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 ≡ 语 ≡ 丝 ≡≡≡       ※ ※          (NEW THREADS)          ※ ※                                 ※ ※         2008/08(第一七五期)          ※ ※            一九九四年二月创刊            ※ ※                                 ※ ※   《新语丝》为文化性综合刊物,登载文学、艺术、史地、哲学、科 ※ ※ 普等方面稿件,目前设四个固定栏目:【牛肆】(随笔、评论)、【丝 ※ ※ 露集】(诗歌、散文、小说)、【网里乾坤】(文史哲、科普知识小品 ※ ※ )和【网萃】(个人或专题选集)。本刊每月十五日出版,并不定期出 ※ ※ 版专题增刊。                          ※ ※                                 ※ ※   本刊主页国际版:www.xys.org           ※ ※       国内版:xys2.dxiong.com       ※ ※            ◆赞◆助◆单◆位◆            ※ ※   PSI留学生服务公司:www.psiservice.com ※ ※                                 ※ ※※※※※※※※※※※※※※※※※※※※※※※※※※※※※※※※※※※                  § 【卷首诗】            §      非诗                  § 黑 枣:非诗           §     ·黑 枣·                  § 【网讯】             § 像那些躺在书店门口的过期书刊                  § 2、3元。                  § 即便他的身体里面还有锦绣华章 【牛肆】             § 像尘埃,                  § 阳光试图带给他短暂的辉煌 李成义:“可乐男孩”只代表他自己 § “我们生活着我们是美的”* 克己明德:挡狗          § 哦!这一切来得太过突然,                  § 有措手不及的眩晕…… 【丝露集】            §                   § 街道直立着跑了 王海椿:卖鼠药的男人       § 芒果树掏出私房钱 村 夫:山月杂记         § 买你贴身的黄色胸衣 方晓蕾:真诚到永远        § 时间毫无意义                  § 但允许多出一个纪念日 【网里乾坤】           § 用来生病和养伤                  § 立秋刚过,一场将起未起的风暴 刘振墉:宁为太平犬,怕做乱世人  § 归于平静 徐明旭:我的书法老师任政先生   §                   § 他的铁皮桶里的亚热带海洋 【网萃】             § 渔船像爱情一样                  § 要为自己浑身的腥气 奥运杂谈             § 寻找合适的避风港                  § 为自身的沉沦负责                  § 被劈头盖脑的骤雨劈头盖脑地击打……                  §                  §  2007.8.10                  §                  § *(俄罗斯)捷纳狄·艾基《此处》                  § 【网讯】∽∽∽∽∽∽∽∽∽∽∽∽∽∽∽∽∽∽∽∽∽∽∽∽∽∽∽∽∽∽∽ ◆     第九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奖评选启事   PSI留学生服务公司(www.psiservice.com)和新语丝决定举办第九届 “PSI-新语丝”网络文学奖评选,规定如下:   一、参加评选的作品内容、体裁和篇幅不限。   二、评出一等奖一篇,每篇奖励一千美元(或等值人民币);二等奖二篇, 每篇奖励五百美元(或等值人民币);三等奖十篇,每篇奖励二百美元(或等值 人民币)。   三、评委由新语丝编委组成。评委的作品不参加评奖,但可以列入专辑发表 或结集出版。   四、新创作和已在网络上发表的稿件均可参加评选。已在报刊、书籍上正式 发表的作品不能参加评选。每人来稿请勿超过三篇。来稿将选择在《新语丝》杂 志和新语丝网站上专辑发表,并可能结集印刷出版。结集出版的稿件另外支付稿 酬。   五、中国大陆的来稿请寄xinyusi@yahoo.com,其他地区的来稿请寄 editors@xys.org。来稿请注明“参加评奖”。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请提供作 者的真实姓名和地址。凡是由他人代投的稿件一概不登。   六、十二月三十一日截稿。获奖名单将在《新语丝》明年三月号公布。   七、本奖以后每年评选一次。 ◆ 以下摘自《中国青年报》2008年7月22日报道《“反书托小组”网上行动制 衡注水书评》,记者王潇潇。 反书托小组:对注水书评开火 “成立这个‘反书托小组’是第三次尝试。”2007年12月,有感于《10000 元6个月环游中国》在豆瓣网(下称“豆瓣”)上被“书托”热炒的猖獗势头, 豆瓣网友(下称“豆友”)卢十四和朋友一同创建了“反书托小组”。 这个小组的“豆友”们采取“发表大量评论揭露真相”、“举报书托不真实 的言论”等措施,最终使得10多个书托ID被封禁,书托所建小组被解散,书托评 论文章被删除。 据了解,2004年9月创建的豆瓣网本意是打造一个“对用户有价值”的交流 平台。近年来,“豆瓣”也确实在提供图书、电影、音乐等信息方面有着良好口 碑和广泛影响力,尤其受到青年网友欢迎。许多用户习惯于在决定是否购买、阅 读一本书时登录“豆瓣”察看其评论和评价,还有些用户则会对登录首页上于当 天登上豆瓣热评榜的图书表示出极大兴趣。在此情况下,“豆瓣”网出于信誉和 责任,将举报“受出版方雇佣、为出版物撰写美文”的注水书评,并将由此获得 收入的撰写者群体称为“书托”。 “反书托小组”成员艾神甫说,“书托们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比在大街和 电线杆张贴小广告更简单——只需要键盘、鼠标和两只手,甚至不需要大脑就可 以去做。当然,由于不必暴露在公众视线下,且不会被揭露真实身份,他们的工 作内容就是明目张胆地通过点击鼠标复制粘贴操作,让“托书”出现在公众视野 中。 网友:请书托们不要在网上做广告了 近日,笔者点开这个小组最新举报的图书《生死劫危机定律100-1=0》, 在“想读”和“已读”两个标签中加起来不超过20人的情况下,此书的评论却高 达88条,给出的评价皆为四星到五星。其内容不外乎从不同角度对此书表现出极 大的兴趣和认同,不乏题为“路过,没有发言权,看了书再来”、“对这本书小 感兴趣,回头买一本”之类完全没有实质内容的评论。有相同的文章被改头换面 反复发表,甚至有的ID就直接取名“好书”。这些用户基本都是刚刚注册,只读 过这一本书且只发表过这一篇评论。据知情人透露,这就是“书托”和他们的 “马甲”。 书托们肆无忌惮的注水书评终于招致“豆友”强烈不满。其中,一篇评论 《小白书托何时了?》揭露了“书托”们的行径。这篇评论也得到了诸多豆友的 支持,被顶上豆瓣首页。一名网友愤怒地留言:“不知道越这么托这书越臭吗? 本来作者可能写得不错,这样一来没人买了……拜托书托不要刷屏做广告了。” 在反书托小组成员眼里,涉嫌炒作的书一类是书本身就很粗劣,甚至含有虚 假欺骗性质,完全依靠书商的大肆吹捧才为人所知甚至一蹴而就成为畅销书。如 《刘太医说:是药三分毒》、《刘太医说:病是自家生》、《刘太医谈养生:三 分治七分养》这三本书,当年曾被书托在各媒体热炒,很多网友就指其含有明显 的常识纰漏。 还有去年年底坚持用“无意义的书评就是最好书评”的“火星评论”炒作的 《流血的仕途》及其终结版,其评论全文除了反复提及书名,正文内容和书的内 容完全无关。 另一类是,书本身可能确实是好书,只是“书托”本身行为激发了网友们或 多或少的抵触心理。如,新星出版社“走向经典”系列的《该隐与亚伯》、《大 冒险家》、《白星》和《白衣女郎》等,网友们质疑它是否经典。 出版社苦衷:优秀读物很可能淹没在不对称的信息中 对“豆友”们积极的反书托行为,豆瓣网CEO杨勃表示,“豆瓣不是媒体形 式的评论网站,本身并不代表任何立场。”他表示,在“豆瓣”上这样的书托现 象只是零星行为,“豆瓣”会继续通过各种机制来维护评价的有效性、权威性。 “把一本书‘托’得天花乱坠,将不会有更多的销售正面影响。因为,可以被书 托利用的窗口会越来越少”。 据了解,国内另一家购书网站当当网为了消除“书托”影响同样下了一番力 气:增加了“买书才可评论”的功能,并在首页醒目标出“五星图书馆”字样, 将曾获四五星以上的图书根据最新榜、月榜、年榜、累计榜等细分清楚。 一名曾被豆友指责为“书托”的某出版社编辑谈到他的苦衷:在信息爆炸的 时代,一本好书如何克服庞杂的信息环境而为人所知,是需要一定宣传推广成本 的。那些优秀的小众读物很可能就因为缺乏资金投入而淹没在不对称的信息之中。 “出版业自身并没有话语权,影响力很小。所依附的报纸文化或书评版又常 常不是关注的重点。”造成如今弄巧成拙的局面。这名编辑坦言,“我是做了一 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豆友卢十四认为,不必把图书编辑妖魔化。他说,如果“书托”们扎扎实实 写出一篇好书评,也令人有所收获。但是那种低级无聊的牛皮癣一样的广告对读 书人、爱书人确实是一种干扰,对纯净的网络书评环境是一种污染。而伪装成庄 重评论一样的评论,是对读者的一种误导。 读书人:反书托小组至少具有一种监督制衡的力量 豆友艾神甫则把“书托”出现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当前急功近利的社会大环境。 “每次看图书畅销榜都是一件很惨不忍睹的事情”,他不明白“成功学、心灵鸡 汤、郭敬明们竟然会成为最受欢迎的读物”,“这种文化市场是可疑的”。他认 为这与当下出版界浮躁的风气和不正确的导向不无关系。 北京某报社的编辑表示,“传统书评许多因为出版社花钱请专家学者写‘红 包’书评而越来越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越来越难以引起读者信赖。‘反书托小 组’的出现,至少提供了净化书评伦理的可能性。” 有人认为,这些网络草根力量打破了传统纸媒出版的话语权垄断格局,尽管 “反书托小组”内部机制也存在某种随意性和不健全,但至少具有一种监督制衡 的力量。 【牛肆】∽∽∽∽∽∽∽∽∽∽∽∽∽∽∽∽∽∽∽∽∽∽∽∽∽∽∽∽∽∽∽ ◆          “可乐男孩”只代表他自己               ·李成义·   5月15日晚,北川职高二年级学生杨彬彬从废墟中被救出时,他的第一句话 是:“我要喝可乐,冰镇的。”由此,“可乐男孩”的称谓在媒体和网络中迅速 传遍开来。   笔者注意到,一些网络对“可乐男孩”的代表属性做了截然不同的评价:有 网友说,他刚闯过九死一生和灾区缺吃少喝的艰难时刻,竟然还要奢侈地喝可乐, 足见90后的孩子们是垮掉的一代;也有网友说,他在废墟中被埋77小时“死而复 生”,竟然能开玩笑地向救援人员要可乐喝,足见90后的孩子幽默乐观的品性, 并从他的身上看到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笔者有十几年没看过电视了,这次“可乐男孩”的电视镜头遗漏掉了,自然 就不知道他当时的表情是当真的还是开玩笑地要可乐喝,自己也就无从判断他到 底是不懂生活之艰的一个纨绔子弟,还是乐观幽默有美好未来的一个青春少年。   不过,网友对“可乐男孩”截然不同的评价倒引起笔者对一些人凡事要“由 点到面、以小见大”思维的忧虑来。曾几何时,老师和领导总是这样谆谆教导和 考察我们:“要从个别中发现普遍,要从现在看到未来,这是作文和推理必备的 重要本领。”在具体实践中,他们往往将当今的个体优秀人物大多“由点到面” 予以发掘和提升:从他的身上反映了“时代精神”、“民族气节”和“国家的美 好未来”云云;而将个体的负面人物大多“由点到点”地评说,他只是“极个别 的”,即便有代表性的坏人坏事也要说成“个别”。由于我们的媒体和课堂以正 面的人事报道和讲解为主,所以给人的整体感觉是,“由点到面、以小见大”成 了一些人凡事必须进行“升华”的不二法则。   诚然,“由点到面”的“升华”确实教给我们一叶知秋的本领,能让我们的 视野无限开阔。但科学的“由点到面”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点”的典型性, 否则是无法“到面”的。当一个“点”不具备典型性时,它只能永远是一个 “点”,永远只能代表自己,而不能自我膨胀地代表“面”。一些“点”盲目地 以小见大“到面”,不仅不能拓宽我们的视野,反而在故弄玄虚后让我们跌入迷 途和假像的深渊。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或集体单位,总是深陷在“由点到面”的 臆想中而不能自拔。如果本地区或本单位出了个体的优秀人物,他们总是极力声 张渲染,说是代表了地区或单位的先进精神风貌,“点”给“面”贴上了金;如 果出了个体的负面人物,他们总是遮遮掩掩地捂着不让外人知道,说是“点”有 损“面”的良好形象。凡事“由点到面、以小见大”的思维,成了社会某些领域 报喜不报忧的痼疾。   同时,一些部门或领导处处抱着“由点到面”的观念,要求“面”中的每个 “点”都得与“面”保持高度一致,以致无情地压制和扼杀了个体丰富多彩的表 达空间。   显然,一些网友仍旧未能摆脱凡事“由点到面”的思维模式,以致由“可乐 男孩”引发出两种都是错误的判断。其实,不管“可乐男孩”的品性如何,他身 上所体现出来的东西,只代表他自己一个人,压根用不着人为地拔高去代表“90 后”,更用不着去代表“中华民族的未来”。因为,我们当下不能看到“可乐男 孩”这个“点”所具有代表“面”的典型属性。   或许,“可乐男孩”的那一句话,都不能用作评价他自己品性的依据,因为 那一句话只是瞬间的一个念想,压根用不着以偏概全地去评价他的整个思想风貌。   让“点”的东西回归到“点”,让“面”的东西回归到“面”。一些网友对 “可乐男孩”的评价,还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在某种情况下,还原“点” 固有的个体属性,并非贬低我们以小见大“到面”的本领,而是让我们拨开团团 迷雾更好地发现事物简单明了的真相。 ◆               挡狗               ·克己明德·   在我的家乡,当人们准备跨进陌生人家的大门之前,最先要问的是“你家养 狗了吗”。当然,如果彼此熟悉的话,开场白就可能换成“把你家狗拦住”。不 管是哪种说法,问话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别让你家狗咬着我。听了客人的问话, 如果家里没有养狗的话,主人会说如实相告,告诉客人可以放心进到家里。如果 家里养了狗的话,主人会笑咪咪地说:“别担心,咬不着”,然后一边对自家闻 人声而狂吠不止的狗不断大声呵斥,一边把客人让进家里。如果客人进屋的必经 之道在“愤怒”的狗活动的范围之内,那么主人得先过去拉住狗的脖套,把它控 制住,好让客人安全地进到屋里。   对于主人来说,怎么把自家的狗挡住不让客人受到伤害,是最重要的。如果 运气不好,谁家养的狗性格十分温和,而且非常胆小,那么狗的主人还得想办法 维护它的尊严。对于保持沉默的狗,客人因为“不叫的狗才咬人”的古训,总是 有些惴惴不安。而主人为了不让“某某家的狗不厉害,不咬人,看不了家”这样 的流言传到贼的耳朵里,对于锁链长到可以挡在门口的狗,便怎么也得去拉住它 的脖套,嘴里呵斥它要继续保持冷静,好让客人放心的进到屋里。如果狗的脾气 暴躁,那么主人的这个动作就具有现实意义了!   农村人养狗的主要目的在于看家护院,希望一条勇猛的狗能给贼们一定的威 慑力,使之不敢轻易作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决定着狗的命运。然而狗毕竟是 狗,不能完全分辨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所以有时候会因为一贯被主人赞许的 勇猛而招致一顿拳脚。有时候狗的主人会对自家的狗放之任之,任由它狂吠乱扑, 只要不伤到人就行;有时候即使拉住了狗的锁链,狗的主人还是希望它勇猛向前 的;有的时候狗的主人是真希望它闭上嘴,表现出温顺的样子。人的心思是这样 的复杂,狗们是决不能领会的,于是大部分的狗便采取了最简单的方法,不管什 么时候都使劲咆哮,并试图挣脱锁链扑到外人身上,以显示对主人的忠诚。在绝 大部分情况下,这样的狗们至多挨上几句呵斥。可是这呵斥也有真有假,而狗们 的领悟又是极有限的,总是不能体会主人的真实意愿,免不了吃些苦头,经过一 番历炼后狗们便有了自己的对策。于是,有的狗不管这呵斥真假,只管保持沉默; 有的狗则是越呵斥越叫唤得起劲,狗的咆哮和主人的呵斥交相辉映,热闹非凡。 如果恰好碰到狗的主人真希望它闭上狗嘴,温顺地爬在那里,而狗又不能领会主 人的意思的话,那么这种无视命令的行为换来的就不是几句呵斥,而是拳脚了。   一般情况下,家里来了朋友,狗扯着锁链咆哮几下,也是无关痛痒的,大家 都不会在乎,如果狗窝离大门远些,人们连呵斥都懒得呵斥了。如果有客人说一 句“你家的狗真能叫”之类的话,那主人是必须对着狗怒喝几声,甚至轻轻给上 几脚的,好表现出对客人的尊重。如果狗胆敢朝着不常回家的家庭成员或来主人 家里住上几天的亲戚扑腾,那多半会得到实实在在的几脚。我每次放假回家的前 一两天,家里的狗总是要朝我扑咬的。这时候,我弟弟会过去实实在在给上几下。 而我母亲却不忍心,她就认为“狗嘛,知道什么”,只要吓唬吓唬讲讲道理就罢 了*。对养狗的人来说,狗毕竟是自己家从小养大的,虽然比不上人但毕竟已经 成为家里的一员了,而且看家护院需要的就是狗的凶猛,所以一般情况下谁也不 愿意打击自家狗的积极性,仅仅为了阻止它朝客人吠叫就施以拳脚。把狗挡住了, 别伤到人就行了,最不济骂上几声也就罢了。如果家里来了推销菜刀等物什的陌 生人,尤其是陌生的壮年男人,这时候虽然主人在扯着锁链,但还是希望狗要表 现出勇猛的样子。我曾经亲耳听见一个人训斥自己的狗:“现在开始叫唤了,刚 才怎么就没声了!”说完顺脚就给了几下。如果家里来了连主人都必须陪上十分 笑脸的客人,狗的处境就十分不妙了,无论如何必须挨上主人几下结结实实的拳 脚,不然如何令客人满意!而有时候,即使温顺胆小总是保持沉默的狗也免不了 得挨上几下。   *注释:如果有朋友对给狗讲道理感到奇怪,我得说一下,这里的讲道理跟 驯兽员跟动物说话是一样的意思。 【丝露集】∽∽∽∽∽∽∽∽∽∽∽∽∽∽∽∽∽∽∽∽∽∽∽∽∽∽∽∽∽∽ ◆             卖鼠药的男人               ·王海椿·   卖鼠药的男人从哪里来,没谁知道。人们总是在城市的大街上或深巷中见到 他。   卖鼠药的男人常常穿着件脏兮兮的白大褂,前胸和后背都画着一只大老鼠。 卖鼠药的男人就成了一幅流动的广告,看上去有点滑稽,有点逗人。但人们并不 因为其滑稽和逗人就宽容和接纳。卖鼠药的男人在城市里总是充当被排挤的角色。   卖鼠药的男人将鼠药袋挎在肩膀上,手里拿着类似说快书的那种竹板,边走 边敲打着。没有解说词,但人们一听到这声音就知道是卖鼠药的。响着的竹板就 是卖鼠药男人的语言。   城里的老鼠究竟有多少,没有谁去精确地统计过。不过,卖鼠药的男人认为 城市里的老鼠有很多很多,以致于他不用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出一只又一只老鼠在 城市的各个角落乱跳乱窜。他甚至能清晰地听到老鼠啃衣服的声音,啃皮鞋的声 音,啃木地板的声音,啃保险柜的声音。很令人恐惧和讨厌的声音。因此,卖鼠 药的男人总认为自己的鼠药没掺假,生意会很好。他满怀信心地在城市的街道上 走着。   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好。城市人并没有像抢购彩票或股票那样去买他的 老鼠药。大多数人对他都采取漠视的态度。他还经常遭城管人员的驱逐,有时还 遭交警的呵斥。这一点让他很失望也很伤心。他弄不明白。他想,咱尽管是为了 挣钱养家糊口,但也是为了帮你们灭鼠呀。老鼠是“四害”中的首害,帮你们灭 鼠有什么错。   卖鼠药的男人像个异类在城市的马路上走着。连蹬三轮车的车夫也瞧不起他, 老远高声在他后面嚷着,让开,让开。那些刚从农村来城里不久嘴唇涂得红红的 乡下妹,见到他走过来,也装模作样地用手捂着鼻子。卖鼠药的男人愤愤地想, 我比你们干净。   有一天,卖鼠药的男人见路边平躺着一个乞丐,动了恻隐之心,就往乞丐的 破碗里放了一元钱。刚要走,那个乞丐却叫住他,将一元钱还了他。对他说,你 也不容易。那一刻,卖鼠药的男人竟激动得差点儿掉下泪来。   两个小姐吃着羊肉串在路边闲聊。其中一个小姐说,前天买了一双袜子,刚 穿了一天就被老鼠咬了一个洞。卖鼠药的男人便走过去对那个小姐说,买一包鼠 药吧,我的鼠药绝对正宗,老鼠一吃就死。那个小姐把头扭过来,恶声恶气说, 走开,你比老鼠还讨厌!   一天,一天,卖鼠药的男人在城市里固执地走着。他相信自己终有让人们信 任的时候。 ◆              山月杂记                ·村夫·                 一   山月村如一簇黑不溜秋的蘑菇,生长在万千奇峰的括苍大山之中。   村中有石桥。石桥以巨石砌之,高数丈。桥下为石堰,流水过堰,哗哗歌唱。 但在枯水时节,便哑巴了。   石桥连接石街。石街狭窄,两人并行几可摩肩。桥面与街面相平,桥是街的 起始。桥面铺以石板,但无栏杆。桥头一端有大树如盖,另一端有方、长两青石 供人歇坐。方石上有拳头大小的一个石窝,孩子们“过家家”时最喜欢当“锅” 使用。“小夫妻”恩恩爱爱的,不过有时也要打起架来……   每日早饭后,有牛倌在桥头喊:“放牛罗——”   于是,各家打开栏门,牛们从四面八方涌向石桥,经过石街,浩浩荡荡朝山 上奔去。   石桥何时始建,已经没人知道了。有外地人来村,每每问及为什么不安装栏 杆。村人便说,没事的,有桥神保佑。而且他还可以举例说明:某次某次,牛跌 落了,某次某次,人跌落了,虽然伤筋动骨,均大命无妨……   这是确实的。但那一回却也实在危险,当时我正经过石桥,忽然听到身后的 一声“扑!”连忙转身搜寻目标,却见一个孩子跌落桥下——不在溪水之中,却 在石头之上,没有哭声——显然已经奄奄一息,欲哭无声了。我大叫救命,随即 来了大人,将他弄了上来,又烧姜汤灌了下去。终于,孩子醒过来了……   事后,孩子母亲烧来点心感谢,一面又说得了桥神保护。   “桥神当真有的。”左邻右舍为她庆幸的同时,也都这么说。   桥头的大青石是供孩子们“过家家”的,但男孩子还喜欢将它当“跳板”使 用。因为底下就是菜地,他们就站在大青石上跳了下去。这高度总有二三米吧? 总之,如此一次又一次,没有大人气势汹汹赶来,他们是绝不会停止的。于是, 种菜就不能够了。   后来终于种上芋艿了,而且还砍来荆棘铺上。于是,夏日时节,蒲团大小的 芋叶便挨挨挤挤起来了。这时候,男孩子们就比试着在上头撒尿:嗵嗵嗵!谁能 将芋叶击出洞来,谁就是好汉。当然,撒尿的也有大人——严格地说是青皮后生。 那是在晚上,他们坐在青石上乘凉,说天道地,说爹道娘,说急了尿,便也嗵嗵 嗵来一通扫射。但无论后生,还是小孩,终因力量有限,而功亏一篑,最后还得 孩子们手持石头“上”,将芋叶击成国画家们喜爱的残荷模样。                  二   山月人祖居彭城。宋时金兵南侵,其祖辗转千里来到山月。八百年前为一家, 以后子孙繁衍,树大分桠,最后归成两房:上房与下房。   上房和下房各自祭祖。祠堂有两个,按方位分别为上祠堂、下祠堂。上祠堂 又叫新祠堂,下祠堂即叫旧祠堂。到我懂事时,新祠堂已成为小学校了。课室设 在正厅,靠墙是神橱,上供一排排祖先神位。大概因为身份不同的缘故,有的只 在平木上写上一个名字,有的却雕刻花纹,红漆描金,气派堂皇。神橱底下放着 一具具棺材,有白木的,也有黑漆的,两头还有“福”、“寿”。课余,孩子们 捉迷藏,胆大的竟躲到棺材里去,胆小的明知就里,却怎敢掀开棺材盖?到了黄 昏,便止不住根根毛发都竖了起来……   老师换过好几个,教学都很认真,但都不会讲普通话,孩子们背地里称它为 “乌龟腔”。“文化大革命”期间,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办,我回村当老师。其 时学校已有3位老师。平时,我住在学校。星期六,其余老师回家了,我也回家 去住,因为怕神橱和棺材。有一次,我梦中体罚学生——我从未体罚过学生,但 是遇上顽皮捣蛋,却又实在无奈,于是就在梦中施暴了——投诉家长,却不获理 解,次日得句云:   新祠灯豆熄太迟,   气冲斗牛打顽稚;   秀才申诉急,   长者默无一……   村人对孩子读书要求不高,只要能在家具上“号”名字就够了。山月村人, 凡是新置办的家具,大至桌椅、箩筐、木桶,小到饭箩、扁担,甚至连吃饭的碗、 舀汤的勺,只要能够“号”上名字的,他们一律都要“号”上。倘若能打算盘, 那就更好了,长大就要受人敬重了。因为“算盘猎猎响”,在他们看来,是最高 的学问家了。至于普通话,那是无关紧要的,他们甚至说:“反正孩子也没有当 官的福气,学那乌龟腔干什么?”   便因此,旧祠堂放电影,他们便看不懂了,说林黛玉真傻,长得那么漂亮, 还怕没人要?   旧祠堂是村人的公杂场所,无屋者可以居住,盖房者可作工场,办食堂时砌 大灶,公社化时建粮仓,学大寨时分洋芋,附近人家堆柴草,墙脚还要放置尿桶 作茅房……   自然,“影剧院”也在这个地方。   因为看不懂,村人对电影就不在乎,说那是“电影骗”,放映员欺负山里人, 还未看仔细就将片子拉过去了。当然戏曲片、战斗片,他们也喜欢,大红大绿, 珠头翠脚,飞机大炮,硝烟弥漫,他们也会看得津津有味。但无论怎样,却还是 喜欢看戏,那场面就绝然不同了:事前村里广播通知,要求有关人员将一应杂物, 各自搬移、清扫干净。很快,上下厅及两厢,一排排条凳就摆上了。当然,墙角 落尿桶也会增加好几只。随后,各家的女人,或者就是孩子,便四处外出请亲戚, 邀朋友。客人前来,是要烧点心的,于是就还要计算面条、鸡蛋的数量,倘若不 够,就得想办法。哦,对了,还有酱油也要带上……                 三   “后山头”在山月村后,那是一个小山丘,丘顶削成了一块平地,历来被当 作“簟基”——晒谷场使用。据父亲说,那是我家的祖业,农业合作化时也没有 折价归社。所以从法理上说,它至今还是我家的产业。   我家二楼有小路直通后山头,斜斜的石级约有二十来米。八月时节,稻谷呀 玉米呀花生呀一齐上了场,我便领受了母亲交给的看鸡任务。其实说看鸡,这个 时候,它们到处可以吃到谷粒,也许是嫌路远,或许是怕野猫,因而就不大爱来 这里。倒是几只花喜鹊必须看紧:它们在旁边的一株百年老杉树上做窝,瞅准时 机斜斜地一飞,便落在晒谷场上。稻谷它们不要吃,玉米粒就喜欢些。最爱的是 花生,一团箕花生,经不住轮番斜飞,便要少去许多。可是小孩子又哪里坐得住 呢?所以经常的情形是,捉了蜻蜓、蝴蝶回来,见到花生稀疏处,便匀停匀停, 以免露馅。一次玩得累了,我坐到箩筐里去,正想盖上盖,自己与自己捉迷藏, 不料箩筐顺着斜道哐铛哐铛滚了下去,磕碰得满头满脸都是鲜血,因此便在头上 留下了伤疤。记得读初中时,我前桌的一位同学,头上一块伤疤比我的还要大, 别人都叫他“中国地图”,唯独我不叫,因为彼此彼此。   后山头旁边还有竹林,晨昏时节,常会传来“蝈蝈蝈蝈”的鸟叫声。大人们 说,这是猫头鹰。这鸟会数人的眉毛,被数了,就要遭殃。那一次,也不知谁被 这瘟鸟数了,邻居家忽然起了大火,我吓得逃出老远去。等母亲将我找回来,包 括我家在内的许多人家,都将粮食、衣物、用具等转移到后山头去了。那一夜, 我们全家就宿在后山头。但事后又有人说,引起这次火灾的缘故,是因为地母殿 的风水龙脉被破坏了。   地母殿离后山头也不远,内中供奉着地母娘娘。那是几年前从木荷山移过来 的,新建庙宇自然要开基挖土,殊不料却遭到这样的报应。我本来就怕见偶像, 从此更加害怕了,一个人是决不敢到庙里去的。即使和别人一起去,踏进庙门, 心里还是慌兮兮。而我的堂兄胆子却很大,他竟敢将一尊木雕观音埋到竹林里。 我二叔早已去世,二婶改了嫁,堂兄是跟着祖母的。幸而祖母在村里是出了名的 贤德,否则,事情还不知怎样收场呢……   终于,后山头成为广播台了——   这着实是个不错的广播台,因为站在这里,全村百多户人家全在脚下,四周 田地山场也一收眼底。   经常充当广播员的是3种人:小学老师,村里干部,家庭主妇。   小学老师是配合各个政治运动作宣传的,时间赶在人们出工之前。他手持铁 皮喇叭正对着东方,一句一句,字字清晰。念着念着,大阳从对面的山后爬上来 了。于是,广播也就结束了。   村干部是通知开会,有时是安民告示,总之都是要让全村人知道的。时间大 多在吃晚饭前后。不过三五句简单明白的话,却总是有人听不明白。而我家紧靠 着后山头,广播员仿佛是踩在我家屋背上的,于是便经常有人端着饭碗,一边呼 噜呼噜喝着稀粥,一边问:“刚才讲点什么呀?”我们有时也没注意听,便回说 没听清。那时村人一年到头吃不饱饭,对干部就有许多不满,于是趁此机会便骂 了起来:“街狗喊,吃得那么饱,喊什么魂呀?”   要说家庭主妇的广播,那是最有韵昧了,其声悠悠,仿佛如今的青年歌手在 唱《黄土高坡》。不过内容却很单调,那大抵是呼唤丈夫和儿女:   “午饭做熟了啊——,某某朋友来家了啊——”   就这样无头无尾,听者又是在数里之外的田头地角,然而却是分外清晰,句 句入耳。                 四   既然称为“下树林”,先前一定是有树林的。后来怎么没有了?大概是建设 新祠堂的缘故吧!所幸的是,新祠堂建成以后,还留出一块空地来。多年以后, 新祠堂变成了小学校,空地就成为操场了。   空地是那么小,小得在角落挖一个沙坑都舍不得,一副篮球架就更安不上了。 于是上体育课,就只有拍皮球、滚铁环,还有就是课外“柯活鱼”。反正拍皮球 就在原地,铁环也可以转弯,“鱼儿”就更不必说了,它随时可以躲进洞里,总 之对场地要求都不大。   空地是那么小,但在村里却是大广场了。每年“六月六”庙会的叠罗汉、铜 钱鞭、莲花班、腰鼓队都在这里表演。大旱时年,村人求雨,神坛也设在这里。   神坛是临时搭建的,一般是用小松树支撑着,上面覆盖着篾簟,朱相公就坐 在里面。经常的情形是,几天过去了,雨仍然未下,这就要去20里外的仙居徐山 殿请来杨相公了。请杨相公的原因,是因为他与朱相公“同殿为臣”,或者也可 以说同是娘家人吧?就是现在,徐山殿里,朱、杨两相公还是并肩而坐呢!朱相 公分身到此,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他之所以看中山月,不必说是因为山月的好。 具体说来未免罗嗦,总之其情形与普陀山的“不肯去观音院”如出一辙。   闲话少说。且说这一天,照例是赤日炎炎,但却任何人都不得戴箬帽。那时 也没有雨伞,若有,也是一定不能戴的。不但如此,还不得挑尿桶,不得洗晒衣 裤,还有女人的裹脚带,等等等等。总之,这是极为隆重的事,半点马虎不得。 事前,男女老少手持三角旗等候着,上面写着“有求必应”、“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之类的文字。神坛四周各各安放大木桶,桶内储满清水,但等朱相 公、杨相公的轿马一到,“哇嗬嗬——”之声顿起,四周戽水如瓢泼大雨,神、 人在场内奔跑如飞,一个个都浇得落汤鸡一般。   随后朱相公、杨相公落座,村人纷纷祭拜。   “哭雨”是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进行的。“哭雨”道士来自邻村麻园,据说 他的祖上,从明代开始就干这个行当了,可见其家学渊源,否则也不会象张天师 一样世袭。只见他装束停当,先是吹上一阵羊角,随后便拖长声音“哭”了起来:   泥鳅晒死象铁钉,   田螺晒死象铜铃,   黄鳝晒死象根藤……   哭辞当然比这样还要复杂得多,那是可以足足“哭”上半个钟头的。只是这 样过了几天,仍然滴雨未下。于是就商议着“问神”。这回用不着麻园道士了, 杨相公所附的“同体”,一开口就要一个“大大的红包”,幸而当场不敢有人点 破。而且第二天,又由几个后生抬着朱、杨两相公上山下田察看灾情,途中当真 下起了毛毛细雨。很快甘霖普降,旱情解除,这无疑是神灵显圣了。于是村人欢 呼,锣鼓喧天,龙旗长幡,欢送朱相公、杨相公回府……   到了六七十年代,好多次,神坛都设到后山头去了,因为要防着公社干部, 倘若在“下树林”,一来就要被看见。安在后山头就可以遮人耳目了,瞒天过海 了。然而到了21世纪,忽然摇身一变,什么庙会呀求神呀,统统成为传统文化了。 于是便又回归操场,不过那不再在“下树林”,操场也是水泥铺就的了。   1988年3月初稿   2006年6月改定 ◆            真诚到永远              ·方晓蕾·               一   我刚走进会议室,扬主任就拉住了我,低声说:会后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武 市长要见你。见我?我一脸的不解,心里也觉得怪怪的,武市长要见我,让秘书 通知我去不就得了,还用如此?我正想问什么事,扬主任已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去 了。会议开始了。我只好找个位子坐下来。   这算是一个扶贫会吧。市扶贫办准备出一本有关本市扶贫工作的报告文学, 以及与市电视台联合拍一部反映本市扶贫工作的三集电视剧,为此便召集了方方 面面的人开了这个会。我是作为报告文学与剧本的作者特邀参加的。会议的规格 倒不低,政府这边的领导该来的都来了,市委那边,原说刘书记要来的,结果只 来了一个常委、农工部部长。刘书记不来,我是知道原因的,谁不知道刘书记与 武市长不和?好像也没啥特别的原因,据说是陶市长调走后,作为常务副市长的 武大山要扶正的,上边已有这样传言了,但不晓得哪个地方出了问题,最后却是 市委的刘书记兼任了政府的市长。他是掌握财权的常务副市长,可是再有权,也 只是个副的,感觉总有点那个。所以,矛盾就来了。   会议结束时,已是下午5点多了。大家都随扶贫办的老李去楼下的餐厅。可 我不能去,扬主任拉着我去了他的办公室。武市长已在那儿了,他可能是讲完话 后就在那儿了。见我进来了,他说:来来,方作家坐这儿。   我说:不知市长找我有啥事?   也没啥大事,聊聊,他笑着说。我在心里嘀咕:聊聊?就聊聊?   见我没说话,武市长又说:你是扶贫办请的作家,扶贫办是我管的口……   扬主任插话说:市长的意思是你下去采访前,见见你,看你还有什么困难, 还有什么想法,市长也想听听你对我市扶贫工作的想法,随便说说。   谢谢市长的关心,现在我还没有什么困难,至于想法嘛,我还没下去采访, 也说不出。回头有想法了,我一定向市长主任汇报。   那就好,那就好,扬主任,你把具体情况给方作家谈谈,挑几个典型的县, 譬如阳泉……我还得去那边跟大家碰一杯,方作家等会儿也来哟,武市长边说边 站了起来,握了握我的手。走了。   扬主任给我倒了一杯茶,又看了一下表,说:这样吧,长话短说,这部报告 文学和剧本你总体把握,该怎么写,你想怎么写,你就怎么写……我提一个建议 啊,你一定要在阳泉好好采访一下,那个县的扶贫主任王旦很有意思,也很有特 点……武市长的意思嘛,好好写写他。另外,武市长是主抓扶贫的领导,剧本里、 文章里嘛,你看……不说了,你是作家,我想你会把握好的。   于是,我采访的第一个县,就是阳泉。                  二   阳泉县的扶贫主任姓王,叫王旦。我到的那天,他为扶贫款的事去了西安, 但他知道我来阳泉的事,专门安排办公室的小黄接待我陪同我。小黄是个机灵的 小伙子,来扶贫办才一年多,他先前是一个乡茶叶站的技术干部,是王旦看中了 他,把他调进扶贫办的。我一到阳泉,小黄就人前人后的跟着我,我说:小黄, 忙你的事去吧,我在阳泉还要待上一阵子的,你没必要跟着我。小黄嘴上应着, 却还是围着转前转后。   从市上来的时候,我就想过:管你说的多好,我只按我的想法采访,按我的 想法去写稿子。我是知道扶贫系统有戏才答应写的,但我接手这事后,立马就有 朋友劝我放弃,要我别摸这个烫手的山芋。我才不管那么多呢,大不了文章写好 后,他们不用,但我也算是积累了生活。至于阳泉县的扶贫办主任王旦,我的想 法是吾手写吾思,吾手写吾见。你武市长和扬主任不打招呼还好,可打了招呼我 就有想法了,还有一点反感。基于这个原因,我决定我一到阳泉,就躲开干扰, 到群众中去看看这个王旦到底咋样。但现在明显不行了,小黄尾巴似的跟着我。 什么意思嘛。   小黄安排我住下后,没等我安静片刻,就请我去吃饭。我死活不去,小黄哭 丧着脸说:方作家,你是市上来的,武副市长又专门交待过,这里也安排好了, 你就给一个面子吧。我们县上的书记和县长都在那儿等着你呢。见小黄这样说, 我就不好再勉强了,人家小黄也只是一个办事员,我能让他作难吗?   酒席的规格不低,是扶贫办副主任张又凤一手操办的。阳泉县委书记王无根, 县长周好雨也都热情有加。他们都反复说要好好写写王旦这个扶贫主任了。我在 心里想:嘿,这个王旦还挺有能耐的哟。这么一想,我就有点佩服王旦了,下面 的工作不好搞呀,人际关系挺复杂的。事实上也是这么回事,要想和上面拉好关 系,容易;但要和身边这些人处理好关系,还真得有点本事。   王书记和周县长陪了我几杯酒后,说有事,走了,只剩下扶贫办的几个人在 他们的张主任带领下,向我轮番进攻。我招架不住了,只好搬出小黄。小黄说: 算了,王主任走前交待过,方作家虽是个文人,但也算是上面的领导,大家既要 招待好,又不要过份。大家听了这话才住了手。   可张又凤不答应,冲小黄直嚷嚷:小黄,你又不是王旦的跟屁虫,怎么全是 王主任怎么怎么说的。我问你,我是不是你的领导?是?你还知道我是主任?那 好,你承认我是领导,那我就说了算。方作家,喝。   这话就有点意思了,我用眼睛瞄了瞄小黄,看他怎么回答。   小黄定定地立在那儿,大气也不敢出一口。我忙打圆场说:算了算了,喝得 够意思了,张主任真是海量呀,回头找个时间。咱俩好好较量较量。   张又凤见我说话了,也不好再说啥,就说:算了算了,不喝了,卡拉OK去。 我说:你去吧,我要早点休息。张又凤便安排小黄要陪我回去。于是大家一哄而 散。酒也吃了,他们还留在这儿干啥?我是写王旦的,与他们又有多少干系?倒 成了他们吃饭吃酒的借口。小黄倒耐着性子陪我。   从吃饭的地方到我的住处还有一段距离,小黄要叫车,我说何必如此,走回 去,好说说话,看看这小城的夜色。   天其实已经黑下去了。阳泉这座小城被夜色一点一点吞噬了,然后又被星星 点点的光占领了。                三    王主任这人挺好的,小黄就这样打开了话匣子。我一直没吱声,让小黄一个 人漫无边际述说着,述说着他所知道的一切,他自己的,王旦的,还有阳泉的…… 我到扶贫办快一年了,说真的,没有王主任,我不晓得还要在那个山沟沟里熬到 猴年马月去。王主任调我图个啥?又能图我的啥?我一没有当官的亲戚,二没有 钱给他送礼……调成后,我只到他家去过一次,带了我在茶叶站亲手制的一斤茶 叶,他没收,还把我骂了一顿:你小子要来这一套,就给我滚回去。看,这就是 王主任。如今这个社会,别说送礼收礼,贪污都不成样子了,可王主任他……他 这可不是做样子的,做给谁看?   听说王旦干了十年扶贫主任?   是呀,整整十年,阳泉扶贫办一成立,王旦就任主任,是从政府办主任的位 子上过来的。十年里,有几次调动和高升的机会,可他都没有走。我也不知道他 咋想的。就说那次武市长调他到市扶贫办当副主任,他死活不去,为这,张主任 跟他闹好长时间的别扭,周县长也没给他好脸嘴看。   我奇怪的问:这事与他们又有啥关系?   小黄怪怪的看了我一眼,说:方作家,你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假的不知道? 你们作家可是长鼻子哟,啥消息没有?   我笑着说:真的,我来阳泉以前,还真不了解阳泉,我操那么多心干吗?知 道王旦,还是这次要写扶贫,我从市扶贫办的材料上知道的。   小黄嘻嘻一笑:也是的,你操那么多心干啥,我还是给你说了吧,你是作家, 这可是个好素材呢。你知道王主任为啥不去市上?这就是王主任的精明。他到市 上虽然升了,但日子不好过,还是个副职,况且又是武市长点名调的,旁的人还 以为他是武副市长的人呢。市委刘子平书记与武市长又有点那个,你说他以后还 有啥好日子过?其实,王主任与刘书记、武市长的私下里的关系挺好的。但他若 这一去,必定得罪了一方……   嘿,没想到你还懂这么多,看来你也是官场的料呀。见小黄说得头头是道, 我忍不住搪塞了他几句。   我哪懂?还不是王主任给我讲的?那次我和他一起出差,在车上没事,我问 他这事,他便给我讲了这么一段话来。   我来兴趣了,问:王旦不到市上去,周县长和张又凤为啥不高兴?   小黄很内行的说:这还不好懂?张主任是周县长的人,王主任一走,他不就 扶正了吗?其实……其实这几年扶贫办还是有意思的,比别的单位都有油水,尤 其象阳泉这样的全国特困县。   听小黄这么一说,我才恍然大悟,心想:还真够复杂的呢。   小黄见我这个样子,说:你不相信?就为这事,王主任提副县长的事都泡汤 了呢。   怎么又扯到副县长?   小黄见我不懂,越发来劲了,说:那还是去年的事,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升了, 刚好又是管农业的,王主任成了当然的人选,常委会上,王书记就提了王主任的 名,可周县长死活不答应。你知道,一个县嘛,往往是书记、县长各有自己的一 班子人,哪个县不是这样平衡的?再说那一阵子正好王主任有病住院,等他晓得 消息时,跑得勤的人早当上副县长了。   这就奇怪了,难道王书记说话没有周县长算数?我笑着问。小黄说;你只知 其一,不知其二,王书记提王主任的名还不是市上的意思?在这事上,市上的刘 书记、武市长好像都没意见。但是,王旦得罪过王书记,王书记提了他的名就够 意思了,你还想咋的?所以周县长一反对,他也就不尽力了,反正对上面有交待 了。   王旦得罪过王书记?这又是怎么回事?你把我搞糊涂了。   小黄笑着说:这事我也是听说的,说来话长,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好 像是1993年吧,市上缺一名副市长,王书记有意争取,便在扶贫上做文章,好像 是人均收入多报了80多元,脱贫人口多报几十万,要向国务院申报阳泉脱贫摘帽, 结果是王主任顶住没办,王书记也就没升上去……好像就是这事,我也只是听说 的。   正说着,小黄猛地不言语了,我一看,才晓得到了我住的酒店了。酒店门外 边立着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头,一点也不起眼,我没在意,不料小黄叫了一声:王 主任。老头没理小黄,跨上前一步,向我伸出双手说:是方作家吧,我是王旦。 不容我答话,他回头对小黄说:小子,是不是在说我的坏话呀。   你那么厉害,谁敢说你的坏话?小黄顶了他一句。自己倒先忍不住笑了。   我们都笑了,尤其是王旦的笑声特别响,朗朗的,悠长而又特别有力。                 四   整整一天,我都在想着王旦的那句话,他是这样对我说的:方作家,我知道 你这次下来的目的,武市长早告诉我了。从心底里说,我很高兴你能写我,我是 俗人一个,只要是人,哪有不喜欢歌功颂德的?但是……算了,不说了,我也不 知说啥子了,这样吧方作家,笔在你手上,头在你身上,你随我跑一跑,我是为 工作,你是为素材……然后你再看咋写,写些啥东西,行不?   我一直不理解王旦这话的意思,好像我写他有阴谋似的,但他说的这话我喜 欢,是个汉子说的话。我也是这样想的,跑一跑,看一看,也许真会写活王旦这 个扶贫主任的。   第二天,我就随王旦下乡了。   我们去的是阳泉最边远的乡——红木乡。我可以说是农村长大的,要不是我 亲眼所见,我还真不相信世上有红木这样的穷地方,没有电,这么说也许是不准 确的,有电,是从邻乡翻山越岭牵过来的的一根线,只能管乡政府及几家政府机 关。有一个电话,是摇把子的,但很少摇通过。有一条简易公路,根本没通过车。 王旦说这路还是那一年省上领导要来红木检查工作,专门抽劳力修的,结果省上 领导也没来……这就是红木乡,给我的感觉是最原始最贫穷的生活。全乡2.3万 人全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王旦在说到这个数字时,苦笑着摇了摇头。   王旦这次来红木有几件事。他从西安要来的扶贫款,有7万要投入到红木来。 这7万块钱,县上的领导没一个人愿意给红木,都说红木这个样子,就是七十万 七百万也白搭。王旦说到这事,有点愤愤然。他对我说,难啦,过去一说到扶贫, 都是资金的投入,投入到哪儿去了?不是发粮食,就是发衣服。领导们都愿意这 样做,因为出成绩呀,向上面上报时数字一串串,村民们也喜欢这样,因为不费 力气。但这是扶贫吗?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我瞅准了,只有让红木乡实行路通, 电通,信息通,红木才能富起来。三通了,不想富都不行……说到这,王旦自己 笑了。   我也笑了笑,在心里说:好听的话谁不会说?王旦大约知道我的心里活动了, 又说:我这次跑西安,不仅跑来了资金,还跑来了技术,象玉米播苗技术,洋芋 脱毒技术……还有修小型水电站的技术,我已和那边的技术员说好了,只要我这 边与乡上商量好,技术员就来。   正说着,红木乡的李乡长来了,没理我,也不像我想像中的那么热情,连问 我们吃饭了没有都不问,就直接与王旦商量起修水电站的事来了。李乡长说:王 主任,听说你要来,我可高兴了,动员大会早上就开了,别的事也都安排了,大 家的积极性都很高,你看,等会儿,你再给大伙讲几句?   我讲?你老李又给我上抬棍。我不讲了。你要好好弄,弄好了,也是你李乡 长的一大政绩,你看看,年内把电站修起,把路修通,那是啥概念?还不是过年 呀。再一个,乡上一定要抓好洋芋脱毒技术,还有玉米播苗技术……农民们这几 年吃过亏了,也该是反省的时候了……   李乡长一听这话就激动了,说:你还不知道吧,村民们听说你要来,都吵着 要见你,我把他们轰跑了,让明天来。你们累了,要好好休息,就住乡招待所吧。   王旦摆摆手说:算逑了,招待所那地方你也拿得出来?也不弄干净的,只晓 得糊弄我!今儿,方作家是贵客,我们住苗长水家去,我也好顺便看看我那块责 任田。   李乡长诡秘地一笑:哟,看责任田?哪块责任田?那块责任田可是人家苗长 水的……王主任,你得小心点,苗长水回家了,把他那块责任田守得紧紧的,你 小心……   去你的……看好你的责任田去,王旦笑嘻嘻地擂了李乡长一拳,招呼我走。 李乡长避开了,这才回过头来和我打招呼,走了,边走边说:住苗家也好,给我 省了饭钱。   李乡长一走,我忍不住问王旦:嘿,王主任呀,你本事大呀。   怎么了?   扶贫都扶到苗长水家里去了……   王旦哈哈大笑:到底是作家……你别听他胡逑说,只不过我每次来红木都住 在苗长水家罢了,我们县上的科级、县级领导都在下面种有示范田,我又种的是 他家的……实话对你说吧,那女的对我有那么点意思,可我能干那事?人家苗长 水常年不在家,家里有老的……我帮一下嘛……   在家正好呀,我嘻笑着说。   王旦也笑了,拍了拍我的肩,不说话。我也无话了,我们就这一路无话地走 到了苗长水家。                  五   苗长水是个壮年的汉子,看样子不过四十出头。我们进门时,一家人正围着 桌子吃晚饭,说是一家子人,其实也就三个人,中年人大约就是苗长水了,那个 女人一定是他媳妇了,还有一个老汉,怕有六十来岁了吧,红光满面的。他一定 是苗长水的老爹了。   苗老汉见我们进来,忙站了起来,拉住王旦的手说:稀客稀客,王主任可是 有一阵子没来了啊。也没多久啊,你老的身子骨还是这么硬朗呀,王旦笑呵呵地 说。   不行了,老了。老汉边让我们进屋,边说,猛地见了我,回头疑惑地问王旦: 这位是……?   哦,这是市上来的,姓方,方作家……   贵客贵客,市上的领导也到我们这穷乡僻壤来了,快请坐。苗老汉说着拉过 凳子,用袖子擦了擦,让我坐。老爷子,我哪里是领导?领导会是我这个样子? 我是个作家,就是记者,记者,您老知道吗?   知道知道,不就是广播里说话的那些人吗?苗老汉不屑地说。一听这话,大 家都笑了。   这时候,苗长水和他的媳妇也都放下了碗筷,站到了老爷子的背后。爹,你 胡扯些啥呀,苗长水直埋怨他的爹。又回头招呼我们:王主任方同志快请坐。   见媳妇还站在那儿,苗长水瞪了她一眼:泡两杯茶来,马上弄饭去。   我正想说话,见王旦没言语,也就把溜到嘴边的话咽回去了。苗长水的媳妇 上茶的时候,我仔细瞄了她两眼,果然是个美人胚子,虽然常年生活在乡里,但 也是一朵水灵灵的花……该鼓的地方鼓,该凹的地方凹,收拾也利利落落,一点 不比城里的女人差。   这天晚上,我们就住在苗家,我和王旦挤在一个铺上。屋是土屋,床是老式 床,好像有年代了,床围子雕花,床头是木刻的龙……这种床在城里早绝迹了, 如今在这里见到,我的感觉亲切极了。今晚我就睡在这种床上。舒服极了。你想 想,木板上有草,那种挑了又挑,晒得干干的有一股阳光味道的麦草上铺了被子, 那感觉……啧啧,真是美的。   看着新铺的单子,我打趣地对王旦说:不错啊,王主任。   啥子不错?他见我笑眯眯的样子,一时没反应过来。   那个人不错啊,你挺有眼光的嘛,我不怀好意笑着说。   王旦好像有点烦了,没好气地说:好我的方作家了,我不是给你说过没那回 事嘛。睡吧睡吧。说完,他也不管我,自己倒头就大睡了。   我睡不着,满脑子里还是那个苗长水媳妇的影子。王旦见我还不睡,就说: 睡吧,明天的事多着呢。你也不要胡思乱想了,我和小兰什么事都没有。我不是 对你说过了吗,我当时包扶红木的时候,见苗长水家只有三口人,地多,就用他 家的地做示范田。再一个,就是他家干净。我这人就这怪毛病。只是有些人胡嚼, 人传人,传开了。   我不信!……真啥事都没有?我总觉得应该有点啥,便穷追不舍。   王旦拿我没办法,只好说:的的确确没啥,不过你想想,我一个大男人的, 你说有这个心思没有?有,但我有贼心没有贼胆;小兰嘛,我想对我还是有想法 的,我有这个感觉,也许是我自作多情,但你想想,女人正当年,男人又常年不 在家,她能耐得住寂寞吗?   你老小兰小兰的,小兰是谁?   小兰就是苗长水的老婆呀,王旦不满地说。我还想问,王旦却来了说话的兴 致,骨碌一下子坐了起来:哎,哎,方作家,我也觉得这家人怪兮兮的,苗长水 才四十来岁,身强力壮的,却不待在家,常年奔波在外,说是做生意,也不见挣 多少钱来。还有这两口子,都四十的人了,也不要个娃,我每次来,苗老汉都要 唠唠叨叨的,说想孙子想的快疯了……   见王旦认真了,我笑着说:说不定苗长水有问题哩,苗老汉借你王主任生一 个龙子龙孙。   去你的,作家没一个正经的,王旦边说边钻进了被窝,不一会儿就鼾声四起。 我却没有半点睡意,偎依在被窝里,靠床头上,听苗长水两口子嘀嘀咕咕的声 音……已是夜半了,很小的嘀咕声却异常清晰,却传得很远很远……   迷迷糊糊的,一声鸡叫把我惊醒了。争开眼睛一看,天已经放亮了。王旦睡 得还像死猪似的,果然是常年下乡的人,在哪儿都能睡得着。我不行,在城里住 惯了,猛地到乡下了一点都不适应,早晨的一声鸡叫竟然可以把我吵醒。我想起 床,但又怕主人家没起来,就睁着眼睛躺在床上,白痴似的。   这时传来了两个人的说话声,起初我以为是苗长水两口子,仔细一听又不是, 是苗老汉父子在说话。爹,我还是今天走吧,过年时回来,挣几个钱是几个钱。 这是苗长水的声音。   走吧,走吧,谁让你造的这个孽呀,唉,苗家到你苗长水上断后了,还要那 么多钱有啥用?这是苗老汉的声音。   爹,你是长辈,你再和小兰说一声,趁那人在这儿,先把种种上再说……这 又是苗长水的声音。小兰?哦,他的媳妇。那个人是谁?这话是啥意思?种?是 种地吧。我听得莫明奇妙的,不懂,便注意听苗老汉的话。   说有啥用?先前王主任一来,我就躲开,走亲戚去了,想让他们成了好事, 结果小兰不争气,没成……   哦,我明白了,那个人指的是王旦,我在心里嘀咕着,不料忍不住咳嗽了一 声,外面的说话声一下子就没有了,仿佛就没有这回事似的。我揉了揉眼睛自己 不是在做梦呀。   王旦让我的咳嗽声弄醒了,抬起头来说:怎么?这么早就醒了?   起吧,天大亮了。我说。   你呀,真是贱命,晚上睡不着,早晨起得早,干嘛,主人家还没做饭呢。王 旦说完又睡了。   我却全清醒了,便爬了起来。   果然,苗家父子正坐在堂屋喝茶,见我起来了,让我坐下喝茶。我说我要洗 脸。苗长水嘻嘻一笑说:还是城里人讲究卫生,一定先要洗脸刷牙,才能喝茶, 我们农村人,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一袋烟一碗茶。正说着,小兰背着满满一筐子 猪草回来了。打了一声招呼后,她就径自到厨房弄饭去了。                  六   正在吃早饭的时候,李乡长来了,他不客气地也坐下来吃了,看来,他也是 常客。饭后,他说县水利局的技术员小刘来了,问王旦是不是去看一下。算逑了, 都是说好的事了,你乡长安排就行了。修小水电站是红木乡的大事,也是扶贫办 的大事,你乡长一定要把好关,技术上的事一定要听技术员的。王旦与李乡长聊 了几句后,就拉着我往外走。   王旦种的责任田的确不错,庄稼明显比其它田里的好一截子。我们仔细看了 一会儿,王旦又拉我去看扶贫办在红木乡扶持的茶场。说是茶场,其实也就是一 个小规模的茶园吧,不大,只有50来亩地的茶树,员工连场长在内,就5个人。 茶场因占用了红木乡王庄村的地,王庄村的村长便兼着茶场的场长。茶场的收入, 剥掉员工工资,税杂等,余下的一半交到乡上,另一半归王庄村。别看只有50来 亩地的茶树,它每年的收入却占红木乡的80%。红木这个地方气候土壤适合茶树 的生长,茶叶的质量也特别好。王旦当年也就是瞅准了这些,才把有限的扶贫资 金投到这儿的。没想到,几年间,红木的茶已是响当当的了。   我们去的时候,茶场没一个人,王旦也没打算喊人陪着。我俩直接去了茶园。 没想到刚进茶园,王旦就火了,转身就走。   咋了?   王旦没理我,大声喊:苟得强,苟得强……苟得强是王庄村村长,也是这茶 场的场长。   也不晓得这苟得强从哪里冒出来的,见是我们,笑呵呵说:哟,是王主任呀, 快到场里坐。   王旦虎着脸没理他,问:这茶是谁采的?   苟得强一惊,望着王旦不说话,顿了好一会儿才说:是李乡长让采的。   这个李二球。你苟得强是干啥吃的?这茶敢带露水采吗?这个季节敢采茶吗? 我早就说过,你是场长,这里你说了算。白把你培训了那么久,知识学到狗肚子 里去了。说到这,王旦自己忍不住笑了。苟得强懦懦说:李乡长要采,我也没法 子。   王旦又要发火,我拍了拍他的肩,他这才缓了口气说:以后要把好关,霜降 过后一定不能采茶,你也知道,这时一采,茶必死无疑……李乡长采茶有啥用?   苟得强看了看王旦,又看了看我,低下了头不说话。   王旦火了:有啥不敢说的?说吧,看有啥见不得人的。   苟得强这才说:我也不晓得,我对他说了是你说的不让采,可他说不让我管, 说是送给市上的县上的领导。王旦不听则罢,一听这话就更火了,咬着牙说:这 个李大头非要把茶树整死不可。   我说:李乡长可能也是没法子,他可能也是好心,也许想用茶叶为红木要点 扶贫款……   屁,他还不是为自己?他会为红木?哼!你怕还不知道吧,这一届人代会要 召开了,李大头想当县长……苟得强不晓得咋的也火了,愤愤不平抢着说。   王旦沉默了,不说话了。   中午饭是回苗家吃的。王旦只吃了一碗,就丢下了碗筷。小兰要给他添饭, 他大吼一声:不要了。声音大而粗,吓了我一大跳。   吃过饭,我见王旦心情不好,就问他是不是去找李乡长,说一下这事。   找他干啥?找他又能干啥?找他就能救茶叶树了?人家是乡长,我也只是个 小主任,平级的,我能把他咋了?况且,这里是人家的地盘,人家要采茶,我能 怎样?唉,话又说回来,要当官也是人之常情,也是可以理解的,我觉得可恨的 是他李大头也太那个了,他这个季节采一次茶,这个茶园的茶树差不多会死一半 的……唉,眼看着茶场给红木带来了希望,他这么一折腾……红木乡的人承受不 起呀。王旦用双手捶着自己的头恨恨地说。   听王旦这样说,我也不好答腔,顿了好一会儿,王旦又说:不说这事了,我 得到水电站工地去一趟,狗日的李大头若再在水电站上耍心眼,这可了不得。   他敢在电站耍心眼?那他咋耍?咋个耍法?我奇怪地问。   王旦斜了我一眼,不说话,我明显感觉到他的不屑。他那嘴角挂着的浅浅一 笑,仿佛在说:笨蛋。我也只好闭上臭嘴了。   刚要动身去电站,小黄来了,是扶贫办那个破吉普车送来的。打过招呼后, 王旦就问有啥事,他知道一定有事,要不,小黄也不会急急忙忙赶来。   小黄说:王书记、周县长让你赶快回去,市上的武市长、扬主任都来了。   看样子是有啥急事,王旦也就不说话了了,钻进了吉普车,就要司机赶快开。 我忙说:别急。说着,我也往上挤。王旦说:你回去干啥?   我在这干啥?我反问。王旦不说话了,我也就挤了上去。我们都不说话了, 只有吉普车在山路上轰隆隆跑着,烟尘扬得高高的,呛得我直咳嗽。                 七    一下车,我就见到了武市长和扶贫办的扬主任。闲扯了一阵子后,扬主任就 问我材料准备得咋样了。差不多了,我感觉挺有写头的,这就准备动笔。是得快 一点……方作家,你看这样行不?你先写一个小型报告文学,先在省报上发一下? 扬主任象是在征询我的意思,其实我听出来了,这话明显的是肯定的意思,哪有 我回旋的意思?   我笑着问:这么急?是不是有啥用处?   扬主任嘿嘿一笑,不言语了。过了一会儿说:今天晚上你能拿出稿子吗?你 最好今晚写出来,我明天带回市里去……这样吧,你现在就动笔,我们去开会, 晚上见。他的话还没说完,阳泉的王书记、周县长来了。打过招呼后,他们就开 会去了。   见他们走了,我这才长吁了一口气。我最不喜欢与领导在一起了。现在好了, 我一个人,安安心心地写这篇命题之作。原以为很简单,现在动起笔来,我才知 道这文章不好写。我手上的材料太多了,这个舍不得丢掉,那个舍不得放弃,结 果一下子就把文章拉长了,只好重新来。从我这几天的个人感受来看,王旦是个 好同志,立志扶贫,可我看到的就是真的吗?也不见得,我最憎恶那些以扶贫的 名义以权谋私,憎恶那些假扶贫者……就这么写写想想,直到晚饭时,我才写好 这篇文章。   晚饭是盛大的酒席,阳泉县大大小小的人物都来了,当然是冲着武市长来的。 我也沾了一点光,被安排在主席上,因为武市长和扬主任是主管扶贫的领导,王 旦自然也在这桌上。我大略看了一下,哇,一下子就来了七、八桌的人。酒是五 粮液,菜是山珍海味,可我就是不明白,这与扶贫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不习惯这 样的场面,又因为亲眼见了阳泉的贫困状况,哪有胃口坐在这里大吃海喝的,便 找借口退席了。王旦好像也不感兴趣,要走,没走掉,武市长说:人家方作家回 去赶文章,你去干啥?   扬主任来找我时,已是晚上十点了。我知道饭后有舞会。阳泉虽是个小城, 但舞厅包厢一点都不比城里差,还有那许许多多的坐台小姐,一个个水灵灵的…… 这种场合,扬主任哪能离得开?这也是扶贫嘛,我想扬主任一定会这样想的。   扬主任翻看着我的文章,他几分钟就把我一下午的心血翻过去了。看完了, 他说:好好,不愧是大手笔。   我知道这是官话。他几分钟就能看完,鬼才信。   扬主任又说:不过,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况且,你还是领导……   那就直说吧,你这篇文章我感觉到有点那个,王旦也是共产党的干部嘛,还 不是在武市长和我的领导下开展扶贫工作的?武市长相当重视扶贫工作,这次来 阳泉,还不是为了阳泉的脱贫?所以呀,我觉得你这篇文章应该突出武市长……   武市长又不抓具体工作,他到阳泉来,大多在县城住上一夜,你让我咋写他?   扬主任笑着说:这就要靠你大作家的笔杆子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扬主任 虽没干具体工作,但是指导阳泉的脱贫工作嘛。   扬主任见我不说话,知道我有想法,就说:我只是建议……譬如我们这次来 阳泉,一是开个扶贫会,二是把王旦当副县长候选人的事定下来……算了,不说 了,文章咋写是你的事,你看着办吧,作家多着呢。   我本来不想说话了,猛地听到这话,我生气地说:扬主任,我知道作家多, 老实说,市里写这类狗屁文章的人成堆,你请他们好了……你们为什么请我?明 说了吧,还不是我这个名字比他们的有份量?   扬主任见我这样说,顿了好一会儿,说:你是我们请来的,文章咋写,听你 的……那……这篇稿子我拿走了啊。扬主任说着就走了,我感觉出了他的无奈和 不满。   扬主任走了,我的心也畅快了。反正稿子他拿走了,发不发都是我的胜利。 正这么胡思乱想着,我听见有人敲门,这么晚了,会是谁?开门一看,是王旦。   我笑着说:你老兄是不是来向我报喜了?   他看了我一眼,问:是扬主任对你说的?不等我回答,他又说:我早来了, 见他在,就没进来。   见他欲言又止的样子,我知道他有心事,就扔了一支烟给他。他接了烟,没 头没脑冒出了一句:妈的,想赚老子?老子偏不干!哼,把我当成啥了?   我问咋了,他说:你以为那个副县长候选人是好当的?武市长和老扬就用这 与我交换,让我当副县长,他们报阳泉脱贫……哼,他们也不看看阳泉还有多少 人吃不饱穿不暖?王旦说到这,猛地停下来了,疑惑地望着我。   我左看看又看看,以为自己身上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没有,就奇怪地看王 旦。王旦说:你这次真的是来写扶贫的?   是呀,那还有假?有关扶贫方面的,我看到啥写啥,主要是写成绩,主要是 宣传你王旦。怎么了?   王旦说:这就好,说真的,最初我还真以为你是来写那种吹马屁文章的,与 过去所有的人一样,把阳泉当做某些人的宣传品。唉,阳泉在扶贫方面太有名了, 一是穷出名了,二是中央领导一直关注着……某些人就想借机做文章……猪有肉 了,谁都想咬一口……   我笑了,对大发感慨的王旦说:老王,你不了解我,我不会干那一套的,相 处了这么几天,你该有点了解我了吧。话说了,我才感觉到王旦的话里有话,就 问:你是不是有啥消息了?   明摆着的事呀,来过阳泉的那位中央领导很重视阳泉的脱贫工作,听说最近 又高升了……若阳泉向国务院报请脱贫,那也是武市长的政绩呀……省农发办正 在考察主任,武市长是人选,若在这节骨眼来几篇歌功颂德的文章……嘿嘿…… 还有,扬主任这次是副市长候选人。说到这,王旦又大发感慨:这几年国家重视 扶贫工作了,可有些人尽钻扶贫的空子,投机取巧……算了,不说了。王旦正说 着起劲儿,自己倒先叹了一口气,停下不说了。   我这才恍然大悟,心里已决定不写这篇文章了。                   八   那文章我最终也没写。扬派人来催过几次,我说写不出来,后来就没人来了, 不了了之。我也再没有和扬打过交道了。在几次会议上我倒是碰到过武市长,但 他是领导,坐在主席台上,不好打招呼。即使打招呼,他也不一定记得我认识我, 我想。那阵子,武正红着,大会小会有他的影子。市里也到处在传言,说刘书记 要调走,武要当书记……也有人说武要到省上去,当农发办主任,还有人说,武 要调北京,说他结交了中央一位大领导……我不太关心武的事,他哪怕当了国务 院总理,与我又有何干?某一天,我在省上工作的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我,张嘴就 说:老方,你啥时也学会这一套了?   我莫明其妙:哪一套?   你还不承认?你那篇写扶贫的报告文学,把你们那个武市长和扬主任吹的, 啧啧,……他们真有那么好?阳泉真富了?我看不一定,唉,不过,我看你把阳 泉县扶贫主任王旦写得倒蛮真实的……   没听完朋友的电话,我就明白是咋回事了。一定是我的文章被人篡改了,以 我的名字发表了。我连再见都没来得及说,忙翻省报,一看果然是,我的那篇文 章被人弄得面目全非了。卑鄙,真是卑鄙,我在心里恨恨骂着。我想打电话质问, 转念一想:何必呢,我这么一问,我也成小人了,反正已成事实,就是在省报上 发一个声明,又有什么用?随它去吧,自生自灭,自有时间来消灭这一切。这么 一想,我就想开了,不再理会这事。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虽然我常常想起王旦,不知他会怎么想我,但也只是想 想而已。某一天,我正在写作,有人找我,没想到是阳泉扶贫办的小黄。   小黄说是王主任让他来的。我诧异的问:还是王主任?不是副县长了吗?   小黄不好意思的说:我们叫惯了,他如今已不是王主任了。   这就对了,他早该是副县长了。   小黄摇了摇头:他也不是副县长。   哇,这个王旦,够可以的了,当县长了?   没有,也不是县长。   怎么回事?不会升得再高了吧。我笑着说。   小黄这才细细给我讲了后来发生的事。   阳泉的副县长候选人有两个,一个是王旦,另一个是红木乡的李乡长。可后 来李乡长却当上了副县长,因为他在红木的扶贫工作搞得好,几个月时间就搞起 了水电站,而且那个茶场的效益也不错……   等等,这些好事怎么都到他头上去了?这明明是王旦一手搞的呀。   小黄愤愤不平说:是呀,可是如今哪有道理可言?领导说是谁的就是谁的。 小黄接着说:王主任当不当副县长也无所谓,可是后来到处有人告他的状,说他 与苗长水的女人有不正当关系,说他党风败坏,说他到处宣扬个人……这明摆着 是诬陷,可领导就是相信……这东西,你说怎么查?王主任种着苗家的责任田, 有时也住在那儿……然而外面一传一告,倒跟真的一样了。这些事还不算啥,偏 偏红木乡的小水电站出事了。   小水电站出事?   是呀,由于建电站时偷工减料,又没按图纸施工,又赶进度……结果质量不 行,建成时,王主任就说不行,没人听,李乡长还说是乡上建的,有事他这个乡 长负责,但用了没多久,电站塌了,还砸死了一个人……这个责任是李乡长的, 不,应是李县长的呀。   可人家告的是王主任……   这是胡扯!   胡扯?可领导相信这事,法院又听领导的……后来事情闹大了,有人为王主 任鸣不平,县上才没追究王主任的事。要我说呀,他们也不敢追究,真追究起来, 还不知弄出谁来呢。   那后来呢?   后来,后来王主任把红木乡的茶场承包了。这不,他亲自采制了一斤晨露茶, 让我给你送来。小黄说着,就从包里掏出了茶叶。   晨露茶?那是要伤茶树的呀,王旦疯了,怎么干这事?!   王主任说了,给你喝总比给别人喝强。你就收了吧。   我不好再说啥了。便问阳泉如今的农办主任是谁,小黄说是张又凤。我又问 小黄的情况。   他顿了好半天,才说:我又回到茶叶站去了。   听了这话,我半天无语。想说话时,小黄已经走远了。 【网里乾坤】∽∽∽∽∽∽∽∽∽∽∽∽∽∽∽∽∽∽∽∽∽∽∽∽∽∽∽∽∽ ◆            宁为太平犬,怕做乱世人               ·刘振墉·   我从记事时起,家乡就一直处在战争环境中,筑据点,打据点,像木匠拉锯 那样,你来我往。游击队暗杀维持会长,日伪军捕杀民兵等等,发生的这些血腥 故事太多,我当时年龄尚小,记不很清楚。等到内战爆发前后,发生的事印象就 十分深刻,终生难忘了。   假如有人要写一篇关于中国基层民主选举的论文,我在《世界日报》上的一 篇小文章,标题是“投红豆,选镇长”,可以作为参考资料。那可是在共产党的 领导下,进行的一次公平、公正、全透明的选举。在我们中国,像这样的直接民 主选举镇长,还有更早的纪录么?中国共产党应该以此为荣。而中国共产党将民 主旗帜举得最高的时段,正是在1945和1946这两年。“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 口号,就是在这个时候,由周恩来代表共产党提出来的,我跟着老师,举着红旗, 在小街上游行时不知喊过多少遍。等到他们自己掌握了政权,就避之唯恐不及了。   有关我们镇上民主选举镇长的事,现在想来,时间应该是、并且只能是日寇 投降前夕。等到选举村长的时候,国民党军队已进驻到苏南,早已虎视眈眈,人 们已实实在在感觉到内战的恐惧气氛。村长的选举过程我不清楚,结果却出人意 外,那些抗战时积极、活跃的,能力强、能说会道的人没选上,却选了“三扁担 打不出瘟屁”的郑银匠。选举结果出来后,郑银匠的女人呼天喊地,从门里哭到 门外,从街南哭到街北,用如丧考妣不足以形容,可能比窦娥哭得还惊天动地。   郑银匠住在我家南边隔五、六户人家,是个瘦高个子,当年还只有二十几岁, 已经娶妻生子,自立门户。农忙时种地,平时就在店里叮叮当当地打银首饰,除 了跟顾客谈生意外,根本听不到他开口说话。他只管做手艺赚钱,家里的事,特 别是对外事务,全部是女人承担。现在选他做村长,明显是本村那些调皮、滑头 的家伙串通起来,将烫手山芋推给这个老实人。既成事实哭也无用,能干的女人 将村长的担子搁在自己的肩上,决不让男人出面。等到国民党军队占领本镇后, 也没有为难这个“共干”,至于暗地里花了多少银两,就不得而知了。   我读私塾时的一位学长,要比我大四、五岁,是近邻张家酱园的小老板,我 常常从他那里借旧小说看。国民党来时,他还是不到十八岁的未成年人,不知出 于什么动机,指定他做甲长。张家既不敢得罪官方,又怕将来还会“变天”,就 由“张老先生”出面,承担甲长的一切职责,不让小老板沾边。张老先生是张家 酱园的穷本家,已在他家做了一辈子的帐房先生,无儿无女。关键时刻他出来保 护小主人,甘愿自己担当政治风险。三年后果然天翻地覆,幸而政治清算只及于 保长以上,所以,小老板和他家的老先生均安然无恙。   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邻居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我家北面隔一户人 家姓郭,兄弟二人合住一套沿街房子,中间大门进去,右边住着郭大,左边住着 郭二。两家的儿子,都正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郭大的长子特聪敏活跃,写标语、 画漫画、演抗日话剧,又开着一片五洋百货店,经营得法,财源茂盛。郭二的独 子却内向、木讷,天天在磨坊里赶驴子拉磨,有时牵毛驴到门外打滚。   国民党军队来了没多久,一伙武装分子在深夜冲进郭家。此前郭大的儿子已 预感到形势不妙,去了江南,财物也转移了。记得有几包物件,寄存到我家,是 毛巾、洋袜、牙刷、手帕等常见商品,还是我收藏到隐蔽处去的。官匪们没有能 找到多少财物,就将从来不问世事,在家里睡大头觉的郭二的独子抓走了。抓进 去也应该问问清楚谁是谁呀!却只管先往死里打,打到三天以后,总算发现抓错 了人,派民夫用门板抬着送了回来。听邻居们说,筋骨被打断,内脏也打伤了, 从此再也没有能站起来过,更不用说牵毛驴打滚,活到三十几岁就死了。   内战初起时,绝对是腥风血雨,各自捕杀对方的成员或可疑分子,到手就杀, 反正杀的都是匪。国民党方面称共产党一方为“共匪”,共产党方面则称对方为 “蒋匪”。于是,历经八年抗战,原大后方参加抗战的血性男儿都成了“蒋匪”, 而居住在敌后根据地,积极参加抗日的热血青年,现有都成了“共匪”。匪党、 匪军、匪区、匪属、匪……,反正中国人都成了匪,至于你属于哪个品牌的匪, 主要是看上帝多年前将你降生在什么地区了。   当时国民党气势如虹,共产党却奄奄一息,不少人为了活命,只得自首,听 候处理。区里办了个“感化所”,就在我家对门,大约有一百多号人,看上去都 是青年农民,像是自首的基干民兵和村干部这层级。所长是个残疾人,一条腿长, 一条腿短,拄着拐杖,却完全是土匪品性。我常常看到他对“所员”任意漫骂, 词语又毒又野,还用拐棍猛抽,对方决不敢回嘴或还手,也许这就是他的感化课 程吧!为了活命,什么屈辱都要能忍受,更要彻底忘记什么人格、尊严这些奢侈 品,但心灵上的创伤是深刻的。我同学的姐姐,读高小时参加了当时的青少年组 织“青抗先”(青年抗日先锋队),国民党来时,她还不到十八岁,也进了某个 感化所,熬到了“毕业”。形势逆转后又参加了工作,在县城图书馆做管理员。 文革开始,刚要审查、批斗她,就一根绳子吊死了,我猜想,或许与她在感化所 的经历和经验有关系吧!   要想通过自首求得苟活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其中大有学问。首先要舍得花钱, 找关系托人情,最好做到心中有底。其次是要尽可能不得罪昔日同伴,给自己留 有后路。   沿着我家门前小街往北走,不足一里就走完青石板路,再过去就算乡下了, 紧挨着的村庄叫葛家圩,村民却多数姓郭。因为这庄上有我家几门亲戚,所以比 较熟悉。葛家圩有两个基干民兵,其实就是积极抗日的农村青年,因为是在共产 党领导下的敌后根据地,于是自然地成了“共匪”。先是东躲西藏,同时托人疏 通好关系,最后一步是怎么样去自首。这一步委托了我家的邻居黄保长。黄保长 找到两个熟识的自卫队员(国民党区乡政权的武装人员自称自卫队,敌对方称其 为还乡团),一盆五香牛肉加半斤老酒下了肚,带两根麻绳,按约定的时间地点, 将这两人五花大绑起来,故意牵着招摇过市,以证明他们不是主动自首,而是被 捕后出于无奈。这个故事是多年后我听黄保长亲口讲的,至于他自己从中得了多 少好处,当然被省略了。   我的一个堂哥,虽然费尽心机,最后还是送了性命。   那天上午,早市上正人来人往的时候,看到我的堂哥被五花大绑地从街上押 过去,后面跟着几个背枪的自卫队员。我十分困惑,他又算不上共产党,抓他干 什么?几天以后,听到大人们在议论,说是区里要他出来做副镇长,他不识抬举, 不肯出来做事,因此被抓来了。果然不假,没过几天,就听到了他出任本镇副镇 长的消息。   这位堂哥也住在葛家圩,是个小而又小的地主,约有二十亩旱地,一半出租, 一半自耕。既吃不了苦,又无专门技能,还要养鸟种花,交际应酬,日子过得紧 巴巴。在乡村里小有名望,各家办红白喜事时总能见到他;村东头寺庙紫竹庵办 庙会,也是董事之一,乡里或村里开什么抗日动员大会、拥军优属大会等,他有 时也能在台上露露脸。乡里区里的干部,不但熟识,有些还可以算是朋友。按他 的财富和社会影响来说,应该算是乡绅里的末流吧?不过他为人低调,性情平和, 更没有贪婪、刁钻或霸道的传闻,所以在乡村里口碑还不错。   也不知是什么人力荐他出山的,其实,如果他坚持不肯从政,也奈何他不得, 所以我更倾向于认为,五花大绑招摇过市,只不过是一出苦肉计,是做给那个看 不见、摸不着,似乎气数已尽,却又无处不在的共产党看的。   我因为在外地读书,几年后才听到消息,这位堂哥已在“镇反”中被处死了。 大家都说他做副镇长时,没有做什么好事,也没做什么坏事,平庸无为之人。那 怎么被处以死罪呢?“他有血债呀!”   据说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他带领几个自卫队员,到最近的叫柴家圩的村庄 查户口。他正在一户熟人家闲聊时,有自卫队员来报告:“抓到一个共匪。”他 去一看,糟了,被抓的是他的老朋友,本乡的前任指导员。如果他是个机智而又 有胆量的人,可以说:“我认识,只是个普通民兵,放了我负责。”然后给当兵 的一些香烟钱,也就没事了。这些自卫队员,都是外地人,是些流氓、兵痞,见 钱眼开的,他本人并没有多大的风险。可是他既没有这样的智慧,也没有这样的 胆量。等到“共匪”带到据点里,过几天就被处死了,这笔帐也就算到了他的头 上。   我们当地有一句歇后语:“庄稼人挑粪——前后是屎(死)”。在战争年代, 特别在拉锯地区,人们的处境不正是这样的吗! ◆           我的书法老师任政先生               ·徐明旭·   上海和平饭店南楼是一栋维多利亚式建筑,一楼餐厅金碧辉煌,堪与白金汉 宫媲美,在那里吃饭可谓皇家待遇。   有趣的是,在巴罗克式装璜的空隙里悬挂的不是金框油画,而是书法条幅。 说来也巧,我进餐的桌旁墙上的两张字的作者刚好是我40年前的老师――高式熊、 徐伯清。   那是1961年秋天,我刚进高中,上海成立书法家协会,由大书家沈尹默任主 任委员。上海青年宫不甘落后,趁机开办书法班,请书协会员们义务执教。在各 类艺术中,书法是成本最小、入门最易的一种,自然最受群众欢迎。果然,消息 一出,成千上万青少年踊跃报名。青年宫不得不举行考试,让考生写一张字。然 后一拖再拖,终于在冬天开学,好像有几十个班,每班几十人,共有上千学生, 可谓盛况空前。   每周上两晚课,课堂就在江西路青年宫(现已变成银行)。学生大多是高中 生,也有已工作的青年和社会青年,甚至还有少数中老年。开学前,青年宫请书 法家们演讲,沈尹老首先讲,其他我记得的有任政、胡问遂、白蕉、马公愚等。 演讲人在台上演讲时,台下人却在一堆堆开小会。原来大厅里散坐着许多已经演 讲过和尚未演讲的书法家,他们的标志是每人有一杯由会议主持者――青年宫工 作人员――敬献的绿茶。听众见状,自然围上去搭讪、请教,又引来旁听者。于 是会中有会,热闹非凡。我记得当时最热闹的有两个小圈子,一个以A先生为中 心,一个以任政先生为中心。A先生是沈尹老的高足,专业书法家,气宇轩昂, 口气很大,令人敬畏。任先生当时45岁,是业余书法家(邮局职员),态度谦和, 诲人不倦,令人亲近。演讲会结束后,其他书法家都匆匆离去,唯有任先生热情 邀请请教者去他家畅谈,于是有十来名青年随他而去,我出于对名家的好奇也忝 列其中。   从青年宫到金陵东路近福建路的任家要走好一阵子,一路上任先生仍不断回 答问题,到他家已是晚饭时间。任先生毫无饿意,仍然滔滔不绝。等到任先生终 于回答完请教者们的问题,已经很晚了,大家的肚子都在咕咕叫,但大家都舍不 得离开。终于有个请教者提出:“任先生,我拜你为师,跟你学字好哇?”任先 生一口答应。其余人如法泡制,任先生也一概答应。我鼓足勇气,鹦鹉学舌,也 成了任先生的弟子。   从此我每周六晚上去任先生家学字,直到去武汉读大学才终止。先学隶书 《礼器碑》,后学诸遂良的楷书,再学王羲之的行书,可惜都没有结果,辜负了 任先生的教诲与苦心,至今惭愧不已。   任先生雅号“兰斋”,然而他家的极度拥挤、破旧却令我震惊。这是一间不 足20平方米的石库门客堂楼,承担着祖孙三代五六口人烧饭、吃饭、排泄、睡觉、 游戏、工作、会客、课徒等全套功能。兰斋只占了客堂楼的一角,由一张破旧的 大写字台、一把椅子、两个旧书橱组成。他的学生非常之多,而且由于免费而越 来越多,每个周六晚上少则来十几人,多则二三十,甚至四五十,全都挤在写字 台与床之间的狭小空间里。大多数只能人贴人站着,就像高峰时间的公共汽车。 星期天更不必说,从早上到深夜源源不断。   任先生对每个学生都要仔细批改作业,然后写一张字让其下周临摹。他教学 生绝大多数是免费的,还要倒贴纸墨。一边写一边回答问题、说古论今。从书法 技巧、碑帖掌故、学书经历到书坛趣事、名家轶闻、历史风云,无所不谈。“听 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那真是莫大的艺术享受,任何课堂里或书本中都得不 到的。从任先生那里我还学到了待人接物的道理与勤学苦练的精神。单看他热情 招呼与教诲每一个学生,每晚上写五六小时的字,就令人深受感动、五体投地。   当我们洗耳恭听任先生高谈阔论时,背后不时传来朝马桶里小便的声音。然 而这丝毫没有减低兰斋的艺术品味,反而增添了我们对任先生的敬仰。他给那么 多学生一一改字写字,常常弄到深更半夜才散伙,那时他的家人都已经沉沉入睡。 当我从他们的床边走过时,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忍不住想起一个问题:“书法究 竟值多少钱?”。   青年宫书法班开学后,我被编入高式熊先生的班,却忍不住要去听任先生的 课。任先生讲得又系统又生动,学生无不听得津津有味。幸亏他的课和高先生的 课不在同一晚上,我于是两边听,听完课已是晚上9点,任先生还热情邀请学生 到他家去观摩他写字。于是他的斗室更挤得水泄不通,每个人都想多得到任先生 的字,任先生也有求必应,常常闹到午夜才散场。   书法班结束时,青年宫搞了个优秀学生表演大会,引来许多青少年观光,还 有记者采访、拍照。我也忝列“优秀”之列,被派当众挥毫。我那桌的指导老师 是徐伯清先生,所以我也可以算他的学生。   听任先生说,A先生不轻易收学生,要收也要收厚礼,一条香烟是打不倒他 的。他惜墨如金,不轻易给人写字。有的学生跟他学了很久,也没有拿到他的字。 后来他甚至让学生先跟他的儿子学三个月字,然后再由他教。而他教字,只是泛 泛指点几句,并不认真批改。据说A先生很瞧不起任先生,说任的字“俗”。有 个任先生的学生想改换门庭,拜A先生为师,他竟然说:“你如果从未学过字, 我还可以教你。你已经跟任政学字学坏了,我就无法教你了。”那学生又来跟任 先生,任不收。   我体会到上海滩上有两个书法沙龙在“别苗头”(上海话,指暗中较量)。 一是贵族气的A先生家,他是沈尹默的高足、专业书法家,又有万贯家产,住房 宽敞,自然高高在上。一是地道平民的任政家,他是业余书法家,没有任何资本, 只好以广收弟子来扩大影响,可谓用心良苦。   文革初A先生以“反动学术权威”的罪名被打倒,任政却以“工人书法家” 的身份红遍上海。大约为了拍爱好书法的毛泽东的马屁,“四人帮”在上海也 “提倡学一点书法”(1970年代初,《文汇报》曾以此为题发表过复旦大学教授、 书法家郭绍虞的文章。不知为什么,“四人帮”特别喜欢魏碑体,以至上海满街 都是魏碑体的标语与店名)。加以1972年中日建交后,日本书法家要求与中国书 法家交流,日本首相也来买中国当代书法家的作品,其中包括任先生的字。更重 要的是,书法既是没有任何政治色彩的一门艺术,又是最容易为政治服务的一门 艺术。任先生文革中写字,几乎只写毛泽东诗词与鲁迅诗歌,还有时行的政治口 号,只有给友谊商店写字才应其要求写点唐诗之类。有一次有个学生问他对毛泽 东、郭沫若的书法的评价,他很认真地答道:“我们对中央首长的字从来不议论, 因为容易犯错误。”但从他的片言只语看,他对时局是很不满的。   那时任先生到处演讲——最大量的是中学——给报纸不署名地写题头,还为 友谊商店写了大量条幅,对普通人依然有求必应。据说许多日本人很喜欢他的字, 经常要求登门拜访。他自然无法在家中接待,于是上海邮电总局就在那栋新古典 主义的大厦里专门布置了一个豪华的书房,让他演戏似地在那里对客挥毫。友谊 商店卖了他的字,却不给他一分钱,只送他宣纸与毛笔。   然而无论任先生多么出名,却始终无法成为专业书法家。他只好等到从邮局 退休后进市文史馆,房子也分大了,可惜我从1974年春节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改革开放后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曾应邀去日本讲学、开书展,1999年逝世。   任先生原来的专长是隶书,后来反而以行书出名,受到普遍喜爱,被选为字 模,风靡中文界,中国的报刊杂志、商店招牌、广告海报乃至私人名片上随处可 见“任政体”,其流传之广,超过了任何一位现当代书法家。   在各类艺术中,书法最依赖时间,就象手艺或演奏一样,只有勤学苦练才能 成就,而且越老越出色――因为越老练的时间越长。即便没有书法天赋的人,只 要勤学苦练,也能把字写得象模像样,混个业余书法家。这与文学大不一样。没 有文学天赋的人勤学苦练一辈子也写不出稍微像样的、称得上作品的作品来。反 之,文学天才年纪轻轻就能写出惊动世界的杰作来。一般而言,作品的艺术水平 并不和作家的年龄成正比。鲁迅的《彷徨》不如《呐喊》,《故事新编》又不如 《彷徨》。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及其后的剧作;郭沫若的 《女神》、《星空》、《瓶》及其后的诗集也是如此。茅盾、巴金与老舍在《子 夜》、《家》与《骆驼祥子》之后的作品再也没有超过它们。事实上,世界上绝 大多数作家的名作都是中青年创作的,可见“江郎才尽”是文学界的普遍现像。 书法家却无此虞,反而越老越吃香,青年则极难成名,可见书法更接近手艺或演 奏。有趣的是,油画也像文学主要靠天赋,国画则像书法越老越吃香。   我学书法虽不成器,多少还有点样子,可以哄哄外行。特别是在文革中,抄 大字报、出大批判专栏、写大标语、写毛泽东语录,到处有用武之地,风头从华 中工学院出到贵州的农机厂、县革委。还被县民政局请去写革命烈士墓碑,虽无 报酬,也是光荣的。不过那时书法的功能都是政治性的,文革结束后书法向本体 回归。1978年春节,我的两张字(一隶一行)参加了县文化馆的书法展览,成为 我书法生涯的顶峰,因为那是我唯一一次参加书展。21年后我旧地重游,听一位 爱好书法的当地人说,经常有人请他写墓碑,或送50元红包,或请吃一顿饭。我 不禁羡慕起他来,有一瞬间甚至后悔离开贵州大山沟。   在杭州大学读研时,照说中文系应该崇尚书法,可惜系里并无书法氛围,老 先生们也不弄书法,中青年教师更无人写字。我在自己的折扇上写了首“不知香 积寺,数里入云峰……”,被一位历史系的同研看见,请我为他的扇子写字―― 我并不把扇面从扇骨上拆下来,怕撕破了装不回去,我也没有专门的夹子,只好 将就着直接在扇上写――还有一位中文系的同研也请我写了个扇面,另一位中文 系的同研便说我“到处卖弄风骚”,妒忌之情溢于词表。这些扇子都是几角钱的 便宜货,一面印画,一面空白,所以有我用武之地。扇到秋天就污损丢弃,真正 是“有朝一日秋风起,恩爱夫妻不到冬”。有一天我正在自习室里写字,我的导 师有事找我。他见我居然会写毛笔字,先是一惊,很注意地看了看我的字,马上 摆出不屑一顾的样子。字以人贵,字也以人贱,我那时正为毕业分配焦头烂额, 他自然瞧不起我的字。我还在宿舍墙上贴了张隶书,写的是李清照的绝句:“生 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达誓不回贵州的决心。 有几位中文系本科生见了倒是连声说好,那是钦佩我的骨气,并非钦佩我的字。   我在西藏文联的宿舍墙上贴过几张行草,都是怀念故乡的,诸如李后主的 “帘外雨潺潺……”,“春花秋月何时了……”,文天祥的“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比我长十多岁的同事见了,言不由衷地夸一句“好字”―― 他们还有文人必须写好字的陈腐观念。和我同辈的同事装着没看见,更不必说青 年作者――他们都是西方现代派的崇拜者,恨不得马上废除汉字,全盘西化,只 因不懂外文,暂时只好将就着用汉字写作,怎会瞧得上书法?倒是一位北京记者 见了深表感动,那是同情我的遭遇,并非赞赏我的字。   上海社科院文学所是文人荟萃的地方,也毫无书法气息。只有一位研究古代 文论的学长喜欢书法,家中藏有全套《中国书法》,还要我为他写张字,我反而 不敢献丑了。我看过鲁迅的书信影印集,用的是十竹斋笺纸,潇洒的书法落在谈 雅的梅兰竹菊或山水花鸟上,那样高雅,那样精美,完全是艺术品。鲁迅说过现 代人没有时间写毛笔字,所以钢笔必然取代毛笔。但他自己写作、写信仍坚持用 毛笔,不是他不会用钢笔――他在日本学医时必定用过――而是为了艺术趣味。 我曾见过老编辑用毛笔写的退稿信,虽然只是普通信笺,也够风雅了,我自己当 编辑时就没有这样的雅兴。可惜在电脑时代,钢笔都已过时,何况毛笔。科技发 达导致传统艺术衰落,这又是一例。   到美国后书法自然更加无用,特别是大陆中国人最瞧不起中文与书法――因 为赚不动美元――他们对我家中墙上的字视而不见。有位台湾来的教授却称赞过 我的字,但他并不请我写字,我知道他只是礼貌而已,不过我还是很领情,因为 大陆人连这点口水话都不肯讲。倒是学汉语的美国人喜欢书法。有位在美国驻台 湾大使馆工作过的退休教授特地请我写了一张“天下为公”的横幅,说是要配镜 框挂在书房里――可惜我从未去过他家,还有位汉语研究生请我写了首唐诗,他 们满面笑容道谢的样子令我非常舒服。从来没有一个中国人这样真诚地夸奖过我 的字,虽然我知道后者拿回家就会随便往抽屉里一塞,将来搬家时扔掉。我还买 了些空白折扇,一面画山水花卉,一面写唐诗,作为礼品送美国朋友,颇受欢迎。 妻子还拿去作为“多元文化教育课程”上介绍中国文化的道具。   有趣的是日本裔美国人却比中国人更爱好书法。他们的超市里大量出售只印 有一个行体汉字,没有图画图案的纪念卡,诸如“和”、“爱”、“谢”、 “寿”、“鹤”、“龟”、“敬”、“友”,等等――这是中国本土也没有的。 他们的服装、头巾、手绢、瓷器也喜欢用行草汉字作图案――这也是中国本土很 少见的。从日本电影《追捕》看,日本商人办公室里都有挂巨幅唐诗书法的,可 见日本人对书法还不象中国人那么实用主义,虽然他们西化的历史比中国悠久得 多,也彻底得多。   的确,在今日中国,至少在城市里,书法几乎完全无用了。到处有空调与电 扇,折扇早已过时。家中装璜越洋气越好,谁还会挂对联与字轴?国画都很少有 人挂了――据贾平凹说,陕西最贫穷的县里的农民几乎家家挂字轴对联,有的还 很古,可见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越是尊敬书法,贵州大山沟也一样。中国商店与 单位的招牌、报刊书籍的题头、商标与广告自有电脑里的各种字模,其中包括任 政的字模。即便请人题字,大多只认官衔不认书法。象和平饭店那样请名家写字 装框挂起来,已是非常难得了。   和平饭店墙上徐伯清的字落款“海上还云楼”,非常浪漫,我不禁悠然遐思, 想象楼中情景。后来从上海市卢湾区的网页上查到“徐伯清寓所”的介绍,原来 所谓还云楼是由内阳台改造而成的,除了书斋还兼卧室,充其量不过十平米。一 床一桌一放,恐怕只能侧身而行。如此斗室却有如此雅名,真是浪漫到家了。不 过比起任政先生的兰斋来,毕竟还略胜一筹。   高式熊的落款没有斋名。记得1999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登过一篇文章, 介绍高先生的书斋“红葵艺馆”,说是因其天井种满名贵的红葵而得名,大画家 谢稚柳为之题匾。高先生能在天井里种花,可见独住一栋石库门,至少独占一楼 客堂与厢房,令人羡慕,比起徐先生的还云楼来宽敞多了。红葵艺馆走的是现实 主义路线,不象还云楼那么空灵。只是“艺馆”两字容易使人联想秦楼楚馆,有 伤大雅,不若老老实实地叫“红葵书屋”或“红葵堂”。   大凡文人墨客起斋名堂名,都以风雅为准,尤喜以花草树木为名,暗含屈原 “芳草美人”之意。徐文长的“青藤书屋”、冯友兰的“三松堂”、吴宓的“藤 影荷声之馆”、潘光旦的“葫芦连理之斋”和高式熊的“红葵艺馆”是写实,任 政的“兰斋”是虚拟。鲁迅少时称其书斋为“桐花阁”,不知是实是虚。大画家 朱屺瞻的乡下老家有梅花草堂,是现实主义。搬到上海后无梅无草,仍叫梅花草 堂,就是浪漫主义了。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有个可以种花的小园或天井,是非 常奢侈的愿望。从无处不在的天上寻找灵感,倒也是个办法,例如张大千的“大 风堂”、郁达夫的“夕阳楼”、周作人的“苦雨斋”、丰之恺的“日月楼”,宋 文治的“藏云楼”、徐伯清的“还云楼”,冯亦代的“听风楼”,书画店“朵云 轩”,乃至“还月楼”、“问月楼”、“嚼月楼”、“待月楼”、“风雨楼”、 “听雨楼”、“烟雨楼”、“夜雨楼”、“烟云楼”、“长天楼”、“观星楼”、 “锁星楼”、“读星楼”,等等。身居斗室,思接天宇,意境悠远,气象万千, 只是容易与别人的重名。如果依山傍水,则可名“望山居”、“听涛轩”、“烟 波楼”、“帆影阁”,等等。当然可以室内的收藏或物件命名,越新奇越好,例 如陆心源的“皕宋楼”( 因藏有两百册宋刻珍本得名 )、冯文昌的“快雪堂”( 因藏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得名)、乾隆的“三希堂”(因藏有三件稀罕字 帖得名)、瞿镛的“铁琴铜剑楼”、徐悲鸿的“八十七神仙馆”(因藏有“八十 七神仙图轴”得名)、朱彝尊的“茶烟阁”(是否源于《红楼梦》里的“宝鼎茶 闲烟尚绿”?)、王鹏运的“四印斋”、齐白石的“八砚楼”、周作人的“苦茶 庵”、郑逸梅的“纸帐铜瓶室”、唐云的“八壶精舍”、王力的“十抽斋”(因 一书橱有十个抽屉得名,可惜此名虽新巧,却不风雅,反映出这位文革遗老趣味 枯燥)。不过一般文人买不起名贵书画古籍,室内器物名称风雅的种类有限,极 难出新,不如走抽象一路,例如曹雪芹的“悼红轩”、刘鹗的“抱残守缺斋”、 俞樾的“春在堂”、鲁迅的“且介亭”、齐白石的“寄萍堂”和“天涯亭”、梅 兰芳的“缀玉轩”、丰之恺的“缘缘堂”、林语堂的“有不为斋”、台静农的 “歇脚庵”、叶圣陶的“未厌居”、沈从文的“窄而霉小斋”、王了一的“龙虫 并雕斋”等等,无拘无束,变化无穷。其实现在的新公寓都有阳台,可以莳花种 树,宛如空中花园,不愁起不了风雅的斋名。   我从出生到出国,一半时间在外地奔波,另一半住在上海的亭子间里。那亭 子间比任政先生的“兰斋”还要小,却要承担全家烧饭、吃饭、睡觉、排泄、盥 洗、盆浴、起居、会客,以及我画画、练字、看书、写作的功能,毫无风雅可言, 实在无兴趣给它起什么斋名。到美国后的头两年,我住在地下室里,虽只有一间, 却比上海的亭子间大一点,而且不必再承担烧、拉、洗、浴的功能(另有公用的 厨房与卫生间),我于是雅兴大发,给它取名为“贝思斋”,即basement(英文 “地下室”)的谐音,并将其写入我的著述之中。迄今为止,我已发现了许多与 我同名同姓的人,却还没有发现与贝思斋重名的,我感到无比欣慰。    【网萃】∽∽∽∽∽∽∽∽∽∽∽∽∽∽∽∽∽∽∽∽∽∽∽∽∽∽∽∽∽∽∽                奥运杂谈 ◆            视觉盛宴中尴尬的直播                ·老周·   不能到鸟巢看奥运开幕式,在家里看电视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相对于北京 28度以上的温度,威海的夜晚还是很惬意的。不过看完了昨晚的开幕式,相对于 开幕式那饱含文化的视觉盛宴,央视的现场直播却让人有些遗憾。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可谓先声夺人,甫一开场气势宏大的千人击缻那声光互 动的景象让人耳目一新、热血沸腾,两位主持人热情适度的介绍也很到位。随着 四大发明的依次亮相,到最后礼乐章节的结束,尽管镜头切换偶感生涩,但无论 是主持人的解说还是整个电视画面的控制还是表现上乘的。   转折开始于运动员入场,大概因为这次奥运会运动员入场的顺序是按照简化 汉字的笔画排列的原因,最先入场的是几个人数很少的代表团,因为人数少所以 通过主席台前的时间就很短。因此可以看到主持人尽管做了相当的准备,把每一 个可能我们闻所未闻的小国参与奥运的历史都希图做详尽的解说,却在节奏的控 制上略显力不从心,落后于运动员的步伐,还好有几个人数多的代表团出现,主 持人很快调整了过来。但随着入场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两位主持人的疲惫逐 渐显露出来,除了出现的口误以外,对于大的代表团和小的代表团入场时解说节 奏的调整几乎放弃,都是照本宣科地念几句,于是当稍大的代表团出场时便有了 此起彼伏的沉默,我们只好只看着画面研究各色的国旗、服装和肤色。画面几次 切换到场地正中运动员必走的山水画上,开始我们还在奇怪为什么拍摄运动员的 鞋子呢,后来才发现有各色的颜色在各国运动员的脚下形成彩虹一样的图案,而 直到最后主持人才“揭开谜底”一般地做出说明,有点儿晚了吧。   到中国队入场时主持人的疲惫尽显,还好这时切换导演如大梦初醒一样开始 给了运动员若干特写,不管是满脸是汗的帅哥还是各不相同的笑脸,总算使电视 的画面活泼起来,我们这些看电视的也略觉精神。到圣火入场时,可以感觉到两 位主持人拼命地强打精神朗读提前准备好的稿子,但热情已不复矣。尤其是到了 最后李宁点燃手中的火炬,突然升空缓缓绕场一周时,应该是全场解说的最高潮 了,可不知是过度疲惫还是本身准备不充分,言辞平淡以至于我现在已经不记得 他们是怎么解说的了。而电视画面不知道是技术原因还是故意营造神秘,火炬手 李宁没有特写,在空中没有其他角度的镜头,手举火炬在空中缓慢奔跑的人影在 精疲力竭的解说中似乎有些孤寂苍凉,直到主火炬点燃了也没看见李宁是啥样子。   要说央视没有举办大型直播的经验打死我也不相信,一个春晚还要五六个甚 至更多主持人轮番上阵呢,一辈子可能就赶上这么一次的奥运会就靠两个主持人 累死累活地折腾,直播的效果出来,有补救的机会吗? ◆          央视直播糟蹋了奥运开幕式              ·shepherd329·   俺在米国,8号早上抱着激动的心情看完了网上央视直播的奥运开幕式,说 实话除了《歌唱祖国》那段俺抑制不住激动自豪感动等等情绪哭了,之后总觉得 不对劲,总有“草台班子”的感觉,画面剪切不连贯,该近的时候远,该远的时 候又给个“表情很诡异”的人物特写……看完以后内心很有些不甘,中国人盼了 这么多年就整了这样的开幕式?简直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啊。   直到晚上我看到了美国NBC转播(尽管早上我已经全程看过一遍了),我还 是被震撼了,一切是那么完美,并且解答了我早上很多没看明白的地方——原来 是因为很多关键镜头都没放完整,加上解说员似乎也不了解情况没有给予该给的 背景介绍,才会有“乱糟糟”的视觉效应,看来我冤枉老谋子了,他的创意和编 排非常好,连美国人都赞不绝口。举一些对比的:   1.早上看击缶,就是匆匆给了一个近景和远景,NBC版看得有整套击缶的动 作,从竖行、横行、斜行都给了中景,动作整齐划一,大气磅礴。   2.念论语的那部分,NBC看的其实鸟巢顶的大屏幕是有中英文解释的: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welcome friends,早上看的竟然一个镜头都没给,也听不 清他们在念什么,汗!   3.后来小朋友们在水墨画的基础上添上彩色,然后就没了,NBC版看得有整 个画布被吊起的近景,可以看到原来那个黑色的圆圈变成可爱的太阳笑脸,还有 两个红色小脸蛋,可爱死了。   4.现代部分,早上直接就看到宇航员了,感觉衔接太突然。晚上看才知道, 画卷上形成了宇宙星空以后,那个宇航员才下来打开大门的。唱完主题歌后那 2008张笑脸也拍得很不全,NBC版的给了连鸟巢顶大屏幕在内的全景,后面一一 走过来的五大洲各种肤色的孩子笑脸很感染人。   5.还有那个大家都很困惑的“拍腿事件”,晚上看了才知道,原来那个画 布被摆在跑道上,前面有几个彩色颜料板,每个人都先走过那个板,脚上粘了颜 料再走在画布上,远景看去就像一道由深到浅的彩虹,非常好看。可惜这个早上 也没给镜头。   6.现在正在看运动员入场,早上看的举牌根本看不清楚,晚上才看到每个 举牌都是3种语言(法语、英语、汉语),用咱们传统的毛笔字书写的!   总之大家不要责怪开幕式了,这个完全是直播惹的祸。还有2个功课没做好 的解说员,NBC的老美解说员都把中国的山水画和古筝,以及各个年代的历程作 了详细的介绍(当然,这个估计是转播有时间了解所有细节的缘故吧)。希望等 一会能看到中国进场,给那个小英雄林浩一个大特写(早上看竟然没有小孩特写, 太遗憾了)! ◆          奥运开幕式的胡思乱想 ·诸葛不亮·   看完了奥运开幕式,感觉场面非常宏大精美,是高科技和专业训练的演出完 美结合,可以说是全无古人,是否后无来者要看今后上海是否申请举办。但是不 管怎么说,从举办者来说,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也许面对这样一个举全国之力,不计成本的奢华行为,西方民众和媒体不见 得能够理解,但是如果你是中国人,你就能明白,这种貌似铺张,貌似浪费的举 动背后,承载了一种难以磨灭的情结,千年的天朝大国,在近百年来一直落后挨 打,太需要一场气势恢弘的胜利来证明我们的团结和强大了。   一直担心的团体操没有出现,我们进步了,亚运会半边看台用来翻牌子固然 宏大,但是经济上很不值,一张票价几千元,半边不卖票的确很影响收入,好像 听说,当年莫斯科奥运会开幕式上,主办方为了安全不要票房,现场观众和克格 勃的人数是1:1,一直是全世界的笑柄。   开场的大脚迈向鸟巢,锣鼓的倒计时都是精彩的创意,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 心,的确这就是中国文化和奥运的结合。   张艺谋的中国元素表现效果非常好,向世界展示了我们的文明,锣鼓、文房 四宝、活字印刷、论语、中国画,万里长城、京戏、木偶、龙凤、丝绸之路、敦 煌飞天、昆曲,黄金甲宫装美女,说实话,张和他的团队擅长用构图、色彩和美 女,在画面和效果上简直是美仑美奂,对中国文化的表现的确很到位,而且把中 国人多这个因素用到了极致。说实话,中国最便宜的就是人工成本,所有人都是 一个小螺丝钉,最能吃苦的、最可靠的也是人,任何苛刻的动作,尤其是要求整 齐划一的,都能要求中国人训练出来,但是要求做一个比较可靠的机械就难得多。   如果硬要挑毛病,也只能说没有看明白中国元素和奥运甚至是和体育的关系, 也许我们并不在乎老外是否明白,或者希望看多了他们就明白了,或者我们不能 错过这个向全世界展现的机会,或者这就是我们的包袱,大场面上必须表现这几 千年的文明,必须表现出祖宗的光荣和伟大,最难受的是昆曲小生小旦的出场, 那种娘娘腔的才子佳人,其实就是充满阳刚之气的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的对立面。   我最喜欢的是活字印刷的场面,创意很好,场面更佳,活字印刷是四大发明 之一,是我们的文明和骄傲,可惜历史上是个失败技术,活字号称在宋朝出现, 可惜一直到清朝,中国书坊还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主要是刻雕版只要找到好的 手艺人,而活字还需要分捡工人识字,识字的工人工钱贵,而能刻的文盲石匠到 处都是。其次中国虽然书不少,但是每个时期新书并不多,活字未必有效率优势, 便宜劳动力进行高重复的简单劳动一直是我们的比较优势。   最大的败笔就是主题歌,作为体育运动的主题歌,应该有气势,激昂向上, 鼓励人去拼搏和赢得胜利,作为大规模群众运动的主题歌,还应该简单易学,作 为世界的节日的主题歌,还应该考虑容易被其他文化的民族理解,现在的主题歌 软绵绵的,还不如当年的《亚洲雄风》,那些豪迈充满大无畏精神的歌曲都产生 于毛泽东时代,二十年来人性复苏,发展经济也带来了钱多气少,你爱我我不爱 你我寂寞你伤心的情调比较流行,到大场面上就压不住阵脚,说个务实的建议, 如果让我选,《从头再来》和《超越梦想》都不错。   整个开幕式,最好的就是圣火点燃的场面,创意一流,在祥云背景下,李宁 迈着矫健的步伐在空中向火炬飞行。选李宁是对的,他不但是优秀的运动员,有 过非常多的奥运金牌,更重要的,他退役找到了新工作而且很成功,在金牌运动 员退役后再就业都很成问题的今天,李宁的确是一个正面形象。 ◆          奥运,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forestl·   离奥运开幕还有5天,我忍不住写下如下文字。   在我离开青岛出差来美国的那天,拖着箱子穿过小区,走到308国道边等车, 那是离奥运开幕还有一个月的日子,青岛已经做好一切准备“喜迎奥运”了。路 边能挂条幅标语的地方都挂上了,连我们那个处在城乡结合处的贫民小区,都不 知道从哪儿申请下来点儿经费把路边的野草斩了,把野猫的窝端了,种上灌木, 摆上一块钱好几盆的小花,但这丝毫掩盖不了花丛间五颜六色的废弃塑料袋还有 地下无处不在的冰棍烟头。我仿佛看见1个半月后,奥运开完了,小花也开败了, 塑料袋还留在那里,垃圾藏在草丛间越积越多,大家又回到了日复一日平静无奇 的生活……   奥运,提供了全球职业选手竞技运动的舞台,其实就是一次大型的运动会而 已。观看奥运,我们更多的是欣赏,鼓励,感激高水平的运动员带给我们精神上 的愉悦和放松;承办奥运,则是在创造良好体育氛围的同时尽力展示主办国的文 化。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奥运就秉承“更高、更快、更强” 的口号,赞美全人类那种永远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尽量回避跟体育无关 的政治因素,可惜奥运从来没能完全脱离政治的影响。   1936年柏林奥运,纳粹正盛,希特勒鼓吹日耳曼种族优势,拒绝给获得了4 枚田径金牌的美国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发奖。   1972年慕尼黑奥运,11名以色列运动员在夜幕下血溅五环旗。   1980年莫斯科奥运,因为苏军入侵阿富汗,主流西方国家都未参加,中国受 邀但也没去。   1984年洛杉矶奥运,苏联为了报复上次西方世界的抵制而没有参加。   2000年北京申奥,在那个志愿军撒了无穷热血的土地上,朝鲜投了反对票, 就因为我们跟韩国热乎起来了。   今年,尽管我们的官员一再高调宣扬北京奥运跟政治无关,可是明白人谁又 不知道,政客的言论,从来都服从于政党利益而忽视事实真相——在中国,所有 的一切都要“讲政治”。   “治理浒苔工作已成为我市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们必须完成的政治任 务……”   “支援青岛奥帆赛卫生监督保障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省、市、县 卫生系统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工作寄予很高的期望,我们要把这项工作提高到政治 高度来认识……”   “各级商务部门一定要把抓好肉品安全和市场供应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 任务抓紧抓好,努力为奥运会成功举办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们是奥运会的独家供应商。这是一项政治任务,政治任务是不能谈成本 的……”   ……   随便翻开报纸,这样的任务比比皆是。   北京奥运,注定是个政治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是好大喜功的官员的 盛宴。00年第三,04年第二,今年就算机关算尽弄个世界第一又能怎样?639名 职业运动员就代表了全体中国人的身体素质?1099名代表团团员就体现了全体国 人的精神风貌?不用想,8月24号之后,全国媒体都会亢奋,绝对跟体育无关, 他们会无端地拔高,有的甚至会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绘中华土地上从来未有过的 强大中国,那可是在永远伟大光荣正确的执政党领导下的盛世中国啊!当一切安 静下来之后,民族自豪感渐渐退去,老百姓会发现,他们正被无奈的现实深深挫 败。因为很有可能我们不但没从老外那儿赚来多少钱,反倒是因为奥运建设而全 民背债。钱都花光了,房价也没降,美元又升值了,股市还是没起来,看病依旧 贵,青菜仍然买不起。老外们吃完“在秘密地点以有机方式”饲养的“奥运猪” 剔剔牙都走了,跟他们的家人汇报中国人民的慷慨大方——“奥运餐才1美元”, 剩下一地猪毛,我们打碎牙齿只能往肚子里咽。   从一开始中国主办奥运就是为了展示大国的崛起以及愿意承担国际责任,这 一点就决定了无论花多少纳税人的钱,我们都不会心疼,虽然投资是讲究回报的, 但是事情一旦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它的价值就无法衡量了。500亿美元,是我 猜的这次奥运的全部开销,全世界没几个城市有这个支付能力。当然我们是“举 国办奥运”,对于近几年动辄2万多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我们还是办得起的。 可是有这个钱并不表示我们就要奢侈浪费。尽管官员们一再强调我们的开销主要 用到了长期的基础建设上,但是开闭幕式那一亿美元的预算还是吓了我一跳,除 了向汶川大地阵遇难者志哀是我能猜到的保留项目以外,我实在想象不到张艺谋 花掉这么多钱能飚出个什么样的红色中国?   北京奥运,它不需要务实,也不能够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它要做的就是打 扫干净卫生,粉刷一遍从大街上能看得见的旧楼,伺候好过来旅游的外国人,并 且没忘记在奥运村免费赠送十万(我估计这太少了)大号安全套。   在据说是世界最大的广场上没有一棵供人遮荫的树,为了迎奥,史无前例地 摆上了100万盆鲜花。在8000多米的喜马拉雅山上,我们的火炬烧了几分钟后直 播完毕,没有人会关心刚刚建好的移动基站马上被拆除。为了展示青岛优良的水 质,可以动用3万多人,40多艘船,3千多卡车,让加油站紧缺的柴油免费为他们 供应。为了创造北京良好的空气质量,可以关掉周边工厂,解雇民工,单双号限 行。不需要考虑明年浒苔还会不会来青岛,也没必要担心24号以后的北京继续堵 车,因为老外已经跟我们白白了。为了仅仅15天的奥运,我们可以忙活7年,把 所有准备活动都看成是政治任务来骄傲地完成,奥运过后,继续随地吐痰,继续 随地大小便,烧烤路边摆开,喝酒吃肉,歌舞升平,大国美梦。   北京奥运,那是注定让老百姓丢掉头脑的事。河南的五胞胎,贝贝晶晶欢欢 迎迎妮妮还没完事,平度的三个先天不足早产儿奥奥运运会会又无厘头地登场考 验我们的忍耐力。“咱们那个老百姓啊,今儿个真高兴”,在媒体的狂轰滥炸之 下,本来就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老百姓又怎能免俗。   有奥运楼市的刺激,想钱想疯的北京房主把他的租客提前赶走,为的就是要 租给外国人,每天2千这还打折了呢,其结果无非是一直空在那里,直到奥运结 束。有奥运行情的预期,可怜的股民不断地补仓,越补越跌,越跌越补,现在看 看还是空欢喜一场,短期注定无法解套。每次有记者采访市民,那一脸的兴高采 烈,“做一个青岛市民很光荣,我一定要去海边给中国奥帆选手加油”,您老眼 力和嗓门真好啊,就算买票坐船看,那还离着几百米呢。在这个非主流的运动项 目上,有几人能搞明白船,板,艇的区别,又有几人能看懂欧洲级,芬兰人级, 米斯特拉级不同的规则和运动员的操纵技巧。凑热闹是吧?还不如回家做“俯卧 撑”呢。   其实北京开不开奥运我真的不在乎,相比之下,我更加关注国人的生活环境 是否有效改善,国民的科学素养是否不断提高,国内的民主政治能否更加开明, 我们的综合国力是否真正强大。如果不开奥运今年就不会发生这么多灾难,如果 不开奥运能把股市搞上去,如果不开奥运能够增强我们的全民医疗保障,如果不 开奥运能够资助更多的失学者,如果不开奥运能够建更多的廉价房,如果不开奥 运能够让全国的小学都加固校舍,如果对我按时缴纳的税款的使用权还可以过问 的话,我宁可不要这个“先天不足”的奥运会。   8/3/08 下午于Westboro, MA ◆            奥林匹克运动是普世价值                ·bingo·   奥运会是人人熟知的一项国际活动,它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运动——奥林 匹克运动的一部分。自从2001年中国成功申办奥运会以来,有很多人支持在中国 举办奥运会。也有人反对、冷嘲热讽,甚至恶言相向,比如那首所谓的“奥**的 运”的歌曲,平心而论,那首歌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基本是一种发泄。   同样的发泄也可以在“牛博网”上看到不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过后——在 我看来,这个开幕式比较精彩,远远好过在4年前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那几分 钟“中国时间”——牛博网的网志作者“王老板”在他的博客上发帖子赞扬了开 幕式,结果遭到了其他一些作者和读者的围攻。其实这并不让人意外,那种乖戾 的气氛很容易在牛博网上看见。结果,“王老板”永久停止了在牛博网上的更 新,一走了之。   而牛博网上的其它一些作者,则充分发挥了他们为反而反的想象力。比如冉 云飞在开幕式文艺表演的几乎每个细节里都看到了“暴政”的影子。“王老板” 说他听到童声演唱的《歌唱祖国》的时候感动了,于是莫之许就拿歌词来冷嘲热 讽。不知道莫之许是否真看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演唱的《歌唱祖国》的歌词 是精简版,删掉了那些富有政治含义的句子,留下来的只是表达了自豪和善意。   又如连岳就阴阳怪气地发帖子说:“奥运停战?俄罗斯才不鸟这个。”俄罗 斯和格鲁吉亚破坏奥林匹克休战,这是他们自己的耻辱。受到谴责、鄙视的应该 是发起战争的国家,而在连岳看来,这却成了中国“丢脸”。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伟大的普世价值。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不分种族、信 仰和意识形态,都可以在赛场上平等地竞技,这是真正具有超越性的普世价值。 而那些天天嘴上喊着普世价值的伪自由主义者们,却反对或者蔑视作为普世价值 一部分的奥运会和奥林匹克休战(无疑,奥运会的组织和举办过程中有值得批评 的地方,但是那种乖戾的发泄似乎已经越过了底线——这就像把民主本身和民主 制度的某些具体的腐败视为同一种东西),倘若套用徐景安的说法,这些人是反 道德、反伦理、反人类主义者。   当然,这夸大其词了。这些人还达不到希特勒的程度。但是我确实为他们的 精神健康担心——这是不是一种分裂的人格? ◆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趣闻               ·James·   下午与做奥运“志愿者”的朋友聊天。他参加了奥运会的开幕式以及前期工 作,听他聊得兴起,我也很高兴。回来记述一下,也说给大伙儿听听。   由于是聊天,说哪儿是哪儿,因而都是片断,我也就以片断的形式写来。朋 友只是一个普通的“志愿者”,所说的不过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因此,请各位只 当故事听,博大家一闻、一乐而已。   1.鸟巢是不是特别热?——开幕式的当天,北京热,鸟巢更热。有人说设 计有问题,叫我看应该不是,因为平时在的时候,包括几次彩排,坐在一层,那 透风的地方风吹得背疼。给人特别热的感觉,是因为人太多。那天,观众、演员、 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加起来大约有16万人呢!里面真的是太热了!散场的时候, 大家撒了欢儿了往外跑啊!   2.观众听上去和看上去好像不是很热情(该鼓掌的也没鼓掌啊,呵呵)。 ——不是不热情,一是累,二是天太热!每个观众进场后,都发给一个包,里面 有8样东西,包括荧光棒、手电、小旗、扇子等。开幕式上是需要观众用这样的 东西来配合表演的。在每个区域都有专门的人负责带领大家喊口号、挥手等等。 但是效果不算太好。你想啊,观众下午4点进场,里面热得一塌糊涂,等到8点才 开始,然后演出一直到12点多。8个多小时啊!身体不好的话,还真顶不住啊! 所以,你看现场照相的人都比想象的少。   3.报纸上说有500多人感到不适,有吗?——有。很多人觉得太热了,就跑 到外面去凉快去了。“120”一会儿拉走一个,一会儿拉走一个。特别是老头儿 老太太的身体吃不消,坐在外面凉快的时候,就训斥我们这些志愿者,说:你们 做得太差了!还有人说:这里为什么不通风?等等等等。我们都觉得很委屈,这 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啊?!很多女孩儿经受不住这种训斥,都哭了,就找自己的领 导哭诉。领导劝一劝,也就过去了。   4.为什么开幕式上还会有空位呢?——有些人是跑到外面凉快去了;有些 人是嫌安检啊什么的太麻烦,就没有来——当然,这些人可能不是自己买的票。 还有一些人是到了现场之后,一看要撕票根儿,转身就走了,不看了。为什么? ——要保存完整的门票啊!还有一些人,是因为里面确实太热了,实在受不了了, 就跑了出来,走了,不看了。奥组委的人在贵宾区还弄丢了40张票呢,上级告诉 各安检和查验门票的地方,若发现持有这些门票的人,连人带票扣押。不过,也 不知道找到这些票了没有。   5.有没有出现不和谐的声音?——有。还是有藏独分子,不多。他们在不 同的区域拿出不大的旗子来示威。但很快就被发现了。有些被警察带走了。还有 些没等警察去,就跑没影儿了!我们每个人都发了小册子,上面印有各种各样藏 独的旗子,好像几十种呢,我一看,这哪记得住啊!后来,领导说,看到不对劲 的(旗子什么的),就赶紧翻看一下(手册)。   6.看电视,开幕式很震撼,你们在里面感觉怎么样?——比较感人的地方 是,那个红衣小女孩儿唱《歌唱祖国》的时候,很多人掉眼泪啊,那泪刷刷的, 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激动得直哭,我们在旁边还赶紧劝,怕他们情绪控制 不住晕过去!   7.从电视上看,我们那些迎宾的美少女们最累,一直跳个不停啊。——谁 说不是啊。最后很多人都跳不动了,还在那里扭啊扭的。我看到有几个晕过去的。 应该是又热又累闹的吧。其实,累的还不止她们!还有运动员呢!运动员也都是 提前到场的。等入场之后,他们就那么一直站在那里。最倒霉的算是希腊队!他 们第一个入场,然后就一直等在那里!后来,奥委会主席罗格致辞的时候,在运 动员的周围,第一排的人都是手拉手的。为什么?因为怕有人冲到台子上去。   8.这次是国际社会大家庭的领导的一次盛会,来了那么多的外国领导人, 没想到就让他们也都挤在那里啊。从电视上看,他们那里也很热啊。——我们也 没想到。不过他们那里还是贵宾区呢。但那里也一样热。开幕式不久,就从贵宾 区传来指令,要求也给他们配发扇子!后来专门给他们送了过去。他们也热啊! 不过他们还好,穿的是短袖。我们的领导都还是西装革履呢。后来到运动员进场 的时候,我们的领导就出去了。等到中国队快入场的时候,领导人又回来了。整 个鸟巢好像只有2层的贵宾室有空调,其它地方都没有。   9.当志愿者,累吗?——当天中午就发了一个饭包。从上午到晚上结束, 我就吃了4块面包和几包榨菜。当志愿者,还是能看演出的。那些在外面的志愿 者,等开幕式开始的时候,就都跑进去看了,门口只剩下武警了,他们走不了啊。 我什么时候离开的?演出12点多结束,先是各国政要离开,然后观众离开,观众 撤离大概花了75分钟。等到我们走的时候,已经是凌晨3点多了。   2008年8月11日星期一晚上11:55   于北京家中 ◆             以科学眼光看奥运                ·su27k·   奥运会开幕了,新语丝上奥运也成了热门话题,但遗憾的是有些文章似乎缺 少新语丝一贯的科学思想,具体反映在论点无法被证伪、缺少实际数据支持、不 符合基本逻辑,借用前一段流行的词汇来说,就是文傻式的评论。   奥运评论1:奥运与经济。我想可能是受媒体上奥运经济的刺激,谈奥运拉 上经济的评论不少,不过大部分评论连基本数字也没有,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奥运经济评论1.1:奥运建设让全民背债,钱都花光了。可能是我孤陋寡闻, 不过据我所知奥运的费用国家并没有发行债券,不知道这个让全民背债的结论是 怎么得出来的。而根据财政部统计,2008年上半年国家预算盈余就超过1万亿元, 好像还没有钱都花光的危险。   奥运经济评论1.2:奥运结束以后老百姓经济上受损失,房价也没降,美元 又升值了,股市还是没起来,看病依旧贵,青菜仍然买不起。把奥运和房价、汇 率、股市、医疗保障体系和通货膨胀联系起来,不知道这个经济理论是从哪来的, 有什么数据可以支持这种联系。房价过高的原因在这里就不仔细讨论了,但从最 高房价在上海、深圳等城市看来房价和奥运没有什么直接联系。汇率形成机制在 经济学里面有讨论,我就不在这里献丑了,就说一点,美元升值会加强我们向美 国的出口,只能是对老百姓有利。股价反映的是上市公司的价值,如果说现在的 股价低于上市公司的价值,那正是拣便宜的好时机,和奥运又有什么关系?医保 医改的问题在新语丝上讨论多次了,好像还没看到有人把奥运效应算进来。至于 通胀,现在全世界都因为油价飞涨而面临通胀,把这个和奥运联系起来也没有道 理。   奥运经济评论1.3:奥运铺张浪费,开幕式花费1亿美元太贵。铺张浪费确实 很有可能,但是要下结论也需要实际数据支持。对于开幕式的花费,1亿美元在 影视制作费用中并不算多,比如最近上演的《木乃伊3》的制作费用就在1.5亿美 元左右,仅凭这个数字来说奥运铺张浪费是没有说服力的。   奥运评论2:奥运与百姓。关心奥运对百姓的影响本是人文关怀的体现,但 有些评论者似乎把自己当成精英了,对百姓观看、参与奥运的行为指手画脚,这 种干涉纳税人基本权力的行为实在令人费解。   奥运百姓评论2.1:百姓被奥运宣传洗脑,给孩子起奥运相关的姓名是无厘 头。洗脑这个概念是典型的车库中的飞龙,无法证伪的反科学观点,不管你说什 么,对方都可以说你被洗脑了,噎得你说不出话来。而公民给自己孩子起名子的 权利都要干涉,不知道这是爱百姓还是恨百姓。   奥运百姓评论2.2:百姓看奥运比赛是凑热闹,不懂比赛规则就没必要看比 赛。首先我不知道评论者是否有统计观看比赛的百姓中有百分之多少对比赛规则 有了解,如果没有做这个统计则不知道这个凑热闹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至于 看比赛必须懂得比赛规则,不知道在以往奥运会中观众是否也都懂得比赛规则, 如果有统计也请拿出来看看。   奥运百姓评论2.3:不开奥运就能让百姓少受苦。经济方面的影响前面已经 讨论了,不开奥运就能让房价下跌、股市上升、医保改革成功、消除通货膨胀的 想法是没有经济学理论支持的。而不开奥运就能避免今年的雪灾和地震就纯粹是 伪科学、反科学了。   奥运百姓评论2.4:国家不让百姓看开幕式,在鸟巢附近待着也会被赶走。 在CCTV的直播结束以后有记者采访过在鸟巢附近观看的普通群众,如果有证据证 明鸟巢附近不许普通人逗留请拿出来看看。   奥运评论3:奥运开幕式。开幕式刚过,所以这方面的评论很多,根据各人 欣赏角度不同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也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上升到大多数人 对开幕式的反映就需要数字的支持了。   开幕式评论3.1:普通人对开幕式评价很低。这个结论实在很需要数字支持 ,从我看到数据来看,评价并不低。比如新浪的投票: http://2008.sina.com.cn/hx/other/2008-08-08/2012168948.shtml 中63.22%的人认为开幕式很好。从NBC开幕式的收视率来看也是创了记录的,所 以如果要证明普通人对开幕式评价很低还是需要很强的数据支持的。   开幕式评论3.2:开幕式用人海战术,主要宣传中国古代文化。开幕式本来 就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的场合,而人口众多、文化悠久本来就是中国的特色, 如果开幕式不展示这些才是导演的失职。而现代中国在各方面还落后于西方主流 社会,如果大力宣扬我们有高科技有好的政治制度那才是愚弄人民。   开幕式评论3.3:开幕式宣扬四大发明,不符合历史事实。首先这个开幕式 不是历史教科书,和电影一样没有100%符合历史事实的职责。其次,从开幕式的 节目来看并没有强调四大发明,火药、造纸基本没有出现,指南针和印刷术作为 道具出现,但也没有强调中国是发明者,只是反映了中国古代使用过这些技术, 并不违背历史事实。   对于奥运评论的思考先写到这里,希望能抛砖引玉,看到更科学的奥运评论。 ◆       中国时报的“大陆网友一片骂声”不够客观                ·夏樱梅·   台湾的中国时报8月9号发表了一篇关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题为《既闷又失 望 大陆网友一片骂声》,其中说“但大陆网民的反应并不如预期,负面评价如 潮”,其中提到了人民网强国论坛的“批评者仍大大超过支持者”。   我亲自去检索了从8月8日20点到凌晨4点之间的帖子,由于帖子太多了(超 过2000),我没有时间去逐一统计,但是大致看来,批评者有不少,赞扬者也有 不少。不知道中国时报的记者是怎么统计的,以及是否刨除了同一个人的重复言 论(我就看到有人反复发帖批评)。   当然,强国论坛上对开幕式的评价一般,这似乎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去强国 论坛的普遍是政治倾向比较强的网民,而且立场处于政治谱两端的比较多。而且, 强国论坛其实更像一个喊口号贴标语的论坛——我相信这部分是由于它的论坛版 式设计造成了很难开展讨论。我认为,把这样一个论坛的现象总结为“大陆网友 一片骂声”,就相当于一个香港人整天只通过看新闻联播或VOA来了解内地。   中国时报的记者还说“至于立场较为‘自由’的‘天涯论坛’,网民的批评 更为直接。许多人认为北京奥运的开幕表演,远远不如二○○四年的雅典,整体 表演缺乏主线不说,有的手法用得太多太滥,主体内容对老外来说晦涩难懂”, 这也不太符合实际情况。我在开幕式的过程中和之后都重点浏览了天涯社区的聚 焦奥运和其他几个相关论坛,给出好评的明显占多数。如果中国时报的记者认为 这是“许多人认为……远远不如”,那么他或者她肯定没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之 后去天涯论坛看过网民对那几分钟的中国表演的批评有多么激烈。   不过,大陆网民确实发出了“一片骂声”,但是这一片骂声不是针对开幕 式,而是针对开幕式的电视转播。转播数次出现失误,镜头切换手法粗劣。要求 张艺谋搞一个开幕式转播的“导演剪辑版”的呼声很高,这本身就说明了开幕式 本身受到好评。然而中国时报注意到了这些吗?   在各个论坛都可以看到对开幕式的批评,但是将之提炼为“大陆网友一片骂 声”,这种挑选、剪裁网民言论从而使之符合自己的议程的方式,是不负责任的 记者手法。而中国时报的文章甚至连一个支持的声音都没有引用——而这种声音 当然是存在的——从新闻的技术角度来看,这是新闻系学生都不应该犯的错误。 ◆             奥运其实挺好的 ·沉思湖·   最近看到新语丝上有一些批评奥运的文章,尤其是批评奥运开幕式的文章。 我也部分赞同这些观点,但凡事都有两个方面,我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奥运 说句话。   我个人认为开幕式总体来说还算成功,虽然我也不喜欢把动不动就把孔子搬 出来说事。近代中国被人家侵略,现代中国还没有完全崛起,只有拿悠久的历史 说事吧。如果不说孔子我们说谁?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连中国人都不理解, 老外岂不更困惑?庄子是个大忽悠,我想现代科技也难以重现庄子描绘的“一飞 九万里的大鹏”。选来选去,还是孔子吧。中国多少朝代都选孔子作形象代言人, 我想其中一定有不得不选的奥秘。孔子的思想好啊,尤其是这个“和”字,含义 深刻,内涵丰富。最近这几年,我们中国人好像很喜欢拿特色说事,很少提社会 发展的必然规律了。西方用拼音文字,我们用象形文字;西方有“民主自由”, 我们有“和谐世界”。甭管谁当导演,有其他更好的题目吗?张导从以前的“红 高粱”和“大红灯笼高高挂”,到现在的“英雄”和“黄金甲”,思想深度依旧 很浅(性、暴力和权力),但是表现力提高很快,场面越来越宏大。不选张导, 选谁呢?   从7月20日开始的北京奥运周期,有很多人是因为限制措施太多而感到不满。 其实,奥运还是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举2个简单例子吧。   交通畅通多了,开车不堵了,心情也好多了,打车更快和省钱了。坐公交更 是一个爽啊,就是有点不适应:公交车太快,有点晕车;由于速度提高了1倍, 运营能力也随之提高了1倍,公交车一般都有空位,上车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单双号的实践再次表明:在北京这种人口高度聚集的特大城市,大力发展小汽车, 只能是一场灾难,必须以公共交通为主解决出行问题。由于公务用车太多的中国 特色,为了缓解交通拥堵,不仅要对私人小车进行限制,还必须对公务车进行严 格限制,也许后者更重要。花自己的钱与花公家的钱,谁开车更多是一个不用思 考就能回答的问题。   环境改善很多,空气质量明显提高。我在北京生活了8年,拜奥运所赐,终 于看到了蓝天白云下的北京,呼吸到比较清新的空气。发展经济提高GDP与污染 环境损害人民健康,孰轻孰重,是到了该认真考虑的时候了。与其GDP提高10%, 环境恶化,还不如GDP提高5%,空气质量提高5%。至于具体数据,每个人都可以 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在面对全球性的Global Warming,不节能减排,不保护环 境,人类能否可持续发展难以保证。也许我们已经陷入了“发展越快,后果越糟” 的陷阱。因为发展太快,我们没有时间搞清楚发展可能带来的负作用。南极的冰 山融化容易,重新形成冰山何其难!   总之,一句话:奥运其实挺好的,希望天天开奥运。 ◆       “为了国家利益”而造假——评奥运开幕式上的假唱 ·冯不二·   中新网8月12日电,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在一个专访中透 露,开幕式上那首震撼人心的《歌唱祖国》并非舞台上的“微笑天使”林妙可所 唱,那个稚嫩、真挚的声音来自一位7岁的小女孩杨沛宜。陈其钢透露,杨沛宜 小朋友的落选主要是因为考虑到对外形象,是为了国家利益【1】。中新网的这 个网页已经打不开了,不过读者仍可以通过百度搜索的快照看到其内容。   杨沛宜小朋友究竟是怎么个“对外形象”不好呢,从泰晤士报的报导 “China bans child singer with crooked teeth from singing at opening ceremony”来看【2】,知道她仅仅是因为牙列不齐而被剥夺了在开幕式上演唱 的权利。她的声音却“为了国家利益”嫁接到另一个靓丽的小姑娘身上,展示在 世人的面前。   这个弥天大谎对杨沛宜、林妙可,对中国人和中国的伤害,从泰晤士报消息 后面的读者评论可知一二:“这是在告诉孩子们,相貌比才智更重要。伤心。 (This is telling young children that talent is secondary to image. Heartbreaking. --Clare, Birmingham)”;“他们(中国政府)越想向世界展 示美好形象――掩盖谋杀、不让‘难看的’女歌手上场,他们越是显示了丑恶形 象。(The more they try to give a good image to the world (hide murders - move the "ugly" girl singer..), the mor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w a bad image all over the world. ――Rapha?l, Versailles, France)”   在这个大谎言后面,我又看到了那熟悉的借口――“为了国家利益”。是谁 觉得杨沛宜的牙齿不符合国家利益了?当然是开幕式的导演,或许还有若干更高 层的头头脑脑们。他们按照自己古怪的逻辑思维,为了个把人的私欲(开幕式砸 锅了可是影响自己前程的),打着“国家利益”的幌子,干着欺骗世人的勾当。   在新语丝上揭露的大大小小的造假案,有多少是在“为了国家利益”、“为 了部门、学校利益”的旗号下进行的?又有多少是“为了国家利益”、“为了部 门、学校利益”而掩盖掉的?如今,我们又看到“为了国家利益”在全世界面前 作假(泰晤士报还提到了另两个例子――脚印焰火是计算机图像,布置啦啦队活 跃气氛并掩饰大量的空座位)。我只能说,中国现代化的路程还很长很长,只有 当绝大多数人认识到“你越是掩盖,你越是丑恶”,这个国家才可能走向真正的 繁荣富强。 【1】http://www.chinanews.com.cn/olympic/news/2008/08-12/1344466.shtml 【2】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sport/olympics/article4512250.ece ◆            意淫的“金牌战略” ·唐吉珂德·   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目前中国的金牌数位于第一。一次次的国歌奏 响,一次次的国旗升起,赚取了国人大把的眼泪与自豪,老外都看傻眼了吧。   然而,自打我从小第一次看奥运的时候,就一直有一个迷惑,好象经常在比 赛进行时,听到解说员说到外国运动员的“职业”,我们都是中国人,看惯了中 国体育界的“体校”之类的东东,知道中国的运动员都是“专业”的,难道国外 的运动员不是这样的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本届奥运会中揭晓了。   感谢互联网,经过查找,确认了大部分国外运动员其实都是“业余”选手。 (参见知识搜索者的博客《外国运动员的职业》 http://hi.baidu.com/zhishisousuozhe/blog/item/c9b78e139b854625dd5401ba.html)   也就是说,中国以专业队的身份,在与业余选手的比赛中,赢得了金牌。这 样的金牌,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更何况,还有很多项目还比不过业余选手。   就在7点钟左右的时候,中国一位柔道选手赢得了一场半决赛的胜利,我清 晰地记得解说员提到了对手的职业:美发师。一位美发师以业余训练的水平,打 到了半决赛,却输给了中国全副武装的“举国体制”,这种胜利,我真的感受不 到一点点的兴奋,这种胜利,其实是中国的悲哀。   乒乓球一直被视为国球,然而,中国队的主要对手,欧洲的很多著名选手, 比如萨姆索诺夫、瓦尔德内尔等人,其实都是靠个人的力量,都需要自己出钱请 教练,自己出钱请陪练,自己出钱租场地,以一已之力,来与中国队的“国家战 略”相抗衡的,而中国国手们,则是国家提供场地,国家的教练员,国家指定的 陪练,国家给提供各种训练经费,这种比赛,其实是很不公平的。在国外,象中 国这样乱花纳税人的钱是不可以的。   中国的金牌战略,官方的说法是:主要是为了“振奋国人精神”。这种目的, 在闭关锁国期间,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当然是很需要的。但在改革开放已走了 30年的今天,在中国已经逐渐融入国际大家庭的背景下,金牌战略已经没有了它 存在的必要。   现在的金牌战略,实际上已经成了若干体育官僚升官发财的“政绩工程”与 “形象工程”。地方官僚以GDP为其政绩,体育官僚以金牌多少为政绩,实际上 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而若干愚昧的国人,在官方大规模的宣传之下,还在陶醉于中国获得了多少 块金牌,还在陶醉于中国金牌数第一的光环中。这种“胜利”的快感,不过是意 淫的产物,回想八十年代,民主德国曾是世界金牌大国,与中国一样的举国体制, 造就了这样的一个“大国”,然而,现在还有多少人会记得“民主德国”这个名 字呢?   就算中国拿到了全部的金牌,又与百姓何干呢?而中国为了培养这么多专业 运动员花费的巨资,又经过哪位纳税人的同意了呢。美国就算是一块金牌不拿, 也照样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意淫的胜利其实不是真正的胜利。只是为了一点自己面子上的好看而已。我 很理解国人急于摆脱弱国的形象,急于实现强国的梦想,但其实,这种所谓的金 牌战略,正好完完全全的暴露了国人根深蒂固的弱国心态。   金牌战略乱花纳税人的钱,实际上是一种犯罪。而妄想以区区奥运会上金牌 数来给自己贴上“强国”标签,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 本期编辑:笨狸 本期校对:自如 审 稿: 笨狸、方舟子、古平、虎子、简杨、肖毛、应帆、紫弦、自如 技术支持:东风不败、时空、李晓峰 联系人: 方舟子(smfang@yahoo.com) 投稿邮址:editors@xys.org 联系地址:New Threads Chinese, P.O. Box 26194, San Diego, CA 92196, USA 发 行: 新语丝社( 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国际刊号:ISSN 1081-9207 刊物版权归新语丝社所有,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欲转载者请与本刊联系。 存 档:http://www.xys.org     http://xys2.dxiong.com     http://www.xysforum.org 订阅《新语丝》月刊,请寄信到xys_gb-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网站新到资料,请寄信到xy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之友",请寄信到xys_friend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