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 ≡ 语 ≡ 丝 ≡≡≡       ※ ※          (NEW THREADS)          ※ ※                                 ※ ※         2014/04(第二四三期)           ※ ※            一九九四年二月创刊            ※ ※                                 ※ ※   《新语丝》为文化性综合刊物,登载文学、艺术、史地、哲学、科 ※ ※ 普等方面稿件,目前设四个固定栏目:【牛肆】(随笔、评论)、【丝 ※ ※ 露集】(诗歌、散文、小说)、【网里乾坤】(文史哲、科普知识小品 ※ ※ )和【网萃】(个人或专题选集)。本刊每月十五日出版,并不定期出 ※ ※ 版专题增刊。                          ※ ※                                 ※ ※   本刊主页国际版:www.xys.org           ※ ※       国内版:xys8.dxiong.com       ※ ※            ◆赞◆助◆单◆位◆            ※ ※   PSI留学生服务公司:www.psiservice.com ※ ※※※※※※※※※※※※※※※※※※※※※※※※※※※※※※※※※※※                  § 【卷首诗】            §     我的鲸鱼                  § 张雪昆:我的鲸鱼         §     ·张雪昆·                  § 【网讯】             § 你驭着一场海啸和我对望                  § 我从一排巨浪里读懂你的衷肠 【牛肆】             § 但你现在不能过来                  § 等我的胸膛再广阔一些 图 雅:唐诗的心境        § 你可以摇鳍 刘泽勇:喝酒这事儿        § 潜入我极度膨胀的血管 陈祖甲:童年受辱的记忆      § 那一片红色的海                  § 有温暖的暗流 【丝露集】            § 直通我顿悟的心脏                  § 如果我睡去 水过河:我在诗里和奶奶交谈一场心事§ 请喷水把我唤醒 白雪歌:落日清凉山        § 方书昊:王乙己          §                  § 【网里乾坤】           §                  § 非禅:秋风亭——公元1203年的赋格曲§ 金振邦:《丰乳肥臀》究竟向世人  §       揭示了什么?     §                  § 【网萃】             §                  § 丁不二方舟:言必称希腊还是言必称 §       中国(三十七-三十九)§                  § 【网讯】∽∽∽∽∽∽∽∽∽∽∽∽∽∽∽∽∽∽∽∽∽∽∽∽∽∽∽∽∽∽∽ ◆ 欢迎程鹗加入《新语丝》编委会。 ◆ 镜像点xys7.dxiong.com被国内屏蔽,启用xys8.dxiong.com 【牛肆】∽∽∽∽∽∽∽∽∽∽∽∽∽∽∽∽∽∽∽∽∽∽∽∽∽∽∽∽∽∽∽ ◆         唐诗的心境   ·图雅·   春天钓鱼,也钓山水。美国本地的早春也类似中国的江南。群莺乱啼,白鹭 翩飞。唐朝张志和曾作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篛笠, 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词中的渔翁,白鹭,鳜鱼,桃花,烟雨,构成了一 幅绝妙的江南水墨。   张词共五首,历来评价甚高。刘熙载评价是“风流千古”。又说“东坡尝以 其成句用入鹧鸪天。又用于浣沙溪。然其所足成之句,犹未若原词之妙通造化 也”。这五首词甚至在日本也广为流传,嵯蛾天皇于弘仁十四年(长庆三年)作 《和张志和〈渔歌子〉五首》,日本填词从此发端。   就钓鱼而论,词的描述相当内行。桃花开放时,果然正是钓鱼时令。整个冬 季鱼在水深处养精蓄锐。到春天已经是大腹便便,准备产卵了。张致和用一个肥 字,精确地描述了春鱼的体形。时值早春,在中国南方,正是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此时鱼感受到水温的升高,纷纷到浅水处产卵。如遇到细雨, 钓鱼老手都不会回家,因为此时鱼最好钓。西塞山前的白鹭之所以在细雨中活跃, 也是为了吃鱼。老手知道,凡是鸥鹭活跃的水面,一般都有鱼群活动。不光在湖 中,海里也一样。我到海上钓鱼,船上都装有测鱼器,但也常常找不到鱼群。这 时就要找海鸥群。一旦找到,可以肯定鱼群就在下面。   我家旁边的湖方圆五百里,直径数十里。有大量的白鹭,灰颧,翠鸟。每年 春天,必来大雁,野鸭子更是常年驻扎。房后的湖湾逍遥津,每年都有鱼讯。三 月十日左右,正是桃花始开。最先来的是莓鲈鱼(crappie),莓鲈鱼在中国没见 过。它是美国最接近鳜鱼的淡水鱼,也是这里最好吃的淡水鱼。只有野生的,所 以要吃就得自己钓。一般半斤重。最大的三斤。在我的船坞上就可以钓到。鱼活 跃时,成群而来,钩放下去,来不及沉到水底,就会被鱼攻击。   莓鲈鱼之后,条纹鲈鱼(striped bass)也来了。这种鱼入夜时间活跃。苏轼 说,“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就描述了这个情况。 这鱼最大可达十几斤重。上钩之后,挣扎力极强。我用的十八磅线曾经几次被它 拉断。白鲈鱼(white bass)跟条纹鲈鱼区别仅仅在身上某几个条纹是否连续上。 这种鱼力量很大。曾经有一个三、四磅的白鲈鱼,几乎把我的鱼杆折断。   我每到夜间7点左右,把船坞灯打开。小鱼趋光,会来灯下集合。莓鲈和白 鲈会在下面游弋。它们喜欢藏在游艇下面的黑暗水域,突然冲出吃小鱼。夜静时 分,万籁俱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在船坞钓鱼,有如在雨夜读一首唐诗。   一天早上七点。我下船坞,忽然听到浪花溅到岸上的声音。当天并没有风, 因此觉得奇怪。仔细一看,却是成群的大嘴鲈鱼正在围歼小鱼群。它们围成半圆, 将小鱼群逼到岸边,然后轮流冲上去吃。千万条小鱼在岸边浅水中跳跃,溅起的 水花竟然如细碎的波浪。我撒了一网,抓到了几十条小鱼。我在船坞上拴了六口 大钩,永久性地垂在水中。随时可以挂饵。我将小鱼挂上去,不到三分钟,就抓 到了两条三斤重的鲈鱼。   天气渐热,鲶鱼也开始活跃。鲶鱼中国也有,我曾经在北京南口抓到过。我 们湖中的鲶鱼有好几种,最大的可以达到一百斤左右。我的船坞上抓的都是三五 斤重的。抓这种鱼得用真饵,春秋夏都可以抓到。我曾经在钩上放了一条咸肉。 几个星期之后,肉已腐烂,仍然钓到一条鲶鱼。   本地人钓鱼多用小活鱼。但我手钓时喜欢用假饵,假饵是由塑料,橡胶等制 成的假鱼或者蚯蚓。中国翻译成路雅(lure)。它的好处是不用上饵,钓完一条马 上可以接着再钓。   抓莓鲈鱼时,手要轻轻颠动,使得那个lure模拟一条受伤的小鱼。莓鲈鱼吞 饵时,大约有一半的时间是拖动lure,可以感到线被一拉。另外一半时间,莓鲈 鱼会上冲。你会觉得手中的杆忽然一轻。这时也要马上拉杆起鱼。否则它会把 lure吐掉逃走。   论鱼的滋味,正如诗所说,鲈鱼甚美。但莓鲈鱼最好。它只有主刺和鳍背等 处的刺,没有细刺。肉非常细嫩。吃鲜鱼可以清蒸。每一寸厚的肉蒸十分钟。蒸 好放在桌子上,用筷子轻轻一扒拉,大块白玉也似的肉就拨了下来。我喜欢烧和 炸,还有熏或糟。简单的熏鱼法是把鲈鱼或者鳜鱼剁成两寸左右的块,下油锅炸 至刚熟,放入事先调好的熏鱼汁中浸泡半个小时。鱼块金黄起皱即得。也可以把 鱼肉剔下来切丁,洒盐巴,胡椒,下油锅干炸。当做爆米花,就着啤酒看孙红雷 潜入军统,别有一番情趣。   还可以做广东的鱼片粥。将鱼切成片,在盐中略腌。粥熬好之后,将鱼片放 入。几分钟后就成。广东人说话,“嫩滑”。   钓鱼不光是钓鱼和山水,也钓心情。在春天站在船坞,钓那一湖烟雨,如观 赏一幅水墨。当然也有狼狈的时候:大量的鱼来吞吃鱼饵,让你满地去按那些被 钓上来到处乱蹦的鱼。鲈鱼背鳍锋利。因此每年春天我的手都布满了小伤口。   完全没鱼来吃也很没劲。期盼落着期盼,失望之后还是失望,心中的伤在迭 加,口中说着:鱼儿啊,你快来碰碰钩,哪怕钓不到,也得耍耍我吧。   传说姜太公在渭水用直钩钓帝王将相。但我只希望钓到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长期研究的结果,最好十分钟左右钓到一条,至少被耍一次。这种频率既保持了 心理压力,又不至于心理受伤。意识还有时间在山水之间滑翔,以达到某种修炼 效应。如果真的喜欢受累,还可以想点天下大事。眼睛警惕地盯住鱼线,心中则 想着日本地震,海鲜放射,本拉登跷辫子,油被地沟,十八要大,习总要主政, 把竿临风,天下事乱纷纷注到心头。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处的这江湖够远。这些年一事无成,唯一值 得欣慰的是,常常能在烟雨之中,独立在船坞之上,钓取唐诗的心境。 ◆         喝酒这事儿   ·刘泽勇·   我国的酒文化,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干”,用两个字,便是:“干 了”。天大地大,爷们相逢,千言万语都不如一句“干了”很快拉近距离。中国 人常在饭桌上你来我往推杯把盏,吆喝着“干”,就着酒劲把人干了把事办了, 足见酒的功效惊人。所以国人的思路是,未办事,先请客,好酒好菜吃吃喝喝, 接下来就好说好说。办完事,还得请客,名为庆功,实为再通款曲。酒肉下肚心 满意足,勾肩搭背握手言欢,下一次合作也就还可以好说好说了。   一代巨枭老曹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后人积极跟风,愁的时候,比如失 恋,比如失业,满肚子郁闷,想想际遇凄惨,鼻头一酸,钻进小店:“老板,来 瓶酒,炒上一碟花生米。”几颗花生一口酒,几颗花生两口酒,一根根香烟被消 灭,等到头沉眼花,挥舞着手臂大嚷:“她走了,绝情地甩了我,老天怎么没有 下雨?”喝到小店打烊,摇晃着向前东倒西歪,嘴里高唱单身情歌,失业那位, 唱的是“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迷迷糊糊随遇而眠,到了太阳照常升 起,睁眼打量,今朝酒醒何处?马路边,绿化丛中!挣扎站起,衣服被勾住,心 想烦着呢别惹我,气冲冲猛一扯,哎哟,枝上多了块布。于是郁闷更甚,病怏怏 走进小店:“老板,酒。”这,正应了那句话,借酒浇愁愁更愁。   喝酒这事儿和女人一样,领导们最爱干,因为二者都能让他们飘飘欲仙。君 知道,为这片刻欢愉,多少官员沦为裙下之臣,喝着美酒佳酿,包着二三四奶, 败了纲纪,坏了朝纲。为逢迎这嗜好,又催生出批批奴才私底下拼命练酒量,以 期在饭局上好好表现。   常常是这样,饭局上,小领导已喝得晃晃悠悠,但意犹未尽的大领导又高喊 着“喝”,杯子已凑到跟前,但官小那位已分不清东西,心知不喝那就是闯祸, 等于是不给上级面子,日后说不准一不小心就会被整。奴才早看透了他心思,这 时赶紧救驾,满脸堆笑,代小领导连干三杯,以示对大领导的尊敬。最后领导们 都很满意,相约着去搓麻将,剩下一群奴才收拾残局。奴才们个个醉得像死猪, 涕泪泛滥,心里却乐开了花,因为他们知道,这次为领导解了围,下次便提拔有 望了。   有一种酒叫飞天茅台,大小官员都爱,因为他们觉得这酒上档次,喝时倍儿 有面子,这年头这个国,到哪里都讲排场讲面子,所以名贵佳酿乃公款吃喝必备 品。君不见重庆强哥,一手遮天翻云覆雨,平日里也爱整几口,飞天茅台是他最 爱。不过强哥点儿背,喝飞天茅台的他,终因腐败飞了天,说来这酒还真是有先 见之明。   酒逢知己千杯少,这是人们常说的场面话,适用于热闹场合,下一句是不醉 不归。我觉得这两句话有问题,在一起喝酒的不一定是知己,真是知己的人不会 攀酒把对方灌醉,喝醉了的人思维停滞,辨不清方向,怎么还分得清回家的路呢? 还有,能喝千杯的人可能需要先练会六脉神剑,好在扛不住时,把手指往桌下一 伸,把酒导出,不然,非醉死不可。   惯例是,每有聚会,必有烟酒,一群人吃着聊着,烟雾缭绕,酒气弥漫,真 可谓是快活似仙。间或有人站起来,说着祝词,举杯吆喝“干”,大家纷纷跟从, 一同碰杯,气氛变得活跃,三巡过后,人们便交谈热烈了。有时是一人站起,逐 一敬酒,脸上堆笑推销自己,寒暄中名片递上。然后一桌人分化,关系好的各自 组队,吹着各种牛皮。于是乎,有调情的,上面媚眼互抛,桌下腿来腿往;有互 相吹捧的,有倾诉心酸的,有趁机把合同签了的,都是边聊边时不时碰下杯子, 一切尽溶于酒。最后大家互记电话,寒暄完毕,各奔东西,很快忘记。   在饭桌上可窥见中国人之圆滑。酒是交际花,办事得靠它。一个饭局的诞生, 往往是有些事难办成的缘故。一个老板要承包工程,但审批手续难办,屡屡去办 皆被不办,怎么办?好办,洒钱打点关系,穿针引线,把领导弄到酒桌上。这人 喝了酒,头脑就发热,再被拍拍马屁,瞬间飘飘然,喝到晕乎乎,自然就称兄道 弟,聪明人见时机已到,忙于袖中传递红包,领导心花怒放,自然一拍胸膛: “好说好说,包我身上。”然后文件迅速递上,领导欣然签名,那位老板便财源 滚滚了。   所谓饭局,乃发起人所设一局,为了逢迎拍马,为了孝敬领导,为了打通关 系。在这个国,要办事,请客吃饭真是必须的,吃饭时碰杯假吹捧真乃必备节目, 喝了酒才好谈事,喝了酒才容易谈成事,不谙此道,便没有朋友,便无事能成, 注定郁郁。   有人说喝酒能弄出感情,这事儿我没遇到,只见过喝醉酒大打出手反目成仇, 或者是男女喝醉就乱来,或者是小女生被坏男人灌醉失了身。常常是发了工资, 几个人就想嗨一下,先打麻将定输赢,一直玩到深夜,这时候饿了,相约烧烤摊 上整一盅。吃着喝着,渐渐醉意围绕,嗓门也变大,相互对吼。平时这样吼是惯 了的,不过这时候是酒精助威,越吼越来劲儿,其中那个谁不是很醉,稍微的清 醒使他觉得尊严被践,于是掀翻桌子,照酒很醉那位脸上抡了一拳。那位虽说头 沉脸麻,意识倒还算清醒,知道被揍了。醉酒人胆大,他吃了亏,面子挂不住, 也就猛扑过去……所以,酒再有千般好,一旦上了脑,酒品不好的人就会整出乱 子来。   生活中,酒疯子是人人厌恶的,这类人就是酒品差,喝了点酒就会变成另一 人,说些胡话,时哭时笑,汗水鼻涕眼泪混成一团,动不动就下跪,动不动倒地 就睡,嘴里大骂着谁谁谁对他不好。一个家庭里如果出了这么一个败类,别指望 有好日子过了,经常上演的必定是争吵扭打东西摔坏。我不提倡海喝,以免烂醉, 变成酒疯子,惹人唾骂。每次与朋友吃饭,我提前打预防针,心里告诫自己:切 不可贪杯误事。   喝酒这事儿,在当下社会,你不会干也得学会“干”,国情使然。若想痛快 一醉,得有老友相陪。若有领导,举杯必须弄巧,不然烂醉如泥,小命可真堪虞。   2013.5.14.昆明 ◆         童年受辱的记忆  ·陈祖甲·   近年日本的一些军国主义者又疯狂地叫嚣侵占我国领土。这勾起我童年时受 辱的记忆。   有一件事是母亲在临终前告诉我的。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 占领上海。以苏州河为界,河的北部的虹口、闸北两个区被强制为为日本租界。 我家在虹口与闸北两区的交界处。大约1942年左右,我才两岁。日本兵常常到我 们居住的弄堂里来抓劳工。   有一天,日本兵来敲我家的后门,妄图抓劳工。我父亲才24岁左右,正当年。 父亲听到敲门声感到不妙,赶紧从前门逃出,得到阾居谢家的帮助,从他家的边 门穿过,跑到马路上,直逃到苏州河南岸的外公家。那里属于公共租界,日本兵 过不去。父亲就此逃过了一劫。要不然,恐怕我父亲的尸骨至今还在日本。   还有一件是我亲身经历的。刚才说过,我外公家在苏州河南岸(宁波路贵州 路),离我家至少有三四公里。每到星期天,我和弟弟总会跟着母亲到外公家去 白相。我们才两三岁,步行着去是不可能的。而当时的交通工具只有黄包车和三 轮车。黄包车坐不下三个人,只得坐三轮车。路线是从家里走河南路,过桥到北 京路……那时,河南路桥的东北角有一座庙宇叫天妃宫,所以河南路桥也就又称 天妃宫桥。可能是桥造的时间古老,同泥城桥(现名西藏路桥)、外白渡桥(现 名中山东路桥)、老闸桥(现名福建路桥)、新闸桥(现名浙江路桥)相比,拱 度要大一些,估计有三十度。站在这边桥堍是见不到对岸人上桥的。   因为桥北是日租界,桥堍总有两名日本兵站岗。三轮车夫拉着我们上桥,很 费劲。加之天热,汗流满面。汗水免不了流入口中,汗水的咸味让车夫难受,便 啐了一口唾液到地上。这个情节被站岗的日本兵看到,立马命令他过去。车夫无 奈,走到日本兵面前鞠一个躬。“啪!啪!”日本兵凶恶地扇了车夫两个嘴巴。 车夫也只得忍着。我们兄弟看到手握插有亮晶晶刺刀的步枪,也不敢起抗争的意 识,只得也顺从地跟着鞠躬。日本兵这才放我们走。我们不敢上车,在三轮车后 面帮助推车,直到桥顶。车夫对我们笑笑,用马甲擦去脸上的汗水。这才送我们 到外公家。   明明在中国的土地上,为什么中国人要向日本侵略者鞠躬?这就是我们在童 年时受到的屈辱。虽已过去有七十年,至今仍觉记忆犹新、铭记心头。   2014.4.1.初稿   2014.4.4改稿 【丝露集】∽∽∽∽∽∽∽∽∽∽∽∽∽∽∽∽∽∽∽∽∽∽∽∽∽∽∽∽∽∽ ◆   我在诗里和奶奶交谈一场心事 ·水过河· “你身体还好吗?工作顺利吧?” 每次拨通家里的电话之前,我不会忘记换上新电池。 我怕有些话还没有说完,就断了牵挂的信号。 电话那头是我的亲人呵,白发苍苍的奶奶。 她会问我:“你身体还好吗?工作还顺利吧?” 我底气十足地告诉奶奶:“放心吧, 我一切都好。你呢?” “我很好,不用担心奶奶。” 我这分明是明知故问啊 奶奶这两年一直在打滴 似乎每一滴葡萄液如天空洒落的酸雨 溅落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我说不出这是什么滋味。 “今年风调雨顺,收成还可以吧。” 我时常在午夜醒来,惦挂起那几亩贫血的薄田。 父亲用坚硬的骨头,几十年如一日呵护住它们 和士兵一样在田间来回巡逻。 电话那头是我的亲人呵,白发苍苍的奶奶。 她会告诉我:“今年风调雨顺,收成还可以吧。” 我只是微微一笑,有些痛楚如银针几条扎进心脏 只要想起青春干瘪的嘴唇与落寞的目光 我就恨不得把自己的翅膀降落到大地 再次聆听来自远方的鞭策声 每一声都意味着快马加鞭 “什么时候带女朋友回家?” 现实生活,爱似乎是一场幸福的电影,或虚或真,或分或合。 我自编自导的故事不关风与月,只是关于一条河流的行程 电话那头是我的亲人呵,白发苍苍的奶奶 她会问我:“什么时候带女朋友回家?” 黄连塞满了我的口,我敷衍说:“很快,很快。” 这几年,我不能原谅自己和爱情擦肩而过 或许缘分没有来临之前,我必须做好 现场直播的准备。让她来成为幸福的主角 ④“钱不一定要赚很多,人只要过得开心。” 漂泊在异乡的城市,按捺不住的是向前的心。 我在疲累的夜晚,时常忖量的是钱包如何鼓起来,鼓起来 电话那头是我的亲人呵,白发苍苍的奶奶 她会告诉我:“钱不一定要赚很多,人只要过得开心。” 我似乎自己过得还潇洒,但没有很多粮票寄回家 我很开心,很开心。我完全没有理由不开心。 从前啊。奶奶给我一毛钱买2个糖果吃,甜蜜了整个童年。 我怎能辜负我那些正在葳蕤成长的枝叶 枝叶里那串等待成熟丰硕的果实呢 ⑤“孩子,还记得回家的路吗?” 久远的童年,似乎还躺在村口那棵树那个鸟巢里。 只是,多年后回来看望它们,看到的只是年轻的伙伴 电话那头是我的亲人呵,白发苍苍的奶奶 她逗着我说:“孩子,还记得回家的路吗?” 我如何会忘记归家的路,每一个站台 每一处沿途的风景 我似乎都已经把它们当成了航标 只是,我发觉自己离故乡越来越遥远 思念愈加亲近,很想拥抱从前的美好 ——当我写到这里,眼泪和井水一样 清澈而透亮。而忧伤啊就如死亡的石钟 一次次地撞击我失眠多梦的夜晚 思念绵延到了一个叫故乡的地方 2010年10月14日晚。水(作)。 ◆               落日清凉山   ·白雪歌·   清凉山,不知国人因何偏爱这个名字,河北的石家庄,陕西的延安,辽宁的 岫岩,黑龙江的嘉荫,山西竟有怀仁、繁峙两处山峰,皆以此命名。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二日黄昏,南京的清凉山或许是此时当中最美丽的。落 日把山顶千姿百态的云朵渲染得耀眼夺目,五彩斑斓,仿佛是古戏里公主嫔妃头 上的凤冠。   自然是不瞅谁的脸色的。   晚饭吃得很少,这都已经连续好多天了。东北已经丢了,黄淮似乎又危在旦 夕,一整天的军事会议除了唯唯诺诺,剩下的就是拼死的誓言。“唉——”身心 疲惫的蒋介石独自在官邸的大理石地板上踱来踱去。他按了下桌上的按钮,侍卫 官进来,一个笔挺的立正:“委座。”   “你去把陈布雷请来。”   “是!”   陈布雷一袭蓝布长衫,一到门口,蒋介石愁眉顿展:“彦及,快进来,坐 坐。”待蒋介石坐了,陈布雷才在他对面的长沙发上坐了下来。“喝点什么?” “还是茶吧。”侍卫官应声而去,过了会儿端着盘子进来,把一杯开水放在蒋介 石面前,茶放在陈布雷面前。一个敬礼,转身离去。听到关门声,蒋介石这才开 言:“彦及呀,有人要我下野,你怎么看?”陈布雷呷了口茶,晃了下头:“这 不是治病之良药,最多就是个止疼缓解的法子。”“你真的这么认为?”“嗯。” “知我者,彦及也。”蒋介石笑逐颜开,“我今天叫你来,就是想听听你对当下 时局的看法和对策。”   陈布雷手捂着嘴巴轻轻咳了一下,蒋介石一反常态,指着桌上的香烟:“抽 吧,你抽吧,没关系。”见陈布雷不动,还殷勤地香烟往前推了推。这一“礼 遇”,让陈布雷打消了大半的心理戒备。他抽出只烟,只是放在鼻子底下嗅了嗅, 并没点燃,一种比烟瘾更强烈的“瘾”给激发了起来。那就是书生之“瘾”—— 治国平天下。   他暗自思忖:我想这下他应该清醒了。东北一役,折兵五十多万,三省尽失, 整个江北也已是满目疮痍岌岌可危。华北西南又是貌合神离,敷衍塞责。是呀, 也该是幡然醒悟改弦易张的时候了。再者,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国家 有难,匹夫有责。我也理应‘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国难之前,锱铢 计较个人荣耻得失,不是大丈夫所为。而且蒋公于我一向不薄,知遇之恩此时不 报更待何时!……   书生就是书生。只这一会儿的功夫,屈原、班超,魏征,范仲淹,包文正 , 文天祥……历史上的名臣贤相诤士,挨个在他脑子里过了一遍。想到这里,陈布 雷把屁股往前挪了挪:“委座,愚弟是有些浅识拙见。”他把身子朝前又倾了倾, “诗家有言,功夫在诗外……”   蒋介石最烦他引经据典了。见陈布雷在看他,便满脸堆笑:“但说无妨,但 说无妨。”   陈布雷把烟放在烟灰缸旁边,直了直身子:“最近几年,我把先总理的三民 主义研习再三,颇受启发。深感先总理慧眼独具,一语中的。”“是吗?说来听 听。”“民族、民权、民生,虽为三民,可核心只一,便是民权。”陈布雷把杯 子挪到旁边,身子更往前趋,“民族者,各民族一律平等。平等什么?权也。民 权者,国权为民之有;民生者,平均地权,亦然是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宋亡元兴,明灭清起,匹夫尽责了吗?没有。因为民无权,便无责,先有权而后 才有责。清王朝便是先例,列强入侵而民避一旁,大火焚园民竟无一施救!日本 居深海之岛,人口及国土不及我十分之一,自明治之后,突飞猛进,践我家园如 入无人之地,皆因日本国举一国之力,而满清举一家一族之力,胜负立判。即便 如此,西太后仍执迷不悟。光绪三十二年,即一九零六年,虽派了戴鸿慈、端方 等人效明治而往西方考察政治。戴鸿慈有幸不辱使命,条陈里直言不讳:‘盖创 造英雄,自以身为公仆,俾宫恶服不自暇逸,以有白宫之遗型,历代总统咸则之。 诚哉,不以天下奉一人也……’只可惜真知灼见不为所用。”蒋介石慨然道: “不是不为所用,是不敢用呀。英国、日本君主之立宪,英国日本行,而满清不 行,满汉异族,心有顾忌。自满清立国,反清复明从来未止,还权于民,无疑自 掘坟墓。”“此不尽然。还权于民,是有功于民,有功于国,而且此功开天辟地, 堪比尧舜。可惜西太后私心太炽,大好机遇失之交臂。后设西学,办洋务,购西 洋兵器,终究是沙上筑屋,白费气力。袁世凯利欲熏心,自铸大丑。段祺瑞等军 阀更是不足道哉。直到先总理举起三民主义大旗,天下群呼响应,才有今日我中 华之民国。可笑袁段之流,仍以为可以凭武力而窃据天下,真可谓井底之蛙……”   蒋介石伸手止住他:“我知道你学贯中西,满腹经纶。你所说的是我们以后 需要完善的。眼下我想听听你对时局有什么具体对策?”   “这就是我要说的对策。”   “什么?不会是还权于民吧?”   “正是。”   “怎么个还法?”   听话听音。其实说到戴鸿慈上书西太后时,蒋介石脸上的笑容已所剩无几了, 蒋因此还给他打了个岔,可陈布雷却充耳不闻。等言及袁世凯段祺瑞,他的委座 脸上剩余的那点笑容早已一扫而光,可陈布雷依然视而不见。最后竟连反话也听 不出来,还言之铮铮地“正是”。   如果说在蒋身边二十多年,陈布雷还摸不着蒋的脾气,那可真有点小瞧这位 老夫子了。或许是突然得到蒋的垂询,一时心血来潮,头脑发热,便不顾颜色, 侃侃而谈,甚至错把厌恶之色当作对自个观点的深思冥想,暗暗称许,因此便知 无不言,言无不尽了起来。如果说陈夫子还不至于稚气到这个地步,那他就是要 执意犯上了……   可惜这其中的缘由已经无从而知了。   最贴切的解释在下以为还是那四个字:书生意气。也就是人们平常说的“迂” 气,不合时宜,不会随着世事之变而变。可这也正是书生最可爱的地方。书生, 并非读书之人就称得上书生。真正的书生,一是倔强,究死理,认死理;二是不 爱钱,不惜身,为大道而死义无反顾。就像屈原,就像文天祥,就像谭嗣同,就 像秋瑾……   “怎么个还法?”这几个字蒋介石几乎是咬着牙说的。   陈布雷不假思索:“立即通电全国,停止内战,各党派平等协商,制定真正 的民主宪法……”   “够了!”蒋介石压了压火,“天色不早了,你该回去休息了。”   “委座,你该醒醒了。东北三省沦陷,表面上是军事的沦陷,实质是人心的 沦陷……”   “东北三省怎么了?那是张学良、共产党胡说八道、散布谣言,说我不抵抗, 才使那里的人不明就里、怨气冲天。再者,东北一战,敌众我寡,那算不上他毛 泽东的本事。”   “那江淮呢?”   “江淮怎么了?”   “不也战事不利吗?”   “不就是不利,又不是沦陷。这里不是东北,这里的人也不是东北人。要我 跟毛泽东平起平坐,他够格吗!我跟随先总理驱逐满清,出生入死,他毛泽东在 哪里?南征北伐,统一全国,他毛泽东在哪里?八年抗战,劳苦奔波,他毛泽东 又在哪里?”   “打江山就非得坐江山吗?这与满清封建又有什么区别?难怪人们都说……”   “都说什么?你说出来!”   “说我们政府是四大家族之政府。”   “娘希匹!”蒋介石呼地站起,指着自己的胸膛说,“我想坐江山?你干脆 就说我是西太后,是袁世凯!四大家族,四大家族怎么了?”他指着面前的白开 水,“我蒋某人吃的啥,喝的啥,穿的啥,住的啥!夫人又怎么了?天天劳苦奔 波,为了谁?为了我们自己吗?”   “因为您不给别人‘劳苦奔波’的机会。”   啪!蒋介石一拍桌子,大吼一声:“够了!”嘴唇哆嗦着盯着对方,“别人 没给机会,你总给了吧。你又给我‘劳苦’了什么!‘奔波’了什么!”说毕, 愤然而去。   陈布雷喟然一声,起身环顾屋子一周,摇了摇头,转身黯然离去。   回到屋里,他独自坐在桌前思索良久,提笔写道:   委座钧鉴:   布雷自知才疏学浅,力不从心,有负委座之恩遇重托,深感愧歉!   然,此时不是布雷自责愧歉之时,有更要紧百倍万倍之事说于委座。   布雷积几十年之所学所见,深感我中华民族几千年深重灾难之根,一非自然 之灾害,二非外族之抢掠。不在外,而在内。即,专制之政治。专制是腐败之本, 腐败又是百害之首。自古以来,专制犹如铜墙铁壁,钢圈金箍,拦阻束缚住我中 华之手脚,使我国民,尤其国之精华深受其害!士因不事权贵,效国无门而踯躅 乡野;民皆门窗紧闭,噤若寒蝉,不闻不问,置身事外。贤智不举,奸邪横行, 人格扭曲萎缩,年比一年,日甚一日!   我党先辈,哪一个不是深受其害!先总理更因报国无门而远走他乡,深感只 有还民于权才是强国之根本。此旗一举,天下云集响应,短短数年,满清亡而我 民国立。   及至民国,委座倾心于固权集权而疏于民权之建设,致使中华之难沉渣重起, 有识之士难以立足,愤而向北。徐向前,林彪不就是例证,他们不也是您的高足 吗?   此时亦不是公自责之时。布雷陈说之紧要事,就是委座应抓住这当下之时机, 建不世之功业,实现先总理之遗愿:天下为公,天下为民。使我中华真正成为四 万万同胞之中华!山河真正成为四万万同胞之山河!到那时,民族团结一心,四 海之内皆兄弟,看天下谁敢欺,谁敢侮!   此事之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惊天而动地!   时无多矣,公切勿失!   布雷绝笔于十一月十二日。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三日,陈布雷自杀身亡。国民党官方说他是“感激轻生, 以死报国”。 ◆             王乙己 ·方书昊·   理工大的上课的制度,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五点五十便送电起床了,起床 后还要跑早操上早读,之后才是正常上课时间。求学的人,或早或晚亮了灯,每 每花四分时间,多睡一会,——这是大一新生的事,现在每天要多睡十分,—— 躺在被窝里,迟迟的摆脱困劲;倘肯多睡一分,便可以用来打个小盹,或者回笼 觉,做下美梦了,如果睡到十几分,那就能睡一好觉,但这些学生,多是便衣帮, 大抵没有这样时间。只有穿西装的,才能在附近教师公寓的房子里,好睡好起, 睡到八点去教课。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大学的安全学院里当导员,院长说,样子太傻,怕侍候 不了西装老师,就在下面做点事罢。下面的便衣学生,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 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步行或骑车来代替早操,查问早读教室有检 查没,又看上课老师点名不点,然后睡觉或玩手机:在这严重抵触下,检查也很 为难,所以过了几年,院长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证书的含金高,辞退不得, 便改为专作辅导员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坐在办公室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 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院长是一副冷面孔,学生也没有好消息,教人活泼不得; 要有王乙己到来,是必须附和几声的,所以至今还记得。   王乙己是早起跑操而穿西装的唯一的人。他身材有点胖;红润脸色,皱纹时 常清理消除;一部干净净的喜笑的脸色。穿的不仅是西装,而且又新又贵,似乎 十多月不见其人,只是耳闻。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大道理也,教人寒暄客套的。 因为他姓王,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王’乙己这寒暄客套的话里,替他取 下一个绰号,叫作王乙己。王乙己一开会,所有师生便都要去听他讲,有的问道, “王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光彩了!”他不回答,对话筒讲,“尊敬的老师们, 同学们。”便显出极有使命的样子。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学了人 家的东西了!”王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积极……”“什么积极?我前 天亲眼见你学来台家的啦啦操,有资金。”王乙己便涨红了脸,脸上的皮肉笑笑 凸起,赞誉到,“啦啦操要加入校全运会……全运会!……全校人的事,能轻视 么?”接连便是客套的话,什么“明德任责”,什么“大爱”之类,引得众人都 鼓掌起来:舞台上下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王乙己原来也练过太极拳,但终于没有过高段,又没有 拜高师;于是愈来愈差,弄到将要忘招式了。幸而跑了一身好步,便号召师生跑 早操,以身作则。可惜他又有一样倔脾气,为了健康制度化。过不到几天,便连 新生和大二大三大四,一起跑早操。如是几年,和他叫板的人也没有了。王乙己 很无聊,便免不了偶然引进些新的健身方式。但他在我们校里,行踪却比别人都 少,就是从不见其人;虽然间或路上遇到,迎面打个招呼,但不出一月,定然难 见,只好在校新闻栏里找出王乙己的行踪。   王乙己讲话讲了一大半,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台下便有人问道,“王乙 己,你当真每天都跑步吗?”王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回答的神气。他们 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跑步就练得身体如此健壮呢?”王乙己立刻显出喜笑颜开 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喜色,嘴里讲些话;这回可是全是“好学力行”之类, 一些传统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鼓掌起来:舞台上下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也要附和着鼓掌,院长是坚决要求的。而且院长见了王乙己, 也每每这样问他,寒暄夸奖。王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领导说 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打过太极拳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打过太 极拳,……我便问你一问。陈式太极精要十八式,是那十八式?”我想,理工大 上学的人,不是大一体育必修太极拳精要十八式么?便低下头去,想答出了会伤 他面子吗。王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说罢?……我教给你,记着! 这些名字应该记着。将来做院长的时候,讲话要用。”我暗想我和院长的等级还 很远呢,而且我们院长也从不记是那十八式;又好笑,又不耐烦,笑笑地答他道, “必须你教,不然我怎麽知道是那十八式呢?”王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 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讲台,点头说,“这样这样!……太极拳有四样招式,你知 道么?”我愈不耐烦了,但也不好低头玩手机。王乙己已用灯翻开ppt,在讲台 上讲,见我很是热心,便长叹一口气,显出极高兴的样子。   有几回,上级领导听得风声,也赶热闹,围住了王乙己。他便给他们讲太极 拳,一人一招。领导听完讲,仍然不走,眼睛都望着学苑餐厅。王乙己着了慌, 安排学苑餐厅要物美价廉帅哥美女才能就餐,满脸笑着去说道,“自强不息,奋 发向上。”转过脸又看一看领导,自己点头说,“严慈!严谨?严格。”于是这 一拨领导都在笑声里坐车走了。   王乙己是这样的使人抱怨,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躁。   有一天,大约是雾霾后的两三天,院长正在考虑是否暂停早操,看下河理水 吧,忽然说,“王乙己长久没有下水了。都有十九家媒体报道呢!”我才也觉得 他的确长久没有下水了。一个发帖的人说道,“他怎么会下水?……他访美学习 了。”院长说,“哦!”“他总仍旧是学习。这一回,是自己得意,竟飞到美国 人家里去了。他家的认证,容易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是签 合同,后来是写实验报告,写了大半年,终于认证成功了。”“后来呢?”“后 来认证成功了了。”“成功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国际化了。” 院长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考虑早操。   开学典礼之后,学风是一天差比一天,看看考试作弊;我整天的坐办公室, 也有学生来找要通融下。一天的下半天,雾霾特别严重,我正担心明天的早操。 忽然间听得一个消息,“明天早操取消。”这消息虽然简单,却很振奋。赶紧通 知下去。站起来去趟办公室,那王乙己便在卓台旁的椅子上坐着。他脸上胖而且 红,已经高富帅样子;穿一件新夹袄,叉着两腿,下面垫一个座垫,用丝绳在椅 上栓住;见了我,又说道,“明天早操取消。”院长也走了进来,一面说,“王 乙己么?你还真暂停早操呢!”王乙己很尴尬的仰面答道,“这……还是要坚持 到放假最后一天的。这一天暂停,要低调。”院长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 “王乙己,这学生都大四了还要早操呀!”但他这回却不十分愉悦,单说了一句 “当然要跑!”“要跑?考试周了,课都结了还要跑早操?”王乙己斥声说道, “要跑,跑,跑……”他的眼色,很像警告院长,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进来了几 个人,便和院长都鼓掌了。我写了短信,发出去,通知明天早操取消。他从抽屉 里那出几张报纸,放在桌面上,见他双手微抖,原来他早就知道媒体报道了。不 一会,他缓了口气,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说着他这几天大霾都没去跑早操。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王乙己。到了年关,院长看下最新公告说,“王 乙己说要放假了!”到第二年的国庆,又说“王乙己又说要放假了!”到圣诞可 是没有说,再到毕业典礼才又看到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王乙己的确在办公室。   二零一四年一月 【网里乾坤】∽∽∽∽∽∽∽∽∽∽∽∽∽∽∽∽∽∽∽∽∽∽∽∽∽∽∽∽∽ ◆        秋风亭——公元1203年的赋格曲 ·非禅·   赋格是西洋巴洛克主义时代的一种复调曲式。   开始时,一个声部先单独演奏出一段旋律,叫做主题。接着,另一声部把主 题移高五度或移低四度来模仿,好象是主题的答句,叫做答题。如果是多声部的 赋格,则各个声部依次登场,齐头并进,但演奏的旋律却是交错不同的。新声部 和旧声部同时演奏时,互相装饰、对比、结合,给乐曲带上了新的风味,叫做对 题。   欣赏赋格时,听者的注意力会不自觉地被在不同声部上的旋律上下牵引,心 簇摇荡。一首上佳的赋格曲听罢,有种一览江山后百感交集、百味杂陈的感觉。   公元1203年,时当中国南宋朝嘉泰三年,长久闲置在家的辛弃疾在六月间总 算被朝廷启用,安排做两浙东路的安抚使兼知绍兴府。此时的他已是六十四岁的 老夫,距离少年豪气,在山东抗金战场于百千人中单骑取叛徒首级,四十一年过 去了。   赴任之后,他在绍兴的卧龙山东侧新筑一亭,名之曰:秋风亭。秋天到了, 登临揽胜,他写了一首《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的词,并特意分寄给友人。 词曰: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功成者去, 觉团扇、便与人疏。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   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故人书 报,莫因循、忘却莼鲈。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   袅袅秋风、眇眇愁余,用的都是屈原《九歌·湘夫人》的诗意。吾庐,指稼 轩被起用前,在江西铅山的居所。山河、风景,用的是《世说新语》中新亭饮宴 的典故。团扇,还是用典,班婕妤的《短歌行》,既点出时节,又暗示自己旋起 旋废、终被闲置的遭际。禹迹,双关眼前景物和坟典中禹王功业。茂陵,是汉武 帝;相如,指司马相如,其人死后,武帝方悔用人之难。武帝本人又有《秋风 辞》,曰:“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莼鲈,典出《世说新语》,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 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太史公书,即《史记》, 为司马迁忍辱发愤所作。   稼轩写作这首词,好似从象征意义上出了一个赋格的主题,句句扣着题面上 的秋风,却籍着“用典使事”,即不断穿越回历史典故和典故所暗示的情境语境 中去,以反复观照自己此时于建功与归去间的抉择,叩问、自语、展开、合上、 消解、又重提。   可能最早答复他的,是他的朋友,庆元知府(府治在宁波)丘崇。他用词中 的原韵写了一首和词:   《和辛幼安秋风亭韵,癸亥中秋前二日》   闻说瓢泉,占烟霏空翠,中著精庐。旁连吹台燕榭,人境清殊。犹疑未足, 称主人、胸次恢疏。天自与,相攸佳处,除今禹会应无。   选胜卧龙东畔,望蓬莱对起,岩壑屏如。秋风夜凉弄笛,明月邀予。三英笑 粲,更吴天不隔篿鐪。新度曲,银勾照眼,争看阿素工书。   古人诗词酬唱,“和韵”或“次韵”是一种格式,它要求和者必须使用原作 中的韵字来创作新篇。这些原韵、原字,先后次序也与被和之作相同,同赋格写 作在形式上确有共通之处。   丘词从字面看,平淡无奇,说辛弃疾以前在铅山退居固然好,但毕竟不能尽 其才。如今在绍兴担当一方,胜景不殊,公务之余既可朋友相聚,又有闺房乐趣, 自应陶然其中。对于时局,只字未提。   丘崇长稼轩5岁,宦海浮沉多年,本人也是抗金主战派。第二年韩侂胄倡议 北伐,他和辛都是被召的人物,绝非醉情声色之辈。因此,细玩文意,我把这看 作是第一个答题。   隔了一阵,贵公子张镃的答书也从临安寄来了,同样是次韵之作——   《稼轩帅浙东,作秋风亭成,以长短句寄余,欲和久之。偶霜晴,小楼登眺, 因次来韵,代书奉酬》   城畔芙蓉,爱吹晴映水,光照园庐。清霜乍凋岸柳,风景偏殊。登楼念远, 望越山青补林疏。人正在、秋风亭上,高情远解知无。   江南久无豪气,看规恢意概,当代谁如。乾坤尽归妙用,何处非余。骑鲸浪 海,更那须、采菊思鲈。应会得、文章事业,从来不在诗书。   这首词的文采要好过丘词,但意思一览无余。上片从自己登楼写起,关照到 辛弃疾。下片纯是勉励驱策之辞,说:抗金大业非你莫属,不要东想西想,勇往 直前就是了。   张镃,时年五十一岁。乃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家世显赫。 《齐东野语》载“其园池、声妓、服玩之丽,甲天下”。这第二个答题,对形势 可以说是过于天真了,对稼轩怀古的衷曲,也缺乏感应。但在这部赋格曲中,少 了它的支撑,结构就会显得不完整。   最后的答题来自姜夔——   《汉宫春(次韵稼轩)》   云曰归欤。纵垂天曳曳,终反衡庐。扬州十年一梦,免仰差殊。秦碑越殿, 悔旧游、作计全疏。分付与、高怀老尹,管弦丝竹宁无。   知公爱山入剡,若南寻李白,问讯何如。年年雁飞波上,愁亦关予。临皋领 客,向月边、携酒携鲈。今但借、秋风一榻,公歌我亦能书。   白石道人当年四十八岁,正流寓杭州、松江,努力鬻字度日,实则是靠张镃 这样的富人朋友接济,活得并不容易。开头也是从自家身世说起,但不是光讲自 家身世,而与稼轩呼应、互作映像。感怀由衷,便与张功甫迥然不同。换片继续 规模原词,以李白作比稼轩,隐有劝退之意。结尾直截地放弃了寻章用典的探索, 直接在情绪上予以回应,沉郁绵厚不及而辞气畅快胜之。乃为主题奉上一个圆满 的答题。   当年十二月,辛弃疾被招赴行在(临安),次年三月转知镇江,词兴不减, 写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的名篇,但始终没被 委以实权,旋被言官论罢,1207年9月死于词中提及的“吾庐”——铅山家居, 年六十七。   也是四年后,韩侂胄的北伐溃败已成定局,张镃参与了谋诛韩侂胄(呈其头 颅给金人谢罪),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被编管流放到象州(广西),何时 去世不详。   丘崇和辛弃疾一样为韩相不喜,“忤侂胄,奉祠”。直到开禧三年(1207 年),史弥远上台才复知建康府,寻为江淮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嘉定元年 (1208年)就去世了,年七十四。   姜夔一生布衣,晚年更是穷困潦倒,四处寄食,自称“无枝之鹊”。从开禧 三年起,他没有新的词作存世,行实也不复可考。仅据吴潜《履斋诗余》中一段 词序,证其活到了嘉定十四年(1221年),卒于杭州钱塘门外西马塍,年六十七。   秋风亭据说从此荒废了。 ◆        《丰乳肥臀》究竟向世人揭示了什么?   ·金振邦·   一   偶然间发现《新语丝》2014年3月15日,“网里乾坤”栏目里,刊登了一篇 肖舜旦写的评论《〈丰乳肥臀〉:怎一个‘黄’字了得?——莫言病态美学趣味 剖析”》(以下简称“《黄》文”)。标题常常是文本的眼睛,使用一个“黄” 字,来剖析《丰乳肥臀》所谓的“病态美学趣味”,恰恰折射出作者自己病态的 美学观、批评观。联系作者其他一些相关主题的评论文章,这篇评论的出炉是完 全合符其自身的思维逻辑的。   什么是“黄”?不外乎就是作品中的性爱、色情描写。描写色情、性爱就是 “病态美学趣味”?这种论调常常在文革年代里不绝于耳。那个时代把《西厢 记》、《红楼梦》、《金瓶梅》等描写性爱、色情的作品,一律踩在脚下。光看 作品描写的题材,不分析这种描写背后的文化取向,就来判断一部作品的美学趣 味,我们恍若穿越时光进入了那个文革时代。   评价一部作品不能只看表面的表现题材,关键是其背后的审美趣味、艺术象 征和文化寓意。著名评论家王云缦先生,在评论电影《红高粱》时认为,它让人 感受到一种不常有的艺术震撼力。“这种艺术震撼力来自两个层面,一是它对一 般具有凝重、传奇色彩的生活,作了独特而深刻的发掘;二是采用了极富造型力 的电影语言,创造出电影艺术所特有的审美意境。”“艺术真实可以有多种形态。 不少影片贴近日常生活,于普通人的生活中去发掘真和美,这是一种真实。而 《红高粱》以第三代人回叙老奶奶古老故事的口吻,将一段人所鲜知的、奇特的 生活展现在银幕上,也自有其真实的价值。人们不难发现其中蕴涵着劳动者的创 造力、抗争力,以及民族的凝聚力。”“影片中出现的这种对原始劳动和生活方 式的‘崇拜’,在世界乃至我国不少作品中成为一种风尚。但,我以为问题不在 取材和表状,而在创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态度。《红高粱》意在从这些古老、传统 的劳动方式和生活形态中,发掘出那些被扭曲、仍不失劳动者本色的人物精神美, 力度美。”(王云缦. 富有艺术震撼力的电影《红高粱》[J].红旗杂志,1988 (6).)可见,“一个‘黄’字了得”,是一种对作品极为肤浅的概括和聚焦。   任何角度、品味、格调的解读都是自由的。它是评论者的一种艺术再创造。 我们应该允许各种评论声音的展示。但是,任何人的评论都将无法改变作品自身 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一个作家所讲的故事一旦形成文本,就是一个完全独立 的世界。它不再受作者解释的影响。作品中丰富的文化内涵,甚至连作者自己都 不能完全意识到。保罗·李科认为最重要的是文本。“一旦一个讲话被记录了下 来,它就脱离了这个讲话者和产生讲话的情景。”“文本从情景中脱离出来被称 作距离化。文本具有的意义与原作者的意图无关。……原作者的意图就不限制文 本可能被解释成什么意义,而且任何读者的独特理解也不会限制文本本身想说什 么。一旦写了下来,文本就可被任何有阅读能力的人利用,提供多种可能性—— 而且多次阅读(意义)是完全可能的。”([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M]. 陈德明,叶晓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78.)这就是作品大 于思想,文学文本所蕴含的文化、审美等信息是极为丰富的,必然会远远超越作 者自己的主观意识。   任何文学故事都不会限制读者的个性化解读。文学故事中的形象必然包含不 同程度的未定性,因为它是意义的意向性投射。文本中不可能使用许多细节来填 补所有“间隙”和“空白”。无论多少细节或暗示都无法消除未定点。每一部文 学作品,每一个人物或场景,都包含着无数的未定点。因此,读者最重要活动就 在于排除未定点,填补空白或文本中的图式化环节。这个过程英加登称之为“具 体化”。没有这种具体化过程,文本及其表现的世界就不会从图式化结构中呈现 出来。任何的具体化都同读者的个人经验、心境和其他偶然因素相联系,是一种 读者个体的独特介入,因此必然纷繁多样、各呈异趣,决不会存在相同的具体化, 即使它们是同一读者具体化的产物。作品的意义决不是文本中固有的,而是从阅 读的具体化过程中产生的。但是这种具体化也不是主张文本意义阐释的无限性和 随意性,恰恰相反,“文学作品意义的具体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它遵循着沉淀在 审美原则的形成与变化中的特定‘逻辑’。”( [德]姚斯,[美]霍拉勃.接受美 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等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85.)如果离开 了读者的介入,它无法产生独立的意义。文本的意义产生,只有靠读者阅读的具 体化才能实现。文学文本就像是一个空筐,它需要读者充填意义和内容。文本本 身的价值和视域是有限的,而读者的具体化结果和充填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 则是无限的,读者的视野可以说是永无止境。离开了读者,任何文本都无法存在, 只是一个未完成的文学作品。   二   莫言小说《丰乳肥臀》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评论者莫衷一是,存在着 截然不同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黄》文例举军旅作家彭荆风《莫言的枪投向 哪里?——评〈丰乳肥臀〉》文中的观点:“过去国民党反动派诬蔑共产党是共 产共妻,灭绝人伦,也只是流于空洞的叫嚣,难以有文学作品具体地描述,想不 到几十年后,却有莫言的《丰乳肥臀》横空出世,填补了这一空白。”并说这种 立场代表了那时许多老一辈作家文人的共同立场,著名的就有陈荒煤、刘白羽、 端木蕻良、程代熙、纪鹏、柯原、陆宁等。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单纯的以政 治立场来否定一部作品的态度自然显得有些迂腐甚至可笑。”这种所谓鲜明和激 烈的批评“很快就成为明日黄花了”。其实,当时不少著名评论家也有类似的评 论。所谓《丰乳肥臀》“黄”字了得,也是老调重弹而已。为了尊重评论者的人 格,还是匿去姓名展示一下有代表性的言论吧。   有人认为刊登《丰乳肥臀》,“现在的文学圣坛到了这种地步,真是可悲。” “《中国航空报》除发表莫言那篇文章,还登了一批捧场摘语。世风如此,江河 日下,我们浴血奋斗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国家,竟培养了这些蛀虫,令人悲愤。” “对《丰乳肥臀》的批评非常好,非常必要。现在文学界的确有股歪风,香的香 不了,臭的臭不下;良莠不分,甚至黑白颠倒。”“这次看了你们的会刊,使我 有瞠目结舌之感,就像听见《废都》作者自己划框框删节一样。《金瓶梅》是后 人作的删节,作者本人自己删节也确实费解,你不写就行了,这不是故弄玄虚吗? 说故弄玄虚还是褒词,实际是故意引诱青少年想入非非。现在有些所谓文学作品 没法说。”“我觉得《丰乳肥臀》获大奖是可悲的。”“如果让这一类的作品充 斥文坛,我们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就会变色了。建议对《丰乳肥臀》的讨论和批评, 要造成更大的声势,像‘严打’一样,刹一刹这股歪风。”“关于《丰乳肥臀》 的讨论文章,我认为彭荆风的写得最好,汪德荣的文章我最欣赏的是:‘试看今 日之中国,竟是谁家的天下?’”“我们的文人(且不说还是个军人)竞堕落到如 此(包括政治上的堕落)地步。”(佚名.听《大家》的,还是听大家的……[J]. 云南当代文学,1996(32).)   但是,谁也无法遮掩一些有头脑、有良知评论家的真知灼见。刘再复:“莫 言的深邃精神内涵和‘莫言’这个名字所呈现的良知方向,全在作品中。只要阅 读一下莫言的作品,就会明白莫言在作品中表现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最高的道德 勇气和道义水平。在政治高压之下,有这种勇气和水平很不简单。从《透明的红 萝卜》到《蛙》,他的所有作品都直面中国社会现实的黑暗,也都直面中国国民 性的黑暗。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良心的呼唤,都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火热的正 义感与道德感。”“小说中的中国人是那样贫穷,那样可怜,那样卑微,那样悲 惨,那样无助;而站在中国人头上的乡村小官僚又是那样凶恶,那么残忍,那样 虚伪,那样狡黠。读了莫言小说,再麻木的心也会哭泣。”“莫言在写作中把个 性、人性、野性甚至‘魔性’发挥到极致。作为作家,莫言时而像大魔术师,笔 下的语言魔术、情节魔术、主题魔术、手法魔术等变幻无穷;时而像‘撒旦’, 宣称文学就是‘在上帝的金杯里撒尿’,讲起故事更是‘颠覆性叙事’,把那一 套根深蒂固的‘政治权力叙事’和‘政治意识形态叙事’完全颠覆了。”“莫言 的代表作全是既有现实的深广度又有想象的视野。其成功的密码正是在这里。他 的震撼力来自开掘现实的深度加上非凡的想象力。”“莫言给中国当代作家最大 的启迪是:文学是最自由的领域,它的创造完全可以像天马行空,不拘一格。莫 言把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手法均推向极致,这既是他 的‘文本策略’,也应是文学创作的文本策略。莫言虽说是在‘讲故事’,但他 却讲出大气象、大格局、大悲悯,讲出荷马史诗似的大叙述,讲出巴尔扎克世纪 画卷似的大结构,这就是靠他不拘一格地创造,不把任何教条、任何全科玉律放 在眼里地创造。莫言敢于宣称‘文学就是在上帝的金杯里撒尿’,这不是粗野, 而是冲破牢笼的大气魄。”“《丰乳肥臀》,此部长篇把《红高粱》的历史解构 推向极致,尤其是把中国人种退化的叙事推向极致。这是一部充分莫言化(充分 个人化)的百年中国沧桑史、情感史、人性史,命运史。”(薛莉,陈亦珈. 刘 再复、许纪霖谈莫言[EB/OL]. FT中文网.[2014-03-26].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541.)   下面,是《作家》杂志给予莫言10万元大奖的评委们的中肯评价:徐怀中: “首先感到的是扑面而来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丰乳肥臀》是一道艺术想像的巨 流,即或可以指出某些应予收敛之处,我仍然认为是长篇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 五十万言一泻而下,辉映出了北方大地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风云。苦难重重的战争 年代,写得尤为真切凝重,发人深思。”汪曾祺:“这是一部严肃的、诚挚的、 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对中国的百年历史具有很大的概括性。这是莫言小说的突 破,也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次突破。书名不等于作品,但是书名也无伤‘大 雅’。‘丰乳’、‘肥臀’,不应该引起惊愕。”谢冕:“大地和母亲的永恒的 颂歌,作家的执著相当感人。这篇小说在历史的纵深感、内容的涵括性,以及展 现生活的丰富性方面,标志着莫言创作的新高度。”苏童:“我欣赏此作所保持 的莫言一贯的泥沙俱下的激情,这种激情中有金子的闪光,有对民族、人类、社 会的宽阔的审视角度,尤其众多的女性形象所投注的母子之爱,这种爱经过变形、 夸张,但仍然是有深度的,富有诗意的。小说篇名在一些读者中会引起歧义,但 这不应影响对小说本身的价值判断。”刘震云:“《丰乳肥臀》以浑浊而堂皇的 笔触展现了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文风恣肆汪洋,时出规范,是部风格 极端个性化的作品。鉴于《丰乳肥臀》是一部在浅直名称下的丰厚性作品,是莫 言在文学情感与世界通道上极富总结性和伸展性的并富于大家气派的作品,我同 意将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颁予莫言。”(佚名.听《大家》的,还是听大家 的……[J].云南当代文学,1996(32).)   百度百科: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 生命的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在小说中既表现为“种”的生殖与繁衍)。 并且在这一幅生命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硝烟,真实,不带任何偏见, 再现了一段时期内的历史。小说中通过母亲,含辛茹苦、艰难的抚育着一个又一 个儿女,并且视上官金童为生命一般重要,其用意在于说明:人永远是宇宙中最 宝贵的,生命具有无可争辩的意义,是第一本位的,“种”的繁衍生殖(即上官 金童的重要与受宠)自然就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生命的承传、沿袭是人类 赖以永恒存在的源泉。小说揭示了:人不仅是历史的主体,也是美的主体、生命 的承传、延续是当最受到礼赞的。没有生命的宇宙和世界,无论美与丑、纯洁与 肮脏、卑鄙与高尚,都不再具有意义。纵观整篇小说,这是一部具有相当力度与 厚度的作品,它蕴含了作家对生命、母亲、历史的深沉思索,对于社会历史与时 代问题的独特、新颖的思考与探索,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与独创性。(百度百科. 丰乳肥 臀.[2014-04-06].http://baike.baidu.com/link?url=_Sma1X-Lwra3uuVe52xShz 3bjsA22HbaKq4Exgm7M9nLj-BAYbowCIPkqBdl7_n3.)   那么,《黄》文自己是如何评价《丰乳肥臀》的呢?评论认为:所谓“史诗 性”的深刻、母爱的“伟大”以及对于女性的“赞美”之类,犹如安徒生“皇帝 的新装”,实全属别有用心、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完全可以归于现代“莫言神 话”一类。《丰乳肥臀》体现的思想价值观极其暧昧,或者说极其混乱。我们几 乎找不到作为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应该具备的代表真善美价值的东西,其负面因素 也远远大于其正面意义,充其量是一个鱼目混珠、妖魔化了的现代文学怪物。但 又不得不承认,最终还是“赞美”的声音占了上风。   《黄》文篇末竭力推崇的两位评论者的言论也是极为片面的。他认为李建军 在《2012年度“诺奖”〈授奖辞〉解读》中的观点,即“在写作过程中,他缺乏 最起码的自我约束和朴实态度,有一种刻意为之、故意卖弄的倾向;他更喜欢天 马行空的臆想,而不是脚踏实地的体验和观察;……他总是想用可怕的画面和极 端的事象来吓唬人,总是想给人留下心惊肉跳的恐怖感觉和深刻记忆。莫言对人 性中凶暴而狰狞的一面特别迷恋,这便使他在自己的叙事中,过多地渲染了人性 的黑暗,过多地叙写了生活的腥秽,——他以夸张而简单的方式,以令人惊悚和 不快的效果,塑造了一系列冷酷无情、恣纵无忌、心智残缺的人物形象,展示了 一系列愚昧野蛮、畸形变态、匪夷所思的生活事象。”并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国内 批评莫言观点中最全面、深刻,最一针见血的评论。这种评价可以说十分幼稚, 让人嗤之以鼻。   另一位是德国汉学家顾彬的观点:“莫言的主要问题是,他根本没有思想。 他自己就公开说过,一个作家不需要思想。他只需要描写。他描写了他自己痛苦 经历过的50年代的生活以及其它,并采用宏伟壮丽的画面。但我本人觉得这无聊 之至。”一个普通人都不会如此,更不要说还是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说他没有思想,简直就是小孩梦话。除非他是一个老年痴呆。莫言经过精心构思 的作品,可以说是一种史无前例的艰难思想探险。莫言说“一个作家不需要思 想”, 顾彬就信以为真了?这是一句充满潜在话语和隐喻的表达,浸透着深刻的 复杂思想。   还是让我们看看有见识的西方评论家的中肯观点。据东方网记者蒋泽2012年 10月12日报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在西方读者眼里究竟是什么样? 美国著名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在2005年5月号的《纽约客》上发表的文章,是 对莫言最中肯的评价。他这样介绍莫言:“1955年出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农民家庭 的莫言,借助残忍的事件、魔幻现实主义、女性崇拜、自然描述及意境深远的隐 喻,构建了一个令人叹息的平台。”“中国小说或许由于缺乏维多利亚全盛期的 熏陶,没有学会端庄得体。因此,苏童和莫言兴高采烈地自由表现生理细节,其 中往往伴随着性、出生、疾病及暴死。《丰乳肥臀》一开始,我们就见证了两种 难产,一个是一直生不出来、痛不欲生的女主人公上官鲁氏,另一个是一头黑驴 的头胎初养。”“这些活跃得有些异常的比喻,如果称不上伟大,也算得上是相 当有野心的一种追求了。莫言的小说试图以一个不屈的女性形象,来包容1900年 以来主要的中国历史。”“放纵虚弱自私的本性以及天然的诗性,对人间地狱的 社会展开批判。”葛浩文教授(莫言作品英文译者)在导言中阐释说:“莫言通 过对男主人公无情而又真实的描写,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他所看到的人种退 化及中国人性格的衰弱上。”他还说,在如此众多的混乱闹剧中,在乳房的猥亵 描写中,这种道德历险丧失了。疲惫不堪的读者终于明白,在开始于封建统治苟 延残喘的上一世纪里,中国存在的宿命性苦难,与《我的帝王生涯》(苏童)描 绘出的帝国苦难巧妙地吻合。《我的帝王生涯》和《丰乳肥臀》这两个世界,一 个是古代的,一个是20世纪的,都充满了杀戮、痛苦、饥荒和洪水,对于广大农 民来说,又加上惨无人道的苦役。他们放纵虚弱自私的本性以及天然的诗意,使 他们得以对这个人间地狱的社会展开批判。《黄》文的引述,与这些客观中肯、 睿智卓识的评论,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差。   三   《黄》文对莫言所谓“文学”就是“在上帝的金杯里撒尿”说法的理解,可 谓是门缝看人,用浅薄去揣测智慧,显示出作者的混乱逻辑和愚昧无知。《黄》 文理解的审美判断是:在文学的面前,世上没有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事物;即便 神圣如“上帝的金杯”,文学照样使它丑态百出,穷形尽相,而这正是文学的职 责。以此来观照莫言的美学特点:“撒尿”、“叛逆”与“审丑”,三者可以说 是天衣无缝的一个整体。接着连篇累牍地加以发挥、抨击,评论者对“上帝金杯” 的崇拜袒护、顶礼膜拜可以略见一斑。   “文学”就是“在上帝的金杯里撒尿”,涉及到文学的根本功能。真正的文 学应该是为了疗伤、揭露、质疑、启蒙、宣泄、警示等。文学绝不是为歌功颂德 而存在的。颂扬、歌功、美化、迎合、献媚、捧场、粉饰等,绝不会成为文学的 主调。正如莫言在东亚文学论坛讲话所说: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人们,尤其 是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得了财富和权势的富贵者们,他们是罪人,神灵是不会保 佑他们的。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虚伪的政治家们,所谓的国家利益并不 是至高无上的,真正至高无上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 些有一千条裙子,一万双鞋子的女人们,她们是有罪的;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 诉那些有十几辆豪华轿车的男人们,他们是有罪的;我们要告诉那些置买了私人 飞机、私人游艇的人,他们是有罪的,尽管在这个世界上有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 但他们的为所欲为是对人类的犯罪,即便他们的钱是用合法的手段挣来的。我们 要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告诉那些暴发户们、投机者们、掠夺者们、骗子们、小丑们、 贪官们、污吏们,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如果船沉了,无论你身穿名牌、遍体珠宝, 还是衣衫褴褛不名一文,结局都是一样的。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没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展,没有必要让 动物和植物长得那么快,因为动物和植物长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没有营养,就含 有激素和其它毒药。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 的科学的病态发展,已经使人类生活丧失了许多情趣且充满了危机,我们要通过 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悠着点,慢着点,十分聪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   我们要用文学作品告诉人们,维持人类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质是空气、阳光、 食物和水,其他的都是奢侈品,当然,衣服和住房也是必要的。我们要用我们的 文学作品告诉人们,人类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当人们在沙漠中时,就会明白水 和食物比黄金和钻石更珍贵,当地震和海啸发生时,人们才会明白,无论多么豪 华的别墅和公馆,在大自然的巨掌里都是一团泥巴;当人类把地球折腾得不适合 居住时,那时,什么国家、民族、政党、股票,都变得毫无意义,当然,文学也 毫无意义。(莫言. 悠着点,慢着点——“贫富与欲望”漫谈. 2010-12-04.[2014-04-02]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8702293.)   因此,我们“文学”就是“在上帝的金杯里撒尿”,是一种文学的比喻,有 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莫言这个说法不是粗野,而是“冲破牢笼的大气魄”。文学 不是卫道士,而应该干预社会,扬善抑恶,颠覆僵化传统,挑战现存秩序。   《黄》文认为莫言的美学特点:“撒尿”、“叛逆”与“审丑”,三者可以 说是天衣无缝的一个整体。这种说法充满混乱的逻辑,三者是并列关系的逻辑对 象吗?尤其是对其中的“审丑”理解,更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黄》文所谓 的“审丑”,就是“不惜一切地亵渎神圣,亵渎崇高,并以‘亵渎’为美,以 ‘淫邪’为美,纯粹自然主义的以‘丑’为美,甚至以‘丑’为‘真’,为 ‘善’”。 “审丑”就是以亵渎、淫邪之类的丑为美?这种论调纯粹是对美学 思想的无知和亵渎。“审丑”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百度》“审丑”条目明 确写道:“以一部《丑的美学》而被奉为现代丑学开创人的罗森克兰兹说,‘吸 收丑是为了美而不是为了丑’。丑只能代表人性的负面,是与美相比较、相对立 而存在的生活样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扭曲与异化。作家应当具有‘精神的明辨 力’,要担负起义务与责任,以审美态度去审视、选择、提炼‘丑’。只有当丑 与恶成为被人掌握的积极力量,即通过对丑恶事物的厌恶,唤起对美与善的渴望 与追求的时候,丑才能有审美价值。”(百度百科.审丑.[2014-04-02].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Txb611-goJJ_LDS_8xDYBrV_rD9VnI7avp2ysgccYPr0_z34IZZhi_DQ2fZ6y8SJssVoU_ ur0Yq0pnvdUup4j_.)“审丑”决不是单纯为了刺激和震撼,为了标新立异,夺 人眼球,它与审美的终极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为了追求真、善、美。   四   莫言在《丰乳肥臀》的序言里写道:“此书不仅是献给我的母亲的,也是献 给天下母亲的。我知道这样写更会被某些人耻笑甚至是辱骂,那就请吧。书中的 母亲,因为封建道德的压迫做了很多违背封建道德的事,政治上也不正确,但她 的爱犹如澎湃的大海与广阔的大地。尽管这样一个母亲与以往小说中的母亲形象 差别甚大,但我认为,这样的母亲依然是伟大的,甚至,是更具代表性的、超越 了某些畛域的伟大母亲。”   莫言已经为这部小说确立了明确的基调。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黄》文是如何 误读和曲解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叙述的。他通过所谓一个中学生的“童言 无忌”,“莫言的小说怎么这么‘黄’哈,比郭敬明、韩寒‘黄’多了”,得出 了结论:“中学生的看见了‘黄’,却歪打正着地击中了它的致命软肋,何况, 顺着这‘黄’色挖掘下去,作品中穷形尽相的千姿百态、林林总总的污泥浊水, 又怎一个‘黄’字了得?”《黄》文只看到一些所谓的“黄”的表象,而对这种 表象下面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麻木不仁、一无所知。   《黄》文是如何颠覆作品中上官鲁氏的伟大母亲形象?他说:“首先,上官 鲁氏的家庭就完全缺乏传统中国家庭的那种朴实敦厚和睦的氛围,而是一种典型 的暴力、残忍、病态的‘地狱’式环境。这个家庭的男人既无能又邪恶(犹如吾 乡方言中的‘又蠢又恶’),而当家的上官吕氏也是能干中充满一种暴戾邪恶的 魔鬼气息,对儿子、丈夫完全缺乏一种母性或女性的情感,而是像魔鬼一般的控 制丈夫和儿子。而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伟大”的母亲上官鲁氏,自然也少不了 一种暴力邪恶的基因。”莫言还让她生生杀死了她的疯癫的婆婆。婆婆当时或许 是出于喜爱亲吻的目的紧咬住幼童上官玉女的耳朵不放(因为婆婆已经疯了), 孩子当时吓得直哭,生命安全受到直接的威胁,母亲是出于解救玉女的目的而杀 死婆婆的。整个过程中母亲是充满了一种报复仇恨的心理,这一事实本身已经深 刻地说明了上官鲁氏具有一种报复杀人的潜在动机及其暴戾凶狠的一面了。莫言 明显觉得不过瘾,所以,特别在小说的主线叙事结束之后,在结尾特意辟上几个 “专章”来为母亲的形象进行一番“情色”的涂染,以所谓被迫“借种生子”的 名义,让母亲的形象沾染上许多潘金莲式的淫荡妖冶气息,以满足他的性幻想的 张扬恣肆,而这正是莫言的强项。   把上官鲁氏与婆婆上官吕氏、丈夫上官寿喜的“暴戾邪恶的魔鬼气息”相提 并论,完全是是非不分,抹杀了封建压迫与被迫反抗的区别。上官吕氏和上官寿 喜是封建压迫的凶手和工具,他们本身也是那个社会的牺牲品,而上官鲁氏失手 打死了婆婆上官吕氏,完全是一种长期遭受虐待后火山喷发式的反抗。   看看作品中上官鲁氏是如何受到婆婆及丈夫施虐的:初夏,八年没有生养的 上官鲁氏,生出她的第七个女儿上官求弟。上官寿喜冲进屋,掀起破布一看,往 后便跌倒了。他清醒过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抄起门后捶衣服的棒槌,对准老婆的 头砸了一下子。鲜血喷溅在墙壁上。这个气疯了的小男人,恨恨地跑出去,从铁 匠炉里夹出了一块暗红的铁,烙在了妻子的双腿之间。一股焦黄的烟雾蹿起来, 烧焦了毛发和皮肉的臭气弥漫全屋。母亲惨叫一声,便滚到了炕下。她的身体弯 得像弓背一样,在地上抖动着。这是一种人间地狱的非人折磨!   上官鲁氏在什么情况下打死上官吕氏的,情景清晰地映在她的脑海里,虽历 久而弥新。那时母亲正拖着肿胀的腿在院子里清扫羊粪,突然听到从正屋里传出 一声尖叫。她扔掉扫帚跑回屋,看到上官吕氏用她枯藤般的手臂搂住上官玉女的 腰,那张缺失了门牙的嘴,含住玉女的耳朵,像羊羔嘬奶一样,巴唧巴唧地嘬, 或者说是咬。当时上官玉女发出的尖利可怖的哭嚎激起了母亲对上官吕氏的满腔 怒火,新仇旧恨,涌上她的心头。她记得自己怒骂着:老畜生啊!玉女像杀猪般 嚎叫,上官吕氏的嘴还在蚕食着她的耳朵,巴嗒巴嗒的,仿佛在咀嚼一块咬不烂、 咽不下的滚刀肉。母亲手足无措地团团旋转着,嘴里无伦次地胡骂着,而此时, 玉女的喉咙业已哭哑,身体的挣扎也显得软弱无力了。就在这时候,那根粗大的、 光滑的擀面杖从瓮后滚出来,好像一个成了精的活物,自动地跳入母亲的手中。 想当年上官吕氏曾卡着它擂打上官鲁氏的脑袋和屁股,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天旋 地转,尊卑颠倒,母亲卡着它感到得心应手。她迷迷糊糊地抡起擀面杖,擂在上 官吕氏被揪去了白毛的头顶上。这是母亲生平第一次行凶打人,自然也是第一次 听到棍子打在秃头上的奇特声响。咯唧!是不响不脆的、令人牙碜的声响。她感 到擀面杖在掌中抖动了几下,从婆婆的肉头上反弹开来。那肮脏丑陋的头顶上明 显地被擂出了一道半圆形的凹痕,像棍子擂在柔韧的面团上留下的痕迹。上官玉 女在上官吕氏痉挛着的沉重躯体压迫下,发出了垂死挣扎的尖叫。母亲双手抡起 擀面杖,噼噼啪啪地打下去,对准上官吕氏那胶泥般的脑袋。   接着通过上官鲁氏咒骂,揭示了她所遭受到的非人待遇:她越打越有劲,越 打越生龙活虎,越打越神采飞扬,随着棍子的频繁起落,嘴里也嘈嘈不休地骂起 来:“老混蛋,老畜生,你也有今天?自从我嫁到你们家,吃了你多少苦头!你 让我吃剩饭,你让我穿破衣,你不拿我当人,你用这擀面杖打破过我的头,你用 滚烫的火钳烫烂了我的腿,你唆使儿子作践我,吃饭时你夺过我的碗,你骂我只 会养女孩给你们上官家断了香火绝了根,不配吃饭,你把一碗热菜粥泼到我脸上, 烫了我一脸燎泡,你心狠手毒啊,老东西,你知不知道你那儿子是个骡子?你们 一家人把我逼上了绝路,我像只母狗一样翘着尾巴到处借种,我受尽了屈辱,我 为你们上官家,遭了多少不是人遭的罪啊,你这老畜生!”   母亲的棍棒和压抑了几十年的仇恨冰雹般落到上官吕氏的头上,她的身体渐 渐瘫软,瘫软成一摊臭气逼人的腐肉,成群的虱子和跳蚤从她的身体上乱纷纷地, 或爬或蹦地逃离了。腥臭的、腐乳状的脑浆从她的被打裂的脑壳里迸溅出来。母 亲剥开上官吕氏鹰爪般的手指,把奄奄一息的上官玉女解救出来。上官玉女的半 轮耳朵被上官吕氏没牙的嘴咀嚼得粘粘糊糊,好像一块霉变的薯干……   读者如果仔细读读作品,就可以得出结论,究竟是谁受到了虐待和欺压,究 竟是谁暴戾和凶狠?这是积压了几十年内心的怒火,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了。我 们该站在上官吕氏和上官寿喜一边,还是应同情上官鲁氏?给上官鲁氏扣上一个 “报复杀人”的罪名能够成立吗?   《黄》文接着还说,“特别在小说的主线叙事结束之后,在结尾特意辟上几 个‘专章’来为母亲的形象进行一番‘情色’的涂染,以所谓被迫‘借种生子’ 的名义,让母亲的形象沾染上许多潘金莲式的淫荡妖冶气息,以满足他的性幻想 的张扬恣肆,而这正是莫言的强项。”这种评论观点如果不是浅薄无知的话,就 是刻意掩饰、歪曲小说的深刻立意。上官鲁氏的八次借种,究竟是为了尽快生养 一个男孩以摆脱自己苦难的命运,还是《黄》文所谓的“放纵淫乐的苟合”、 “色诱”、“迷恋式的偷情”?这种评论的口气,完全是一副封建卫道士面孔的 腔调。评论者不仅不同情上官鲁氏在那种年代中的苦难遭遇,而且对上官鲁氏在 借种过程中流露出来的对爱情的某种向往和追求,进行肆无忌惮的性幻想。这个 “借种生子”,完全是被封建观念所逼。正如作品中所描写的那样,上官吕氏对 上官鲁氏说:“没有儿子,你一辈子都是奴;有了儿子,你立马就是主。我说的 话你信不信?信不信由你,其实也由不得你……”它导致了上官鲁氏坎坷悲惨的 经历,受尽了蹂躏和苦难。甚至包括上官吕氏和上官寿喜,也是这种封建观念毒 害的牺牲品。我们可以说,恰恰是评论者在看这部作品时,具有张扬恣肆的“性 幻想”。   《黄》文认为,她的众多女儿总是在每个不同时期都能分别与当时的得势者 或出类拔萃的“能人”发生恋情,因而使一家人的生活得到接济甚至有了充分的 保障。至少这些当时当地的“精英人士”的强大背景以及提供的巨大经济帮助, 使得母亲获益不小,其生存条件远远优越于其他普通的民众。某种意义上说,在 大多数情况下,母亲并非贫困挣扎中的善良母亲的代表,而是具有特权背景的上 层家庭生活主妇的象征。她的一个个女儿们的滥情纵欲的表现就绝不能作为她 “伟大”母性教育的“优秀”例证;其次、这些女儿不分善恶是非的疯狂追逐各 类“精英人物”,包括汉奸、土匪头子、共产党干部等,也不能为她的“伟大” 的母亲形象添彩;其三、母亲最钟爱的宝贝儿子金童,其实是一个最病态、变态 也最无能的人物,一个“伟大”的母亲倾其一生之爱,结果不过就是产生了这么 一个顶级“废品”?这是不是有些太离谱!此外,在哺育金童的过程中,乳液也 从来只向金童输送,而孪生姐姐玉女却不曾享受过一滴母乳,这种典型的重男轻 女的偏颇狭隘观念与母爱的朴实、善良、无私也是距离遥远的。   我们怀疑《黄》文作者是否仔细阅读了这部小说的全文,竟然得出如此歪曲 作品原意的结论。作品中的八个女儿是否都是“滥情纵欲”、“不分善恶是非”, 疯狂追逐各类“精英人物”?大女儿和黑驴鸟枪队队长沙月亮私奔,解放后重新 嫁给残疾军人孙大哑,受尽肉体虐待,爱上被拉到日本做劳工的鸟儿韩,生子鹦 鹉韩,后因情杀被处决。二女儿丈夫为抗日别动大队司令司马库,她最后在交战 中中弹死亡。三女儿深爱的鸟儿韩被俘虏去日本后精神错乱,后嫁给孙不言,坠 崖而死。四女儿因战乱饥荒将自己卖进妓院救治全家,反右后返村途中被公社干 部洗劫财产,又遭受批斗,旧病复发而死。五女儿嫁给政委鲁立人,担任过卫生 队长、区长等,文革中自杀。六女儿爱上美国飞行员巴比特,婚后被鲁立人俘虏, 逃亡途中被一寡妇带到巴比特藏匿山洞,寡妇拉响手榴弹三人同归于尽。七女儿 4岁时卖给流亡的俄罗斯托夫伯爵夫人做养女,反右运动时期被打成右派,在农 场改造时因饥饿暴食生豆饼胀气而死。八女儿天生失明,三年困难时期投河自尽。 这些女儿的悲惨遭遇,正折射出那个时代民族的灾难,而《黄》文作者基于自己 的审美趣味出发,看到的却是她们所谓的“滥情纵欲”,她们的无奈、苦难、屈 辱、迷茫却一概视而不见。而且,还使用一些简单僵化的政治符号,如“汉奸”、 “土匪头子”、“共产党干部”等,来判断作品中人物的是非、立场和态度,来 划分鲜明的阶级阵线,做出好恶的判断。并从而得出上官鲁氏“亲近国民党”而 “疏离共产党”,“并非贫困挣扎中的善良母亲的代表,而是具有特权背景的上 层家庭生活主妇”的结论。   《黄》文又继续发论,“很难想象莫言的情色想象能力可以发展到这般没有 底线的程度。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为了救司马库的两个无辜的女儿,来弟当众脱 去上衣裸身与执行枪杀命令的枪手哑巴孙不言当众交合,一方面是惨绝人寰的杀 戮,一方面是惊天动地的情欲张扬,其间居然还夹杂着某种正义行善的因子…… 实在是五色迷离的现代感官刺激大片的最佳综合汇聚。”可以说《黄》文真是断 章取义、信口雌黄。作品明明已经交代,来弟“她是做为精神不正常的女人免于 参加斗争大会的”。就是这样一个精神病人出于保护孩子的冲动,她径直扑向池 塘,挡在了两个女孩的前面。“杀我吧,杀我吧”,而那刽子手哑巴孙则举起枪, 阴沉地威逼说:“脱——脱——脱——。”而且还是哑巴主动去猥亵强暴来弟, 这就是《黄》文认定的“情欲张扬”、“感官刺激大片”?真是有什么样的眼睛 和情趣,就会看出什么样的结果。这是《黄》文擅长“性幻想”的真实写照。正 如《黄》文自己所写,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真是太对 了!   《黄》文还嘲讽般地继续调侃:“曾经拍过‘情色爱国主义’大片的张艺谋 真的可以再好好地与莫言形成最佳搭档,弄出一部既有‘丰乳肥臀’,又有偷情 纵欲,还有诺贝尔文学奖光环照耀下的母爱正义的‘情色母爱’大片,保证票房 空前绝后。”在《黄》文作者眼里,小说中的所有情景都是扭曲、变形的。把小 说标题“丰乳肥臀”,看作是“情色”而决非“母爱”,是“偷情纵欲”和“情 色母爱”的象征。《黄》文作者不仅把脏水泼向莫言,而且还殃及导演张艺谋及 广大的电影观众。把老百姓的观影趣味、格调贬得低级下流、一钱不值,可以说 《黄》文的下流视野和性幻想,无人可以超越。“丰乳肥臀”果真是“黄色”的、 不堪入目的标志?许多人由于受到自己视野和观念的局限,对它的解读走向了邪 路。恰恰相反,“丰乳肥臀”是女性强大生命力的象征。“丰乳”是孕育下一代 的重要保证,正如莫言在小说《蛙》的结尾,在戏剧形式的结尾是姑姑与蝌蚪的 一段对话:“姑姑:小狮子分泌奶水了吗? 蝌蚪:分泌了。姑姑:奶水多吗? 蝌 蚪:非常旺盛。姑姑:旺盛成啥样儿?蝌蚪:犹如喷泉。”这是母亲奶水充沛、 哺育力强的体现。而“肥臀”这是强大生育力的表征。莫言要把此作品献给母亲, 就是要歌颂、膜拜女性强大的生命力。上官鲁氏在那苦难无边的恶劣社会环境里 颠沛流离、逆来顺受、坚忍不拔,生育了如此多的儿女,完全是一种民族命运的 艺术象征。   五   怎么看小说中的金童形象?我们暂且不论小说人物解读和判断中的错误,先 看看此文是如何评价金童人物形象的:《黄》文认为《丰乳肥臀》的主角并非母 亲,主题也并非母爱,真正的主角毫无疑问应是金童。金童的“情色”天才从他 一出生就有了。让一个婴儿就具有这么缜密轻佻的情色思维和流畅的叙事能力, 这应该也是莫言的创造。关于金童与独乳老金的关系,这是小说的情色线索的主 干,也是小说审美(或“审丑”)情趣最病态、最变态的地方,是一种带有乱伦 性质的畸形的“情色恋”。老金对他的情感竟然会是一种母亲与儿子情感的混和。 金童最感兴趣的只是她的乳房乳汁,本质上又是性无能。在金童和老金的关系以 及作品中其他众多情色描写中,我们只看到了粗俗、淫荡、无耻、低级下流…… 毫无任何美感。也不知道莫言在这里究竟是想借“魔幻”来发泄性欲,还是以 “情色”来升华“魔幻”?   《黄》文常常把作品人物当做现实人物来进行道德评判,甚至攻击作者的低 俗。殊不知金童的人物角色具有深刻的艺术象征和哲理寓意。在一定程度上作者 是在批评自己内心中懦弱的弱点。他认为上官金童是自己的精神写照。莫言在 《丰乳肥臀》序言中写道:“十几年来,我听到和看到了许多对这个人物的解读, 我认为读者的看法都是正确的。文学的魅力之一,也许就是可以被误读。当然, 作为著者,我比较同意把上官金童看成当代中国某类知识分子的化身。”他认为, 金童身高体大、身材魁梧,长得也非常英俊,按说应该是非常杰出了,但是由于 他生活在一个不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下,所以这种具有了生理方面的优势的人, 在心理方面的发展就是病态的。他是在类似贾宝玉一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家里有 八个姐姐,一直是娇生惯养,受这种家庭和母亲、姐妹们的呵护,吃奶吃到了十 几岁。但是社会上又是那么一种不正常的环境,结果他非常病态。解放后中国的 知识分子接受了西方文化,也都有很好的国学基础,但他们实际上依然表现出像 上官金童这些懦弱的东西,就是因为在后天没有一个供他们良好发展的社会环境。 莫言认同记者所说的,金童实际上是一个社会政治符号,已经从生理融入到社会 现象之中了。(邱晓雨.莫言:上官金童是我的精神写照. 淮海晚报, 2011-10-31:18.)人性的懦弱和病态,常常是病态社会的产物。我们要消除人 性的懦弱和病态,必须从社会的改革入手。   六   瑞典文学院诺奖委员会主席瓦斯特伯格在授奖词中特别提到“《丰乳肥臀》 是莫言最著名的小说,以女性视角描述了1960年的大跃进和大饥荒。他讥讽了革 命伪科学……”“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 众中突出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 他有技巧地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丰 乳肥臀》是莫言最著名的小说,以女性视角描述了1960年的大跃进和大饥荒。他 讥讽了革命伪科学,就是用兔子给羊受精,同时不理睬所有的怀疑者,将他们当 成右翼。”“在莫言的小说世界里,品德和残酷交战,对阅读者来说这是一种文 学探险。曾有如此的文学浪潮席卷了中国和世界么?莫言作品中的文学力度压过 大多数当代作品。”(佚名.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被人遗忘的农民世界. 深圳特区 报, 2012-12-12 . [2014-04-02]. http://www.tetimes.com/content/2012-12/12/content_7491991.htm.)   《黄》文也不得不承认,在莫言的许多重要作品中,都涉及到当代一些重要 的历史事件,诸如大跃进、大饥荒、文革、计生政策、改革开放后的腐败现实等。 然而笔锋一转开始信口雌黄,说什么小说的叙述只是一种莫名的荒诞感,却很少 有一种真切的历史真实感。对于不明真相的年轻人来说,这些所谓的历史事件的 叙述也仅仅只是莫言虚构的荒诞故事,给人的感觉不过荒谬、怪异、好玩而已, 可见,真正的历史沉重感已经在莫言的变形叙事中被无形地消解了。由此可知,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莫言的历史叙事不是在再现历史,而是在幻化历史,淡化历 史,甚至是戏说历史。   小说的叙述果真是在编造历史吗?《黄》文作者好像没有经历过那个极为荒 谬绝伦的时代,而他所了解的历史,可能就是经过美化、掩饰过的中小学历史教 科书吧。让我们来看看《黄》文例举的作品几个叙事细节:   一是关于养鸡场人们偷吃鸡蛋的细节。作者认为实在荒诞得离谱:鸡场所有 的人都在偷喝鸡蛋,从场长到工人;而“偷吃”的结果竟然是“鸡场的女人都营 养过剩”了。而技术人员乔其莎的偷蛋,竟然是先用细针将蛋内的内容抽出喝光, 再用注射方法将水注入蛋壳内,使蛋的外表毫发无损,以蒙骗过关。   1960年的大跃进和大饥荒,是无法抹杀的历史事实。那是一个人祸加天灾的 年代。农场养鸡的员工偷吃鸡蛋的背景是什么呢?农村可以说是饿殍遍野,农场 工人一天只有6两面,可以想象人们饥肠辘辘的感受。科研人员乔其莎使用注射 器来狸猫换太子,抽取蛋清蛋黄来果腹,是被迫无奈的一种反抗。所谓的“营养 过剩”完全是一种黑色幽默,还信以为真了?《黄》文作者竟然羡慕“专业”偷 蛋是那么轻松、惬意、神奇,抨击为荒诞得离谱,是历史魔幻写照。可是,对于 小说中真正荒诞的做法,如马队长命令配种员把马精授进母牛中去,牛的精子去 包围绵羊的卵子,让绵羊的精子和家免的卵子结合,驴的精液射进猪的子宫,猪 的精液射进驴的生殖器官,对这些荒诞的始作俑者却是一言不发。我们不禁要问, 《黄》文究竟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来判断是非的?对那些接受所谓改造的不幸者, 没有丝毫的同情,而且还站在调侃和对峙的一面。   二是关于龙场长与金童的情事描写。两人与一只神奇偷鸡的公狐狸争斗,而 有“神枪手”美誉的龙场长竟然屡击不中,原因竟然是因为龙场长和公狐狸是同 伙,龙场长在不经意中暴露出的原形竟然是一只母狐狸,二狐狸之前曾多次在朦 胧月色下在宿舍内幽会。这种魔幻真是太神奇了!更神奇的是,母狐狸龙场长竟 然不满足于与公狐狸的偷情,而一心恋上了金童了。面对性无能的上官金童,绝 望到极点的龙青萍扣了扳机。“上官金童怀着深深的内疚,紧紧地抱着她,在她 的身体还没丧失感觉之前,满足了她的愿望”。这就是后来作为“奸尸犯”罪名 坐牢的金童的基本“犯罪”“过程”和“事实”。那么迷离、疯狂而变态的情欲 涌流,它们对于所谓“史诗性”的历史叙事究竟有哪些象征性意义呢?我都看不 出它们有任何积极正面的意义!   看来《黄》文作者还是没有看懂小说的深刻寓意。作品中描绘两人与一只神 奇偷鸡的公狐狸争斗的魔幻情节,确实是非常神奇,具有深刻寓意和艺术象征。 它是龙场长被严重扭曲和压抑的情感欲望的艺术写照。而且还可以说是我们民族 创造力衰退的一种表征。大家知道1960年大跃进和大饥荒年月是一个禁欲时代。 那时候张扬的是政治主旋律,个人的情感欲望完全没有表达的空间。正如作品中 龙场长“悲凉地”地说:“龙青萍啊龙青萍,你三十九岁了还是个处女,别人只 知道你是个女英雄,不知道你是个女人,你这一辈子,算是白活了呀……”那时, 一旦涉及个人情欲,就会被随意扣上“滥情纵欲”、“情色迷离”、“淫秽丑 陋”、“色情糜烂”、“色胆包天”等吓人的大帽子。甚至会出现像小说中缺乏 生命活力的、金童角色那样的“性无能”。上官金童这个十分变态的人物形象, 正是那个畸形社会的产物。这个人物形象正在警示我们,如果不变革社会僵化体 制,革除封建旧有观念,涤荡腐朽垃圾糟粕,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将萎缩和退化, 就会削弱在世界之林的竞争能力。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极为重要的问题。   其三是关于七姐乔其莎的被“玷污”描写。炊事员张麻子利用“职务之便” 诱奸女人。“张麻子终于把馒头扔在地上。乔其莎扑上去把馒头抓住,往嘴里塞 着时,她的腰都没顾得直起来。张麻子转到她的屁股后边,掀起她的裙子,把她 的肮脏的粉红色裤衩一褪便到了脚脖子,并非常熟练地把她的一条腿从裤衩里拿 出来。他劈开了她的腿,然后,掀起她的无形的尾巴,便把他的从裤缝里挺出来 的没被一九六〇年的饥饿变成废物的器官插进去了……任凭着张麻子发疯一样地 冲撞着她的臀部,她的前身也不由地随着抖动,但她吞咽馒头的行为一直在最紧 张地进行着。她的眼睛里盈着泪水,是被馒头噎出的生理性泪水,不带任何的情 感色彩……张麻子为了不脱出,一手揽着她的腰,一手从裤兜掏出一个挤扁了的 馒头,扔到她的面前……这时她的嘴吞食,她的身体其它部分无条件地服从他的 摆布来换取嘴巴吞咽时的无干扰。”《黄》文认为:这是太幼稚太拙劣的“魔幻” 想象;冰清玉洁的乔其莎一下子就沦落到猪狗不如的惨状,如此轻易的甘愿成为 恶的阶下囚,实在是对人性善的一种极其恶劣的践踏;“诱奸”的细节展示与其 说是审丑,还不如说是“炫丑”,“颂丑”,如此没心没肺地平静地描述甚至欣 赏这种伤害良善的“恶行”“丑行”,实在已大大越过了人伦道德的底线。莫言 的文学“尿液”又一次让美丽正义蒙羞,让丑恶情色彰显。   《黄》文对这个情节的抨击,还是说明了对小说的解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停留在情节的表面层次,而忽视了情节的深刻内涵。这个情节的呈现,具有强烈 的艺术震撼力。这是莫言许多作品所具有的重要特征之一。比如《红高粱》、 《檀香刑》、《生死疲劳》等。奥斯卡获奖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小 Jamal为了得到心爱的明星签名,鼻子一捏跳进粪坑的情节,就具有强烈的视觉 冲击力。小说中乔其莎为了得到一块馒头,居然能够不顾廉耻和女人的最后隐私, 小说意在揭示那个时代的荒谬,人已猪狗不如、濒临死亡边缘,维持生命的食物 已成为人生存的最重要东西,开始压倒了人的尊严、隐私和脸面。这是一个什么 样的社会,堕落到了什么地步?我们读到这个情节,可以说心都在流血。《黄》 文作者根本不了解那个时代饿死了多少皮包骨头的冤屈鬼。他看到的仅仅是“诱 奸”细节和“情色彰显”。   七   莫言小说之所以能够获得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到《大家》杂志的10万 元奖金,应该说其小说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至于那些贬斥、嘲笑和 抨击的声音,也是不足为奇、十分正常。而且,这种局面还会延续下去。   莫言小说究竟做出来什么贡献,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莫言小说的的最大成 就,就是创造了新的小说文体。也有的认为他具有讲故事的天才,想象力极为丰 富,语言汪洋恣肆,结构鸿篇巨制,是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运用和发展。我认为, 莫言小说的成就主要的不在作品的细部,不在于体裁、语言和结构的创新。李建 军认为,莫言小说就像别林斯基在评价杰尔查文时所说的那样:“他的全部作品 基本上都是一些仅仅在细节部分镶嵌着珍贵发亮宝石的不成样子的粗笨玩意儿。” 而恰恰相反,莫言小说的巨大成就,体现在作品整体的艺术象征和文化内涵,是 在颠覆我们传统腐朽的文化观念,挑战封建僵化的社会体制,给人们心灵以强烈 的震撼。他的作品真正实践了他所主张的文学功能。莫言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见证 了我们社会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对建国以后的历史发展,是一种形象的艺术写照 和历史缩影。不过莫言使用了魔幻式故事叙述,它仍然是真实社会的艺术投射。 莫言小说的艺术成就,已超越了目前国内作家的小说作品。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是当之无愧。   但是,莫言小说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和发展空间。首先,小说中许多具有震撼 性的情节描写,需要增强其艺术性。目前莫言作品的描写手法,是与我们社会发 展的不完善阶段相适应的。前面已经讲到,美国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指出, “中国小说或许由于缺乏维多利亚全盛期的熏陶,没有学会端庄得体。因此,苏 童和莫言兴高采烈地自由表现生理细节,其中往往伴随着性、出生、疾病及暴 死。”这是十分中肯的批评。任何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现实社会的艺术 投影,并与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相适应的。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现在 正处于社会重大转型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近几十年来的历程,社会仍然 具有浓厚的资本原始积累色彩。在有些层面上充斥着粗野、暴力、血腥、污秽、 专制等现象。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无法避免和跨越的阶段。因此, 现阶段文学作品中出现非“端庄得体”的因素,是十分正常的现象。随着社会文 明程度的提升,我们的文学在艺术性方面必然会有大的提升,并跻身于世界级的 文学之林。   其次,小说表现题材需要加强现代色彩。莫言本质上是一位农民作家。他小 说所创作的题材内容、艺术视角、表现手法等,必然受到作家自身的文化背景、 知识结构、教育程度、个人经历、文学素养、生活环境的制约。莫言对他所生活 的山东高密地区的农村极为熟悉和亲切。后者也是他创作的源泉和资源库。但是, 莫言小说的题材仍然缺乏我们转型期社会的现代色彩,而且对于网络时代对社会 带来的巨大变迁,小说中仍然是一个盲区。我曾经认为,不同的媒介会造就不同 的作家。现在网络文学的作家几乎都是年轻人,他们与传统作家是两支队伍。虽 然《丰乳肥臀》小说后七个补充叙述带有超链接的性质,但与网络文学中的超文 本小说,仍然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正在日益现代化,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因此,要求文学题材的现代性也是十分正常的。当然,这不是说要求题材内容写 什么和不写什么,而是强调小说表现的视角、色彩、主题、结构、表达、语言等 方面的现代性。   再次,莫言小说的建构模式正在受到强劲挑战。过去有影响的一些作家创作 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特定地域范畴的文学标识,或者说文学地理色彩。如莫言 的红高粱系列(山东高密)、贾平凹的商州三录(陕西)、阎连科的耙耧天歌 (豫南地区)等,相当部分作家与其生活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但是,随着社会 的现代化和网络时代主导媒介的转型,文学创作的特定王国正在受到颠覆和质疑。 “进入新世纪,随着1970年代之后出生的新一代作家的崛起,我们发现,他们对 虚构‘文学地理’、搭建‘文学王国’的兴趣并不大,他们的写作是‘打一枪换 一个地方’,不会刻意设计一个地理世界,将故事纳入其中来演绎。这种变化, 是偶然还是必然,里边是否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是否意味着虚构‘文学王国’ 这种写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终结?”“这种变化发生在年龄断面分明的两代作家 身上,不是一种偶然现象,里边一定含有深层次的原因:它意味着中国文学的书 写从乡土世界真正转向了城市生活;意味着家族记忆、乡村/小镇记忆在新一代 作家那里被渐渐淡忘;也意味着19、20世纪那样博大、庞杂的文学图景的终结, 替代它的将是既简单又尖深、既平面又开阔的城市新经验的表达。正是这种种 “意味”,让虚构“文学王国”的写法和思维不再受作家“追捧”。” (石华鹏. 虚构“文学王国”的写作方式的终结.文学自由谈,2014(1).)这个见解是十分深 刻和令人回味的。网络新媒介正在消除不同领域的界线,时空已经被压缩为零, 再遥远的世界都可以呈现在我们面前。作家创作所局限的地理王国势必也将颠覆 和瓦解,这是十分自然、不言而喻的。文学创作正面临时代转型的严峻挑战。但 是,不管今后文学如何转型和发展,已有的优秀文学佳作的艺术生命和文化意义 将是永恒的,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2014年4月7日 【网萃】∽∽∽∽∽∽∽∽∽∽∽∽∽∽∽∽∽∽∽∽∽∽∽∽∽∽∽∽∽∽∽ ◆        言必称希腊还是言必称中国(三十七-三十九)              ·丁不二方舟· 37、大不列颠岛孕育《大宪章》   雅典卫城旁边有一处综合市场,店铺林立,主要销售希腊的特色旅游纪念品。 行程即将结束,我也想选几件,为这趟旅游,除了照片和记忆,再添加几样实物。 走进一家,随意浏览。店主人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非常健谈,得知我来自中 国,非常高兴。店内并无其他客人,彼此多聊了几句。老者兴致很高,还为我冲 了一杯自制的咖啡,让我受宠若惊,觉得享受到了超值服务。老者是一位历史爱 好者,最崇拜亚历山大。对于中国,他的评价非常正面,还特意拿出昨天的报纸, 给我看有关学习中文的招生广告,说这是年轻人找工作的新途径。他问我北京有 多大,我说具体不清楚,反正常住人口有1600多万。他瞬间瞪大眼睛,张嘴表示 惊讶。这一数字超出了他的想象,因为希腊全国总人口才1100万。中国的人口数 量不是世界上大多国家能想象的,只有印度这样的国家才是知音。我向他解释因 为人口多,不仅给北京,而且给中国而带来的种种问题。他总是摇头,还是对数 字表示无法理解。   老者在言谈中对英国极不尊重,我开始并不明白。后来他说正在建设的卫城 博物馆,将对被英国掠夺的雕像设置展位,提醒观众展品还在偷盗者的手中,我 才知道他所指的是笔陈年旧账。老者越说越气愤,甚至显露出种族倾向。尽管都 是欧盟国家,攻击起来却毫不留情。他说希腊人和中国人在创造文明的时候,英 国人还在吃死人呢。要论骂英国,中国人也很有发言权。但是听到如此激烈的言 论,把英国人的祖宗都给骂了,我实在没有能力接着往下说。   老者的愤怒是有道理的。18、19世纪英国曾大量盗运古希腊文物,有些雕像 整个搬不动,就敲掉人头,与后来在中国敲佛头一样。其中最著名的是19世纪初, 英国驻奥斯曼大使额尔金爵士通过某种利益交换,将卫城帕台农神庙的部分重要 雕刻拆掉,运回英国,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并被命名为“额尔金大理石”。20世 纪80年代起,希腊政府开始索还这些雕刻,英国百般推诿,至今还未解决。因为 此事,希英两国经常口角。额尔金的儿子小额尔金在中国近代史中也有一笔纪录, 1860年作为英国对华全权专使,率领英军偕同法军焚毁圆明园,劫掠大量珍贵文 物,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受英国这对父子所祸,希 腊和中国还能同病相怜,真让人苦笑。往事不堪回首,百味涌上心头。   从长远来看,对于归还文物其实不必太悲观。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将来 估计会瘦身,物归原地是正确的选择。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将来也会面临 类似的问题,要把从各省征集的文物再送回去。重要文物出生在哪里,就应该摆 放在哪里,至少要回到原地区。这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在所有人的内心深处 不会有太大疑义。可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对全世界社会发展水平要求很高,所以 这一天还很遥远。   后代崛起有能力抢文物,和祖先吃死人并不矛盾,希腊人和中国人的祖先也 曾有过茹毛饮血的阶段。再说强者不怕出身低,后起之秀才是社会前进的新动力。 但是强者不能无中生有,应该问明出处和成功的前因后果。英国的猖狂源自它的 实力,说来话长。   大不列颠岛位于欧洲西部,面积24万平方公里,大致依照东西北,分为英格 兰、威尔士、苏格兰三部分。在三者没有真正合并以前,都有各自的一段历史, 不过对英国前期历史的记述通常被英格兰历史替代。“英国”一词所包括的范围 在不同时期有差异,中文中“英伦三岛”的说法是近代以讹传讹的产物。   早期居民建造的巨石阵依然有很多未解之谜,但是并不能据此得出任何过于 神奇的结论。至前古罗马时期,岛上的主要居民是凯尔特人。凯撒西征,曾两次 率军入侵登岛,均未成功。岛屿的南部于1世纪才被征服,并入罗马帝国版图, 开始接受文明的洗礼。作为蛮荒之地当时没有什么经济优势,主要是进行矿产开 采,用资源换取其他商品,这与英国发迹后的商业活动正好相反。为防止岛上北 方民族的侵扰,罗马皇帝哈德良还在岛屿的狭窄处,主持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城 墙,全长约120公里。因与中国的长城相似,所以中文译为“哈德良长城”。   5世纪与北方外族入侵罗马帝国同步,日耳曼人的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进入 不列颠,社会长期陷于乱局,连亚瑟王和圆桌骑士们的事迹都只能停留在传说之 中。6世纪基督教传入,其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8-9世纪北欧海盗维京人入侵, 混乱过后,10世纪初英格兰初步完成统一。1066年西法兰克王国的诺曼底公爵威 廉征服英格兰,将欧洲大陆的各种先进成果传入,使英格兰跟上了欧洲发展的脚 步,并积极参与十字军东征。   此后很长一段时期,英格兰对外关系中主要是和法国有争端。1203年法王派 兵进攻诺曼底,占领英王长期拥有的领地。英王约翰在此后十年力图武力收复, 但最终失败。在此期间,他向臣民征收繁重的苛捐杂税,激起民怨。屋漏偏逢连 夜雨,教皇英诺森三世也向约翰发难,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任命问题上,逼迫约 翰让步。最终约翰承认教皇对英国教会的领导,而且还同意每年进献数目可观的 贡赋。约翰的全面失败导致贵族群起反抗,聚兵伦敦,威胁温莎城堡,在1215年 6月强迫约翰签订了赫赫有名的《大宪章》。   《大宪章》一共63条,主要规范权利和财产,有三部分内容比较重要。一是 第2条至第9条,规定了贵族土地、财产的继承和保护问题,主旨是不能轻易受到 国王侵犯。二是第12条和第14条,规定了国王的征税权限,即不能随意增加新的 赋税。三是第61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如果国王违反《大宪章》,臣民有权反 抗。原文为“……该25男爵得与全国人民以其权力对朕施抑制与压迫(即夺取朕 之城堡土地与财产或以其他法),至该项错误已依照彼等之意见改正时为 止。……”其中“25男爵”是指一个由贵族组成的委员会。该条中最严厉的莫过 于“或以其他法(and in such other ways as they can)”,让人可以想象当 年约翰签约时的窘境。这三部分内容连出了一条非常简单的脉络:我的财产不容 侵犯,你也不能乱加税,如果胡来,我有权力揍你。在这样的规则下,本应至高 无上的君权被施加监管,套上枷锁,不能再胡作非为。   很难说《大宪章》的出现表示英国当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因为这 种将国王视为与贵族等同、只是排名首位的观念,以及王权和贵族寡头之间商定、 限制国王绝对权力的约定,在农业社会并不鲜见。但是在其他地区,类似《大宪 章》的制度经过一段时期,通常会被废弃,权力重新集中。即使在英国,后来很 多最高统治者均想将其废弃或降低其约束力,并做过各种努力,某些重要阶段也 曾成功地将《大宪章》束之高阁。但英国的特殊之处在于,对最高权力的制衡机 制成为国家政治制度演变的一条主线,不同时期,总有人借《大宪章》向王权发 难。所以《大宪章》几经沉浮后,屹立不倒,最终还是得到回归,并且没有原地 踏步,居然继续向下分权,在17世纪慢慢导出了君主立宪制、现代议会及民主制 度。之后再配以工业革命先行者之利,日不落帝国横扫全球,古希腊和中国的部 分文物也就顺带进入了大英博物馆。   《大宪章》是人类政治史中的神来之笔,它之前已有雏形,后来更加完善。 而当年的一项城下之盟,无意间却续上了古希腊的香火,恩泽后世,不能不让人 啧啧称奇。其实《大宪章》的出现和古希腊没有直接联系,通过十字军东征获得 的古代文献在拉丁世界刚刚受到重视,英国还没能分享。由此看来,现代西方的 民主制度和古希腊的血缘关系并不直接,只是后来汲取了营养。如果没有制度的 传承,那么肯定是其他社会内容遇到了相似的条件,才孕育了相似的制度。   制约最高权力的传统得以保持,从偶发变成必须遵守,可能和英国的地理位 置有关。在英法百年战争后,英国失去在欧洲大陆的领土,从此大不列颠岛孤悬 海外,国家的整体安全性有一定保证,所以从长期来看,不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 而君权与贵族、平民的权力协调合作时,也能发挥出巨大力量,对付外来威胁。 英国是欧亚历史上立国之后,总能侵略他国、自身却很少被外来战火波及,并且 从未被外来政权征服过的国家。无论是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还是德国纳粹的战机, 均无法攻克大不列颠岛。在风云变幻的亚欧大陆,英国的安全性之强、悲剧之少、 侵略获利之多、容错空间之大,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诸多因素,促使英国能 够长期保持政治独立性,即使结盟,也是核心。不过好时光终有尽头,二战后, 当苏联核武器的杀伤力能够覆盖全欧洲时,英国还是沦为了美国的随从。   是《大宪章》成就了英国,还是英国成就了《大宪章》,有时很难说清楚。 他人踏破铁鞋无觅处,英国却得来全不费工夫。从罗马帝国计起,此后千余年, 欧洲在政治制度方面纷纷扰扰、起起伏伏,并无重大创新。但是当一支从法国来 到不列颠岛的征服者,和一群原住先民融合后,不出二百年,就诞生了《大宪 章》,并且未被历史湮没,竟然顽强存活,与近现代完成衔接。这是只属于大不 列颠岛的传奇,西方世界为之惊叹,东方世界对此只能视为神话。 38、另一个老大帝国奥斯曼   2009年新疆7.5事件爆发后,以往一些不问青红皂白就指责中国的国家显得 异常安静。但是异军突起,有部分土耳其人发出强音,引发一场中土外交的小风 波。他们认为新疆维吾尔族和土耳其民族同属于突厥族,因此不能坐视不管。   从秦汉时的匈奴算起,到蒙古帝国期间,北方各游牧民族除了进入中国,还 一批批向西南方向,梯次进入广袤的欧亚腹地,西至欧洲,南至印度,如多米诺 骨牌层层递进,民族融合随时随地都在发生,不可能有独善其身者。悠扬的驼铃 声伴随着战马的嘶鸣,在丝绸之路飘荡,丰厚的利润和战果激励着商人和战士冒 险的脚步。在商业与战争的过程中,欧亚大陆间交流的桥梁被高高架起,把几大 文化区域的诸多优势项目进行相互传递。直到元朝退居蒙古,奥斯曼帝国兴起, 将这一局面改变。欧亚腹地东西两端停滞,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减缓,陆上商路被 海路逐渐取代。战乱虽未停息,但是相比此前的两千年,安静了许多,之后各个 民族的历史才相对清晰固定。如果往上追溯所谓的纯正血统,那是一笔不能说清 楚的糊涂帐。   西方对蒙古帝国之后,包括东欧、小亚细亚、中亚等地区,被突厥化后操用 突厥语的各民族,习惯上统称为突厥。因为距离远,不能细分,这是可以理解的, 就像后来中国对所有欧洲人统称西夷一样,可是这样的称谓也留下一些隐患。土 耳其在20世纪初产生泛突厥主义思潮,妄称其势力范围应该从黑海到中国长城, 而且一直培养东突分裂势力。细究起来,不过是政治扩张的野心在作祟,借助历 史为极端民族主义找寻理由。   突厥是继匈奴、柔然之后,于6世纪在中国北方崛起的一支游牧民族,善于 打铁,起初附属于柔然,做锻工。552年破柔然,建立疆域广阔的突厥国,582年 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先后归于唐,余部又建立后突厥,745年亡于回纥(维 吾尔族前身),其中一部向中亚西迁,有些部落最后辗转来到西亚。   奥斯曼人是从中亚来到小亚细亚西北部的一支突厥部落。塞尔柱王朝衰落后, 奥斯曼人在14世纪初成立了一个小国,创建者是奥斯曼一世,后来国家就以他的 名字命名,并沿袭塞尔柱王朝的传统,称领袖为苏丹。苏丹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有 “力量、统治”的意思,职能类似于总督,最早由中亚的伽色尼王朝使用,不过 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几乎相当于中国的皇帝。   奥斯曼经过战斗,在小亚细亚取得控制权,紧接着向虚弱的拜占庭发起进攻, 在东南欧获得大量土地,但是由于君士坦丁堡城墙坚固,未能攻克,让拜占庭又 存活近百年。奥斯曼随后将目光转向东方,此时正值帖木儿帝国向西扩张,两强 相遇,1402年在安卡拉附近发生大战。结果奥斯曼惨败,苏丹被俘。不过由于帖 木儿帝国的重心在中亚地区,所以对奥斯曼没有斩尽杀绝,而是采取招抚政策, 使其成为藩属国。1405年帖木儿在东征明朝的路途中去世,帝国解体,迅速衰落。 奥斯曼摆脱束缚,再次崛起。1453年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终于用火炮轰开君士坦丁 堡厚厚的城墙,灭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这座城市穆斯林更 习惯称为伊斯坦布尔。两种叫法曾长期混用,1930年才被官方正式更名成伊斯坦 布尔。   此后又经几代苏丹征讨,占领巴尔干半岛,灭亡埃及马穆鲁克王朝。至苏莱 曼一世(1494-1566)时,奥斯曼帝国达到极盛,在苏丹称号的基础上又加上哈 里发,成为伊斯兰世界世俗和宗教的绝对统治者,尽管这一做法长期受到阿拉伯 人的非议。西方誉其为苏莱曼大帝,充满了敬畏和恐惧,面对他的不可一世,曾 经惶惶不可终日。据说苏莱曼非常欣赏并希望有亚历山大大帝的作为,二者相较 不太容易,但苏莱曼无疑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与晚一百多年的中国清朝康熙 皇帝非常相似,都是旧时代最后辉煌的缔造者,文治武功,非常了得,连几个儿 子的继位之争都同样精彩惨烈。   奥斯曼帝国崛起过程中,东面的对手是波斯地区取代帖木儿帝国的什叶派萨 非王朝。两国同属穆斯林,却没少交战。萨非王朝基本处于劣势,但凭借伊朗高 原的地利,未被征服。北面的克里米亚是金帐汗国分裂后的众多汗国之一,1478 年起成为奥斯曼的附属国。奥斯曼因定都伊斯坦布尔,无论是扩张或求得军事缓 冲区,最主要的精力必然放在向西欧进军。首先复仇十字军东征,将西亚的基督 教残余清除或招抚,进而占领巴尔干,控制多瑙河,兵临维也纳。面对奥斯曼的 威胁,以哈布斯堡王朝为核心,欧洲多国被迫联合抵抗,双方经常打得昏天黑地, 其中自然少不了基督教大战伊斯兰教的旗号。   强盛时期奥斯曼帝国的疆域在欧洲到达多瑙河与喀尔巴阡山,黑海成为帝国 的内海,亚洲领土主要是西亚部分地区,非洲拥有北非大部。在几个方向都达到 地理极限后,就不能再前进一步了。当时欧洲人总担心被奥斯曼完全征服,其实 欧洲东南方向自然地理的防御效果极佳,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不能完成的目标, 奥斯曼帝国同样不能完成。   奥斯曼帝国在地理上亦欧亦亚,所以在某些方面又显得不欧不亚。它没有重 蹈该地区帝国通常迅速解体的宿命,而是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统一。能够出现这样 的局面,首先是生产上注重农业发展,借助农业技术进步,提高了粮食供给的保 障性。同时在军事上保持高度集权,严格监控地方武装,减少地方势力扩大带来 的解体风险。其他方面,奥斯曼注重东西商业贸易,但是对利益分配严格控制,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将商人阶层置于中央集权之下。另外奥斯曼帝国是多民族、 多信仰的国家,对境内非伊斯兰教民族实行米勒特制度,享受宗教自由和宗教自 治,以缓解民族矛盾。同时奥斯曼建有庞大的官僚体系,完备的司法制度,保证 在政治上可以实现高效的中央集权,维持国家正常运转和安定统一。奥斯曼帝国 的苏丹也兼任哈里发,由此形成的政教合一与天主教的政教合一相比差距很大, 明显是重政轻教,反而与中国世俗的中央集权更为接近。   对内强,对外要更强。奥斯曼帝国疆域广阔,几面均是对手,能国脉绵长, 实属不易,主要得益于长期军事实力不处于下风。在与西方的对抗中,将军事均 势一直保持到工业革命初期。奥斯曼的陆军、海军战斗力都很强,其中火炮的应 用最为关键。   火炮最迟在12世纪的中国宋朝已经有了雏形,最早是非金属材质,实战效果 不大。元朝加以技术改进后,造出青铜火铳,威力初显,但是体量较小,应用并 不广泛。随着蒙古西征,火铳技术传至西亚和欧洲。人们如获至宝,在奥斯曼兴 起以及欧洲各种混战中历经磨练,体量逐渐变大,技术日趋成熟,火炮成为战场 主角。从此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战争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由血肉之躯借助刀 光剑影,近身搏命拼杀的传统军事技术已无优势可言,如何借用机械装置高效利 用化学能成为新的技术取向,敌对双方可以施展的战斗空间也越来越大。不过火 器在军事领域的崛起,不能像铁器淘汰铜器一样,而是要与铁器并存。并且随着 冶炼技术的提升,从炼铁进步到炼钢。   火炮技术主要分为火药和冶金两项。黑火药大约在9世纪末起源于中国,除 了烟花表演,军事上被用于火攻战术,但不易操控。中国的冶金技术,无论铜铁, 长期都很高。火药与冶金,二者没能完美结合使火炮在中国演变为成熟技术,仅 停留在技术雏形阶段是很多人的遗憾。既然最初的基础技术没有问题,那么一定 另有原因阻碍了火炮技术的发展。自秦大一统之后,中国的安定期远大于战乱期, 后来对外战事减少,对内限制地方武装发展,改朝换代引发大战的间隔期很长, 战争频率大为降低。安定是人心所向,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时间过长,会造成军 事技术发展时断时续,总体出现停滞。军事技术和普通的生产技术一样,要在实 践中提升,正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就需要较高的战争频率,不断尝试 和验证,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刻苦钻研。   中国的军事水平到汉朝由于铁的使用,已经接近冷兵器的高峰,即使在盛唐, 进步的空间也很有限。中国军事技术前期早熟,后期停滞,没有自觉进入热兵器 时代并不奇怪,要是恰逢处于春秋战国或汉唐的状态则有些可能。宋朝诞生火器 像是游戏之作,元朝好战,推进火炮技术前进了一小步。明清两朝正处于世界火 炮技术的成熟发展阶段,但它们都是区内的大帝国,对手弱、国运长,同级别的 战争很少。同期的奥斯曼帝国在与欧洲的征战中,一度跟上了火炮发展的脚步, 甚至是领跑者,不过与欧洲多国家、多民族背景下,彼此间的高战争频率还是不 可同日而语,最后也被甩下。   明朝后期和清朝前期,以欧洲进口火炮为基础,在传教士的帮助下中国自造 火炮,曾经接近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并且培养了一批熟练的工匠。可是战事一 旦减少,多睡几个懒觉后又被落下,昏睡到鸦片战争才被打醒。即便如此,从惊 醒到清醒还需要时间,更何况要掌握这时的军事技术已不是朝夕之功。所以直至 清末,中国军队都没能实现热兵器对冷兵器的全面替代。用火炮技术的演变,对 比中国同期精益求精的瓷器技术,许多问题不言自明,鱼和熊掌真是难以兼得。   奥斯曼帝国与西方长期对抗,后来渐渐吃力,再也跟不上了,慢慢褪变成一 个老大帝国,众多社会内容与中国历史的后半程相似度越来越高,暮气沉沉中政 治上的波诡云谲几乎可以互换。如果再细化一些,奥斯曼帝国和清王朝简直就是 一对双胞胎,而且最后一起沦落为难兄难弟的命运都相同。 39、海上强国威尼斯共和国   纳夫普里翁位于某海湾的东侧,是一个港口小城。该城有一处旅游景点,导 游图上介绍名叫“威尼斯城堡”,就在我所住旅馆不远处的小山顶上,抬头就能 看到外部轮廓。   早晨我顺着山道拾级而上,来到山顶,回头一望,全城尽收眼底。买票后走 进城堡,发现这是一处纯粹的军事设施。朝向海洋的一侧,山势陡峭,壁立千仞, 几乎直插大海。随着山势起伏,建有一道围墙。由于山体已有一百多米高,具备 了攻击和防御优势,所以城堡内的建筑并不高大,但是占地面积较广,配备各种 设施。临墙远眺,视野极佳,港湾内一片宁静,只有几艘游艇在闲逛。远处的海 面飘浮着一层薄雾,微微露出些杀气,仿佛隐藏着准备来袭的敌船。   这是一处极具军事优势的城堡,保卫着港口,保卫着它身后的各种利益。但 它为什么叫威尼斯城堡呢?它和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有什么联系呢?   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的西北角,现在只是一座小城,以旅游业闻名于世, 但是遥想当年,它曾经有过一段风采照人的历史。威尼斯地区早期是由潟湖形成 的一片盐碱地,有渔民在此为生。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人口逐渐增加,威尼斯人 依靠经商,从贩卖当地特产咸鱼和食盐起步,换回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咸鱼 和食盐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不算是重要商品,但是到了中世纪,欧洲内陆人口 增多,对盐的需求增大,就变成了高利润商品,这与中国的情况非常相似。   威尼斯早期属于拜占庭帝国的势力范围,后来又紧邻法兰克王国。于是威尼 斯在政治上左右逢源,免受可能遭到的灭顶之灾。当经济地位上升后,威尼斯开 始寻求政治的独立性。这对于综合实力并不强大的弹丸之地来说通常很困难,但 是威尼斯做到了,在9世纪初获得自治权。此后两大王国的势力逐渐衰退,已经 羽翼丰满的威尼斯大展拳脚,居然在权力真空区来填空了。   咸鱼和食盐的老本行不能放弃,威尼斯人又开始多种经营,橄榄油、葡萄酒、 木材、金属、玻璃、奢侈品,甚至奴隶,获得丰厚利润。威尼斯人自己保持的核 心制造业是造船,包括各种形式的商船和战船,以及配套的军事装备,还设立近 代第一套专利制度鼓励创新和加以保护。威尼斯人组建的强大海军,成为各方都 不敢小觑的一股力量,并借此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大发横财。有了商业和军事双重 保障,威尼斯人建设城市,扩张领地,逐渐取得东地中海的控制权。此后的几百 年,威尼斯城跃升为西方第一大港。最强盛之时,威尼斯拥有亚得里亚海东岸大 片领土和岛屿,伯罗奔尼撒半岛部分地区,克里特岛、塞浦路斯以及爱琴海诸多 岛屿,各种威尼斯城堡相继建立。商品种类涵盖欧亚非,经济利益触及整个已知 世界。马可波罗就是出身于威尼斯商人世家,他的经历只是众多威尼斯传奇故事 中比较著名的一个。   威尼斯本身属于天主教地区,但是独立性极强,黑白两道,里外通吃,面对 罗马教廷、神圣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地区,以及后来的欧洲新兴君主 制国家、奥斯曼帝国,从来都是利字当头,不卑不亢。捍卫宗教独立,不让罗马 教廷多拿一块金币;和欧洲其他地区做生意,没有优惠政策;帮助拜占庭抗击北 方诺曼人的侵扰,获得在拜占庭帝国境内的特殊商业权利;当这种权利受到削弱 时,又可以伙同十字军洗劫君士坦丁堡,然后又照样生意往来;为了通商,可以 和伊斯兰的王朝结成军事同盟;后期有时被奥斯曼帝国压得抬不起头,以致兵戎 相见,可是转过头为了做生意,依然笑脸相迎。面对威尼斯的强势和利益,各方 眼红的势力组织过多次联盟与之交战,双方有输有赢,但它始终屹立不倒。威尼 斯的历史表现并不像莎士比亚名著《威尼斯商人》中义薄云天的安东尼奥,而更 像那个见利忘义的犹太商人夏洛克。   虽然威尼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经济动物,但是丰厚的商业利润造就了灿烂的 文化成就,在暗淡的中世纪,是最先升起的一颗明星。有了钱,首先要建造一些 与财富相匹配的建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圣马可大教堂。其实原来有一座旧圣马 可教堂,为存放威尼斯商人从埃及亚历山大偷来的圣使徒马可的遗骸而建,但在 10世纪毁于一场内乱。于是威尼斯人修建了欧洲中世纪最宏伟、最豪华的教堂新 圣马可教堂,比罗马教廷的旧圣彼得大教堂还大。教堂为拜占庭风格,主体建完 后,扩建、外装、内饰、陈设持续进行几百年,教堂被打造得金碧辉煌,各种奇 珍异宝点缀其间,令欧洲其他教堂黯然失色。其中包括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从 君士坦丁堡掠来的古罗马时期的四匹著名铜马。如此明显的僭越之举在中国是灭 门之罪,可对于威尼斯来说却是无上荣耀。更何况这座教堂实质上不属于教会, 而归总督和威尼斯政府所有,直到1807年才成为天主教威尼斯教区的主座教堂。   威尼斯是欧洲中世纪商业重新兴盛的产物,并逐渐成立了以威尼斯城为中心 的威尼斯共和国。与诸多君主制王国不同,它的行政构架接近古罗马共和时期, 而性质更接近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这种商业环境在罗马帝国后期和中世纪前期, 由于社会运转对农业土地的严重依赖,再加上封建制和政教合一,似乎已经消失 了。威尼斯拥抱海洋,依靠商业立国,铸造的金币成色高,童叟无欺,同时拥有 强大的海军。在政治上从僭主到贵族寡头再到共和,选举总督一职,代表共和国 最高权力,设有大小议会,兼顾平民利益。这套政治制度的产生,没有直接的老 师,也非强行输入,浑然天成,自然发生。如此看来,欧洲局部地区的综合状况, 已经越来越有古希腊的韵味了。   威尼斯海上强国的地位是打出来的。它有一个长期势不两立的对手,就是与 其性质完全相同的热那亚共和国,地理位置都相似,只不过在亚平宁半岛的西边。 两个共和国在13-16世纪的强盛时期,为了争夺地中海的商业霸权,定期高频率 进行不同程度的战争,其他各方势力也参杂其中。双方的缠斗互有胜负,由于威 尼斯在东方的贸易利润更大,所以整体实力占上风。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了一次 对热那亚的战役,不幸战败被俘,幸运的是在监狱里遇到一位作家。马可波罗吐 沫横飞,口述游记,被人称为“百万先生”。现在对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和 游记内容的真伪存在争议,并且还会争论下去。不过就像许多古代书籍一样,对 于大历史而言,内容真伪、对错有时并不是最重要的,对后世的影响力更体现出 它的价值,而《马可波罗游记》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在威尼斯和热那亚,以及多方的海战中,欧洲的造船技术迎来一次飞跃。经 过千年积淀,15世纪一种更有商业价值的三桅帆船(有些是四桅),融合各种技 术优势,并做出取舍后,在地中海及西欧沿海诞生了。三桅帆船在各种风向条件 下,都能向前航行,并且逐步取消了之前不能缺少的桨手。因此人员及消耗减少, 船舷可以封闭加高,船体容积增大,进而能够装载更多的货物。三桅帆船是一个 大家族,也有差别。当时有一种叫克拉克帆船,相对宽大,装货多,吃水深,速 度慢,多在地中海使用。另一种叫卡拉维尔帆船,相对窄小,装货少,吃水浅, 速度快,多在西欧沿岸使用。三桅帆船使跨洋航行成为可能,是开启大航海时代 最重要的技术铺垫,从此世界的海洋开始准备迎接航海家的到来。当各种三桅帆 船再来一个混合搭配,装上火炮,组成舰队,就不只是寻找宝物,而是要征服世 界了。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作为制造三桅帆船的高手,威尼斯人没能冲出地中海, 所有努力最后都给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做了嫁衣。   奥斯曼帝国兴起后,威尼斯的海外领土慢慢失去,不过在反复斗争中,曾经 两度拥有纳夫普里翁,威尼斯城堡就是当时的产物。尽管和奥斯曼有种种的不愉 快,但是从互惠互利的角度出发,威尼斯在奥斯曼的领土上依然保有许多重要的 商业权利,只是远不如拜占庭时期。因为奥斯曼帝国的中央集权控制力极强,卡 住了重要商路,若想自由通商,必须缴纳高额费用。威尼斯不过是凭借地理优势 还能获利多一些,其他很多欧洲国家只能望利兴叹,另想它途了。   天无绝人之路,1492年热那亚人哥伦布怀揣梦想,坚信世界是个圆球,在西 班牙国王的资助下,扬帆西去,开创出一片新天地。从此之后,威尼斯和热那亚 共和国,地中海双星开始暗淡,最终陨落,同时于1797年消失在拿破仑的权威之 下。1861年意大利统一以后,两座城市先后并入,但是发展到现在,情况差异较 大。热那亚借助西欧经济优势,保持着地中海沿岸第二大港口的位置,仅次于法 国马赛。而威尼斯除了旅游信息,就是快要沉没的新闻。威尼斯人正在撤离,现 在的常驻人口只有几万人,相当于中世纪一个中等规模城市的人口数,而最繁荣 时的威尼斯是20多万人。由于水位升高,拯救威尼斯绝非危言耸听,否则将来圣 马可大教堂可能要在盐碱地里参观了。威尼斯人还不至于重操旧业,划着贡多拉 小船贩卖咸鱼和食盐。但面对千年过往的辉煌,追忆城市生命的起点,时过境迁, 威尼斯仿佛走过了一个轮回,有些人不免在穿过叹息桥下时发出一声叹息。 ※※※※※※※※※※※※※※※※※※※※※※※※※※※※※※※※※※※ 本期编辑:方舟子 本期校对:克己明德 审 稿: 笨狸、程鹗、方舟子、古平、克己明德、太蔟、肖毛、应帆、紫弦、自如 技术支持:李晓峰、Yawl、李启明 联系人: 方舟子(smfang@yahoo.com) 投稿邮址:editors@xys.org,xinyusi@yahoo.com 发 行: 新语丝社(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国际刊号:ISSN 1081-9207 刊物版权归新语丝社所有,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欲转载者请与本刊联系。 存 档:http://www.xys.org     http://www.xinyusi.info     http://xys7.dxiong.com     http://xys2.dropin.org 订阅《新语丝》月刊,请寄信到xys_gb-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网站新到资料,请寄信到xy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之友”,请寄信到xys_friend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