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电脑通讯(双周刊·日本)·★·★·★·             DONG BEI FENG              东    北    风             ·==·第60期·==·     1998年1月14日发行  1994年12月27日创刊   COM(China Online Magazines)编辑部出版 ====================================================================== == 本期目录(com/c1998/01a-gb.txt) ====================================================================== == 新闻摘要●────────────────────────────许 革 地震募捐●河北省北部地震灾害救援义捐金募集的通知─中国论坛,COM编辑部 在日华人●友好的桥梁不应该是单行线(外一篇)───────────毛丹青 日本观察●肉眼看日本───────────────────────杨克俭 日本漫游●过函馆─────────────────────────郭 璐 文学苑地●斋老弟结婚───────────────────────龙丽华 感悟人生●一只蚊子────────────────────────颜和玉 信息转载●「当代中国人看日本」、新版『在日中国人大全』原稿募集──段跃中 春节晚会●大阪大学春节联欢晚会──────────────────卢存伟 ====================================================================== == 【新闻摘要】 ★北京时间一月十日十一时五十分、位于河北省张家口西北的张北、尚义地区、发 生了里氏六点二级地震。截至现在为止,有13个乡受损、受损房屋约11万余间, 死亡50人,受伤11400余人,其中重伤1250余人,数万人无家可归。在 千余平方公里的受灾面积中,张北县受灾程度最重。各界马上组织紧急救灾、北京 军区救灾人员巳前赴灾区。 ★中国航空业97年投资创过去最高记录、总投资额110亿元(13亿美元)用 于国内航空产业的振兴。其中、飞机场的建设·整备80亿元、技术改造30亿元 。今年的投资主题是着重于安全性和效率性的提高。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黎庆宁治安局长8日宣布、今后将撤销对越南难民的「宽大政 策」。自1970年代开始、特别是75年以后、有22万4千人的越南人进入了 香港、其中有14万人作为难民前往第三国定住、也有许多越南难民被送回国。此 回的废止是根据「社会的要求」而作出的。 ★端士政府因香港流行新型家畜瘟病(H5N1)、为了防范未然、决定自7日起 开始禁止来自中国的各种家禽羽毛的输入、直至感染经路被明确且感染不会再继续 发生为止。从1996年开始、中国每年向端士输出480吨羽毛。(占端士羽毛 输入的5·6%) ★台湾的台北7日、在警察室内射击场里发生了爆炸、造成4名警察官死亡、1人 负伤。爆炸引起了火灾、室内射击场遭到了破坏。据说、是因漏电引起火灾、并使 射击场内的火药库引火爆炸。 ★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世界游泳选手权比赛中、中国代表团团长否定了对中国主力选 手的药物疑惑的说法。他在机场的记者会见中、阐明了「中国游泳选手去年接受过 1100回以上的检查、中国游泳协会也采取了极严格的反药物对策」的立场。 ★日本8日午后、关东甲信等地下了近20cm深的大雪。至使首都圈的4都县发 生了严重交通堵塞。大雪使机场、铁道、高速公路、新干线等出现了混乱。巳有4 3人因雪而受伤。12日又开始了第2场大雪、各公司纷纷提前下班。现在希望下 大雪的只有长野冬季奥委会的组织者。 ★阪神大地震3周年来临之前、兵库县警8日统计出、在同县内的临时住宅里孤独 死亡者达190人。其中、1995年は46人、96年は72人、去年は70人。 临时住宅的入居者约4万5000人、和1年前比减少2万2000人。 ★英国于5日宣布向一般人开放因交通事故去年死亡的皇太子妃戴安娜的故居等。 该妃安葬的墓地也将开放。入场券大人9.5英磅、儿童5英磅。马上接到大量的 电话予约。仅发卖8时间、就予约了1万枚。该收入将捐给有关的慈善团体。 ★米国芝加哥的民间不孕治疗研究者计画利用英国的克隆羊技术、以人间的不孕夫 妻为对象、设立制造出克隆儿童的医疗施设一一人间克隆诊疗所。这一行动将对生 命伦理方面产生巨大的波纹。对此、米国大总统克林顿巳向国会提出了「禁止研究 克隆儿童诞生的法律」。 ★韩国开展了收集黄金的运动。由于外汇不足而受到深刻打击的韩国、在市民间开 展了「爱国金收集运动」。到7日为止的3日间、大约有23万人捐出了自己所保 存的纯金约17.7吨。电视广告也开始宣传要勤俭节约。 ====================================================================== == 【地震募捐】           中国河北省北部地震灾害救援义捐金募集的通知                          中国论坛,COM编辑部                           河北地震义捐金委员会                              以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中心,1月10日发生了M6.2规模的地震。各报 道机关巳作了报导。震源地中心蒙受了巨大的损坏。死伤者多数,加之现在有许多 人忍饥受寒,面临着疾患,建筑物倒坏等危险,非常希望早日得到救援。   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党和人民解放军正在努力地进行救助活动。与此同 时,日本国政府和日本红十字会、其他民间诸团体正着手调查救援活动。   如此重要的灾害支援,可说是朝野上下,有志者同仁、尽可能地以自己的立场 、作出应有的对应。   我们中国论坛(以下CF),1998年度总会的第一个议题、是提出对地震 灾害的救援活动,决定在此以CF的名义、开始进行义捐金募收活动。并按下记要 领实行。                 记   为了对中国河北省北部发生的地震灾害而罹难的受灾者进行救援,将按以下的 要领开展救援义捐金的募集活动。 1.募集期间  1998年1月13日开始         (将在比较短的期间内结束、具体日期未定) 2.方式   邮局汇款   户头   口座番号: 00120-2-251947        名  义: CHINA FORUM        *想送金的各位,可通过NIFTY SERVE内的中国论坛(GO CF)         第3会议室,或发Email将金额、名字等通知〈jisin@china.or.jp         CF地震委员会〉。也可通过代理来连络,但是、请尽可能地将         募捐者的名字/金额/连络地祉等写明。CF将通过网页来随时         接收Email或随时提供各种情报。(网页地址为http://cf.net) 3.送金方针  这次活动收集来的义捐金,将通过驻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         全部捐给现地救援对策本部,为罹灾者救济贡献应有的作用。 4.发起人   现在的发起人如下,赞同此活动的趣旨且想连名者、可以通知中         国论坛3会议室(nifty:CF/MES/3),或发Email通知         jisin@china.or.jp。         〈发起人名簿〉(敬称略)         朝浩之,井上彻,大久保忠宗,岸上孝,倪亚京,羽贺觉,         桥本龙男,冯广明,水城麻子,吉川顺一,李扩建 5.组 织   发起人通过上记组织,开展救援义捐金的募集活动。会议室担当         事务局长为羽贺觉。会议室担当事务局员为大久保忠宗,网祉担         当事务局员为岸上孝,随时将募集过程的连络及经过和结果进行         报告。送金先口座管理由CF责任者SYSOP的李扩建担任,         事务局成员和发起人要密接保持连络。CF将继续募集事务局员         和现地采访人员,通过有关电子媒体进行宣传。 6.情报揭示  情报将揭载在中国网局(NIFTY SERVE内GO SCHINA)内的中         国论坛第3会议室(nifty:CF/MES/3)。随时经过和变更点,应         募状况等情报也不断变更。并通过网页(http://cf.net)并行反映         此信息,关于经由网页的成果也在会议室中反映出来。 7.结果报告  通过CF第3会议室及Homepage随时公表中间过程和结果。募         集结束后、也会通过CF第3会议室及Homepage报告募集的全         金额及提供者的名簿。              (许革 翻译,原文为日文) ====================================================================== == 【在日华人】           友好的桥梁不应该是单行线(外一篇)                               毛丹青                           最近,有关旅日华人学者的活跃情况,似乎成为日本报纸、电视的一个经常性 的话题,中国学者不仅执笔著述,而且在电视萤光屏上也一展风采,用流利的对方 语言跟日本教授交锋,作为中国问题的专家,既树立了新中国人的形像,同时也为 捍卫中国的利益表达了坚定的立场(比如钓鱼岛问题)。同时,在日本企业界的中 国雇员也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电脑软件的开发方面,日本人甚至惊呼“ 中国一个人半年能干完的活,日本要两、三个人两、三年才能做完”,而且还透露 ,日本的有关企业正在大量求贤,希望招收中国人材,但目前的情况却是应接不暇 (据今年日本NHK电视片〈现代聚焦〉1997.4.21)。   上述的邻邦报导至少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目前留学生已经走出 了他们艰苦创业的时期,在日本安营扎寨,并执教于日本的大学院校,进入受日本 社会尊敬的学者阶层,生活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中国推行的天才教育,类似大学的 少年班制度,培养出一批理工尖子,在日本平均主义的教育环境下使得他们东渡后 脱颖而出,在其专业上表现非凡。这既是因为个人的奋斗,又是中国教育制度的一 个收获,从“科技无国界”的观念而言,优秀人材的辈出是中国之于世界的崛起, 是一件好事。   然而,除我们自身的原因以外,邻邦舆论对中国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实际上是作 为日本对当代中国的一个整体的了解,而不是片面的、零打碎敲式的把握。这一点 似乎是明显的。   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已经结束了从平安时代起向中国虚心学习的传统,而是 有相当一部份人认为“中国没有什么可学的”,包括儒学在内,那只是作为对抗西 方文化的一种学说,而并非是推动日本变革的动力。(参见夏冰著《日本如何面对 中国》香港明镜出版社1997.5)因为,近代日本对华的了解是从“脱亚入欧”的警 训中萌动的,而且国策的指针是“富国强兵”,作为某种参照系数,对中国的了解 充满了实用性,好像日本的工匠总喜欢暗藏“绝技”,取胜于人,而这种了解则是 日本的一个“绝技”。这个曾经是中国的学生,但又打败了老师的邻国是一个身怀 “绝技”的主儿,尤其是在近代,这种师徒关系绝非等于教育意义上的简单概念。   在日本,无论是留学生,还是学者或者公司雇员,经常被人称作“架桥”,这 无疑是十分友好的称呼,说你象“一座桥梁”无非是希望衔接互不来往的两岸,打 开交通的渠道。不过,这座桥梁一旦作为实用性极强的手段,专门用于了解对方, 而忽视与其交流,那它的原初意图就会发生扭曲。   按照上述比喻,日本各种名目的财团对研究项目的审核就是一例,其中对中国 人的申请批准绝大多数都投放于中国的研究。日本某财团的一位理事就跟我说过“ 中国人想要赞助,最好选中国的题目”。我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是三个字“有价 值”。当然,如果是希望到中国投资的企业,因为受益于这类中国研究的报告,那 的确能够验证他说的价值所在。不过,换一个角度看,在日本研究中国问题就显得 容易出成绩,尤其作为中国人,好像国藉就表示你已经有一半是中国问题的专家, 另加出版社、学会、杂志,乃至影视界都希望这种发言和形像,所以中国人唱中国 戏的邻邦市场也就应运而生。我认识好几位原来打算研究日本问题的中国留学生, 等到学业完成后,都摇身变成了中国问题的研究家,而且整天忙忙碌碌。他们的体 会是“我也莫名其妙”。   我的一位学兄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他曾经到日本做过访问学者,有些感受也 许说明一些问题。他说:“中国人一旦进入日本的人文圈,好像就把日本的中国研 究看做一种终极的关怀,而不象旅居欧美的大陆学者,总是在一个开放的视野中从 事自己的研究,尤其是在吸收西方现代理论方面,积极寻找与中国国内学者的对话 机会,近乎一种共同的研究,而且这种研究侧重于历史以及相关的思辨理论。相比 之下,旅日学者喜欢谈论中国的现实政治,做预测,做现场分析,而且这种解释有 很大程度是出于日本观察中国的需要,而不是缘起于学者自身的人文意识,完全象 一个技师、一个打工的,被日本的需要塑造成了一种职业,最多当日本人的耳朵和 跑腿的而已。说穿了,这是一种变相的投机主义。”   尽管这位学兄的见解未免过于偏激,但他的指责令人回味。中国人的治学有擅 长综合的特点,不仅仅是维系在演示资料的翻新与积累,而是在这基础之上,依靠 独善的思辨,见微知著,但这一优秀的传统之于某些旅日学者身上却完全消失了, 即使在研究中国问题方面,他们的可取价值仅仅停留于某些情报的提供与掌握,这 当然是对日本,如果是对中国的话,这些有价值的部份也许和书摊上各类文摘报是 同一级别的,最多还参考了中国土产的“小道消息”。对这类“二花脸”的研究, 早就有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并且一针见血“署名的著者恐怕充其量是会说日本话 的译者(《读书》1995.10 P5 李长声/文)。   从知识界而言,日本对中国的了解恐怕不会为了一两件投资项目就了结,许多 研究中国问题的日本学者与国会议员以及政治家的往来是频繁的,尤其在中国经济 成长快的这些年,由这类往来而发展成的“学习会”也增加了许多。我认识一位研 究中国问题的日本著名学者,他说“在这些会上,大家热衷谈论的话题几乎全是旅 日大陆学者说的,他们从内部看,这个我们日本人比不了。”   今年五月份,我参加了一个学术讨论会,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竹内实先生介绍 说,前两年他在北京任教的时候,曾经有一个日本的女留学生希望到《北京青年报 》工作,她想了解中国的舆论界是通过怎样的规则和操作来编排新闻的,虽然申请 多次,但都未获批准。对这类事情,作为中国人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有的日本 学者却带有嘲讽似的口吻说:“这学生太傻,去找日本大学里的中国老师谈谈,不 难解决嘛。”   而且,这番话还引起了其他日本学者的哄笑。这时,我很不自在,甚至觉得日 本好像从精神上捕获了一批中国学者,从嘲笑中打听他们想打听的事、解决他们想 解决的问题,这种露骨的实用性令人生厌!   类似这种格局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华研究的方向有 一定的传承性,而且冠之以“东洋”的学问本身又具有强烈的国粹主义色彩,与中 国文化的许多内容从本质上是不同的。较之于日本对中国的了解而言,中国对日本 是不了解的,至少百年中国的历史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因此,在这种意义上的“桥 梁”似乎不是双向行车,而是单行线,当然也很难建立所谓的“友好”。从研究对 象国的规模与成绩来看,中日两国的差距是相当大的,至今为止,中国到底有几部 日本专论能象美国人写的《日本人》《菊花与军刀》或者象荷兰人写的《日本权力 结构之谜》那样,成为影响其政府对日战略的资深文件呢?目前得到学界公认的恐 怕还是二十年代戴季陶的《日本论》。因此,也是由于这座单行线的“桥梁”,使 日本越来越深入地了解中国,加之,旅日中国学者对中国研究的实用价值,从某种 意义上更促进了这一了解对政治、金融、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渗透。   作为旅日精英的中国学者,虽然代表了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风貌,为日本社会 树立了前沿形像,改变了老华侨依靠“剪刀、菜刀、剃头刀”安身立命的原样,但 中国学者的另一特点似乎从日本对华研究的范围内也能抽取出来,可遗憾的是,这 一熟知中国的特点仅对日本有益,甚至是有利的。   面对这种格局,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至少从中国人自身来讲,以下的感受也是 令人折服的。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现在东京某大学任教,她跟我说:“教中国关系的课,我 喜欢选用中国人写的日语教材,因为他们反映的中国非常真实,不象有的日本学者 总想歪曲中国,生怕学生对中国产生好感。日本的大学生头脑简单,对中国的事情 就象一张白纸,你说什么他信什么。我觉得我和日本学者正在争夺他们的下一代, 如果没有中国人能够对这些学生讲真正的中国,那往后是危险的。这也许是我的使 命,应该跟日本人争论的时候就不能示弱。”她接着说“当然中国也有问题,最近 北京有一份民意测验,发现年青人普遍憎恨日本人,但并不了解日本。”   听了她的话,我很受鼓舞。   至于她说中国不了解日本也是实感,好像桥上分明有你行走的路,但你并不愿 意过桥。其实,这也牵涉到了解与不了解需要什么尺度衡量的问题,至少相对于日 本深入研究中国而言,中国不了解日本。这不光是一个不了解,而似乎是不愿了解 ,不稀罕了解的问题。如此观念也许是出于某种误解,因为在中国有自身辉煌的文 明历史,而日本仅仅是汉字文化圈的从属国,并无主流参考的价值,于是中国对这 个小语种的国家从文化历史上的了解总欠热情。同样,在这种观念以外,中国人还 保留了厌恶日本人的情绪,这无疑是百年中国遭受日本人的侵略,在心理上养生了 前辈埋下的仇恨的种子。   有人在分析本世纪初的中国留学生的情况时指出,“留洋出理论家、留日出革 命家”,这说明日本文化并不刺激留日华人,而是日本人的傲慢、蛮横、凶狂燃起 了中国人的对抗意识,正因如此,对自国的忧患意识也会增强。鲁迅毅然离开日本 ,弃医从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先辈知日派曾经有过的对抗与忧患的意识 一直维系至今,始终没有消失过。   我认识一个中国雇员,取得日本的工学博士学位以后,没有回国,而是应聘到 一家日本制造厂供职。据他说,这个日本工厂的产品其实没有多大奥秘,只是靠长 年的经验积累,有技术,没有技艺,做东西并不聪明,但就靠这类产品每年向中国 大量出口,利润很高,他看在眼里,心里觉得中国真傻。于是,在他当技师的这些 年,利用业余时间在家里研究有关技术资料。有一回,我到他家串门,他一边向我 解释电脑上画出的各种图形,一边说:“这是跟国内通的,我用国际互联网与国内 的同行一起琢磨这玩艺儿,现在越弄越明白。日本人的技术很细,但在整体方面、 尤其在连带产品的一体化构想与创造上,跟我们的思路相距很远,在这点上,中国 人保险是领先的。不过,一旦把这些图纸送进车间,车床那么一车,刨床那么一刨 ,那与日本人的差别一下子就露出来了。中国人觉得差不多就行了的时候,日本人 肯定是不合格的。所以我觉得咱们的脑袋能赢日本人,但身子骨未必能赢。”   其实,这位从天津来的中国雇员还有一个抱负,这就是“等到身子骨结实的时 候,我就回国建厂,自己干!”   无疑,这番话不仅是他本人,而且也是当代中国人面对日本所表达出来的对抗 与忧患的意识,至少包括客居日本十年的笔者在内,我是深有感触的。   古人虽然喜欢“忧深思远”,但作为旅日学者和中国雇员,我们不必多么思虑 、也不必多么谋画,而只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明察我们之于邻邦的周围环境, 真正做一个双向通行的“桥梁”,使两国的了解能够为促进中日友好而发挥推动作 用,这才是面向下一个世纪的大方向。   友好的桥梁不应该是单行线。   ──────────────────────────────     外一篇:难言的伤感,还是温馨的记忆?         答莫邦富兄《也算是为了自己的辩解》一文   最近,我读到莫邦富兄在《东方时报》上的文章(《东北风》第48期转载) ,对我在香港《二十一世纪》的撰文(《东北风》第48期转载)提出了另一种意 见,用他的标题说,“也算是为了自己的辩解”。拙文提出的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现 象,越来越多的旅日中国学者纷纷在日本加入了中国研究的行列,或是专家,或是 解说员出现于日本的广播电视,或是对政局的预测、对事件的分析成为了日文撰稿 著书的主题,为邻邦了解中国提供了可观的人文资源,而原来为了研究日本的留学 目的却被逐渐地淡忘,甚至被隔离了。   对此,莫兄的文章标题似乎使我的原文变得攻击性很强,其实,我写这篇文章 的最初意图不是为了指责,而是为了呼吁,这种呼吁的起因是出于一种担忧。根据 有关资料统计,中国研究日本问题的大学以及研究机构的人数最多不过200人,而 日本的大学以及研究机构专门研究中国的人数接近2000人,这两个数据之间相差整 整10倍。作为一个邻邦岛国,它对你的了解甚至会超过你对它的了解的时候,将会 出现什么情景呢?其实,对此疑问,历史上有一份答卷。鸦片战争时期,日本幕府 对大清帝国战败的实际情况的了解是准确的,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通 过阅读中国商船抵达长崎时必交的风说书,详尽分析了邻邦大国的战败原因,乃至 于历史学界出现了“中国吃败仗,日本吃教训”的说法,所谓“风说书”就是我们 现在说的第一手资料。但同样是鸦片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中国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魏源的《海国图志》那么出名,但他竟然把日本说成是长崎、萨摩、对马三岛的 组成,连起码的地理位置都没有搞清楚。近代史上给中国造成巨大灾难的莫过于日 本,但对于这样的邻邦,中国的不了解以及不求甚解的毛病是不是也值得我们深思 呢?这就是我的担忧的由来,而且呼吁中国知识界应该关注这一目前仍然继续的反 差对比,同时对旅日中国学者也提出我个人的疑问。   在现阶段当中,旅日中国学者比任何时候都处在了解对象国的前沿位置。首先 ,他们不象邦交恢复的初级阶段,民间的往来为的是国家之间的关系修复,其次, 80年代留日学生的激增促使了民间层次上的社会渗透,那种从国家的视野了解邻邦 的单一方向被个人的异域体验所分化,这既是当今国际化社会的多元价值所致,也 是我们对百年中国那种充满了救亡意识的“留日潮”的一种瓦解。百年前的留日浪 潮发生于中国出现的社会动荡之中,旧的国家体制频临崩溃,而新国家的诞生又遭 受了殖民主义以及侵略者的蹂躏,中国人感到奇耻大辱的同时,也正好是内心深埋 仇恨的种子睁眼看世界的时期。为了自己的富强自然有了解别人的愿望,但这一愿 望恰恰是因为泱泱大国的没落而使我们的先辈学人过于急功近利,并未扎实地了解 日本,借鉴于汉字的日语作为一种间接的手段替令人窒息的中国话语发挥了输氧瓶 的作用,为开辟现实的思想路途做出了应急的选择。大量的日文译名未经认真的消 化至今还通用于中国社会也许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所以,今天的旅日中国学者缺 乏对日本的观察与研究,也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与研究的传统可以继承,一个是轰 轰烈烈的年代,一个是平平和和的时期,我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年那 种丧权辱国的忧愤之于今天已经成为历史上的一个逗点、一个句号,而如何在日本 进学升堂、安身立命则已经成为某些旅日中国学者的具体愿望,于是,他们的学术 领域就必须面对邻邦的实际,尽管原来的志向是希望了解日本、研究日本,而且这 种志向也是出于深刻的担忧,但这一非常私人化的志向是脆弱的,也经不起现实的 冲击。当日本研究的课题无法支撑这些人立命于邻邦的时候,当他们所了解的中国 远远比日本人详细的时候,甚至对日本人歪曲中国形像而义愤忝膺的时候,莫兄所 说的“变节”现象就会发生了。   如果退回一百年,情况是不同的。根据美国学者任达《新政革命与日本》一书 的研究,从1898年到1911年这一期间,中国的留日学生至少有25000人以上,而这 么多知识分子的移动结果为了寻求现代化的中国做出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他们不 仅是新思想的载体,而且是新思想的身体力行者。这与今天的旅日中国学者多数在 邻邦研究中国的倾向显然是不同的。所谓不必“回国服务”,但要“为国服务”的 提法只能诞生于当今的时代显然是符合逻辑的。事隔百年,这种学人志向的差距之 大令人思索,其中有一点似乎是明显的,作为国家概念中的先辈学人处于新体制创 立的时代,远比现在的年代要激动人心,而今日的旅日学者已经相当私人化,作为 团体存在的现实意义似乎不那么重要,包括对所谓国家概念的阐释,也已经有所冲 淡了。   百年中国,世纪始末,从政治留学到经济留学也许是一条清楚的脉络,尤其是 世纪末的留学,那种与先进国家相距甚远的国民收入令人愈发对外面的世界新奇, 加之僵硬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对个人能力的压抑,都在无形中成为了世纪初救亡与 启蒙的替代品,从新的含义上为留学求知的原始动机加重了砝码。诚然,这种变迁 也是历史的前进,但仅就旅日中国学者而言,重温一下自己初踏东瀛时的胸怀,可 能在引发某种难言的伤感的同时,也许还能获得一次提醒,认识日本需要长期而不 应中断的思考。   上述的“伤感",如果借用莫邦富兄的话,我猜就是他在文尾处写下的“一片 温馨的记忆"。   看来,他比我要浪漫得多! ====================================================================== == 【日本观察】             肉眼看日本                            杨克俭   有日本同事问我:“几乎中国所有的大型建设项目,比如家用轿车生产线,三 峡水电站建设,北京至上海的高速铁路计划之类,日本的投资家向中国投标为什么 总是失败?”   听这么一问,偏头一想,还真是果不其然呐。当年中国引进家用轿车生产线的 时候,本田,丰田,日产等几家日本名牌厂家均雄心勃勃,跃跃欲试想进入这世界 最大的市场。结果全败在了德国车的脚下,只有「大发」一家轻型车公司在天津略 插了一脚。日本大型建筑集团公司在三峡水电站建设项目中也未捞到油水。日前又 从『朝日新闻』得知:北京至上海的高速铁路建设的技术投标日本也败了下来,此 事甚至桥本首相都在纳闷:“近日访问中国之时还和中国政府就日本希望为北京至 上海的高速铁路计划贡献力量的事情打过招呼。为何是这样出乎意料的结果?”   别说,要想认真回答同事的这个问题还真难。事情固然有许多客观原因,但我 想这位同事问的并不是竞争对手们如何如何地水平高超,他是想知道是什么自身的 行为弱点导致了这些不可思议的失败吧?   转眼间,来到日本已有五年,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令我叹为观止的优秀特 徵自然是数不胜数。但初到异邦,总是以“庐山之外”的角度去观望,当然对其社 会的弱点弊病也感受颇深。权且统统归纳出来,也许能让日本同事们从中悟出点什 么。           开拓中国市场时的短见及其恶果   去年秋天领着几位日本朋友去中国做市场调查,在上海听到了这样几句酒后真 言:“人家美国人卖给我们中国的是技术,而你们日本人卖给我们中国的却仅仅是 产品。”   用此话评价日本现在在中国市场的行为可能有点过份,但是日本人初入中国市 场的时候的确有过不少短见之举。记得八十年代初期读大学的时候为了学外语,分 期付款买了一台日本产的小型索尼录音机,几年后就发现这是日本为了清除仓库的 积压而出口给中国的劣品。当时中国开放伊始,一无所有,没有对产品的比较鉴别 能力,只要是自己没有的东西就认为是好东西,日本商人也确实因此大赚了一笔。 但是中国的消费者又不是傻子,待到明白过来之后会怎样去想日本人呢?当时大学 里就流行一句话:“日本人一流的产品出口欧美,二流的产品留著自己用,三流的 产品才出口中国。”且不管此话说的是真是假,在这样的信赖基础上试图进一步开 拓中国的技术市场,困难重重则是毫不奇怪的了。   日本研究中国是很透彻。他们知道中国是个关系网的社会,而且政府在经济活 动中拥有很大权利。因此进入中国市场时很注意这些关节。但是在重大经济行为中 只重视政府交往而忽略企业交流是不行的。据说法国来谈北京至上海的高速铁路建 设的技术投标问题时,曾随政府代表团来了一个庞大的技术专家组,以最快的速度 进入了具体问题的协商。日本在失利之后才反应过来自己行为方式的不切实性。最 近正以最新技术『时速五百公里密封列车』的新计划投入了下一步具体项目的竞争 之中。   日本被公认是世界上少有的会精打细算,认真的民族之一。开拓新市场,慎之 又慎,调研过份。说句好似开玩笑的话,等日本人把利润算到了小数点后几位时, 这市场岂不早已经是别人的了?欧美人的性格和中国人相近,调研当然也做,但是 很敢冒险。故此大型项目的投标往往取胜。有位上海商人劝说一位我的正在做中国 市场调研的日本朋友:“你先选一个小项目做做,且不管它是赔是赚,做的过程中 就积累了经验,而且还有可能会捉住大的机会。即使赔一点儿也比一次一次来调研 ,浪费这么多国际差旅费的好。”那日本朋友不停地摇着头,表示这位上海商人的 想法简直是不可思议。   另外,多数海外日资企业不信任外国人,这恐怕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于独 资,合资企业,他们必定派日本人长期驻在员去负责全面工作。其实这样,被派遣 的日本人驻在员和中方经理双方都变的很累,反而效率低。一位朋友在美国公司的 亚洲分公司工作,他告诉我:其分公司里一个黄毛碧眼的纯美国人都没有,因为他 们的美国老板认为,只有亚洲人才最善于在亚洲做生意,用各国的雇员去负责各国 各自的业务,效率最高。反观日本老板,一是难得有这么大的气度;二是他们自认 为日本人懂得亚洲了解中国,当得好这个领导,实际上却适得其反。   每每遇到此类事情,笔者就不由得想起近年来感受到的日本民族行为的一些特 点。            日本民族行为的特点   日本人彬彬有礼,社会等级森严,尤其语言谈吐暧昧,一个异邦人若不花费一 定的时间和精力去体会日本人表达感情的这些细微之处,恐怕是难以适应得了日本 的生活。他们拒绝你的时候不直说,模棱两可的话让你不知所云。表扬你的时候, 你也很难判断他们是出于日本式的礼貌还是真的称赞你。   曾与到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总部在美国的管道容器方面的一个国际企业协 会(社团法人)的负责人去函给一家日本公司,邀请其加入协会并探讨今后共同开 展业务。这家日本公司在管道容器方面的业务只做过几年,仅占公司业务的很小份 额,且此业务的前景不甚乐观,正在终止收尾之中,而加入协会却要交不少会费。 就回信以日本的方式回绝了。由于信中言语暧昧,对方负责人以为此公司只是因为 会费过高等原因而犹豫不决,便专程飞到日本来游说。日本公司这才感到这暧昧的 回绝信在国际上不通用。面谈之时,日方经理让翻译直率地告知其本意。一切顺利 ,对方似乎理解了。可是告别之时,日方经理说了几句“像这样的小事,不用劳您 大驾”之类的礼貌话,翻译忘记了叮嘱,照直翻译了过去。对方又进入了云山雾兆 之中。回去后立即派其手下人在来办理亚洲业务时顺访了这家日本公司。日方经理 哭笑不得,这回乾脆地冷冰冰地给回绝了,来人气得脑门直冒清烟,最后尴尬地飞 回了美国。   日本人暧昧到底是源于何理?有甚好处?笔者不得而知。但是在日本你若不会 运用它,你就没法生存。   一次在酒桌上,笔者对一位日本友人笑谈日本人整体象一簇“鱼群”,虽然鱼 群里面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等级森严,强弱分明,但是大鱼往哪游, 小鱼就往哪游。再弱再小的“小鱼”既不愿意也不敢离开鱼群。对于一个民族来说 ,这样的“盲从”可是危险的。那友人笑而未答,好像是同意我的观点。他的夫人 忍不住插嘴道:“我们日本可不像你们中国大陆,宽广辽阔,我行我素的人可以来 一个『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走了之。小小的岛国,想逃都没个地方去。 没有法子才形成了这样一种文化。”“这样的文化习性,若大鱼英明时,领导的方 向正确,倒是精诚团结力量大;若是大鱼糊涂,很容易造成民族灾难。”笔者直率 地道出心中看法。这时友人说话了:“现在社会民主化了,糊涂的大鱼想走歪路也 不容易了。”看来,友人并未将此当做日本民族行为特徵的弱点。   几位旅日同胞议论日本的所谓“国际化”。口号喊得遍天响,做起来却是以自 我为中心的国际化。许多国际交流活动更是以主办者的自我满足为目的,并不是要 真正了解对方的文化或向对方学点甚么。却常听到教育亚洲同胞到了日本要“入乡 随俗”。这句源于中国的专门用于客人对主人说的话,出自身为主人的日本朋友之 口是那样的好笑。这种狭隘的交流意识和在亚洲盲目自大的心境可是注定要阻碍日 本的发展的。   记得波兰前总统瓦文萨在接受『中文导报』记者采访时曾说过一段话委婉地批 评了日本的这种行为方式:“日本与亚洲各国经济上的交流虽然很深入,但人与人 之间的交流却很肤浅。日本不应该只看重自己在亚洲的利益,更应该重视自己在亚 洲发展中如何做出贡献。”   一留学生朋友撇着嘴说,最可气的要算是从日本的电视看体育节目了,如果日 本人得了亚军以下的名次,镜头则只集中在日本选手身上,本次比赛的冠军是谁就 不得而知了。遇到空难之类的国际性大事故,遇难者中有日本人才会成为报导的素 材,而同一事故的其他遇难者的简单概况介绍都不肯做,甚至从报纸上“豆腐块” 大小的有关其他遇难者的描述文字都找不到。这叫甚么“国际化”呢?笔者想,这 种狭隘也许和日本现在的教育方式有关吧?我们中国人从小就受到“胸怀祖国,放 眼世界”的教育,却没有听说过日本对儿童进行过这类教育。中国的地图上国境衔 接著的邻国无数,看著祖国的版图就产生了许多对近邻远邻的好奇和想深入了解的 欲望;而日本的版图除了自己的国土之外就是海,因此导致了不少日本人甚至以为 日本和中国是遥远的邻国。如果说这地理尺度的差异是没法子的事的话,那笔者想 说,虽然说这话也许是杞人犹天,“现在日本教育制度中的弱点要是不肯改善的话 ,则恐怕难以面对二十一世纪的。”               日本的教育制度   平等教育是日本的基本教育政策,我所理解的其基本理念是给予每个学生平等 的受教育机会和平等的关怀。具体现象是:反对给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以特殊的培育 ,任何事情都大家轮著做,智力超常的学生也不许跳级,其结果埋没了许多有才的 学苗。所以日本人虽然平均素质很高,每个人的动手能力很强,完善一个小东西的 本事很大,但是其创造性人才却很缺乏。到了硕士和博士阶段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 造性能力不能不说是太晚了点。在日本留学时有一种感觉,日本的硕士生同学的理 论功底比中国大陆培养的硕士生要差不少,博士生同学中固然不乏聪颖之人,但是 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却不很让人称道。我想这都是日本从小学就片面强调平等教育的 结果吧。如果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采取“平等教育”的政策,致力于提高全民素质 ,对国家对民族均会得益无比。当然百年前日本正是受益于此教育制度而使自己原 本贫穷落后的国家和民族从亚洲脱颖而出,成为世界列强之一。   当今的中国倒是应该学习和借鉴日本的平等教育政策的合理内核,结合目前的 “英才教育”政策,改变现在领先的高科技与低素质的原始耕作并存的畸形的不平 衡的发展状态,为下个世纪的富强腾飞打好人才的基础。   现在发达国家经济低迷,为了摆脱低增长或负增长的困扰,各国间的竞争激烈 。这些竞争其实是创造力的竞争,日本的片面强调平等教育的政策和制度显然已经 无法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若不注意改革完善,等待日本的怕只有是衰退了。              日本的经济前途   说到现在发达国家竞争就是创造力和高科技的竞争,这关系到各发达国家的经 济前途,目前的现状是仅仅美国率先摆脱了低迷,维持著经济增长。坦率地说:笔 者认为日本若以如此的状态发展下去,根本无法在二十一世纪保持近年的经济巨人 地位,更无可能性在高科技方面超过美国。原因固然包括上述的人材政策,心胸, 教育政策等方面日本自身的弱点。另外,美国集中著全世界的优秀人才,有高科技 领先的保障,过去,现在及将来,都不会在意日本在某一瞬时某产品的超前。细细 想来,促进近代日本经济腾飞的是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可这两者哪个不是美国人 的发明呢?当日本人正在潜心完善和发展汽车电子产品时,美国却又在发明新东西 了--软件新产品,国际互联网等等。日本现在在计算机网络等方面投入也很大, 但细细分析一下,做的工作却尽是外围和皮毛。最近日本的软件工业似乎很坚挺, 大有几年前“泡沫经济”时直线上升的味道,各个软件公司好像都在扩招员工。这 其实只是二零零零年管理软件换代需要人手的一种瞬时性经济现象。三,五年后, 日本的软件工业恐怕就会大大萎缩。不难看出日本的发展总是紧跟在美国之后,她 不但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也无力对美国人说“不”就不足为怪了。日本没有资源 ,其飞速发展靠的是“做东西”,而近年亚洲的发展改变了世界原有的经济格局, “做东西”的产业已向亚洲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日本的产品是以质量称雄于世才飞 跃成近代经济巨人的,其高质量靠的是以认真,一丝不苟著称于世的日本员工和一 套成形的质量管理系统来保证的。在日本不得不将本国的制造产业移向亚洲发展中 国家的今天,“做东西”的人和原来的人不一样了,原有的质量管理系统也不灵了 。这样下去,“日本经济前途暗淡”可就不是耸人听闻的瞎话了。          日本如何面对二十一世纪?   有句实话可能会有不少日本人不喜欢听:“当代日本根本没有可尊敬的政治家 ”。   日本的政治至今尚未走出一八八五年福泽谕吉提出的“脱亚入欧”理论的阴影 。该理论当年确实指导日本从贫穷落后走向了富强。但是在亚洲各国飞速成长而且 已经不可忽视的今天,这个理论明显地过时了,它搞得日本很尴尬,在欧美圈子里 成不了人家真正的朋友和夥伴,亚洲国家又不认为日本是亚洲的一员,真是“上不 著天,下不著地”。而现在的日本又没有自己独立的政治,仅仅成为了美国政治的 马前卒,实际上很可怜。要摆脱这个局面,首先必需要走出“脱亚入欧”理论的阴 影,今天的日本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政治理论体系,指导日本找到自己在世界的准确 位置。这才是日本政治的关键的关键。日本到底应如何面对21世纪?到底应如何 正视亚洲的成长?这些重大课题摆在了日本政治家的面前,而日本的政治家们却仅 仅在忙不迭地处理迎接不暇的日常事务,事事显得被动和笨拙。在这大转折的时代 ,日本如此需要政治理论家,结果却是“千呼万唤出不来”。甚至连关于此方面的 热烈学术讨论都觅不见,如今日本政治家和政治学的短见不能说不是当代日本人的 悲哀。   我曾经同日本友人谈起,很奇怪当今日本的年轻人竟然如此不关心政治。他回 答说:因为日本的政治安定,管不管它都一样,这也说明了日本的年轻人现在很幸 福。我不得不承认他言之有理,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因为政治关系到个人命运而关心 和研究政治,似乎是不够幸运。但是在这样一个转折的时代,日本年轻人现在不用 关心政治的“幸福”意味著将来的甚么呢?                      一九九八年一月三日写于东京 ====================================================================== == 【日本漫游】                过函馆                                 郭 璐   1995年8月。北海道。学会年会结束后,我独自登上了南返的电车。   列车顺利地抵达了我的第一个换乘站函馆。由于换车时间还早,我便走出了车 站。无奈外面下起了大雨,无法走上街头,只好返回。再次走向剪票口时,被车站 工作人员告知,由于暴雨,列车已经全线停止运行。怪不得小小的车站已经是少有 的拥挤和嘈杂。   第一次再异国独自旅行便碰上了意外,不免有些心急。由于我乘的是一环紧扣 一环的电车,也就是说,一旦一辆被阻,余下的旅行计画将被全部打乱,甚至当日 返回的计画也将成泡影。我焦躁地望着车站上方的大型告示牌,在一遍遍打出的「 只今,豪雨のため,江差线は全线运休しています。しばらくお待ちください」, 希望能在下一次打出时变成全线开通的消息。但是遗憾的很,同样的告示仍是一遍 遍地打出。户外下着大雨,离开车站也没有可能。看来今日返回的可能性极小了。 看看手表时间还早,该给仍在札幌的老师们打个电话,告知被困。我盘算着,来到 电话机前,可那里早已排满了怀着同样心情的人群。   我突然笑了起来。笑自己,在内心里。为什么自己象个受了惊吓的孩子,第一 个想到的是向老师通报自己被困的处境?告知老师们对事情本身完全无补。其实自 己正处在一次绝妙的经历中。今后将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今夜将宿泊何处,谁 也不清楚。一个人身处异国异地,对未来又完全无法预知,担心甚至恐惧都是自然 的,可换个角度看,不是太充满诱惑力了吗?   我一下子平静了下来,放弃了给任何人打电话的念头,也没有和身旁唯一操着 同样母语的同胞搭腔。我微笑着把自己完完全全地放在了此时此地。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列车仍未开通,可户外的雨小了。我决定存上行李,去逛 函馆。学着日本人的样子,花300日元把行李锁在车站的物柜中,又花500日 元买了把一次性雨伞,向车站旁的旅游介绍所要了一份函馆地图,略为看了看,随 意选择了一个方向便走进了雨中的函馆。   雨中的函馆朦朦胧胧,雨中的函馆安安静静。朦胧的函馆你根本无法看清她的 容貌;安静的函馆你几乎看不到人影。为了留影,我不得不等待好久去请求出现的 每任何一个行人(几乎是唯一的)的帮助。   这是一座海滨小城。因是明治维新时的开国门户之一而留有不少各式西洋建筑 。徜徉在这些各据特色的美丽的建筑群中,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明治馆,西波止 场,旧英国领事馆,旧函馆公会堂……。有幸,我还在日本百名名路之一的一条并 不宽,但铺满小石子的坡道上走过。   一个人在雨中漫步,极力想像这北国大地最初被开发,这北国门户最初被打开 时的情景,亦或什么都不想,尽情享受眼前的一切。   归途,我还兴奋地乘上了路面电车。电车行走时发出叮铛铛,叮铛铛的富有节 奏的响声,它让我想起了我的故乡,我的少年时代……。   当我带着一副满足的神情返回函馆车站时,雨已经完全停下来了。车站的大型 告示牌上已经打出列车全线开通的消息。我及时地登上了南返的列车,并由于日本 铁路方面的合理安排,那夜我竟顺利地回到了家中。   雨中过函馆,意外之旅,却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了。               1995年8月25日 初稿               1997年1月19日 定稿  日本 仙台                      (关 阳 植字) ====================================================================== == 【文学苑地】             斋老弟结婚                               龙丽华   一天晚上,家里的电话铃急促地响了起来。是在香港工作的斋老弟从福建打来 的。   “本老弟打算在香港回归祖国一百天的日子里结婚,特此报告。”   “好啊!祝你们百年如一,百事兴旺,百......”,我搜肠刮肚般地寻 找与“百”有关的吉利话。   “但可是,有点小情况......”素来爱开玩笑的斋老弟拉长了音调。   “是电话号码要变吗?这回里面有几个‘2’呀?”我不加思索地问。   斋老弟在日本留学时,家里的电话号码是:222-2456,七个数字中竟 有四个“2”。而他偏又是福建人,总是把“2”读成“饿”。这就有戏了。每每 朋友们相聚,除了侃掉几座山头、吹破几张牛皮外,还有一个经久不衰的来自斋老 弟的“传统保留节目”--公布自己的电话号码。“饿、饿、饿,饿死我了。”他 的绘声绘色,总是把大家逗得忍俊不止,于是大家也就跟着他一起“饿”,然后食 欲大增。   “电话号码不变,可是,国家政策变了,他们不给我登记。”   “为什么不给你登记,你犯什么错误了吧?”   “我什么错误也没犯啊。”听声音,非常地诚实。   “人家说我在日本期间,结没结过婚是个未知数,要我把这段历史问题搞清楚 了再来。”   “哈哈,这么说,人家把你当成重婚嫌疑犯了?”我对着话筒大笑起来。   “怨案,天大的怨案。”他忙不迭地喊怨枉,“昨天去登记,才知道还有这么  一说,这叫啥四(事)嘛?”   脚搭后脑勺般忙累的留学生活,使斋老弟远离花前月下的浪漫,更无结秦晋之 好的机缘。“天马行空”的日子一晃就是四年。   “你得尽快想瓣法把这嫌疑犯的帽子摘了呀。只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了。”我 望着墙上的挂历担忧地说。   “人家说了,只要有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证明,证明我在留学期间没有结婚, 就立即摘帽。”斋老弟乐观的语气顺着电话线流了过来。   “这国家政策,我们怎么没听说过。”我怀疑他在开玩笑。   “还要让我给你讲讲当前的国内形势吗?”斋老弟调侃道:“现在港人的身价 看涨啊,结果呢,在广东和福建一带,港人和内地女子的重婚事件多得快数不过来 了,骗婚的也有。福建省民政厅就发布了一道最新指令:凡目前在香港工作、曾在 海外留学的人,如果在内地登记结婚的话,必须提交本人当年留学所在国的中国使 馆出具的未婚证明书。否则一律不给登记。”斋老弟象背毛主席语录似的,挺熟练 。   “开证明需要的材料我正在准备,听说需要「本人在香港的工作证明书」、「 出国前未婚证明的公证书」、「日本的大学毕业证书」、「护照复印件」、「本人 在日期间未婚声明书」、「委托代理书」,也就是说拿这五、六种证明才能换来一 张未婚证明。”   斋老弟如数家珍,我却听得昏头胀脑,只是机械地随声附合着。   “小弟也不可能为这事专程去一趟日本,想请你们做代理人,不知可不可以。 ”   “太可以了,你的那点革命历史还不是‘小葱拌豆腐--一清“饿”白’,做 代理人,小菜一盘。”我大包大揽地说,而且故意把“二”读成了“饿”。   “一点小事,就不劳大姐的大驾了,还是......”斋老弟慢条斯理地打 岔。   不等他把话转折完,我对着话筒道:“有什么鬼话如实招来。”   “若是大姐去给小弟瓣未婚证明,岂不是没四(事)儿找四(事)?还是请你 家先生亲自给我瓣吧。”   “我家先生乘今天下午的飞机,去上海出差了,”我用得意的口气告诉他。   “真的?住哪个饭店,电话号码、房间号,日程安排。”斋老弟象公安查户口 ,穷追不舍。   于是乎,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在福建、上海、香港、北京之间为斋老弟和丈夫 送起了“鸡毛信”。待丈夫从上海到达北京时,斋老弟寄来的材料巳经在丈夫下榻 的饭店里等着了。   一个多星期后,丈夫带着斋老弟的“期望和重托”回到东京,赶紧和使馆“接 头”。用电话问清需要的材料和手续后,对照检查了手中的资料,发现斋老弟的护 照复印件没有在国内公证。“伊妹儿”十万火急地给人在香港的斋老弟送信,斋老 弟又从香港遥控福建。八天后,护照复印件的公证书到了东京。   丈夫请了半天假,胸有成竹地去了使馆。谁知,天有不测风昙。   “护照复印件只有从头至尾都公证了(包括中间的空白页数一张也不能漏掉) ,才能具有法律效应,你带来的材料不全,这个证明不能给你开。”使馆的女职员 态度和霭地说。   斋老弟护照复印件的空白页偏偏就成了漏网之鱼。   “我可以做证明,此人确实百分之一百二十地未婚。”丈夫言词恳切地说。   大概是写在丈夫脸上的真诚打动了女职员的侧隐之心,她把丈夫引到了领导瓣 公的窗口前。“也许有门儿。”丈夫心中欣喜。   “我们非常理解你的心情,朋友着急,你也花了许多精力和时间,但我们必须 按严格的法律程序瓣事,如果出现差错的话,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我看,你还是 把材料补斋了再来。”浏览过材料,领导为问题定了性。丈夫只好沮丧地打道回府 。   半个多月转眼而过,未婚证明却连个影儿也不见。   “看来,嫌疑犯的帽子还挺难摘的,不过,大家都说好事才多磨。”电话线的 这一头,我极力安慰。   那一头,半天没有回音,电话里看不见斋老弟的表情,但我还是能想像出来的 。   “那只好再瓣一次公证了。”底气不足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   “婚礼如期举行,结婚证晚拿两天也不迟嘛。”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那是不行的,我要对革命同志负责的。”   好一个心地善良、纯真挚朴的斋老弟。   “拿不到结婚证,我就不结婚。一百天不行,就“饿”百天,“饿”百天不行 ,就三百天,反正老弟我总是能拿得到的。”斋老弟还真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又过了一个多星期,如获至宝般地等来了福建的第二份邮件。   二进使馆,丈夫明智地选择了2号窗口,只因那位人情味甚浓的女职员在座。   “离开日本的日期,怎么没有?”面对着盖得模糊不清、横七竖八的海关印章 ,女职员找了五分钟后问。   斋老弟进进出出的次数真多,且海关的盖章,又是“神来之笔”,画面大写意 似的根本份不出个先来后到的。丈夫瞪大两眼也难觅日本海关图章的倩影。   三、五分钟又过去了。   “真慢。”身后飘来了责怪声,长长的战线开始向1号窗口转移。   “根据现在的材料无法确认,你还是让本人再公证一份清楚的材料寄来。”   黎明前的黑暗。   “如果再瓣的话,恐怕还是这个效果,因为复印件本身就不是很清楚,再加上 把复印件从香港传真到福建,清晰度又差了一成,再说,瓣公证的费用也是很高的 ,请你通融一下。”丈夫不到黄河心不死。   “那你自己找好了。”女职员下放权利。   日本海关的章是方形的,园形的是香港海关的。丈夫就象小孩拼图,大海捞针 似地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先是在其中的一页上找到了英国驻日使馆给斋老弟的入港签 证,时间是1996年8月2日,紧接着又发现另一园形章清楚地记载着斋老弟1 996年8月11日在香港入境。   “有了!天助我也。”丈夫一高兴,竟喊出了声。   也就是说,斋老弟是在8月2日-8月11日之间离开日本的。   曙光就在眼前。   这是什么?“11”的字样隐约可见,其它的却分辨不清,在另一页的方形图 章上发现了珠丝马迹。接着,相继找到的其它几个方形图章,都与1996年无关 。重大突破!一丝激动掠过心头,这可比大侦探波罗的破案推理简单多了。   “仅有一个11能说明什么?”女职员反问。   “这个11是不能说明什么,可是日本海关的其它印章都不是96年的,由此 可以断定这个“11”前面的数字一定是96·8,否则他是怎么离开日本的,总 不能插翅飞到香港吧?”丈夫坚信自己的判断。   女职员沉吟片刻,转身进去请领导定夺乾坤。   就地正法?缓期执行?还是无罪释放?   窗外,天空湛蓝,万里无昙。            公证书           (97)日领证字第*****号   兹证明斋武(男,1972年2月20日生)自1993年3月22日来日本 国后至1996年8月11日止在日本居住期间未曾登记结婚。   下面是领事的签字。   三进三出,盖有鲜红印章的白纸黑字的公证书终于拿到了手。只是斋老弟的婚 礼只能在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二百天时举行了。依我看,斋老弟与“2”就是有缘份 ,不信,你看一下他的生日,这可是前世修练的正果。 ====================================================================== == 【感悟人生】               一只蚊子                                颜和玉   恋爱时,两人在灌木丛下促膝密谈,一只蚊子不识相,在旁边嗡嗡叫,咬了她 一口,又咬了他一口,两人手臂都肿了个包,却不以为忤,念及英国玄想派诗人邓 约翰的《跳蚤》诗,浪漫地想起两人的血液在蚊子体内结合。   婚后,他习惯早起写作。一日清晨,她满眼惺忪,气冲冲对他抱怨:“一只蚊 子吵得睡不好。”他紧蹙双眉,伏案疾书,被她突如其来的声音打断,不禁怒从衷 来:“我一个大男人,还要管你一只蚊子的事。怕吵,怎么不挂蚊帐?”望着他的 不耐烦,她心底一阵酸涩委屈......   如今老夫老妻生活下来,他每晚必将蚊帐挂好,先行入睡暖被,她常戏称他是 “现代孝子”。一日,她一躺下,听见有细微的嗡嗡声,不禁惊呼:“有蚊子!” 他睡意朦胧,却弓身仰起:“有什么?”   “一只蚊子在蚊帐内。算了,不是很吵......”   “不行,你不是怕吵吗?”   他一跃而起,戴上眼镜,在蚊帐内追捕那只蚊子......                    (苏冬@中国成都市 推荐) ====================================================================== == 【信息转载】           「当代中国人看日本」原稿募集                               段跃中   继《负笈东瀛写春秋─在日中国人自述》由上海教育出版社隆重出版发行之后 ,我们又开始了续集《当代中国人看日本》的组稿工作。我们计画请在日同胞50 人、归国留日先辈30人、留日后去第三国(美国·西欧等)20人为本书撰稿。 现在诚恳地向各位约稿,敬请百忙之中为本书提供佳作。   具体执笔要求请参照下文为谢。   大作除收进本书外,还将在《日本侨报》《在日中国人大全》等报刊上介绍。   请大力支持并多多指教。     日本侨报 中国留学生文库 代表 段跃中 (http://cf.netnet/cpj) 执笔要求: 一.宗旨   不管亲日反日、勿论国事家事、或褒或贬、也爱也恨、真实「日本观」的自然 流露一个「异乡人」的思想再现。   评论·随笔·记叙、文体不拘一格。   日本人、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均可入笔。大大小小、方方面面 、大刀阔斧、精雕细刻、一个人、一件事、一次观光旅行只要揭示了日本、日本社 的本质、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人的对日认识、我们以为就是好文章。 二.具体要求   1.写出真情实感、追求个性特色   2.每篇5000字左右   3.附作者简介(400字以内)和一枚照片   4.使用中文(繁简字体均可)、手写或打印(打印者请附光盘1枚、并注明 机种及软件名称)   5.最好是未发表原稿 三.截稿日期 1998年6月30日 四.原稿请寄:日本 333川口市芝5-6-6日本侨报 段跃中 收   TEL/FAX048-268-6946 E-mail:cpj@china.or.jp 五、出版发行 1998年10月予定   ────────────────────────────── 新版『在日中国人大全』向在日同胞广泛徵稿 第一部份 人物文献  ●在日中国人著述、受赏、个展、出演、讲演、音乐会、报导等资料。  ●修士·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大学名、修了年、学位、专攻)资料   以上请按姓名、类别、题目、出所、年月日等五个项目整理。   提供实物更为欢迎。 第二部份 人物简历   ●在日中国人教授助教授讲师助手(含非常勤)--持教授·教育签证者  ●就职者(研究员)--持技术、技能、研究、人文知识·国际业务、文化活动签证 者  ●在日中国人经营者--持投资·经营、法律·会计业务签证者  ●在日中国人书画家·芸术家·武术家·气功师等--持芸术、宗教、报导、医疗 、 人文知识·国际业务、兴行、文化活动等签证者  ●中国人经营会社店铺·民间团体资料  详情请阅:在日中国人大全homepage http://cf.net/cpj     或索取登录表(90圆切手同封)  来稿请寄:日本 333 川口市芝5-6-6日本侨报内《大全》编集部 TEL/FAX048-268-6946 E-mail:cpj@china.or.jp  ====================================================================== == 【春节晚会】           大阪大学春节联欢晚会                               卢存伟   大阪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将于1998年2月1日举行大型春节联欢晚会, 会上除准备大量美味食品和精彩的文艺节目之外,还备有豪华奖品。   欢迎光临。            付记 时间:1998年2月1日 18:00~1:30 地点:吹田市南千里市民センタ─大ホ─ル    (阪急北千里线 南千里驿下车 右转 徒步1分) 进程:     18:00~18:30 入场开始,番发抽奖号     18:30~19:00 讲演     19:00~20:00 恳亲会&カラオケ等            (由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留学生等演出)     20:00~21:30 舞会&抽奖           (特别奖:中日间往返飞机票,其它:暂时保密) 参加费: 大阪大学的中国人留学生及家属 免费      其它大学的中国人留学生    800圆      大阪大学毕业的中国人留学生  1,000圆      一般             1,500圆 善意协赞: 个人: 一份   3,000圆(以上)       团体: 一份  10,000圆(以上) 主催:大阪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后援:中国及日本的友好团体10团体 问询: 刘必进 TEL:06─858─3680     高龙江 TEL:0726─21─3507      蔡 立 TEL:06─963─3032     卢存伟 lu@inolab.sys.es.osaka-u.ac.jp (Lu Cunwei) ====================================================================== == 东北风 责任编辑:关 阳 新闻摘要: 许 革 校 对:赵凤济 崔伯杰      主 编:杨克俭   本期网页制作:吴 勇 杨克俭   订阅请寄:comc-gb-request@come.or.jp (GB版)        comc-jis-request@come.or.jp (JIS版)   并请在Subject栏注明:subscribe   (停订地址同/Subject栏:unsubscribe) ====================================================================== == ◎华声和语 :COM日语周刊 ◎网络技术文摘:COM中文电脑技术讨论组、不定期刊 ====================================================================== == COM编辑部总编:刘 轶     网络维护:钱 飞、吴南健、吴 健、横山隆志     电子信箱:com@come.or.jp WWW http://www.come.or.jp/ FTP ftp://ftp.come.or.jp/pub/com或ftp://cnd.org/pub/e-pubs/dbf BBS NIFTY SERVE 中国论坛(GO CF)MES8, LIB2 ====================================================================== == ★诚至感谢阅读本刊★衷心欢迎来稿来函★--COM编辑部(com@come.or.jp) ====================================================================== == 《东北风》是由志愿者团体COM编辑部非营利编辑发行的综合性杂志。本刊的稿 件主要来自读者投稿和摘自海内外中文刊物。本刊的任何稿件均不代表编辑或编辑 部的观点。除了用于营利目的,本刊的内容可以转载、印刷及转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