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青年人的反应:我们要理解,交流,和平               ·沈睿·   我刚下课回来,上网看中国人民对在美国发生的悲剧的反应,很多时候我看 不下去,当我的心,和全世界有良心的人类的心,在流血的时刻,看到有人幸灾 乐祸,我不敢听,不想听,不忍听。今天也是我来美国的第七年,七年前的今天, 我背着一个旧书包来到美国学习,那时我三十七岁--只有美国不考虑我的年龄, 允许我读学位。从硕士学起。七年了,我已经在这里教书,生活真是不可思议- -又多么美好,只有美国给我这个机会。在成为教授的路上,多少人给我帮助- -我数不清,我的每一步都是数不清的教授们,同学们,朋友们的心血的结果。 这是一个善良和好人的国家。   现在我在美国宝敦大学教书。这是一所私立大学,位于东部新英格兰地区, 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作家霍桑,诗人朗费洛的母校,也是他们终生生活的地方。 宝敦大学在全美大学排名第六,是美国最好的私立学院之一。我之所以要介绍这 所学校,是想指出这所学校培养的是美国的“精英”--很多学生今天在这里学 习,明天就会是这个国家的领导阶层,因此他们的观点很代表美国青年人,新的 一代的观点。他们都是二十岁左右,他们的思想行为是美国的未来。宝敦大学全 校只有一千五百左右的学生,教授有一百五十,高度的师生比率强调了学生的重 要性--这些学生现在是美国的“种子”--未来的栋梁。上个星期,前美国驻 数十个国家的大使,现是美国波音公司国际关系总顾问皮克令回到母校作演讲, 题目就是“美国和中国”。演讲中他认为美中关系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合作,联 手创造新的世纪。我到演讲会的时候很担心,因为这个礼堂坐满了人,不全是学 生,大部份人是当地的老百姓,大概有八九百人。要知道我们这个城镇全体人口 是一万四千人。差不多二十分之一的人都来听关于中国和美国。演讲前,我对一 个教授说,但愿大使讲中国好话,不然,这么多人都要受他影响。结果大使对中 国报有很大希望--相信中国人民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愈来愈 成为国际家庭中起好影响的一员。相信中国政府会逐渐学会遵守国际规则,虽然 现在还不怎么遵守。我听着,甚至于觉得他太乐观了,太对中国抱有理解的态度 了。大家提问时,也没有人攻击中国,似乎大家都很有信心,也理解中国在进步, 中国是美国的朋友。我出来对另一个教授说,大使为中国作宣传来了。   随着与国际的交流,中国正在成为国际家庭中起积极影响的一员。作为中国 人在这里,我为自己的国家的进步高兴。我常常想,新的一代人不一样,他们会 更理解这个日益变小的世界和多种文化共存的社会。美国人年轻人也同样学习理 解这个多元的文化世界。各个大学日益增多的中文课就是证明。在我以前的俄乐 岗大学,中国文化入门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不管你学什么专业,你必须学习至少 三门其他国家的文化历史课。大学的要求保证了青年人受基本的多元文化教育。 我不知在国内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是不是成为必修课,或许这种课都不存在。   这个星期二早晨,我正要起身去上课,思彬的电子信闯进来说恐怖分子袭击 了纽约。我没当一回事,以为是一个玩笑。我走到教室,开始上我的课“当代中 国电影:民族主义和性别。”课上,我的一个学生很紧张不安。下课的时候,她 到我跟前说,“我的妈妈爸爸在飞机上,对不起,我没有很好地上课。”实话说, 我没有注意她的表现异常,她还是参加了发言讨论。我有点震惊。出教室时,消 息已漫天盖地,整个国家,世界都摇晃了。我真正地震惊了。我的孩子王岸,刚 刚十八岁,一年级大学的新生,从加州给我写电子信过来:   “妈妈,我悲伤,难受,震惊。我不敢相信所发生的。那是超现实的,好像 是我是活在达利的画中。强大的身体快感拥上我的心,冲撞,是那么让人敬畏, 美丽,但是又极度地,痛苦地真实。在飞机里的入们死于与大楼相撞的一瞬间。 这些景象永远地留在我的心上。虽然我不是美国人,但是我分享他们的哀痛。生 活娇惯了我,我,许多人和我一样,我们没有准备看到这样的现实……此刻,我 不想指责任何人,因为我认为仇恨只能带来更多的暴力,我希望有人站出来承担 责任。这种行为是懦弱的,没有人有权利作这种事情。”昨天早上读完岸岸的信, 我沉默无言。我分享他的感情,惊异他的冷静和成熟,他只有十八岁。   今天我应该在课上讲电影《红高粱》。今天我应该探讨这个影片以及影片所 提出的拯救中国的方式--男人的阳刚之气。今天我进教室后,就重新播放《红 高粱》的最后五分钟--夕阳如血,战斗的幸存者站在鲜血撒遍的废墟上,鼓声 响彻云霄--血红的颜色布满银幕,鼓声激荡……在震震的鼓声中我们静默,为 死去的人们……   我们中的那个学生回家去了,她失去了父母,她是我们中的一个。她回家去 了,家中已没有等待的父母。我们为她留了一个座位,盼望她早日回来。   接着,我们每个人轮流朗读杜甫的诗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 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几十个学生每个人读一遍。这是我们的集体挽歌,我们用杜甫来表达。我们讨论 杜甫的诗歌对今天的意义。这些从来没听说过杜甫的美国青年,充满激情地朗读 杜甫的诗歌。杜甫如果有知,会不会欣慰?他的诗歌,被译成美丽的英文,被一 百多年前到中国去的一个美国人,译成了英文,文化的理解和交流让我们感到杜 甫的气韵,今天,我们的教室回荡着杜甫哀伤,气贯长虹的诗歌。   这是我们献给死去的人们的哀歌,杜甫的诗歌是我们的哀歌。   这是我们生活的现实。任何在中国的狭隘的民族主义都无法理解美国青年在 此时此刻朗诵杜甫的诗歌的意义。   悲剧之后,我们该怎么办?学生们一致认为武力报复不是好办法,也不应该 实行军事武力报复。他们批评美国政府的报复情绪,批评舆论不是在更多地教导 人们去理解,而是以客观的名义激励人们爆发情绪。他们说,我们要想一想为什 么恐怖分子这样作?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在上课之前我刚刚收到童蔚的富有洞见 的文章,我对同学们讲了童蔚的观点。受童蔚观点启发,这些青年们开始激烈地 争论起来。他们批评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有的学生说,“我们自己的政府支持 以色列,我们的国家人们的生活建立在对第三世界的能源和人力的剥削上,我们 应该向全世界人民道歉。”有的说,“我们应该理解被压迫的者的声音是不被压 迫者听见的,恐怖分子的极端行为本身说明他们对不被听见的绝望,是他们对压 迫者的抗议。他们的方式是错的,但是我们对他们的忽视是不是导致了这种结果?” 一个学生说,“我有一个弟弟。他今年四岁,我希望他长大后不被一种观念引导, 他应该知道事情并不仅仅是恐怖分子令人仇恨的行为和结果,而是为什么恐怖分 子这样作。”“我们要和平。”一个学生激进地建议人们应该到华盛顿游行,要 求政府冷静,从和平和人民的角度出发,为世界和平,不要报复,而是理解。还 有一个学生建议大家都到社区去教育普通的老百姓,教育大家理解而不是仇恨。   从多方面理解世界,他们热切地呼吁。我听着这些不同的意见,作为一个中 国人,很感动。回到办公室在网上读中国的讨论,我很忧虑。中国的民族主义狂 热会导致什么?我很担心。我今天草草写就这篇文章,希望中国的青年能听见美 国青年人的声音。面对对美国的袭击,美国青年呼吁的不是报复,不是仇恨,而 是理解,和平。 Brunswick, Maine, September13, 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