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纳粹、双刃剑和克隆人   赵南元   近日接友人的邮件曰:“我发现近来反科学的文章就如同梅雨季节的蘑菇, 一个劲儿的往上冒。北大科学传播中心都要成了反科学新闻大全了……”于是打 开该中心的网站,采摘了几个新鲜的蘑菇。   最醒目的标题是《警惕某些人》。打开文章浏览过半,却未发现“警惕”二 字,只感到文不对题,怀疑是转贴时搞错了。好在有《科学时报》原文链接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20030103-2/b1.htm),转过去一看,原文 的标题却是《平实的工作 不平凡的科普》洋洋一万三千多字对11个人的采访, 只摘了其中的一个人的,原文小标题也没有“警惕”二字。细细读到最后一段才 找到“警惕”。可能是“文化人”也觉得如此“去粗存精”有些过分,现在已经 把这篇文章删掉了。其中精华的一段是:   “在文化多样性这一观念得到人们日益珍视的今天,应付来自社会的对科学 权威性的挑战和责难,采取盛气凌人的压制或简单的对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掌 握了具体的科技知识并不意味着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更不等同于具有科学精神。 依我看来,科学精神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理性批判主义,对某些科学权威的意见, 如果其主张可能会对人类生存的环境和子孙后代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就要特别警 惕,就如同警惕那些歪理邪说一样。历史上也有些科学家,他们在专业领域内的 知识可能是一流的,但是其所作所为却与科学精神大相径庭,比如为纳粹政权服 务的斯塔克和勒纳德之流。因此我们说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也应该包括提 高科学家的科学素质;我们甚至可以说,科普的受众也应包括科学家。”   这段话模模糊糊,要仔细分析才知道要“警惕”的“某些人”是谁。   首先,科学从来是靠事实说话,不靠权威说话,不管多大的“权威”,如果 你说的不对,谁都可以指出,这是科学的游戏规则,靠“权威”压人在科学界是 行不通的。曾经有一位“生命伦理学家”在北大作报告,一位学生物的硕士生当 面指出:“你说的我都能驳倒。”这位伦理学教授无言以对,因为他所说的“科 学”确实都是错的。看来“生命伦理学家”对于“理性批判”还很不适应,而这 在科学界却是常态。在某些人看来,这位伦理学教授代表了“来自社会的对科学 权威性的挑战和责难”,而硕士生则是“采取盛气凌人的压制或简单的对抗”。 不过“理性批判”还是要有点是非,如果只许反科学权威造谣,不许硕士生辟谣, 恐怕不能算“理性批判”。在某些人看来,大概是不掌握科学知识,只靠科幻恐 怖片或伪科学著作来了解科学的人才最“具有科学精神”。如果真有“某些科学 权威的意见”“对人类生存的环境和子孙后代带来负面影响”,那就不是“警惕” 所能奏效的,应当认认真真的拿出来进行“理性批判”。如果举不出一个例子, 旨在含沙射影贬低科学,就只能说这种言论是反科学。   如果从防止出现“为纳粹政权服务的斯塔克和勒纳德之流”出发,最关键的 还是防止纳粹上台,否则即使科学家都死光光,为纳粹服务的仍会大有人在。在 可预见的将来,我倒是不担心纳粹在中国会掌权,现实的危险却是纳粹的精神被 发扬光大。纳粹宣传部长戈贝尔有一句名言:“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科 学是说实话的学问,要想反科学除了编谎没别的法子,“反克隆人运动”的兴旺 就是戈贝尔哲学的又一次实践。沈铭贤在与何祚庥关于克隆人的辩论中被驳得体 无完肤,就使出戈贝尔的法子,在科学时报上匿名发表《负面效应不可避免》, 耍起“双刃剑”,声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近十年来,这句话我们已耳熟 能详,差不多成了‘共识’。这很不容易,是认识上的一大进步。”以证明戈贝 尔哲学之卓有成效,不管什么谬论,只要花上十年工夫,进行“脑白金”式的舆 论轰炸,都可以让人“耳熟能详”,变成“共识”。读过《矛盾论》的都知道, 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并非科学所特有。如果不提“生命伦理学是一把双刃剑”, 只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就是十足的反科学口号。重提这个反科学口号 的目的还是为了贩卖反克隆人的反科学货色,即所谓“‘克隆人’是对克隆技术 的滥用和误用”。匿名是为了掩盖其戈贝尔门徒的真面目(辩输了也没关系,只 要多重复,还怕没人上当?北大传播网站却泄漏天机,为反科学帮了倒忙), “理性批判”上吃败仗,可以靠“话语霸权”捞回来,在可预见的未来,“双刃 剑”和“反克隆人”还将继续按照戈贝尔哲学把我们的耳朵磨出老茧。科学时报 李占军的《理性才能赢得未来》就是一例。   李占军说:“当人的尊严被高科技蔑视至如此境地,人类又如何去面对依托 于自身智慧而存在的高科技呢?”这是典型的恶人先告状。不是科技,而是代表 宗教反科学势力的“生命伦理学”对克隆人的妖魔化,才是对人的尊严的蔑视。 正是反克隆人运动所造成的压力,才使得“克隆人”不敢验明正身;正是对克隆 人“魔力”的夸大宣传,才使得不明真相者不惜20万美元的高价趋之若鹜;正是 道德法西斯压制正常的克隆人研究,才使得克隆需求蜂拥“克隆爱德”公司。   沈铭贤的文章无意中暴露了一个事实:“生命伦理学家”对科学极度无知。 “试看那氟里昂。在地面上,应该说它还是不错的制冷剂,效果好又安全可靠 (熔点高冰点低)。”之说令人喷饭。上过中学的都该知道,“熔点”与“冰点” 是同一个温度,“熔点高冰点低”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况且制冷剂使用的是“沸 点”随压强的变化,与“熔点”没什么大关系。   无知产生恐惧,对科学的无知产生对科学的恐惧,从而产生反科学情绪。从 沈铭贤所说的“基因多样性与有性生殖密切相关,而克隆恰恰是退回到无性生殖, 一旦发生滑坡效应,出现上百万克隆人,或者在某一群体中克隆人占到一定比例, 完全可能损害人类基因的多样性。”可以看出他对克隆人是什么一无所知,也不 知道如何计算“基因的多样性”,更不知道克隆一个人要花多少钱。当然也不知 道现存于世上的几千万天然克隆人——同卵双胞胎并不“损害人类基因的多样 性”。所以对“生命伦理学家”进行科普实属当务之急,但是沈铭贤是否有能力 接受是另一回事。从沈铭贤“当今占主导地位的信息科学技术和生物科学技术, 负面效应就十分明显。”的说法,可以让我们期待看到他在“信息科学技术”方 面的无知怪论,让我们枯燥的生活增添些笑料。   如果纳粹再上台,有多少科学家会为纳粹服务,我们无法预测,但也看不出 其比例会比别的行业(例如科学史家、哲学家、伦理学家)更高的理由。但是反 克隆人运动兴起的怪现状让我们看到,不少科学家缺乏“理性批判”能力,对戈 贝尔哲学的抵抗力很差,认为洋人说的都是对的,上级说的都是对的,报纸上说 的都是对的,随波逐流发表反克隆人言论。过去人们通常认为,科学家在其领域 之外也是外行,所以“科普的受众也应包括科学家”。而一些生物学家的反克隆 人言论却暴露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也抱着很多常识性的概念错误,亟待科普。 这倒是反克隆人运动给我们带来的新发现。 (XYS2003011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