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 ≡ 语 ≡ 丝 ≡≡≡       ※ ※          (NEW THREADS)          ※ ※                                 ※ ※         2013/11(第二三八期)          ※ ※            一九九四年二月创刊            ※ ※                                 ※ ※   《新语丝》为文化性综合刊物,登载文学、艺术、史地、哲学、科 ※ ※ 普等方面稿件,目前设四个固定栏目:【牛肆】(随笔、评论)、【丝 ※ ※ 露集】(诗歌、散文、小说)、【网里乾坤】(文史哲、科普知识小品 ※ ※ )和【网萃】(个人或专题选集)。本刊每月十五日出版,并不定期出 ※ ※ 版专题增刊。                          ※ ※                                 ※ ※   本刊主页国际版:www.xys.org           ※ ※       国内版:xys7.dxiong.com       ※ ※            ◆赞◆助◆单◆位◆            ※ ※   PSI留学生服务公司:www.psiservice.com ※ ※※※※※※※※※※※※※※※※※※※※※※※※※※※※※※※※※※※                   §                   §    秋夜遣怀                   § 【卷首诗】             §    ·訾 非·                   § 訾 非:秋夜遣怀          § 将黑未黑的黄昏                   § 小咖啡馆对面的墙 【网讯】              § 渐次暗淡下去了                   §  【牛肆】              § 一场雨                   § 不假修饰地 辛东方:文科女埋怨工科男不解风情  § 在诉说谁的城     你的魅力有几分       § 王以武:中国社会“天平”的两端   § 一杯茶     ——制度与道德       § 之于这样的秋天 文 钦:医院里的那个疗程      § 委实冷了些                   §  【丝露集】             § 长长的熙攘的一段熟路                   § 那酒不远 许登彦:散文两篇          § 那沉醉的滋味不远, 白雪歌:玉佩            § 也应是多年以前了                   §  【网里乾坤】            § 那桥上的影子、                   § 落入水底的锁 Orion Dianae:回顾西方学术传承史有感§ 谁日日走过? 张天蓉:物理学之美——解读2013诺贝尔§     物理奖           § 只有鱼儿,奇迹地,                   § 还在水下快乐着自己的快乐 【网萃】              §                    § 而我仍在濠梁之上 丁不二方舟:言必称希腊还是言必称中国§        (十三-十八)     §                    §  【网讯】∽∽∽∽∽∽∽∽∽∽∽∽∽∽∽∽∽∽∽∽∽∽∽∽∽∽∽∽∽∽∽ ◆          评选第二届新语丝科学精神奖启事 一、 该奖用于奖励在帮助中国公众理解科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 二、 该奖每年评选一次,奖给一个人,奖金一万瑞士法郎(或等值美元、人 民币)。 三、 该奖由新语丝编辑部评选,每年一月份颁发。欢迎各界人士提名候选人, 候选人名单和推荐理由请寄:xinyusi@yahoo.com。 四、 该奖奖金由位于瑞士的科学期刊出版公司MDPI公司赞助(mdpi.com)。 五、 该奖在2012年首次评选,首届获奖者为何祚庥。 ◆ 以下摘自2013年10月30日《北京青年报》报道《“致命神医”胡万林的网络 生存》。   2013年8月30日,陈永康从老家武汉赶到洛阳市内的锦江之星快捷酒店,在 这里他将和仰慕已久的神医胡万林初次会面,近距离学习“生命运动养生学”。   唐孟君、鲁礼军、贺桂枝等人已早一天来到酒店。陈永康看到其中有23岁的 云旭阳,吃了一惊。云旭阳曾跟他学过两天针灸,他清楚以云旭阳的财力绝拿不 出给胡万林的礼金,没想到云旭阳还会来。   这次聚会召集了全国各地十几名学员,相当一部分人从未见过胡万林,但都 像陈永康一般,已熟读胡万林网络上传播的文字和视频,对胡万林的神奇仰慕已 久。这是网络成千上万业余中医爱好者中的一个隐秘江湖,即便在中医爱好者内 部已饱有争议,但胡万林的理论依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8月31日,十几名学员住进洛阳新安县龙潭峡景区一农家乐宾馆,经过一天 学习,在下午5点后再次集体喝了“五味汤”。这一次云旭阳吐得最为剧烈,并 在晚上晕倒过去,之后再也没醒过来。   身背数命,在狱中度过13年的胡万林,回到社会几近声名狼藉,然而在隐匿 的网络世界,他更容易重新扯起唬人的大旗。这次私密“养生”聚会,也因为云 旭阳的死,一下被曝光于公众之下。   网络上的“中医”圈子   58岁的陈永康个子不高,但体格健壮,精力充沛。他归因于自己常年信佛、 学中医。他说自己深信佛家教诲,“不打诳语”。   陈永康是云旭阳曾经的“中医”师傅,更被其父云文超认为是唆使儿子走向 死亡的罪魁祸首。云旭阳事件发酵后,陈永康曾经参与的网上中医QQ群一个个把 他踢出圈子,学习中医的好友也埋怨他怎么走上了邪路,这让陈永康内心觉得十 分委屈。   陈永康选择了不解释,“越解释越坏”。他说,自己学中医,就拜过两个老 师,第一次学针灸被骗了2.6万元,第二次跟胡万林学养生又出了死人的事儿。 但是,“这个圈子里有几个是正规学出来,有资格、有执照的?出来学东西就是 有风险。”陈永康说。   陈永康从年轻起在武昌宝通寺里帮忙做素菜,因为体弱多病,多年来在业余 时间学了不少中医理论,平时给自己和家人调理一下。退休后,他在儿子开的小 吃店里帮忙维修设备,业余时间仍自学中医。   陈永康有近十年的网龄。他发现虽然中医爱好者人数不多,但在网络上却能 很方便地聚集起来。各种中医论坛里很容易就聚集起上万人。2012年底,陈永康 有了QQ,加了几十个中医研究群。   “像我这样的人,根本没资格去上正规的中医学校,但在网络上却能很方便 地获取中医知识。”陈永康说。但同时,网络上的中医研究者几乎也都没有正规 学习的经历,自立门派者众多,传播的理论内容芜杂,业余的中医爱好者只能凭 自己的判断来筛选所学知识,新学到的理论经常颠覆之前学过的理论。   2012年,陈永康在网络上认了一个师傅,花了2.6万余元向一个重庆中医学 了一套针灸技法。这是陈永康第一次拜师学医,他觉得对方教得并不好。但他觉 得自己悟性好,逐渐悟出“黄帝九针”的门道。接下来不到一年时间,陈永康通 过网络收了30多个徒弟。   2013年7月,陈永康收了新徒弟周爱林和鲁礼军。教学时,陈永康讲到人身 上的肌和肉的区别。两位学生突然说:“陈老师,你这个理论和胡万林老师的观 点是一样的,胡老师讲糖尿病人要吃肥肉,肥肉是补脾的。”   这让陈永康不无得意。“我没讲错吧,肥肉是肉归脾脏,瘦肉也就是肌,是 归肝脏的。我虽然不是专业中医出身,但我没有骗你们吧?”   64岁的“神医”胡万林曾因非法行医罪被法院判刑15年,后获减刑两年。从 1998年12月12日被河南商丘警方刑拘开始,到2011年12月11日出狱,他在河南省 豫西监狱共服刑13年。   陈永康过去听说过胡万林,知道胡万林提倡喝芒硝,泻肚子,也知道中医界 对这个理论的不认可,但他觉得,中医确实有“泻”的理论,治病都会有失误, 未必说明胡万林的理论完全没可取之处。   还有,胡万林讲“水大生气”,提倡多喝生水再运动,水能给人提供能量。 他还讲人体也可以造寒造热,热天造冷,寒天造热,这样就可以寒暑不侵,一年 四季只穿一件单衣就够了。   这些理论陈永康从来没听说过,深深吸引了他的注意。“我生活中还从没见 过这样一位大师。”   陈永康上网查遍了关于胡万林的所有资料。他搜索下载了胡万林的所有讲课 视频,视频里胡万林自称“耕耘大师”。   虽然胡万林已经消失在公众视野里多年了,但在网络上的中医爱好者中,胡 万林的消息还是很多。陈永康知道胡万林住在一个叫吕伟的学员家里。吕伟网名 “灵伟”,曾在网络上开辟了一个专门介绍胡万林“生命运动养生学”的博客。 周爱林、鲁礼军曾经的师傅佑帅祺的博客也是陈永康关于胡万林另一大信息来源。 他用网名“佑好”在博客上介绍胡万林的“生命运动养生学”。   但是,陈永康觉得通过网络了解胡万林的理论已经不够了,他希望有些问题 能当面请教胡万林。   七拐八拐,仍然是通过网络上的“中医”圈子,陈永康找到了胡万林,跟随 他一同前往的云旭阳则遭遇了死亡。   四处拜师的“中医迷”   同样是借助网上的“中医”圈子,云旭阳认识了陈永康。2013年3月,他找 家里要了2000多元学费,到武汉跟陈永康学了两天半针灸。   1991年出生的云旭阳在郑州黄河科技学院学建筑。云旭阳的父亲云文超说, 2011年,云旭阳的同学打篮球崴了脚,怎么治都治不好,找到郑州一家康复理疗 店,很快治好了。云旭阳觉得中医很神奇,坚持要拜师学习中医。   在郑州开理疗店的孟华伟起初连续拒绝了云旭阳,看对方“急得眼泪都快掉 下来了”,最终收了这个徒弟。   云文超说,云旭阳对中医理论并不了解,只是痴迷针灸。买了大量的针灸书 籍,还动手抄下大本大本的笔记。学了没多久,云旭阳就敢往自己身上扎针尝试 效果。   “我学这个不但可以治病救人,将来还能以此为生。”云旭阳对父亲说。学 了几个月,他便退学在邻村开了一间诊所,自诩为“主治医师”。   云旭阳的针灸,确实让一些村民感觉到了疗效。云文超说,自己的胃病和云 旭阳奶奶的腰疼也在针灸后有好转。还有两名患者给诊所送来锦旗。   云旭阳甚至靠诊所每月两三千元的收入,给家里添置了电脑等电器。   和其他业余中医爱好者一样,网络也是云旭阳获取中医信息的重要渠道。他 加了几十个QQ群,和陈永康最早也是通过网络联系。   2013年3月,云旭阳拜师陈永康。对于云旭阳,陈永康第一印象是“压抑”。 “他话不多,除了跟我寒暄几句,基本不说话。也不合群,明明是三个人一起来 学习,但他总自己呆着。”陈永康觉得云旭阳学得不好,“他技术差、心理素质 也不好。”陈永康说,云旭阳曾流露想成为神医、富豪的想法。   临别前,陈永康给云旭阳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列着他觉得不错的针灸老师。 这张纸条后来被广受质疑,上面有一名老师居然叫“大灰狼”。陈永康解释,这 确实是牡丹江地区一个针灸高手的网名。他给云旭阳留言“熟读而精灵自启,深 思而神鬼可通”,被云旭阳的父亲质疑为引诱云旭阳走邪路。陈永康说,这只是 古医书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要认真读书,反复思考,文字背后很深邃的东西自 然能理解”。   此时的陈永康,其实像云旭阳一样,也渴望接触到水平更高的师傅,进一步 提升自己的医术。   催吐养生和“五味汤”   8月份,陈永康和云旭阳在网络聊天中,流露出找胡万林学习的想法,这引 发了云旭阳的兴趣。8月19日的聊天记录中,云旭阳对陈永康说,“生命运动健 康学这个一定要学”,“学完这个,我就不打算在家开店了”。   此时,云旭阳在家乡经营的诊所正陷入困境。父亲云文超说,陈永康教给云 旭阳的“黄帝九针”比普通的针灸用针粗几圈,云旭阳曾给亲戚试用过大针,亲 戚除了觉得疼,没有其他感觉。其他村民也根本不敢尝试,诊所的生意一落千丈。   云文超认为,云旭阳是偏离了针灸正轨,走火入魔了。他发现,云旭阳也在 网络上看关于“耕耘大师”胡万林的讲课视频。云旭阳则在和陈永康聊天时说, 自己和父亲气场不和,要出家。   陈永康已确信能见到胡万林。他的弟子周爱林、鲁礼军8月3日在郑州顺利见 到胡万林,并跟随他学习了七天。参加这次学习的还有毕业于湖南吉首某大学针 灸专业的唐孟君,以及秦昌武、贺桂枝等。44岁的鲁礼军之前是做美发的,2006 年生病后开始自学中医。胡万林对这些仰慕者表示,自己很久没收过学生,“来 学习可以,有没有钱都不要紧。”   据鲁礼军说,那七天的学习中,一行人跟随胡万林上山辨认植物和药材,通 过一次吃两三斤的水果达到催吐的目的。鲁礼军说,胡万林不再提芒硝,表示自 己已不用药,但仍提倡通过进食催吐。胡万林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全部有通道, 以胃为中心,吃吐以后可以打通通道,达到全身贯通的效果。   胡万林还用酱油、醋、盐、糖和咖啡冲兑“五味汤”,并带头喝。提出五味 补五脏,哪个脏器有病灶,自然会吐出来,这样可以吐故纳新。此外,胡万林要 求学员们勤运动,运动完多喝生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   胡万林在教学时很有权威。如果学员不专心,胡万林就会板着脸,不再理他。 学员们更加诚惶诚恐地一心跟随胡万林学习。   鲁礼军说,自己从前腰不好,连50斤的东西都拿不起来,从郑州回来,他可 以扛100斤的大米上三层楼。这次求学,他给胡万林包了万元红包,觉得收获很 大。体弱多病的学员唐孟君、贺桂枝经过催吐之后,都觉得身体状况好多了,对 胡万林坚信不疑。   这一行人的学习经历通过网络传到陈永康耳中,神奇的功效更被放大。他们 口中的胡万林是绝对的高人,就像精神领袖一样有震慑人心的气场。这让陈永康 更加按捺不住对胡万林的好奇心,“连科班出身的唐孟君都笃信胡万林,觉得有 效果,我更想去见见大师了。”   陈永康向唐孟君报了名,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云旭阳,但他否认自己唆使 云旭阳和自己同行。“见大师要包红包的,大家商量的数量是1万元,我知道他 没有钱,肯定不会去。”陈永康说。   云旭阳的意外死亡   从8月29日开始,学员们陆续赶到洛阳市内的锦江之星集合,共聚起十六七 人。吕伟、唐孟君、贺桂枝帮忙做一些组织工作。   陈永康忙完小吃店的工作,8月30日才赶到洛阳。他用红纸把1万元包好,端 正地写上“陈永康敬上”。他没有想到的是,云旭阳带着1000元钱,也到洛阳赶 赴聚会了,还跟父母虚构了一个“中医研讨会”的名号。大家上交的钱都给吕伟, 但暂时由唐孟君保管。   真正见到胡万林,陈永康也没有特别激动,“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嘛”。当 晚,大家到附近的餐厅吃饭。胡万林提倡大家狼吞虎咽,这样有助于营养吸收。 这让陈永康十分不解。“难道不应该是细嚼慢咽才更有助于吸收吗?”   聚会中的云旭阳依然显得孤僻、不爱跟别人说话,有些学员甚至都没怎么留 意他。有学员认为,云旭阳可能因为自己没能像大家一样拿出红包,有些自卑。   学员们每天要跟胡万林一起做运动,摇头、晃肩、甩手,然后喝“五味汤”。 并不是所有学员喝完都会吐,但云旭阳在8月29日、30日两天都吐了。   学习“生命运动养生法”需要一个靠近大自然的环境,第二天上午10点多, 一行人转移到洛阳新安县龙潭峡景区。在风景区的街边,大家在胡万林的带领下 摇头、晃肩、甩手,引得路人纷纷侧目。随后依然是看山,接触大自然,认识 “阴草、阳草”、辨认“公树、母树”、运动、喝生水。胡万林说:“我没有功 夫,没有特异功能,我们就是保持小孩的心态自然地生活”。   下午5点多,在景区一农家乐宾馆内,胡万林继续带大家调制“五味汤”。 贺桂枝在附近买了盐和酱油,鲁礼军带来了咖啡,还有学员买了糖和醋,唐孟君 操持调制成汤药。每位学员用自带的杯子按个人需要,盛上一杯“五味汤”,喝 完后各自散去。   当晚云旭阳又吐了,有学员要用厕所,催了几句,云旭阳回嘴便骂。陈永康 觉得云旭阳这时情绪已不是太稳定。晚上8点多,鲁礼军听到楼道里一片混乱, 才发现云旭阳在自己屋的卫生间里昏倒在地,人事不省。有个姓马的学员吓坏了, 边跑下楼梯边大声喊:“有人快死了,下一个就是我!”此时,胡万林还在宾馆 另外一栋楼的房间里。   混乱惊动了宾馆老板,他拨打了报警电话。等县医院急救人员和警察赶到, 云旭阳已不治身亡。   根据事后新安县公安局的鉴定意见通知书显示,云旭阳死因的鉴定意见是 “符合饮用含芒硝(类)的液体后引起恶心、呕吐等,合并肠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导 致机体脱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急性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死亡的征象”。   但几乎所有学员都否认当天大家曾服用芒硝。所有在场的人都喝了“五味 汤”,但只有云旭阳死了。陈永康等学员至今认为,这可能和云旭阳的体质和心 态有关系。   陈永康说,出事后,唐孟君把保管在手里的红包钱,退还给学员们,说钱放 在自己这儿不安全,让大家自己收回去。   晚上10点,云旭阳的父母在漯河家中接到了噩耗。云文超说,他赶到洛阳看 到儿子尸体“嘴边有白沫,头上有血迹,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大腿内侧有烧伤 的痕迹,脚踝上还有一个两三厘米的深口子”。“警察说身上的伤是当时孩(儿) 狂躁的时候留下的,但是我不相信。”云文超对媒体说,“是不是在用我孩(儿) 做实验,孩(儿)单纯就给骗了?”   但陈永康等学员肯定地说,虽然自己没亲眼看到云旭阳出事的经过,但并不 存在所谓虐待等行为。“整个聚会的组织非常简单,根本不像媒体后来猜测的那 么复杂,有多么严密的组织或多么大的阴谋。”陈永康说。   在等待破案的焦虑中,云文超把儿子的遭遇写成信向媒体爆料。其中“胡万 林”的名字如此扎眼,使得云旭阳之死的曝光虽然迟了一个多月,但仍瞬间成为 舆论热点。   最终被警方拘留的,只有胡万林、吕伟、唐孟军和贺桂枝,其他参与聚会的 学员在做完笔录后离开公安局,各自回家,回归平常的生活。但随着聚会的曝光, 所有参与聚会的学员根本无法躲避公众的关注。 ◆ 以下摘自《北京青年报》2013年11月8日报道《北京培训300多名网评员 韩寒 姚晨微博纳入教案》。   市委书记郭金龙日前强调,要把握网络舆论战场主导权。昨天(7日),300 多名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骨干参加培训,课程中,聘请专家到场教网评员们怎么 写好微博,培训网络言论写作要领和网络舆论引导技巧。韩寒、姚晨等微博大V 的微博内容都成为案例印进教材。   韩寒姚晨微博写进培训教材   昨天的培训班上,首都文明办请来网络舆论研究专家,为志愿者培训网络言 论写作要领和网络舆论引导技巧。韩寒、姚晨等微博大V的微博内容都成为案例 印进教材。   “昨晚事故中不幸去世的火车司机潘一恒,是我父亲的好兄弟,他们曾在一 个车组工作……”这是“7·23”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微博女王”姚晨 发布的一篇微博。培训中,引入这个案例来说明“微博写作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打 动人”。   此外,教材中还提到去年“7·21”大雨救援及善后过程中,微博在舆论引 导方面的作用。专家举了韩寒、李开复等名人微博的案例。如@韩寒说:“无意 说什么煽情或者抨击的话,曾在打不到车的时候恨北京,但昨夜更多是为生活在 那里的人们感动和揪心。”   此外,培训中还提到如何应对网民负面情绪及言论“围攻”,专家表示这时 不应对战,尽量向网友用事实解释问题。参与培训的志愿者、清华大学党委宣传 部魏磊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平时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不太常用“网言网语”。 “培训里提的淘宝体、丹丹体、咆哮体这些网络语言,我觉得很有必要了解。”   北京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超万人   在日前召开的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郭金龙强调,把握网络舆论战 场主导权,坚决扭转网上正面声音势单力孤的被动局面。记者昨日了解到,北京 市目前有1万余名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他们全部是全国或省市级文明单位的职 工,大多数是“80后”和“90后”。据了解,中央文明办要求北京等试点省市在 全国文明单位及省市文明单位建立3-5人组成的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小组。在北 京,总共有4000余个各级文明单位,这样,志愿者人数也达到了万余人。   首都文明办负责人表示,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北 京网民人数1458万人,网络普及率超七成。在这样巨大的网民数字面前,志愿者 数量将进一步扩充。   首都文明办还将建立志愿者信息管理平台,收集、统计、展示志愿者工作, 便于考核奖励优秀志愿者,更换淘汰不合格志愿者。   要求志愿者多发声勤发声   网络文明志愿者做什么?据了解,在微博、博客、论坛及各种社交平台上撰 写内容或者转发、评论,完成中央文明办布置的网络文明传播任务等,都是网络 文明传播志愿者的工作内容。   此外,志愿者们每个月都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微博、博客撰写任务,传播正能 量。在培训会上,首都文明办主任滕盛萍具体表述了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的工作: “在网上多发声、勤发声,让网上正能量的声音盖过负面的声音,有理有力有节 地开展舆论斗争,在论坛和微博上顶、赞、支持正面言论,斥责、劝阻网络不文 明行为。”   中央文明办秘书局网管处处长张其胜在培训中说:“现在网络上聚集了一些 仇官仇富的人群,正面声音稍一发声就引来板砖。我们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就是 要名正言顺地发表观点,敢于发声。”   案例   @韩寒:为死难者默哀,为救助者喝彩。无意说什么煽情或者抨击的话,曾 在打不到车的时候恨北京,但昨夜更多是为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感动和揪心。城市 里看得见的地方重要,看不见的地方更重要,城市让生活美好,也能让生活更糟 糕。在北京生活的人们为这个城市在建设中的失误承担了太多次。祝福北京。   @李开复:未必每一天都会是好日子,但都总有些好事发生,献给为北京这 座城市奋战了一夜的好心人们。   @姚晨:昨晚事故中不幸去世的火车司机潘一恒,是我父亲的好兄弟,他们 曾在一个车组工作。父亲悲痛万分地说:潘师傅的孩子才7岁,他为人憨厚,工 作尽职。如果他昨晚临阵脱逃,没有拉下紧急制动系统,那伤亡人数将会翻十几 倍。可怜他尸骨未寒,却被人猜测事故原因是他疲劳驾驶,这种说法简直混账之 极!   @潘石屹:对乔布斯最好的纪念就是苹果公司马上推出1000元人民币以下的 爱疯给大家使用,让每个人都用上爱疯,就是对乔布斯最好的纪念。   对话   每天发“正能量”微博一小时   对话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   1984年出生的李孟阳,在朝阳区某机关任公务员,从去年到新岗位后,就成 为了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并负责本单位官方微博的日常维护。   北青报:你每天会花多长时间在微博或者社交网络上?你的亲朋好友知道你 做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的身份吗?   李孟阳:知道。我手机上有三个微博账号,其中一个就是我们单位的官微,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就是官微的小编。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的路上都是我发布微博 或者更新内容的时间,平均每天得有1个小时。   北青报: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不同于其他志愿者,总有人对这个群体有些看 法,你听说过吗?   李孟阳:我当然听说过,但我的朋友没这样看我。虽然我发的微博都是传播 正能量的,但即使不是我们志愿者群体的人,也会有这样的微博存在,传递正能 量并不是志愿者的专利。   北青报:网络上的一个热点事件中会有成千上万种声音,你的作用到底有多 大?   李孟阳: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的力量挺微弱的。比如前一阵什刹海练摊的事, 很多人都在抨击城管,但我仔细听了录音,看了那对父女和官方说的整个事件的 经过之后才发出自己的声音,虽然是沧海一粟,但我想我一定为看到的人提供了 一个客观的角度,哪怕是一点启发都是有用的。如果都在发牢骚,就没有人想如 何解决问题,社会的确需要监督,但要有平和客观的心态。 【牛肆】∽∽∽∽∽∽∽∽∽∽∽∽∽∽∽∽∽∽∽∽∽∽∽∽∽∽∽∽∽∽∽ ◆       文科女埋怨工科男不解风情 你的魅力有几分                ·辛东方·   看见你动人的步姿,我一连好几天都没睡好。我不仅没有一点埋怨感,倒滋 生几段与众不同的体验!不是你长得不美,而是太出色,我看都不敢看。近日, 在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公寓传出了这样的话!   6月9日下午,辛东方去中国传媒大学看望一朋友,恰好看见了正在闷闷不乐 的小美。小美说,目前她喜欢上了一工科男生,并且埋怨对方不解风情!心里很 是不得劲,小美向辛东方诉苦道。   小美接着说,看到同级别同学很多都有了自己的“伙伴”,自己心里很是不 爽。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合适的男朋友,可惜对方却木讷,一点不懂自己的用心 良苦。”   小美说自己的男友不知道自己的心意,心里有点酸楚的味道。可小美知不知 道,假如一个男生轻易爱上一个女生,那是要负责的。很多时候男生并不傻,只 是心里装糊涂。对于男生而言,他们知道很多人都在大学校园恋爱,可是一旦走 出校园,那种恋情就会很快的结束。毕业,面临着爱情与工作的双重挑战,很多 时候不得不面对现实,校园情侣也不得不开始审视自己,去面对一个新的生活。   步入象牙塔以后,很多学生都不像高中时期那样如此刻苦用功学习了,相反 他(她)们却变得很时髦很时尚。刻苦用功的劲没了,倒是花钱学会了。你光看 看衣服就知道什么情况了,全身包装下来少说也有几千元。可是不在乎啊,要的 是美丽,要的是魅力。殊不知,你是在糟蹋父母的钱。糟蹋那让天下间最深爱你 的母亲和父亲的心!   大概在五年前,我也糟蹋过父母的钱。但却全部花在电子产品和图书上,虽 然是糟蹋了,但是我的方向没有错!我几乎把所有花销投资在教育和学习上,很 少买零食和衣服。那时候父母依然不理解我这颗久久不愿落后的心,他们虽然不 理解,但是我也不解释,就这样的一路走来。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只要我感 觉对得起自己就好了。对于自己的所做作为,我感到并不伤心,因为我没有乱花 钱,我觉得那是投资,有投资才会有回报嘛!   五年后的今天,我经历了家教、平面设计、代码编写、网络营销、公关、文 秘等,穿梭在工科和文科之间,游刃于职业探索的生涯中。多亏了昔年那些电子 产品的消费,多亏了那些乱花钱的时光。   每一笔钱,都不是乱花的,在特定的职业里,你会发现是多么的重要。你花 得值,花得无怨无悔。这并不是每一个人所理解的,也并不是每一个人所经历的。 你花多少钱,你秤多少盐!这不是一句空话,这是一比一的关系。   小美对于男友的木讷,我想当我把这故事讲完后,也许她会多一点理解和包 容。其实工科男也有浪漫和美丽的时刻,只不过很多时间你看不到罢了。虽然工 科男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科研上,但是一旦浪漫起来,你也是抵挡不住他优秀一面 的。   其实,很多工科男是喜欢文科的,而且有一种特别的嗜好,就是写论文的时 候,文科的观点会全面发挥出来。如果文笔足够好的话,你根本不相信这是一个 工科男生的文字。可是很多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这样如此美丽的文字,出自工 科男的不在少数。而且以后这个数字还会继续上升,因为现在几乎所有工科男都 开始注重人文类的东西了。他们开始注重人文社科类,不是闲着没事,而是为工 科科研等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以期望用文科补充自己的能量,成为一个能文能工 的现代时尚潮流男。   小美,听得入神了,几乎进入了状态,她要继续听辛东方讲故事,可是这时 候她的男友工科男走了过来。小美只好失望地向辛东方招了招手,跟着男友走进 了第X公寓。   令人惊讶的是,工科男面带微笑和小美从公寓里走了出来,走向辛东方,停 了下来。两人恭恭敬敬向辛东方鞠了个躬。辛东方立刻还了礼,和工科男聊起来。 小美在一边嬉皮笑脸地看着,工科男似乎更加得劲了。   辛东方:阁下什么专业?专业研究方向是什么呢?”   工科男:我从事电子信息工程,主要从事信息技术研究,网络终端技术的测 试和开发。目前在接手一家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后台程序信息安全技术的监管和布 控。   辛东方:从事电子信息工程过程中,会不会感到特别烦恼!特别是C++的操 作,你是不是很顺手!给予web后台程序的不稳定,你有何看法?   工科男:目前C语言是计算机语言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相当于C++语言来 说,最基本的C语言基础工程一定要硬。   辛东方:万丈大厦平地起。做任何工程都少不了基础工作的扎实和稳定。常 年从事工科研究,多读一些人文类的东西,从中吸收有利的元素,说不定你可以 有另类的感官,据说有些人疯掉后可以成为天才。   工科男:也许吧!之前在新闻上看到此类信息的报道。近年由于那些胡思乱 想的创意,很多都逐渐变成了现实!   辛东方:在PS中,有六十种工具,你可以随意挪动,造出各种图形和格式, 拖动、剪切、复制,修编,涂抹等。在科技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东西都很像PS一 样,看你翻动的技巧,弄好了就造出了另类的东西!   工科男:的确如此!不过,在人类的历史上,科技知识是成长的必备基础。 虽然谈论了那么多的故事,我想我们应该进入主题。探索一些你不知我不知的话 题,也许可以从中找到真正需要的东西。   辛东方:这个话题不错!不过,我猜你很想知道一个女生心里想的是啥!这 才是你应该真正想关心的问题吧!   工科男:哈哈!   在一旁的小美扑哧一下笑了出来,说道:“工科男真二啊!哈哈,你俩都二 啊”   辛东方和工科男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因为他们俩都是工科出身。也许这是面 对别人的夸奖吧,有时候人是最喜欢别人“夸奖”自己了。   其实很多时候工科男并非木讷,而是他们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懒惰,这种懒 惰更多体现在对工作热情上。忙中偷闲,也许是工科男的秘密吧!他们以文字来 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说不定工科男还可以引 导潮流呢!   “工科男不解风情”这种片面的观点只会在女生中间流传,并不能代表主流。 工科注重逻辑思维,文科注重形象思维。文科和工科只是互补的作用,并不能明 确说明其差别性。科学本来就不是单独分开的,相对于分科而言,这只是人为分 科的。就以辛东方本人而言,并不赞成分科。   事实上,很多杰出的科学家,他们的文科并不差,只是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罢 了。其实,科学家是文科和工科的结合体。因为,我们知道要成为一个科学家并 不容易,没有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他们步履维艰,更谈不上科学研究和进步了。   魅力更多时候体现在一个人的才华和学识上,人的长相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天生长得白面书生一个,满肚子空白,那也是瞎扯,谈不上魅力。事实上,一个 长相一般的男孩,学识和才华出众,那也是一个女生所欣慰的,因为在不少女性 中,除了经济原因外,爱才也是她们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们也需要找一个会 说话的人来陪伴自己,并非什么事都盯在钱上。   “为什么有魅力的男人一般表现得比较低调呢!”这是困惑在小美心中的疑 团。其实在辛东方看来,困惑在小美心中的疑团并不是男孩的低调,而是她不理 解“越是饱览诗书,满腹经纶,学识和才华出众的男生”的一般特性。   真正有才华的人,一般都不愿意更多透漏自己太多的信息,而是把精力花费 在学问研究上。我想,这也许是揭开困惑咱小美心中疑团的其中一项答案吧! ◆       中国社会“天平”的两端——制度与道德               ·王以武·   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犹如走平衡木,重心一定要稳,无论是偏左还是偏右都 会“跌跤”。而天平的两端就是制度改革与道德建设。   在道德建设和制度改革的关系问题上,目前中国有两种主张。一种认为制度 改革固然重要,但道德建设才是根本所在;另一种则认为,制度改革才是根本, 而不该对个人的道德质量提出要求。   中国目前的制度改革停滞不前,与执政当局片面强调道德建设的确有关。部 分官员在公开场合呼吁加强监督,限制领导专权,“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等等, 以博得民众好感和信任。而私底下为了方便权力寻租,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或者 为了行政管理上的轻松便利,总希望维持现状。更有甚者,当某个领域制定了新 的政策以应付产生的新情况时,相关的研究学者已看出存在权钱交易等腐败的空 间,要求尽快订立配套的监督制度加以防范,可相关官员却故意拖延,给自己牟 利争取时间。为此他们想方设方阻碍制度改革,采用的一个办法就是避重就轻, 转移视线,加大道德建设方面的宣传,一味地鼓吹“以德治国,切实提高公务员 的道德质量”等等。这种论调本质上还是在提倡人治,对制度改革,以法治国是 极为不利的。   而另外一部分打着“自由主义”旗号的公共知识分子刚好相反,他们称“如 果我有关系我也一样会去靠,我有机会走后门我也一样会去走,甚至有条件我也 一样会贪污”。理由是执政当局设计了这样一种有缺陷的制度平台,并且已经知 道该平台有哪些弊端却仍在持续运行,这相当于默许不正之风盛行。在这样的情 况下,谁有机会利用制度漏洞谁就可以去做。因为在激烈残酷的竞争中,在一种 无法保证公平的制度下,守规矩讲原则等于是白白当炮灰去送死。平心而论,这 样的看法有其合理之处,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主要责任在上而不在下,一 些官员将各种社会问题归咎于国民道德素质低下,其实是在推卸责任。正所谓, 上梁不正下梁歪,很多人很多时侯不能做到严格遵纪守法实在也是一种无奈,真 正的责任人是高高在上的有条件左右政策也有责任去推动制度改革的当权者。我 们在对这种认识给予一定理解的同时也该看到制度本身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法 律制度的载体是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在反映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时并非万能, 其不仅有滞后性且很难将所有细节、变化涵盖。众所周知,欧美发达国家的各项 制度历史攸久,成熟先进。但即使是这样的制度,也只能做到相对严密,其并非 毫无破绽,具备条件的人一样有机可乘,从而有可能利用制度上的漏洞做出有悖 公平正义的事。所以道德自律仍不可或缺,道德建设必不可少。因此西方国家不 论是在民主选举领导人还是在社会生活的其它方面都很看重个人道德修养,而国 内的一部分公共知识分子却公开藐视甚至嘲笑道德,他们的一些行径做派很不厚 道,让人不齿。他们实际上是扭曲了自由主义本身的涵义。   道德建设和制度改革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任何制度改革的推进都要靠 人去完成,特别是在中国现有的权力运行机制下,是否会去推动改革,如何推动 改革与具备相关职权或能对之产生影响的人的思想观念、道德质量是分不开的。 有的官员为应付舆论,创设了一些笼统的,空洞的,不具备可行性的“制度”, 这些所谓的“制度”从创建颁布之日起,至今从未执行过,没产生任何效用。制 度的执行也要靠人,所以即使是具备实施条件的制度措施要起到预期的作用也与 相关执行人的道德质量有很大关系。而一套完善的制度又可以保护有德之人的利 益,并最大程度地降低品行低下者造成的危害。   综上所述,只有执政当局真正着手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并保证制度的切实可 行,而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在大力呼吁制度改革的同时,也能积极倡导全社 会的道德建设,中国社会的“天平”才可能保持平衡,中华民族才可能步履稳健 地走在发展的道路上。 ◆           医院里的那个疗程              ·文 钦·   进过医院里的人,大都知道大夫动不动就会提那个疗程,不管你是不是已经 好了,也不管那个“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只要你上了这个门,多卖药再加疗程 的理念,非得要你听他的话不可。   从许多病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再好的大夫,再好的药物,只能攻其一点, 不可能包揽所有,而且药物和大夫只能起到一点帮助作用(有时也许是反作用尚 未得知),并不能完全代替病人。病人要想得到完全的痊愈与康复,只有机体内 的功能发挥根本作用才会有效。过去人们有一句话,大夫看病看不了命,如何看 病完全由大夫说了算,能自主的病人却没几个。久而久之,病人哪怕有疑虑,但 在大夫面前还得毕恭毕敬,大夫说吃红片儿的,病人不敢吃绿片的,大夫说得要 输液,病人就得要伸出手去让他扎了这面又扎那面,非要扎到你出血不可。   然而,在利益的驱动下,医院又兴起了许多看似有理,却以赚钱为宗旨的规 则:第一住院,第二输液,第三得要住够时间,即疗程。只要你住进了医院,不 管是不是治疗的需要,所有的检查项目都要过一遍,差不多的医院早已置备齐全 了检测设备,随时要求着你的付出,还美之名曰为病人负责。输液是时下最风行 的治疗方法,无论大病小病,重病轻病,大都脱不了这个程式,再看左邻右舍, 配方剂量大同小异,至于里面是不是还有那些有提成的人情药,只有天知道,地 知情了。这期间病人要是说:“我感觉好了,想出院。”大夫一定会回你一个: “没住够时间,医院不提供完整的资料,医保也不给你报销药费。”如此之下, 至少要住够七天或以上,这七天时间,言之凿凿就成了所谓的疗程,还得在医院 里再受煎熬与摆布。这疗程是长是短,有没有科学依据就全凭大夫的一句话了。   在利益的驱动下,大夫也被带上了功利的眼镜,自觉不自觉间把那只救死扶 伤的手伸进了病人的腰包,不刮干你的油轻易不会罢手。医保的那个报销,表面 上看是好事,深层一琢磨,所谓的报销,最多不过就是百分之七十。在穷家来说, 巨额药费里的百分之三十,也许就是令其倾家荡产之机,而病也可能就是这百分 之三十治好的。另外的七十,不过是假病人之手,从医保向医院里作了周转。   这里得附带说明一下,这种状况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只有一小部分人 例外。高干们虽然也报销药费,但都是实报实销,他们从来不会为这个而发愁的, 这些苦楚只有普通的老百姓才能尝受得到。因为这种状况的存在,医疗才会越改 规则越多,条文越多,百姓看不懂的地方越多,费用也越多。穷人看不起病,更 经受不起医院里的那些折腾。人们经不起折腾,可也惹不起那个地方,谁能说自 己这一生永远不会再去那个地方呢? 【丝露集】∽∽∽∽∽∽∽∽∽∽∽∽∽∽∽∽∽∽∽∽∽∽∽∽∽∽∽∽∽∽ ◆            散文两篇              ·许登彦· (一)黄昏里的孩子 残阳如血,背景是一片空旷、苍茫的大戈壁。近处,被岁月侵蚀的一截土城 墙上面,并排一溜儿坐着9个只有八、九岁的孩子,其中有男孩,也有女孩,都 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乡村孩子。渐渐沉淀下去的夕光,像温暖的血液,均匀地涂 抹在他们的脸上和身上。他们都穿着农家自制的棉衣、棉裤,男孩的棉袄显得有 些局促和灰暗,女孩身上穿的则是那种典型的碎花小棉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乡 村味道。黄昏中坐在土城墙头上的这一排孩子,就这么安安静静地坐着,眼睛直 视着远方,仿佛僧侣入定,在安心等待从天而降的神谕和偈语。   有些野性和粗粝的漠风呼呼地吹,夹杂着浑黄的尘土和沙粒掠过。黑条绒布 鞋和碎花布鞋所组成的一长溜儿孩子的腿脚,快乐地摇摆和蹬踢着。棉袄的下摆 被掀起,凉嗖嗖的风像冰冷的潮水拍打着身体的海岸,一双双冻得通红的小手急 忙按住棉袄的下摆,孩子们的嬉笑声很快淹没在风声里。   风是这片大戈壁的魔王,尤其是黄昏里的漠风,把孩子的眼睛吹成了一条线, 男孩一绺一绺的黄发和女孩松散的发辫,像野草在风中劲舞,脸蛋上的两团红, 深深地陷进黄昏的落日里。   仿佛是等待了千年,也许是生命明灭的一瞬间,等待的神谕和偈语神奇地出 现。大戈壁的心脏在剧烈地震颤,一列绿漆火车呼啸着,从土城墙头上一长溜儿 孩子面前十米远的地方轰隆隆地飞驰而过,车轮撞击铁轨的轰鸣声刹那间击溃了 孩子们身体里的安静。孩子们的腿脚蹬踢得更欢了。秋后麦茬地一样裸露出的手 指在风中拼命地挥舞着,咿咿呀呀的叫喊声紧追着火车西去的身影。   多少年了,这幅映像似一块磁铁,牢牢地吸附在我的脑海里。那是一九九七 年的盛夏,我当时一十九岁,在郑州上大学,学校放暑假了,我买上车票坐火车 回远在千里之外的新疆的家。火车已经行驶了一天一夜,进入甘肃境内。临近黄 昏,火车像一条百足虫,在甘肃荒凉、贫瘠、苍茫、古老的大地上缓慢地爬行, 是我忧伤的怀乡思绪拖拽住了火车行进的速度。   就在我的神经渐趋麻木时,风夹杂着沙粒拍打着车窗的劈啪声,吸引了我的 目光。我扭头向车窗外望去,正巧看到了让我终身难忘的那一幕。在嘉峪关的一 截土城墙上头,端坐着一长溜儿孩子。我浑身电打一样,紧张的目光急切地追随 着他们的身影。我默数着他们头发像野草一样跳舞的头颅,一共是9个孩子,其 中有男孩也有女孩。被黄昏和漠风冻住的激情瞬间又在他们的脸上和肢体语言上 融化,孩子们兴奋地挥舞着手臂,向飞驰而过的绿漆火车拼命的挥手和叫喊。凝 望着土城墙头上端坐的这一长溜儿孩子渐渐远去的身影,我心里执著且固执的认 为,这9个孩子当中必定有一个男孩是我。弥漫着橘黄色忧伤的人世烟尘,于恍 惚之间又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黄昏里一个拖着鼻涕坐在土城墙头上痴傻地等 待着火车经过的小男孩,父亲呼喊着我乳名的颤音儿在无边无际的暮色里游荡和 奔跑,我却充耳不闻,任汹涌而来的苍茫和孤独淹没了我瘦小的身子。   就是这样的一幅场景和影像,像一块被岁月锈蚀的马蹄铁,经童年的记忆擦 拭地如此光亮而鲜活。   生命和人生是如此惊人地相似和神奇。从家乡到故乡,我一次次地背负灵魂, 回到生命最初的原点。   一九七六年,我降生在甘肃高台县红联村一座屋顶四处漏风漏雨的破土屋里。 这是一个冬日的黄昏,当我呱呱坠地喊出来到这个荒凉人世的第一声生命的啼哭 时,一抹冬日里橘黄色的夕光均匀地铺陈在我长满皱纹的小脸上,我身体里的血 液顷刻归于宁静,我依稀听到了远方传来火车似有似无的汽笛声,这是神的暗示 与召唤。一条铁轨从家乡高台县城穿城而过,等我渐渐长大,常常拽着父亲的衣 角去县城的集市赶集。每当黄昏降临,冥冥之中总会有有一双手拖拽着我,独自 远离人群,跑到火车只停两分钟的站台上,看呼啸而过的火车。当痴傻的目光追 随火车渐渐远去的身影,我常常在想,火车要驶往何方?在遥远的远方,在铁轨 的某一个地方,会不会也有一个看火车的小男孩呢?   时光的河流静静地流淌,这个黄昏里看火车的小男孩永远长不大,像一块胎 记烙在我的心里、脑海里和身上,在无数个夜晚的梦境里奔跑,携带着我的灵魂 匆匆赶路,一路没有星光和花朵。   一九八零年,我当时六岁,村里发生了饿死人的事件,父母亲迫于生计,决 意带着大姐、我和两个弟弟投奔远在新疆的亲戚。最后我们一家六口人在石河子 乡一个叫努尔巴克的小村子里安顿了下来。当时生产队是大集体,大人们集体出 工、一起收工,按工分吃大锅饭。父母出工,只能把我们四个孩子锁在黑暗的屋 子里,那时小弟还小,不管白天黑夜睡得昏昏沉沉,大姐、我和大弟玩累了就睡, 睡醒了继续玩。我凝视着从屋顶投射下来的一束光柱,静静地发呆。无数身体通 亮的微小尘埃,在属于它们自己的舞台上,跳着静谧的灵魂之舞,透过它们,我 看到了自己的前世今生。间或有一两只硕大的绿头苍蝇,在屋子里嗡嗡地绕来绕 去,有时候会听到清晰的“啪”的一声,是绿头苍蝇一头撞在了窗玻璃上,掉在 酱黑色的饭桌上迅速翻转个身,又继续振翅飞行。除此之外,什么声音也没有, 屋子里发酵着死一般的寂静。 傍晚时分,通过黄昏里最后夕光的指引,可以找到紧贴在窗玻璃上的三张无助的 脸。大姐、我和大弟就这么静静地向外张望,看红彤彤的日头慢慢地落下去,看 院子里的花母鸡和红公鸡散漫地走来走去,看脸上沟壑纵横的老农挥舞着鞭子, 吆喝着一架老牛车从院子外面的路上,吱扭吱扭地碾过。我们就在黄昏的苍茫和 孤独里等待父母的归来。   包产到户后,生产队上把一块面积约有20多亩的土地分给了我们家,这块土 地正好紧挨着一条铁路。这条铁路被当地人称作“欧亚大陆桥”,是通向一个叫 俄罗斯或前苏联的遥远国度。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暑期,我会跟着父母来到紧 靠这条铁路的地里干活儿,时常看到托挂着一节节油罐和物资的火车,从我们的 面前轰隆隆地飞驰而过。车轮撞击铁轨发出的“咔塔咔塔”的巨响声,震颤着我 的一颗心咚咚直跳。我伫立在黄昏里,凝望着铁轨的两头无穷无尽地向苍茫而寥 廓的远方延伸。从家乡到故乡,黄昏里孩子的轮廓渐次清晰,生命的两个原点, 形成了一条记忆的直线,穿越了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直至影响着我一生的走 向。   38岁那年,就在我步入中年之际,我拥有了活泼、可爱的女儿——许慧茹, 她的身体里流淌着我不安静的血液。一个秋日的黄昏,我抱着只有七个月大的女 儿来到铁路边看风景。柔和的夕光成为一条河流缓缓地流淌在女儿的眼睛里。当 看到一列火车呼啸而过时,女儿的眼睛突然睁大,身子不安分地扭动起来,小腿 乱蹬着,小手在黄昏的风中挥舞着,嘴里含混不清地朝着火车远去的身影咿咿呀 呀的喊个不停。从女儿的身上,我仿佛又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二)书香伴我人生路   我出生在甘肃老家高台县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里,饥饿和贫穷几乎填 满了我童年和少年全部苦涩的记忆。可以说,是书籍拯救了我,彻底洗涤了我蒙 昧的心灵,改变了我的命运和人生。书籍是茫茫黑夜里的一座灯塔,照亮了我奋 力前行的梦想之路。   我家世世代代务农,祖上从来没有出过一个读书人,父辈们为没有文化、不 能识文断字吃尽了无穷无尽的苦头。他们像微乎其微的尘埃,只能苦苦地挣扎和 游离于时代的最底层,整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收获着微薄的希望,命运和人生 的轨迹里烙满了密密麻麻的艰辛和坎坷。父辈们对文化是如此地渴求,尽管家庭 条件几乎接近赤贫的地步,但是父母亲不惜放下人的尊严低声下气地四处向村里 的亲朋好友和邻居筹借欠款,含辛茹苦地供我们三个弟兄上学读书。一直把我们 供到读完高中,我后来考上了大学,而两个特别懂事的弟弟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 负担,一起参军到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服兵役。   我清楚地记得,我当时启蒙较晚,8岁才上小学一年级,但天资聪颖,读书 特别刻苦和用功,父母亲把读书人的愿望和梦想全部寄托在了我的身上。给我起 名父亲还专门登门向村里的一位德高望重的教书老先生求教。当了解到父亲的来 意后,教书老先生抱着一本厚重的字典翻了老半天,最后慎重地取了一个“彦” 字。教书老先生说,“彦”在古代是指满腹经纶的读书人,给我起名“许登彦”, 希望我在学习文化的道路上登堂入室,将来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父亲紧紧地攥 着教书老先生的手不愿松开,嘴里不停地嘟哝着:“我娃名叫许登彦,将来能成 为一个有学问的读书人,这个名字好!”黝黑的脸膛上荡漾和舒展着满意的笑容。 从此,“许登彦”这个名字,就成为了无法复制和替代的一个符号,像一棵树长 在我的身体里,流淌在我炽热的血液里。它携带着父辈对我未来的美好希望,陪 伴我在纷繁的人世间走过了三十八年的悠悠岁月。   我与书籍有着与生俱来的不解之缘,母亲告诉我,从一岁开始的时候,我变 得特别爱哭闹,大人们哄都都哄不住,各种小物件和玩具对于我来说都无济于事。 父亲慌乱中随便找了一本书塞到我的小手里,我立刻变得安静起来。我的小眼睛 瞅着书页上的插图和密密麻麻的铅字,小手像玩一片树叶不停地翻弄着书,一玩 就是四、五个钟头,哗哗作响的翻书声令父母亲非常惊奇。父亲喃喃地说:“我 们的彦娃将来也许是一块读书的料哩!”在我翻弄书的时间里,父母亲可以有大 块的时间料理家务事。可以说,书籍是我最好的玩具,让父母亲为照看我省却了 不少的麻烦。由于父母不识字,在我三、四岁的时候,我常常跑到邻居家去玩, 看上小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做作业、背课文。他们是我最初的启蒙教师,教会了 我怎样数数和汉语拼音,并开始认字。到五、六岁的时候,我已经识了不少的字, 可以看一些小人书。在我生命懵懵懂懂最初的起点上,是父母给我的书籍玩具, 邻居家教我认字的学哥学姐,还有不能称作严格意义上书籍的小人书,变成了一 艘航船,载着我渴求知识的幼小心灵,驶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书籍里一行 行灵动的文字,就像凌空飞舞的仙女和精灵,为我插上了轻盈的翅膀,在知识的 海洋里自由、快乐的遨游。   书籍让我变得与别的孩子与众不同。别人家的孩子有零花钱了就买冰棍、雪 糕和汽水。而我呢,小的时候家庭条件十分拮据,父母没有零花钱给我买冰棍和 雪糕,买书的奢求更是满足不了。我家住在毗邻石河子郊区的一个小村子里,每 到下午放学和周末的时间,村里的大人们都会看到垃圾堆里翻检垃圾的三个瘦弱 的小身影。做完作业没事的时候,我就带着两个弟弟步行1公里来到石河子市区 的各个垃圾池,从臭气哄哄的垃圾堆中拣拾有用的废品,然后用偌大的蛇皮袋子 装满废品,吃力地背到就近的废品收购站,把废品换成钱。这个时候,是我们弟 兄仨最高兴和最激动的时刻。看着两个弟弟可怜巴巴的眼神,我犹豫再三,终于 狠下心给两个弟弟每人买了一根2分钱的冰棍。两个弟弟眉开眼笑地噙着冰棍跟 我去了新华书店。书店里五彩缤纷、图文并茂的连环画和小人书让我眼花缭乱。 每一次进书店我毫不吝啬,几乎花光了我们弟兄仨捡废品换来的钱。回到家后, 我把新买的连环画和小人书都认认真真地包好了书皮。看完之后,两个弟弟也要 看,我叫他们洗手,把桌子擦干净,坐在桌前端端正正地看书,还不许他们折书 页、卷书角。到小学毕业的时候,我买的连环画和小人书,装满了一个沉重的红 漆木箱子。多少年后,父亲在整理老屋、处理废品时,一次次地打电话给我,征 求我处理这箱子书的意见,我一再叮嘱不要卖。这箱子装满的一摞摞散发着书香 的连环画和小人书,珍藏着我童年弥足珍贵的记忆。   我从小酷爱文学和写作,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我的初中和高中时代是在石 河子乡四中和一中度过的,学校设有图书阅览室,这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我的读书 愿望。每天下午课后做完作业,我都会跑到学校的图书阅览室,如饥似渴地阅读 各类文学书籍。慢慢地我的手痒痒了,开始学写诗歌和散文,并向文学刊物频繁 投稿。我至今清楚地记得,1990年我的第一首诗歌处女作发表在国内诗坛挺有名 气的《绿风》诗刊上,在全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全班同学叫嚷着让我请客,我 拿着诗刊社寄来的8元钱稿费,给全班的40位同学每人买了一根棒棒糖,一时班 上吮吸声大作。这是我一生中最引以为豪的一件事。   夏天农忙时,每逢周末回到家里我会帮着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儿。每次 去地里,我的肩上扛着锄头或者铁锹,另一只手总会拿着一本《唐诗》或《宋 词》,上地和下地回来的时候默默地诵读着唐诗宋词。我还从父亲给我的每周5 元钱的生活费里省吃俭用攒下钱,办理了一张石河子市图书馆的阅览证。周末在 家里做完作业或农事不忙的时候,我跑到图书馆一呆就是一整天,中午饿了就啃 自带的馒头。直到闭馆时分,我才恋恋不舍地走出图书馆。在河南郑州上大学期 间,我靠暑期做家教和打工挣来的钱,购买和阅读了不少的文学书籍,每次过年 回到家里,郑州当地的特产什么也没带,就带回了一箱子的书。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精打细算计划好家庭各项支出费用,拿出将近四分 之一的工资购买文学书籍。由于调换工作单位,我辗转数地,每次搬家时,别的 物什可以贱价处理,唯独每一本书籍都舍不得处理,它们就像神交和跟随我多年 的故友,它们离不开我,我也舍不得离开它们。我的小书房分门别类、整整齐齐 地码满了书。每天我都要对书房进行卫生清洁,我会用鸡毛掸子轻轻地掸去落在 书脊和封面上的灰尘。然后坐在书桌前,静静地看着它们,一排排的书籍也用无 比纯净的眼睛看着我,我们长时间的用心灵对话,劳累了一天的疲惫身心顷刻归 于宁静,这是我和书籍共同诗意栖居的天堂。   书籍为我打开了一条通向梦想的道路。从小通过阅读大量文学书籍所积累的 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再加上笔耕不辍的勤奋写作,从1990年发表第一篇处女作 后,我的文学作品在石河子、兵团、新疆甚至全国各地的报刊上开始陆续发表。 现在的我是石河子作家协会理事、兵团作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中国 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文艺家协会理事,迄今为止已累计发表小说、诗歌、散文、 传纪文学等文学作品180多万字,多次荣获石河子、兵团、新疆和国家级文学奖 项,部分作品还被翻译成英、法等国文字在国外出版。我成长为石河子一名小有 名气的作家,今年5月还参加了石河子文联组织的新疆作家培训班。穿越悠悠的 岁月,我从心底里感谢书籍,是书籍改变了我的人生和命运,圆了一个平凡人的 作家梦! ◆               玉 佩                ·白雪歌·   前年夏天,确切日子是7月26日,这个日子至今我还记忆犹新。我们在霍阳 县的黄河大酒店开完会,就往河川的温泉去游玩。这是当地最近几年才开发的一 个旅游产业。据说《诗经》首篇里的那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您可别以为我多有学问,其实这都是到霍阳后,看了宣传材料才知道的。不 瞒您说,初中一上完,我就去当了兵,在部队学的是汽车驾驶,回来分配到省电 管局——我是西安人。上班后,先是给领导开车,后来就到后勤处当了处长。刚 当领导后,觉得没学问就是有点那个,所以有空就看看书,谁知道作学问比开车 难多了。后来发觉自己有点多虑,有什么事,交给下面的年轻人就完事了,再说, 过几年也该内退了,没必要费那脑子。   一到河川,小叶和小马就奔了景点。我没去,已经去过好几回了,看来看去 还不就是莲菜塘、芦苇荡、黄河水。那温泉说白了,就是个热澡堂子,男男女女、 大人小孩挤一块。这大热的天,泡里面也不舒服。来了这么多回,我只下了一次 水。当时人家把游泳裤都准备好了,我死活不穿。来前我带了运动短裤。再者, 男女混在一块,总是不大自在。   我泡了杯茶,打开电视,歪在宾馆的床上抽烟。有点无聊了,就出去走走。   街道两旁人行道的柳树下挤满了小商贩,也没啥看的,走着走着就出了街。 通往景区的主道路已改北边了,这条老路就成了过时的棉袄,没有再缝补的必要 了,所以到处都是坑坑洼洼。   前面有个男孩抓着一截裸露的树根爬上了一人来高的水渠,我也学着他的样 子往上爬。小孩噌地就上去了,我却费了好大力气,没办法,胖呀。渠沿有两尺 来宽,渠水清清亮亮的,我忍不住想撩撩水,可蹲下去真有点困难,便继续漫无 目的地朝前走去。   庄稼长势不错,地里干净得没有一根杂草,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说实 话,我不大喜欢乡下,除了空气新鲜,啥都比不上城里。上次带女儿来,她倒是 满心喜欢,说景色太漂亮了。我说我咋没看出来。她指着那些树、庄稼、荷塘、 农舍、白云说:多美呀!说着竞朝天举起俩只胳膊大声喊叫着、跑着。吓得她母 亲一个劲喊叫着当心过往的车。孩子就是孩子,对啥都稀罕。   说起景色,我觉得还真是“游景不如看景,看景不如听景。”再不起眼的地 方,只要照照片上,放电视上都鸡变凤凰了。   我平时也跑过不少地方,什么山河湖海、园林寺庙。别的不说,光相片就攒 了十几摞。那江呀、树呀,花呀,鸟呀,啥没见过?实地看真的一般般。   一群姑娘媳妇在渠旁洗着衣裳,一棵老榆树给她们遮挡着头顶上的太阳。见 我过来,她们站起来侧身让了个道。   以我的见识,大凡水源充足都是出美女的地方,水灵水灵嘛。河川也不例外。 在整个关中道,这里女孩的容貌的确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漂亮。改革开放后,城 乡衣着水平,尤其从年青人身上,已经看不出有多大的区别,可在言谈举止,差 距还是一目了然。就拿女孩子来说,城里的姑娘给人的感觉就象是古戏里的小姐, 农村的就象缩手缩脚的丫环。我并不是说城里的就十全十美,如果跟国外的比, 人家又象是长在户外的,而我们是室养的。这是我们刚分来的一个大学生说的。 我不喜欢外国女的,她们太泼辣。还有外国小孩,从小缺乏礼貌,对长着,即便 是自己的亲爷爷,也是直呼其名,这点不好。   水渠尽头就是引黄大坝。不远处有棵满身疤痕的歪脖子椿树,一老头正坐在 下面乘凉。我过去掏根烟给他,他晃了晃手里的烟杆,不要。我硬塞给,他就夹 在耳朵背后,而后往边挪了挪,示意我可以坐在他的锄把上。我说我站着。老头 也没说啥。   我没话找话,老头只是“嗯”着,脸一直朝着自己的庄稼地。这也怪不得人 家,我的那些不咸不淡的问题用这一个字回答就足够了。   我又问他高寿,老人伸出三个手指头往块一捏。   “七十了还下地呢!干得动吗?”   “还割草挑水呢。”老头说。   我本来还想发几句感叹,一看老头那表情,知道自己那纯属多余。   我正想打道回府,对面半山腰上,一排山洞勾住了我的眼睛。   “老人家,那排山洞是做啥的?”老头扭头瞟了一眼说:“那是原来老庙里 的。”“什么老庙?”老头朝山下一指:“那不?都盖成学校了。”“那些洞是 做啥用的?”“住人。远处来烧香的,回不去的,就在里面住一宿。再就是放杂 物的。”“里面现在还有啥没有?”“早光毬了。破‘四旧’都破玩了。”“能 上去看看吗?”“那有啥看的?要去去呗。”   不怕您笑话,一听说是古庙,我脑子里便闪出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嘿嘿嘿, 丢人的事还是别说了。反正也没啥事,全当转呢。   坝西都是慢坡地,全栽了树。学校就在山脚下,大门紧锁。我绕到学校背后, 仰起头,那排洞正好就在上方。土坡虽然被半人深的狼尾巴蒿罩得严严实实,可 并不难找。我捡了截树枝,下脚前先在草上敲打敲打,这样可以防蛇。一路上蛇 没碰着,蝎虎子窜进窜出倒是不少。上去出了我一身的汗。   一共有九个洞,洞口多少都有些坍塌,洞前面两米多宽的走道上全是枣刺、 香茅和大蓬蒿,里面不时有土蜂飞出。我朝周围看了看,一个人也没有。   从北边开始,我进了第一个洞。果然如老头所言,里面光光的啥也没有,除 了地上那些干羊屎蛋。洞壁倒很完好,用手摁摁,很结实,地面也很干爽。地上 倒是有一些砖砖瓦瓦,可都不值钱。中间那几个洞的洞壁上已经被抠划得不成样 子了,从那些遗留下来的红红绿绿的斑点判断,以前可能是壁画。   打最后一个洞里出来,我拍了拍手上的土,白忙活了一场。   我低头看了看下面的学校,都是现在的建筑,哪里还有一点庙的影子。   从这里能望见老头在地里劳作。   我下了沟。   到了学校门口,又回过头打量了一遍那排洞。当目光落到最后一个洞口,我 想起了:它怎么比其它的洞短半截呢?   都快走到大坝了,我又踅了回去。   我直接进了第九洞,用手敲它的后壁听不出什么,可用砖块就不一样了。隔 壁的洞壁发出的是噗噗声,而它是嘭嘭声。这明显是道隔墙。当时,我全身噌地 一下子就绷紧了。   陕西法门寺和杭州雷峰塔的宝藏就是这么不经意间发现的……如果真是那样 的话……   我呼吸都紊乱了。   可一切都要等到打开了再说。   那墙再怎么推都纹丝不动。我拿砖块从中间先砸了个小洞,接下来就好办了。 很快,那洞口能爬进去人了。等尘土落定,我打开打火机,你,你猜是什么?我 差点没被吓死。竟是,是,是一口大棺材。我往外跑时,头磕砖棱上也没觉得疼。   因为恐惧,对财富的奢望再也没有开头那么强烈了。   可不强烈并不意味着没有了呀。   好长时间一点动静也没有,这多少让我找回了一些胆量。   我终于说服了自己,把身子重新转了过去。我把洞口扒得足够大,万一里面 真有个什么,出来时也利索。可里面除了那口棺材,什么都没有。我有些泄气。 这口棺材比现在的大多了,但比较粗糙。噢,上面还有字,是老字。写的是: “周文……”后面那个字我不认得,接下来是“之灵……”三个字,最后那个看 不清;右边小点的字是:大宋宣和元年六月十九日宝敬立。   “什、什、什、么,宋,宋,宋朝?”   我虽没多少文化,可宋朝离现在多远还是知道的,那年代的东西搁现在值多 少钱,心里还是有数的。这么大个棺材,里面随便个小玩意……等发了,一定先 去感谢那老头。   棺盖一推就开了,钉子早锈断了,一拃多厚的棺盖提在手里飘轻。我把它靠 在一边,低头一瞧:咋是位小伙?而且小伙子看上去好好的,哪象死了呀,明明 是睡着了。我只觉得头皮嗖嗖嗖向上直冒冷气。如果不是他嘴上含着的那枚铜钱 提醒我他是个死人,我真怕他冷不丁地会睁开眼睛。   还是别看了,快找东西吧。   小伙除了身上那袭蓝缎长袍,再也没什么明显的陪葬品了。身子底下我手伸 了几伸,也没敢去摸。咦,腰里那亮亮的是什么?玉佩!我毫不迟疑地一把抓在 手里,跑出去一瞧,晶莹透亮得宛如水晶里面盛着湛蓝湛蓝的海水。上面刻的不 是龙,也不是凤,而是一棵花树,树上还有两只嘴对嘴的小鸟,小鸟下面有行字, 仔细一看,和棺材上的一样,是那主儿的名字。   玉佩足足有大鹅下的蛋那么大。我把它放在兜里,心说,这下够了,什么也 不要了。我转身进到洞里,想给他把棺材盖好,把洞口补上,再给鞠个躬、作个 揖啥的,毕竟拿了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   当我搬棺盖的时候,已经搬不起来了,全成碎块了。腿不小心碰了下棺材, 一下子全散了。刚才还蓝亮亮的衣服,都成灰了,裤管扬起的那点小风,扇得它 四处乱飞。这可怎么办,总不能让人家就这么躺着吧。要是钻个猫狗啥的……不 能这样,那要遭孽的。砖还得垒墙;想弄些土,又没铁锨。有了,拿草苫吧。   才拔了三棵蒿就累得精疲力尽,衣服全湿透了。不行,拔香茅吧。我朝洞里 望了一眼,暗暗说,我以后一定让你入土为安。   苫严后,我扎挣着开始补洞。手腕子酸痛得连砖也提不起来。   “咳咳。”   什么声音?我摒息静听,没有呀,可刚才明明听见了。我不放心,跑出洞外。 外面寂静得连草都不动一下。   我接着干活。   “咳咳。”又是两声。   是,是里面。   眼前那堆草、草,草动了。   我一下子软在地上,连掏玉还人家的力气都没有,眼睁睁地瞅着那堆草从中 间分开,那家伙一点一点地坐了起来。他还没顾得上看我,便“哇”地吐了一大 口绿水,那半截铜钱都化嘴里了。   “周宝。”他眼也不睁地唤了声。“宝”字刚叫了半截,又咳开了,连盘在 头上的头发都震落了下来。   见我没吭声,他仰起脸打量了下我:“仁兄是?”他抬起胳膊,两手刚要抱 在一起,一看自己光着身子,又慌忙把周围散落的草往自己身上盖。他的头发太 长了,把整个脸都遮住了,我看不见他的表情。   他低着头好长时间也没有抬起来。   “他是不是也有点怕我?”这么一想,我身上总算来了点劲。   “喂——”我声音虽然还有点发颤,可胳膊明显能活动了,脖子也不那么僵 硬了。我把手塞进裤兜,攥着那块玉佩。   他抬起头,把头发豁开,把脸露了出来。   一看他虚弱、苍白的脸,我想信自己刚才的判断没有错。与其说这声喂是朝 他打招呼,莫如说是为自个壮胆更准确。我脑子乱作一团,本来就不善言谈,遇 到这样的事,舌头更木了。   手机一响,竟把我吓了一跳。我趁机起身跑了出去。   电话是小马打来的。他是去年刚分回来的复员军人,他爸爸是我们单位的退 休干部。以前我就是给他老人家开车,现在他儿子给我开。   “刘叔,在哪呢?我过去接你。”处里的人都管我叫刘处,就他叫刘叔。说 真的,这小子比我还会来事。   我没心思和他说话,让他把电话给小叶,她是处里的会计。我让小叶买套小 伙子衣物过来,上衣、裤子、鞋、袜子、皮带,裤头都要。最后我小声叮咛她, 一般的就行了。   玉佩在我手心里都攥出汗来了,还是拿不定主意要不要还给他。我刚打算进 洞去,手机又响了。小叶问我东西送哪儿?我说:“你和小马别开车,到街上雇 个出租。告诉司机到河川中学,我在这等着。”其实我不想用自己车的原因是怕 不吉利,司机大多是讲迷信的。   等我回到洞里,他已退到墙角去了,这样用草可以围得严实些。我问他话他 也不说,好像听不懂似的。我点了根烟,过去蹴在那堆灰跟前,装作漫不经心的 样子,用棍子在里面划拉着。里面什么都没有。看来这玉佩是他唯一的财产了。 趁他不注意,我把那块玉佩掏出来,扔进那堆灰里。他都那样了,我还咋好意思 拿人家的东西。再说世上那些恩恩怨怨,阴阴阳阳,报报应应的事儿谁又能说得 清呢。明年女儿就要考大学了,咱又不是缺钱、日子过不前去。   “这啥?”我把玉佩捡起,吹了吹上面的灰,问他,“这是不是你的?”他 点了下头。   我把玉佩递过去:“当事些,这东西可值不少钱呢。”   “多谢……相救……”他虚弱得连说话也困难。   “啊?啊。”他这话什么意思?看他一脸的感激。   “你说什么?”   说来说去,原来是他坐船掉河里了,以为我把他捞上来的呢。   感情他和我一样,什么都不知道?想到这里,我暗自思忖:他若是报恩,要 把那玉佩给我,我收还是不收。   底下喇叭在叫。小马他们到了。   我叫小马提上东西和司机上来,又让进去帮忙给那小伙子穿上。小马出来问 我:“哪谁呀?”我撒谎说:“一个唱戏的。”“您认得?”我“嗯”了声。 “他在哪唱戏?”看我半天没说话,又问,“是不是戏曲研究院的?”他就知道 个戏曲研究院。“他咋跑这儿了?”我顺嘴说:“脑子受刺激了。”“精神病?” “没那么严重……看看穿好了没有?回去再说。”   我之所以不想说实话,一是不想吓着他;二是怕他知道了真相,与我无关, 也就不会这么尽心了。   他俩一人一只胳膊扶着那小伙出来。他困惑地看看这个,望望那个,还不住 地看自己身上的衣服。   我们下来了,小叶吓得躲到树后:“这谁呀?”小马一翘大拇指:“戏曲研 究院的。以后你老爸的戏票这哥们全包了。”   到了街上,我让小马找个理发店,把那长发先给剪了。完后到宾馆给开了个 房间。我特别叮咛小马:“洗澡啥的你给照看一下。”小马满口答应。   我实在是累坏了,说小叶:“饭你们几个先吃吧,不用叫我。”   没想到这一觉睡得那么沉。   我伸手从床头柜上摸着烟,点着,吸了半截,才完全清醒了过来。想想下午 遇到的事,真是希奇古怪。他是宋朝人?这怎么可能呢?听说马王堆那个汉代女 人刚挖出来的时候,也是面色红润,仿佛醉酒而眠。我想如果她不是久沉水里, 说不定也会展眉睁眼。不是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么?再说这小伙毕竟跟她不一 样,人家根本就没死,只不过让一口水憋了这么多年,今天棺材一破,遇着光线 和空气就活过来了。这只是我的猜测,以我那点水平又怎么能说得清呢?如果他 真是宋朝人的话。   是不是应该把这个事情报告给有关部门?要是有人问起陪葬品,我该怎么说? 对于古墓,普通人最关心的就是这个了。我说只那个玉佩,谁会相信呢?“不是 有头有脸的人家,会供在庙里?宝贝儿子死了,会葬得那么寒酸?谁信哪!一定 是你把东西藏了……”猜测倒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有人因此起了歹心,到时还 能有个安宁?女儿还上不上学了?那姓周的虽然在场,可他是个活死人,啥也说 不清。不不不,这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我起来洗了脸,想看看那小伙咋样了。刚走到小叶房间门口,就听见里面小 叶咯咯咯笑个不停。我推门进去。她一见我,捂着嘴笑得更欢了。小马起来给我 让坐。我问小叶咋了。小马说:“刘叔,你那亲戚名气太大了。”我不解地看着 他。“人家都是理发掏钱,他是理发挣钱。”“哦?”我不明就里。小叶接过话 茬说:“什么呀,是卖头发的钱。一共一百六。要不是有点柴,咋说也在二百以 上。”“钱呢?”“给他了。”“这有啥好笑的?”“不是,是吃饭的时候,小 马硬要人家唱戏。”小马一个劲给她递眼色,小叶毫不理会。“人家不想唱,一 个劲地给他回话:‘贤弟取笑愚兄了。贤弟取笑愚兄了。’你知道小马咋跟人家 说:‘你的,说的说的不要,唱的唱的好。’你是没见他那样子。哈哈哈。”小 叶一手指着小马,另只手抱着肚子。   我也附和着笑了笑,说:“我过去看看。”   到了小伙的住处,他一见我就作揖:“大人在上,学生周文燮大礼参拜!” 我还没回过神,他就爬地上咚咚咚地磕了起来。我连忙把他拉起。小马在一旁说: “瞧瞧人家这敬业精神。这就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我借故把小叶和小马支了出去,问他家住哪儿?他说在延安府祁坪驿。又问 咋到了这里?他说和家僮上汴京赴试,遇暴雨船翻了……   于是我就给他讲现在是新社会,跟你们那时候完全不一样了,不兴磕头作 揖……我告诉他以后少说话,先入乡随俗……最后叮咛他,如果有人问起,就说 是我表弟。   他不解地点着头,可依然没有拿玉回报我的意思。   我只好问他那玉。他掏出递给我,我挡了回去:“你把它收好,千万别弄丢 了,也别给人看。往后你就只有靠它了……”   唉,他啥也不懂,这日子以后可怎么过。我想还是给他找份工作,吃住先有 个地儿。不图挣钱,就图个照应。当然,我可不想带他去西安。   我试着给霍阳电力局总务科的彭科长打了个电话,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叫到乡电管站抄电表吧。”“这个……还是别安排在咱们系统,我怕人说闲话, 他是我亲戚。再说,他不喜欢干这个。”“那他想干啥?”   是呀,他想干啥?不,是他能干啥?电表那玩意他弄得了吗?别的不说,要 上杆,就他那体力。我想起了,他不是要去上京赶考吗,那毛笔字一定写得不错 喽。   “彭科长,能不能找个装潢部啥的,他毛笔字写得不错。”   “这行我不太熟。这样吧,我有个伙计,在税务局,他跟这些人熟。我给你 先问问。”   “彭科长,钱挣多挣少咱不计较,可人一定得厚诚可靠。”   “行。过会儿我打给你。”   回到房间,我给小叶和小马说:“其实他不是什么唱戏的,是我表弟。前几 年因为脑子受刺激走失了。他父母为此一病不起,后来就,就……唉!下午闲转, 碰上个老头,说山洞里有个疯子,我就过去瞧瞧,一看果然是他。当时不想告诉 你们,是怕你们笑话。”   真是费劲。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返回霍阳县城。到电力局先接了彭科长,然后一块 赶到那家装潢店。店主三十来岁年纪,对人挺热情,看上去也还可以。我们互换 了支烟。   我问有没有住的地方?他说有有有,就带我们去看。   后面有个院子,店主打开一间房门。还过得去。他问我小周的情况,当得知 是孤身一人,马上答应了。后来我才明白,这样他们晚上就不用雇看门的了。   我让小叶出去买了被褥、蚊帐和碗筷等一些生活用品,要了店主的电话。看 看没别的事就走了。走到大门口,我又转身回去,指着他装玉的口袋:“如果你 要处置它,事先一定得告诉我。千万记住!”他嗯嗯嗯地答应了。   到西安后的第二天我就把电话打过去,问他习不习惯,末了反复嘱咐一定要 把玉藏好。这样隔三差五我总要给他通个电话,每次总是不厌其烦地要他当心自 己的东西。   过了一两个月,彭科长来电话,提到周文燮,阴阳怪气地说:“你那个表弟 挺有个性的。”我问咋了?他说:“他给县委书记又是上书,又是送字什么的, 打恭作揖,要人家提携。弄得人家莫名其妙。”“后来呢?”“后来让工作人员 弄出去了……”   没多久,彭科长又打电话过来,说周文燮已经调到县文化局了。他说:“书 记可喜欢他的字了。先是书记的办公室,县委会议室挂了他的字,后来政府,人 大,法院,好多部门都挂他的字。”   刚说完,门卫打来电话,说是有个从霍阳来的人找我。我朝窗外一瞧,是他。   才几天不见,怎么一下老了好几岁?我问他怎么回事,看没看医生?他笑着 说没什么。他把一个长盒子给了我。我请他吃饭,他说得赶紧回去,有个顺车等 着他。送他的路上,我问那块玉,他说已经不在他身上了。   “什,什么?!”我一把抓起他的胳膊,“咋回事?”我那口气,象是他把 我自己最心爱的宝贝弄丢了似的。我迫不及待地:“丢了?”他摇了摇头。“让 贼偷了?”还是摇头。“那,是你卖了?”依然摇头。“你会不会说话呀?到底 哪去了?没准还能想法子找到。”   路人不住地朝我们张望,我放下他的胳膊。   再怎么追问,他只是笑,就是不说。   回来我把东西往桌上一扔。小马过来打开,里面是两幅字,都老字。我一骨 脑全给了小叶。她爸爸喜欢书法。   说实话,我生气了,很生气!这家伙现在也学会瞒哄了。哼!你也不想想, 当初是谁把你扒出来的?谁给你找的工作、买的铺盖?现在翅膀硬了,把我不放 眼里了!告诉你,什么破玉,老子不稀罕!   整个晚上我都无法安睡。一定是这家伙知道那东西值钱了,防着我了。嗤! 你也太小瞧老子了,要拿我早拿了,还用等到现在。   星期一一上班,小叶进门就说:“我爸说那是瘦金体。”旁边有人就问: “什么瘦金体?”“是一种书法,宋朝徽宗皇帝赵佶创的。”“你爸没说那字写 得咋样?”小叶说:“老爷子高兴得跟啥似的。”   我从案头随手抽了份文件,看都没看,往小叶手里一塞:“马上拟个方案给 我!”我不想听到有关那家伙的话。   星期四,小叶把拟好的方案送了来。我一捏,怎么这么厚?当我翻完最后一 页,小叶说:“我爸爸想让您问问周文燮,省上准备搞一次书展,问他有没有兴 趣参加?”我十分不情愿地把电话打过去,可人不在,说是去了延安。后来这事 便不了了之。那之后,周文燮往办公室来过两次电话,我都让同事说我出差了。 从此我们就没再联系。彭科长来电话只要一提他,我立马就岔开话题。   真是,玉都没了,还说啥说!   过了年,单位组织去东南亚旅游。早上一打开手机,就来了电话。那边一个 劲的喊:“喂——您是刘处长吗?您听得到吗?喂——”   “说吧。”   “刘处长,我是霍阳县文化局的。我们知道您在国外,不好意思,打扰您 了。”   “说吧,啥事?”   “我想问的是,周副局长家里还有什么人?”   “什么周副局长?”   “就是周文燮副局长呀。”   好哇,真没想到,还做官了:“没有。就他一个。”   “有什么亲戚吗?”   “没有。怎么啦?”   “是这样,周副局长昨晚病逝了……”   “什,什,什么?病逝了?”我嗫嚅了半天。   “喂——喂——”   我定了定神:“你说你说。”   “局里打算后天开追悼会。因为您是他唯一的亲人,也是财产继承人,所以 我们得征求您的意见……”   “财产继承人?”我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谢谢你们!谢谢!我回国后马 上过去。葬礼就拜托文化局的领导和同志了……”   我一回来就赶去霍阳县文化局。办公室的同志取出医院的诊断书,上面说周 文燮得的是一种罕见的细胞快速衰竭症;再有一个一万多块钱存折,里面夹着一 沓现金,多少我也顾不上数了。   他们把我领到他生前住的房间,他用的东西基本还是我离开时买的。等其他 人走后,我关上门,把所有的地方反反复复翻了个遍,就是没有找到那块玉佩。 【网里乾坤】∽∽∽∽∽∽∽∽∽∽∽∽∽∽∽∽∽∽∽∽∽∽∽∽∽∽∽∽∽ ◆           回顾西方学术传承史有感              ·Orion Dianae·   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当代的西方在学术方面(不仅仅是科学方面,而且包括 了一切人文、社科、艺术)实力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根据我们在教科 书上学到的一些支离破碎的历史知识,这是因为“西方继承了古希腊的学术遗 产”。这种回答总体上没错,但是细节方面完全缺失。我近段时间看了一些关于 西方学术史的书,隐约感到西方学术传承史有个细节值得我们的关注。   对于中国人而言,“西方”似乎就是一群白种人,但是这种刻板印象过于简 化。从当今“西方”不是一个单一国家的客观事实就可以看到,“西方”其实是 从来都是分化的。长期以来,所谓“西方人”至少可以归入两大文化圈——东部 的人以希腊语为共同语,是希腊语文化圈;西部的人以拉丁语为共同语,是拉丁 语文化圈。(至于东部有多大地区讲希腊语,西部有多大地区讲拉丁语,这些共 同语讲了多少年,一直讲到什么时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了解希腊化时代、 罗马帝国时代、中世纪西欧和拜占庭帝国的历史,这里不再赘述。)这两个文化 圈,他们共同语不同(而且拼写各自文字的字母都不同),宗教也不同,他们之 间的差别就像中国和印尼的差别,的确是两个不同文化圈。   我们的教科书高度肯定的西方学术源泉——古希腊,看字面就知道,来自希 腊语地区。实际上,我们还经常听到的西方文明源泉“两希文明”的另一个“希” ——贡献了宗教的“希伯来文明”,也来自希腊化的巴勒斯坦。所以,整个“西 方”文明的源泉完全在希腊语文化圈。   那么,我们传统教科书高度强调的科学发源于哪里?我们耳熟能详的培根、 洛克、哥白尼、伽利略、牛顿、林奈的著作都是用拉丁语发表的,直到19世纪, “西方”学术界都还有人用拉丁语来撰写自己的著作(比如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我们可以毫不含糊地说,自近代以来,为世界贡献出最多学术的,是拉丁语文化 圈。而且传统教科书还说,“西方”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学术性大发展,是因为 “古希腊学术传统被复兴了”。   在澄清了“西方”至少有两个文化圈后,我们发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细节: 希腊语文化圈的学术,跑到拉丁语文化圈去复兴了。并且这个跨文化复兴发生在 这两个文化圈的语言和宗教隔阂业已形成许多个世纪之后,是彻头彻尾的“文化 转基因”(按反转愤青的说法)。   之所以说他们是两个文化圈,是因为他们的历史如果不是隔阂的历史,至少 也是分别发展的历史。希腊语文化圈历史我们更熟悉,它在4000年前发源于希腊 半岛和爱琴海诸岛,经历了前古典时代、古典时代、希腊化时代。拉丁语文化圈 则于3000年前起源于意大利中部,经历了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帝国时代。它们 独自发展一两千年以后,才有了罗马帝国这个交集,希腊语区在帝国东部,拉丁 语区在帝国西部,东边还说希腊语,西边还说拉丁语。数百年之后,帝国分裂, 双方再度独自发展,希腊语区以东罗马(拜占庭)的形式重新独立,并逐渐因蚕 食而萎缩,直到15世纪被土耳其消灭,希腊语区只剩巴尔干半岛最南端一隅。拉 丁语区则陷入不断的分化和重组之中,诞生了一大批新国家和新民族,形成了各 自的母语,但拉丁语一直作为共同语和学术语言使用着,直到进入科学时代之后 很久才逐渐淡出。在罗马帝国分裂后,两个文化圈的发展历史也是一个隔阂的历 史。因宗教的分化,他们变得更加互不理解、互相敌对,除了希腊语文化圈把东 方教派(东正教)传到了斯拉夫人那里外,东西方在宗教上的共同记忆,除了十 字军,估计就只有11世纪双方互革教籍的事情了。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文化圈,互 为异族,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正是在这两个拥有独立发展史,相互间常常隔阂敌对的文化圈之间,发生了 改变世界历史的文化大移植。我们都知道拉丁西欧显然不是自己把这些古希腊典 籍和学术一直传承下来的,到中世纪前期的时候,懂希腊语的西欧人已经没几个 了。拉丁西欧是后来才以多种方式从东边的希腊语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统治区弄 到古希腊著作的,甚至常常是通过战争抢来的。而且所获得的还不只是古希腊原 典,还包含了阿拉伯人的注解和贡献。到了中世纪后期,拉丁西欧手中不仅有了 异族的希腊语文化圈的精神产品,还有了异族的阿拉伯语文化圈的精神产品。如 何对待异族的这些精神产品?是把它放进战利品博物馆作为胜利的纪念;还是为 发泄愤怒把它付之一炬;还是让它作为民众了解异族生活和思维方式的一扇窗口; 还是让大家来学习它、研究它、分析它、注解它,这确实是个战略选择。历史事 实是拉丁西欧选择了最后一个选项。   虽然传统教科书按“经典作家”的定性,把“复兴”定位在文艺复兴时代, 但实际上在这之前的中世纪后期(所谓的High Middle Ages),研读拉丁语译本 的古希腊和阿拉伯著作,特别是学习亚里士多德、阿威罗伊等大哲的著作和学术 精神,早已在拉丁语文化圈的读书人中间蔚然成风了。“经典作家”口中“烦琐 的经院哲学”,其实是中世纪后期的产物,是当时时代下的先进文化,而非“中 世纪一直有之”,更非“整个中世纪反动性的代表”。我们能背出的中世纪真正 的思想家,如安塞尔谟、阿伯拉尔、大阿尔伯特、阿奎那、司各脱、奥卡姆、布 里丹、库萨的尼古拉等等,都来自中世纪后期。中世纪中前期的代表学者则屈指 可数,如波埃修。固然,中世纪学术,无论在拉丁西欧、拜占庭还是阿拉伯、都 以神学为核心,但他们做神学的方式差异,包括拉丁西欧前后时代做神学的方式 差异,却体现了学术水准的差异。中世纪后期以前,真正的“中世纪哲学”可以 说是没有的,做学问的方式就是引经据典,顶多掺入一点柏拉图主义来作为经典 可信的旁证。但到了中世纪后期,从古希腊若干哲学流派学来的各种精细分析方 法开始大量用于神学,对神学的研究有了明显的“脱典化”趋势。而且此时还出 现了专门的哲学、学术类著作,并且这些著作也像古希腊著作一样,放眼自然或 非人格化世界,而不是总在人事或天命上转圈。如三句话不离天主的阿奎那也写 有《论自然原理》的纯哲学著作。西班牙的彼得、奥卡姆和布里丹等则写有大部 头的逻辑学著作,其中神学内容只以例子的形式出现。这种做学问的方式再往前 一步,自然就是减少甚至抛开神学内容搞纯世俗研究。在这种做学问的方式下, 归纳和实验方法的引入只是学问内的创新,而不是再对做学问方式本身进行根本 革命。否则历史就不是我们所看到的历史:正是拉丁西欧人而不是其他地方的人 发展起了科学。   回顾历史的时候,我们还非常遗憾地看到,学术在希腊语文化圈自己手上的 命运怎样。当亚历山大征服整个地中海东岸时,各种源自希腊本土的主义在希腊 化世界相互交流激荡,几个世纪后,当这片区域再度以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 形式独立时,除了浓厚的宗教和修行的氛围外,什么都没有了,神秘主义笼罩整 个文化圈。阿拉伯人近水楼台,首先获得了包括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学者的大部 分资料,曾一度从一个原始部落发展成世界的学术中心,涌现了阿维森纳、阿威 罗伊等直到近代还被“西方”人顶礼膜拜的大家(所以不要有西方向来蔑视回教 世界的愤青情结)。可最后宗教统治的愈发制度化扼杀了这一切,公允地说,直 到今天相当一部分中东国家还处于中世纪状态。   许多人为希腊语文化圈的发展感到惋惜,但是当时在他们看来,这只不过是 让关于天界的“先进文化”取代了关于凡界的“落后文化”,而且这两种文化都 还是他们自己圈子发明的,没有什么失落的地方。更值得惋惜的是阿拉伯的学术, 他们比拉丁西欧早几百年获得古希腊著作,许多有学识的人献身于翻译、评介和 研究,还有一些统治者支持这些学者,可文艺复兴终究没做成,为何如此值得专 家研究。更值得赞叹的是学术在拉丁西欧的命运。当我们听到“科学(或系统性 学术)为何未能诞生于××”的疑问时,我们总是爱回答说,这个国家的传统没 有适合科学发展的土壤。但是,拉丁西欧的传统也一直没有科学发展的土壤:在 上古时期,学术在希腊文化圈,拉丁语区是“化外之地”,顶多在“罗马法”上 有点创建,类似于中国专论人事的“百家”,与自然无涉;在中世纪中前期,因 为和希腊语区相分裂,自身又陷入不断分化组合的动荡中,文盲大众就不说了, 有学问的人除了背圣经和教父著作,写点教父的注解之外,什么都不知道。没有 什么比这样的土壤更不利于科学或任何一门学术发展了。可科学恰恰就诞生在这 个“一穷二白”的地方,不是因为天主的眷顾,而是因为它无所顾忌地把异族精 神文明,甚至是异族抛弃了的精神文明拿来做自己文化的核心,而且还生了根, 发了芽,发展出了一个科学时代,使自己在各种异族人眼里成了“西方”的唯一 代表。   由于历史的偶然性,我们能生活在科学时代是多么幸运的事。我们看到当今 是个“左”的思想甚嚣尘上的时代。一些著名的“左”理论如“多元文化主义”、 “反文化帝国主义”、“文化自觉论”之流,获得了或正在试图获得“政治正确” 的正统。在这些“理论”看来,一个文化圈接纳另一个文化圈的精神文明,就算 不是“大逆不道”、“数典忘祖”,至少也是“不合国情”;一个文化圈主动向 别的文化圈传播自己的精神文明,如果被传播者一笑了之就算了,如果被传播者 觉得“还不错”、“我们凭什么不能用”,传播者马上就会被骂成是“文化侵 略”,“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试想一下,如果这些“理论”早诞生一千 年,拉丁语文化圈接纳古希腊学术传统一事必定被定性为“大逆不道”、“亡我 拉丁民族之心不死”、“让西欧成为拜占庭的附庸”、“让白人沦为穆斯林的奴 隶”、“别人都扔了的你还捡来”,那么我们今天的生活会是怎样的状态?人类 社会还在发展,我们能否以史为鉴,防范“左”祸,还决定着未来的人们是否也 能发出“我是多么幸运”的感叹。 ◆        物理学之美——解读2013诺贝尔物理奖               ·张天蓉·   人人都追求美,物理学家也不例外,但到底什么是物理学的美,那是一个模 糊的概念,或者说只是一种感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物理学家也难以赋予它 科学而精确的定义。 1. 理论预言之美   狄拉克可算是物理学家中追美之第一人。他淡泊名利、少言寡语,却对其物 理理论之数学美极端追求,以至于在1963年《美国科学人》的一篇文章中,他写 出如此超凡脱俗的话:“使一个方程具有美感,比使它去符合实验更重要。”   狄拉克导出他著名的狄拉克方程后,为了追求他的理论的数学美,做到自圆 其说,而作出了一个被称为“狄拉克海”的美丽假设。在这个假设的模型中,狄 拉克天才地预言了当时并不存在,似乎显得有些荒谬的正电子【1】。   预言不存在的东西,犹如第一次吃螃蟹,是要有点冒险精神的。不过,狄拉 克别无选择,为了他的理论之美!   可没想到,在1932年,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传来一条令人吃惊的消息:卡尔 ·戴维·安德森(Carl David Anderson)在研究宇宙射线的云室里,发现了一 种与狄拉克假设的“空穴”一模一样的新粒子——正电子!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 的反物质,这个实验为狄拉克赢得了193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卡尔·戴维·安德 森之后也因此发现而得到了1936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其实,科学史上的多次事实证明:成功的预言能够充分地体现美丽理论的强 大魅力。上世纪60年代中期,物理学家们,包括两位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即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以 及其他4位主要人物,从理论上预言存在一种希格斯玻色子。然后,他们孜孜以 求,期望等待着希格斯粒子登场,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完善和证实粒子物理学中的 “标准模型”,证实物理理论之美。 2. 物理模型之美   物理,物理,究物之理,即探究物质起源之理,这是上天赋予物理学家的基 本使命。物质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的结构是否可以无限可分下去?早在公 元前4世纪,古希腊学者德谟克利特就提出了物质由不可分的“原子”构成的观 念。后来,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建立原子 模型。再后来,科学家又证明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除此之外, 人们还听说过光子、夸克、中微子等等,直到现在,被大多数物理学家认可的、 最好的粒子物理理论,则是标准模型【2】。   在标准模型中,物质的本源来自于4种基本力,以及61种粒子。尽管标准模 型还谈不上是一个“统一的物理理论”,因为它无法将那个顽固的“引力”统一 在它的框架中。但是, 它却较为成功地统一了其它三种力:电磁力、弱力、强 力,并且基本上能精确地解释与这三种力有关的所有实验事实。   标准模型认为的“基本粒子”有61种,其中包括36种夸克,12种轻子,8种 胶子,2种W粒子,另外还有Z粒子,光子,及希格斯粒子。   希格斯粒子是“标准模型”的宠儿,是被此模型所预言的所有基本粒子中, 最后一个被发现的粒子。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中心(CERN)第一次宣布,他 们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捕捉到类似希格斯玻色子的踪影。2013年3月14日, 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发布新闻稿表示,先前探测到的新粒子被确认是希格斯玻色子。 即媒体所谓的“上帝粒子”。   物理学家为什么会预言存在这样一种希格斯粒子呢?这与一个叫做“自发对 称破缺”的物理术语有关。 3. 对称破缺之美   对称性不难理解,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人体。人体基本上是左右对称的,有左 手又有右手,有左眼又有右眼。自然界还有许许多多对称的例子,对称是一种美。 各种各样的对称性,或许也应该加上各种不对称性,即对称的破缺,才构成了我 们周围这个美丽的世界。   物理学家也早就注意到事物的对称性。并且,他们所建立的物理规律,各种 方程,更是表现出对称的特点。也许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物理学家们所追求和 探索的物质深层的种种对称性,就是他们所欣赏、且津津乐道的物理学之美。   然而,有一个如今看起来很简单的现象却曾经困惑物理学家多年。那就是说, 自然规律具有某种对称性,但服从这个规律的现实情形却不具有这种对称性。换 言之,在实验中却没有观察到这种对称性,这是怎么回事呢?现在看来,这并不 难理解,那是因为科学家们已经为我们理清了思路,建立了理论,这个理论就是: 自发对称破缺。   可以举出很多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专业术语。比如说,一支铅笔竖立在桌 子上,它所受的力(物理定律)是四面八方都对称的,它往任何一个方向倒下的 几率都相等。但是,铅笔最终只会倒向一个方向。当它朝某个方向倒下之后,就 破坏了它原有的旋转对称性,而这种破坏是铅笔自身发生的,所以叫做自发对称 破缺。   再表达得更清楚一些,就是说,物理规律具有某种对称性,但是,它的方程 的某一个解却不一定要具有这种对称性。实际上,我们看到的世界中的一切现实 情况,都只是“自发对称破缺”后的某种特别情形。因此,它只能反映物理规律 的一小部分侧面。   自发对称破缺的概念,首先是在凝聚态物理中被朗道提出【3,4】、由安德 森发展,为了解释物质相变而用的。下面,我们举几个物理中对称破缺产生相变 的例子。   比如液态和固态,它们的对称性,到底孰高孰低呢?对称又如何破缺而导致 相变呢?首先想象一下在液态(水)中的情形:其中的水分子作着随机而无规的 布朗运动,没有固定的方向,没有固定的位置,液态的分子处于完全无序的状态, 处处均匀,在任何方向,任何点看起来都是一样的!而这正是我们所谓的对称性, 也就是说,液态的对称性很高。在固态(冰)中的情形就不一样了。水分子们不 再像在液体中看起来那样单调乏味,它们有次序地排列起来,形成整齐漂亮的格 子或图案。当你从晶格中望过去,不同方向会有不同的风景。也就是说,固态的 有序程度增加了,而对称性却降低了。   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的话,液态时,如果将空间坐标作任何平移变换,系统 的性质都不会改变,表明对空间的高度对称。而当水结成冰之后,系统只在沿着 某些空间方向,平移晶格常数a的整数倍的时候,才能保持不变。所以,物质从 液态到固态,对称性减少了,破缺了。从连续的平移对称性减少成了离散的平移 对称性。也就是说,晶体是液体的任意平移对称性破缺的产物。   另一个例子,是顺磁体到铁磁体的转变。在居里温度以上,磁体的磁性随着 磁场的有无而有无,即表现为顺磁性。外磁场消失后,顺磁体恢复到各向同性, 是没有磁性的,因而,与刚才所说的铅笔类似,具有旋转对称性。当温度从居里 点降低,磁体成为铁磁体而有可能恢复磁性。这时铁磁体会随机地选择某一个特 定的方向为最后磁化的方向,成为在这个方向磁化的永磁体(和铅笔朝一个方向 倒下的情况类似)。   如果我们想象,磁化磁体的分子中诞生了某种小生命。更进一步,不妨设想 我们就处在那种小生命的地位。那么,在我们看来,世界并不是旋转对称的,在 某个方向(磁化的方向)比较特别一些,能感觉到磁性!这儿可以用上一句中国 成语:“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想想看,如果我们是从像磁铁那样一个有偏见的世界中来探索物理规律的话, 我们得用多长的时间,才能认识到真正的大自然是旋转对称的啊。也就是说,自 然定律的对称性一定要比我们能接触到的世界的对称性多得多。   事实上,我们能看到的真实世界的确是多次自发对称破缺后的结果,其中包 括大爆炸、星团形成、生命诞生……等等。   后来,自发对称破缺的思想被嫁接到粒子物理,再应用到了标准模型中,在 那儿大显身手。 4. 统一场论之美   标准模型建立在量子场论的基础上,量子场论的基本思想之一是认为:最基 本的物理实在是一系列充满空间的场,而每一种粒子对应于一种场。   四种基本作用力:电磁力、弱力、强力和引力,则是由于与其相对应的粒子 的交换而产生和传递的。比如说众所周知的,电磁力是由光子所激发和传递。   自发对称破缺也会被激发和传递。我们用一个通俗的例子来说明这点。   想象一大排竖立着的多米诺骨牌。每个骨牌面对着的情况类似于刚才所举的 竖立的铅笔。不过骨牌遵循的规律是左右对称,不像铅笔是旋转对称。   一个骨牌的物理规律是左右对称的,但倒下后的位置(向左或向右)就不对 称了。并且,只要有一个骨牌随机倒下了,对称性自发破缺了,便会诱发邻近的、 再邻近的……以至于很远的骨牌一个一个倒下。换言之,这种“激发”效应像一 种波动一样,可以被传递到很远的地方。   “一种激发的波动”,听起来有点像我们所说的电磁场中的光子。的确如此, 物理微观世界中力的作用也可以被想象成是这样传播的。   再回到骨牌的例子。如果骨牌做得比较薄,倒下去很快,它的作用传播起来也 很快,很快地就传到很远的地方,像光子那样。那时我们说,传播的力是一种远距 作用,传播粒子的静止质量为0。而如果骨牌比较厚,倒下去时是笨笨地慢动作。 那时候,骨牌效应传播不远就被衰减而传不下去了。这种情形就对应于某种短程力, 相应的传播粒子则具有一个有限的静止质量。   这些概念:对称自发破缺、元激发等等,被粒子物理学家从凝聚态物理搬来 研究基本粒子和场。这些粒子和场与我们刚才所举的现实生活中的铅笔和骨牌一 样,也遵循某种对称性。不过,它们遵循的是比我们常见的对称例子更为复杂的 对称性,被称之为规范对称性。   在上世纪60年代初,物理学家在运用自发对称破缺理论来研究弱力、强力和 电磁力统一理论的时候,碰到了一些麻烦,甚至一度似乎陷入绝境。事情是这样 的:一个统一这几种力的理论应该是规范对称的,否则就会导致发散而得出不合 理的荒谬结果。而规范对称的方程得出来的传递粒子只能是质量为0的粒子,这 也意味着被传递的作用力是长程力。这个结论对电磁力没问题,但并不符合弱力 和强力的情况。弱力和强力只在极短的距离起作用,在很短的空间和时间内就衰 减了,因此,传递粒子应该具有较大的质量。   困难还不仅仅如此,不但作用力的传递波色子没有质量,其它组成真实世界 的费米子,诸如电子、质子等,也都没有质量。这听起来像是个杞人忧天的故事: “我们的世界明明是具有质量的,真不懂你们物理学家在说些什么?”别着急, 这当然只是说粒子物理学家们研究了几十年的规范理论走入了困境。因为根据这 个理论模型,得出了一个没有质量、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世界。   物理学家们不愿意放弃看起来颇有希望的规范理论,而又要使某些基本粒子 得到质量,为此想了许多办法。其中,希格斯机制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这种机 制在1964年被3个研究小组几乎同时提出,其中包括两位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 主,共6位主要人物【5,6,7】,至于为什么以希格斯而命名,这其中有巧合或误 会,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希格斯机制将规范场论带出了困境。希格斯机制的基 本思想是假设宇宙中存在一种无处不在的希格斯场,当它与其它规范粒子相作用 的时候,因希格斯场的真空态不为0而产生自发对称破缺,使规范粒子获得质量, 同时产生出一个带有质量的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机制的实质,有点像是将规范理论中所有的粒子都得不到质量这个困 难,转移到一个统一的希格斯场的真空态上来统一解决。无论如何,它成功地解 释了粒子惯性质量的来源。   1968年,温伯格和萨拉姆率先将希格斯机制引入格拉肖的弱电理论,用于统 一弱力和电磁力的工作。他们三人因此而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包括希格斯机制的弱电统一理论,还预言了弱力的传递粒子W和Z粒子,它们 都是通过希格斯机制得到质量。这两个W粒子和1个Z粒子于1983年在CERN被发现。   希格斯粒子本来是人为引入标准模型的,它的发现【8】证实了标准模型基 本正确,也让我们再一次见识了物理学理论之美。   将四种作用力,以及构成世界的所有基本粒子,统一到一个单一的理论框架 中,一直是物理学家们追求的美梦。就连伟大的爱因斯坦,也抵挡不住统一场论 之美的诱惑,把他后半生几十年的精力献给了这一事业。   相信希格斯粒子的发现、标准模型的验证、近代弦论的发展,让我们离统一 场论之美景更近了一步。 参考文献: 【1】Dirac, P. A. M. (1928). "The Quantum Theory of the Electron".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A: 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117 (778): 610. 【2】R. Oerter (2006). The Theory of Almost Everything: The Standard Model, the Unsung Triumph of Modern Physics (Kindle ed.). 【3】Collected Papers of L D Landau, Ed. D ter Haar, NY, 1965 (Reprint of Landau’s papers) 【4】于禄,郝柏林。《相变和临界现象》,科学出版社,1992 【5】Englert, François; Brout, Robert (1964). "Broken Symmetry and the Mass of Gauge Vector Meson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3 (9): 321 –23. 【6】Higgs, Peter (1964). "Broken Symmetries and the Masses of Gauge Boson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3 (16): 508–509.. 【7】Guralnik, Gerald; Hagen, C. R.; Kibble, T. W. B. (1964). "Global Conservation Laws and Massless Particle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3 (20): 585–587. 【8】"Higgs Boson Discovery Confirmed After Physicists Review Large Hadron Collider Data at CERN". Huffington Post. 14 March 2013. Retrieved 14 March 2013. 【网萃】∽∽∽∽∽∽∽∽∽∽∽∽∽∽∽∽∽∽∽∽∽∽∽∽∽∽∽∽∽∽∽ ◆        言必称希腊还是言必称中国(十三—十八)               ·丁不二方舟· (十三)雇主死了,一支雇佣军的远征变成远遁   2009年6月30日,驻伊拉克美军战斗部队全部撤出伊拉克城镇,进入军营, 伊拉克的日常保安工作交由当地军警负责。这被美国视为重大进步。已经进行六 年之久的伊拉克战争,各种重大胜利和重大进步非常多,只是离和平安宁依然遥 远。北部的库尔德人实际已经自治,将来如果提出建立独立的库尔德斯坦,势必 又是一枚影响地区安全的定时炸弹。美国出兵伊拉克的理由是防止独裁政权的大 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成立与否莫衷一是,最终目的含有石油利益,却是天下皆 知。强者爱财取之以道,只要做得圆满,可以文过饰非,而且美国一直带有正义 的光环。可惜流年不利,疲兵耗饷,最后能体面撤退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二千多年前,曾有一支古希腊远征军在库尔德一带厮杀,最终无功而返。军 队的统帅之一叫色诺芬,还是一位文学青年,回到希腊后,按照当时流行的风格, 添油加醋,写过一本回忆录《远征记》。书的历史价值不如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 的巨著,不过至少《远征记》在兵法上对后人有所警示:水土不服,兵家大忌。 “水土不服”不单只自然条件,还包括其它社会内容。   色诺芬(约前431-约前354)出身于富有的雅典家庭,曾拜苏格拉底为师, 反对民粹式的极端民主。苏格拉底被处死后,色诺芬对雅典深恶痛绝,远征归来, 投入他崇拜的斯巴达国王阿格西劳斯麾下,与雅典作战,结果被雅典判处流放 (类似现在的缺席审判)。色诺芬对此并不在意,潜心著书立说。公元前365年, 斯巴达和雅典联手反对希腊北部新崛起的城邦底比斯,雅典解除了流放令。色诺 芬依然对民主政治不满,不过晚年落叶归根,回到故乡。   色诺芬多才多艺,著述颇丰,总体水平一般,续写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被 指为狗尾续貂之作。幸运的是他的大部分著作都留传下来,由于年代久远,所以 只言片语都有历史价值。色诺芬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可贵之处在于能剔除道德 评判,尽量恢复原貌。例如那次远征,既非侵略,也非抵抗。一支一万多人的古 希腊军队以雇佣军的身份出征,雇主是波斯王子小居鲁士。   波斯国王大流士二世去世前后,古埃及人民反抗波斯统治,获得胜利。波斯 王子埃及总督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回国继位,对弟弟小居鲁士产生不信任,派往外 省。小居鲁士谋划起兵夺位,四处招兵买马,其中包括一支由古希腊各城邦士兵 组成的雇佣军。虽然杂牌,但是战斗力并不差,都是有身份的人,同时也是带着 自家装备准备上战场挣钱的亡命之徒。在一般的理解中,似乎古希腊、波斯势不 两立,但事实更遵循“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真理。公元前401年,雇佣军从希腊 长途奔袭到波斯腹地,一路上因军饷问题还和小居鲁士闹过别扭,最后终于和波 斯国王的主力军队在巴比伦平原的库纳克萨展开决战。出乎意料,军队还没有深 入战斗,就获悉小居鲁士已经战死疆场,顿时方寸大乱。雇主没了,继续战斗已 无意义,只好撤军,历尽千辛万苦,第二年剩下六千多士兵回到黑海之滨,远征 结束。   《远征记》一共七卷,第一卷末尾小居鲁士战死,后六卷都讲述撤退的故事, 所以细究之下,书名叫《远逃记》更合适。这次不成功的雇佣军远征毫无历史影 响,要是没有色诺芬的记述,不会被后人过多关注,但是一场军事上缺乏亮点的 战争并非全部暗淡。色诺芬这只雇佣军的远征行为,貌似简单无效,其实更能体 现出战争的本质,正是其亮点所在。   战争起源的时间比商品交换要早,因为它是从打猎演化来。一群人要捕杀一 头猛兽,武器的发明配备,人员的分工协调,进攻防御的转换,意志品质的弘扬, 无不体现出战争的基本内容。虽然形式与打猎类似,但因战争是在人与人之间进 行,所以社会定位不同。打猎是一种生产方式,战争是一种分配方式。战争过程 对于资源总量而言,没有生产,只有消耗。但是与商贸能创造利润类似,战争可 以赢得战果,将对方的一切占为己有,再进行分配,满足胜利者的需求,并且比 商贸看上去更加简单易行。从古至今,所有的强者可以不喜欢商业分配模式,但 是都钟爱战争分配模式。而政治所展现的分配功能其实是商业和军事分配功能的 提升和综合,并不能单独发挥作用。   人类进行的战争不外乎扩张抵抗和内战两种描述形式。为了掩盖血腥的残酷, 交战双方基于立场不同,坚持捍卫自己一方所坚信的正义。希波战争、伯罗奔尼 撒战争及色诺芬的远征,上述三场战争总跨度不足一百年,角色反复登场,似乎 好人和坏人经常互换。数千年已过,如果用严格的相同标准去回顾这三场战争, 正义与邪恶的分界线并不能像地球的经纬线一样,精准地刻画在历史中。因为从 最基础的层面看,所有的战争都是相同的,都是利益之争。   有利才争,战事的起因相同,结束的理由也相同。与商贸相似,成本大于收 入,买卖就不做了。无利可图争不下去时,战争必然结束,主要有三类形式。1、 败者退回、胜者不追,自然终止,色诺芬的经历属于第一类。2、双方签订停战 协议或条约,商定赔偿和今后的权利,条约是否平等,则很难定量。希波战争和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都属于第二类。3、败者完全被占领或吞并,胜者通吃。古 代强大的帝国都是这样诞生的。前两类结束方式因参与双方都未消亡,所以会留 下同一战争各自表述的口舌延续。第三类败者被彻底淘汰,历史由胜利者来书写。 中国历史中结束战争的主要方式是1、3两类,第一类还是第三类不能实现的情况 下才出现的无奈选择,而第二类在中国的大历史中却很少发生。   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力量分散,做不到完全吞并,有很多订立盟约的例子。秦 朝以后大一统是长期格局,立约一般只少数出现在和异族的对外战争中,汉唐都 有。另外著名的几例,有1004年北宋与辽订立的《澶渊之盟》,1141年南宋与金 订立的《绍兴和议》,都是军事弱势下签署的城下之盟。清朝,雅克萨之战后, 1689年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以及1727年的《恰克图条约》是极为少见的 平等条约(有观点对此也有异议)。自鸦片战争起,从一系列屈辱的条约至二战 结束,中国人才慢慢理解和掌握以条约方式结束战争,不过还是有很多人仍然保 持血战到底的思维。   签约停战的一幕在西方历史中频繁上演,经常作为第一选择。主要原因是双 方出于对商业利益的保护,通过军事上的妥协,确保商品分配与战争分配达到最 佳平衡点,实现地区利益最大化。不过也不要迷信条约的效力,时局一变,废纸 一张,造成战争频率极高,破坏力不断积累。中国历史总体是另一种面貌,缺乏 平等意识,要么你死我活,要么称臣纳贡,主张忠孝节义、绝不妥协。战争的首 要目的是消灭对方、占领土地,获得最大资源。这种结束战争的方式阶段性破坏 力大,回报是相匹配的长治久安,同样能在本地区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而且不 单是中国,许多地区都是如此,也包括西方历史中的一些时段。比如色诺芬去世 后大约二十年,亚历山大就是拿着《远征记》当参考资料,横扫波斯帝国,一路 东征。   商业和战争两种分配方式在东西方并无本质差异,在表现形式上却有不同。 虽然并非绝对,但至少基于表象和统计,能够感觉到区别,进而影响到双方的历 史记述,再进而导致了近现代以来的一些争论。简单来说,在西方,战争中更充 分体现商业特征,在东方,商业中则更充分体现战争特征。对于商业和商人、货 币和利润、战争的起因和结束、军队的功能和职责,甚至对战俘的理解和态度都 不尽相同。商业的非暴力性让大家还能冷静对待,而战争的残酷,则经常被扯上 文明野蛮、人性善恶、爱好和平与否之类的说辞,彼此喋喋不休。事实果真如此? 还是另有原因?未来的商业和战争又会是何种面貌呢? (十四)看上去很美的古希腊民主   雅典古代广场附近有一个小博物馆,参观以后如梦方醒。这个古代广场可不 简单,是民主制度的具体发源地之一。博物馆一个展柜中摆放着许多破碎的陶片, 5、6厘米大小,极不规则,显然是古希腊陶瓶破损后形成的碎块。每一个陶片上 均刻有古希腊字母,看介绍得知是人名。原来著名的陶片放逐法在技术上就是陶 片与人名的简单结合。   陶片(也曾用贝壳)放逐法是雅典民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过程如下。每年 春季召开一次公民大会,先讨论今年否要实施陶片放逐,清除公民之中危害或可 能危害公民自由的人。假如某人或某几人被指定,就再次召开公民大会,每个公 民在陶片上刻下认为危险人物的名字。同一人名超过一定数量而且最多,此人即 被判决必须离开雅典城邦10年。放逐期间不牵连家属,也不牵涉财产,期满之后 回到雅典,恢复一切公民权利。陶片放逐法设立的初衷很好也有效,还被其他部 分城邦效仿。它仅仅是古希腊诸多民主制度实践中的一项,举行的地点就是古代 广场。   陶片放逐法是在雅典政治家克利斯提尼(约公元前570-约前508)的推动下 设立的,与公民选举相对应,共同组成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其核心理念是无 论选举者还是被选举者,他们的政治责任必须建立在某个地区的公民身份上,而 非某个氏族的成员身份上,即破除利益的血缘关联,强化地域关联,其目标之一 是对政治人物在权限上加以限制,让好人无需超能力的好,让坏人避免超能力的 坏。这样的理念和目标现在听起来很平常,但是置于农业社会,简直就是天外飞 仙。伟大的雅典是如何做到的呢?   古希腊由大大小小数百个城邦组成,每个城邦都是一个独立的城市国家。山 水相隔的地理因素和独立自由的贸易往来是形成城邦的主要原因,随之又形成了 不同的政治制度。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对此有过专门论述, 被后世奉为政治学经典。亚氏将政体分为六种:君主(王政)、贵族、共和、僭 主、寡头、平民(民主)。将前三种视为正宗,同时认为正宗也有一些缺陷,后 三种是因前三种的缺陷而出现的不良变体。   准确从文字上理解这些政体的定义与区别,并不容易。其实从古希腊文转到 欧洲各国文字也不顺利,再传到世界其他地区更加困难。由于历史空白,所以翻 译成本国文字一般要创造或借用词汇,还要重新定义。接下来再研究,和本国历 史对比,界定相同与差异。如果再从中去寻找落后的原因,就会更加乱套。但是 也没有办法,这些都是欧美成功的秘笈,必须要学习,至于实践则苦乐自知。   王政与君主(强调血缘关系)的区别不大,一般将传说中大权独揽的圣人时 期称为王政时期,与中国的三皇五帝相似,但古希腊总体缺少圣王一类的传说和 实例。僭主是通过政变等方式夺得独裁权力的人,与王政对应。贵族制指由少数 贵族实行统治,寡头制指由少数人实行统治。贵族强调世袭,寡头强调从草根混 成精英后进入统治集团,差别并不大。亚里士多德看不上寡头,认为他们是暴发 户。共和制是指权力机构和领导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民主制也基本相同, 前者为间接选举,后者为直接选举。以上只是简单表述,进行复杂讨论的相关书 籍众多。不过现实也证明,要想仅从字面和定义去寻找成功的捷径,无异于痴人 说梦。   如果对古希腊的各种政治制度进行简化,抛开道德倾向,主要只有三种:僭 主制、寡头制、民主制。简单来说,就是个人掌权,极少数人掌权,大部分人掌 权。选择何种制度,每个城邦并无定数,经常来回互换。在世界历史范围内看, 三种制度中第一种最为普遍,名称各异,现在一般称为“君主制”或“帝制”, 例如中国的皇帝掌权,但是并无僭越之嫌。第二种也常见,几股势力并存,协商 共治,例如在游牧部落。古希腊的过人之处是孕育存在过第三种。今日世界普遍 认为民主制是古希腊政治制度中最好的,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雅典城邦。   雅典地区公元前3000年就有人类居住,公元前1000年前后,地理优势显现, 人口增多,以氏族部落为基础的贵族统治逐渐成型。他们拥有最好的土地和重要 的职位。至公元前6世纪左右,因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新兴阶层出现,与传统靠 土地吃饭的贵族产生矛盾。同时因土地兼并,贫苦农民常因无力偿还负债而沦为 奴隶。一系列的社会矛盾非常突出,政治上的争权夺利已经不可避免,但还未到 兵戎相见的地步。作为妥协的产物,此时政治家梭伦适时登场,任执政官,被多 方赋予改革的大权。   梭伦(约前630-约前560)贵族出身,家境一般,当政后着手改革,涉及经 济、政治、法律等诸多方面,重中之重是经济。铸造标准货币,制定新的财富评 价体系,搞活流通,鼓励橄榄油、葡萄酒、陶器等制造业技术改进,扩大生产和 出口,积累社会财富,发挥市场经济和商业分配的作用。同时颁布法令,加强政 府分配的功能,赎回被贵族多占的土地,解放被奴役的公民,增加中产阶层的政 治权利,使民主制度初见规模。梭伦改革的影响不限于雅典,也惠及古希腊其他 地区。   梭伦为后世所有的改革者,而非革命者树立了典范,核心是适度和妥协。既 要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又要避免社会动荡、引发暴力。即使所有人可能都 不满现状,但是所有人的不满都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同时要建立合理解决引发 不满问题的机制。这是政治的最高境界,体现出政治家的智慧。   梭伦的改革比较成功,再加上其人格高尚,不贪恋权力,还是一位诗人,所 以后世评价极高。但是在当时,梭伦完成改革目标之后,却被抱怨声包围。贵族 感到利益受损,平民希望平分财富。梭伦试图使所有人都满意,结果所有人都不 满意。这样的结果看似是历史的笑话,却是活生生的现实。   政治家遭遇不满有职业问题,对此不必大惊小怪。与思想家相比,二者的成 败评判标准有质的不同。思想家勤于思考,路见不平,嘴说笔录,可以传世。说 对了,属于时代的良知、灵魂,即使错了,罪不当诛,至少出发点是好的。不过 思想家总有讨巧之嫌,更别说其中滥竽充数,缺乏因果逻辑的妄人了。而且很多 思想过于超前,当时无法进行验证。后世一朝成真,享尽高瞻远瞩的殊荣。相比 于思想家的不计成本、漫天要价,政治家则截然相反,只能就地还钱、按需出价, 但是即使殚精竭虑,谨小慎微,也是出手必伤人,实干就可能遭骂。因为所有的 政策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而每个人的内心思想独立,总会有部分人觉得利益受 损。相比于人们神化了那么多的思想家,政治家的历史待遇确实很糟糕。梭伦位 列圣贤,尚且如此,更何况后人。   由梭伦改革引发的不满造成雅典一度很混乱。要摆平乱局,靠民主制度难以 实现,一位经常被有意无意忽略的重要人物又适时登场了。僭主庇西特拉图(公 元前6世纪初-前527),一位独裁者,一位军事强人。他的政治生涯很坎坷,几 起几落后,获得几派势力的支持,在公元前546年,率领自己的军队进驻雅典, 从此掌握大权,直到去世。   庇西特拉图为了维护梭伦改革的成果,采取强硬手段打击贵族势力,扶持农 民和工商业者,让他们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将银矿和多项税收都视为国有,用 于城邦各种重要公共开支,大搞基础建设,改善城市面貌,并在文化和政治领域 加大投入。对外则遵循和平政策,广结善缘。庇西特拉图去世时,雅典在希腊城 邦中综合实力还不是最强的。但正是因为他打下的坚实基础,尤其是对军事发展 的前瞻性,令雅典在日后得以成就霸业。不过出于大部分人对政治及独裁的天生 反感,温柔的梭伦都要遭到各种诟病,更不会善待霸道的庇西特拉图。但是也有 人独具慧眼,评价道:“僭主庇西特拉图的时代是个黄金时代。”说此话的人就 是亚里士多德。   庇西特拉图之后,克利斯提尼的民主改革比较顺利。希波战争期间,地米斯 托克利、西门两位将军先后担任领导者,取得胜利的同时,将雅典的综合实力推 向高峰。不过此二人因军功过大,有当僭主的嫌疑,都遭到陶片放逐,离开雅典。   经过百余年的铺垫,至伯利克里(约前495—前429)时期,雅典凭借先进的 生产技术、丰厚的商业收入、坚强的军事基础、合理的财富分配、超强的国际地 位,完善的奴隶制,使得民主制度日臻完善。首先20岁以上的雅典男性公民均可 参加公民大会,以此为基础,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执政官等 等均由公民大会直接或间接选出。公开投票或秘密选举,方式多种多样。总之现 代民主社会的诸多政治制度都可以在雅典找到源头。   从梭伦到伯利克里形成的政治链条,堪称完美。其成果充分体现在伯利克里 于前430年一次阵亡士兵葬礼上的著名演讲中。其中说道:“……我们的制度之 所以被称为民主制度,是因为城邦是由大多数人而不是由极少数人进行管理。我 们看到,法律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为所有人都提供平等的公正;在公共生活 中,优先承担公职所考虑的是一个人的才能,而不是他的社会地位,属于哪个阶 级;任何人,只要他对城邦有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湮没无闻。我们在政治 生活中享有自由,日常生活也是如此,当我们的街坊邻居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 不会因此而生气,也不会相互猜疑,互相监视,甚至不会因此而常常给他们难看 的脸色,尽管这种脸色不会对他们造成实际的伤害。我们在私人关系上宽松自在, 但作为公民,我们是遵守法律的。……一言以蔽之,我们的城邦是全希腊的学校。 我认为世界上没有人像雅典人这样,在个人生活的许多方面如此独立自主,温文 尔雅而又多才多艺。……”   这篇演讲词被记录在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考虑到它是出自 一位执政官之口,是对当时社会情况的客观描述,而非思想家、宗教人士、政治 狂人的梦想或臆造,那么雅典民主制所达到的高度,对于后人而言只能用高山仰 止来形容,同时它又如清泉般滋润着所有人的灵魂,抒发出“虽不能至,然心向 往之”的赞叹。   雅典民主的成就不容否认,但是也迷惑了后人。如果他真的非常优秀,应该 笑傲江湖、天下无敌,应该受到其他城邦的顶礼膜拜,并被疯狂复制,不仅是斯 巴达,甚至波斯、古埃及都应向他学习。对于遥远的中国,只能自恨生不逢地、 无缘得见。但历史是严肃的,理想往往不能照进现实。伯利克里执政后期的飞扬 跋扈常被人遗忘,即使这篇演讲,因发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次年,其实换一个 角度就可以视为强弩之末下的盛世悲音。后来发生的一切都事与愿违,以雅典为 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之花只演绎出刹那芳华,便迅速凋谢在岁月的尘埃中,引 发后人多少叹息,嗔怨历史无情。其实芳华逝去的理由并不复杂,因为古希腊的 民主制度只是看上去很美。 (十五)亚里士多德理性的目光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中有很多精美的人体石雕展品,其中有些只有躯干,有 些只有头部,给人身首异处的印象。这类雕像和中国很多佛造像的命运相同,或 因政治动荡,或因文物倒卖,都遭受过人为破坏,形成现在的样子。古希腊还有 一种只雕刻头像的创作形式,也可以扩至胸像或半身像,沿袭至今。而在中国, 即使犯人死后都希望留个全尸,截取部分躯体进行艺术创作,肯定属于大不敬。   展品很多,不能逐一仔细欣赏。有一件为双面雕像,初以为是某个神仙或妖 怪。一看介绍是亚里士多德,令我非常诧异,不明所以,后来才知道双面像也是 古希腊雕刻的一种形式。这尊雕像只是复制品,原作估计是在亚里士多德去世后 不久完成。尽管是复制品,年代也很久远,因为复制于罗马帝国初期。   亚里士多德可能是我最早知道的古希腊学者,不过最初的面目是“反动学术 权威”,和中国“罪恶”的孔老二几乎属于同类。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并非事 实)、马克思批判形而上学,矛头都指向他。此后慢慢、慢慢了解,他有很多、 很多“某某家”的称号,是一位特别伟大的人物。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出生于希腊北部的小城斯塔伊拉,靠近马其顿。 其父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祖父)的御医,家境富庶。在当时,医生属于世 袭职业,他从小可能受过医学方面的专业训练。不过由于父亲去世较早,他没有 继续学医。公元前367年他被亲戚送至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师从柏拉图并讲学, 一呆就是20年。柏拉图去世时,雅典掀起一股反马其顿浪潮。亚里士多德可能因 为有马其顿背景,故离开雅典,开始了长达12年的游历,其中最著名的段落是受 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之邀,当了3年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回到雅典, 开办了一所学校。因为他经常带领学生,在树丛间一边散步,一边教学,极为浪 漫雅致,所以获得了“逍遥派”的称号。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雅典又掀 起反马其顿浪潮,他再次离开,来到埃维亚岛的哈尔基斯,第二年去世。   亚里士多德在自然和社会两个领域均有成就,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历史、文学理论、修辞学、逻辑学等诸多学科,因此 也被定位为人类第一位科学意义的百科全书式人物,后人难以比肩。借用鲁迅评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近于妖”,亚里士多德算是真人版的“智近于仙”。 要想令人信服地描述亚里士多德,恐怕不易,因为他既古老又现代、既特殊又普 世,时空穿越感极强。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期,他声望极高,中世纪被基督教抛 弃,却被伊斯兰教请了过去。十字军东征后又被请回欧洲,从此步步高升。其后 的大致经历是,在哪个国家,亚里士多德的地位高,通常就过得春风得意,相反, 则过得灰头土脸,而其他古董级的历史人物却没有这种魔力。已经去世两千多年 的人,还能成为试金石,说明亚里士多德的现实意义不容小觑。   在古希腊的整个学术活动中,亚里士多德并不是简单的集大成,而是复杂的 承上启下,这与古希腊形成的教育体系密切相关。古希腊城邦林立的同时,学派 林立,一些大学者非常热衷于建校收徒授课。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伊壁鸠鲁、 斯多噶(芝诺创立)等学派都极具影响力。师生间的传帮带创效率显著,苏格拉 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人的辉煌链接在世界史中恐怕无出其右。而亚里士多 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对教育的诠释更是一语中的。其中柏拉图 学园是教育史中的梦幻篇章,西语中“科学院”一词就源自柏拉图学园的希腊语 称谓。柏拉图学园的生命力极为顽强,要不是公元529年被东罗马帝国皇帝为推 行基督教而关闭,估计至今仍可招生。以柏拉图学园为代表的古希腊教育并不仅 仅是作坊式的师徒传授,而几乎可与今天接轨,因为众多现代教育的理论和制度 皆源于此。   古希腊的学术在早期受到过两河和古埃及,以及腓尼基的影响。不过从梭伦 时代开始,独立性彰显。作为一个大单元,其时段不限于古希腊的繁荣时期,还 包括希腊化时代、罗马帝国早期。这样一个社会大发展、文化大繁荣、学术大爆 炸的时期并非古希腊所独有,几乎在同一时段,中国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印度 列国的沙门思潮一样是风起云涌,对各自地区后来的发展都起到过某种定型作用。 相似的场景应该是所有古文明地区的必经阶段,两河流域和古埃及估计也曾出现。 不过两河流域可能出现过早,古埃及可能经历时间过短,另外又缺乏文字资料和 有效传承,因此对后世没有产生太大影响,而让位于另外三个古文明的后发地区。   学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本能的求知欲望。在古代,求知如果上升到学术层面 是一种特权,主要属于已经解决温饱的精英阶层,而且还要多是不被商业、军事、 政治困身的闲人。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当时都已经出现这样一个社会阶层, 因此学术大发展是一个必然结果。尽管三者有各种各样的交集,某些相似点的成 就高低也不好妄下结论,但是以今天视角观察,古希腊学术所涉及的范围和复杂 程度要远大于古中国和古印度。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芝诺、希罗 多德、苏格拉底、德谟克利特、希波克拉底、修昔底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伊壁鸠鲁、欧几里得、阿里斯塔克、阿基米德、埃拉托色尼、托勒密等等,均为 古希腊的学术精英,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大名鼎鼎。在这些人物中,有一个比较容 易发现的特点,就是古希腊诞生过很多科学家。在学术上,他们是一批可以和哥 白尼、伽利略、牛顿直接对话的人。   早期科学并不是以一项独立的内容存在于社会知识体系之中,比如中国古代 有关科学的内容散见于经史子集当中,要经过后人提炼,“古代科学家”的称号 也是后人所封,世界很多地区与中国情况类似。古希腊前进了一小步,将科学归 入哲学,还起了一个单独的名号,称为“自然哲学”。按照今天的理解,自然哲 学是广义的物理学,不含数学。广义的物理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大自然现象及规 律的学问,包括天文、生物、物理、化学等,而用“科学”一词替代“自然哲学” 是19世纪的事情。所以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虽是现代科学的里程碑 著作,但是因为书名过于古老,有些别扭。按照现代习惯可以译为《物理学之数 学原理》,或者依据书的内容直接译为《力学原理》。   将古希腊的数学成就单独挑出来观察,它几乎完成了初等数学作为一个学科 的完整构建,要想再前进一大步,则要等到牛顿和莱布尼茨创立微积分。古希腊 非常重视数学的证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毕达哥拉斯定理。当然也有 很多不能证明的问题,比如尺规作图中的三等分角、立方倍积、化圆为方等难题, 直到高等数学出现才被证明不可行。而这些当时不能解决的难题同样显示出提问 的高水平。还有托勒密王朝时期的欧几里得,被尊为“几何之父”。其著作《几 何原本》居然能被作为教材延续千年以上,现代的几何教学课本只是对该书的重 新编排和进一步完善。   古希腊学术的复杂性不仅在自然领域,社会领域也是一样,只是与古中国、 古印度相比,表现没有自然领域那么突出。对于三者的学术差异,不应该得出古 希腊人更聪明、更勤奋的结论,否则将陷入种族论或血统论的泥潭,而学术的价 值取向可能是导致学术成就差异的内在原因。如果简单概括,中国的诸子百家服 务于诸侯称霸,不论儒墨法杂,多更倾向于学以致用,即便老庄的出世无为也是 对致用的一种反动。印度沙门思潮的兴起是因为反对婆罗门教的专制,沙门的本 意是“息心、修道”,各派本质上和婆罗门教的追求基本一致,多倾向于学以修 心,帮助高种姓进行精神统治。其中中国也有修心之学,例如推崇君子的正心修 身,印度也不乏致用之学,例如种姓制度的完备理论。   古希腊的学术也有致用和修心的追求。例如柏拉图曾经去一些城邦宣传自己 在《理想国》中阐述的治国理念,和孔子周游列国的行为一样,连失败的结果都 一样。另外也有很多学者都非常强调学识,包括诗歌、音乐,与个人内心修养的 关系。但是古希腊还有另一种更为突出和独有的学术追求,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 “真正的求知,是为了求知而求知。”学术居然与致用、修心都无关,也就是从 某种程度上说,除了满足好奇心,几乎一无是处。这恐怕在古中国和古印度少有 人能理解。古希腊人对此没有只停留于文字游戏,而是身体力行,真出现了很多 “为了求知而求知”的人和事。以此为基础,古希腊的学术充满怀疑精神,不仅 没有受制于已知的束缚来获取新知,还质疑、修正、扩充已知。将所有知识都要 放在学术的手术台上进行解剖,对高高在上的圣人和经典,也是一视同仁。   导致三大古文明地区学术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可能是各自不同的综合社会环 境,与生产、商业、军事、政治等方面都息息相关。受制于各种局限,古希腊的 知识内容不可能过于超前。但是不计较利害、只追求真相的过程,却催生了现代 科学的基石之一:古希腊逻辑学。逻辑学最能展现人类理性成熟的一面。亚里士 多德把逻辑视为一切学术的方法,并创制三段论,经过演绎推理,取得很多成果。 正确熟练运用逻辑,能够提高思考效率,可能是亚里士多德在多领域有所斩获的 一个重要原因。古中国和古印度也曾发展过各自的逻辑学,分别称为“名辩学” 和“因明学”,但是很难应用于“为了求知而求知”,与古希腊相比,明显不成 熟,充斥着胡搅蛮缠。后来逻辑学的发展,世界只留下古希腊一脉,其它均被淘 汰。比如今天中国人研究讨论儒学或佛学,并不会采取孔子或释迦摩尼的逻辑思 维方式,而是亚里士多德式的。   学术价值取向的差异除了导致研究方法的差异,还造成知识分类的差异。中 国古代的知识分类有天地人三才或经史子集四部等方式。以今天的视角看,非常 混乱,逻辑性极差,已经没有人再对新知识做这样的归类。亚里士多德的另一项 伟大成就是定义了一些概念,对已知世界的事物进行界定,对各种知识进行学科 分类。这项工作无疑具有极大的超前性,后来几经周折,现在世界通行,只是不 断扩充、深化。今天尽管亚里士多德的知识内容大多已经作古,但是他的知识分 类方法却得到沿袭。这项功绩可能只属于他一个人,对此只能理解为,人类拥有 共同的知识宝库,而管理知识宝库只有一套可行的规则。许多人都曾经当管家、 定规则,结果亚里士多德的尝试最为高效和成功,后辈无需再做大的改动,修修 补补即可。对于全人类而言,这样的人物出现一位已经足够,最终殊荣落在了亚 里士多德身上。   古希腊学术的早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篇章,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亚里 士多德的成就只是一个缩影。他并不强求知识的实用性,但是追求知识的真实性。 他尊重前辈和同辈的积累,又承认自己的不足,更寄希望于后来者。所以博物馆 中,他表情淡定、平静思考的双面雕像可以被赋予更深的含义,一面回首过去, 一面远望未来,而一道理性的目光贯穿始终,审视着学术知识的点点滴滴。 (十六)断壁残垣下的神庙与宗庙   古希腊现存著名的宙斯神庙遗址有两处,分别在雅典和奥林匹亚。令人奇怪 的是两座神庙的正式名称都是奥林匹亚宙斯神庙,把我这个外乡人搞得有点糊涂。 可能这是宙斯神庙的通称,都源于奥林匹斯山。   雅典的宙斯神庙位于卫城东南方向不远处的平原上,仅存16根20多米高的科 林斯式石柱和部分横梁,其中一根还倒在地上,能看出石柱是由十多节石块叠加 而成。从这些石柱可以想象神庙体量庞大,长约100米,宽约40米,比卫城帕台 农神庙大很多。该神庙的建筑周期极长,从公元前6世纪末立项,断断续续,直 到132年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时期才完工,共历时六百多年。可惜好景不长,从3 世纪开始就频遭破坏。那时古希腊地区已经衰落,没有实力修复。新兴的基督教 禁止崇拜古希腊诸神,宙斯神庙沦为修建基督教教堂的石料库。边墙石材容易搬 运,早被用尽。104根石柱的大部分或自然倒塌,或人为破坏,风雨飘摇一千多 年。如果不是直径近两米的大石块难以利用,再加上雅典一蹶不振,城市发展缓 慢,估计到今天不会剩下什么。   看到古希腊的断壁残垣,我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北京圆明园的西洋楼遗址。 二者年代相差虽远,但是命运有些相似。西洋楼是西风东渐后的产物,多用石料, 只占圆明园总面积的极小部分,与中国古建多用砖木迥然不同。火烧圆明园之后, 大面积的中式建筑灰飞烟灭。西洋楼景区历经各种劫难,包括采石搬运,还是留 下了部分遗存。一堆乱石演变为圆明园的标志,供人凭吊。这一过程中,因为木 石的材质差异,造成今人对历史产生了的很多认识误差。   古希腊建筑一直得到极高的赞誉,但是在技术方面,其实并无重大突破。柱 式建筑人类很早就掌握,各地都有,古希腊主要沿袭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传统。 不过古希腊人凭借自己对美的理解,把石质柱式建筑的艺术水平推到极致,再配 上精美的石雕,极易打动人心。问题随之而来,石质柱式建筑有一个硬伤,要想 体量庞大,为了承重,必须多立石柱或者加粗石柱。两种方法都会多占用建筑的 内部空间,降低实用性和欣赏性。古希腊人力求突破,宽长比接近黄金分割可以 少用石柱数量,还将早期粗壮的多立克柱式瘦身为纤细的爱奥尼亚柱式和更美观 的科林斯柱式。种种努力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时间一长,建筑照塌不 误。相比之下,年代更为久远的埃及卢克索阿蒙神庙,由于更高密度的使用石柱, 而且更加敦实,至今都保存较好。   古希腊的神庙建筑与两河流域、古埃及难分伯仲,但以此为核心,延伸的城 市建筑群却独树一帜。除了各式住宅,还有许多公共设施。比如观看戏剧的专用 剧场,进行体育比赛的运动场等等。如果不是建筑水平与现在的巨大差异,仅凭 名称,非常容易让人形成一些时空易位的错觉。   众多城市同步发展,这种现象在工业社会很常见。在一个经济上升的大周期, 同一地域,一批城市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各项建设,之后在面貌上归于平淡, 修修补补,比如中国现在的城市化进程。不过因此也遭到千城一面、没有特色的 诟病。其实建筑在艺术中,是实用性最强的一种。大多数情况下,艺术性要让位 于实用性及经济现实。由于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对一套效率最高的模式进行复制 和模仿成本最低廉。人们不愿意为此浪费没有必要的创新投入,只要因地制宜适 当调整即可。所以在同一时代,城市面貌趋同是一种必然现象。保证实用之后, 不妨尝试一点锦上添花。但是闲钱不常有,烧钱需谨慎,因为树形象、搞特色而 建设城市,把政权拖人深渊的例子不绝于史。古希腊的城邦遗址是农业社会同质 化现象的典型代表,城市规划几乎都是一个套路,没有太多翻新的花样,可见同 一时代对人们的创造力会形成某些局限。   神祇是宗教的重要内容,建好神庙能让人缓解因无知和无能而产生的不安, 非常值得,所以给神仙盖大房子是人类的普遍行为。人们相信,存在现实世界之 外的超级神秘力量能主宰自然和社会,因此形成某种崇拜,又逐渐发展为宗教。 早期宗教并非独立存在,和其它多种社会内容共生,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 等等,后来逐渐分离,直到现在也不彻底。   宗教的出现是由于人类的蒙昧和无知,感觉到自身力量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期望通过祭祀活动能获得保佑。起初人类都是部落散居,分别有自己的崇拜,包 括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当形成联盟或融合时,便出现多神崇拜。随着社会越 来越复杂,神仙群体也如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为便于人们管理,又渐渐分出 级别高低和职责差异。但是崇拜的对象无论多么千奇百怪,都有逐渐给神仙加入 人形或人格化的规律。这不难理解,因为神本来就是人创造的,不断的艺术加工 过程自然要加入人类最熟悉的内容。   早期社会多神崇拜很常见,世界许多地区甚至保持到现在。两河流域和古埃 及都形成过较为复杂的多神教系统,并影响到周边地区,其中就有古希腊。古希 腊的诸神被描述为来自奥林匹斯山。该山位于希腊的北部,海拔2917米,是希腊 最高峰。就希腊的地理条件来说,是出产神仙的最好地方。古希腊人编织了一个 非常复杂的多神谱系,家族庞大,条理清晰,性格鲜明,各司其职。一般情况下, 神仙的地位决定神庙的大小和供奉的等级,比如宙斯地位最高,所以神庙最大。 另外,海神波塞冬、光明之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等等, 也都很重要,围绕他们的各种神话故事流传至今。   古希腊宗教的特殊之处不是多神,而是神的世俗意味过于浓厚,甚至有些低 俗和庸俗。依照后世标准,除了神力人所不及之外,简直没有一点神仙风范,还 经常做些不齿的勾当,更像一群游手好闲的市井之徒,到处寻花问柳、争风吃醋、 好勇斗狠、坑蒙拐骗,完全是乱七八糟外加乌七八糟。除了活脱脱的世间百态, 还把原始社会的一些淳朴民风也融汇其中,简直是把宗教当儿戏,玷污宗教的清 誉。古希腊神话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删节和润色,应该属于少儿不宜的成人读物。   古希腊人修建了很多神庙,显示出对神的崇拜,亵渎神是大罪,但留下的印 象却让人大跌眼镜。神仙在他们的眼中更像是与之游戏的玩偶,而非可以全身心 寄托的归宿。这种现象在宗教历史中非常少见,深受宗教思想禁锢的人对此难以 理解,也不能容忍。古希腊宗教中,神仙的神性极弱,照此路径,不可能产生威 严的神学,倒是催生了最早的无神论和无神论者。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只 延续到罗马帝国后期,就难以为继了。随着社会发展,基督教地位提升,奥林匹 斯诸神逐渐从神仙变成妖怪,和民主制度一样,被打入历史的冷宫。希腊人做了 一点点抗争,把宙斯像演化为东正教的基督像,保留人形,回归宗教的呆板,从 此再也没有人修建宙斯神庙了。   神庙在大部分地区的早期文明阶段,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建筑。唯一的例外 是中国,缺少神庙,具有相似功能的建筑是宗庙,里面供奉祖先牌位。这种做法 源自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也是一种古老的崇拜,并非中国所特有。其特征是,虽然祖先会被 赋予超强的神力,但只是超人。因为不能割断与后代的血缘亲情,所以造成人性 始终压过神性。祖先崇拜的演化过程非常复杂,其他古文明地区后来大致有两种 变化路径,一种是祖先彻底被神化,弱化血缘亲情,二是将祖先崇拜置于更高级 别的宗教之下,弱化原有的重要性。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中国的独特性,不仅把 祖先崇拜的核心内容不断强化和扩张,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把早期自然崇拜、生 殖崇拜中产生的自然神,也来一个化神为人,纳入祖先崇拜。   盘古女娲、伏羲神农、炎黄二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夏禹商汤等等,是 中国享受祖先崇拜最古老的群体。自周朝以后,可以逐步按照百家姓认定的先祖 一路数下来,共同构建成中国庞大的祖先崇拜体系。当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 神仙换了一拨又一拨的时候,中国人只要有条件,就会孜孜不倦地重修宗谱,跟 祖先建立感情和联系。通过分支记代,将血缘关系细化到每个人。其中对成功人 士更要穷尽搜罗,如有漏网之鱼可是重大精神损失。由此形成的绵延数千年的宗 庙制度和祭祖传统,虽然每个个体的地位并不一定彰显,哪怕是黄帝,但是体系 的能量无与伦比,历史地位远高于其它宗教。   商周时期宗庙制度已经完善,各种礼仪规章记入古籍,并被严格遵守,此后 愈加繁复,但核心内容没有变化。在中国的上层社会和富裕阶层,祭祖权堪比生 死权,类似于西方的教籍,所以近代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一个现实障碍是与祭祖 发生冲突,尤其是精英人士很难改变。多拜一个神仙对于中国人来说并非难事, 但是不让祭祖等于毁灭信仰。   从表面看,中国的祖先崇拜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也充斥着各种迷信,但算不 上是严格意义的宗教。与此正好相反,宗庙制度和祭祖传统是中国社会长期维持 世俗化的重要保证,根基牢不可破。   中国与其他地区产生这种差别的时间非常早,孔夫子、秦始皇都还没有出世。 对于习惯用他们的影响力来解释中国一切问题的人来说,有些无能为力。究其原 因,可能是由于综合自然因素,造成中国早期各部落融合相对容易,通过融合能 获得更大利益。在过程中突出血缘关系,可以降低融合成本。而其他地区融合相 对困难,独立发展获利更大,所以要保留各自的神仙,抬高融合成本。即使各路 神仙被归入一家,也要保持各自的特性。再后来,即使诸神俱灭,只剩下唯一神, 也要对这个神给出不同的解释。而中国的祖先群体,别看名称各异,貌似派别众 多,但在认识上全是“仁义礼智、德孝忠勇”一类的套话,仿佛是一个模子刻出 来的道德楷模,彼此之间并无根本矛盾。同姓之间常说“几百年前是一家”,如 是异姓,说“几千年前是一家”,大家也认同,由此还形成了中国人“家国天下” 的世界观。   全人类拥有共同的祖先在生物学上并没有异议,但在现实中却存在强调统一、 融合、平等和强调独立、纯正、高贵,两种对立的血缘观念。事实上,不论是崇 拜不变的祖先,还是可变的神仙,民族融合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的大方向, 与此前十几万年不断分家一样,都是历史的规律。这方面古中国具有某种先天优 势,由此激发的澎湃动力,打造出与古希腊不同的别样风景。莫说奥林匹斯诸神 望尘莫及,就是后来的几位世界级大神也相形见绌。后人经常用诧异的目光审视 这无法理解的传奇,似乎中国人的祖先真有什么怪异之处。 (十七)古典时代的万人大剧场   从迈锡尼遗址回到纳夫普里翁,我中午随便啃了一个面包,下午又坐车去另 一个景点埃皮达鲁斯,那里存留一座古希腊时期的剧场。经过上午的暴晒,我很 疲惫。但是在外旅游,有些像明星赶场,不去就觉得是做了赔本买卖,只能咬牙 坚持,并坚信古希腊的景点不会让游客失望。   埃皮达鲁斯位于纳夫普里翁东面,车程几十公里。这里部分地方树木高大, 枝繁叶茂,清风徐来,暑气渐消,比迈锡尼舒适多了。遗址规模较大,可以想象 当年也是一个有实力的城邦。最后参观剧场,当我登上一处平台,发现了目标。   与无数的废墟相比,这是一个完整的建筑。剧场依山而建,呈半圆形,像一 个大扇贝,一排排阶梯式的座位整齐排列,鳞次栉比,由上至下,从多到少。剧 场下方是一块平地,把石料埋在土中,围出一个圆形,标示出舞台的范围。让我 惊讶的是这座剧场过于庞大,超出此前的想象。   我顺着石阶而上,来到最后一排坐下,距离舞台估计有三四十米,视野极佳, 一览无遗。此时一个旅游团的导游正在讲解剧场的音响效果。他将一枚硬币扔在 舞台中心的石头上,发出的撞击声传到我的耳中,清晰可闻。随后有几位外国游 客站在舞台中央,兴致勃勃地开始演唱歌剧选段,非常投入。其他游客随便散座, 当起了临时观众。我不懂歌剧,但听得出他们唱得有板有眼,而且还有高低音的 配合,是已故歌王帕瓦罗蒂的路数,音乐素养之高可见一斑。唱到兴奋或结尾处, 肢体动作也被带了出来,场下则掌声雷动。一曲唱罢,再来一曲,一共唱了近二 十分钟,其中我略微熟悉的曲目只有《我的太阳》。在此期间,我经常变换位置, 比较音乐效果,当然越近越好,但远处也绝对不差。   我再次回到最后一排坐下,背后的大树为我遮阴,俯看全场,聆听虽然听不 懂但是美妙的音乐,感受着古希腊人的生活方式,想象着他们观赏埃斯库罗斯、 索福克勒斯等名家的剧作,突然觉得这一切太伟大了。   这座剧场的建造技术难度应该不大,沿着山体开凿,费些工时,和中国建造 梯田的思路相似,难得的是获得如此绝佳的音响效果。有学者研究发现,因为成 排的石灰石座位能够过滤掉低频的声音,比如观众的杂音,而同时加强并且反射 从舞台上演员发出的高频声音,所以才能如此。虽然不能据此肯定古希腊人的声 学水平有多高,但他们建造剧场的经验一定很丰富。   古希腊众多遗址中都有剧院残迹,而且由于建筑结构上的稳定性,比其它古 建筑保留相对完好,大多数能清晰地看出轮廓。埃皮达鲁斯剧场是保留较完整的 一座,只有少部分经过修复,现在还能进行正常演出。这是该遗址有资格入选世 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   剧场有55排座位,据估算最多能容纳上万名观众,而2007年落成的中国国家 大剧院各表演厅的席次总和才6000多个。用现代封闭建筑与古代的露天建筑相比 较,也许不太合适。因为露天建筑受技术约束小,只要愿意通常可以造得很大, 封闭建筑则相反,加顶盖最难。现代的大型露天音乐会也能吸引上万人,地点多 在广场或体育场,并无固定场地。而古希腊人当年就用有如此大的场地来观看戏 剧,确实令人惊讶。   剧场建造于公元前4世纪,当时希腊城邦的整体实力已经开始下降,埃皮达 鲁斯居然造出大剧场,真让人怀疑是否过于铺张浪费。因为雅典实力强、人口多, 卫城剧场(现在已经在原址复建)的规模还不如它。看资料得知,原来该剧场并 非一次建成。最早只建有12排座位,希腊化时期加了22排,罗马帝国早期又加了 21排,才达到今天所见的规模。按照需求,不断扩建,看来此地在几百年间,一 直维持比较繁荣的状态。埃皮达鲁斯城邦公民人口最多几万,却经常有几千人看 戏,这样的比例恐怕在历史中难逢对手。社会背景要达到何种程度,才能支撑如 此兴盛的娱乐活动?才能让人大把花钱如此雅致的消费呢?   埃皮达鲁斯在古希腊时期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的一个地区商业中心,在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加入斯巴达同盟,伴随着胜利,战后逐渐兴盛。城邦地理位置 相对偏僻,在此后的战乱中均未遭受严重破坏。当年的最重要建筑并不是剧场, 而是一座祭祀医药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神庙,遗址就在剧场旁边。因为该城邦 拥有独特的优质矿泉和宜人的自然环境,发展过程中成为一个治病疗养的圣地, 所以才选择供奉药神。有地位的人为了身体健康,绝不会吝啬求神治病、长寿养 生的花销。周边地区的政要和富商常来光顾,观赏戏剧成为一种辅助疗法,因此 剧场才能越建越大。   有钱可以建造剧场,但是如果认为只要有钱,就能催生戏剧艺术,那可大错 特错了。在农业社会的各种艺术门类中,戏剧诞生得最晚。因为戏剧是一门混合 艺术,其它艺术如文学、音乐、舞蹈等都可以融入其中。除了内容,戏剧的表演 形式也很复杂。只有一个人演戏意思不大(独角戏另当别论),只有一个人看戏 也没有意思。公开表演,群演群观,效果才最好。为了保证演出质量,演员要勤 于练习,互相配合,而这只有专业演员才能做到。另外总看一台戏,观众会厌烦, 所以剧目要推陈出新、以旧翻新,要有悲剧、喜剧,而这只有专业编剧才能做好。 当观众愿意为高水平的演出付费时,专业团队就可以变成职业团队,进行市场化 商业运营。可是只有一个剧团远远不够,必须要在多地,有多个剧团,并且可以 自由流动,才能持续运作。剧团只是供给方,而需求方观众的形成和培养更非一 日之功。古希腊城邦正是符合上述诸多苛刻条件,并且形成良性循环,戏剧艺术 才得以繁荣,剧场才越建越多,遍及古希腊众多城邦。   古希腊与同时期的文明地区相比,如果说其它艺术还各有千秋的话,戏剧则 是独领风骚。中国早期的宫廷表演和街头卖艺处于两个极端,都有戏剧的基础。 唐朝皇帝花钱,伶人游走禁苑,宫廷戏剧得到发展。但民间戏剧,至宋金始有雏 形,到元朝才逐渐完善。元杂剧的出现得益于蒙人排汉,把读书人贬为臭老九, 否则关汉卿等人还不会主动去编写剧本。明清两朝经济繁荣时期,读书人基数放 大,仕途路窄,怀才不遇的文人增多,部分人转变观念,投身民间艺术,中国戏 剧进入繁荣期。昆曲、京剧不必多说,其它地方戏剧也是欣欣向荣。从此阳春白 雪、下里巴人合为一体,皇帝和庶民可以在不同场地欣赏同一部戏。到了民国, 戏剧中的京剧作为乱世奇葩,竟然到达艺术顶峰。   有戏剧表演,还要有相配的演出场地。演员和观众位置要有高度落差,才能 便于大规模观赏。建舞台要比建观众席更经济实惠,照顾演员一方,灵活机动, 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在高地搭个草台。古希腊早期也是如此,后来才反向操作建 造剧场。近现代由于技术进步,席位众多,只要保持一定距离,观众俯视、平视、 仰视都可以观赏,但仍以俯视为尊。   中国长期主要以搭设舞台为主,少见永久的观众席,皇家官宦和大户人家只 能视为特例。通常情况均为露天演出,观众聚于舞台前方,地位高者居于高处坐 把椅子,地位低者拥挤站立、席地而坐。远了看不清,近了还得使劲仰头,时间 一长极不舒服。明清时期,有部分演出被引入酒馆、茶园,观赏条件得到改善, 但音响、通风、光线等条件都不理想。中国第一座正规的专业剧场是1908年建成 于上海的新舞台,摒弃了酒馆、茶园的四方形格局,共三层二千多个座位,终于 达到了古希腊的水平。并且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在室内看戏。而古希腊观众当年 就人人有座,舒服宽敞地俯视观看,怎不令人羡慕?   不过古希腊人创造的雅致生活后来随着地区整体衰落,维持到罗马帝国前期 后难以为继。剧场也被废弃,与之相关的一切黯然消散。此后千余年,还有几人 能知,此处乱石残墙,“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十八)现代人可以参与的体育和艺术   奥林匹亚是一座小镇,和很多其他希腊小镇相比,除了多一些旅店,别无二 致。按照中国人现在以商业目光对待历史遗存的标准,该地规模太小,与其盛名 不符,不仅是可惜,简直是浪费。如果奥林匹亚的资源落户中国,一定前(钱) 程远大。   坐汽车到达奥林匹亚入住酒店后,看时间已经是下午四点多,我原以为只能 明天才去参观游览。没想到店主说遗址很近,要晚七点才关闭,还来得及。店主 的母亲,一位慈祥的老太太还带我走了几十米,在一处路口指明方位。赶早不赶 晚,走出半公里左右,进入遗址,原准备明天抒发的情感只能提前释放了。意外 之喜是由于临近关闭时间,游客稀少。这种情况极为难得,整个游览过程清静得 近乎奢侈。   没来希腊之前,我肤浅地认为整个古希腊只有奥林匹亚有体育遗址,并且奥 林匹亚只有体育遗址。来到希腊后,才知道自己陷入了某种强化记忆后产生的误 区,其实多个城邦遗址都有运动场。奥林匹亚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城邦,所以有财 力建造位列世界七大奇迹的奥林匹亚宙斯神像,并且能举办大型奥运会。反而运 动场仅从建筑角度看,并无什么特别之处。   古希腊衰落后,奥林匹亚地区多次遭洪水侵袭,建筑被淤泥深埋,经挖掘整 理,很多遗存保存较好,但洗尽铅华,都是大石头。宙斯神庙直径近两米的柱石 还容易识别,而每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引燃圣火的地方,因为过于简朴,我差点就 漏掉。要不是立有一个说明介绍,我甚至不能肯定其准确性。努力回想电视中的 画面,如果把人和现代装备去掉,似乎就是眼前的场景。   运动场最为朴实无华。唯一复杂的设施是场地西侧有一小段运动员和裁判员 的入场通道,还配有拱形门。场内中央有一块长方形开阔地,非常平坦,长近 200米,宽约30米。两边的观众席就是土坡,现在芳草萋萋,估计早期不会如此 简陋。如果不是有一排条石标出起跑线和先入为主的印象,仅从外观看更像是一 段废弃的古河道。   简朴不掩盛名,我无法抑制内心的冲动,在空荡荡的场地上匀速跑了一个来 回,并且煞有介事地采用了下蹲式起跑和挺胸式撞线。跑完步还不过瘾,来几个 立定跳远,拿松果当铅球,拿树枝当标枪,拿帽子当铁饼,甚至还和自己的影子 较劲,想象角力。我模拟参加了所有力所能及的项目,在场内接受无形观众的欢 呼,又走到观众席上为无形的运动员喝彩。要说感到重返古奥运会,可能过于虚 幻和夸张,但在这里任意发挥,自由呼吸,绝对是一种享受,也契合古希腊人的 精神。   据考证,古奥林匹克运动会始自公元前776年,每四年一次,很多地区都举 办,奥林匹亚是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一处。体育项目源自军事和游戏,奥运会却 和古希腊戏剧相同,一武一文,都源自宗教仪式,是在节日祭祀奥林匹斯山众神 各种活动的一项内容,还衍生了停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功能。由于是宗教活动, 所以对参赛的运动员还有要求,必须是男性、希腊人、自由人、婚生子、没有犯 罪记录等等。古奥运会一直延续到395年,维持一千多年,生命力极为顽强。最 后被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狄奥西多一世取消,原因是反对异教的仪式。奥运会 很快被人淡忘,重新恢复记忆是从19世纪开始的。前期挖掘的重点在神庙区, 1936年柏林奥运会后,剩有部分余款。国际奥委会决定用这笔款项继续发掘工作, 结果发现并复原了体育场。阴鸷晦暗的柏林奥运会让古奥林匹亚运动场重见天日, 算得上是历史自导自演的黑色幽默。   奥运会是古希腊文明所特有,其他古文明少有与之相似的内容。获胜者被誉 为英雄,音乐家写歌赞颂,雕塑家为之塑像,完全是现代的礼遇。在中国,祭祀 活动属于礼的范畴,可以派生出诗歌乐舞,军事上的仪仗也允许参与,总之一切 要有章法,要可控。而竞技体育这种嘻哈打闹的活动肯定难登大雅之堂,只能属 于乡野村夫之乐。   礼仪可以在公共场合限制个人自由,受道德法律约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 物,也是一种进步。自从受到礼仪制度限制后,自由有时不仅变得昂贵,还有种 种先决条件。但是摆脱束缚、追求自由是人的本能。最能保持充分自由的地方可 能是战场,不单是行为,还有精神。只要勇敢,在战场上拼杀是一件很过瘾的事。 刀枪炮火中,生死一线,自由无限,而且非常大众化,不像艺术家从事创作、科 学家从事研究还需要较高的文化和知识水平。不过战争过于残酷,这样的自由不 要也罢。古希腊人的聪明之处在于化血腥为娱乐,发明了奥运会,既接受礼仪的 约束,又保存自由的空间,真是神来之笔,惠及子孙、泽被苍生。古希腊在社会 领域有很多重要发明,从今天的受众人群来看,奥运会远比民主制度更易接受。   现代社会,文艺和体育都是人们的重要娱乐活动,也可以统称为文体活动。 如果延伸至教育,又都是青少年学习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历史中,有关体育的内 容多来自军事和低级劳动,普遍存在重文轻体的现象,甚至是有文无体。北方游 牧民族经常带来一些体育游戏,不过一般只流行于上层社会,最终也被弱化。总 之,体育比赛中展现的自由竞争性,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条条框框有些格格不入。   后人对古希腊的艺术成就推崇备至,其中建筑和雕塑因为直观,最容易打动 人心。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规模宏大,其中的宙斯雕像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由于是用木材雕刻,所以早已消失。公元前3世纪,腓尼基旅行家昂蒂帕克对沿 途景观做出总结概括,提出“世界七大奇迹”之说。他的视野只包括古埃及、两 河和古希腊地区,造成后世很多其他地区的人都把自家伟大的造型艺术列为第八, 其中就有中国人称颂的长城。其实七大奇迹,大只是一方面,艺术水平是首位。 而中国的长城确实大,也很长,但艺术性是很弱的。   古希腊雕塑充满现实主义风格,人像真人,马像真马。而古希腊的文学则有 些相反,充满浪漫主义风格。《荷马史诗》是文学史中早期的鸿篇巨制,大约创 作于公元前10-8世纪左右,波澜壮阔的场面,令人至今着迷于其中可能的真相。 古希腊的戏剧震撼后世,充满哲理思辨和政治讽刺等内容。尤其是悲剧,普罗米 修斯盗火受罚的煎熬(埃斯库罗斯)、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的宿命(索福克勒斯) 均直指人心。因为诞生时间早,主题宏大,具有普遍性,后人再编故事时难免经 常借鉴,来个换汤不换药。   同时期的中国和印度在文学方面也有非凡成就。中国的《诗经》、《楚辞》, 以及各种文学性较高的古籍。印度的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以及 各种吠陀经、奥义书。至于造型艺术,也是各有特色。不过中国的多数精品只供 上层享用,是现代考古工作者从地下陵墓挖出来的。而印度的造像是受到亚历山 大东征后的希腊化时代影响,才得到发展的。   对于不同地域的艺术,通常不宜用绝对的标准来比较水平高低。但是古希腊 时期艺术的丰富性,其他地区难以企及。与诞生民主制度、理性的求知之学、世 俗化的宗教、奥运会一样,是由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所决定的。诗歌比赛、演讲比 赛、戏剧节、艺术展等等,以及明星效应、追星一族,这些好像很现代的内容在 当年已经司空见惯。总之,当其他古文明地区的艺术,还专注于为上层服务,被 政治人物驱使的时候,古希腊艺术的创作机制已经充分市场化、大众化。由此导 致的结果是,艺术能够全方位展现社会风貌,并且更关注人自身的方方面面。后 来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就是要复兴古希腊的这些精华。   英国诗人雪莱(1792-1822)曾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意指当时的欧洲深 受古希腊影响。出于他的个人偏好,也多指向艺术方面。但是如果以更宽广、更 宽容的眼光来看,雪莱的话可以涵盖全人类,内容也不限于艺术方面。所以时至 今日,对于所有现代人来说,古希腊不像是遥远凝固的传奇,更像是昨天生动的 现实。 ※※※※※※※※※※※※※※※※※※※※※※※※※※※※※※※※※※※ 本期编辑:太蔟 本期校对:肖毛 审 稿: 笨狸、方舟子、古平、克己明德、太蔟、肖毛、应帆、紫弦、自如 技术支持:李晓峰、Yawl、李启明 联系人: 方舟子(smfang@yahoo.com) 投稿邮址:editors@xys.org,xinyusi@yahoo.com 发 行: 新语丝社( 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国际刊号:ISSN 1081-9207 刊物版权归新语丝社所有,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欲转载者请与本刊联系。 存 档:http://www.xys.org     http://www.xinyusi.info     http://xys7.dxiong.com     http://xys2.dropin.org 订阅《新语丝》月刊,请寄信到xys_gb-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网站新到资料,请寄信到xy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之友”,请寄信到xys_friend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