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 起 那 些 日 子 ·子川· 后来,我经常想起在农村的那些日子。想起那些日子,已经感觉不到那岁月 的漫长,虽然那是整整十年光阴,是我一生中最金贵的一段岁月。想起那些日子, 我有时会哑然失笑,不知道的人看到我陡然地傻笑,以为我大脑有毛病。其实, 我大脑一点毛病也没有。我只是一个俗人。当年插队的时候,我就不像其他知青 那样,身上有一种区别于农民的特质,尤其是那些大城市的知青。大城市的知青 与我们不同,他们见多识广,去的地方又主要是边境,比如北国南疆,比如北大 荒。他们的打的旗号也不同,叫兵团,像部队一样。 而我所在的城市是个小县城,全县六七十万人口,城镇人口占十分之一还不 到,其余都是农业人口。让我们下乡插队,只是为让占十分之一还不到的城镇人 口更少一些,而让占十分之九以上的农业人口更多一些,并且这种多少的增减, 在数字比例上也是微不足道的。我说这话的意思,是想说明我所在城市与农村其 实很接近。也许正是这么个原因,下放农村后不久,我身上的城市人的自我感觉 很快就消失了。到农村的第三、四个年头,我就觉得自己与纯粹的农民已经没什 么差别。 这当然是一厢情愿的事,不管我怎样脱胎换骨,农民们并不把我看作是纯粹 的农民。比如,我曾经不止一次想在农村里找一个合适的村姑作为对象,然后, 像正宗农民那样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自此,子子孙孙当一个地道的农民。我的 这一美好的愿望并不为当地农民所接受。当地农民都很狡黠,他们对距离他们并 不遥远的城市一点也不陌生,对城上人的德性也大体了解一二。所以,我只能眼 看着身边那些稍许像点样的乡村女孩,一个个从我的身边飞走。她们最终成了纯 粹农家的媳妇,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嫁给我,或者说她们的父母谁也不愿意自己的 女儿嫁我这样的人。她们父母的观点:要么城里人,要么乡下人。像我这样,既 不是城上人,也不是农村人,或者说,既是城里人,又是乡下人,就被认为不妥。 因为他们很清楚,作为城里人我身上并没有城里人的长处,比如有定量户口,到 月有地方给发粮票,比如有固定工作,到月有单位给发薪水;作为农村人我却保 留了城里人的许多弱点,比如要面子,干不了重活计,用他们话说是“文不似个 秀才武不似个兵”。在他们的眼里,我有点像那种三尾儿蟋蟀。人们都知道,蟋 蟀要么二尾要么独尾,三尾就不对了,三尾的浑名叫“油葫芦”,即不公不母不 伦不类的意思。 可三尾子也是个生物呀,所以,在农村的最后几年里,我常常梦到娶媳妇的 事。城市女孩固然不会嫁给我,退而求其次罢,农村女孩也不肯嫁给我,虽然我 迫切希望娶个媳妇回家过日子。到后来,农村里跟我差不多大、长得又能看得下 去的女孩,差不多已经嫁光了,因为乡下论婚嫁年龄普遍比城里小。除了以上两 种女孩,再有便是与我一样下放的女孩,或者叫女知青。“同是天涯沦落人,相 逢何必曾相识”,这些女孩子对与她们处境相同的男知青,比如我,理应多出一 分顾眄之情吧。可她们不。她们也有她们的难处。一般来说,女孩子比男孩的眼 界要高出不少,所谓“女攀高亲”说的就是这层意思。所以,当我念念中想娶一 个农村女孩做媳妇的时候,她们却大都对农村少年关闭她们的少女之门。她们扫 瞄我的目光,显然也是那种不屑一顾的神情。虽然她们知道我们并不比她们特别 差,问题是她们需要的我们必须高出她们一头。当然,以她们的抱负,大约总得 嫁个城里人才好,才符合规律。问题是城里人也不呆,虽说你曾经是城里人,如 今却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农村户口。那年头,农村户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事情,特 别是女性,按照我们的户藉管理规定,小孩的户口从来都是随母亲。所以,城里 人在找对象,特别要先摸清女方的户口,而拒绝女方介绍人的理由,常常只须道 出这么个顺口溜:(这姑娘)丑倒不丑,(可惜是个)农村户口。人家也就知难 而退了。 当我在农村呆足了十年以后,回到城市,才发现所见到的女知青姐妹们大都 没有结婚。这样一大批刚刚回到城市的知识青年,又多了另一个名号:大龄青年。 所幸这些大龄青年,倒也没有成为多大的社会问题,当她们到了城市以后,都以 短跑的速度结了婚,并且在差不多时间里突击抱上孩子,弄得那些接受她们的工 厂,一肚子的牢骚怪话,说:真倒霉!好不容易招一个工人,什么用场还没有派, 得先给她配房子、歇产假,难道我们前世里欠了她们不成! (寄自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