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 ■                                  ■ ■           ◆◆◆邓小平逝世专辑(2)◆◆◆       ■ ■                                  ■ ■              东  北  风             ■ ■              (总第36期)             ■ ■     1997年3月3日发行  1994年12月27日创刊   ■ ■ COM(China Online Magazines)编辑部出版 ■ ■■■■■■■■■■■■■■■■■■■■■■■■■■■■■■■■■■■■ ======================================================================== 本期目录(com/c1997/03sp1-gb.txt) ======================================================================== 新闻摘要● 伟人点评●三位伟大的人物...................侯 波编译 时事新闻●军内展开逝世公告学习及贾庆林当选北京市市长.....袁 方编译 时事新闻●邓小平去世后,保守派批评改革............张 莹编译 外国评论●邓小平评传-现代中国的两位巨人...........关 阳编译 外国评论●毛泽东和三度沉浮的邓小平..............卢存伟编译 经济动向●中国的经济矛盾可能导致改革舆论分裂.........孟祥杰编译 经济动向●恩人去世,上海发展优惠政策堪忧...........侯 波编译 伟人语录●有关日本的发言及邓小平言论选............礼 礼编译 各方反应●冷静的中国残留孤儿及其家属.............礼 礼编译 小平功德●平凡中奠下不平凡的基础 小平文选●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 小平文选●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 故乡来鸿●感谢小平........................孙玉硕 哀悼小平●悼小平 送别伟人●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 小平永生●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何平 刘思扬 ======================================================================== 【新闻摘要】 ☆邓小平骨灰已于2日上午撒入祖国大海。胡锦涛和邓小平亲属等护送骨灰撒放。 包括香港地区人大代表在内的部份人士曾建议将部份骨灰撒入香港海域及台湾海峡 ,但因涉及复杂的政治性问题,且邓小平家人也不赞同将骨灰分散撒入海中,故此 建议未被采纳。 ☆新华社3月1日电,汇集悼念邓小平的《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一书,将从4日起开始在全国各地发行。该书汇集了《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 》等重要文献。 ☆《北京日报》3月1日披露了邓小平治丧活动的筹备工作内幕。据称邓小平家属 以及中央领导人十分满意该筹备工作。据悉,追悼大会的具体筹备和组织工作是由 北京市委常委段炳仁、副市长孟学农负责。全体员工通宵达旦地工作了120个小 时。在这120个小时中,组织了4次小演练,2次大演练。 ☆《联合早报》3月1日报导,在97年新加坡国际钱币展销会上,尽管展出了世 界各地的珍贵钱币、电话卡、邮票、手表、工艺品等,人们的焦点却都集中在邓小 平纪念品上。很多顾客提早两小时排长队只为抢购限量发行的该纪念品。 ☆据2月28日的《中国时报》报导,台湾高层于26日晚召开秘密会议,讨论邓 小平逝后的大陆情势及台湾对外关系等相关问题。这是邓小平逝后所召集的最高层 会议。 ☆联合国安理会27日举行正式会议,对邓小平逝世表示哀悼。本月安理会主席首 先发言称赞邓小平对世界和平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并代表安理会全体成 员表示沉痛哀悼之情。参加会议的全体人员随后起立默哀。葡萄牙、日本、埃及、 美国等13个国家的代表在默哀后还发言缅怀邓小平对世界和平友好所作出的巨大 功绩。 ☆邓小平追悼大会于25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江泽民致悼词,李鹏 主持大会。与会者逾万人。仪式首先是奏国歌,然后是全场默哀、江泽民致悼词。 仪式结束后,主要领导人向邓小平家属表示了慰问。会场外聚集了不少群众。其中 有不少手持挽联和邓小平彩照。 ☆据多种传媒报导,国家主席江泽民在长达近一小时的致悼词期间,多次哽咽、流 泪,尤其是开始阶段,多次掏出手帕擦泪。主持追悼会的国务院总理李鹏,也是哽 咽不已。其他领导人也都神情哀伤。江泽民在悼词中强调了今后中国国策不变。 ☆邓小平致丧委员会名单中名列第5位,元老之一的彭真没有在追悼大会上露面, 据多种传媒报导,94岁的彭真因病已被紧急送往医院。彭真曾担任被毛泽东斥为 “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北京市委的第一把手。邓复出后彭真曾任 人大委员长。 ☆据《联合早报》报导,邓小平捐出的眼角膜,已放进北京的最好眼科医院──同 仁医院的超低温眼库。 ☆据《中央日报》报导,台湾有意将邓小平逝世的消息及其对大陆的影响编入中小 学补充教材,以使学生了解大陆政治与经济情况。 ☆邓小平逝世噩耗传出后,为悼念邓小平并部署有关工作,上海市委于2月20日 清晨连续召开了常委会和常委扩大会议。 ☆邓小平逝世后,世界各国领导人在纷纷表达哀悼之情的同时,赞誉邓小平为中国 的繁荣富强、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贡献。却没有人提及89年的风波。 ☆联合国20日首次破例为非在任国家元首去世降半旗,以示对邓小平的尊敬与哀 悼。联合国官员说,之所以为邓小平破例降半旗,是因为他给中国带来了重要改革 ,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中国同时也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活动,邓小平的不寻常 成就,使得联合国也不寻常地为他降半旗。 ☆自日本NHK20日凌晨3时12分首先报导邓小平去世的消息后,连日来不仅 各家电视台,各报刊也都在头版、综合政治版、国际版、社会版的显著位置报导这 一消息。各家传媒还以专辑或连载形式对此进行报导和分析。使日本国民对中国的 历史和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写给美国《时代》周刊的悼念文章中强调邓小平已为他的 继承者和中国人民留下一个庞大和有前途的中国。   他说邓小平是一位现实主义者,在苏联瓦解前的12年,就已看到计划经济是 行不通的。所以提倡开放政策。否则中国也会走苏联崩溃的道路。李提到他于78 年对邓说过,新加坡华人是那些从广东省和福建省南来、没有受过教育和没有土地 的农民后代。学者、官员和文人都留在中国。因此,凡是新加坡能做到的,中国也 一样能做到,而且会做得更好。他说邓当时保持沉默。并还提到92年邓小平在深 圳告诉中国人民要向新加坡学习,以及要做得比新加坡更好等。   李还说,邓无法容忍骚乱的发生。他看到天安门事件所蕴藏着的危机,很有可 能造成中国动乱,以及阻止中国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据最新一期《亚洲周刊》报导,政府最关心的是邓小平逝世会引起动荡,因而努 力把邓的病危、去世的冲击减到最低程度。从大陆和港澳台各地反应看来,淡化冲 击、减少震荡、平稳过渡的愿望已初步实现。显示了现任领导层已具备驾驭局面的 能力。 ☆邓小平逝世后,国内外出现抢购有关邓小平的书刊、金表、电话卡及其他纪念品 的热潮,纪念金币与银币的价格更是因此猛涨。 (本栏编辑:侯波) ======================================================================== 【伟人点评】            三位伟大的人物                             侯 波编译   造就伟大人物的必要条件有三:伟大的人物、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机会。 (理查德·尼克松著「何为领袖」)   「伟大国家」中国的「伟大人物」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对此大概不会有什么疑 问。没有毛氏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没有邓氏也就无法达成今天中国的繁荣。   其实,中国还有名叫周恩来的另一位出色的领导人。可是他却没有「伟大的机 会」。总是藏在毛氏的身影之后、结果「周恩来的时代」终究没有出现。   如果周氏年轻十年,邓氏的角色也许就会由他来扮演。邓氏也一定意识到他是 代替周恩来推进了改革·开放。   毛氏的遗体被永久地保存在天安门广场的纪念馆。即使同样地对待邓氏的遗体 也没什么奇怪。可是邓小平却留下了希望将骨灰撒入大海的遗言。也许是因为思慕 将骨灰撒向大地的前辈周恩来的缘故吧。 (译自《日本经济新闻》2月24日晚刊专栏《钟》,题目为译者所加) ======================================================================== 【时事新闻】          ◎军内展开逝世公告学习                                袁方 编译   中国人民解放军认真学习由中共中央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政协 全国委员会,中央军委共同发表的“告全党全军全国全人民书”(讣告),表示坚 决听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目前,前国家主席(原中央军 委副主席)杨尚昆和原政治局委员(原中央军委秘书长)杨白冰等人在军队里的势 力依然存在,江泽民能否完全控制军队仍引人注目。   据新华社电报导、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部队、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武装警察部队、渖阳、北 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各军区,“决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为 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周围”,“坚决贯彻实行deng小平的新时代军队建设思想 和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的重要指示”。            ◎贾庆林当选北京市市长   据新华社电报导,北京市代理市长贾庆林昨天在北京市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当选为北京市市长.他的当选,被认为是总书记江泽民为在今年秋季的第15届党 代会上固制自己的地位作准备.表明在调整北京市人事中江泽民占了上风。   江泽民主席长期担任上海市长和市委书记,虽然在上海有相当的基础,但在北 京市却难免有力不从心之处。1995年4月北京市干部的贪污腐败事件被揭出后 ,市委书记陈希同,市长李其炎等人先后下台。去年10月,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 担任代理市长。贾庆林曾是江泽民当年任职机械工业部的下属研究所所长,与江泽 民关系密切。   由于北京市委书记尉健行,兼任中央纪委书记和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等要职, 党代会后将可能由贾庆林担任党委书记,而现副市长金人庆则任市长。               (译自时事通信新闻速报2月21日11:09) ======================================================================== 【时事新闻】          邓小平去世后,保守派批评改革                                张莹 编译   以改革开放路线之父邓小平的去世为佳机,党内政治,经济,文化各阶层的保 守势力,也开始加快发表对改革政策进行批判的文章和论文。被视为李鹏总理亲信 的原国务院新闻发言人袁木发表的「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的考 察」的论文即是其中之一。该文遵循曾在党刊「求是」第三期上发表的内部文章「 万言书」有关主张坚持公有制、对现行经济政策进行批评的意旨,对改革开放的先 进地江苏省张家港市的成功理由做了分析,认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坚持了公有制, 该文还对私有化的改革潮流做了批评。   党中央宣传部属下的「光明日报」发行的月刊「中流」二月号上,也刊登了一 份严厉批评由中科院青年学者执笔的畅销书「和总书记谈心理话」一书的文章,该 批评文称此书为「与党的一贯主张相对立」。   该书主要是对江泽民总书记前年关于经济问题的演讲进行了解说,并提出了一 些建议。   刊登在「中流」上的这篇批评文指责该书「有意忽视邓小平同志定下的改革开 放的一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批评为该书题序的社科院副院长刘吉「为 何要赞美此书」。由于刘是江总书记的上海派成员之一,可以说江总书记也被卷入 其中。   「求是」和「中流」的发行都大幅度推迟,可见党中央担心会引起论争风波, 对其发行做了一时性的压制。   「中流」在一月号上,还批评了著名的进步作家王蒙(原文化部长),并例外地 引用了王的原文,称之为「告别革命」的作家。因此,去年年末的作协主席选举之 际,尽管选王的呼声不低,结果还是由和邓小平同年,92岁高龄的巴金再任主席 。   保守派集团在党内的基盘还不太硬,仅从其避开直接批评改革开放路线和邓本 人或他的接班人江总书记这点来看,可见其本意并不在推倒江泽民,而是为了今后 的人事变动或政策决定上对自己有利一些吧。 (译自读卖新闻速报2月24日) ======================================================================== 【外国评论】            邓小平评传--现代中国的两位巨人                                关阳 编译   邓小平是与前国家主席毛泽东齐名的现代中国巨人,具有非凡的魅力和威信。 邓小平的一声令下,推动了中国的12亿人民,使中国的进程转向现代化方向。他 的功绩,甚至可以说超过了毛泽东。但是,为了保卫社会主义体制,使用武力镇压 天安门事件(1989年),显示了他强硬的一面。邓小平可以说是带有两付面孔 。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62年恢复农业时讲的,后来成为有名的「猫论」的这句话,贯穿了邓小平的 整个人生。它以现实主义、生产力至上主义的形式反映到实际的政策上。   追求农民理想之乡的革命家毛泽东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陷入未曾有的 混乱。   继毛泽东之后的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主,提出了使一部份人先富起来的「先富 论」。把留学法国,接触到近代西方文明的邓小平视为与其经历类似的周恩来前总 理的后继者也许更为合适。   作为军事家、理论家、经济实务家,他无论在哪一方面都非常杰出。1940 年「百团大战」搅乱了日本军,在解放战争高潮的淮海战役中指挥60万人民解放 军。63年,远赴原苏联与理论家史斯洛夫进行的长达2周的社会主义论争,至今 传为佳话。   但邓小平最大的功绩,还要数在78年否定毛泽东的革命路线,导入改革·开 放政策。在维持社会主义体制不变下推进经济自由化的「新实践」,给80年代的 世界带来极大的冲击。   邓小平一生曾3次被打倒,也曾被批判为「死不改悔的走资派」。但是,每次 都再次复出。最后的复出是77年7月,当时己经73岁。给中国带起大转换是翌 年的事情。   邓小平的强烈个性在其晚年表现得更加鲜明。92年春,邓小平巡视中国南方 ,反击保守派,提唱改革·开放的加快(南巡讲话),使中国一举走向高度经济成 长的道路。此外,创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概念,使中国事实上迈向资本主义 。   但是,冲上跑道的经济该朝什么方向前进,该如何进行控制的理论体系并不存 在。贫富差别、地域差别等课题还有待下一代的领导集团解决。   对民主化运动,邓小平非常严厉。87年一发生学生运动,就追究胡耀邦总书 记(当时)的责任,使其辞职。89年的天安门事件时,使用军事力量予以平息, 撤下了同情学生的赵紫阳总书记(当时)。2人都是邓小平自己赖为左膀右臂的接 班人。   是因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红卫兵批判时的精神创伤记忆犹深,还是认为对于中 国这个巨大的发展中国家,维持安定的秩序高于一切?   无论如何,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外国的情报,也改变了人民的意识。庶民 为致富奔走,知识分子静悄悄地追求自由和民主化。   在人民背离社会主义的倾向越发明显的情况下,共产党提不出明确的替代它的 指导思想,只有用提唱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来维持向心力。   邓小平的三女萧榕评价她的父亲是「内向的、沈默寡言」。这位时尔显得大胆 直率的「猫论」的领导人,也有这样的一面。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与毛泽东时代 并列的「邓小平时代」之后,这位身高1.50米的小个子巨人离开了历史的舞台 。 (译自每日新闻速报2月20日) ======================================================================== 【外国评论】          毛泽东和三度沉浮的邓小平                               卢存伟 编译   提到邓小平和他的时代,就无法不提他和毛泽东的关系。梦想着实现平等社会 的毛泽东和以建设富强中国为目标的邓小平都是创造了时代的英雄。邓的成功是以 晚年的毛的失政为契机,进行大幅度政治转换、从而赢得了人民的支持所致。从中 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有关中国政治真貌的启发。本文将一边追述两人的关系一边对此 试作一些分析。(伊藤正·共同通讯社编辑局次长)   ◎天性的革命家   毛泽东生于1893年、邓小平生于1904年。虽相差11岁,两人青年时 代的中国却是相同的。那是一个被诸列强支配、充满贫穷和不公平的中国。怀着救 中国、再兴中华的热情、毛投身于农民运动、邓留学法国。而且两人都变成了马克 思主义者、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   从革命战争到解放后的社会主义改造阶段为止,两人之间并无矛盾。毛泽东受 到全国人民的尊敬、发挥着绝大的指导力,而邓小平作为一位有能力的部下也很活 跃。矛盾的发生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真正进入建设时期的50年代后期。   曾是邓小平智囊的四川大学某教授这样说道:「毛泽东是天性的革命家、在革 命、战争、大众运动方面发挥了惊人的能力。他相信人民的革命热情是一切的源泉 、跟干革命、打仗一样认为从事经济建设也是如此。大跃进就是一个典型。邓小平 通过丰富的实际经验知道经济和革命是不同的。   ◎热心极左的现代化   毛泽东基于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于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掀起 了“小市民的狂热”(彭得怀语),加之自然灾害,最终以饿死数千万人的惨痛失 败而告终。邓小平和刘少奇主张以物质刺激来促进生产、克服危机。然而,毛泽东 却认为刘、邓的主张是复辟资本主义而断然否定之,并于66年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   文化大革命被认为是在革命和生产的对立中毛所进行的夺权斗争,毛发动了以 红卫兵为代表的群众运动,成功地打倒了刘、邓。然而却带来了社会混乱和经济的 崩溃以及毛亲自提拔的国防部长林彪和江青等左派势力的抬头。特别是70年林彪 的政治野心被毛洞查之后,毛深感必须对此加以整治。   71年9月,林彪叛逃未遂事件发生。毛泽东开始认真地考虑恢复经济,着手 恢复文革中靠边站的务实家的工作。作为身患癌症的周恩来的继承人,73年春邓 小平重新被启用。   75年1月,毛提出了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在此之前, 在毛的倡导下,中国打开了和日美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在和“头号敌人”苏联对抗 的同时,致力于和西方建立经济合作关系,邓小平在全力恢复生产。   然而对于毛泽东来说,坚持文革才是其生命之追求。因此尽管在70年秋,在 会见斯诺时他痛说文革中出现的极左(林彪)之弊病, 然而在73年8月的党代 会上,江青等文革派“四人帮”却荣登党的最高领导中心。可以说毛的本能是极左 主义。 ◎历史的转机   邓小平的恢复生产的方针遭到了四人帮的阻挠和攻击,产生了激烈的路线斗争 。75年秋,展开了对邓小平的“白猫黑猫论(优先发展生产)”的批判。76年 1月周恩来逝世,追悼会上邓小平致悼词,但毛没有参加追悼会。不久,又展开了 批判“死不改悔的走资派”的批邓运动。   可是人民已经厌卷文革,人们向往现代化。   同年3月末在北京,以追悼周恩来的形式开展了对极左的批判。然而却被镇压 ,邓小平也作为反革命活动的黑后台而被打倒,这就是第一次天安门事件(四月五 日)。这次事件是邓小平后来能够掌握主动权、推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机。   “56年以前的毛泽东是好的,从57年的反右(镇压知识分子)开始,就不 行了”许多中国人都这么说。大跃进、文革、第一次天安门事件。毛泽东在晚年的 失政和失策中,于76年9月去世。一个月之后,“四人帮”遭逮捕,华国锋继任 主席,他表示将继承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文革路线。 ◎建造邓小平时代的舞台   华国锋逮捕四人帮,获得了人民的极力支持。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把能纠正前辈 失政,自己又善政的皇帝称为明君。毛泽东是把人民从半封建半殖民地中解放出来 并使其有衣穿有饭吃的英雄,可是到了晚年人民却陷入了生活贫困、没有自由的惨 状。华国锋作为新的领导者,为获得人民的支持,就必须纠正毛泽东的过错,改变 政策。   为此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第一次天安门事件平反、恢复邓小平的权力。然 而华没能这样做。靠毛泽东的遗嘱成为接班人的华国锋以保卫毛的权威和执行毛的 路线为至上命令。其结果,华国锋失掉了人民的支持,要邓小平重新上台的呼声雀 起。   77年夏,邓小平再次上台,并逐渐从华国锋手中夺取了实权。他打破了对毛 毛泽东崇拜、试图将中国引向现代化。因第一次天安门事件被打倒,邓小平反而成 了人民的“希望之星”。谁也没想到,毛泽东成了营造邓小平时代舞台的创始人。 ◎抓住时代变化的机迂   毛泽东从刚解放起、就生活在朝鲜战争、台湾海峡危机、印度战争、和美国的 对峙及和苏联对抗的冷战时代之中。他全力排除外国势力的影响,也极度警惕国内 异己份子。这是毛不断发动思想运动的原因。而且被迫进行巨额军事投资无法顾及 民生。   邓小平再次复出时的国际形势已在向经济时代转换,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日趋衰 退而日本和西德等正蓬勃兴起。邓小平在专心经济建设的同时强调需要一个“和平 的国际环境”,他着手同苏联改善关系。中国的改革开放引发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促进了苏联的变化而使冷战结束。在政治制度方面,邓和毛一样是保守派。邓不 容反对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平息了89年的第二次天安门事件。 ◎将来也会批邓?   毛泽东把最高权力带进了坟墓,邓小平却在90年辞去了一切公职。然而他却 选择了看来能够忠实执行自己路线的接班人江泽民。于毛后时期不同的是江还需要 维护邓的权威和路线。   改革开放的另一面是导致了两极分化和腐败问题。这是近来产生的对毛时代的 怀旧情结的原因。人民的改革意识和民主的呼声也增强起来了。为了解决矛盾、继 续改革,有必要进行彻底的政治改革。在问题不断加深、不满爆发之时,可能会产 生对邓路线的批判,政治改造也会势在必行。   毛泽东、邓小平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人们期待着象毛、邓那样改变历史,并能 体现人民意愿的历史变革者的出现。 (译自《共同通信经济新闻速报》2月20日,作者为共同社原北京支局长) ======================================================================== 【经济动向】           中国的经济矛盾可能导致改革舆论分裂                               孟祥杰 编译   据共同社20日经济快讯报导,尽管中国政府在邓小平逝世之后,将一如既往 地坚持“改革总设计师”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但是对现行改 革政策持异议态度的也大有人在。一如去年公开出版、之后遭禁的“万言书”,反 映出这股潜流在中国社会中的存在。   该报导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虽然政府宣布过热的经济已经实 现“软着陆”,但是,今天的中国经济并没有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旧体系,仍然面 临着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体制矛盾,一旦政策失误,有可能导致社会改革舆论的 分裂。   报导强调,尽管去年春天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第9个5年计划”与“到2010年的主要奋斗目标”,确认了邓小平提出 的“2000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年4倍”的发展目标。但是,现状并 不乐观。   作者举例说,曾经是国家经济栋梁的10万多家国有企业,因为经营无方、效 率低下,近一半的企业靠国家财政补贴维持生存,成为国家财政的沈重包袱。19 96年中国的国家财政预算赤字达到1950亿元。   作者分析道,为了救济亏损的国有企业,如果政府放松银根,将不可避免地再 次导致92年发生的连续3年两位数字的通货膨胀;如果政府大胆实施企业股份制 与企业经营合理化的改革,将招来社会无法承受的失业大军。   作者同时指出了中国社会目前存在的其它经济问题。   首先,中国经济特区等率先发展起来的沿海地区与内部地区的贫富差别。据称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差距最高达到了86倍。   再者,如果中国实现了加盟世界贸易机构的宿愿,将会进一步强化中国经济与 国际经济的连接,中国政府对国内经济问题的处理也必将受到国际环境的制约。   同时,由于人口的增加,到2010年中国将出现3亿人粮食不能自给的问题 ;中国从93年开始已经成为石油进口国;对煤炭依赖的能源构造,导致酸性雨等 与日俱增的资源、环境问题。   报导最后强调,邓小平诀别了毛泽东的“贫困中的平等”,追求社会的繁荣, 实施了从撤销人民公社到尝试股份制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是,应该指出,中国社 会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也并非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所能够简单解决的。 (译自《共同通信经济新闻速报》2月20日06:49) ======================================================================== 【经济动向】         恩人去世,上海发展优惠政策堪忧                                侯 波编译   作为「改革开放的实践地」、中国最大经济城市上海忠实地执行了邓小平制定 的路线、并取得了快速发展。它在朝亚洲金融中心目标继续顺利前进的同时、也送 了很多上海关系者进入中央政府、增加了政治影响力。对它来说,邓氏可称是其飞 跃发展的大恩人般的存在。   战前,作为远东的中心曾繁荣过的上海、建国后税收的大半上缴中央,其城市 基础建设相当落后。特别是80年代,经济发展方面与拥有经济特区的广东等省相 比大幅滞后,「四人帮」被逮捕后,政治方面又一直不如北京。   将这种束手无策的情形完全改变、把90年代变成上海时代的正是邓小平。   1990年,在邓氏的强力支持下,作为国家级项目的「浦东开发」工程起动 ,将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战略也开始提出。「浦东开发」工程的决定也是天安 门事件后、「邓小平针对西方各国的批判以及国内保守派所作的『继续改革』的坚 决表示。」(夏禹龙·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94年为止,每一年邓小平都在上海过春节,这也可以看出他对上海的感情之 深。在呼吁加速改革开放的92年初的「南方讲话」中甚至说到「我的一个大失误 就是设立经济特区时没把上海也划进去」。他对以上海为龙头、带动龙身的长江流 域的发展战略也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以「南方讲话」为契机,外国对上海的投资急剧增加,到96年末的5年间累 计已达约420亿美元(合同金额、约5兆日元)。96年末已有45家外国银行 在上海设立了支店,其中包括4家日本银行在内的8家外国银行已获得了在浦东从 事人民币业务的许可等等,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正日益上升。   「(邓小平逝后)改革开放也不会后退。而且应该会加快。」(上海市外国投 资工作委员会)的观点是很有代表性的。在上海很少听到邓小平的去世对经济发展 会不会有不好影响之类的担心。   可是,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对此抱有不满的内陆地区已公开 发出「只优惠上海」之类的抱怨声也是事实。今后对于失去了大后盾的上海来说, 肯定会受到更多的责难。   (译自《共同通信经济新闻速报》2月20日06:54) ======================================================================== 【伟人语录】            有关日本的发言                                礼礼 编译   曾打过抗日之战的邓小平在促进中日友好和经济交流的同时,对日本内阁成员 参拜靖国神社和历史教科书记述之类的有关战争评价问题也有过引人注目的严厉发 言。在中日关系上记载着以下一些邓小平的语录。 ◆天皇款待   非常感谢天皇、皇后两陛下的款待。相互间就过去进行了会谈。我们注意到天 皇是把眼光放向未来而不是过去。(一九七八年十月、访日时的记者会见) ◆暂不处理   我们把尖阁诸岛叫做钓鱼岛群岛。因为名称、叫法都不一样,双方是有不同的 立场。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暂时搁起来。下一个世代一定比我们更有智惠。(同) ◆蓬莱之国   从古时候起,日本就被称为蓬莱之国,听说有长生不老之药。这次访日也是为 了把这药弄到手。药可能是没有了,我希望能把优秀的科学技术作为礼物带回去。 (访日时) ◆老朋友   访日不只是为了参加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的交换式,也是为了感谢日本的老朋 友。不会忘记他们为中日回复友好关系所尽之力,非常感谢他们。忘记过去是不行 的。(访日时,对故田中角荣原首相) ◆得快跑   感到背后好像有鞭子在打。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快速地跑(经济发展的意思)。 (78年10月访日,在乘坐高速列车新干线时) ◆军国主义分子   我们之所以重视教科书是因为那已变成了用军国主义精神来教育下一代的问题 。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一部份想乘风作浪的军国主义分子的警惕。(八二年十月、对 为教科书问题来华的公明党访华团的谈话) ◆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发展对日本的将来一定是有利的。请转告日本的企业家,中国是一个最 守信用的国家。(八四年三月、在与当时的中曾根首相会谈时) ◆人民的感情   中日两方都应努力避免出现伤害人民感情的事发生。(八五年十月,就中曾根 首相正式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一事对访华的故安倍外相的谈话) (译自《共同通信新闻速报》2月20日) 邓小平言论选(1) ◆中日关系   喝水时不能忘了挖井的人。今天,挖井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1978年1 0月来日时、在出席为中日友好尽了力的有关人员的宴会上。这“挖井”一词是周 恩来总理的口头禅。邓氏尊敬周总理说「一直都象是一位兄长」)   日本有中国这样的贫穷的朋友一定很为难,请多给予协助。(78年10月来 日时,和当时的福田赳夫首相的首脑会谈时)   首先必须承认自己落后。本来很丑,就不应该表现得象美人一样。(78年1 0月、来日时的记者招待会上)   中国给日本带来了两个历史性的麻烦。一个是汉字、一个是孔孟之道。(74 年6月,和西园寺公一氏会见时)   请不要欺负中国。例如,宝钢的打桩机就是从日本运来的旧货。(79年6月 ,和公明党访华团的谈话。表示了对中日合作的宝山钢铁联合企业的不满)   中国提出注意教科书问题,是因为关系到对日本后代的教育问题。(82年1 0月,会见公明党访中团时)   中国现在想得到日本的资金和技术的援助。五十年、一百年后,中国给日本的 也会多得多(87年6月在中日定期阁僚会议上的发言) ◆毛主席、文革   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62年、关于大跃进后对粮食增产必要性的发 言。这个有名的发言在以后的文革和天安门事件后被批判成「走资派」「中国第二 个赫鲁晓夫」,成为他下台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没有一次否定过优秀的个人在历史上所作的贡献。但是所有的个人 都不可能没有缺点和错误(56年9月、在第8回全国代表大会上。在这个大会上 从党章中取消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方针」这一条)   我是老人耳朵有点听不见。不理解你们在说什么。(76年、天安门事件后在 清华大学召开的批斗会上。在四人帮领导的对走资派的激烈批判之中,就这样悠然 地退出了会场。文革时,毛主席就批判邓氏不听他的话「他好像耳朵听不见。会议 一开始、就坐在离我远的地方」) 邓小平言论选(2)   如果没有毛主席,我们中国人民将会在黑暗里模索更长一段时间。不幸的是, 在他的生涯后期、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犯了大错误,给党和国家、人民带 来了很多灾难。(80年8月,在和意大利记者的会谈时。接着邓氏又提到,毛泽 东发动文革大概是为了「避免资本主义的复活」)   不能过份地写毛泽东同志的错误。写得太过份,就会给毛泽东同志的脸上抹黑 、就是往我党我国人民脸上抹黑。(80年10月,和党领导人的谈话。文革下 台后又让邓氏上台的毛主席评价他说「他是人材,人材难得」)   毛泽东同志也是功绩第一、错误第二。(80年12月,在党中央工作会议上 。从“实事求是”的立场评价) ◆现代化   搞社会主义就不能等待(75年3月、在省·市书记会议上。以农业、工业、 国防、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为目标)   我的工资一个月400元(当时约6万1000圆)。从世界的水准来说不能 算高,但在中国是非常高的。(75年7月,在和日本记者代表团会谈时的发言。 400元是当时的一般工人月工资的10倍。邓氏说「苏联的特权阶级出现了许多 百万富翁,以他们为教训,中国整体上采用低工资制度」。)   只占着厕所、却不拉屎的话,那有什么用!(75年9月、在国防工业企业的 会议上。鼓励因受四人帮支配而胆战心惊的干部、知识分子、专家说「无论被打成 什么“专家”都不要怕」。认为文革中由四人帮提拔的干部是「乘直升飞机上来的 」、没有实力。)   如果党同意我引退,打算今天就立刻引退。可还是不能引退,大家也不赞成我 引退。(79年11月、在高级干部会议上)   对经济建设,实说我也有头脑发热的地方。想方设法快点搞好的发热头脑现在 已经变得冷静多了,这是我的进步。  (81年1月,会见参院访中团时的发言 )   机构精简化是一个革命(82年1月、在党中央政治局。鼓励领导干部进行行 政改革)   重视农业发展。无论世上发生了什么,人民能吃饱的话,办事也就容易多了( 82年5月,会见利比里亚元首时的发言) 邓小平言论选(3)   在公开场合,对很多问题说得太多了,所以不得不处理。(87年3月,会见 坦桑尼亚总统时谈及胡耀邦\辞职内幕时的发言)   (对民主势力的)让步引起了混乱。波兰的反对派是宗教界和工会。在中国只 是学生。其目的是推翻共产党的领导(89年4月的重要演说) ◆国际关系   南斯拉夫的党纲领从头到尾都是修正主义、是与莫斯科宣言相敌对的。(58 年,在党大会上的爆炸性发言。间接地批评了苏联总理赫鲁晓夫(当时)的和平共 存政策,点燃了中苏论战的导火线。邓氏63年作为中苏会谈的中国代表前往莫斯 科)   中国全面支持第三世界的提案(74年4月,在联合国资源总会上。站在和米 苏超级大国进行斗争的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展开了第三世界论)   世界上最坏的是苏联。中国各地挖防空洞就是为了防备他们的突袭。(74年 ,在会见自民党访华团时的发言。从文革下台后刚刚复职的发言,便激烈地批判了 苏联的霸权主义)   落在地板上的灰尘,不用扫把就不能把它扫掉。(75年6月、会见米国新闻 访中团时的发言,暗示用武力解放台湾)   这次会谈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结束过去、开辟未来(89年5月、会见戈尔巴 乔夫·苏联总书记时的讲话) (译自《每日新闻新闻速报》2月20日06:30) 邓小平言论选(4) ◆毛泽东·文革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一点也不夸张(78年12月,在党中央工作会 议上)   毛主席在文革期犯了不算小的错误,给党和国家、人民带来了很多不幸(80 年·3月,会见意大利记者时的发言)   (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妨碍进步长达十一年、十二年。弥补这个损失需要二、 三十年的时间(77年10月,会见AFP通信的发言) ◆民主化·自由化   中国如果采用(美国的)三权分立和普选,必然会招来动荡的局面(87年6 月,会见原美国总统卡特时的发言)   今天游行、明天也游行,三百六十五日都游行、哪还能进行经济建设?(89 年2月,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的发言)   任何东西都没有绝对的自由。腐朽的文学、芸术是不能许可的。例如扭屁股的 摇滚乐就不许可(77年10月,会见AFP通信的发言) ◆6.4天安门事件   我们有几百万人民解放军。还有什么可怕的?(89年4月,就学生游行对中 央领导层的发言,香港纸报导)   这个风波迟早都会来。这是由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自身的小气候决定的(89 年6月,对解放军干部的讲话)   中国不害怕制裁。制裁最终会返回制裁者那里(89年9月,会见伊东正义中 日友好议连会长时的发言) ◆政治改革·官僚主义   在中国有可能犯大错误的只有共产党。党应该接受监督(57年4月,在西安 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害怕党、第二害怕群众、第三害怕民主党派是好事。(同上)   一部份同志担心年轻人经验不足不能胜任工作。希望大家回想一下,我们这些 大干部,作大事时也才二 、三十岁。(80年8月,在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   乱用权力、脱离民众、尽说空话、不干实事、不承担责任、不守信用、欺上瞒 下、摆官架子、贪赃枉法等等。这就是官僚主义的主要现象和危害。(同上) (译自《 时事通信新闻速报》2月20日05:49) ======================================================================== 【各方反应】         冷静的中国残留孤儿及其家属                                礼礼 编译   对邓小平的去世,琦玉县所泽市的中国归国定住者促进中心表示,从这些从中 国归国回到自分祖国永住,在这里努力研修的残留孤儿那里没有听到特别的感慨, 多数人都非常冷静。   成立于1984年的这家中心现在有许多中国归国者和他们的家属在这里学日 语。同丈夫从辽宁省沈阳市归国的福岛县出身的五十岚米滋子(音译,52岁)淡 淡地说「几年前邓氏已经退出了政治舞台,没有特别的打击。也不打算举行追悼会 。」。心脏不好的藤江偕子说「邓氏是最受尊敬的政治家。希望改革开放路线不会 有什么挫折。」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与中国人结婚的通信技师、后来在没有 判明身份的情况下归国了的李巾帼(56岁)慎重地说「人民日报迟到了1天,因 在日本生活,不太考虑中国的政治。」 (译自《共同通信新闻速报》2月20日) ======================================================================== 【小平功德】            平凡中奠下不平凡的基础   邓小平和毛泽东有很多不同之处。他没有毛泽东那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的政治与文学的魅力,也没有太多浪漫的憧憬与意识形态的执着。他说话很直爽 ,往往一针见血。他的从政风格被形容为务实主义。「不管是白猫黑猫,抓住老鼠 就是好猫。」这句名言在中外广泛流传,其实他只是讲出大部份老百姓的心声:重 视实效,希望中国大陆不再动荡与「发烧」,走向繁荣与富强的道路。   阅读《邓小平文选》与《毛泽东语录》是完全不同的感受。邓小平的话并没有 迷人的哲学分析与辩证,也不会文采斐然,但他条理分明地说出一些平凡的期望与 做实事的方法,不起波澜,也不会夸夸其谈地作出虚空的承诺。这其实就是邓小平 的政治特色,也是近20年来中国大陆政治走势。但要落实这些平凡的愿望,却需 要很不平凡的勇气与毅力,从毛泽东巨大的身影中走出来,也从一度无所不在的意 识形态网络中走出来。   邓小平让人民放心追求财富,强调「致富就是光荣」、「要让一部份人先富起 来」、「经济发展是个硬道理」。一位曾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先锋,于历尽政治沧桑 之后,终于体会市场经济的威力与合理性,进而推动开放改革,与国际体系接轨。 这不但影响了12亿中国人的命运,也改变外界与北京关系,最终影响了全世界的 命运。   但邓小平在最后几年的岁月中,常要面对政治改革的挑战。为什么他和毛泽东 一样,在政治接班人的问题上数度马失前蹄?毛泽东曾经安排了刘少奇、林彪、华 国锋为权力的继承者,但最后却告失败。邓小平也曾安排了胡耀邦、赵紫阳接班, 但都划上令人遗憾的句号。这显然表明了当前的政治机制,仍待在政治权力的转移 上作出更加制度化的安排,以免除任何不确定的因素。   但是,政治改革中最牵动人心的地方,还在于政治民主和言论自由的问题。如 何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政治体系?也许不见得要跟随西方国家采取同样的 制度安排,但归根究柢,还是要面对权力的制衡与监督的问题,以防止权力的腐化 。   邓小平在他的政治生命中,似乎对此著墨不多。证诸他在六四事件中的立场与 行动,可以了解他最关注的是中国的稳定。「稳定压倒一切!」稳定与循序渐进的 政治发展是他最优先的考虑。   邓小平也是民主的朋友。他所推动的经济自由化与建立的开放经济体系,无可 避免地为政治现代化提供适当的土壤。当人人有权追寻经济利益时,其实也撒下了 政治民主的种子。经济的自由,从长远来说,终究会成为政治自由的重要基础。   经济的自由,也系于信息传播的自由。中国大陆当前在这方面的建设仍未臻理 想。但要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占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更多、更准确、更快速的信息 。尤其在这电脑「网际网络」流行的年代,电子的讯息逐渐冲破地理与政治的藩篱 ,这也为言论自由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大气候。   邓小平的遗憾,是未能看到中国的统一,但是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已为台湾、香 港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带来强韧的纽带,使大家成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经济互惠弥合 了两岸三地政治理念的差距。这是中国统一的意外动力。   中国人也许不再因意识形态与政治共识而寻求统一,而是由于经济互利而要靠 近。在「台湾意识」及台独势力日益高涨的台湾,也阻挡不了至少3万多家台商在 中国大陆投资。   ★分享经济利益成为中华民族防止分裂的利器。   邓小平作为中共最后一个举足轻重的元老,身体力行,结束了反民主的个人崇 拜之风。毛泽东时代大搞个人崇拜的历史错误不再出现。他也避免「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的政治结论,及早安排结束干部终身制,使江核心在最近几年能全力运作 。从政治前景来看,邓小平也以他的政治智慧铺平了中国大陆稳定发展的道路。   邓小平是曾与毛泽东、周恩来在长征路上并肩作战的共产党老战士,却在生命 中的最后20年,走上改革的新长征。这是没有枪林弹雨的政治旅程,却往往要面 对惊心动魄的插曲,躲开更危险的陷阱。这次长征还未抵达理想的彼岸,但已在历 史写下令人难忘的一页。   邓小平曾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公民。他的政治智慧其实反映了老百姓渴望「 在稳定中求进步」的平凡心愿。他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稳定与繁荣,也创造了进步的 新动力。他在追求12亿人平凡的心愿过程中,奠下了中国不平凡未来的坚实基础 ! (摘自《亚洲周刊》2月24日─3月2日) ======================================================================== 【小平文选】           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   我参加共产党几十年了,如果从1922年算起,我在共产主义旗帜下已经工 作了六十多年。这期间做了不少好事,也做了一些错事。…。从1954年起,我 就担任党中央秘书长、军委副主席和国务院副总理,1956年起担任党的总书记 ,是在领导核心之中。那以后直到“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们党犯的“左”的错误, 我也有份。不能把错误的责任完全推到毛泽东同志身上。毛泽东同志从1957年 开始犯了“左”的错误,最“左”的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他生前自己也承认 有错误,他说过,我死后如果能够得到三分错误、七分功劳的评价就满意了。从1 921年建党到1957年,36年内他做的好事了不起,是他领导我们取得了革 命胜利。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不能丢掉毛泽东,否定毛泽东就是否定中国革命大部 分的历史。你看过我们11届6中全会作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没有?这个决议就是根据我刚才说的立场与观点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的。如何评 价党的历史这个问题,我们有,你们也有。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 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   我熟悉我们党从开头到现在的历史,对许多重大事件的历史过程都比较了解。 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 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 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 11届3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三中全会确定将工作 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建设四个现代化为中心,受到了全党和 全国人民的拥护。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文化大革命”作比较,“文化大革命” 变成了我们的财富。   ★我有一个观点,如果一个党、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并 不很健康。那样,只要这个人一有变动,就会出现不稳定。11届3中全会以后, 大家希望我当总书记、国家主席,我都拒绝了。在党的十三大上,我和一些老同志 退出了领导核心。这表明,中国的未来要靠新的领导集体。近十年来的成功也是集 体搞成的。我个人做了一点事,但不能说都是我发明的。其实很多事是别人发明的 ,群众发明的,我只不过把它们概括起来,提出了方针政策。我们这个领导集体是 坚持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我们相信,现行方针政策一定会继续下 去。就我个人来说,对这一点有信心,也感到愉快。很多外国记者要来采访我,搞 我的什么传,我都婉拒了。我认为,过份夸大个人作用是不对的。人总是要死的。 哪一天我不在了,好像中国就丢了灵魂,这种看法不好。我在有生之年还可以做一 些事,但希望自己从政治舞台上慢慢地消失。我的最大愿望是活到1997年,因 为那时将收回香港,我还想去那里看看。我也想去台湾看看,不过看来1997年 以前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 (会见捷克总统胡萨克时谈话的主要部份,1987年6月29日,侯波植字) ======================================================================== 【小平文选】          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民族歧视,我们对西藏的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中 国有几十个民族,少数民族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六,汉族占百分之九十四,但在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行政机构中少数民族民族干部所占的比例大大超过百分之六 。至于说“文化大革命”使少数民族受到损害,这种现象不能说我们歧视少数民族 。那时不仅损害了少数民族,受害最大的还是汉族,大多数老一辈的革命家都被打 倒了嘛,这些人几乎都是汉族嘛,包括我在内。粉碎“四人帮”后,中央政府采取 了很多措施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拿西藏来说,中央决定,其他省市要分工负责帮助 西藏搞一些建设项目,而且要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西藏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中 国的资源很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包括西藏和新疆。如果这些地区开发起来,前 景是很好的。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   西藏是个人口很稀少的地区,地方大得很,单靠二百万藏族同胞去建设是不够 的,汉人去帮助他们建设没有什么坏处。如果以在西藏有多少汉人来判断中国的民 族政策和西藏问题,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关键是看怎样对西藏人民有利,怎样才 能使西藏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目前西藏情况有了明 显的变化,西藏人民生活有了不少改善,但总的讲还是处于落后状况,还有很多事 情要做。不仅西藏,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也一样。我们的政策是着眼于把这些地区发 展起来。如内蒙古自治区,那里有广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有可 能走进前列,那里有不少汉人。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 来。如果在那里的汉人多一点,有利于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这不是坏事。看待这 样的问题要着重于实质,而不在于形式。 (会见美国原总统卡特时谈话的一部份,1987年6月29日,侯波植字) ======================================================================== 【故乡来鸿】            感谢小平   A兄:   你好,向你全家问候新年好!   今年春节我回广西过年,在兴安*住了一个星期,南宁住了一个星期。   兴安太冷,连我都一下子适应不了。一回到兴安的第2天就开始下雨,在我离 开兴安的当天(大年初二)天才放晴。大年初一去拜见了你父母,俩老身体都好, 请你放心。过年前,我们十几位老同学连续相聚了两晚(由大兵仔昌义牵头,电话 联系。托邓大人的福,在兴安这个小县电话也已普及到各个家庭,相互联系很方便 )。第一晚我兴奋地喝醉了,因为喝酒要从幼儿园起是同学的开始,然后是小学、 中学、大学、同事等等,只要有一点点关系者,都必须喝一杯,虽然喝醉了,心情 却好愉快,令人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相互间没有一点隔阂,无所顾忌,只有友情。 虽然大家已过“而立”之年,不少已是单位负责人。如果你也在就好了。等你回国 后,我们再相聚。   调离兴安已7年了,我这是头一次回家过年,我认为冬天回兴安没有夏天好玩 ,冬天太冷,让人提不起户外玩的兴趣。夏天我们放很长的暑假,到时候可以玩个 够。   兴安面貌变化好大,可惜我什么地方都没有去成。也好,等你回国后我们再一 起去。夏天还可以一起去钓鱼、游泳,让人彻底放松。兴安的水是让人留连忘返的 。   南宁的变化也很大。从市容、卫生等方面来看,已没有过去那种脏、乱的感觉 。新城区一带道路宽广,且又开发了一个郊区公园──青山公园,可游玩的地方也 多了很多。按这样发展,再过几年,南宁以及我们广西肯定会变得更好。不足之处 就是摩托车太多,噪声太大。南宁几乎家家都有摩托车,而且不少是很漂亮的进口 车。此外影碟机也已进入千家万户。   我所在的珠海也是如此。道路宽阔、空气新鲜、干乾净净。城市建设得就象一 座大花园。   这些都是托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福。   他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们的国家进步了,城市建设更漂亮了,老百姓的 生活更富裕了。我们都很感激他。希望他能活到香港回归时、能亲自去那里看一看 。只可惜这位总设计师已于3天前的夜晚与世长辞了。   不多写了。下次再见。         玉 硕 (寄自珠海市唐家中学) *兴安为广西桂林地区一个小县。两千两百多年前秦始皇建造的、连接漓江、湘江 两大河流的运河──灵渠贯穿该县县城。红军长征时遭受损失最惨重的“湘江战役 ”即发生在该县与全州县交界处。 ======================================================================== 【哀悼小平】       悼小平 我多想、多想生出凌云的翅膀, 飞上九霄,把您的忠魂探望, 再听听您那亲切的声音, 再看看您那慈祥的面容。 我多愿、多愿是那月里的吴刚, 把最纯的美酒为您捧上。 但我只有悲痛的歌声, 能向那九宵轻扬; 我只有这哀悼的诗词, 能在您的灵前献上! 北京,二月的凌晨, 寒冷宁静, 人们刚刚醒来, 刚刚开始新的一天, 忽然,从空中传来了不祥的哀乐, 啊!那低沉的、不能相信的宣告声… (侯波植字)   (这是20年前曾背咏过的一首怀念周总理的诗。很适合现在的心情,于是略 加修改,献给各位同胞。当时年龄还小,到如今只依稀记得其中的一部份,很是遗 憾) ======================================================================== 【送别伟人】          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遵照邓小平同志及其亲属的意愿,敬爱的邓小平同志 的骨灰今天撒入祖国的辽阔大海。   关于后事,邓小平同志近年来曾对家人多有交代。他嘱托家人:捐献角膜,解 剖遗体供医学研究,不留骨灰,撒入大海。邓小平同志把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 祖国和人民。   今天上午,邓小平同志生前长期工作的中南海下半旗志哀。怀仁堂礼堂庄严肃 穆,哀乐低回。蓝色的幕布上,悬挂着邓小平同志的彩色遗像,两侧低垂着黑黄相 间的挽幛。遗像下方,摆放着邓小平同志的骨灰盒,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骨灰盒前是由卓琳率子女敬献的花圈。四周摆放着鲜花和翠柏。8名解放军礼兵持 枪肃立,守护在灵前。   邓小平同志治丧委员会办公室的领导同志胡锦涛、丁关根、尉健行、温家宝、 张万年、任建新,治丧办成员罗干、曾庆红、曹志、朱训、于永波、王瑞林、张全 景、杨德中、胡光宝、曾建徽、何椿霖、刘华秋、贾庆林、徐光春、唐家璇,同邓 小平同志的亲属一起,在这里肃立默哀,怀着极其沉痛和深切缅怀之情,向邓小平 同志遗像三鞠躬。随后,在胡锦涛等领导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夫人卓琳等亲属及礼兵 的护送下,邓小平同志的子女捧着遗像、骨灰盒和花圈,缓步走出怀仁堂。   灵车缓缓驶出中南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人员和解放军指 战员胸戴白花,聚集在道路两旁,挥泪为邓小平同志送别。   灵车驶入西郊机场。机场降半旗志哀,松柏枝上缀满了白花,寄托着亿万人民 对邓小平同志的崇敬与怀念。哀乐声中,胸佩白花的空军官兵脱帽列队,默默地目 送载有邓小平同志骨灰的专机向着大海飞去。   专机内悬挂着邓小平同志的遗像和“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永垂不朽”、“敬爱的 邓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横幅。遗像前摆放着邓小平同志的骨灰盒,上面 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机舱四周垂挂着挽幛,上面缀满了白花。   苍天含悲,大海呜咽。胡锦涛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及子女邓林、邓朴 方、邓楠、邓榕、邓质方等,怀着悲痛,含着热泪,将邓小平同志的骨灰和缤纷的 花瓣一起,缓缓撒向碧波万顷的大海。其他领导同志与其他亲属肃立默哀。   邓小平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 !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1997年3月3日) ======================================================================== 【小平永生】          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                         新华社记者 何平 刘思扬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完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 个篇章。   1997年3月2日上午。   银色的专机,离开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 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   机舱内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同志的骨灰。   一面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覆盖在骨灰盒上。   这是党和人民给予一位93岁的老共产党员的最高荣誉。   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把毕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 人民的邓小平同志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表现了一个彻底 的唯物主义者的高尚情怀。   今天,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等亲属一起,以最朴素 、最庄严的方式完成邓小平同志生前的这一嘱托。   穿云破雾,专机向大海上空飞去,飞向这位一生波澜壮阔的伟人最迷恋的地方 。   也许是苍天为之动容,当专机飞临大海时,天空出现一道绚丽的彩虹。   11时25分,专机飞至1800米高空。强忍着悲痛,81岁的卓琳眼含热 泪、用颤巍巍的双手捧起邓小平同志的骨灰久久不忍松开。她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 小平同志的名字,许久才将骨灰和五彩缤纷的花瓣缓缓撒向大海。   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   1939年8月,在延安陕北公学学习的卓琳与邓小平相识相爱并结为革命伴 侣。那年,邓小平35岁,卓琳23岁。两人共同走过了58年的人生历程。如今 ,面对自己深爱的丈夫的骨灰,她怎能不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时刻。   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胡锦涛同志缓缓地将骨灰和花瓣撒入大海。   随后,邓小平同志的子女邓林、邓朴方、邓楠、邓榕、邓质方和孙辈眠子、萌 子、羊羊、小弟,悲痛地跪在机舱里,撒放骨灰与花瓣,完成他们敬爱的父亲、爷 爷的遗愿。邓榕哽咽道:“爸爸,您回归大海,回归大自然,您的遗愿得到了实现 ,您安息吧!”   跟随邓小平同志多年的卫士孙勇、张宝忠一身戎装,忠实地守卫在他的骨灰盒 前。   泪水涟涟,哀思绵绵。   第一次见到海洋,邓小平还是一个16岁的少年。那是1920年,他远渡重 洋,到欧洲大陆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那些日子里,美丽而苦难的祖 国,时常越过海洋,沉入他的梦中…   大海,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1922年,18岁的邓小平在法国参加旅欧中 国少年共产党,从此,他走上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大海,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从百色起义到浴血太行,从挺进中原到决战淮海 ,从横渡长江到挥师西南,他出生入死,南征北战,为共和国的创建立下了不朽功 勋。   大海,坚定了他革命的信念。早在莫斯科学习时,他就“打定主意”:“更坚 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60多年后,他在退休之前,依然 深情地说: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退下来以后,我将继续忠于党和国家 的事业。   飞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   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邓小平一生迷恋大海,与波峰浪谷有着不解之缘。一下海,他就舒展双臂,游 向深处。无论海多深,风多急,浪多大,他都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大海的无垠,开阔了他博大的胸襟;   浪涛的汹涌,塑造了他顽强的性格。   潮涨潮落,大海沉浮,就像他人生的三落三起。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虽 历经风险,但他始终百折不挠,总是能一次次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挽狂澜于既倒,在 沧海横流中显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英雄本色。   历史不会忘记,1978年12月,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以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为起点,揭开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序幕,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康 庄大道。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   在他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改革大潮汹涌澎湃。从农村 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改革,以神奇般的魔力,使古老 的中华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如一首歌颂小平同志的诗所写:“于是才有了凤阳 花鼓,敲响农民走向市场的节拍;才有了深圳神话,十年完成一个世纪的跨越…”   1992年春天,邓小平再次来到海边,像一位舵手,又一次为中国的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航程。   ──改革开放胆子要更大一点,思想更解放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 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 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被称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以他大海般的气魄 ,又一次在中国大地掀起改革开放的巨澜。   飞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   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历史不会忘记,1979年大年初一,邓小平最后一次越洋过海访问美国。这 次出国距他少年时飘洋过海勤工俭学,整整59年。   风风雨雨,沧海桑田。饱经忧患的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磨砺,太多的坎坷, 太多的苦难。闭关自守,必然带来停滞、贫穷、愚昧和落后。   ──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   ──太平洋再也不应该是隔开我们的障碍,而应该是联系我们的纽带。   邓小平以巨人之手,将封闭的国门打开。   位于南海边上的深圳、珠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道风景线。1979年4 月,他提出了兴办经济特区的大胆设想,鼓励创业者“杀出一条血路来”。国门打 开了!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的大格局已经形成,古老的中国终于向世界 敞开了博大的胸怀。   飞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   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海天相接,碧波相连。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祖国的万里海疆。小平回眸应笑慰。 他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处处气象万千,后继有人,大有希望。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香港、澳门。小平回眸应笑慰。他提 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即将成为现实。香港回归即在眼前,澳门回归指日 可待。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台湾。小平回眸应笑慰。实现祖国完 全统一,是他也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心愿,骨肉同胞终有一天会团圆。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小平回眸 应笑慰。海外侨胞为祖国在改革开放中腾飞而骄傲;各国政要和人民盛赞小平:“ 二十世纪罕见的杰出人物”、“本世纪公认的世界级领袖”、“邓小平的影响超时 代超国界”…邓小平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   11时50分,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   透过舷窗望去,水天一色,波翻浪涌。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又听 到了震撼过无数人心灵的声音:   “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民的事业是永恒的。   如同一朵浪花,他从故乡的山溪流入嘉陵江、长江,然后穿云雾,过三峡,奔 腾而下,经过九曲十八折,最终汇入浩瀚的大海…漫长的征程,昭示着一个朴素的 真理:敢向时代潮头立,沧海一粟也永恒。   邓──小──平   一个铭刻在亿万人民心中不朽的名字,他在大海中得到永生! (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1997年3月3日) ======================================================================== 东北风 责任编辑:侯 波 校对:孟祥杰,张莹     主  编:侯 波 订阅请寄:comc-gb-request@come.or.jp(GB版)  comc-jis-request@come.or.jp(JIS版)  并请在Subject栏注明:subscribe (停订地址同/Subject栏:unsubscribe) ======================================================================== ◎华声和语:COM日语周刊 ◎网络技术文摘:COM中文电脑技术讨论组、不定期刊 ======================================================================== COM编辑部总编:徐 挺     网络维护:钱 飞、吴南健、横山隆志 电子信箱com@come.or.jp WWW http://www.come.or.jp/ FTP ftp://ftp.come.or.jp/pub/com或ftp://cnd.org/pub/e-pubs/dbf ======================================================================== ★诚至感谢阅读本刊★衷心欢迎来稿来函★__COM编辑部(com@come.or.jp) ========================================================================   《东北风》是由志愿者团体COM编辑部非营利编辑发行的中文总合性杂志。 所刊载的文稿主要来自读者投稿和摘自海内外中文刊物。本刊所载的任何稿件均不 代表编辑或COM编辑部的观点。非营利目的的转载,印刷及再发送本杂志的文章 可以自由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