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 ≡ 语 ≡ 丝 ≡≡≡       ※ ※          (NEW THREADS)          ※ ※                                 ※ ※          2017/06(第二八一期)         ※ ※            一九九四年二月创刊            ※ ※                                 ※ ※   《新语丝》为文化性综合刊物,登载文学、艺术、史地、哲学、科 ※ ※ 普等方面稿件,目前设四个固定栏目:【牛肆】(随笔、评论)、【丝 ※ ※ 露集】(诗歌、散文、小说)、【网里乾坤】(文史哲、科普知识小品 ※ ※ )和【网萃】(个人或专题选集)。本刊每月十五日出版,并不定期出 ※ ※ 版专题增刊。                          ※ ※                                 ※ ※   本刊主页国际版:www.xys.org           ※ ※       国内版:xys9.dxiong.com       ※ ※            ◆赞◆助◆单◆位◆            ※ ※   PSI留学生服务公司:www.psiservice.com ※ ※※※※※※※※※※※※※※※※※※※※※※※※※※※※※※※※※※※                  § 【卷首诗】            §    春归何处                  § 周 宏:春归何处         §    ·周 宏·                  § 【网讯】             § 还记得那是杨花飘飞的时节,                  § 你轻轻地来悄悄地去, 【牛肆】             § 转眼菜花一片金黄,如脱下的盛装。                  §  qtl:国粹           § 大地干裂,气温骤升。 尤其拉:打工杂记之在南下的火车上 § 什么熟了,飘来一股香甜的味道。 黄力民:1979年研究生考试   § 谁的天空就开始下雨。池塘     ——末场考政治      § 荷钱起伏,阳光穿针 【丝露集】            § 雨丝引线,谁为谁做嫁衣                  § 又有谁知道,谁为谁唱情歌 黄镇坤:鸟鸣声里的村庄      § 蛙鼓阵阵——只是,这心在子夜 黄庭凯:其实不想走        § 身在午天的感受,哪能听到丝毫 陆思良:清明时节         §                   § 冬去春来的脚步,早成化石 【网里乾坤】           § 埋在了绿荫深处……绿荫深处                  § 满耳皆是黄鹂鸟欢快的声音。 甘正气:被低估的神秀       §  徐咏春:论薛宝钗的道德硬伤    §                  § 【网萃】             §                  § 常少宏:留学故事(二则)     § 无趣爱有趣:魁独的前世今生    §                  § 【网讯】∽∽∽∽∽∽∽∽∽∽∽∽∽∽∽∽∽∽∽∽∽∽∽∽∽∽∽∽∽∽∽ ◆ 新语丝镜像点xys8.dxiong.com已被国内屏蔽,改用xys9.dxiong.com 【牛肆】∽∽∽∽∽∽∽∽∽∽∽∽∽∽∽∽∽∽∽∽∽∽∽∽∽∽∽∽∽∽∽ ◆              国 粹      ·qtl·   京剧虽然号称国粹,博大精深,但来来去去不过生、旦、净、末、丑五类角 色,乃至人们把脸谱化当作贬义词。著名的京剧演员中又以四大名旦之首、男扮 女装的梅兰芳最为知名。虽然知名,但鲁迅先生似乎并不待见他,挖苦过几回。 以致梅“先生”建国后拒绝出席鲁迅的纪念大会。   鲁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娜拉走后怎样》。说的是一个妇女要独立需 要有经济基础。男人更是如此。显然鲁迅和梅兰芳都是能够独立的人。很久以前 我曾见过有人演算过鲁迅生前挣了多少钱,很是可观。被追星一族的梅兰芳,其 收入当不在鲁迅之下。然而我最近听说梅先生当年挣得多,开销也大。据说其收 入的相当大一部分用来雇托儿。   很多人说起托儿来便心生恶感。大街上有托儿的骗子更容易让人着道儿。我 们周围也有很多人曾经着过类似的道儿,甚至可能包括我们自己。剧场中的托儿 也是招人恨。演员抛一个眉眼,底下“嗷”的一嗓子,这叫恶俗,低级趣味。演 员挽一个花,底下一嗓子,虽然没那么低级,品位也不高。最讨厌的是音乐会进 行中贱贱的掌声,这让我进国内音乐厅很有压力。有限的几回总是有些不愉快。   人们虽然讨厌托儿,但托儿文化已经印入中国文化的骨髓,把人都带坏了。 电视台或其它文艺节目自不消说。我在北京读书时,曾经当过几次电视节目的现 场观众。节目未开始,导演先要带领观众鼓掌。有大鼓掌,小鼓掌,非常热烈的 鼓掌,来来回回录几段。节目开始后就不必鼓掌了。但最终剪辑出来的节目,无 论多么无聊,中间总是能见到观众兴高采烈地鼓掌。这样不明白的人有时会觉得 观众很弱智。   有时候,托儿叫好,不叫的怕别人认为自己不懂,也跟着叫,甚至有时候主 动叫。这样在国内就偏偏缺乏那些“我且冷眼观之”的。多的是讨人嫌的不懂装 懂,或者十刚知其一便嗷嗷乱叫的。这些人换个场景,可以做刑场如被捏着脖儿 的鸭子般的看客,也或是从袁崇焕身上抢肉的。   这可耻的文化不止叫好起哄,也会让人去闭嘴。就像今天某外媒报道今年马 里兰大学毕业的女孩。她说中国现在的空气不好,——这是事实;她还说中国现 在的言论不自由,——这也是事实。这种不自由有时甚至不是来自我国政府,有 时就来自这种无知群众的起哄。无知群众的代入感还特别强,虽然这个女孩子未 必做过见不得人的事情,群众的羞耻感发作了。   人民群众是愚蠢的,中国的有些群众更蠢,而且可怕。我且冷眼观之。 ◆          打工杂记之——在南下的火车上               ·尤其拉·   南下广东打工,是我久已盼望的,亲友联系好的,只待我去。临到出门,一 人独往,虽已年长,万事不惊,却也想着那殊异的地界,陌生的人群,拗口的方 言,惯于故乡的宁静和单调换了他乡之喧嚣与繁杂,心中也颇有些惶然。而迁徙 谋生似鸟类,我之双足如羽翼,翘首待发,乃不得不准时而起行。一路奔波,与 所料一般的无事。车随日转,见闻愈奇,至深夜,睡意朦胧中,火车硬卧车箱里, 一眼望去,男女混睡一处,手足相交,横躺竖卧,颇觉白日里人人据有的那份矜 持,到得睡意压迫之时,全然丢开不顾,个个皆似困于旧时北方农村的大炕,亲 如姊妹弟兄,伴了咣当当的两条丝弦合奏,仿佛去往梦境般的黄金天堂。   由江西至广东,一日未语,一夜未眠。为何未语?前后左右皆素不相识之人, 人人均以淡漠眼光眇视。出门在外,各怀惧心,故难张其口,此境虽早已平常惯 见,然传言诡异,谣言惑众,新闻电视,将各式旅行奇闻肆意渲染,因而人人皆 以邻人为沟壑,他人是地狱。二十来个钟头,面面相觑,不发一言,可见眼前左 右各位耐力之一般,就象是缝上了嘴巴才肯出门的。   早年坐过绿色车厢的火车,没有空调,窗可随意上下开关。火车头是蒸汽机 车,燃料是煤炭,声气可怖,鸣笛惊人,那可真叫节奏感强。有时,车身转弯, 煤灰子还能刮进车窗里,犹如风沙。车箱里灯光暗淡,好似活动的囚笼。坐椅脏 烂,地上污迹横陈,垃圾满布。短途的旅程,旅客以各处的经商农民居多,衣着 俭朴陈旧,面相老实木讷,所带货物沉重,或各种鲜活牲畜,挤得车厢满满的。 各种气味,高亮或低沉的声音,乡音土语,氤氲其内。若能细心观察,专注思量, 便可知中国农民生活之一斑,得些切实体验。   南下广东的火车颇有些先进,空调自不必说,脏乱也很快收拾干净。总的感 觉就是——闷。可对于善于观察的眼睛来说,这是短距离观察人的最好的场合, 你没有地方可去,这可以使你耐心观察,在座的几位也挪不了窝,你可以使观察 对象固定,反复细致地用二十几个钟头研究个够,只怪自己没长一只达·芬奇的 手,不能给后人留下绝妙之肖像画。   在车上,最可恼的是方便。过道上竖满了体形各异之人,若非内急火烧,钻 人墙是能免则免,何况若有幸得缝而入,到得厕所,亦须等候。你急急地到了里 边,将门闩上,臭不可闻,幸而有风稀释。脚下震动幅度很大,遇着刹车或车身 转弯,你还不得不伸手在可疑的墙上撑住身子,以防打个趔趄。出恭之时,那感 觉就象蹲在两人小轿上,被抬着过山沟,你还真担心会掀出轿外。你蹲在那儿, 除了能听到火车的金钢之声外,门上还有拳头和手指的敲击声,仿佛怕你睡着了。 那火车的咣当之声,还真有催眠的效果。当你迷迷糊糊弄完,怒火中烧地开开门, 看见同样横眉冷对的几双眼睛,恨不能化做一只小鸟,飞过茂密的丛林,回到自 己的座位上。   我想世界上最受拘束之事,除去蹲监狱,就属坐火车了。其实蹲监狱还可在 囚室之中方丈之地来回走动,而坐火车,你顶多欠个身,立起来站会儿。想在雕 塑般的人肉林里散步,除非你是孙悟空,能踩着瘾君子的烟雾,在堆满行李的架 子边上,来回从一头飘到另一头,而且别碰着高个的脑袋。   有时,我恨父母把自己生的体弱单薄,和别人身体接触往往吃亏。你看对面 那位,胳膊比我大腿还粗,天生就是挤火车的料,能吃能睡,仿佛就在家中的床 上。深夜到了衡阳站,他把半个身子都伸出窗外,操着带乡音的普通话和衡阳土 话讨价还价,选购水和食物。一对衡阳母子,母在前招呼顾客,其子在后推食品 车,手里抓一根很粗的木棒。我一看那架势,有关过衡阳车站的传言,就在心中 浮起,赶紧把身子离窗远点。可那位北方汉子毫无畏意,甚至为了价钱和那对母 子吵了几句。只听得儿子的棒子敲得铁合金餐车砰砰响。他缩回身子,坐在那儿 旁若无人地大吃大嚼起来。我看着他,羡慕得不行。我想那对衡阳母子,看见这 家伙的两条粗肉棒子,也不敢轻举妄动吧。   在火车上除了能看见峻峭高拔的大山,得些罕见之慨外,就没什么好看的了, 过大山穿隧道也颇新鲜有趣。最怕了无新意的景色,没完没了的翻过,就象汽车 窗外的城市广告招贴画,看熟了也就当看不见了。当火车途径一座城市,看见群 楼耸立,密麻挤眼,尤其夜间,万家灯火,映亮夜天,想着这样一座小城便有如 此规模,那大城市更是不可想象了,心中有一种地理上的阔大感觉,感到自己的 渺小无力,这是很真实的,我喜欢这种真实的感觉,这是我胡思乱想的立脚点。   在车上吃饭,很少人会想到餐车上去吃,只要饿了,人人都是从翻包开始, 到吃成一包垃圾结束。几年前,还没这习惯,结果是垃圾满地,人挤人的,也没 乘务员扫,到了终点站,整箱的垃圾扫出来,可堆成一座山,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到吃饭的时候,照例有盒饭推来,你还想不到,在这挤得要死的车箱中间过道上, 竟能挤得进一辆小推车,道上的人避让的姿势真是熟练到家,就是在座的有些人 也毫无怨言。毕竟吃饭是天大的事,虽然也免不了一场喧闹,一阵吵骂,一番解 释道歉,个别的只恨施展不了拳脚,只好咕噜几句乡音国骂了事。出门在外是不 可太放肆的,碰见高人就不妙了。   坐了一天的火车,清晨到达广州。出了车箱,犹如罐头里的沙丁鱼,重新舒 展身子游回大海,那真叫一个轻松。我拖着我的行李,跟上人流,走下地下出口 通道,走向缓慢移动的人群正对着的检票铁门。 ◆           1979年研究生考试——末场考政治                       ·黄力民·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录取已告结束,一个偶然机会让我注意到一个细节: 招生考试于2016年12月24日开始举行,201万考生当日上午面对“思想政治理论” 课试卷,然后依次是外语课、专业课考试。   难道这有什么玄机吗?确实,这个考试顺序并非从来如此。   1978年5月,我参加文革后的首次研究生招生考试。收到的成绩单赫然有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专业课为0分!吃惊之余,赶紧给有关方面发电报、挂 长途电话、写信,又登门找本地的招生办公室,无非是申辩、请求查询。程控电 话出现之前的挂长途电话往往是白等一天、枉费心机,却又似乎未想到要亲自赴 京上访,也许是考虑费用吧。   时间过去了不知多少,最终竟有某个环节使我的申诉“上达天听”:北京大 学数学力学系来信表示歉意——我的分数登录错误,应为56分,但该成绩也未达 复试标准,报考材料转往下一志愿。当初并未想到这里有一个猫腻,复试标准是 什么怎么没有告诉我呢!   又过了若干日,第二、第三志愿学校的“鼓励”通知也到手,事实上各校复 试都已结束,那一年考生资源充足,也不在乎我一个。   事已至此,别无他法,我只好做来年的打算了。与研考成绩有关的事,例如 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出错是无意还是有意、是否被追责?那位真正的零分考生有 什么奇遇?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放在网络时代,此事被媒体炒作一下是最起码的, 有没有猛料那也难说。   竟会有零分考卷!现在的考生恐难以想象,文革后首次举行的高考与研考, 离奇古怪的事情就多了:外语考试可以使用资料(包括词典);一门课程3个小 时考下来只得2、3分的情况并非少见;有人参加高考连专科录取标准都达不到, 转考研究生却成功了;我所在的考场有几位胜利油田的工人师傅报考“唐宋诗词” 研究方向,唐诗宋词谁不会呀?经历文革十年,人们急切寻找个人出路,什么办 法都愿意试一试。   1979年度研究生招生考试时间是6月2-4日,考试科目顺序是外国语、3门专 业课、政治理论课,1978年度考试却是将政治理论课排在第一位。政治课最末位 的安排对于考生的利好很明显:在精力充沛、状态良好时考最难的科目,考完头 两天,人虽疲惫不堪,但因难关已过却是压力顿减,当晚住招待所的考生一块凑 凑政治复习内容,好好睡一觉再去轻松面对最后一场考试,这一年进入大学的 8000余研究生想必对此深有感触。   1979年的研考没有设复试阶段,录取标准是3条:所有课程平均60分以上; 外语50分以上;专业课平均60分以上且单科不低于40分。我的具体成绩分数记不 清了,反正是3条都符合,遂以第一志愿录入山东大学数学系。   政治理论课只考了50分多一点。有一道题问当年中越战争的发起、撤回时间, 完全没有印象,只能瞎蒙。实在是没有花多少时间准备,亏得考试前夜大家互相 凑出来不少内容,所以很满足这个分数了。与录取标准比较,这个策略也是合理 的。如果我加大政治理论课投入,就算能多得10分(录取标准的指向很明确—— 政治课超过70分就意义甚微了),但换来的可能是在其他4门课丢失几分,将滑 到失败的边缘。事实上,政治理论课阅卷老师也不会让你轻易得高分,特别是问 答题,评分弹性很大。   1979年以后的研考怎样安排课目顺序?从没有关注过,我只知道2017年招生 考试与1978年相同——政治课排在第一位。   30多年来,有关大学政治理论课的指示、规定非常之多,但有没有关于政治 课考试时间必须排第一的指示、规定呢?或者有没有人专门论证过政治课考试必 须安排首场呢?均不得而知。倒是很有兴趣想知道,让数万考生受惠的1979年研 考时间安排是怎样发生的?例如政治气候的影响,或教育部什么长官临机拍板, 或是某位具体承办人的杰作且躲过了领导的审查?如果发掘出来一定有些意思。 【丝露集】∽∽∽∽∽∽∽∽∽∽∽∽∽∽∽∽∽∽∽∽∽∽∽∽∽∽∽∽∽∽ ◆              鸟鸣声里的村庄                    ·黄镇坤·   当一串悦耳的鸟鸣声从农屋顶上淡淡的炊烟里掠过,春天就轻悄地来到了我 的村子上。   春天到了,村子里的鸟儿明显就多了起来,鸟儿的鸣唱声也清脆和热烈了起 来。村头村尾,房前屋后,只要有一棵树,就会有鸟儿的身影;只要有一片林子, 就会有不绝的鸟鸣声。因此,在这样的时节,每日里清早起来,我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推开窗户,把鸟儿悦耳的啁啾声迎进来。   晨鸟之歌有长的、短的,粗的、细的,悠远的、空灵的,幽雅的、铿锵的…… 啁啁啾啾,不绝于耳。有从树上播下来的,有从屋顶上播下来的,有从坡上传来 来的,有从空中传来的……有时是一只鸟儿在独唱,有时是一群的鸟儿在此起彼 伏地酬唱——当一群鸟儿在此起彼伏地酬唱时,便组合成最朴素也最具原生态的 鸟声大合奏了。或情真意切,或委婉缠绵,或一咏三叹,或回环往复的鸟鸣声无 不叫人荡气回肠。不同的鸟儿有不同的啼鸣声,不同的啼鸣声在传递着不同的信 息。鸟儿动情而率性的歌唱韵味悠长,穿透力又极强,这种穿透力直达人的内心, 同时也直达土地的深层。   在鸟鸣声声里,春风渐吹,春雨渐密,泥土也渐渐湿润。在湿漉漉的泥土气 息里,各种植物的种子抖擞起来,再也按捺不住生命的律动,爆出嫩芽,甚至急 不可耐地冲出土面,竞相猛长。草绿了,树绿了,菜园、田野及旷野都葱绿起来, 一整个山村都骚动起来,朝气蓬勃起来。花开了,一朵一朵,一树一树,一片一 片,红的,白的,黄的,紫的,叶绿花红,渐渐里,村庄就慢慢被移进画里,并 开始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新一次的轮回。   鸟儿是春天的使者,鸟儿更是山村的天使。山村离不得鸟儿,鸟儿也离不得 山村。因此,山村里,鸟鸣声是不只在春天里才有了,一年四季里都有。只是春 天里的鸟儿更多,春天里的鸟鸣声更来得热烈、悦耳罢了。   生活在山村里的人对鸟儿并不陌生,他们虽叫不出很多鸟儿的学名,但大多 的鸟儿也都见过或听过,燕子,麻雀就不用说了,布谷、鹧鸪,伯劳、竹鸡、锦 鸡、八哥、画眉、黄莺、斑鸠、喜鹊、老鹰、鹭鸶、鸽子、鸦、鹤、啄木鸟、猫 头鹰等,也都不陌生,他们不但从形体上能分辨出这些鸟儿,而且从鸟鸣声中也 能分辨得出。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他们虽不曾有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公冶长那 样能通鸟语的本事——既能听得懂鸟类的语言又能翻译得出不同鸟叫声的寓意, 但至少说他们也是略通鸟语了——他们能从鸟语声中听出早晚,听出晴雨,听出 节令的脚步及听出年景的。   人们常说:生活在山村里的人是被时令牵着走的。从某个角度来说,生活在 山村里的人其实是被鸟鸣声牵着走了。为何?因不同的时令里都会有不同的鸟鸣 声,而熟悉山村生活的人自然也能从鸟鸣声里听出时令的节拍和脚步了。   按时令的脚步,人们往往把布谷鸟当作是一年中最早啼鸣的鸟儿,其实这不 确切了。就我所知,一年里最早鸣叫或最晚鸣叫的,都应是麻雀——因为麻雀不 属候鸟属留鸟,一年到头都不曾离开山村。除此以外,麻雀的鸣叫声里没有季节 只有早晚。也就是说,山村里,麻雀是一年到头、一天到晚都在唧唧喳喳叫个不 停的。因此麻雀的鸣叫声很让人厌烦也让人麻木甚至让人给忽略了去。相反,每 年立春过后坡上的布谷鸟的鸣叫声要特别地引人注意特别地牵动人的心尤其牵动 在土地上扒食的人们的心了,有道是:布谷催耕——布谷鸟的一声声鸣叫被看成 是在催促农人要及时耕作的一声声呼唤呀。   在我乡人的心里,鸟儿都很神奇,都是上天派到凡间的神鸟。因此,除布谷 鸟外,还有一些鸟儿也被看成是“通灵”的鸟儿,在这些鸟儿中,有知时节的, 有知冷热的,有知昏晓的,有知晴雨的,有知花开知谷熟,知菌出知笋长甚而知 悲知喜的……它们的“通灵”都从它们不同时间里的不同啼鸣声里予以表达。   我喜欢鸟儿,喜欢各色各样的鸟儿。尽管我连我乡人能“略通鸟语”的本事 也不具备,但这并不妨碍我对鸟儿的喜欢。我喜欢它们的飞翔,喜欢它们的跳跃, 喜欢它们的鸣唱,喜欢它们聪明、警觉、轻盈、飘逸的形象……   城市的上空偶尔也掠过鸟儿飞翔的身影播下鸟儿的啼鸣声,可你只要细心去 观察,那鸟儿多半都飞得仓皇鸣叫得也仓皇了。只有在乡野山村,只有在山冈田 园,鸟儿的飞翔才轻盈美丽,气定神闲,鸟儿的啼叫声才自在怡人,才有天籁般 的意韵。或者说,鸟儿的飞翔和啼鸣声才带有神性和诗性。   是了,山野是鸟儿的大舞台,鸟儿是田园风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田园 风光承载着人们的智慧和灵感,这种田园风光也辉映着人们的精神境界。因此, 当鸟儿带着清脆悦耳、宛转悠长的啼鸣声轻盈自在地在山冈,田野,农屋,池塘, 树林,花丛中穿梭时……无形中,乡野山村的每一座山每一道水及每一个角落也 渲染上神性、灵性和诗性了。 ◆               其实不想走                 ·黄庭凯· 正月初五,罗新和一帮去广东的人坐在班车里,车刚要准备启动,刘校长冲 上车,扯住他往车下拉。   罗新挣扎着说,我买票了!四百五块钱……   退票!刘校长不放手。   卖票的说,现在是春运,退票可以,你先找一个人来补他的位子。   不退了!刘校长回头对卖票的没好气地说,我就不信你们收了四百五块钱就 发得了财!卖票的是个牛高马大的壮汉,他骂了一句粗口话,冲上来要打刘校长。 罗新赶紧推刘校长下车,和他小跑出了车站,身后传来卖票的骂骂咧咧的嚷声。   刘校长并没有因为刚才被羞辱而生气,他笑着对罗新说,跟我回去,我赔你 四百五块钱。   罗新看着已经远去的班车,没有回话。他去广东千方百计瞒着刘校长,但是 还是被刘校长知道了,或许刘校长三更半夜都在琢磨他的心思,盯着他的一举一 动。   但罗新必须要去广东。   村里除了罗新,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楼房,两层的,三层的,最高的是五层。 这些楼房里面的摆设是不是高档不得而知,但外墙都镶着五颜六色的瓷砖,显得 很气派。在这些花花绿绿的楼房的簇拥中,是两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砌的泥瓦房。 罗新一家三口就住在这两间泥瓦房里。每次走出家门,罗新都低着头,因为周围 的楼房太耀眼了,刺得他眼睛生痛。比眼睛生痛更揪心的是心痛,比盖楼房更迫 切的是儿子的学费。儿子到七月份就初中毕业,再往下读就不是义务教育了,就 要交学费了。儿子成绩好,他的班主任说,这孩子是块重点大学的料子。先别说 读大学,现在需要准备的是高中的学费,九月份一到就必须拿得出来。而那两亩 地只能保证让全家饿不死。   这些楼房,都是村里人去广东打工带回的成果。   我前天去宋局长家了,他不答应我就不走,在他家住了两晚吃了六餐,今天 早上他终于答应了,答应再好好考虑……幸好回来及时,晚一步就让你跑了。刘 校长兴奋地说,口沫纷飞。他为自己成功留住罗新感到骄傲,好像自己的学生又 取得了好成绩。当然了,留住了罗新,学生没有理由取不了好成绩。   从镇上走回村里的路上,罗新都以沉默来回应刘校长。   回到村里天就擦黑了。刘校长看着罗新进了家,才笑眯眯地转身离开。   妻子看到背着包的罗新进家,吃了一惊。没车了?   罗新摇头。   那你为什么又回来了?   罗新小声说被刘校长拉回来。   又是他!妻子尖声叫了起来,这个天杀的!他要我们喝西北风啊!她拉着罗 新就走。我们去他家住去他家吃!他是公办老师,有钱!   罗新挣脱妻子的手,说,教育局的局长答应了,说我有可能可以继续当老师。   妻子只是愣了一下,又拉着罗新不依不饶,说,答应了也还是代课老师,饿 不死吃不饱!   你别闹了!罗新吼道。   妻子放了手,嘤嘤地哭。   罗新是一个有二十一年教龄的代课老师,不过,现在他已经没有这个身份了。 因为几个月前,上面要求全部清退代课老师。罗新一走,就只剩下刘校长一个老 师,上面给这里配了一个新老师。在新老师到来的前一天,罗新上完最后一课, 对学生说从明天开始,由新老师给你们上课。学生问罗老师你要调去哪个学校? 罗新想解释,却开不了口。   那天晚上,妻子破天荒炒了个好菜,还去小商店买回一斤散装米酒。儿子在 镇上读初中,只有周末回来,儿子不回来,两个大人是舍不得做好菜的——虽然 只是挂在灶台上的熏肉。   妻子给罗新倒满一杯酒,笑吟吟地说,新生活开始了,好日子就要来了。   罗新笑着把酒干了。妻子说要过好日子,说了好多年,作为她的男人没有能 力为她实现,如今她又说要准备过好日子了,他没有理由不笑。他笑着又给自己 倒满一杯酒,又干了。妻子笑吟吟地给他夹了一块熏肉。他没有吃,又给自己倒 满一杯酒,又干了。妻子说你吃菜啊。他哦了一声,拿筷子夹了肉,刚要送进嘴 里,人却扑通倒下了。迷迷糊糊中,他听见妻子抽泣着说,我知道你心里难过, 但是你想过没有,就算我们不盖新房子,也要找钱给儿子读书啊……   罗新梦呓般地说,我去广东……   但刘校长不让罗新去广东。他不放心,第二天一早就到了罗新家。他还未开 口,罗新的妻子就抢先说,你凭什么不给他去广东?他当了二十一年的代课老师, 都不会犁田耙地了,去广东到工地捞浆也好。   是,是。刘校长很尴尬,他有点怕这个女人。他知道因为自己要留下罗新, 这个女人已经对他怀恨在心。他小心翼翼地解释说,我知道那个新来的老师,原 来在县城教书,因为一日三餐离不开酒,喝了酒就发酒疯,还顶撞领导,才被贬 到这里的。我迟早要撵他走,只要他有一点点差错!   那时候,你就可以回学校了。他眼巴巴地看着罗新。   罗新刚哦了一声,说那敢情好,就怕他走了又来一个公办老师……妻子又说, 不行!就算没有公办老师来,我也绝不让你再踏进校门一步!当代课老师能给我 们带来楼房吗?能给我们的孩子带来学费吗?   罗新看着刘校长,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   妻子把刘校长推出门,关了门。刘校长在门外带着哭腔说,我帮你儿子出学 费,可以了吧?   ……   罗新赶牛去犁地,结果半天过去了,那块只有两分大的地像被挠过痒一般, 只留下弯弯曲曲的痕迹。妻子既恨且疼地说,我来。他羞愧得无话可说。   妻子到圩上买了十几只鸡仔和两头猪仔回来,对罗新说,你下地干不了,不 能空等刘校长回话,就先养这些东西,多少赚点钱。虽然刘校长说帮儿子出学费, 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是不能答应的。自己有手有脚却不能供儿子上学,别人几辈子 也说不完。再说了,刘校长的妻子也是农民,上有年迈的双亲,下有两个在校的 孩子,他也不容易。   这天一大早,罗新沿着雾气缭绕的山路去菜园摘猪菜,隐隐约约看见迎面走 来一个人,他还未看清是谁,那人就跟他打招呼,罗老师早。听出是教过的一个 学生,他有点窘迫,含糊地答应了一声,急匆匆地撇身而过。   罗新摘好两箩筐猪菜,太阳已经出来了,雾气也散了,他挑着猪菜回家,爬 过一个小山坡后,看见一个小孩子迎面走来,边走边抹眼泪。他见到罗新,就憋 住眼泪,低声打了一声招呼,就让到路边。罗新问,罗志,你怎么不去上学?   罗志只是流泪,低着头不说话。罗新放下担子,问,到底怎么回事?   罗志嘤嘤地哭,说老师把我赶出来了。今天早上第一节课上,罗志转身跟后 面的同学说悄悄话,老师骂他上课捣蛋。他申辩说自己不是捣蛋,是跟同学借笔。 老师怒气冲冲地说,你连笔都没有,读个屁书啊!就连推带拉把他赶出了教室。   罗新问,你的笔呢?罗志的父母在广东打工,家里只有他和妹妹两人,他读 三年级,妹妹读一年级。罗新经常帮他们买笔和作业本。   罗志说昨天放学回家路上,跨过一条小溪的时候,笔掉进水,被冲走了。   罗新很气愤,想马上到学校找那个新来的老师论理,但最终却把罗志带到家 里,送给他两支笔。   晚上吃了饭,天已经黑了。妻子说,村里的阿梅今天卖猪了,我去问一下价 钱。等她出门后,罗新打着手电筒去刘校长的家,想向他反映那个新来的老师不 给学生上课的事。刘校长手里拿着手电筒,刚要准备出门,见到罗新,说,我刚 想去你家。   刘校长说,那个老师从来不备课,这次月考学生的成绩一塌糊涂。刘校长当 面讥笑说,没吃猪血怎么能拉黑屎呢!以前我们学校可是拿了好多次全镇第一的 啊。言外之意,人家罗新是个代课老师,却比你这个公办老师强多了。但是那个 老师破罐破摔,对他爱理不理。刘校长今天去县里找教育局局长,汇报了那个老 师的表现,重点强调罗新的优点,甚至给局长算了经济账:我们用这样的代课老 师,不仅负责任,给的工资也只是公办老师的三分之一,何乐而不为呢!他坚决 要求把那个披着老师外衣又枉为人师的人调走。他对罗新说,虽然局长没有当场 表态,但至少表明,你可以重新回学校的机会越来越大。   罗新后脚刚进家门,妻子的前脚就踏进来了,她兴奋地嚷着,哎哟喂,阿梅 的猪卖了好价钱!你猜多少?你肯定猜不出,哈,十块钱一斤,生猪啵,竟然得 十块钱一斤……再过半年,我们的猪就可以出栏了,算它一头两百斤,两头就四 百斤,哎哟喂,四千块钱啊……   罗新不说话,呵呵地笑着附和。   半年后就到了年关,猪出栏了,价钱是一斤九块钱。妻子一句话在嘴上挂了 三天: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半年时间就少了好几百块钱,也让罗新感慨世事变幻 莫测。不过,那些土鸡卖得好价钱,让他们着实高兴了好几天。   又一个正月初五,罗新踏上了开往广东的长途车。这次,刘校长没有来拉他 下车。上级把村里的小学撤了,所有学生都到镇上的中心校寄读。 ◆               清明时节                  ·陆思良·    王大默的爸爸活着时,总嘀咕儿子王大默“一点都不像他”。得承认,他爸 爸也是有感而发──你若是一个外人,让这两人站在面前,左右仔细瞧瞧他们的 面貌长相,决不会得出结论说他们俩是父子。他爸爸有一张阔脸,鼻眼方正,王 大默尖嘴猴腮,还长有一个阴沉的鹰钩鼻子;他爸爸一头硬发,短、扎、密,王 大默稀松的油性头发软绵绵贴附脑门,不到30岁就谢顶了;他爸爸视力正常, 眼光如革命家,平实远阔,王大默两眼的近视度数都达500度以上,且目光呆 滞,像革命电影里的叛徒;他爸爸身材魁梧、腰板结实,王大默身子骨中等偏矮 小,佝背弓腰,缺乏底气。除了外貌,他们俩的脾性做派也不像──他爸爸为人 痛快直接,笑起来大声爽朗,王大默小鸡肚肠,不爱笑,偶尔一笑吧,那声音短 促地闷在喉咙深处,苦笑不得,奸笑又不到火候;他爸爸粗通文墨,没啥业余爱 好,容易合群,王大默却从小就有美术细胞,喜欢私下画画弄弄,不喜与人交往, 基本上没有朋友。不一样的地方不胜枚举,而一样的地方呢,几乎找不到。要说 是孩子出生时医院搞错了吧,可王大默他妈妈斩钉截铁地否认:那天全医院只生 了王大默一个男孩,其他全是女孩,“栽赃”没门!   做儿子的王大默心计耸动,在他看来,他妈妈矢口否认他被医院“搞错”正 是守牢脆弱的心理底线──那天全医院是否只生了一个男孩跟医院会不会搞错小 孩,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管理漏洞很多,可以发生在任何一天,更可以是 人为的。他妈妈否认得太剧烈太没有余地了,类似于某人害怕被追查出吸毒,干 脆连酗酒都断然否认。不过,王大默从来没把这些心里的想法和任何人沟通。做 人不容易,沟通更危险。   随着王大默长大成人,一天天显示出越来越多和他爸爸大不一样的生理和心 理特征,父子俩就像牛头不对马嘴的冤家路窄,他爸爸会时不时放话,半真半假, 力争要讨个做男人做父亲的“公道”,尤其是喝了两口老酒以后,尤其是跟大默 他妈妈争论着什么事情忽然觉得心气不顺以后──大默怎么一点不像我啊,是不 是我儿子啊?大默本人倒听之任之,他妈妈听的次数多了不乐意了,翻脸了,你 老说这话究竟什么意思,怀疑这儿子不是你的?要不要去做个亲子鉴定啊?他爸 爸尴尬了说,都养得这么大了,是不是亲生的又怎么样。他妈妈顶了回去,你说 话就像放屁,不放心就去做,别让一个念头卡在心头给憋死!但是我把话撂在这 里,若是做出来没有问题,那我就带着大默与你分开过,看你一个人死去活来!   后来他爸爸生病住院,病情日趋严重,自知不治,就对王大默的妈妈提了要 求,让儿子晚上来医院陪夜。那时王大默刚结婚不久,夫妻俩每天上班很忙,难 得有空。王大默还有个姐姐,但十几年前就随丈夫去了新加坡,在那儿定居了, 远水救不了近火,陪夜的事就由已经退休的大默他妈妈承担,他爸爸说这话,是 执意让王大默替换他妈妈。他妈妈劝老头说,大默要上班,晚上再服侍你白天他 哪还有精神?他爸爸答,我撑不了多久了,叫大默向单位请几天假来陪我吧,这 是我们父子俩亲近的最后机会了,他也可以学着尽尽孝道。他妈妈鼻孔里哼了一 声,你不是一直不认他是你亲生儿子吗,这会儿又“变心”啦,莫非真应了那句 老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爸爸笑,还当真啦,这块血肉我从小把他养 大的,人总是有感情的嘛。   感情不能当假,也不能太当真。   下一晚,王大默遵嘱来到病房陪夜。他带了一些吃的东西和一本画册,吃的 东西是给病人预备的,水果、饼干和酸奶等一应俱全,画册是给他自己熬通宵的, 一本印刷精美的《伦勃朗画选》。那天晚上他爸爸情况良好,没怎么折腾。到了 半夜两点左右,老头醒来,见大默没打瞌睡,正坐在床边专心致志地读那本十六 开本的画册。他爸爸用手轻敲床沿,大默没反应,也许读画读得太深入了。他爸 爸想咳嗽一声来告知病人醒了,可是喉咙干结得厉害,根本咳不出声来。他爸爸 只能鼓起全身力气,用手掌猛的拍了拍床沿,半夜三更的,声音在病房里挺响, 这次大默听见了,缓慢抬起头来,转脸看他爸爸。病房里灯光很暗,事实上病房 里的灯都关了,只有走廊上的灯光折射进来,忖着灰迷的背景,大默眼光中充满 了一种从画册上即时“转移”过来的正视和透视,还有附带着距离感立体感甚至 解剖感的聚焦。看着儿子投过来的“审美”眼光,他爸爸的心像被刀子割了一下, 觉得儿子此时此刻离他这样近又那样远,顿时有许多话要向大默倾吐,最终却只 说了一句,我要小便。大默搀扶他爸爸去了走廊上的厕所,回来让老头躺舒服了, 问,你要吃点东西吗,我带了很多吃的来?他爸爸答,那我就尝尝饼干吧。大默 拿了饼干给他爸爸,老头看看包装纸,夹心饼干,唔,我不要吃这个。随即吩咐 道,大默,明天你去买半斤“泰昌”店里的奶油酥,我喜欢吃那个。“泰昌”你 知道吗?在南京西路静安寺那里,……大默没吱声,他的心思在细密推敲:哎, “谅解”或“体恤”这样的事没有画面感,也没有“对比和对称”的意义,更难 用“浓彩”来描绘,对一个画家来说,几乎整个一片空白。   第二天大默骑自行车穿过大半个上海市区,跑到静安寺附近的“泰昌”,掏 钱买了奶油酥。晚上他兴冲冲地从印有“泰昌”字号的牛皮纸袋里把买来的奶油 酥拿给他爸爸,不料老头一看儿子手上拿的东西,立刻摇头,叹气说,大默啊, 你长这么大了,买东西也不会买,这不是奶油酥,这是桃酥。大默说,我跟营业 员一字一句讲得清清楚楚,要奶油酥,这怎么就变成了桃酥呢?又忍了忍说,要 不,管它呢,你就尝尝吧,看样子很好吃的。老头碍于儿子的脸面,尝了一口, 再次摇头,这是桃酥,没有味道,跟奶油酥差远了,价钱也差远了。最后一句话 挺伤害他儿子的。大默沉重地叹了口气,心中翻动的那本情感画册从十六开本迅 速缩小到了三十二开本、六十四开本……收缩到如画笔的坚硬笔尖,刺痛着他的 主心骨。   接着的星期天,傍晚时分,他爸爸病情转危。那时亲属不在身边,医生紧急 打电话到家里通报情况,只王大默一人在家,他妈妈出去买东西,妻子回了娘家。 他接了电话,留了个字条,一个人先急匆匆骑自行车赶到医院。大默进了病房, 来到他爸爸床头,医生刚施行完一轮抢救,老头脸上套了氧气面罩,旁边各类仪 器瓶管混乱悬荡着,还有一些其他病人和家属在他爸爸床头围观──大默气呼呼 想,真是不可理喻,你们中很多人自己都朝不保夕,居然还有闲工夫观赏玩味别 人的险情!医生简要宣布,看情形熬不过今晚,可以准备后事了。大默心里涌上 一阵难过,他俯身去看他爸爸,老头的神智此时还没完全模糊,睁眼透过面罩看 到了大默的脸蛋(像是从“特写镜头”里看到了大默的鹰钩鼻子和深度近视眼)。 老头眼睁睁看了几秒钟,刷的一下把头转去一边,45度到50度的角度,赌气似的, 不再理睬大默。那些围观“病友”终于如愿以偿,看到了一幕精彩的哑剧,纷纷 鬼祟议论着四散走开了。大默心头的难过加剧了,他爸爸用宁死不屈的态度,用 不讲情理的45度到50度的转角将他们父子之间的“恩恩怨怨”公开化了。但是说 来奇怪,也正因为情形如此决绝,更因为病房里那些旁观者的热切“参与”,反 倒使大默的内心巩固并扩充了一种小心眼,能够原谅别人特别是原谅自己的亲人, 至少是暂时的。   少顷,他妈妈和他老婆也闻讯赶到了医院,老头那时还僵持着头别向一边的 姿势,大默也没有向他妈妈讲述刚刚发生的事情。他妈妈走到老头床边,将他的 头扶持正,又将面罩轻轻揭起。老头此时处于昏迷状态,但他的潜意识对有人揭 开他赖以生存的呼吸面罩还是极其敏感和恐惧的,所以立刻从昏迷中吓醒,看到 大默他妈妈时,便安静下来,同时抬起插满针头的手来,指着旁边的大默。大默 他妈妈轻声问,你是不是有话要对儿子交代?老头突然从胸腔里蹦出两字:“医 生”!大默他妈妈纠正他,那是大默,不是医生。老头更顽强地指着大默,几乎 是大喊了一声:“医生”!然后又陷入了昏迷。他妈妈把面罩重新盖上──有些 东西她就不应该揭开的,一辈子都不应该。   那天凌晨2点10分,大默他爸爸去世了,终年74岁。大默想,他爸爸去世的 时间和他第一天陪夜时醒来要小便的时间相差无几(后来老头每晚也是差不多这 个时间醒来小便),人的生物钟很准,只不过这次他爸爸准时“醒来”去的地方 不是走廊一侧各种怪气味聚集的厕所,而是一个干净体面、很可能永远禁止小便 大便的所在。   至于他爸爸临终为何把他当成了“医生”的化身?王大默以为,那是把“儿 子”比作一种高尚的专业或职业吧?   王大默他爸爸去世后的第二年,他儿子王小东出生了。凑巧他儿子和他过世 的爸爸都生肖属猴。王大默他妈妈挺迷信的,不禁说,小孩子通常是父母前世欠 的债,而这个王小东不但来追讨前世的债,还来追讨现世的债,双重“讨债鬼”。   王大默他老婆生完孩子出院那天,他和他妈妈一起去医院接母子俩。大默搀 扶产妇,他妈妈抱过襁褓。襁褓里的婴孩睁眼醒着,老太太逗他,喂,你知道我 是谁?我是你奶奶!婴孩受到亲切“召唤”,反应却很奇特,他立刻把小眼睛闭 上,然后将头转过一边,45度到50度的角度,再偷偷把小眼睛睁开一条缝,别扭 地让两道眼光从那缝中以同样的45度到50度的角度斜视回那个抱他的人──老太 太这一惊非同小可,哇,未满月的孩子“天生”就不正眼打量人,邪门,长大了 那还了得!   幸亏大默始终没多嘴跟他妈妈讲过他爸爸临终那天别过头去不理他的事,要 不老太太愈加认定这孩子是死老头投胎前来“讨债”的,没准当场把襁褓扔地上 啦──他们爷孙俩的头颅转动得像同一架天线,方向和角度何其相似!如此巧合 一致的行为方式不就是一种串通好了的、明目张胆的宣示和警告?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王大默他爸爸去世十年了。自从他爸爸去世后,每年清 明,王大默都和他老婆一起,带了冥纸、红烛等物件,到他爸爸在上海郊区青浦 的墓地去祭拜,颇有点像是延续性的一年一度的“陪夜”,没有对话,但有心意。 祭拜完后还有工作,王大默拿毛笔沾了墨汁将墓碑上的字统统描一遍,叫做“描 春”。大默喜欢干“描春”的活,那很接近书法美术练习,适合他的个人爱好, 也含有以“手谈”的方式同他爸爸一年年加深和解的意味。奇怪的是,他妈妈除 了第一年随同他和他老婆一起去他爸爸墓地探望过,以后再不去那里,仿佛老太 太只要与亡故的老头“和解”一次就足够了,以免矫枉过正。   人生,可谓相欠两安。   今年清明节前夕,他妈妈把扫墓用的物品都早早备齐了,王大默则提前买好 了两张清明那天去青浦的扫墓班车车票,到时他和他老婆去墓地祭拜,他妈妈在 家里照看王小东──老人家一直反对他们夫妻俩带小家伙去墓地,唯恐那样的地 方阴气太重伤了这宝贝孙子。   这就说到了,今年清明之前他们家还有一项重要活动,在四月一日这一天庆 祝王小东的十岁生日。四月一日是“愚人节”,双重“讨债鬼”本来就是买一送 一的愚弄。   那天一大早老太太去菜场采购鸡鸭鱼肉,回来一心一意准备菜肴,王大默和 他老婆则双双请假,带儿子去了动物园游玩,前一天还电话预定了王小东最喜欢 的芒果大蛋糕(送货上门)──分工明确而皆大欢喜。傍晚王大默他们三人从动 物园回来,老太太已经将饭菜在桌上摆齐了。吃饭时总有好戏上演,那“讨债鬼” 平时一向没规没矩的,每当开饭,总是先爬上凳子检视桌面,把一两样好吃的配 他胃口的菜霸占到自己面前,然后坚决不许别人再碰这些菜,直到他吃完吃腻了 才放手。今天老太太费神弄了许多好菜,炸猪排烤鲫鱼炒虾仁烧鸡腿炖牛肉,小 寿星目不暇接,打不定主意把哪样菜霸到自己面前,试了几次不同安排,最后竟 也放弃了,这很说明精神文明还要有物质文明做基础。但吃着吃着那小子不安份 了,要上厕所,实际上是去厕所把浴盆、盥洗盆的几个水龙头打开到最大,看着 水猛流兼听着哗哗的水声取乐呢。王大默闻声便走去关了水龙头,好不容易把他 儿子拉回来,大家一起切分芒果蛋糕,蛋糕刚分好,那小子突然把油腻肮脏的手 伸进了大默老婆盘子上的蛋糕里,那快切整齐的蛋糕顿时四分五裂,旁人目瞪口 呆,他一脸得意忘形。大默老婆这下火冒三丈,给了王小东一巴掌。王小东一时 没反应过来,今天是他生日,一个可以名正言顺变本加厉胡作非为的日子,怎有 人敢太岁头上动土!三秒钟后他到底反应过来了,觉得他有自卫反击的权利,也 就毫不含糊地回敬了他妈妈一巴掌。两人一来一往在台面上对打开了,战况愈演 愈烈,王大默赶紧劝架,他的立场保持中立。王小东的奶奶有德高望重的倾向性, 出面站在了孙子这一边,她叫孙子停战,去到桌子另一头她那儿,然后抚摸着他 身上被打痛的地方,安慰道,今天是你的生日,小孩子过生日要“长脑子”、 “长记性”,听见了吗?见孙子乖巧地点点头,老奶奶又软声甜气地发问,既然 是过生日,那你知道,你是谁“生出来”的吗?孙子大声答,知道,是奶奶把我 “生出来”的。老奶奶听了这句即兴表白后欢天喜地,忙鼓励道,那么给奶奶亲 一个,孙子迅即把幼嫩的脸颊凑了上去,老奶奶的口水都收不住了,软绵绵滴落 衣衫。能够滋养儿孙福分的口水当然也能美化老少嘴脸。   王大默和他老婆偷偷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默默无语,他老婆的眼框有点红。   在这别人“过生日”的节骨眼上,王大默却顿时、终于和切实地想通了一个 自己人生的大问题!   他爸爸活着时总不开心地埋怨他“不像自己”,直至临终作出了“不认他” 的举动,让病房里的人看笑话,他都“不以为意”地忍受了──因为有他妈妈全 力罩着他,那是他的心理后台。对他来说,只要他肯定是他妈妈生的就好,其它 “无所谓”。这是一条矢志不渝的家庭原则。   也因此,他“有所谓”和“以为意”的是,要始终为他妈妈担待。比如,这 么多年,他每年一次去他爸爸墓地祭拜,也叫了他老婆一起去,就是通过定期的 尽孝尽善来体现这样的担待。多大的一种担待啊,联结着“生”与“死”!   担待也是“还债”。如他妈妈所说,他儿子王小东是他爸爸转世的“讨债 鬼”,甚至也可能──如果他王大默根本“不像”他爸爸,其背后的真相有他妈 妈婚外情“出轨”的隐情呢──他儿子王小东是另一个男人隔代遗传的“活标 本”,有负面负担的标本。这些长线短线的债务总要连本带利偿还。重要的是, 精神上要长期“融资”,忍辱负重,不能亏空。   今天他妈妈纵容孙子说“我是奶奶生出来的”,那里面有某种昭然若揭的东 西──王大默很能理解,他儿子甚至他本人在任何意义上都是他妈妈“生”的, 从来都是。然而,人心的弯折强度似乎存在拐点和盲区,事情的前缘后果竟意外 迫使王大默非常想要有限度地拨乱反正,以“家人后辈”的身份,对老太太(如 果能够“一箭双雕”同时也对死去的老头子那就更好)提出某种好心好意的劝告 ──好心好意是说说的,即便老太太曲解了而感到坏心坏意又怎样?人总有豁出 去的时候。   那天晚上,王大默来到他妈妈床头,其时老太太已经睡下了,迷糊着。王大 默向他妈妈低下头去,似乎是一阵感应,老太太猛然惊醒,茫然望着站立弯腰 “端详”着她的儿子,像是要竭力搞清当前是“愚人节”和“清明节”之间的哪 一天。王大默张嘴,对老太太庄重说了他的决定,妈,今年我们不去爸爸的墓地 扫墓了。             【网里乾坤】∽∽∽∽∽∽∽∽∽∽∽∽∽∽∽∽∽∽∽∽∽∽∽∽∽∽∽∽∽ ◆              被低估的神秀                 ·甘正气·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和“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两首偈子, 分别为神秀与惠能所作,不少人耳熟能详。   禅宗五祖弘忍以这两首偈子定神秀与惠能之优劣,惠能就因为这二十个字被 选定为弘忍的“接班人”,成为后来的禅宗第六代祖师。   这在《坛经》中是有明确记载的。   《坛经·行由第四》记载:“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 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 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 六代祖。”说得非常明白:“汝等……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 法,为第六代祖。”可见这次“作偈”就是狭义上的考试。   《坛经·行由第七》也记载:“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 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 再次说明“作偈”是选拔接班人的考试。   从两首偈看,神秀比惠能的境界稍低,神秀与惠能的区别就像雨果小说《九 三年》里西穆尔登与郭万的差异,西穆尔登希望穷人得到救助,可郭万希望消灭 贫穷,西穆尔登主张比例税制,可郭万主张干脆取消赋税。这样看似乎弘忍的选 择很明智。   但细读《坛经》,严格推敲,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首先,神秀比慧能早很多天完成偈子。据《坛经》明文记载,弘忍想考验下 谁真正有佛性,要弟子作偈,神秀不久完成但没有交卷,“经四日”将偈子写在 人人可看到的走廊墙壁上,“又经数日”还是心神不宁,再“复两日”他做的偈 子被人传唱,被舂米的慧能听到,慧能才做了自己的偈子。   可见从程序上,这次“考试”就谈不上严密公平,应该让应考者同时听题同 时交卷。虽然弘忍出题时慧能并未与闻,但弘忍把众多弟子都召集起来要求每人 作一首偈子以定“第六代祖”,这么大的事情又经过了那么长时间,慧能即使在 碓坊舂米,从别人那里知道也完全有可能。慧能的偈子很有可能也非“顿悟”所 得。   没有程序正义,很难说有结果正义。《圣经》有言:“树好,果子也好,树 坏,果子也坏。”坏的程序好比毒树,产生的结果只能说是“毒树之果”。   其次,慧能是听到别人唱诵神秀的偈后才说自己也有一偈的,从内容上看明 显是受神秀的启发。神秀的答案更有诗味,善用修辞,这且不说,博大精深的佛 理禅意我们也暂且不表,慧能的偈也是有问题的。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句句都 针对神秀的偈而来,但“明镜亦非台”和“心如明镜台”没有真正的相对关系, 因为神秀说的是“明镜台”,意思是心像那种带镜子的梳妆台,惠能说“明镜亦 非台”根本没有针对性,“明镜亦非台”不错,但是不能说神秀说的“明镜台” 亦非台,“明镜台”明明就是台。   慧能的这首偈本身也有矛盾。慧能说“明镜亦非台”,但“明镜”还是一种 “物”,怎么说“本来无一物”?“明镜”同样可以惹尘埃。   从逻辑上来说,惠能不可以在批驳神秀时把神秀的所有诗句当成实指,特别 是把“菩提树”、“明镜台”当成实物,而自己在说“明镜”时就变换一种意思, 内定为一种心境,同时使用两种标准,就违背了逻辑的一致性原则。   五祖弘忍将心法和衣钵传给慧能后,对慧能说“汝须速去,恐人害汝”,命 令他连夜出走,弘忍为什么担心别人害他呢?可能与选他传承衣钵的程序有瑕疵 以及慧能的偈子也并非尽善尽美有关,并不能让所有人心悦诚服。   从禅宗五祖弘忍选拔“接班人”的程序以及两首偈的关联性尤其是慧能的偈 子的逻辑性可以看出,不能以结果论英雄,认为神秀的修为不如慧能高,就是主 要为惠能做传的《坛经》也掩盖不了神秀的光辉。 ◆         论薛宝钗的道德硬伤         ——曹雪芹的情节设计与薛宝钗的情节设计及其他                 ·徐咏春·     【提要】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上篇主要部分是薛宝钗偷听了两个小丫头 谈话,为免牵连自己,便设计了一段假想的“情节”金蝉脱壳且嫁祸于黛玉。但 是,薛宝钗的设计不过是曹雪芹为她设计的。曹雪芹费了一番周折设计了一系列 情节,“让”薛宝钗到滴翠亭偷听两个小丫头谈话自然合理。薛宝钗的设计是不 合理的,但这是曹雪芹“让”她不合理的。这是揭示薛宝钗深层次性格不可缺少 的一笔。曹雪芹只把宝钗嫁祸于人的“实据”给了读者,使读者对宝钗的性格和 人格有了更深刻、更准确的判断。如果林黛玉听到了两个小丫头的谈话,绝不会 嫁祸于他人;如果贾家上下知道了宝钗曾嫁祸于人,宝钗及其母、其弟在贾家将 无立足之地。宝钗、黛玉的“交心”是单方面的,只是黛玉向宝钗交心,宝钗并 未向黛玉交心。宝钗的道德硬伤使她不能向黛玉交心。对小红与贾芸爱情的看法, 反映了封建道德与人性的对立。 一 释题 标题本应为“曹雪芹如何设计了薛宝钗的设计及其他”。因为归根到底,是 曹雪芹设计了薛宝钗的设计。但是,这样的文字颇为拗口,遂改为现标题。    二 薛宝钗的情节设计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前面的主 要部分是薛宝钗恰巧听到了小红、坠儿两个小丫头谈话的情节。这之后便是薛 宝钗设计的情节了。 两个小丫头(小红和坠儿)在滴翠亭中谈起小红和贾芸交换手帕之事,被 薛宝钗偷听。两人最怕被别人听到,便推窗看是否有人。当其推窗之际: 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 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 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 “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 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 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 “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 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①   这个“情节”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金蝉脱壳。薛宝钗为避免两个小 丫头以为她听到了她们谈话,以至节外生枝,生出事端,牵连到自己,便用金蝉 脱壳之计,解脱了自己。“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 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使小红、坠儿并不认为宝钗听到了她们谈话。 金蝉脱壳之计成功。   后一部分可谓嫁祸于人。金蝉即已脱壳,薛宝钗本可到此为止,但是她又凭 空编造了一段情节。让小红、坠儿以为黛玉听到了她们谈话。宝钗假做追赶黛玉 状,反向小红和坠儿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并煞有介事地说: “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 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还“一面 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这个情节对于金蝉脱壳是多余的,因此,设计这个 情节只为嫁祸于黛玉。   这便是薛宝钗“设计”的“情节”。   如果宝钗设计的是两人(宝钗与黛玉)作前跑后追状,黛玉前面跑,宝钗后 面追,两人都跑过去了,什么都没有听到,也罢了。如果宝钗追的不是黛玉,而 是巧姐,她作为大姐姐哄着小姑娘巧姐,互相追着玩(当时巧姐正在园内玩耍), 而巧姐还小,根本不会去管什么小红遗帕这档子事,也罢了。如果她追的是史湘 云(从情节构思看,完全可以让湘云也在园内),同样做前跑后追状,同样什么 都没有听到,也罢了。但是她不,她非要追黛玉,追黛玉也罢了。她非要“让” 黛玉蹲在那里“弄水儿”,像她一样偷听小红和坠儿谈话,而且非要让黛玉“听 到”她们谈话不可。而小红、坠儿最忌讳的就是黛玉听到她们谈话。如果说宝钗 并不“存心嫁祸于人”,这样的情节设计,这许多“巧合”作何解释?   可见,宝钗的嫁祸于人是如此彻底,她向小红、坠儿二人说的是:“……我 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   这里有三个问题:第一,宝钗追逐的对象本是虚拟的,她可以追任何人,只 要她做前跑后追状,追过去了,什么也没听到,便天下太平,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是她偏要追黛玉。第二,追黛玉如果依然做前跑后追状,同样什么也没有听到, 便也天下太平,什么事都没有了。第三,她还要“让”黛玉“蹲着弄水儿”,不 是路过,更不是很快走过,或跑过,而是“蹲着”,且要“弄水儿”。这就要有 一会子了。这一会子足可以听到小红、坠儿谈话。这就把黛玉听到小红、坠儿谈 话“坐实”了。真是“扑蝶而听私情,脱祸尤思嫁祸”。②宝钗的机敏也确实获 得了成功。小红、坠儿果然“信以为真”,认为她们的谈话被黛玉听到了。黛玉 却根本就没有到滴翠亭来,到哪里听到小红坠儿谈话?真实的黛玉说不定正在准 备去葬花呢。用时髦的语言说黛玉是“躺着也中枪”。   三 曹雪芹的情节设计   再看曹雪芹的情节设计,即曹雪芹的构思。   如果说是薛宝钗设计了她与黛玉互相追逐的情节,不如说是曹雪芹“让”薛 宝钗这样设计的。归根到底,是曹雪芹设计了薛宝钗的设计。   如果没有铺垫,薛宝钗突然到了滴翠亭去听两个小丫头谈话,就不符合情节 发展的自然逻辑。为了使宝钗到滴翠亭偷听两个小丫头谈话自然合理,曹雪芹设 置了一系列的情节,或曰做了一系列情节铺垫。就是说,为设计薛宝钗的设计, 为了“让”宝钗自然地合情合理地听到小红、坠儿谈话,曹雪芹是费了一番周折 去设计这个设计的。   第一,宝钗众姐妹在园内玩耍,独缺黛玉。   在花神退位之日,宝钗、迎春、探春、李纨、凤姐等众姐妹为饯花神都到大 观园内玩耍,连巧姐、香菱与众丫鬟都“在园内玩耍”。迎春忽然发现,“林妹 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第二十七回)于是,宝钗便 可以名正言顺地去“闹”黛玉了。如果没有黛玉不在的情节,宝钗离开众人,一 人去扑蝶,就不合理了。   第二,必须让林黛玉晏起。   黛玉因与宝玉闹误会前一天睡晚了,第二天晏起而没来。宝钗这才有理由去 潇湘馆“闹”黛玉起床。   第三,摒除史湘云。   到园内玩耍,连巧姐都来了,就是不见湘云。如果曹雪芹这时安排史湘云也 在贾府(对于构思来说,这一点极易),宝钗与湘云追逐玩闹比与黛玉追逐玩闹 更合理,因为湘云比黛玉的性格更活泼,更淘气,更爱闹。   第四,安排宝玉到潇湘馆。   如果宝玉没有去黛玉处,宝钗只得把黛玉“闹”来,也就没有“杨妃扑蝶” 和偷听之事了。因宝玉到黛玉处,宝钗为避嫌,才“抽身回来”。   第五,必须有两只蝴蝶引领宝钗到滴翠亭。   滴翠亭应该是大观园中偏僻所在,不是众人常来之地,在整部《红楼梦》中 也只出现一次,即这一次小红、坠儿在滴翠亭说话③。宝钗何以到这个偏僻所在? 如果不是“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宝钗会沿原路回到众姐妹顽耍的地方,不 会到这里来。也就不会偷听小红、坠儿谈话。这当然也是曹雪芹“让”一双玉色 蝴蝶引宝钗来的。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篇美丽的文字和一幅美丽的图画——杨妃扑 蝶。   第六,要设计一个不同于一般的亭子。   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亭子的典型特点是“空”,里面什么都没有,无墙壁, 无门窗遮挡视线,可四面观赏风景,故无需玻璃或窗纸遮风挡雨,反而要透光。 山上和水边的亭子因用于四面观赏风景,多是这种亭。④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亭 子要筑墙,且设门窗。那多是被观赏的亭子。这样的亭子多不在水边。⑤滴翠亭 在水中,本应不设门窗。这种亭子本是极少的。而滴翠亭这样的不镶玻璃“四面 雕镂槅子糊着纸”(第二十七回)的亭子就更少了。但是曹雪芹必须选择这样一 个“极少”、“更少”的亭子,为的是两个小丫头说话时看不到外面,也为了薛 宝钗看不到里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才有薛宝钗金蝉脱壳之计,也才有嫁 祸于人之事。   曹雪芹的设计是深思熟虑的产物,是要布置一种使其所塑造的人物必然、必 须如此的情境。曹雪芹的构思使人物的行动必然而自然。从人物性格来说,必须 使人物在作者所布置的情境下必然如此行动,符合其性格的必然逻辑;从情节发 展说,人物行动在作者所布置的情境中,必须是自然的、毫不牵强的,人物如此 行动要使读者感觉没有作者的意志参与其中。看来,曹雪芹为了人物行动自然合 理,为了符合人物性格和事物发展的自然逻辑,可谓费尽周章。   四 曹雪芹完美地设计了薛宝钗不完美的设计   再看曹雪芹是如何设计薛宝钗的设计的,亦即曹雪芹的构思。   薛宝钗的设计是不完美的,因为这个设计不符合林黛玉的性格。凭空编出的 语言总会露出蛛丝马迹。宝钗的情节设计是急中生智的产物,是在短时间内仓促 完成的“构思”。她急于金蝉脱壳,那“智”既是“急中”所生,便不免有漏洞。 最明显的是薛宝钗“让”黛玉“蹲着弄水儿”。这个“情节”不符合黛玉的性格 逻辑和行为逻辑。我们只要提几个问题便可使薛宝钗的设计露出马脚:一、林黛 玉无端地跑到人们很少到的滴翠亭来干什么?薛宝钗是被两只蝴蝶引来的,她也 要让两只蝴蝶引来黛玉吗?二、到了滴翠亭,黛玉没来由地蹲在水边干什么?三、 蹲在水边还要“弄水儿”玩,黛玉会这么无聊吗?读者会相信这样的林黛玉吗? 宝钗通过这样的情节设计,其所“塑造”的形象不是聪明睿秀的林黛玉,说是傻 大姐似更贴切。   “蹲着弄水儿”不是曹雪芹所塑造的林黛玉,因此也不是读者心目中的林黛 玉,只是薛宝钗“设计”的林黛玉。在潇湘馆的环境中,“窗外竹影映入纱来”, (第三十五回)黛玉在月洞窗下读书、作诗、赏月、抚琴,这才是林黛玉。第七 十六回中秋宴后,众人都回去了,黛玉“不觉对景感怀,自去俯栏垂泪”。这 “俯栏垂泪”才是林黛玉。如果在水边,黛玉“不是愁眉,便是长叹”,(第二 十七回)那是黛玉素常的形象。“蹲着弄水儿”何止不是黛玉,十二钗中谁会一 个人蹲在水边“弄水儿”?又何止十二钗,大观园中上百女孩子,同样未见一个 蹲在水边“弄水儿”的。读罢全本《红楼梦》,未见一处林黛玉蹲在水边的,更 未见一处林黛玉无聊地去“弄水儿”。且大观园中,大凡有水处,总会有石凳或 其他坐具,何须蹲着?第七十六回林黛玉、史湘云在凹晶馆联句就是在水边的 “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就是没有水的地方,也总有石凳可坐可憩。如湘云醉 眠芍药茵不就是在青板石凳上吗?(第六十二回)宝玉、黛玉读《西厢》也是在 “一块石上”坐着读的。(第二十三回)这次,黛玉不坐石凳,不坐湘妃竹墩, 无端地跑到滴翠亭的水边蹲着,还要黛玉无聊地去“弄水儿”!   因此,“蹲着弄水儿”的,不会是黛玉。因而,薛宝钗“设计”的这个情节 露出了破绽,不符合林黛玉的性格。当然,薛宝钗这不合逻辑的设计也是曹雪芹 合逻辑地设计的。小红和坠儿并未深想,慌乱中两个小丫头相信了;但是读者并 不慌乱,读者会分析薛宝钗的设计是否合理。薛宝钗的不合逻辑的设计逃过了小 红和坠儿的眼睛,但是她逃不过读者的眼睛,因为曹雪芹不让她逃过读者的眼睛。   五 揭示薛宝钗深层次性格不可缺少的一笔   曹雪芹为什么要“让”薛宝钗听到小红、坠儿谈话?只是为了表现宝钗聪敏 且急中生智吗?如果是这样,那便只需要前面金蝉脱壳之计成功即可,何须后面 的嫁祸于人呢?一些研究家认为,宝钗只是“随口喊出”黛玉的名字,虽然也承 认她这样做“伤害了黛玉”,“是她的不是”,但“确实是无意的”。如范国良 先生等就是这样的看法。⑥   《红楼梦》的许多情节对于完成《红楼梦》的题旨是不可或缺的。如元妃省 亲、宝玉挨打等等,都对情节的演进不可或缺。但是,如果没有宝钗嫁祸于人的 情节,《红楼梦》故事的推演,情节的发展,其他人物的行动等等都不受影响。 因此,这一笔,无关情节的发展,更无涉故事的完整性。但是,没有这一笔,我 们就很难知道一个真实的薛宝钗。从曹雪芹的构思说,为什么没有让黛玉听到两 个小丫头谈话呢?为什么没有让王熙凤、探春、鸳鸯……等听到两个小丫头谈话 呢?因为从情节的发展说,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说,都没有必要让黛玉、王熙凤、 探春、鸳鸯……等听到她们的谈话。只有让宝钗听到两个小丫头的谈话,对于塑 造宝钗的性格才是必要的。   因此,“嫁祸于人”事件无疑是揭示薛宝钗性格的重要事件,这个事件表现 了宝钗性格以至于人格的另一面。薛宝钗设计的黛玉“蹲着弄水儿”的情节是要 嫁祸于人,曹雪芹设计的薛宝钗嫁祸于人的情节则是为了揭示更深层次的人物性 格。   薛宝钗深层次的性格是什么?   我们看到了两个不同的薛宝钗:外面的薛宝钗与内面的薛宝钗。外面的薛宝 钗是恭行封建道德的典范,是“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第八回)的薛宝钗;内面的薛宝钗则是另一个薛宝钗,那是并不完全奉行封建 道德而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的薛宝钗。只是在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的时候要蒙上 一袭封建道德的面纱,内面的薛宝钗就藏在这袭面纱的后面。她发现,按照这一 套封建的做人标准行事,并不吃亏,且会得到贾家阖府上下的好感。外面的薛宝 钗是做给人看的,是为了博得各方的好感的薛宝钗。内面的薛宝钗才是真实的薛 宝钗。但是,那一套封建道德与她自己的利益并不完全重合。当遵守封建道德给 她带来好处时,她便非常“自然地”遵守封建道德;当奉行封建道德与自己的利 益相抵触时,那藏在后面的薛宝钗便悄悄出来,悄悄违反一下封建道德。即如这 次,宝钗为要撇清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便被抛在一边了。这样 悄悄的行为并不为人所见,并不影响她在众人面前的形象。于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古训在薛宝钗的实践中,就成了“己所不欲,则施诸黛玉”。好在 这种行为没有被他人发现,薛宝钗依然还可以保持她贤良淑德的形象。我们没有 看到她对自己违反古圣人教训的行为有半点良心的谴责,她依然心安理得地用那 一套封建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是因为,封建道德本身就是虚伪的,这就使 信奉封建道德的人也不免多少带有虚伪的成分。看看笃信封建道德的贾政就清楚 了。当然,十几岁的少女薛宝钗在严格的家教中不得不违反自己的人性,不得不 恭行封建道德,她还不能知道封建道德本身的虚伪性。   在贾府的环境中,她既要保持大家闺秀的形象,又不能放弃自己的利益,这 就是我们看到的“平时”奉行封建道德的薛宝钗在他人不知的时候,不同于在他 人面前保持的样子。那个内面的薛宝钗出来行事的时候,就有了嫁祸于人之事。   黛玉的直觉是宝钗可能“藏奸”,其所藏的那个“奸”就是内面的薛宝钗, 就是藏在后面不惜损害他人来保护自己利益的薛宝钗。   曹雪芹“告诉”我们内面有另一个薛宝钗,而有些人却并不接受内面的那个 宝钗,依然极力为之辩护。生活中我们也遇到一些人,他们的行为可做两面解释。 既可认为他是在坚持某种原则,也可认为他在为自己的利益谋算。而有些人就是 在为自己打算时以坚持原则状表现出来。只有长期观察、分析,或发现他在某件 事上露出了马脚,我们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宝钗的许多言行恰是如此。若不是 曹雪芹“告诉”我们她曾嫁祸于黛玉,我们还不一定能看清宝钗之为人。   六 我们为什么不感到奇怪   文学作品里,在作者所设定的情境中,人物的行动必须符合特定人物的性格 逻辑,否则,其所塑造的人物就是失败的。   大观园中上百个女孩子,包括李纨、王熙凤等这样的少妇,也包括七、八十 个丫鬟,除了宝钗以外,想不出哪一个会如宝钗那样,为了自己金蝉脱壳而嫁祸 于人。而薛宝钗这样做,我们并不感到突然,也不感到牵强,很符合“平时”我 们对宝钗的“印象”,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宝钗是会这样做的。就是说,她这样 做符合宝钗的性格逻辑,只是平时没有暴露罢了。正如陈其泰所说:“宝钗窃听 私语,而退至黛玉身上。……作者特于闲冷处借一小事点破也。用意妙绝。”⑦   曹雪芹的“用意”在哪里?   宝钗这里的嫁祸于人确是“一小事”,但这小事“点破”的是什么?“点破” 的是宝钗惯常的行事风格。正如我们常说的“举一小例”。这“小例”却说明大 问题。宝钗既在这等小事上很“自然”地嫁祸于人,在牵涉自己利益的更大的事 情上当更是如此。因此,借这“小事点破”,用意真是“妙绝”。   我们对宝钗的行为,本是有疑问的。同黛玉一样,许多人直感宝钗“藏奸”; 也同黛玉一样,没有实据。对于宝钗之行事,读者多有所疑,而宝钗用她的行为 回答了读者的疑问。   贾府上下,除了薛宝钗自己以外,没有任何人知道宝钗嫁祸于人的事情,但 是这个事情,读者知道了。曹雪芹只把“实据”给了读者,读者恍然悟到:“原 来真的是这样。”从此,我们对宝钗的性格与人格就有了更深刻、更准确的判断。 但是,曹雪芹却没有将实情“告诉”黛玉。因此,读者恍然悟得自己的直觉是正 确的,而黛玉还被蒙在鼓里,如果黛玉也如读者一样,知道了宝钗曾嫁祸于自己, 也会与读者的感觉一样:“原来真的是这样。”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薛宝钗骗过了贾府上上下下几乎所有的人,也骗过了 聪明的黛玉,甚至包括许多读者在内。   因此,宝钗嫁祸于人这件事对读者来说,具有解疑释惑之功效。   七 如果林黛玉听到了小红、坠儿谈话;   如果贾家上下知道了薛宝钗嫁祸于人。   如果听到两个小丫头说话的不是宝钗而是黛玉,会怎么样?这当然不是曹雪 芹的构思,我们只是假设。   黛玉听到两个小丫头谈话,会作何反应,笔者不敢妄猜。但是,有两点可以 肯定。一、黛玉不会认为小红是“奸淫狗盗的人”(第二十七回);二、黛玉绝 不会嫁祸于人,更不会嫁祸于宝钗。   宝钗的评价标准是正统的封建道德的标准,在她眼里,小红与贾芸私自传递 手帕是“奸淫狗盗”的行为;黛玉身上体现的是人性的正常的、正当的要求,如 果黛玉也认为小红、贾芸私自传递手帕是“奸淫狗盗”的行为,读者会认为那不 是黛玉。不同的思想与人品就会使两人对同一事件做出不同的评价和不同的处理 方式。因此,她们对同一件事——小红与贾芸私自传递手帕,会有不同的评价。 另外,如果黛玉像宝钗那样嫁祸于人,我们同样会认为那不是黛玉,因为黛玉对 人对事没有机心,黛玉做不出这等事。   宝钗自己认为她金蝉脱壳,嫁祸于人“这件事算是遮过去了”(第二十七 回),但是如果事发出来,贾府之人知道了宝钗嫁祸于人之事,会作何反应?   嫁祸于人这件事,就是按封建道德要求,宝钗的行为也是不光彩的。如果贾 府之人知道了薛宝钗在“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之际,“顺便”嫁祸于黛玉,他们 会怎么想?比如史湘云,还会不会认为“宝钗素日待他厚道”(第三十六回)?   大观园的众姊妹中,怀疑宝钗“藏奸”的,怕不只黛玉一人,只是没有实据。 倘若知道了宝钗曾嫁祸于黛玉,她便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许多人的疑问。当她向 大观园中的姐妹们示好时(如像对黛玉那样),姊妹们则会多一个心眼,生怕她 嫁祸于自己。试想,如果这样,她还能不能保持她那封建大家闺秀的规范形象是 很成问题的。袭人等欲为宝钗辩护,也是很难的。   那些小丫头,如果知道了薛宝钗曾嫁祸于黛玉,还会“多喜与宝钗去顽” (第五回)吗?就是小丫头们与宝钗顽,怕也会多一个心眼。因为不知什么时候, 她就会嫁祸于自己。   更多的人会改变对宝钗的看法和评价,觉得自己以前没看清她,她“原来是 这样的人”,从此远离她,防备她。如果事态严重,宝钗在大观园中将无立足之 地。   许多人会吃惊,他们没有想到他们心目中的“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 时,自云守拙。”(第八回)的宝钗会做出这等事,有人甚至会不相信这真是宝 钗做的。   不吃惊的大概只有薛姨妈、王夫人等人,因为她们本就了解宝钗之为人,她 们的价值观本就与宝钗没有什么分别。还有一个人或许不吃惊,即贾母。黛玉是 因为敏感才怀疑宝钗“藏奸”,贾母则因为老练精明,说不定早就看出宝钗“藏 奸”了,只是没有实据,而这次贾母也将证实自己的老练精明。此等事,早在贾 母预料之中,只是没有料到会在这件事上表现出来。所以她可能并不吃惊。   此事若是闹出,贾府的舆论怕是都会站在黛玉一边,同情黛玉,原来拥护 “金玉良缘”的,恐也会转而拥护“木石前盟”。王夫人、薛姨妈的“金玉良缘” 怕要落空了。   但是,曹雪芹并没有让事态朝这个方向发展。   八 关于黛玉宝钗“交心”   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有人认为这一回的 前半仿佛是宝钗和黛玉互相“交心”。宝钗给黛玉送来了燕窝,黛玉感激不尽。 认为这“使黛玉和她终于冰释前嫌,成为可以交心的好姐妹。”⑧“林黛玉和薛 宝钗从此相知,义结金兰,成为好姐妹。”⑨   是两个人互相交心吗?怕未必。其实,只是林黛玉向薛宝钗交心,薛宝钗并 未向林黛玉交心,且从未向黛玉交心。这只是单方面的交心。   我们看看黛玉、宝钗是如何向对方交心的:   宝钗只用两件事就俘获了单纯的黛玉的心。一件是宝钗用封建道德“教导” 黛玉。另一件事就是黛玉病中,安慰黛玉并为黛玉送来了冰糖燕窝粥。“联之以 小惠,去黛玉之疑”。⑩在平时交往中,宝钗可以表现出关心黛玉的样子,但是, 一遇到有损于她的利益的时候,关心就变了味,很“自然”地就嫁祸于黛玉了。 她做的对不住黛玉的事,她是绝不会告诉黛玉的。而且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黛玉是怎么交心的?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 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 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 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 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 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 日这话,再不对你说。”(第四十五回)   黛玉向宝钗交心的态度之诚恳,之坦白,之彻底,令人感动。她承认以前对 宝钗的看法错了,连心里对宝钗的看法也和盘托出,毫无保留。甚至把自己最隐 秘的内心活动都坦白地告诉对方。这是真的交心,交的彻底,心中所想,毫无保 留,全告诉宝钗,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给宝钗看了。从此改变看法。黛玉在行动 中也确实这样做的。   当一方这样坦白、诚恳、毫无保留,将心中不利于对方之所想悉数告诉对方 的时候,按一般常理,另一方必会非常感动。亦将原本不愿让对方知道的不利于 对方的言行同样悉数坦白地告诉对方。一方的诚恳、坦白,必换来另一方也会诚 恳、坦白,也把自己对不住黛玉的地方很坦白地和盘托出,这方是交心。否则便 会内疚。双方交心,从此尽释前嫌,全无芥蒂,情谊转厚。但是,宝钗并不按常 理行事,我们看不出她对黛玉的肺腑之言有什么感动,也并未将最隐秘的内心向 黛玉坦白相告,毫不内疚,似无感受,且以教育者自居。仿佛黛玉有义务向她忏 悔,而她却可以坦然地接受黛玉的忏悔似的。   有人说,从此以后,黛玉与宝钗的关系好了。其实,只是黛玉对宝钗的关系 好了。黛玉此后从心里真的认为宝钗对她好,她更是加倍对宝钗好,甚至在睡前 还“在枕上感念宝钗”(第四十五回),从此不再防备宝钗了。宝钗则还是那样, 因为从表面上看,以前宝钗也未对黛玉不好啊,她对黛玉一直是很大度的啊。   如果说两人从此真是一心了,那么,她们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是建立在 共同思想的基础上,还是什么基础之上?建立在宝钗的“国贼禄蠹”思想的基础 上吗?还是建立在共同的做人原则的基础上?如果说她们之间矛盾消除了,那只 能是黛玉受骗了。如果曹雪芹继续写下去,黛玉的命运是我们最关心的,也是我 们最担心的,为她的轻信。   因此,这只是单方面的交心,另一方则没事人儿似的欣然接受对方的交心。   黛玉不仅在宝钗面前,诚恳地承认自己错了,在别人面前,也承认自己错了。 黛玉对宝玉说:“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第四十九回) 黛玉表里如一,没有半点藏着掖着,一颗透明的心。两相对比,谁个真诚,谁个 坦白,不是昭然吗?   若黛玉知道,她去葬花的时候,正是她被编派在水边“蹲着弄水儿”,偷听 两个小丫头谈话的时候,她还会向宝钗交心吗?   九 宝钗为什么不能向黛玉交心?   宝钗为什么不能像黛玉那样交心呢?   因为宝钗嫁祸于人这件事是宝钗做人的道德“硬伤”,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 为,是为人道德的亏损,也是大家公认的道德亏损。这种道德“硬伤”,没有任 何理由可以为之辩护,这种行为甚至直接违反了薛宝钗自己所信奉的封建道德标 准。因此,在大观园中,谁都不会为之辩护,也不会有任何人同情这种行为。如 果大观园的姐妹们知道了这件事,只会躲着她,生怕她不知什么时候会嫁祸于自 己。这种“硬伤”是深入到人的性格深处的。如果说,“国贼禄蠹”是思想分歧 的话,那么“嫁祸于人”则是个人品质问题。黛玉可以坦白地向宝钗承认她曾认 为宝钗“藏奸”,向宝钗交心。但是要宝钗向黛玉承认她曾嫁祸于黛玉就困难了。 就宝钗的性格本质说,是不可能的。因为,越是平时以正面形象示人,越是难于 承认自己的道德“硬伤”。这会打破她长期经营且不易得来的“正面形象”。一 个存有道德“硬伤”的人,让他承认那“硬伤”,是极难的。让宝钗向黛玉承认 她曾经编过一套谎话,骗过了小红、坠儿,嫁祸于黛玉,是不可能的。因此,宝 钗不可能向黛玉交心,因此,交心只能是单方面的。既然宝钗没有向黛玉交心, 她对黛玉的各种好儿,是不是真心就要划问号了。但是,她对黛玉的这种“好 儿”,却获得了黛玉这个单纯少女的真心。这是因为,曹雪芹已经“告诉”了读 者薛宝钗的道德“硬伤”,读者已经有了“免疫力”。但是曹雪芹并没有“告诉” 黛玉,以至黛玉还是诚心诚意地向宝钗交心。   回过来看宝钗来劝黛玉的一片话:   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 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 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   真是处处都是替黛玉着想,但是如果知道了宝钗曾嫁祸于黛玉。我们对宝钗 的这段话则另是一番感想了。   因此,在宝钗面对黛玉的时候,哪怕在那一刻,她是真心待黛玉好的,也不 免带有虚伪的成分。但是,她却以教导者的姿态教育黛玉,以爱护者的姿态给黛 玉送来了冰糖燕窝粥。   宝钗与一些评论者的看法可能颇有一些相似之处,认为她嫁祸于黛玉只是一 件小事,这种行为“没什么”。事可能不大,但是却很能说明一个人的人品。宝 钗能向众人坦然承认她曾偷听两个小丫头谈话并嫁祸于黛玉吗?能像黛玉那样诚 恳、坦白地交心吗?怕是不能。宝钗在这样做的时候,很轻松、很自如,没有更 多考虑就“自然”地做了。而且,她在嫁祸于黛玉后,“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 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第二十七回)这很有点为自 己的聪明机智得意的意味,也说明她平时行事惯常如此,已经成了她的行事风格, 她平时就是这样对人对事的。凡遇此等事,就不惜损害他人,事后没有半点自责, 半点后悔,还可能有点得意。在她的自我意识中,这是很自然的事。在大观园众 姐妹中,行事自私者有之,损人利己者亦有之,比如凤姐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 但是,既损害了对方,又对对方表示极为关切、爱护的,除宝钗外,我们未见第 二个。这也说明,黛玉关于“藏奸”的直感是多么准确。   黛玉怀疑宝钗“藏奸”,是黛玉在生活中的感受,是一种直觉,但只是 “疑”,并无实据。如果黛玉知道了宝钗曾嫁祸于自己,就证实了自己之“疑”。 黛玉还会不会说“他竟真是个好人”?   十 封建道德与人性的对立,两种不同的立场   小红和贾芸产生了爱情,他们私相传递作为爱情信物的手帕。这是一个客观 存在的事实。怎样看待这样一个事实?   坠儿是小红的闺蜜,她丝毫没有认为小红的做法不对,而且手帕就是她帮助 传递的。不用说,坠儿是站在小红一边的。她们的行为是人性的自然要求。为了 表示对心上人的情意,便使了个小伎俩(暗中交换手帕),她们心里并不认为这 种做法有什么不妥,也并不认为这有什么过错。她们并不认为自己的做法就是薛 宝钗所说的“短儿”。(第二十七回)但是她们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见容于正统 的封建道德,因此,才偷偷地做、悄悄地说。她们完全是从人性的自然要求出发 的。   对这件事作者怎么看?从整个事件的描写看,曹雪芹是以赞赏、欣赏的态度 去描写这件事的。《红楼梦》是人间爱情的颂歌。曹雪芹赞扬青年男女的爱情, 赞赏大胆追求爱情的小红。   曹雪芹的立场是什么?他的立场就是人性,他是站在人性的立场上。因为爱 情是两性关系中的人性因素。两性关系不只是传宗接代,人性的两性关系的必要 因素是爱情。没有爱情的两性关系本质上与动物无异。因此,曹雪芹是站在人性 的立场上描写这件事的。   在第二十七回中,曹雪芹设置了一个情境,让薛宝钗亲眼目睹青年男女自由 恋爱的事实,“逼”她表态。她果然站在小红、坠儿对立的方面,站在与人性对 立的方面,当然也是站在与曹雪芹对立的方面,以封建道德的标准来衡量小红私 相传递信物的行为,反对青年男女的爱情,认为青年男女的爱情是钻穴逾墙之事, 是“奸淫狗盗”的行为。这是对人性的自然要求的压制。封建道德,封建秩序与 人间爱情是天然的敌人。   我们又一次看到封建道德与人性的对立。这种对立在《红楼梦》中几乎处处 存在。这一次封建道德的代表则是薛宝钗。   因此从思想上看,宝钗是封建道德的维护者,是封建道德的卫道士。但是她 又怕一旦小红、坠儿知道她偷听了她们谈话,生出事端,连累自己,便设计了一 段“情节”。这说明她并不是真的在维护封建道德,只要不连累自己,她是不管 的。在实践上,她首先考虑的是她自己。当需要她维护封建道德的时候,她逃跑 了。   正如单世联先生所说:“说她虚伪也不全是冤枉,因为‘礼’(理)之于她 并不全是真正的信仰和崇奉,而实在有些为我所用的意味。换言之,她们坚守的 ‘礼’在实际人生中就有虚伪的特征;而为了避免这种虚伪,她又在‘礼’的衣 装中走私自己的世俗功利。那么,对于‘礼’而言,她又有些虚伪。”11   人性的自然要求是封建道德压制不了的,小红的行为就是对封建道德的冲击。 几千年来,这种冲击几乎代代都有,时时都有。但是,此前,青年男女的爱情要 求与封建道德的斗争几乎从未成功过,即使结合也会被拆散。牛郎织女如此,董 永与七仙女也如此,许仙与白素贞同样如此。神话中的失败不过是现实中失败的 反映。人间之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外国的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被封建势 力拆散了。封建道德与青年男女的爱情是势不两立的。杜丽娘和柳梦梅在现实中 还是失败了,最后的结合不过是汤显祖的浪漫主义的想象。而这一次,小红与贾 芸说不定真的要成功,他们已不满足于杜丽娘那样的浪漫主义的想象中的成功, 而执着地追求现实中的成功。   小红们即将成功证明了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同于梁祝的时代了,也 不同于产生白娘子和许仙的时代了,当然也比产生杜丽娘的时代前进了一大步。 这说明人性已经觉醒并已在发展。人性即将在现实中冲破封建道德的罗网。但是, 不知何故,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后四十回续书中,小红和贾芸的故事,没 了,这个即将成功的爱情故事,没了。续作者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写丢了,将现实 中人性即将胜利的故事写丢了。我们不知道这应该怪罪谁,但是不管怎样,都不 应该怪罪曹雪芹,因为在曹雪芹的构思中,小红和贾芸的故事分明是有下文的, 12甚至还有他们知恩图报的下文。   * * *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可分为上 下两篇。上篇不可或缺,因为它除了杨妃(薛宝钗)戏蝶一片美丽的文字外,主 要部分揭示了薛宝钗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性格,即薛宝钗的道德“硬伤”。这是本 文的任务。下篇也不可或缺。“质本洁来还洁去”是林黛玉的理想,也是她的誓 言。曹雪芹通过《葬花吟》揭示了林黛玉对人生深刻的哲学式的思考。不过,这 应该是另一篇文章的内容了。   ①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75页。   ② 佚名氏:《读红楼梦随笔?总评》,见《红楼梦研究文选》(1988年)第 86页。转引自周远斌编著《红楼人物百家言?薛宝钗》,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 158页。   ③ 在“试才题封额”一回中,没有滴翠亭。其他亭子,如沁芳亭则出现不 下十次,滴翠亭只这一次用到。   ④ 如安徽滁州琅琊山之醉翁亭,长沙岳麓山之爱晚亭,这是山上的;颐和 园的知春亭、廓如亭及西堤六桥上的亭子是水边的,北海的五龙亭,西湖的湖心 亭等也是水边的。这些亭子都无墙壁,无门窗。   ⑤ 亭的使用价值是赏景,当其存在,也就有了观赏的价值。亭也就成了被 观赏的风景的一部分。如果筑墙,且设门窗,其从内观赏外面风景的价值便大大 减少,差不多只剩下被观赏的价值了。如故宫御花园中的万春亭等,就是如此。 那种亭多不在水边,也不在山上的。   ⑥ 范国良《从〈红楼梦〉回目看曹雪芹对宝钗的抑扬态度》:“从这一情 节看出宝钗的确很有心机,很会保护自己,但说她‘存心嫁祸于人’,却不符合事 实。尽管她这样做,其结果是伤害了黛玉,这是她的不是,但是这确实是无意的,她 没有‘存心’害人。”《红楼梦学刊》一九八七年第1辑。   ⑦ 《红楼梦回评》,见《红楼梦资料汇编》(1985年)第715页。转引自周 远斌编著《红楼人物百家言 薛宝钗》,第157页。   ⑧ 风之子:《风语红楼?香尘逝》,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版,第48页。   ⑨ 风之子:《风语红楼?香尘逝》,第57页。   ⑩ 话石主人:《红楼梦本义约编》,见《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 (1963)第170页。转引自周远斌编著《红楼人物百家言?薛宝钗》,第154页。   11 单世联:《理想的冲突:在崩溃面前——金陵八钗的人生态度》,《红楼 梦学刊》1990年第1辑,第140页。   12 第二十七回脂批:“红玉后有宝玉大得力处”(甲戌本总批) 【网萃】∽∽∽∽∽∽∽∽∽∽∽∽∽∽∽∽∽∽∽∽∽∽∽∽∽∽∽∽∽∽∽ ◆               留学故事(二则)                  ·常少宏·   (一)玛丽亚,你在哪里?   玛丽亚是一位中西混血的漂亮女孩儿,不仅漂亮而且强悍:湛蓝如海水般闪 烁的大眼睛里是坚定而且从不躲闪的眼神,一头直直的黑发,高过同龄孩子一头 的个子,站在她的小伙伴儿中,有着不容忽视的气场。事实上,玛丽亚四岁生日 不久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了,她的妈妈茜茜是在她四岁生日那天去世的。   茜茜和玛丽亚偶然地走进了我的生活, 又突然消失在了我的人生视野中......   2001年春寒料峭时,儿子两岁,自认为年轻还要追求生活挑战的我轻意辞去 家门口的工作,申请去了波士顿的一家大公司,为这一跳薪水长了两万。我雄心 勃勃一个人带着儿子,每星期一早晨五点离开康州的家,开车三小时到波士顿上 班,平时住在公司对面一家档次不低的公寓,周五下班再开三小时车回康州度周 末。来美国后就落脚康州了,我在这里结婚生子,我的朋友都在康州,它成了我 的第二故乡,我不想马上搬家把刚安定的心再连根拔起去经历流浪的感觉,但是 我需要又长了两万的薪水,我需要这种工作中的肯定来证明自己。这样的日子来 来往往两年多。   波士顿公司大楼的边上就是一家私立小学,收十八个月到四年级的孩子。两 岁前儿子是中国老人抱着长大的,万千宠爱集一身,世界以他为中心。刚进幼儿 园时,一迈进门坎他就开始哭。别的孩子一天哭几个小时,哭几天就好了,我的 儿子却是执着地从早哭到晚,午睡时在睡梦中抽泣,哭了一整月还在哭。只有周 末和我下班后一起度过的时光他是有笑脸的。每当夜深人静,我用一只不大的手 同时握住儿子的两只小脚丫儿,心里充满歉意,开始怀疑过往人生的选择是不是 都错了……   玛丽亚与儿子在幼儿园同班,两岁到四岁的混合班。无论走到哪里玛丽亚身 后总是有几个大大小小的跟班啰啰,儿子则大多是一个人独处。为了尽快熟悉新 工作,我常常赶在幼儿园六点钟关门前最后一个去接儿子,所以很少有机会见到 别的父母们。天日渐暖渐长,我下班后经常带着儿子去幼儿园对面的游乐场再玩 一会儿才去吃饭,茜茜偶尔带着女儿玛丽亚也来滑楼梯荡秋千。开始见面彼此只 是莞尔一笑,后来儿子与玛丽亚自然地玩到了一起,欢声笑语,分手时还依依不 舍,我与茜茜自然也开始互相搭讪。   茜茜也有着玛丽亚一样油黑直直的短发,一双大眼晴闪在眼镜片背后看不出 表情。她好像永远是一件黑裤子,上衣也大多是深色的,不合身看不出身材。我 至今想不起她穿过哪件靓丽的衣饰让我留下过印象。她开口时有着中国南方人一 样的乡音,但洪亮厚重,略黑的皮肤下隐约可以看到青春美丽豆儿生长过后留下 的浅浅疤痕。茜茜是从台湾来的留学生,在一家国际知名大公司做会计,嫁给了 一位年纪相当的犹太工程师,丈夫人不帅但也不丑。他们婚后与八十岁的犹太婆 婆住在一起。婆婆把家务全包了。   因为两个孩子会玩儿到不舍分手,茜茜就经常请儿子去家里与玛丽亚一起吃 晚饭后继续玩耍,我也时常会下班后接了两个孩子一起去附近的麦当劳吃饭,然 后陪他们去反反复复看同一场动画片电影。比儿子大一岁也高出一头的玛丽亚成 了儿子在幼儿园班上的保护神:无论干什么都是儿子打前锋,玛丽亚在后面扫平 一切障碍,他/她俩黄金搭档,儿子自此当上了半个班的领袖。三十岁得子爱子 如命的我,对玛丽亚心存无限感激。她不仅帮助儿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也让 我自此可以安心工作了。   慢慢地茜茜已经身怀六甲,他们想要个儿子。   有一天茜茜突然说她的父母要从台湾飞来了,为给玛丽亚四岁庆生,也为给 茜茜做月子。茜茜的父亲曾经是蒋介石身边飞虎队的一员,1949年大陆解放前赴 台湾,五十岁时再娶妻生了茜茜,今年八十岁了,退休金不菲。我周四晚告别茜 茜时说好了周日带儿子提早从康州开回去到她家吃台湾小吃,一并为玛丽亚庆生。   周六一大早在康州家中手机铃响,显示茜茜的号码,接通后却是乔恩的声音。 我平日很少与乔恩说话,他好像总是坐在电脑前有事做。乔恩第一句话说周日玛 丽亚的生日派对取消了。然后他突然话带哭腔:茜茜昨夜已告別人世!还有腹中 八个多月的儿子也随她去了!他们急需我去帮助料理后事,因为乔恩不懂中文, 茜茜的父母英文又有限,我可以去充当他们的翻译,也许还牵扯遗产如何分配…… 我顿时大脑一片空白,本能地反应说:我马上收拾东西就上路!   按照中国习惯,红白喜事要凑份子,午后赶到茜茜家第一刻,我递给乔恩一 个信封里装了两百美元现金。我那时还在一边工作一边准备第二个硕士学位的毕 业论文,信用卡上欠着上万元学费,两百美金是我的心意。乔恩收下信封时连连 说 Thank you! Really? You don't have to, you don't have to (谢谢你! 你真要这样吗?你不必这样)。   茜茜的父母疾步迎了上来,争相握着我的手有点颤抖,好像与我在悲伤中久 别重逢。来美国这第一夜他们经历了什么?语言不通,飞跃了千山万水的迎接新 生命之行,瞬时间变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宿命之旅。想到此时我的泪水决堤了。 二老没有流泪,反而试图安慰我这陌生人。泪眼中我看到穿着打扮言行举止都是 极其精致的一对老人,满头银发,但茜茜父亲的眉毛却是又黑又长又浓,是中国 人说的那种长寿眉。他不言自威的气质,让我一下子看懂了玛丽亚哪里来的气场。 茜茜的母亲穿一身黑色旗袍,长长的黑色绒毛披肩,衬托着满头银发,素雅而端 庄。好像手一松开我就会跑了似的,他们拉着我坐下,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茜茜周五一早就到处采购,准备玛丽亚的生日派对。傍晚时她独自驱车去机 场接了八十老父七十老母。因为乔恩天生晕车,除了上下班自己开车,平时他基 本不开车甚至不随同出门。茜茜接到父母回家后兴奋得跑上跑下,吃父母带来的 家乡特产。晚上近九点,茜茜说累了,上楼休息。不久她就跌跌撞撞滚下楼来倒 在地上,说:妈妈我要死了,快送我去医院……她脸色苍白。一家人手忙脚乱地叫 了救护车,在去医院的路上茜茜就停止了呼吸。半小时后数辆警车一路驱驶尖叫 着停在门前,不由分辩带走了乔恩到警局问话。医生说茜茜满肚子都是血,怀疑 她是否受到了家庭暴力……   在我的印象中,茜茜与乔恩很少亲昵的举动,乔恩也不像许多美国男人一样 亲爱的长亲爱的短,他好像很依赖家里母亲与妻子两个女人,像是被宠溺的大孩 子。我很坚决地告诉二老:乔恩家暴这种事我是绝对不相信的。   周日一早尸体解刨结果出来了,医生发现茜茜内脏主动脉上长了一个血泡。 茜茜当天也许运动过多,又或怀孕后期胎儿过大,压迫血管,迟早都会发生血泡 暴破,腹内大出血导致死亡,连带未出世的婴儿也被血液淹死。医生说如果茜茜 不怀孕,这个血泡也许永远都不会破,玛丽亚几年前能被生下来巳经是奇迹了!   接下来茜茜丧事的一切事宜我一一参与,包括应该选中式风格还是西式的棺 材?棺材是要推进火葬场一起烧掉的,是否要花太多钱买太高级的?……茜茜 的父母与乔恩的想法总是有不协调,大多是茜茜的父母最后让步。程序最后自然 走到了遗体告别,火化。   当茜茜躺在雕花棺材里被推出时我很惊讶:她一身白纱连衣裙,像个即将出 嫁的新娘,画着彩妆,基至嘴角微微上翘仿佛还掛着一丝笑意。未出世的儿子躺 在茜茜的臂弯里,脸上没有一丝皱纹,安详如画中的小天使,只是缺了可以飞翔 的翅膀……啊!原来死人可以这样美若天仙!三十多岁,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了死 人的模样,是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的人!   看着茜茜挽着未出世的婴儿被推入焚烧炉,火苗在炉中跳跃,黑烟在烟囱上 端一股一股升起,弥漫在空气中。我调动前世今生所有的想像力安慰自己:茜茜 在小儿子的陪伴下升入天堂了,她不孤单。   此刻,茜茜的八十老父掩面顿足捶胸,终于忍不住老泪纵横;茜茜的七十老 母——这位年轻时一定是貌美如花此时也无限优雅的女人——并不显出太多的忧 伤。作为祈诚的佛教徒,她宁愿相信茜茜在现世的苦受尽了,灵魂可以去另一个 世界安息了。她一直认为茜茜来美国读书工作又嫁给美国丈夫后生活得好辛苦! 一个女儿很好了,为什么还要生儿子呢?!全家出门都是茜茜开车,六尺丈夫乔 恩坐在一旁掩面眩晕……她每个月都给茜茜空运各种台湾湿货干货,先后汇款十 万美元,希望唯一的女儿在异国他乡能衣食无忧……   此刻,乔恩嚎啕大哭,痛苦得撕心裂肺,他要随茜茜同去,他不想活了!乔 恩的八十老母站在一旁只是摇头,她想起前几年乔恩父亲过世时乔恩也是说不想 活了,要随父亲同去!远远近近来奔丧的各方同事、亲朋好友原本还唏嘘可惜未 出世的小儿子,此刻大家反而觉得小婴儿随茜茜同去了也许是幸事:与妈妈在另 一个世界彼此陪伴,否则乔恩怎么有能力扶养还要找奶吃的新生婴儿呢?   此刻,玛丽亚紧紧贴着我的腿,一只拉着我的手攥得一阵儿松一阵儿紧,她 另一只手拉着我的儿子,两个孩子都是面无表情地沉默着。这两天办丧事,儿子 与玛丽亚是我一起带着的,玛丽亚在我面前安静、顺从、依赖。   当乔恩在火葬场嚎啕大哭时,我安慰着茜茜的母亲:“伯母,如果乔恩没有 能力照顾玛丽亚, 我希望可以收养她。我一直想有个女儿呢!”   从殡仪馆出来后,乔恩一把拉走抱起了玛丽亚,抱得很紧,不住地亲吻她的 前额。随着人流到了旁边一家咖啡店,乔恩与同事说话,玛丽亚与我儿子指着柜 台里的糕点争着要吃这个吃那个,抓了满手。他们饿了。乔恩快步上前站在玛丽 亚与我儿子之间,马上付了钱给玛丽亚的那一份;一旁的儿子觉得被遗忘了,拉 着乔恩的胳膊还没反应过来,我连忙上前抢着付了儿子那一份的钱。想到前两天 开了三个小时车刚到乔恩家时,看老老小小过了中午还没吃饭,我放下儿子,拿 出在国内北京妞大包大揽的驾式,开车冲出去买了几个特号比萨,乔恩只连说谢 谢,不言钱。此刻看到乔恩给玛丽亚买糕点时想不到花几元钱给我的儿子,我为 了他家的事还在公司请了两天假……一种异样的感觉泛上心头。转念再想,也许 美国人就这样吧,AA制,为玛丽亚和茜茜尽我所能本来也是我自愿的。   当天下午回到公司上班,我忍不住问美国同事,他们听过故事后连说:乔恩 就是一个大Jerk(混蛋)!我们美国人也讲人情事故的!你不要再去做冤大头啦! 我说:没那么严重吧?我相信乔恩只是悲伤过度吧?但心里还是想:对乔恩今后 的事,敬而远之吧。   过了两天去幼儿园接儿子,茜茜的妈妈接了玛丽亚后没走,一直在等我,她 的穿戴还是那样精致中透着讲究:一头微卷的银色短发,白银项链上镶着十几粒 小钻石闪闪发光。深蓝中嵌着细小白色碎花的厚质地丝缎上衣,裁剪中特别展现 出她苗条的腰身。白色麻料裤子舒适地飘洒着宽松的裤角,盖在乳白色一尘不染 的半高跟皮鞋上。她好像是把对丧女的悲哀都寄托在了对自己精心的装束里,也 许她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女儿的灵魂放心而无牵挂地远行?做这样生活中如此精 致讲究的妈妈的女儿,我仿佛看到茜茜当年一定也是被打扮得花枝招展、令人瞩 目的,美国的生活是如何把茜茜一点一滴地塑造成了后来不修边幅的模样?低头 看到我自己也是一条牛仔裤下踏着平底黑皮鞋,随便的蓝布上衣,不也是一付对 自己很不用心的样子?我的心思全在如何应付新工作上。而时光就这样流逝,在 岁月的脸上不断刻下抹不去的新纹路。我在想明天我也该翻出一套裙装穿上,三 十几岁也还年轻啊!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变故呢?!   茜茜的妈妈这时一脸歉意,说前几天让我费心了,为什么这两天都不去家里 玩儿了呢?她煲了台湾竹笋鸡汤请我与儿子去吃饭。儿子与玛丽亚一人拉着我的 一只手不停地摇晃,满脸盼望,我不能拒绝一个老人和两个孩子。四月天里那样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与茜茜的母亲陪着手牵着手雀跃而行的儿子与玛丽亚,漫步 在回茜茜家的路上,但那个家里已经没有茜茜了。这时茜茜的妈妈突然开口:可 认识什么讲中文的律师吗?她很艰难地说:心很不甘,当初乔恩与茜茜买房子时 二老付了大部分首付,后来又陆续汇过十万美金,二老本想慢慢把财产转移到茜 茜名下的。茜茜背着乔恩在银行开了个保险箱,无人知晓密码,她身后还有几十 万人寿保险。如今乔恩一口咬定全是玛丽亚的,说茜茜没有遗嘱。二老不相信茜 茜没有遗嘱,他们唯一的女儿怎会丢下他们不管?!但又很怕惹恼乔恩,怕因此 将来见不到玛丽亚了。   我试着找中文报纸看广告,询问美国同事怎么帮这个忙更妥当。下一个星期 一茜茜妈妈又在幼儿园等我,说不要烦心了,一切都留给孙女儿玛丽亚吧,乔恩 答应要让玛丽亚学中文,将来会让她去台湾看望外公外婆。二老准备马上回台湾 了。我们互相留了电话。   乔恩一年之后再娶,还是一个中国姑娘, 比茜茜年轻。   第二年春节茜茜的妈妈从台湾打来电话,接起时全是杂音,只能听到她在另 一端:喂!喂!掛断之后再打过去却是忙音。此后再无联系。   我很想忘掉这段悲伤的经历。第二年有机会在公司内部调动工作,我搬回康 州。   此后我再也没有听到过关于茜茜父母与玛丽亚的消息。   茜茜过世后的几年里我许多次会想起玛丽亚,想她生活得快乐吗?继母对她 好不好?她有没有机会去过台湾看望祖父祖母?她还记得自己过世的中国母亲吗? 十几年前的台湾老爹老母是否依旧健康在世?有几次我甚至冲动之下去拨打茜茜 的昔日手机号码,令我镇惊的是不但那个号码依然存在,而且留言里竞然还是茜 茜的声音,熟悉而又陌生:“你好,这是乔恩、茜茜、玛丽亚,请留言。祝你有 个愉快的一天!”   我仰望天空,一览无余的湛蓝之中有几片白云飘过,每一片云里仿佛都有茜 茜的笑脸,她的臂弯里依然沉睡着天使般美丽的婴儿--她那从未出世的儿子。   再后来,一次野营陪儿子钓鱼时,无意间我的手机掉进了湖里。旧手机也该 更新换代了,我没有去打捞,手机里存储的所有旧号码也一并封存在了湖底。那 时我早已想不起手机虽旧,但它记录了我的一段生活,还有茜茜的号码,拨过去 可以听到茜茜留在这个世界的声音。   十几年过去了。   玛丽亚,你在哪里?   (二)与父亲的生死对白   爱,让死去的灵魂在思念中重生   梦中走来的故人   安好?   生命是一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在生死交替之间,死人脱下华衣,浑身赤裸,走进极乐世界了,而留下的虱 子也许爬到活人心里去咬噬许多年,把他们的心咬得七零八落。   清明时节,哥哥又早早发来了去父亲墓地扫墓的照片。忙碌了一天,直到午 夜之后我才得以留一小寸空间和时间独自祭奠去世二十多年的父亲。夜深人静, 遥望月空,我与天上的父亲对话。他是那样美好地生活在我的心灵深处,以至于 我时常梦幻般跟着一起几回转世了。   母亲总是如此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我的记忆,她从来不带着我去参加任何葬礼, 而表哥表姐们的婚礼我却是一个也没落下。所以活到三十几岁我还没见过死人的 真正模样,这让我对生死的界线总是非常模糊,而父亲的去世就成了我心底永远 不可触摸的痛。   父亲在我离开中国赴美读书六天后在首都钢铁公司老人院过世,享年只有六 十二岁。而我获晓父亲早已不在人世的消息却是在我来美国也是父亲去世六年之 后。   在我出国前一年,父亲因为一次重感冒引起心脏病与肺气肿并发,几番进出 急症抢救室,一度丧失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医生数次让我们准备料理丧事。 当时与父亲一起靠呼吸机抢救的还有一位中学教师,在走廊曰夜守护的也是像我 与哥哥一样二十几岁的一对兄妹。   呼吸机一天要烧去几千块钱,父亲的单位马上打来了3万元,多退少补;而 同病室的中学教师没有那么好运。记得当时一群北京市教育局的领导围着早年丧 母的那对兄妹,要求他们签字同意拔掉呼吸机,因为教育系统医疗经费有限,他 们不能把一天几千元花在一个老师生死不明的救护上,其他老师病了怎么办?那 对无助的兄妹被迫签订了合同,同意拔掉了呼吸机。痛哭,准备丧事。我与哥哥 见状在场商量坚决顶住,不惜任何代价,绝对不同意拔掉父亲的呼吸机,并且打 电话找来姑姑家的两个大表哥,想着人多势力大。医生不再来打扰我们要求拔掉 呼吸机。就这样熬了一天一夜,父亲竟然恢复了自主呼吸!那一次大难不死之后, 父亲的身体竟也随着天气转暖渐渐好转。   这时我的赴美留学签证也下来了。我痛苦地矛盾着,还要不要出国?身边所 有的亲戚朋友都劝说我:还是要出去,留下来也帮不了什么忙,家里大有人在。 九十年代初,能够出国而且是去美国,那是人人羡慕的一件事!我为此也付出了 几年的努力,放弃了许多在国内更好发展的机会。   心好像被掏空了,每天内疚,深感自己真是一个不孝之女。   临行前,我与哥哥商量把父亲送到首钢的疗养院,上下打通,数次跑首钢总 部石景山,终于拿到了通行证。那里有医生护士二十四小时监护,不少首钢的老 人都住在那里,费用几乎全部由首钢支付。父亲听说后非常高兴,又可以见到一 起工作过的老朋友们了,不会孤单寂寞。   赴美登机前一天我去首钢疗养院看望告别父亲。我握紧父亲枯瘦的手说:我 要去深圳出差一阵子,采访一个专题稿件,也许一两个月才回来。父亲早已习惯 我天马行空到处飞的记者生涯。不知道他是否已经预感到了什么?他只是不住地 点头,什么也没有说。一转身,我已是泪流满面。   想不到那一次就是我与父亲永世的诀别。   几天后,医院建议给呼吸困难的父亲抽出肺部积水。手术后第二天父亲肺部 感染,病情迅速恶化,就此辞世!   全家数十口亲戚朋友商量丧事,考虑到我刚刚赴美,往返会耽误学业,机票 也是一大笔开销。全家决定对我隐瞒父亲去世的消息。   以后六年里,逢年过节,我经常会打电话,每次写信也是询问父亲的病情和 现状。哥哥总是说父亲常常念叨我,他心脏病不能激动,所以不能接我电话。甚 至有一年春节,哥哥还说他接父亲回家过节了,说他病情好了许多。我竟然从来 没有怀疑过!直到出国六年后,我打电话告诉哥哥我准备回国探亲了,结了婚, 有了可爱的儿子,拿了绿卡,找到了工作,第二个硕士学位也快拿到了。六年前 只身赴美、举目无亲、一切靠自己打拼的那个二十几岁女孩儿终于可以“衣锦还 乡”了!   当我再问起父亲的病情,哥哥终于说:我都告诉你吧!父亲在你去美国六天 后就去世了,丧礼办得很体面。骨灰盒还寄存在北京八宝山公墓,等你回来再下 葬。   我的世界顿时坍塌了!从来没有面对过死亡的我无法面对父亲辞世的事实。 很多天里,我不能正常思考、工作,一天中数次起身躲到角落里暗自垂泪。公司 老板听说后放了我一周病假,还送了一本 《Color of Water》给我读。他一定 是无法理解九十年代中国留学生的生活经历中有太多无奈的抉择。   无奈吗?我是有选择的,我选择离开重病中的父亲,追求异国他乡未知的生 活。所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没能尽孝,出国更不是为了任何意义上的 “忠”。   2000年清明前夕,出国六年后,陪着老公,带着活泼可爱的儿子,还有一颗 沉重欲碎不忍视人的心——我第一次回国了,回到许多物是人非的故乡北京。北 京变化太大,如果出门没人带路,我都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这一走六年间,父亲 与姥姥相继去世。   在家一个月里与哥哥一起到处看墓地,选墓碑。   父亲生时是一介众生,最普通的普通人。对于他的墓地与墓碑我们也没有刻 意夸张。只想他在另一个世界也一定只想隐藏于芸芸众生之中,做一个普通人更 自在,我们选了北京香山脚下一个新近开发的香山墓园作为父亲长眠之地。十几 年过去了,那墓园维护得非常好。当年父亲墓地边的松柏小苗已长大,枝繁叶茂, 可以为父亲遮风挡雨了。父亲身前身后又搬来了其他的芸芸众生。刚入土时,墓 地前后左右光秃秃的,后来赵丽蓉与另外一个红极一时据说死于非典的男歌星也 搬进了香山墓地。一向豁达的母亲说:“真好,将来我可以继续听赵丽蓉唱戏, 听歌星唱歌了!”   与父亲最后一次告别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宁愿相信人生会有来世,因为 父亲时常会来梦中与我团聚。   在梦里,父亲依旧会引领我跨越溪水,回身手把手教我怎么钓鱼,捉泥 鳅……提着小桶满载回家的路上,穿越一片松桦林,桦树上刻着所有的眼睛, 每双眼睛里都充满着父亲的慈爱。   在梦里,父亲还是喜欢带着我去家附近的包子馆吃早不早午不午的中饭:一 盘花生米,一盘肉皮冻,二两二锅头,他开始摇头晃脑地教育我要如何吃得苦中 苦方为人上人,而我一边吃着包子喝着馄饨汤一边在想:父亲是不是有点像孔乙 己啊?多乎哉?不多矣!吃完饭后,父亲照例带着我拐到旁边的光明书店里租书, 一天一分钱。   ……   这样的梦很多很多,周而复始。   梦醒后,我依旧泪流满面,黯然神伤……   从此死亡成为我内心挥之不去的与生存同样重要的主题。父亲活在我的梦中, 活在我的诗歌里。他是我生命中永远都会走回来探望的那颗远去的灵魂。 ◆               魁独的前世今生                 ·无趣爱有趣·   (一)一国两制   众所周知,加拿大和其它英联邦国家一样,尊英女王为国家元首。但有个叫 魁北克的省是个例外。很多魁北克人不仅不承认女王是他们的元首,而且还要试 图让魁北克省脱离加拿大联邦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魁北克是加拿大土地面积第二大、经济第二强、人口第二多的省;是国际名 城蒙特利尔的所在地;也是加拿大建国四省之一。这样一个重量级的联邦元老, 为什么要闹独立呢?我认为一个最简洁的回答可能是:它曾经是一个说法语的英 国殖民地。   四百多年以前,法国人在现在的“魁北克城”登陆北美、建立毛皮贸易商 站,随后奉其国王之令建立的殖民地,史称新法兰西。魁北克城现在是省府所在 地,它是北美最古老的现代城市,也是最有欧洲风情的北美城市。法国移民在这 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一百多年以后,统治权被英国夺去,因为法国人输掉了七年 英法战争。1763年,新法兰西被割让给大英帝国。英国在其基础上设立了魁北克 省,并确立省界。   虽然换了宗主国,但是法裔占大多数的魁北克人拒接执行英国人那一套。他 们信奉天主教、而非英国推行的基督新教;他们的法院仍然适用大陆法体系、而 不是英国的普通法体系…英国皇室的建省公告无法在魁北克落地实行。   有着美国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前车之鉴,务实的英国总督说服英国议会、放弃 强制归化的尝试,于1774年颁布了《魁北克法》。该法大体上保留了原有的制度, 以此安抚法裔居民。就这样,一国两制在二百多年前的加拿大生根发芽,随着时 间流逝而渐渐长大,加拿大也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魁北克的加拿大和魁北克以 外的加拿大。   和美国以暴力方式取得独立不同,加拿大是以宪政和法律的方式,在宗主国 的法律体系内循序渐进地取得了完整的宪政权。直到建国一百多年后的一九八二 年,加拿大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那一年,加拿大从英国议会手中收回 了立宪权和修宪权,并于四月十七日通过新宪法。新法于当年七月一日正式生效, 同时废除了建国宪法《英属北美法》。   然而,这个新宪法是不完备的,因为联邦成员之一的魁北克省至今还没有在 上面签字!一个省不承认自己国家的宪法,这还了得?!这岂不是国将不国了 吗?   那么,什么是国家呢?国家的本性又是什么呢?我说不好,还是抄一段维基 百科吧:   “政治哲学里的契约论者认为:国家是基于个人利益建立的,人们基于某种 共同的利益而组成国家,并为实现个人利益而服务。人们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寻 求和平,国家是'带剑的契约',用以对违反契约的人进行处罚。”   也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国家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如何去想像着成为一个国家, 我一时半会也想不出来,大家自己慢慢琢磨去吧。不过,这样看起来,加拿大联 邦的国家权力来自于与各个省(地区)签订一个契约,这个契约就是宪法。那么, 如果一个省不愿意在宪法这个契约上签字,联邦政府是否有权力用武力胁迫其就 范呢?这还真是一个问题!   联邦政府该如何回答呢   (二)家和万事兴   二战后,加拿大的经济连续高速发展。从1950年开始,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 连续28年平均每年增长4.4%,增长速度位居世界第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曾经一 度位居世界第三。伴随着国力的提升,魁北克也开始走向世界。蒙特利尔是当时 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并于1967年成功地举办了世界博览会。世博会盛况空前,吸 引了全世界五千多万人来蒙城参观,而当年加拿大的总人口才两千万!   毕竟加拿大曾是英国的地盘,建国以后,大都是英国的后裔在联邦和省政府 里占据主流。魁北克的法裔长期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人口占少数的英裔处于社会 的顶层。随着现代化的进程,魁省政府逐渐从罗马天主教会手中接管了教育和社 会政策。伴随着经济的腾飞,魁北克的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法裔民众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这就是从1960年开始的“宁静革命”。宁静革命 和当时席卷全球的民族解放运动遥相呼应,它们在同一个时代发生,应该不仅仅 是历史的巧合吧。   鼓吹独立在加拿大是受到宪法保护的,是可以成为一股社会潮流的、是可以 成立一个政党的、是可以组成一级政府的。以魁独为党纲的“魁北克人党”于 1968年成立,随后它赢得了1976年的省选,组成第一届以魁独为目标的省政府。 然而,留在大多数人记忆里的1976年,不是魁人党首次执政,而是加拿大办了奥 运会。第二十一届夏季奥运会于1976年在蒙特利尔举行。这是一届让所有加拿大 人想起来就脸红的奥运会:奥运主体育场在闭幕十年之后才竣工;主办国加拿大 没有得到一块金牌!这个难堪的纪录目前还没有被打破,估计一时半会儿也破不 了;更要命的是,这是历史上亏损最严重的一届奥运会。蒙特利尔市直到2006年 才还清了欠了三十年的奥运债务!不仅如此,在蒙特利尔苦逼地还债期间,魁北 克省也从一个富裕省沦落为一个需要联邦政府补贴的穷省。   到底是谁捉弄了魁北克、捉弄了蒙特利尔?难道这一切和魁独的兴起只是一 种巧合吗?应该不是,至少我认为不是。因为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法裔分裂势力 在魁北克大行其道,魁北克的社会两极分化、独统两派严重对立,一个和谐共处 的社会气氛被打破了。   独派上台后,促成了一九八零年举行第一次魁北克省独立公投。虽然统一派 获胜,但已有十几万英裔人选择离开魁北克,搬到了安大略和别的省;很多公司 把总部或运营总部从蒙特利尔搬到了多伦多。因为魁北克的前途不明,企业减少 或取消了在魁北克的投资,魁省和蒙特利尔的经济陷入长时期的萧条。就这样, 多伦多迅速地取代蒙特利尔成为加拿大的经济中心,它现在是加拿大最富有活力、 最有吸引力的国际城市。根据维基百科的资料,2014年蒙特利尔的GDP总额约 1600亿美元、人均约3.9万美元,多伦多的数值分别是2800亿美元和4.6万美元。 按照《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预测的2025全球城市竞争力排名,多伦多 排名第十,蒙特利尔排在第三十六,落后于第三大城市温哥华。   还是俗话说的好: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 No try no die don't ask why.   (三)有话好好说   面对魁北克人的分裂活动和公投寻求独立的举动,加拿大联邦政府总是保持 最大限度的克制,不用严辞威胁和恫吓。联邦政府一直坚持平等协商的原则, 试图让分歧在宪政和法律的框架内解决。   联邦政府唯一一次武力行动发生于1970年十月。鼓吹暴力革命的魁北克解放 阵线(FLQ)绑架了一位英国贸易专员和魁省的副省长(劳工部长),并最终将 副省长杀害。时任联邦总理皮埃尔·特鲁多在魁北克宣布戒严,大举逮捕独立分 子,部署军队协助警方维持蒙特利尔治安,史称“十月危机”。这次危机平息之 后,因为缺乏群众的支持,FLQ渐渐式微,几乎退出了魁北克的独立运动。   FLQ曾制造了多起袭击事件,它是当时全球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很多成 员接受过克格勃的培训。古巴、越南等国家都提供过资助,切·格瓦拉是该组织 的精神领袖。FLQ信奉马克思主义,旨在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政府,建立一个 工人阶级领导的魁北克国。我们应该不奇怪它没有市场,是个有脑子的魁省人就 会问一个问题:FLQ要建的新国家是一个新的古巴、苏联、还是越南?苏联装甲 车开进捷克的轰鸣声还在耳边回响。“布拉格之春”事件让人类从共产主义梦幻 中惊醒,让共产主义运动在西方失去了左翼人士的同情。   自1982年颁布新宪法后,魁北克省一直没有签字认可。联邦政府分别于1987 年和1992年提出了《米治湖协定》(Meech Lake Accord) 和《夏洛特顿协定》 (Charlottetown Accord),试图将魁北克留在加拿大的宪法之内。这两个宪法 修正案明确了法裔和魁北克在加拿大联邦里的特殊性,但它们先后被否决,因为 联邦其它省和别的族裔不能接受。统一是要有底线的,各族裔的平等是加拿大的 立国基础,同一个宪法框架下怎么能容忍一个特殊的人群?如果为了迁就魁北克 而让他们特殊化,那么别的族裔的权利又如何保护呢?   保护一些人的权利不能以侵害另一部分人的为代价,政府应该避免制定一些 矫枉过正的决策和法律。事情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否则,江湖上就不会有 那么多关于切糕的传说了。   在政客们为前后两个修正案争吵不休的同时,魁北克省内独潮汹涌、支持独 立的人越来越多,主张独立的魁北克人党再一次上了台,并在1995.10.30日举行 第二次独立公投。这次公投统一派以50.6%的微弱多数取胜(80年那次公投是 60%)。如果不是联邦政府在最后关头的强力介入反对魁独,如果没有全国反独 立者在蒙特利尔的大规模游行集会,魁北克1995年就独立了。   95年的公投结果让加拿大政府出了一身冷汗,迫使联邦开始从法律方面着手, 寻找限制魁独的办法。1996年,政府向加拿大最高法院提交《魁北克脱离联邦咨 询意见》(Reference re Secession of Quebec),请求法院做出司法解释,其中包含 了三个问题:   (1)依据加拿大宪法,魁北克有否片面脱离联邦之权?   (2)依据国际法,魁北克有否片面脱离联邦之权?   (3)以上两项权利是否冲突?   加拿大最高法院于1998年作出裁决,认定一个省无权单方面脱离联邦,不论 联邦宪法还是国际法,都不容许魁北克单方面独立。然而,当魁北克人清晰地表 达了独立的意愿,联邦政府不能置之不理、必须与魁省政府协商。魁北克省政府 与联邦政府都公开陈述他们非常满意最高法院的观点。   在我看来,这个裁决把联邦和省的关系定义成一段注册婚姻关系:已婚夫妻 不容许单方面宣布离婚,但配偶也不能对申请离婚的诉讼置之不理。   1995年公投的惜败让人很多魁独支持者伤心不已,因为他们失去了最好的独 立时机。最近,主张独立的魁人党在选举中表现很差,在联邦和省两级选举中, 他们都遭受建党以来最为惨重的失败,选民支持率也只有25%左右,为史上最低。 那些曾经历过“民族压迫”的铁杆魁独份子,纷纷退出历史舞台,要么老了、要 么死了。年轻一代的魁北克人没有历史包袱,他们更务实,认识到脱离加拿大联 邦将面临严重后果。离开联邦不仅会失去巨额财政补贴,而且法裔占少数的蒙特 利尔可能会寻求脱离魁北克,这是魁北克人最无法承受的。加拿大可以没有魁北 克,但魁北克绝不能失去蒙特利尔!   潮起潮落、云卷云舒,转瞬间半个世纪过去了。魁独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加 拿大社会的民主发展,对联邦政府的多民族、多元文化政策,都有积极的推动作 用。正如魁省联邦派代表人物 Jean Charest 所说:“魁北克独立运动证明了加 拿大的联邦制度是灵活、包容和有效的,加拿大联邦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是坚强 的、有韧性的”。   我想,加拿大联邦所能表达的最大善意是:在法律的框架下尊重魁北克人自 己的选择,即使这个选择是离开。 ※※※※※※※※※※※※※※※※※※※※※※※※※※※※※※※※※※※ 本期编辑:太蔟 本期校对:应帆 审 稿:笨狸、程鹗、方舟子、古平、克己明德、太蔟、应帆、紫弦、自如 技术支持:李晓峰、Yawl、李启明 联系人: 方舟子(smfang@yahoo.com) 投稿邮址:editors@xys.org,xinyusi@yahoo.com 发 行: 新语丝社(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国际刊号:ISSN 1081-9207 刊物版权归新语丝社所有,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欲转载者请与本刊联系。 存 档:http://www.xys.org     http://www.xinyusi.info     http://xys8.dxiong.com 订阅《新语丝》月刊,请寄信到xys_gb-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网站新到资料,请寄信到xy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之友”,请寄信到xys_friend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