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海外网络文学的一次检阅 ·方舟子· 中文网络文学的评奖始于1999年年底,从那时候起,网易、榕树下、搜 狐等国内几家网站都举办过,甚至闹出不小的风波。这些征稿、评奖当然面向的 是国内的网民。今年年初,《新语丝》举办了“1999年优秀作品奖”。由于 新语丝早已彻底“国际化”,早期留学生网站的色彩越来越淡,约有一半的作者 来自国内,评选的结果,海内外作者刚好各占一半。当PSI留学生服务公司在 今年九月间与新语丝联系,打算每年拿出一大笔钱赞助评选网络文学大奖时,我 们都想到了目前还缺少一个主要面向海外网络文学的奖项,而且PSI公司所面 向的市场也以留学生为主,所以协商的结果,我们便把这次评奖的范围局限于华 人留学生网络文学。虽然也接受国内的投稿(事实上也收到了几篇),但这个题 材的限制,无疑使得这次评奖将基本上属于海外网络文学。 评出十篇,每篇奖励一千美元,这在已有的中文网络文学奖中应属于奖金最 高的了。虽然在网络上,最盛行的是随笔、散文,但也许是为了能与这样高的奖 金相衬,这次收到的来稿,却以篇幅较长的小说为主。这使得由《新语丝》编委 组成的评委们需要花很多的时间阅稿,但也使得阅读变得饶有趣味,如果小说写 得吸引人的话。而应征的小说的确大部分都对得住评委花费的时间。最后获奖的 十篇(部)作品全部是小说。因为获奖作品是严格按票数统计出来的,不做平衡, 为了鼓励其他体裁的创作,也顺带荣誉性表彰了五篇不同体裁的作品。 长期为《新语丝》撰稿的百合和阿待的作品在来稿中仍然显得很突出。尤其 是阿待的作品,每一篇小说都是高质量的,每篇又都各具特色,每一次阅读都有 出人意外的惊喜,令人难以取舍。但国内的文学评论界对这位网上最具实力、与 任何一位当代中国小说家相比都毫不逊色的作者却未给予应有的关注(目前只见 到《书屋》曾载文对阿待的小说推崇备至),反而与业余文学青年似的“著名网 络作家”们同流合污,出于猎奇的心态将另类的习作当成了网络文学成就的代表, 也可算是当今中国文坛浮躁之一斑。如果不是一位作者只选一篇这个不成文的规 矩,阿待的每篇小说都可获奖。考虑到《亨德小姐》已获得新语丝1999年度 优秀作品奖,发表于今年的《水强的水枪》很可能获得新语丝2000年度优秀 作品奖,评委们选定了《拉兹之歌》(载《新语丝》1999年第4期)。这也 是我个人较为喜爱的作品。国人的种族歧视倾向实际上相当严重。在现实中、在 小说中,我们所见到的华人异族恋,基本上以白人为主。我们也经常从华人的口 中、文中听到、读到对黑人、犹太人、印度人的歧视。《拉兹之歌》却在中印两 国悠久的文化背景之下,以非常收敛的笔墨淡淡地讲述了一位中国女子和印度男 子之间一段朦胧的、欲说还休的感情碰撞,一句“灵魂的伴侣……”便使读者的 心和女主人公一起震动起来。爱是没有国界的,也是超越种族的。 阿待是编造故事的行家里手,百合则更擅于抒发个人的体验,是更为女性化 的写作。这种带自传性质的写作方式注定了作品的质量不可能均一,风格也显得 单调,但若有佳作,读完之后的感受会更为真切。《哭泣的色彩》即使在百合自 己的小说中,也显得非常突出,将一位多愁善感的中国女孩初到异国他乡时的那 种孤独、抑郁、哀怨和绝望毫无隐瞒、热烈奔放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以既凄厉又 坦诚的美丽刺激着读者的神经。这部小说的初稿曾经有一个感人的悲剧性结局, 但在这个定稿中,却有了一个平淡的结尾,这也许更为真实。 十篇获奖小说的质量都令人满意,难得的是风格迥异,基本上反映了海外网 络小说的全貌:自传式的《来去惘然》、调侃式的《王生的星期五》、推理小说 式的《谋杀》、心理分析式的《艳遇或爱情》、言情小说式的《情深梦美》…… 之所以用了个“式”字,是因为它们又都比这些小说类型有着更深的内涵。在获 奖作品中,最具“网络文学”风格的是《小D正传》:那种从头到尾以活剥经典 著作调侃的写作手法,的确是在网络上才能见到的。要欣赏这部小说的滑稽,必 须非常熟悉鲁迅小说,而这对在中国大陆读过中学的读者来说并非难事。这部小 说当然不是为了搞笑而调侃,但我更惊讶于鲁迅语言的普适性,竟然可以从世纪 初的中国乡村移植到世纪末的美国,而没有水土不服的迹象。不管采用的是什么 形式,这些作品都相当真切地折射着游子生涯的喜怒哀乐:寂寞、迷茫、哀愁、 放荡、嘻笑、怒骂、希望……是的,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因为我曾经是其中的 一员。 附: 第一届“PSI-新语丝”华人留学生网络文学奖获奖作品(按票数高低): 百合《哭泣的色彩》 阿待《拉兹之歌》 夏维东《来去惘然》 柳蝉《薛布的故事》 柳花《柴禾与木威》 老妖《小D正传》 宇澄《谋杀》 贺铭《情深梦美》 余祉《艳遇或爱情》 胡蕾《王生的星期五》 评委们并推荐和表彰以下五篇优秀作品: 桂田《等待绿卡》 小风《情人节的礼物》 苏洗穑《在佐治亚冬天叙说的中国江南》 小解《和珍妮共厨 》 默人《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