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呼唤学术场域的逻辑 艾成茗 已故著名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曾批判地接受了阿尔弗雷德·舒茨的多重实在理论,将现 实世界分为不同的场域(field)。所谓场域,也就是一些相对独立的社会领域,它们 各自有一套游戏规则,比如艺术领域的评价和认同规则不同于工厂,后者生产的产品可 以用ISO或者其他标准来衡量,但艺术家的作品则没有这样划一的评价尺度,更多的是 依靠作者的地位、同行的毁誉等来断定。按照布迪厄的定义,我们大抵梳理出政治场 域、经济场域、文化场域这样的分类;文化场域又可以分为学术场域、艺术场域等。正 如华康德指出,布迪厄作为巴黎高师的杰出学生和雷蒙·阿隆之后唯一的法兰西学院社 会学院士,对学术场域的关注几乎持续了终生,并在《学术人》一书中做了详细的分 析。 在布迪厄看来,尽管学术场域也和其他场域一样,都无非是一个供社会资本、经济资本 和文化资本相互转换的权力场,但其逻辑却和其他场域格格不入。当上法国总理和当选 法兰西院士所需要的是两套完全不同的逻辑,政客的权术在取得学术地位方面毫无作用 ;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固然可以赞助学术活动,但却不能占据学术上的权威地位。也就 是说,学术场域是相对独立的。来自法国南部落后地区的布迪厄当然对学术场域的严格 的准入机制和甚至有些封闭的体系感同身受,一方面他批评说这不利于激励后来者,一 方面他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保卫法国学术水准的屏障。法国学术界讲究出身、师承等虽有 不良的影响,但名家辈出又证明了这种逻辑的合理性:从萨特、阿尔都塞、斯特劳斯到 布迪厄、德里达、韦尔南、福柯、德勒兹,无不在这样的学术场中如鱼得水。 反观中国学术界,虽然人们可以罗列出若干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指出这是学术场域的 社会实体,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学术界并不能称之为学术场域,因为它缺乏一 套自己的逻辑。 首先,中国的高等学术机构存在大量非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员;不但政府官员可以到 大学当教授,如前国务院总理朱鎔基在清华大学当院长、前四川副省长李达昌在西南财 经大学当教授等,大学教授也有身兼数社会职务者。读者也许会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卸 任后也到哥伦比亚大学授课,布什政府中有不少顾问是大学教授,但问题在于,戈尔在 哥大授课不足一学期即告力不从心,总统顾问毕竟终究是少数,况且他们在学校的工作 量也不会得到很大的豁免。中国的大学教授有哪几个不兼任各级政协委员、人大代表? 不在任他们学校的行政职务、社会团体顾问?这些人非但没有多大时间研究学问,更会 将学术之外的游戏规则应用到学术研究中去。 其次,中国的高等学术机构的学术活动受到行政、经济等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巨大。不但 研究课题的确定、研究基金的申请受到控制,就连学术成果和学术职务的评定也概莫能 外。大学的行政人员有教授职称的为数不少;国内的学术评奖仍实行大锅饭制度,即把 名额分配给各个机构,而不管其是否有足够多的学术成果够资格获奖或者有比名额更多 的有价值的成果。前年湖北社会科学界就闹出不小的风波,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邓晓芒 差点辞去博导的职务。学术评审上外行领导内行的后果之一就是重量不重质,因为负责 评审者无法判断内容的优劣,只有凭数量来一较高低,反正数数而已,小学生都会,何 况我们的大学教授? 那么,学术场域应该有什么样的逻辑呢?其实科学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早就为我 们解答了这个问题。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默顿曾经给出科学界的逻辑,概要言之,就是 严格的准入门槛、圈内声望共享和独立无偏的学术评审制度。虽然就算在法国、德国和 美国这样学术发达的国家,这些逻辑也只是作为理想型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在 那些国家比在中国得到更好的捍卫。如果我们期待中国的学术水平赶上世界一流,如果 我们期待中国也出现哈贝马斯、格尔兹这样的思想大家,那么,让我们首先呼唤中国的 学术场域逻辑! (XYS2003073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