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14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1998年3月2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 │     【总编】二言  【编辑】杨青 一菁 刘星     │ └──────────────────────────────┘ 【编者按】《桃红满天下》办刊已整整半年,读者的参与日渐增多。 我们欢迎朋友们从以下方面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支持。本期的《综合报 导》刊登了一个月前在香港举行的全球华人同志大会的有关内容。 来稿和意见请寄 电子信箱:taohong@aol.com,chinagay@hotmail.com,      csssm@hotmail.com(中英文兼容) 邮政地址:P. O. Box 61090      Pittsburgh, PA 15212      U.S.A.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丹麦女王邀请同性恋者参加皇家舞会         意大利男子抗议天主教会自焚身亡 ② 【说三道四】一个值得正视的社会问题 ③ 【综合报导】1998华人同志交流大会专题 ④ 【历史回顾】彩虹旗的来历 ⑤ 【她山之石】谈谈同性恋之“不自然”性 ⑥ 【桃江连程】新女性弗吉尼亚·吴尔夫 ⑦ 【同人心语】永远留恋的杭州 ⑧ 【来信选登】为一位大陆同志排忧解难 ⑨ 【爱知行动】《桃红满天下》投稿启事         《朋友》杂志需要您的帮助 ────────────────────────────── 【新闻摘要】 ◆        荷兰允许同性恋伴侣领养孩子   荷兰政府于2月6日宣布允许已登记的同性恋伴侣领养孩子,使 同性恋伴侣与异性恋夫妻享有了完全一样的平等权利。“同性伴侣抚 养的孩子也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允许他们合法领养孩子是先决 条件之一。”内阁发言人说。 ◆      丹麦女王邀请同性恋者参加皇家舞会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于2月5日在克里斯蒂城堡为政务要员举行皇 家舞会时,前卫生部长托本·伦德与他的同性伴侣也名列受邀人士。 “我们不想与社会的进步脱节。”皇家司仪说。   女王此举受到媒体的欢迎。“邀请同性恋伴侣与其他伴侣共踏舞 池,并进入王国的最佳宴席,充分显示了皇族对同性恋者的尊重。” 报纸评论说。   1989年,丹麦成为全球第一个使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随 后格陵兰、冰岛、荷兰、挪威与瑞典等也采纳了同样的政策。 ◆        英国派出第一对同性恋伴侣间谍   英国军情六处透露已向国外派出第一对同性恋伴侣的情报人员。 “军情六处是用人手直接获取情报,目前有特工人员1800名,前 不久刚相海外派出第一对同性恋情报人员,他们是一对恋人。”军情 六处负责人杰拉德·华纳说。 ◆       意大利男子抗议天主教会自焚身亡   来自西西里岛的40岁男子阿尔弗雷多·奥曼多抗议天主教会对 同性恋的不宽容,于1月13日在梵蒂冈的圣彼得广场自焚,后因抢 救无效而身亡。   意大利同性恋组织对奥曼多的死表示哀悼,并严厉质问天主教会 对同性恋的看法:“我们对这位英雄为争取同性恋者权益所作出的牺 牲表示诚挚敬意。罗马天主教会应该为他们对同性恋者的迫害做出道 歉。”同性恋组织并提议1月13日为“国际同性恋者反宗教歧视日。”   天主教会并不专门谴责同性恋,但反对任何不以生育为目的的性 行为。 ◆       更多的阿根廷同性伴侣获得配偶福利   阿根廷有四个工会最近允许同性恋伴侣享受劳保待遇,特别是提 供医疗方面的福利。这些工会涉及的行业包括教师、商业职员、飞行 人员等。至今已有13名同性恋伴侣被批准获得该项福利。   另外,阿根廷规定孀居的同性恋伴侣可享受恋人的福利金。 ◆         南非警察赢得配偶待遇   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女警察约兰朵·兰吉玛自1982年以来担任 女警,不久前为其共同生活了11年的同性伴侣提出医疗保险申请, 结果遭到拒绝,兰吉玛因此向南非警察署提出起诉。最高法院于2月 4日裁决警察署必须让兰吉玛的同性伴侣享受配偶待遇。   另外,南非矿工也将在不久以同样理由对有关公司提出起诉。   南非是全球各国中,唯一在宪法中规定不得以性倾向为由进行歧 视。 ◆        新西兰变性人获得国家勋章   新西兰的“查尼奶奶”成为该国第一位获得国家勋章的变性人, 以表彰她在社区服务方面的突出贡献。在过去的18年内,她总共抚 养了50名孩子。   查尼奶奶在过去的25年里一直以女性身份自居,也是全国唯一 被批准抚养孩子的变性人。除了抚养孩子以外,她还开设课程教育有 行为问题的孩子。另外,她还建立了一个50公顷大的动物园,专门 照顾濒临绝迹的动物。 ◆      去年巴西共有130名性少数者被杀害   据报导,巴西去年共有62名男同性恋者,42名易装者和6名 女同性恋者因他(她)们的性倾向不同而被杀害,事件大多发生在圣 保罗和里约热内卢。据对包括黑人、犹太人、妇女、印第安人和老年 人等弱势族群的调查表明,同性恋者所受的社会偏见与歧视最为严重, 他们经常遭陌生人污辱与袭击,被赶出家门,被警察毒打,被教堂与 军队开除。 ◆        泰国女同性恋者举行全国会议   泰国女同性恋组织安加尔(Anjaree)于一月份在曼谷举行了首次 全国大会,大会主题为“女同性恋者的权利与学术界和媒体的作用”。 安加尔在全国共有500名会员。 ────────────────────────────── 【说三道四】 【编者按:中国著名作家、85岁高龄的萧乾先生于1995年5月 14日与7月4日先后在香港《文汇报》和上海《文汇报》发表《一 个值得正视的社会问题》,呼吁对同性恋持理解的态度,解决相关问 题。现将萧老在上海的文章全文转抄如下,供参考。】 ◆         一个值得正视的社会问题              ·萧 乾·   也许由于去年我曾在《南方周末》上就同性恋这一社会问题写过 一篇小文,承《同性爱》的作者张北川寄来他的这部新著。我曾在英 文《中国日报》(1994年8月29日)读过一篇关于此书的介绍。 读此书后,增加不少对同性恋问题的认识。最近(1995年4月21 日晚)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得知:我国已同意9月间在京举行 世界妇女大会时,准许国外女性同性恋者及爱滋病患者入境。这标志 着我国对这一特殊现象已采取了开明的态度,表现出开放中的我国, 力图克服固有的成见,做与现代社会并驾齐驱的努力。   40年代旅英七载期间,我在生活中及对近代英国小说研究中, 曾不断接触同性恋问题。我研究的几位作家(如E. M. 福斯特及吴尔 芙夫人)都曾经历并写过这方面的作品*。20年代,由于英国法律 规定同性恋者被捉住就要判五年监禁,所以小说中往往有同性恋者遭 歹徒敲诈的情节。有的作家(如诺曼·道格拉斯)因而去容忍同性恋 的国家(如意大利)流亡,不敢回到祖国。后来,尤其80年代发现 艾滋病毒并确立它在男同性恋者中传播后,西方社会为了防止病毒扩 散传播,同时也为了对这一特殊的现象加以理解,就从压制(那只能 让这种情况转入地下而失控)而改为对真正的同性恋者尽可能予以妥 善安置,对假的同性恋者则尽力防止并给以治疗。   艾滋病在医学上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引起这种病的病 毒是1983年至1984年间法、美两国科学家分离出的病原体。 一旦染上病毒,发病后患者会迅速失去免疫功能,其可怕程度不在癌 症之下。1994年底统计,全世界艾滋病毒感染者已达1700万 人,艾滋病患者已达400万人(其中200人已死亡),而亚洲已 有200人感染了这种病毒。据《健康报》(1994年7月8日) 披露,我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在1992年底我国实际上已有艾滋病 毒感染者4800~11400人,但到1994年底只发现了1550 人,大多数感染者没有被发现。艾滋病毒感染者在中国正在以每年20 ~30%的高速度递增。到2000年,我国至少有艾滋病毒感染者 5.5万和1.1万艾滋病患者,至多则可能有27万人被感染,5 万多人发病。同性恋者之所以与艾滋病结下不解之缘,一是因为在隐 蔽的情况下难以采取预防措施;二是由于它不合法,所以性伴侣难以 固定。据说在男女分开的场所(如军营和监狱),同性恋尤易发生。 因此,这是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我国司法界至今仿佛还没有把“同性恋”这个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同性恋者大多不得不采取隐瞒的方法,甚至被迫用欺骗手段同异性结 婚(结局往往不幸)。一旦暴露身份,他们大多遭到警察逮捕,单位 开除,或被周围人们视为邪恶。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采 取隐蔽的方式活动。这样,自然就会产生危害。   我写此短文,目的不外乎是呼吁大家,尤其是社会工作者及司法 界,重视这个问题,不让它在地下造成危害。只有公开出来,才有利 于防治和医治,并对真正的同性恋者给以理解。英国目前不但允许真 正的同性恋者同居,并在法律上规定他们可以领养孩子,这就将压制 改为疏导了。   我国近年来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1994年10月14日北京 师范大学和同年12月6~8日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的中国自然辩证法 研究会(负责人邱仁宗)都曾就与同性恋有关的艾滋病教育问题及身 心治疗和法律咨询开过会。如今,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张北川 医生又写了这部长达700页的专著。我这外行人,希望有更多的人 关心这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并促使它早日获得妥善解决。 *:关于E. M. 福斯特和弗吉尼亚·吴尔夫,本刊第11期和本期的 《桃江连程》专栏有专文介绍。 ────────────────────────────── 【综合报导】 ◆      1998华人同志交流大会内容总结   筹备了十四个月的“九八华人同志交流大会”,在今天(二月八 日)完满结束。参加是次大会的近两百位女男同志来自十七个国家与 地区,按笔划序分别为中国大陆、日本、加拿大、台湾、法国、美国、 英国、香港、挪威、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意大利、新加坡、新西 兰、澳门以及澳洲。这是华人历史上至今最具国际性的同志会议。来 自五湖四海的同志有心人,在四天三夜的会议中,深入而广泛地讨论、 交流了各地华人同志各自面对又共同关心的问题。   是次大会以“华人女同志的声音”为开幕论坛的主题,其后亦有 三场以性别为主题的论坛:“女同志的性别角色”、“性别政治与同志 运动”以及由本地女同志社群“姊妹同志”负责的“性权就是人权”。 长久以来,女同志受到多重的歧视、伤害与漠视;甚至在同志圈内, 也出现男性中心的霸权,令女同志的声音与需要备受忽视以至排斥。 是次大会在节目安排及筹办过程中,非常强调女男同志在性别上的尊 重与平衡,共有二十五位女同志负责论坛讲者及主持人的工作,是要 让同志社群深切地反思主流社会以至同志社群里的大男人沙文主义。   中国大陆也是九八大会的重点议题。本世纪初西方性学的东渐, 令同性情爱逐渐被视作“违反自然”、“变态”的一种“病”。不幸 的是,传统华人文化对同性情爱的宽容与平常心,也受到这些过时的 “西方性科学”所影响。中国大陆的主流学术圈,至今仍把同性情爱 “医学化”,大费周章去医治同性爱“病患者”,甚至逼使同志接受 电疗、行为疗法以及厌恶疗法,令同志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加上“不 孝有三、无后为大”仍是根深蒂固的文化道统,令女男同志被逼与毫 无感情的人结婚、生育,还要终生挂着异性爱的面具做人,因而造成 人性极大的伤害与扭曲。   西方同志运动以个人现身、集体巡游、急激对抗及法律改革为本。 这不一定是华人地区同志运动的唯一模式,我们认为同志运动必须尊 重每个文化、地区、以至个体的独特处境与需要,让不同声音得到充 分的尊重。   是次大会深入讨论了华人同志在各地的处境,我们衷心盼望有关 当局以平常心看待,尊重同志真诚相爱的需要与权利,明白同志都是 需要爱与被爱的平凡人。   我们二十多位义工,经过十四个月努力筹办是次大会,目的就是: “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阳光下的健康人”──不会因为种族、文化、 年龄、性别、性取向、阶级、宗教、语言,或其他差异而互相排斥、 恐惧与仇视。让我们接纳、尊重并欣赏彼此的差异,在差异中互相分 享、学习,超越“同性爱-异性爱”的二元对立,共同建设一个和谐 社会。              一九九八华人同志交流大会筹委会 ◆           华人同志新策略           ·纪硕鸣 黄鲤荔 江迅·   全球华人同性恋者聚会香江,探讨争取平等社会空间问题,认为 宜采取与西方不同的模式和策略,努力改变社会的偏见。   这几天,香港天气晴朗。二百多位来自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同 志”(同性恋者),迎着阳光汇聚在香港大屿山的梅窝,拉开了九八 华人同志交流大会的序幕。   大会提出“同心合一”的口号,“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阳光下的 健康人”,特别从东方文化特性出发,否定了将同性恋问题政治化的 诉求,主张有别于西方同性恋急风暴雨式争取生存空间的模式,藉此 团结更多同志的力量,去争取明天更加灿烂的同志天空。   九六年香港曾经举办首届华人同志交流大会,来自五个国家和地 区的六十多位代表出席。这次同志们再聚首香港,规模更大,人数更 多。“这次会议无论从规模还是研究问题的深度,都是华人历史上具 影响、有代表性的同志会议”,大会秘书卢剑雄说。   会上,有同志提出,要将同性恋问题政治化,并向北京当局施加 压力,这一提议遭到大多数与会者的否决。一位大陆同志说:“我们 盼望有关当局以平常心看待。我们也不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特殊的群 体。”华人同志从中国文化特性出发达成了共识,期望循序渐进,以 带动社会文明文化的发展,提高华人同志在同一天空下的地位。   这次会议没有向外界开放,虽然大会的组织者否认是受社会压力 而刻意回避,但二百多位与会者中,真正敢于面对镜头的,毕竟还是 少数。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正史和野史都有大量的同性恋人物 和故事记载,但在华人社会中同志始终无法得到主流的传统儒家文化 所认同。如何拓展同志的生存空间,是大会代表最为关注的议题。 ◇ 中国当局态度较前宽松   来自各地的同志对中国大陆同性恋者目前的状况最为感兴趣,他 们在讨论中对中国大陆的同志提问最多。事实上一些来自美国、澳洲、 意大利等国的同志也大多是从中国大陆出去的。来自澳洲的余先生感 慨地说:“我一到澳洲就敢于公开自己的身分,因为在那里我无须顾 忌甚么。而在大陆我还不得不结婚。”   来自中国贵州的一位女士说:“我今年五十多岁了,从没碰上过 一位同性伴侣。”贵州因环境闭塞,同志活动空间狭窄。虽说近些年 来,大陆当局对同志现象持较为宽容的态度,但媒体仍对此持批评的 态度。   来自北京的叶先生曾因为同志身份丢了工作,现在于一个研究院 谋得较满意的职位。他说:“在北京我有自己的同志活动圈,大家时 常在一起聚会。我还结识了不少外地的同志。”   一位北京姑娘说:“我们年轻人对自己的同志身分并不忌讳,不 像上一代人因顾及家庭、地位,思想压力大。”   参加交流会的女同志占三分之一,开幕论坛也以”华人女同志的 声音“为主题。大会秘书卢剑雄称,这次大会非常强调同志在性别上 的尊重与平衡,特别安排了二十五位女同志担任论坛讲者及主持人。并 特意把“女”字放在“男”字前,写成“中国大陆女男同志的经验”、 “西方社会中的女男同志生活经验”等。 ◇ 强调同性恋并非病态   七岁开始学习京剧的周龙章在同志中颇受欢迎,他在纽约筹办的 “盘丝洞”餐厅成为第一所亚裔同志会所,参加这次交流大会的人就 有不少在“盘丝洞”觅得自己的心上人。周龙章两度结婚,并有一个 二十四岁的儿子,但这并不影响周的同性恋生活。他的同性伴侣二十 二岁,周称生活完满。   万延海是中国一名健康教育工作者,九二年在北京创办和主持“爱 滋病求助热线”。一年前,他以访问学者身分去了美国,这次从美国 到香港参同志交流大会,会后回北京。他说,中国大陆的同志在异性 恋大社会里,往往受到质疑、歧视,甚至迫害,要走的路还很长。在 美国访问的一年,他看到了世界的大潮流,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同性 恋运动和黑人运动、妇女运动、反战运动一样,成了一种社会运动。   他说,在宗教和政治的压力下,科学不能成为真正的客观,同性 情爱长期被医学化,当做社会改造的对象。美国医学界和心理学界只 是到了七十年代才将同性恋问题非病理化,而中国大陆的医学界至今 仍将同性恋列为需要治疗的“变态”。   比起大陆同志来,台湾的同志在言语间流露出一种优越感。张先 生从台湾带来一张自己和另外一位同性恋者穿礼服的合影照片,摆放 在大会宣传资料摆放处。 ◇ 各地处境不同   马来西亚这次来了六位同志,比上次大会多。吴先生是一位舞台 剧工作者。他十分羡慕台湾、香港等地的同志生活。他说:“在马来 西亚,同志生存空间十分有限。但比起马来人,华人同志的生存空间要 宽得多。我们还演出过几部反映同志生活的舞台剧,剧场效果很好。”   六十年代以来,大量科研成果否定了视同性恋为疾病的传统学说, 并在世界科学界得到广泛认可,九二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 类》最终把同性恋排除于疾病范畴,并将其作为一种少数人的自然状 态。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性健康中心、中国同性恋问题研究专家张北 川副教授将此比喻为人的一种生活习惯,犹如左撇子与右撇子。   不过,学者的科学意见,社会还没有普遍认识,在中国大陆,同 性恋依然被视为疾病,并成为新闻宣传的敏感话题。特地赶来参加大 会的中国大陆作家崔子恩最近在香港出版了《桃色嘴唇》、《三角城 的童话》两本小说,均取材于中国真实的同性恋故事。崔子恩对《亚 洲周刊》说,他希望从文学、感性的角度表现同志的生活,一群平常 人过普通人生活的题材。   台湾作家许佑生九六年在台北与伴侣葛芮举行同志婚宴而家喻户 晓。在这次大会上,许佑生介绍了十八岁那年向母亲坦白同性恋倾向 经过。但是多数华人同志没有那份勇气和运气,香港同志阿伦在母亲 面前,始终不敢透露半点同性恋倾向。他说:“我害怕家人听到后会 把桌子都掀翻。” ◇ 最难闯过家庭一关   接受传统中国文化薰陶的华人同志,最难过的是家庭这一关,同 志们不忍看到父母的眼泪,不忍因为自己是同性恋者而使父母抬不起 头来。香港的阿汉今年三十三岁,从十八岁开始已肯定了自己同性恋 的身分。他说:“我甚么都可以放弃,但是我还放不下妈妈,我怕她 难过。”母亲整天催促他成家立室。“我对妈妈说,我不喜欢女人。 她听了,点点头,然后问,‘那么你甚么时候结婚?’她根本就不明 白。”   已公开承认同性恋倾向的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认为,香港同志大 部分过不了家庭一关,是因为中国人“放不下的传统包袱”。   与会的华人同志来自世界各地,不约而同争取社会的认同,然而, 东西方的同志文化却因为彼此文化的迥异而需要不同策略。香港大学 社会学系讲师周华山指出,西方的同志运动以美国东西两岸为蓝本, 以集体对抗的模式争取社会主流的认同,这是基于基督教长久以来仇 视与排斥所衍生的独特的文化抗争模式。   在东方,源远的文化追求阴阳调和,文化传统上较西方宽容,性 取向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身份的对立。严格来说,中国没有同性 爱者的概念,至今没有学者提出强烈批评,而当局绝少直接打压,还 有很多空间让同志文化发展。因为这样,西方的抗争模式不一定适合 在中国沿用,这只会掀起主流社会的反感。周主张以一个较缓和的路 线去争取。周强调,东方社会对同性恋的宽容便不代表同志没有受到 压力,这个压力的根源主要是来自根深蒂固的文化以及挚爱的亲人。 (原载于《亚洲周刊》98年2月22日) ◆          香港同志要自尊自强              ·纪硕鸣·   团体举办辅导和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同志成为阳光下的健康人。   两届华人同志交流大会都在香港举行,海外华人同志都羡慕香港 同志有一块阳光下的自由空间,公开的香港同志场所、组织、报刊杂 志专栏。有关大陆同志的电影上映三晚就能筹七万多元。   不过,香港的同志并不以为然。“至今香港的家庭计划指导会, 辅导夫妻和睦相处、合理生孩子,也鼓励独身者独自担当生活的责任, 却始终没有把同性恋置于稳定、永久的地位。”同志健康促进会创办 人伍纬认为,香港以自由开放闻名于世,但同性恋者的社会地位与这 个城市的自由开放度并不相称,很多同志仍然惧怕社会不认同而不敢 在阳光下勇敢地站出来。   伍纬指出,香港同志要承受的社会压力,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压 力,也有西方宗教势力的压力。另外,也受到殖民地立法的影响,英 国的法律曾明文规定,男同性恋者可处以终身监禁。伍纬说,香港政 府八一年提出将同性恋非刑事化,直至九一年才得以实施;一些媒体 以猎奇的描述去哗众取宠,更给同志蒙上阴影。   其实,大众对同性恋者的了解主要还是通过媒体,伍纬认为,香 港某些媒体对同志世界的无知,只凭一己之见,结果大大影响了社会 对同志的定位。“不是同志扭曲了自己的心灵,而是个别媒体扭曲了 同志的形象。”   香港目前有十多个同性恋的社团组织,都是九十年代初香港法律 修改后登记注册的。有以电话作交流沟通的同志辅导热线,以娱乐活 动为主要内容的“逍遥派”。同志健康促进会是九四年注册的非牟利 组织,负责人陆鸿海介绍,目前有八十多个会员,主要是举办一些心 理讲座,每月都有娱乐、球类和交流活动,使得同志们能承认自己, 自尊、自强,以承担社会的压力。陆鸿海说,希望大家都成为阳光下 的健康人。   最近,香港民政事务局同意同志健康促进会向某基金申请资金, 并一次性批出四万八千元港币。伍纬说,只有香港社会有政府出面支 持同志工作。九八年香港社会福利署和民政事务局会发起推动义工的 社会工作,伍纬希望同志社群将有义工帮助也能列入议事日。 (原载于《亚洲周刊》98年2月22日) ◆          三千万人渴望性权利              ·纪硕鸣·   中国官方对同性恋行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宽容,但民间却仍然极 为排斥。学术界主张给同性恋恰当的生活空间。   四川一位女同性恋者向发行上百万份的《人之初》杂志发出求助 信,信中说,她是一位二十四岁的女大学生,邻座是全班英语最好的 女同学,她在羡慕之余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好感。“一个周六的下午, 我们相约来到公园。我轻轻地说,可以吻你吗?她慢慢地闭上眼睛, 欣然接受,开始了我们的同性恋生活。”   但她们这种偷偷摸摸的关系只能持续到大学毕业,到时两人将天 各一方。“同性恋在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的中国社会遭到唾弃。我内心 非常痛苦。我渴望理想的精神生活,但无法从社会的阴影中走出来。” ◇ 性学专家全国调查   同性恋至今是中国大陆十分敏感的话题。作为一个社会现象,敢 于公开暴露于人前,还是改革开放后的近几年,据中国性学家刘达临 教授主持的全国一万三千个样本的抽样调查表明,在大陆同性恋及同 性恋倾向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2.38%,约有三千万人。   政府已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宽容。九七年英国一个爱滋病专家访 华团访问北京时,卫生部部长指出,“对于同性恋问题,中国与国际 医学界的认识已接轨了,现在主要是做好公安及宣传部门的工作。”   中国致力于同志工作的学者万延海说,有华人同志主张学习和利 用人类文明中多方面经验,包括西方同志的经验,然而,更主要的是, 我们需要在自己的文明中,找到支撑今日同志运动的起点。   万延海说,大陆同志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因素,愿意把自己 依然放在“笼子”里,善意地看待社会,帮助社会解决诸如爱滋、关 怀和心理成长这样的人类普遍关心的议题,从而希望赢得社会的谅解 和尊重。   不过,几千年传统主流文化的延续,并没改善社会大众文化对同 性恋者的刻板印象,流行的纪实文学作品、小说,报道,往往把同性 恋者描述成一伙偏爱习惯、举止行为都异于常人的“怪物”。舆论的 导向和传统的痼疾,使同性恋者依然抬不起头。   中国大陆同性恋研究专家、青岛医学院健康中心张北川副教授认 为,事实上目前大陆同性恋者承受的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张北川说, 新刑法明确把性的问题隐私化;公安部研究室的文件也明确指出,同 性恋没有违反法律。西安曾经有一对进入热恋中同志同居,其中一位 女同志的父亲告到公安部门要求处理,但公安部门认为“不宜以流氓 行为给予处罚”。不久前,上海执法机关对企图以告发同性恋隐私敲 诈勒索的两个犯罪分子判处了有期徒刑。而北京一些同志聚会的酒吧 已不再是秘密了。 ◇ 难以承受社会压力   最近,张北川向全国各地四百多位同性恋者发出调查问卷,一位 二十三岁的内蒙男同志表示希望不要再写信到他家,因为内蒙人的习 惯,男人二十一岁就应成婚,他早已超过年龄,如果被父母知道他是 同性恋者,后果难以想像,他实在无法承受家庭及社会的压力。   一九九四年,张北川撰写的四十七万字的论著《同性恋》出版。 张北川为同性恋不是罪恶、病态或不正常。他经常联络全国除青海省 外三百多名同性恋者。他所调查的同性恋者,百分之九十以至今认为, 对自己、家庭和社会都负责任的生活态度是合理的,“除了性取向外, 这个群体没有任何特别。”   张北川向《亚洲周刊》表示,中国人富同情心,主张以和为贵, 中国解决同性恋问题,不应走冲突的路,而应以学术界作桥梁,用说 理的方式提高社会文明度,争取同性恋者灿烂的明天。 (原载于《亚洲周刊》98年2月22日) ────────────────────────────── 【历史回顾】 ◆           彩虹旗的来历            ·Jimmy C编译·   色彩在同性恋骄傲的表达中一直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英 国维多利亚时期,绿色一直是和同性恋联系在一起的,而紫色(更确 切地说是淡紫色)则在60年代后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代表骄傲的标 志,“石墙”暴动后一种时髦的说法是“紫色力量”。当然还有粉红 三角标志,尽管它最早是被纳粹德国用来在集中营中识别同性恋男子, 而在80年代以后才成为一个广为流传的同性恋的标志。然而,代表 同性恋最色彩缤纷的得数彩虹旗,它集彩虹的色彩──红、橙、黄、 绿、蓝、紫──代表了同性恋社区的多元性。   1978年,旧金山的艺术家吉尔伯特·贝克尔(Gilbert Baker) 应一位当地活动家的要求为社区活动制作一面旗帜,当时粉红三角图 案还没有广泛地被用作骄傲标志。贝克尔从面五条纹图案的“种族和 谐之旗”中获得灵感,设计了一面八条纹的旗帜,八种条纹的颜色分 别是:粉、红、橙、黄、绿、蓝、靛、紫。根据贝克尔的设计意图, 这八种颜色分别代表:性、生命、愈合、太阳、自然、艺术、和谐和 精神。贝克尔亲手染制了这面旗帜。   贝克尔不久到旧金山派拉蒙旗帜公司商议批量生产和销售他的“同 性恋旗帜”的事宜。不凑巧的是,由于所有的颜色是由贝克尔手工染 制的,而市场上却没有鲜粉色的染料出售,所以批量生产他的八条纹 旗帜似乎不可行,于是这面旗帜的图案于是被简化为七种颜色。   1978年11月,整个旧金山的同性恋社区都被公开的同性恋 市政官同性恋哈维·谬克(Harvey Milk)的被暗杀事件所震惊。为了 表达同性恋设区在遭受到这个打击以后的力量和团结,1979年骄 傲游行委员会决定采用贝克尔的这面旗帜。委员会省去了靛青色条纹, 以便将这几种颜色平均地分配给几条游行路线,三种颜色用于街道的 一边,另三种用于另一边。不久以后这一版六种颜色的条纹图案的旗 帜设计逐渐被人接受,而今天它也被国际旗帜制造者协会所承认。   1989年,洛杉矶的约翰·斯道特(John Stout)因为房东禁 止他在公寓的阳台上悬挂这面旗帜而起诉西好莱坞的房东,并获胜诉。 从此,彩虹旗受到了全国范围的瞩目,其缤纷和乐观的设计替代了更 普通的粉红三角图案。   彩虹旗帜在旧金山随处可见,在城区(尤其是在同性恋者集居的 卡斯特罗区),到处都有人把它悬挂在公寓的窗户上,当地的酒吧也 经常放置这面旗帜。在市场街(旧金山的主干道),同性恋骄傲月期 间更是有人把它悬挂在灯柱上。每一位来访者看到这个如此醒目张扬 的标志,都不禁会被其彰显的一种强大的骄傲的精神所打动。   尽管彩虹旗帜开始只在旧金山被作为骄傲的标志,近年来它已经 在不同的地方获得越来越高的曝光率。如今,在其它许多的城市都可 以看到它,纽约、西好莱坞、阿姆斯特丹、甚至在明尼阿波利斯,这 面旗帜也开始受人瞩目。实际上,彩虹旗帜不时地提醒我们,我们的 社区是一个多元化的社区,它是由不同的喜好的人组成,而所有的这 些喜好都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 【她山之石】 ◆        谈谈同性恋之“不自然”性           ·Bolton Leiser博士·            ·之淳 翻译·   所谓同性恋的“违反自然”之说提出了本性、自然和类似词语意 义何在这个问题。神学家和其他道德说教者们已经说过同性恋行为不 道德,应该被政府禁止,因为它违反了“自然法则”。   “自然”这个词所固有的多种含义会引起很大的误解。人们说某 件事是“自然的”或符合“自然法则”时,有两种可能的含义:⑴它 与描述性的自然法则一致;⑵它不是人造的,事物或情形的存在没有 受到强加的人工意愿或设计的干扰。 1.描述性的自然法则   科学家们所理解的自然法与人类法律不同,前者是纯描述性的, 而后者是指导性的。当一个科学工作者说水在212华氏度沸腾或气 体的体积与外加的热量成正比而与压力成反比,他的意思只是纯水在 标准状态下在212华氏度沸腾或气体被加热时体积变大而受到压力 时体积变小是有记录的和可观测的事实。这些“法则”只描述物质实 际变化的方式。   描述性的自然法则与地方和联邦法律的差别在于它们不指导行为。 与人为的法律不同,自然法则不由任何一个议员或一组议员们批准通 过,不被颁布,也不给任何人或任何东西强加任何义务,“违反”自 然法则不会带来惩罚,“遵循”或“恪守”自然法则也没有任何奖赏。 一个科学家说轮胎里的空气“遵守”或“决定”气体变化的自然规律 时,他的意思并非空气在被告知如何行事后在一般情况下表现正常, 而是轮胎里的空气和其它气体表现相同是一个事实。   当一个科学家说波义耳(Boyle's)定律“决定”气体的表现时, 他的意思只是气体按照波义耳定律变化是一个事实,而且波义耳定律 可以被用来准确地预计压力增大时一定量的气体会如何变化。他的意 思并非某个超凡的声音宣布了所有气体从此必须遵守波义耳定律,若 有气体违反这条圣诣,巡世的恶警会予以严惩。   实际上,依照科学家们的想法,自然规律被违反的说法讲不通, 因为如果这条所谓自然规则真的有个例外,那么这个例外就要求对这 些现象的描述有所改变,这条“法则”因而会被证明根本不是什么法 则。随着科学家们发现新的现象,对事实的描述需要改进,自然法则 就不断地被修正。在这一方面,自然法则与人类法律有着根本不同。 人类法律时常被议员们修改,而这些议员们的注意力并不在于描述人 的行为而在于指导人的行为。 3.人造的东西是不自然的一种表现   有时候我们说某件东西不自然,我们是指它是人工技能的产物。 在这个意义上,我的打字机不是一件自然物品,因为组成它的物质已 经与它们在人来到这个世界之前自然存在的状态分离,经过了一系列 化学、物理及机械过程被转变成了其它物质,它们被重新组合成了一 个与自然界中产生的东西非常不同的个体。简而言之,我的打字机是 一件人造物品。   这样说来,我给学生讲课时穿的衣服也是不自然的,因为从自然 到衣服,中间有很大的转变。同样地,在我的自然状态下,没有用任 何人为产品,不受任何人间干扰,我是赤身裸体的,因而我给学生讲 课时穿衣服也不自然。人类法律是用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的自然嗜 好与倾向的人造规则,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不自然的。   当神学家和道德家们说同性恋倾向、避孕、人工流产及其它形式 的人类行为不自然,因而应该被认为是错误的,他们是在用不自然这 个词的哪种含义呢?他们是在说同性恋行为和使用避孕用具违反了科 学意义上的自然规律,还是它们是人造的行为方式,或者他们是在使 用自然与不自然这两个词的某种第三意义?   他们的意思不可能是同性恋行为(我们目前讨论的问题)违反了 第一种意义上的自然法则,因为我们已经指出,在第一种意义上不可 能违反自然法则。由于这些规律只是描述现实中发生的情况,如果同 性恋行为的确存在,那么它们就得包括这种行为。即使同性恋不自然 这一神学观的辩护者们求助于统计分析,指出这类行为从统计的角度 看不正常,因而与自然法则不一致,持异议者们仍可回答说任何描述 性的自然法则必须包容结合所有统计中的离差,在这个意义上,自然 法则并不强求顺从主流。   这些持异议者们也可以指出现有的最准确的统计数据表明,超过 半数的美国男性在他们一生中的某些时候经历过同性性关系,很大比 例的美国男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维独参与同性性关系。由此可以推出, 在自然一词的这种意义上,这类行为是正常的。   如果那些说同性恋行为不自然的人是用不自然这个词的第二种含 义,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大惊小怪就很难理解。从这个角度看,违反自 然(如果可以如此表达的话)毫无疑问没有内在的错误。人造的东西 经常比自然产生的优越许多。无论如何,人造的房屋要比山洞及其天 自然栖身处更适于人类居住并有助于健康长寿,利用象衣服、家俱和 书籍这类不自然(即人造)的物品有明显的好处。   虽然我们有时会充满向往,梦想能够如诗一般地回归大自然,我 们很快就会发现,象梭罗(Thoreau)在试图逃避文明的人造性的时候 一样,人类生活离不开针线、刀具、火柴、耕犁、钉子和数不清的其 它人为产物。我们会认识到,正如柏拉图在《共和国》一书中所指出 的,没有人能够真正自给自足。诚然有些工业副产品弊大于利,但是 工业本身和工业产品并非天生的罪恶,虽然在这第二种意义上两者都 是不自然的。   对自然的干预本身不是什么坏事。有些作家说过,自然必须被驯 服。从某些意义上讲,人类必须把自然当作应该被征服的敌人。如果 将自然放任自流,没有人类智能的干涉,人类会被疾病所侵害,被毒 虫所困扰,被拴在他的出生地因没有交通工具而且无法与外界交流, 被风吹雨打饱受水火之害而没有任何可行的手段来应付。运用人类的 意志、理性与技能对自然进行干预,与自然作斗争,避免成为自然条 件的牺牲品,是人类独具的能力,不应该因为它的作为不自然而受到 谴责。   同性恋行为在这个意义上不能被视作不自然。这类行为没有任何 “人造性”,恰恰相反,对参与者来说,同性恋行为是很自然的。即 便这种行为不自然,有人造性,这本身并不能成为指摘它的理由。   这样看来,那些谴责同性恋倾向是一种不自然行为的人所说的不 自然一定意味着什么其它的、没有被前两种含义包括的意思。以下是 第三种可能性。 3.凡是不常见或不正常的东西不自然   如果那些以不自然为理由谴责同性恋倾向的人是这个意思的话, 显然他们的指责不应该被没有争论地接受,因为某种行为不常见并不 为谴责它提供根据。在一个弦乐四重奏小组里拉中提琴是一种不寻常 的人类行为,我不知道有百分之多少的人参与这类行为或一个拉提琴 的人在他一生中花多少时间致力与这种活动,但我猜想这样的人一定 为数极少,而且基于花在这种活动上的所有人力与时间我们可以称之 为不常见、不正常(从统计角度看拉中提琴并非人们一般倾向于作的 事),因而在这个意义上不自然。   但是没有理由假定只因为这类不常见不一般的行为不同寻常就值 得被谴责或是在伦理道德上是错误的。正相反,人们称赞很多行为恰 恰因为它们如此不寻常。在这种意义上,杰出的艺术家、诗人、音乐 家和科学家都“异常”,但是显然世界由于有了他们而获益,所以指 责他们或他们的活动因为他们没能作到普通和正常是荒谬的。因此, 如果同性恋行为是错误的,一定不是因为这种意义上的“不自然”, 而是基于什么其它理由。 4.与一个器官或工具的主要目的或功能相反的使用方式不自然   有些人争辩说每个器官每件工具甚至每种生物都有注定的功能要 完成,以与其目的相一致的方式使用这些工具和器官是恰当自然的, 而与其主要功能不一致的方法则是不自然不恰当的,并且在这个角度 上,是罪恶的有害的。   他们举了一个例子。人的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适合人类消费的 食品,这些牙齿是很完善美地为此设计的。它们不是特别适于开启啤 酒瓶盖。如果牙齿被用来达到这后一种不自然的目的,它们容易在压 力下断裂。这样滥用自己的牙齿会导致牙齿损伤,并且会带来全身健 康水平的下降。但是如果只用于正常用途牙齿可以维持多年。   他们说,同样道理,某种药有它适当的用途。如此使用,这种药 可以恢复健康保护生命。但是如果这个药被滥用,以达到其它目的, 就有可能导致严重伤害甚至死亡。物品的自然用法是有益的恰当的, 不自然的用法是不好的有害的。   因此,我们必须找到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的适当用途和正确目的。 一旦我们发现了这个正确的用法,我们就会知道什么是每个器官的自 然用途,什么构成对我们身体器官的不自然的有潜在危害的滥用。如 果我们有理智的话,我们会小心谨慎地在正常功能范围内行事,避免 不自然的行为。根据相信这套道理的哲学家们,发现一个器官的“正 当”用途的办法是决定它最适合作些什么,眼睛适于看东西,耳朵适 于听声音,神经适于在身体各部分间传递刺激等等。   性器官最适于作什么呢?显然,它们最适合于男女交配繁殖,没 有其它器官能够完成这个任务。根据那些信奉自然法则理论的人,由 此可以推出性器官的“正当”或“自然”的功能是生殖,严格说来, 用性器官来达到任何其它目的是不自然的、滥用的并且有潜在的危害, 因而是错误的。性器官一直被用来使人类能够在地球上延续,其它的 误用包括自慰、同性恋行为、故意违背性器官功用的异性恋行为都是 不自然的有害的。如教皇派亚斯六世(Pius XI)所说,“个人对自己 身体各部分的控制必须与它们的自然目的相配。”   但是这个问题并不这么容易解决。每个器官真的只有唯一的正当 功能吗?一把锤子也许是被设计来敲钉子的,也许那是它干得最好的 事,但是如果我手边没有更合适的工具,用锤子来砸核桃并没有罪。 锤子用途很多,可以有多种用法,并没有唯一“恰当”或“自然”的 功能。女人的眼睛的确适于看东西,但它也很适合用来调情。只因为 一个女人在某个时刻没有用她的眼睛来达到看东西这个“主要”目的, 她用她的眼睛调情不道德吗?   我们的性器官独特地适于繁衍后代,但很明显这并非它们的唯一 适合的功用。人们可以并且的确用它们作其它用途,很难理解为什么 某一种用法应该被认为是唯一正当的。例如,性器官似乎非常适于给 它的所有人和其他人带来强烈的快感。除非一个人相信快乐本身是件 坏事,似乎没有理由认为用性器官为自己或别人提供快感是邪恶的。 这些器官有高密度的神经末梢,从这个特殊设计的角度看,它们似乎 是专门以此为目标设计的(如果它们是被设计的话),而且将它们作 此用并不比用它们繁衍后代更不自然。   我们也不应忽视人的性器官可以用来以最深切最亲密的方式表达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情。就连最强硬的“无结果”性关系的反对者 都承认性交有这个功用,这样他们就承认了一个男子仍可以与他的妻 子发生性关系,即使她在待产或是过了更年期或是在她周期中的不能 怀孕的阶段。   人是非常复杂的生物,适应能力很强,他们或他们的器官都不能 与锤子或其它工具相提并论,两者的相似之处很有限。我们已经看到, 虽然在完成某件任务上一件工具也许不如专门设计的工具有效,但是 这件工具可以有多种用途,这不仅“恰当”更不是罪过。因此,一个 器官或一件工具只有唯一的正当功能这一概括对最简单的人造工具也 不成立。一个女人不但可以用她的眼睛看东西或调情,如果她是个演 员或模特儿,她还可以它来挣钱。如果在这个意义上谈设计有任何道 理的话,尽管后两种用途似乎不是眼睛原有“设计”的一部分,很难 理解为什么如此使用一个女人的眼睛会被认为是不道德、堕落或不自 然的。   女性的性器官在正常情况下具有产生卵子和抚育胎儿的独特功能, 但是为什么这些器官的其它用法象给它们的所有人或他人带来快感、 表达对另一个人的爱意甚至于牟利应该被看作是道德败坏、有罪或不 自然的呢?同样地,男性的性器官具有繁衍下一代的功能,但是如果 一个男人决定用它们来满足肉欲、表达爱情或什么其它目的,只要他 没有侵犯他人的权力,他的性器官有独特功能这一事实并不构成谴责 其它用法败俗、不道德、不自然或有罪的充分根据。   如果一个人以抽动自己的耳朵这样的“丑行”来招待他的邻居, 虽然他没有专一地利用耳朵的听觉这个“自然”功能,没有人会想到 要判他入狱。如果他滥用他的牙齿,用它们来拔备忘录里的订书钉, 虽然牙齿显然不是为这个目的设计的,没有人会指控他不道德、有失 人格或堕落。因为用性器官满足自己或他人的肉欲或牟利而受到责难 也许不说明我们对我们身体的真正本性、用途或“目的”的理解,它 反而揭露了我们社会的偏见与禁忌。   总而言之,任何与一个器官的基本功能或目的相反的用法不自然 这种说法假定器官有一个主要目的或功能,但这一假设可以被否认, 因为某一器官的目的或功能取决于它的所有人的需求与愿望。它也可 以被否认基于一个器官可能有多于一种的主要功能或目的,试图把其 中一种功能作为唯一自然的不但是武断的,而且自寻疑问。另外,这 一说法提出不自然的东西邪恶堕落,这超越了纯粹地描述事实,而进 入了评估人的行为的范畴,由此把我们引到“自然”一词的第五种意 思。 5.凡是自然的是好的,凡是不自然的是不好的   一个人谴责同性恋倾向、自慰或使用避孕工具因为它们不自然时, 他的潜在含义是不自然的东西是不好的、错误的或堕落的。但是我们 已经看到,在某些意义上,不自然(即人造)经常很优越,而自然(没 有经过人类加工改进)会很不利。   当然干预自然也会有害,生态学家们已经使我们比以前任何时候 都认识到无计划和无知地干涉自然的危害。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对自然 的干涉都是不好的。每次人砍树建房或捕鱼充饥,他都是在干预自然。 如果人从来不干涉自然,他不会有房屋,不会有鱼吃,实际上,他不 能够生存。那么,那些说凡是自然的是好的凡是不自然的是不好的人 是什么意思呢?   很清楚,他们无意把自然与优越、正确和恰当等同而把不自然与 邪恶、错误、不恰当、腐败和不道德等同。如果那是他们的本意的话, 某种行为虽然与某人对自然的观点不完全相符,这种行为是否正当这 个问题就没什么可讨论的,因为如果正当与自然是同意词,那么根据 这个定义,凡是好的当然就是自然的,凡是自然的当然就是好的。   这当然不是同性恋的反对者们声称同性恋不自然所以有罪时所说 的,因为如果如此,他们的说法就没有任何实质内容。那样的话他们 就在说同性恋因为有罪而有罪,这样的重复可以简化成同性恋有罪这 一更简单的结论。但是这一断论并非推理。那些认为同性恋和其它性 “变错”由于“不自然”而“有罪”的人是在说这种行为里有客观的 可以辨识的不自然的品质;这种品质一经科学观测认识,可以被证明 对参与这类活动的人及他们周围的人有害。因为这类具有不自然性的 行为会导致伤害(在肉体上、思维上、道德上或精神上),它们必须 被认为是错误的并且被社会所抵制。   这样,“不自然”与“错误”不是同意词,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我们发现,不自然一词的任何意义都无法让我们得出同性恋不自然或 同性恋因为不自然而是错误的这一结论,这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我 们探讨了自然与不自然的四种常见含义,但没有看到其中任何一种能 够支持这一结论的倡导者。没有对同性恋的错误性与它的所谓不自然 性之间联系的更令人满意的解释,这个结论必须被否定。 (选自Usenet同性恋公共论坛) ────────────────────────────── 【桃江连程】 ◆        新女性弗吉尼亚·吴尔芙             ·二 言·   尽管男性与女性并不相同,两者却是相交的。每个人都在两个性 别间摇摆,而只有其衣着才让人辨别出这个人是男还是女。              ──摘自弗吉尼亚·吴尔芙《奥兰多》   弗吉尼亚·吴尔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是 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女性之一,她的小说《达洛维夫人》《走 向灯塔》与《海浪》等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而她于二十年代提 出的女性应该争取自己权利的观点使她成为本世纪女权运动的思想先 锋。   弗吉尼亚出身书香门第,母亲早逝,父亲莱斯利·史蒂芬为英国 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作家与文学评论家。弗吉尼亚从小就遍览家里的 大量藏书,史蒂芬也鼓励她形成和抒发自己的感想,为其以后的写作 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父亲去世后,弗吉尼亚与她的姐姐和两个弟 弟搬入合住,姐弟间的意气相投与良好的家庭气氛后来成为同性恋作 家E. M. 福斯特的小说《霍华德庄园》中斯莱吉尔姐妹家庭的原形, 而弗吉尼亚在这段时期的日记里曾写到他对姐姐的情爱强烈得使她几 乎想“乱伦”。   弗吉尼亚的弟弟安得利安就读剑桥大学时,与布鲁斯布里集团的 成员过从甚密,在他的介绍下弗吉尼亚姐妹加入了这个由列顿·斯特 拉奇、福斯特与约翰·凯恩斯等自由派知识分子组成的沙龙。沙龙的 成员多为同性恋者,强调交流,并不以性别来衡量成员的能力,这使 弗吉尼亚的思想表达畅通无阻,进而使她成为中心人物,她在日记中 写道:“我从来没有想到当这些年轻的男子并不为年轻的女人所吸引 时,能这样使我如释重负。”   1912年,弗吉尼亚与布鲁斯布里集团的成员莱昂纳德·吴尔 夫结婚,尽管弗吉尼亚一再强调两性交合并不令她欢愉。婚后两人保 持着相互尊重与理解,并给予双方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但实质性的 夫妻生活则是少而又少。在这期间他们合办了一家出版社,出版了当 时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如福斯特、艾略特与曼斯菲尔德等人的作品,当 然也包括弗吉尼亚自己的一些创作。   1915年弗吉尼亚第一部小说《出游》(The Voyage Out)的 出版使她经历了一场情感危机,并试图自杀。在莱昂纳德的帮助下她 恢复了理智,并与1919年出版了《夜与日》(Night and Day)。 此后她尝试新的创作风格,写出了《雅各布的房间》(Jacob's Room, 1922)《达罗维夫人》(Mrs. Dalloway,1925)《走向灯塔》 (To The Lighthouse,1927)和《海浪》(The Waves,1931 )等实验性小说。当时一些前卫作家如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 和马赛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等受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于1890年发表的《心理学原则》(Principles of Psycho- logy)的影响,开始尝试“意识流”的创作方法,试图通过跟随人物 的主观意识进行记叙,人物所处的环境的客观性也被人物对外界的映 象所代替。弗吉尼亚的作品中景观描写主观化,以及强调多重意识的 存在等,是现代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并对后人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与此同时,她的求新意图使每部作品的创作都令她心瘁力竭。   1922年,弗吉尼亚与当时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女同性恋作家兼 诗人维塔·萨克维尔-怀斯特(Vita Sackville-West)相遇,并堕入 情网。维塔的丈夫也是个同性恋者,对其妻的外遇并不以为然。维塔 在一封信中写道:   “我爱弗吉尼亚,但谁会不爱她呢?确实,对弗吉尼亚的爱是非 同寻常的:这是脑力、精神和智慧的结合,她那带着幽默的阳刚与阴 柔相存的气质唤起了我的温柔。”   弗吉尼亚也在日记中这样记录她对维塔的爱情:   “维塔明天来吃午餐,这是多么地令人欢愉与快乐。我俩的这份 情谊令我欢愉……我喜欢她在我身边,欣赏她的美。我爱她吗?这份 爱究竟是什么?她对我的爱令我兴奋、自豪和好奇。这份爱究竟是什 么?”   1928年弗吉尼亚以维塔为原形,写出了喜剧性的幻想体传记 小说《奥兰多》(Orlando),献给维塔。小说的主人公奥兰多及其化 身跨越三个世纪,先为男性,后来逐渐转为女性,显示作家对男女性 别的固定提出了挑战。小说中的很多情节都是以维塔的经历为素材构 筑的,被称为“文学史上最长最迷人的情书”。   1928年,女同性恋作家雷德克利夫·霍尔(Radclyffe Hall) 的以女同性恋为主题的小说《孤独之井》(The Well of Loneliness) 出版被禁,并被诉诸法庭。弗吉尼亚虽然对该小说的艺术性持保留意 见,但坚定地声援和捍卫创作自由。她在与福斯特合作发表的抗议信 上写道:   “这本书所涉及的题材只是生活的诸多方面的一角,它不但已被 科学所承认,而且在历史上也有记载。虽然这种生活方式只是人类情 感的一小块,只被很少一部分人所持有,而且多数人只觉得其索然无 味甚至觉得讨厌,但它确实存在,然而目前在英国却被禁止提起。…… 这是不是我们的创作所面临的唯一禁忌呢?对于白厅所讨厌的其它诸 如节育、自杀与和平主义等题材,我们是不是还能够触及?我们等着 你们的指示!……”   除了文学上的成就以外,弗吉尼亚的其它创作包括评论著作《普 通读者》(The Common Reader)、《普通读者续集》(The Common Reader: Second Series)与《飞蛾之死》(The Death of the Moth)。 然而,她对后人最具影响力的是她的理论著作《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1929)与《三个基尼》(Three Guineas,1938 )。她提出“如果莎士比亚有一个具有同样天赋的妹妹会怎样”的假 想,大胆地质询男尊女卑的传统,认为社会剥夺了妇女的教育权,强 迫她们操持家务,并把一系列诸如婚姻与家庭等义务套在她们身上, 从而阻碍了她们的身心发展,而这种不平等的待遇又反过来使她们被 看成不能与男子抗衡的弱者,因此妇女应该夺回这些长久以来被剥夺 与被否定的但本应属于她们的“空间”。她的这些思想在当时没有得 到应有的重视,直到六十年代后女权运动兴起,人们才认识到弗吉尼 亚早在四十年前已提出同样的呼吁。   1937年,弗吉尼亚完成了小说《年岁》(The Years)这部小 说再次使她走向了情感危机。纳粹军队对伦敦进行大轰炸时,她的住所 被炸,不得不搬迁,战争进一步把她推向了精神崩溃的边缘。1941 年她试图尝试新的风格创作《幕间》(Between the Acts),遇到极 大困难。当她再次幻觉听到小鸟用希腊语歌唱时,她明白1915年 所经历的精神分裂已再次降临,但这次势必不可救药。为了避免再次 拖累莱昂纳德,一代女文豪溺水自杀。   纵观弗吉尼亚的一生,作为一名独立的女性,宽松的生活圈子和 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的支持令她可以不受约束,文思驰骋,但她深深感 觉到广大妇女所面临的潜网,并试图在个人的程度上冲破这张潜网。 虽然她为自己的追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她的成就对当时普遍持定 的“女人不会写作”的观点提出了有力的反驳,而她自身的经历也是 妇女足以与男子抗衡的有力证明。 ────────────────────────────── 【同人心语】 ◆           永远留恋的杭州              ·盖 乐· 06/09/1996  杭州   繁忙工作了一整天,晚上一个人回到旅馆,已是八点钟左右,但 是一点也不觉得饥饿,很想出去走走。在附近的一家快餐店很快地吃 完东西后,上了一辆出租车。在白堤断桥下了车,付了司机车钱以后, 一个人沿着堤向前走去。湖中几艘木船的灯光,一点点的,在湖中的 沉暗中闪闪游动,显示着船的运动。   向一艘靠近的木船招手,船老大把船停在堤边,待我坐稳之后, 向湖中划去。白堤一段和六公园被披挂在树上的灯泡照亮,在夜色中 清晰地显视出轮廓,山上的宝淑塔亦被灯光从下照亮,而远处的三个 岛屿与苏堤则隐在夜幕之中,看不清楚。   船老大慢慢地摇着橹,给我讲着西湖的景致。我想他每日定要重 复几遍,此时不过是想避免向湖中划去,而采取的一种补偿而已。他 的讲述时而被跃出水面的鱼儿打断。其实他并未中断讲述,而是我把 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这发生在离船舷几码远前后的鱼儿跃水声上了。十 点半他把船划进船码头。我付了钱后,向湖畔居,一座在湖中船上由 于它的灯光就吸引了我视线的仿古建筑物走去。在二楼凉亭中坐下, 左右已有不少人,要了一杯西湖龙井。   十一点钟我走出这邻湖的楼亭,让出租车司机带我到卡萨布兰卡 酒吧。我在门口扫视了一眼酒吧,很喜欢它的氛围。决定明晚同童嘉 一同再来。明天是周六。   我本今晚想邀何昀一同渡过。我很喜欢他的那双隐隐带笑的双眼, 希望能在杭州多呆上几日。 06:03PM 96/10/05  北京   那是在夏末立秋之时来到杭州的,晚上泛舟在西湖上已能感到一 阵阵的凉爽,湖中黑暗暗的,两岸的灯火只能照亮堤边,往湖心则暗 将下来。船夫在船头边摇浆边介绍,但一个人夜游西湖,却感有些孤 独寂寞。   半夜回到旅馆,想起日间在工作时碰到的一个小伙子。他坐在我 身后,静静地听着我给三四个人讲解监控系统的操作。之后在走廊上, 碰巧他向我走来,头微微低着,在一擦肩的刹那,他脸上现出了一丝 羞涩的微笑。他叫何昀,正午的太阳。我把着他的手操作鼠标,在这 之后的一次,我曾摸着他的手掌,以辨别他是否干过重活。他的肤色 黝黑,冲完淋浴后,下身只穿着一条内裤,平躺在床上,匀称的胸部 和腹部的起伏使窗头灯在他上身投射成明暗相间的光影。他如同是卡 拉瓦乔画笔下的洗礼者圣约翰。   他的领口开得很底,琐骨在脖子下构成了一道凹陷,使他的肩颈 部如同雕出一般。他的这一部位吸引了我全部欣赏的眼光。胸脯的肌 肉把T恤衫撑起,腹部则隐现于T恤之下,只现轮廓。   有一天中午,他靠在椅子上睡着了,甜蜜安祥地在我身后,更象 一塑静静的雕塑,午睡中的天使。有一个电话找他,我抚弄着他的头 发,把他搞醒,他开始显得茫茫然然,过了几秒才清醒过来。 12:50AM 96/10/08  天津   何昀吸引我之处,就在于他那健壮外表下儿童般的羞涩,黝黑肤 色下少女般的温柔。我第一次邀请他陪我一同去酒吧,他把头先是低 下,然后微抬说道:“多不好意思”,带着轻柔的江南口音。一丝含 笑的眼光捕捉不定。   他的躯体充满男性的粗犷,声音举动则恰如女性一般轻柔。   他告诉我来自诸暨,西施的故乡。   他每天早上起来,半躺在床头,先看上几十分种电视,然后才起 身穿衣服。我此刻则在床的另一边,迷糊未醒,听到他的动静,感到 无比的温柔。还有晚上,他光身斜靠在床上,歪着头枕在手臂上,婴 儿似的静静地看着电视。 19:24 15/10/1996  北京   我按动号码,0571-4721456,“何昀?”我对着话筒讲道。   “是你!”他又听出了我的声音,因为在近一个月,我经常在有 空时拨通杭州的号码,从石家庄、北京、天津。   他依然整日呆在班上,很少回到住处。上次打电话知道他中秋国 庆到上海他女友处渡过的,正如我所想的那样。   话筒传来的依然是柔和的江南口音,从我所熟悉的躯体中发出, 不时传来他那边窗外的汽车鸣笛声,这使我脑中浮现出他坐在窗口接 电话的样子。 19:46 23/10/1996  北京   今天给何昀去了电话,只有他一个人在。我答应他在年底左右让 他来北京。到时我们可以去北海,或许可以到大同云岗石窟。   虽说他还没到这里,但我已想到他倚在床上,双肩映在灯光之中 的样子。 *:对本文的反馈和意见可寄往tibozhxh@hotmail.com。 ────────────────────────────── 【来信选登】 【编者按:以下为一位读者对上期大陆同志来信的反应。】 亲爱的李兵:   我是位来自大陆的女同性恋者,现在已经告知父母我的性倾向。 你的经历让我回想起我在过去几年中曾走过的路。我是抵美后三十出 头时才意识到我是名同志,这也许会令很多人吃惊。当我走完自我认 识的旅程时,我觉得作为家庭的一员,我的成份似乎有所改变──我 觉得父母既认识我,又不认识我,这种异样的感觉最终促使我向父母 坦白。   我首先告诉了我的妹妹(我唯一的兄弟姐妹)。她最初表现出的 理解与接受让我也觉得吃惊,但不久她的看法有了变化。她说她试图 减轻我的负担,但发现没有她所想象的那么容易。一年以来,我俩之 间的关系很僵,这令我很难受。我妹妹在大陆是个很大度的职业妇女, 但由于缺乏信息,她对同性恋存在很多误解,而且周围又没有人可以 讨论。后来我把一些知情者介绍给她认识。   一年后,她表示说看法有所改变,但当我请求她告诉我的父母, 她再次表示不满。此时我真正明白了她的态度,但还是觉得有理由让 父母知道。我并不想让父母为此伤心,但我觉得他们是迟早会从其它 渠道知道的。我觉得最妥当的办法是让我自己告诉他们,这样他们就 不会有受骗的感觉。但我妹妹表示不同意,她说如果我一定要这么做, 至少也该等到她在父母的身边的时候。于是我就这样向父母坦白了自 己,他们当时的反应是大为震惊。   不久父母给我寄来一卷他们的录音磁带,提及说我的性倾向纯粹 是我的私事,还是“私了”为好。我是专攻心理学的,对他们解释说 性倾向是天生的,他们对此表示接受,但这也是最令他们困惑之处, 因为传统观点在他们的脑子里太根深蒂固了。   但我的亮相却破坏了我与妹妹之间的亲密情谊,有一次她在信中 说:“你是不是同性恋,这是你的私事,但你没有理由给我和爸爸妈 妈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这番话对我的打击很大。我对他们的坦白只 出于两个目的,一是不想让他们从别处得知我是名同性恋者,二是我 想知道尽管我生活的这个方面有了些变化,但我还是家庭中一如既往 的一员。   我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性倾向是我们在课堂上 经常要触及的一个话题。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同性恋研究着重于同性 恋者的生活和社会对他们的偏见,其中也包括同性恋者的“亮相”。 很多研究表明,接受家庭成员的同性恋倾向是一个不乏痛苦的漫长而 复杂的过程。   当得知子女的同性恋性倾向时,父母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觉得他们 的抚养与教育失败(如对子女关心不够等)使子女成了同性恋者。当 对子女的性倾向有所习惯时,他们又会觉得子女好象变了个人,再也 不是以前的那位晚辈了。要父母克服这种心理是需要时间的。   虽然西方对同性恋的态度较为宽容,但也有很多家庭悲剧发生。 由于这里的信息流通比较自由,很多青少年很早就意识到自己的性倾 向,而他(她)们也往往不多加思索就向家人表白自己是同性恋者。 不幸的是,很多子女(特别是男孩)却因此被踢出家门。很多人无家 可归,以致走上了绝途或绝路,(这也是为什么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同 性恋青少年自杀增多和男妓数量大增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的为寻 求归宿和关怀与生人交往,以致染上了艾滋病。当然,也有很多子女 对自己的性倾向闭口不谈,也有很多家庭对同性恋子女表示支持与关 怀。   我庆幸自己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能坦诚地看待自己的性倾向,但 我们都是第一代能够开诚布公地谈自己的性倾向的中国同志。现在国 内一些精神卫生专家如青岛医学院的张北川医生等,正在从事有关工 作以消除社会对同性恋者的偏见,而且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热心人士已 越来越多。   感谢这此交流的机会。                       游云 ────────────────────────────── 【爱知行动】 ◆         《桃红满天下》投稿启事   《桃红满天下》面向中文读者,其读者群既包括同性恋、双性恋 者及其他性少数者,也包括异性恋人士。办刊宗旨为“摆事实,讲道 理”,“提倡科学,破除偏见”,以刊登各学科同性恋研究的普及性 文章为主,目的不但在于教育大众消除对同性恋的偏见,反映同志的 心声,同时以同性恋为窗口,从多角度展现人生、历史与世界。除了 双周刊以外,《桃红满天下》不定期出版的增刊,致力于较长篇幅的 专题讨论。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与其他参与人员都是业余与课余的志愿者。 刊登的文章既有中国人自己写的,也有从外文转译的。由于篇幅所限, 根据来稿每期将从以下专栏中择选7~9栏目编辑出版。 1·【新闻摘要】以刊登全球各地同性恋权益活动的信息,目前信息 主要来源为Rex Wocker的国际新闻。 2.【说三道四】刊登中国人自己写的有关同性恋讨论的文章。 3.【生命伦理】试图讨论与同性恋有关的生活伦理。 4.【读者文摘】与【说三道四】在内容上相似,刊登内容严肃但形 式平易的来稿。 5.【综合报导】讲究时效,以刊登全球各地同志活动及其有关其它 方面的最新进展,稿件来源为各大报刊和新闻网。 6.【历史回顾】以介绍同性恋在历史上的反映及同性恋权益运动在 各国走过的道路。除介绍中国同性恋运动走向外,以后还将推出《俄 国同性恋概史》、《德国同性恋史》等文章。 7.【她山之石】登载翻译文章,介绍各个学科在同性恋研究方面的 进展。 8.【桃江连程】每期推出一位对人类历史(包括同性恋历史)与人 类文明作出卓越贡献的同性恋与双性恋者。 9.【同人心语】刊登中国同志的真实故事,稿件来源于读者。原先 的【灵程玛瑙】已逐渐淡出。 10.【同人笔林】刊登读者们创作的各种题材与体裁的文学作品。 11.【桃园拾趣】刊登有关同性恋的幽默,给读者轻松的一刻。 12.【读者来信】刊登读者对本刊的看法和意见,或者展开一些书 信讨论。 13.【爱知行动】以同人互助为目的,旨在为一些同志解决切身问 题,并为各方致力于同志事业的人士传播信息。   我们欢迎读者们给我们寄来各种稿件,参与我们的工作。如果你 有意见或建议,请让我们知道。 ◆         《朋友》杂志需要您的帮助   大陆第一份同性恋研究杂志《朋友》已进入最后的编辑阶段,将 由山东青岛医学院与泰安医学院等三家单位在近期内联合出版。该杂 志已得到卫生部有关部门人士以及其他学术界人士的支持。目前已有 一些大陆同志捐款或志愿参与了《朋友》的编辑工作,但由于工作量 巨大,急需各方提供各种支持。有意者请与青岛医学院张北川教授联 系: 电话:(0532)2826343 联系地址:山东青岛江苏路16号(邮政编码266003)      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性健康中心      张北川先生 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