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眼光看《水浒》:英雄和银两                ·高水皮·   小时候看《水浒》,心中最不服气的就是宋江。从不见他有什么高超的武艺, 即便后来做了水泊梁山的寨主,其军事才能也就只是“鞭梢一指,于是一场混 战”。这厮,黑矮胖子一个,还养着外室,哪里是一个英雄好汉的举止?!在我 眼中,宋江比那“三寸丁谷烂树皮”的武大郎强不了多少。可偏偏各路英雄见了 他,不仅只是李逵、武松这样的村夫莽汉,就是鲁达、林冲这些见过世面的豪杰, 亦是“纳头便拜,口称有眼不识泰山”。实在让人纳闷。   近年来市场经济兴起来,看了一些社会现象,倒让我解开了少年时的这个疑 团。宋江虽然没有什么才能和德行,但他有银子嘛。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是不 错的。宋江就是仗着手里的几个钱,对落难的各路英雄好汉施以小恩小惠,由此 博得美名,由“黑三郎”变成了“呼保义”和“及时雨”的。这一虚名和他的钱 财相得益彰,使得落难的各路英雄好汉围着他团团转。李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初见面时宋江给了他十两一锭的大银,他就认定“宋江哥哥果然是一个仗义疏财 的好汉”,由此服了宋江,“供驱使”作“牛马走”。这位天不怕,地不怕,动 辄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快活”的莽汉,就为着受了这一锭大银的蒙蔽并欲报 这一锭大银的恩惠,服服贴贴接受宋江的喝斥和奴役,最终被宋江毒死,还说些 “宋江哥哥要我死,我也不怨哥哥”之类的话。十两银子就买去了李逵的精神和 性命,这样的英雄好汉,也实在太贱了。   宋江的得手和李逵的悲剧,是由中国传统的英雄理想和英雄行为造成的。英 雄应是视钱财如粪土的好汉,英雄做事得仗义疏财,这样,英雄的手里当然也就 总是没有银子或不会有太多的银子。英雄说话做事都得“仗义”,即便“君子爱 财”,也要“取之有道”。如此一来,英雄们一是取不到财。(财反被那些“取 之无道”的小人占了)二是取不到时还不能使出体力的优势去抢,那样就成了 “不义”的匪了。于是英雄们必然就陷入这样的境地:一杆枪杀遍了天下的好汉, 一分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这种时候,英雄们也就不得不投靠有钱的宋江们去了。不用花几个钱,宋江 们就买下了各路英雄豪杰,还捎带着一个“仗义疏财”的名声。大大小小的黑三 郎们,就都变成了“呼保义”、“及时雨”。事情还不到此为止,仗义的英雄们 又是讲究“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可没有钱财的他们以什么来报答黑三郎 们的“仗义疏财”呢?只好拼一腔热血了。   由此我想到正史和野史中的那些万古流芳的侠客,他们“允诺必践,以死相 报”的侠义之举,表面看来是为着报答事主对自己的“知遇”和“敬重”,但细 细追索,这些“知遇”和“敬重”,往往又是通过事主为其赡养父母、解救生活 贫困、提供锦衣玉食、抬高其社会地位等等体现出来的,大都还是“黑三郎”们 用钱在驱使义士为自己捐躯。难怪荆柯享受着燕太子丹提供的佳肴美女迟迟不动 身时,燕太子丹就有点沉不住气,催他快快启程卖命。“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 一去兮不复还”。荆柯刺秦这一结果令人千古扼腕叹息的壮举,似乎还是由孔方 兄买成的。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要想做个真正的英雄,看来手头还是 得有些银两。这样,才能按自己的意志去完成英雄的举止,即便在展现士为知己 者死这一“烈性的美”时,也才会死得其所,不至被有心计的富人给耍了。 (寄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