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25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1998年8月3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 │     【总编】二言  【编辑】杨青 一菁 刘星     │ └──────────────────────────────┘ 【编者按】《桃红满天下》网址为http://www.csssm.org,欢迎投稿 和参与我们的编辑工作。 来稿和意见请寄 邮政信箱:P. O. Box 70426 Richmond, VA 23255 U. S. A. 电子信箱:taohong@aol.com,chinagay@hotmail.com,      csssm@hotmail.com(中英文兼容)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罗马尼亚拒绝使同性恋合法化 ②  【说三道四】科学哲学与同性恋研究          同性恋辩论中几种常见的反科学论证 ③  【生命伦理】我的成长历程 ④  【读者文摘】“壁柜”里的丈夫 ⑤  【爱知行动】关于统一协调抗议印尼排华暴行的紧急呼吁          声援印尼受暴华人网友发起黄丝带运动 ⑥  【综合报导】相聚柠檬树          “矫正”同性恋在美国又掀风波 ⑦  【她山之石】基因组合各色人 ⑧  【同人心语】初恋 ────────────────────────────── 【新闻摘要】 ◇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通过同性恋伴侣法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省议会于6月30日以100赞成和12票反 对通过家庭伴侣法,该法律将向同居的同性恋和异性恋伴侣提供类似 于夫妻在财产继承、赡养费、住房以及家庭紧急事假等各方面的福利, 但同性伴侣的领养权仍然受到限制。退休金、税收和移民等方面的福 利由于涉及到全国法,因此伴侣法无法提供任何保障。   加泰罗尼亚省包括巴塞罗纳等大城市。位于巴塞罗纳的国际同性 恋协会说:“这项法律说明了西班牙是一个不断前进和走向现代化的 社会……但该法律在领养孩子方面仍然对同性恋者实行歧视。”   西班牙的罗马天主教会对该法律表示抗议。 ◇         德国将讨论同性恋伴侣法   德国三个州的上院将讨论有关禁止歧视同性伴侣的立法。如果该 项立法通过的话,同性伴侣将享有几乎类似于异性夫妻的各项权利。 如果科尔的政府于九月份举行的全国大选中失败的话,这项立法通过 的机会相当大。   6月28日,20万人参加了柏林的同性恋大游行。国会议员瓦 尔克·贝克在游行完后的讲话中要求国会使同性婚姻合法化。在科隆, 25万人参加了同性恋大游行,并有70万人旁观。 ◇      女同性恋者担任以色列特拉维夫市政官   同性恋社会活动家米卡尔·伊登将担任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市政官。   与此同时,包括多名国会议员和其它政治活动家在内的大约一千 五百人参加了特拉维夫的首次同性恋大游行。 ◇        罗马尼亚拒绝使同性恋合法化   罗马尼亚民政部于6月30日通过投票表决,拒绝使同性恋在该 国合法化。该决定将使罗马尼亚加入欧洲联盟的计划泡汤。   “将同性恋合法化是不道德的,”基督教民主党议员艾米尔·朴 普斯库说,“同性伴侣并不生育,他们不能抚养孩子。我们需要一个 健康的社会。”   罗马尼亚现在仍将各种同性情爱表达列为犯罪,并且不允许任何 同性恋组织的成立。 ◇       英国警察署设立同性恋热线电话   为了对抗歧视同性恋者的暴力事件,英国警察署设立了专门的热 线举报电话。该热线一周七天全日开放,并有专门人员处理各项举报。   6月4日,四万名同性恋者参加了伦敦的同性恋大游行。将参加 同性恋世界运动会的英国运动员举着大彩虹旗,庆祝英国议会最近降 低同性恋的合法年龄。游行者同时要求国会取消禁止公职人员宣传的 第28条款。 ◇        意大利比萨市承认同性恋婚姻   意大利比萨市的市政府正式承认两位共同生活了11年的女同性 恋者的伴侣关系,并为她们作了登记。梵蒂冈的《罗马观察报》称之 为“挑衅”,但比萨市长皮埃罗·佛罗里亚尼说这一举动“表明了社 区开始承认不同形式的关系”。 ◇         吉隆坡取消同性恋晚会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原定于7月份举办该国首次的同性恋晚会, 但由于遭到市政厅和马来西亚伊斯兰教派的反对而作罢。 ────────────────────────────── 【说三道四】 ◆         科学哲学与同性恋研究              ·二言·   一些人认为西方目前的同性恋研究多是为同性恋学者所从事,因 此研究结果对同性恋表示支持只能是同性恋学者的“阴谋得逞”。前 一阵笔者在深圳万用网上曾看到有人说美国心理学会将同性恋非病理 化纯粹是同性恋心理学家的运作所致。   同性恋者在西方研究同性恋的学者中确实占相当比例,许多重要 的研究成果确实出自同性恋学者之手,但同性恋这个现象从“罪行” 和“病态”扭转为正常,真的是同性恋学者一手遮天的结果吗?本文 将就同性恋研究的科学性作一番简介,并借此说明为什么同性恋学者 “阴谋”说纯属诬蔑。 ●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没有人能够否定自然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中国在过 去几十年中的意识形态一直受到马列主义一元化政治的垄断,许多先 进的西方思想都被冠以“糟粕”和“毒素”。即使在改革开放时期, 在“提倡科学,破除迷信”等口号下,科学的范围也只是局限于自然 科学。例如牛顿和爱因斯坦为很多人所熟知,但社会科学史上的重要 人物如经济学家凯恩斯等,直到近年随着改革的推进和社会的进步才 成为家喻户晓。我们需要再次指出,科学并不局限于数理化等自然科 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社会 科学也是科学的组成部份。   很多人以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但没有 认识到贯穿这两个领域的科学哲学却是相同的。特别是自二十世纪初 期以来,随着统计学的发展和交叉学科的兴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之间的相通越来越多。   现在让我们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说明科学哲学的表达方式。牛顿看 到苹果总是落地,于是假设地球中有一股内在的吸引力将苹果吸向地 面,因此他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而这个定律假设如果没有其它动力 驱使(如炮弹受到发射就是克服地球引力的例子),物体总是会落向 地面。证明这个假设最好的例子就是地球各处的人和物都有向地心的 重力(即东西总是往地上掉),身处南极的人不会因为位于地球的相 对底部而掉出球外,地球运转也不会将人和物甩出地球外。   以上的例子说明了“理论-假设-实证”科学哲学作为科学研究 的基本原则。公理、定理、一定的假想、观察或其他研究者的成果是 理论的来源,假设以理论为基础,通过逻辑演绎得出。假使可以是验 证旧理论,也可能是一种新理论的开端。仅仅停留在假设这一步是不 够的,假设需要通过实际中的数据来证实才能说明它是否反映客观现 实。   实证使科学研究脱离了宗教和其它意识形态的牵制与钳制。宗教 与科学的冲突自文艺复兴以来已经源远流长,但一次次总是以科学的 进步与胜利而告终,充份说明了培根所言的“知识就是力量”(关于 实证的来源,参看本刊第17期《“现代科学之父”培根》)。   实证的方法有多种,自然科学中的实验是实证的方法之一,目前 已经深入人心,但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证大多是通过统计数据来说明问 题,而统计所需的数据即可以来自官方资料(如许多经济数据),也 可以是研究者自己采集(如心理学家研究某一人群行为时,会征集到 一定数量的参加者作为实验对象)。实证的重要性在于防止伪理论的 出现和避免“口说无凭”式的争论。比如当甲说“钱越多一般消费也 大”,他可以观察一百个收入不等的人,从总体上来观察消费是否会 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这就是实证。如果否定实证的重要性,那么 如果乙说“钱越多一般花费越少”,甲和乙就会争论不休,永无定论, 客观现实也就无法被揭示。可见,实证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的体现。   著名的《金西报告》(又译为《金赛报告》)就是实证的典型例 子。这里让我们通过六十年代心理学家艾弗伦·胡克(Everlyn Hooker )的著名研究来举例说明科学哲学在同性恋研究的运用。胡克通过一 名学生认识了一些同性恋者,她从观察中发现这群人的心理状态非常 正常,根本不是医学界所认定的“病态”,于是她得出假设:同性恋 者是与异性恋者一样正常的族群。为了证明这一假设,她征集到了各 方面非常相仿的两组人,一组为同性恋者,另一组为异性恋者。她采 用了当时为心理学界所普遍采纳的心理测试方法,对这两组人的心理 和情感状况作了检测。得到每一人检测结果后,她隐去这些人的性倾 向,然后让一组心理学家审视每人的检测结果,进而来判定哪些是同 性恋者,哪些是异性恋者。结果表明,这些心理学家根据他们一贯所 持的同性恋“病态”说根本不能做出大约准确的判定,因为在他们认 为“病态”并将之归为同性恋者的许多人是异性恋者,而他们认为正 常的并将之归为异性恋者的许多人则是同性恋者。这项结果表明,同 性恋者和异性恋者一样正常(或者一样“不正常”),从而推翻了同 性恋“病态”说。   西方医学界普遍认定的“同性恋无法治愈”的意见也是实证的一 个例子。虽然在过去几百年来,有关同性恋由来的解释和所谓的治疗 方法推出了不少,但没有一个能够在“矫正”同性恋方面显示出任何 效果。这些实证的结果也是心理学界和精神病学家普遍反对“矫正” 同性恋的主要原因之一。 ● 科研成果的发表   目前美国各大机构申请研究基金时需要先上交提议,而提议就是 由理论和假设组成,等基金批下来后,就从事实证研究,因为其间做 实验或采集数据需要相当的花费。除了“理论-假设-实证”科学哲 学本身的严谨性以外,每篇学术论文从初稿完成到发表和受到承认往 往需要经历一层层考核。先是在大学的小型研讨会上作讲演,接受同 事的质询,作初步的改进。一些合理性或方法论上存在严重缺陷研究 在这一轮就会被“杀掉”。通过这一关后,论文可以上交至一些具有 一定规模的学术研讨会。被研讨会选定后,论文作者可以在会上发言, 让同行评判研究的准确性与价值。这一关往往被看成是“鬼门关”, 因为同行可以毫不留情地在会上当着众人的面把作者批驳得体无完肤, 而批驳和抵御批驳的好坏往往显示了当事人的水平和论文的份量。笔 者就曾经看到一位论文纪录相当不错的副教授因为无法抵御同行在方 法论上的质询而当众哽咽起来,羞愧之极只能中断发言而退场。这种 场合虽然残酷,却是科学民主的真正体现。   论文作者一般要出席三至四个上述的研讨会后,其研究成果才一 步步地得到改进。当条件成熟时,论文便可以寄往专业性的学科杂志。 杂志收到论文后,隐去作者的名字和工作机构,让两位审稿人(通常 由具有相当资深的著名教授担任)各自对论文做出评论,然后分别将 意见寄回给作者,再做修改。很多相当不错的论文如果通不过这一关, 就无法发表。在审稿者与作者之间经过几番交流后,被选定的论文才 最后被敲板定稿,付诸印刷。   由此可见,西方学术界对研究论文的发表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的 筛选制度。被发表的论文往往是过五关斩六将后的“优胜者”。同性 恋研究成果也是经历了同样的考验后才得以发表的。即使论文的作者 本身是名同性恋者,他也绝不可能蒙骗众多非同性恋的同行,况且绝 大多数有关同性恋研究的论文并不是发表在同性恋专业刊物上(比如 同性恋生物学方面所从事的脑部研究和基因研究等论文都是发表在《 科学》杂志和《脑部研究》等最具权威性的科学刊物),而这些杂志 的编委是不可能被同性恋者所垄断(不然的话倒正可以说明同性恋者 智慧极度超群,垄断了学术界和知识界,看来同性恋应该大大值得提 倡)。有关同性恋研究之所以被科学界接受,正说明了这些研究成果 的科学性,而不是同性恋学者“一手遮天”的结果。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美国自七十年代初以来,有关同性恋研究 看上去好像都在为同性恋辩护,你们不是说学术研究应该持定“价值 中立”的科学态度吗?   需要指出的是,同性恋研究的结果并没有违反价值中立的原则。 让我用一个事例来说明价值中立到底是什么。笔者在美国匹兹堡大学 修过一门《社会心理学·自然人群》的博士课程。自然人群指那些某 些社会条件和状况上具有某一相同特徵的人群,如医生、印第安学生、 儿童等人群的行为等,而同性恋者也是一个自然族群。该课程教材选 自美国各大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专业刊物上的学术论文。笔 直对这些论文的最大观感是:研究者没有事先对所接触的族群做出是 对还是错的道德判定,即使对某些公认为反面的人群如亚裔犯罪团体 和撒旦教堂等,也是如此。这种冷静和客观的中立态度正是“价值中 立”的体现,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如果研究者蒙上了有色眼镜,事 先对某一人群先做了好坏对错的价值判断,那么所谓的研究充其量只 是主观意愿的表达,并不能反映客观现实。   研读一下同性恋研究论文,就可以看出研究者并没有对同性恋做 出任何或好或坏或对或错的道德判定,而是通过调查和数据让事实说 明问题。研究表明同性恋并不是病态,同性恋者是同异性恋者一样正 常的族群。美国的《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4)和世 界卫生组织的《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将同性恋剔 除出疾病分类,就是基于众多的科学研究所做出的决定。可见,同性 恋被非病理化是学术界多年的科学进步所推动的科学民主的决策,并 非象有些人所怀疑或声称的是“一小撮”同性恋学者的“阴谋得逞”。   从绝对意义上来说,这些研究并没有宣扬同性恋,因为他们并没 有说“同性恋好”。然而,与那些把同性恋看成是疾病或犯罪的说法 相比,其无病无罪的观点无疑是一种拨乱反正,因此从相对角度上来 看就显得在“支持”同性恋了。   值得指出的是,即使在这种严格的审察下,也确实会有一些在学 术上没有过关的漏网之鱼被发表,但论文的考验并没有结束。发表后 的论文被更多的研究者读到,有漏洞的文章很快会引起反应,一些没 有价值的文章则不会被其他研究者所引用(衡量一个大学系所的排名 除了取决于论文发表的数量外,还以发表刊物的声望以及论文被其他 研究者引用的频度来决定其质量)。象同性恋生物学之类石破惊天的 论文不仅在学术界引起反响,而且使大众舆论也显示出强烈关注。通 过争鸣,科学界和学术界普遍接受了同性恋生物说以及同性恋者是和 异性恋者同样正常的族群,难道这一切是同性恋学者“一手遮天”所 能办到的吗?   西方反对同性恋的观点被学术界和知识界打入冷宫是讲究科学的 必然结局。西方反对同性恋的主要理由来自于《圣经》,宗教人士总 是利用《圣经》中上帝和耶稣以及其使徒的言论来谴责同性恋和同性 恋者;上帝或耶稣只要对同性恋有一语反对,信徒们马上就有了对同 性恋者进行口诛笔伐以至人身迫害的依据,而至于同性恋到底有什么 危害则并不需要阐明。可见,这种以《圣经》为“终极真理”的僵化 态度根本不配登上科学的殿堂,因为科学哲学在根本上与基督教是水 火不容的。反对同性恋的声音在各学术杂志上已经绝迹。目前美国各 大书店都有专门的同性恋书籍部,但陈列的也都是清一色的以接受和 支持同性恋为主题的书籍,就是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表现。美国反 对同性恋的人士也知道科学界对他们嗤之以鼻,他们所谓的论证丝毫 禁不住科学的考验,因此在叫嚷学术界不倾听他们的意见的同时,他 们只能把反对同性恋的言论刊登在大众媒体上,以煽动人们的恐同主 义情绪(毕竟反对同性恋的人还很多)。可见,当去年看到贾谊诚先 生在《我国是否应该取消同性恋诊断》一文中把反对同性恋的西方人 称作“有识之士”时,不仅完全颠倒了黑白,而且在行使这种颠倒时 自己也堕入了无知的陷阱。 ● 结语   本文的论述说明了西方现代同性恋研究对同性恋者表示出的支持 态度,完全是科学战胜无知和偏见的必然结局。学术自由和信仰科学 的原则使西方学术界很少受神学和神权的干扰。学术研究所需的冷静 与客观的态度使研究成果往往与同性恋的“病态”说或“罪恶”说的 偏见背道而驰。所谓同性恋学者“一手遮天”的说法,不是“井底之 蛙”的浅陋之见,就是对科学哲学不了解所导致的强词夺理或无稽之 谈。   科学无国界,当我们向西方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时,也 同时应该学习贯穿在知识与进步后面的科学哲学,这样自己就能创造 出进步。让我们放下陈见,挣脱几十年一元化意识形态的钳制与窒息, 真正地解放思想,促进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 ◆      同性恋辩论中几种常见的反科学论证              ·二 言·   任何科学的进步,都是在与反科学的观念与行径相抗衡的过程。 在争鸣中,是非会越辩越明,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那么,在当今反对同性恋的理由或论证方法中,有哪些常见的反 科学伎俩呢?笔者将自己的所观归纳如下: 1.恐外症   目前精神卫生界有关权威阻止同性恋在中国非病理化的主要理由 是“西方的研究成果我们一概不采用”。   同性恋是一种心理感受和生理行为,并没有姓社姓资或姓中姓西 之分,西方的同性恋者属于正常,为什么中国的同性恋者就不正常呢? 我们是否也应该把中国的异性恋者也归为病态,仅仅因为中国人不是 西方人的缘故?   再添一句,中国从来出现过任何有关同性恋的系统研究,所谓的 “病态”说及其伴之而来的厌恶疗法等,本来就是拾人牙慧。目前还 有不少人死抱着已经被现代科学推翻的陈腐观念,可谓浅陋之至。 2.以主观感受来否定他人的基本权利   最常见的即是:“男人与男人干那事,多恶心!同性恋者不配做 人!”   对同性性行为感到不适是可以理解的(正如同性恋者厌恶异性恋 性行为),但这并不能作为歧视同性恋者的理由,正如有一位人长得 五官不正,我看到他恶心,但我能因此去歧视他吗? 3.以陈腐的传统代替科学的思维   最常见的是一些人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和“不孝有三,无 后为大”的古训来作为反对同性恋的理由。至于这种反对是何等虚弱 和无理,《桃红满天下》已在多处反驳,本文不再赘述,不过我在这 里提三个简单的问题:一个人有没有权利选择不与异性结婚?一个人 有没有权利选择不要孩子?现在中国(以至世界上)的人口究竟是太 少,还是太多? 4.以政治挂帅来取代理性和自由的思考   上纲上线曾在中国是最常见的论证方法,比如一扯上马列或语录 往往就可以一语定乾坤,而无需出示任何实际证据(笔者在中学时的 很多作文就是如此)。扯着唯物的旗号,实际上却走向了唯心的极端, 这已经被证明是多么地窒息社会的发展。说实在,这种落后作法与西 方社会中宗教人士引用《圣经》来反对同性恋的行径如出一辙(怪不 得留美大陆学生在教堂里听布道时总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除了引用马列或语录外,还有人在辩论开始先给你扣上“破坏安 定团结”“精神污染”“宣扬全盘西化”或“堕落颓废”等带有强烈 政治或道德色彩的高帽子,先把你压下去,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大 泼污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种以高压政治来抹杀科学与客观现 实的伎俩在有关同性恋的辩论中仍然很常见。 5.以因代果,循环论证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因为同性恋是坏的,所以它是不好的”。说 不出反对同性恋的确切理由,于是乾脆为反对而反对。这种以结论来 代替理由的原地踏步式的空洞论证不是出于思想僵化,就是缺乏思考 能力或懒于思考的表现。 6.以偏盖全,以点代面   目前大陆仍将同性恋列为变态,一些同性恋者因家人的催促或内 心的烦恼而前来“求医”。自然这群同性恋者的心理状况不会太好, 于是一些精神工作者由此认为所有的同性恋者都同样有病。这种推论 是不对的。举个相近的例子,如果夫妻双方有矛盾,到某个心理诊所 接受咨询,我们是否有理由说所有的异性恋婚姻都是不和谐关系呢?   还有的人认为同性恋者都是在公厕里从事性行为的人,同性恋者 等于性滥交者。当然这两组人是同性恋者中最曝光的,但他们能够代 表整个同性恋族群吗?异性恋中性滥交者也不乏其人,我们能以此来 概括全部的异性恋者吗?中国现在有不少街头妓女,但我们能因此说 所有异性恋女子都是妓女吗?   那些处于稳定伴侣关系的同性恋者,那些身心健康的同性恋者, 他们也是同性恋者族群的一部份,但他们有没有被看到呢?难道要把 他们也送如医院治一治吗? 7.胡乱延伸,混淆视听   最常见的就是把同性恋与乱伦、多婚制和兽交等人所不耻的行为 相提并论,咬定支持同性恋就是支持乱伦,将同性恋正常化就会导致 乱伦正常化等。   同性恋与异性恋之分在于性倾向的不同,与乱伦、多婚制与兽交 等行为的出发点和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且不提绝大多数乱伦是发生异 性之间的)。把同性恋和这些行为相提并论,不是出于对同性恋的无 知,就是为了混淆视听。问问同性恋者,支持乱伦等行为的人到底有 几个,我敢说不会超过异性恋者中支持者的比例(至少笔者目前还没 有碰到一个)。 ────────────────────────────── 【生命伦理】 ◆           我的成长历程           ·Niclas Berggren博士·             ·丛林 翻译·   记得童年的时候,我们举家移居到瑞典南部的一个名叫特腊诺斯 的城市。我在当地上学的时候,对班上的一个男孩特别着迷。当时这 份幻想没有带任何性的色彩,我只是常常想像他到底美不美。虽然我 还没法作出判定,但依然常常看着他,心里觉得很愉快。   时间飞逝,我进入了变声期。渐渐地,我主动地时断时续地对其 他男孩子发生了兴趣。上完体育课在更衣室里,我发现自己对好几个 男孩子有着兴趣。在走廊里我也会注意看其他走过的男孩。有时在学 校的影集里看到这些漂亮男孩时,我就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一有 空闲就幻想自己和他们在一起。   在这段少年期间,我从未真正想过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无可否认, 这一切都发生在我的感性世界里,这种感觉是那么真实,那么不容置 疑:我体验到了爱、痴迷和性吸引。我从来没有在理智的层面上面对 过这些感觉。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存在,我自己也没有感到什么不安。 后来常常听到那些反对同性恋的人说这是“违背自然”,但对我来说, 同性对我的吸引力真是再自然不过了。   进入十六岁时,情况变得复杂了一些。1984年夏天过后,我 认了基督为主和救世主。12月9日,我受洗成了名基督教徒。在后 来的这段期间,基督教给了我很大的满足,我也逐步接受了《圣经》 上的教义,并树立起各方面反对同性恋的观点。我接受了对同性恋的 负面看法,并对同性恋口诛笔伐。在中学时,我是个出了名的虔诚的 基督教徒,并遵循一套严格的道德规范。   但即使在那个时期,我对男人的感觉还是如以往一样强烈,对女 人在情感和性方面仍然缺乏兴趣。学校里有好几个男生令我痴迷,同 班中也有两位让我心驰神往。当然,我把这种强烈感受埋在心底,没 有对任何人吐露半句。   作为一名同性恋者,我如何解释自己对同性恋的攻击呢?我想可 以从心理上找原因。换句话说,那时候我所有的强烈的恐同情绪主要 并不是为了避免有人看出我是同性恋(我的外表并不显露什么),我 只是想控制自己,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我在给自己布道。   我现在才认识到,在理智层面上自己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经历 了这么长的时间才冲破茧缚呢?现在回忆起来,当时听到“同性恋癖” 或者“变态”这些词时,我总是把它们与恶心、丑陋和不道德等联想 起来。我曾经在脑海里这样想象:两个既老又丑并长有胡子的人(这 些恰巧不是我喜欢的男人类型)在互相接吻,实在令我反胃。当时我 想:我怎么能跟他们是一类呢?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与他们确实是一类。 后来我逐渐认识到同性恋这一词并不代表外貌、行为或者某人的价值 观等,而是一个人在情感和性方面受哪个性别吸引而已。当我领会到 同性恋者和其他人一样,有的友好,有的粗鲁,有的美,有的丑,有 的年轻,有的年老时,我发觉用这个词来代表自己就容易多了。   在那段期间,我并没有告诉任何人我的同性恋身份。当时表面上 我显得一帆风顺。1988年,我完成在托儿所的社会服务后(瑞典 规定青年男子可选择服兵役或做社区服务),进入斯特哥尔摩经济学 院就读。从那时起,我内心的矛盾开始日益膨胀。当时我独自住在学 生宿舍,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沉思:我该如何调和对上帝的信仰和自己 对同性的喜爱呢?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以为这个矛盾是无法解决的。1989 年,我开始和同校的一位女生约会,在邀请她去一家我很喜欢的餐馆 就餐后,她成了我的女友。她聪明、漂亮,有品味,而且人很好,我 确实很喜欢她。然而,在性方面我对她一点也提不起兴趣。当时我有 个愿望:成为一个异性恋者,那么我的生活就再完美不过了。我常常 祷告,祈求上帝改变我,并帮我产生对女友的欲望。但一切都无济于 事。我和她继续保持着关系,甚至于1990年定婚,并计划正式结 婚。   当这一切变得越来越象那么回事的时候,我却感到自己再也坚持 不下去了。在一段很长的时期内,我对此一直保持沉默,宁愿与她少 见面;即使见了面,我也总是冷冰冰的,保持着一段距离。1991 年,终于双方都感到这种关系再也无法持续,于是便取消了婚约,决 定分手。回想当初和她约会时的情形,我内心真的很痛苦,现在终于 解脱了。直至今日,她仍然不知道我中断关系的真正原因。   那此经历后,我不得不过独身生活,因为至少上帝能够接受单身 的我。然而,我还是有过几次偶然的性行为,而事后总是非常自责。 我乞求上帝的宽恕,心里才感到略为平静,但这总不是长久之计── 我想没有人能够在如此的内心矛盾的肆虐之下感到平静的。   我的“解脱”的到来,是在美国的那一年。1992年,在完成 了在斯特哥尔摩经济学院最后一年的学习后,我来到美国弗吉尼亚州 的乔治·梅森大学的公共选择研究中心学习。在此期间我和另外四个 保守的基督徒同住宿舍。每个星期我总要开车去一趟华盛顿。除了看 电影以外,我还找到了一个同志书店。在那里我买了许多书来解脱自 己(在宿舍里我总是很小心地将这些书藏起来,以免被室友发现)。   这些书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约翰·波斯威尔所著的《基督教、社 会宽容与同性恋》。文中作者展示了《圣经》反对同性恋的保守章节 可能都是不正确的。这些发现成了我开始新生活的基础。从此我便认 为同性恋与基督教并不冲突。即使我现在已成为一个无神论者,我仍 然坚持这一观点。这份理智上的确信使我的生活变得容易多了。在我 25岁,我终于对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处之泰然了。   去美国之前,我有几个好朋友也是同性恋者。在异国的几年里我 们一直保持着联系,他们一直支持着我。我们互相用美好充实的人生 相互鼓励。作为年轻的同性恋者,他们就是正人君子的最好典范。和 他们的交往也有助于我的成长,他们告诉我基督教原教旨主义是走投 无路的。虽然当时我反对他们的观点,但渐渐开始领悟到他们是对的。 总之,在我的一生中,书籍和朋友对我的影响最大。   回到瑞典后,我决定告诉父母。1994年5月的一个星期五晚 上,我下定了决心,但是失去了勇气。记得当时我坐在父母家中的长 沙发上,漫不经心地看着电视,心里不停地嘀咕:“现在一定要说了, 不然就没机会了!”可什么也没有发生。星期六也是如此。到了星期 天,我就要回斯特哥尔摩了,我对自己说:“现在是最后时刻了,不 然就永远没机会了!”就这样,当父母坐在客厅里时,我终于迸出一 句:“有件事我一直想告诉你们,我是名同性恋者。”   他们望着我,非常平静。因为我事先已经准备好了要说什么,所 以又告诉了他们一些有关同性恋的事情:同性恋不是一种个人的选择 也不是象有些人所说的不道德;我有很多高层次的同性恋的朋友;同 性恋并不会改变我和他们(指我的父母)之间的关系,等等。   我母亲的第一句话反应是:“你是不是遇见了什么人?否则,你 怎么会知道?”我回答说:“我并没有遇见什么人,但我足以了解我 自己,只有男人才对我有吸引力。”我父亲的第一句话是:“自己还 是当心一些,有些人不喜欢这个。”我答应记住他的话。从那以后, 我的性倾向从未影响过我与父母的关系,他们对我的关爱仍一如既往。   为什么我感到那么有必要告诉我的父母呢?直到26岁,我一直 相信自己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我曾无法想象自己怎么向他们开口提 起这件事,因为我害怕惹恼他们,但事情过后我领会到,我这一担心 是多余的。有人认为对别人坦诚相告会导致对方可怕的反应,但我认 为,如果对方真正地关心你,那么这种关心不应该附带任何条件。   无论如何,我觉得我应该告诉父母。我要对他们以诚相待。我是 同性恋者,这是我生命的重要部份。我不愿意当他们到我的住处来看 望我时,我需要将书名中带有“同性恋”这个词的书籍藏起来。我不 想再骗他们我的那些朋友是谁,周末我去了哪里。我不愿意他们继续 错误地认为有朝一日我会结婚生孩子。我也不愿意听到他们总是问“ 难道没有一个女孩子让你喜欢吗”之类的问题。我希望与父母保持良 好的关系,所以最终必须告诉一切。我觉得这本身就是良心的表现。   1995年的一天,我与妹妹一起驾车去郊游。在途中我告诉她 我是名同性恋者,她轻轻地笑了一下,说她从来没对我往那边想过, 但她对此毫无问题。我们彼此的关系一如既往。我还告诉我的许多朋 友,从未见过任何消极的反应。唯一的例外是我那崇信宗教的祖母, 因为我不想让她在所剩不多的余年中经受任何打击。在我的工作环境 里,我有选择地告诉一些人,尽管很多人都知道。正如我父亲所言, 即使我向别人坦诚相告,总还是有些人跟我过不去。   我现在的生活很充实,无论是职业生涯,还是个人生活。我与那 些固定的同性恋朋友总在一起,一起外出晚餐,一同出游,每天都有 电话交谈,等等。尽管我不同意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说过的许多 话,但我发现他有关友谊的观点同我所持的如出一辙。就象爱德蒙· 怀特在《告别交响曲》里所言:“他(指福柯)研究了古希腊人最先 的崇尚,并由此而发展了一种对友谊的崇拜。上帝的死亡使人们摈弃 了靠善行来进入天堂的想法,因此现在世界上能够值得珍视的东西已 经不多。但我们仍然能够让后人感觉我们创造的成就,而且我们能创 造的最美的艺术莫过于通过友谊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我很高兴地看到我对自己性倾向的看法的转变是一个自我修养的 过程。我希望能够影响世人更多地宽容和接受性恋,而且我认为最好 的方式就是:成为你自己,不加隐瞒,这样人们就能够看到:除了性 倾向,同性恋者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 【读者文摘】 ◆          “壁柜”里的丈夫              ·鸣 远·   一位已婚人士这样对我说,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成功的事业, 稳定的生活。他不想因为走错一步而毁掉自己的一生,然而他时常感 到很寂寞。   既然幸福,为什么还感到寂寞呢?我也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我想 他并不幸福,也谈不上快乐。他所说的幸福无非是自我安慰式的自欺 欺人而已,否则也不会背着妻子偷偷去找同性,哪怕仅仅是为了沟通, 寻找情感的宣泄(真的只有宣泄吗)。我很同情已婚的同志丈夫们, 因为他们的人生与爱情注定是不齐全的。婚姻与家庭使其他同志对他 们信任有减,因为很多同志会问:“他为我的幸福能付出多少呢?他 愿意为我而背弃家庭吗?”丈夫和妻子本来是两心合一的结合,但同 志丈夫却无法与同床共枕的妻子谈及自己内心的那份焦虑和渴求。这 是多大的悲哀!   爱和性可以截然分开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我不得不再次发问: “已婚同志们究竟爱不爱他们的妻子?”爱和性如果不能截然地分开, 为什么又和妻子结婚呢?这种婚姻的意义何在呢?   反过来,如果爱和性是可以截然分开的,那么男人爱男人,女人 爱女人也就无可厚非。因为爱和性是无关的,那些基于性和生殖的对 于同性恋的指责自然也就无法立足了。   的确在二人世界中,性并不是唯一的东西,大多数的人更看重的 是感情的交流。只是这种交流不同于朋友之间的交流,它需要有性的 环境,但不一定要有性的行为,丈夫与妻子之间的交流也并不是整天 冲斥着性,但交流是必须出自内心的,而出自内心的交流也是爱的表 现,而同志丈夫与妻子在感情上的隔阂使他们之间的交流少了许多真 切。   那些偶尔出来宣泄一下然后又匆匆带上假面具返回他和妻子的二 人世界的已婚同志,除了性的满足,大概永远也不会知道,两个人心 灵的默契是何等美妙的感觉。因为害怕而背叛了自己,因为在意别人 的看法而过份地伪装甚至完全压抑天性,又怎能不寂寞呢?更辛酸的 是,这种寂寞很可能永生永世伴随着他们。永不快乐的一生是毫无价 值可言的。我相信我的这位朋友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所以不会作出对 不起他的妻子的事。他说曾经苦闷过,但现在知道他没有做错什么。 矛盾,除了矛盾还是矛盾!这大概是所有已婚同志的心理写照。明明 知道没有错,却总是逃避。好像偷偷出来宣泄一下,只要妻子还蒙在 鼓里,那么就没有错。按这样的逻辑,当我们谴责通奸时,只应该谴 责那些被人所知的通奸,而不被人所知就理应得到宽容了。   还些人丈夫对自己的那份真实有着强烈的负罪感,看着英俊性感 的照片或是身旁爱慕已久的某人,也只能安慰自己说“看看可以,想 想也无妨,只要不去做。”总认为没有行动就不算堕落,就不是道德 败坏。但其实,与同性交往就不道德吗?我们不希望已婚同志出外在 同志圈内寻找婚外恋,因为毕竟有一些同志因爱上了已婚同志但又伤 心于得不到对方的真心。然而,我还是觉得在选择婚姻这条路时,同 志朋友真得应该三思而行。   没有理解可以,不快乐也无所谓,只要别人认为我正常而且快乐。 已婚同志们,我要问你们一句:你的快乐是自己的所感,还是由别人 来圈定呢?   已婚同志们,我理解你们的苦衷,毕竟也只有我们最理解你们。 ────────────────────────────── 【爱知行动】 ◆     关于统一协调抗议印尼排华暴行的紧急呼吁 亲爱的海外华人兄弟姐妹们:   我们,无论是生活在世界上任何角落的华人,都拥有一个共同的 血缘,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身体特徵。无论是两百年以前移居海外的 华人,还是今天刚刚走出国门的新一代,我们都是为了拥有更好的生 活,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好的人生前程。无论我们是来自中国大陆, 还是来自香港和台湾,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   然而,与我们先人移居海外相伴随的,虽然不乏光荣成功的时刻, 但也经历了许多血雨腥风和血泪相伴的悲惨历史。从1740年发生 在印尼雅加达的“红河事件”,当时的荷兰殖民地政府夥同土著排华, 屠杀华人逾万开始,到1882年美国通过世界上第一个排华法案并 执行长达61年,到二十世纪苏哈托在印尼反共屠杀60万华人,到 70年代末发生的越南排华事件,以及目前正在印尼发生的反华暴行, 海外华人从未得到过中国历代政府的关心、支持与帮助;而且在有限 的将来,海外华人在人权受到侵犯时仍然难以得到母国的关心和支持。   目前海外排华反华,侵犯华人人权和尊严的行为不仅没有被根除, 而且依然十分猖獗。今天在印尼发生的针对华人的种族暴行,明天还 有可能在另外一个地方继续上演。我们有着数千万的海外华人,遍布 于世界各个角落,为了我们的明天不再有血泪的历史,为了让我们的 子孙生活在一个没有恐惧的社会,为了我们的财产不再成为受人攻击 的目标,也为了我们的文化和民族尊严在这个世界上得到真正的尊重, 华人兄弟姐妹们,让我们排除一切偏见,团结起来,成立世界范围内 的人权组织,监督海外华人人权状况,敦促华人国家和地区的政府( 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切实负起维护华人人权和民族尊严 的责任,向联合国及一切国际人权组织、各大国政府表达我们对华人 人权问题的关注,真正实现联合国人权宣言的目标。   因此,对于抗议印尼反华暴行,希望所有的华人团体与组织联合 起来,制定完整的抗议内容和行动计划,为彻底铲除印尼的制度性的 种族歧视而斗争。 ◆      声援印尼受暴华人网友发起黄丝带运动   国际互联网路最近刊登一张印尼华裔少女惨遭凌虐、强暴后全身 赤裸躺在淋浴间的骇人照片,这张有名的大报绝不敢刊出的照片,令 人感到震惊、发指。受凌辱的妇女年龄从10岁到55岁不等,有的 被迫在广庭大众之下脱衣服以供取乐,有的则被强奸甚至轮奸。与此 同时,华人商舍与住处也惨遭抢劫和焚毁,有的暴徒甚至将被强暴的 华人妇女投入火中活活烧死。   对于这番暴行,印尼政府只在口头上表示将加以调查,但并未落 实于任何行动。西方各国和国际组织只顾欢呼印尼的“民主的到来”, 对华人的遭遇则不闻不问。   海外华裔网友对华人在印尼五月暴动所受残暴待遇的表示愤怒反 应。全球华人目前正透过无远弗届的网路,号召世界各地的华人,呼 吁广发电子邮件哀悼五月时惨遭杀害、轮奸的华人妇女,并上网路讨 论区,抗议并揭发印尼暴民惨无人道的暴行,指控国际媒体不闻不问。   今年二月初,网路讨论区就出现有关印尼华人成为不满物价飙涨 暴民报复对象的消息,网友乍看之下,觉得不可思议,频频要求提供 更新、更详尽的资讯。   在纽西兰威灵顿,华人男子谭乔(Joe Tan)上网闲聊时发现这则 消息,决定采取更具体的行动。身为化学研究人员的他,廿年前从马 来西亚移居到纽西兰,认为印尼华人的遭遇与自己当年在马来西亚的 处境雷同,颇能感同身受。他说,华人移民史简直就是一页血淋淋的 迫害史,从当年到北美洲协助铺设铁路的苦力,到最近印尼华人的遭 遇,在在显示只有华人可以自救。   他和旅居加拿大的华裔研究工程师丹尼尔·蔡在网路上成立「世 界华人联盟」,提供印尼最新情势。他说,网路是让世人知道印尼对 华人施暴的重要管道,提供大家宣泄情绪的出口。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报导,印尼五月爆发反苏哈托暴动后,造访「 世界华人联盟」网站的人数剧增了廿倍,纷纷下载请愿书,向联合国、 美国国会以及印尼驻外使馆申诉抗议。电子邮件也如雪片般涌入,其 中又以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华人最为热中。由于上网人数太多, 网站不堪负荷,只好委托马、菲、台、泰、星等国的网路服务业者共 同合作,成立分站。   网站传播虽然迅速,但网友得主动连线登录网站,才可阅读网路 新闻,为了让更多海外华人知道印尼的暴行,网友决定发动「黄丝带 运动」,亦即利用电子邮件把印尼令人发指的行径广寄给亲朋好友, 让国际社会正视此问题。   除了图片、请愿书、抗议文章,也有人决定化悲愤为行动。   抗议最近印尼在印尼发生的排华暴行,在辛辛纳提大学执教的华 人教授号召了数百名大陆学生,将在8月7日前往华府和印尼驻美大 使馆示威。留学美国的大陆学生将于同一天在旧金山和芝加哥的印尼 领事馆面前举行游行示威。抗议最近印尼在印尼发生的排华暴行。   此外,世界华人联盟也希望趁此机会把散居海外的华人团结起来, 提升彼此的认同感。全球各地的华人因为省籍、语言、文化背景不同 鲜少往来,而被讥为一盘散沙。不过有人担心此举会造成华人沙文主 义,让融入当地社会、与当地人打成一片的多年努力付诸流水,对此, 世界华人联盟网站主持人坚称,网站目的是促进民族和谐。   北美华人性别和性倾向研究会对发生在印尼的排华暴行表示强烈 愤慨与抗议。西方各国和国际组织对印尼华人在这场变革中所遭受的 惨无人道的凌辱却置若罔闻,这一切充份暴露了其所谓人权倡导的片 面性和虚伪性。我们敦请中国政府不要再以“不干涉他国内政”为由, 对印尼华人的悲惨遭遇只限于口头上表示“关切与慰问”,而应敦促 印尼政府切实惩罚那些对华人施以暴行的行为者和幕后操纵者。海外 广大华人对母土怀有强烈的亲情,他们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 力之一。以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对 海外华人的遭遇表示切实的关注并付诸于行动,这样不仅有助于遏制 类似的排华事件在世界的其它地方再次发生,而且有助于增强全球华 人的凝聚力。 ────────────────────────────── 【综合报导】 ◆            相聚柠檬树                ──记一次同志聚会              ·东方虹·   七月十七日下午在柠檬树咖啡屋进行了又一次同志聚会,来自北 京、郑州、沈阳、中华女子学校和美国旧金山等地的男女同志30多 人参加了这次活动。在男女两位嘉宾的主持下,就旧金山同志的情况 做了介绍,与会者还探讨了“同志天生论”、同志婚姻、同志亮相等 问题,并公布了一个同志帮助热线。   在一位自美归来的同志介绍了旧金山对同志开明的社会氛围后, 大家一致认为只有走出封闭,勇敢地面对自我和社会,让公众知道除 了个人的性选择外,在任何其它方面同志们是普通大众的一员。笔者 在讨论中提出了对“同性恋天生论”的不同看法。之所以有很多篇文 字从人脑结构,遗传基因等方面反复强调同性恋的与生俱来,原因是 由于在社会普遍对同性恋持消极和反对态度的情况下,“天生论”是 给在重压下的同志的一种绝好的理由,因为它可以躲避对个体的自主 选择和能动性的强调而招致的攻击,是一张天然的保护伞。这种论调 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是可以理解和同情的。.   一位来自郑州的双性恋朋友表达了在北京参加这样高层次的聚会 感到十分高兴。他的经历是开诚布公地对自己的女友讲明自己对同性 的好感。女友并未离去,反而成为他的妻子,并在与他的生活中,为 他寻找有关同性恋的学术资料。   一位来自东北现在北京工作的朋友介绍了他如何妥善地向双亲说 明了自己。在工作中也自然地向疑惑的同事作了公开。当有人为他考 虑婚姻问题时,他会说因为自己不喜欢女孩子,所以不结婚。了解他 的人们与他工作生活如常,他没有遇到尴尬和不快。他也强调了要走 出来,自己首先应有一定的事业和经济基础。   另一位后来的女同志也介绍了她的亲身经历。一次她与朋友在看 时装时提到范思哲,她说范思哲的设计很好,他是个同性恋。朋友立 即面露异样,说同性恋是变态。她心中一惊,过了许久仍不能平静。 她想如果不把话说明,自己就要一直“变态”下去。她对朋友说自己 也是同性恋,是否变态?朋友惊讶之余摇摇头。而后这位朋友将此事 告诉其他人。当这位女同志面对知情的朋友时,她们行止如常,没有 表现出任何的不自然。   还有一位老大姐在会上表示,社会现在之所以不认可同性恋,是 因为社会并不了解同性恋。有些人厌恶但不能公开和体面地说出究竟 厌恶什么。几年前她在听说“同性恋”这个词时,觉得非常刺耳。但 当她接触了一些女同志后,看到她们在事业上出类拔萃,生活中潇洒 倜傥,与以往的想象极为相左,这使她经历了一个巨大的思想转变。 她说现在关键是要让社会了解我们,因为当前很多人还停留在她几年 前的认知水平上,需要一个转变过程。   在热烈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提高自我素质,让社会了解我们 是一个切实紧迫的问题。同时我们对于那些因为不了解而对我们不能 平等相待的人应持宽容的态度。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去帮助那些仍然 自闭和苦恼的朋友,让他/她们得到宽慰和支持。一个设在北京的女 /男同志帮助热线在会上再次公布:(010)68338800呼99575。热线接 听时间是北京时间每周二和周四的19:00-22:00和周六的 12:00-18:00。另据悉,柠檬树咖啡屋也将于近期开办热 线。 注:柠檬树咖啡屋的地址为北京西城区西绒线胡同18号。东方虹在 此感谢柠檬树咖啡屋和帮助热线所做的贡献,并在此为他们义务宣传。 希望通过电脑联网的强大沟通性,获得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支持,也 聆听每一个需求帮助的声音。当问及您从哪里听说这个热线时,可以 说是东方虹提供。如果你不便与他们联络,可通过东方虹代为转达 (http://members.xoom.com/orienbow)。 ◆       “矫正”同性恋在美国又掀风波              ·石 洋·   7月中旬,美国十五个保守的基督教组织花巨资联名在最具影响 力的三大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连续刊 登大幅广告,宣扬“矫正”同性恋,引起强烈反响。同性恋权益组织 和活动分子马上做出反应,在7月22日的《今日美国》和7月26 日的《纽约时报》刊登同样大幅的支持同性恋的广告。在国会选举和 美国下届总统竞选即将鸣锣之际,这场争议预示着同性恋将成为大选 的热门议题之一。   自美国七十年代初以来,同性恋相继被非刑事化和非病理化,同 性恋权益运动取得了长足进展。虽然八十年代中期由于艾滋病的威胁 而遭受一定挫折,但抵抗艾滋病却成了同性恋社区的团结力量,同时 艾滋病预防教育也把原来一直处于“地下文化”的同性恋社区推向了 大众媒体和政治舞台,反而促使公众对同性恋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了 解。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克林顿总统政府对于同性恋所表示出的开 明与支持态度,使同性恋权益活动的声音日益增大。   刊登“治疗”广告的基督教组织说,每当他们表示反对同性恋时, 他们就会被斥为“僵化”和“恐同主义者”。在有关同性恋的探讨中, 他们往往被拒之门外。在美国同性恋者所获得的支持越来越多的情况 下,他们不得不依靠这些大幅广告来为自己“振臂高呼”,同时提醒 世人同性恋为上帝和耶稣所不允。   《纽约时报》上的广告以一位名叫安妮·波尔克的妇女的故事为 事例。安妮曾在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和对耶稣的信仰之间苦苦挣扎,直 到她加入一个名叫“逃亡”(Exodus,源自《旧约》中摩西带领希伯 莱人逃离埃及的“出埃及纪”)的“矫正”同性恋的基督教组织后, 才舍弃了同性恋性倾向,并与该组织的董事长约翰·波尔克结婚。波 尔克也曾有过同性恋经历,现在是基督教权益组织“家庭焦点”的雇 员。   7月15日《华盛顿邮报》的大幅广告刊登了一百多名“前同性 恋者”在一起的照片,以说明同性恋被“矫正”并非个别事例。   7月16日《今日美国》的广告刊登了棒球明星罗吉·怀特的大 幅照片(怀特曾公开对同性恋表示谴责),并以“捍卫言论自由”为 题,指出反对同性恋被冠以“僵化”“落后”“愚蠢”和“恐同主义” 等称号违反了他们言论自由的权利。   虽然形式不一,但与以往反对同性恋的强烈措辞相比,这三则广 告的用词相当温和,然而其中传达的信息仍如以前一样,那就是:同 性恋是后天选择而非先天造成的结果;通过对上帝和耶稣的信仰,同 性恋者能够“回归”为异性恋者。广告上并附有“逃亡”组织的电话, 鼓励同性恋者来电征询。   广告登出后,“逃亡”和其它联合署名的基督组织接到了成千上 万个电话,其中四分之三是同性恋者和他们的支持者对这些组织表示 强烈愤慨。   基督教组织说这种反应正是他们所预期的。“看看任何全国性的 辩论,我们从来看不到问题的另一面,即同性恋是可以改变的。”位 于佛罗里达州的保守组织“重振美国”(广告的发起组织之一)发言 人珍尼·福洁说,“当任何反对同性恋的声音一出现,马上会招致一 片骂声,这其实就是一种不宽容的表现。”   最近国会共和党领袖罗特在电视上公开称同性恋为“病态”;以 共和国为多数的国会一直阻挠着同性恋人士霍默尔出任驻卢森堡大使; 国会还企图推翻克林顿总统签署的要求政府机关不得歧视同性恋者就 业的规定;旧金山市政厅在年初通过决议,要求该市各私营企业为雇 员的同性伴侣提供配偶待遇,不然与市政府签订的任何商业合同都将 被废除,美国国会的一些共和党议员准备对旧金山提出“制裁”。但 福洁认为他们刊登的广告只是为了挑起辩论,背后并没有任何政治意 图。广告发起组织中名声最大的基督教联盟和家庭研究委员会也持同 样观点。   但同性恋权益组织却不这么看。他们指出家庭研究委员会负责人 加瑞·波尔声明将参加2000年的总统竞选,而波尔与基督教联盟 创立人之一的拉尔夫·里德曾于今年四月造访国会,要求罗特在电视 上公开谴责同性恋,不然的话他们的组织将脱离共和党。   “在各大报上刊登这些哄惑人心的信息,并把这些政要与诸如怀 特等名人和那些‘前同性恋者’的组织凑在一起,决不是偶然的现象。 ”位于华盛顿的全国同性恋工作组(NGLTF)政治负责人艾萨克说,“ 显然他们想重新给同性恋社区烫上烙印,并给右翼组织在秋季竞选中 注射活力。”   艾萨克同时指出,尽管广告中的措辞极其温和,但其中透露的信 息却是“同性恋者坏,你们不如我们”。就言论自由而言,几十年来 有关同性恋的争议从来没有排除过任何人参加。“他们只是再也受不 了老是被叫作‘僵化者’。”艾萨克说。   加州议会发言人什拉·科尔是名公开的女同性恋者,她说:“我 不懂为什么这些基督教保守人士声称他们的观点被窒息……整个世界 都在反对同性恋,他们说反对同性恋的声音被压制简直是无稽之谈。”   科尔指出,这些广告的形式确实很聪明,因为谁能够反对言论自 由呢?但反驳这些广告也是言论自由的一部份。   “人们应该看到,这些广告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它们试图阻挠任 何有关同性恋者平等权益的立法。这十五个基督教组织与那些反对同 性恋的政治势力是密切相连的。”科尔说。   同性恋工作组联合其它十三个同性恋权益组织于7月22日和26 日在《今日美国》和《纽约时报》刊登同样版面的大幅广告,并效仿 基督教组织广告的形式,讲述一位明尼苏达州的母亲如何接受和支持 同性恋女儿,并提及她们所属的教堂不仅接纳了她们,并且开始为同 性恋者的公平权益而呼吁。《华盛顿邮报》也于7月20日在头版发 表一篇题为《被骚扰的同性恋中学生得到很少帮助》的报导,呼吁社 会与公众公平对待同性恋青少年,使他们免受暴力的伤害。   很多评论家认为有关同性恋的争论并不助于共和党获取政治席位, 因为众多持温和态度的公众普遍反对骚扰同性恋者,而这些反对同性 恋者的广告避免使用强硬措辞正说明了反同性恋的行为是不得人心的。   政治评论家麦克尔·巴隆从属过民主党和共和党,他认为有关同 性恋的正反两方意见同时被公开正是民主制度的完美体现,并认为反 同性恋的广告所用的温和语气本身就说明了一种进步。“看来基督教 保守派所采用的正是同性恋权益组织在以往三十年所用的有效策略。” 他说。 ────────────────────────────── 【她山之石】 ◆           基因组合各色人              ·凌 子·   人的性格是否天生就注定了呢?关于这个问题,哲学上一直有着 不同的解释,但科学却使人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近年“分 子心理学”(Molecular Psychology)的研究,已能查出哪些基因决 定哪些性格了,该学科代表人物狄恩·哈默,正试图利用这些研究成果, 解释人类的行为,以及他本人同性恋倾向的根源。 ● 百万个不同组合   迪恩·哈默(Dean Hamer)是杰出的分子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癌 症中心基因小组的主管,也是公开的同性恋者,对此,他在接受《时 代》周刊采访时也供认不讳,而且不觉得有什么难为情的,因为他正 是靠研究同性恋基因才出名的。   哈默的研究,是集中探索基因如何塑造人类行为。自古以来,找 寻影响人类性格的基因,一直是科学家们面对的一项极为艰巨的工作。 虽然DNA只由四种化学物质组成(简称A、G、C和T),一个人 的基因组合达数以百万个排列,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可能只不过是 其中百万个组合中的一个有所不同,要找出这个微细差别,可想而知 是如何困难。 ● 染色体影响性格   在哈默位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实验室中,摆放着一大堆正等 待处理的DNA样本,这些样本全是由1700多名自愿者捐赠的, 里面有同性恋、吸毒者和追求新奇者的基因,哈默为这些基因分类, 是希望首先找出导致以上性格出现的基因。   他发表过的几篇重要科学论文都成为热门话题,至今仍争论不休。 根据他1993年在《科学》上发表的研究论文,男同性恋倾向似乎 与X染色体最顶端的一段DNA有关,X染色体是男性由母亲遗传的。   他也支持以色列一个研究小组的发现,认为11号染色体上有一 个基因,这个基因和心理学家所称的“好奇贪新”的性格有关。后来, 他研究出第1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能与调节忧虑的情绪有关。 这种基因会影响神经细胞中某些化学反应,使人类行为发生变化。   哈默预言,未来10年内,科学家将能够辨认数以千种直接或间 接影响行为的基因,他不久便会发表有关的基因研究报告。 ● 基因以外的因素   但情况是否就是如此简单呢?人的行为是否全由基因决定呢?哈 默表示,性格的形成并非如此单纯,然而他强调基因会微妙地影响心 灵倾向,令不同的人对相同的遭遇产生不同的反应。   当然,环境、文化、家庭等等也会影响人的成长,传统的理论继 续有其说服力,哈默也承认,基因本身不能完全控制头脑中的化学作 用,最后还是靠环境来决定这些基因将来如何表现。毕竟,生长在富 裕环境中的孩子,性格容易自信一点。   如果基因可以决定一个人是否快乐,那么人生就没有这么复杂了, 但对基因的最新研究,却打开了我们人类自由意志延伸不到的神秘区 域。 ● 看病要验DNA   如果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基因工程将会非常顺利地进行,有人担 心若成功控制基因,便会有复制人的出现。不过,哈默认为不会,在 一次访问中他表示:“不会有人立即把基因研究应用在这方面,我也 不相信有人会这样做。其实复制并不好玩,你只是在制造相同的人! 虽然制造一个‘完美者’对某些人很有吸引力,但我们没有兴趣,在 将来也没有人会这样做。”   哈默认为基因研究会在药物治疗上首先作出贡献,未来的医生除 了使用听筒,还会看你的DNA呢。 (选自《青年参考》1998年7月24日,第6版) ────────────────────────────── 【同人心语】 ◆             初恋              ·阿龙·   他来了,湘向我走过来了。彻夜的飞行,没有掩住他那清秀圆润 的面庞透露的灵气和细黑眉毛下那双大眼睛闪烁的狡黠。   我和湘是在互连网上认识的,湘的坦率、直爽、真诚和幽默给我 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们对许多问题看法一致,话语极为投机。还记 得有趣的是:好多次,湘打完电话便发电子邮件向我道歉,说自己说 得太多,没给我留些时间,但总是管不住嘴巴。他哪知道我乐意听他 “罗罗嗦嗦”。   不知不觉,查看电子邮件时,总希望有他的信息;不知从何时起, 聊天的时候,心中添了一份莫名的喜悦。虽然无日不在电话上海阔天 空,每当静下来,脑海回荡的,还是他的声音。一向贪睡的我,常常 早上无端醒来,而且第一个想起的,竟是……他!嗨,真有点不好意 思。   终于那次,当湘说出来“我喜欢你”时(湘后来告诉我,他当时 非常惴惴不安),好激动。矜持的我,早已双颊飞红,所幸无人在旁, 不敢回敬一句,让湘忐忑了许多天。一种奇妙的感觉,在心中飘荡。 一连好多天,在实验室工作时,一向仔细谨慎的我,犯了许多不可思 议的错误,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滑稽可笑。可怜的湘情况也不妙: 有一次丢失了一整天的实验结果,另一次手上烧起了一个大血泡。   终于,湘说要来看我,心中又激动,又担心,从来没有过的一种 无法言表的感觉。   终于,湘从两千多英里外,飞到我面前。   平时滔滔不绝的话语,此时都不知飘到何方。两人讪讪地笑着, 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竟至无聊地谈起了:“今天天气不错。”纵 然有许多要说,又“老虎啃天,无处下口”。只觉得好紧张,偶尔经 意和不经意的四目相对,两人的眼睛便在一瞬间迅速瞥开。   讨论游玩行程时,我们拿着地图的手,碰到了一起,目光交织的 一刹那,大江决堤了……这是湘的人生第一次,也是我的人生第一次, 冲动而坦然……并没有怀春时想象的奇妙,更多的是羞涩、不安、紧 张与害怕,几乎昏厥过去,几乎记不得了发生了什么……只是忘不了 后来湘把头埋在我肩上,不好意思地喃喃:“原来的感觉象琼瑶小说, 怎么现在反而变成了《金瓶梅》?”逗得两人都笑起来,只觉得他好 可爱好可爱,怎么都亲不够……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更愿意和衣紧紧 相拥,抱得双臂酸痛都不惜,梦呓般无尽地相互诉说着,好像肉体和 精神都溶到了一起,只觉得象邓丽君的歌儿无比甜蜜,但甜蜜蜜得更 清纯、美妙、醉人。真希望从此时间凝滞,宇宙永恒……   但时间仍在无情地流动,让我很快听到了湘充满内疚的坦白:   湘是一个两性恋者,他不想面对世俗的压力,一直回避自己的同 性恋倾向。对家庭和孩子的渴望已使他下定决心去过“正常”的生活, 但同性爱情的诱惑使他想趁年轻时试一试,不想碰上了我,而且喜欢 上了我。   湘知道我的态度非常认真,知道我想找一个终身的伴侣,相濡以 沫,共度余生。正因为如此,湘喜欢我。湘知道不可能与我终生厮守, 但忍不住希望得到我的爱。他暗示过几次我不要太爱他,但被初恋的 热情烧混头脑的我,那能理的出那么深邃的内涵。当湘见了我,更加 了解了我对未来,对生活的憧憬与希望,他更加喜欢我,然而心中的 歉意终于使他将所有的秘密全盘托出。正因为爱我,湘一开始不想完 全告诉我,他希望得到我的爱;也因为爱我,湘忍不住告诉我,让我 在“陷入泥潭不能自拔”之前及早脱身,虽然湘多想让我再爱他几年, 至少希望等几天后离别时刻再说出来,但他不忍心让我受太多的伤害, 终于鼓足勇气开了口。湘痛骂自己太自私,一遍遍地自责:“你真傻! 你为什么喜欢上我呀?为什么喜欢上我呀?我是骗子,我骗了你,我 对不起你呀!”   记不得自己当时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似乎是在故作镇静。但 还记得后来当我握着方向盘,又提起这件事情,几分钟内先吃了一张 罚单,又差点撞了车。   说真的,一开始我还有一丝可怕的念头,猜测湘不爱我,只是在 编造谎言摆脱我。但我了解湘,他的表现也让我为自己的多疑而害臊。 湘,你知道吗,我一遍遍问你“真的喜欢我吗?”,只是因为我多么 高兴听你说喜欢我!但心中酝酿的那么多美丽的梦,毕竟一下子全部 破灭了。心中的震憾与失落,让我无所适从。   夜里,又一次相拥的时候,一直强忍的泪水,终于不争气地喷涌 而出。湘紧紧搂着我,一再痛心地说欺骗了我的感情,自责不已。说 一切都是错误,一个美丽的错误,一开始就不应该“追求”我。湘央 求我:“我太自私了,你恨我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可是湘,我 怎么恨得起来呢?我知道,你也投入了全部的真情,你心中的痛苦与 折磨,不会比我轻松多少。   湘说,我是他第一个,也将是最后一个男朋友。他只爱纯朴、善 良、忠诚的男孩,而又不想伤害这样的好人,所以不可能再卷入同性 爱情。而且湘说,他有幸成为我的第一个男朋友,他拥有了真正的爱 情,已经完全满足了……   以后的几天,我尽量装出轻轻松松,不太在意的样子。但聪明的 湘一眼便看破我的伪装,跟我说:“你想哭就哭吧,要骂我就骂我吧, 这样你会好受些。”但我多么不想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显出脆弱。   慢慢地,我们撂下了一些心中的疙瘩,又找回了从前的感觉。我 们无间地漫步在田野里,小湖边,“喋喋不休”地谈论着,都不知从 哪儿来的那么多话,都不知当时说了些什么……   我们谈论起下辈子能否永远在一起,两人都不愿再做同志了,但 争论半天,谁也不想做姑娘。最后两人又默默无言,也许来生亦无缘 ……我表示不再坚持找一个终生伴侣,可以与他好到他准备结婚为止。 但湘温柔地抚摸着我,让我不要继续“傻”下去了,他说知道我是感 情很投入的人,这样最终带给我的,是无情的打击,他说他不能把我 再耽误下去了,他也不知自己能否承受这一切。我知道湘不会继续做 让他内心十分愧疚的事情……   同性恋酒吧里,我向每一个认识我的人介绍:“这是我男朋友”。 我知道我将很快失去湘,但这样做,让我感到一种殉情的悲壮和快意。 湘和我相握共舞,我们渴望在大夥面前表露出亲热,我们倍感珍惜互 相做男朋友的每一分钟。虽然由于不得不投宿朋友家里而失去了相拥 共眠的良宵,这一晚,我好幸福。   时光无情地飞逝。最后一夜,缠绵在静宓的湖畔,耳鬓厮磨的话 儿陶醉得我们忘记了一切。湘说好想喝点酒,但酒不醉人人自醉,他 完全象喝醉一样不能自己,语无轮次地诉说对我的喜爱(后来湘告诉 我,其实当时他心里痛苦至极)。湘一再让我许诺不会受这次经历的 打击,去寻找别的好男孩。但终于忍不住说,想想以后别的男孩会抱 住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湘反复叮嘱我以后千万不要再爱上两性恋者 ……一直到凌晨三点多,我们几乎偎依着睡去,只觉得心中又凄冷又 温暖。   我的湘该走了,这一别,他就不再是我的了。   开往机场的路上,我们竟然“欢快”地合唱《橄榄树》、《何日 君再来》。我们都尽量使在一起的最后时光更愉快,我们知道彼此都 在故作高兴,只是谁都不忍心戳破这层窗纸。   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小心地开着车,心里默念:“若要出事 故,等回来的路上吧。不要让我的湘与我一起受难,这样即使我死了, 还会有人永远记得我。”   机场里,我们终于控制不了凄惋的气氛。两人默默无语,只是尽 量不惹人注意地互相轻轻碰碰肩膀,手,脚……   上机的时间到了,这是湘属于我的最后时刻!一向腼腆的我猛地 扑了上去,众目睽睽之下紧紧地抱住了他,摩挲着他的双颊,噙住了 他的后颈。湘紧咬双唇,痛苦得说不出话。   趴在玻璃上,我盯着湘踱出了候机厅,一步步迈上飞机。   螺旋桨转动了,机轮滑动了,不愿哭泣的我,不觉又是泪痕满面。 慢慢地,慢慢地,他飞走了,飞走了,消失在天际间……一把抹去泪 水,我蔑视着周围狐疑的目光,昂首步出了大厅。   湘,你现在感觉好些吗?不要谴责自己,你对得起我,你给了我 许多,许多……你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我笑过,哭过,我欢乐过, 痛苦过。是你,让我明白了“痛苦也是爱的成份”,正如我给你唱的 《最后时刻》里所说。你要我忘记你,但正像你所预料、担心的那样, 刻骨铭心的记忆,是时光的流逝不能抹平的。你说你会努力去忘记我, 从你幽深的眸中,我早已读出了言不由衷。   湘,记得你说等我找到爱人,一起去看你。我会的,我会的!记 得你说只怕他会揍你,他不会的,如果他是值得我爱的人,他会理解 我们的一切。湘,记得你说我会找到终身伴侣的,虽然你说自己心里 醋醋的,你会为我衷心祈祷。湘,满怀着你的企望与祝福,我一定会 找到我生命的那一半。我们一定去看你,只希望到那时,你有一个美 满幸福的家庭,正如你企盼的那样。你说过你结婚前会向妻子全部坦 白我们的故事,我只希望她不会介意我,希望她会为我爱过你而欣然, 因为你是个值得爱、懂得爱的小伙儿。湘,我为爱过你而自豪,我为 被你爱过而骄傲。无论明天等待我的是什么,铭记心底的这份真情, 永将带给我一丝温馨的回忆。   我爱过爱我的人,我爱的人爱过我;我拥有过;我无怨无悔。   这就是爱。             ◇  ◇  ◇   以上全是我的真实经历。写下来,以作永远的纪念,也与所有相 信真正爱情的同志们分享我的痛苦和幸福。因为我不知道是否应该完 全告诉我的朋友们,我担心他们不能理解,会埋怨我,或者我们俩, “太傻”,甚至谴责湘。只希望你,亲爱的读者,能理解我们这份真 情。下面是湘离开我后寄给我的第一封电子邮件。这儿,他第一次,我 想也是最后一次,正式说出了“我爱你”,而不仅仅是“我喜欢你”。             ◇  ◇  ◇   我终于回到了***。非常疲倦,头脑一片混乱。五天往事象一 场梦,如今不得不重新面对现实。看完你最后一眼,飞往***的路 上,心中说不出的苦涩。   我一到***就给你打电话,不知该说什么,只想听听你的声音。 你听起来离我那么遥远,我终于忍不住哭了。(后来湘告诉我,这是 他十年来的第一次。我的湘在我面前一直强忍泪水。)飞往***的 途中,我又一次落了泪。我知道我失去了本来就不应该拥有的爱。我 试图写下过去五天发生的所有细节,害怕以后忘记。但心中如此苦涩, 无法继续。   在***,我告诉了你那些令你心碎的事情。可是你也许并不知 道我说这些话的时候心中多么痛苦。我是这样的爱你。星期四晚上说 这些事情的时侯,我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但越来越痛苦的感觉 让我明白了我对你的每一份爱。所以昨天晚上我象个醉汉,看起来高 兴,但心中是多么难过。   谢谢你给我的爱和给我的一切。我终生将为你的幸福而祈祷。你 是个好人,值得另一个好人与你终生相伴。你会找到的,不用担心。 记住我的话。不要想念我。从你身上,我得到了太多的东西让我终生 怀念。甜蜜苦涩的经历将永志我心底。   我爱你。 (如想与作者探讨,请联系forever98forever@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