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超越界限: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 艾伦·索卡尔   超越学科之间的界线……(是)一项危险的研究,因为它很 可能破坏公认的认知方式所划定的界线。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 间的界线一直是最牢固的界线之一。          ——瓦利埃·格林伯格,《超越性解读》   把意识形态转变为批判性的科学**……是这样一个基础上进 行的,这一基础就是科学与意识形态所有前提的批判必须是唯一 绝对的科学原理。       ——斯坦利·阿诺罗维兹,《作为权利的科学》   有许多自然科学家,特别是物理学家,至今还坚持认为:关 注社会和文化批评的领域,或许除了一些外围的影响外,不会对 他们的研究有任何实质性的贡献。几乎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一种 思想,即他们世界观赖以生存的基础,应该依照社会和文化的批 评来进行修正和重建。他们坚持后启蒙运动霸权长期强加在西方 学术界的教条,这种教条可以简单概括为:存在一个外部的世界, 其特性独立于任何个体的人,甚至独立于作为总体的人类存在; 这些特性被隐藏在“永恒的”物理学规律之中;人们能通过(所 谓的)科学方法所规定的“客观的”程序和认识论上的规范,来 获得关于这些定律的可靠的,虽然是不完备的和试探性的认识。   然而,20世纪科学在深层次上的观念变化已经破坏了这种笛 卡尔—牛顿式的形而上学(Heisenberg 1958,Bohr1963)。在 科学的历史和哲学的研究中,具有革命精神的思想家更进一步对 这种形而上学的可靠性(Kuhn 1970,Feyerabend 1975,Latour 1987,Aronowitz 1988 b,Bloor 1991)提出了质疑。当前,女 性主义和后现代结构主义的批评已经消除了主流西方科学实践中 的客观存在内容的神话,揭示出隐藏在“客观性”神秘面纱后面 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Merchant 1980,Keller 1985, Harding 1986,1991,Haraway   1989,1991,Best 1991)。因此,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 认识到,物理“实在”,只不过是一种社会“实在”,本质上是 一种社会和语言的建构。科学“知识”远不具有客观性,它反映 或隐含着其赖以生存的文化中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或权力关 系;科学真理的断言本质上具有理论负载和自我指涉,因此,科 学共同体的话语,尽管其具有不可怀疑的价值,但从不同见解者 或受排斥的团体中产生出来的反霸权的叙事来说,人们不能够断 言它们具有一种认识论上的权威地位。这些叙事的主题,尽管某 些侧重点不同,但能够被追溯到阿诺罗维兹对量子力学诞生的文 化结构的分析(Aronowitz 1988b,第9章和第 12章);罗斯对 后量子科学中对立的话语的分析(Ross 1991,导言和第1章); 伊里伽莱和海莉斯对隐含在流体力学中的性别密码的揭露 (Irigaray 1985,Hayles 1992);哈丁对隐含在一般意义上的 自然科学,特殊意义上的物理学中的性的意识形态的广泛批评 (Harding 1986,第2章和第 10章;Harding 1991,第四章)。   在这篇文章中,我的目的是通过解释量子引力的最新发展, 更进一步发展上述分析:在这一物理学中的新兴分支——量子引 力中,海森堡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被综合和替代了, 正如我们将会看到,时空的流形终止了作为客观物理实在的存在; 几何变成了相对的和语境式的,以往的科学的基本的概念范畴 (其中,包括存在自身)已经变成尚存疑问的和相对的。我将会 证明,这种观念上的革命,对于一种未来的后现代和具有解放意 义的(liberatory)科学的内容来说,具有深刻的意义。   我将按如下步骤来展开这篇文章。首先,我将非常简短地讨 论由量子力学和经典的广义相对论所引起的某些哲学和意识形态 的问题。其次,我将概括出新兴的量子引力理论的概貌,讨论其 中产生的某些概念上的问题。最后,我将评论这些科学发展的文 化和政治上的涵义。需要强调的是,这篇文章肯定是试探性的和 初步的;我并不会假装我能够回答我提出的所有的问题。相反, 我的目的是引起读者对物理学中这些重要发展的注意,并尽可能 概括出这些发展的哲学和政治的涵义。我将努力把数学知识控制 在最低限度,但我已认真地提供某些参考书,从这些书中,有兴 趣的作者能够找到所有有关必备的细节知识。   1、量子力学:不确定性、互补性、不连续性和相同连通性   我并没有有意识地涉入量子力学的概念基础的广泛讨论之中 [1]。任何认真研究过量子力学方程的人都会完全同意海森堡对 其著名测不准原理的概括:     我们不能再谈论独立于观察过程的粒子的行为   了。作为一种最终结果,在量子力学中形成的数学   化的自然规律不再处理基本粒子自身,而是处理我   们对它们的认识。也不能再问这些粒子是否是客观   地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     当我们谈论存在于我们时代的精确科学中的世   界图景时,我们是指一种自然的图景,而不是指我们   与自然的关系的图景。……科学不再是一个作为客   观的观察者来面对自然,而是把自已视为一个在人   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的演员。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分   析、说明和归类的科学方法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来   自于这样的事实:通过自身的介入,科学改变和重新   塑造了其研究的对象。换言之,方法和对象不再相   互分离了。(Heisenberg 1958,P.28-29)[2]   类似地,玻尔写到:“在普通物理学意义上的一种独立实在 的存在既不能够被归属于现象,也不能够被归属于观察的力量。” (Bohr 1928,314)。斯坦利·阿诺罗维兹已经很令人信服地把 这种世界观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部欧洲所出现的自由 主义逐渐占居上风的那些转折年代。[3]   量子力学第二个重要的方面是互补性或辩证法 (dialecticism)。光是粒子还是波?互补性原理“认识到粒子 与波动性是相互排斥的。然而,对所有现象的一种完备的描述来 说,这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Pais 1991,p.23)。[4]更一 般地,海森堡写道:     我们用来描述原子系统的不同的直观图像,虽然   对特定的实验来说,是完全充分的,然而却是相互排   斥的。如:玻尔的原子能够被描述为一个小规模的行   星系统,外围的电子围绕着原子核旋转。然而,就其   他实验来说,我们能够更加便捷地想象原子核周围是   一组稳定的波,这些波的频率表现为原子发射出辐射   的特性。最后,我们能够从化学上来考虑原子。……   当每一种图像被置于适当的地方时,它是合理的,但   不同的图像则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我们把它们称为互   相补充的(Heisenberg 1958,P.40-41)。   玻尔又说。“对同一个对象的一种完备的说明可能需要不同 的观点,这对描述的单一性提出了挑战。的确,严格地说,对任 何概念的有意识的分析都排除掉其简单的应用。”[5]后现代主 义者的认识论的这种预言决不是一种巧合,弗洛拉(Froula 1985)和霍勒(Honner 1994),特别是普罗特尼斯基对互补原 理和解构之间的深刻联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Plotnitsky 1994)。[6][7]   量子力学的第三个方面是不连续性或间断性(rupture): 正如玻尔解释的那样:“(量子理论)的本性可能被详细地表达 在所谓的量子假设之中,这一假设把任何原子的过程描述为在本 质上是不连续的,或者说,是相当粒子化的(individuality), 完全与经典的理论或普朗克所描述的量子行为无关”(Bohr 1928,cited in Jammer 1974,P.90)。半个世纪后,术语 “量子跃迁”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语言之中,以致于当我们采 用这一词汇时,并没有意识到其在物理学理论中的来源。   最后,贝尔定理[8]和其目前的一般化形式[9]表明一个观察 行为此时此地不仅能够影响到正在被观察的对象——正如海森堡 告诉我们的那样,而且还会影响到无论多遥远(如在仙女座星系) 上的对象。这种现象(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幽灵式的”)对 传统机械论的空间、对象和因果关系[10]提出一种最基本的重估, 提出一种新的世界观,在其中宇宙被赋予相互联系和整体论的特 征:这就是物理学家大卫·玻姆所称之为的“稳秩序”[11]的东 西。这些来源于量子物理学充满真知灼见的新世纪(New Age) 的解释,常常是一种没有依据的反思性追求,但这种解释的一般 的正确性是无可怀疑的[12]。用玻尔的话来说:“普朗克对基本 的运动量子的发现……揭示出一种内在于原子物理学的整体性, 超越了古代的狭隘的物质可分性的观念。”   2、经典广义相对论的解释学   在牛顿机械论的世界观中,空间和时间是分离的和绝对的 [13]。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空间和时间的区别消失了, 只存在一种新的统一体:四维时空,观察者对“空间”和“时间” 的感知依赖于其运动状态[14]。用赫尔曼·闵可夫斯基的名言来 说:“从今以后,空间自身和时间自身将必定会消失在纯粹的阴 影之中,只有两者的统一才会保留着一种独立的存在。” (Minkowski 1908,Lorentz et al.的译本 1952,P.75)不 过,闵可夫斯基的时空观中所隐含的几何学仍然保留着绝对性的 特征。[15]   只有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发生了革命 性的改变:时空几何学变成了一种随机性的和动态性的,把自己 隐藏在引力场中。从数学上来看,爱因斯坦结束了欧几里德(今 天它甚至还在折磨着中学生)以来的传统,采用由黎曼所发展起 来的非欧几何。爱因斯坦的方程是高度非线性的,这就是为什么 许多在传统框架中训练出来的数学家发现:理解这些方程是如此 困难,以致于无法解决它们。[16]在非线性可以忽视的情况下, 牛顿的引力理论近似地对应着爱因斯坦方程。爱因斯坦的广义相 对论因此也就包含着牛顿理论所有的公认的成就,同时在预言直 接产生于非线性的基本的新现象方面超越了牛顿理论:如太阳附 近光线的弯曲;水星的近日点运动和恒星由于引力坍缩而陷入黑 洞等现象。   广义相对论是如此神秘,以致于它的某些结果(是从完美的 数学中推导出来的,天体物理学观察正在逐步地证实它们)读起 来就像科学幻想。黑洞今天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了,虫洞 (wormholes)已经开始展现其魅力。或许今天人们更不熟悉的 是哥德尔对爱因斯坦空间的一种构造,就包含着一种封闭的类时 曲线(timelike curves),那就是说,在这样的一种宇宙中, 人们可能会返回他们自己的过去。[17]   因此,广义相对论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崭新的、与我们的直觉 相对立的空间、时间和因果性的概念[18];因此,如果是广义相 对论不仅在自然科学上,而且在哲学、文学批评和人文科学上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并不要为此而感到惊讶。如30年前,在一 个受人们欢迎的“批评性语言和人的科学”讨论会上,让·海普 莱特(Jeam Hyppolite)就提出了一个在科学话语中有关雅克· 德里达的结构和符号的理论的尖锐问题:     如果我采用某种代数结构(集合),那么中心在   什么地方?中心是否是对勉强允许我们理解元素之   间的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则的认识?或者说,中心是   某些在集合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的元素?……如在爱   因斯坦那里,我们明白了经验证据所拥有的某种特   权的消失。与此相关,我们看到了一种常数的出现,   一种时空结合的常数,它不属于任何生活于经验中   的实验者,但在某种程度上,它主导着整个结构;这   一常数的概念,是中心吗?(Jean Hyppolite 1970,   P.265-266)。[19]   德里达敏锐的回答涉及到经典广义相对论的核心:     爱因斯坦常量不是一个常量,不是一个中心,它   只是一个变量的概念——最终,它是游戏的概念。   换言之,它不代表对某一事物——一个观察者能够   把握这一研究领域的中心——的认识,它只是一个   游戏的概念。   用数学术语来说,德里达观察到爱因斯坦场方程G_μν=8 πGT_μν在非线性的时空微分同胚(无穷次可微,但不必解析 条件下的时空流形的反身映射)下的不变性。关键在于这种不变 群在“可变迁地作用”(acts transitively);这意味着任何 时空点,如果是真实存在,将能够转化为任何其他的点。在这方 面,无穷维的不变量的集合,将会消除观察者和被观察对象之间 的区别;欧几里德的、和牛顿的G,从前一直被认为是常数,因 而是普适的,现在却要其在不可避免的历史性中来理解。假设的 观察者现在却不可避免地被解除了中心化,与任何时空点脱离了 认识上的联系,这种时空点不再能纯粹从几何上来定义。   3、量子引力:弦、交织(weave)或形态发生场   然而,这种解释,在经典广义相对论中是充分的,但在新兴 的量子引力的后现代观中却是不完备的。当量子引力场——几何 学的具体化,变成非交换性(因而是非线性的)的算子时,作为 一个几何实体的G_μν的经典解释如何可能被保持呢?现在,不 仅观察者,就是几何的概念,都必须是相关联的和语境式的。   因此,量子理论与相对论的综合是理论物理学未能解决的中 心问题。[21]今天没有一个人能肯定地预言什么是这种综合的语 言和本体论,更不用说什么是这种综合的内容。然而,如果这一 综合的时刻真正到来,它也不过是用来验证历史上理论物理学家 在试图理解量子引力时已采用的比喻或想象而已。   在普郎克尺度上(大约10^-33厘米的范围内),20世纪60年 代,物理学家就开始尝试把几何学视为一种“时空的泡沫”:时 空曲率的泡(Wheeler 1964),表现出一种复杂的和连续变化的 相互连通的拓扑学。但物理学不能够更进一步运用这种方法,这 或许是由于那时的拓扑学和流形理论的发展尚不充分。   在20世纪70年代,物理学家尝试了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通 过假定爱因斯坦方程是近线性态,来简化爱因斯坦方程,随后, 他们把标准的量子场理论的方法运用到了上述简化了的方程。但 这种方法也失败了:这导致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用技术的 术语来说,是“扰动性不可重正化”(Perturbatlvely nonrenormallzable)。(Isham 1991,see.3.1.4)。这意 味着: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强的非线性特征,是其理论的本 质;任何试图声称非线性是一种弱条件的尝试,都是自相矛盾的 (这并不奇怪,近线性的方法破坏了广义相对论的几乎所有的特 征,如黑洞)。   80年代一种相当不同的方法,也就是现在所知的弦理论变得 流行起来:在这种理论中,物质的基本构成不是点状的粒子,而 是相当微小(普郎克等级上)的封闭或开放的弦(Wheeler 1964)。在这种理论中,时空流形并不是作为一种物理实在而存 在;而时空是一个派生概念,仅在大尺度(这里“大”意味着比 10^-33厘米长!)的范围内近似地合理。当时,热衷于弦理论的 人认为他们正在接近一个终结理论,——谦虚并不是他们的一个 优点,某些人现在还在这样想。但弦理论中的数学困难是相当令 人生畏的,看来目前也无法解决。   就在目前,一小群物理学家已经返回到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中的完全非线性上,用阿伯汉·阿西泰卡所发明的一种新的数学 符号,试图提出一个对应的量子理论(corresponding  quantum theory)(Ashtekar,Rovelli and Smolin 1992, Smolin1992)。他们获得的图像是迷人的:正如在弦理论中,时 空流形只是在大尺度的范围内合理,但不是一种客观实在。在小 尺度上(普朗克尺度),时空的几何学是一种交织,一种弦的复 杂的相互交错。   最后,一个激动人心的方案在过去几年中,在一组不同学科 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生物学家的通力合作下已经获得了引人注 目的发展:这就是形态发生场理论。[22]从80年代中期以来,这 一领域中已经积累起的证据,首先得到研究进化的生物学家 (Waddington 1965,Comer 1966,Gierer et al.1978)的认 识,表明这一场与量子引力场有着密切的联系[23]:(a)这种 场充满整个空间;(b)这种场与所有的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 而不论这种物质能量是否被磁化;并且最有意义的是(c)这种 场在数学上被认为是一种“对称的二阶张量”。所有这三个性质 是引力的性质,几年前,人们已经证明了一个对称的二阶张量场 的内部相容的非线性理论,至少在最低能量状态,正是爱因斯坦 的广义相对论(Boulware and Deser 1975)。因此,如果证据 (a),(b),(c)能够成立,那么我们就能推出形态发生场 是爱因斯坦引力场的量子表现(quantum counterpart)。直至 目前,这一理论还被高能物理学权威人士所忽视或嘲笑,这些人 士在传统上一直埋怨生物学家(更不用说人文科学家)对他们的 “地盘”的人侵。[24]然而,某些理论物理学家目前已经开始注 意到了这种理论,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25]   现在讨论弦理论、时空交织或形态发生场是否将会在实验室 中被证实,还为时过早:这种实验是很难操作的。但值得注意的 是所有这三种理论有着类似的概念结构:强的非线性,主观的时 空,不变通量和强调相互联通的拓扑学。   4、微分拓扑学与同调理论   几乎所有的外行人都不知道,在70年代和80年代中理论物理 学经历了一场重要的变化(虽然这还不是一种库恩范式意义上的 变化):仅仅处理局部流形的数学物理学的传统工具(实分析和 复分析),已经被用来解释宇宙的整体结构的拓扑方法(更准确 地说,是微分拓扑方法[26])所补充。这种趋势体现在测量理论 中对不规则对象的分析(AIvarez-Gaume 1985)[27],体现在涡 漩调制相变(vortex-mediated Phase iransitic)理论以及弦和超弦 理论中(Green,Schwarz and Witten 1987)[28]。最近几年来,已 经发表了大量有关“物理学家的拓扑学”的书籍和评论(如 Nash and sen 1983)。   大约就在同时,在社会与心理科学中,雅克·拉康指出了微 分拓扑学在其中所扮演的一个关键角色:     这一图形(麦比乌斯带)可看作是一种重要的   内截形在基点上的基,在结点处构成了这样一个课   题。这远远超出了你的最初的考虑,因为你可以找   到能够作出这种内截面的那种表面。你也许会注意   到球面,那种表示总体的熟悉的符号,但并不适合作   这种表面。而环面,一个克莱因瓶,一个正交面就能   够作出这种内截面。当用来解释精神疾病结构的许   多症状时,这种差异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果你   能够通过这个基本的内截面把该课题符号化,这样   你就能够指出环面上的一个内截面与神经过敏有   关,正交面上的截面则与另一种精神疾病有关   (Lacan 1970,P.192。193)[29]   正如阿尔都塞(Althusser)正确地评论道:“拉康最终给 出了弗洛伊德思想所必需的科学概念”[30]。就在当前,拉康的 “主题的拓扑学”已经被富有成效地应用到电影批评(Miller  1977-1978,P.24-25)[31]和对爱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 之中(Dean 1993,P.107-108)。用数学术语来说,拉康在这 篇文章中指出了球面的第一个同调群[32]是不重要的,但其他表 面的同调群却具有深刻的意义;这种同调群可能与经过一次或更 多次正交后的表面相连通或不连通[33]。更进一步说,正如拉康 所猜测的那样,在物理世界的外部结构和其内在的心理状态的量 子结理论(qua knot theory)之间,存在一种密切的联系:这 种假说现在已经被威腾所从事的结的不变量的研究工作所证实, 这项工作来源于三维的彻·西蒙斯(Chern Stmons)的量子场论 (Witten 1989)。   类似的拓扑结构在量子引力中也出现,但由于所涉及的流形 是多维的而不是二维的,高级的同构群也就扮演着一种特定的角 色。这些多维的流形在传统的三维笛卡尔空间是不可见的,如三 维射影空间除产生于将普通的三维球面的对径点的粘合,会要求 一种至少五维的欧几里德的嵌入空间。(James 1991,P.271- 272)[介小]不过,人们通过一种恰当的多维(非线性)逻辑, 至少能够感觉到较高级的同构群存在(Kosko 1993)[35]。   5、流形理论:整体和界线   鲁丝·伊里伽莱(Luce Iriryarary 1987,P.76-77)在 那篇影响很大的文章“科学的主题被性别化了吗?”中指出: “数学科学,从整个理论上来看泊身只涉及到封闭或开放空间…… 它们本身很少关心部分开放的空间,很少关心还没有被清楚地描 绘的整体,很少分析边界的问题。[36]1982年,当伊里伽莱的论 文刚发表时,是一个富有挑战意义的批评:微分拓扑学传统上主 要关心的是那些在技术上称之为“没有边界的流形”的研究 (Hamza 1990,McAvity and Osborn 1991,Alexander,Berg and Bishop 1993)。然而,在过去10年中,在女性主义批评的 推动下,某些数学家已经开始重新思考“带有边界的流形”理论。 这或许并不是巧合,这些流形也正好出现在保形场论、超弦理论 和量子引力这些新的物理学中。   在弦理论中,N维的封闭或开放的弦的相互作用的量子机械 振幅是通过一个在带有边界的二维流形场上的泛函积分来表达的 (Green,Schwarz and Witten 1987)。在量子引力中我们能够 看到一个类似的数学表达式成立,除非带有边界的二维的流形将 被一个多维的流形所代替。不幸的是,多维性总是与传统的线性 数学思想相抵触。尽管当前的看法有所改变(最著名的是混沌理 论中的多维非线性思想的研究),但目前多维流形的理论还是在 某种程度上没有被充分发展起来。然而,把泛函积分的方法应用 到引力场连续空间中的物理学家的工作(Hamber 1992, Nabutoskv and Ben-Av 1993,Kont-sevich 1994),很可能 会激发起数学家的注意力。[37]   正如伊里伽莱所预见的那样,在所有这些理论中最重要的问 题是:界限是否能够被超越(突破),如果能,随后会发生什么? 在技术上说,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边界条件”问题。在纯粹数学 的层次上,边界条件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大量的可能性:如“自由 的b.C”(没有突破的障碍),“映射的b.C(像在一个镜子中 的镜像映照),“周期性的b.C”(从流形的另一部分重新进 人);反周期性的b.C(带有180度扭曲的重新进人)。物理学 家提出的问题是:所有这些可想象到的边界条件,哪一个真实地 出现在量子引力的公式之中?或者说,正像互补性原理所暗示的 那样,所有这些条件是否同时发生并具有相同的地位?[38]   到此,我对物理学发展的概括必须停止,简单的理由是对这 些问题的答案至今还没有获得。在这篇论文的其余部分,我将从 那些在量子引力理论中已经相对公认(至少根据传统科学的标准) 的性质出发,试图概括出这些性质的哲学和政治的意义。   6、超越界限,发展一种具有解放意义的科学(Liberatory Science)   过去20年中,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文化论战中,具有批判 精神的理论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讨论。在当前,这些对话已经开 始详细地注意到了由自然科学提出的特殊的问题(Merchant  1980,Keller 1985,Harding  1986,Aronamtz  1988b, Harawny 1991 and Ross 1991)。特别是,马克·麦德森和戴博 拉·麦德森目前已经对相对于现代主义的后现代科学的特征做出 了一个清楚的概括。他们提出了后现代科学的两个标准:“有资 格称为后现代科学的一个简单的标准是它摆脱了对客观真理的概 念的依赖。如根据这一标准,由于量子力学的互补性诠释,尼尔 斯·玻尔与哥本哈根学派就应该被视为后现代主义者。”[39]很 清楚,在这方面,量子引力是一种典型的后现代科学。(Mark Maclsen and Deborah Maclsen 1990,P.471)   其次,“对后现代科学来说,另一个基本的概念是本质的概 念(Essentiality),后现代科学理论是根据某些理论的因素来 构造的,这些因素对理论的相容和效用来说是根本的”。 (Madsen and Madsen 1990,P.471~472).   因此,如果数量或对象在原则上是不能被观察到的,如时空 点,精确的粒子的位置,或夸克和胶子,则不应该被引入理论之 中。[40]这样,当根据这一标准,近代物理学理论中大部分理论 被排除后,量子引力便获得这种资格从经典的广义相对论到量子 化理论,时空点(也正是时空流形自身)已经从理论中消失。   然而,这些标准,正如他们所承认的那样,对一种“具有解 放意义。的后现代科学来说是不充分的:它们能够把人们从“绝 对真理”和“客观实在“的专制中解放出来,但对其他人类的专 制来说,却未必如此。用安德鲁·罗斯的话来说:我们需要一种 “公众能够回答和有益干进步利益的”科学。[41]从女性主义的 观点的角度,凯利·奥利弗(Keily Oliver)得出了一个类似的 观点:     为了革命,女性主义不应该主张描述存在或自   然事实。女性主义理论应该是一种政治工具,是在   特殊具体的情境中克服压迫的战略。因此,女性主   义的目标应该是发展一种战略性理论——不是真的   理论,也不是假的理论,只是战略的理论。(Oliver   1989,P.146)   那么,这一任务何以完成呢?   下面,我将在两个层面上概括出一种具有解放意义的后现代 科学:首先,根据一般的主题和观点;其次,根据政治的目的和 策略。   正在形成中的后现代科学的一个特征是它强调非线性和不连 续性:如,不仅在量子引力中,而且在混沌学说和相位变迁理论 (theory of Phase transitions)中,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42]同时,女性主义的思想家已经指出了对流体,特别是对剧烈 湍流,进行一种充分分析的必要性(Irigaray 1985; Hnyles1992)[43]。这两个性质看起来并不是像它们最初表现的 那样矛盾,湍流联系着强的非线性,而平缓或流动性常常联系着 非连续性(如在突变理论之中),因此一种综合的形成,决不意 味着是不可能的。   其次,后现代科学解构和超越了人与自然,观察者和被观察 者、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笛卡尔式的形而上学界限。量子力学,在 这一世纪的早期,已经抛弃了天真的牛顿式信念,这一信念存在 于客观的,“外在于我们”的物质对象的前语义世界中。正如海 森堡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能再问“粒子是否是客观地存在于时 间和空间之中”。但海森堡的公式仍然将时空预设作为中性的客 观存在,在这一毫无疑问的客观实在中,量子化的粒子和波相互 作用着(虽然是不确定的);正是在这一自我标榜的客观实在中, 量子引力对其提出质疑。正如量子力学告诉我们那样,一个粒子 的位置与动量只能是相对于一个观察行为才能存在,因此,量子 引力告诉我们时空自身是处于语境之中,它们的意义只有相对于 观察的方式才能确定(Thorn 1975,1990,Arnol'd 1992)[44]。   第三,后现代科学推翻了现代主义者的科学的静态的本体论 范畴和等级特征,取代原子论的归纳主义的观点,新科学强调整 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动态网络;取代固定的单一本质(如牛顿的 粒子),后现代主义者强调的是相互作用和流动(flows)(如 量子场)。在这方面,各种后现代科学集中表现出一种新的认识 论范式,那种被称为生态学的反思模式,被广泛地理解为“认识 到在自然的循环模式中,所有的现象具有基本的相互依赖性和个 体与社会的相互包含”(Capra 1988,P.145 )[45]。   后现代科学的第四个方面是强调象征和表征(symbolismand representation)。正如罗伯特·马克利指出的那样:后现代科 学正在逐渐地超越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表现出至今为止一直都是 属于人文科学领域的特征。   量子物理学、强子的靴带理论、复数理论和混沌理论具有共 同的基本假设:实在不能在线性的术语中被描述,非线性(和无 法解释的)方程是描述一种复杂的、混沌的和非决定论的实在的 唯一手段。这些后现代理论显示自身的最主要特征是:比喻自然, 而不是“精确地”描述自然。从这种意义上说,它们具有元批判 的性质。基于那些文学理论家而不是理论物理学更熟悉的东西, 我们可以说所进行的这些由科学家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描述策略 的尝试,表现出一种朝元理论方向发展的信号。怎样表达这种元 理论——数学的,实验的还是口头的,本质上是复杂的和难以解 决的,它不会只有一种答案,每种答案都是研究宇宙的符号论的 一部分(Robert Markley 1992,P·264)[46]   基于不同的出发点,阿诺罗维兹同时暗示着一种具有解放 意义的科学可能会从各学科之间认识论的共同点中产生出来:     自然对象同样是社会建构性的。这并不是这些   自然对象,或更精确地说,自然科学知识的对象是否   独立于认识的行为而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只能通   过“真实的”时间的假设来回答,这一假设与在新康   德主义者中普遍的预设相反,这种预设认为时间总   是有其自身的指称对象。因此,瞬时性是相对的、有   条件的范畴,而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范畴。无疑,地   球在生命出现之前就早已进化,但问题是自然科学   知识对象是否是外在于社会领域来进行建构的。如   果这是可能的话,我们就能够设想科学或艺术能够   发明认知程序,这种程序可能有效地使我们产生出   知识或艺术的手段的效果的客观化。表演艺术也可   以进行这种尝试(Aronowitz 1988b,P.344)。   最后,后现代科学不仅对根植于传统科学中的权威主义和精 英主义提出了一种有力的反驳,而且还为科学工作的民主化方法 提供了一个经验基础。正如玻尔所注意到的那样:“对同一个对 象的一种完备的说明可能需要不同的观点,这对描述的单一性提 出了挑战。”这是关于这个世界的相当简单的事实,然而许多自 称为现代主义者的科学的经验主义者却宁愿否认它。在这种情形 中,一个自称为永恒的、具有“科学家”资格的世俗僧侣怎样能 够试图维持在科学知识制造中的一种垄断?(我所强调的是我绝 不反对专业的科学训练;我所反对的仅仅是一个精英的社会团体 强加自己的“高科学”教规的做法,其目的是排除其他制造科学 知识的方式,这些方式是由不属于这一精英团体的人所创造的。) [47]   因此,后现代科学的内容和方法论,为进步的政治纲领提供 了强有力的思想上的支持,就其最广泛的意义来理解,则是:超 越界限、打破障碍、实现社会、经济、政治的文化生活全方位的 彻底民主化(Aronowitz 1994)。反过来说,这一纲领一定要包 括一种新的和真正意义上的进步的科学的建构,这种科学能够满 足于一个民主化的未来社会的要求。正如马克莱所观察到的那样, 对一个进步的团体来说,看来存在着多少是有点自相矛盾的选择:     一方面,政治上进步的科学家能够试图为他们   所赞成的道德价值恢复现有的实践,声称他们的右   翼敌人正在毁损地球,而他们,反方向的运动,正在   接近真理。(但是)生物圈的状态——空气污染、水   污染、正在消失的热带雨林、数以千计的物种正濒临   灭绝、大面积的土地承受着远远超过其负担能力的   耕种、核工厂、核武器、过去曾经是森林的地带已经   消失、饥饿、营养不良、消失的湿地、消失的草地、环   境引起了大量的疾病。所有这一切都暗示着科学进   步的实在论的幻想,恢复而不是变革现有的方法论   和技术的实在论的幻想,从根本上来说,是无关于寻   求国家社会主义复兴的政治斗争的,更不用说其他。   (Markley 1992,P.271)   另一可供选择的方案是不仅要对科学,而且还要对政治进行 深刻的重新认识:     走向重新定义系统的一种对话性的发展,即:不   仅要把世界看作是一个生态的整体,而且还要看作   是一组竞争的系统——一个靠各种自然利益和人类   利益之间的张力所结合成的一个世界,为重新定义   什么是科学和科学是干什么的提供了可能性,提供   了一种重构科学教育的确定性方案的可能性。这种   方案是有利于目前正在进行的我们应怎样干预我们   的环境的讨论的(Markley 1992,P.271)[48]。   毫无疑问,后现代科学是支持后者的,这是具有深刻意义的 方法。   除了重新定义科学的内容外,还必须重新建构和重新定义科 学劳动所处的制度场所(大学、政府实验室和企业),重新组织 奖励系统,这种奖励系统过去经常迫使科学家违反自己的良好本 性,成为资本主义和军国主义的雇用武器。正如阿诺罗维兹所指 出的那样,“美国的11000名物理学研究生中的三分之一集中在 固态物理学的这一物理学分支学科中,他们所有的人在这一领域 中都能够获得工作”(Aronowitz1988b,P.351)。相反,量子 力学或环境物理学领域中的学生却很少有工作机会。   但所有这些仅仅是第一步:为了打破“科学家”与“公众” 之间的人为障碍,任何具有解放意义的运动必须首先解除科学知 识的神秘性,实现科学知识民主化。实际上,这一任务必须通过 教育系统深刻的改革,在新的一代受教育者的身上开始实施 (Freire 1970,Aronowitz and Giroux 1991,1993)。必须消 除科学与数学的教育中权威主义和精英主义的特征,[49]科学与 数学课程的内容必须通过综合女性主义、同性恋者、多元文化论 者的生态的批评运动的观点而得到丰富。[50]   最后,任何科学的内容被深深地限制在特定的语言之中,在 这种语言中,其话语得以形成;从伽利略开始,主流西方物理学 一直是用数学的语言来构造的。[51]但这种数学是谁的数学?这 是一个基本的问题,正如阿诺罗维兹所观察到的那样:“数学和 逻辑都逃脱不了社会的‘污染”’(Aronowitz 1988b,P. 346),[52]女性主义的思想家已经反复地指出,在目前的文化 中,这种污染来源于势不可挡的资本家、父权制者和军国主义者: “数学被描述为一位女性,其本性上是渴望成为被他人征服的异 类。”(Campbell and Campbell-Wright 1993,P.11)[53] 因此,如果不深刻地改变传统数学的标准,一种具有解放意义的 数学将是不完备的。[54]然而,现在还没有这样一种具有解放意 义的数学出现,我们只能推测其可能的内容。我们能够在模糊系 统理论的一种多维的和非线性的逻辑中窥见其线索(Kosko 1993)。但这种方法仍然深深地保留着其起源时的晚期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危机的特征。[55]突变理论(Thom 1975,1990, Arnol'd 1992),由于其对连续与间断、变形与展开 (metamorphosi and unfolding)的辩证法的强调,将毫无疑 问地在未来数学中扮演着一个关键角色;然而,在这种方法能够 成为一种进步的政治实践的具体工具以前,还有许多理论上的研 究要做。舒伯特(Schubert 1989)在这方面做出了一种有意义 的开创性工作。最后,混沌理论——这一理论使我们对普遍的, 然而是神秘的非线性现象拥有了最深刻的理解,将是所有未来数 学的中心。不过,这些未来数学的想象现在还只能够显示出最含 糊的迹象。伴随着科学中的这三个新兴分支的出现,将产生出一 个新的学科——一个崭新的理论框架,对这种全新的理论框架, 由于意识形态上的障碍,我们现在甚至还无法设想它们。 (蔡仲 译) -------------- 注 释:   [1]具有代表性的论战著作可参见詹默(Jammer 1974)、贝尔(Bell 1987)、阿尔伯特(Albert 1992)、丢,古德斯坦等(Durr,Godstein et al 1992)、温伯格(Weinberg 1992,chap.4)、科尔曼(COleman 1993)、莫德 林(Maudlin 1994)、布里克蒙特(Bricmont 1994)。   [2]海森堡(Heisenberg 1958,P.15,28-29)。同样可参见欧威斯 粹特(Overstreet 1980)、克雷杰(Craige 1982)、海莉斯(Hayles 1984)、格林 伯格(Greenberg 1990)、布克(Boker 1990)和波特(Poter 1990),这里涉 及到相对论的量子理论与文艺评论理论之间富有成效的思想交流。   不幸的是,业余的哲学家们常常错误地解释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 如德勒兹和瓜塔里(Gilles Deleuze and Felix Guattari 1994,P.129-130) 就明确地指出:     在量子力学中,海森堡式的魔鬼并没有表明,在测量行为   对被测量对象进行主观干涉情形下,同时测量一个粒子的速   度和位置的不可能性,而是它准确地测量出事态的一种客观   的状态,这种状态保留了海森堡方法有效区域外的两个粒子   的各自的位置,减少了独立交量的数目和具有相同概率坐标   值……视角主义,或科学相对主义,绝不是相对于一个主体   的:它确立的并不是一种真理的相对性,相反,一种关系的真   理,那就是说,一种变量的真值,这种真值是根据其从坐标系    中所取的值来决定其状况的。   [3]阿诺罗维兹(Aronowitz 1988b,P.251-256),同样可见波拉什 (Porush,1989)。波拉什令人信服地解释了一群二流的科学家与工程 师——控制论专家——如何有意识地,并相当成功地破坏了几乎所有 量子理论的革命性结论。波拉什最主要的不足表现在他的批评仅停留 在一种文化或哲学的层次上:他的结论可以毫无保留地扩大到政治或 经济的因素的分析中(如波拉什未能叙述工程师-控制论专家克劳 德·香龙(Claude Shannon)如何为当时的电话垄断公司 AT&T作的 情况)。我认为,一种详细的分析能够表明,控制论在20世纪40-50年 代压倒了量子力学,其原因主要在于,比起量子力学与工业的微不足道 的关系来说,控制论更能够满足扩张中的资本家对工业自动化的要求。   [4]佩斯(Pais 1991,P.23)、阿诺罗维兹(1981,P.28)已经注意到 了波粒二象性导致了对“近代自然科学中的统一性”的质疑:     物理学中的物质的波与粒子在理论上的差异,海森堡所   发现的测不准原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有这一切表明达到   一种统一场论的不可能性,在这种统一场理论中,对一个理论   来说,差异的“反常”可以不经过挑战科学自身的基本前提而   被解决。   对这些思想的更进一步地发展,可参见阿诺罗维兹(1988a,P.524 -525,533)。   [5]玻尔对互补性原理的分析同样使他认识到,互补性原理的时 空观能预见到一种显著的社会进步。这也可以从下列玻尔在1938年 的一次讲座中的摘录(Bohr 1958,P.30)中看出来:     在这里,我或许可以提醒你们注意,在某些社会中,不但   就民主和社会的责任,而且就行为和心理状态而言,男性和女   权的角色都达到被颠倒的程度。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我们中   的许多人,一开始可能就回避承认这完全是一种命运的反复   无常,拥有这种命运的人有着与我们文化不同的自身的特殊   文化,我们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自己的可能性,然而清楚的是,   在这方面,那怕是最轻微的怀疑都会暗示着是对根植于任何   自身文化中的民族自满性的一种背叛。”   [6]普罗特尼斯基(Plotnitsky 1994)的这本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著 作,不仅解释了在形式系统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和斯柯林的算术的 非标准模式的构造之间的密切联系,还解释了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与 巴塔耶的普通经济学(Bataille’s general economy)之间的密切联系。对 巴塔耶的物理学的更进一步地讨论,可参见霍切罗斯(Hochroth 1995)。   还有大量的其他例子可以引证。如巴巴拉·约翰逊(Barbara John son 1989,P.12)并没有专门涉及到量子物理学内容;但她对解构的描 述却是对互补性原理的一种令人感到惊异但却准确的概括。“解构并 不具有简单的“是或非”的结构,而是试图详细阐述既不是“是或非”, 也不是“两者都是”,更不是“两者都不是”这样的叙事,同时,也没有完 全放弃这两方面逻辑的任何一方。”   同样的论述也可以在麦卡锡(McCarthy 1992)那里发现,在对一个 令人困惑的思想分析中,他提出了(非相对论的)量子力学与解构之间 的“共谋”问题。   [7]请允许我在这里插入一段我个人的回忆:15年前,当我还是一 个研究生时,在相对论量子引力理论中的研究中,我认识到一种我称之 为“解构的量子场理论”的方法(Sokal 1982)。当然,当时我完全不知雅 克·德里达在哲学和文学理论中的解构工作。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这 里存在着一种惊人的一致性:我的工作应该是解释了四维时空中的标 量的量子场的正统话语(用技术的术语来说,就是对这一理论的“重正 化的微扰理论”(renormalized Perturbation theory)),是如何被判定为其 自身是不可靠的,因而破坏了其自身的断言。从那以后,我的工作已经 转向其他问题,最关心的是相位移的问题:但人们已经察觉到了两个领 域中的微妙的类似性,特别是不连续性的主题。关于量子力学中的解 构工作,可进一步参见默兹和诺尔-塞提娜(Merz and Knorr Cetina 1994)的工作。   [8]见贝尔(Bell 1987,特别是第 10,16章),同样也可参见莫德林 (Maudlin 1994,第一章)。这些著作,对贝尔定理给出了一个在高中代 数知识范围内的清楚的解释。   [9]格林伯格等人(Geenberger et al.1990)、默敏(Mermin 1990, 1993)。   [10]阿诺罗维兹(1988b,313)对量子力学中的非线性的因果性 及其与时间的社会建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观点:     线性的因果性假定了原因与结果的关系能够被表达为一   个具有时间先后顺序的函数。由于当前量子力学的发展,我们   可以假定人们能够把握没有原因的结果:这就是说结果可能在   原因之前,以致于人们对结果的理解可能是先于一个“原因”的   实际显现。这一假说对我们传统的线性时间观念和因果性观   念提出了挑战,断定时间可逆的可能性的同时地提出了“时间   之箭头”的观念在何种程度上,根植于所有科学理论中的问题。   如果这些实验成功,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时钟”意义上的时间   概念,将会受到质疑。借助于这些实验,我们将会“证明”那些   哲学家、文学家与社会批评家长期怀疑的事情:那就是,时间,   部分地是一种约定的结构,它被分割为小时和分钟,以满足早   期资产阶级时代的社会劳动理性组织的工业规训需要。   格里伯格等人(1989,1990)和默敏(1990,1993)的理论分析,为这 一现象,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例证;莫德林(Maudlin 1994)对因果性和瞬 时性概念的意义进行了一种详细的分析。一个推进阿斯派克特等人 (Aspect et al 1982)工作的实验,很可能会在未来几年中出现。   [11]玻姆(Bohm 1980)、古德斯坦(Goldstein 1983,第7、8章)讨 论了量子力学与心身问题的密切联系。   [12]在大量的文献中,可以为非专业人士,推荐卡普拉的著作 (Capra 1975),它具有科学的精确性,同时又能够被他们所理解。除此 之外,谢尔德拉克的书(Sheldrake 1981)一般说来也是可靠的。对新时 代理论(New Age theories)持既赞成又批评的分析,可参见罗斯的著作 (Ross 1991,第1章)。第三世界的对卡普拉的著作的反思性评价,可 以参见阿尔瓦斯的著作(Alvares 1992,第6章)   [13]在相互联系的背景条件下,牛顿的原子论把粒子视为在时空 中高度分离的,(Plumwood 1993a,P.125)。“的确,在机械论的框架中, 唯一允许存在的力是动能——通过接触而产生的运动的能量,所有其 他假设的力,包括远距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超自然的”(Mathews 1991,P.17)。对牛顿世界观的批判性分析,可参见韦尔(Weil 1968, 特别是第1章)、麦茜特(Merchant 1980)、贝曼(Berman 1981)、凯勒( Keller 1985,第2、3章)、马修斯(Mathews 1991,第1章)和普鲁姆伍德 (Plumwood 1993a,第5章)等人的著作。  [14]按照传统的教科书所述,狭义相对论注重的是在两个具有一 致的相对运动的参考系中的坐标变换。然而,这过于简单化,有误导的 作用。正如拉脱尔(Latour 1988,P.10-11,35)指出的那样:     人们怎样能够确定在一列火车上现察到一块石头下落的   过程,与在河堤上观察这同一下落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呢?如   果只有一个,或者甚至有两个参考系,则得不到解释,因为火   车上的人宣称他观察到一条直线,而河堤上的人则说是抛物   线……,爱因斯坦的解决是考虑3个观察者:一人在火车中,   一人在河堤上,第三个人是阐述者或其代表,他试图解释其他   两人发回的未被说明的观察……,如果没有阐述者的位置(隐   藏在爱因斯坦的解释中),没有计算中心的概念,爱因斯坦自   己的技术观点是难以理解的。   最后,正如拉脱尔机智而精确地观察到的那样,狭义相对论可以简 单地归结为如下命题:“能够被接近、简化、积累或结合的不具有特殊 地位的参考系越多,观察者被指派到无限大的(宇宙)和无限小的(电 子)位置就越多,他们反馈回来的信号就能被理解。他(爱因斯坦)的 书应该赋予这样的标题:‘使远距离的科学旅行者返回来的新指令’” (P.22-23)。拉脱尔对爱因斯坦逻辑的批判性的分析,为非职业科学 家提供了理解狭义相对论的不寻常的捷径。   [15]毫无疑问,狭义相对论不仅提出了新的时间和空间观念,而 且还提出了力学的新观念。狭义相对论中,正如维里利奥(ViriliO 1991,P.136)指出的那样,“遂道空间,空间速度被那些我们在物理学 中称之为‘计算方程’东西所描述,是质量被其代替物的速度所替代的 结果,M*V。”牛顿公式的这种最基本的变化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特 别是在量子力学中。进一步讨论见洛伦兹(Lorentz et al.1952)和温伯 格(Weinberg 1992)等人的著作。    [16]斯蒂文·贝斯特(Steven Best 1991,P.225)已经指出这一困 难的症结,那就是“不像在牛顿力学,甚至不像量子力学中的线性方程, 非线性方程没有简单的线性迭加的性质,这种选加的性质能够通过对 简单的、独立的部分的迭加而最终得到。”由于这一原因,那些隐藏在牛 顿科学方法论中的原子化的,还原主义的和剥离语境的策略,便完全不 适合广义相对论。   [17]哥德尔(Godel 1949).对这一领域中目前工作的概括可参见 霍夫特的工作(Hooft 1993).   [18]狭义相对论已经部分地预示了这些新的空间、时间和因果性 的观念。因此亚历山大·阿吉罗斯已经指出:“在由光子、引力子和中 微子所统治的世界中,也就是在很早期的宇宙中,狭义相对论暗示着过 去和未来之间的任何差别都是不可能的。对一个以光速旅行的,或在 普朗克尺度范围内作长距离旅行的粒子来说,所有的事件都是同时发 生”(Alexander Argyros 1991,P.137)。   然而,我不同意阿吉罗认为德里达的解构是不能应用到早期宇宙 的理论的解释学中的看法。阿吉罗的论证是建立在广义相对论的语境 中,一种在狭义相对论中不能采用的累计方法(用技术的术语来说“锥 形光束坐标”“light-cone coordinates)。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指出:不仅广义相对论,而且现代基本粒子 物理学,都提出了一个新的时间观念:     在当代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中,一个粒子有着一种基本   的记忆,结果产生出一种瞬间的筛选。这就是为什么当代物   理学家倾向于认为时间是从物质自身中释放出来的,时间并   不是一个外在于或内在于宇宙的,其功能是把所有的不同的   时间汇集入宇宙的历史之中的实体。只是在某些特定的领域   中,仅在局部,这种汇集才能被察觉到。根据这种看法,也许   存在决定论的领域,其复杂性正在增加。(Jean-Francois Lyo-   tard 1989,P.5~6)。   更进一步说,米歇尔·塞里斯注意到混沌理论(Gleick,1987)和逾 渗理论(percolation theory )(Stauffer,1985),挑战了时间的线性观念:     时间并不总是沿着一条直线或一个平面流逝,而是沿着   一种特别复杂的流形运动,仿佛表现出静止的瞬间、破裂、衰   弱、不可抗拒的加速遂道、裂缝、空隙,所有这一切都是随意的   传播。时间在湍流和混沌中的流逝,它在渗透(Michel Serres   1992,P.89-91)。   这些由物理学不同的分支所提出的时间本性的各种不同的观点, 更进一步地证实了互补性原理。   广义相对论令人信服地证实了尼采对因果性的解构(见Culler 1982,p.86-88),虽然某些相对主义者发现这种解释是尚存疑问的。 然而,在量子力学中,这种联系是被牢固地确立了。   当然,因果性同样是当代天体物理学和物理宇宙论的基础,马修斯 对广义相对论与生态的宇宙观的联系进行了详细分析(Mathews 1991, P.59-90,P.109-116,P.142-163)。而某些天体物理学家也作了类 似的思索(Primack and Abrams 1995)。   [19]德里达的讨论,见(Detrrid,1970,P.265-66)。   [20]右翼批评家格罗斯和莱维特(Gross and Levitt 1994,P.79)讥 笑这一句话,蓄意地把它错误地解释为关于狭义相对论的一个断言,在 其中爱因斯坦常数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当然是一个常数。熟悉当代 物理学的读者(除非存在着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不会不理解德里达对广 义相对论的准确把握。   [21]鲁丝·伊里伽莱已经指出量子理论与场论之间的矛盾,事实 上是牛顿力学以来的一种历史过程的顶点。     牛顿力学的革命已经把科学事业带入一个世界,在这里,   感知没有价值,这一会导致物理学对象的根基:宇宙的物质   (无论它断言的是什么)和那些构成物质的物体(Bodies)消失   的世界。更进一步说,正是在这种科学中,分裂存在:如,量子   理论与场论,固体力学与流体动力学。但在研究之中的物质    的不可感知性常常会导致固体在发现中的荒谬的优越性,会   导致推延,甚至放弃对力场的无限性的进行分析(Luce Iriga-    ray 1987,P.77~78)   [22]详见谢尔德拉克(1981,1991)、布里格斯和皮特(Briggs and Peat 1984,chap.4)、格兰勒罗-波兰蒂(Granro-Porati and Porati  1984)、卡查里诺夫(Kazarinoff 1985)、斯彻夫曼(Schiffmann 1989)、布鲁  克和卡斯托(Brook and Castor 1990),海诺伦等(Heinonen,KilPelainen  and Martio 1992)、雷辛(Rensing 1993)。对这种理论的更深层次的数学 背景的讨论,见托姆(Thom 1975,1990)、罗斯(1991,P.40-42,253n) 提出了一种对形态发生场及其相关方法的哲学基础的简短但却是具有 真知灼见的分析。   [23]某些早期的研究者认为形态发生场可能和电磁场有着联系, 但现在发现这仅仅是一种启发式的类比。谢尔德拉克(1981, p.77,90)给出了一个清楚的说明。   [24]这种对物理学家“地盘”入侵的另一个例子,见乔姆斯基 (Chomsky 1979,P.6~7)。   [25]为了公正地对待高能物理学的确立,我同样要提及的是他 们对这一理论持反对态度的一个正当的认识上的原因:由于这一理论 提出了一个宇宙中的各种模式的亚量子相互作用的问题,用物理学家 的话来说,这就是一个“非局域的场论”。从19世纪80年代早期以来 的经典理论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从麦克斯韦尔的电磁力学到爱因斯坦 的广义相对论,其深层意义上的变化就是要脱离超距作用的理论,走 向一种局域的场论:用技术术语来说,就是用偏微分方程来表达理论 (Einstein and lnfeld l961,Hayles 1984)。因此,一种非局域的场论无 疑是与这种趋势相背离的。另一方面,正如贝尔等人已经清楚地表明 的那样,量子力学的主要性质是非局域性的,这种性质表现在贝尔定 理及其一般化的形式中。因此,一种非局域的场论,虽然和物理学家 的经典直觉相冲突,但它不仅在量子语境中是自然的,而且事实上还 是一种偏好的(甚至是强制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经典的广义相对 论是一种局域的场论,而量子引力(无论是弦、编织还是形态发生场) 本质上是非局域性的。   [26]微分拓扑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那些不受光滑变 形影响的表面(或高维流形)的性质。因此,它所研究的性质主要是定 性的而不是定量的,它的方法是整体式的而不是笛卡尔式的。   [27]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常规科学“中的反常,通常是一种范式 变化的先兆(Kuhn 1970)。   [28]70年代的相位变换理论的流行,可能反映出不连续性或突变 在广泛的文化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29]从数学拓扑学的角度对拉康思想的应用的一种深层次的分 析,见朱拉维尔(Juranville 1984,chap.VII)、格兰诺-拉方特(Grann- Lafont 1985,1990)、瓦伯里安(Vappepeau 1985)和纳西奥(Nasio 1987, 1992);留平(Leupin 1991)也做出了一个简要的概括。海莉斯(Hayles 1990,P.80)对拉康的拓扑学与混沌理论之间的联系做了一个出色的 分析,遗憾的是,她没有进一步发展它。齐泽克(Zizek 1991,P.38-39, 45-47)。对拉康的理论与当代物理学的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更进一步 的分析。拉康同样广泛采用集合数论中的概念。如见米勒(Miller 1977/78)和拉格兰德-沙利文(Ragland-Sullivan 1990)。   在资产阶级的社会心理学中,库尔特·列维(Kurt Lewin)早在30 年代就采用了拓扑学的思想,但由于两个原因,这项工作失败了:首先 是其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上的偏见,其次是由于其采用的是过时的点 集拓扑而不是近代的微分拓扑和突变理论。关于第二点,详见贝克的 工作(Back,1992)。   [30]]“认识到拉康最终给出了弗洛伊德思想所必需的科学概念, 这就足够了”。这篇著名的论“弗洛伊德和拉康”的论文,是1964年首 次发表的,是在拉康工作达到其数学严格性的最高水平之前发表的,英 文译本直到1969年才出现。   [31]米勒的这篇文章在电影理论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如可见杰 姆逊(Jameson 1982,P.27-28)。正如斯特拉沙森(Stlathausen 1994 P.69) 表明的那样,米勒的文章对些并不精通集合论的读者是难以理解的,但却 值得努力去理解。集合论的一种通俗的介绍,见布尔巴基(Bourbaki 1970)。   [32]同调理论是代数拓扑的两个主要的数学分支中的一种。对 同调理论的优秀的介绍性读物,见蒙克里德(Munkres 1984)。艾伦伯 格和斯蒂罗德(Eilenberg and Steenrod 1952)对这一理论做出了更为普 及性的解释。艾伦伯格和莫尔(Eilenberg and Moors 1965)对相对论的 同调理论进行了讨论。马斯依(Massey 1978)讨论了同调理论的辩证 方法和其对立双方的辩证关系,上同调理论。克洛萨(Saludes i Closa  1984)讨论了同调理论的控制论方法。    [33]对同调理论与切面(Cuts)的关系,对其在量子场论中的广泛 应用,详见卡拉西奥罗(Caraciolo et al. 1993,especially app. A.1)    [34]不过,詹姆斯(James 1971,P.271-272)注意到了空间 SP 是和传统的三维的欧几里德空间的旋转对称群SO(3)是同胚的(ho meomorphic).因此,三维欧几里德性的某些方面还被保留(虽然是某种 变形)在后现代物理学中,正如牛顿力学的某些方面,以其某种变形形 态保留在爱因斯坦的物理学中。   [35]科斯科(Kosko 1993)和约翰森(Johnson 1977,P.481-482)分 析了德里达和拉康对欧几里德的空间(Spatial)逻辑的超越的努力。沿着 类似的方向,伊夫·塞杰(Eve Seguin 1994,P.61)已经注意到“逻辑对这 一世界不会有任何断言,它对世界的贡献不过是一些理论思想的构造。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从爱因斯坦以来的物理学家一直依靠一种不同的逻 辑,如三值逻辑,其中是否认排中律的。”可能是由量子力学工作的刺激, 在这一方向上的开创性工作(被不公开地遗忘了)是由鲁帕斯科(Lupas co 1951)所做的,而普鲁姆伍德(Plumwood 1993b,P.453-459)从一种女 性主义的观点对非经典逻辑进行了反思,也做出了类似的工作。马克莱 (Markly 1994)对一种非经典逻辑(“边界逻辑”),以及这种逻辑和赛博 空间(cyberspace)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批判性分析。   [36]伊里伽莱(Iriyaray 1987,P.76-77)的论文最初是以法文发 表的。伊里伽莱所用的短语“theorie des ensembles”可以翻译成英语的 “集合论”。“bords”在数学中通常翻译成“边界”。她的短语“ensem bies flous”可能是指英语中的“模糊集合”这一新的数学领域(Kaufmann 1973,Kosko 1993)。   [37]在数学史中,长期存在着“纯”数学与“应用”数学发展的辩证 法。当然,在这种辩证法中,应用在传统上一直占居主导地位,因为它能 够使资本家获利或有利于军事力量:如数论的发展主要是来自它对密码 系统的分析的应用(Loxton 1990,Hardy 1967,p.120~121,p.131~132)。   [38]丘(Chew)的“亚原子民主”的靴带理论,暗示了所有边界条 件的等价表达(Chew 1977)。对这一种理论的介绍性读物,见莫里斯的 著作(Morris 1988),而马克莱却对它做出了哲学分析(Markley 1992)。  [39]麦德森(Madsen and Madsen 1990,P.471)的分析的主要不足 之点表现在:它在本质上是非政治的,因此不可能表明有关真理问题上 的争论会对政治纲领的争论有深刻的影响,反过来说,也不可能表明在 政治纲领上的争论会对这种有关真理问题的争论有深刻的影响。因 此,马克莱(1992,P.270)也做了一个与麦德森类似的分析,但却正确 地把这种争论放在真理的政治语境中。   寻求摆脱决定论的辩证法限制的激进的科学批评,同样必须使实 在论和真理之类的狭隘争论让位于对某种实在——政治实在——的研 究,这种研究可能是由一种对话的靴带(a dialogical bootstrapping)所引 起的。在一种令人不安的对话环境中,有关实在的争论,在实际意义上 说,是无关于“实在的”,而是一种历史的建构。马克莱(1992,P.266- 272)和霍布斯鲍姆(Hobsbawm 1993,P.63-64)进一步分析了这种讨 论的政治意义。   [40]对量子色动力学(目前是解释处于永恒囚禁状态下的夸克和 胶子构成的核子的主要理论),阿诺罗维兹同样也做出了一个稍微有点 不同的,但同样也是很有说服力的批评。在引用皮克林的工作(Picking 1984)时,阿诺罗维兹写到:     在皮克林的解释中,夸克是一种符合粒子理论的而不是   场理论的现象的名称,在任何情况下,这一名称对同一观察,   提出了各种不同的,但却是一样合理的解释。科学共同体选   择一种解释而不是另外一种解释,是科学家对传统的偏爱,而   不是解释的有效性。不过,对产生夸克解释的研究传统,皮克   林并没有对物理学的历史追溯得足够通。这种选择可能并不   是根源于传统之中,而是根源科学的意识形态中,根源于在场   与粒子理论、简单与复杂理论的解释的背后的差异中,根源于   一种指向确定性而不是不确定性的偏见。(Aronowitz 1988b。   P.292-293)   沿着类似的线索马克莱(199,269)观察到物理学家偏爱的是量 子色动力学,而不是丘的“亚原子民主的”靴带理论,这是由物理学家意 识形态,而不是证据所造成的:     就这方面而言,毫无疑问,靴带理论在那些为解释宇宙的   结构寻求GUT(大统一理论)或TOE(终极的理论)的物理学   家中受到了相对的冷落。寻求解释‘万物’的终极理论,是西   方科学中的理论的一致和秩序的优越性的产物。物理学家在   靴带理论和终极理论之间的选择中,主要关心的不是由有用   的证据的解释所提供的真值,而是各种各样的叙事结构——   不确定的或确定的,这些证据是被安排于其中,并被这些叙事   结构所解释。   然而,不幸的是,大部分物理学家还没的意识到这些对他们所坚信 的教条的具有挑战意义的批评。对隐含在当代粒子物理学中的意识形 态的批评,参见克罗克等人(Kroker et al.1989,P.158-162,204-207)。 这种批评的风格对我的平淡的口味来说,太鲍德里亚化了(Baudrillard ian),但在目标上,其内容(除了少数几个小的错误外)是正确的。   [41]读者可以在格罗斯和莱维特的书中看到这种适度的要求是 如何使右翼的科学家常常暴跳如雷的一个例证广令人恐怖的斯大林主 义“就是一个被采用的标签),(Gross and Levitt 1994,P 91)。   [42]从文化分析的角度来对混沌理论进行的深刻研究,可参见海 莉斯(1990,1991)、阿吉罗斯(Argyros 1991)、贝斯特(Best 1991)、扬 (Young 1991,1992)、阿萨德(Assad 1993)和其他许多人的工作。相位 移理论被人们长期忽视(一个例外是海莉斯对重正化群 the renormali zation group的讨论)(Hayles 1990,P.154-158),这是一件令人感到遗 憾的事,因为不连续性和多重尺度的显现是这一理论的主要特征。了 解相位移理论的这些课题在70年代中的发展以及后来它与较广泛的 文化研究趋势之间的联系,是很有意义的。我因此提议,对文化分析家 的未来的研究来说,这种理论将是一个富有成效的领域。可能与这种 分析相关的某些论述不连续性的定理可以在范·恩特等人(Van Enter, Fernandez and Sokal 1993)的著作中发现。   [43]不过,斯科(Schor 1989)对伊里伽莱过度地引用传统(男性) 的科学,特别是物理学表示出不满。   [44]就笛卡尔-培根式的这种形而上学而言,罗伯特·马克莱已 经观察到了“科学进步的叙事依赖于强加在理论和实验知识基础上的 二元命题——真与假、正确与错误,优越的意义高于言论、转喻(metony my)高于比喻、独白的权威高于对话的辩论……这些决定自然的方式不 仅是意识形态上的强制,而是在叙述上也有局限性。它们只能够集中 针对小范畴的现象——如线性动力学,这看来是容易处理的对象,常常 被理想化为一种模式,用来解释人类和宇宙的关系(Robert Markley 1991,p.6)。虽然上述观察主要是根据混沌理论,其次是根据量子力 学得出的结论,但它事实上完美地概括了量子引力对现代主义的形而 上学的根本的挑战。   [45]一个告诫:我在这里对卡普拉的轮回(Cyclical)一词,持强烈 的保留态度,如果这种解释太字面化的话,它将会导致一种政治上退步 的寂静主义(quietism)。至于更进一步的分析,详见玻姆(Bohm 1980)、 麦茜特(1980,1992),贝曼(Berman 1981)、普里高津和斯唐热(Progogine and Stengers 1984)、波文(Bowen 1985)、格里芬(Giffin 1988)、基彻勒 (Kitchener 1988)、伽利科特(Callicott 1989,chaps.6 and 9)、西娃(Shi va 1990)、贝斯特(Best 1991)、哈拉维(Donna Haraway 1991,1994)、马 修斯(Mathews 1991)、莫里(Morin 1992)、萨托斯(Santos 1992)和赖特 (Wright 1992)。   [46]一个小小的问题:复数理论,一种新的和相当具有猜测性特 点的数学分支,与马克莱所提及的三个公认的科学相比,是否具有相同 的认识论地位,这一点我并不清楚。后现代物理学是如何开始借用历 史社会科学的思想的,沃勒斯坦(Wallerstein 1993,P.17-20)进行了一 种深刻的和十分类似的解释。萨托斯(Santos 1989,1992)做了更进一 步的详细发展。   [47]在这一点,传统科学家的回答是,不遵从常规科学的证据标准 的工作基本是非理性的,如由于逻辑上的缺点,就被认为是不值得信赖 的。但这种否定是不充分的。例如波拉什(1993)清楚地观察到,虽然近 代物理学家就像2400多年前毕达哥拉斯学派一样,一直在试图尽可能 地排除这种不可靠的非理性因素,然而,近代数学和物理学在量子力学 和哥德尔定理中,自身就需要允许一种强烈的“非理性的介入”。波拉什 为“后现代理性认识论”提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辩护,这种认识论在确立了 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同时,保留了传统科学中的最好的部分。   同样需要记住的是,雅克·拉康,从不同的角度,早就得出了在近 代数学中,非理性是不可避免的结论:     如果你允许我使用我的笔记中记下的一个数学公式,那   么人类的生活就能够被定义为一个计算,在其中0是无理数。   这个公式只不过是一个想象,一个数学的比喻。当我称“无理   数”时,我并不是在指难以理解的情感状态,而完全是指被称   为虚数的东西。-1的平方根并不对应着任何服从于我们直   觉的任何东西,任何真实的事物——在数学术语的意义上。   然而,由于其自身的丰富的功能,它必须被保留”(Lacan   1977,P.28-29)。   对近代数学中的非理性的更进一步的反思,可参见索罗门(Solo mon 1988,P.76)和布鲁尔(Bloor 1991,P.122-125)。   [48]沿着类似的线索,多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 1991 ,P.191- 192)为一种民主的科学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辩护,这种民主的科学组 成了“具有偏爱性、地域性的和批评性的知识,维持称之为政治中的亲 和力(solidarity)与认识论中的对话相联系的网络的可能性。”这种民主 的科学,是建立在“一种客观性教条和实践之上的,这种客观性基于论 争、解构、热情的构造,广泛的联系,期望知识系统发生改变、认知方式 发生改变”的基础之上。哈拉维(Harawas,1994)和多义尔(Doyle, 1994)对此进行了更进一步地发展。   [49]发生在桑地诺民族解放运动的革命期间(指1979-1990年, 发生在尼加拉瓜的推翻索摩查独裁政权的武装斗争——译者注)的一 个例子,见索卡尔(Sokal 1987).  [50]女性主义对科学的批评,可参见麦茜特(1980)、伊斯利(Easlea 1981)、凯勒(Keller 1985,1992)、哈丁(Harding 1986,1991)、哈拉维 (1989,1991)、普鲁姆伍德(1993a)。伟利等(Wylie et al.1990)列出了一 个一份广泛的参考书目。毫不奇怪,女性主义对科学批评一直是右翼学 者尖锐反击的一个主题,可参见莱文(Levln 1988),哈肯(Haack 1992, 1993),萨默斯(Sommers 1994),格罗斯和莱维特(1994,chap.5)与帕泰 和克瑞杰(Patai and Koertge 1994)。   同性恋者对科学的批评,可参见脱比尔科特(Trebilcot 1988),哈密 尔(Hamill 1994)。   多重文化主义者对科学的批评,可参见依泽巴西利(Ezeabasihl 1977)、范·塞蒂玛(Van Serti。1983)、弗赖依(Frye 1987)、萨达(Sar dar 1988)、亚当斯(Adams 1990)、兰丁(Nandy 1990)、阿尔瓦斯(Alvares 1992)、哈丁(1994)。由于带有女性主义对科学的批评的特征,因此,多 元文化论者的反思一直也是右翼讥笑的对象,某些批评还把它与种族 主义联系在一起。可参见蒙特拉罗(Ortiz de Montellano 1991)、马特尔 (Martel 1991/92)、休斯(Hughes 1993,chap 2)、格罗斯与莱维特 (1994,P.203-214)。   生态主义对科学的批评,可参见麦茜特(1980,1992)、贝曼(Berman 1981),伽利科特(Callicott 1989,chaps.6 and 9)、马修斯(Mathews 1991)、赖特(Wright 1992)、普鲁姆伍德(1993a)、罗斯(1994)。  [51]渥杰西亥维斯基(Wojciehowski 1991)对伽利略的修饰学,物 别是伽利略声称数学化的科学方法能够导致“实在”的直接的和可靠的 知识的这种观点进行了解构。   当前数学哲学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能在德勒兹和瓜塔里(Deleare and Guattari 1994,第5章)的著作中发现。其中,他们在哲学上引入了 一个富有成效的概念“functive”,既不是指一个函数,也不是指一个泛 函,而仅仅是一个概念实体。。     科学的对象不是概念而是函数,这些函数被表述为叙事   系统中的命题。函数的元素被称为functives(P.117)。   这一表面上简单的思想的结果,具有惊人地微妙和深刻的意义,对 它的阐述,需要回到混沌理论中:     科学和哲学的第一个差别是它们对待混沌的态度。混沌   与其说是借助于其中的混乱来定义的,不如说借助于其中每。   一具有形状的形式瞬间消失的无穷速度来定义的。它是一种   虚拟但不是一无所有的空间,包含着所有可能的粒子,表现出   所有可能的形式,这些形式一经显现就立刻消失,没有连贯   性,没有指称,更没有结果。混沌是一种显现与消失的无穷速   度。(P.117-118)。   但科学不像哲学不能够处理这些无穷速度     它是通过降低物质运动的速度而使其显现,科学思想就   能够用命题来识别这些显现。一个函数就是一种降低速度的   过程。当然,科学不仅要加速催化反应的速度,而且还要加速   粒子加速器的运动和星系的膨胀。然而,对这些现象来说,初   始的减速并不是现象显现的零瞬间,而是一种其整体发展的   一种共存的条件。减速就是在混沌状态中设立一个极限,使   所有的速度都服从这一极限,以使它们能够被确定一个为横   坐标的变量,同时,就像这一极限形成了一个不能够被超越的   宇宙常数(如最大量的收缩度),因此,第一个Functives是一   个极限或变量。参考系是变量值之间的关系,或更进一步说,   是作为速度的横坐标的变量与这一极限之间的关系。   对那些建立在数学模式基础上的科学来说,一种相当复杂的更进 一步的分析(太长,这里无法引用)导致了一个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 的结论:“当变量中的一个表现出比第一个变量具有更高的幂时,变量 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就会表现在数学中。这就是为什么黑格尔表明:函 数的可变性不能被限制在可能会发生变化的值(2/3和4/6),或未确定 的关系(a=Zb)上,而是要求变量中应具有一个具有较高的幂值(Y^(2/x)= P)(P.122)。   令人吃惊的是,这本专业哲学著作(《什么是哲学?》),1991年在法 国是最畅销的,而英文的版本直到现在才出版。当然,它们是不可能和 拉什·林鲍弗(Rush limbaugh)和霍华德·斯腾(Howard Stern)这类列 入美国最畅销书的作者相匹敌的。   [52]对这一命题的恶意的右翼攻击,可参见格罗斯和莱维特 (1994,P 52-54)。对传统的(男性主义者)的数理逻辑,特别是对逻辑 蕴涵和三段论的简明扼要的女性主义的批评,详见金兹伯格(Ginzberg 1989)、柯普-卡斯顿(Cope-Kasten 1989)、奈(Nye 1990)和普鲁姆伍德 (1993b)。对形式化方法的批评,同样可见伍尔格(Wooslgar 1988, P·45-46)和布鲁尔(1991 P.182)。对三段论的批评,也可见伍尔格 (1988,P.45-46)和布鲁尔(1991,P.182)。对隐藏在数学的无穷概念 中的社会偶像的分析,可参见哈丁(1986,P.50)。对数学命题的社会语 境的分析,可参见伍尔格(1988,P.43)和布鲁尔(1991,P.10’7-130)。   [53]麦茜特(Merchant 1980)对西方数学与科学中的控制与统治 的主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让我顺便提及其他两个涉及到男性至上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例子, 据我所知,现在还没有人注意到这两个例子;第一个涉及到家族分支的 演化理论(the theory of branching processes)。这一理论产生于维多利亚 时代英格兰时期的“家庭消失的问题”,它在当今的核连锁反应中扮演 着关键的角色(Harris 1963)。在一篇论述这一主题的开创性(这是具 有男性至上主义特点的词)的文章中,弗朗西斯·高尔顿和受人尊敬的 H.W.沃森(Francis Galton and H.W.Watson 1874)写道:     过去的男子占据着显著地位家庭的衰退,一直是一个经   常被研究的主题,人们对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这方   面的例子是非常多的,这些例子表明那些从前曾经是非常普   遍的姓氏后来变得稀有或完全消失。这种趋势是非常普遍   的。在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中,人们匆忙得出的结论是:物质上   的舒适与智力上的优势必定会伴随着‘繁殖能力’的下   降。……如果用P0、P1、P2…代表着一个男人具有0,1,2,…个   儿子的概率,并假定他的儿子拥有儿子的概率与他完全相同,   那么,男性系谱在R代后消失的概率是多少?更一般说,在男   性系谱的任何假定的后代,如r代中Pr是多少?   人们不要被男性的这种无性欲繁殖的离奇而有趣的结论而迷惑。 然而,在这段话中,社会等级、社会达尔文主义与男性至上主义是十分 明显的。第二个例子是劳雷尔·斯瓦兹(Laurent Schwaltz)1973年论氡 的量度(Radon Measure)的著作。这本书在学术上是相当有趣的,正如 其标题所表明的那样,这本著作充满着那种赞美核能(Pro-nuclear- energy)的世界观,从co年代早期以来,这一直是法国科学特征。可悲 的是,法国左派(不仅是指法国共产党),像右派一样,传统上一直对核 能保持着热情(see Touraine et al.1980)。   [54]正如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者常常满足于为妇女和“支持流产 运动”寻求到一种至少是法律和社会上的平等,具有解放精神的(甚至 某些社会主义者)数学家常常满足于在仅带有选择公理,并具有霸权主 义特征的策梅罗·弗兰克尔的系统(Zermelo-Fraenkel framework)中的 工作(这一工作反映出19世纪的自由主义的起源,体现在等价公理 中)。但这一系统对于具有解放意义的数学来说,是非常不充分的,科 恩(Cohen 1966)早就证明了这一点。   [55]模糊系统主要是依靠国际间的合作来发展——首先是在日 本,后来是在别的国家,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代替劳动的自动控制的效率 的实践问题。  *这篇著名的诈文发表在美国影响很大的左派杂志(5~6月 合刊)《社会文本》上,作者艾伦·索卡尔是美国纽约大学 的理论物理学教授。  **批判性科学(Critical Science)是科学元勘学者(包 括阿诺罗维兹)要发明一种新的科学。相对于传统的科学来 说,这种科学理论对自身更具有自我批判性,特别是在对理 论前提的不断审视中。——译者注 —————————————————— 《“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 索卡尔、德里达、罗蒂 等著 蔡仲、邢冬梅 等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