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猜想证明”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学术浮夸 陈家兴 《人民日报》 (2006-06-06 第05版)   6月5日,一条“迟到”的新闻成为媒体的焦点:中国两位科学家朱熹平和 曹怀东,在美、俄数学家取得关键突破的基础上,彻底解决了数学界百年未破的 庞加莱猜想问题。这一猜想是21世纪七大数学难题之一,比公众熟知的哥德巴 赫猜想更重要。   其实,早在大半年以前,两位科学家就把猜想证明出来了。然而,为了论证 结果的准确性,从去年9月底到今年3月,两位科学家被请到哈佛大学,为5位 数学家讲解,并回答一系列问题。随后,论文才发表。又过了差不多两个月,消 息才正式对外公布。   面对巨大成就,两位科学家却如此沉稳审慎,不仅令人赞叹,也理应让一些 人汗颜。在当前的学界,一点研究结果刚刚完成,便想尽快公之于众。一部著作 刚刚出版,便有“国际领先”、“经典之作”、“填补空白”等溢美之词加诸其 身。更有甚者,如“汉芯事件”等,成果还没研究出来,哪怕造假也要把它造得 具有震撼效果。两者相较,境界之别有如天壤!   在破解难题的前后,两位科学家朴素的“科学态度”远不止这一点。从一定 意义上来讲,“猜想证明”的价值,不仅在于中国科学家对数学领域的“学术贡 献”,更在于他们在日益浮躁的学术环境下,在各种学术丑闻时有耳闻的现状下, 向世人呈现了中国科学家难能可贵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正是若干年来 我们苦苦呼唤和竭力寻求的。   面对成就,他们不拔高,不掠美,踏实做人,低调行事。朱教授说,完成这 一证明,是国际数学界许多数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他的团队只是完成了“临门 一脚”,过多宣传个人不客观。他们还竭力传递这样的信息:证明这一猜想,贡 献最大的是汉密尔顿和佩雷尔曼,好比盖大楼,前人打好基础,最后“封顶”工 作由中国人完成。   充分肯定他人的贡献,理性看待自己的努力。这也是科学研究的要义。   在一定程度上,猜想得以证明,也得益于宽松的学术环境。朱熹平教授在从 “偏分方程”研究转到“几何分析”研究时,有四五年的时间,几乎没有发表过 论文,可他仍可安心搞科学研究。试想,如果学校规定每年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 表多少论文,从各个方面进行严格考核,各种干扰不断,朱教授们岂能静心苦练 “临门一脚”?   学术成果重数量不重质量,学术研究有严格时间限制,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反 而得不到正确评价,是现时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现状。这种错位的评价体系,恶 化了学人的学术生存环境,使学界争名逐利、急功近利之风盛行,不仅制约了学 术创新能力,导致大量的学术垃圾产生,对基础科学来说更无异于灾难。   科学研究最离不开的是科学的精神,两位科学家的成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以“猜想证明”为镜,观照学术研究的体制与机制,以及学人学术道德层面存在 的问题,并寻求根本的破解之法,当是难能可贵的清醒。 (XYS2006060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