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 ≡ 语 ≡ 丝 ≡≡≡       ※ ※          (NEW THREADS)          ※ ※                                 ※ ※          2016/06(第二六九期)         ※ ※            一九九四年二月创刊            ※ ※                                 ※ ※   《新语丝》为文化性综合刊物,登载文学、艺术、史地、哲学、科 ※ ※ 普等方面稿件,目前设四个固定栏目:【牛肆】(随笔、评论)、【丝 ※ ※ 露集】(诗歌、散文、小说)、【网里乾坤】(文史哲、科普知识小品 ※ ※ )和【网萃】(个人或专题选集)。本刊每月十五日出版,并不定期出 ※ ※ 版专题增刊。                          ※ ※                                 ※ ※   本刊主页国际版:www.xys.org           ※ ※       国内版:xys8.dxiong.com       ※ ※            ◆赞◆助◆单◆位◆            ※ ※   PSI留学生服务公司:www.psiservice.com ※ ※※※※※※※※※※※※※※※※※※※※※※※※※※※※※※※※※※※                  § 【卷首诗】            §                  § 方舟子:山中偈语         §   山中偈语                  § 【网讯】             §   ·方舟子·                  § 【牛肆】             § 山雨不来                  § 云幕未开 张 扬:闲话“男子汉”      § 遮掩不住一线血红光彩 王 玮:恼人的北京地铁广播噪音  § 林溪木:关于“理解—解决问题”和 § 树立巅峰 “包容—容忍”          § 人行途中                  § 无可躲避都是不绝的风 【丝露集】            §                  § 花黄见愁 董剑华:我愿做你杯中酒      § 鸟鸣更忧 尤其拉:思想者的粘土(外一篇)  § 孤寂小道蜿蜒终有尽头 彭兴亮:诱惑红          § 罗立琼:湿漉漉的朵儿       §   2016.5.25.                  § 【网里乾坤】           §                  § 苦丁山:威瑟灵(二):民间偏方  § 江一平:从觅母到弥因       § ——关于外语名词汉译的随笔§                  § 【网萃】             §                  § 万 涛:科学世界图景中的人类   § 贾 湛: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哀    §                  § 【网讯】∽∽∽∽∽∽∽∽∽∽∽∽∽∽∽∽∽∽∽∽∽∽∽∽∽∽∽∽∽∽∽ ◆          评选2016年新语丝科学精神奖启事 一、 该奖用于奖励在帮助中国公众理解科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2013 年、2014年和2015年获奖者分别为何祚庥、饶毅、黄大昉。 二、 该奖奖给一个人,奖金一万美元(或等值人民币)。 三、 该奖由新语丝编辑部评选,择期颁发。欢迎各界人士提名候选人, 候选人名单和推荐理由请寄:xinyusi@yahoo.com。 【牛肆】∽∽∽∽∽∽∽∽∽∽∽∽∽∽∽∽∽∽∽∽∽∽∽∽∽∽∽∽∽∽∽ ◆           闲话“男子汉”   ·张扬·   几年前,一次全家乘车外出,三个小孩坐在后排叽叽喳喳,当年才七八岁的 小孙子对他的姐姐和妹妹说:“我是男子汉,以后我要保护你们”。说出这样出 人意料的话来,一种可能是儿童读物的影响,他天生是个读书迷,早就一袋袋地 从图书馆借书回来读;也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受周围小伙伴们的影响。总之, 小小年纪,已经被美国文化熏陶了。   有一天在路上等红灯时,停在前面的是一辆中型卡车,看到它的后车牌下面 悬挂着两个拳头大小的铁球,两个铸铁球好像联接在一起。我看了迷惑不解,不 知是什么东西,儿子向我解释,那是驾驶员在向别人宣布,他是雄性,是一个男 子汉。   我看到过不少美国的战争片和西部片,读过硬汉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也在电 视里看过橄榄球赛和拳击,深切地感受到美国人崇尚男子汉精神:勇敢、冒险、 进取、顽强、敢作敢当。美国人不断地创造发明,开疆辟土,短短两三百年,就 建成了这样富裕而强大的国家。   反观我们中国,两千多年来,长期受儒学影响,传统中国文化提倡的是温文 尔雅,是温良恭谦让,有文化的男人们都要做文质彬彬的“君子”。这些君子们 说话文绉绉的,走路踱着方步,其实往往是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挑担的书蠹。于 是,中国的男人们一代代地退化,汉民族也就一代比一代更孱弱。欧洲的贵族要 做骑士,中国的贵族们却想做隐士。只有在被境外的游牧民族统治时期(蒙元和 满清),输入了一些新鲜血液,颓废的民风才有所振作,不然的话,说不定汉民 族会落到与南美马雅人或北美印地安人同样的命运。   有两件事我一直困惑不解。其一是中国古典戏曲里,为什么要让男子来演女 性角色。捏着嗓子,扭着粗腰,不觉其丑,反以为美。娘娘腔的男人,在美国我 一个也没见到,而在中国并不鲜见,梅大师是不是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其二是唐 诗人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竟然成了千古 名句。要知道,无论在那个国家,什么军队,出现这样的官兵,都要送军事法庭 的,如果出现在古代,很大可能就当场处以极刑。不然的话,将战争当作儿戏, 这样的军队怎能打仗?   近年来有不少贪官东窗事发,有两类人我的印象特别深。有些人寻求自我解 脱,上吊、跳楼或落水。说他们是畏罪自杀也好,说是无脸见人也好,总之,这 类人毕竟还懂得一些廉耻和尊严,我内心敬重他们,觉得这些人敢作敢当,还算 得上是一条好汉。另外一些落马贪官,装出可怜巴巴的样子说,因为不懂法,不 爱学习,所以犯法了,似乎他们还是天真幼稚的小孩。看着这些人,往往觉得恶 心。 ◆         恼人的北京地铁广播噪音 ·王玮·   北京地铁,拥挤也就算了,最难忍受是它的广播。一进站口就在耳畔呱噪, 如影随形,从头到尾,如伏天知了,一刻不停。而里面的有效信息,寥寥无几。 95%都是废话。我们的汉语,何等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在这里,却是枯燥冗赘, 低级幼稚。下班到家,耳边还有那个呆板单调的声音在折磨神经。   下面是地铁六号线的广播记录和简单评论。   1. 请您抓好扶手,不要倚靠电梯,注意脚下安全,文明乘坐电梯。(北京 人统统被假定不会坐扶梯。更可气的是,扶梯到处都是,跟多声部合唱似的,此 起彼伏。有的地方,还加上蹩脚的英文。估计全世界把扶梯这么当回事,仅北京 地铁一家。)   2. 欢迎乘坐北京地铁六号线。本次列车开往海淀五路居站方向。(每站一 次。如果您坐全程,得忍受中英文广播各26次。双程加倍。一年下来,你没有理 由不疯。)   3. 各位乘客,在您乘车过程中,请保护环境,爱护车内站内卫生,自觉遵 守文明乘车守则,共同抵制乞讨,卖艺等行为。谢谢合作。(保护环境跟坐地铁 啥关系?卫生如何爱护?为何单把乞讨卖艺者列出来抵制?)   4. 各位乘客,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把座位让给老弱病残孕 乘客。谢谢您的合作。(地铁通道漫漫长路,到处是台阶,残疾人怎么进来接受 让座?不修残疾人通道,也有脸讲美德,还是传统的?有几个老幼病孕乘客敢挤 地铁?甭说残疾人了。)   5. 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进站乘车。谢谢合 作。(您的安全重要,他的安全也重要,就我的安全不重要?有逻辑吗?不许带 危险品进站是法律,没商量,不用说为了谁。)   6. 各位乘客,乘车时请先下后上,有序乘车,作文明乘客。谢谢合作。 (乘客乘车乘车乘客,废话连篇。)   7. 远途的乘客请往车厢中部走。下车的乘客请提前做好准备。谢谢合作。 (谁爱站哪站哪。)   8. 请注意安全,坐稳扶好,不要倚靠或手扶车门。(我歪着斜着坐不稳扶 不好,你管的着吗?)   9. 请按站内提示标,有序换乘。(不说废话会死吗?)   10. 列车前方到站是草房站。有在草房站下车的乘客,请提前做好准备。 (除了站名,全是废话。)   这位广播词作者,1.要把时间填满,不说废话不行;2. 把乘客全当弱智;3. 他/她自己的语文和逻辑水平跟弱智不相上下。   下面是修改建议:   1. 全删。   2.(欢迎乘坐西行六号线)。   3. 全删。   4. 全删。   5.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   6. 全删。   7. 全删。   8. 全删。   9. 全删。   10.(下一站草房)   减少噪音,让我们安静地看手机,聊天,打瞌睡,想问题,多好的事。哪怕 您播点广告呢,还有点新鲜,给地铁公司创点收,强似这弱智搞笑的劳什子广播。   为了汉语的尊严,让我们共同抵制地铁广播噪音。 ◆      关于“理解—解决问题”和“包容—容忍”   ·林溪木·   这两个问题不仅仅涉及生活,也涉及工作和不同的观念、群体之间。   这些年来,还是会偶尔看看《动物世界》一类的视频,或者心理学方面的资 料。先以狮群为例吧,狮群中,雄狮是极其懒惰又极其残忍的,很多时候都不会 参与捕猎,而且新的狮王上位,会立即杀掉前任狮王所有的幼崽,然后霸占母狮。 而母狮并没有选择为幼崽复仇,甚至也没有选择远离残忍的新狮王,而是继续顺 从地捕猎来供养雄狮,并为其生养后代。   从普遍认可的人类道德视角来看,这是很难理解的现象,但这可能是自有狮 群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事情——或许这也是它们输给人类的原因之一(或者说人类 若和狮群一样残忍,那么人类也就会和狮群一样逐渐消失,这个问题暂不深究)。 总的来说,无论我们是否理解狮群,狮群都始终在按它们自己的方式生存着,直 到被人类完全灭掉那一天。   按视频解说员的讲解,母狮们之所以会容忍那么强壮的雄狮经常不参与捕猎 还首先吃饱,是因为它们在遇到较强大的猎物或对手时,需要雄狮的战斗力。这 里可能就涉及到了包容和容忍。如果动物的确也有思想,那么对于雄狮懒惰的事 情,母狮应该是采取了包容的态度,而对于雄狮捕杀幼狮的事情,它们可能最终 采取了容忍的态度。   那么工作中呢?当老板懒得去理解或无法理解员工是否辛苦以及其它需求和 心态的时候,当员工懒得去理解或无法理解老板是赚钱还是亏钱以及心态的时候, 劳资关系应该怎样博弈或调和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当某个团队成员很懒但又的 确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而另一些团队成员很勤快却不能很好很快滴解决问题 的时候,应该怎样去协调并最终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同样,生活中也是。当男人和女人都懒得理解或者不能理解对方的需求和苦 衷的时候,当一方有着不可改变的缺点同时又有着很重要的优点的时候,应该怎 样去协调或调整自己的心态?或者自己在面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应该怎 样客观地面对并扬长避短,以便尽量让一切变得更好。   无疑很多人都习惯于说别人不理解自己,但完全没法想到是自己不理解别人。 或许真如一个研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问题的团队所说:解决它们冲突的最好办法 不是让他们坐下来谈判,而是让他们寻找需要共同协作才能解决的问题。若真是 这样,那么对于那些没有共同难题需要解决的人或者群体来说,似乎就只剩下互 相蚕食和鄙视了——这显然也是不同狮群之间捍卫仅属于自己的利益时所做的事 情,人类又何尝不是,但人类或许可以多发现一些需要协作配合才能解决的难题。 或者说,当我们在面对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是想法去给对方创造价 值而获得支援,还是一味地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靠坑蒙拐骗偷抢,或委婉或霸道 地牺牲别人的利益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我想,对于理解法制并愿意尊重别人的人 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这些问题自然也可以延伸涉及到城市人和农村人的互相理解和包容等问题。 【丝露集】∽∽∽∽∽∽∽∽∽∽∽∽∽∽∽∽∽∽∽∽∽∽∽∽∽∽∽∽∽∽ ◆           我愿做你杯中酒 ·董剑华· 你说酒是话引子 不喝酒不敢说话 不喝酒说不出话 于是 咕咚咚 咕咚咚 就像超级演说家 你尽兴地说起掏心窝子的话 你说酒能壮胆 不喝酒你优柔寡断 不喝酒你藕断丝连 于是 咕咚咚 咕咚咚 仰脖之间 你重重地拍板定案 你说酒让人想家 不喝酒就是身在囧途 不喝酒就是浪迹天涯 于是 咕咚咚 咕咚咚 你喝得像孩子般 手舞足蹈满脸泪花 你从我的怀里挣脱 不吃我醒酒的果茶 吵嚷着你是火我是水 老想去浇灭你燃烧的想法 一遍遍呢喃 说你害怕酒醒后那巨大的落差 我总以水做的自诩 水灵灵的模样会让你心疼 明眸似水不让你远行 泼灭你的心火来自我的本能 没成想海洋般的柔情 居然淹没了你那么多的憧憬 从今天起 我愿化作一杯红酒 在你孤独时出现 给你絮絮叨叨的空间 在你胆怯时出现 给你血脉偾张的体验 在你失意时出现 给你哀嚎哭泣的臂弯 我是你的杯中酒 从此 你不用在酒桌上疯疯癫癫 看着我 你会陶醉得山花烂漫 ◆           思想者的粘土(外一篇)   ·尤其拉·   一提起笔,自己就是一个踏梦的人了。文字之路,是一条玄幻之路,五色迷 离之路,轻飘飘的云雨之路,沙石乱飞之路,一些承重的人不适合在这奇妙的符 号之路上行走,他们的灵魂难得盈盈而升,尘世的浓雾湿气使他们的意识变得滑 溜溜的,他们挣脱不了那种粘糊糊的感觉。   语言是一种充满力量的粘土,思想者的粘土,而落在一个彷徨者手里,语言 却变成了沙。人们以为将沙堆积起来就会形成岩石,长成山,巨峰。这是一种幻 觉,充满浓雾的幻觉。只有粘土,思想的粘土,才能在热情的高温下熔炼成瓷, 岩石般坚硬的瓷,逾千年而依然能发出清脆的罄响。   每天面对那种混乱的现实感觉,竟仿佛诸葛亮于江雾中草船借箭,这是我周 围的事物给予我的滋养,书内书外,箭簇如雨,漫天而至,将我透穿。我喜欢被 穿透,身心颤动,激发我的灵觉,悟性,和天地的灵气收受通应。   在很深的寂静里,语言才得以回归它的本真,就象在生命的贫穷里,欲望才 显露原形。在语言最美的形态里,灵魂肯定是静悄悄的,静的只剩下存在,一种 纯粹而自由的抒发。我是孤独的,寂寞是我的空中花园,世界是流淌的江水,我 是垂钓着的无所事事的渔夫。   某些漂亮的词撞击我的视网膜,却只是一些发亮的沙砾。某些逻辑不知羞耻 地伪装成高深的渊博,却仅止于老生常谈。有时候我发发脾气,有时候我选择沉 默,什么也懒得理会,让风吹去。   我带着咒骂走进这尘世舞台,我的希望是美的。我在地理上离世界很近,甚 至就住在世界心脏的附近,可我在语言的世界里走得太远了,以至于我要将自己 包得严严实实的,或者一丝不挂,才能说点什么。我不指望自己能做点什么,我 不想得到徒然无用的奖赏。   我常常见着一条一惯的路,这条路能将最厚的鞋底也磨穿。所以,我常能看 见一些衣衫褴褛的人,有一双厚厚的脚掌,快步如飞的走着,脚上渗着血,走向 未知的深处。他们都有一个木老壳。这木老壳上常挂着一纸商标,标注着一些赞 赏的词句。   放弃和自己斗争,一个人就成为实实在在的好脾气的人,这种人肯定会使世 界受到伤害,却能使自己漂浮起来,浮于奇谈怪论的上空,和无论什么人什么事 抱成团,亲密无间,不再向自己发出最初的疑问,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因为 忙碌就是好的,这反倒成了基本的价值。   不觉走上了一条轻浮的文字之路,因为有点思想而不愿待在老地方,因为不 愿待在老地方而极力张开欲望的鲜红的瓣,因为不满足而说了许多别人说过的东 西,有限的眼界,现实的地面,轻浮的文字贴不近地面,与我的生活无关,是一 种看上去很美的别的存在,轻浮的存在。   我们生活在甜言蜜语的程式化自动化的世界中,感觉危险正在迫近,可左右 的眼光里,全是甜言蜜语。有历史性的甜言蜜语,也有未来式的理想化的甜言蜜 语,有情人式的甜言蜜语,也有仇人式的甜言蜜语,我们生活的背景是甜言蜜语, 梦里梦外全是甜言蜜语。我们的感觉清香,我们的思维芬芳,唯现实带着肮脏。   我和现实存在之间隔着一个由教育和现实生活体会形成的意识多棱镜,我只 是一个意识接受点,而意识多棱镜将那现实存在反映给我。现实存在是一种混合 的白光,而我的意识接收的却是凌乱的七彩光和它们偶或的混同。所以,我只能 夜晚趁黑提着单色灯笼行走,白天则是完全盲目的,寸步难行的。   我们一生所写的文字的总和就是我们的私人传记。这类传记有两种,一种是 诚实的,不自欺的,另一种是鹦鹉学舌的,自欺欺人的。人们无论将自我隐藏得 多么深,或者处处将自我当成一个标签,其实都难以改变自我的性质,写作的动 机比写作的内容往往要诚实得多。   看书看得少的人,常常能说出一些自己觉得新鲜的东西,因为他无法站在巨 人的肩膀上,而只能站在存在的深渊里,从那深渊里发出一些呻吟。而满腹学问 的人,因为一开口就要引经据典,还不觉得自己在说废话,而且自觉地站在巨人 的肩膀上说话,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过时的格言,令人昏昏欲睡而生厌倦。   生活现场才是最令人兴奋的写作对象。当我们以步行者的姿态穿越生活的时 候,我们才能高兴地以黑夜为墨汁,尽情书写想象的白天,写出它全部的活色生 香。而那些将自己白天的生活完完整整封藏的人,写出的东西总是飘着一种阴湿 地窖的气味,或者像一些锈迹斑斑的陈列古董。   人在写作有意思的东西的时候一般总是兴奋的,无论是写好的事还是坏的事。 写出真实的感触,无论是绝望或者悲伤,激动或大笑,落实到写作中,化为新鲜 的思想文字总让人兴奋莫名,是一种精神快乐。因为吐露了某种真实,接近了自 我的本质,而身心一片轻松。   我喜欢从内部世界来探讨这个世界,我喜欢的是透视仪而非照相机。 所以, 我写出的东西较倾向于底片似的东西,而不是相片似的画面,虽然我的底片还是 很模糊,远不如相片似的画面清晰,可底片和相片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东西。   除了写这些短句子,我其实什么也不想写。因为我的生活是由片段组成的, 写出一个主题下的长篇大论很难取得圆满和完整,一个破损的东西是不值得写的, 而用废话去充实自己的思想,这就比吞吃苍蝇还令我难受,感到恶心,那是自己 都不认识自己了。 ◆             轻思与梦幻   我的梦飘飘忽忽地跌落,我拾起它们,却是一些零碎的幻影。时光扔掉的, 我始终会习惯去拾捡,日夜和梦影为伴,时光显得若有若无。我是这尘世荒野里 的一片最轻的草叶,当我浮入空气的时候,草茎已经向大地的黑夜深处沉落了, 贴近了腐烂的根,消失在时光的沉寂中,成了消失者共同的俘虏,每一种事物的 归宿。   花朵蝴蝶在那些伸出纤细手指的青草尖上花开花落。森林这个寂寞老人,他 绿色的眼光和阳光互眨着眼,亘古绵长心照不宣的相互应和。围绕着森林的水汽 浸染了土壤里富庶的生机,老松树剥脱旧衣,如昆虫的蜕皮。浓脂芬芳,随着风 幻成一个鲜妍乳香的梦,给气息浓厚的四周加上一味古老的调料。   季候鸟从天国飘来,它们纷乱的影子就滞留在天际流云的上面。它们摩擦的 印迹,使一块云显得巍然凝重,垂在天空中,仿佛永恒的宫殿从天幕中显露出来。 云有了线条和柔婉的姿态,有了轻塑成的重。   黄昏的森林,一团神秘的光,从它巨量的背景深处缓缓送来寂寞。虫弦奏响, 光影迅速移动,晚风伏击的箭锋,稻田里却是一片黄色的哄闹,无数的蚱蜢跃出 它们绿光的身子,和农人挥镰的粗壮手臂一同坠落。   月光高高地透过云的罅隙,倾最薄的银片纷纭雨下,夜的金属声便在森林中 繁弦急管吹响漫患的树叶,声流如瀑,泻入每一棵割断的稻芯,触探根部的纤细 柔肠,并在无声息的冥想中,拉上夜的黑幕。   庭院深处,篱笆投出的细条影子。古井边,咕噜声里仿佛一个老船工在茫茫 的雾江上摇橹寻岸。腾着雾气的水,踩着冰渣子,送入了大缸,发出欢乐的声音。 夜的眼睛在窗户上点破几个微小的洞,夜色就拥挤过来,聚集在窗口。在灯灭的 一刹那,蜂拥而入,去分享香甜的酣眠和呼吸,去偷看人的梦幻。   黎明的乳白,顺着蜿蜒的河道,从水面飞来。带着银手镯的姑娘,赤脚岸头, 将桶子倒入河里。一条竹扁担钩住,由远及近,汲出清冽的河水。黎明之白,在 动荡的水波里,抖成了粼粼金光。   一个老人,一条老牛。对面是被寂静紧紧裹住的断崖,枯黄的杂枝和荆棘条 横生茂长中突然垂死般滚做一团。风带着无羁无束的野性,却在老人的脸庞上变 得十分温和。厚厚的棉袄,手缩进了袖子。一条牛鞭空空地在风中浮荡。牛慢腾 腾,在荒草上刮出草籽;喘着巨大的气息,在崖壁上回响。老人跟着老牛穿过崖 道,背着夕阳,摇晃地落坡。   在空气中,人以最轻的重量,得以自由飞腾;以闪电的速度,得以来往于四 季。当过去的成为时光带不走的珍贵宝库,与我的自由呼吸一齐注入虚无,意识 到精神自身的繁茂生育,天然具有自然本身的原始活力。这无穷的活力,是幻影 间的拥抱,语言的畅饮,情韵的琴指,是沉醉的生命望及宇宙的广袤,注目于人 身临的舞姿,刹那间弥漫。 ◆              诱惑红   ·彭兴亮·   天是苍茫、晦涩而无声的。空气是冷的,人是落寞而自我的。   女人坐在颠簸的车里,遥望向迷茫的黄灰色的远方。 就好像是一个人赤脚 着单衣在雪中行走,不知路在何方时还不得不走下去。这感觉丝毫不甚于南下广 州的列车。她猜想这辆车会载着充满恐惧的自己,去荒无人烟的野岭。她的心被 完全地驾空了。生命赋予女人百分百的勇气与坚强,好独自去开创属于梦想的魔 鬼般的天堂。女人怀着忐忑的心情在车厢中饱受煎熬。   车子终于停了下来。她来不及欣赏路边的夜景与头顶寂寞的星空。因为冷极 了。她甚至想要拨通远方友人的手机,好给予本能的慰藉。   当她看到了那个遍及全球的大‘M’标志时,竟产生了莫名的亲切感。于是 以最快的速度躲了进去,手捧热汤以安慰体内的冰凉。女人忽然变得猫一般庸懒。 极不愿离开,可又不得不离开了。   她不愿面对空洞的陌生房间,这会让她自然而然地想起什么,又会是一次辛 酸而浪漫的温习。这样的感觉又只能在心底悄悄地酝酿、燃烧直至化为灰烬。没 人能体会她此时的感受,更不需要任何人的共鸣。毕竟幸福的内容是相同的,只 有不幸才有下文。   好在这样的孤独起初并不明显。   当她站在弧形的紧闭的半透明的浴室时,面对冰冷的镜子,窥探到自己的灵 魂在如血般放荡地流泻。镜中人一览无余的孤独,无奈地赤裸在眼前。不想哭的 心,泪却忍不住地淌。热水顺着发梢滑过脊梁,她让身体完全放松,慢慢地蹲下 去,把头深埋进臂弯里。流水声掩盖了一切,只听到自己的心还跳动着。   她尽量小心的冲洗,只是感觉好辛苦。尽管这样,女人仍希望自己的灵魂没 有被漂洗,还依然完好如初。女人不情愿地关上了截门,顺手拽过一条浴巾裹着 出来并关上了灯。之后习惯性地扯开茶叶包,插上了快速电热水壶的插头。不大 会儿工夫,那东西就开始咆哮,这令空洞的房间多了些热度。   她钻进被子,尽量让自己舒服些。软绵绵的垫子似的枕头,让她的整个头都 陷了进去。床头灯、所有的光亮除了电视都被关掉了。感觉身体被这种无尽的诱 惑包裹得一丝不露。偶然的场景触动必然的结果。于是,想念一股脑儿地如岩浆 般侵蚀融化掉透明的阻隔。女人的灵魂活在午夜零点的某一刻。   夜是沉静而安详的,孤独是粉饰不起的。女人开始了漫漫长夜孤独人生的凄 品。   床头的茶是无味的,她又变得憔悴起来。望着电视里模糊的画面,偶尔地, 还会因可爱而荒诞的蜡笔小新发出无意的笑声。只有她一人,过她的时间,听她 的心,品她的茶。如此而已。   她的眼皮不久后就在打架了。可仍心有不甘地勉强着自己。就像在另一座城 市时。只不过同样都是享受着孤独,但感觉却差之毫厘。   终于,不久后,女人再次不情愿地关掉了最后的光亮。一切都暗下来、静下 来。也许原本就是暗且静的。   薄薄的鹅黄色窗帘足以遮挡夜的精灵。女人的夜晚无星无风,也无泪。   当白天一切的粉饰相继褪却后,人们终于可以极其坦然地面对赤裸着的自己。 人们不会想要去怀疑龌龊的隐埋与丑陋的附体。   她的心像棉一样悬在空里,无论这床有多温柔、浴室有多洁净,氛围有多宁 谧,却怎么也塌实不下来。门外任何一次脚步声都会另她惶惶不安。女人闭着眼, 大脑却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除了陌生、不习惯,难道就没有背叛的危险吗?她 胡思乱想着。   就这样在精神的极度恍惚中过了一夜,直到窗外泛白的光隐约射进来,才唤 醒沉睡的精灵。   透过窗帘她看到了鹅黄色的光,尽管看不到清早的天空是否湛蓝,但她相信 它眼皮底下的景色是充满阳光的。   九点半,女人终于起了。站在镜子前看着自己的脸,看是否会有浮肿感,结 果是令人安心的。她以敏捷的速度收拾好一切,打开了紧闭的门,毫无留恋地奔 下楼去。   天依然苍茫、晦涩而无声,空气是冷的,人是落寞而自我的,车子依旧颠簸, 只是窗外的风景不再令她感到恐惧。   总之,女人怀着复杂的心情向着比这儿更为繁华又熟悉的城市奔去。 ◆              湿漉漉的朵儿   ·罗立琼·   朵儿吔,你又在望你妈?   七十岁的三奶奶提篮猪草走过问。   嗯,三奶奶,我妈今天回家呢。您要我帮忙么?   朵儿一脸欢喜地问。   不呢,不呢,乖朵儿,你只管好好地望你妈。   三奶奶搁下篮子,捶捶腰,爱怜地说。   十二岁的朵儿大清早便坐在村口池塘边的石墩上,双眼一眨不眨地望着对面 山上的路,那是村里唯一通往山外省城的路。村里很多人都踏着这条山路,去了 山外,朵儿三岁那年,朵儿爸妈把朵儿丢给瘸腿的爷爷,也踏上了那条山路。   小朵儿,别望了,你爷爷要你回家吃午饭呢。   一头白发的二爷扛把锄头走过来说。   我不饿,二爷爷,您要去田里吗?您生病好了没?   朵儿一脸关切地问。   好啦,好多啦。要收早稻了,崽女不在身边,你二奶奶说现在病不得呢。朵 儿很久没见到爸妈了吧?   二爷爷冲朵儿做了个猴子吃桃的鬼脸问。   朵儿咧嘴一乐,点点头。朵儿已一年半没看到爸妈了。其实,朵儿总会一年 半载地看不到爸妈,因为爸妈总是说很忙,没时间回家。爸妈能忙成什么样子? 像小蜜蜂那样吗?   每次爸妈在电话里说很忙时,朵儿眼前就会飞过无数的小蜜蜂。比朵儿大三 岁的美美说,小蜜蜂也有回窝歇息的时候呢,他们啦,是怕耽搁赚钱的时间。   美美还在吃奶时,美美爸妈就把她丢在耳背的奶奶家,几乎三五年见不到爸 妈。   朵儿哦,乖,我们回家吃饭。   爷爷一瘸一瘸地、喘着粗气走过来。爷爷今年八十岁了,很多的时候不知道 是爷爷在照顾朵儿,还是朵儿在照顾爷爷。   朵儿扭扭身子,摇摇头,双眼一眨不眨,盯着山路。   乖朵儿,爷爷晓得你想妈妈,咱们先去吃饱饭,再来望妈妈好吗?   爷爷费力地蹲下身子,哄朵儿。   不,我不回去,妈答应了今天回家。   朵儿翘起小嘴巴,手指揉着裙角,藏在池塘边柳树上的蝉儿,已长一声短一 声在欢唱。前天晚上,朵儿妈终于在电话里答应,请一个礼拜的假,今天回家陪 朵儿。   哎哟,朵儿爷爷,这孩子向来乖巧听话,您就随她一回吧,   佝偻着腰的四婶将满桶的衣服搁在池塘边,叹了口气说。   四婶婶,我来帮您洗。   朵儿忙起身拿过四婶的衣服,走向搭在池塘中心的小木桥上。   还是我们的朵儿能干、贴心呢。朵儿,想妈妈了吧。   四婶婶揉揉肩膀,笑容满脸说。   嗯,我在电话里说,你们要再不回来,朵儿就从这小木桥上跳下去,我妈立 马就答应今天回家。   朵儿冲四婶做了个跳水的动作,手中的衣服在水里挥动,衣服溅起的水花, 打湿了朵儿的花裙子。   朵儿说那话,是在要挟爸妈回家。因为,朵儿发现爷爷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 前天早晨还咳出血来啦,朵儿一定要爸妈回来陪爷爷去看病。   朵儿,以后可不许这样吓你爸妈,婶婶不喜欢。   四婶佯装生气样。   嗯,嗯,朵儿知道啦。   朵儿手中的衣服洗得更欢。   咳,你爸妈他们也是没办法,趁年轻,多赚点钱回家。留在村子里的人,都 是些不中用的呢,四婶婶就不中用喽,如今带两个孙子都费力呢。   四婶叹了口气说。   四婶婶,您中用呢。嗯,洗完啦。要不,我给您提回家。   谢谢朵儿了,四婶婶提得动,朵儿,你裙子都湿了,要不回家换换?   四婶提起了桶子问。   不呢,中午天,容易干,也凉快。您快回家吧。   朵儿抿嘴一笑,瞧瞧湿漉漉的裙子,干脆坐在木桥上,玩起水来,心里在盘 算,等下如何吓唬下妈妈……   朵儿,朵儿,你在做什么呢?   不知何时,村西边的方大华悄悄走过来。   方伯伯,我在望我妈妈呢。您在干嘛?   朵儿停下动作,站起身来,午后的阳光,穿过柳叶落在浑身湿漉漉的、嫩芽 一样的朵儿身上。   我正想找个人给我帮忙呢!   方大华搔搔头皮说。   帮忙?做什么呀?   朵儿撩起裙子,拧着裙子上的水问。   我家的小花猫卡在堂屋的横梁上了,我得找个人帮我架梯子掏下来。   方大华盯着朵儿双腿,咽咽口水说。   那,那,那我来帮您吧。   想想小花猫被卡的样子,浑身湿漉漉的朵儿心疼了,毫不犹豫地走过小木桥, 穿过静悄悄的村子,湿漉漉地走进了方大华家,就在方大华合上大门刹那,朵儿 才想起半年前美美说得话,朵儿,千万不要去方大华家。记住,不管他用什么法 子,都不要去他家。   为什么不要去一直打着单身的方大华伯伯家呢?   朵儿还来不及问明白,是夜,美美就投井自杀了,村子里人说,自杀的美美 正怀着三个月的身孕…… 【网里乾坤】∽∽∽∽∽∽∽∽∽∽∽∽∽∽∽∽∽∽∽∽∽∽∽∽∽∽∽∽∽ ◆           威瑟灵(二):民间偏方 ·苦丁山·   爱拉斯姆斯没看错人。威瑟灵去应聘,顺利得到聘用。然后,根据Peck TW 的传记,他到伯明翰没多久就成为“英国最忙碌的医生”。这句话或许有点走笔 太猛,但是也算折射了大家对威瑟灵的好印象。当时大家对威瑟灵的评价是“博 学多才,广受爱戴”。   为什么广受爱戴,可能不需要找太多的故事。咱看一个小镜头应该基本就明 白这个意思:威瑟灵每天安排一段时间,专门给穷人看病。每天看十位。这个时 段是义诊时段。就是说,他给这些穷人看病,是不收费的。这么积累下来,他每 年免费诊治的穷人都有几千人。即使他42岁上患了肺结核,仍然一直坚持着这个 免费时段。   注意一点:他可不是闲得没事要这么打发时间。别忘了有人说他是“英国最 忙碌的医生”。而且,除了门诊,他还需要频繁乘马车出诊看病人,一年行程近 一万公里。   那时候的马车没有减震气缸和弹簧。那时候的路面都是凌乱的车辙和各种碎 石。所以那时候“有车一族”只不过是比步行速度快,论舒适,那还不如走路。 腰椎不好的人最好别坐车。   因为无可否认的业绩,威瑟灵在伯明翰市医院的年薪很快增加到近2000英镑。 这是简·爱当家庭教师的年薪的12倍,养活太太和两个孩子不再是问题。   每天的工作已经够忙碌,但是一个意外的机遇,让威瑟灵多了一个研究课题。 他大概也没想到,这个课题后来让他花费了整整十年时间去做研究。   这个课题就是洋地黄。   事情的起源是一个民间偏方。   1775年,刚到伯明翰不久的威瑟灵,每个星期都回一趟斯塔佛。一次在回斯 塔佛的路上,有人请他顺路诊视一位病人。病人有明显水肿。威瑟灵看了病人之 后,说这种水肿目前我们没有什么特效药,这病人可能病情很快要恶化。   下个星期,他照例回斯塔佛,然后顺道去探视这位病人,发现病人的水肿消 退了,病情恢复得相当不错。威瑟灵大为诧异,心想这样的水肿我看过很多了。 即使有个别能自己好转的,也不可能这么快啊。他就问病人怎么恢复的。病人说, 我找本地的一位乡下老太太,喝了她的一种偏方煎的药汤。   自古以来民间偏方成千上万。但是正规医生都知道那些偏方的有效率不会高 于安慰剂。可是这次不一样。这个病人的情况威瑟灵自己了解,她的疾病不是安 慰剂能够解决的。如果用了什么偏方能让她的水肿消退,那么这个偏方是确实真 的有生物活性。“生物活性”的意思就是就是:这药能改变人体生理功能。   这让威瑟灵产生了兴趣。他询问了细节,比如服这种药会有什么感觉,症状 有什么变化。那位病人告诉他,服药之后曾经出现剧烈呕吐腹泻。   这肯定不是安慰剂能产生的效果。于是威瑟灵决定去检验一下这个偏方。   威瑟灵没说他怎么得到偏方的。不过,那个用偏方治病的乡下老太太是什罗 普郡人,那么威瑟灵可以算是老太太的同乡。加上威瑟灵为人和善,又是知识丰 富的专业医生,或许是因为这些因素,他得到了老太太的合作。老太太把“秘不 外传”的配方告诉了威瑟灵。   老太太的方子包含有20多种成分,吃个药就是喝一锅汤。这个是民间经验方 子的普遍现象。民间郎中传统的做法就是抓一大堆草木石头一块熬,如果碰巧某 个组合喝进去之后病情好转,就把整套配方作为有效偏方记录下来成为秘方。为 了跟徒弟有个合理解释,通常把这种一大堆物体混煮一锅的做法叫做君臣佐使。 这种说法的学理很流畅,但是并不帮助识别真正的有效成分——真正有效的药物 都是很简单的,就是一个成分就够。古人缺乏足够的知识积累,无法鉴定出这种 关键成分,所以就只能稀里糊涂地把整套东西代代相传。这样的偏方,即使其中 确实夹带某种有效成分,也意味着患者要同时吃进去很多垃圾成分。   威瑟灵是训练有素的医生,又精通药物学、化学和矿物学,加上他编撰植物 志得到的植物学知识,根据服药之后出现的呕吐腹泻和多尿这些反应,他当时就 判断出这个偏方的20多种成分里,真正有效的成分仅仅是洋地黄一种,其他的都 是多余的。   这是从传统偏方里筛选有效成分的重要一步。不过,找出有效成分是一回事, 如何正确地使用是另一回事。药能治病,是因为它有能力改变人体内的生理代谢 过程。这种能力,用好了能治病,用错了会伤身。所以,威瑟灵的下一个任务是 探索正确的用药方法,包括适应症、给药形式、剂量、疗程、副作用的处理等等。   在威瑟灵之前,也不是没有医生用过洋地黄,但是用法凌乱,显然是因为没 有识别出得当的适应症。其中或许有过成功的案例,就是说,碰巧用对了,用在 了心衰病人身上,就像那个老太太的案例,但是不管成功与否,都没有留下文献 记录。这不奇怪,老太太和她的前辈们一样,都没有详细记录病案的习惯。没办 法,民间草医绝大多数都是这个习惯,知识积累即兴化,缺乏系统科研的态度, 就是说,不会想到做严格的对比观察和详尽记录,大多都是一句“xxx于辰时面 南服之,有奇效”之类的华彩描写就完事(如果治疗失败当然就更不会记录了)。   所以,威瑟灵差不多是从零开始研究洋地黄的药性。   他谨慎的从小量开始,逐步增加,观察药物反应。他详细记录每一个病人的 反应,包括正面的疗效和负面的毒性反应。   初步试用发现,用药达到一定量之后,病人会出现大量排尿,而其他的症状, 比如浮肿、呼吸困难,也在这个时候减轻。根据这个,威瑟灵认为洋地黄能解决 浮肿,是因为它有利尿作用。   利尿可以排出体内多余水分,于是减轻水肿,这说起来顺理成章——虽然威 瑟灵的这个看法并不正确。   人体发生水肿,可以有很多原因。比较容易想到的原因之一是肾脏不能及时 排尿,所以体内水分积压。   但是有一种情况也可以发生水肿,这就是心力衰竭。   为什么心力衰竭会造成水肿?   心脏的功能是泵血。心室每次收缩,会把血液从心室里挤出去,推送到身体 各个部分。血液到了目的地,氧气会被细胞吸收。氧气吸收掉了,血液就顺着静 脉回到心脏。然后被送到肺脏去重新充氧。充好了氧气再返回心脏,就可以重新 被推送出去了。   注意这里的一个步骤:返回心脏。   如果是心脏有病,收缩力虚弱,不能及时把心室里的血推送出去,送不出去 的血堵在心室里,那会出现什么情况?   那样的话,身体各处返回的血液就不能及时进入心室。大量血液给堵在静脉 里,结果就是身体各部血液壅塞。   壅塞的血液造成高压,高压导致血浆从血管里渗透出来,在细胞之间的空隙 里聚集,于是就出现了身体水肿。   这种心脏收缩无力的情况,医学上就叫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能导致身体水肿,就是这个原理。   在威瑟灵那个年代,虽然哈维已经发现血液是在心脏推动下周身循环,但如 果循环不畅会导致水肿这一点,当时大家还不知道。那个时候,连听诊器都还没 被发明,更没有什么仪器可以观察记录人体生理活动。在这样原始的条件下,威 瑟灵当时不可能清晰认识到心脏与水肿之间的关系。   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和洋地黄对心肌的作用原理,需要在一个多世纪之后, 病理组织学和心电图学产生了,人们才了解到,洋地黄里面的有效成分(地高辛) 能影响心肌细胞的离子浓度变化,于是可以增强收缩力。也知道了心脏泵血能力 不足时,人是会出现水肿的。   我们现在知道,洋地黄之所以能解决水肿,并不是因为它能利尿。实际上, 病人病情好转的时候那种大量排尿,不是原因,而是结果:洋地黄能增加心肌细 胞收缩力,于是恢复心脏泵血能力,这就使心力衰竭得到缓解。心力衰竭解决了, 才会出现大量排尿。   为什么心衰解决了会出现大量排尿?因为心衰的时候,肾脏要不就是缺血 (心脏不能有效输送血液),要不就是淤血(心脏不能及时排空,导致静脉回流 壅塞)。这两种情况都能导致肾功能失常。肾功能失常的结果不是阳痿,而是不 能有效制造尿液,结果是病人排尿减少,浮肿更严重。心功能一旦恢复,肾脏供 血增加,淤血缓解,就能恢复正常排尿功能。所以这时候病人会出现大量排尿。   威瑟灵不知道水肿是由心力衰竭引起,他怎么可能判断适应症和用药方法?   还是有可能的。知道内在机理固然可以让我们更有效地寻找治疗方法,但在 不了解内在机理的情况下,靠观察外部表现也还是可以摸索出很多规律的。即使 在今天,人们仍然需要借助这种方法探索临床治疗方案。威瑟灵用的也是这样的 方法,就是筛选不同类型的水肿病人,分别用洋地黄治疗,然后观察疗效和其他 反应,从中总结出规律。这样就可以知道哪些类型的水肿病人用洋地黄治疗有效。 靠这样的系统观察探索,威瑟灵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水肿都能用洋地黄治疗。如 果是高张力腹水(比如由肝硬化引起的那种腹水),或是非对称水肿(可能是静 脉炎引起),这样的水肿用洋地黄不会有效。如果病人除了水肿,还有脉博微弱 或断续,面色苍白,嘴唇紫绀,皮肤冷,腹部肿大松软,肢体水肿,手指凹陷性 水肿,那么用洋地黄治疗就能看到“利尿”效果,于是会有好的疗效。   熟悉医学临床的人就会知道,后面这一组症状,都是可以由心衰引起的。正 是因为这些症状的本源是心力衰竭,所以用洋地黄能改善病情。威瑟灵当时并不 知道隐藏在水肿后面的心衰根源,但是他借助系统的分类筛选,凭临床经验总结 出了这个规律,这就是他超越当时医学水平的地方。   另外,威瑟灵也注意到使用洋地黄之后,病人脉搏减慢,有时候慢到警戒水 平。这让他猜测到洋地黄可能对心脏有药理作用。他后来在他的第九篇(也就是 最后一篇)专题论文里这么写过:洋地黄对心脏的动力有某种作用,这种作用强 于任何已知的药物。这种作用可能是对人体有益的。   可惜这时候威瑟灵因为多年肺结核的消耗,身体状况已经非常羸弱,没能朝 这个方向继续研究。而他去世之后,当时的其他医生没有重视他的这个提示。不 然的话,后人或许能提前几十年就发现,洋地黄的作用不是利尿而是强心。   除了鉴定洋地黄治疗的适应症,威瑟灵要做的另一件事情是探索对洋地黄毒 性的处理办法。   根据贡献偏方的老太太的说法,用洋地黄之后都会出现呕吐腹泻。但是威瑟 灵发现,这些毒性反应,可以通过精确的控制剂量来解决:先逐渐增量,一旦出 现恶心、腹泻或是脉搏明显减慢,这就是这个病人的中毒剂量(每个病人的体质 不同,中毒剂量也不同,所以要为每个具体的病人分别探索中毒剂量),此时可 以暂停给药,等恶心腹泻消失之后,用低于这个中毒剂量的份量继续给药,就可 以在不导致恶心腹泻反应的前提下达到“利尿”效果,解决其他症状。   科学研究的发现是令人振奋的,但是做科学研究的过程总是繁琐枯涩的。讲 究风度潇洒的名士做不了科学研究,因为,科学研究过程中要有缜密的观察,要 做大量的笔记,记录一切观察到的现象——不管你当时认为这个现象是不是有关 联。威瑟灵在《论洋地黄》里收录了大量的记录。我们可以简略看几条比较重要 的记录:   ——如果大量重复给药,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眩晕,视野模糊,视物 呈黄绿色,尿多,脉博缓慢,可慢达每分35次,伴随冷汗,抽搐,虚脱,可威胁 生命。   ——如果小剂量起步,逐渐加大剂量,在刚刚看到副作用苗头的时候就不再 增加,那么后面的几个小时里都不会出现新症状。只要没有出现肾、胃肠、脉博 或是结肠症状,就可以维持此剂量,每天两次给药。如果有上述症状就停止继续 给药。如此则不会出现副作用,而疗效则颇令人满意。   ——洋地黄并不总是有利尿效果,但是洋地黄确实比其他药物利尿作用更强 (这个是威瑟灵对洋地黄药理作用的误解。洋地黄能产生“利尿”的表现,是因 为它的强心作用。如果用在心衰导致的水肿,心衰缓解之后会出现“利尿”反应。 如果用在不是心衰导致的水肿,也就不会出现“利尿”反应了。)。   ——洋地黄并非对各种浮肿都有作用(威瑟灵没能从病理学上区别心衰导致 的水肿和其他原因导致的水肿,但是他从临床观察总结出一组适应症,排除了由 囊肿、肝硬化或是静脉堵塞导致的那些水肿。后来近两个世纪的实践证明他对洋 地黄适应症的这些判断是相当准确的)。   ——如果剂量恰当,用法正确,洋地黄是安全有效的,跟海葱或是其他用来 治疗水肿的药物比,副作用其实更小(为了能有把握地写下这句话,威瑟灵耗费 了10年时间做观察研究)。   ——洋地黄可能对心脏运动有影响力,一种从未见于其他药物的影响力,一 种可能极有治疗价值的影响力(这是威瑟灵晚年做出的观察。他还没能明确意识 到洋地黄对心肌纤维的作用,但是一些临床征象还是让他有所感觉)。 ◆             从觅母到弥因 ——关于外语名词汉译的随笔 ·江一平·   有一个英文名词叫“Meme”(音标 [mi:m]),是著名的演化生物学家兼科 普作家,牛津大学教授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其名著《自私的 基因》(The Selfish Gene,1976 [第1版])一书中提出的新概念。   道金斯是对应于生物体自然存在的“Gene”(基因)而提出“Meme”的。他 发现,与天生的生物体由基因所决定并遗传的特点一样,人为的思想文化也含有 类似的基本因子(诸如语言、音调、概念、格言、图像、工艺等等)并能够播传。 基因可借助精子和卵子从一个身体转到另一个身体(遗传),而思想文化的基本 因子则可通过模仿和学习从一个头脑进入另一个头脑(播传);基因在遗传时可 能产生变异而使生物演化/进化,思想文化的基本因子在播传时也可能被修饰, 而使文明发展进步。可被模仿是这种因子的首要特征,故道金斯首先从古希腊语 中取了一个有“可模仿之东西”(imitated thing)含义的词根“Mimeme”来代 表。为了听上去有点象“基因”(gene),看上去又与英语“记忆”(memory) 和法语“同样的”(Même)有关,道金斯进一步将其简化并定名为“Meme”[1]。   《自私的基因》迅速畅销全球,“Meme”也被学术界广泛接受并引发了深入 研究。不仅各种词典(包括经典的韦氏大词典“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收入该词,著名的网上知识平台“维基百科”(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英文版)也有专门词条系统介绍[2]。   1981年《自私的基因》有了中文版[3],“Meme”也首次有了中文名“觅母” (最新中文版仍译此名[4]),显然是直接音译。或许“觅母”难孚众意,后来 又添了许多新译名,迄今未能统一[5,6]。较常见或曰较著名的如“弥母”“敏 因”“模因”“摹因”等。遗憾的是,这些译名都未能妥善转达“Meme”的内涵。   先说“觅母”和“弥母”。这俩发音都近似“Meme”,且那个“母”有母版 -模板之意,符合“Meme”可被模仿而播传的本性。然而,“觅母”太像汉语固 有词了,咋看之下——“寻觅母亲”,莫名其妙。我一向认为,外源词若无对应 汉词而不得不音译,就要造一个音谐义不歧的新词,否则干脆只谐音而无词义, 以便一眼看出其舶来之相方不致误解。例如“coffee”,译作“咖啡”(指饮料) 或“科菲”(指洋人名)都可行,若是译成“可飞”就不伦不类了。说不定啥时 真有某个愣头青喝了后飞不起来却闯来讹你骗人(一笑)。相形之下,“弥母” 似比“觅母”好些,“弥”乃“弥漫”“弥散”,恰好契合“Meme”的播传特点 ——从一个头脑到另一个头脑,既可在同代之间(横向)也可在代际之间(纵 向),岂不就四面弥散地传播?!好吧,“弥母”——弥漫/弥散性母版,应该 恰当吧。但别忘了,道金斯创造“Meme”时,可是着意于听上去有点象“gene” 的。“Gene”在中文早已固定译为“基因”了,你那“弥母”读起来可一点儿也 不沾“因”。何况,你还得拜托我千万别想歪成“弥留的母亲”,啊,呸!阿弥 陀佛!   再说“敏因”“模因”和“摹因”。总算都沾了“因”,但“敏因”音虽谐 却有“过敏因子”之嫌,与上述“觅母”“弥母”通病;而“模因”和“摹因” 既有“因”又有模板或临摹之意,似乎挺好。只可惜“模”/“摹”与“基因” 之“基”,在汉语发音上韵母相异,可人家“Meme”与“Gene”在英语发音上却 是元音(相当于汉语韵母)相同(都是[i:])的呵。何况,“模”/“摹”都有 一模一样机械刻板之嫌,与基因和“Meme”可能突变或修饰还是颇有区别。   如此说来,只有模因/摹因还算勉强,却依然未尽人意心存不甘。   所幸,我见到了另一个译名——“弥因”!不禁眼前一亮。   “弥因”,中文顾名思义即“弥漫/弥散性因子”。“弥漫/弥散”本来就用 来比喻播撒,故“弥因”可以自如地定义为“弥散性播传的思想文化基本因子” (播传也隐含了被模仿和会变化)。于是,“弥因”不仅在词义上完整准确地表 达了“Meme”的内涵,而且在发音上与英文Meme相谐,又与中文“基因”相对, 全面吻合了道金斯的原创本意。如此翻译实在神形兼备无可挑剔,足以与“gene” 的汉译相媲美。   “Gene”的英语定义为“the fundamental physical and functional unit of heredity”(遗传的物理与功能之基本单位)。当年,某位可敬的学术前辈 (据说是中国现代遗传学之父,复旦大学教授谈家桢先生,未考)将“gene”译 成“基因”即“基本因子”——生命遗传的基本因子。真是音义交融天衣无缝, 令人拍案叫绝。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乎每一个生物—医学的华人学子无不奉为经 典崇敬不已。   一个“基因”一个“弥因”,不仅在学术上是天生一对,在翻译上更堪称绝 配!   “弥因”译名出自方舟子手笔。起初我是在其2006悼念邹承鲁院士的《出师 未捷身先死》[7]和2014演讲稿《无神论的道德观》[8]中读到的,最近得知早在 本世纪初,他在翻译《达尔文的危险观念》一书时就首次译成“弥因”。我也曾 读过他若干有英文原作可为对照的译文,其译功之精彩出众令人击节称羡。   一路谈翻译,自然想起被视为翻译原则的“三字经”——“信达雅”(伟大 启蒙思想家严复先生首提)。普遍的解读大致是——信:意思准确,忠实于原著; 达:译文明白,方便于理解;雅:辞藻华美,有文采风格。信和达已成共识几无 异议,如上述Meme的翻译即体现了对信和达的严谨追求。唯独“雅”字常颇为难。 譬如,原著本身就是一句脏话(文学作品中自不鲜见),你怎么雅?强求“雅” 必损信和达。再如我们此处讨论的“基因”和“弥因”之类的科学名词术语,该 如何界定俗和雅?只要意思准确(信)又容易理解(达),翻译目标业已实现, 再图雅乃画蛇添足。但若不理会又违背三字经,颇费周章。   想来纠结于此者不少,百来年不断有关于“雅”的研究论文,费了许多拐弯 抹角的话。现在百度百科“信达雅”词条作者的解释最好笑,说不能停留在语言 层次而应在文学层次上去理解“雅”,说“雅者,文学性也,文学性者,当雅则 雅当俗则俗也[9]”。词汇明明是语言的载体,偏要离开语言去理解?   我扭头去查“信达雅”的源文《天演论译例言》(网上有文档[10]),发现 严复先生说的是“译事三难:信、达、雅”。潜台词谓“信达雅”只是一种理想 境界。他也提到,达和雅有时难于兼得(“审择于斯二者之间,夫固有所不得已 也”)。先生还解释,为了把《天演论》里那些对国人生疏的崭新科学译得明白, 他并不机械地忠实于原著词句,而是根据自已的领会有所调整增添。求的是主题 思想的真实准确,而非细节上的处处拘泥(“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 所傎到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他同时告诫后人不要 随意搬用他的某些译法,曰:“什法师有云‘学我者病’!”全文凸显的是实事 求是的科学精神。那些纠结于“雅”的人们,熟记先生的三字经,却未必吸取先 生的精髓。况且,先生也有不可学之处,比如他说:“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 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要是泥古不化,莫非我们今天还用汉朝以 前的古文来翻译?果真如是,那就恰恰患了先生的训诫——学我者病!   实际上,在翻译实践中,突破那个“雅”字者屡见不鲜。许多成功译作(不 论小说还是影视),“shit”照“屎”“Fuck”照“操”,不究在什么层次,当 雅则雅当俗则俗,却显得生动活泼异彩纷呈。   当雅则雅当俗则俗,说白了不就是恰当便好吗?!星移斗转,既然我们如今 已不像先贤那样译成文言,又何妨把三字经也换一个字?!如果把“信达雅”改 成“信达恰”,纠结的乱麻自然迎刃而解。   我相信不少人在私下里这么想这么做过,但就是都为尊者讳而没有人敢/愿 公开这么提倡。不不,有一个只究是非不计利害的“傻大胆”早就这么提倡过— —“信达恰”!只是我忘了他原话的出处,那个人还是——方舟子。   随想至此,该搁笔了。顺便敬佩一下方舟子,这个被许多“大咖”恨之入骨 的我那老家临县小老乡。   (2016-03-04写于乌山脚下) 参考文献和注解 [1] Dawkins, Richard (1989), The Selfish Gene (2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192, ISBN 0-19-286092-5.“We need a name for the new replicator, a noun that conveys the idea of a unit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or a unit of imitation. 'Mimeme' comes from a suitable Greek root, but I want a monosyllable that sounds a bit like 'gene'. I hope my classicist friends will forgive me if I abbreviate mimeme to meme. If it is any consolation, it could alternatively be thought of as being related to 'memory', or to the French word même. It should be pronounced to rhyme with 'cream'. ” [2]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Mem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me. [3] R.道金斯著,卢允中、张岱云译.《自私的基因》科学出版社,1981第 一版 [4] R.道金斯著,卢允中、张岱云、陈复加、罗小舟译.《自私的基因》 (根据英文30周年纪念版译). 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5] 游游yoyo. 《meme的汉译》见百度百科词条《Meme》. 网址: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MjwWeWS13Y_wdHeXA_P7vvSZ13pA1dvBSus3Mbv4qa2YcRq-VE26n4llzo2qCc8Gpv8zexDq7cvR4ExO8IllaK#9 [6] 明天永远是明天. 百度百科词条《模因》. 网址: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jkUh_q5tUP8oYm13PGrRTP6wglNDQuddgC17eZz-X2yFeZXAnUZXhA0KW5IRNW-ZZ-z22RuVx5ihgDWIgkCVq#4 [7] 方舟子《出师未捷身先死——悼念邹承鲁先生》.《中国青年报》 2006.11.29 [8] 方舟子《无神论的道德观——2014年7月26日在第三届科学公园无神论 论坛上的演讲》发表于《新语丝》网站. 网址: http://xys8.dxiong.com/xys/netters/Fang-Zhouzi/blog/atheism3.txt [9] haozilinhao. 百度百科词条《信达雅》 http://baike.baidu.com/view/645992.htm [10] Smile820727.《严复天演论译例言原文解读》. 百度文库. 网址: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26J0e6mXdO5pCvf4s6zmtuHIjGtJVwTAJc5DR8Od-hdnPwGobNxR3AXGCL5YtzGxB3FJ6riN3J0PYlCiazXU1qm4LCf_Tp1elTX00tMc7RS 【网萃】∽∽∽∽∽∽∽∽∽∽∽∽∽∽∽∽∽∽∽∽∽∽∽∽∽∽∽∽∽∽∽ ◆            科学世界图景中的人类   ——在芬芳客厅群的讲座整理稿   ·万涛·   各位师友,首先祝大家猴年吉祥。作为一个科学爱好者来讲科学,其实是和 我今天所要讲的内容有冲突的,幸好这不是在做学术报告,我姑妄说之,大伙姑 妄听之吧。   今天用文字直播的方式,一是本人普通话太烂,二是虽尽量避免用过多的科 学术语,但由于主题的限制,里面仍然会出现不少的专有名词,用文字方式会少 些误解。   近期,两件事情激起了中国公众对科技的极大兴趣,一件是谷歌的智能围棋 软件“阿尔法狗”战胜了欧洲围棋冠军,并将在3月份向近10年来战绩最辉煌的 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发起挑战,这件事情可以理解,人总是对类人事物充满兴趣, 比如说在动物园里,看猴子的总是多过看鳄鱼的;另外一件是引力波的发现,我 自己很奇怪,如此艰深专业的科学发现居然能在国人心中激起如此大的波澜,我 以前在诸多的“公众事件”中,对国人的科学素养在整体上是不抱期待的,气功、 中医、转基因事件等,都不过是喧嚣尘世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荒唐闹剧。不过, 不管是凑热闹也好,为茶余饭后找点谈资也罢,能关注到科技的进步,并使之成 为一个公众话题,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装高雅总比装庸俗好”。   但,不装最好,科学乃真知,来不得半点的虚假。这句话的意思是,科学不 是真理,科学可以有错误,但其自身有着自我纠错的能力。这句话很熟悉吧?把 科学换成民主,这句话貌似也成立。民主可以有错,但民主有着自我纠错能力。 事实上,科学与民主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创见,很少在极 权国家出现,在极权国家,一般崇尚不容置疑的真理,比如说真理报,人民日报 等等,都曾经出现了诸多的爆炸性科学新闻,比如说“斯大林的科学红衣主教” 李森科大张旗鼓地宣扬的获得性遗传,比如说钱学森对亩产万斤的鼓吹,对人体 特异功能的狂热等等。以钱学森为例,作为卓有建树的航空专家,在其领域内, 无人对其成就表示质疑,但只要越界,就是笑话百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其实答案就在其本人身上。现代科学已经是一个极度专业化与高度协作化的领域, 任何才智卓越者穷其一生,都未必能在某个极度细分领域取得公认的成就,遑论 再产生古典时期的“百科全书式”的博物学者,如横跨科学、艺术、文学三界的 达·芬奇。   但,这也未必就是说,我们不可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去了解专业之外的事情, 恰恰相反,作为现代人,我以为,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就是掌握相应的方法去学 习与获得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常识体系”,能对专业外的事情有个相 对准确的判断,这即是科学素养的养成之道。信息社会中,我们要获取知识并不 难,难的是对信息的全面掌握与筛选加工,碎片化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有害无益。 这也是我对这个讲座深有不安的原因之一,因为我深知自己所掌握的,也只是沧 海一粟,众多精微奥妙之处,远在我的视野与能力范围之外,多少令人震撼甚至 颤栗的人类思维成果,如同珠含蚌中,深潜海底,非经大智慧与大努力而不可得。 如能不对大家造成误导,于我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而如能对大家有所裨益,那我 真要额手称庆了。   好,上面是个引子,下面进入正题。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本来我是想讲 “科学世界图景中的自然界”的,后来在做准备时,觉得力有不逮,科学的分支 太多,想在短时间内塑造出一个全景式的科学图景,并兼顾到对未来的展望,几 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挣扎了好久,觉得还是先聊聊科学与人的关系比较好, 一是容易找到切入点,也可能与大家产生共鸣,有更多讨论的机会,二是可以暂 时回避诸多的技术细节,免得讲座刚开就陷入到对技术细节的无限纠缠中,那就 很难说下去了。   先说说啥叫科学吧。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概念,其 实并没有公认的定义,“科学”亦如是,在汉语里面经过了比较复杂的演化渠道, 大约由康有为首次提出了比较符合现代科学(science)概念的解释。多种定义 我就不细说了,那是语言学家与科学史家的事情。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个宇 宙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是可以被理解的。”科学即是人类在理解这个世界时的 活动及所获得的知识集合。在下面提到的“科学”概念,如无特殊说明,一概是 “自然科学”的简称。我选其中一种我自己认为比较靠谱的解释(非定义性的特 征阐述),并对之做出自己的解释,作为共同的认知基础:   对于科学的核心特征或者说所谓科学精神,随着人类的进步,有不同的观点, 一般认为科学具有如下特征:   一、理性客观:一切以客观事实的观察为基础,通常科学家会设计实验并控 制各种变因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以及解释理论的能力。   “陛下,我们的假设中不需要上帝。”这是法国大科学家拉普拉斯面对拿破 仑时的骄傲话语。确实有一些科学家仍会信仰宗教,但“科学”本身是理性思维 的结果。宗教、哲学与科学,在历史上曾有交集,不少传教士都具备(当时条件 下的)优秀的科学素养,其中我们所熟知的是,明清两代,朝廷的职业天文官就 有若干的传教士。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已经是完全独立的领域,与宗教甚至是 哲学间已经建立起了难以跨越的专业鸿沟。   需要再说明的是,对“理性客观”还有个再定义过程,所有的本质主义定义 都会落入自设的陷阱,这个世界存在一个独立于人类认知的“真实存在”吗?事 实上不可能,这点接下来会再次提到。   另一方面,在现代科学中,存在着大量的先验性公理。比如说我们熟知的欧 几里德几何中的平行公理;相对性原理与光速不变原理,构成了狭义相对论的理 论基石;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则是整个量子论体系的发端。   而对这些无需证明的先验判断的反动,又会促成新的理论体系的建立,比如 说,对平行公理的反动,促进了黎曼几何和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的诞生,而黎曼几 何,又在现实的物理图景中,神奇地成为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工具,以此暗示了人 类的纯粹理性思维与描述“客观世界”的物理理论的微妙契合。   对“理性客观”的再定义过程,就是不断认识到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的过程,理性者,似乎为人类所独有,客观者,大自然之类,并非独立于理性之 外,“人类之外,并无世界”,这是一个引申性判断,也可以是著名的“人择原 理”的一种解释,关于“人择原理”,非常有趣,有机会再讲讲。   在自然科学里面,都或明或暗地隐藏着一个“观察者”,这个观察者甚至决 定了这个“世界”的外在表现,在量子力学里面表现得尤其明显,比如说著名的 薛定谔猫,比如说超距作用,比如说平行宇宙,再比如说我曾经在群里提到的: “月亮在你身后时是弥散于整个宇宙的,只有当你转身看它时,它才坍缩为你可 观察的月亮”,等等等等,量子力学建立在测不准原理基础上,而又是人类至今 最精确的科学理论,其种种颠覆性推断与诠释可能性,真是奇妙至不可思议。这 也是爱翁的另外一句话了:“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更加奇妙(大意)。”记得当 初我高中第一次接触量子力学时,真的是击垮了我的世界观,用了好长时间才从 这个理论对经典物理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其震撼程度至今记忆犹新。   好吧,对理性客观就阐述到这里,抛一个问题:人类有没有可能是“被观察 者”?不涉及宗教哈。   二、可证伪:这是来自卡尔·波普尔的观点,人类其实无法知道一门学问里 的理论是否一定正确,但若这门学问有错误时,人们可以严谨明确地证明这部分 的错误,那这门学问就算是合乎科学的学问。   可证伪原则是判断一种学说是不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最重要判定条件。 要看一个学说是不是经得起考验,是不是伪科学,就靠这条了。中医理论之所以 不是科学理论,首先就是这一条通不过。顺便说一句,波普尔甚至将“弗洛伊德 心理学”也划归为伪科学的行列。   他认为,这些学说本身可能有深刻的洞察力,而且他们的学说有可能是正确 的,只是不具有可证伪性,无法在经验上予以检测,因此无法成为科学学说。   中国有很多民间科学家,弄出了很大的动静,比如说“水变油”,甚至获得 了国家层面的立项,想想真是可气又可笑。“非常的创见,需要非常的证明”。 你要说这世界上真有蜘蛛侠,那你就需要强证明,而且是可以证伪的,就算你抓 住了一个蜘蛛侠(强证明),我们还要进行在科学实验条件下的严格检验,以证 明其不是你好基友冒充的(可证伪)。   好,再抛出一个问题:据说严新千里外发功灭了大兴安岭火灾,我们如何证 明严新是骗子?   三、存在一个适用范围:也就是说科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例 如: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近似描述,高速状态下失效。   当然,适用范围本身也是随着科学进步不断认知其边界的,以前,物理学界 认为量子理论只是微观世界的理论,在宏观世界失效,而现在,物理学界普遍认 同量子力学是适用范围更加广阔的理论,在宇宙起源、现代天文学中已经成为基 础理论。   不过,出于好奇的天性也好,对“世界本质”的无穷追问也好,科学家们仍 然努力寻找与探索是否有某种理论可以解释所有自然现象。在物理学界,将相对 论与量子力学合并,从而创设出大统一理论,是至少从爱因斯坦起就延续至今的 “野心”。   四、普遍必然性:科学理论本质上来自对实验的解释,也必须被实验所证实, 它必须能够解释其适用范围内的已知的所有事实,并对未被实验发现的结果做出 前瞻性预言且得到实验证实。   这一条其实是可证伪性的另外一种表述。科学理论体系必须是自洽的,其内 部不允许有例外情况发生,只要找到了一只白老鼠,我们就可以说“这世界上的 老鼠都是灰老鼠”这个判断是错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得不发展出新的理 论去解释为啥有白老鼠的存在。   现代物理的发展,始终在乌云笼罩下不断突破,没有黑体辐射理论的“紫外 灾难”,没有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以太漂移学说之间的矛盾这“两朵乌云”, 就没有后来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   五、在现代物理学界,最近出现了一种“令人不安且饱受争议”的看法:我 们正在逼近人类通过科学能了解所身处世界的绝对极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CERN)的粒子物理学家哈利·克里夫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未来几年,我们可 能会知道是否能对宇宙了解更多,或许,在漫长的科学史上,我们将首次遇到无 法回答的问题。而且,更令我们害怕的是,导致我们逼近极限的原因并不是我们 的大脑不够聪明,或技术无法满足,而由物理学本身所决定。”   这种不安其实从19世纪就已经产生,不过当时是通过另外一种态度表现出来 的,即是认为“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饰工作”。这句话是著名的 开尔文勋爵(开氏温标的创立者)所说,这句话之后,他就提出了两朵乌云的担 忧。虽然这两朵乌云被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暂时驱散了,但未来的物理学家是否还 足够好运,能找到解释这个世界的根本理论呢?   现代基础物理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走入纯粹理性思维的道路,弦论、量子色 动力学、超弦理论、M理论等试图调和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矛盾的理论体系,似乎 都找不到可以实验证实的技术道路。人类的认知极限到了天花板吗?还是真的到 了人类突破极限,进化为“神”的奇点?   科技的发展,我以为就是一部人类不断突破与征服所有禁锢的壮阔史书,从 钻木取火到探索深空,其精神实质从未改变,是人类不断从被奴役者向自由存在 者的狂飙突进运动,这场运动与我们追求的真善美的生活高度相关,并越来越互 为因果,在科技活动中体现的专业性、协作性及参与性,其自由思考、不断质疑 的精神,必将融入到未来社会的方方面面中。说句文艺点的话,科学是有温度的, 虽然未来不容乐观,但还是期待人类更好,在人类被动进化的道路上,如今出现 了新的曙光,就是通过科技的力量,来实现人类的自主进化,这是人类走向更广 阔领域的起点。在这个过程中,开放的心态,打破思维盲点的智慧,勇于探索的 精神,不怕挫折的勇气将是我们可以依靠的工具。   好了,对“科学”概念的描述及一些引申思考告一段落。这些话语并不试图 去解答问题,相反,我自己本人都有越来越多的问号,期待大家一起讨论。今天 就讲到这里,以后有机会再结合某些具体的科技分支深入探讨,谢谢大家。 ◆           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哀   ·贾湛·   文革前有个只会读毛主席语录的榜样雷锋(一直到现在还是榜样),文革中 有个交白卷的榜样张铁生,文革后有个高中未毕业的大作家民主旗手韩寒(还出 科普著作),最近又出了一个不知道食盐是氯化钠的反转领袖崔永元。当然并不 是没有知识分子榜样,如支持特异功能的钱学森(最被政府和人民爱戴),支持 中医的屠呦呦(唯一一个本土诺奖获得者)。北大那些“科学传播者”也知道中 国没有理性的土壤,可是从来就没有支持过中国的理性。一些科学知识几乎为零 的法官们,更不用说会有意为中国理性气氛的形成作点点贡献了。两次方崔官司 把法官们的理性水平暴露无疑。这几天又有一个媒体人要和方舟子打官司了,其 结果的荒唐早就可以预想,中国的知识分子被欺负早有千年的传统了。   文革中人们挂在嘴边骂的“臭知识分子”“臭老九”,现在几乎没有人说了, 说明不文明的土壤并不是不能改变的。但没有政府和媒体对理性的支持,文明的 进展是相当慢的。在中国只要发生争执,常常会听见这样的语言:“我没有文化, 不要给我讲大道理。”“我就是大老粗怎么样?”十年前我曾经经历了这么一件 事。我楼上有家人家把房子租给了三四个在邻近上学的大学生。有一天听见楼道 里有争吵声,前去一看才知道是为了交水费产生的争执。几个邻居要那些大学生 交100多吨水费,学生们很吃惊地说,我们怎么用也用不到100多吨水。我也很诧 异,我们家三口人,一般只用4、5吨水,最多耗用8吨水左右,怎么他们会用100 多吨?于是我认真看看了水表,搞清楚了原委,是水表的百吨指针有误差了。这 种仪器误差,在我们做物理实验时,常会出现。于是我耐心地用逻辑分析说明其 道理,然而在场的邻居还是坚持要这些学生付100多吨水费。其中与我同校的一 个老师骂骂咧咧地说,什么狗屁逻辑,我们只看表上读数。事后不久,在我对门 的邻居家门口,听到那老师对我邻居说:贾老师是一个标准的书呆子,什么逻辑 不逻辑,本来我们可以这个月水费不用交了。过了几天,听说那几个大学生吓得 搬走了。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我们这号人为什么总被人说成了书呆子,连 许多做老师的都只顾利益,不讲理不讲逻辑,还指望我们的社会有多大程度的文 明。   我喜欢看英国的片子,因为片子中每一个主人翁都很有绅士风度,大部分人 物动作都很有礼貌,很有美感。对比中国的片子,除了几个主人翁外,许多群众 演员的脊梁好象都是弯的。如果小品演员赵本山天生很丑演腿伸不直的老汉乐乐 观众还情有可原,而长了眉清目秀有一定青春气息的宋丹丹也要演老掉牙的老太 婆弯腿走路就有点不可思议,为了迎合大众,她竟然情愿给大众一个丑角的印象。 丑角几乎在所有的文明社会都是演配角的,至少不是代表主流文化。丑角在健康 社会中常常是用搞笑来讽刺一些不健康的事物的,而在中国常常是举国欣赏的一 流演员。满口脏话的崔永元和喜欢对伪人讽刺挖苦的方舟子在法院受一样的待遇, 这显然们文艺界的一大功劳。   我的文章曾经写道,马克思理论的精髓在于阶级斗争。但是有几个马克思主 义者能领会他的精髓的。我常说同样看一本书,每个人的理解往往是不样的,哪 怕是看内容确定性很强的科技书也会有误差(这可能是西方国家教育重视讨论的 原因之一)。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把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看成无产阶级夺 取政权消灭阶级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至今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可能还没 有发现现代产权理论(常被称为资产阶级理论)与这种理解有巨大的冲突,或者 他们还认为,产权理论仅是暂时的理论,最终会被共产主义理论所取代。我们现 在来简单地看看产权理论是不是一个暂时的理论。世界知名制度经济学大师阿尔 钦对产权下的定义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多种用途进行 选择的权利。人是能利用体外能源体外工具的动物。而能源和工具是相对的,人 口再少,科技再发达,也不可能人们之间没有物质利益方面的冲突。经济物品的 稀缺性越大,经济价值越高,对明晰产权的要求越强烈。现在我们知道黄金之所 以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共同的货币,其原因是它的稀缺性,它是宇宙中数量极少 的超新星(超大恒星死亡前才有)爆发产生的。有一些元素和比黄金更稀缺,还 有大量一些复杂的有用的自然物质更稀缺。还有一些自然界没有的,属于人造的 物品,一开始特别稀缺,如果不能依靠法律法规等社会强制力量来规定使用权、 收益独享权和自由转让权,则这个社会不可能是井然有序的。可见,无论社会的 物质财富多到何种程度,产权的概念不会过时。另一方面,人们有选择更好生活 方式的权利,新技术是新的生活方式必需的东西。而新技术具有的稀缺性,与自 然物质的稀缺性不同,一是它是暂时的,二是它常常含有极大的劳动量。如果没 有产权保护,就难以有人投资开发,新技术就难以诞生。比如对于某些行业专利 权是极其关键的,特别是那些高研发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如制药业。我曾经写 过一篇文章,讲了按需分配应该是文明社会的多种分配方式的一种,很难成为主 要的分配方式,更不可能成为社会唯一的分配方式。显然,如果我们的社会科学 家意识不被政治禁锢,就一定明白马克思的理论中是有部分错误的。可是我从来 看不到国内有关对马克思理论批判性的文章。马克思也是与亚里斯多德一样的伟 人,而不是神。让我们换角度理解。马克思为什么要强调阶级斗争呢?他的生活 实践让他明白,没有利益对立双方的势力平衡是没有哪方和你讲道理的。在资产 阶级占绝对优势的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再有理,也换起不了资产阶级的良心。 因此无产阶级只有团结起来与资产阶级抗衡,这样才有理性的地位,才能促使社 会文明的发展。西方国家正确地吸收了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制定反垄断法等一 系列措施限制强势资产阶级一方,允许组织工会并政府常常帮助弱势的工人阶级 一方,如限制很低工资,建立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制度。这样迫使资本家用合理 投资技术革新科学管理而不是靠剥削欺诈赚钱。   我的许多观点都与方舟子一致,但有几个观点有点不同,比如我反对政治无 用论,反对哲学无用论,还有宠物保护方面等意见不同。我认为政治不总是对社 会进步起阻碍作用,好的政治对社会进步是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问题是好的 政治很少,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政治相当腐败。许多国家是科技的进步顽强的抵消 政治的腐败而不至于熵的增加导致的社会混乱到崩溃的。好的政治为什么不容易 有,这是因为一个政府的最高领导层的素质要高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自觉明白, 只有按正确的做才能将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结合起来,才会自觉的学习社会科学 的知识搞好管理,而不是反过来用现有的政治来限制社会科学的发展。一个国家 的政府高层充满了勾心斗角,则大量的高官就难有时间去吸收最新的科学知识让 自己素质高起来,好的政治当然就少。   我的文章常常从熵的角度讨论社会问题,这是因为虽然耗散结构理论早就有 了,但我们没见社会科学大规模从这个角度来讨论。我们的哲学界还在喋喋不休 地批判科学主义,伪环保主义者一直认为科学技术是环境破坏的根源,北大“科 学传播中心的”甚至把科学降到与宗教封建迷信同等的地位。中医为什么能在我 们的社会与现代医学并列,是因为有许多中医粉认为西医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 而中医是辩证医治,建立在哲学基础上的。因哲学的传统地位常常还高于科学, 于是中医在中国得到了合法的地位。这样的分析让我们了解到,中国乃到全世界 存在的许多问题,几乎都由于社会科学相对落后导致人们的意识陈旧造成的。在 基督教国家进化论并没有得到民众的共识,在中国虽然官方过去唯物主义的宣传, 有进化论的土壤,但决定论统治意识,让民众以为社会总是在进化。别说大众不 知道还有一个退化论,连忙于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高官们,可能大多还不知道热 力学第二定律说的是什么。19世纪的“热寂说”如今可能只有学物理的人知道, 那些考不上理工科被迫去上文科的媒体人,哪会去宣传与人的世界观关系非常密 切的这两大对立的学说。于是中国人极少富有斗争精神,因为他们以为世界总是 会向好的方向进化的。   方舟子有个座右铭“脑中有科学,心中有道德。”这句话很好,但对这句话 我有异议。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任何一个口号往往会唤起一些联想。这句话会 让我们联想到康德的哲学,康德哲学在他所在的那时代无疑具有巨大的社会进步 意义,他唤醒了人们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心中还要有道德,要有做人的价值追 求。但他的哲学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与笛卡尔的身心并行论类似,认为真善美 是相互独立的。什么是善和美只有心灵知道,科学是解释不了的。我想这是现在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政府都还在坚持“政治正确”的原因。讲解中国核心价值观 的教授们用“人生需要扣好第一个扭扣”这种比喻来说明核心价值观是不好怀疑 的,只能接受。这类似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上帝存在是第一原理,不可怀疑”。 但随着科学的进步,现在我们可以用耗散结构理论来回答什么是善的(人的善的 行为是与社会的稳定与进步相谐调有关的,而怎样的社会是稳定与进步的则通过 熵的概念来讨论,不需要用到人择原理);科学也正在回答什么是美;且人工智 能的进展,一步一步将向我们揭示出什么是心灵。所以在我的文章中一直强调真 善美,真是第一性的。不坚持求真第一,求善会求出伪善,求美会求出伪美。且 善和美并不都很直观,所以不把求真放在第一位,则求出伪善伪美是大概率的, 比如雷锋就是一个伪善的榜样。在我的文章中曾说过,没有文革前所树立的学雷 锋大规模社会风气,就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悲惨倒退。每个人都可以思考一下,一 个唯领袖每句话为真理的社会,是一个怎样混乱的社会?科学是用来求真的,当 然应该科学至上。说起科学至上,许多所谓公知和学者会说这是唯科学主义,这 样的联系只能说明他们的思维太粗糙了。下棋上水平的人知道,要下好棋,必须 要熟悉棋谱,尽管每着棋不一定按棋谱下,但有可靠参考要比有不可靠参考强, 更比没有参考的原始思考要强。希望那些说科学至上是唯科学主义的人们,联想 一下科学与可靠的棋谱、哲学与不成熟的棋谱、宗教迷信与幼稚的棋谱,它们的 有什么相似之处。   当代科学哲学荒唐地认为,不管是宗教迷信还是科学,都是建立在某种信仰 之上的,所以科学与宗教迷信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样的。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本 质上一样不一样。说科学也是建立在信仰之上的,这句话不错,但信仰本身有高 低之分。上帝的存在,随着人们的认识水平的提高,这种信仰的可靠性极低。地 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银河系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 那么上帝的究竟住在哪里。复杂事物不服从决定论,人的命运上帝是怎么决定的? 事物可以自我产生自我转变,为什么一定需要上帝的帮忙?可见上帝存在的可能 性是极低的。某种意识形态,其实就是一种哲学,而任何一种哲学其实就是一种 世界观,世界观是一个复杂的知识体系,里面常常有许多不可靠的知识和错误的 知识,怎么能让人不加怀疑的接受?又怎么能让人们扣好第一个扭扣?科学信仰 只有唯一不可砍去的一条即唯物主义。这有两方面的理由,一是科学需要有人们 的共识,只有承认存在有不受人限制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客观规律的存在,才有人 们的共识。这个道理与肖像的道理是一样的,一幅肖像是画家准确地照某个人画 的,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是画的某人。如果是画家臆想画出来的,不同的观赏者 会说画的是不同的人,是没有共识的。能有共识的像一定会有一个与画家意识无 关的外在模本的存在。二是无数的感觉实践和理性实验都证实存在在满足一定条 件下可以重复出现的的事物,且与观察者的具体情况无关。我认为其中第一点是 最重要的,因为科学是有序之源,没有人们的共识理论,怎么可能不是一个杂乱 无章的理论。可见科学的这一信仰是没有办法用就奥卡姆剃刀砍去的。不知以上 的分析能否让人们明白科学与宗教与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都说马克思理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细致分析就发现有问题。因为马克思认 为,社会科学具有阶级性,这就是说,没有公认的社会科学。这可能正是让社会 主义国家的社会理论反而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源。从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 本主义精神》,到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再到哈耶克自由资 本主义的《通向奴役的道路》,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理论在一步一步发展。尽管难 以克服宗教带来的唯心主义成份,但自由意识环境让他们许多人追求普世价值, 因而他们的社会科学虽然进展很慢但总有进展。相反原本坚信唯物主义的社会主 义国家却裹足不前。显然阶级斗争理论最大的问题是不承认有普世价值的东西, 这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看起来是重点从产生力的角度讨论人类社会,但他的 理论其实主要是把过去帝王将相创造历史换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而其中的人 民群众并不是指所有的人,而是与上层阶级对立的人群。辩证唯物主义启发我们 思考问题要周全,显然一种理论只偏向部分人群,这是不周全的,无法有公认的 知识。这实际上是不承认社会科学存在与人无关的客观规律。这是我说马克思理 论有唯心成份,不是彻底唯物的原因。我几乎每篇论述社会问题的文章都提到了 熵的概念,这是因为我认为以“熵”为核心讨论社会问题比以“利益”为核心好。 “利益”总是与人有关的,所以摆脱不了人群(或阶级)偏见,难有共识。“熵” 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直接相关,讨论社会怎样才是稳定和发展的,显然可以成为 不同人群的共同话题,并且很容易有共识。再说这可以打破所谓社会科学只能用 历史的方法而不能用自然科学常用的还原论的方法来讨论。大量引用自然科学已 经确认的知识结合人文的特点去讨论社会问题,很可能比从不可靠的人文感觉经 验讨论问题可靠性高得多。常说科学是全人类的社会事业,自然科学方面显然已 经形成这种事业的共同体,为什么社会科学就不能形成一项人类共同的事业呢? 天天喊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们,是否应该换换角度研究马克思了,是否认 可上述思路的转变,让我们的社会科学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基础上。   读者这里可能感觉好累,但这不是我的问题,这是我们的教育与媒体的问题。 当一个“熵”字都没有听说过的人看上面的文字当然很累。但要想理清头绪,不 懂“熵”概念是不可能的。“熵”是建立正确世界观所需要的最重要的概念,没 有它,就不能真正懂得进化论,就搞不清腐败的根源,你说你崇尚“真善美”只 是一句空话。一次爱因斯坦去美国访问,卓别林很幽默地对爱因斯坦说,大家认 识我是因为大家都理解我,而大家都认识你却是大家都不能理解你。西方媒体能 让一个大家都不理解的科学家比影视明星还受尊重,可见那样的媒体是怎样的素 质?在我国范冰冰、李冰冰、马云等家喻户晓,可是张启发、朱作言、王大元等 科学家有几个知道,不仅没有几个人知道,而且他们还要忍受不良媒体人的大肆 攻击。一个连氯化钠都不知道的现代科盲,竟然明知自己数理是软肋,还长期恬 不知耻的与科学家辩论,甚至还指教科学家。有哪个国家野蛮到这种程度?有哪 个社会象我们这样的社会愚昧透顶?   在文革时,最常听到的一个问题是“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帝王将相创造 历史?”读者如果看懂了上面的段落就能理解这是一个伪问题。对“人民群众” 一词的理解不同的人理解大不相同。按多数人的理解,民主就是集群众意见(常 常具体操作是平均群众意见),为人民服务就是人民需求什么就给什么。我们的 媒体是按大多数人的理解来宣传的。于是大众专制合理合法。大脑中有“熵”概 念的人会懂得,民主的正确理解应该是从大众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群众中常常 藏龙卧虎,民主能让大智慧显山露水。而把民主理解是平均群众的意见,则知识 分子的作用必然降到最低,整个社会意识混乱不堪。为人民服务是指从长远的观 点看做对人民有利的好事,为此需要科学指导,而不是简单的按人民说的去做。 考生家长一致要求教学应围绕高考,于是我们评价教师评价学校都以高考成绩为 标准,其结果必然象如今这样许多学生该学的东西没有学,不需要学的东西一大 堆。整天泡在书海里,最后还是现代科盲。人们需要小轿车,于是学发达国家, 让轿车走进每家每户,结果几乎所有城市交通一片混乱,再也看不到往日人们井 然有序的生活。当某人观点独特,大众接受不了,不仅媒体不报道,而且被网管 屏蔽甚至封他的博客,其结果网上必然到处是低俗的东西……从“熵”的角度很 容易看出,大众专制比帝王专制更容易混乱。这是因为要产生正确的判断,需要 有正确的世界观,当一个社会一直在政治挂帅下,社会科学是极其原始的,绝大 多数人们不可能有全方位的大致正确的知识,于是大多数的世界观是错误的,或 者说是落后的。在这种情况下强调“民主”,混乱必然表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 弱势的无产阶级需要政府的支持才能与资产阶级抗衡;能有正确观念的极少部分 知识分子要与众多现代科盲抗衡更需要政府的支持。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哀一直要 持续到何时?   早在上个世纪末就说本世纪是生物世纪。这是因为数理化知识已接近成熟, 人们对空间的自由追求已达到一定的规模(汽车火车飞机让我们活动范围大大扩 展),转而重点放在较复杂的科学——生物学研究上,人们追求时间上的自由的 愿望就有很大可能实现。如今生命科学已让我们的寿命延长,虽然幅度还远远不 如人们在空间获得的自由,但随着基因理论成为生命科学的核心理论的确立,生 命的奥秘迟早会被彻底揭开,人们离实现大幅度的提高寿命和改善生命质量的愿 望不远了。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由于不懂科学,让中国人口爆胀,最后竟然走世界 城市化相反的道路——上山下乡;中国第二代领导人不懂科学,以为经济决定一 切,又被文革咬怕了,于是过度担心学生运动,对学生运动错误的处理,让世界 发达国家一致禁止高科技传入,结果至今中国是一个帮人家打工的制造大国,高 技术还不如小小的韩国。前车之鉴,当今的领导是不是也要吃科盲的亏呢?现在 的国家领导层中有许多有我同样的一段经历,即下放过,是否早已忘了在农村的 那段苦日子:天天不是光着脚挑着200斤的大粪到两三里外的田里去施农家肥, 就是背着沉重的农药瓶戴着口罩在大太阳下喷洒农药……如今中国还有六亿多农 民在过这样的苦日子,我们要不要为改善他们的生活着想。美国一个农民可以养 活100多人,中国的一个农民只能养活两三个人,这是什么劳动效率?我们可以 继续对中国的知识分子不理不采(他们有极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但当我们的 社会有那么多人反转和支持中医时,难道我们领袖们不能为我们苦难的农民和人 民的生命健康做些什么吗?   注:本文说的中国知识分子指懂得现代科学的知识分子,因为时代的进步再 不是认识几个字就叫知识分子了。这里几乎排除中国所有文科知识分子,这是因 为他们太偏科(不同于发达国家的文科生),且中国的文科受政治影响太大了, 文科知识太少客观内容,太少有全人类共识的东西,时代发展到今天,他们几乎 还象古人一样。 ※※※※※※※※※※※※※※※※※※※※※※※※※※※※※※※※※※※ 本期编辑:方舟子 本期校对:古平 审 稿:程鹗、方舟子、古平、克己明德、太蔟、肖毛、应帆、紫弦、自如、笨狸 技术支持:李晓峰、Yawl、李启明 联系人:方舟子(smfang@yahoo.com) 投稿邮址:editors@xys.org,xinyusi@yahoo.com 发 行:新语丝社(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国际刊号:ISSN 1081-9207 刊物版权归新语丝社所有,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欲转载者请与本刊联系。 存 档:http://www.xys.org     http://www.xinyusi.info     http://xys8.dxiong.com 订阅《新语丝》月刊,请寄信到xys_gb-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网站新到资料,请寄信到xy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之友”,请寄信到xys_friend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