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题突围 ·申文· 一道小小的屏幕和一张无远弗届的网络,让生活在东瀛的我们迅速而轻易地 与喧嚣嘈杂的彼岸建立起了即时的精神联系。近来,在中国大陆发生的所有文化 骚动和精神事件,无论是波澜平生还是久经预谋,都在第一时间里获得了此岸的 回响。我指的是那些在大陆被爆炒的个案性话题正同时牵引并主宰着我们的目光 和写作。 那些未必与我们有关但确实有趣的圈内话题包括: 春风十里,踌躇满志,文场情场双双得意的余秋雨横遭狙击,正不由分说地 被逼着向历史和道德忏悔。而那个习惯于站着说话不腰痛的后生小子余杰却藉此 再上台阶,挤身“著名文学评论家”行列; 身前寂寞异常,死后暴得大名的王小波,被树成一块知识分子为人为文的理 想界碑。有那么多爱读者为他能在平民话语中自如地挥舞解构的手术刀,吐纳反 讽的利舌而拼命叫好,却偏偏忽略了王小波的真正根基从来都不是文史哲而是数 理逻辑; 王朔以自我下蹲甚至是匍匐的姿态为前提,从容自在了无牵挂地扫射着所有 重心高大的偶像。对此津津乐道者抑或是义愤填膺者完全漠视了王朔在故意装疯 卖傻的背后已经与传媒和商界达成的共谋的默契和事实; 以卫慧为代表的新新人类美女作家已经登上了舞台忘情地鼓掌和拼命地喝倒 彩,均无碍于表演者的激情盎然。真正让人倒胃口的是那些大学礼堂里尚未成熟 的坐立不安的观众,文学青年的气息和形像从来都是时髦的,永不过时; 还有格瓦拉。这个过去时代的精神象征正在北京人艺小剧场里高唱着理想主 义的圣歌,激动了一群吃饱穿暖后想寻找新寄托的小康型灵魂。但这种激情在剧 场以外的世界里正被迅速消解,现实会不费吹灰之力地削弱圣歌的分贝; …… 必须承认,类似话题的营造和兴起,在于始作俑者实在是煞费苦心。即使在 日本区区30万华人的世界里,也不乏虔诚的追随者。在我们周围并不宽裕的生 活时空里,追随者们迫不及待地做出各种关注的神态,不时地插上几句冷言热语, 以表明自己越界追踪国内文化前线的永不落伍的前卫姿态。在偏离大陆文化主战 场的日本,习惯于插话的心躁技痒的这一群,不妨苛刻地称之为应声虫。这是一 群从书本到书本,现在更是从网络到网络的人。他们热衷的话题大多来自网络, 源于他者,而不是发生在身边的自在的生活。在他们笔下,话题的原创性正在日 渐缩小,这是一个危险的趋势。瞄准已经被树起的标靶,口无遮拦地臧否人物, 是轻松愉快的,无需关注生活,更不需要挖掘自我。设若在日华人写作的话题完 全受制于国内时尚,迎风起舞,追云逐浪,那么,话题原创性丧失殆尽之日,也 就是我们应该自觉搁笔之时。很惭愧地承认,我也间或跻身其中,居间一浪,这 是不成大气的表现,就像今天我想不出其他更重要的话题时所做的这样。 但是,仍然有必要提倡话题突围,如果我们还把写作看做是一项有意味的创 造的话。在时尚话题风起云涌、重重覆压的今天,寻找话题突围的出口,应该是 自我涌现的第一步,文字的创造性和思想的沉潜深入则是之后的事。当我们能够 摆脱狭小的书斋和越来越紧的网络的桎梏,放开思维的疆域,真心关注身边的世 界、挖掘自我的内心,从一草一木、一笑一怒中去寻找珍贵的原生话题,即便细 微弱小,其所包含的创意也是非凡的。 小圈子里的时尚话题无时无刻不在涌现,不在泛滥。我们必须学会从大合唱 众多无名声部中竦身一抖,另起新音,新的独唱者或是领唱者才会由此诞生。 (寄自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