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风水、科学、“风水科学” ·桔梗·   将近一个月前,我在寄给陶世龙先生的信中批评了游修龄教 授关于风水不负责任的言论。今天看到,游教授在自然史研究所 的网站上很委屈的说:“不知何故,两位(陶世龙和桔梗)对这 序言的批判,并不是针对内容而发,而是把它等同于宣传迷信的 文章看待……”、“为什么对这些叙述只字不提,只顾挥舞迷信 的大棒”。然后似乎有点赌气地说:“所以这篇闯了祸的‘宣传’ 风水迷信的‘说风水’是唯一的一篇,再也不会有续篇,继续宣 扬迷信,两位可以放心”。   这不是一个我放不放心的问题。我不是反科学文化人,没有 抢占什么“话语权”的兴趣,也没有挥舞什么“迷信的大棒” (此处大概应该理解为“反迷信的大棒”,或者反科学文化人概 念上的“霸道的”“科学主义者”)。我此前对于游教授的批评, 确实是针对其内容的。今天,我就把我的观点再详细叙述一下。   1、 风水是迷信   《辞海》把风水解释为一种迷信,是正确的。这不是一个 “给风水定了性”的问题,而是因为事实确实如此。李约瑟采用 了查利特的定义,认为风水是一种“调整生人住所和死人住所, 使之适合和协调于当地宇宙呼吸气流的方术”。我在前一篇文章 中已经说过:“风水学”或许包含过一些现在看来正确的知识, 然而这些正确的部分完全是经验的,根本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 倘若巫医的某些做法有科学的成分(说不定用的什么草药真的对 症嘛),我们是否有大力推广巫医的必要?风水真正能解决的问 题很少,我们遇到的新问题它更无力解决。   2、 请游教授澄清,李约瑟到底把风水归为“伪科学”还是 “准科学”   据我所知,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科学思想 史”第14章“伪科学与怀疑主义传统”中,明确地把“风水”归 入了伪科学——占卜的一类。如果游教授觉得中译本有错误,或 者甚至英文原版也错了,那么请提出证据。   3、“燕子也具有风水的本能”   游教授说动物筑巢也是风水,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 论:生态学其实就是风水学,生态系统就是风水系统。游教授在 这里说的“风水”,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风水,不仅我们感到不 满,真正的“风水先生”也会感到不满。   4、“我从来不看风水方面的书,一是不相信,二是没有时 间。”   游教授在《说“风水”闯祸了》中的这句话让我有一种被耍 了的感觉。因为游教授明明这样说:   奇怪的是,风水也似“六十年甲子团团转”一样,居然也有 时来运转的时候。从20 世纪下半叶以來,中国则迟至文革以后, 风水这个古董,又慢慢地得到国内外的再认识和再评价,拨云雾 而见青天,发现它还有未被认识的科学內含,而且这种内含还远 未得到发掘和研究,还是个有待开发的宝藏。   在选择风水环境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累积起许多的经验 体会,于是产生了抽象的理论认识,以后又慢慢形成体系,这就 成为风水或堪舆的理论,以及它们的流派。清乾隆修的《古今图 书集成·艺术典》专辟《堪舆部》,收集了历代有关风水的各种 文献,达30卷之多,可谓集中国堪舆文献之大成,里面充满了从 阴阳五行八卦所演绎出来的风水理论和操作要领,并附有大量的 图解说明,现代人看来,会觉得不知所云,难以理解。主要是现 代人生活在科技知识的环境里,对历史上留传下来的很难理解的 《易经》、《河图》、《洛书》、 阴阳、八卦、五行及其大量 的阐释文献,非常陌生了。   这两段让包括我在内的读者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 游教授是研究风水的行家里手,在游教授看来,风水来了个咸鱼 翻身,真是“风水轮流转”。既然游教授“从来不看风水方面的 书”,那么我是否可以认为游教授的这篇“序言”不负责任呢?   5、“越来越深入地理解‘气’的本质”?   这是附带的一个问题。如果现在问“气”的本质是什么,那 么答案也非常简单:“气”是一个已经死亡的概念,无论汤川秀 树、李约瑟、钱学森是否(真的)说过什么。   6、“科学技术双刃剑”   “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这样一个反科学文化人特别喜爱的反 科学口号,也出现在了游教授的序言中。游教授认为“西方学者 开始注意到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有助于弥补西方还原 论的不足,其中也包括风水的考察理解在內”,也有点这种味道。 不过游教授和“西方学者”大可放心,所谓的“天人合一”从来 就没有成功地解决过什么问题。它的唯一价值,就是让人处于一 种莫名奇妙的陶醉状态。   7、“风水科学”与鬼话   让我感到不安的并不是有人研究风水。事实上,风水当然是 可以研究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风水的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 扇通往过去文明的窗口,让我们能够理解过去人们的行为和某些 还没有解开的问题,例如某些古代建筑的布局。这如同商博良解 开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谜。让我感到反感的是,有人要把风水上 升到“风水科学”的高度。鲁迅的一段话颇值得回味:   现在有一班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 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话的 人的对头。于是讲鬼话的人,便须想一个方法排除他。[……]其 中最巧妙的是捣乱。先把科学东扯西拉,羼进鬼话,弄得是非不 明,连科学也带了妖气……(《随感录三十三》)   风水其实可以和占星术、炼金术类比:它们都是前科学时代 的产物。但是今天我们只学习天文学和化学,而不学习占星术和 炼金术,因为它们是那样的粗陋,即便其中有一些朴素的实践知 识,也已经完全没有学习的必要了。现代天文学从知识的丰富程 度到预测的精确度都要远胜于占星术所能提供的同类部分。在一 个已经能用物理学的知识计算简单体系的化学反应的时代,我想 不出炼金术还有什么价值。风水也是一样。我们今天称之为环境 科学的知识,已经能够为我们提供大量的、精确的知识,而不是 如同游教授说的那样。今天,如果要让我们生活的更好,让这个 地球能够更长久的延续下去,那么我们只有求助于现代科学—— 也就是在吴国盛教授号称要“拯救”的那个“西方科学”。   真抱歉,科学就是科学,没有什么“东方科学”,更谈不上 什么“风水科学”。把风水上升为“风水科学”,除了让科学带 上一点鬼气,还能带来什么呢?   8、还是请游教授谈谈实质问题   科学时报的编辑在我看来确实是有水平的,因为这位编辑对 游教授文章的节选恰恰代表了一些人典型的想法:1)西方科学 过时了,或者“面临着危机”。2)“过去的好时光”也会咸鱼 翻身,风水、“天人合一”等等陈词滥调也有再度登台的可能。 3)“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等等。   这些所谓的主张都已经有很多批驳文章,如果游教授仍然坚 持自己的观点,那么就请提出证据。“风水阻止了中国的发展和 进步”,尽管有很多人喜欢引用李约瑟的一句话“总的看来,我 认它(指风水)体现了一种显著的审美成分”,但是传教士麦高 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的话仍然值得我们牢记:一种自大而怀旧的 心态,是多么的有害。   游教授年龄大了,我总是有一种担心,害怕出语不慎伤害到 游教授。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游教授仍然有继续 谈“风水”的权利,我完全支持这种权利。然而有一个前提,无 论年龄,无论学术头衔,唯一值得相信的只有一个:证据。 附录:   “说风水~代序”闯祸了   游修龄   农业史网站前些时候刊登了我的一篇“说风水~代序”,是我为王深法先生 《风水~人居与环境》一书(已付印)的序言。这序言被《科学时报》周末版16 期所转载(2003,1,24www.ihns.ac.cn)。我偶然从2003,2,10日的“五柳村” 海外版及海内版上看到对我这篇序言的严厉批评,一位是陶世龙先生,还有一位 是网友桔梗先生。两位先生的抨击观点一样,为节省用字,以下我用两位代表。   先让我扼要说明一下这序言的来由,我从来不看风水方面的书,一是不相信, 二是没有时间。王深法先生是我的同事,他近年来在浙江大学开一门《风水~人 居与环境》的选修课,受到学生欢迎,于是把讲稿整理成书,其实是一本知识性 的读物,他要我写序,我说我平时从来不看风水的书,更谈不上研究,不能写。 他把书稿给我,要我看一遍再决定。我看过以后,觉得书稿的内容不是宣扬传统 的封建风水迷信,重点在讲人居与环境的关系,并对传统的迷信作了批判,给以 科学的分析,现在的城市里千篇一律的高楼林立,有害于人居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引起了我的兴趣和感想,因为这书不是严格的学术专著,所以我才勉强接受下来, 我把着眼点放在农业的背景上,探讨风水其实起源于原始农业时期甚至更早,以 及风水为什么只发生于中国,不发生在欧洲等?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不知何故,两位对这序言的批判,并不是针对内容而发,而是把它等同于宣 传迷信的文章看待,文前还特地摘要了我的简历、年龄,发表过的著作等,以此 反衬这位老学者不自量力和不知自爱,居然也宣传起风水迷信来,并进一步怪罪 于《科学时报》及其领导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历史的研究所,竟然也给这种 迷信文章开绿灯转载,发出了如下的慷慨激昂的声讨:   “照我的想法,中国纳税人出钱办了中国科学院和研究自然科学历史的研究 所,当然是为了繁荣科学,而不是为了阻碍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可是,却研究出 吹捧风水迷信这样的东西,这就令人惊奇了。据我所知,这个中国科学自然史研 究所是在中国创建新地学的竺可桢先生提议建立的,而今竟有人在此倒行逆施, 竺可桢先生要是还在,不知作何感想。”   两位先生没有针对我的序言内容逐一提出批评,却把这篇小小序言的“危害 性”,提高到破坏了中国科学院及其自然史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浪费了纳税人的 金钱、以及损害竺可桢先生创建的事业这么高的高度,犯下如此大的罪行,令我 惶恐不安。   我的序言中对风水起源,从原始农业甚至动物说起,客观地说明它产生的原 因,这也是宣扬迷信?我的序言中对阴阳五行、风水等思想如何阻挠现代科学的 生长,用中国排斥显微镜,导致对两性生殖的理解停留在阴阳二气上,严重地妨 碍了进一步接受西方科学科学的知识为例,类比风水迷信之不科学,也是同样的 道理。我以为这样举例是对1909年英国传教士批评中国风水阻碍中国科学发展的 一个具体的深入补充和注释,怎么反过来指责我的思想还不及1909年时英国的传 教士?难道我这个举例是在宣扬风水迷信?序言中我曾指出天人合一、三才思想 的的缺点是 “带来保守安分,听天由命的宿命论思想。民间谚语就有“生煞的 命,钉煞的秤。”“命运天排定,不必争老命。”等,这也是宣传迷信?为什么 对这些叙述只字不提,只顾挥舞迷信的大棒。   我在序言中只是附带提到“天人合一、天地人“三才”的宇宙观、生命观的 哲学思想的优点是富有环境保护意识,对环境资源的索取,具有自我克制的约束 力。同时也指出其缺点(如上),并没有展开论述,不象《中国科学技术史·农 学卷》(我没有参加该书写作)是用一整章(第七章“三才”理论与传统农学思 的形成)的篇幅专门论述。想不到这四个字引来桔梗先生的一番快刀斩乱麻的宣 判:“(游修龄)80多岁了,按说应该尊重,但是他的这番话我不太同意,比如, “天人合一”真好听,可是除了莫名其妙的自我陶醉和神秘主义之外,我看不出 它能给环境问题开出什么好药。中国人“天人合一”几千年了,照样沙漠化,照 样洪水泛滥。”这样的批评是多么省力。《中国科学技术史·农学卷》是《中国 科学技术史》30卷中的一卷,其他卷我虽然没有看过,同是科技史,相信或多或 少都会有涉及天人合一和三才思想的地方,按照两位的逻辑,恐怕更够得上“中 国纳税人出钱办了中国科学院和研究自然科学历史的研究所,当然是为了繁荣科 学,而不是为了阻碍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这顶帽子。   现在市场上的确出版了大量宣扬风水迷信的书籍和文章,我都没有看,还是 两位比我关心,知道的多,奇怪的是,我在序言中从来量没有提起市场上任何出 版的风水书刊,引用或赞同它们的观点,我只对王先生的书说我要说的话,两位 为什么把市场上那些宣扬迷信的书刊同我的序言混为一谈(不俱引),让我一起 接受批判?《风水~人居与环境》即将出版,这书是用现代科学知识试行解剖, 完全可以容许,更可以评论,如有错误甚至宣传迷信的地方,当然应该严肃批评, 但希望不要用上面的引文那样,说什么“中国纳税人出钱办了中国科学院和研究 自然科学历史的研究所,当然是为了繁荣科学,而不是为了阻碍科学在中国的发 展,可是,却研究出吹捧风水迷信这样的东西,…”、“中国科学自然史研究所 是在中国创建新地的竺可桢先生提议建立的,而今竟有人在此倒行逆施,…”。 竺可桢先生任浙江大学校长时,我聆听过他的精彩演讲,他的学术论文好些同农 业密切有关,我时常引用他的论文,对竺先生非常尊重敬仰,自问决不至于对他 创建的“中国科学自然史研究所…倒行逆施。”我以前从来没有看风水的书,更 没有写过风水的文章,这次为王先生写序,纯属偶然,相信今后再也不会有第二 位写风水著作的人恰好又是我的同事,又恰好要我写序,这种可能性是零。所以 这篇闯了祸的“宣传”风水迷信的“说风水”是唯一的一篇,再也不会有续篇, 继续宣扬迷信,两位可以放心。我和两位都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为中国的科学事 业添砖添瓦,对我的错误,希望通过善意的批评,达到团结,不要随便把人往相 反的方向推,成为科学发展的阻力和对立面。   2003,2,12   说“风水”   ——《风水与人居环境》代序   游修龄   “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产和宠儿,君臣父子,士农工商,上起皇帝, 下到百姓,几千年来传承不衰,没有人怀疑,很少人唱反调。但从清末以来,西 洋科技挟洋枪大炮长驱直入,国家饱受欺凌,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莫此为甚。 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志士,痛定思痛,寻找原因,归咎于科举害人,必须改弦更 张,废科举,兴学堂,全面学习西方科技。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国粹的风水,阴 阳五行,以西方科学技术的成就为比照,被看成是迷信的同义词,于是一下子跌 到最低谷,稍有些科学知识的人,都敬而远之,不再相信,只剩民间还部分潜在 地流行,已不成气候了。所以《辞海》对风水的定义是:“风水,也叫堪舆。旧 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 者一家的祸福。”《辞海》这个定义,实际上等于是给风水定了性。   奇怪的是,风水也似“六十年甲子团团转”一样,居然也有时来运转的时候。 从20 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则迟至文革以后,风水这个古董,又慢慢地得到国 内外的再认识和再评价,拨云雾而见青天,发现它还有未被认识的科学内含,而 且这种内含还远未得到发掘和研究,还是个有待开发的宝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本书《风水与人居环境》给出了从头到尾、来龙去脉的解答。   风水,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是就其早期起源而言,说复杂 是它的几千年实践、积累下来来的精芜并存的经验,形诸文字记载的,汗牛充栋, 难以理解研究的问题。   论风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的狩猎时期,那时人们就已经知道选择 避风向阳的洞穴作住所,有利于保温、防潮、防兽、防火,可说是狩猎采集人已 经知道选择穴居的风水。云南傣族古歌谣还保留傣族祖先穴居采猎生活的歌辞, 可以证明这一点。   到了原始农业时期,人们开始定居了,对环境居住条件又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和理解。从考古发掘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来看,它们都遵循一个共同原则,即 中华大地处于北半球温带的前提下,必然坐北面南,背山近水, 或有濠沟环绕 聚落,聚落以内,祭祀区位那里,墓葬区位那里,公共屋在那里,粮仓位那里, 都有合理的设计和布局,这就是原始社会时期的风水。   风水的事,如果超越人类去观察,在动物界也存在。譬如一些鸟类的筑窠, 必选择悬崖峭壁的凹处,或高大的树梢上,显然有利于保证产卵、孵卵和喂饲雏 鸟的安全。狡兔三穴,不妨视为野兔保护自身安全的风水。 有趣的是,燕子喜 欢在人家的屋檐下筑窠,知道人们会爱屋及鸟,是很可靠的“燕居”, “旧时 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诗很形象地形容燕子也具有风水的本能。   在选择风水环境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累积起许多的经验体会,于是产生 了抽象的理论认识,以后又慢慢形成体系,这就成为风水或堪舆的理论,以及它 们的流派。清乾隆修的《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专辟《堪舆部》,收集了历代 有关风水的各种文献,达30卷之多,可谓集中国堪舆文献之大成,里面充满了从 阴阳五行八卦所演绎出来的风水理论和操作要领,并附有大量的图解说明,现代 人看来,会觉得不知所云,难以理解。主要是现代人生活在科技知识的环境里, 对历史上留传下来的很难理解的《易经》、《河图》、《洛书》、 阴阳、八卦、 五行及其大量的阐释文献,非常陌生了。   为什么风水只产生于中国,西方则没有?这需要从中西文化发育的背景不同 去理解。   回顾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历,不论东西方,都经历过人是自然奴隶的阶段,因 为那时自然的力量过于强大,人只能屈服于自然力,崇拜自然力的前提下,求得 生存。过了这个阶段,中国和西方各自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走的是“天人 合一”“天地人”三才和谐统一的道路,即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在适应自然中求 得生存和发展。西方走的是人要力求改造自然,予取予求,做自然界主宰的道路。 两条不同的道路,各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条件因素。   在中国,几千年来,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华南的传统农业,一直以种植业为 主,畜牧业依附于种植业,极不发达(大西北因气候干燥,雨量稀少,地广人稀, 只适宜于畜牧)。种植业把农民牢牢地固定在农田上,由此而带来人民必须永久 定居在一个地方,生老病死,都离不开这个祖祖辈辈辛苦耕耘、赖以为生的土地。 即使因战乱或迁徙,抵达到一个新地方,首先就是选择今后定居的风水环境。 这种固定的农耕经济,产生了必须选择定居环境和墓葬环境,以求生活安定,子 孙兴旺,逝去的祖先地下安眠。从帝王选择都城和皇陵,到老百姓选择住宅和墓 地都一样。这种选择居住地和选择墓葬地的风水要求和实践,孕育了天人合一、 天地人“三才”的宇宙观、生命观的哲学思想。其优点是富有环境保护意识,人 的生活对环境资源的索取,具有自我克制的约束力。但它也带来保守安分,听天 由命的宿命论思想。民间谚语就有“生煞的命,钉煞的秤。”“命运天排定,不 必争老命。”等。   再看欧洲,欧洲总面积1040万方公里,同中国960万方公里相近。欧洲的自 然环境与中国却大不相同,它的岛屿和半岛很多,中国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相加, 还不及一个爱尔兰大。欧洲大陆的海岸线长达3.79万方公里,是世界海岸线最长 的一个洲,中国大陆海岸线只有1.8万方公里。欧洲因有几条高山山脉和森林的 阻隔,使欧洲分割成许多国家(现有43国),语言繁多,难以有统一的文字。欧 洲的地势以平原为主,绝大部分的地区气候湿润温和,河流稠密,适宜于放牧。 故早期的欧洲人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生活,居无定所。对生活资源的需求是掠 夺性的,对环境的追逐,常常弃旧就新,彼此争夺。后来虽然有了种植业,但畜 牧业仍旧占主导地位,膳食结构仍以肉奶类为主,粮食为副。这同中国有史以来 的膳食始终以粮食为主,肉食为辅,形成鲜明对照。   欧洲因海岸线很长,又促进了向海洋发展的欲望,航海的能力很强。与之相 应的是,基督教作为欧洲人精神的寄托,也是排他性的,唯我独尊的,征服一个 异族新地方,同时也必要求异族人信仰基督教,十字军东征,声势显赫,却是典 型的历史悲剧。这种早期的影响是如此的深远,以至于直到今天,美国以其强大 的、所向无敌的国力,总是企图把美国的价值观、政治观、宗教信仰等,强加于 世界其他国家民族,从而导致许多的国际紧张关系。这与中国作为农耕民族,希 望用兴筑长城的方式,以防止西北游牧族的入侵,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的哲学,形成鲜明对照。这就是风水只能产生于中国而不能产生于欧洲的根本原 因。   欧洲自从古罗马征服希腊化的各国以后,希腊文化遂得以向西欧传播,影响 了此后整个欧洲文化的发展。希腊哲学把人独立于世界以外,视人与自然是主客 关系,人以独立的身分,对世界进行客观的、分解的观察研究,不断追求解剖自 然的秘密,要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这种研究方式决定了它是还原论的方法 论,不断解剖物质世界的微观结构,导致今天的物理学寻找出12种基本粒子,还 未能结束。尽管中国的庄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即提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 不竭。”的推断(《庄子·天下篇),可是只停留在抽象的命题上,后世也只围 绕“金、木、水、火、土”打转,没有人进行过物质基本结构的探索和实验,这 就是东西方思维的不同。因为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和生命观,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 分子,人不能离开自然,人与自然融合一起。如果说中国人的思维是综合性的只 见森林,那末欧洲人的思维是分解性的只见树木。只见森林,不能了解森林的丰 富的树木种类组成;只见树木,不能清楚单独的树木在森林中的地位和作用。   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教训,可举明末清初中国从西洋传入眼镜、望远镜、显 微镜的事实为例,中国只接受了眼镜,因为眼镜很实用。对显微镜和望远镜不感 兴趣,没有进一步发展,因为不知道有了显微镜,才能发现细胞及其内部结构, 分裂繁殖规律;有了望远镜,才能深入观察宇宙星空。清初康熙时候,西方已经 籍显微镜弄清楚动物的授精过程是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胚胎,通过不断分 裂形成胎儿。乾隆时的纪昀(1724--1805)引用他的朋友程鱼门对男女授精的解 说是:“夫胎者,两精相搏,嗡合而成者也。媾合之时,阳精至而阴精不至,阴 精至而阳精不至,皆不能成。皆至矣,时有先后,则先至者,气散不摄,亦不能 成。”又,“精如谷种,血如土膏,旧血败气,新血未生,乘生气乃可养胎也。”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 这是典型的不通过实验观察,只 恁主观想象,用阴阳、血气等抽象概念,去解释授精孕胎的过程,怎么可能再深 入下去呢。   这个例子非常象传统风水理论的核心“气”的概念,尽管“气”含有科学的 因素,传统的理论就是说不出来,说不清楚,也没有办法深入揭示。可是西方物 理学对“气”的研究,随着物理学的进展而日趋明朗。最初,17世纪的德国科学 家莱布尼茨释“气”为“以太”,到20世纪李约瑟释“气”为“幅射能”,日本 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将“气”看成类似的量子场,钱学森先生认为可能是一种电磁 波等,这就越来越深入地理解“气”的本质。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果,世界各国的经济起飞,工农业生产发展,物质供 应充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都是无休无止地开发地球资源,付出环境污染、 陆海生态恶化、物种消灭的代价置换回来的,充分暴露出科技这双刃剑带来的负 面作用,即本书提到的“三 P ”问题。1960年代出版的一本由Rachel Carson 着的 ,中译《静寂的春天》,最先敲起了警钟,很快传遍全球, 以后类似的著作接踵而来。在对“三 P”问题的反省思考中,西方学者开始注意 到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有助于弥补西方还原论的不足,其中也包括风 水的考察理解在内。研究并著述《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权威李约瑟,以他反复多 年在中国的亲身经历,认为风水是“准科学”,本书还列举了一系列西方学者对 风水的科学性评价甚至赞扬。随着国外出现风水热,国内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建 筑史、考古等领域,也都出现了重新认识风水、评价风水的风水回归热,终于拂 去蒙在古老风水身上的迷信尘埃,显露出它的本来面目,还给它以应有的地位。   本书作者关心研究风水问题多年,积累了大量实地考察研究的数据和经验, 在这个风水获得再认识的大背景下,深受鼓励,于是首先试行在浙江大学开出 “风水和人居环境”的选修课,想不到深受到选课学生们的欢迎,在此基础上, 作者把讲稿加以修订、整理、充实,写成这本《风水与人居环境》,无疑有利于 进一步扩大交流的范围,使更多关心风水的人获得经过科学整理解释的风水与人 居的知识及其发展前景。   本书前四章是对传统风水的历史沿革作了扼要又够详细的介绍和分析,第五 章叙述现代物理学对传统风水的研究剖视,把风水这个抽象的、神秘的、一向说 不清的概念,给予科学的阐释。是把中华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风水,同现代科学 给予的分析评价交互衔接起来,揭示出风水本质的最重要的一章。接下来的第六、 七、八这三章分别就中国古都风水的选址典型实例、城市人居环境优选中的风水 评析以及村宅居民、别墅楼盘的风水选址等,逐一作了评析。把科学的风水观和 传统的风水观有继承有批判地结合,对传统风水的再认识和再评价,同时以此为 指标,指出现代化城市建筑布局中出现的违反人居和环境原则的各种弊端,并进 一步指出今后风水科学应该遵循的发展走向和任务。全书的另一个特色是附有许 多形象、生动的从古籍中选择出来的插图,以及现代科学考察研究的风水环境地 图,非常有助于读者的深入理解。   风水与人居环境这个课程的开设,受到欢迎,并非偶然,其实有它客观必然 的因素。它透露的潜在信息是,上世纪初期的“五四”运动,解放思想,在破除 封建的旧思想、旧遗产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难免带来副作用,即把精 华和糟粕纠缠难分的传统文化如风水,一概视为迷信而全盘否定。现在,迎来新 一轮的中西文化交流,在相互对等的视野下,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中华传统文化 除了糟粕的部分以外,更还有值得珍惜的、精华的一面,在当前中西科技和经济 建设差距还很大的情况下,要以史为鉴,切不可在追赶西方科技和经济建设的同 时,自我菲薄,自暴自弃。中西文化应该互补沟通,取长补短。国内外都掀起的 风水热,以及本书的出版,便是这个大潮中涌现的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浪头。 (XYS2003022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