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82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2000年10月9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中国将加强艾滋病预防教育         获奖作家哈金的同性恋小说出版 ② 【说三道四】我们如何面对同性恋和他们的权利                 ──不是故事的故事 ③ 【综合报导】艾滋病扩散在中国已成燃眉之急 ④ 【历史回顾】蔼理士和《性倒错》 ⑤ 【信息天地】克隆技术与同性恋者生育 附:克隆技术为同性伴侣生育提供希望 ⑥ 【同人心语】同性恋聚会见闻录 ────────────────────────────── 【新闻摘要】 ◆ 中国政府正计划加强法例阻止艾滋病蔓延,而有关机构正研究是 否免费派发安全套,加强性教育。《中国日报》引述卫生部官员说, 当局正在辩论法例是否应该准许派发安全套,以及向妓女和嫖客提供 性教育。另外有关部门正计划加重刑罚,对付那些蓄意将艾滋病传染 给别人的人。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导,中国有至少5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中国 政府估计在十年内感染艾滋病患者的人数会倍增,所以希望防范于未 然尽快推出新措施。不过卫生部的官员说,许多人还没有准备接受这 些措施,以及接受在酒店和大学派发安全套。   中国人在性方面仍然保守,去年深圳一间公司想趁着世界艾滋病 日,向北京的大专院校免费派发安全套作为宣传,结果遭到学生反对。 去年推出的首个安全套广告被视为推销与性有关的产品,不合乎中国 社会的道德规范而被紧。   中国目前的艾滋病感染人数在亚洲仅次于印度、泰国和缅甸,居 第4位,在全球居第17位。 ◇ 去年因长篇小说《等待》而获得全美图书奖的华人作家哈金(Ha Jin,原名金雪飞)最近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新郎》(The Bridegroom), 其中收录了《活着》、《牛仔鸡进城后》、《纽约来的女人》等作品。 在《新郎》中,一位相貌平平的女子嫁给了一位英俊青年,结果发现 对方是名同性恋者。青年因参加地下文学沙龙而被捕,其岳父通过关 系使他免于牢狱之灾。当他将女婿送往精神病院治疗时,医生告诉他: “这东西不是病……它也许是天生的,就象左撇子一样。”当岳父最 后感到女婿将使自己身败名裂,强迫女儿离婚。   《等待》描述了一位中年医生经过十八年的等待,终于获得组织 批准,与来自农村的原配小脚妻子离婚。当他与相爱已久的护士如愿 以偿地结合后,发现自己对于婚姻已失去了激情(而非媒体所言的阳 萎)。此书曾点触到同性恋情,但着墨甚少。 ◇ 据美国最大的同性恋政治组织“人权运动”于9月25日发表的 年度报告表明,列入《富比士》杂志前500名的美国大公司中,共 有100多家为雇员的同性伴侣提供医疗保险。全美共有3572个 公司、大学和各级政府为雇员的同性伴侣提供配偶福利,比一年前增 加了25%。 ◇ 马来西亚政府最近成立一个了50人的“道德管制队”,该队负 责人阿布杜尔·卡迪尔·切·考勃在接受《时代》周刊的采访时表示, 同性恋完全是受西方影响的结果,“比谋杀还糟”。该道德管制队于 去年逮捕了110因被怀疑有同性恋行为的穆斯林教徒。考勃说,多 数逮捕来自告密者提供的线索。“他们打电话告诉我们这些人的确切 去向,如果旅馆等。我们到达后就破门而入,当然这时候这些人往往 都已经穿上了衣服,但我们还是以同性恋罪向他们提出起诉。” ◇ 根据南非《每日电邮和卫报》报道,纳米比亚内务部部长杰瑞· 艾康乔在一家警察学校的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时说:“我们必须将男 女同性恋者从这个国家中消灭……即使他们有一只同性恋的狗,也应 该将它杀掉。”他呼吁警校毕业生共同抗御同性恋和谋杀等“违背自 然的行为”。   纳米比亚的同性恋组织“彩虹项目”要求政府对艾康乔的上述言 论表示公开反对,但此举似乎不可能,因为总统萨恩·纽乔马曾最近 指责同性恋“有违自然”。 ────────────────────────────── 【说三道四】 ◆     我们如何面对同性恋和他们的权利                 ──不是故事的故事             ·焚 天· 一、“专家”在代表谁和因该谁来修改婚姻法   当我看到8月31日有关婚姻法专家、社会学家、法律工作者对 修改婚姻法中,关于同性婚姻的讨论之后,我想了很多。对于那些被 称作各种“家”和教授的“专业水平”很是怀疑和失望,因为他们不 过是在一孔之见地表述着──带着社会和个人的偏见、误解和伪善的 脸孔,至少这不是讨论社会问题的态度。   当然,李银河除外,无论是她以前的著作,还是她的观点都是实 事求是和符合人之本性性的,也是一个人──无论他代表着怎样的角 色,都应该具有的宽容和理解。   尤其是作为一个专家,这样的标准并不高。   对此我还是失望了。   大家看一看他们的说词,自然会明白。   杨大文的观点是“同性恋我同意在法律上给以宽容,但为什么要 婚姻呢?”   他不知道同性恋者为什么要婚姻,可是他却知道自己是一个“专 家”!真是天下第一等怪事!爱的归宿和形式是什么?当然也是拥有 对方──情感和身体,拥有爱!他(她)也需要有一个像法律一样的 东西来约束和保护双方的利益。这一点与异性恋没有什么区别,也不 应该有什么区别。因为他(她)们同样是“人”而不是别的什么怪物 和异类!应该受到这样的歧视!   可是号称专家的杨大文却不知道!仅仅“我同意在法律上给以宽 容”,怎么宽容?谁来宽容?是你杨大文这样虚假的故作姿态的“宽 容”?真是莫名其妙!   “这涉及婚姻制度本身的问题。几千年来,婚姻制度就是为一男 一女结合而设的。为什么要打破这个呢?如果同性也可以结为夫妇, 婚姻就不是现在的婚姻了。同性恋者想结婚是希望得到人格上的尊重, 当然也有经济因素。我觉得在我们国家可以对同性恋宽容一些,但在 法律上承认同性婚姻我个人目前不同意”。   这便是他的宽容!   婚姻制度从来不是“几千年来”为“一男一女结合而设的”,这 谁都知道。更多的是一夫多妻制。所以建国后我们给“打破了”。但 是他却认为同性恋者结婚仅仅是希望得到“人格上的尊重”,这如果 不是无知,就是掩耳盗铃的举动,不免贻笑大方。他们(她)想结婚 是因为那是他们应该得到的权利,他(她)们需要法律的承认,他们 需要堂堂正正地生活和做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不过是部份的内容却不 是全部的内涵。只有这样做,才是一个专家的态度和努力的方向,是 传播真理而不是误导大众,因为他们需要专家做的就是要打破现存的 并不十分合理的婚姻制度,而不是保存“现在的婚姻”──只为异性 提供保障和服务。   但是他却拿出纯属个人的观点来探讨属于全社会的问题,而且关 系到的是那些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但在法律上承认同性婚姻我个 人目前不同意。”   我不知道这是在研究问题还是村妇饶舌,或者小孩子的玩笑?   江晓阳的观点就更不可思议了,他的理论基础是“对同性恋目前 绝大部份中国人还是接受不了。我们不能用法律来倡导社会进步,法 律只能是社会进步以后的产物”。   提出这样观点的竟然也是我们的某种“家”和学者!他是以人的 多少来区分正确和错误──“绝大部份中国人”接受不了的,就不能 来提倡!就是错误的,要推翻,要打倒!好像这很“民主”!其实也 不过是伪善,是打着民众的旗号为谬误肆虐横行开绿灯!要知道这不 是选举,这是研究和探讨问题,而且并不是公开的,是很私人和敏感 问题(而且你江晓阳未必就能代表得了大众的意向),真理从来不是 以拥有的人的多少来评判的!真就是真,就需要你去直面而不是避重 就轻闪烁其辞,或者美化,或者丑化,或者全部视而不见。否则文化 大革命的全国一个声音怎么解释?如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没有必 要公布于世人了!   可是这些也不是最重要的,他说“我们不能用法律来倡导社会进 步”,这就更让我匪夷所思了,如果法律不是保护和维护权利,维持 社会公正和指明其方向,等等等等,来保护所有人的利益,那就是墨 索里尼的“恶法”,宣传和提倡种族歧视的律条,我们要它有何用? 难道再需要来一次践踏法律和人权的“文化大革命”式的“社会进步”, 付出鲜血的代价,才来制定所谓“进步的法律”?真是咄咄怪事!要 知道,那些被忽视和践踏着的,因为真爱而一再付出血和泪的人实在 太多了,他们需要一个正常人的所有的权利,而不是假仁假意的施舍 和同情!   或者倒行逆施,说什么“不能用法律来倡导社会进步,法律只能 是社会进步以后的产物”,如此观念是不是社会的进步?你到底懂不 懂法呢?   江晓阳没有看见,或者是视而不见的东西,就不允许别人看和说!   我确实在为你痛心!   只有李银河在倡导,在以一个学者的态度研究和呼吁:“从我对 同性恋群体的研究,他(她)们中有结婚愿望的理由和异性恋的一模 一样,比如忠贞,或者配偶权,一方动手术另一方可以作为亲属签字 等等,他们的财产权要求和其他家庭也是一样的。”   可惜这样的声音实在太微弱了,太缺乏力量了!很少有支持和赞 同的势力,巫昌祯,马忆南和龙翼飞也只是在牵强地“担心”著。中 国社会科学院生命伦理学中心名誉主任邱仁宗教授的阐述也是不温不 热,平平淡淡:“不同性取向、不同价值取向的人或人群,相互尊重, 求同存异,而且拥有平等发展的权利,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其实何止是社会的长治久安呢?打着这样的旗号实在也可以视而 不见充耳不闻的,一如我们先前的作为。它们实在是关系到每一个同 性恋人的切身利益的!可是这些“专家”却在打官腔!唱高调子!   如果法律不能保护每一个人的正当权利,你会说什么?你又能说 什么?   这里的专家好像没有一个是被“同性爱”折磨着的人,他们── 同性恋者只是被忽视和冷漠的人群,最多是抛洒一些廉价的同情和可 怜。他们从来不被允许来探讨和提出修改可以保护自己利益的法律。   因为没有人能够真正代表他们的利益。   除了他们自己。 二、我的观点和我们应该有的社会和观念   那么我的观点呢?我们?   我觉得,既然是只有一个地球,大家都在共同呼吸着同样的空气, 在同样温暖的阳光下享受美好的生活,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排斥和剥 夺别人同样的权利。   无论是怎样的权利。   因为爱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是上天赐给世人的权利,是属 于本能但却可以超越本能的真实情感!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体验 和追求,所以无论是异性恋爱,还是同性之间的爱情,都是正常的存 在,并没有一个崇高,一个龌龊的区别,他(她)们同样是人,谁也 没有权利来践踏和摧残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选择,所以我们必须要给这 种爱存在的空间。包括文化,道德和法律的强制保护。   只要它符合不触犯法律,没有损毁和践踏他人爱的权利,就无可 指摘,也不要去指摘,尤其是我们的专家们。更无需遮遮掩掩,拿出 道貌岸然的姿态“教训”世人。   我们所谓的道德标准实在有些陈旧了,像那些裹脚布和扭曲变形 的小脚和长辫子,我们必须要重新来构建和制定,来倡导,首先是法 律的认可和保护。因为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观念在更新,而爱 是不可泯灭的,也是不可以压制的,无论是怎样的爱!   他们同样可以叫人感动,也同样在感动着他们自己和任何一个具 有正常思维的人。他们的爱同样是纯洁和无私的,他们同样需要社会 和法律的认可,而不仅仅是某个人的同情!   永远不是!   为了我们的世界更美好,为了那些同样拥有美好的心灵和爱的人 的权利,我们为什么不能更宽容一些?我们为什么不能够更理性一些? 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和关怀他(她)们呢?   这其实并不难!   抛开一己的私欲和偏见吧!为你的爱和他们的爱感动!   如果没有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呼吁和感召,美国 的民权运动不会取得这么可赞叹的进步,美国也不会有如此天翻地覆 的变化。   包括他们对同性恋的宽容与认可,法律和社会的。   那么我们的国家呢?我们都在观望和等待谁呢?   那并不遥远的梦想,何时真的实现?   谁在,谁应该来为他(她)们说话? 三、“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救世主”   我们有时候完全忽略了这一点:“现代社会是由各种利益集团组 成,这些集团都有自己的利益考虑,他们都通过自己的诉求渠道(如 中介组织、压力集团等)向政府施加压力,而政府的主要责任就是平 衡各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各利益集团之间压力的平衡就是一个社会 的现状。”(何清涟的《漫游210年前的美国费城》)   那么什么是最好的社会制度?什么是最好的法律?   虽然大多不过是理念上的,但是比较之下,毕竟有所区别。那就 是能够正视并针对人性的弱点,是平衡而不是抹煞和消灭各种欲望, 包括私欲的存在。把它们限制在它们应该存在的范围之内。这便是, 也应该是我们的社会和我们追求的方向。   只有这样的社会才会有真正反映各种利益要求的法律的存在。   可是在中国,那些弱势群体──农民,失业者和同性恋者等等, 没有人来关注他们的生活,没有人在为他们的利益奋斗和争取。   除了他们自己。   因为法律只反映和保护那些有实力的人的利益!   这就是我们某些专家之所以表现的软弱和牵强的原因。   所以,我们也许苛求他们了,他们不可能做的更好,他们代表的 利益决定了一切。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这一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救世主”, 所以我不得不悲观地说:   “能够解救你们的,只有你们自己!”   “直到你们可以修改法律,或者可以委托代理修改的那一天!法 律才会代表和保护你们的利益!”   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虽然有些残酷,却容不得你回避! ────────────────────────────── 【综合报导】 ◆       艾滋病扩散在中国已成燃眉之急   中国艾滋病研究专家曾毅最近发出警告:中国近年来艾滋病毒感 染人数以每年相当快的速度增长,说明中国已经进入艾滋病的快速增 长期,如果在这个阶段防治措施不力,就会迅速进入泛滥期。所以, 中国能用于遏制艾滋病的时间和机遇已经不多。   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到1999年底,中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 毒感染者大约17316例,其中,艾滋病患者647例,死亡 356例。疫情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在农村地 区。专家估计,到1999年底,全国实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超过 100万,而作为那些促进艾滋病传播的各类性病,近年来每年以年 发病率上升20─30%的速度增加。1999年,全国报告新发性 病病例836655例,比1998年增长32%,是历年报告病例 最多的一年。据卫生部疫情漏报调查和专家估计,去年新发性病病例 至少为400万例,到2000年,全国艾滋病感染者有可能超过 300万。   照此下去,印度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目前印度有550万人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占成年人口总数的60分之一,其中有近100 万人是五年前感染上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如果印度政府现 在还不采取断然措施,也许不到五年,印度将成为全世界艾滋病人口 最多的国家,届时,印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将突破4000万, 印度的医疗体系将面临破产,几十年经济建设成果也将毁于一旦。 ◇ 泊来品变成中国“土特产”   自从1985年第一例艾滋病人在中国大陆被发现,艾滋病犹如 一股来势汹汹的黑色风暴,在华夏大地上悄然卷起。作为中国南大门 的广东省首当其冲,成为除云南省之外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省份。 1986年6月,广东省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此后在1992年 至1996年短短不到5年时间,一下上升至214例,其中18人 发病,9人死亡……截止到1998年12月止,据官方对外公布的 统计数字,已累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774例,尤其以性接触和 静脉吸毒方式感染的人数上升为最快。   艾滋病作为一种“洋病”,是地地道道的“泊来品”,广东初期 的艾滋病感染者无一例外全部是从国外“进口”的,但短短十多年的 光景,便发展成了颇具“中国特色”和“广东特色”。广东河源市一 位从未迈出过国门半步的年过花甲的老头子,因厮混色情场合而染病, 被家人送往医院查出已患艾滋病,随后不治身亡。   今年8月初,记者连续四天探访了在广州某医院治疗的艾滋病患 者。该院自从1996年以来共收治了40多例,己死亡19例。请 看看那一桩桩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吧:   故事一:男青年王××,20岁,一脸稚气。他因淋病住院,因 此前有吸毒史,常规艾滋病检查时查出艾滋病病毒,他说他在东莞作 建材生意时在发廊认识了许多朋友,他见朋友“打针”(注射毒品) 很过隐,自己也试试,没想到就染上了病。他悔恨地说:"本来我的 身体好好的,谁知道会感染上这种病呢?”   故事二:湖南女子梁XX,24岁,来广东打工已5年,两年前 与一名广东男子结婚。梁刚生下一个男孩,就老是觉得肺部有毛病, 到医院检查,或说肺炎,或说肺结核,反反复复折腾了三个多月无法 确诊,后来到广州检查,竟是艾滋病。这之后没多久,她扔下4个月 大的孩子离开了人间。据医生说,她的前任男友和现任丈夫均感染有 艾滋病病毒。   故事三:黄女士,来自侨乡,35岁,13年前与在深圳工作的 A结婚,两年前离婚嫁给了香港人B,此人于98年3月死于艾滋病。 黄到香港料理丈夫的后事时也验出患了艾滋病。3个月后,她在深圳 工作的前夫A死于艾滋病。98年10月,她自己也病发住院,医治 两个月后回到老家,98年12月死了。   故事四:谢××,长得很帅气的小伙子,1米8的个头,原来是 个当兵的,退伍后不知为什么却吃上了“软饭”,到广东做男妓,频 频往返于广州、深圳两地,不久又被一位富婆“包”了起来,但他自 己也包了另一个女人,可入不敷出,跑到血站卖血,不久被检验出了 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   故事五:湖南籍女士乔××,25岁,聪明能干,4年前来潮州 市潮安县某工厂打工,结识当地人胡××并与之结婚。据乔女士说, 她本人的私生活一直很检点,从来没有别的男人有染,然而98年3 月却莫名其妙地感染了性病,回湖南岳阳老家治疗性病时又被检验出 感染上艾滋病。住院期间,她的丈夫胡XX也被医生要求验血,也验 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上述几个信手拈来的故事,每天都在中国不断重复上演着。 ◇ 防不胜防   中国浩浩荡荡的“黄色娘子军”无疑是传播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而且存在以性交易报复社会的情绪和行为。上海的被调查者当中,有 68·2%的人表示,假设自己感染艾滋病,不会将实情告诉他人; 29·1%人表示,感染艾滋病后会继续卖淫,23·6%的人表示, 自己会把艾滋病有意传给他人,理由是“反正自己已经这样了,不如 多死几个。”   虽然大多数人主张禁止、打击卖淫嫖娼现象,但从预防艾滋病的 角度来说,由于主流社会对买卖淫现象持一种否定态度,在严打期间, 很多患有性病甚至艾滋病的妓女、嫖客不敢去看病,为疾病的交叉感 染埋下了严重隐患。   卖淫行业有一句话:东方不亮西方亮。在中国,不可能所有的警 力都用来“打黄”,大城市严打时,卖淫会向小城市转移,有的还会 跨地区转移,这是造成疾病蔓延的又一个因素。中国目前的行政法规 定,卖淫、嫖娼的最高罚款数额为五千元人民币,劳动教养半年至两 年,卖淫女性大多经济状况并不好,如果被罚之后,她们只能更加努 力地去做这一行,形成越罚越做、越做越罚的恶性循环。时下中国有 两种互不相容的观点:有人建议,设立红灯区,一切都公开化,在红 灯区工作的人要领上岗证,并做相应的健康检查才能上岗工作,防止 疾病的蔓延;反对者则认为,这样做将会导致性服务业转为更加隐秘 的地下状态,更无法控制疾病的传播。武汉妇教所的一位官员认为, 开放“红灯区”只能将涉世未深的妓女管理起来,而大量高级的、有 “能量”的妓女不会“应邀入瓮”。   目前中国涌入城市的农村打工妹有大约2800万左右,平均年 龄不到23岁,文化水平低于初中,其中又有90%的进入服务业, 这部份人也将是从事卖淫业可能性较大的人群。从买方市场而言,港 澳台旅客以及外国投资者、管理者大增,中国暴富的人也不断增多, 消费的畸形化还在继续;此外,中国男女人口比例失调,据1996 年统计,中国男性比女性多出2000万;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 金钱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从防治艾滋病的角度看,中国面临着 异常严峻的挑战。 (选自万维读者论坛) ────────────────────────────── 【综合报导】 ◆         蔼理士和《性倒错》             ·二 言·   “所谓的‘道德’不过是对命令的盲目服从。”                ──亨利·哈弗列克·蔼理士   三十年代,中国学者潘光旦先生将英国性学家和心理学家亨利· 哈弗列克·蔼理士(Henry Havelock Ellis,1859┄1939)的《性心 理学》翻译成中文,并在附录中加注了同性恋在中国历史上的反映。 在同性恋广受漠视的旧时代,《性心理学》多年来为中国读者提供了 探视同性恋真相的唯一科学窗口。   蔼理士性学思想的发展可追溯到社会主义思潮对他的影响。他年 轻时与卡尔·马克思的女儿伊蕾娜结为好友,并积极支持当时刚刚兴 起的女权运动。1890年,蔼理士发表了第一本著作《新精神》, 表达了弘扬科学、解放妇女和传播民主的理想。当时的英国社会仍然 弥漫着维多利亚时代遗留下来的保守气氛,性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尚未引起普遍重视。“性来自生命之根……如果不懂得性,我们就不 可能懂得如何尊重生命。”蔼理士这样写道。   同一年,女权活动家爱迪丝·李的独立精神和充足的自信心吸引 了蔼理士,但他在婚后发现妻子原来是名女同性恋者。在此之前,蔼 理士曾经在一些医学文献上读到,女同性恋者具有男性体态特征,但 爱迪丝的外表完全是个典型的女性,这使蔼理士深感困惑,但他接受 了妻子的性倾向,并宽待她与其他女性的交往。处于异性恋婚姻的爱 迪丝在英国和美国等地发表演讲,宣扬女权主义思想,并成为女同性 恋权益运动的先锋。她还与同性恋社会主义思想家爱德华·卡宾特结 为好友,成为卡宾特绿林居所的常客。这对学者兼社会活动家夫妇的 婚姻维持了25年,直到爱迪丝去世。与此同时,蔼理士和美国节育 运动创始人马格丽特·杉格建立了永恒真挚的爱情。   妻子的性倾向引起了蔼理士探讨同性恋的兴趣。当时奥地利精神 病专家理查德·冯·克拉夫特┄埃宾于几年前发表的《性心理疾病》 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欢迎,“同性恋是疾病”的观点开始扎根。蔼理 士从自己对犯罪心理的先天性研究的经验出发,比较赞同克拉夫特┄ 埃宾关于同性恋先天性的观点,但自己的家庭情况令他感觉到:同性 恋者也许并不象《性心理疾病》等著作中所描述的那样。    当时蔼理士已经陆续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是英国心理学 界公认的知名人士,还应邀担任了《当代科学系列》丛书的编委。 1892年,文化学者约翰·爱丁顿·西蒙兹与他取得联系,两人商 讨合著出书,取题为《性倒错》(Sexual Inversion),由西蒙兹负 责述写同性恋在人类各历史阶段中的反映,蔼理士着重于医学方面的 探讨。当时西蒙兹已经完成了探讨同性恋的《希腊伦理的一个问题》 和《现代伦理的一个问题》两本小册子,但仅由自己出资印刷,供圈 内一些朋友在小范围内阅读。一些朋友在书信交流中写出了自己的亲 身经历,这些材料为《性倒错》提供了大量实例。   不幸的是,西蒙兹于第二年去世。德语版《性倒错》于1896 年在德国率先发行时,完整地收入了西蒙兹所写的两章。次年此书在 英国发行时,西蒙兹和蔼理士同列为合著者。西蒙兹的文学经纪人及 其家属得知后,马上向蔼理士施加压力,迫使他将西蒙兹的文章从书 中抽出。该书修正后再版时,审判王尔德的风波尚未平息,《性倒错》 也被认为试图为同性恋“翻案”而被法院定为“淫秽”,在英国全面 遭禁。可幸的是,此书在美国等地发行后,引起了医学界人士的强烈 兴趣,其赞同同性恋正常化的观点与当时在医学界盛行的克拉夫特┄ 埃宾的《性心理疾病》形成对抗。   尽管西蒙兹的文字在《性倒错》一书无从看到,但他提供的众多 实例得到了保留。这些实例为此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使同性 恋的正常性首次在医学著作中得到正面反映和辩护。案例叙述人的年 龄从17岁到70岁不等,他们讲述了同性恋欲望如何贯穿自己的成 长经历。这些事例无一例外地表明,虽然同性恋者与现实格格不入, 但他们认为这种性倾向不仅生来俱来,而且是人生快乐和创造力的源 泉之一。   基于同性恋者们的自述,蔼理士反对克拉夫┄埃宾将同性恋列为 疾病或者“退化”(degeneration)的做法。他借鉴了当时有限的人 类学研究成果,指出同性恋不仅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等地都存在,而 且贯穿着漫长的人类历史。蔼理士强烈反对英国法律将同性恋列为犯 罪,并认为与其“改造”同性恋者,不如对他们表示宽容。   除此之外,蔼理士还搜集整理了六个女同性恋实例,这是有史以 来女同性恋首次受到性学界的严肃关注。尽管如此,由于案例有限, 蔼理士对于女同性恋的看法仍然局限于当时狭窄的性别分工:      “急促有力的动作,手臂的力度,直爽的语言,嗓    音的抑扬顿挫,男性化的直截了当和强烈的幽默感……    这一些在一个明锐的观察者眼中,表示着一种内在的心    理失常。在生活习惯方面,她们中不少人明显喜欢抽烟,    即使那些外表非常阴柔的人也不例外,有些人甚至能够    抽雪茄。她们对于针线活和家务事普遍不感兴趣,有时    甚至显得无能为力,但在运动方面却有着非凡天赋。”   蔼理士关于女同性恋的论述印证了作家雷德克利夫·霍尔的成长 经历和内心感受,激起了她的共鸣。她以蔼理士的观点为基准,创作 了长篇小说《寂寞之井》,霭理士为该书写了绪言。《寂寞之井》在 英国被查禁时引发了诉讼官司,蔼理士发表书面声明,为此书进行公 开辩护。   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和科技水平的局限,蔼理士在《性倒错》一书 中对于同性恋者的某些观察从现代人的目光看来,显得浅薄陈旧,比 如他认为同性恋者普遍喜欢绿色,而异性恋者普遍喜欢蓝色和红色; 同性恋者往往外表显得比较年轻,而且长了张娃娃脸;同性恋者更可 能带有两性人的体征;同性恋者抚养孩子将导致人口走向衰弱;外表 女性化的女同性恋者并不是真正的女同性恋者,但容易受到后者的诱 惑。他虽然支持女权运动,但认为它将使一些妇女走上同性恋的人生。 然而,瑕不掩瑜,《性倒错》在医学界内部首次向占主流地位的同性 恋病理化观点提出了挑战。   蔼理士去世后三年,《精神分析季刊》于1942年发表专文, 总结了蔼理士在性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特意指出他所倡导的同性恋 非病理化的观点具有最强烈的革命性意义。此后阿尔弗莱德·金赛、 艾弗伦·胡克和托马斯·萨斯等学者进一步提供了有力的实证资料和 理论探讨,几代人的努力终于使医学界摈弃了同性恋病理说,而蔼理 士正是开辟这条漫长道路的先锋。 ────────────────────────────── 【信息天地】 ◆         克隆技术与同性恋者生育 ·楚 钧·   1996年第一个克隆动物绵羊多利诞生后,细胞核移植技术用 于动物无性繁殖立即引起了大众和媒体的关注。这种打破传统男女生 育模式的繁殖技术无疑给希望生育的同性恋者带来了希望。   为了解释清楚无性繁殖,我们先谈谈传统的有性生殖过程。我们 每个人的体细胞都有遗传物质(DNA),DNA编码了生命活动所 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DNA大分子在人体组织成染色体,每个体细 胞中都有23对(共46条)染色体。这46条染色体中,23条来 自父亲,23条来自母亲。23条来自父母一方的染色体就已经包含 了生命活动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所以人的细胞中有两套重复的遗传 编码,我们称之为二倍体。人类繁殖的第一步是人的精(卵)源细胞 分裂发育为精子(或卵子),精(卵)源细胞是二倍体,而精(卵) 细胞是单倍体,也就是说,精子和卵子中只有23条染色体,只含一 套完整的人类遗传性息。从精(卵)源细胞到精子或卵子的细胞分裂 过程中,细胞中的遗传信息由两套减到了一套,我们称这一细胞分裂 过程为减数分裂。单倍体的精子和卵子相遇后,两者融合成受精卵, 受精卵含有来自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是二倍体。受精卵细胞分裂发 育分化成胎儿,人出生后细胞继续分裂发育分化,使我们生长,衰老, 直到死亡。在这一过程的细胞分裂中,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都得到 复制并平均分配到新一代的细胞中,因而我们的每个体细胞一直保持 两套遗传信息。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有性生殖过程,那就是减数分裂 使二倍体到单倍体,受精过程两个单倍体融合成新的二倍体的过程。   那么什么是无性繁殖呢?无性繁殖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克隆”。 体细胞(二倍体)不经过减数分裂,直接分裂发育为新的个体,新个 体的遗传物质全部来源于一个前辈。这种繁殖方式主要存在于细菌等 低等生物。在高等生物中植物是可以无性繁殖的,植物分化后的体细 胞,比如根细胞,叶细胞都可以单独分裂发育为完整的植株。但是人 却不能进行无性繁殖,我们的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等虽然有两套完 整的遗传信息,但它们都无法分裂再生为一个新的人。人要繁衍后代, 必须经过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也就是一定要经过有性生殖。从另一 个角度来讲,一个人是做不到将自己的全部的两套遗传信息复制传给 下一代的。   1996年7月5日,出生在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的绵羊多利作 为第一头克隆羊打破了以上陈述的自然规则。克隆羊的技术是这样的, 科学家将未受精卵子的细胞核(细胞核内含细胞所有的染色体)去除, 再将6岁绵羊的乳房细胞的细胞核置入无核卵子,这样处理后的卵子 不再拥有原来的那套遗传物质,而是有了来自绵羊体细胞的两套染色 体,这个卵子经培养后被置入母羊,在母体内发育成绵羊多利。多利 和她的母亲拥有一模一样的遗传物质,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克隆羊。 多利是无性繁殖出来的,因为多利的染色体直接来源于她母亲的二倍 体体细胞,而且整个传代过程中,公羊不扮演任何角色。绵羊多利后 来于1998年4月顺利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小羊羔。   绵羊多利的无性繁殖成功,给女同性恋者无异性生育带来希望。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一个女儿国,在没有男性的情况下,女人可以做 到生出一个遗传信息组成方面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女儿。但从技术上讲, 用于绵羊多利的克隆技术还不能简单地套用在人上。我们还不能确定 无性繁殖对后代的发育成长有什么负面影响。1999年,科学家们 报导,多利虽然仍然年轻健康,但她的遗传物质DNA有“衰老”的 迹象。所谓“衰老”是这么回事,在动物体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两 端(“端粒”)在每一次染色体复制时都会缩短,因此体细胞分裂后, 子细胞的染色体的端粒要比母细胞的染色体短。端粒的长度实际上标 志了细胞的年龄,端粒越短,表明细胞经历过的分裂次数越多,细胞 就越老。当端粒短到一定长度,细胞就丧失了分裂的能力。因为多利 的遗传物质来源于体细胞,经过多次分裂的体细胞的染色体的端粒不 及受精卵的染色体端粒长,也就是说单从遗传物质水平上来看,多利 从出生时就比同龄羊“老”。但是多利是不是真的从生理上比其他的 羊老得快,研究人员会对她进行跟踪监测。绵羊的平均寿命是十三岁, 所以我们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答案。   2000年9月,英国爱丁堡大学生物伦理学讲师麦凯勒博士表 示利用克隆多利羊那样的基因技术可以使男子同性恋者受孕生下他们 自己的孩子。开办欧洲生物伦理研究所的麦凯勒博士认为,可以从技 术角度使男子同性恋者在仅使用他们自己的遗传物质DNA,就能够 生育仅属于他们两人的孩子。他所声称的技术与绵羊多利的克隆技术 如出一辄。也就是将一位男性的精子的胞核置入一个去核的卵子中,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男性卵子,该卵子只含有该男子的染色体,因为这 些染色体来源于精子,所以只有一套遗传物质,和普通卵子一样,是 单倍体。以后的过程就和普通的试管婴儿一样了,男性卵子与同性恋 另一男子的精子通过试管受孕产生胚胎,这样的胚胎就有两个男子的 基因。然后将胚胎植入代孕妇的子宫发育成婴儿。初一看,这个方法 十分简单,而且由于遗传物质来源于生殖细胞,这样的染色体不存在 端粒缩短的“早衰”问题,但是光凭目前的技术水平,这个方案是完 全行不通的。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对遗传和遗传信息的表达作更进 一步的了解。为了正常的生命活动,遗传物质DNA上的信息要以基 因为单元进行表达。DNA大分子将其中的一小段编码的信息(称 “基因”)转录到核糖核酸小分子RNA上,RNA上的从DNA转 录下来的信息被用作合成蛋白质的,只有蛋白质能真正参与细胞生长 发育相关的生物化学反应的,我们把DNA上的信息到合成所编码的 蛋白质的过程称为基因表达。我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也就是我们的遗传 信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细胞表达不同的基因的过程。这种受到严 格的控制和调节的基因表达一旦失去控制,就会造成严重恶果,一个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癌症。   当精子和卵子结合后,受精卵就含有了来自父母双方的两套遗传 物质。这两套遗传物质里哪些基因该表达,哪些不该表达,表达的程 度是多少,这一切都需要协调。协调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种方式 是对DNA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化学修饰(甲基化)。在从精源细胞到 精细胞发育过程中,精源细胞(二倍体)会将抹去DNA水平上已存 在的全部甲基化化学修饰,并重新进行特征性化学修饰(imprint), 这样的修饰并不改变DNA的遗传编码本身,但它会影响到特定基因 的表达。这样的特征化学修饰会随减数分裂进入精细胞。同样道理, 卵细胞也带有了卵细胞特征性化学修饰。受精后,来自父母双方的两 套遗传物质各带有父母各方的特征性化学修饰,双方特征彼此互补, 两套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协调有序,保证了细胞正常的发育。人的体 细胞分裂中,来自父母的DNA特征性化学修饰一直得到了保持,这 也是绵羊多利克隆能得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因为六岁羊乳房细胞的 DNA特征性化学修饰没有在克隆过程中受到影响。但是男性卵子就 不一样了,两个男性的精子的DNA都经历过特征性修饰,但因为两 者的特征修饰相似而不互补,男性卵子受精后,因为基因表达达不到 协调,所以现在还没有见到成功发育的例子。基因表达,特别是甲基 化调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我们对其中的机理知道得实在太少。 这方面的研究将会受益于人类基因全顺序解码,但任务将十分艰巨。   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生物技术的发展很有希望让同性恋者 破天荒地生出遗传上属于自己的宝宝。但是,单从技术上讲,还存在 很多十分棘手的问题。不但如此,单性生殖还牵扯到十分复杂的伦理 学问题。比如,男同性恋者生子就牵涉到了该不该借腹怀胎,代孕母 亲的地位如何等问题。克隆技术对传统生命观和伦理观造成重大冲击, 社会对人的克隆技术尤其敏感。   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克隆人已经在法律上遭禁,宗教上的 原因是这些禁令的主要依据。作为同性恋者的态度在这样的时刻是十 分为难的。现代生物技术给同性恋伴侣提供了生育自己儿女的机会, 另一方面同性恋者对这些技术的欢迎却是对自身十分不利的。克隆技 术动摇了根源于宗教的生命观,在西方造成了全面恐慌,克隆技术用 于人类,遭到了从科学家到平民百姓、到政客的全面封杀。如果同性 恋者这时候跳出来坚决支持人的克隆,会造成自身被社会全面孤立的 后果,这样在同性恋者就业歧视、同性恋婚姻等问题上会受到更多阻 碍。现代生物技术还很不成熟,作为同性恋者,应该采取务实态度, 一方面不要对克隆人寄予太高的希望,另一方面了解和支持现代生物 技术的发展,等人类的技术和知识达到了一定水平,再谈同性恋生育 才算得上是水到渠成。 附: 克隆技术为同性伴侣生育提供希望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英国记者汤民国从伦敦报导,英国爱丁堡大 学生物伦理学和生物化学专家、参与克隆多利羊的麦凯勒博士于9月 25日表示,利用克隆多利羊的基因技术可以使男子同性恋者“受孕 生下他们自己的孩子”。   开办欧洲生物伦理研究所的麦凯勒博士认为,从理论上来说,用 于治疗不孕症和新陈代谢疾病的克隆技术的科研可以从技术角度使男 子同性恋者在仅使用他们自己的脱氧核糖核酸,即DNA,就能够生 育仅属于他们两人的孩子。   创造多利羊的细胞核替代技术将是可以被发展成为创造所谓“男 性卵子”的技术,然后用同性恋另一男子的精子使“男性卵子”受孕。 “男性卵子”形成的具体过程如下:将妇女捐赠的卵子的核移出,把 精子细胞的核植入无核捐赠卵子,使新的卵子只有男性DNA,即成 为“男性卵子”。“男性卵子”与同性恋另一男子的精子通过试管受 孕产生胚胎,这样的胚胎就有两个男子的基因。然后将胚胎植入代孕 妇的子宫发育成婴儿。   如今科研人员已经开始从某些染色体中提取特徵物质基因的技术 研究,男性卵子取得成功已为期不远。不过人们认为,进行男性卵子 的技术研究还存伦理方面的问题。 ────────────────────────────── 【同人心语】 ◆          同性恋聚会见闻录 ◇“我还是有点紧张”   关注同性恋问题已有多时,但参加同性恋者的聚会,还是第一次。   女儿问:“害怕吗?”“不,应该更安全吧!但还是有点儿紧张, 不知道将会受到怎样的对待,也不知道自己会有怎样的感觉。”   其实,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就像参加任何一个讨论会那么平静:   见到的人们,也像平日里见到的许许多多人那样普通。我数了一 下,大约40多人,如果把来来去去所有的人都算上恐怕还不止。都 那么年轻,包括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小小的一间屋子里坐得满满的, 外面公共汽车来回跑,没有人知道这间屋子里正发生着什么事。      男同志居多,个个白领模样,干乾净净、温文尔雅,给人一种都 是非常有文化、有教养的感觉。女同志给人的感觉则不一样,分几类: 单纯的大学生模样;很自信的女强人模样;既有个性、又很女性化的 模样;还有特别酷的形像……   主持人问:谁第一次参加这个聚会?我和D老实地举起了手。主 持人让我们谈感受。D说:“我在两年前还不能理解同性恋,现在有 了很大改变。我希望理解多种生存方式。”她还说她所见到的同性恋 者都是“雅皮士”──白领、有文化、有教养、善良……   我说:“我是应朋友之约而来。我是理论工作者,想关注这一群 体。” ◇ 大家讨论的问题   然后,大家就开始了讨论问题的阶段。其中有人问:怎样将自己 的性身份告诉父母、家人和朋友?   一位女孩子说,她与最要好的女同学什么都能说,就是不能谈这 个问题。“世人不理解同性恋,所以我就以牙还牙,我最痛恨异性恋 ……”大家就劝她大可不必这样。她说,她还是怕被父母知道,她现 在不知道怎样对自己的父母说。   有一位男同志说:他先把台湾《喜宴》的录像片给父母看,父母 感到还是能够接受电影里的情节,他趁机说:“我就是同性恋者。”   父母感到吃惊,一时难以接受,但慢慢地就接受了。   一位从旧金山来的男士讲了他与父母沟通的过程:对父母公开后, 母亲整整哭了三天。父亲在很认真地听他把话讲完后,对他说:看来 我得重新思考同性恋问题了!后来父母慢慢地接受了他和他的男友, 甚至认为他们这一对儿比他姐姐和美国丈夫还要好。他劝大家不要急, 应该理解父母,善于等待。   同性恋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有与异性的婚姻问题。到了谈婚论嫁的 年龄还不交异性朋友、结婚,就很麻烦。有人认为,与其婚后再离婚 伤害对方,不如说清楚,不结婚。   有一位女同志说在她需要结婚时就结了婚,虽然是丈夫先追求她, 但也是她自己愿意的。婚后她拒绝同房,或者勉强应付,她感觉对不 起丈夫,现在她想离婚,但丈夫不同意……   但也有人好像能处理好这个问题。郑州的W先生谈道:女友非常 爱他,他告诉她自己更喜欢男孩,她仍然愿意和他结婚。他认为她与 女友相互都离不开,所以同居多年,马上就要办结婚典礼……   散会后,我特意找到了W,我问他:你认为女友的这种理解能不 能持久?如果她想要孩子怎么办?虽然你们“已经讲好不生孩子”, 但仍会有其他问题,所以要时时沟通,以免出现麻烦。他表示同意, 他还说:感觉北京的同性恋朋友素质高,他回去后要想办法办一个为 同性恋者服务的酒吧…… ◇ 同性恋者的苦恼   参加聚会的人,因个性不同表现也不同。有的爱说爱笑,有的沉 默寡言。她/他们在想什么?通过会下交谈,感觉他们和普通人一样, 各有各的难题。   她,虽然剃个光头,但按我的异性恋审美眼光,长相非常漂亮。   她说:她喜欢年纪大的女人,因为她们比较成熟,她不喜欢什么 也不懂的小女孩,但是很难碰上合适的人。   “男女同性恋者在一起能产生感情吗?能相爱吗?”这是我作为 异性恋者想到的问题。一个女孩说:应该是不可能的。女同志和男同 志在一起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什么都说,但真正的同性恋者是不可能 对异性产生性的感觉,就像异性恋的人和同性别的女朋友或男朋友在 一起很安全一样。   她的话可能是正确的,但如果是双性恋,又会怎样?在进咖啡屋 之前,D对我说,她认为同性恋主要是感情问题,性是次要的。可我 感觉没有那么简单。   讨论会结束前,主持人问:还有什么想说?我说:有人关心同性 恋的生存状况,接到的来信甚至都泪痕斑斑。我一直认为同性恋的生 活是消极的,压抑的,但在这里,我却感觉到更多积极向上的情绪。   大家的好经验,也能共同分享……   我还会来这间酒吧吗?我想还会。对同性恋的研究,其实对同性 恋群体与异性恋群体都有好处。同性恋与异性恋只有进行平等的交流, 才能从理论上搞清楚一些复杂的问题。 (摘自《华声月报》) ────────────────────────────── 来稿和意见请寄 电子信箱:taohong@aol.com 邮政信箱:P. O. Box 2221      Falls Church, VA 22042      U. S. A.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成员: 总编:  二言(美国)   编辑:杨青 小涛(中国) 网络维护:蓝波(美国)      罗杰 楚钧(美国) 文字校对:有家(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