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59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1999年10月25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本 期 目 录 ────────────────────────────── ① 【爱知行动】紧急寻求支援         首例中国同性恋名誉权案追踪报导之二 ② 【新闻摘要】香港艾滋病患者人数达1155人         哥伦比亚最高法庭做出有关两性婴儿权利的判决 ③ 【说三道四】为什么同性恋者的权益需要法律的保障 ④ 【综合报导】粉红之都曼彻斯特 ⑤ 【资讯空间】同性恋基因 ⑥ 【艺坛纵横】肖邦的情书 ────────────────────────────── 【爱知行动】 ◆          紧急寻求支援 同志朋友:您好!   我是刘江,北京民正律师事务所律师,方刚名誉权一案的代理律师。 现就此案上诉向您寻求支援与资助。   正如您所知道的,此案上诉的意义在于反对法院关于“同性恋是性 变态”的判定,因此本案件也不再是方刚个人的问题,而事关同性恋者 的整体利益,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   您可以对方刚及其著作保留自己的看法,但此案的进展已经直接关 系到同志的生存权益,如果二审不能取消一审判决,则“同性恋是性变 态”便会作为一个司法判例,在今后涉及同志权益的事务中被不断引用, 最终使同志受到伤害。   方刚之所以提出上诉,也不是为了个人的胜负,而完全是基于一种 社会责任感。鉴于中国现状,翻案已不可能,上诉的预期目标是:二审 判决中取消“同性恋是性变态”的判定,将同性恋作为一个在法律和科 学上尚有争论的客观存在来看待。   在二审上诉中,我们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打这场官司。拟定中, 将请医学界和法学界各3-5位专家出庭作证,还将约请同志社区成功 人士若干人出庭作证。此外,还有很多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这都需要同 志社区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因此,作为代理人,我向同志社区发出呼吁:   同志中愿意为此案提供劳务支持的,请尽快与我联系;   同志社区中的法律工作者或律师,愿意与我共同担负此案的义务辩 护律师者,请尽快与我联系;      同志中的法学界人士,愿意出庭作证,反对视同性恋为性变态的, 请尽快与我联系;      同志中的医学界成功人士,愿意出庭作证,反对视同性恋为性变态 者,请尽快与我联系;      同志中能够联系到法学界、科学界和同志界出庭作证的朋友,请尽 快与我联系;      同志中成功人士,愿意到庭作证,说明自己并非变态者,说明自己 在工作岗位上对社会做出贡献,也请尽快与我联系。本案为不公开审理, 法院将严格为出庭证人保密;      同志中愿意提供经济支持者,也请尽快与我联系。您的捐款无论多 少,聚积起来便是一个很大的支持力量。所有捐款均将用于此案诉讼过 程中的证人往返路费和住宿费,以及座谈会等活动费用。全部捐款均将 记录在册,在案件结束后向捐款人汇报使用情况,未用掉的捐款将按您 的意愿退回或转给其它同志团体。 北京市民正律师事务所:北京市金融大街27号            投资广场B2104            邮编100032 电话:010-66211612 66211613 传呼:68368800-62588 手机:13901305006                                        刘江                    1999年10月31日 ◆     首例中国同性恋名誉权案追踪报导之二   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于1999年9月30日对方刚的《同 性恋在中国》一书是否侵犯名誉权案下达了民事判决书,判决书上 出现了“同性恋是一种性变态”的字样,裁定《同》书对原告构成 了名誉权侵犯,要求被告方刚对原告做出经济赔偿,并在《法制日 报》公开赔礼道歉。   e行为网站自从播发该“中国首例同性恋名誉权案判决”结果 以来,社会各界反映强烈。近来不断收到包括台湾、香港等地网友 的邮件。这些网友身份各异,有医学专家、有法律界人士、有社会 知名学者等。当然,更多的是以简单符号代替名姓的同志朋友。在 长短不一的信件中,每一封邮件都表达了对这起诉讼案的关注,他 们的关注已超过了对方刚等当事人本身的关注,所有的邮件都在问 著近似的问题:原告徐某状告书作者方刚仅是为了获得这数千元的 “名誉”赔偿吗?如果不是,他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讳要在众目 睽睽之下挑起“同性恋之争”?中国的法律该以怎样的姿态认识同 性恋?同志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同志事业在中国能不能发 展?   本网11月6日23时电话专访方刚的律师──刘江先生。刘 江就一些相关问题回答了本网提问。   刘江说北京宣武区法院对《名誉权案》一审的裁定完全漠视了 公民的正当权益,以“同性恋就是性变态行为”为判决结果这种官 方发出的最明朗的信号是对同性爱的严重污蔑,如果法院中国刚 刚萌芽的同志事业逼到死胡同。   刘江介绍说,并不是因为接手这起《名誉权案》,他才认识方 刚,他们很早以前就是要好的朋友。刘江称,实际上他至少二年前 就接触到同性恋者,而缘起也是因为案件的当事人。在问到第一次 接触同性恋者的心态,刘江表示没什么“不正常的反应”,同性爱 是一种自然情感的流露,并没有因为谁是同性恋者而对社会造成危 害。世界一切都是自然的,自然便是美好。   而在这起官司中,刘江说他并没有收作为律师他应该收的相关 费用,相反,他还力所能及地帮助方刚。他说其实他并不是只在帮 助一个方刚,而是在以法律的角度来帮助更多的同志。他说,文明 的进步,应该允许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益,同性恋是个人 对情感的一种选择和依附,文明的社会应该对它理解与尊重,而不 是动辄以“性变态”付梓,从此种意义上,他深为宣武法院作出这 样判决的他的“同志”感到遗憾。刘江说,他现在帮方刚打这场官 司,不仅是给予弱势群体法律的援助,更是在践行道义。   刘江认为这起案件现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已不属于个人行为,它 应是一个特定群体、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义务作业。在目前同性恋 整体还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只有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更多热心同 志事业者的参与和努力,才会使被公众意识压抑和扭曲的“同志之 爱”得以伸张和维护。   他最后介绍说,这起《名誉权案》二审将在明年元月份开庭, 目前,方刚和刘江正在为是次开庭积极准备。   刘江和方刚将请包括张北川、马晓军、等著名社会学家和医学 界、法律界专家届时出庭作证。相信,无论法庭双方怎样的辩论结 果,这场官司将会给新世纪中国的同志事业一个明确的昭示。   本网将独家对此案当事人、法院法官及庭审过程作追踪报导, 同时,也请网友在此期间各抒已见,发表你对中国同志事业现状的 分析和走向所作出的判断。   本网联系邮件:eact@btamail.net.cn ────────────────────────────── 【新闻摘要】 ◇ 据香港爱滋病顾问局的统计,截至今年六月,香港有1155 人受到爱滋病病毒感染,其中百分之四为年龄在十九岁或以下的年 轻人;而以年龄三十岁以下人士作统计,所占比率则达32%。       香港爱滋病顾问局主席左伟国在出席“一九九九年全球同抗爱 滋病运动”香港区揭幕礼时表示,虽然香港属世界爱滋病感染率低 的地区,但随著香港年轻人在性态度上比以往更开放,这一问题亦 不能小视,香港爱滋病顾问局已然将青少年作为今年的预防爱滋病 宣传教育重点,呼吁年轻人要携手同抗爱滋病,以配合今年全球同 抗爱滋病运动。     他还说,该局将在有线电视播放“上帝,请给我多一点时间” 电视剧,表明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性,并呼吁社会人士接纳爱滋病毒 感染者或爱滋病患者。香港将在下月一日“世界爱滋病日”举行一 项年轻人聚会,透过游戏及问答,与年轻人分享对爱滋病的看法。      此外,香港爱滋病顾问局更设立爱滋病热线、性博士热线及互 联网址等,为人们查询解答有关爱滋病的资料和问题提供服务。   最近对50名艾滋病患者的调查表明,其中38名为男性, 12名为女性,绝大多数是通过异性恋性行为传播。 ◇ 南非首都开普敦一间同性恋酒吧11月5日发生炸弹爆炸,六 个人受伤,当中四人伤势严重。   爆炸发生在午夜。警方相信,是一枚放置在酒吧外五米的信管 炸弹发生爆炸,手法和以往发生多宗的恐怖袭击相似。   去年,开普敦发生过七十九宗炸弹袭击。 ◇ 哥伦比亚宪法法庭在过去一年中就两性人(或称阴阳人)的性 别权利做出了详细了调查,最近遵照《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有 关原则,做出裁决,认为婴儿在出生时如果性别不明,父母无权要 求医生对他/她施行外科手术。裁决书上声明:“两性人对于我们 的宽容限度提出了挑战。政府、医学界和全体公民有责任为这些直 到最近一直受到压制的族群制造一些空间……我们需要倾听他们的 心声,不仅需要学会如何与他们共同生活,而且应该从他们向他们 学习一些东西。”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由国家法庭来裁定两性婴儿的权利。 ◇ 英国最高法院星期四以3票赞成、2票反对的结果,裁定一名 同性恋男子马丁·费兹帕特里克有权继续居住在已故伴侣汤普逊所 租的公寓,而法例原只规定结发妻子(或丈夫)或家属才享这权利。 这无疑是对同性恋夫妇的一项历史性裁判。   费兹帕特里克和汤普逊共同生活了18年。1985年,汤普 逊从楼梯上翻下后造成的脑伤导致了瘫痪。费兹帕特里克照顾了他 九年。1994年汤普森应心肌梗塞去世后,房主拒绝费兹帕特里 克在原公寓的居住权。下级法院同意房主的决定。这场官司打至最 高法院,才做出了有利于兹帕特里克的判决。投赞成票之一的斯林 恩法官认为该决定“符合当前的社会公义”,另一投赞成票的尼克 尔斯法官说:“他们拥有亲密专一和充满爱意的同性恋关系。”   同性恋政治组织“石墙”发言说:“这是同性恋家庭第一次受 到英国法律的承认。最高法院明确感觉到,没有理由歧视同性伴 侣。” ◇ 加拿大政府决定在2001年的人口调查中,第一次将有关性 倾向的问题列入其中。据《加拿大统计资料》表明,联邦司法和财 政部门、各省、学术研究人员和保险公司对于加拿大人口中同性恋 者所占的比例甚感兴趣,但目前还没有确定具体的提问方式。加拿 大上一次人口调查于五年前举行。 ◇ 苏格兰政府于10月29日通过投票,一致支持取缔第28条 款。该条款于1986年在撒彻尔夫人执政时期颁布,目的在于禁 止当地政府和学校宣扬同性恋或者将同性伴侣描绘成“家庭”。这 条法令使一些同性恋中学生“理所当然”地受到歧视和欺负但又无 处投诉,而教师也不敢从同性恋正常性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开 导和咨询。   苏格兰第一部长唐纳德·杜威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记者的采访 时说:“第28条款的颁布本来就非常有争议……它给社会中的一 个重要族群贴上了耻辱的标志,我们应该取缔它。”   同性恋权益组织对于苏格兰政府的这一决定表示欢迎,并希望 英格兰和威尔士政府也采取同样的措施。 ◇ 10月29日,英国的一个伊斯兰法庭发布圣令,判处剧作家 特伦斯·麦克纳利死刑。麦克纳利创作的《耶稣的尸体》将耶稣基 督及其使徒们描绘成一群同性恋者。在剧中,犹大诱惑了耶稣,两 人发生了性关系,耶稣在上十字架前还为一对同性伴侣主持了婚礼。   伊斯兰法庭禁止在非伊斯兰国家执行该种禁令,因此目前居住 在美国纽约的麦克纳利并没有生命危险,但如果他进入任何伊斯兰 国家,那么就将面临被处死的危险。 ────────────────────────────── 【说三道四】 ◆      为什么同性恋者的权益需要法律的保障             ·二 言·   二十世纪是少数民族争取平等权利的伟大纪元,继妇女和有色 人种、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权益在各国得到了法律 保障后,对于同性恋者的歧视已经成为争取平等的道路上的最后障 碍。在千僖交接之际,对世界历史和政治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法国通 过了家庭伴侣法,使同性伴侣也可以享受到很多原本只属于异性夫 妻的权益,此举意义非凡。   同性恋者合法权益的获得与主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这也使一些人士认为:争取这些权益犹如向主流社会乞求怜悯;同 性恋者应该自强,靠能力和实力证明自己的人格价值和社会价值, 以赢得尊敬,使对同性恋的误解和各种诽谤不攻自破。在同性恋者 哀怨社会不公时,这种精神确实难能可贵,但它在潇洒之余,却没 有看到:同性恋者争取立法方面的保护,并不是乞求伶悯,而在于 争取平等权利,而这种争取本来就是自尊和自爱的体现。 ◇ 平等就业权   平等就业权的典型例子是欧洲人权宪章里有关禁止歧视同性恋 者就业的规定。该规定表示,雇主在招牌人员时,应该以求职者的 能力为衡量标准,不得以求职者的性别、种族、年龄、婚姻状况、 宗教信仰、政治观点、残疾状况或者性倾向为由而加以歧视。在目 前美国总统竞选中,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和布莱德利都提议在《民权 法案》中增添有关条款,禁止以性倾向为歧视理由,也将起到类似 作用。   一位雇员如果因以上理由而没有被雇用或者遭到解雇,那么他 /她就有权对雇主提出起诉,要求道歉与赔偿。如果没有关于性倾 向的条文的存在,那么如果一位雇员将他/她的同性伴侣的照片放 在办公桌上,讨厌同性恋者的老板就可以以此为由,将他/她炒了 鱿鱼而逍遥法外,而失业的同性恋者也无处申述。   为什么有关同性恋的条款如此重要?除了泛道德化的原因之外, 一些人士将同性恋归为“病态”,同性恋者具有精神不稳和情绪焦 虑等特点。也就是说,同性恋者是“劣种”,综合能力不及异性恋 者,所以在就业方面遭受歧视是“物竞天择”的理所当然。然而, 这种观点已经受到现代科学的否定,就业平等法通过法律条文表明, 性倾向并不影响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仅从性倾向出发就假定某人的 工作能力低下的做法是错误的。     也许有人会说,同性恋者何必如此昭彰地自我招摇,为什么非 要在工作单位暴露身份呢?对于这样的看法,我要指出:将伴侣的 照片放在桌上,并非为了招摇,而是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它给紧 张或者乏味的工作增添些许欢愉,许多异性恋雇员就是如此。除了 办公桌上的照片外,同事间平时闲谈时也会触及私人生活,同性恋 者在此时是否应该撒谎或者保持缄默呢?单位每年举办圣诞或新年 晚会时,雇员的伴侣也往往受到邀请,那么同性伴侣是否应该临时 找位异性朋友做伴呢?同样,如果异性伴侣在街上手挽手招致路人 的羡慕和赞赏,同性伴侣如此亲热则招致暴力攻击的话,这个社会 并不公平,因为它允许一部份表达自己的情感,却压制另不部份做 出类似的抒发。   有人也许会说,同性恋者应该自强,以实际能力说明自己是强 者,比如说证明自己的能力高于其他申请者,工作上要出色等,就 象华人在海外创业,以自己的贡献和成就来扫除偏见。这让我想起 了有关华人在美就业状况的统计数字。多项研究表明,美国华人的 平均收入与白人的平均收入相等,甚至可能更高,但比较一下受教 育的平均程度,华人则高于白人。如果要得到同样水准的白领收入, 华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为十八年,而白人则为十五年,相当于华人 多念了一个硕士学位,美国各大学中华人研究生的比例大大超过他 们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便是一个佐证。如果去掉教育程度的影响, 也就是说将同样教育程度的华人和白人相比,那么华人的薪水则低 于白人──这就是歧视的表现。   打个比方,如果异性恋者考试只要60分就及格,而同性恋者 需得80分才能及格,这是平等吗?如果同性恋者要求自己也应该 60分及格,这难道是在乞求伶悯吗?同性恋者争取的只是机会均 等而已。 ◇ 经济权益   经济权益包括很多方面,我们通常所说的家庭伴侣法将允许同 性伴侣享受以下权益:共同纳税;共同在所属单位购买医疗保险; 医院探访权;一方受起诉时,另一方有权不出庭作证;享受已逝伴 侣的劳保;伴侣成为首要财产继承人和保险受益人,等等。   以上的权利对于异性恋夫妻来说,可以通过婚姻法自动享受到。 比如说,假如一方放弃而负责持家的话,她/她仍然可以享受一个 免税名额,但这项权益并不自动赋予同性恋者。也就是说,同样的 共同生活,同性伴侣需要缴付的税款会高于异性配偶。这就好像异 性夫妇在商店购物时,只要花10元钱能买到的东西,同性伴侣却 需要支付20元。如果同性伴侣也要求只付10元,这难道是在乞 求伶悯吗?   另外,拿财产继承权来说,如果伴侣共建家庭,那么财产理应 属于双方的所有。根据各国婚姻法的规定,如果一方不幸遇测,配 偶有继承财产的优先权利;如果没有配偶,那么父母具有第二优先 的权利。曾经发生过以下这个事例:一对同性伴侣共同生活了几十 年,工作的一方在生前曾写下遗嘱,表明自己死后,将遗产留给伴 侣。但在他去世后,他的家属对这个遗嘱提出了质疑,结果侵吞了 死者的全部财产,使幸存的同性伴侣在步入老年时,落了个衣食无 靠的悲惨结局。这种事情是万万不可能发生到异性恋配偶的头上的。   同样,如果法律没有规定同性伴侣有权继承劳保,那么许多为 爱情而放弃职业的同性恋者在伴侣先逝的情况下,就会失去收入, 使晚境更加凄凉。   再说说医院探访权。这其中包括如下规定:在病人处于紧急状 态而无法做主时,医院可以在征得配偶或者父母的同意后,进行某 项抢救措施。如果同性伴侣的关系不受法律的承认,而其父母又远 在他乡而无法及时取得联系的话,这个病人就可能会因为得不到及 时治疗而身亡。我们可以想象以下这种情况:一位仇视同性恋者的 医生完全可以默然无视病人的同性伴侣的要求,故意拖延时间,使 手术台上的病人失去接受治疗的良机甚至导致死亡,而这位医生却 完全可以逍遥法外。也就是说,杀人受到了法律的“保护”。 ◇ 移居权   同性恋权益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移居权,特别是跨国伴侣的移 居权。   一些身在海外留学或者就业的大陆同性恋者,无法通过结婚的 途径将国内的男友或者女友接到海外团聚,很多感情关系就是因为 这个原因而中断。   也许有人会说,那位国内男友或者女友应该自强,靠自己的能 力出国闯天地和争取爱情。但这其实又说明:为了获得同样的爱情, 同性恋者必须付出较高代价。 ◇ 权利和义务   在讨论了一些同性恋者基本权益的一些内容后,我要谈一下主 流社会的另一种误解。这种误解认为:一个人所享受的权利应该与 他所尽的义务相称。同性性爱并不带有生育的功能,无法履行传宗 接代、繁衍人类的义务,因此不配享受许多赋予家庭的权利。   我们首先需要指出,生儿育女不仅仅是一种义务,儿女同时也 是快乐的源泉。且不提目前地球上人口爆炸给自然生态造成的压力, 一些反对同性恋的人士以生育行为把自己标榜成拯世圣人的形像, 却只字不提儿女带给自己的快乐,这种做法暴露了十足的虚伪。再 说,许多同性恋者也有养育儿女的愿望,况且现代科学已经可以使 同性恋者通过体外授精等方法生儿育女,但即使在同性婚姻完全合 法化的荷兰和丹麦,对于同性伴侣的生育权和领养权仍有限制。剥 夺同性恋者在这方面的权利,就是剥夺同性恋者的快乐。   也有人以同性恋者不可能成为合格称职的父母为由,来否定同 性恋者平等权益的合理性。对于这个论调,我建议大家参阅一下 1996年美国夏威夷州有关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争辩。当州政府以 同性恋者不适合当父母为由来阻止同性婚姻合法化时,研究者在法 庭上以充份的科学事实反驳了这一论调,致使法官做出了支持同性 婚姻合法化的判决。   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对于人类繁衍的贡献并不只是体现在 生育方面。比如说,笔者曾经见过美国一些同性恋者领养了被遗弃 的中国大陆女婴;同性恋者也可以将爱心投入到兄弟姐妹的子女身 上,构成优生优育政策的有机成份。   再比如,税收在一个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政府、学校、治安部 门等单位的费用从何而来?来自公民的纳税。就拿学校来说,上学 子女的家庭已经间接地得到了一部份补偿,而没有子女的同性恋者 在这方面却有付出而无回报。同性恋者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昭示自 己对于社会的贡献。   当有人指责同性性爱无助于人类繁衍时,同性恋者完全可以反 驳说:“我们也有生育和养育的愿望与功能,但既然你们不允许我 们这样做,同时又生怕我们有害于人类的沿续,那么只好麻烦你们 自己多生多育了。” ◇ 结语   本文在结束之时,我还想指出:同性恋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 保护,是有关同性恋的正常性和健康性在法律制度上的体现。法律 即具有惩诫和约束的功能,也有教育的作用。比如说,小孩们先知 道杀人和偷盗属于犯法,成长到一定年龄阶段才完全认识到这些行 为的社会危害何在。同样,如果法律为同性恋者的权益提供保障, 那些许多对同性恋暂时缺乏了解的人士(包括小孩和一些成年人在 内)首先会将“不能歧视和伤害同性恋者”的态度纳入自己的行为 规范,然后会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地认识到歧视和伤害同性恋者所带 来的不良后果。   最后我要指出,同性恋者所争取的平等权益并非某些蛊惑人心 的反对者所散布的“特殊权利”,即“特权”。记得美国的一些右 翼保守人士指责同性恋者争取的平等权利为“特权”时,同性恋者 反问道:“我们所争取的权利中,哪一样不是异性恋者没有享受到 的?何来‘特权’?” ────────────────────────────── 【综合报导】 ◆          粉红之都曼彻斯特   在英国北部的曼彻斯特市,被称为英国的粉红之都。   粉红,代表同性恋。   曼彻斯特正在美国和德国推广它作为同性恋者天堂的形像,借 此发展它的旅游业,赚取“粉红色的英镑”。   在它的宣传品中,包括一张显示两名女子在火车上拥吻的海报, 另一张海报上,一名穿着紧身皮衣裤的男子对你说:“欢迎你到曼 彻斯特来!”   曼彻斯特推广计划负责人安德鲁·斯托克斯说:“我们发现同 性恋者们较非同性恋者们更爱旅游。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我们 正在争取这个市场……我们确实有可吸引同性恋者的条件。”   曼彻斯特本身已有不少同性恋者,该市的官方电脑网址中有一 个专门为同性恋者而设的网页,为同性恋者介绍好去处和好玩意, 例如专门招待同性恋者的蒸气浴室、男同性恋者酒吧、女同性恋者 酒吧、专门为同性恋者服务的计程车,及招待皮带族男同性恋者的 俱乐部等。   曼彻斯特还有两个同性恋者节日,一个每两年举行一次,一个 是“奇异的北方”(Queer Up North),“奇异”一词在英文里即指 同性恋;另一个则为狂欢节,每年举行一次。这两个节日都能吸引 到数以十万计的同性恋者和非同性恋者一起来体验“当代同性恋文 化”。   传媒也拨出不少空间给同性恋者。英国广播公司电台有一个专 门为同性恋者而设的节目,还有多份同性恋者自己创办的报章。   在该市其中一条主要街道运河街,有一个“同性恋村”,因此 该街被戏称为“后庭街”,因为运河(canal)和后庭(anal)只有一 个字母的差别。如今,这个同性恋村声名开始鹊起,以致该处的房 地价格亦升。为此,市议员们刚通过了议案,要拨款二十五万英镑 来重新发展这条颇有波希米亚风味的街道。   在该市的同性恋者电脑网页上,总爱强调该市同性恋社区的 “与众不同”。那是跟伦敦的同性恋社群相对而言,曼彻斯特的同 性恋者指伦敦的同性恋者很守旧,仍抱着古老的“厌恶女人主义”。 在曼彻斯特的同性恋村内,男女同性恋者混集,不必分隔,和谐共 处,不存在谁厌恶谁的问题。   网页还提醒那些对同性恋社群抱有“寻幽探密”心态的人: “利物浦那些俊美德同性恋小男孩的出没点,距曼彻斯特只有三十 分钟车程。到曼彻斯特来,你就可以一箭双雕饱览两处不同的同性 恋文化风情了。”   不过,这个向英国各地和国际间同性恋者招徕的计划,并非得 到一致赞同。曼彻斯特民权协会就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冒险的行动, 搞不好会毁掉这个城市。协会主席托尼·威尔逊担心专注于吸引同 性恋者,不但会损害城市的形像,还会吓怕非同性恋游客,到时损 失会很大。他说:“说到底,我们不希望曼彻斯特被视为一个纯粹 同性恋之都。” ────────────────────────────── 【资讯空间】 ◆           同性恋基因            ·道格拉斯·霍尔德曼·            Samhoo 翻译   有件事我一直在思索:同性恋是不是可以被祈祷、治疗、或是 意志的力量所治愈呢?如果我们想不出答案,那又将意味著什么 呢?本人既是一名心理治疗者,又是一名临床医生,已经为解答这 个问题花了十年功夫,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同性恋不再被心理卫生界的权威组织看作是一种精神病症,至 今起码有25年时间了。可是现在,我们又被一场由“前同性恋” 组织和某些执业心理医生推动的前所未有的运动所包围。他们认 为:同性恋是一种精神疾病,其责任在于对孩子冷漠傲慢、疏远失 职的父亲和对孩子过份关心,唠叨碎嘴的母亲。该组织创始者又努 力通过自己对圣经的理解,认定那些死不悔改的同性恋者的存在就 是对社会的威胁。于是我们看到了《新闻周刊》刊登的“前同性恋 者波克斯夫妇”的照片,他们终于和正常人一样结婚了。这场运动 还希望,同性恋者只要能做出足够的祈祷,就可以修补童年时在父 母中与自己同性一方那里未得到的亲情,还可以与所中意的异性伴 侣共享和谐互补的生活。   这很可笑,当然,如果其后果不是那么可怕的话。   其实头一个危害就来自于对所谓“康复疗法”或者转变性向疗 法的推动,这种影响既是文化上的,又是个人上的。我们只要了解 1998年10月在美国□俄明州发生的一出悲剧,就能知道在这 个国家里,男女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变性者的心理会遭受怎样的 伤害了。反对“特权”运动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原因是它正好迎 合了美国大众歧视同性恋的偏见。事实上,男同性恋者的“特”就 在于其是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憎恨的弱势群体。有著强大财力后 盾的宣传者试图劝导我们说:谁要是想达到其真实的(异性恋)性 向,就应该按照保守主义的安排行事。因为激进主义者认为,占主 流位置的共和派在“社会价值”这个问题上显得太温和了。这些人 把男同性恋者妖魔化的目的,就是要挑起一场将对其的偏见、歧视 和暴力合法化的文化战争。Paulks以及其背后的资金支持者并没有谋 杀马修·谢泼德──不是他们动的手,但是,是他们给了谋杀者以 及各地憎恨男同性恋者的人以精神力量。推行“修补疗法”的,就 是这样一些人。   我们再来看看该理论对个人造成的伤害。修补疗法声称其可达 到30%的高治愈率。我们暂且把对这30%的人是否被真正治愈 的疑问放在一边,这是合理的──当然,似乎不太合逻辑──先看 看那另外的70%的情况。事实是,没有对转向疗法的研究──当 然也没有对哪个治疗者──在精神方面做过有计划的研究。我要说 明的是:大多数转向疗法的实施者是如何僵硬而冷漠地对待复杂的 同性恋者的。   据我所知,转向疗法的功效是相当复杂的。   社会学家Ron Lawson曾观察了由“七天到来”教会支持,由其 顾问考林·库克操作的非男同性恋辅导。曾受过库克诊治的人表 示:在“治疗”过程中,大多数人都遭受了由其施加的性侮辱。但 奇怪的是,没有人因此而显现出长期的病态。事实上,当一批先期 接受治疗的病人在经历了类似考验之后,都不顾库克以及教会的粗 暴侮辱,反而表现出对同性恋选择的坚定信心。   不过,显然有不少患者还是受到了转向疗法的严重伤害。过去, 为了改变性取向所采取的治疗手段是可憎的:对手及生殖器的电击, 还有催吐剂。病人在经受了如此的治疗之后,性取向并没有转向异 性,但因对自己的同性取向感到万分恐惧,会导致性能力和亲和力 的无能,这通常会伴随其一生。转向疗法自被美国医学会在 1994年取消后(详见脚注1对原文的引证)开始转入地下,但 据国家女同性恋者权利中心称,这种令人羞耻的疗法至今还存在, 甚至未成年女性在其它医生的建议下,会被不情愿地被送进医院接 受转向疗法。   时至今日,让我们再看一种温和的、绅士化的转向疗法。摩门教 会作为同性恋治疗的坚定支持者,已经把精力从厌恶疗法移到心理 干预。它所举办的咨询服务,把所有的男同性恋者以及问题客户都 引入转向疗法,不再提供措施去调整某人的性向,而是提供的是一 种精神上的聊天疗法以及“男性运动”,诸如由非同性恋者参加的 篮球比赛等。   但是问题在于:关于通过增加对男人的约束以转变其性别取向 的假说,从来没有得到过经验的证实。至少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转 向疗法比起被摩门教会及其它反对男同性恋的宗教组织所钟爱的中 世纪性观念来说,危害可能还要小一些。不过,不论以哪种一种形 式,转变性向的念头都能加重人的羞耻感和负罪感。如果一个男同 性恋者不能转变其性向,或者起码不能“适应异性”──实际上无 非是能和女人过性生活,尽管他内心的取向仍然是同性,也仍然要 戴上面具──他就会经常处于比受到治疗前更羞愧的状态中。转向 疗法被他当作重新作人的机会,即使在家中,他也要象用枪指著自 己的头部一样,把疗程继续下去。如果治疗失败,对他来说,就如 同那枪的扳机被扣动了一样。曾有治疗者这样评说自己对不成功治 疗的想法:“我不得不去争取能生存在这个星球上的权利,但治疗 失败了,我觉得自己已经没有生存权了”。   1973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将同性恋剔除出疾病分类,美国 心理学会也于1975年做出了类似的决定。转向疗法的支持者经 常辩称:上述变化只不过是男女同性恋政客强力活动的结果。事实 是:如果没有可信的科学依据为背景,上述权威医学组织的政策转 变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有太多的理由让促使人们重新评价同性 恋者的地位。首先,那种声称其是一种精神病态,同性恋者比异性 恋者差的理论,已因其证据不足而被否定。为什么这样说?其主要 问题在于,上述结论是以治疗者对同性恋精神病人的主观印象为前 提的,也就是说,该理论认为所有的同性恋者都属于一个感情痛苦 和心理紊乱的特殊群体。   终于,针对同性恋群体及男女同性恋个体的,被科学指导的资 料所研究的理论代替了这种错误的理论。新的理论有著与过去迥异 的发现,也就是说:男女同性恋者无论在性格上,与家庭的角色和 关系上,还是在实际上与理论上的区别,与异性恋者都没有任何差 别。许多研究成果表明,男女同性恋者的性向有助于促进其自尊的 建立,而转向疗法的提倡者却对这些明显的证据视而不见。这并不 是说,同性恋者就不经受精神和情感的烦恼,实际上,他们饱受创 伤,而且,研究指出这是对其怀有敌意的社会环境的反映。一个明 白无误的事实是: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相比,有著一样的精神疾病、 精神健康和成功人格。   如果同性恋被视作一种精神疾病,就必须让那些声称同性恋影 响了社会情感的调节能力的人提供证据。但是,类似的资料至今未 见。相反,同性恋个体与异性恋个体在广泛的心理调整能力上都没 有发现有任何区别。(见脚注2)   这就是为什么精神医学和心理医学组织都要放弃称同性恋为 “疾病”的原因──不是由于政治压力的结果,只是由于缺乏依据。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不用术语“修补疗法”作为参考试图转变性向治 疗的原因。声称同性恋需要矫治,是一种对人不恰当的和不尊重的 行为。真正的修补疗法,是要帮助经受转向疗法之苦的患者重建他 们的自信,重现他们爱的能力;真正的修补疗法,是要做间接受到 转向疗法伤害的患者的妻子、孩子的工作,帮助他们清除在参加转 向疗法所提倡的婚姻家庭试验中,自觉或不自觉受到的种种影响; 真正的修补疗法,是要让我们抛弃那些已经支离破碎的社会偏见, 而不是单个的牺牲品。   正如许多研究者和临床医生已共同认识到的,关于性向能否转 变,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还是有几种研究观点试图证明, 性向是可以转变的,虽然这就和试图证明同性恋是精神疾病一样的, 是一种有严重缺陷的理论。这种观点包括了不正确的对主体的判断 (当事情变得容易的时候,主体从两性开始,就会认为性向是可以 转变的,)   NARTH,即美国同性恋治疗和研究协会,作为一个坚持认 为应将同性恋病理化并对其实行综合矫治的反同性恋组织,最近出 版了一本宣传性倾向可以转变的书。须知,为了收到有实际意义的 效果,一项研究必须使用一个对广泛主体都有参考意义的样本;换 句话说,要找一个随机样本。而NARTH的研究样本,是从在教 会组织刊物上刊登广告并恳请得到帮助的人中获取的,这意味著不 是在随机抽取,样本是对自己的同性恋者身分已经非常悲观的人。 该项研究能告诉我们的,只不过是这样一些早已为人所知的信息, 那就是:有许多个人生活不顺利的男同性恋者,特别是其所信仰的 宗教对同性恋持敌视态度时,都会毫无疑问地去做任何一件能够改 变他们性倾向的事情。因此,其治愈率已经被偏见严重混淆。没有 可靠的科学研究成果能够证明:象性向这种复杂的情感是可以改变 的(参见脚注3)。实际上,公布一个低“治愈”率,如许多修补 疗法提倡者所承认的,才是真实的结果。而该项治疗实际上是否对 被治疗者造成伤害,才是真正耐人寻味的事情。   既然举出了在不同层次上接受过转向疗法的患者所受的潜在伤 害,为什么我们得不到关于该疗法效果的更准确的资料呢?不幸的 是,在对转变性向所存在的危害的“研究”方面,有评论称:目前 还没有可靠的成果。为了对转向疗法做出有意义的结论,首先非常 有必要选择一个贯彻全治疗过程的随机样本。而如果在同性恋媒体 上刊登广告,征集自愿者参加试验,就会产生一个带偏见的样本。 从经验的有效性来说,在考察转向疗法可能存在的消极影响时,采 用从同性恋刊物上反馈来的信息,那么无论是反同性恋的NART H研究,还是亲同性恋的研究,是没有什么真正区别的。科学地说, 那也是一个带有偏见的样本,一次试图总结试验的努力。波克斯夫 妇的转变以及一些反同性恋的资料可能很有意义,但是他们不能构 成修补疗法的患者的随机样本,坦率地说,这个题目会和性有关, 而获得一个科学有效的样本则不然。   从政治上和社会上的意义上说,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由 于没有经过检验的证据能证明转向疗法的危害性,所以美国心理学 会去年决定:暂时不再反对进行该类实践。NARTH认为:同性 恋者在精神卫生领域取得的权利,只不过是强大的同性恋权利说客 奔走的结果(坦率地说,如果这是真的,那么1995年美国心理 学会就应该通过一项口气强硬的,支持转向疗法实践的决议才对)。 然而,有关从业者基于限制从业资格的角度,还是反对这项决议, 直到1997年,美国心理学会理事会几乎一直通过了一项妥协的 产物。它告诫从业者:在接待同性恋和双性恋顾客的时候,不得采 取歧视的态度,包括提出许诺在内。这意味著名目繁多、混乱无序 的各种转变性向的作法,并非可以自动地纳入修补疗法的轨道。而 且,不允许治疗者采取没有科学防护措施的步骤。最明显的是,这 项决议反对那种说法,即:“之所以把同性恋和双性恋的男男女女, 年青人和成年人描绘得那么精神变态,只能怪他们自己的性取向”。   这一决议多少缓解了对转向疗法的谴责,但仍然激怒了精神分 析学界的反同性恋势力。有一种奇谈怪论来自于Charles  Socarides---作为NARTH的另一位创始者,他声称:该决议试图掩 饰同性恋者是一种的的确确对社会构成威胁的“紫色恐惧”的事实 (紫色往往被看成是同性恋的象征颜色)。类似评论是对反同性恋 的大多数专业医学人士思想的真实写照。1998年,美国精神分 析学会通过一项决议,反对以同性恋为精神疾病的前提的任何疗法, 于是转向疗法的医学理论基础终于坍塌了。   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开展对公众教育。尽管还缺少某些科学例证, 但我们能提供给人们这样一个确凿的事实,那就是:我们是怎样的 和我们是如何生活的。因为,我们大多数都是健康、坚强、负责任 的公民?这仅仅是说说而已。但是,当你看到年轻人被意识的牢笼所 拘禁,并在冷酷的荒漠中死去的景象时,就不应再迟疑了。我们可 承担不了由于自己的漠视而造成同类可怕死亡的风险。为了担起传 播真理的重任,我们都应该成为那种名副其实的康复疗法的从业者。 注1:1994年,美国医学会公布了一份题为“美国的同性恋男 女对健康关心的需求”的报告,其中对同性恋者的精神卫生做出了 这样的评价“带有否定意味的社会舆论认为同性恋(可能会)使人 缺乏自尊、渴望转变性向、焦虑或者沉浸于病态的同性恋欲望之中” 但是,同性恋者因其性选择而产生的情绪化的紊乱,并非出自心理 上的原因,而是更多地归于不被其生存环境所接受的疏远感。基于 此原因,厌恶疗法(指以行为或药物干预来防止不准发生的行为, 在此即同性恋行为,这会给被治疗者带来不愉快的感觉甚至可憎的 结果)不再被推荐给同性恋者。(美国医学会,1994年,第八 页) 注2:对于该种文学最广泛的解释见于“治愈同性恋疾病的经验基 础”一书,著者John Gonsiorek。 注3:最近的关于转向疗法的著作为“转变性向疗法的实践与理 论”,D. Haldeman著于1994年,刊于心理咨询与临床杂志, 1994年4月,第62期,221-227页。(The literature on conversion therapy has been reviewed most recently by D. Haldeman (1994): "The Practice and Ethics of Sexual Orientation Conversion Therapy", in the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April 1994, Vol. 62., pp. 221-227.) ────────────────────────────── 【艺坛纵横】 ◆           肖邦的情书 【编者按:肖邦是音乐历上最卓越的钢琴作曲家,他的性倾向一直 是个令人捉摸不透的迷。虽然他与女性过从甚密(其中与喜穿男装 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之间的恋情最为著名),但这些女性并没有使 肖邦写下任何浓情蜜语,只有他的同性朋友泰特斯·怀奥钦科夫斯 基激发他写下了以下这封真挚的情笺。除此之外,肖邦还将la ci darem la mano变奏曲献给了怀奥钦科夫斯基。该变奏曲取自莫扎特的 歌剧《唐璜》中描写婚礼的唱段,原意为“我俩紧握着手,你深情 地说:‘我愿意。’”两情相悦的意味不言而喻。在下面这封信中, 肖邦主要谈及了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演出经历。二言翻译】 我最亲爱的朋友:   没有你陪伴身边,我感到极度怅惶失落。你远在他乡,无人可 以倾听我的衷声。每次音乐会结束后,只要能瞥你一眼,就远远胜 过记者和评论家的连叠喝彩带给我的欢欣。   一收到你的来信,我就想向你汇报一下首演的情况,但第二场 演出的准备非常费心,我都不能好好坐下来理一下思绪。即使在今 天,我仍处于同样的兴奋,但邮差马上就到,况且这一阵我肯定不 能平静下来。   让我谈一下首演吧。那天的票在三天前就卖光了,音乐厅里坐 无虚席,但观众并没有对作品留下了太深的印象。第一乐章的快板 并不容易懂,但很多人还是照例鼓了掌,好像他们感到自己有义务 显出兴趣,装出一副鉴赏家的样子说:“哇,新东西!”柔板和回 旋曲得到了最强烈的真诚反响。波兰风味的杂曲(作品第13号) 在我看来,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观众虽然鼓了掌,但他们只是 为了表明自己并没有在音乐会结束时困倦得恹恹欲睡。科品斯基当 即看出了协奏曲的新颖之处,但韦曼多次指出他不理解人们在第一 乐章的快板中究竟领会到了什么。厄尼曼感到非常满意,但艾尔斯 纳抱怨我的钢琴演奏太不清楚,尤其是低音部份简直含混不清。坐 在包厢里和乐队旁边的观众对演奏效果表示满意,但音乐厅前排的 观众抱怨我的琴声不够响亮。我后来去灰姑娘咖啡馆才听到他们的 这番不满。这就是为什么莫那基在《波兰快报》上把我捧上天后, 笔锋一转,指出我在演奏时应该投入更多的激情。我仔细考虑了一 下这股激情应该从何而来,所以在第二场音乐会上用了一架维也纳 钢琴,而不是我自己的钢琴。一位名叫迪亚高的俄国将军好心地把 他的钢琴借给我,而它确实比我自己的那架哈默尔钢琴要好。这场 音乐会来的人比上次多,他们对演奏普遍感到满意,鼓掌也更加真 诚热烈,并说我弹奏得比第一场要出色,每个音符都象珍珠落盘。 他们甚至要求我加演一场。克拉考亚克回旋曲的感染力尤其强烈, 观众鼓了四次掌。科品斯基为我没能在维也纳钢琴上弹奏《波兰风 味的幻想曲》而感到惋惜,格里兹马拉第二天在《波兰快报》上也 作了同样的表示。艾尔斯纳说,只有在第二场音乐会后才能就我的 作品和演奏作出评判,但我更愿意在自己的钢琴上弹奏,尽管大家 都认为我第二场演奏时用的钢琴在音乐厅里的效果更好。   你已经知道了第一场音乐会的节目,那我就谈一下第二场的节 目吧。音乐会由诺瓦考茨基的交响曲开场(以表示对他的致敬), 然后是我的协奏曲的快板、柔板和回旋曲。下半场时,我首先演奏 了科拉考维亚克的回旋曲,然后梅耶女士出色地演唱了索利法的歌 剧《海伦与玛尔威那》里的咏叹调。最后,我即兴弹奏了一首曲子, 前排包厢里的观众为之神魂颠倒。说实话,我当时并没有象往常那 样即兴发挥,因此这样做是无法取悦那里的观众的。尽管如此,柔 板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预料,每到一处,我只听到人们谈论着它。 当然,你肯定已经在各个报纸上看到了这些反应,相信人们是何等 的痴醉。莫里奥拉小姐给我送来了花环,今天还有人为我写了首诗。 沃劳斯基以我的协奏曲的主题为基础,写了玛祖卡曲和圆舞曲。布 里津兹那的伴侣塞内沃尔德甚至要将我的肖像刻板,以便在市场上 销售,但我不允许他这么做,因为这实在有些过份。我不想看到自 己的头像被人用来当包黄油的纸,而勒雷威尔的肖像现在就是这般 遭遇。   当然,我将尽快给你寄去我的肖像。你说过想要,所以我一定 会给你,但我只寄给你一个人。我也许会把肖像寄给其他人,但一 定首先给你,因为你是我的心肝宝贝。只有我有幸读到你的来信, 而且我平时总是随身带着你的信笺。五月份,当天气转暖时,我会 揣着你的信笺去城外。看着我心爱的人的笔迹,坚信你深爱着我─ ─这番想象令我感到无比欢愉!   有人要我再举办一场音乐会,但我现在没有这个兴趣。你难以 理解,演出前三天的日子是多么地难熬。我计划在假日到来之前完 成第二协奏曲的快板,因此决定在这以后再举办第三场演出,虽然 我知道如果现在上台的话,会吸引更多的观众,而且上层社会的很 多人还没有听过我的演奏。在上一次演出结束后,观众席上有人要 求我加演一场,其中还有人大声喊道:“在市厅演奏吧!”我在舞 台上都听到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理会这个要求,因为即使我 决定加演,也一定只会在剧院里。我倒不在乎钱──剧院的两场演 奏只给了我五千茨罗第,虽然杜穆策威斯基告诉我,钢琴音乐会从 来没有吸引过第一场音乐会那么多的观众,更不用提第二场音乐会 了。我觉得即使在市厅演奏,也有着同样的困难,而音乐的效果却 不会太好。我觉得自己无法满足每个人的要求,因此必须在贵族和 平民之间有个取舍。每次我演奏时,我还是觉得:        人们还不知道用何番言词        来赞美那个尚未出生的婴儿。 ──────────────────────────────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成员: 总编:  二言(美国)   编辑:杨青(中国) 网络维护:蓝波(美国)      小涛(中国) 文字校对:有家(美国)      苏辰(美国)   《桃红满天下》可在下列网址阅读: http://www127.pair.com/csssm/ (简体字、繁体字) http://216.92.92.138/ (简体字、繁体字) http://www.xys2.org/emag/taohong.html(简体字) http://bbs.szptt.net.cn/(深圳BBS一网情深/精华区/知性感性/ 同志论坛/桃红满天)    我们欢迎各方对《桃红满天下》中的文章进行非赢利性转载 (转载时请准确注明出处以及作者/译者姓名)。 来稿和意见请寄 电子信箱:taohong@aol.com,csssm@hotmail.com(中英文兼容) 邮政信箱:P. O. Box 3191      Glenn Allen, VA 23058      U. 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