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 ≡ 语 ≡ 丝 ≡≡≡       ※ ※          (NEW THREADS)          ※ ※                                 ※ ※          2015/06(第二五七期)         ※ ※            一九九四年二月创刊            ※ ※                                 ※ ※   《新语丝》为文化性综合刊物,登载文学、艺术、史地、哲学、科 ※ ※ 普等方面稿件,目前设四个固定栏目:【牛肆】(随笔、评论)、【丝 ※ ※ 露集】(诗歌、散文、小说)、【网里乾坤】(文史哲、科普知识小品 ※ ※ )和【网萃】(个人或专题选集)。本刊每月十五日出版,并不定期出 ※ ※ 版专题增刊。                          ※ ※                                 ※ ※   本刊主页国际版:www.xys.org           ※ ※       国内版:xys8.dxiong.com       ※ ※            ◆赞◆助◆单◆位◆            ※ ※   PSI留学生服务公司:www.psiservice.com ※ ※※※※※※※※※※※※※※※※※※※※※※※※※※※※※※※※※※※                  § 【卷首诗】            §                  § 张雪昆:午夜的探索者       § 午夜的探索者                  § 【网讯】             §    ·张雪昆·                  § 【牛肆】             § 我们闭上眼                  § 凝望黑暗 伊雁声:致那个19岁的少年     § 长 河:作诗“三不”       § 秒针在替我们选择 马湘江:“袁大头”的传奇     § 心在替我们等待 刘振墉:与国际接轨        § 至于我们自己                  § 用脚在感知深渊 【丝露集】            § 如果我们                  § 历经千山还在路上 訾 非:你一低头燕子就飞来了   § 那么 冯 利:林中路          § 我们不必等待光明 周 宏:夹竹桃什么时候开花    § 我们自己就是光明                  § 【网里乾坤】           §                  § 苦丁山:放生和市恩        § 云 翰:科学可以证明神不存在   §                  § 【网萃】             §                  § 丁不二方舟:言必称希腊还是 §       言必称中国  §      (一百零一-一百零三) §                  § 【网讯】∽∽∽∽∽∽∽∽∽∽∽∽∽∽∽∽∽∽∽∽∽∽∽∽∽∽∽∽∽∽∽ ◆ 方舟子在腾讯的企鹅FM新开了一个音频节目“方舟子讲科学”,每周一讲, 可在应用商店搜“企鹅fm”下载收听。 ◆ “微舟”是一款囊括2004年到2014年十年间方舟子的新浪博客发表的3000多 篇文章的app,目前有iOS版,可从苹果应用商店免费下载。 【牛肆】∽∽∽∽∽∽∽∽∽∽∽∽∽∽∽∽∽∽∽∽∽∽∽∽∽∽∽∽∽∽∽ ◆     致那个19岁的少年    ·伊雁声·   你的高考终于顺利结束了。听说你放下准考证就和同学吃火锅唱歌去了。我 有一些话想要对你说。   你小时候虎头虎脑,可爱异常。几个日本大学生在天坛遇到你,赞叹不已, 恳求给你拍张照片。日本小子,见识到我大中华地杰人灵、物阜民丰了吧,哼哼 嘿嘿哈哈。   那年暑假你来我这儿玩,把我珍藏的近百部动画片一口气全看完了,享受极 了。   你渐渐长大,被应试教育成功修理成一块灰里透白的标准化木头。木头人, 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你一年比一年安静,多少次想纵心所欲痛快地玩一玩, 却又不得不赶紧回到枯燥的课本和习题中去。我真同情你哟,没有自由的年少时 光,再锦衣玉食,也苦透了。   现在,你就要从你厚重的木头茧子里破壳而出了。整个天空即将向你打开, 不管你有没有做好准备,你要起飞了。以后,怎么飞,飞到哪儿,飞多高,就要 全靠你自己了。   你喜欢吃我做的饭菜,而我很不喜欢炮制心灵鸡汤。所以咱们开门见山,直 接上红烧排骨黄焖羊肉麻辣小龙虾牛肉大包子吧。   一、暑假在老家或者北京或者你即将就读的城市,打一份或几份工。开学以 后找些兼职,试着开始自己养活自己,至少赚出零花钱来。打工最好和专业、爱 好相结合,这样既挣钱了,又积累了经验值,还心情愉快,有成就感。比如说, 你不是喜欢做翻译吗?你可以接一些小活,练练手,做得好,各种机会自己会来 找你。   二、扫盲。我知道你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已经被压抑很久了。虽然有近百部动 画片的童子功,但对全球优秀的纪录片、电影作品,你该好好扫扫盲了。建议从 BBC纪录片《美丽中国》开始,每天至少看一部。看多了人间百态、宇宙万物, 你自然会看淡生活中的小小得失,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趣味、有境界、有悲悯心 的男人。   三、养成读书的习惯。应你所求,我会把英文版哈利波特全集寄给你。你家 里藏有金庸全套,你也可以畅饮一番了。憋了太久了吧,现在你终于有充足的时 间把你喜爱的所有方舟子的书认认真真、从从容容看一遍了,这将有助于你养成 理性思考、仁者爱人的可贵精神,做一个正直、聪明、靠谱的男人。   四、再忙再累,坚持运动。打球、跑步、健身……不管玩什么,每天至少大 汗淋漓一场,培养一种运动习惯,并保持终身。不要成为一个只吃不动的大胖子, 那样会得到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的真诚蔑视。   五、不要抽烟,尽量少喝酒。一根烟都不要抽,只抽区区4根烟,你就会上 瘾。上瘾之后,你抽烟不再是为了获得快感,而是为了免除痛苦。抽烟还使你永 远臭烘烘的,很多好女孩会因此远远地躲开你。每一次醉酒,都会杀死一大批脑 细胞,而人的脑细胞是无法再生的,一辈子一共就那么多,杀死一个就少一个, 所以酗酒会使你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二货和傻蛋。   六、不攀比,务实,做一个有气度的自信男生。手机不一定非要是苹果的, 也不一定非要半年换一部,除非是你自己挣钱买的,否则,建议使用华为、中兴 等国产智能手机,物美价廉,用2年以上也不落伍。要有视金钱如粪土的英雄气 概,为朋友慷慨解囊、为女生一掷千金都没问题,但不要没头没脑胡乱花钱,落 得个一贫如洗、英雄气短的悲惨下场。养成管理财务的好习惯,量入为出,想花 先去挣,永远不要把自己搞破产了。   七、和志趣相投、品行优良、自律自强的同学交朋友,他们可能是你一生的 精神伙伴。学习他们的优点,不断修炼、提升,做一个更好的自己。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不要随波逐流,千万别以为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就可以像猪一样不 动脑子地活着。远离一切吃喝玩乐浪掷光阴的耍酷,那一场场浮华热闹的结局无 一例外是极度的空虚和乏味。   八、及早确定目标,珍惜每一寸比金子还宝贵千万倍的青春年华。该考研还 是考出国留学或是早早毕业成家立业,请跟自己的雄心壮志简单打个招呼,然后 做出决定,从现在就开始奋斗。以前你为考试活着,现在你为自己活着,当你找 到真正的爱好,在内心召唤的道路上跋涉,流汗流泪都是享受,再苦再累也心甘 情愿。   你要知道,19岁的少年,生活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你永远无法提前预 知几年后的画面,人生的锦缎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能织就。   生活不是坐等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风雨兼程。展翅高飞啊,少年!   2015年6月8日   (伊雁声版权所有,转载转发请注明出处) ◆   作诗三“不”    ·长 河·   近年来有不少离休、退休的老同志对作诗颇感兴趣。我一生有三种业余爱好, 即学唱京戏、学写毛笔字和学作旧体诗。既属业余爱好,当然谈不上精通,肯定 也谈不到点子上。只是自己亦已步入老年,不妨“以文会友”,就跟老同志们谈 谈心吧。   说到作诗(不沦作新诗还是旧诗),我不禁联想到四十年代听到的一个故事。 一位老音乐家培养了两位资质都极其聪颖的青年人,若干年后,其中一位成了著 名的音乐大师,另一位却泯然无闻于世。这位老师慨叹到:“一个人能否有成就, 学习目的正确与否是关健。从一开始,这两个人抱的宗旨就不一样。一个认为音 乐是陶冶心灵、造福人类的,他终于获得成功;另一个则是一心想成名成家,时 对不忘登台表演,满足虚荣心,结果却一无所成。”这件事给我的震动很大,我 当时总想在报刊上发表旧体诗,名心甚重。老音乐家的话对我无异是一副清凉剂。 所以中年以后,我对自己的业余爱好一直持这样态度:学戏不为登台,学写字不 为开书展,学诗更不为发表。今天,很多老同志壮心未已,天假之年,偶尔写诗 消遗,正是陶冶性情的最佳手段。倘一经染指,便想问世,往往求成心切,反而 欲速不达。因此我主张,作诗最好不急于求发表。这是一。   我们读古人诗集,会遇到这种情况:一首诗中却有一二警句,足以扣人心弦, 发人心省;但通体观之,则往往不够理想,有个别句子甚至还是败笔。虽大家如 杜甫、苏轼亦在所难免。从而看出一个问题:诗人每得佳句,因不忍割爱便敷衍 成篇,结果除一二警句外,余下者全是凑上去的,反成了白之瑕。鲁迅先生教人 写文章,便有过“写不出不硬写”的明示,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既学作诗,功力 到时,总会写出一些精辟的诗句来;但要求全诗字字珠玑,句句铿锵,却并不那 么容易。因此我认为,倘写出一两句好诗,不妨做为半成品先存放着,千万不可 勉强硬凑,急于出成品。不然,诗虽终篇,好句却被埋没或作践,未免得不偿失。 这是二。   唐宋诗人传世之作,数量最多的首推陆游。除掉散佚的诗篇不算,他留给后 人的尚近万首。但陆游晚年自订日课,每天要完成“生产定额”。结果有些诗就 不免句意重复,内容有的也平淡无聊。记得朱家溍同志有一次对我说:“我们不 会作诗。但年轻时侍先父在庭院中散步,他即景得句,有‘行迟枝拂面,坐久蚁 缘身’一联,全是当时实际的生活感受。从此我悟出一个道理:作诗要有生活。 ”朱老的观点我非常同意。因此我建议,我们学作诗,倘没有生活,没有新意, 宁可不作。千万不要作些可有可无、空洞无物诗。这类诗如果写滑了手,很容易 摇笔即来,变成油腔滑调。这就等于做了一件求益反损的事。这是三。   凡此三“不”——作诗不急于求发表,写不出不勉强硬凑,不写无内容无新 意的诗,都是我切身感受。 ◆  “袁大头”的传奇   ·马湘江·   自序:月白风清,随意点评一则微信新闻,扯上一段父亲的往事,不料引来 朋友圈的好奇,所以干脆加上开头结尾,凑齐标点符号,权当一篇高考命题作文, 赶在父亲节献给长眠在马家堰湘江河畔的父亲,同时也不辜负今晚旧金山海湾皎 洁的月亮。   “袁大头”本是上世纪初北洋政府铸发的国币,纪念袁世凯出任民国大总统, 现在不时因施工被挖出而上新闻头条。物以稀为贵,没有人不喜欢“袁大头”, 而且越多越伟大,越多越光荣,越多越正确。   难以想象,就在40多年前的新中国,国民可能因为拥有“袁大头”的事实而 引来杀身之祸。那时的“袁大头”无异于定时炸弹,谁有谁倒霉,越多越危险, 因为一旦被发现就等于铁证如山,无产阶级的铁锤随时就会砸过来,一不留神就 是粉身碎骨。   形势比人强,没有任何选择的空间,要么留下“袁大头”,要么留下自己的 头。就这么简简单单,就在湖南省湘潭市,就有许许多多的父老乡亲冒着生命危 险,趁着月黑风高之夜,偷偷摸摸溜到湘江大桥之上,把老祖宗留下的“袁大头” 一把一把地丢到湘江河里面。可怜砸死不少无辜的小鱼,虽然不是故意的。   更有不敢出门的,躲在家里胆战心惊,望着一枚又一枚的“袁大头”而魂不 守舍,就像父亲的老兄那样,因为早已被无产阶级盯上了。“国难”当头之际, 父亲义重如山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接过老兄的定时炸弹。彼时彼刻,黑灯瞎火之 中,好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似的慷慨悲歌。不过问题是,老兄的命保住了, 自己的呢?   审时度势,量体裁衣,父亲决定不上湘江大桥抛定时炸弹,而是活学活用当 时流行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国策。趁着天昏地暗,他神不知鬼不觉 的,摸着黑溜回家、摸着黑关紧门、摸着黑挪开床、摸着黑挖地三尺,小心翼翼 埋好所有的“袁大头”。至于“作案”地点,现在可以公之于众,就在湘潭市十 八总革资巷50号。   月圆月缺,寒来署往,外面的“风声”一时紧一时松。风声紧的时候,无产 阶级的铁锤犹如黑云压城。但风声不紧的时候,倒还真是柔情万丈,收音机说什 么人民政府依法保护民间财产,强烈暗示国民可以兑换“袁大头”。一看到风声 不紧,父亲就果断出手。安全永远第一,所以每次只敢兑换一枚,而且还要经常 换地方。   年复一年,如此这般,一枚又一枚,神神秘秘出土的“袁大头”,既是防止 全家六口营养不良的物质基础,又是保证四个小朋友心理健康的精神财富。   感谢父亲,人类的大智大勇在不可理喻的年代以最原始的方式给展示出来了, 而且是一石二鸟。一方面,毅然接手犹如定时炸弹的“袁大头”之举,救活了老 兄的一家人;另一方面,审时度势先深埋后抛售“袁大头”之举,则幸福了自己 的一家人。   明月高悬,旧金山海湾犹如八百里洞庭,好一幅“月光如水水如天”的图画。 父亲虽然看不到今晚的月亮,但今晚的月亮曾经伴随着父亲,也伴随着湘江。而 那月光下的湘江,载着水中的月亮,也载着水底的“袁大头”,生生不息,奔流 不止,从南流向北,从古流到今。 ◆   与国际接轨 ·刘振墉·   新中国成立后,有几件事做了与国际接轨的决策,我以为应该给予充分的肯 定。   首先是公元纪年,“地球人”一看就明白。   中国的传统纪年有两种,一是干支纪年,如甲午年、辛亥年等,现在用的人 已不多了,只有书画界还恋恋不舍。有时我在旅游景点,看到匾额或楹联上的干 支纪年,因为干支六十年一循环,很难判别出它的年代。比如在某处看到写着乙 未年,又做了旧,那么它是今年制作的?还是1955、1895……年的?创作者是古 人还是今人?我期望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们能与时俱进,改用公元纪年。   另一纪年方法是按朝代,如康熙几年、光绪几年等,虽然弥补了干支纪年的 不足,但仅仅适用于国门内。现在台湾还在用中华民国纪年,完全是出于政治考 量,出了台湾岛还有几个人弄得清楚?   其次是度量衡采用公制,基本上废弃了市制和英制。   公制又称米千克秒单位制,建立在三种基本单位之上:米用来确定距离,千 克用来确定质量,秒用来确定时间。它根基于科学的原理,又是十进制,能满足 日益频繁的商业活动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全世界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公制,所以 又称其为国际单位制。   中国原来通行市制,市斤、市斗、市尺。现在斗、升等容量单位已很少有人 使用,但市尺、市斤、市亩还在民间普遍通行,所幸的是,目前上街采买的大嫂、 大妈们,对千克、米等单位已不再陌生。普及国际单位制,媒体和国家职能部门 肩负重任,我留心到,每年进口的大豆是七千万吨,而不再用多少万斤,这是进 步。   英制现在只有三个国家在使用,就是美国、缅甸、利比利亚,连它的出生地 英国都已将此亲生儿子抛弃了。据说美国也几度要改为公制,一直未能痛下决心, 看来迟早总得改。但我国有个奇怪现象,在内销商品中常见到以英制分装。我有 次在超市买袋装食品,想当然地以为每袋是500克(一斤),甚觉价钱公道,回 家戴上眼镜一看,却是454克。这些商家或许是为了沾点洋气以抬高身价,或许 就是要我这样老眼昏花的人上当。   第三项好事是放弃了“注音符号”,改用拉丁字母拼音。   汉字早期用“反切”来注音,从汉唐沿用到清朝一千多年,对中国文化的传 承贡献很大。民初推行注音符号,相对于反切是一大进步。注音符号采用汉字的 “零件”组成,深具中国特色,当时的学者们可谓用心良苦。据说现在台湾的小 孩,入学后首先要学十周的注音符号,以后又要学习拉丁字母的第二拼音系统, 好辛苦!   直接采用拉丁化的拼音系统,不但减轻了小孩们的学习负担,方便对外汉语 教学,促进中文的走向世界,特别是方便了计算机的使用和电子通讯。   我这里只列举了三件与国际接轨的成功范例,此前,国人曾以邮局来替代驿 站,用阿拉伯数字来代替中文数目字和商用数字(草码),用牛痘来替代人痘 (鼻苗),用阳历来代替阴历等等,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和走向世界都有着促进作 用。   中国传统上是个封闭型的国家,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好比是艘十万吨级的 油轮,掉头或转弯都很困难,所以在与国际接轨时,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期待 专家学者们来深入研究和总结。但是,在国外已经实践证明是好的成功的事物, 不管它姓社姓资,也不管它姓中姓西,都应该“拿来”为我所用,以促进我国的 现代化。大家回过头来看看,先辈们关于“中学”、“西学”;”“为体”、 “为用”的争论,是多么的保守、愚昧,它阻碍了中国的发展,落得割地赔款, 还差点儿做了亡国奴。 【丝露集】∽∽∽∽∽∽∽∽∽∽∽∽∽∽∽∽∽∽∽∽∽∽∽∽∽∽∽∽∽∽ ◆ 你一低头燕子就飞来了 ·訾 非·   你铲平了冬雪   铲平了暴雨的轮廓   在那个散漫的下午   把一个季节推倒在寂静的角落   你一低头燕子就飞来了   你额边的岁月就是   那磨也磨不平的大理石的顽固   还有一份阳光的孤独   河流指向南方   很多年,   你都不曾仔细端详   那就用怀念去制止一场梅花的骚乱   那就把一架犁铧的生涩安顿在打麦场   就让送上地头的坛子里不再有水吧   火里不再有烟   梦里不再有秋天   ――可你一低头,燕子就飞来了   双鬓斑白依旧,重复了一辈子的话语依旧   而伊在南方浆洗衣裳,   那剪也剪不断的杨柳,一次次把春天密谋   你一低头,就会有熟悉的燕子落上眉梢 ◆         林中路   ·冯 利·   那时我上学有两条路可选择,正如普鲁斯特的散步有两个方向:斯万家那边, 和盖尔芒特家那边。那两条路分别被我命名为池塘路和林中路(做梦也没想到和 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想到一块去了)。池塘路顾名思义是沿池塘边的一条路, 说是池塘,其实就是一个大水坑,形成的来由是人们为盖房子挖泥众人拾柴火焰 高终于在若干年后成了一大坑,里面虾兵蟹将成群水族动物生龙活虎。我上学时 顺便可以看看鱼儿们吹吹泡泡虾儿们亮亮盔甲。林中路也就是在树林中走出来的 一条路,那一路在印象中总是郁郁葱葱绿色如织,有时花儿的眼泪会落到你头上 鸟儿的叹息声会散落在你肩膀。这两条路差不多远近,我其实也没有对哪一边有 偏好。是妈妈总是叮嘱的一句话,让我实际已经不走另一条路了。妈妈说,注意, 别从杨家墙头那边走。杨家墙头,就是林中路那边的一段。我知道她为什么总这 么叮嘱我,估计我邻居家的父母们也这样叮嘱过他们的孩子们,别从那边走,离 得越远越好。我早就听说过了。是因为杨家那里关着一个疯子。估计他岁数不算 大,当然比我是大一些。他们神神秘秘地谈论过,不只一次。每次我想细听他们 就不说了。反正那个疯子一直被关在他家里不让出来,村里的人都知道。   我就乖乖地每次都从池塘那边走,况且还有个小伙伴做陪,眼睛挺大的,皮 肤也挺白的,挺讨女生喜欢的,正好住在池塘边。我们每次走都觉得路太近,还 没说几句话就到了。上学,放学,在路上,总是匆匆。可是有一次我却觉得路如 此的长。那天我们在路上不知为了什么争吵起来,很厉害的那种,脸红脖子粗的, 他最后高声叫了起来,而我的泪水像决了堤的洪水奔流。他像决斗的公鸡梗着脖 子在前面死硬地看着天,我像委屈了的公主透过泪水的帘幕看着池塘里的鱼,一 直到学校他都是那种看天的样子,而我一直是流着泪的鱼的样子。放学的时候我 只剩了那个选择:走林中路。   我没想到林中的风景是那么的好,上面有树木的阴凉和鸟儿的欢歌,下面有 野草的香气和偶尔从你脚底下蹦出来并和你同行几步路的蚂蚱。出了树林,前面 就是那个有名的杨家墙头,其实以前我也从这里走过,和他们周末去玩,或者被 大人领着走亲戚。这里也没什么特殊的,普通的院墙,一枝绿杨还不耐寂寞地探 身出墙头来,树叶子都迎风飒爽着。有什么呢,我想,越是大人越要故做玄虚装 神弄鬼大惊小怪的,他们什么不做啊,过年烧纸,有病跳大神,闲着没事还撞个 撞客什么的,唬唬人。好笑的很。我想着,已经走到墙头下了,前面三叔家的房 子已经在望,而再前面就是我家了。所谓大人,就是能把瞎话说得跟真事一样的 人,我想。这时我听见墙上有动静就抬头看,以为是一只猫呢。不是,是一张微 笑着的脸,从杨树枝下探出来,从而弄得树枝一阵婆娑的。是非常友好的笑容。 像是要对我说话。我不禁停住了脚步看着他,头发如虹,眉毛如剑,鼻梁如桥。 他就要对我说话了,我想,看那样子。我等待着他要说的话。可是没有,他就一 直笑着看看我,再看看远方,再看看我,我回头看看远方,只有一道彩霞横在那 里,是天空入睡前最后一次在欣赏自己的华美礼服的表演。他看远方时脖子伸得 长长的,让人想起天鹅,眼睛眯得细细的,尽管要落的太阳光芒已经是威力大减 了。我还在等着,总是有这种感觉,他一定有话要说。尤其是他看我的时候歪着 头扬起眉鼓着眼,话语就要喷薄而出了,我想。他盯着我好好看了一阵子,我一 点也不怕,也朝他看,事情总有发展,故事会有后来。突然,他放声大笑。像一 声雷在我耳边炸开,从没听人这么笑过,简直不像是笑,我浑身的汗毛都起来了, 掉头就跑,能跑多快就跑多快,书从书包里掉落出来都不管了。回到家上气不接 下气地,有些失魂落魄。我这才想起大人们的叮嘱,一个疯子,我想,我看见了 一个疯子。   他们不再让我走那条路,把我看得死死的,每次上学都掐着耳朵叮嘱着。我 走池塘路,不知怎的水中的鱼儿再也引不起我兴趣,重归于好的伙伴也令人生厌, 不就是白白的脸吗,面粉也很白,死人的脸也很白。有时,走着走着,一道剑眉 会在我脑海中显现出来,吓我一跳,也有时,一片彩虹般的头发也会在眼前闪现, 让我的心狂乱不已。有时,和他们去玩,满村子乱逛,远远地看见那道墙,我的 心就开始咚咚直跳了,他们还以为是我胆小呢,“不就是一个关起来的疯子吗”, 他们不懂。有时一次相遇,一种感觉会像一粒种子直接种到心里,随着时间流逝 会生根发芽。而那是怎样一种感觉。   关于那一次的经历,深深地埋在了心里。他们很少再说他的事,我心中的疑 问也一直埋着。慢慢地长大些,也知道了一些世事。新搬来的邻居的美女姐姐也 真是美,她:乌云一样的秀发,皓月一样的额头,彩霞一样的粉腮,星星一样的 牙齿。那些愣头的小伙子们,还有那些有了一点年纪的成熟的男人们都成天围着 她转,而她有自己的一套。谁也看不中偏偏看中了剧院里一个吹笛子的小伙子。 那个小伙子家里很穷,连件象样的衣服都买不起,每天穿的吃的都是贫下中农。 他们家为这伤透了脑筋,派了无数说客想说动她,放下那个男的,找一个有身家 的有钱的过吃喝不愁的日子多好。她已经铁了心。那天她嫂子来我家串门又说起 了她,多么傻啊,放着家里有钱又是官老爹的男孩子不要,非要个穷命的!妈妈 说个人有个人的命,也没法强求。她嫂子说不行我们非得想个办法把他们给拆散 了。妈妈说别去强扭。她说这关系到她的一辈子。妈妈说杨四的事不就是个例子 吗?这一说,她马上就不语了。她再也没说什么。我的心忽地一动。杨四,终于 又被提起了。   我还记得有一次谈到有人想不开吃毒药的事,妈妈说无论怎么还是生命最重 要。爸爸说人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妈妈说先活着,再往下看。爸爸说人是自 由的,即使是选择死亡。妈妈说那么发疯呢?爸爸说那也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 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妈妈说只有刘胡兰黄继光为了别人那样才死得 其所,那样的选择才是光荣的选择,自己想不开去死完全没有价值。爸爸说有些 东西没那么简单。妈妈说比如?爸爸说有人为了理想而死,有人为了赎罪而死。 后一种也许没那么高尚,但也不应被贬得一无是处。妈妈说你是说他们自杀还光 荣吗?爸爸说我没说。我知道他们开始在说谁,后来又意指谁,那个发疯的,不 是杨四还有谁。但再到后面我就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了,那些话的意思我还不是 完全的懂。那要等若干年后才有可能。   再一次听到他名字又是两年后,堂姐来我家玩的时候。我们聊了好多往事, 不知不觉就谈起了他的话题,堂姐说你还不知道他怎么疯的?我说不知道啊,没 人跟我说啊。天啊,你是火星人啊,全村的人都知道啊。我想我是不是属于地球。 她说咱们村有名的张炳、杨作、刘占你知道吧?我说那我知道,三大家族嘛,当 年和我一块走池塘路上学的就是刘占那一族的。他就属于杨作的啊,我说我只知 道他叫杨四,没想到他也是这棵大树上的。当然,她说他们家也许本来就有那么 点家族病。他四爷爷神经就有问题。杨四他们当年那么轰轰烈烈的你都没听说? 我说可能我真不属于地球。她说我从哪给你说起呢?我说所有你知道的。   她说杨四曾是我同学。他长得挺帅的,小小的年纪就已经能看出来了,和那 些男生都不同(你也看出来了,我想)。在班上也属于品学兼优的,用现在的话 说。我们小学到高中都是同学(时间是够长的,我想)。在高二的时候他还挺正 常的,学习也好,很有希望上大学。在高二下半学期吧,大概,事情就发生了。 他喜欢上了一个女生,不是我们校的,不是学生,那时好象在一个工厂里上班, 别的村上的,他们怎么认识的我不知道。反正他们是好上了,很好很好的那种 (我能想得出,我想)。结果他功课就受了影响,后来没考上大学在村里闲呆着。 那个女的家里就着急了,赶着要给她找一个吃公粮的有前途的,那个女的死活不 干,她家里就较上了劲,把她锁在家里面不让她和他见面。她有一天不知怎的逃 出来了,找到了他要和他私奔,说再等就来不及了。而他在关键时刻犹豫了。他 想得要多(想到了将来?想到了别人的眼光?想到了未出世的孩子的前途?)所 以终于没答应。她失魂落魄地回去,她家里这下可看笑话了,然后第二天就逼着 她去订婚。没想到她是烈性子半夜就上吊了(果然是妈妈和爸爸当时说话是有所 指的,我想)。他听说了之后绝食,大病,后来就渐渐疯了。好好的一个人就完 了……你是在听吗?她盯着我,我赶忙低下头怕让她看见我脸上的表情。   再过若干年后,我再回那个村庄,已经完全找不到池塘和树林了,更不用说 杨家墙头了。但是那一天,他在墙头上探出头来望着天看着我的样子,我不会忘 记。在心里某处,在记忆某处,还应该在时空某处。 ◆     夹竹桃什么时候开花?    ·周宏·   一到填空式仿写,小盆友就抓耳挠腮。“老师,这题怎么做啊?”   我故作轻松:“简单死了。你换一个跟它差不多的写就是了。比如例题写桃 花的,你就到花里面选一个熟悉的来写。”   小盆友“打破罐子摔到底”,非要我举几个例子,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 候什么花开耶”。   我就随便举了几个例子:“迎春花2月,桃花3月,蔷薇4月,广玉兰5月,夹 竹桃6月……”   没想到小盆友发难了:“什么什么,不对吧?老师,夹竹桃和迎春花同时开 的吧?”   “谁说的?”我很生气。我虽然只是凭印象说说,但是还不至于糊涂到把夹 竹桃的花期提前到跟迎春花同时开去吧?你当我跟你们小盆友一样,除了家、学 校、厕所,别的地方都没转悠过,未曾亲眼见证迎春、夹竹桃何时开花?   “课本上说的!”小盆友边说边翻到小学六年级下册那篇季羡林先生写的文 章《夹竹桃》,“老师,你没教过六年级?”   我以前教六年级的时候没见过这篇课文,什么时候换上来的?再说了,我教 小盆友学课文,还没有养成把他们限在只能欣赏课文优点的“好”习惯,反而受 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影响,走火入魔似的要 求学生,假如发现了哪个权威的错误,也要敢于指出来。我常对学生讲的话就是, 不要迷信教科书,那里面有很多低级的错误,你什么时候学会用怀疑的眼光看你 面前的教科书,什么时候就可以从我这里毕业了。否则,只能算肄业,虽然不会 少你一张一文不值的小学毕业证书。   我一边罗嗦着,一边用眼睛远远地扫那篇课文。   你看,这文章第一句话:“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 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平时这样说话没问题,写成文 章就太浪费油墨了,你以为啰罗哩罗嗦就可以掩盖“但是”“却”连转两次的毛 病?还有,并不是所有的“回忆”文字,都可以用“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来 煽情的,倒不如返璞归真为“最喜爱”三个字,与文末的“爱上了”遥相呼应, 看上去更能统领全文。   再根据第二段第三句没有一个固定视角、也没有任何远近高低的“火上有雪, 或雪上有火”的描述猜猜看,这一盆红一盆白两盆景应该怎样摆放?是不是要像 武侠小说里两个对掌的绝顶高手,一个要倒竖着悬在半空?推想到这里,在不知 道夹竹桃为何物的小盆友心里,是不是也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第三段根据开花的先后顺序,一一介绍院子里的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 榆叶梅、丁香、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玉簪花、 菊花。到菊花就报告花事的结束了,数一数,只有三个季节,就一咬牙说成“一 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一年四季”这可是最起码的常识问题呀,难 道冬季真的像冰激淋一样好吃,非要把它吃掉不可?再说了,“花开”时用“万 紫千红”来渲染喜悦的情感色彩,“花落”时也能用“万紫千红”兴高采烈地宣 告花事终于结束么?   第四段说夹竹桃“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有点误人子弟! 我不排除季先生可能效仿武则天炮烙洛阳牡丹那样让他家的夹竹桃花期提前到了 去与迎春花同时开放,但是走出他家院子,夹竹桃再怎么努力,也不能超过“梅 柳渡江春”把花期提前三、四个月吧?到四月底五月初,我还没有看到“一年三 季”“无日不迎风吐艳”的夹竹桃“吐艳”呢,全然不顾一拨又一拨的大师跟班 跑下面来吐舌头。我们这里的夹竹桃的韧性跟季先生家的夹竹桃比起来,虽不足 为“可贵”,倒也算得上“诡异”。   第五段想象月光下的夹竹桃,小盆友应该老喜欢了,因为随便换上一朵花的 名字,就可以拿来用了。季大师著作等身,选择一段比这篇漏洞百出的《夹竹桃 》严谨点的文字应该不是一件难事,为何对它情有独钟?你想啊,将如此拔根脱 节的文字提供给小盆友模仿,试问还有谁不爱上写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所谓 误人子弟,又何尝不是批量生产天才的开始?这么一想,我豁然开朗,再也不去 想夹竹桃究竟什么时候开花了。不管是不是因为你的“韧性”,我就这样任性地 爱上你了!要不,哪来这么多的连篇浮想?   附:   苏教版第十一册第19课《夹竹桃》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 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红色的花朵让 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 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 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最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 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 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 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 到秋天,玉簪(zān)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 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 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 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 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 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 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地从花枝上袭下来。它把影子投到 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 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 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xìng) 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 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 画了。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作者季羡林。选作课文时文字有改动。) 【网里乾坤】∽∽∽∽∽∽∽∽∽∽∽∽∽∽∽∽∽∽∽∽∽∽∽∽∽∽∽∽∽ ◆    放生和市恩 ·苦丁山·   查中文资料,都说放生是佛家善举。   可是再查下去,好像这种做法只在中国文化圈里有。佛家祖师爷释迦摩尼并 没有教导过谁做这种事。   有人争辩说人家天竺原版的佛教也讲放生的,说大乘佛教的《梵网经》卷下 有云: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 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 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 教人放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嗯,这里倒真的是用了“放生”这个词,不过这个是中文的翻译。这里的这 个“放生”,它的原文是指什么?你如果查“Brahmajala Sutra release animals” (“梵网经,释放动物”),你找不到“释放动物”的描述——如果 有,那么就会说这是在中国文化圈流行的做法,比如:   To this day in China and Korea, Buddhists will go to the market to buy live animals, like fish and birds, to release them in the wild. (http://www.stephenbatchelor.org/index.php/en/compassion-in-action)   翻译:   在中国和韩国,至今仍有僧人到市场买活的动物,比如鱼或是鸟,然后释放 到野外。   说到底,这还是个中国人的做法。   至于《梵网经》里说的那个“放生”,我想,人家说的其实就是最后那句话: “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就是说,看到有人要杀动物,就去救护一下吧。   (您如果打算身体力行,到生猪屠宰场去阻止人家杀猪,我敬佩您的热情, 不过建议先查询当地法规,斟酌风险。不是每个屠夫都有一副好脾气的。记住经 文里说的是“方便救护”。)   也有人试图找到更具体的实例。比如唐朝高僧唐道世在《法苑珠林》里说, 天竺的《金光明经》里面就有放生的典故。   这个典故是怎么说的呢?这个典故叫Jalavahana(意思是“运水”)。故事 内容是这样:一位天竺僧人看到一个水塘里有一万条鱼(怎么数清楚的不知道。 经文就是这么说的),因为水源枯竭而有旱死的风险,于是他用二十头大象运水 到水塘里,让这些鱼得以生存。   这个就是唐道世举证的天竺圣地放生起源。   您在这里面看到有“放生”的影子吗?   那些鱼,自始至终都呆在水塘里。没人把它们揪上来,也没人把它们“放” 到哪儿去。   我看到的依然是梵网经里的教导:救护有难的动物。   就是说,人家天竺原版的“放生”,正确的翻译应该是“救生”。就是说, 看到动物有难,就去救助一把。   人家没遭难的时候,您就别去多事了。如果您呆家里看电视,忽然进来一群 工人,说您家里布置不对,为了学雷锋要给您改进,然后就开始把您家里东西到 处挪动,您觉得享受吗?您难道不想问一声:“你们到底是为了帮助我啊,还是 为了你们自己年终总结有成绩可以写啊?”   其实,中国这块地方说的“放生”,不是释迦摩尼发明的,是中国人自己发 明的。最早说到放生的是列子。《列子·说符》里有这段: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 “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 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翻译:   邯郸的百姓在正月初一日向赵简子敬献斑鸠,简子十分高兴,重重地赏赐了 他们。客人问他什么缘故,简子说:“大年初一放生,能证明我有恩德。”客人 说:“老百姓知道您要释放它,因而互相争着捕捉它,被杀死的斑鸠就更多了。 您如果想要它们生存,不如禁止老百姓去捕捉。捕捉了又释放,恩惠和过错并不 能互相弥补。”简子说:“你说的对。”   这个故事本来说的是:放生很虚伪。您如果爱动物,就别去招惹人家了。人 家自己过得挺好的。你抓了动物再放走,那是装13。   可是不知道怎么的,后来大家读故事就读半截,读到“大年初一放生,能证 明我有恩德”,就咔嚓一下把后面的都扔掉不要了。就记住放生则有恩。   有恩有啥好处?   可以得到回报呗。   所以有个词叫做市恩。就是说,给人恩惠作为投资,然后等着回报。   所以圣严法师(民国僧人,1931年1月22日生,2009年2月3日卒)说:   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 它半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德倍增。   “功德倍增”说得太精到了,准确诠释了咱天朝一个传统概念:积德。   积德者,积蓄功德也。   积蓄起来的东西都是为了消费的。积蓄钱财可以买驴包。积蓄功德可以买啥?   可以买福报,比如升官发财祛病消灾。或者可以做免罪符,万一哪天忍不住 做了点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靠着这份功德积蓄,或许可以免遭天罚。又或者,今 世得不到福报,来世可以投胎贵人家,做个富二代或是红二代。   为了印证这种回报,《杂宝藏经》卷四有这样的故事:一个通神的大和尚, 用天眼看到一个徒弟七日之内必死。大和尚或许是为了保持佛门清净,就让徒弟 回自个家里去一趟,说你过七天之后再回来,但是没跟徒弟说这是为的啥(其实 意思就是“您要死您死外边。别死我这儿”。只不过这话不好意思直接说吧)。   然后呢,说这个徒弟良心大大的好,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处池塘决了个口子, 池子里的水哗啦哗啦流出来。可巧缺口旁边有个蚂蚁窝,被水给淹了,窝里的蚂 蚁纷纷涌出来逃命,奈何水势凶猛,眼看蚂蚁就要全窝覆没。小和尚慈悲大发, 用袈裟包上土,把池塘缺口给堵上,这一来就救活了这些蚂蚁。然后他就回家去 了。   过了七天,小和尚按师父的吩咐回到寺庙里。大和尚一看这厮活着回来了, 大吃一惊,心里寻思:咋的我这天眼能看岔了?还是这小和尚路上遇到啥异人点 化?于是就问小和尚,你路上干啥了?   小和尚以为师父怀疑他干了啥犯戒的事,心里发慌,就赶紧说我啥都没干 (等等……不是说出家人不打诳语吗?唉,算了。经书里的故事从来都没法较真, 咱就看人家故事怎么说好了)这大和尚他不是有天眼吗?小和尚不说,他就用天 眼再这么一看,就看出来了,原来你小和尚路上救了一窝蚂蚁嘛。   就因为这个功德,小和尚的生死簿就给改了,这小和尚非但没在第七天上死 掉,反而活了个高寿。   这个就是佛经里的业报故事。   这故事您看明白了吧?这意思就是说,行善可是有福报的。   所以,放生是一门经济学,不能随便放,需要有营销概念,包括法人形象、 广告效应、成本核算、盈利空间等等,都必须有周详的考虑。   知道了这个原理,再看看那个天竺僧人赶着大象拉水的故事,就发现那个档 次实在太低了。那都好意思叫做放生?按我天朝规矩,这场合如果要放生,正确 做法应该这样:   1)让一批人去把水塘里的鱼都捕捞上来。可以直接组织,也可以婉转诱导。   2)把这些鱼卖下来。 告诉他们你要放生。这或许能争取到还价优势。   3)放出风声,告诉大家:我要放生了。   4)放生场所的选取,以围观烈度为最根本考量:尽量找热闹场所放生,看 的人越多越好。如果世风不景气,围观人数堪忧,可以试试通知媒体。   5)把鱼倒回水里。如果有人围观,动作宜轻柔,表情宜端庄。酌情念一些 相关经文。如果不确定哪些经文相关,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可以(声音要 大),然后开始向佛申报诉求(这个可以声音小一点,或者内心默念)。根据先 例,诉求的路子很宽广,升官,发财,入学,驱病,桃花运,白富美,赌场翻本, 什么都可以。请求要明确,不然佛祖不知道您这番折腾为的是什么,您这些鱼可 能就白抓白放了,抓的过程中死去的那些鱼更是白死了。   6)回家等福报。   这就是我东土推崇的放生程序了。其关键要素有两点:   第一,要高调,要有演出效果。放生是为了积德。如果放生没人看见,谁证 明咱积德了?没证明有积德,咋去领回报?如今天朝好些大慈善家都知道这个要 领,所以每次做慈善都这么的轰轰烈烈。放生人士跟这些大慈善家其实是运用着 同样的原理。   第二,目的要明确。就是说,这是一种买卖,跟佛祖进行的买卖。您弄一些 动物来放生,这就是您的投资。没有投资,怎么有收益?不拿那些动物折腾一下, 您怎么能有福报?   这两条是放生的核心概念。放生人士不需要考虑的有这么一些:   1)放生的地方是不是适合这些动物生活。这个人家不操心。人家又不是动 物学专家,人家只是求个福报,哪里能操心这么多琐碎事情。所以他们不会把抓 来的动物放回原来的栖息地。那些栖息地大抵都是人迹罕至的荒野,到那儿去放 生,谁能看到?没人看到,咱图啥啊?   2)因为同样的思考(或者说,思考的空白区),脑残度高的放生者,甚至 会把家养动物放生到野外去。这么做的结果自然是这些动物的死亡——家养动物 不能适应野外生活的,绝大部分流放到野外的家养动物都会迅速死亡,不是因为 缺乏捕食能力就是因为不能应付野外天敌和疾病。但是放生人士不需要考虑这个。 咱放生是要积蓄功德。那些动物以后会怎样,那是动物专家才去操心的事。咱不 管那个。   3)把这些动物放生到这个环境,会不会破坏生态平衡。这个人家也不管。 啥叫生态平衡?没听大师说过。咱是念佛的。你们那些高端名词咱不懂。   4)放生会不会对当地居民有害,比如把毒蛇放到居民区会不会咬人。这个 人家也不管。咱是放生动物,是给动物施恩。居民又不是动物,关我什么事? (您别认为这不可能发生。这种事发生多次了。比如2012年台中海涛法师率人将 近百条眼镜蛇在居民区放生,号称“只要念经蛇就不会咬人”。)   5)放生会激发山民捕捉动物,捕捉过程会导致动物伤亡。这个问题,放生 人士也不会费心考虑。反正人家没看见。人家只是说我要收购动物,对吧。如果 山民因此伤害到动物,那是他们不小心啊。那造孽的是他们。我放生是我积德。 不相干的。   关于放生人士对于动物习性的无知,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好看到方舟子评论 了一条微博,可以供大家做个参考: http://weibo.com/1407020312/Ai43GdNVj?type=comment#_rnd1432476535108   这位博主的名字充满藏传灵气,叫做“噶玛南无吉尔拉姆”,微博的内容是:   “放生的天,是那么湛蓝,吉祥的大红毫相光加持而来,轻轻地把鱼放生入 水库,此身更向增上解脱。有一鲤鱼缺氧,慈悲师姐嘴对嘴呼吸,鱼儿灵性得度。 放生圆满,回眸见山上一塔,不近不远,预示什么?拈花一笑,各人自解”   咱别研究那些病句了,就看他配的照片。照片里,他那位放生的师姐站在岸 边,手里高举着那条“缺氧”的鲤鱼,对着鲤鱼的嘴里吹气。   这就是他们给鲤鱼解决缺氧的办法。   不知道鲤鱼是用腮在水里吸取氧气的人,却敢玩什么“放生”。如果我是一 条鱼,我只能祈求我千万别落到他们手里。   放生的人在乎的是这场行善大戏之后能换来的福报,而不在乎他们的放生行 为对动物、对他人、或是对环境会有什么恶果。所以吧,他们觉得需要放生了, 那么他们是不会说等到有动物真的遭难他们才出手的。他们急着要积德呢。那么, 如果真有啥动物遭难那是最好。遭难的越多越好。这直接给他们提供了积德机会。 要是没有啥动物遭难,那就放出风声,咱等着放生呢,咋还没动物遭难啊?山民 们领会精神,立刻上山抓鸟。抓来之后让善士们一看,诶呀这么多鸟都在受难啊, 多可怜。咱赶紧给放生。于是把鸟买下,浩浩荡荡来到郊外给放走。这个“德” 就积好了,就等着领取福报了。至于那些给他们抓来折腾的鸟是啥心情,抓鸟的 时候有多少鸟给折腾死了,说了,人家不在乎。就算有时候想到这个问题,我想, 人家肯定也是觉得,为了咱佛家人积德行善,你们做这点牺牲算啥啊。这是荣耀 呢知道不?   放生这种事,只出现在中国文化圈里,这是不是说明咱这块的人对动物特别 有爱心?   说句大实话,放生跟爱心真的没有关系。   怎么算对动物有爱心?   真正的爱心体现,不需要这么轰轰烈烈地做演出的。对动物的爱心,大可以 体现在身边的小事上,比如,在路上开车,看到有野生动物路过,就停下车,让 它们能安全过路。比如,看到路边的野兔在吃草,就多绕几步路,别惊动它。   您如果稍微有点岁数,可能会知道,早几十年前,天朝是没有宠物狗的。那 时的狗都是“中华田园犬”,就是大土狗,没品种的。而且基本只有乡下能养狗。 如果那时候您到过乡下,您就会知道,在咱天朝,动不动就打家里的狗是普遍现 象。城里人如果养狗,当年也是这样,有事没事就打狗。不是说狗犯了啥错,就 是找个对象欺负一下出口恶气。现在这情况或许好一些,宠物狗大概没人舍得打。 “田园犬”,看人。即使是现在,也不都人人都能克制打狗的冲动。   我刚到国外时,最深的印象之一就是这里的狗对陌生人都这么亲近。除了天 性暴躁的几个品种(比如比特犬,但这种恶犬通常不会出现在公共场合),路上 遇到的狗都跟陌生人亲,愿意让人抚摸,愿意跟陌生人玩闹。为什么?因为这里 的常态是把狗当作家庭成员,不会打狗。所以狗跟人之间就没有那种敌对情绪。   他们对动物的这种尊重和保护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里。所以这里的野生 动物胆子都很大。野鹿野兔会随意在社区游荡。办公楼前面的草地上常常看到野 鸭野鹅在吃草,人走到它们身边它们最多也就挪开两三步,不会飞走。野鸟也能 跑到里离人很近的地方觅食,甚至敢直接飞到人手上吃东西。在景区常常能看到 有胆子大的松鼠或是花栗鼠跑到人跟前讨吃的。   可是这里没人用“放生”这种宏大仪式来表示“我们爱动物”。   他们如果想表达爱心,可能会捐赠,可能会做义工,做义务消防员,为过马 路上学的孩子疏导交通,到石油泄漏的海边拯救海鸟。但是没人想到去买动物然 后放生。   不知道您有没有留意到这个现象:有些人说话,喜欢夹带英文,时不时来一 句“我不是说我很爱money,其实我就是想有个goal”什么的。但是您如果不大 厚道,去挖他的老底的话,您会发现,这些说话夹带英文的人,其实英文并不怎 样,就是学了几个词之后急于显一显。英文真的说得很溜了的人,不需要这么显。   人都是这样,缺什么的就喜欢证明自己有什么。真的有了反而不需要证明了。   所以,我想对放生人士劝一句:您如果真有爱心,别折腾什么放生了。那证 明不了什么。真有爱心,路边的小狗看着您摇尾巴的时候您去陪它玩两分钟,那 就挺好。或者,看到有受伤的小鸟就带回来,懂救助您给救助,不懂就交给动物 保护组织。这就叫爱心。别靠折腾动物来给自己买应许了。那不叫施恩,那叫市 恩,是拿动物做筹码来跟(汉化的那个)佛祖做福利买卖。 ◆  科学可以证明神不存在     ·云 翰·   方舟子说过,中国的无神论,大多数是“朴素无神论”,而不是“科学无神 论”。确实,大多数人的大多数观点,并不是主动理性思考的结果,而是社会环 境影响下的习惯性选择。真正要说坚定地持有某种观点,就必须对这种观点的所 有反面意见,都经过认真的考察,并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推翻。   很多的社会调查显示,中国持“有神论”观点的人的比例,在全世界范围来 说,都是比较低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在全球范围内领先;而 只是说明,中国并没有悠久的有神论传统。   长期以来,中国的统治者对有组织宗教严加管束,而民间社会主要以宗室家 族为组织单位,所以中国人对“神”的观念通常是比较淡薄的。但这种无神论观 念就像没注射过疫苗的孩子一样,免疫力很差。一旦思想控制得以放松,传统社 会结构受到冲击,有神论思想、有组织宗教,就很容易快速蔓延和发展。这也是 为什么近年来,在中国中上层人群中,信主拜佛成为时尚;在以科学自居的知识 分子中,否认科学与宗教的不兼容性成为表现理性的标志。   据说在无神论者中,有一种“弱无神论者”。相对既不相信神存在,同时又 相信神不存在的所谓“强无神论者”,“弱无神论者”虽然同样不相信神存在, 但也不认为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神就一定不存在。   “弱无神论者”认为,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应该由有神论者举证证明 神存在。既然他们不能提供这样的证据,我们就没理由去相信神存在。但是,如 果要断言神不存在的话,那就要由断言者来举证了。而“无限否定”是不可能被 证明的。也就是说,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空间和时间上的所 有可能性,也就不可能绝对排除神在某个空间、某个时间存在的可能性。   初看上去,“弱无神论”比断言神不存在的“强无神论”更理性、更科学、 更高明。就像“道德相对论”、“真理相对论”一样,对初涉思想讨论的年青人, 往往很有吸引力。但实际上,就和道德相对论、真理相对论一样,这种观点两样 是错的。科学不仅可以证明“有神”的证据不存在,而且可以证明“无神”的证 据非常充分。   需要指出的是,说“科学不能证明神不存在”,可能是指科学“目前”还不 能证明,但不排除“将来”可能证明;也可能是指,科学永远就不可能证明神不 存在。而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是后一种观点,也就是从理论上说,科学是不是能 证明神不存在。   对于认为科学不可能证明神不存在的人士来说,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辩论。   一个是否认科学能“证明”任何事情。这是宗教人士、反科学文化人,在被 科学证据逼到死胡同时常常使出的一招。通常他们会远征苏格拉底、近引波普尔, 声称科学方法就是提出理论、验证假设,只能证伪,不能证实。所以任何科学结 论都只是一种“理论”,而不能被视为“事实”。因此,科学方法不可能真正 “证明”任何事情,当然也就是不可能证明神不存在了。   这种以摧毁一切认知确定性为代价的核爆式大规模杀伤战略,在公众科学问 题讨论中,经常会被运用。甚至一些严肃的科学家,为了赢得公众的政治支持, 也难以幸免。不过,虽然这种论点很值得重点讨论,但并不是这里所想关注的。 我只想说,如果要以此来证明科学不可能提供神不存在的确切证据的话,那你就 必须同时承认科学也不可能提供地球绕着太阳转、人有两条腿的确切证据。   我这里所想讨论的是另一个层面的理由,也就是所谓“弱无神论者”通常所 持有的观点。对大多数“弱无神论者”来说,他们并不否认科学确实能证明一些 事实,只是认为科学不能证明“神一定不存在”这样的“无限否定”式结论。   然而,以“不能无限否定”而得出“科学不可能证明神不存在”的结论,这 本身就是一个逻辑上的悖论,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无限否认”。你没有穷尽科 学证据的所有可能性,又怎么能得出“科学永远不能”的结论呢?   当然,这种观点最根本的错误还是在于不符合事实。不需要找遍世界的每个 角落,科学就能够证明,某些事物一定不会存在——只要这些事物存在所引发的 必然结果,与我们所观察到的事实和自然法则不符,我们就可以像确认太阳存在 一样,确认这些事物不存在。   科学家不需要找遍太阳系的每个角落,就可以“证明”,太阳系里不存在黑 洞。因为我们知道,如果黑洞存在的话,在它巨大引力作用下,太阳系是不可能 存在的。同样的道理,科学家不需要查看所有可能的设计方案,就可以确定,永 动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不可能存在。因为它违反了基本的热力学定律。   如果你承认科学确实能够证实一些事实的话,那么你就必须承认,有些自然 规律是被科学证明“无限确定”的,也就是适用于宇宙任何角落——比如热力学 定律。相应的,凡是违背这些规律的事物,就是“无限否定”的,也就是不可能 存在于宇宙的任何角落。   因此,只要神存在所会导致的必然现象与我们的观察结果相违背,或者违反 已被确证的基本自然规律,我们就可以像确证永动机不存在一样地确证——神不 存在。   “弱无神论者”之所以会认为科学无法证明神不存在,我认为一个原因是混 淆了“举证义务”和“举证能力”概念。他们了解“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知 道无神论者没义务来举证“神不存在”,便因此误以为无神论者是没能力来举证。 他们不明白,“不需要”并不代表“不能够”。   另外一个原因,在我看来,是因为“弱无神论者”容易落入一种“猜猜我是 谁”骗局变种的陷阱。   在标准的“猜猜我是谁”骗局中,骗子会在不表明身份的情况下,让你猜他 是谁。不管你报出哪个熟人的名字,他马上就会认领。而在这场证明“神不存在” 的“猜猜我是谁”游戏中,对方也是事先不亮明身份,但却永远不承认你所指出 的身份。   只要对什么是“神”给出明确的定义,我们就可能根据其属性推导出可观察 的现象或特征,并可能以此来证明这样的神存在或不存在。整天在奥林匹斯山上 派对滥交?科学可以证明这样的神不存在。花了六天时间创造世界?科学也可以 证明这样的神不存在。但如果你拒绝给出对“神”的明确描述,那就自然无法证 明”“神”不存在,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到底要证明什么不存在。   当然,如果有神论者完全拒绝对神的定义,这场游戏根本就开始不起来,也 玩不下去。所以他们会极尽笼统称之为“智慧体”、“超自然”。换句话说,在 “猜猜我是谁”的游戏中,不告诉你我的任何具体特征,而只是说:“我是一个 人,而且是一个你永远不认识的人”。看你怎么辨别我的身份。   表面看起来,“超自然”很像一面万能的挡箭牌。你说必须符合自然法则? 但我们所说的现象是“超”自然法则的,所以你的科学证据不适用。看你还有什 么话说。但实际上,一旦承认“超自然”,实际上也就等于承认了“不存在”。   在以科学方法探索世界之前,在人类的认知里,是不存在“自然”与“超自 然”的区别的。斗转星移,就是因为有神灵的推动;生老病死,就是因为灵魂的 转移。当古希腊人聆听阿波罗神谕时,当十字军战士祈祷时,当道佛教徒修炼时, 他们可不认为自己的行为中有任何的“超自然”成份,而是和我们今天揣摸领导 意图、请求中央支持、跑步健身一样,再自然不过。只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当人 们发现以前对世界的这些观点与事实不相符时,人们才发明了“超自然”一词, 以期给这些已被证明错误的信念留有一席生存之地。   可是,就像在“人”之前加个“超”并不会让穿着紧身衣、披上斗蓬的人飞 起来一样,在“自然”之前加个“超”字也不会让不存在的事物变得真实。科学 从来没有限定过自己只能研究哪些现象。只要是可观察的现象,就都在科学所能 研究的范围内。   当科学家观察到某种现象与现有的科学理论相违背时,他们可不会简单地说 声:“超自然”就该干嘛干嘛去了。他们会极度兴奋,深入研究。因为这给他们 提供了改写理论、成名成家的机会。如果说某种现象是“超自然”的话,其实也 就是等于说,这种现象从来没有被真正承认观察到过。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如果非要说科学永远不可能证明神不存在的话,那 就要求这里所说的神,至少具备下面两种属性之一:要么这种神的存在永远不会 被观察到,要么这种神的存在并不违反自然规律。   事实上,一些比较尊重事实的有神论者确实声称,神只是创造了世界,然后 就不对世界做任何干预,让世界按已设定的规律完全自己发展。换句话说,我们 存在于类似于《黑客帝国》中网络的世界里,而我们的创造者对这个网络世界不 进行任何干预,也不留下任何能让我们意识到他们(?)存在的证据。   如果是这样一种神的话,我承认,即使我们永远观察不到神存在的证据,也 无法确认这样的神就一定不存在,因为这确实已经是超出了我们的科学观察能力 之外。   可是,对于这样一种神,承认其存在或不存在,又会有怎样的实质区别?这 样的神对这个世界的所有影响,都已经体现在这个世界的自然规律里了。你不会 因为对神的信奉而得到额外奖赏,也不会因为对的贬斥而受到额外的惩罚,你甚 至感受不到神对这个世界的任何影响。   另一种情况,如果这种神的存在并不会违背基本的自然规律,那么即使我们 目前没有发现这些神存在的证据,那也无法完全排除这些神存在的可能性。就像 尽管我们目前没有外星人存在的证据,但不能排除外星人存在的可能。这样的神 即使具备开天辟地、转换乾坤等等我们目前还无法想象的能力,那也是因为他们 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比我们更深刻、更高明,而不违背基本的自然法则。   然而,虽说这两种定义下的神,确实无法通过科学证据完全排除存在的可能, 但我很怀疑有哪些宗教团体、有神论者会愿意接受这样的定义。因为前者意味着 对这种神的信仰不会有任何实际意义,而后者意味着如果我们的科技水平足够发 达的话,我们自己就能成为这样的神。而如果不愿意接受对神这样的定义的话, 那我们就完全可以充满信心地说:科学可以证明神不存在。 【网萃】∽∽∽∽∽∽∽∽∽∽∽∽∽∽∽∽∽∽∽∽∽∽∽∽∽∽∽∽∽∽∽ ◆ 言必称希腊还是言必称中国(一百零一-一百零三)  ·丁不二方舟·   一百零一、自然选择下的理性选择   2008年8月8日晚8时,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盛大开幕。中国以自己 特有的方式为一届世界盛会倾注热情,也为自己的进步做证。一次体育和文化的 盛会不能负担太多的重任,不过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倒是值得铭记: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类似的口号早有人提过,但是现在由一个新兴的人口大国提出, 还是有些新意。   同一个世界容易理解,同一个梦想恐怕会引起争论。同床尚且异梦,更何况 在同一个世界。不过这是大家存在重大分歧时候的说辞,如果各自的美国梦、中 国梦、欧洲梦、亚洲梦、美洲梦、非洲梦等等都实现了,做做同一个世界梦就不 是白日做梦或者痴人说梦了。   梦想变成现实离不开生存资源,充足的资源保证每个人可以正常的生活,而 且保持自由和尊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要活着,首先要吃饭,这也是从古至 今人类一直要完成的第一要务。普通人十几天不进食,就会饿死,不过天下没有 免费的餐饭,需要劳动和付出来换取。水比粮食还重要,普通人几天不喝水,就 会渴死,所以人类临水而居。水在早期是无限供应,后来情况越来越复杂,现在 也要花钱买水喝。从极大丰富到有限供应,水是众多自然资源中逐渐商品化的典 型代表。   对于人类生存还有比粮食和水更重要的资源吗?有,是空气,严格来说是氧 气。普通人几分钟吸不到氧气,就会窒息而死。但是如此重要的资源,除了个别 特殊情况外,如病人或人被困于缺氧环境,至今全球免费。因为它极大丰富,包 围着人类,无偷窃抢劫之虞,无挥霍浪费之嫌,也没有氧气战略储备之说,氧气 税、呼吸费更是少有耳闻。   全球真正实现了共享的资源是氧气,如何让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都能丰富到 像氧气一样的程度,听起来似乎很不现实,但也不是没有可能。氧气的丰富并非 总量无限,而是因为它的存量以及循环产生量远远大于人类及自然界中林林总总 的消耗量。其中的重要补充是广泛分布的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合 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对于氧气,人类处于资源循环型的生活方式。相反, 对于化石能源,人类处于资源消耗型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能源危机的困境所在。   随着人口增长,人类已经并且将要长期处于资源有限的状态。原始社会因生 产水平极低,可以算是低级的资源循环状态。农业社会走上了资源消耗之路,但 是进程较慢。进入工业社会后,资源消耗加速,不过二百多年,人类已经危机四 伏。过往人类更注重资本的循环,现在开始关注资源的循环,循环经济呼之欲出, 连垃圾都需要重新定义了,新的说法是“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 源”。实现循环经济运转的关键是能源,只有实现能源循环,才能实现资源循环。 加速这一进程的助推器是技术进步,减缓这一进程的绊脚石是增长的人口和人类 的内耗。   当全球人口总量和化石类能源消耗总量,两个重要指标达到峰值,出现双降 之后,完全实现资源循环的那一天就指日可待了。物质不灭,资源循环不过是各 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来回搬家,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因为人本身也是化学元 素组成的。已经开发的资源可以永续使用,新矿藏的开采也许会停止。如果需求 总量减少,甚至对部分资源进行回填也不稀奇。资源循环的影响不止于此,经济 活动以供给(生产)和需求(消费)为链条的两端,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可以 简化为资源和人。在理想的循环生活中,当资源都能像氧气一样可以无限供给时, 资源与人的关系就不存在矛盾了。此前因有限供给和无限需求的矛盾而产生的很 多事物和制度都将消失,比如货币和税收。   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等诸多社会矛盾看似是制度问题,推向深层其实是资源、 人口、技术三者的关系问题,而此前那些宣称已经解决分配矛盾的方案和现象都 是局部的、不可持续的。当循环资源的时代真正到来时,社会必将发生重大变革, 堪称人类诞生以来未有之大变局。大同世界、理想国、乌托邦等无数前人的梦想 将不再是梦想。不仅“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实现了,连“同一个历史,同 一个梦想”也实现了。   一个国家和地区要想实现循环经济,必须达到资源、人口、技术三项指标相 匹配。巨浪兴于微澜,放眼全球,北欧波罗的海地区的瑞典、挪威、芬兰、丹麦 极有可能捷足先登,其中瑞典已经提出了彻底摆脱化石能源的时间表。而局部地 区一旦出现循环资源的输出局面,全球整体的循环经济发展会突飞猛进,技术红 利的历史作用将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落后地区和国家也将受惠,加速进步。   在资源充足、物质极大丰富的情况下,不仅弱化了商业的分配功能,也会弱 化军事的分配功能。对于稀缺商品,商业还会发挥作用,但是战争已经没有任何 意义。经济活动简化为简单的生产和消费,进而政治的功能也会大大简化。   宏伟的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过程之中,共同的危机会产生共同的利益,以 往的竞争关系、博弈关系恐怕都要作古,共生共存关系将显得越来越重要。共同 利益的形成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现阶段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全球化。从实际情况 看,经济全球化最终将演变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现在已经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 了。主要以自然地理划分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如欧盟、非盟、阿盟、东盟、上海 合作组织、美洲国家组织等等,以及APEC这样的环太平洋大型组织都是年年开会、 月月交流,不断加强经济合作。按照以往的规律,深度的经济一体化将带来政治 一体化。如此发展下去,现有的国家权力将被逐步弱化,联合国的作用将得到强 化,甚至地位和角色会发生质变,导致全世界最终合并为一个政治实体。而且这 一过程应该是多践行民主协商,少采用强权暴力。   如果说此前的全球化尚属于彼此交往但国家独立的混合时代,那么现在已经 出现了向融合时代转变的苗头。集权和分权,用和平的方式相结合,组建一个大 统一、大民主,即文明一元、文化多元的政治实体,彻底告别东西之分、体用之 争。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受不同群体追求利益的影响,个体曾经形成过强烈的宗 教、民族、国家认同。将来随着利益纷争的弱化,这些认同都会被弱化,由逐步 强化的世界认同来替代。恐怕只有当国别消失,所有人都成为世界公民的时候, 才可以称之为人类社会某个阶段“历史的终结”。实现理想的进程中,社会内容 会吐故纳新,旧的技术、知识、语言、制度、思想会被淘汰。至于这样的理想国 能否满足新人类的理想,不是现代人所能考虑的事情。解决完老问题,肯定还会 出现新问题。   这种理想现在只是一种猜想,那么是否存在能够实现理想的机制呢?人是社 会性动物,但首先是一种动物。地球上现在所有的人,在生物学上全都属于同一 个种,即动物界、脊椎(脊索)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如 果人类只是动物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那么在大陆板块分离以及各种原因形成的 地理隔绝状态下,估计也会像其他生物一样,在不同的道路上进化,然后形成不 同的亚种,并最终变成不同的物种。但是由于人类掌握技术并不断进步,得以克 服各种地理隔离,不断迁徙交流融合,没有丧失物种的同一性。   由此引发出另一个问题,是应该把全人类看成一个社会整体在进化,还是按 照不同的群体、分成不同的社会分别在进化。以往的观点更多倾向于后者,比如 用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来类比人类不同群体之间的竞争。现在随着全球化的加深, 前者的视角也不容忽视。因为在宏观上,以自然角度为基础的社会角度来看,人 类自诞生起就一直是一个整体。天南地北都是亲戚,部落国家总有关联,局部的 文化进化也一直受制于整体的文明进化。   社会进化本来也是物种进化的一部分,不过人类在有些方面显得与众不同。 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性状的变化就是通常所说的进化,是 受自然选择机制影响的。基因的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互 换定律。这些定律对于人类的社会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阶段也可以适用,同 时环境变化的影响也同样适用。用遗传和变异的关系很容易理解人类社会中各种 旧与新的取舍和斗争。人类作为生物的一种,进化是被动的,也没有完全改变自 然环境的能力,所以社会进化总体也是被动的。但是人类还拥有技术这件利器, 进行预判后可以局部掌握主动,特意持续追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影响社会 进化的某些方面总体保持向上的态势。至于是否存在技术极限,以及达到技术极 限后的社会如何进化,现在考虑还为时过早。   关于自然选择,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是这样论述的:“由于生存斗争的 存在,不论多么微小的,或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变异,只要对一个物种的个体有利, 这一变异就能使这些个体,在与其他生物斗争和与自然环境斗争的复杂关系中保 存下去,而且这些变异一般都能遗传。由于任何物种定期产生的众多个体中,只 有少数能够存活下去,所以那些遗传了有利变异的后代,就会有较多的生存机会。 我把这种每一微小有利的变异能得以保存的原理称为自然选择。”   达尔文主要想解决两个问题。一、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命是否由进化而来? 二、进化的主要机制是什么?达尔文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第二个问题 的答案是自然选择。套用达尔文的问题,也可以对人类社会进化提出相似的问题。 一、人类社会的万千景象是否由进化而来?二、人类社会进化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依然是肯定的,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总结为理性社会人的理 性选择,其本质还是自然选择。同自然选择对应自然淘汰一样,理性选择也可以 对应理 淘汰,不过表述为“非理性的选择被淘汰”可能更通俗、也更容易理解 一些。而很多非理性的选择至少自己说起来是很理性的,只是因为知识和技术的 不足,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以自然选择为根本动力的生物进化是一个没有目的性的、偶然的过程。如果 让生物进化重新来一遍,爬行动物可能不会进化出哺乳动物,猿也可能不会进化 成人。不过在漫长的岁月中,生物进化具有从简单结构发展出复杂结构的必然性。 其他社会性物种的社会,要随着物种进化而进化,依然充满了偶然性,不同物种 形成的社会以及同物种在不同地区形成的社会很难有高低之分,而人类社会并非 如此,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只要诞生了人类,即使历史重来一遍,还会进化出农 业文明,然后还是工业文明必然替代农业文明。产生差别的关键是人类社会的进 化,除了物种与环境(资源)的因素,还加入了技术因素。由于技术进步的必然 性,理性社会人会做出很多目的性很强的理性选择,与环境及社会互动,所以决 定了人类社会进化的必然性。   在进化论的基础上,不妨将人类社会的进化再深入一步。物种进化存在同源、 异构的现象,比如鲨的前鳍、鹰的羽翼、人的上肢都由共同早期祖先的同一器官 进化而来,分开之后各走各路,不再回头。而从大历史来看,人类社会的进化由 于技术的进步及传播,存在同源、同构、异象、异步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有同 归的趋势。因此还可以顺便多提出一个问题: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性重要目标所 能实现的社会结构是什么?可能的答案是同归为文明一元(同构)和文化多元 (异象)的社会。   人类拥有“自私”的利己基因,同时由于人类的社会性,也进化出各种互惠 式的利他行为和合作行为,并在技术进步的支持下,一直在改变各种相对被固化 的传统利益分配方式,不断扩张“自私”的范围——个体、家庭、族群、派别、 国家、全人类、所有生物乃至整个自然界。能够存在这种扩张,就是因为在自然 选择机制下,人类凭借技术,作为理性社会人,还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理性选择机 制。   生物在进化中会出现遗传和变异,遗传是保守的,变异是激进的。在自然选 择机制下,对于生物体适应环境有利的变异,会被保存并在种群中扩散,从而获 得生存优势,在进化中又前进一步,但生物体并不会轻易放弃那些稳定的遗传。 人类社会进化中的保守和创新、守成和冒进、继承和变革,正好对应生物进化中 的遗传和变异。如何取舍,要看对新环境的适应程度。   理性社会人的成熟度在这种矛盾的共生共存关系中,有一个从低到高的进化 过程。过程中的千差万别主要是因生存条件差异,各自形成的理性选择差异,并 且形成了各自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理性选择机制并不刻意追求在各个方面都做到 最优,但会争取在已有的条件下,尽可能达到满意的状态,并且会极力避免在一 个整体中作为局部陷入最差而遭到淘汰。不过面对生存竞争,通过技术传播、军 事战争、商业贸易、制度融合,很多淘汰是不可避免的,当然有淘汰就有新生。 人类社会的优胜劣汰,并不像其他生物那样独立发展,而是呈现出局部的层级逐 步提高、范围逐步扩大的趋势。所有的进化过程都符合某些固定的、统一的规律, 只是快慢和节奏有差异。最终所有的局部将合并成为一个社会整体,完成从远古 分家出走到未来聚拢回归的循环。   在自然选择及理性选择的机制作用下,社会进化先要使全人类构建成统一的 利益共同体及命运共同体,之后才有可能形成最基础、最广泛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这一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就像物种缓慢进化的过程一样,不能超越事物发展的客 观规律。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历史不能改变,未来可以选择。理想国一直 存在于永远的明天,就是下一次的理性选择。现在一个全新的理想国已经初露端 倪,希望不要被消灭在萌芽状态,让人类再等上几千年。   一百零二、科学和技术缔造文明   2010年3月12日至14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会展中心举行了第一届全球无 神论者大会,约有2500名代表出席。这次大会在全球无神论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无神论者古已有之,现在多指相信科学、相信没有神、反对宗教的人。最早 的无神论运动可以上溯至启蒙运动时期,现在的无神论运动因为被赋予了更多的 新意,所以有时为了区别,还要特意加上一个“新”字。无神论运动的兴起,是 西方尤其是欧洲,基督教持续衰落的佐证,也是科学日益显露出重要性的力证。   仿照米开朗琪罗《创世纪》中的场景,绘制的飞天面条怪。科学无神论者经 常用虚构的飞天面条怪形象,来讽刺现代社会中的宗教。   关于科学在人类社会出现的偶然性或必然性的讨论有很多。按照时间顺序, 科学是个晚辈,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产物,也即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 产物,由此又推及到技术在人类社会出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问题。   人类和其他很多灵长目远亲一样,早已经进化出双手。要想再往前进,继续 提高手的力度和灵活性,似乎空间不大,也就是说后来所有关于手的遗传变异, 对于提高生存能力帮助不大。应该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早期人类的某个个体或群 体,尝试用灵活的手笨拙地拿起了木头和石头,帮助采摘或打猎,导致获取食物 的能力大大提高,利于种群扩张,获得了更大的生存优势。这种最初使用工具的 习惯与其他某些动物利用天然工具一样,还不算是技术发明。但是其他动物至今 也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却以此为基础,不仅使用工具的行为得到了传承和强化, 而且为了继续提高生存效率,经过漫长的实践,开始陆续利用动物的角、骨、牙、 皮及其他自然资源,尝试制造各种工具,逐渐发明出复杂的综合技术,并延续至 今。   现在再回想那个令后人惊叹的初始场景,其实就是人类利用及促成后来发明 技术的开端,也是人类进化史上一个新的开端,还是人类文明史的开端,不过对 于整个生物进化史来说也许只是偶然的一幕。由此看出,人类的历史不过是通过 技术手段保持生存优势的进化过程。   以使用工具为起点,人类历史中所有的发明创造都可以合并为广义的技术, 除了常说的工具、器物,还可以包括语言文字、生产生活、商业军事、政治制度、 政策法律、宗教迷信、文学艺术、习俗道德等等。这些内容都是人类社会进化过 程中的产物,都呈现出在不同时代、以新代旧的技术演变特征。   利用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尽管其中也造成过很多苦 难,如残酷的战争。但从大趋势看,技术进步提高了全人类的生存效率,并且不 断满足人们的各种新需求。另外,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各种权利上的人人平等、 充分享受自由、保持个体尊严等等方面,也正在借助技术进步逐渐实现。技术作 为一个整体,对人类历史的重大贡献,彰显了技术的正义性。   生物的自然选择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人除了面对自然环境,还要面对社会 环境。为了提高社会运转效率,人类会在自然条件、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商业 分配、军事安全等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创建相应的政治制度。而政治制度一般在 稳定统一的状态下,才能支出最低的管理成本,发挥最高的管理效率。为做到这 点,某一种政治制度在定型过程中,理性社会人势必会选择某一种知识体系成为 社会主流,争取对客观世界形成统一认识,减少纷争以利于社会运转。这就是人 类社会必然产生各种知识体系,以及通过竞争,产生主流知识体系的原因。   与各种技术进步一样,人类的主流知识体系也在不断进步,曾经产生过巫学、 神学、哲学三种主要类型。受政治左右,主流知识体系会出现更替,阶段性也会 各取所长、混合搭配。在相对固定的区域,三者间有进步关系,神学比巫学、哲 学又比神学所对应的社会发展水平要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们都做出过贡献, 也都曾经被认为是正确的、正义的。但是当科学知识体系出现后,这种认识不断 受到质疑。   在科学眼中,巫学、神学、哲学可以统称为非科学知识体系。先不论正确与 否,科学知识体系的统一性和全面性是其他三者无法比拟的。一个典型现象是, 巫学、神学、哲学不仅互为对手,而且内部也是派别林立,经常大打出手,都自 诩最正确,却始终无法统一,哪怕是借助军事、政治强权。不过现在有一件事它 们能够达成一致意见,那就是它们都共同将科学视为对手。   从社会功能来说,科学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执着于对客观真相和客观规律的 发现。能够绝世独立、远离政治,源于科学首先注重对事实真假的判断,并不在 乎利益的取舍。而巫学、神学、哲学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政治服务,被选定为主 流知识体系后更要屈从于政治需求。迫于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会要求它 们为了利益,在很多时候必须忽视对真假的判断。由此不难理解,它们内部的纷 乱多样,知识变化的随意性,以及普遍存在的、严重的主观判断,不仅扭曲现实, 还扭曲历史和未来。所以严格来说,只有科学知识才是客观的发现,知识更新的 过程表现为无限接近真相;而非科学知识中存在着大量主观的发明,知识更新的 过程更像是技术淘汰。发现和发明的差别,不仅决定了对现实的认识,科学还可 以最大限度的客观描述历史和准确预判未来,而这对于非科学来说,是不可能完 成的任务。   非科学知识体系经常自夸如何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此类“优点”是非科学 知识体系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同时必然伴随着宗派丛生、混乱相残等现象。 与科学遵循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不增实体”的原则,达到有证而信、以证推 断相反,非科学都有狂增实体的迫切需要,因为只有狂增实体,才能不断逃避实 证、包容错误、自圆其说,从而达到无证而信。又正是因为缺乏实证,非科学知 识体系自身的纠错机制很差,评判对错往往要借助强权和民意,然后才能占据道 德高地、发号施令。而科学自身却有极强的纠错机制,对错误一个都不宽恕,并 且不受外力影响,不会刻意顺应强权和民意。科学要保证知识的正确,关键在于 方法,求真的方法,这也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如果用科学方法来审视、校验、评 判非科学知识体系,结果可想而知。哪种知识体系更正确,不是靠自吹自擂,要 通过实践来验证。对客观世界描述越准确的知识体系,越能正确指导人类和客观 世界的互动行为,越有利于技术进步,越有利于种群生存。从经验型技术过渡到 理论型技术的质变过程中,科学凭借逻辑和实证,可以精准描述客观世界的真相, 当仁不让的对技术进步起到了更大的指导作用,对于广义的技术进步也是如此。 而这对于非科学来说,同样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虽然科学知识体系展现了其精准性,但是不必据此完全否定非科学知识体系 的历史作用。它们是人类认知能力不足时对客观世界的片面和错误认识,却同样 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产物,并且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另外,非科学知 识体系之中,积累了很多具有科学性的正确知识。这些知识并非巫学、神学、哲 学的核心和主流,经过漫长的铺垫,最终都被科学继承,收入了科学知识体系。   自然科学是科学的源头和基础,是对自然界的发现,并由此形成的知识体系。 社会科学是通过科学方法,对人类利用广义技术发明所形成的社会的再发现,并 由此形成的反映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即使那些非科学知 识体系,因为也是人类社会中的客观存在,所以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知识 点,也被纳入了社会科学的范畴。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只是关注的对象不同,二者的关系不是彼此孤立,而是 互通互联的。作为一个整体,它们展示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事实真相 对人类的的重要性,不仅体现了科学的正确性,也彰显了科学的正义性。所以科 学除了提供事实判断,还能提供价值判断,进而还能提供道德判断,并且由科学 提供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是统一的。只有以共同认可的事实做基础,其间借助 技术进步,才能实现共同利益,追求共同价值,然后促进人类整体道德水平的提 高,形成共同的道德标准。这一过程既符合自然选择机制,也符合人类的理性选 择机制。而非科学知识体系往往是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先于事实判断,所以不可 避免地会造成混乱。不过现有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消除利益争夺和政治分歧,这 就会影响到人们对事实真相的判断很难取得统一,所以各种非科学知识体系仍有 较大的存在空间。   对真假的严格判定,导致科学不可能向政治制度做出妥协。而具有统一性和 全面性的科学,已经对技术及生产实现了科学化,正在对商业、军事实现科学化。 以此推断,人类在逐步实现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同时摒弃战争,不断追求更高 效的政治制度的过程中,政治制度也将逐渐实现科学化,各种主张、政策、法律 都会向科学靠拢,所以最终确立科学为主流知识体系是迟早的事。一些有条件先 行先试的国家和地区将在未来继续占得先机,成为新潮流的引领者。待到科学知 识体系成为社会主流的时代,人们会发现,统一、民主、自由、平等、公正、利 益、伦理、道德等概念的现实情况,与以往会有很大差异。   人类再伟大,也不能超越自然。如果跳出社会范畴去观察技术和科学,在生 物学中也可以觅得来龙去脉。技术的出现,就像人类进化过程中偶然变异出的一 个新器官,尽管很难赋予它生物学的定义,但是它的出现及演变却符合进化论中 的自然选择机制。每一项技术发明都是一次遗传中的变异,然后优胜劣汰、循序 渐进。因为这个“器官”与肢体不相连,所以它的进化速度和复杂程度至少看上 去具有独特性,开创了一条别样的进化路径。另外,技术的运用令生物学意义上 的人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化,比如体毛的变化,尤其大脑的进化和心理的进化至关 重要。如果将技术视为人的外部器官,则人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和其他生 物与自然的关系就别无二致了。   技术如此,科学也是如此。生物尤其是动物,在获取食物、躲避天敌、生殖 繁衍等方面会对环境形成有利于生存的正确认识,即面临各种考验时,必须要正 确认识客观世界,否则会有被淘汰的风险。人类作为生物中的佼佼者,这种对客 观世界正确认识的需求,从简单到复杂,正是科学逐步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也 是科学提供事实、价值、道德判断的由来。尽管常说的科学在人类历史中出现的 时间很晚,但是对真相的执着追求其实早已经写进了人类的基因,并且不断得到 强化。从这个角度看,非科学知识的出现其实比科学要晚,因为它们只是人类社 会发展的产物,而科学则是源于生物的本能。   与其他生物只是按照长期进化形成的本能来被动适应和认识客观世界不同, 人类会借助技术去主动探究客观世界的真相。从社会科学意义上对人类来说,具 有科学性的知识与最早的技术是同期产生的,它们都是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以 此为起点,人类为了生存,更加依赖相互合作和集体行为,增强了社会性,开始 了共同的文明之旅。随着人口扩张,奔向四面八方,在不同地区落地生根,又开 始了各自的文化之旅。从这个角度看,文化是文明的衍生,文明不是文化的提炼。   科学和技术是文明的核心和基础,也是文明的缔造者。原始文明、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都是技术进步带动人口增长,并伴随着战争和各种破坏。自然选择有残 酷的一面,但是人类也一直在努力减少以同类生命为代价的残酷竞争。值得期待 的是,新文明到来后,在理性选择下,人类之间的竞争可以逐渐告别暴力和血腥, 以和平的方式体现在各种社会空间。所以新文明可能会是一种技术进步的同时人 口不再无序增长,人类之间、人与其他生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 文明。   用科学和技术贯通过去和未来,以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为坐标,来解释人类 社会的进化过程,就像用进化论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进化过程一样。常说的知难 行易或知易行难,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知行合一更符合实际,也更有效率。理 性社会人的理性思维与科学意义的理性思维将会呈现出更高的重合度,即追求利 益和追求真相高度重合,才能更好地引导人类的理性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和社 会发展。科学素养和技术水平都是衡量现代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最理想的 知行合一,人类求知本能和生存本能的最佳结合,就是科学和技术的高度结合。   文明为人类所特有,有无尽的生命力,新文明之后还会有更新的文明。对于 个人来说,无非是学习、理解、掌握、运用科学和技术,做个文明人,创迎新文 明,在这场恢宏壮丽、生生不息的进化中,写下自己人生最精彩的篇章。   一百零三、人在旅途中的诗言志歌咏言   飞机即将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望着舷窗下宏伟的新航站楼,我颇有些 感慨。出发时的兴奋情景还历历在目,而当尽兴的旅行结束的时候,又觉得留下 了无尽的遗憾。作为一个旅游单元,克里特岛、罗德岛、爱琴海东岸,甚至伊斯 坦布尔,都是不应该被遗漏的景点。即使在罗马和希腊,也由于行色匆匆,太多 内容过于走马观花。也许有遗憾才有动力,期待下一次重整行囊再度出发的机会 吧。   人们无论以何种原因离开常住地、来到异地,不分远近都有地域差异,一般 会形成两种身份:参与者和旁观者。作为旅游者更倾向于保持旁观者的状态,不 过也很难完全做到。因为人们总有成为参与者的冲动,在脑海中设想对一些自己 认为的优势项目进行移植,或者从故乡带到异地,或者从异地带回故乡。而在历 史中旅游,受时空所限,不能做任何事情,只能成为旁观者,但是依然不能完全 抑制成为参与者的冲动。尽管是无用功,偶尔还是禁不住在想象或艺术创作中过 一把穿越时空、改变历史的瘾。   熟悉故乡、出访异地,人们的视野愈发开阔。借助科学和技术,人类对自身 生存环境的了解越来越多,各种奇谈怪论也就越来越少。不过地球的奥秘还未穷 尽,人类已经按捺不住好奇心和求知欲,去探索宇宙了。按照科学推测,大约 137亿年前,宇宙从一个没有昨天的奇点诞生,“大爆炸”之后开始了各种演化, 迄今还处于膨胀过程,其中银河系中的太阳系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太阳的 年龄约为50亿年,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月球再稍晚一些。   地球的神奇之处在于孕育出生物。生物的起源异常复杂,诸多难题还有待解 决。不考虑各种推测,仅从结果看,科学家还没有发现其他星球有生物存活的迹 象。UFO等外星人的故事还只是不足为凭的现代天方夜谭,尽管在艺术作品中已 经被演绎了无数回。地球的另一个神奇之处是在众多生物中,现在只有人类经过 进化,具有高等智慧。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能否也拥有高等智慧,最终的结果还不 能确定,但至少目前是否定的。将来科技超级发达,人类离开地球,去外太空玩 耍一番,拓展新的生存空间完全有可能。希望这种和平的星际移民不要上演成 《星球大战》中的场景。但是人类应该不会离开地球太远,毕竟根基在此、故土 难离。再说跑太远也没有意思,也不见得安全,人为制造两地分居,彼此串门还 浪费时间。   仰望苍穹,总会觉得自己是那么渺小。宇宙的时空大得令人绝望、沮丧,甚 至麻木、无趣。人类的所有伟大、永恒对于宇宙来说,都没有什么意义。人类的 存在只是宇宙的一瞬,一段小插曲,或者一抹亮色。不知何时,也许春华秋实依 旧,可惜再无闲人吟咏。人类及地球虽然可能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故事,但可能是 一个无“人”喝彩的传奇,一个无“人”追忆的传说。   越孤独,越要善待自己,越要善待地球,越要保护环境及物种的多样性。人 类的历史不过才几百万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才五千多年,而未来之路可能 是5万年、50万年、500万年、5000万年,甚至更长。相比之下,人类的过去也许 只是儿童期或青春期。   常说人生如梦、人生如戏,其实不妨将人生看做一次旅行。虽不能尽览时空, 却可以打开心扉,抒发无限的畅想。步入尘封的历史,流连忘返,与古人际会风 云;迈向开放的未来,纵横驰骋,与后人指点江山。日月星辰、阴晴冷暖、风霜 雪雨、江海山峦、鸟兽鱼虫、花草树木都是沿途的景观。亲人、朋友是同行者, 一路上交流见闻、分享情感。每个人在他人的帮助下成长,反过来也帮助他人成 长。天真无邪的儿童倍受呵护,带来欢笑,更承载希望。   旅途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对此悲观者迷茫失望,乐观者自信坚强。 做一个乐观者好处很多,至少有益于身心健康。“诗言志歌咏言”出自古籍《尚 书》,诗和歌都是表达情感最简洁的艺术形式。乐观者经常吟诗放歌,赞颂伟大 的时代,向往未来的辉煌。   古希腊全盛时期,诗人品达罗斯曾写下《奥林匹亚颂》,徜徉于那个伟大的 时代。   最强大的驭者,乘闪电之足不知疲倦地飞驰,   宙斯啊:你那循环不息的时季,   引领我前去见证,   缔造至高无上之功绩的壮阔力量,   凭借诗歌和纷杂的竖琴之音。   高贵的人将起身迎接美好的消息,   报道友人的好运气……   中国盛唐时期,诗人李白曾写下《将进酒》,忘情于那个伟大的时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古人的诗很多也能唱,可惜词易留、曲难存,而今人抒发情感多借用歌曲。   《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创作于1985年,大背景是美国处于超强 地位,冷战即将结束。   We are the world(我们是世界)   We are the children(我们是未来)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我们是创造更美好明天的人)   So let’s start giving(所以,让我们开始奉献)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这是我们正在做出的选择)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我们在拯救自己的生命)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我们真的可以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Just you and me(就靠你和我)   《我和你》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歌,大背景是中国正在和 平崛起,为世界发展增添力量。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   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抚今怀古,今古同心。诗言志,想诵就诵;歌咏言,想唱就唱。   这不是最好的时代,也不是最坏的时代。伟大的中国,伟大的世界,这是一 个伟大的时代,并非因为足够完美,而是因为充满希望。为了理想,为了那道美 丽的风景,准备踏上新的旅程吧。历史必将翻过旧的一页,人类必将迎来“言必 称世界”的新文明。 ※※※※※※※※※※※※※※※※※※※※※※※※※※※※※※※※※※※ 本期编辑:紫弦 本期校对:笨狸 审 稿: 笨狸、程鹗、方舟子、古平、克己明德、太蔟、肖毛、应帆、紫弦、自如 技术支持:李晓峰、Yawl、李启明 联系人: 方舟子(smfang@yahoo.com) 投稿邮址:editors@xys.org,xinyusi@yahoo.com 发 行: 新语丝社(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国际刊号:ISSN 1081-9207 刊物版权归新语丝社所有,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欲转载者请与本刊联系。 存 档:http://www.xys.org     http://www.xinyusi.info     http://xys8.dxiong.com 订阅《新语丝》月刊,请寄信到xys_gb-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网站新到资料,请寄信到xy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之友”,请寄信到xys_friend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