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电脑通讯(日本)·★·★·★·           DONG BEI FENG             东   北   风            ·==·第29期·==·     1996年12月16日发行  1994年12月27日创刊    COM(China Online Magazines)编辑部出版 ======================================================================== 本期目录●com/c1996/12a.txt 新闻摘要● 日本留学●保证人制度改革:无喜有忧 入管局细则制定:拭目以待···子 杰 文芸论坛●文明与模式 中国像棋散论················丛 昊 新书信息●中华儿女多奇志 负籍东瀛写春秋·············丁 香 历史风云●王炳南与西安事变····················程远行 大千世界●嫁给日本人的中国姑娘─── 几个真实的故事·······朱慧铃 散文连载●江南小镇(四)·····················余秋雨 读后有感●何必性急························石 力 茶余饭后●中国足球要往何处去?··················杨克俭 人生甘苦●二战中遗书一束···················陈东 翻译 ======================================================================== 【新闻摘要】 ★据明报16日报导,我国外经贸部官员上周表示,中国和日本计划就九六年的 日圆低息贷款的执行签署正式合约。该名官员表示,中国不容许政治影响中日经济 关系。另据《中国日报商业周刊》昨日报导,中日双方上月在北京的会议中,就第 四批日圆贷款达成共识。 ★据明报16报导,台湾高雄港务局港务长孙化东预期,第一艘两岸直航船可于 本月底正式开航,目前高雄港已作好一切准备,包括盛大而隆重的开航仪式都已筹 备妥当,两岸直航已成为高雄各界最为关注焦点.他透露,高雄境外转运中心已批 准了十五家航运公司,开辨高雄至福州,厦门航线,而北京方面亦已开始接受航商 申请开辨福州,厦门至台湾的航线。 ★据星岛日报16日报导,在广州投资的台商苏某被绑架勒索一百万元大案,广 州市白云区公安分局近日侦破,两名主要案犯陈少宁,陈第斌被抓获。目前,公安 机关仍对其余三名逃疑犯进行追捕。 ★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迟浩田赴美国访问时途经伦敦,分别会见英国 副首相及国防大臣、国防参谋长。迟浩田表示,希望进一步发展包括两军关系在内 的中英双边关系。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白石工业区上月底发生一起台资厂管理人员威逼工人下跪 事件。中山市劳动局、市总工会等单位日前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 ★国家主席江泽民日前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维持强大的军力是寻求台湾与大陆 统一及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不可缺的因素。与此同时,在新的军队高层人事变动名单 中,两名少壮派将领杜铁环和钱国梁已分获出任北京军区政委和济南军区司令员职 务。另据报导,正在美国访问的国防部长迟浩田,十日在美国国防大学发表演说时 声称,不放弃武力攻台。 ★美国虽已表示将和来访的国防部长迟浩田讨论武器扩散问题,但双方在有关军 售伊朗等问题上恐怕很难达成共识。在可预见的将来,出于对能源的需要,中国仍 将继续对中东国家出售武器,以换取原油。 ★中国与美国为期四天的纺织品问题谈判,最终未获任何结果。双方将在本月底 两国纺织品协议期满前于美国进行最后磋商。另据报导,中国外经贸部新闻发言人 昨天宣布,中方已决定将暂停进口部份美国产品的实施期限推迟一个月。这位发言 人说,因为谈判还将继续,而且美方已承诺将重新研究有关扣减配额案例,所以中 方做出了推迟实施的决定。 ★中国和日本谈判划定二百哩经济海域问题,因双方主张仍有差距而未获结果, 但双方同意下次在北京举行谈判。中国方面在谈判中明确向日本表示,钓鱼岛是中 国的领土。 ★北朝鲜两名男子潜逃往香港,要求韩国政府给予政治庇护。其中一人是间谍, 他表示目前有很多北朝鲜间谍在中国进行反韩国间谍的活动。 ★广西武警宁明县边防大队十一月连破三宗跨国贩枪案,缴获军用手枪十五支, 子弹九十五发,八名境内外枪贩落入法网。 ★中国今天警告法国,比利时不要与台湾进行官方来往,也不要再出售武器给台 湾。中国是针对台湾空军总司令黄显荣在法秘密访问,及外交部长章孝严日前访问 比利时提出警告的。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表示,中国已和比利时及法国当局就台湾 有关官员分访两国提出交涉。 ★八位在美国有不同经历的中国青年合作了一本批评美国新闻媒介的书,最近发 行。报导称,这本名为《妖魔化中国的背后》的书中,作者试图以亲历的事实推翻 美国「新闻自由」和「新闻公正」的神话,以正视听。该书对美国传媒蓄意妖魔化 中国的动机、利益、恶果以及文化心态进行了分析。 ★一九三七年南京大屠杀期间曾大力保护中国难民的德国商人约翰·雷伯的《战 争日记》和他所收集的南京大屠杀珍贵资料原件,在美国纽约向新闻界公开。《战 争日记》和资料共计八本2117页。日记详尽地记录了日本侵略军攻陷南京后对 中国军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在北京会见来访的南非非洲 人国民大会代表团时说,中国与南非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是两党的共同愿望,也 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香港首届特区行政长官正式产生,被喻为「红顶商人」的董建华以获行政长官 推选委员会400名委员中的320票的高票当选。传媒形容董“外圆内方”,是 各方都能接受的人选。由他当选,将为香港的平稳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 ★韩国官员表示,为了帮助来往日本海的船只识别出韩国专属经济水域的范围界 线,他们将会加强设在独岛(日本称为竹岛)上的灯塔的照明功能。 ★亚洲杯足球赛C组予选赛十二日夜进行了最后二场比赛。结果中国队在打平就 能进入复赛的情报下,旧病重犯,在终场前被日本队攻入一球,几乎彻底失去进入 复赛的希望。好在随后的比赛中,叙利亚神奇般地2:0战胜乌 兹别克斯坦,使中 国队起死回生进入复赛(对沙特阿拉伯)。   C组成绩:第1名日本3战3胜        第2名中国1胜2败(得失球差0)        第3名叙利亚胜2败(得失球差─3)        并列3名乌兹别克斯坦1胜2败(得失球差─3)   (袁方编辑) ======================================================================== 【日本留学】           保证人制度改革:无喜有忧           入管局细则制定:拭目以待                                  子 杰   像见惯了日本走马灯似地换总理一样,对于日本入国管理局公布的废除留学生 保证人制度的决定,大部份中国留学生懒得费神动脑:换汤不换药,换药不换汤。   与此相对比,废除留学生保证人制度的决定,忙了日本的语言学校、各类大学 的留学生工作负责人:细则内容不明,对应措施难设。             换汤换药,无喜有忧   据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一所国立大学的留学生工作负责人称,此次改革无疑是 想通过严格审查来日留学的留学生经济条件,实现控制留学生不法滞留、不法工作 的目的。入管方面一直将推测的2万不法滞留、工作的留学生视为眼中钉,非除之 不为快。2万人中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这次废除日本的保证人, 实际上只是放弃了一种徒具形骸的审查方式,不再将审查重心放在日本保证人的经 济支付能力上,而是将眼睛紧紧地在留学生个人或亲戚的经济能力上,实施有钱请 入门、无钱莫伸足的简单作法。   这位工作人员分析,入管的此次改革将为韩国、台湾等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和 地区的留学生敞开一扇方便大门,有可能吸引较目前更多的学生到日本留学。但是 ,同时使中国等经济较落后国家的学生来日本留学的途径变得更狭窄,尽管以前一 些留学生因为找日本得保证人,而被中间人捞走大笔的血汗钱,但是也有许多留学 生通过朋友的介绍,以保证人提供的资料顺利来到日本。这次改革,要求留学生提 交的300万日元的个人存款证明及存款的来源证明,或是亲属提供的资金证明, 这对收入偏低的中国人而言,无疑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可以预测,留学经费审查 制度的导入,必将起到限制中国留学生人数的作用。   不仅如此,对已经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而言,也面临期间延长时提交留学经费 审查资料的问题。笔者最近向入国管理局的一个地方辨事处进行电话咨询,其结果 是:明年4月开始,现在已在日本学习的留学生也不再需要日本经济保证人资料, 而是要求提交个人留学经费审查资料,或为领取较高数额奖学金的证明书,或是接 受亲属汇款的证明材料,或者提供个人存款的证据。至于具体金额,入管方面称因 人而宜,并告诫道:靠打工维持留学生活将不与批准。   由此可见,此次改革是换汤又换药,对中国留学生而言:无喜有忧。             神秘无绪 拭目以待   前不久,一所国立大学国际交流中心的职员去东京入国管理局询问新规定的具 体细则,入管方面神神秘秘,不情愿地透露了以下两点信息:   (1)目前,入国管理局正紧锣密鼓抓紧进行法律修改前的准备工作,尽管在 此工作完成之前,留学生保证人制度的废除不能称为正式决定,但是,从明年4月 开始保证人制度不复存在以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今年12月开始,对新申请《在 留资格认定证明书》的留学生,不再需要日本保证人的资料。   (2)对明年2-3月申请“在留资格更新”、“在留资格变更”的留学生, 仍然要求提出保证人的资料。但是,不排除在此期间内实施新规定的可能性。   根据参加文部省组织的大学留学生工作负责人研修会的人提供的信息,入国管 理局方面将争取在12月之内完成具体细则的制定工作。对于中国大陆留学生的留 学经费审查,不考虑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贫富差别,而是因人而定,严密审查。   至于具体细则的内容,文部省似乎并不清楚,入管方面不愿泄露信息给与它立 场对立的大学方面。其神秘作法苦各大学留学生工作的负责人。为保证大学的留学 生人员定额,他们每年都要奔波日本国内语言学校,甚至涉足海外的一些学校。如 今,入国管理局颁布新规定,却又从文部省得不到详细情报,他们无法回答来自留 学生的提问,也理不出对应的头绪,可谓“身在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   实施细则何时出笼,其内容如何?在日本的留学生,特别是处于不利地位的中 国留学生拭目以待! ======================================================================== 【文芸论坛】           文明与模式 中国像棋散论              丛 昊(liang@usa.net)   说起文明,这题目很大,有关论著浩如瀚海,非专门家能读不可。但是日常 的模式则易于理解,所以只想从微观的平常的角度去讨论文明的内涵与差异。   外国人老说中国人爱面子,报喜不报忧,总不认错。对于文革的错误,虽然认 了一些,但远不彻底。饿死了人,却说是大跃进,归罪于自然灾害。最近又有“华 人与狗不许入内”的历史并不存在的阿Q式论证,某直辖市副市长说到世界少了日 本,科技一点不受影响等非常识的话。其民族自豪感,爱国心可以理解,但是愿望 与现实是不能等同的。本文不在于论其是非,而是提供从多种微观现象分析其产生 根源的深层中国文化心理的素材,寻找深层中国文化心理相对于西方现代文明而言 的积极因素。   弗洛依德对性与象征物作了许多解释,比如领带之象征,你可以反论,但是其 解说不致于是谬误。大概文明也可以通过一些具体事项来解释吧。棋类作为高级斗 智的道具,一定反映其文化、社会背景,可以窥视其相关的深层文化心理构造。  在中国像棋上将士象,战斗力不强但是地位最高。以战斗力而言,将活动范围 最小,最没用,而最高统帅宜静不宜动,象南宋皇帝跑了大老远到海南岛,则江山 危也。西洋像棋的后,身先士卒,可走横竖斜方向,战斗力最强。唯一走斜线的是 士,在宫中纵横无阻,比皇帝还畅通,令人想起太监来。中国像棋的卒、不过河则 只能大胆往前走,过了河也不许后退,永无晋升机会。西洋像棋的卒,只要杀到对 方禁地,论功行赏,高官任作,骏马任骑,不象中国像棋的血统论,宿命论。楚河 汉界,筑起一道像棋的万里长城。固定的九宫,老死不相往来的步履艰难的将帅, 走在线条状阡陌的棋子,显出对土地的依恋,代表农耕文明。从驰骋八方,可斜走 在黑白块状原野的西洋像棋的棋子上也许可以看出游牧民族的特徵。   一将,双士,双象的存在象征什么?士离将最近,象又次之。士的活动范围比 象的要小。将不经常接触到象。将,士,象都没有往后的退路,只是向前。双士经 常交叉──。看到这里,读者一定会说,够了,这不是人的头手足吗?是的,何其 相似乃尔。撑士如抱头。上象如前后脚马步。有保护,临战的姿势,有人在对奕 优势时不取对方首级,而是破四象全,犹如给对方上肢刑,或是剐刑。   将帅不能同存在一道直线上,是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不共戴天的象征。同时 也是“不认错”的来由。认错等于同意,接受对方的观点,放下“面子”,站在对 方的“线”上去了。认错等于认输。其实认错是为了追求真理,才有可能赢。中线 只有一条,是正统,传统的同义词,也是中央、权力的象征。鳖马腿,拦象脚是一 种战术,不是从正面兵力的强弱来决胜而是找对方天然弱点攻击。正象武功,地位 不高的谗臣攻击有实力的大臣,或象是用暗的伎俩,而不是凭实力取胜。   与中国像棋的武攻文卫相比,日本像棋则生活气息很浓。君不见角香银桂,秀 味可餐,令人垂延。不是 吗、八角、香菰、银耳、桂皮,吊不吊你的胃口?其生活 气息象有庶民感觉的浮世绘。   日本像棋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俘虏”,对方的“角”不会被斩首,而是被 俘投降后加入敌阵掉转矛头进攻己方,所谓“和为贵”也,与武士道大相庭径。也 有点象日本人“脱亚”在精神上作了西方文明的俘虏后反而瞧不起亚洲一样。   日本像棋的非对称性多边型的棋子大概与日本文化偏爱单数有关。其制作之困 难,显示日本人的审美要求与耐心,注重物质表现,东西太漂亮了,下棋的情致会 否因为赏棋子而减少。这也有如日本料理,与其说是有口福,不如说是饱眼福。   圆形棋子具有中国人喜欢的偶数的对称性,截木而成,求其自然,制作简单、 纯朴归真,而且不管方向如何放置皆可,可以省事,正如中国人不拘小节的性格。 棋盘多为纸做的,要用时画一个,用坏了就丢,无长远打算。但这并不坏,当时的 情感最重要,而物质实现则是次要的。就象吃中国菜,器皿摆设不重要,只要味道 好。此外纸棋盘还有一好处,输棋了可以掀棋盘,情绪一泄为快。   中国像棋还有一个其他像棋无可伦比的特点,这就是残局。可以独立于实战。 残局千变万化,高深末测。一般很难识破,但局限于九宫。残局有个规律,就是表 面上看来劣势的一方,几经演变,反败为胜,或是看来胜局已定,其实则久攻不下 ,不得不握手言和。这大概多少与宫廷此消彼长的政治斗争的复杂、阴谋、狡诈有 关。另外、敌我的棋子连名字都不一样,将士象卒对帅仕相兵,炮还分为火字旁或 石字旁,旗帜鲜明,斗起来不残酷才怪了。但愿中国像棋与西洋像棋或是日本像棋 或是其他的什么像棋斗一下,让王后们或是角香银桂们尝尝作为几千年残酷斗争结 果的中国人已经习惯了的古老滋味。可是目前,只是中国人自己老是窝里斗,让渔 人得利。   不要小看像棋,中国五星国旗的设计也基于像棋。不信的话打个赌,五星国旗 设计者的像棋水平一定是五段以上,或者是观棋不语的真君子。如果我错了,下棋 时让你一子,不是车,而是一个最伟大的帅。   中国国旗上的五星,一大四小,正如像棋中的“四象全”。众小星卫大星,正 如飞中象,撑中士的九宫排列,“单车难破四象全”,有一种安心,平衡的感觉。 大概建国伊始,设计者及审稿人都在潜意识里认为安定感最重要吧。   日本中国像棋赛的冠军决出否,咱俩比试比试。我说的是半个棋盘的翻棋式比 赛,没准我能赢。 ======================================================================== 【新书信息】          中华儿女多奇志 负籍东瀛写春秋       《在日中国人大全》(1997年版)创刊   人民日报社长邵华泽题写报头 日本侨报·中国留学生文库共同编辑                                  丁 香   值此中国政府派遣留日学生100周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迎来25周年之际, 一本旨在“记录奋斗成果、促进横向交流”的《在日中国人大全》(英文名为Th e Data Book of Chinese in Japan)从今年起 正式创刊,1997年版12月10日与读者见面。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留日大军不仅从人数上创造了中日关系史上未曾有过的记录 ,从留学成果方面亦初具规模、令人鼓舞。通过各种方式来日、至今仍滞在日本的 中国人(大陆出身者)近10万人。他们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活跃在日本各个领域, 为中日文化、经济交流,为日本的国际化贡献着光和热。特别是执教于各大学的中 国人教授助教授讲师、在日出版专著的学者作家、就职于日本一流企业的中国人社 员、异国他乡创辨企业的中国人社长、发行华文报刊的总编辑等々,成果屡屡,引 人注目。   《在日中国人大全》由日本侨报(报头题字人民日报社长邵华泽)和中国留学 生文库共同编辑发行。内容有四大方面:一是各种名簿(包括住所电话),如在日 中国人教授助教授讲师350人,中国人开辨的公司150家,中国人成立的民间 团体100个,中国人辨的华文报刊及电子媒体80家;二是中国人的日文著作· 译书目录及有关在日中国人的专著目录;三是各种统计表,如在日受赏、罹难中国 人一览,现代中国人留日大事年表等;四是各种附录,主要有在日中国人1996 年分类动态、驻日中国公馆·报导机关等名簿以及各地的中国书籍专门书店名簿等 。实用性强、信息量大是本书最大特点。   今朝负籍东瀛写春秋,明日献身祖国铸忠魂。《在日中国人大全》编者们带着 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心,在求学业求生存的艰苦条件下,从各种媒体跟踪、收 集、整理在日中国人的动态和数据,经过三年余燕子衔泥似的积累,终于有了第一 本比较全面反映这十几年来在日中国人奋斗成果的单行本。尽管由于人力物力不足 ,不少项目比较单薄,本着“抛砖引玉”的精神,希望该书给广大读者起到参考作 用,成为各位的有力助手。同时希望广大同胞提供信息(特别是受赏者名簿、著作 样本),不断完善和充实《大全》,凡被采用者将收入1998年版《在日中国人 大全》并赠送纪念品。   《在日中国人大全》问世之前,便引起日本各界、华人社会及世界各地研究者 的广泛关注。世界著名的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两次来电要求收藏此书;日中友好协 会全国本部有关负责人认为此书对日中两国学者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向各地作了热 情推荐;远在中国、美国、新加坡等国的华人研究者来信来电充满期待。因此,本 书不仅是现在旅日中国人的必备工具书,还是研究中国人留日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该书定价4880日元(含邮费),邮购方法是从邮局汇款,帐号为0014 0─3─583886 日本侨报社(FAX 048-268-6946)。 ======================================================================== 【历史风云】             王炳南与西安事变                                  程远行   西安事变是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出于民族大义,扣押蒋介石, 逼他联共抗日,以突发的姿态出现,以意想不到的结果收场,扭转了中国的时局。 在杨虎城将军身边的秘密中共党员王炳南参与了西安事变的全过程,并为推动西北 、乃至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很大作用。   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是共产国际负责人季米特洛夫首先提出的,并获得欧洲各 国有关方面的支持。当时,王炳南在德国担任德共中国语言组书记、国际反帝大同 盟东方部主任和旅欧华侨反帝同盟主席。由于工作上的需要,王炳南和季米特洛夫 接触较多。两人就统一战线思想的转化问题多有切磋。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和通 过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不久,1936年1月,中共中央驻莫斯科共 产国际代表团委派王炳南回国到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杨虎城将军部,作团结抗日 的统战工作。王炳南欣然接受。   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是杨虎城将军创建的具有民主革命传统的部队。杨将军 具有强烈的爱国、民主思想,同我党长期保持友好关系。杨将军与王炳南家是世交 。王是杨将军在白色恐怖时期资助出国留学的中国共产党员。因此,王回杨部,甚 受欢迎。   王炳南回国途经莫斯科时,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给他的任务是争取杨虎城将军 和红军联合抗日,并嘱“劝杨与陕北红军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停止内战。此事万一 被蒋介石发现,杨虎城也会有个出路,共产国际将通过新疆给杨以帮助”。并约定 答复暗语,如劝杨成功,则给巴黎发电称:“杂志请寄回来”;如不成,则复电称 :“杂志不用寄了。”   王炳南一到西安,杨虎城将军将他接到三原县东里堡别墅,密谈了两天。王炳 南向杨将军分析了国内外形势,介绍了我党的政策,强调了同共产党联合抗日是十 七路军的唯一前途。经过商谈,杨将军毫无保留接受我党团结抗日的主张和具体建 议。杨将军愉快地对王说:“我与中共某些人已有接触,可是素不相识,说话难免 有些顾虑和保留。现在你回来了,可以无话不谈了。”谈话后,王炳南的第一项任 务已经完成,遂复电巴黎的吴玉章同志称:“杂志请寄回来。”   西安事变前,王炳南奉杨虎城之命,在上海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社会各界以及 国民党内部对抗日的态度。王炳南同志在上海利用一切机会、各种关系,广交朋友 。他坚持原则,讲究方式,以团结抗日为宗旨,活动周旋于各种场合。他还特意去 拜访了著名爱国领袖杜重远。   杜重远是张学良的挚友,和杨虎城也很熟。他主张西北军和东北军以及红军联 合抗日。他曾利用杨将军、张将军托故到上海的机会,分别向他们阐述了团结抗日 的思想。他向来访的王炳南明确建议,要王就联合各军抗日问题直接与张将军联系 。有什么情况,彼此可以通个气,相互有个照应。说罢,杜重远给王炳南写了一封 介绍信,嘱他回西安后,持此信去见张将军。   张学良将军知道王炳南是杨虎城将军的亲信,过去也常见面,一起吃过饭。这 次经杜重远的书面介绍,张学良对他便由一般认识进而有了新的了解。这样一来, 张将军又获得一个和杨将军进一步沟通、对话、携手团结的渠道。从此,王炳南便 成为杨、张两位将军中间的联系人。   12月11日,西安事变的前夕,张学良将军到杨虎城将军处,密商压蒋抗日 问题。二人对当时的局势进行了仔细的剖析,认为蒋介石确实顽固不化,苦谏无效 ,他们已被逼得无路可走,只能采取先礼不成而后兵的办法。在交谈中,两位将军 内心都有扣蒋的想法,但谁也不愿说出怎么去对付蒋。此时,张将军想起了王炳 南 ,他突然问杨将军:   “王炳南不是在你这里吗?找他出来商量一下。”   “他这个人思想激烈。”   “他是什么意思?”张进一步问。杨说:“他主张扣蒋。”   张学良立刻说:“这也不能不说是个解决的办法。看来,也只好如此。”   张、杨两位将军通过谈及王的话题,才彻底谈出了各自的想法,并立即商谈了 扣蒋的部署。   “双十二”的当天,张、杨两位将军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军政措施,除撤消了 “西北剿总”,成立了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外,还成立了几个由杨、张亲 自领导的组织机构,以适应局势发展的需要。王炳南在这些工作机构中,发挥了很 重要的作用。   一、设计委员会。该会是一个由高崇民为召集人、王炳南为成员的参议班子, 负责研究和处理事变后亟待解决的重大政治问题。诸如政局动向、扣蒋后的放蒋等 问题,都须经设计委员会研究。   二、宣传委员会。王炳南负责通过新闻界、国际友人将西安事变的事实真相及 时地向国外宣传。当时,西安对蒋介石是杀、是放、是留的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新闻 界关注的焦点。有几位在西安的国际友人每天都要找王炳南了解第一手的新闻材料 。   三、西北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王炳南被任命为该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该会的 任务是接管国民党在西北的各县党部;负责组织宣传活动;领导和协调社团的救亡 活动;接收国民党的《西京日报》;释放政治犯等。由于民众觉悟的不断提高和王 的积极运筹,西安当时的救亡运动蓬勃发展。   “双十二”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就提出南京和西安要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 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同时决定派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等人组成的中共代表 团去西安,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的道路。   周恩来到达西安的当天晚上,一方面与张学良会谈,一方面特别指定罗瑞卿找 王炳南了解杨虎城和十七路军的情况,为第二天同杨虎城会谈作准备。   在这期间,王炳南向罗瑞卿以及周恩来汇报了他所了解的情况:关于十七路军 的出路问题,杨虎城曾对王说:“有两个停止内战的办法,一是与红军合作反蒋, 以压蒋停止内战;二是联合全国各地方实力派共同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 的错误政策。”关于“兵谏”,杨将军在“双十二”前夕说:“把这个摊子(指杨 的部队)这样摔了,响!值!”其破釜沉舟的气概,溢于言表。   关于扣蒋问题,杨将军认为蒋介石从背叛大革命以来的行动,充份暴露出此人 说话不算数,翻脸不认人的丑恶本质。因而他对蒋的警惕性较高,并认为处理稍有 不当,必将遭到残酷的打击报复。关于放蒋问题,杨将军没有充份的思想准备。杨 认为共产党和国民党是地位平等的两个政党,可战可和,而他是蒋的部下,如果轻 易放蒋,蒋一旦翻脸,他的处境就与共产党有所不同了。王炳南所谈的上述情况, 周恩来很重视。   有一天,周恩来去看杨虎城,途中,利用乘车的空隙时间,对陪车的王炳南说 :“‘双十二’之后,你被任命为西北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这对工作很 有利。”“设立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这个机构很重要,是一个正确措施;应该充份 发动群众,支持张、杨的八项主张;只有把群众发动起来,才能保证事变的和平解 决。”“你在杨将军身边工作是有成绩的,杨将军满意,党中央对你的工作也是满 意的、重视的。杨将军这里需要你,因此我们还希望你继续在这里协助杨将军工作 。”“如果干部不够,我可以从陕北调来。”不久,党中央就派潘自力到陕西工作 。   王炳南在西安事变期间的工作和表现,得到党中央领导人的关注和支持。叶剑 英去西安时,专程去探望过王炳南夫妇,并转达了毛泽东主席对他们的问候,并说 :“毛主席欢迎你们回到中国”。周恩来回延安不久,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三位 中央领导人分别给王炳南写信,赞扬他在西安事变中所作出的贡献。   西安事变之后,王炳南就一直跟随周恩来,从事统战工作和外事工作。他是统 一战线队伍、外事队伍中的先驱者之一。八年前,他与世长辞。我党失去了一个优 秀干部。我失去了一个好领导。今逢西安事变60周年,借机重温一下他的一些往 事,谨表挚诚怀念之情。 (摘自《人民日报》) ======================================================================== 【大千世界】          嫁给日本人的中国姑娘            ───几个真实的故事                                  朱慧铃 ◇故事1:   “花嫁”是日语汉字词汇,意思是“新娘”。我在日本六年,亲眼目睹许多嫁 给日本男人的“上海新娘”,了解她们作为日本人媳妇的日常生活,也了解了她们 的苦乐与迷茫。   眼下,不少上海的年轻姑娘十分羡慕这些嫁与日本人作媳妇的上海新娘。她们 见到这些新娘衣锦荣归,在日本新郎的搀扶下,穿着最时髦的时装,戴着价值百万 元的钻戒,坐着豪华轿车,住在星级宾馆,享受着人间欢乐。尤其在日本新郎一掷 几十万元人民币买下上海新建公寓房赠与丈人丈母娘时,更是令上海一些姑娘们羡 慕得不得了,恨不得自己立刻也交上如此好运。   但是,我见到不少新娘,在表面的富贵包装下,更多的却是孤寂,受辱、痛苦 和迷茫。今天,我写下这组上海新娘的故事,或许会引起上海姑娘以及她们父母的 一些思索──              店长的“妻子”   这是一个精心布置得很体面的新婚之家。虽然房间总共不到二十平米,然而却 可以看出新娘的心灵手巧。厨房间虽然只有约四个平米左右,可是玻璃橱里的碗、 杯都排得非常整齐,洗刷得很乾净,丝毫没有零乱之感。小方桌靠在墙边,只能坐 两个人,因为桌子的一面是个冰箱,来了客人也不能把方桌摆出,厨房太窄,不过 日本人喜欢坐榻榻米,在房间里摆个小方桌也就可以了。   这家的女主人是上海人。丈夫是一家日本料理店的店长,工作很忙,一年到头 无休假,她只得每天在家料理家务,过着寂寞的日子。她常常想起自己的过去…… 她十七岁到崇明农场劳动,尝尽人间苦辛。第一次恋爱,使她在农场这段艰苦、枯 燥的生活中有了一丝希望──然而不久他上调走了,只给她留下了无尽的苦涩。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使出了全身解数和交际手段,为农场营部在一个月内安装 了电话。于是,她被借调到上海农场总部,户口却仍在农场。她经历了千辛万苦, 花费了所有钱财,当她把户口迁回上海的第二天,一位好友为她办好了去日本的所 有手续。她接到了去日本的入学通知书。   来到日本已有一年半的她,每天清晨去面包房上班,一直干到中午匆匆地啃上 一块面包,赶到池袋的语言学校上课。上完课又得象打完仗似的飞奔到饭店去上班 ,每天十几小时,她干得腰痛背累,虽然年轻时也在农场干过农活,可那时毕竟年 轻,睡一觉,休息几天就缓过来了,现在已年过三十了,每天还要五个小时的学习 ,整整半年下来,她不知得了多少病,伤风感冒,浑身筋骨疼痛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她患了急性扁桃腺炎,发着四十度的高烧,几天没上班,一个人孤单 地躺在房间里,她又一次流泪了,她最后决定去酒店干活。那儿工资比饭店高一倍 ,又轻松。饭店的工资每月只有十几万付了房费、学费等所剩无几了。为了能付得 起高昂的学费,不得不去做酒店侍从,反正都是“三等公民”,都是伺候日本人。   病愈后,她托同学介绍去一家卡拉OK酒店,每小时一千日元,店虽小,可老 板娘倒很善良,客人也不错,大多数是劳动者,他们心地善良,非常同情留学生。   在这家酒店,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他每天都来,一人先坐在那儿喝着闷酒, 几杯下肚,话多了,看上去很老实巴交,却天南地北,人情世态,政治风云都能谈 几下,看起来不是个没有文化的劳动者。虽然他不太精明,经常被老板娘“斩冲头 ”,每次付的钱总比其他客人多;有时她也和老板娘联合起来“斩”,趁他说得投 机时,啤酒一瓶瓶地,还不断地叫老伴娘陪他喝。那时,她常常不由得暗暗地好笑 :真傻,这个傻日本人!   渐渐地,她发现他不傻,谈不上博学多才,却知书达理,又当店长,念过几年 大学。工资每月五十多万日元,虽说年已四十,他穿上西装进来,模样仍挺神气, 身长一米八十,一双浓眉,地角方圆的面庞,有一种男人的气质。   她的心计开始转动起来了,来日本快二年了,靠打工既发不了财又要为每半年 签证而绞尽脑汁,要签证必须上学,出勤率要在90%以上(当然少一些也可,可 以向校方事物所的人走后门,但要付几万日元)要上学必须付学费,要付学费必须 打工。   唉,年过三十了,结婚吧,总不见得过几年再回中国去找伴侣。没有理想的恋 人,找谁不都一样,只要过得去,眼前的他倒是理想中的“候选人”。   她试探着请他出去游玩,他竟喜悦地满口同意。这是个四月樱花盛开的季节。 他们双双来到上野公园。在这一片粉红色的景色中,满是溢不住的喜悦。也不知道 是樱花令她醉心,还是眼前这位男子使她一时春意荡漾。就在那一天,她突然萌发 了想结婚的意念,她第一次觉得自己累了,想休息,想做一个不为学费、签证而担 心的主妇。在一次感情冲动中,她向他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然而,有过一次恋爱失败经历的他,倒开始犹豫了:他们之间并不了解,她在 中国干什么的?结过婚吗?为什么不想回自己的祖国?要找我结婚,她才三十二岁 ,相差十二岁;她又是独身,为什么要找我这个离过婚的?朋友们都说中国姑娘很 任性……   已经一个月没去语言学校的她,看到他在打退堂鼓,看见她像避瘟神似地躲开 她,她开始发怒了:日本男人都是花花公子,喝醉酒,玩玩就这样算了,我可不是 和你玩的,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一个离过婚的老独身,日本有的是,又没钱,又没 有房子,我一定要找你吗?   要强好胜的心理常常使她内心不平衡,然而现实却不能使她如愿以偿,她的出 勤率只到70%,不能再签证了。报科管要付70-100万日元,她没有这么多 钱,唯一的出路,只有盯着他快结婚。   在这段时间里,她感到活着太累,太苦、想自杀,为什么要到日本来?这儿有 什么好?既然出来了,又不能仅过两年就回去,否则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一定会说 :她一定混不下去了,才回来。   几经艰辛,绞尽心计,终于,他同意与她结婚了。   没有办婚礼,没有买一套漂亮的衣服,也没有买钻石戒指,他独身十几年,钱 都化在酒店里,没有积蓄。   可以了,不求什么,她拿出自己二年省吃俭用积蓄的钱,买了简单的家具,租 了这套房间。没有朋友来祝贺,没有大红灯笼双喜字,他们登记结了婚。她对丈夫 百依百顺,一反往常任性的性格。同学们看到她对丈夫如此体贴温柔感到吃惊,她 不象别的女同学结了婚仍那么任性,不高兴时张开嗓子教训日本丈夫。整整一年, 她每天都起床给丈夫做早饭,晚上等丈夫回来收拾好一切才睡觉;她连说话都要徵 求丈夫同意,看他的脸色而言。   结婚后,他好不容易请了假,陪她回了次上海。   母亲、哥哥、姐姐无不欢欣,他们将这个日本来客奉为上宾,母亲一日三餐海 鲜不断,河鲫鱼汤、清炖甲鱼,吃得他连连称赞。然而使她吃惊的是,这位在日本 百依百顺的妻子,到了上海竟像个骄傲的公主,原来她在家是个任性而受着母亲姐 姐怜爱的小公主。   丈夫不由为此感动,觉得在日本有些委屈他了,家中的一切都由她操心。回日 本后,对她多少有些体贴,还陪她去了一次香港,买了一块蓝宝石戒指。   然后,一切又照常,每天仍是枯燥无味的家务。她已经有些撑不住了。房里 一件件东西都是由她精心挑选买来的,这只彩电二十五英寸,原价二十万日元,她 通过一位朋友从秋叶原减价买来时才花了十三万日元。这套皮沙发也是年底削价买 来的,其它一些小玩艺都是她看了几家商店后挑便宜时买来的。家中订报纸,《每 日新闻》上的广告她每天都看,哪家商店何时处理关店,哪家开店纪念日,她都了 如指掌。   为了勤俭持家,她绞尽脑汁。每当她买回一件便宜货时,总是喜孜孜地等丈夫 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诉丈夫今天买了便宜货。   靠丈夫这些钱,现在可以过日子,以后有了孩子又要多一份开销,如果要想买 一栋房子,那更是非常困难,一栋郊外的公寓房要三四千万日元,先交一千多万。 天那,哪来一千万日元,丈夫婚前一分钱也没有,自己才积了二百多万,结婚时用 了一些。也没剩下多少了。   上海姑娘凡是和日本人结婚的,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不管是嫁给有钱的 还是没钱的,婚后都要去上班。这并不是说明她们喜欢工作,谁不愿意舒适安逸。 然而她们无不为今后打算,刚结婚,她们常常会想到万一离婚了我怎么办?要自己 工作,自己挣钱存在银行里放心,万一离婚了,也不怕;如果没有能加入日本国籍 ,又分文没有,灰溜溜地回中国,岂不是太窝囊了吗?   这是她们普遍的心理状态,事实上也不得不有这种思想。日本法律规定:外国 人与日本籍的公民结婚,一旦离婚,法律上是不会将一半财产分给外国人的,这是 为了保护本国公民的利益,如果你没有孩子,更是分文没有。   有钱的日本老板与中国姑娘结婚,婚前到法律事务所写好条约,万一男方有什 么意外,财产一律归子女,仅仅是男方的生命保险金归女方所有。其实这仅仅是一 张空头支票,即要等男方死在你前面,才有权享受这笔可观的生命保险金,这意味 着家庭的财产并没有外国配偶的份,而大多数与日本人结婚的外国女子,是在没有 婚姻基础下开始共同生活,因而离异的很多。   聪明而有心计的她,非常了解嫁给日本人,是得不到他的财产的。所以她说服 丈夫,晚上要去酒店上班。一般说来,日本丈夫是绝对不允许妻子去酒店上班的。 也许她有一张能言善辩的嘴,说服了丈夫让她干两年。   在这两年中,她仍象一般留学生那样地干,白天在一定料理店干四小时;接着 晚上去酒店,每天也要干十小时以上,唯一的只是不上学了,然而她并没有放弃学 日语。每天中午电视,仔细听着发音,不懂的地方马上查字典。现在她地口语说得 和一般日本主妇一样,那一套行礼的表面工夫与日本主妇可以相媲美。   过年过节,丈夫带着她去朋友家,大家不由称赞,羡慕他找到了一个温柔、贤 惠、聪明能干的好妻子。过去那些说过不要娶外国老婆的朋友也不由得有些心惭。   然而,有一天她对镜子看了几眼,眼角边已出现许多细细的皱纹,她发现自己 老了。今年三十五岁,朋友劝她快生个孩子,可她不想要。她说,有孩子太累了, 何况我也不知道今后会怎样。   如今,她是个缚在木笼里的鸟、她想想自己年纪时也风流过,潇洒过,如今一 下子变成了一个百依百顺的日本妻子。这两年来,她尽心尽力,她觉得太拘束自己 了,太禁锢自己了。   她翻开了抽屉拿出了一叠叠的信件,一行熟悉而刚健的字迹出现她眼前,她不 由感到心在砰砰地跳动着,这是她曾经爱过的有才华而交际甚广的男朋友。   可惜他早已结了婚,他说等她回来,他要与她结婚,而如今她却成了日本人的 妻子,她不由感到有些歉意。然而他已是有妇之夫了,但是想起与他在一起的日子 非常的开心,一起谈论着人生,未来,一起去郊外游玩,心情多么舒畅,可如今她 变得那么孤独,她多想打一个电话给他,与他说几句话,然而却不能,他妻子最近 正吵着要与他离婚。   上次回沪探亲,她请他去了一家幽静的小咖啡店,他俩默默无言,他是那么冷 静,只是淡淡地问了声好。   过去永远地消逝了,还憧憬着什么?她只能苦笑。 ◇未完待续◇  (桂侯植字) ======================================================================== 【散文连载】              江南小镇(四)                                  余秋雨   同里最吸引人的去处无疑是著名的退思园了。我可以亳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见 过的中国古典园林中特别让我称心满意的几个中的一个。我相信,如果同里镇稍稍 靠近一点铁路或公路干道,退思园必将塞满旅游的人群。但从上海到这里毕竟很不 方便,从苏州过来近一些,然而苏州自己已有太多的园林,柔雅的苏州人也就不高 兴去坐长途车了。于是,一座大好的园林静悄悄地呆着,而我特别看中的正是这 一点。中国古典园林不管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作为自己的韵律。有了静, 全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 就不可寻找。在摩肩接踵的拥挤中游古典园林是很叫人伤心的事,如有一个偶然的 机会,或许是大雨刚歇,游客未至,或许是时值黄昏,庭院冷落,你有幸走在这样 的园林中就会觉得走进了一种境界,虚虚浮浮而又满目生气,几乎不相信自己往常 曾多次来过。在人口越来越多,一切私家的古典园林都一一变成公众游观处的现代 ,我的这种审美嗜好无疑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侈愿望了,但竟然有时也能满足。去 年冬天曾在上海远郊嘉定县小住了十几天,每天早晨和傍晚,当上海旅游者的班车 尚未到达或已经离开的时候,我会急急赶到秋霞圃去,舒舒坦坦地享受一番园林间 物我交融的本味。退思园根本没有上海的旅游班车抵达,能够遇到的游客大多是一 些镇上的退休老人,安静地在回廊低栏上坐着,看到我们面对某处景点有所迟疑时 ,他们会用自我陶醉的缓慢语调来解释几句,前后又安静地坐下去。就这样,我们 从西首的大门进入,向着东面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观赏过来。总以为看完这一进就 差不多了,没想到一个月洞门又引出一个新的空间,而且一进比一进美,一层比一 层奇。心中早已绷着悬念,却又时时为意外发现而一次次惊叹,这让我想到中国古 典园林和古典剧曲在结构上的近似。难怪中国古代曲论家王骥德和李渔都把编剧与 工师营建宅院苑榭相提伴论。   退思园已有100多年历史,园主任兰生便是同里人,做官做得不小,授资政 大夫,赐内阁学士,任凰颍六泗兵备道,兼淮北牙厘局及凰阳钞关之职,有权有势 地管过现今安徽省的很大一块地方。后来他就像许多朝廷命官一样遭到了弹劾,落 职了,于是回到家乡同里,请本镇一位叫袁龙的杰出芸术家建造此园。园名“退思 ”,立即使人想起《左传》中的那句话:“林父之事君也,进思进忠,退思补过 。 ”但我漫步在如此精美的园林中,很难相信任兰生动用“退思补过”这一命题的 诚恳。“退”是事实,“思”也是免不了的,至于是不是在思“补过”和“事君” 则不宜轻信。眼前的水阁亭榭、假山荷池、曲径回廊根本容不下一丝愧赧。好在京 城很远也管不到什么了。   任兰生是聪明的。“退思”云云就像找一个官场烂熟的题目招贴一下,赶紧把 安徽官任上搜括来的钱财幻化成一个偷不去抢不走、又无法用数字估价的居住地, 也不向外展示,只是一家子安安静静地住着。即使朝廷中还有觊觎者,一见他完全 是一派定居的样子,没有再到官场争逐的念头了,也就放下了心,以求彼此两忘。 我不知道任兰生在这个园子里是如何度过晚年的,是否再遭到过什厶凶险,却总觉 得在这样一个地方哪怕住下几年也是令人羡慕的,更新何况对园主来说这又是祖辈 生息的家乡。任兰生没有料到,这件看来纯然利己的事情实际上竟成了他毕生最大 的功业,历史因这座园林把他的名字记下了,而那些凌驾在他之上,或弹劾他而获 胜的衮衮诸公们却早就像尘埃一样飘散在时间的流水之中。   就这样,江南省镇款款地接待着一个个早年离它远去的游子,安慰他们,劝他 们好生休息,又尽力鼓励他们把休息地弄好。这几乎已成为一种人生范式,在无形 之中悄悄控制着遍及九州的志士仁人,使他们常常登高回眸、月夜苦思、梦中轻笑 。江南小镇的美色远不仅仅在于它们自身,而更在于无数行旅者心中的毕生描绘。   在踏出退思园大门时我想,现今的中国文人几乎都没有能力靠一人之力建造这 样的归息之地了,但是哪怕在这样的小镇中觅得一就较简单的住所也好呀,为什么 非要挤在大都市里不可你?我一直相信从事文化芸术与从事经济贸易、机机施工不 同,特别需重有一个真正安宁的环境深入运思、专注体悟,要不然很难成为名副其 实的大家。在逼仄的城市空间里写什厶都不妨,就是不宜进行宏篇巨制式的芸术创 造。日本有位芸术家每年要在太平洋的一就小岛上隐居很长时间,只留出一小部份 时间在全世界转悠,手上夹着从小岛带出来的一大叠乐谱和文稿。江南小镇很可以 成为我们的作家芸术家的小岛,有了这厶一个个宁静的家院在身后,作家芸术家们 走在都市街道间的步子也会踏实一点,文坛中的烦心事也会减少大半。而且,由于 作家芸术家驻足其间,许多小镇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声望也会大大提高。如果说我们 今天的江南小镇比过去缺了点什厶,在我看来,缺了一点真正的文化智者,缺了一 点隐潜在河边小巷间的安适书斋,缺了一点足以使这些小镇产生超越时空适吸引力 适芸术灵魂。而这些智者,这些灵魂,现正在大都市的人海中领受真正的自然意义 上的“倾轧”。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但愿有一天,能让飘荡在都市喧嚣间 的惆怅乡愁收伏在无数清雅的镇邑间,而一座座江南小镇又重新在文化意义上走上 充实。只有这样,中国文化才能在人格方位和地理方位上实现双相自立。   到那时,风景旅游和人物访谒会溶成一体,“梨花村里叩重门,握手相看泪满 痕”的动人景象又会经常出现,整个华夏大地也就会铺展出文化座标上的重峦叠嶂 。   也许,我想得太多了。 丁萍植字(全文完) ======================================================================== 【读后有感】               何必性急                                  石 力   时下,国内凡是讲中国人了不起的书藉似乎就有好的销路,出版界人士已经将 此认定为渴望已久的热销点,而且越炒越热。这种心早ヤ是当今时代的一个象征, 在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候,为自己壮壮胆儿,造一些声势,本应是为了鼓舞人心。但 诞生于今春的《中国可以说不》,却表现出了一种幼稚的性急和过于强烈的商业投 机。   首先,读者不难发现,这本书的错印误印之多是相当惊人的,有些篇章还不如 一般印刷稿的二校水平。例如:把江泽民印作“江泽志”,把中国崛起于亚洲印作 “崛起于非洲”,有些错印之处达到十分荒唐的地步,在此恕不赘述。无疑,这种 现象与该出版社不负责任的编辑有关,但除此而外,是不是该书在出台时与寻找市 场机会有关呢?不抢在这个时机,就失去哄动效应,类似于这般冲动从该书的印字 中是不难看出的。   国内的社科出版业一直面临着商业狂潮的冲击,各家出版社为了适应新的形势 发展,进行了多方调整,比如编辑的奖金与销售额挂钩对口。这样的做法也许是必 要的,尤其对于没有出版自由的中国来说,这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宽松的文化气 候,应该感谢改革开放的政策。但如果把这种气候作为商业投机的手段,对社会的 良知不负责,将错字满篇的印刷物投给读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欺人的行为。   我不知道该书的责任编辑是否因为《中国可以说不》的畅销而多拿奖金?如果 是的话,我劝他把这笔钱拿出来为该书做一个详细的正误表,认真把没有做好的工 作做好,当一个称职的责任编辑。   本文的意图并非为了热烈讨论书的内容,因为在我们开始讨论以前,上述的问 题应该先提出来,免得误人子弟。   何必性急?! (关阳提供) ======================================================================== 【茶余饭后】              中国足球要往何处去?                                  杨克俭   昨天晚上不到九点,我放下手头校对了一半的「东北风」,兴致勃勃地赶回家 ,为的就是观看这场亚洲杯中日之战。真想不到今天的中国队又故技重演,竟在终 场前几十秒钟被拔下一城,着实让我这个迷足球迷了近二十年的老球迷伤透了心。   且不说双方谁强谁弱,技艺高低。中国队的这种打法简直就是自杀。终场前二 十分就开始以求和心理,增多后场倒脚,期待以0:0沟和。   岂不知“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门前玩火必自焚!”。这是小孩子都 明白的道理嘛。可恨的是场下还有部份观众也跟着起哄,更有一个女高音,时不时 来一声:“还有五分钟!”,“还有三分钟!”。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相 信自己的耳朵。中国人这是怎么了?难道这就是中国人的足球吗?这就是在中国火 爆的职业足球吗?   足球是圆的,它给球队、球员的机会也是均等的。人都说足球的魅力就在于其 结果的不可予测性,其动人之处在于其整体的协调配合赏心悦目,而球员的进取更 是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没有进攻的足球那还叫足球吗?都己经九十年代了,我们 国家的球队竟然以这样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赛场,实在是中国球迷的悲哀。这样的足 球精神让我这个在海外的球迷感觉好丢脸。不能不说中国足球冲出亚洲仍然是一个 遥远难圆的梦。   记得还是在大学读书的时候,1982年世界杯足球予选赛,中国足球小子奋 力拼搏,3比2战胜南朝鲜,4比2战胜沙特。每场球都是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 奋起直追,反败为胜的。当时的大学沸腾了,大连的街面沸腾了。同学们点起了火 把,伴随着鼓乐唱呀,跳呀,那夜里的大游行,好热烈,好壮观。容志行、左树声 、李富胜、古广明、黄向东,这些拔动球迷心弦的可亲可敬的名子,就是那勇往直 前的象徵。那才是真正的足球啊!最后虽然因新西兰、科威特的放水而饮恨终生, 但是这群足球小子留下的精神却是永远让人挑大拇指的!   足球人豁达,足球人爽快,是我迷足球的一大要因。无论人间几多愁,一踏上 球场,随着汗滴的流淌,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急速的奔跑、简洁配合的达成 无不给人以沁人心脾的快乐。跌倒了爬起来,这就是一个男人应有的性格。   其实、话说回来。我在大连顶多可算作一个丙级球迷,说句玩笑话,人家甲级 球迷不高兴了,不写这样子的歪歪文章。人家砸暖瓶,收音机。记得八十年代初, 在上海开全国计算力学大会。晚上正值电视转播足球实况,我的流体力学老师领着 一群他的研究生在旅馆大厅观看。不料同时别的频道正放一迷人的电视剧,电视剧 迷们强烈要求换频道。双方论争不下,一电视剧迷竟然强行拔换了频道。全场顿时 炸了营。这时,一直没作声的文质彬彬的李老师发了话:”我说老兄,你知道嘛? 我们大连球迷不仅会看电视,还会砸电视!”所有的在场者一下子都愕住了。但是 ,望着李老师那文弱书生硬装出的一副痞子相,大家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电视剧 迷们自知没有这伙爱球的人爱电视剧深,就自觉停止了争斗。还有一次、是在同著 名力学学者孙教授一起出差回来的路上,本来好好的卧铺票,睡一觉就可回到大连 。正逢世界杯予选赛。我们两人竟然途中在锦洲下车住了旅馆,为的就是观看中国 队的比赛,好可惜,那场球却是中国队在狮城新加坡先以1比0领先,在最后五分 被连进两球反胜为败的那一场。一次一次的冲击,一次次的失败。中国的足球啊, 牵动着多少球迷的魂,拔动着多少代球迷的心!   有人说:“中国球迷就是怪,胜也爱,输也爱。” 我想要大声说一句:“中 国球迷怪是怪,胜也爱,输也爱,不思进取的足球我们不爱!” (1996年12月13日 写于东京) ======================================================================== 【人生甘苦】            二战中遗书一束                                陈东 翻译   “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需要。如果有人需要你,你就觉得满意,但是如果整个 存在都需要你,那么你的喜乐是无限的,这个存在对一片很小的草叶和对一颗最大 的星星都同样需要;没有不平等的问题。   没有人能够替代你。如果你不在,存在将会缺少一些东西,而且它将会永远保 持缺少一些东西,它将永远不会充满。那种感觉──这整个巨大的存在需要你── 将会从你身上带走所有的不幸和痛苦。” ── 奥修(印度哲学家)   对于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国人来说,那时的生活是极艰难的,感情是极 痛苦的,因为生活在危险之中,每家的亲人都经历着生离死别。那时的年轻人都急 于尝试爱情的甜蜜,匆匆订婚、结婚、生育,为自己在世上留下一点东西。接着便 是分离,每个人的生活都起了变化。书信成了联系人们的唯一纽带。有些人通过书 信建立关系、维持关系,最后也是以书信结束关系。有些人永远回不来了,他们的 信成了最珍贵的遗物。其中许多人刚刚成年,大多数人20岁刚出头。特别令人吃 惊的是这些青年人在信中表现出来的成熟的程度。战争的经验使他们以几倍于和平 生活的速度成熟起来。                致母亲   写信人是南斯塔福特郡第二团二等兵艾弗·罗勃里。1944年,他在荷兰阿 纳姆战场上牺牲。   亲爱的妈妈:   明天我们就要去作战了。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具体的任务是什么,但可以肯定这 是一项危险的任务。我们中间一定有许多人不能回来──其中可能有我。我并不怕 死,虽然我热爱我的生命。这两年来,我一直在为自己的将来梦想着、企盼着、计 划着。我多么渴望我的梦想能够实现。当然,这不是我想做就能做到的,这全在于 上帝。如果我牺牲了,而我现在所做的这些可以使这个世界得到一些好处,我是十 分愿意作出牺牲的。   请妈妈不要误解我,我决不是一个自命不凡、夸夸其谈的爱国者,我也从来不 想有这份虚荣。英格兰是一个伟大的小国──最好的小国──即使如此也还不足以 使我为它战斗。我更不会自诩为解放欧洲的英勇的十字军中的一员。妈妈,我的小 小世界是以您为中心的世界。这个世界中还有爸爸、家里其他人,以及我的好朋友 。只有你们才值得我去战斗──如果我的战斗能增加 您的安全感,改变您的命运, 那么即使我战死了也值得。   我不需要鲜花,不需要墓志铭,更不需要眼泪。我所要的是您永远怀念我,永 远为我自豪。我会因此而安眠在九泉之下,,死亡并不是一种终极的和持续的东西 。如果真是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死亡只是每个人生命中的一个阶段。对有 些人,这个阶段来得早些;对另一些人,这个阶段来得晚些。但不管对什么人,在 某个时候死亡一定会到来,而且肯定有比老死要好一些的死法。我已经把有些人8 0年生活的乐趣压缩在我的21年的生命之中,我唯一的遗憾是我没有为您做完我 想做的事。   我爱您,妈妈!您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我活着的时候对您没有做到的事 ,我要用死来弥补,请 您不要担心,不要难过。您要微笑,您要自豪,您要感到满 足。   再见了,感谢您所给我的一切!   艾弗写这封信的时候只有21岁。一年后,即1944年9月,他阵亡了。他 的姐姐帕特丽夏回忆说,他们的母亲哭得伤心极了。在这以后,母亲从不提起这封 信的事她悲痛极了,因为她失去了两个儿子。                致女友   1941年,贝蒂·吉布斯16岁,在埃塞克斯郡格雷斯市的一家男子用品商 店工作,和她最好的女友的哥哥斯坦·霍华德谈恋爱。一年后,斯坦20岁,参加 了英国皇家空军,当了一名机上炮手。贝蒂回忆到:“那时,斯坦知道我在店中会 遇到许多男子。我和他虽然常约会,但他不在的时候,我还和其他一些男孩玩。” 1944年7月,贝蒂应徵到铁路上去当电焊工。她和斯坦同时休假。她回忆说: “斯坦有些变了,变得更加严肃了。我喜欢他,但我觉得不容易使他对我更加钟情 。我觉得我不会对他表示爱情。我曾拒绝和他一起上床。我要以洁白的婚纱走向教 堂里的圣坛,在婚前,我决不迁就。我的爸爸和妈妈曾嘱咐我和斯坦不要在婚前弄 出麻烦,我答应了。但是我已离家在外工作,而且斯坦的工作任务又十分危险,以 前他要求我时我总是拒绝,但这次我同意了。”   一个月后,贝蒂收到他的一封来信,这封信和以前的信都不一样。   我最亲爱的:   我正在给你写我的第一封情书,请你把它永远留在心里。   我愿意用我的一切来换取你在注视我的时候你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妩媚的神情。 你自己或许不知道,亲爱的,但我休假一到家就看见你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虽然 你从来没有对我说过许多令我心醉的话,但你的眼睛说了许多许多。我们相处的三 年中,我们是多么幸福!但这和我们将来的幸福相比简直算不了什么。我一天到晚 都在想念着你,亲爱的,在细细回想我离开你时你的容貌,又想象将来我再次看见 你的时候你会有些什么样的变化。比如,你的发式和以前一样吗?你的笑脸还是和 以前一样粲然吗?我相信一定会的。亲爱的,我热烈地爱着你给我的每一寸柔情。 这场万恶的战争一旦结束,我们就可以永远地在一起了。那时,我们将是世界上最 最幸福的人。我爱你爱得那样深,我亲爱的,我将要用我的全部生命来实现你所有 的梦想。   爱你的斯坦   亲爱的,我觉得这封信写得不错,你最好把它好好保存起来,特别加以爱护。 这是我的第一封情书。你可能在某一天沮丧时想要再读一次。战争结束后,我要用 镜框装好挂起来。   贝蒂说:“我觉得他要把他的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他要使我感受到他是多 么深地爱着我。或许,他当时有某种预感,竭力把他的感情向我传递。”   两个星期后,她被叫到工作单位的“福利”办公室,他们告诉她:斯坦已经阵 亡了。她说:“我惊呆了。我不信他会死。我刚和他订过婚,刚收到他的第一封情 书,而现在已成为最后一封了。我整个人都崩溃了。”                 致情人   艾琳·格仑迪是在17岁时遇见牛顿·奥迪的。那时,他们住在吉尔福特。她 在一家毛织品商店工作,奥迪在一家肉铺子里工作。两家店铺正好隔街相对。他们 每天相互招手致意。后来,她改行了,驾着马车一家家送面包。一天,奥迪在路上 拦住她和她开始约会。   1943年,牛顿19岁半,被应召入伍了。入伍时,他要求艾琳答应做他的 女朋友。1944年2月,牛顿有几天假期,他要求艾琳和他订婚,两人一致同意 在战争结束后举行纯洁无暇的婚礼。   艾琳回忆到:“那个时候,人们都认为在婚前不应该有性行为,都认为当你穿 着洁白的婚纱走向圣坛时,你的行为应该和洁白的婚纱相称。”   有一次,他们在一起,牛顿敲她的房门,要求和她同睡。那夜,他们并没有做 爱。艾琳说:“他从来没有强迫过我。他对我总是那么温柔。我们睡在一起,他只 是抱着我。早晨我醒来时,他已回到他房里去了。”牛顿后来写信给艾琳,坦白了 他内心的斗争。   “我再也不敢抱你了,再抱你的话,我要控制不住自己了。但我还是禁不住要 向亲爱的你坦白,下次我可能会超过上次紧紧拥抱你的程度。亲爱的,我要享受‘ 丈夫’的权利。亲爱的,因为我们还没有结婚,我知道我还应该等待,我希望你不 要把我看作放荡的人。因为我和你相爱,我们已这样熟悉,我已不再怕羞,不再有 所顾忌。下次我们在一起时,我怕我可能会想从你那儿获得一切。   “我希望我所说的话没有使你生气。如果我使你生气了,那请你原谅我。我爱 你,亲爱的,我简直找不到语言来形容我对你的思念。   “你来信中说,一次全家人都出去了,你穿着睡衣坐在壁炉前。这段描写真使 我感到不能自控。为什么我在你家时,家人们都不出去呢?(我也从来没有看见过 穿着睡衣的你)我记得你在我上次休假的最后一晚,你穿着绿色的长衬衣。我真奇 怪怎么没有引诱我作出不规矩的举动。我常常感到奇怪,自己怎么会如此斯文。”   两个星期后(恰巧是欧洲胜利日之前两星期),艾琳接到政府的正式通知说, 牛顿已失踪,可能阵亡。   “在那以前,”艾琳说:“我经常在等候每封来信告诉我牛顿平安无事。有一 次,他离开基地,但他的信依然按时寄来。   “最后一封信是他死前3天写的,信中又提到那个老题目。我甚至后悔没有把 我的一切献给他。”                致女儿   特德·贝克和妻子鲁比有两个孩子,女孩名叫帕特,男孩名叫比得。帕特只能 依稀记得父亲背着军用背包离家的样子。1943年,父亲在希腊战场上阵亡。那 时,帕特只有4岁。父亲阵亡前几个月连续写了几封家信,其中一封指定在他阵亡 以后交女儿阅读。母亲把这封信留到 帕特14岁懂事时才给 帕特看。   我亲爱的小帕特:   因为我可能回不了家了,我想应该留一封信让你作为纪念。我写这封信时,是 把你当作一个成年人来对待的。我想像你已长成一个可爱的姑娘,和许多男孩子有 着愉快的交往。这封信我写得很累,因为我意识到可能再也见不到你了。你一直是 我生命中的骄傲和欢乐。我爱你胜过自己的生命。我一直在担心你长大后我会失去 你。现在,当你读到我的信的时候,你已长大成人,可以主宰自己了。我不想使你 难过,但我还是要说,女儿对父亲的爱只能维持到和你喜爱的男人结婚前为止。亲 爱的,我希望他不仅能当你的好丈夫,还能补足你从未有过的父爱。   你在与男人们相处时,要用你的聪明智慧保护好自己,对于他们所说的话── 在你找到了合适的丈夫以前──只能相信一半。   把我当作爸爸和好朋友,他爱你而且崇拜你,永远爱你!   爱你的爸爸   1942年10月4日星期四   帕特说:“父亲的信填补了我心中的空白,否则我是不会知道他是怎样看我的 。我觉得他一直在监护着。”                致父亲   米克·斯科特是预备学校的教师。他在二次大战开始时就参加了英国皇家空军 ,接受飞行训练。1941年5月,他参加第一次作战飞行,在北海上空失踪了, 从此杳无音信。他死前给他的父亲留了一封信。信中,他说明了他之所以参战的想 法,因为他原是反对一切战争的。   亲爱的爸爸:   这封信可能在我死后你才能看到,因此有点儿像死亡通知书。请你不要这样来 看它,我从来就有这样的看法:我们在这个地球上的逗留──也就是我们称之为“ 生命”这个东西,只是我们永恒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短暂的阶段,所以不应该把这 个“死”当作可怕的东西。我既已走完了我的“生命”阶段,所以不要为我伤心, 我会万事如意的。   我对您和母亲在这个悲惨时代里所表现出的勇气表示敬意(他们有三个孩子在 参战)。和具体有形的敌人进行肉搏,用大笑蔑视他们,都是比较容易的。然而, 对无形的敌人──困苦、焦虑和绝望──搏斗却是很困难的。你们能把这个家维持 下来,可算已获得了胜利,我向你们脱帽致敬!   你知道我多么痛恨战争,那么是什么促使我参战,而且使我坚持到底的呢?是 一种从音乐中获得的精神力量。现在,我将要投入音乐的源泉,去实现我灵魂的升 华了。我不信任何人格化的上帝,但我深信宇宙中有一种精神力量,是这种精神力 量造就了我们人类,它又是我们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如果有什么值得我们为之战 斗的话,就是下述的两个权利:1、有权利自由选择到达上述目标的道路;2、有 权利防止纳粹教条毒害我们孩子的灵魂。   目前,我所能做的只是说出我的信念,那就是我相信这场战争必然以我们的胜 利而结束。   我相信你们将会享受正常的、和平的老百姓生活!   祝你好运! (玲玲植字) ======================================================================== 《东北风》第二十九期 责任编辑:吴 健            新闻编译:袁 方            校  对:杨克俭,侯 波            网络维护:钱 飞、吴南健、横山隆志       《东北风》主  编:侯 波        GB版 comc-gb-request@come.or.jp       JIS版 comc-jis-request@come.or.jp       免费订阅 Subject: subscribe       自动停订 Subject: unsubscribe ======================================================================== 《华声和语》(本编辑部的日语周刊杂志)      联系邮址 com-l-request@come.or.jp      免费订阅 Subject: subscribe-com      自动停订 Subject: unsubscribe-com      HELP Subject: help      既刊索取 HELP参照 ========================================================================  编辑部 com@come.or.jp      总编辑长 徐 挺  WWW http://www.come.or.jp/  ftp ftp://ftp.come.or.jp/pub/com(日本)      ftp://cnd.org/pub/e-pubs/dbf(美国)  BBS NIFTY-Serve 中国论坛(GO CHINA) MES8, LIB2 ========================================================================   本杂志由非营利的COM编辑部的自愿工作者发行。所有文章并不代表担当者 和编辑部的任何观点。本杂志文章的非营利转载,印刷以及再发布,可以自由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