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典型胡说中的非典型逻辑——评《反科学主义不等于反科学》   赵南元   吴国盛教授想摘掉反科学的招牌,肖显静博士前来帮忙,说《反科学主义不 等于反科学》,没想到拍马屁的手却打了吴教授一个耳光,文章倒数第二段列举 了吴教授的所作所为,然后说“这两方面都会导致反科学,不利于科技的发展和 社会进步,是应该抛弃的。”   其实肖博士真正的作用是帮了吴教授的批评者的忙。吴教授的文章或访谈有 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逻辑混乱,让人不堪卒读,批评起来当然比较费劲。而肖博 士的文章则条理清晰,具有某种统一性和透明性,把论证过程明明白白的摆在大 家面前,批评起来就不像吴教授的文章那样费猜测。   肖博士这篇文章有个贯穿全篇的“论证方法”,名曰“形容词堆砌法”。遇 到自己认为对的,就加上几个褒义的形容词;遇到不赞成的,就加上几个贬义的 形容词,然后宣布“证毕”。此论证方法不为肖博士所特有,而是在人文学者的 论证中普遍使用,故曰“典型”。但是无论从何种典型逻辑出发,都无法认为 “形容词堆砌法”称得上是有效的论证,所以不能称之为“典型论证”,只能称 之为“典型胡说”。   由于肖博士文章的一致性很好,所以我们只从中随意拎出一段进行剖析,就 可以知道这种“形容词堆砌法”的精髓奥义,由一斑可见全豹。例如以下的一段:   “再次,扭曲人文社会科学。将自然科学方法应用到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中, 这本身没有错。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人文社科的研究范围,增加了所获知识的准确 度和可操作性。但是,一味地将科学方法僵化地应用到人文社会的研究中,只会 导致不恰当知识的产生。方法的应用应该与所研究对象的特点联系起来。当前人 们对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的考察批判也说明了这一点。”   在这一段中,肖博士所赞成和反对的作法之间,只差两个贬义的形容词: “一味”和“僵化”。对此,任何稍有“理性怀疑精神”的人都禁不住要问:谁, 根据什么,能决定一个行为该不该加上“一味”和“僵化”这两个形容词呢?肖 博士显然没有想过也回答不了这个致命的问题,在他和很多“人文学者”的“缺 省配置”中,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得了某个洋人“大师”的真传秘笈,练就了一双 火眼金睛,偏偏就有这个区分是不是“科学主义”的特异功能。然而这是反科学 文化人编织的神话,是个弥天大谎。   把一个领域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在其他领域,是每个人都可以尝试的方法,不 会有任何人去向肖博士请教这种应用是否可以“与所研究对象的特点联系起来”, 只能自己通过具体的研究,由是否获得有价值的成果来判断成败。如果成功,无 论你说它是“经济学帝国主义”还是“危险的观念”都阻挡不了。在这个问题上 肖博士没有特异功能,只能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按照“成王败寇”的原则当个事 后诸葛亮,而且不可能有预测能力,从“休谟问题”可知,即使有一百个失败者, 也还不能说第一百零一个是“一味”和“僵化”,必然失败。毕竟费尔玛大定理 三百年无人证出,最后还是有人成功。“对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的考察批判”除 了说明有那么一些人在反科学,什么也“说明”不了,如果“反科学主义取向心 理学”能取得有意义的成果,才能服人。遗憾的是这种“反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 除了胡说,不可能得到什么。   在“形容词堆砌法”制造的“典型胡说”背后,支撑着一个“非典型逻辑”: “你是错的(坏的),当且仅当,我看你不顺眼。”对付这种非典型逻辑,可以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反科学文化人扔过来的形容词,例如“盲目”、“僵化”、 “霸权”、“信仰”、“滥用”、“负效应”、“万能论”、“缺乏理性批判” 等等,可以原物奉还,尺寸合适,分毫不爽。 (XYS200304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