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科学文化人的一点不妥 日工 看了中华读书报<“飘流”在“交界”上的“生活方式”--中国科学文化人悄然亮 相>一文(新语丝2001年9月26日转载),有一点意见。 文章写道:第一批科学文化人已经登上了中国舞台,他们是行走在科学与文化的“交 界”上的,文理会通,博学多才的人材,他们都拒绝做分工的奴隶,他们的学术研究 涵盖极广,过着一种理想主义的“幸福生活”。 从文章的内容看,这里讲的“分工”并非仅指文与理的分工(如果将书法,文字技 能也算在“文”之中,则文理之间并没有分工不分工的问题),主要指的是科学内部的 分工。如果是在个人场合讲讲“拒绝做分工的奴隶”这样的话,旁人无权干涉。但在 全国范围内以一个群体公开提倡这样的作为,是不对的,也可以说是不真实的。 科学分工今天已成为科学的特征。这是一个现代历史上很少几个人(笔者都举不出适 当的人物来)能克服的矛盾:不先在科学的一个分支钻进去,下几年苦功夫并持之以 恒,而后又能有涵盖极广的研究!这一点不须费笔墨论证(自认天才者除外)。我只 举一个例子。笔者有一位朋友,六十年代大学数学系学生,自学拓朴学,把一本江 泽涵写的<拓朴学>(那时只有这本书)都读烂了,两年后终于能看简单文献,不料单 位调他去搞几何放样(也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现在叫CAGD)只得把拓朴学放了,不到 一年耽搁连自己做的读书笔记都看不懂了!因为上述文章中提到有中国科学文化人 研究混沌,分形,那不学拓朴学是不行的,我才想到这个例子。 搞科学研究本来应该是自觉自愿的事情,不存在“主人”和“奴隶”这样的东西。可 是实际工作中牵涉到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牵涉到名和利,常搞得一些人心情不畅, 好像做牛做马永无出头之日,搞科学搞到这个地步已经没有什么趣味可言了,不管 是谁之错,你还是走出你那个圈子为好,但这帐可不能算到科学分工头上。 也有一种情况,自己觉得搞的这一门太难了,太花时间了,或者不符合本人的口味 ,总之不想再搞下去了,这也是人之常情.你可以改行,做其它门类工作,但不要 在大众面前把这说成“拒绝做分工的奴隶”。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人自我估价不当,总想居高临下做学问,总想独自解决大问题 ,根本不理会科学必须分工去做才能成功这样的事实。这里讲一个真实的例子,大 约十几年前上海社科院有一位搞哲学的人士,说是已用一个“非学院数学”的方法一 下子证明了两个数学难题:四色问题及一个什么(可能是哥德巴赫)猜想!此人拿着 两纸“证明”要一位搞数学的人为他见证,后者耐心看了并指出错误所在,好心劝他 还是把时间用到自己熟悉的学科上为妥,不料那人对此大为不满,认为这完全是“门 户之见”,社科院内刊还发文不点名批了那位好心人一下,冤不冤枉?现在社会比之 十年以前更加浮燥了,再宣传什么“拒绝做分工的奴隶”,那真是火上加油了。 科学的发展是这样的,人们把分工做好做透了,就会发现分工之间的联系,各个分 支会发生新组合,产生出新的学科即新的分工,从而将科学分工组织得更好。因此 ,只有做好分工,才有打破分工的可能.人们常把科学研究比作登山,登得越高才 能望得越远,就是这个道理.向大众宣传科学不但要介绍科学的具体内容,介绍科 学家胸怀和业绩(把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康德,达芬奇,歌德,罗素,爱 因斯坦,玻尔,费曼。。。说成个个是“文理兼通,全面发展的人物”既无必要也 不一定符合事实),也要介绍科学的特点和方法。 关于“科学文化”,也谈两点看法。第一,大凡文化,都是长期发展积累下来的东西 ,至于什么称呼则是后来人起给它的,哪有一上来就有一个名堂的!比如“中华文化 ”,并不是非洲先民一到东土几年就能产生了的。“科学文化”如果有也是已经有了 的,不是马上能造它一个的。第二,如果你真有本事造它一个文化,在文化两字前面 最好不要加上冠冕堂皇的字眼,注意,文化一经标榜就会变质。当然,如果把“文化 ”当商品看,那就是另一个意义下的“文化”了,相当于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就不在 本文的意见范围之内了。照我看来,做一个科学作家或一个科学史家多好多实在,何 必去戴一顶“科学文化人”的帽子呢!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