手 的手臂变成了又粗又长的绳子,把李咏咏和田丰收从病房窗户放了下去。   三十   消防车呼啸而至。场面一片混乱。混乱中有人大喊:“这里有两个人!”   李咏咏和田丰收被抬上了担架。   三十一   蒙面黑衣人飘进一个树林,她脱去黑衣,把头发撩起来,她的黑头发里有一 束白发。蒙面黑衣人原来是王慧兰。王慧兰从烟盒里面取出一只雪茄抽了起来。   三十二   李咏咏正在厨房忙碌。客厅那边传来王慧兰的声音:“李咏咏啊,在厨房忙 什么哪?叮叮当当的。”   李咏咏大声回答:“王姐啊,我正在学着做冰肉呢。”   王慧兰问:“冰肉?冰肉是一种什么东西啊?”   李咏咏拿着一盘已经切成丁的肥肉笑嘻嘻走进了客厅,一边走一边回答: “把猪的肥肉啊,加上糖,再加上度数高的白酒,腌一段时间啊,这肥肉啊就变 得晶莹透明,如冰似雪,就成了冰肉。”   王慧兰看了看那盘肥肉:“这算什么冰肉啊,不就是肥肉吗?”   李咏咏笑:“刚刚腌起来。过几天啊,白糖烧酒肥肉混在一起据说会发生化 学反应,肉中油腻因此大大减少,肥肉变得比冰还要像冰,到那时候,就可以把 这肥肉改称为冰肉了。这冰肉啊,入口肥而不腻、爽脆可口。我打算用这冰肉啊, 做几个鸡仔饼。”   王慧兰问:“鸡仔饼?听起来像是——是不是广东食品?”   李咏咏笑:“的确,是广东食品啊。”   王慧兰问:“你是江苏人啊,怎么会做鸡仔饼?”   李咏咏笑:“田丰收的妈妈是广东人,田丰收教我的,好让我将来在他妈妈 那儿露一手。我刚学,还是不太会做。”   王慧兰问:“你这小丫头,关系发展得还挺快吗。”   李咏咏眼中有一丝忧郁:“我确定他爱现在的我。可是,我不知道他是否会 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爱我。”   王慧兰笑:“你要是信得过我,我帮你考验一下他如何?”   李咏咏问:“用什么办法考验?”   王慧兰笑:“你别管什么办法,只需要听我的吩咐即可。”   王慧兰问:“你没有跟田丰收提起过我吧?”   李咏咏问:“还没有。”   王慧兰笑:“那好,一定要保密,不要让田丰收知道有我这个人。否则我就 没有办法考验他了。”   三十三   王慧兰对李咏咏说:“你跟田丰收说,你在星金路3803弄202租了一套房子, 请田丰收明天晚上六点去吃晚餐。”   李咏咏笑:“到时候我们一起去,好吗?”   王慧兰问:“一起去不行,我一个人代替你考验他就是了。不过你要把你的 手机借我一用。”   三十四   王慧兰在一栋旧楼的厨房里面烧饭。   田丰收来到楼下,按了一下门铃。   王慧兰开了楼道的门,然后对楼下喊:“我在厨房忙,你上来吧,门是开着 的。”   田丰收上楼,推开门走进屋。他听见厨房里在煮着什么。   忽然,一阵浓烟从厨房里面涌出,随着一声尖叫,王慧兰身上带着火,一边 拍打一边冲出来。王慧兰一边拍打一边把红色手机丢向田丰收:“快打119,厨 房失火了!”   田丰收打完报警电话一抬头,看见了非常可怕的景象。   王慧兰的头部笼罩在火焰中,她的手一抓,焦黑色的脸上连皮带肉血淋淋抓 了下来,露出白骨,非常恐怖。   田丰收眼珠发红,哀嚎一声:“咏咏!”   田丰收破门而逃,无影无踪。   厨房里面的火仍然在燃烧。   听见消防车的呼啸,王慧兰恢复原状,走出门外。   三十五   医院烧伤科病房外。王慧兰和李咏咏坐在长椅上。   王慧兰对李咏咏说:“你给田丰收发条短信,就说你的脸被烧伤,住在宝钢 医院烧伤科病房37床。如果田丰收来了,那就说明任何情况下田丰收都是爱你 的。”   王慧兰和李咏咏坐在长椅上等。   窗外的景色渐渐改变,由艳阳高照到华灯初上再到万家灯火。   田丰收没有来。   三十六   李咏咏在办公室。   刘老师来到李咏咏身边,告诉李咏咏:“今天食堂卖菜的窗口里面不见了田 丰收,那些少女们好失望哎,你知道他去哪儿了吗?”   李咏咏有些伤心:“我也不知道他到什么地方去了。”   三十七   苏州。一独栋别墅的门前。   田丰收拎着一瓶酒,歪歪倒倒走了过来,他一边大口灌着酒一边按门铃。门 开了,一个大约五十多岁的花白头发的女人站在门口。田丰收喊了一声:“妈。” 就腿一软倒下了。   三十八   深夜,一个电话打到田丰收母亲的房间。电话里面一个女人说:“快去看看 你儿子!他要自杀!”田丰收母亲问:“你说什么,你在偷窥我儿子? ”忽然, 田丰收母亲意识到了什么,她扔掉电话,一边冲下楼,一边大叫:“儿子!儿 子!”   楼下的一个房间,田丰收的床头柜上有个药瓶,田丰收正在抓着一大把药往 嘴里送,田丰收母亲旋风一般冲过来,一巴掌打掉田丰收手上的药。   三十九   王慧兰和李咏咏坐在别墅客厅的大沙发上。王慧兰对李咏咏说:“虽然田丰 收没有来看你,但他是爱你的,他愿意为你死。”   李咏咏问:“你怎么知道田丰收愿意为我死?”   四十   田丰收看着照片在发呆。照片里的田丰收和李咏咏紧紧依偎,笑容甜美而灿 烂。田丰收突然流下了热泪。田丰收拿起了手机。   四十一   李咏咏坐在体育公园的长椅上,她的脸上缠满了绷带。不断有路人向她投来 惊异的目光。   田丰收坚定地走了过来。   李咏咏缓缓转了一下头。   田丰收拉住了李咏咏的手。“原谅我曾经丢下了你。今天我是来娶你的。”   李咏咏身体抖了一下,头低了下去:“娶我,真的吗?我的模样你不害怕 吗?”   田丰收咬了一下嘴唇:“害怕。但我真的爱你。”   李咏咏一圈一圈除下绷带。   李咏咏含笑的脸美若天仙。   田丰收抱着李咏咏喜极而泣:“咏咏,现在的医疗技术这么发达啊,我,真 的不敢相信。”   四十二   李咏咏在办公室备课。   一张纸从空中慢慢飘了下来,落在李咏咏的笔记本旁,李咏咏拿起这张纸, 发现是王慧兰的笔迹,上面写着:你一定想不到,我是个幽灵,不过我从来不害 好人。王慧兰是我在户口本上面的名字,那套别墅产权是我的,你可以住,我不 收你的房租了,不过其他人不能住,田丰收也不行。我要去别的地方了,再见!   李咏咏看着窗外,看见前面的一幢楼有些异样,原来,这幢楼正在一点一点 变成白发飘飘的王慧兰的模样,不过像是用灰尘堆成的王慧兰,王慧兰正在弯下 腰来。李咏咏笑着看王慧兰。王慧兰的脸很快盖满了窗,王慧兰的嘴在动,李咏 咏听见王慧兰说的是:“空气中充满了爱的气息。” ◆                妻 子                     ·包旭杰·   一   拥措从三楼窗口望出去,对面就是峙立高耸的大山,山腰还有一个村子,村 里的房子分散得很开,从山脚下望去,只隐约看到一两座。这些藏房墙体用土沙 夯就,顶上由木材搭成,外面雕画成红黑白相间,远处望去很有点碉楼的伟岸, 房子一楼用来关牛,二楼是杂物间,三楼才是居室;连接三层楼是窄小而陡的木 梯,没有灯,走到三楼才见光亮,不熟悉这些木梯,说不定会踩空滚下去。山下 蜿蜒着一条宽十多米的河,不知从哪里流来,到了拥措家这个寨子,汇合了白龙 沟的一道水,猛然一转弯,折了方向,与前面不远处的金沙江交汇,继续安静地 流走……   拥措总是在傍晚时候坐在窗子边,望着远处山顶。这时候夕阳挨着山顶,发 出明亮但并不刺眼的光芒。夕阳映着她的脸,如涂上一层金色的粉末,额头、眼 睛、鼻子、嘴巴如素描般很有层次显现出来。她静静地望着夕阳,一脸享受,直 至天边变暗,几颗疏朗的星星和一钩弯月升起,拥措才返回屋里开始准备晚饭, 这时,次称也差不多收拾好了打铁的工具,在外面晃荡一天的仁青也骑着摩托车 回来了。   拥措晃眼看了看几个孩子。孩子们早就在屋里了,两个上学的从学校回来了, 现在灯下安静的写作业;另外两个还小,一个看着电视,一个看着哥哥写作业, 偶尔说句什么,似乎没听到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的声音。   “不知道老三在外面吃饭了没有?”拥措心里想着。   二   “铛、铛、铛……”清脆的打铁声从楼上传出来,次称每天都起得很早,已 经点燃了炉火,开始忙碌了。打铁屋子正中放个火炉,炉边架一风箱,风箱一拉, 风鼓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次称凝神看着铁条在炉膛内慢慢变红,然后将烧 红的铁条移到铁墩上进行锻打。他右手握小锤,左手握铁钳,在锻打过程中凭目 测不断翻动铁料,手起锤落间,火花四溅,蔚为壮观。火红的木炭、飞溅的铁花, 坚硬的铁块在他手里慢慢变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次称长得瘦高,五官分明看起来如雕塑一般,一脸的坚毅,常年的打铁让手 很粗大,手臂如钢铁般结实,但是他嘴巴笨,打铁最忙的时候也不喊二弟来帮忙。   听着琐碎的脚步声,次称抬起眼看她。拥措端着酥油茶上来了,他对着拥措 笑了笑,又低下头盯着火炉。拥措放下茶,见次称没什么话,就下楼了。她今天 特意穿了件红色的藏装,头上也梳了辫子,辫子上还装了头饰,但是次称并未注 意到这些。他心里只有打铁、簪花、打刀子这些事情,就连吃饭,若不是孩子跑 来喊几次都不会下楼。   三   拥措在家里最不喜欢的就是老二仁青。   老二仁青天生卷发,跟老大一点也不像,整天游手好闲,不是在家里睡觉, 就是骑着摩托车出门游逛,很少看到他的影子。拥措刚到这个家的时候三兄弟父 母还健在,在公婆的说教下仁青还比较听话,会到地里帮她们干些活。后来公婆 去世了,仁青越来越依靠大哥次称和拥措,什么事情都甩手不干,连去河边提水 都不去,次称也不说他。拥措看不惯他的懒散,就让他去帮次称打铁。但他似乎 对打铁簪花也不感兴趣,在炉边就无精打采的,让他拉风箱,不是火大就是火小, 拿着铁锤也是东一下西一下,重一下轻一下,次称看他这个样子很生气,骂了几 句索性撵了他走。   仁青巴不得次称开这个口,一溜烟就不见了。到了晚上,才会骑着摩托车, “轰轰”地开进家里院子来。回来就给他们讲镇子上的新闻,哪家开了新商店, 哪家婚丧嫁娶,谁又跟谁打架,眉飞色舞说得滔滔不绝。要不然就拿起手机,躺 在藏床上一动不动,拥措让他去看看孩子也喊不起来。   “不知道老三在外面睡哪里?”拥措看着藏床上的仁青心里想着。   四   老三多吉出门在外一年多了,很少打电话来,偶尔拥措打电话过去,也是说 不上几句话就挂了,似乎在外面很忙。拥措嫁过来的时候,多吉才十一二岁,刚 从庙里接回来,是她天天守在医院里,看着多吉的病慢慢变好。多吉虽然是自己 丈夫,可是在拥措心里,他就是个孩子,是自己照看着长大的,她最心疼的就是 多吉了。   多吉跟大哥很像,俊朗的脸庞透着诚实干练,虽然年纪不大二十岁不到,但 他不像大哥一样木讷寡言,也不像二哥油滑。在家里帮着打了一年铁,年轻人心 性有点坐不住,就琢磨着另外找个事情。   有天晚上吃饭,一家人围在一起时他开口了。   “大哥、二哥、拥措,我不想打刀子了,我跟着索朗商量了要去外面找点事 情做。”   “索朗,是不是河对面家索朗?”   “嗯。”   “你们准备去外面干什么,你什么也不会做。”   “我会开车,会念经。”   多吉小时候在庙子里作过扎巴,后来在庙里生病了,于是父母把他接了回来。 回家后把他送到医院,在医院治疗了一个月病才好,健康后他便也没有去庙里了。   拥措看次称没说话,似乎没有什么意见,估计他也不会给出什么意见。老二 仁青满脸的笑意,停止了吃饭,问老三什么时候走,去哪里?仁青也想去外面, 但是他又怕吃苦,就说:你在外面混好了,我就出来找你。   第三天多吉就简单地收拾了行装,拿着拥措打好的包裹,跟着同村索朗去了 拉萨。   五   拥措嫁给这三兄弟这些年,生了四个孩子了,最大的孩子已经六岁。刚带着 几个孩子时,没人来搭把手,她觉得心力交瘁。只有在孩子围着自己喊着“妈妈” 时才欢乐开心,唯有在孩子睡觉时,坐在窗口看着外面,听着河水哗哗地流,心 中才有一丝的宁静。   孩子慢慢长大,她现在又记挂起了在外的多吉。她的心里有无数的牵挂,却 总被一天忙碌的事情冲淡。有时候在厨房,她会呆呆望着锅里的牛肉翻滚,忘记 了把面块丢进去,直到孩子跑过来喊什么时候吃饭才回过神来;有时候去河边洗 衣服,看着清澈的河水,她会忘记手中的衣服,直至河边冷风变急身上变冷才想 起回家。   拥措这么每天看着对面大山的树木逐渐变绿,又慢慢变成黄红紫绿,最后变 黄落下;看着天空的鹰隼自由来去,听着河水在雨季暴涨,又随着时间流逝悄悄 平稳安静,日子似乎就是这么过的吧! 【网里乾坤】∽∽∽∽∽∽∽∽∽∽∽∽∽∽∽∽∽∽∽∽∽∽∽∽∽∽∽∽∽ ◆              因果的探求                ·贾 湛·   以前相信宗教相信迷信相信神医的人群是一些智力较弱的人或思维能力退化 的中老年人,但如今有许多物理学家都会相信。看来我们这时代意识水平真不比 休谟所处的时代好多少。为了反抗当时的宗教,休谟提出了著名的不可知论来对 抗宗教的决定论意识。然而时到今日,骗子们却反过来利用不可知论来降低科学 的地位,让人们失去真假判断能力,于是骗了所有人就是成功。如今被当代哲学 愚弄得意识倒退的管理层,不再把“为真理而斗争”看成做人原则,而把经济利 益看成唯一目标。当代哲学说没有绝对真理,既然真理都是相对的,就没有坚持 真理的必要,于是思想控制就成了必然。不必去严格论证某种意识形态是否一定 正确,只要统一意志便可万众一心。一个近代长期被欺辱的民族,选择教条式的 政治思想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核心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合理的存在并不一定是 好的存在。不去追求真理,必然让骗子横行。当管理层不懂尊重科学,制定计划 就不会追求严密性科学性,导致下面的执行者无法完成任务而弄虚作假。这会造 成上级要么因愚蠢上当受骗,要么害怕自己不周全的计划被人指责而睁一只眼闭 一只眼。更有愚蠢的领导有意利用下级的作假来完成某种目的。这一切都是当今 社会骗子越来越多的根源。诚实是求真的基础,也是道德的基础。只要看看这个 社会为什么假人从不被惩罚,而打假人反被围攻,就知道骗子是如何地猖狂。可 见,认真、严谨、诚实、憎恨骗子,是良好社会的必要条件,失去这些什么都免 谈。   虽说上面的道理谁都懂,但只要哲学界认为不存在不能被推翻的绝对真理, 则没有领导会把欺骗当回事。而那些骗子也几乎没有内心的指责和犯罪感,甚至 反而有意肆无忌惮地混淆是非。因此有必要认真讨论休谟的因果问题。当世界本 无因果时,当然不需要自己有判断,听任政治家或大仙的忽悠;当即使存在因果 但我们无法把握它时,同样只能听任骗子说什么就是什么。   休谟因果问题是说:“我们无从得知因果之间的关系,只能得知某些事物总 是会连结在一起。”本文先探讨什么叫因果,再讨论因果能否被人把握,然后讨 论如何探求因果,最后思考人们的错误产生的原因。   一、因果的存在   从上段的话中可见,休谟并不认为世上没有因果,而只是说因果不容易搞清 楚,但如今科学哲学,直接否定因果的存在,认为科学也和宗教一样,是用信仰 作前提获得的知识。于是没有绝对真理。没有绝对真理,当然科学也和其它文化 一样了,为什么要把科学看得比其它文化都重要呢?所以因果是否存在,并不是 傻乎乎的问题。   当我们讨论问题时,常常会围绕着一个实在的对象,这个对象常称为事物或 系统。物理上,常把实在系统(本文不讨论概念系统)分为与外界无关的孤立系 统、与外界无物质来往的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科学就是讨论这些事物的发展变 化。按时间先后,往往把在外界作用下系统的发展变化说成前因后果。可细分为 两种因果定义,①是指:时间前段的事物为因,时间后段的事物为果。如某棵树 与它的果实之间,或某粒种子与它长出的小树之间的关系称因果关系。②是指: 外界对系统的作用为因,系统在外界作用下产生的变化为果;或系统中子系统产 生的作用为因,承受该作用的子系统发生的变化为果。比如,外界给粒子的力是 原因,而粒子因此产生的加速运动为果。又如,微波炉加热鸡蛋,鸡蛋内外层热 膨胀速度不一样产生膨胀力是因,膨胀力超过蛋壳承受力发生爆炸为果。这两种 定义涵义不一样,但都是按时间的顺序,因在前果在后。   还有两种关系容易与因果关系混淆,一种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一种是相关 关系。物体吸热温度升高,这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因为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能 的标志。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广义因果关系,因为这种关系与上面定义 的因果关系一样是关系非常密切的,是内在的联系。而相关关系不一定是相互依 存的关系,有时甚至是统计巧合。比如统计表明死亡与心脏病、脑血栓和医院关 系最相关,但不能说医院是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有关量子力学的解释有很大的争议。争论的交点之一,就是有没有非定域相 互作用?这个问题关系到因果律的问题。爱因斯坦提出光速是极限速度,他认为 所有相互作用传递是需要时间的,也就否认牛顿超距作用,这是对因果律强有力 的支持。由作用产生的因果,有逻辑规律也有时间规律。逻辑规律是指果随因变, 因不一定随果变。树上一只苹果要它作自由落体运动,只要剪断树枝,要想它作 简谐振动,需要把苹果挂在弹簧上。但根据牛顿定律,改变苹果的加速度却不能 改变它对原来事物的相互作用。时间规律是力在前事物状态变化在后。从因到果 总的时间t应该是由因事物产生一个作用,传到果事物的一段时间t1,加果事 物因此而变化(或变化积累到刚能让人感觉到或测量到)的时间t2。如果存在 超距作用,则t1=0,即t=t2。如果t2很短(牛顿定律中加与加速度是瞬时关 系),则事物之间距离再远,因与果几乎同时。这还没有破坏前因后果。但如果 假想有一光源发出一脉冲以光速传向两个星球,第一个星球较近,第二个星球较 远,当然第一个星球先收到光信号,当它收到信号后,立即产生一个超距作用, 瞬间达到第二个星球。则第二个星球上的观察者会认为受第一个星球作用在前, 光源发光在后。这就造成了感觉上的因果颠倒。同样的推理,即使没有超距作用, 如果存在超光速也可出现上例的情况。不过这不是真正的因果律违反,而是感觉 上的因果倒错。不管怎么说,如果非定域作用存在,因果认识就更加困难。一个 最棘手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制定可执行的法律,给罪犯定罪。如果存在非定 域相互作用,就可以存在人隔空发功,则在极大的空间范围内都有杀人的可能, 你如何判定谁是杀人犯?   非定域相互作用如果存在,不仅会混乱人们的因果认识,而且会让事物变得 无限复杂。比如,我们一般认为波都是由近向远传播的,但波本质上是能量的传 播,超距作用会让波的传播非常复杂。因为空间并不是到处均匀一致的,总有一 些物质比周围物质吸收能量快。于是超距作用会让较远的吸收能量快的物质先吸 收能量发出子波,反方向传播,于是我们看到的波就不一定是从近向远传播的。   量子力学中的自由粒子物质波传播速度即相速可表达为①c^2/v,②V/2。 第二种相速度肯定不存在,因为波的传播速度还没有粒子运动速度快这是很难解 释它是怎么以波的方式对外作用的。第一种相速度是超光速的,且粒子速度越慢, 相速度越快。在相对静止的参照系中是无穷大,即超距的。显然物质波如果真实 存在(而不是数学等效),相当于非定域相互作用存在。于是我们的世界将复杂 到无法理解,很难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如一个接近静止的自由粒子发出的平面简 谐物质波,几乎完全是超距作用,传到波线上任一点的作用大小几乎相同(振幅 一样)时间几乎也相同,这时波线上质点谁先受波源影响,主要决定于哪个质点 容易吸收能量。显然这样子波源在空间分布上是无序的,这就不可能形成容易被 我们认识的波。但科学已让我们知道了许多不变的规律,并我们利用这些规律已 创造许多实用技术。这间接证明了物质波很大可能只是数学上的存在,而不是物 理存在。这一点,我已在《唯物主义与系统论》一文中有详细分析。   非定域理论只是会把因果搞得相当复杂,还没有对因果律真正的破坏。真正 破坏的是时间倒流,和时空穿越理论。如果时间真可倒流或存在二维时间,那真 没有因果了。如果真存在一些电影里说的有时间机器,让人返回从前,则这个世 界还会有序?如果女儿返回到妈出生之前,与祖父结婚,生出了她的妈妈。那么 她妈妈是她的妈妈,她又是她妈妈的妈妈。科学本是让我们的思维有序的,这样 的胡乱的理论还能算是科学吗?科学是探求事物的真实变化过程的,一旦破坏了 因果律,科学连中医都不如,它不会告诉你任何真实,这还有什么用?可见因果 律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我在《唯物主义与系统论》一文中说,唯物主义应是科 学的第一定律,因果律是第二定律。是永远不能推翻的。   二、不同的因果概念   上节已提出三种涵义的因果定义。①是指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前段为因,后 段为果。②是指外界对系统的作用为因,系统因此产生的变化为果。③是指本质 现象关系。其中第三种本来就不属于因果关系,只是科学上它和因果关系类似, 常常可以用函数表示。而第二种有点复杂,因为关系到超距作用是否存在。所以 我们可以不重点讨论这两种因果,主要讨论第一种因果。深刻理解了这种有充分 感觉经验的因果,再去理解其它的因果就容易得多。另外,孤立系统最终趋向平 衡态,即死寂的状态,一般很少讨论该类事物的因果。封闭系统外界对它只有能 量的来往,也属于较特殊的事物。最一般的讨论事物的当然属于开放系统,即既 有物质又有能量交往的系统。   如果非局域理论成立,那么所有事物都应该是同时有直接或间接相互联系的。 表现在事物之间有相互作用,其结果是状态的改变或相互不停地分离和参和。即 使如此,或许仍可以根据相互作用的强弱,存在相对独立的事物,简单的事物和 复杂的事物。独立的事物是指外界对它影响很小的事物,简单事物是对称性很强 的事物。事物之间无序地相互作用和参和,必然形成功能少的不太复杂的事物; 事物有序地相互作用和参和则表现出复杂性,所以复杂事物会表现出非常复杂的 属性和功能。一般来说有结构的事物,就有产生发展稳定和消亡的过程。微观粒 子虽然大小都搞不清,但还是常常有结构的,所以也有寿命,只是讨论没有太大 的意义。所以我们主要关心生命物质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正因为此,我们对一 些生命物质的发展变化过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最常见且最容易理解的因果是指事物(开放系统)发展过程前后事物。如, 一个鸡蛋孵化一只小鸡,我们说这个蛋是因,小鸡是果。又如,一个蛋是一只母 鸡下的,我们就说这个鸡是因,这个蛋是果。第一例是原先事物(因)在一定条 件下慢慢演变产生的新事物(果),这是第一种因果;第二例是原先事物发生部 分分离,分离部分对原来事物的影响可以忽略,于是把原来事物称为因,而把分 离出去的那一小部分看成果,这是第二种因果。种子与作物是第一种因果;树木 与果实是第二种因果。这两种因果虽不同,但有共同特点,都是按事物发展的顺 序把前件看成因,后件看成果。这是最原初的因果概念,可见如果这种因果的存 在都要否定,则相当于是不承认事物有发展变化。   从这两种因果概念引伸出了其它涵义的因果。第一种因果最简单的引伸就是, 将构成后件的条件看成原因,把后件看成结果。比如,农作物丰收需要化肥和农 药。其中化肥是农作物生长的直接要素(重要的前件),而农药作用防治病虫害, 是间接帮助丰收的要素(条件)。所以可以说化肥和农药都是丰收的原因。这类 因果常表现为一因一果,多因一果。第二种因果的最简单引伸是:前件为因,后 件表现出来的现象看成是果。比如电子衍射,电子打到晶体表面上以后的行为极 其复杂,但我们非常关心其中的一个现象,就是接收屏上有衍射图象。于是我们 把电子打在晶体表面看成是因(前件),而把后件产生的衍射现象看成是果。这 类因果常表现为一因一果,一因多果。一般情况下,因果关系可相当复杂,常会 多因多果。   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应该不与时间顺序有关,比如,温度的本质是热运动, 火的本质是氧化反应。这里把感觉到的温度和火光看成是果,而把热运动和氧化 反应看成是因。但从心理上分析,还是有先后的问题。比如,摩擦产生热运动让 人的感觉物体温度升高,有个神经传递时间问题。所以有时也把本质与现象的关 系看成因果关系。前面已把它归纳为广义的因果关系。它和狭义的因果关系一样, 常常简单的情况可以表示为函数关系。   教科书上说:力是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不说力是运动的原因),这里力是 因,状态变化是果。这就很抽象了,这里的因不是事物发展的前件,状态变化不 是事物发展的后件。因为力是表示其它事物对该事物的作用,根据牛顿的超距作 用思想,如果这力一直存在,则该事物一直状态改变。如果原来没有该力时,则 该物体没有状态改变,当力出现时事物状态立即改变,这其实是一个同时的过程。 现代理论不把外力作用到物体看成不需要时间的,于是可见这种因果关系虽是原 始因果关系的引伸,但还是符合因果律的。只是这与原始的因果概念意义有很大 的不同。可见人们常说的因果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不同的因果本质上有细节的 不同。这是否是古今中外人们都没有对此细致分析,才导致关于因果的问题至今 还在喋喋不休的争论?   三、因果的认识可能性   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不仅有实用意义,而且有认识论的意义。其实用意义 在于可以预测,对将发生的事情有所准备;或想获得自己需要的结果就去创造条 件。其认识论上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明白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是怎样的。科学的目 的就是要揭示事物的因果,了解事物真实的变化过程。如今,科学已取得了很大 成功,这就已经告诉人们事物的因果是可以被认识的。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相 信休谟的因果论述呢?难道科学知识只是“得知某些事物总是会连结在一起”吗? 这需要认真分析清楚“相关关系”与 “因果关系”有什么严格的区别。   相关性是指某个事物或因素的变化会伴随另外一个事物或因素的变化,但是 这个事物或因素不一定是另外一个事物和因素的前件或条件。可见相关关系包含 因果关系。相关关系应分三类:①因果关系②同因产生的异果之间的关系③因果 交错关系。   同因产生的异果之间的关系举例:夏天空调销售量和雪糕销售量是存在相关 性的,但不是因果,仅仅是因为它们受同一因素——天气炎热的影响。   因果交错关系举例:天气冷和下雪有相关关系,但是气温下降可导致下雪, 而下雪会导致气温下降。具体因果需要具体研究的。   有些巧合连相关关系都算不上。比如:说汶川大地震、海地大地震和智利大 地震的日期,横排、竖排都是那三个日期。这其实就是一种巧合。   在统计学中,两个随机变量X、Y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相关系数Kxy来表示(∣ Kxy∣≤1)。若Kxy≠0,则称X与Y相关。有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当Kxy> 0, 称X与Y正相关;当Kxy< 0时,称X与Y负相关;特别地,当Kxy=1时,称X与Y完全 正相关;当Kxy=-1时,称X与Y完全负相关;当Kxy=0时,称X与Y不相关。   统计学中的已研究出许多相关性分析方法,可以获得各种事物的相关关系。 此外物理上可有许多实验的方法给出一些简单事物相当可靠的相关关系。而因果 关系属于相关关系的一种。显然在确定相关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就有可能 搞清楚事物的因果关系。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几乎都是先有一些唯象的理论, 然后努力将这些唯象的理论以及其它已知的理论逻辑地联系起来,可获得进一步 的理论(本质的理论)。其中唯象的理论其实就是一些事物或事物属性之间的相 关关系。比如,理想气体的三大定律就是通过实验给出的压强温度和体积之间的 相关关系。将它们逻辑联系起来,就获得了理想气体方程。再由牛顿定律和压强 定义式对理想气体统计研究,就可获得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结合理想气体方程, 就给出了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能的标志这个本质理论。本人在《浅谈科学哲学是 怎样走向反科学的》一文中提出“猜谜定律”,说许多简单事物的规律是可以猜 出来的。再由有限的已知规律,加实验定律或统计规律就可能获得越来越多的本 质的规律和真实的因果关系。动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定律,动能定 理,能量守恒定律、库仑定律、洛仑兹公式等等,有的是猜想,有的是实验直接 获得,有的是推理,……物理上我们用许多方法获得了许多最简单事物因果关系。 在此基础上加上数学和化学上研究成果,我们不仅可以获得简单事物的因果,而 且正用这些简单事物的知识,加实验规律和统计相关关系,逐步搞清楚了许多越 来越复杂事物的因果。如今生物学的发展,是休谟时代不可想象的;心理学和脑 科学的进步,让人工智能可以通过集成电路实现了许多唯心主义者想都不敢想的 成就。不仅如此,科学对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正在向经济学、政治学和各种社 会科学领域发展。想必休谟活在今天早就收回自己的不可知论了。   四、因果的探求   科学的本质就的寻找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也就是说科学就是用来探索事物 的因果关系的。而科学是怎么探索的呢?科学自从它诞生以来一直靠两条腿走路, 一条腿是逻辑,一条腿是实验。我很欣赏王令隽对科学方法的补充,他提出还要 加唯一性条件。即在追求真相时,还要求理论解释是唯一的。就是说,当追求唯 象理论背后的因果解释时,如果有好几种解释时,不能断定真正的因果。我想科 学发展至今,出现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的根源,很可能是因为一直没有重视唯一 性条件。   强调实验的重要性主要是弗兰西斯·培根的贡献。本人也写了一篇《是实验 还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为的是不让一些搞伪科学的人,用“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政治口号来扰乱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称培根是“整个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克思曾说:“科学是实验 的科学,科学的方法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 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和重要条件。”最先使用归纳思想的是柏拉图,但是真正 把归纳逻辑创建成体系的却是培根。培根在他的《新工具论》中详细阐述了这种 方法的目的、原则,以及方法和局限。他总结科学发现的方法为“三表法”。其 追随者穆勒,进一步扩充为“穆勒五法”。   培根反对简单枚举归纳法,并认为,简单的实践活动难以获得正确知识,如 看到许多许多相同的现象(如许多天鹅都是白的),不一定能归纳成一个正确的 全称判断(如,凡天鹅都是白的)。所以需要理性对经验的整理、分析和归纳, 并逐级从具体上升到最普遍的知识。他把这种思想总结成“三表法”。它是由三 大步骤组成。   第一步,收集材料。   第二步,运用“三表法”来整理材料。   (1)“具有表”,围绕所研究的问题,把具有所要考察的事物某种性质的 一些例证列在一起。   (2)“接近中的缺乏表”,列举出与上表中的例证情形近似却没有出现那 种性质的一些例证。   (3)“程度表”或称“比较表”,列举出那种性质在不同情况下出现的不 同程度的一些例证。   第三步,进行真正的归纳。分为三个小步骤:   (1)排除法,即排除相互矛盾的一些说法。   (2)根据三表所列示的事例,尝试自然的解释。   (3)纠正解释偏差。培根列举了九种“帮助”较正解释中的失误,以求得 尽可能准确的结论。   但培根并没有总结出归纳的具体方法。而穆勒进一步研究总结出,不完全归 纳的“穆勒五法”。穆勒五法具体内容有:   1.契合法:考察某一现象a,如果不同场合除一个因素A相同外,其他因素 都不同,那么,A就是现象a的原因。   公式:① ABC a,② ADE a,③ AFG a,…所以 A是a的原因   2.差异法:比较某现象a出现的场合和不出现的场合,如果这两个场合除一 点A不同外,其他情况都相同,那么A就是a的原因。   公式:① BC a,② -BC—,所以 A是a的原因。   3.契差法:如果某现象a出现的各个场合只有一个共同的因素A,而这个现 象a不出现的各个场合(负事例组)都没有A,那么,这个A就是a的原因。   公式:① ABC a,② ADE a,③AFG a… …①-BC-,②-DE-,③-FG -……所以 A是a的原因   4.共变法: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a变化,因素A也随之 发生相应变化,那么A就是a的原因。   公式:① A1BC a1,② A2BC a2,③ A3BC a3… …所以 A是a的原因   5.剩余法:如果某一复合现象abc已确定是由某种复合原因ABC引起的,把 其中已确认有联系的部分减去,那么,剩余部分也必有联系。   公式:ABC abc,已知A是a的原因,B是b的原因,所以C是c的原因。   本人认为这些归纳方法准确地说,还是属于相关分析,许多情况下还是不能 确定是因果联系。比如闪电与雷鸣不属于因果关系,但闪电在前雷鸣在后,且闪 电的强弱变化与雷鸣的强弱变化是一致的符合共变法。闪电与雷鸣只是空气导电 引起的两种现象,它们是伴随关系。该例让我们想到,要真正确定因果关系,必 须考虑到完整的信息集,也就是说,要得出“A是B的原因”这样的结论,必须全 面考虑宇宙中所有的事件,否则往往会发生误解。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莱夫·格兰杰在1967年,在完整信息集以及发 生时间先后顺序基础上,提出了Granger因果关系的定义(数学形式因很复杂略 去)。后来,科学家又认为这太复杂,于是再次退而求其次,搞了一个现在统计 学上最常用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该方法与其最初的定义已经偏离甚远,削减 了很多条件,这很可能会导致虚假的因果关系。但统计学的研究至少没有否定因 果关系的存在,只是告诉我们要寻找真正的因果联系是相当困难的。   显然经验、实验和统计本质上都是为相关分析准备资料。从这些资料中可以 准确地搞清楚事物或事物的属性之间的关系,但不一定能获得真正的因果关系。 也就是可以获得精确唯象的理论,但要进一步获得本质的理论有相当的难度。   假如从统计学的复杂因果讨论去理解因果,就有人会极端地认为所谓的因果 全是人主观联系,世上本无因果。这恰恰与宗教徒认为,什么都有因果且都是上 帝决定的观念相反。这两种观念,我认为前者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更大。因为没有 因果就没有真理,所有的真理都是相对的,不仅是总有一天会推翻的,而且真理 可以不同的人理解而不同。这种认识会导致反逻辑反理性,反文明。中医粉常常 对外国人不承认中医中药可以毫不理会,中国人也因这种思维习惯,而对许多事 情的认识即使与常识,与感觉,与经验,与书本不一致,照样可以毫不怀疑地接 受。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因果的获得。   先来看看一个因果探求的例子。经验告诉我们,下雨前,燕子会低飞。如果 因此而说,先低飞的燕子是原因,后天下雨是结果。这样的归纳会让人笑话。因 为谁也不会相信燕子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可见对经验没有细致地分析,常会得出 荒唐的结论。怎样从这个经验中获得真正因果呢?需要结合其它知识。我们知道 燕子喜欢吃虫子,虫子会飞,下雨前空气中有大量水汽,水汽要凝聚成水珠并大 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才下雨,但它容易在飞虫翅膀上凝结。空气中湿度增大,这 些粘上细小的水珠的翅膀,导致飞行高度下降,且飞行不灵活,于是燕子当然不 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低飞捕食。可见,燕子低飞不是下雨的原因,当然下雨更不是 燕子低飞的原因(否则因果时序颠倒了)。而是天要下雨(空气湿度大)是燕子 低飞的原因。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实践经验或统计资料只是原因探寻的第一步,之后一般 不是用统计数学分析如葛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来获得因果关系的,而是通过已知的 规律(燕子吃虫子,虫子会飞,下雨前湿度大等)有机的结合,来解释,如果这 种解释完全符合逻辑,并有唯一性,我们就几乎可以肯定这种解释是正确的因果。   新的因果关系往往是需要已知正确知识的,问题是最初的正确知识来源于什 么呢?培根说来自经验,但当今的科学哲学认为经验与统计资料一样,能提供的 是相关关系,不能确定是因果关系。正因为此,认为休谟的因果问题没有解决, 才有当今社会上上下下不承认存在有绝对真理的说法。本人曾提出“猜谜定理”, 认为从经验中发现规律就象猜谜,简单问题谜底不多,容易猜到。显然因果虽不 能完全来自经验,但并不是所有因果都不能来自经验。许多常识都是自古人类经 验的积累,其中有许多应是真正的因果规律。如:太阳从东升西落;天上有云才 可能下雨;每个人都是女人生的,生物有新陈代谢;欧几里得的公理和公设…… 等等。其实细致分析,除了因相互作用引起的抽象因果,感觉经验无能为力外, 经验不能断定的因果,主要不在宏观即我们的感觉范围,或在那些无法连续观察 的感觉范围。就是说,如果宏观事物的变化可连续观察,则其因果许多都是可以 确定的。如这只蛋我能确定是那只鸡生的,因为我连续观察了那只鸡生蛋的过程。 又如,古代没有民族发现人体血液循环,其原因是古代没有技术能连续地观察到 血液在血管里较完整的循环过程。因为不能通过解剖身体来观察,血管破裂会有 生命危险。所以才等到达芬奇发现了心脏瓣膜的作用后,推理出血液是定向流动 的,最由哈维发现了血液大循环。如果古代就有当今的透视技术,则所有民族都 会发现血液循环理论。   尽管由经验获得的因果常常会错,但因为因果是客观存在的,所以由经验获 得的知识总有些是真正的因果规律。而且人类能在原始状态下自在地生存,就已 经说明我们人类从感觉获得的因果已足够过原始的生活。显然科学是在有一定量 原始可靠经验知识的基础上起步的。加上古希腊逻辑知识的发现,让我们可以进 一步推理和猜想不能连续观察的事物变化规律。现代科学哲学根据有限不能推出 无限,当前不能推出将来的理由,否定因果的可确定性,其荒谬的根源在于对因 果的思考,没有区分对简单事物和复杂事物的不同,以及对连续可观察事物与不 连续可观察事物的区别。对简单事物来说,连时间都是可逆的,可重复性极高, 谜底有限,所以真正的因果容易猜到;对连续可观察事物常常猜想过程可以省略, 事物前后变化一目了然,因果误导的概率不大。虽然确认因果需要慎重,但不必 要过分吹毛求疵。生物学的进步以及医学的进步除了得益于数理化基础科学的成 熟外,还得益于科学技术为它们创造的观察条件。没有显微镜,没有CT、核磁共 振,没有B超、彩超,没有胃镜、内窥镜,没有心血管造影等观察手段,生命过 程的许多细节我们就无法连续观察。这是我们判断原始的中医(不是建立在解剖 观察基础上的医学)不可能获得很多人体知识的根据之一。即使拥有众多古代没 有的现代化观察手段,现代医学仍然很难搞清楚生命活动的全过程。这是因为生 命的组织结构层次太多。基因是怎么控制每一层次生命活动的,过程太复杂,需 要观察,猜想,逻辑分析,实验等多种获得因果方法的综合。   五、错误因果产生原因分析   上节我们认识到事物有它自然的发展变化,但认识它常常定非常艰难,真正 的因果关系需要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来探求。这是现代社会需要尊重科 学的原因。人类已知的科学知识是来之不易的,积累了无数古今杰出人物勤劳和 智慧。不尊重科学,就会让科学知识淹没在大量错误知识的汪洋大海之中。培根 指出:“现在占据着人的理智并且在里面已经根深蒂固的各种假象和错误观念, 不仅是非常扰乱人心,使真理很难以进来,而且即使进来以后,如果人们事前不 提防这种危险,使自己尽量巩固起来抵御它们的进攻,它们就会在科学开始复兴 的时候,又找上我们和扰乱我们。”可见无论社会进化到什么阶段,都需要与因 果乱联系作斗争。   让我们从培根的四假象出发讨论因果乱联系现象。四种假象,即:“种族假 象”、 “洞穴假象”、 “市场假象”和“剧场假象”。   “种族假象”是指:集体无意识产生的因果错乱。它根植于人的本性中。人 有主观意志和情绪,又本来人的感官直觉就不总是可靠无误的,再加上非理性因 素的意志和情绪参与,让人对任何信息的处理,常常会带有主观性,这阻碍了人 们对真理的寻求。比如,我国抗日战争的影片都相当浮浅,几乎没有一部片子深 入地讨论为什么日本科技那么发达,却发动野蛮的战争。这种片子的长期影响, 让中国人只会咬牙切齿地憎恨整个日本民族,而不去反思人的共通本性的复杂以 及社会科学相对自然科学的落后。其结果是中国人经常莫名其妙地憎恨发达国家, 总以为被别人欺负,天天要备战。又如,在对待中医问题上,就是一个“中”字 就让国人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了。在转基因的问题上,只要有人造谣它是美国用 来灭绝中华民族的,则也不问是哪国的转基因专利,就全盘妖魔化了。这种由民 族情绪产生的集体无意识扰乱人们的正常思维的例子数不胜数。问题更大的是, 如果一个国家政府用大量煽情来维系安定团结,不仅会失去大量真理,而且即使 明知对错,也会受感情的驱使不按正确的去做。   “洞穴假象”是指:看问题片面性。它与种族假象对立,是一种个人的假象。 从洞穴里看外界事物是看不到事物的各个侧面的。但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综合 该事物的全部信息,最起码要综合事物的最主要信息。但原始情况下,许多人会 从自己的性格、爱好、知识结构、所处环境角度来观察事物,从而歪曲了因果。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气质和知识结构是不同的,所以,人们在分析问题时,会带有 各种不同的主观和片面认识。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有的人容易看到事物的相同之 处,进行类比推理;有的人善于比较事物的不同之处,发现问题;有的人极端地 崇古,有的人酷爱新奇;有的人善于运用直觉,简单下结论;有的人善于结构分 析逻辑推理。科学哲学认为人无法避免观察和思考问题主观片面,这也是它认为 因果不确定的原因之一。但实际上科学除了有一定的探索因果的方法外,还有一 套程序,避免避免主观偏见的影响。科学不仅是真理集(或准真理集),而且是 一项社会事业。它是人类共同探索的成果。个人研究的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写出来, 由专家评审,由学术刊物公布出来。如果真有建树,理论就可能有大量引用,实 验就可以被别人重复,并最终有人用它搞出实用的产品。如果是虚假的成果,就 不会有太多的引用,实验也不可能被重复,并科学界会有质疑声不断。韩雨春发 明的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就是典型的一例。科学有这样的程序,使真理成为 时间的女儿,而骗子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然而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健全的科学 规范程序,那么这个社会其实没有真正的科学。臭名昭著的水变油理论,不主要 在于它的实验和理论荒唐,而是完全不符合科学的规范程序,科学发明不能借用 政治力量大张旗鼓地宣传。肖传国的问题不在于“肖氏反射弧”的理论是否正确, 而是在没有得到国际公认的情况下,就夸大宣传,并在没有通过临床试验的情况 下,就给病人看病。在中国至今有大量这类违背科学程序的事件发生,说明中国 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网上可见到那么多人支持肖传国,包括不少哲学教授, 显然在中国连最高知识层都没有对科学有个正确认识。   “市场假象”是指:市场上各种人交流时,会因语言理解不精确相同,而造 成思维混乱。培根指出,这种认识错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些东西明明不存在, 人们会造出一些词汇来虚构其存在,如“神”、“鬼”、“龙”、“麒麟”、 “经络”、“三阴交”等;另一种是本来存在但因定义很模糊的词语,造成理解 错误。比如:阳和阴,两个概念定义就相当模糊,本意是阳光照到的地方和背光 的区域。但古人把它与由它引伸出来出涵义,如热烈与阴冷,阳刚与阴柔,进取 与保守,阳性(男)与阴性(女)混为一谈。生活语言不全是人们在学校定型的, 每人在自己的家庭环境和局部社会环境中形成语言理解有细节的不同。而且生活 语言与科学词汇不同,不要求有精确定义,否则会缺少生活情趣。然而模糊语言 的理解受人的智力水平的影响,于是经常会因语言表达的不当搞错因果。如前面 “下雨前燕子低飞”的一例,网上有人说,下雨是燕子低飞的原因,这样就把前 因后果的因果律反过来了。应该说在:要下雨(本质是雨前湿润的空气)是燕子 低飞的原因。把语态时态用错,就会把因果律倒了。可见,社会上人们会因语言 理解和运用的偏差,产生因果认识上的混乱。这种乱象决不能带到科学研究中来。 于是,科学哲学有一段时间,认为语言问题是产生伪科学的最大原因,因此开辟 了专门的语言哲学。确实伪科学的一个特征就是其理论中的语言类似生活语言, 许多词汇涵义混乱,并常常有无法证伪的语言。   “剧场假象”是指:人的思维容易被戏剧情节牵引,即喜欢盲从,有羊群效 应。如盲目相信古老传统文化、古圣人,盲目相信权威,或者盲从大众。中医粉 就是盲从古人的典型。只要有点自己的判断,就能明白,古代文化垃圾远多于宝 贝。什么叫垃圾呢?并不是完全没有用的东西才叫垃圾,只要新东西能完全代替 旧的东西,常常就把它看成垃圾。现代家庭常常会把一些一点都不破损的旧家俱 扔了,因为有更好的功能更多的新家俱替代,除非旧家俱有收藏价值。生命在于 新陈代谢,社会也会推陈出新。人有学习的功能,所以旧东西中好的东西会自然 被后人保留下来,于是后来的知识系统一般能包含原来知识系统中有效的成份, 同样新的文化也常常比旧的文化进步,除非因战争而中断的文明。特别是古代因 没有逻辑,所以古人是很难对文化知识进行有效整理的,所以古代知识中错误的 部分是相当多的。如果古代某一时间点产生的理论都已经博大精深了,则以后对 它的否定或修改不全错了?可见,如果说否定许多古代的错误知识是数典忘祖的 话,那么崇古其实是不尊重古今所有人的劳动。当然反对盲从,不等于不尊重经 典,不尊重专家,和乱怀疑常识。许多新理论与经典科学理论相比,常常后者错 误概率小。因为科学理论与古代理论不同,是建立在逻辑和实验基础上的,所以 越经典经受的考验越多,自然越可靠。专家的意见也会错,甚至被利益集团利用, 违心误导大众。但正常情况下,相对非专业人士来说可靠性高得多。所以一个不 尊重科学家的社会是一个落后的社会,甚至可以说是野蛮的社会。尊重专家但不 迷信专家,在没有发现专家说的反例的情况下,相信专家的意见是我们正确的态 度。几乎所有社会都有许多人盲从大众,其原因主要是常识蕴含在大众中。每个 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但你不知道的事可以问别人,于是大众就渐渐成了个人的神。 中国人相信中医,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盲从大众。大家都相信中医,我为什么 要怀疑呢?这里有必要谈谈常识问题。常识往往指大家都承认的知识。这在古代, 常识大多数来自生活经验,在现代大多来自科学。显然常识中会有许多正确的东 西。所以如果有人提出违反常识的理论,比如耳朵识字,水变油,隔空发力,隐 形传输(遁术)等,则不管他名气有多大,都应怀疑,直至他拿出令人信服的证 据和对世界更好的解释。但有的所谓常识,是以讹传讹流传下来的。如果这个社 会一直非常崇古,一直不惩罚骗子,那么这样的社会常识会有很大的问题。事实 上越落后的社会,正是有越多的错误常识造成的。这样的社会特别需要普及科学 思想,否则在这个社会真理永远没有抬头的机会,盲从惯了的人们永远搞不清楚 对错。   培根的四假象说,几乎概括了所有错误地因果产生的原因。集体无意识、个 人偏见、语言混乱以及盲从是错误因果的根源。不过这还不是太低级的错误,在 一个没有逻辑传统的社会,许多错误往往是一些低级的逻辑错误。因果探求是一 个归纳问题,归纳过程是由特称判断上升到全称判断的过程,而缺少逻辑训练的 人们常常轻易的就把特称判断上升到全称判断了,下面是举十例很有意思的从特 称上升到全称的判断供人们思考:   1.针灸治好我的病,所以经络肯定存在。   2.我的气管炎吃了许多消炎药没有用,后来吃了中药病好了,所以中药比 西药有效。   3.我儿子是这个老师教的,儿子考上了大学,所以他是一个优秀教师。   4.这个学校一个大学生都没有考上,所以没有一个好老师。   5.许多人只要学习努力成绩就上去了,某人成绩没有提高,那一定是他没 努力。   6.唐山地震时,看见蚂蚁搬家,显然蚂蚁能预知地震。   7.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比前好,这是我们的政府领导得好。   8.过去大陆搞文革,台湾搞建设,台湾经济上去了;现在台湾搞民主,大 陆搞建设,大陆经济上去了。所以搞民主等于搞文革。   9.我国量子力学走在世界的前列,说明我国已是科技科学强国了。   10. 既然宇宙中还有95%的我们不知道的物质,那灵魂、鬼都可以存在。   前九句一看就知道是简单逻辑错误。许多影视明星和对大众极有影响的公众 人物会相信神医相信王林这样的骗子,正是他们有所谓个人亲身体验,这些亲身 体验在他们简单的头脑中轻易归纳成了因果,这些错误的因果又因他们的名气传 遍整个社会。亲身体验常常不能确定因果。比如,许多人说自己的病吃中药吃好 的,就认为中药有效。然而事实上人有很强的自愈能力,医学上证明安慰剂能治 俞30%的疾病。所以药物学上有个硬标准,即新药要经过双盲实验,也就是在病 人和医务人员都不知所给真假药的情况下服药,比较疗效。希望读者把本文推荐 给明星们,让他们懂得因果探求的复杂性,不再被伪人利用,给社会输入负能量。 第十句却是我们的大科学家潘建伟同志对记者讲的。我不知道这种逻辑水平的人 会把量子通信搞出什么名堂来。他还有更搞笑的语言:“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大胆 一些,不可以想象:由各种各样分子组成的人,也可以在瞬间,带着他所有的记 忆,带着他的品质,带着他的痛苦和欢乐,甚至包括感冒,传输到遥远的地方?” 就算现在几个光子可以在很遥远的地方相互纠缠已被证实,也不能说实物粒子能 远距离相互纠缠,更不要说人体了。从电子质子中子到人体中间有多少层次结构, 每一物质层次有其特殊的规律。微观能成立的规律宏观不一定成立,如原子存在 能量跃迁,而电容和电感上却不允许能量跃变。从原子到人体,只要有一个层次 不能量子纠缠就不存在宏观物质纠缠。可见潘大教授有与中医粉一样惊人的归纳 逻辑。   真实因果的探求是困难的,但这不等于一些因果判断的对错无法识别的。识 别错误因果远比确定真实的因果容易。只要多多与常识和已有的科学知识联系, 看看是不是一致,就能大致确定对错。如,灵魂是独立人体的实体或场吗?如果 灵魂不是大脑的功能,那么为什么子弹打进脑袋,人就立即死亡,难道它就不能 呆在人体中结构还没有破坏的其它部位一会儿吗?如果灵魂都可能是物质存在, 那经络更应该存在了。经络在哪里呢?如果经络细到电子显微镜都看不到的程度, 它又能通什么呢?痛则不通又何从谈起。如果说它是一个非实体的概念,且不去 核实该概念是否有意义,而去思考如果它不是物理通道,那么真正的气和血的物 理通道中医说在哪里呢?能找到一张中国古代的血管图、气管图和神经分布图来 看看吗?为什么中国古代的星空图与古希腊以及现代的是一致的(只是精细程度 不同),而人体结构图却不一样?客观规律古代现代应是一样的,也与民族无关。 讲逻辑讲独立思考就是努力去找一些说法不一致的地方,有一点不一致就可能有 错,有错就该承认或修正或放弃,而不是为博大精深的面子,不停地掩饰。   当今社会,一方面科学哲学家对因果的探求过分吹毛求疵,另一方面因为哲 学家淡化因果的追求,把科学的地位降到与宗教和传统文化平等甚至还不如的地 步。这造成了不去追求严谨的社会风尚,其后果是社会上胡乱联系的信息远超过 可靠知识。这给大大小小的骗子一个极好的欺骗环境,哪怕最荒谬的理论,在这 些混乱的社会都能找到市场。当最高学术团体都认为世上本无因果,或因果与信 仰有关(信则灵)时,这个社会就没有批评,宗教迷信也没有人敢反对,错误理 论就可以合法地通过政治思想灌输让大众头脑里形成先入为主的意识形态。当今 的科学哲学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宗教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可以说这是当代世 界各地恐怖活动十分频繁的根源。在中国,因管理层把安全和社会稳定看成是头 等大事,所以科学哲学的危害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那就是,最正当的质疑和 批评都会被经历了可怕的阶级斗争历史的人们说成是文革遗风。结果必然是:骗 子横行,打假人反被围剿。 ◆            大熊猫还能生存多久?                ·木兰·   提到熊猫,人们心里油然而生的是喜爱。这爱中很可能夹杂着几分负疚感, 因为我们被告知:熊猫因为人类而濒危。然而,今天对熊猫生理更深的认识让人 们怀疑,导致熊猫濒危的不完全是人。也许,熊猫是一个进化过程不必定导致一 个物种越来越强的例子,熊猫现有的生命特征让熊猫不适合生存。   首先看一下熊猫的饮食。DNA解析结果告诉我们,大熊猫是从吃植物和肉的 熊进化而来,大约七百万年前开始吃竹子;大约在四百二十万年前,一个基因突 变让熊猫失去了对肉鲜味的敏感;大约在两百万年前,熊猫变成只吃竹子的动物。 同时,熊猫DNA在进化过程中,没有增加产生纤维消化酶的基因,也没有发展草 食动物有效的消化植物的肠胃结构,而是传承了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这是一个 严重的问题:熊猫有消化肉的能力,但不渴望食肉;爱吃竹子,但没有消化植物 纤维的能力。   因为竹子营养成分很低,熊猫必须食入大量的竹子。熊猫每天花十几个小时 咀嚼十多公斤竹子。竹子有很高的纤维含量,因为熊猫消化植物纤维的效率低, 熊猫食入的竹子只有20%被消化。其他草食动物,比如鹿,可以吸收 80% 的食入 物。因为消化不完整,大部分竹子直接排出体外,熊猫每天大便达四十次之多, 睡眠中也排粪便,有时候吃和排粪同时进行。所以,熊猫进食做大量的无用功。 虽然熊猫也食用一些动物和其他植物,竹子是熊猫 99% 的主食。因为食谱单一, 熊猫被限制在竹林里,低效率地摄入低能量的竹子。熊猫除了吃就是睡,不能支 持需要快速新陈代谢和能量的活动,每天懒洋洋的。幸好在它们的竹林里,没有 天敌。   其次看一下大熊猫的繁殖能力。熊猫几乎是自愿绝种的生物,怀孕是一件低 概率,碰运气的事。母熊猫每年只发情一次!发情期只持续12到25天。这期间, 她接受性交的时间只有两到七天,实际可以受孕的时间只有24到36小时。错过了 这段时间,就必须等到下一年。而且,熊猫喜欢独居。如果母熊猫成功地产子, 她第二年不会交配,因为幼熊猫至少要18个月才能独立。熊猫的自然生育率低, 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中,会不会好一些呢?事实是生育率更低!在室内,公熊猫基 本上没有性欲,或者不懂得性交。科学家甚至试过“黄色情片”和伟哥,都无济 于事。他们只好依靠人工授精。   人工管理熊猫受孕很困难,因为每只母熊猫每年只给科学家一天多的时间。 人工授精后,成功失败也不能在短时间内知道。无论是人工授精还是自然交配, 作为熊科动物,大熊猫可能会经历胚胎滞育,也就是受了精的胚胎延迟植入子宫 壁。此期间,胚胎停止生长,处于休眠状态。由于滞育,一些熊猫孕期可长达 160天以上,虽然正常妊娠期是50天左右。大熊猫还常常会有假孕。即使怀孕了, 因为胚胎非常小,常规的技术难以检测。   最后看一看熊猫宝宝。母熊猫终于怀孕了!熊猫因为低能量饮食而有低代谢, 所以熊猫血液含氧量低,难为胎儿供氧。自然进化选择的策略是让胚胎在需要大 量氧前早早地出生。新生熊猫极度微弱,无视力,无牙,无力;体重只有几个盎 司,体积犹如一根香肠。熊猫的婴母体积比例只有 1/900,是胎盘哺乳动物中最 小的。哺乳动物中婴母体积比例比熊猫更小的是有袋动物。熊猫新生儿弱小,母 亲又没有袋子,加上熊猫的笨拙,母熊猫意外杀死新生熊猫的事故常发生。   还有令人沮丧的一点是,虽然双胞熊猫很常见,但是母熊猫会很坚定地选择 哺育强儿,狠心地拒绝弱儿。估计这是因为母熊猫无法积聚足够的体能而奶量有 限。   2015年八月在华盛顿 DC 的国家动物园(National Zoo) 里出生的双胞熊猫, 工作人员本希望通过交替两个宝宝让母亲接受双儿,但失败了。3盎司的弱者败 给了4.8 盎司的同胞,在和母亲的一次相会后死去,只活了四天。   熊猫惹人喜爱是他们独一无二的外观,这个外观带来的魅力足以让人类乐意 为这个不适生存者付出,保护大熊猫是家喻户晓的事业。与此同时,比大熊猫更 紧迫地需要保护的物种被忽视(如长江巨鳖)。近年来,人们开始质疑保护大熊 猫的意义。人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熊猫作为一个生物物种可能会被达尔文的 “适者生存”规则淘汰。也许,即使整个地球都被竹子覆盖,人类从来没有存在 过,大熊猫也还是会灭绝。   目前熊猫被列为“依赖保护” 物种(Conservation-reliant species)。 依赖保护的动物或植物物种,即使在物种活体标本数目恢复到可持续的水平后, 仍然需要人专门为该物种做野生管理,比如控制捕食者,维持栖息地,以及限制 寄生虫等。把花在繁殖大熊猫上的资源花在不依赖人类保护而有机会生存的动物 身上可能更有意义。拯救美国国鸟秃鹰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资料:   1. Panda Poop Reveals They’re Bad at Digesting Bamboo   2. Why Is it so Hard for Pandas to Get Pregnant?   3. The Case Against Pandas   4. Baby Panda Crushed by Mother in China Zoo ◆        在一位起重机司机思考的基础上之继续思考                ·徐咏春·   一、一位起重机司机的思考   我是一名起重机司机,用的是固定式的吊钩起重机。我开动起重机可以将数 吨重物吊起来。   我问自己:我是一生下来就会开起重机吗?显然不是,开起重机的技术是我 的师傅教给我的。那么,在我的力量中,有不少师傅的成分。在我使用这项技术 完成工作的时候,这个工作就不是我一个人完成的,至少是两个人完成的工作, 两个人的技术力量通过我一个人表现出来了。但是,我师傅的技术也不是生来就 会的,也是从他的师傅那里学来的,在学习的时候,他可能又增加了自己的东西。 因此,我的工作至少应算是三个人完成的工作了。但是,他的师傅也不是自己生 来就会那技术的,那也是从“师傅的师傅”那里学来的……因此,这应该算是一 项社会的技术,而社会的技术力量通过我一个人表现出来了。   我再问自己:若没有起重机,我能把数吨重物吊起来吗?不能。据说项羽力 能扛鼎,我就是有项羽那样的神力,也不能举起成吨的重物。因此,我能把成顿 的重物吊起来,不是因为我这个自然人的力量大,而是因为我是一个社会的人, 即社会的存在物。因为,正是起重机使我的力量大起来,而起重机是社会的产物。 正如马克思所说,“我进行活动所需的材料,……是作为社会的产物给与我 的……”①   我“进行活动所需的材料”——起重机——是“作为社会的产物给与我的”。   起重机是他人制造的,如果没有制造起重机的那许多人,起重机是不会自动 在我面前出现的。因此,我能用起重机把成吨的重物吊起来,在我的力量(实际 上是我使用起重机的力量)中就包含了制造起重机的许多人的贡献,是制造起重 机这个社会的许多人的力量通过我表现出来了。   我能用起重机把成吨的重物吊起来,仅仅是制造起重机的人和我的力量相叠 加吗?还不是。且不说我和制造起重机的人要衣食住行,那要多少人来供应这许 多人的生活用品啊!那几乎是组成这个社会的全体人在供应!只说起重机的制造 需要的许多知识,比如,制造起重机离不开理论力学,这就离不开牛顿以及其他 许多物理学家。因此,起重机中又包含了牛顿以及其他许多物理学家的贡献。 “知识就是力量”!   仅仅是牛顿的原理就能制造起重机吗?不能。起重机的制造还需要金属材料 等等,这就需要采矿、铸造,以及车钳铣铇等等工种。机器的开动不能没有能源, 这又需要采油、钻井、化学(油田化学)……等等。这一切又离不开数学。因此, 这就需要应用众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需要众多工程师的设计、研制,更不要说 大量工人的劳动。如果没有那众多科学家,众多工程师,众多工人,起重机是不 会自动在我面前出现的。那么,我的力量(其实是我操作起重机的力量)中又包 含了那众多科学家、工程师、工人的贡献。   牛顿的原理只是牛顿个人的研究成果吗?不是。前人的实践和研究为牛顿奠 定了基础,没有牛顿的前人的研究成果,就没有牛顿的科学理论的出现。因此, 牛顿的理论中又包含了他的前人的研究成果。牛顿原理和起重机的制造还有很大 的距离,中间还有众多中间环节。这些中间环节又是由众多科学家,众多工程师, 众多工人联接起来的。没有牛顿原理的出现以及其他众多科学理论,就不能制造 出起重机。因此,我的力量中,还包含了牛顿原理转化成的物质力量及其前人的 力量,甚至还应该包括使牛顿成为牛顿的那个社会条件,社会环境等等,而社会 条件、社会环境等等也是由人构成的。   牛顿的前人的力量又包含了其前人的前人的力量……牛顿的道理是如此,那 众多科学家、众多工程师、众多工人的道理同样如此。因此,我不仅积淀了牛顿 理论转化的物质力量,还包括我的同时代人及我之前无数人的力量。因此,我的 力量不仅包括物质的力量,也包括精神的力量。因为起重机是在牛顿原理等等的 指导下制造的,牛顿原理(精神)就转化成了物质力量。这力量是我的前人及我 的同时代无数人的力量积淀的成果,我的力量与社会无数人的力量通过千千万万 的直接的、间接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就是说,我与自己所属的类联系在一起。因 此,我的力量是社会的力量,或者说,社会的力量通过我表现出来了。   现代人的力量是自从人类打制了第一把石刀到现代所有人的力量的积淀、积 聚、叠加。毫不夸大地说,是人类力量的积淀、积聚、叠加。因此,历史上曾经 存在过的人,他们的力量通过我这个起重机司机表现出来了。至少我表现了人类 力量的一小部分,哪怕是极小的一部分。   因此,我的力量——不论力量大还是力量小——都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然人的 力量,而是社会积淀的力量,是历史积淀的力量。我的力量是人类社会历史力量 的表现。   何止起重机,任何物质产品,其制造最初都是从开发自然资源开始,到产品 完成,要经过若干中间环节,每个环节又都需要许多自然资源,需要若干工具, 那工具的制造当然也需要从自然资源开始。每个环节又需要多少劳动,需要多少 科学知识……等等。可以说,每一件物质产品(精神产品也如是)都是整个社会 生产的。而这“整个社会”不是现代几十亿人的社会,而是从人类打制第一把石 刀到现代的这样一个“社会”。大到宇宙飞船、航空母舰、超级计算机……小至 小学生使用的一块橡皮、一支铅笔、一张纸……都是这样的从人类打制第一把石 刀到现代这样的“整个社会”生产的。因此,个人的力量不仅是作为自然人的个 人的力量,而且是社会的力量,从其本质上说,是社会的,即人类的力量。   我使用起重机,就把我同起重机中所包含的无数人联系起来了,把我同整个 社会联系起来了。“整个社会”不只包含现在世界上的几十亿人,还包括曾经在 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所有人。因此,起重机就把我同历史上迄今为止的所有人联 系起来了。因此,我的力量不过是人类力量的特殊表现,每个人的力量都是人类 社会的力量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不同程度的特殊表现。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积 聚他的前人,包括他的同时代人的力量,都不同程度地是他的前人,他的同时代 人的力量的积淀、积聚、叠加。因此,这是人类的力量。前人的力量、社会的力 量通过我表现出来了。   用这样的道理再想想我们的后人。如果我们穿越到若干年以后,比如两千年 以后,两万年以后……那个时候的人是自由的,那个时候的人从事各种活动,他 们的力量中就包含了我们现代人的力量,当然也包含我的力量。我的力量以及我 们现代几十亿人的力量通过两千年后的人表现出来了。我的力量不是就成为不朽 的了吗?我们每个人都会对历史作出贡献,不朽的贡献。后人的后人……人类的 力量就是这样大起来的,直到无限,直到真正的力大无穷!   我操作起重机是要进行生产的,这就是生产的力量,也就是人改造自然的力 量。迄今为止,人类全部作为就是一件事,即改造自然,这件事还要继续做下去, 直到人类完结的那一天。马克思说,“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②,而劳动 不是人对于自然的改造又是什么?   二、传承   我们在那位起重机司机思考的基础上继续思考:   操作起重机、制造起重机的技术是要传给下一代的,即要传给后人的,且一 代一代传下去,直至永远;不仅如此,每一代还要改进起重机,使之能吊起更重 之物,使之更巧妙,并且将改进了的起重机一代一代传下去,直至永远;不仅如 此,每一代还要创造更多新的机械,并且一代一代传下去,直至永远;不仅如此, 每一代还要创造更多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等新的工具,并且一代一代传下 去,直至永远。   传承对人类社会来说具有极端的重要性。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传承,就不可 能有人的认识的发展,也不可能有生产力的发展。没有传承,每代人,每个人, 都必须从零开始认识(假如也有“认识”的话),从零学起;制造工具也必须从 打制石刀开始,就是人本身也必须从零开始发展。正是传承,保证了人的认识的 逐渐积累,成为社会的认识;保证了人类生产力的逐渐积累。传承将人类“探索 整个自然界”③的成果保存起来,也将人类“再生产整个自然界”④的成果保存 起来。保证人类历代积累的认识不会遗失,保证人的认识的发展;也保证生产力 的发展,保证人历代积累获得的生产力不会遗失。   传承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   横向的传承,是同时代人之间的互相传承。比如,他人的经验和知识可以传 授给我,从而丰富了我的经验和知识,在我的认知系统中,就积淀、整合了他人 的经验和知识;他人制造、使用的生产工具等等也可以由我使用,甚至他人使用 的语言也可能丰富我的语言系统。同样,我的经验和知识也可以传授给他人,积 淀、整合在他人的认知系统中;经过我的手制造、使用的生产工具等等也可以由 他人使用,“我用我自身所做出的东西,是我用我自身为社会做出的”⑤。我的 语言也可以丰富他人的语言系统,等等。   纵向的传承则是在时间基础上的传承(当然,横向传承也必须有时间因素)。 上一代的经验和知识等等可以传授给下一代,积淀、整合在下一代的认知系统中; 上一代所获得的生产力可以传授给下一代;上一代所使用的语言也可以传授给下 一代,从而丰富下一代的语言系统,等等。下一代又可以传授给再下一代……   横向的传承扩大了传承物的规模,使传承物在更大的规模,更大的范围内存 在。若玛雅文化当时传承到全世界,即扩大到全世界,说不定就不会消失。   从知识的传承上说,老师与学生,从上一代和下一代来说,是纵向传承,从 其同在一个时代来说,是横向传承;更不要说,传承是相互的。就一个时代说, 传承没有纵向横向之分,但是从社会的总体看,传承从根本上说是纵向的。因为 只有纵向的传承才能使传承物积淀起来,保存下来。同时代人之间的交互传承可 称之为横向传承,但即使是横向传承也依然发生在时间轴上。因此,传承最终总 是归结为纵向的传承。   从知识传承的量上看,读一本信息量大的书与读一本信息量相对少的书在传 承的量上是不相同的(假如书中的信息全部为我所吸纳)。与不同的人交往其传 承的质和量是不相同的。不同的人其所积淀的传承“物”在质和量上也是不相同 的。一般情况下,人与人日常交往的无聊谈话,其传承的内涵从量上看,是较少 的。   三、传承与遗传   生物的遗传与人类社会的传承是不同的。   我们同其他生物一样,在生物学的意义上,不存在获得性遗传;我们同其他 生物、其他动物不一样,我们这一代获得的“知”和“能”,以及上一代传授给 我们的“知”和“能”都可以传授给下一代。   获得性遗传的概念用以说明生物学现象,比如说新物种的出现未必正确,但 是,以之说明人类知识的传承与积淀,技术、技能的传承与积淀,生产力的传承 与积淀却颇为恰当。这一代获得的新的知识、技能、工具、生产力等等会传给下 一代,只要这个社会还存在,其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工具、生产力等等就不会 遗失,就会遗传给下一代。借用生物学的概念,就是“获得性遗传”。   传承丰富了和丰富着人的社会性内涵。一代一代的积淀、积聚、叠加,人类 就越来越接近于自己无限的本质。如果认为人类的发展是无限的,就必须承认人 类的力量是无限的,但是,每一代人的力量却是有限的,个人的力量是人类无限 力量的有限表现。   生物的遗传基因总是上一代传给下一代⑥,而人类社会的传承却不管隔多少 代、隔多少年依然可以传承,时间不是传承的绝对障碍。两千多年前的《老子》, 我们不是依然可以读下去吗?《老子》的思想不是依然可以传承吗?   生物遗传要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人类社会的传承则可以相对地打破时间和 空间的局限。语言和文字对于传承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语言,人类文化的传承几 乎是不可能的;没有文字,则文化传承如果不说不可能,也是极其艰难的。人类 发明了文字,使传承打破时间的制约,使我们可以传承千年古典;使传承打破空 间的局限,使我们可以传承五洲科学。对于语言和文字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性, 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那需要一部著作。这不是本文的重点。   生物个体由于本身的局限性,其上一代与下一代的自然遗传只能在同一地域。 生活于中国东北的东北虎其遗传基因只能遗传给同一地域的下一代,哪怕东北虎 被人为地迁徙到华南,也依然只能遗传给同一地域的下一代。人类社会的传承却 可以跨地域,跨县、跨国、跨州、跨海,将来说不定还可以跨“球”呢。古希腊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不是依然可以为国人所传承吗?两千多年前 的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不是至今依然为各国军事家所宝贵吗?公元8世纪奈 良时代的日本遣唐使,把中国的绘画、书法、文学、雕塑、舞蹈、佛学、建筑、 医学……等等带到日本,使中华文化在日本传承。隔海的两国并未影响文化的传 承。   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时间和空间不是传承的绝对障碍。在互联网发展的今 天,传承具有了空前有利的条件,时间和空间更不会成为传承的障碍。   如上文所说,生物的自然遗传总是纵向的遗传,而人类社会的传承却既可以 纵向,也可以横向,“上下左右”都可以传承,即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下一代传 给上一代(只要上一代还在),旁及兄弟姐妹,同事朋友,人与人之间只要交往, 都有传承存在。这与生物的遗传是大不相同的。   四、人的力量的无限性   传承把我们这一代,把我们每一个人与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每一个人联系 起来,也把我们个人与整个“类”联系起来。传承是信息的积淀与整合过程,是 生产力的积淀与发展过程,因而也是社会关系的发展过程,从而是人的社会性的 发展过程。“他们既再生产这种相互关系,又新生产这种相互关系。这是他们本 身不停顿的运动过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更新他们所创造的财富世界,同样地也 更新他们自身。”⑦当然,这里的“更新”不是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的更新,而是 其社会性的更新。这里所说的“相互关系”不能仅仅理解为物质的相互关系,也 包括精神的相互关系。同样,传承既包括精神的传承,文化的传承,也包括物质 的传承,比如生产力的传承。   人类就是在这样的传承中逐渐积累自己的力量,物质的和精神的力量。一代 一代地积累,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人类改 造自然力量越来越强大。力量就是能改变他物的一种属性。如果认为人类的发展 是无限的,其必然的结论就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的发展也是无限的。因此,使 用起重机所表现的力量不过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在其所处的时代的特殊的有限 的表现。每个人的力量都是人类无限力量在其所处时代的特殊的有限的表现。因 此,从本质上说,人的力量是无限的,但是,从个人的力量是人类力量的特殊表 现说,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每一个具体的个人的力量都是人类本质上无限的力 量在其所处时代的微小的特殊的表现。每个人都是其本质的无限性与其个体性实 存的有限性的统一。   如果认为人类的发展是无限的,那么,人类力量无穷的积淀、积聚、叠加, 就成为无限的力量。只有这样无限的力量,才能如马克思所说:“再生产整个自 然界”。即改造“整个自然界”,以完成人的终极使命。   五、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个人是精神产品的“集散中心”   人的社会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蚁群和蜂群被称为“蚂蚁社会”、 “蜜蜂社会”,甚至被称为社会性动物。这种说法除了在童话中或比喻意义以外, 是不正确的。蚂蚁和蜜蜂具有个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当然,它们甚至还具有 分工的力量。尽管蚁群、蜂群的分工与人类的分工有本质的不同。但是,它们毕 竟获得了分工的力量。因而使它们更像“社会”,但也只是“像”,而不是 “是”。它们依然只是蚁群、蜂群,依然不是蚂蚁“社会”、蜜蜂“社会”。因 为它们没有社会的力量。它们个体的经验不能分享给其他个体;个体也不能积聚 其他个体的经验。人类却可以做到这一点。人类个体可以将自己的经验、理论、 感受等等通过语言、文字,通过各种艺术形式,通过各种手式等等,分享给他人。 牛顿不是将自己毕生的理论通过他的著作(语言)分享给我们了吗?起重机不是 也同牛顿的理论联系起来了吗?达尔文、爱因斯坦不是将他们的理论分享给我们 了吗?曹雪芹不是将他的感受与思想通过《红楼梦》分享给我们了吗?贝多芬、 达?芬奇不是将他们的感受与思想通过他们的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分享给我们 了吗?反之,人类个体也可以积聚他人的理论、经验、感受等等。我可以通过语 言、文字学习牛顿的理论,学习爱因斯坦的理论,达尔文的理论;可以通过文字 分享曹雪芹的《红楼梦》,可以通过乐音、色彩、线条等分享贝多芬的乐曲、达? 芬奇的绘画,王羲之的书法……等等。当然,为分享这些,我需要识字,需要有 文化,需要学习理论,需要有艺术修养,具有能够感受音乐美的耳朵,具有能够 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等等。   我将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曹雪芹、莎士比亚……等等积聚到我身上, 即“集”到,或曰整合到我的知识体系、感受体系中,而牛顿、达尔文、曹雪芹、 莎士比亚……等等则将他们的理论等分享给世人,也分享给我。同样,我制造的 工具可以为他人使用,他人制造的工具也可以由我使用。这些,对于蚂蚁、蜜蜂 等等是不可能做到的。   思想的高贵的品格就是分享。   人类的精神产品,科学、艺术等等本身就是“集”的结果,当然也是“散” (分享)的结果。   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人类个体就像一个精神的集散中心,每个人都是一个小 小的精神的集散中心。比如,我学习牛顿的物理学,达尔文的生物学,对我来说, 就是“集”。我把牛顿的物理学,达尔文的生物学“集”到,或曰整合到我的知 识体系中;对牛顿和达尔文来说,则是“散”(分享)。我之所集,必是彼之所 散。他们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就把他的精神成果,或精神产品“散”(分享) 给世人。这种“集”和“散”当然都是社会的行为。我不但可以“集”(学习) 牛顿和达尔文的精神产品,还可以“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理论上说,我 可以“集”(学习)任何精神产品,不必担心我没有地方存放这些精神产品。这 一点,物质产品的集散中心就做不到了。物质产品的集散中心“集”到一定程度, 就不能再“集”了,没有地方了。必须“散”出去,才能再“集”。而精神产品, 散出之后,我这里的产品(精神产品)并没有丝毫减少,而且我还可以自己生产 产品(精神产品)以充实我这个集散中心。教师“散”出大量的精神产品,而他 自己所集的精神产品却没有丝毫减少。这与物质产品的集散中心是大不相同的。   从理论上说,我可以无限地“集”。当然,人脑也有极限,但是,我们不是 在想办法将芯片——不只是物理的芯片,甚至是生物的“芯片”——植入人脑吗? 说不定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对于人类无穷发展来说,设想更多更好的办法也是 极有可能的。   我不但可以“集”,也可以“散”。教师不是每天都在“散”(分享)吗? 教师每天都在“散”(分享)他所“集”的精神产品以及他“自产”的精神产品。 物理教师就把他所“集”的牛顿物理学“散”给众多学生;生物学教师就把他所 “集”的达尔文的生物学“散”给众多学生……等等。专家、学者、作家……都 在将自己所“集”的或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散”(分享)给 公众。   每个人只要与他人交往,就是在“集”他人的精神产品,也是在“散”自己 所“集”或所创造的精神产品,“散”(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集散中心,而且是活动的集散中心。这个集散中心收 集着信息和知识,情感和感受。如果你的知识丰富、且有能力,你这个集散中心 可能大些,你的“集”和“散”可能多些。但只要你同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你就 是一个精神产品的集散中心,而不管你的知识多少,能力大小。你通过实践和认 识将他人、前人的认识通过语言、文字等积聚到自己身上,又可以通过实践和认 识将这些知识加工、提高,加入了新的内容,然后,再“散”出去,增加其他集 散中心,即他人的知识内容。因此,人类个体,即每个人,都是人类生活的一个 小小的集散中心。这些,在蚁群、蜂群那里是做不到的,因为人是社会存在物, 而“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⑧,因此,个体的活动就是社会的活动,“我自身的 存在也是社会的活动”⑨每个人都是一个活动着的社会。   蚂蚁和蜜蜂可以将个体的力量相加,但也只是个体力量的相加。蚂蚁和蜜蜂 的集体的力量比之个体的力量不知要大多少倍。众多蚂蚁可以合力将稍微大一些 的食物拖入蚁穴,但是,众多蚂蚁却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力量积聚在一个蚂蚁个 体身上。人则可以做到这一点。人的力量不只是作为自然人的个体的力量,也不 只是集体的力量,即众多个体力量相加。人的个体是社会的存在。人类的个体是 “社会的存在物”。蚂蚁或蜜蜂的个体却不是它们那个“社会”的存在物,它们 只是自然存在物。人类可以将多人的信息集中到某一个体,个体也可以将其信息 分享给众人。蚂蚁、蜜蜂却做不到这一点。它们不能将其信息集中到某个蚂蚁或 蜜蜂上,蚂蚁、蜜蜂的个体也不能将其信息分散给其他蚂蚁、蜜蜂。它们只是信 息的简单传递。传承对它们来说,是做不到的。   人类个体不仅可以积聚信息,还可以积聚能力、技艺等等。在我身上,可以 积聚瑞士的钟表技术,美国的农业技术,俄罗斯制造飞机的技术……等等。这样, 我便获得了可以说是无穷的力量。因此,人类可以不同程度地将知识、技能、经 验等等积聚在每一个个体身上,并且将之传承下去。在我身上,还积淀了历史的 力量,两千年前制造青铜器的技术可以积淀在我身上。如前所述,我还可以学习 牛顿的理论,达尔文的理论,……等等。从人类打制第一把石刀开始的所有人所 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我都可以学习,都可以成为我的精神的、物质的财富。因此, 我不仅可以具有个体的(自然人)的力量,集体的力量,分工的力量,还具有社 会的力量(当然,人类分工的力量也是社会的力量)。在我身上,还积淀了历史 的力量,积聚了他人的力量,这样,我的力量不知要增加多少倍,多少万倍。这 种积淀与积聚,人以外的其他动物不可能具有,这是人的本质,即其社会性的表 现。只有人才具有这样的社会性。蚂蚁“社会”,蜜蜂“社会”?那不是社会, 那只是蚁群、蜂群。在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我还有自己的创造。我的力量 无比地增大。我又把这些传授给后人,后人也像我一样继承,创造,传承。如前 所述,我的获得是可以“遗传”的。   在我身上,积淀了前人的知识和能力,积聚了他人的知识和能力。从理论上 说,从终极上说,整个人类的认识、能力、力量,都可能集中到我一个人身上, 只要我的生命足够长久;集中到每一个人身上,只要个人的生命足够长久。   六、人的社会性内涵的无限丰富是一个过程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存在物”,或者毋宁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活动 着的社会。我是带着我的全部所“集”“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去建设铁 路,……去高山上滑雪,……去过极寻常的日子,……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 火,去以心发现心。”⑩带着我的全部所“集”去操作起重机,去生产,去劳动, 去研究,去创造,去从事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我是带着我的全部所“集”去与 他人交往。有时候,与他人交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听君一席 话”之后,“我”发生了变化,发展和深化了自己的社会性内涵,一个新的“我” 出现了,即“我”更新了。当然,与他人交往,并非总是“胜读十年书”,也可 能“胜读”三年书,一年书,……不管怎样,在与他人交往中,总是多多少少使 我有一些变化。“个人”这个“社会的存在物”时时在更新,在发展,在深化。 变化可能很大(“胜读十年书”),也可能很小,小到不能感觉到,但毕竟有一 点变化。然后,这个有了一点变化的我又去与他人交往,也可能我的一席话,使 他人“胜读十年书”,或者使之“胜读”三年书,一年书,……就是说,使他多 多少少发生了一点变化。而多多少少有一点变化的他又“去参加歌咏队,去演 戏,……”,去与他人交往。人与人的每一次交往,不论时间长短,也不论交往 是否重大,都是一次或“集”或“散”或“集、散”的活动,而每一次交往过后, 双方都是一个新的“我”,双方都带着更丰富的所“集”,带着更丰富的社会性 内涵去从事新的活动。因此,双方都是作为“社会的存在物” 带着他们的所 “集”在活动。在活动中他们“集”的更多,也“散”的更多。社会就是这样发 展的。当然,也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我”读了一本书——当然,读 书也是间接与作者交往——不论是科学著作还是小说、诗歌,在读这本书以后, “我”发生了变化,发展和深化了自己的社会性内涵,一个新的“我”出现了。 我看了一场电影,听了一出戏,参观了一个画展,去了一次博物馆等等——当然, 这些也是在与他人间接交往——在这之后,“我”发生了变化,发展和深化了自 己的社会性内涵,一个新的“我”出现了。我独处静室,思考问题,对自己思考 的问题有了新的理解……“我”发现了某个新的科学规律……等等,之前的“我” 与之后的“我”发生了变化,都发展和深化了自己的社会性内涵,一个新的“我” 出现了。因此,我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发展着和深化着自己的 社会性内涵,每时每刻都有一个新的“我”出现。社会交往愈是频繁、复杂,每 一个“我”就愈是更快地发展、更新、深化,社会发展也就愈是迅速。这个过程 是人的社会化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即“愈益成为人类的历史”11的过程。社会就 是在这样的活动中发生着总体的变化。这些小的变化,积累起来,就是大的事变, 甚至是世变。   人的本质所要求的社会性只能通过历史上社会性内涵相对贫瘠的个人一代一 代不停顿的发展逐步实现自己,接近自己,并最后完成自己。历史上的个人只能 获得相对的社会性,每一代人都是走在愈益社会化的路上。人的社会性的绝对的 获得,人的社会化的完成,是人的本质之完成。   诚然,个人是渺小的、有限的,这源于个体性实存的有限性,个人只能是有 限的存在。但是,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存在物”,因此,个人的力量不仅是个人 的力量,而且是社会的力量,历史积淀的力量。现代人对世界的认知与实践的力 量比起两千年前的古人不知要优越多少倍。是因为我们在身体构造上优于古人吗? 是我们比古人更聪明吗?当然不是,是由于历史积淀的力量。因此,我们走在愈 益社会化的路上,也走在“愈来愈全知全能”的路上,我们越来越迅速地奔向自 己的无限的本质。   因此,每一代人的力量(知与能)都是有限的,但是,整个人类的力量(知 与能)是无限的。每一代人的力量(知与能)都是人类无限的力量(知与能)的 有限表现,每一个人当然也是如此。从人类的本质来说,他的力量(知与能)是 无限的,但是每一代人、每一个人的力量(知与能)却是有限的。如前所云,这 就是人类本质的无限性与其个体性实存的有限性的统一。   因此,人不是以一个纯粹个人,即自然人的资格面对自然界的,而是以社会 人的资格面对自然界的,是以自己的整个的“类”面对自然的。所以,个人的力 量不只是个人的力量,而且是社会的力量,整个社会的力量,人类的力量。是社 会的,人类的力量的有限表现。   社会性无疑给人插上了翅膀,因为社会性使每一个个人积淀了、综合了前人 的、他人的、无数人的认识的成果和实践的能力,即积淀了前人的和他人的无数 人的“知与能”。人的社会性使人的力量无比强大,因此,人的社会性内涵愈丰 富,其社会化的程度就愈充分,人就越是全知全能。人的社会性内涵的愈益丰富、 深刻,就保证了人越是接近全知全能。正是人的社会性的无限发展,使我们有信 心达到全知全能。   七、人是“上帝”   人类在打制第一把石刀以前,是无知无能的。自从打制了第一把石刀,人类 的“知”和“能”就开始发展。从“人猿相揖别”至今,人类只用了上百万年的 时间;而人类的长足发展,不过是近几百年的事情。还有成亿年的时间可供人类 使用。因此,人类还只是处于幼年时代。而处于幼年时代的人类就从无知无能发 展到今天能探索宇宙,探索基本粒子,探索基因……发展到能制造人工智能,能 实现“九天揽月”的梦想,还要飞到其他天体去……成年时代人类的认识和实践 的能力我们简直不能想象。   从理论上说,所有的“知”和“能”都可以集中到一个人身上,都可以集中 到任何人身上。   人类是一个从无知无能向全知全能发展的过程,人类自始至终就是从无知无 能向全知全能发展的无限过程。每一代人都走在从无知无能到全知全能的路上。 每一代人都比他们前一代人走的更远。每一代人都一往无前地朝着终点走去,毫 不左顾右盼地朝着终点走去,那终点就在无限远的地方。其实,人的一生也是一 样,也是从无知无能向全知全能的发展。我们比我们的上一代,更加接近全知全 能;我们的下一代比我们更加接近全知全能。每一代都“保存了已往发展的全部 丰富成果”12,而每一代人都走在奔向全知全能的路上,一代一代地日益接近全 知全能。因此,人的“全知全能”是一个过程,也是人逐渐社会化的过程。这个 过程始于人猿揖别之际,终于人的本质之完成。因此,人的社会性是内涵逐步丰 富的过程,是社会化的程度日益加深的过程。随着人的社会化内涵日益丰富和深 刻,人就日益接近自己的本质。只有人类无限的发展,才能达到全知全能的终点, 最终完成自己的本质。   事物的本质是通过其发展的全程来完成自己的。人也是通过其无限发展的整 个过程来完成自己的本质的。   从理论上说,从可能性上说,人类的发展是无限的。因此,从其潜在的本性 上说,人的力量是无限的,因为这是社会的力量,类的力量。这就是人的类本质 的无限性。但是,从人的本质之无限能力的具体实现上说,能力总是有限的。每 一时代,每一个人都是人的无限本质的有限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的发 展,人就愈益接近全知全能,愈益接近自己无限的本质。每一个人都是个体性实 存的有限性与其类本质的无限性的统一。在个人的有限性中,包含着类本质的无 限性;类本质的无限性通过一个一个非常有限的个人表现出来。   有限追求着无限,向往着无限。   人的全知全能的本质通过一代一代有限的并不全知全能的人表现出来,通过 一代一代并不全知全能的人逐渐接近自己的本质。人的本质是通过历史上个人的 有限存在的不停顿的发展而愈益完成自己的。因此,人的本质所要求的“全知全 能”只能通过历史上非常不“全知全能”的个人一代一代不停顿地发展逐步实现, 逐步接近,并最后完成。人的本质之完成,人类社会之完成,人之完成,是通过 其存在的不停顿的发展来日益接近自己并日益完成自己的。   随着人的社会化的愈益发展,人就日益接近自己的本质,愈益“全知全能”, 其理论上的终极结果是人类全体都成了全知全能的人,都成了感受极其丰富的人。   或曰:全知全能,岂非上帝?人人皆全知全能,岂非人人皆为上帝?正是如 此。我们没有忘记,19世纪德国唯物主义思想家费尔巴哈说过:“上帝就是人的 本质。”13如果我们把上帝界定为全知全能者,那么,从本质上说,从人无限发 展的可能性说,从其无限发展的终极目标说,人就是“上帝”。不过,这不是那 超自然的“上帝”,而是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上帝”。在理论上,从其无限发展 的本质说,人可以达到全知全能。费尔巴哈这样说:“属神的本质不是别的,正 就是属人的本质,或者,说得更好一些,正就是人的本质”14。人的社会性潜在 地包含着人成为全知全能者的潜质。质言之,我们每个人都有“上帝”的潜质, 都有成为全知全能者的潜质。只要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只要人类存在足够的时间,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全知全能的“上帝”。“足够的时间”是多少时间?无限。从 本质上说,人类的发展是无限的;从实际上说,地球总有一天要完结,太阳系也 总有一天要完结,比太阳系更大的天体,也是要完结的。   不过,智慧生命总要生存,社会的存在物——人——总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 社会性内涵。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那高于一切的使命,那要整个人 类才能完成的使命。   这是一个无限的过程。   2016年10月25日初稿   2018年10月5日改   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第75页。   ②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第80页。   ③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92页。   ④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第50页。   ⑤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第75页。   ⑥ 所谓隔代遗传实际上并未“隔代”,不过是隐性遗传罢了。比如伴性遗 传,女性虽不发病但依然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并将这种病传递给其子代中的男 性。从基因的传递看,并未“隔代”。   ⑦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26页。   ⑧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第76页。   ⑨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第75页。   ⑩ 何其芳《生活是多么广阔》。   11 马克思《致巴维尔?瓦西里耶维奇?安年柯夫(1846年12月28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78页。   1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第73页。   13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下卷,北京:商 务印书馆,1984年,第45页。   14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下卷,第39页。 【网萃】∽∽∽∽∽∽∽∽∽∽∽∽∽∽∽∽∽∽∽∽∽∽∽∽∽∽∽∽∽∽∽ ◆              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林志勇·   (一)   兴化平原在连续几天的狂风暴雨后陷入一片宁静。这平原位于福建沿海边缘, 隔海相望的便是台湾。   敌方某司令部驻扎在此平原的南日岛上。这天,敌团长王振远不安地在卧室 里踱来踱去,桌上的烟灰缸早己塞满烟头。他是一位年轻的军官,上唇撮着黑茸 茸的胡须,全身肌肉结实,更显得威武强壮。本来,王振远是位农家孩子,后来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他们被迫流浪,父亲也在逃荒中被日军野蛮地杀害 了。为了国耻父仇,王振远毅然参加了抗日的行列。在一次与日军战斗中,不幸 战败,弟兄们死伤不计其数。在危急时刻,王振远冒着生命危险,不顾腿上中彩, 背着昏迷的总司令,躲过敌人的机枪扫射,后来遇到援兵才脱了险。从这以后, 王振远深得总司令信任;并把他当作知己培养。总司令姓方,也是一位颇有实权 的人物。因此,在方司令的器重下,王振远职务提升得很快。   刚才,王振远被方司令紧急召去,秘密地告诉他,上级密令:鉴于辽沈战役 中,敌共军锐不可挡,故决定你军立即撤离到台湾进行整编。方司令的意思很明 白,希望他回去整理好东西,带走家眷。可方司令哪能知道他的心事呢?妻子己 怀六甲,生母重病在身,她们哪能经得住长途跋涉。更何况,他早就厌倦这种军 营生活,更看不惯国民党的欺下瞒上、乌烟瘴气的作风。他牢记家父的教诲:你 们要团结一致,赶走日本鬼子,建立民主幸福的共和国。随着抗日的胜利,毛泽 东的重庆谈判;王振远同千千万万的同胞一样,认为幸福美满的生活即将到来。 然而,万万没有料到,蒋介石为了维护四大家族的利益,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 竟然发动了震憾世界的内战。   每当执行任务时,听到妇女儿童无助的惨叫声,他总感到一阵阵揪心般的疼 痛。可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只能违着良心不得不干下去。如今,面对 这一现实问题,是把家眷带走还是留下?他回到驻地后仍犹豫不决。   “王团长,”副官进来报告:“总座打电话叫你再到他那边去一下。”王振 远匆匆赶到司令部,他是司令的熟客,因此就径直到方司令的内室。   王振远推开门,方司令正闭目养神,见他进来,挥手示意他坐下后,问: “一切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王振远答道。“不过,我不想带走家眷,我准备今晚秘密送 他们回老家。总座,你找我有什么事?”   方司令直视着他一会儿,问:“小远,我待你如何?”王振远没想到方司令 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他连忙说:“总座待我恩重如山。如果没有总座的栽培,我 哪有今日的荣耀。总座,你若有什么事,我王某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好,好。”方司令赞赏地望了望他,压低声音在他耳旁说:“我接到总裁 密令,后天一早我们就准备撤离到台湾。届时,还将遣送一批壮丁,假若他 们……。”方司令刚讲到这里,突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嘈杂声。不一会儿,副 官匆匆走了进来,神色惊慌地报告说:“总座,不好了,那些壮丁闹着要回家, 要怎样处置,请总座定夺。”方司令跌坐在椅子上,他沉吟一下,说:“先把他 们关押起来,就说明日答复他们。”   副官出去了,方司令呷了一口茶,思索片刻,试探地问:“小远,你说这件 事该怎么办?”王振远忙说:“总座圣明,我一切听从总座吩咐。”   方司令一扫刚才的倦容,胖胖的圆脸绷紧起来,他恶狠狠地说:“我任你当 总监督。明早若谁不服从命令,你就给我一枪毙一个。”王振远脸色微变,他没 想到上司命令竟这么残忍。但他深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站起来“啪” 地立正道:“是。”   回到住处,王振远昏昏然地倒在床上。他刚躺下不久,妻子祁立英就进来了, 她轻声问:“振远,刚才方司令找到有什么事?”望着跟自己恩爱多年的妻子, 王振远眼睛不禁湿润了。他搂住祁立英,抚摸着她的秀发说:“阿英,我就要离 开您们了,你以后要照顾好自己,懂吗?”祁立英一惊,惊愕地睁大眼睛:“你 们要到哪里去?”“我们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王振远端祥着她,也许半年、 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与你们团聚在一起。   祁立英泪流满面,紧紧地搂住王振远:“我不离开你,死也不离开你。”王 振远用手轻轻地擦去祁立英脸上的泪水,柔声地劝慰道:“阿英,我们过不多久 就会见面的。阿英,你答应我吧,不让我伤心好不好?”祁立英流着泪使劲地点 点头:“你要早点回来,别让我们担心。”   傍晚时分,副官进来报告说:“团长,车准备好了。”祁振远点点头,而后 把祁立英和弟弟王振兴悄悄地拉到一边,强忍住眼泪说:“你们费用和娘治病的 钱我都叫副官准备好了,以后,我会按时给你们寄钱的。”他把目光转向王振兴: “阿弟,我不能再照顾你们了,你们以后一定要互相照顾。我走之后,你别告诉 母亲,好吗?她要是问起你们的话,你们就说我不久就会回来的。”王振兴和祁 立英流着泪点头答应了。王振远深情地望了祁立英一眼,刚要送他们出去,祁立 英突然象发了疯似的,紧拉住丈夫的手不放,泣声道:“振远,你不要离开我们, 你不要离开我们。我就是死也不愿离开你,咱们要死就死在一块吧。”妻子的哭 诉,王振远的心象刀割般的疼痛,他拉着妻子的手,从兜里掏出一块玉佩,上面 刻有“吉祥如意”四字,交给祁立英说:“阿英,你有身孕,要保护好身子,以 后生的孩子就叫”盼盼“吧。我相信,我们以后一定会盼到一起,过着快乐的日 子。”祁立英哭道:“我一定在家里等着你,即使是海枯石烂,我永不变心。” 王振远满眶泪水,夫妻俩抱头痛哭。   第二天一早,王振远赶到司令部,方司令劈头就问:“他们走了吗?”王振 远点点头。方司令带他到总部的主席台上。   台下,人群黑压压的一大片,不时传来咒骂声和夹杂着一些难听的粗话。方 司令坐在主席台上,嘶哑着声音喊:“弟兄们,为了赶跑共产共妻的共产党,我 们必须抗战到底,争取最后的胜利。为此,上级命令我们撤离到一个遥远的地方 进行整编。”方司令的话未说完,台下就传来一阵阵嘲笑声,许多人在小声嘀咕: “共产共妻的该是你们国民党吧。”   突然,人群一阵骚动,一个年约二十左右的年轻人站起来,像头狂狮似地怒 不可遏地吼道:“他妈的,放我们回去,放我们回去。你们口口声声说为我们, 那么,你们到底要抓我们去干什么?你说,你说呀!”台下跟着起哄,呼喊。   方司令象只斗败的公鸡,气急败坏地喊道:“把他拉出去毙了,把他拉出去 毙了。”那年轻人哈哈哈狂笑,随即又咬牙切齿地冷笑道:“狗司令,你也是锅 里的虾子——跳不久了。”台下一片片嘲笑声,方司令气得脸色铁青,全身禁不 住抖嗦着。   王振远朝那人仔细一瞧,竟是小时同伴水生。他低声对方司令耳语:“总座, 放了他吧,兵家最忌军心涣散;要是杀了他,引起军心涣散,后果将不堪设想。” 方司令借驴下坡:“小远,你说该怎样处置?”   王振远朝他眨了眨眼睛,说:“事实胜于雄辩。”方司令一震,随即省悟到 他的意思。于是,他赞赏地看了一下王振远,而后大声朝台下说:“刚才,有人 问我们到底要你们去干什么。那我就实话实说吧。我们的目的无非是把你们锻炼 成标准的军人,为你们今后的幸福生活着想。现在,你们该明白了吧。况且,我 们只仅仅要锻炼一至两年的时间,如果延期的话,你们可以抗议集体回家,行了 吗?”   台下一阵静穆,没有人吭声。片刻之后,几百只船只载着人们向茫茫的大海 驶去。人们做梦也没想到,这一走,竟别离了亲人整整半辈子。   (二)   斗星月移,不知不觉地过了三年。一天晚上,王振远和水生在月台上观看圆 月。那苍白的圆月缓缓地移动着,周围死一般的寂静。王振远不由得想起孩提时 母亲教给他的儿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个夫妇同罗帐,几个 飘零在外头……。当时,他是不能感觉到这首儿歌的内在含义。如今远离家乡, 远离亲人,才品尝到这种乡愁的真正滋味。他又想到了阿英,阿英现在生活得怎 么样?孩子也两岁半了,该会喊爸爸了,他不禁潸然泪下。   月光下,水生又掏出那张发黄的全家照。照片上,中间坐着水生的母亲,水 生坐在右边,玉凤坐在左边,抿着嘴笑得甜甜的。“大哥,你相信不?我家阿凤 也一定在月下思念着我,你看,她还朝着我笑呢。”水生痴痴地说着,更加仔细 地端详着照片。玉凤是童养媳,从小到大跟水生一块儿长大。俩人青梅竹马,两 小无猜,你恩我爱,本来准备在月底结婚。不料还末结婚,水生就被抓去当壮丁。   “大哥,我们怎么时候才能打回老家去。”水生问,随即又眉飞色舞地说下 去,“以后,我和阿凤在一起恩恩爱爱地过日子,再也不分开了。”王振远望着 天真痴情的他,一股苦涩涌上了心头。作为一名军官,他早就意识到这场战争的 残酷性。他本来以为,以共产党攻打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及平津战役之神速力量, 解放台湾是不费吹灰之力的。那时,他已准备起义。然而,他失望了。因为当时 中国正在抗美援朝,无暇顾及台湾。以后,又由于“文革”影响,这事就一拖再 拖。   王振远的心是沉重的,他试探地问:“水生,如果战争一拖再拖,你打算怎 么办?”水生气愤地说:“如果再拖下去,我就是拼了老命也要逃回老家去。”   果然,水生说到做到。随着时间的转移,他经常想逃走。后来有一次,他趁 机逃走,结果半路被抓回。幸亏振远利用权力周旋,才使他幸免于难。当晚,王 振远摆酒为他压惊。在酒桌上,王振远劝道:“水生,你就忘了玉凤吧,也许她 早就嫁人了。”   “不可能。”水生像受了侮辱似地吼起来,“不可能,真的,她是真心爱我 的,她一定会等我回去的。”王振远望着激动的他,不再言语。   水生大口大口地灌着酒,王振远去抢他的酒碗,劝道:“水生,这样喝下去 你会醉的。”   “会醉,醉了总比清醒着好受。”水生又斟满满的一杯酒,一仰而尽:“大 哥,我总想变坏,总想忘掉阿凤;可是我却总变不坏,总是忘不了阿凤。”他象 小孩似的嘤嘤地哭起来。王振远泪水也止不住地流出来,他不也是这样的吗?他 怎能忘掉阿英?又怎能忘亲人呢?   斗星月移,不知不觉又过了多年。八0年,水生不幸患上绝症。在离终之前, 他用低微的声音附在振远耳边,泣声道:“大哥,我不久就要离开人世。在这里 多亏你的照顾。只是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最令我遗憾的是不能见到我的母亲和 阿凤。你是知道的,当我快要结婚时,不幸被抓去当壮丁。当时,我可怜的母亲 和阿凤无论如何也不肯让我走。但是,残酷的战争还是把我们分离了。临走之前, 我妈和阿凤哽咽着说要我早日回家,我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谁知,岁月无情,不 知不觉中过了三十载。大哥,我生不能回到家乡,死后也一定要拜托你带回骨灰 埋在家乡。”   他喘了口气,接着从床底下摸索出一个盒子,双手递给王振远,说:“大哥, 拜托你了,以后倘若能回乡,请你把这些钱交给他们,要好好照顾他们。大哥, 你倘若能回到家乡,若阿凤未嫁人,而立英己另嫁他人,那么,我希望你能跟阿 凤结合,共同照顾我母亲。大哥,拜托你了。”听到这里,王振远的眼睛本来是 红肿的,此刻更是抑制不住,眼泪夺眶而出,他一把抱住水生:“水生,你不会 死的,你不会死的。你要活下去,顽强地活下去,你一定会见到阿凤和你母亲的。 那时候,你和玉凤男耕女织,恩恩爱爱地过日子。”   水生苦涩地摇了摇头,眼里漓满了泪水:“大哥,我的病我自己清楚,拖不 过端午节。唉,我真想见到阿母和阿凤一面,即使立即死去也甘心。”他一阵呜 咽,泪水顺着他枯瘦的双颊往下直淌。王振远只能在一旁陪泪,他能说什么呢?   不久,水生便孤独地离开人世。他死时,两眼睁得大大的,仿佛眷恋什么似 的。振远走高飞望着情同手足的水生,含泪低声说:“水生,你安心地去吧,我 一定会按你的遗言办事,一定会照顾好你的阿母和阿凤。”水生好象听到这句话, 两眼竟奇迹般地闭合,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话分两头。王振远自从那次出走以后,一直杳无音信。一九五六年底,他的 母亲在弥留之际,把他们唤到床旁,喘声道:“孩子,娘不久就要走了。临走之 前,最使我遗憾的是不能再见到振远一面了。我死后如果振远回来,你就上香告 诉我吧。”她停了一下,呼吸困难地说:“振兴,娘不能给你讨媳妇了。你年纪 也不小了,我临走之前,想了却一桩心愿。”   她喘了几下,待呼吸平稳后,说:“振远可能战死了,或且还在台湾,但他 也许永远不能回来。事随人迁,说不定他……,咳,立英,你们母子俩(注:立 英在孕后于一九四九年产下一男孩,取名‘盼盼’)孤苦伶仃。依我看,你和振 兴不如结成夫妻,以后也好有个照应,那我死也瞑目了。”王振兴和祁立英没想 到娘会讲出这样的话,一时倒不知所措。   “孩子”,母亲又开口了,“孩子,怎么不愿意了?你们一定是怕振远回来 是不是?娘也想到了这一点。可是,振远要是不回来,那么你们一辈子要过独身 生活了吗?如果你们不结成夫妇,而却互相帮助,那会被人说三道四的,单身女 人面前是非多啊!假若振远真的会回来,他一定不会怪罪你们的。”为了不使弥 留之际的母亲失望,祁立英和王振兴在床前捏土为香,拜了夫妻。几月后,母亲 带着一丝遗憾和满足离开了人世。   王振兴和祁立英虽然拜了天地,却仍然没有夫妻之情。祁立英一直在苦苦等 待着远方的丈夫王振远。每当孩子问道:“妈,爸爸什么时候会回来?”她总是 痴情地回答:“他快回来了,他一定会回来的。”然而,一年复一年,王振远依 然毫无音信,立英开始绝望了。在“反右”“文革”运动之中,这对患难嫂弟在 别人的撮合下结为夫妻。   几年后,又添得一子,取名“盼哥”,意思是盼望大哥早日平安归来。又过 了几年,盼盼考上了大学,并且得了一子。就这样,一家人一直和和睦睦到现在。 前不久,盼哥搬到城里去住,家里只剩下王振兴夫妻和孙子小明。   (三)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许多台胞也回到了大陆,同家乡亲人共享天伦之 乐。王振远也很思念家乡的亲人,只是起先他不敢回乡,因为传闻谁得罪了共产 党,共产党就不会放过他。王振远当过国民党的各种官职,杀过不少共产党员和 人民群众,虽然说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奉上级密令行事的,况且他也有 忏悔和悔改之意。但是,毕竟,他是沾满了人民鲜血的刽子手。   后来,通过书信查访,他找到了弟弟王振兴。王振兴来信告诉他,家里一切 都好,嫂子和儿子一直盼望着他回家团聚,并且也寄来了照片。望着照片,他更 加思念亲人了。当他看到陆续回乡的台胞欢天喜地的回来,便打消了思想顾虑, 变卖了家产。随后,他特意到金银手饰店里买了一对金耳环。他清楚地记得,在 那次成婚夜里,他曾答应给妻子祁立英买一对纯金的耳环。   一个月后,王振远随人回到了故乡。在村里,由于变化巨大,王振远弯来拐 去就是找不到故居。他见村那头有一老妇正在喂牛,便上前有礼貌地问:“大嫂, 请问一下,王振兴家在哪儿?”   真是事有凑巧,那女人便是祁立英。她刚一抬头,王振远就失声地叫起来: “啊,你是阿英,这不是在梦里吗?”他一把扔掉箱子,搂住祁立英,泪流满面 地说:“阿英,咱们终于又在一起了。”祁立英没有答话,只趴在他那宽厚的肩 膀上痛哭。是啊,在这四十年中,她一天一天地盼望着他,终于盼望着他回来了, 她怎能不痛哭呢?   过了许久,王振远才止住哭,不好意思地说:“阿英,刚刚见面就哭哭啼啼, 让人见了会笑话的。”他弯腰提起箱子,问道:“阿英,咱们家在哪儿?”祁立 英用手指了指。   王振兴正在收拾房间。振远刚走到门口,他己认出是哥哥。他奔过去热泪盈 眶地说:“大哥,你回来了。快到里屋坐,快到里屋坐。”他把王振远安顿好, 倒杯热茶递给他,说:“哥,喝杯热茶吧,你一路辛苦了。”   望着当年满头黑发而今两鬃发白的弟弟,王振远不禁感慨万千,他动感情地 问:“阿弟,你太太呢?”王振兴倏地变了脸色,随即又恢复原状,他不自然地 笑了笑:“她走了。”按照当地风俗,“走了”的意思就是死了,只不过是一种 委婉的说法罢了。   王振远没想到刚问就戳到弟弟的伤处,他赶紧岔开话题,拉起家常话。话间, 王振兴问:“哥,你在那边见过水生吗?”   王振远一听“水生”两字,大吃一惊:“什么,玉凤还在等他?”   王振兴点点头,说:“在我心目中,最令人钦佩和同情的要算玉凤了。她无 论如何也不肯跟别人结婚,说是她的未婚夫水生一定会回来找她的。唉,可惜这 么多年,水生还是没有回信,并且连个书信也没有,你知道他在哪儿吗?”   王振远猛地记起在同家人书信来往中,经常提过这样的问题,他总是避而不 答。如今他知道再瞒也瞒不住了。他凄然地说:“走了。”   王振兴心猛地一缩,叹了一口气:“唉,一切都是命运。也算老天有眼,你 和阿英终于能快快乐乐地在一起了。”不知是由于激动还是别的原因,王振兴老 泪纵横。   王振远刚想劝他,这时祁立英端上点心。振远从口袋里掏出那对金耳环,双 手递上,无限激动地说:“阿英,让你受苦了。那次成婚夜里,你曾经要我给你 买一对金耳环;今天,我终于给你带回来了。”   祁立英却慌忙躲避那灼人的目光,她无限幽怨地说:“你为什么不早点回来 呢。我无时无刻都在盼望着同你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可是,残酷的战争却把我 们永远地分开了,我在异地他乡还以为见不到你呢?”   王振远说着,把金耳环递给祁立英,祁立英却慌张地背过身去,王振远顿时 起了疑心,定眼细看,祁立英的耳朵上竟然也有一对金闪闪的耳环。看来,一定 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一定有难言之处。想到自己苦苦等待多年的妻子对自己这样 陌疏,王振远眼冒金花,差点儿晕倒。他努力镇住自己,声音有点凄然:“阿英, 你收下吧。”祁立英一时倒不知所措,王振兴见哥哥起了疑心,连忙陪笑掩饰道: “哦,嫂子,你收下吧,你耳朵上那对耳环还给我吧,以后好让我给盼哥媳妇。”   他对呆在一旁的王振远解释道:“哥,这是嫂子五十大寿时我送给她的寿 礼。”王振远听他这么一说,心里的疑团也释然了。   话说玉凤听到王振远回来,就又喜又忧地到他家去,准备询问水生的情况。 那年,水生被抓去当壮丁。临走时,玉凤紧紧地拉住他,哭道:“水生,你要早 点回来,我在家里等你。”他的母亲也垂泪哽咽道:“儿子,你一定要早点回来, 别让我们母子俩挂念。”水生流着泪答应她一定会早点回来。接着,他们就难舍 地分开了,以后一直杳无音信。在五七年,一位男人看上了玉凤,欲娶她为妻, 她死活不肯,硬说水生一定会回来的。等到六五年,做母亲的也劝她嫁人,说什 么女大当嫁,男大当婚。可玉凤却仍然一口拒绝,她坚信水生哥一定会回来,感 动的水生母亲常常夸她儿子有福气。可惜的是,水生离家将近四十年却依然杳无 音信。   王振兴老远就见到玉凤,忙对王振远说:“哥,玉凤来了。”待玉凤来到跟 前,王振远赶紧拿一杯茶递给她,说:“喝杯茶歇歇气。”玉凤接过茶杯,呷了 一口,就焦急地问:“振远,你回来了。你见过我家水生吗?他在那边过得好 吗?”   王振远是个饱受苦难的老人,从玉凤那层层皱皱和白发苍苍来看,就知必是 一个经过苦难历程的苦女人,他深知玉凤一时是难于接受这个严酷的事实。因此, 王振远从袋里掏出钞票,递给玉凤,答非所问地说:“玉凤,这些钱是水生托付 我给你的。”玉凤没去接钱,反问道:“那么他人呢?他在那边咋样?”   王振远望了一下激动的她,平静地说:“他对你一片情深,他决不会做出不 仁不义的事,这个请你放心。这些钱你先收下,我近几天忙着有事要做。这样吧, 再过三天你来一趟好不好?”玉凤收下钱,欢天喜地的走了。   “大哥,以后该怎么办。”一直在一旁的王振兴插话问,他放心不下。王振 远也没了主意,他也叹了口气道:“顺天自然吧。”   (四)   话说这天,王振远正在看报,忽然一只小手把报纸拽过来,嚷道:“爷爷, 你看我抓到了什么?”小家伙眼睛死死盯着手里拼命挣扎的红蜻蜒。王振远一看 也逗乐了:“多好看的蜻蜒啊!”那小家伙一听声音有异,抬头一看,立即惊诧 地大叫起来:“你是谁,你该不会是贼吧?”   王振远被逗笑了,刚要开口说话,祁立英从厨房里跑出,一把揪住他耳朵: “小虎,还不快叫爷爷。”   “爷爷,”小虎糊涂了,“我有两个爷爷?”   祁立英赶紧给王振远解释道:“这是小虎,今年刚九岁,读二年级了。”她 把脸转向小虎:“还不快领爷爷进卧室。”小家伙点点头答应了。   小虎把王振远领进卧室。里面有一张床,还有几个大箱子。王振远动情地问: “以前是谁住在这儿?”   “是奶奶嘛。”小家伙瓮声瓮气地回答。王振远随口问了一句:“你常跟奶 奶住在一起吗?”   “没有啊,”小虎把嘴巴搠得老高,“奶奶早不跟我睡了,她跟爷爷睡在一 起。”   “爷爷?”王振远吃了一惊,“哪个爷爷?”   “爷爷就是爷爷嘛。”小虎不解地望着他。王振远闹糊涂了。蓦然,他省悟 到今天他们的举止异常,这里面一定大有文章。   “小虎,你一定要给爷爷讲真话,你是个好孩子。你说,爷爷跟奶奶好吗?”   “好啊,他们从来不吵架,不过……,”小家伙皱了皱眉头,“不过,近来 爷爷奶奶好象吵架了,吵得很厉害,而且爸爸也出来吵了,他们好象要,好象 要……。”他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们怎么啦?”王振远焦急地问。   “是了,是了,”小虎一拍脑袋,“我想起来了,好象是要离婚什么的,奶 奶不答应,爸爸也劝过几回,不过爷爷依然要离婚什么的。”   小虎的话,无亚于一口炸弹,震得他从迷惘中猛然醒过来:王振远终于清楚, 他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从小虎的话中,王振远终于套出了个大概。原来,前几个月,乡里爆发一个 特大新闻:王振兴要跟老伴离婚。消息是从李大嘴嘴里透露出来的,他是法庭的 副庭长,说出的话十不离九。可是,振兴和立英一向恩恩爱爱,从不拌嘴吵架, 如今为啥要离婚呢?况且王振兴前几年刚做过六十大寿。一脚快要踏进棺材的人, 哪有心思去做这样的事?乡里一时议论纷纷,人们也猜测纷纷,就是不知其中缘 由。这答案,其实只有王振兴自己明白。   事情发生的前月某一天。那天早上,王振兴好象掉了魂似的,他坐在椅子上, 不去吃早饭,两眼却痴痴地盯着地面。看来,王振兴好象要解决一件什么大事似 的。立英不知他正想着什么,就轻声问:“振兴,有什么不高兴的事使你这般难 受,你讲出来,或许我能给你解决。”王振兴没有说话,他两眼呆呆而又深情地 望着跟随自己多年的老伴,突然带着沙哑的声音说:“阿英,你能不能答应我一 件事?”   “什么事呀,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去做。”“阿英,今天咱们上法庭离 婚。”此话一出,立英大吃一惊,她不知老头子崩了哪根神经,竟然想出这种糊 涂的事来。于是。她没好气在说:“振兴,你犯了啥神经病,有儿子有孙子,你 咋想去干这种缺德事。我那点对不起你。”   “我……,”王振兴痛苦地低下头,他深深地沉思一会儿,接着道:“阿英, 看在多年夫妻的面上,你就答应我好吗?”   祁立英起初以为老头子是在开玩笑,哪知老头子竟然讲出这样的话,她不觉 间变了脸色,说:“老头子,你难道病糊涂了。”她一摸老头子的额头,竟是冰 冷冷的。就急道:“振兴,你患了病也不说,快,咱们上医院。”   王振兴摇了摇头,沉声道:“不用去了,阿英,你应了我吧。好阿英,求求 你了。”话未说完,两行热泪己滚落下来。   此刻,祁立英也泪流满面,她倚在王振兴怀里,哭道:“老头子,你为什么 要这样做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不要离开你,死也不要离开你。”王振兴老 泪纵横,他轻轻地擦去立英脸上的泪,柔声道:“阿英,我也迫不得己,咱们一 起过了这么多年,我怎愿离开你呢。可是,哥哥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台湾,并且 一个月后他就会回来的,是我害了哥哥,为了不让他失望,只有这步棋可走。阿 英,你就答应我吧。也算是赎我自己的罪过。”   王振兴两年前同哥哥通信。从来往信中知道,王振远在那边孤苦零仃。为了 成全哥哥,他在家信中欺骗了真相,故不明真相的王振远会对祁立英动感情的。   王振远知道真相后,能为自己遇到这样的好兄弟而倍感交加。他下定决心, 自己一定要悄悄离开这个可爱的家乡和亲人,好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   一顿丰盛的晚餐,可王振远却觉得如同嚼蜡,咽不下去,他知道,振兴和立 英也一样心事重重。为了打破难堪的沉默,王振远起先开口了,他吞吞吐吐地说: “阿英,有件事不知道该不该说?”他欲言又止。   王振兴看出了哥哥的心思,就说:“哥,有什么事你就直说了吧。”王振远 望了他们一眼,痛苦而又惭愧地低下头:“阿英,我对不起你,其实在那边我还 有太太和孩子。”   “真的?!”一直心事重重的立英又惊又喜,她的声音也发颤了,“你说的 是真的吗?”   王振远沉重地点了点头,接着道出了原委。在那边,我在一次病重在一家客 栈里,幸亏老板娘的极力帮助,他才幸免于难。老板娘是个寡妇,王振远自觉无 望与阿英再见,再加上为了感恩,就与寡妇结合了,再后来,生了一男一女。   听完始末,祁立英舒了一口气,她嗔怪地盯了王振兴一眼:“老头子,你再 也不会逼我离婚了吧。”   “离婚?这到底是咋回事呢?”王振远明知故问。   “这还不是你阿弟的好主意嘛。”祁立英红着脸流着泪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 了一遍。王振远故作吃惊的样子,他责怪振兴道:“阿弟,你真是越老越糊涂了, 怎么想出这么荒唐的事来。幸亏及时知道真相,要不然还真的会闹出笑话的。”   王振兴满脸通红,嗫嚅道:“哥,我以为你那边孤身一人,如果我不这样做, 我怎对得起你大哥呢?”   王振远热泪盈眶,羞愧地说:“谢谢你,阿弟,我真不是人,我不该欺骗你 们。”祁立英赶紧出来解围:“算了吧,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现在我们不是 好好地在一块儿嘛。”不,为咱们的团聚干一杯。从来不沾酒的立英端起了酒杯。 王振远一仰而尽,泪水湿润了他的双眼,他发觉今晚的月亮特别圆,特别亮。   “爷爷,你以后再也不离开我们了,好吗?我以后会把好吃好吃的东西都留 给爷爷吃。”孙子小虎把一块鱼肉夹给王振远:“爷爷,你吃吧。”   王振远心里一阵温暖,他疼爱地抚摸着孙子的头:“爷爷以后每年一定回来 一次和你们团聚。”“爷爷,你还要离开我们?”小孙子不解地问。王振远解释 道:“因为爷爷放心不下你台湾的奶奶。”小虎说:“那你就把奶奶都带回来好 吗?”“奶奶不适应这里的生活。”王振远答道。   (五)   第三天凌晨,玉凤再也按捺不住,她一早就赶到王振远家里。王振远又是让 座又是让茶,寒暄了好大会儿,就是不提水生的事。玉凤不知振远葫芦里卖的是 什么药。她开门见山地说:“有什么事不要拐弯抹角的,你就直说了吧。这把年 纪了,我顶得住。”王振远弯腰从箱子里掏出了一个特制的木盒,双手捧上,玉 凤到底心虚:“这是什么?”   王振远痛苦地流下眼泪:“这是水生的骨灰……。”话未说完,玉凤早己忘 记刚才的话,放声大哭:“水生,你睁眼看看我吧,我是玉凤啊,你怎么忍心这 么早就离我而去,你难道不知我在家里等你吗?你这一走,叫我和妈以后什么过 啊!”其悲痛之状,令人目不忍睹。   王振远淌着泪去扶她,劝慰道:“玉凤,别哭了,事情要想开一点。这样哭 下去你会伤身体的,你要保重啊。”玉凤痛哭道:“我怎能不哭呢,我等他等了 整整四十年了,盼回的却是一盒骨灰。水生,你叫我和妈以后的日子要怎么过 啊。”接着又伤心地哭开了,振远束手无策,只能让她痛哭,也许只有哭才减轻 她的悲痛。   正在这时,王振兴慌慌张张地跑进来,焦急地对玉凤说:“别哭了,你母亲 来了。”玉凤赶紧停住哭,强装着笑容去迎接她母亲。要知水生母今年将近九十 高龄,要是知道爱子已死,必会伤心过度,引起麻烦。   不多时,水生母已颤巍巍地到了门口,一迈进门,她就颤声问:“振远,你 回来了,我家水生呢?他在那儿过得好吗?”王振远望着双目失明的老人,内心 一阵揪心般的难过,他强笑道:“水生在那边过得挺好,他不是托付一些钱给你 们,也许明年他就会回来的。”   水生母双眼忽然落下几滴眼泪,她泣不成声地说:“玉凤四十年来一直等他 回来,以后你到台湾,一定要叫他早点回来。”王振远强忍住悲痛,安慰道: “这件事你不用担心,我会转告他的。水生在那边也单身一人,他也很思念你们, 只是……,”他望了在一旁偷偷抹泪的玉凤,“只是因为公务在身不能离开,否 则他定会跟我一起回来的。”   水生母欢愉道:“这就好,这就好,算是老天有眼,我家玉凤没有白等了。” 而此刻,玉凤拼命捂住嘴,躲在一旁偷偷地呜咽哭泣。   送走水生母后,王振远找来村里几位老人,商量着水生的后事。大家一致认 为这事要瞒着水生老母亲。   王振远带着水生的骨灰盒,偕同众人到后山去了。在后山,王振远把骨灰盒 放进已挖好的土坑,哽咽道:“水生,你终于回到了家乡。以后,你会永远在家 乡的。”   土渐渐地覆盖了木盒,终于堆成一座小山丘。众人刚要离去,一时失神的玉 凤突然象发了疯似的扒着墓土,凄惨地叫:“水生,水生……,我是玉凤,我是 玉凤啊,咱们回家吧,咱们回家吧。“空荡荡的后山谷发出同情的回音:咱们回 家吧……咱们回家吧……众人去扶她,劝慰着她回去。   顽强的玉凤终于受不住这猛烈的打击而倒了下去。出于朋友的托付和人道, 王振远把她送往医院并在医院里照顾她。有次无聊的时侯,王振远仔细地端详着 她,她那微厚翘起的嘴唇勾起了悠悠往事。   那是孩提时代。那时,水生是他的邻居,玉凤是童养媳。按照当地风俗,童 养媳意味着未来的媳妇。因此,他常常捉弄水生:“玉凤是你的老婆,玉凤是你 的老婆。”水生总会又摇头又摆手道:“我不要,我不要,送给你,送给你。” 而玉凤总是跺着脚,红着脸娇嗔道:“不害臊,不害臊。”接着又翘起那微厚的 嘴唇。   回忆又把他带到那个月夜里,水生说玉凤抿嘴直笑,一定是望着他笑……。 往事一幕幕出现在眼前,王振远的双眼湿润了。他想,如果水生没有被抓去当壮 丁,也许他们现在有一个美好的家庭,有好几个孙子,每天围着他们亲热地喊 “爷爷,奶奶。”是的,是战争拆散了他们的恩爱,是战争摧残了他们的幸福。 但愿不再战争,但愿亲人早日团聚;他祈祷。   王振远是我的一位远房亲戚,他在九十年代初经常往返于台湾大陆两地,后 期就在大陆长住,卒于九十年代末。每次没事的时侯,他就喜欢找我们闲聊,讲 述他的惊心动魄的过往历史。每次讲述完后他时常感叹道: 现在的时代真好, 人 民多幸福呀!我们要和平真地不要战争!   虽然我只是个普通的职员,才学疏浅,没有妙笔生花的能力,但我还是努力 地真实地把这段惨痛的家族历史记录下来:因为在和平年代,我们更要牢记,我 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 本期编辑:太蔟 本期校对:应帆 审 稿:程鹗、方舟子、古平、克己明德、太蔟、应帆、紫弦、自如、笨狸 技术支持:李晓峰、Yawl、李启明 联系人: 方舟子(smfang@yahoo.com) 投稿邮址:editors@xys.org,xinyusi@yahoo.com 发 行: 新语丝社(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国际刊号:ISSN 1081-9207 刊物版权归新语丝社所有,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欲转载者请与本刊联系。 存 档:http://www.xys.org     http://newxys.com 订阅《新语丝》月刊,请寄信到xys_gb-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网站新到资料,请寄信到xy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之友”,请寄信到xys_friend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