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评的书评               ·筋斗云·   我看过的金庸评论中,感觉原来金庸手下的吴霭仪写得有特色些,最近写了 两则对她评论的评论。原评附在每则后面。              一、关于双儿   这篇中关于“温柔美丽”的评论有许多迷失了目标,我想这很大原因与吴小 姐为女子有关,而“温柔美丽”实际上是一种很男人才能解的感情,金庸在这方 面写得非常贴切的,倪匡最爱双儿是因为其为人性格的结果。   双儿对韦小宝来说是他的安全心理底线,这是韦小宝生活在社会安全存在的 一种体现。一般人把双儿受欢迎理解为男性的征服心态,是种误解;实际上《鹿 鼎记》中表现男人征服心态的是对阿珂的追求征服有一最大的特点是不择手段, 韦小宝对阿珂的追求用尽了手段,这才显得征服的意义。双儿对韦小宝来说如同 一个安全岛:即使天塌了,双儿那里仍然是安全的避风港口。   按行为科学的解说,人的感情特征是几万年自然积累的结果。在原始社会中, 男人外出狩猎,自然的恶劣环境使得生命的安全成为第一担忧,于是对这种安全 的期待成为男人最渴望的补偿心态。对韦小宝而言,只要与双儿在一起,就是生 命安全的象征,双儿之所以对韦小宝重要,不是因为她美丽、被征服、体贴细微, 而是因为她没有攻击性,不会伤害,韦小宝对她永远放心。   我不知道金庸是否自己意识到这一点,不过他写作的本能在这件事有很好的 体现。他安排风际中炮轰伯爵府时,专门将双儿带出,这个细节实际上是非常细 致的。其他女子相对韦小宝来说是一种猎物的象征,失去她们就象是野外猎物被 其他人抢走。双儿是韦小宝生命安全的象征,双儿失去就意味着生命的极度不安 全。人的生存是人的第一本能,在风际中看来韦小宝即使可以原谅一切,却不会 放过威胁他安全的人的,风际中、韦小宝和金庸三人在此都本能地体现了这种万 年自然进化的结果。   《鹿鼎记》中的阿珂是韦小宝征服的最大猎物,所以成为韦小宝的正夫人, 然而与其竞争的郑公子韦小宝能够饶过不杀,也就是因为猎取的意义在于获得猎 物,而韦小宝得到他所希望的,竞争者的命运就并不是那么重要了,韦小宝对郑 公子的仇恨,更大来自师仇。   行为科学的另外一个结论是“女人喜欢坏男人”,这种坏是指有本事的坏。 在原始社会架构中,女人大多时间居住在山洞等较安全地方,安全的因素对她们 来说就不那么重要了,反而最重要的是要男人能够从外面带回来食物。不论男人 用什么方法手段,只要能带回来食物就是女人最大的关心。所以我们常看到许多 女子对犯罪坏男人的维护和热爱,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这种坏男人是竞争猎取社会 适应者的一种。   象倪匡这种对双儿的极度爱恋,很大原因是其本身的无安全感,这在他小说 上也看得出来,在心理学上这算是种感情转移。   现代社会中这种男女关系实际上还是时时刻刻地体现出来,谈恋爱时男人带 花、带巧克力等都是这种原始社会关系的重演。男孩子在追女孩子时,一定要带 一点东西,所带物品的贵重与否并不重要,这并不是有些人所认为的收买,而是 几万年来自然在你我留下的印记:男人从外面带回食物。   *原评:   ──────────────────────────────   金庸小说的女子   作者:吴霭仪   第四节:温柔美丽                 双儿     大男人爱小丫头。倪匡先生最喜欢《鹿鼎记》的双儿,金庸在   《倚天屠龙记》的后记里说他最喜欢的是小昭。     这不足为奇,大男人们都不喜欢别人挑战自己的权威地位和英雄   形象,妻子无论多么尊重,都是平起平坐之人,不同丫头侍妾那样,   完全驯服听话,灵魂肉身都任凭自己处置。当然,丫头侍妾要既美丽   且聪慧才能讨人欢喜,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全副心思放在使自己生   活舒适,有亲昵的享受而无亲昵的负担,怎不是无以上之。     双儿是个货真价实的丫头,先是买来服侍庄家三少奶,后来三少   奶感激韦小宝的恩德,于是把她送了给他去服侍他,所以双儿说自己   “整个人都是他的。”     她对韦小宝不但一片忠心,而且一片真情,同时完全把自己的卑   微地位视作当然,不因他到处追求别的女子而有丝毫嫉妒。现实世界   有没有这种姑娘我不敢断言,但世上许多男子渴望有,而努力猎取他   们的女士们以为自己可以扮演,那则是绝对肯定的。     我非常不欣赏大男人爱小丫头的心理,但老实说,我也很喜欢双   儿,因为她的确是个可爱的姑娘。在《鹿鼎记》中,是双儿这个角色   使韦小宝变得比较可爱。     因为从“情”的角度看,《鹿鼎记》可说是令人颇感不是味道的   ,作者最刻意描写的是韦小宝与康熙之间的友情,但无论这段情谊有   多深厚,结果是康熙一拿出皇帝的身分来便烟消云散。韦小宝对师父   怕多于爱,对母亲甚少挂念,余下就是诸女,但小宝与诸女关系由头   到尾是闹剧,而且使人心寒,他为阿珂神魂颠倒,但阿珂最痛恨他;   他与建宁公主则是一边沉迷于性欲享受,一边心里鄙视。其他的,不   是他作弄人,就是人作弄他,独有与双儿,才是同甘共苦,彼此真正   关心喜爱,连皇帝也要买账,就是这点感情,使韦小宝比较可爱。   ──────────────────────────────             二:关于阿朱和乔峰   吴对阿朱的估计太单纯了,阿朱在天龙中的表现并不是外表所表现出来的少 女纯情,阿朱表现得非常成熟与手段。   这很大原因是阿朱喜欢扮演角色这个爱好必须对人物有仔细观察,而且要对 人物的内心感情进行猜测。在英雄会之前的阿朱是活泼、热情、调皮等少女特性 的,与乔峰相遇后的阿朱则是快乐、深情、理智、自重等成熟女性的特征了。阿 朱的这种转变是她演员天性的本能体现。   阿朱对乔峰深情,两人的关系发展中阿朱是用了相当的手段的。乔峰在天龙 中有神的气质,让他体现了人的特征就是因为阿朱的参与,而阿朱在表现她的角 色时非常称职,她与乔峰是平等的关系,并不是吴霭仪所想象的绿叶牡丹的陪衬 关系。一个例子就是她数次提醒乔峰她的地位并不只是慕容复的丫环这点,她是 明白地把自己放在与乔峰同地位的身份上的。   这个平等关系表现在两人间的互动关系上,阿朱崇敬乔峰,乔峰也受阿朱的 影响极深,并在很多情形下按阿朱的话去做。从乔峰开始要杀全家到后来只杀大 恶人一人,阿朱对赵钱孙等死亡时“他们罪不致死”的评论,都说明阿朱在二人 关系中是独立自主的,而且能影响乔峰。阿朱对死亡的选择也是她在权衡之后的 决策,她的死完成了乔峰从神到人后再回到神的历程。   这又说到了吴霭仪对萧峰角色的定位失误。“金庸写乔峰,用的手法很接近 西方浪漫主义,写的是一个跟命运搏斗的悲剧英雄,”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是 把它归到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就错误了。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是写人间的悲剧人 物,写个人感情冲突的悲剧,是和当时社会的人文精神呼应的,而性格弱点是人 性的体现。萧峰的悲剧是类似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悲剧,这个悲剧的起源不是性格 上的缺陷,而是来自对命运和神的挑战。   与萧峰相近的是奥狄浦斯(港台译为伊底帕斯)的故事,为了让这个奥狄浦 斯的悲剧性加重,特别增加了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的谜语解答。这个情节就是为 了将奥狄浦斯英雄化,为他与命运争斗提供争斗的基础与资格,只有一位不是凡 人的神话英雄与命运抗争的悲剧才能体现命运的真正悲剧性。丐帮除叛、聚贤庄 群雄会这就是萧峰的斯芬克斯,这些描写与情节就是为了将人间英雄萧峰神话化。   复仇并不是萧峰追查的原因,对命运不屈服才是他对此认真追查的理由。萧 峰可以接受失败,却无法接受不明真相的失败。事件的真相、命运的真相对萧峰 而言是远远超过了复仇的成功与失败这些小节的。在阿朱死后,萧峰的殉情之心 一遇到阿朱之冤死这个可能性时,就马上烟消云散了。对萧峰而言,死亡不可怕, 可怕的是死亡没有意义。   对生命意义和命运意义的这种执着,导致了萧峰的悲剧。因为群雄会上死亡 意义的怀疑,萧峰追查大恶人导致阿朱的死亡;因为对阿朱死亡的意义的怀疑, 萧峰追查到大恶人是自己的父亲;因为辽国叛乱的死亡意义的不满足,萧峰成为 南院大王,萧峰最后关外的自尽选择终于完成了这个死亡的有意义。对神话性质 的英雄萧峰而言,生死是不放在心上的,然而生死的意义则是他最放在心上的。 命运的发展萧峰并不关心,但是对命运的抗争、自我体现的这个意义则是萧峰这 个英雄希腊式悲剧的起始与主题。   对萧峰这种精神的理解最深刻的是阿朱,阿朱知道自己的身份可以让萧峰放 过段正淳,然而代价则是萧峰自我的丧失,她知道放弃了命运的萧峰到了塞外将 是一个不快乐的萧峰。阿朱对萧峰深刻的理解和她对萧峰深深的爱情,使得阿朱 选择了她所预期的结局。因为她知道对萧峰来说,一个掌握了命运在痛苦中生活 的萧峰比一个屈从命运在后悔彷徨中生活的萧峰有意义。   *原评:   ──────────────────────────────   金庸小说的女子   作者:吴霭仪   第四节:温柔美丽                阿朱     阿朱也不是真正的丫头。“牡丹虽好,还须绿叶扶持”,乔峰是   牡丹,阿朱是绿叶,是衬托出乔峰英雄气概的小姑娘。     乔峰救阿朱事出偶然,为保护她赴聚贤庄,结果一场血战,是激   于义愤,也不是对这顽皮女郎有什么印象。到了后来,他变成孤身一   人,阿朱矢志跟随,伴着他千里奔波去寻访仇人下落,两人关系才转   向亲密。     不过,乔峰一直没有把阿朱看作服侍自己的丫头,很早便视她为   未过门的妻子,一早约定,一待大仇得报,两人便结伴到雁门关外放   牧。阿朱是乔峰一生人最失意孤单时的伴侣,不但处处慰解他,同时   也使出本领帮助他做到他想做的事。正如乔峰所说:“得妻如此,夫   复何求?”     可惜两人注定是悲剧命运,阴差阳错,阿朱“发现”了乔峰的杀   父之仇人是段正淳,然后又发现了段正淳是自己的生父,于是以她超   卓的易容之术,假扮了段正淳,让乔峰一掌打死。     阿朱为乔峰死,令人想起程灵素为胡斐死,但金庸功力又深了一   层,阿朱之死场面更加感人。论情理,阿朱是否非死不可,并非没有   疑问,程灵素甘于牺牲,主要是她为胡斐伤心绝望,根本不想活,但   阿朱却一心盼望伴乔峰到雁门关外放牧,而且她性情开朗活泼,与程   灵素的内向多愁迥然而异。不过,论效果,却是这样的结局更具悲剧   激情,使人印象深刻。     我觉得金庸写乔峰,用的手法很接近西方浪漫主义,写的是一个   跟命运搏斗的悲剧英雄,莎士比亚的悲剧英雄在完美中往往有一个终   于导致他们自毁的致命缺陷,哈姆雷特是优柔寡断,奥赛罗是嫉妒,   乔峰也是一样:他的致命缺陷是对复仇的坚定意志。这个缺陷使他毁   掉最心爱的人,也终于毁掉自己。     阿朱起初是燕子坞的一个无忧少女,以假扮别人开玩笑为乐,遇   上乔峰改变了她,使她从天真活泼变成温柔懂事,她的一生很短,而   她这绿叶一凋零,乔峰的牡丹也逐渐褪色了。   ────────────────────────────── (寄自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