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科学告诉我们什么   赵南元   《科学时报》2002.9.22刊出任定成的文章《科学的本质是什么》,介绍了 科学哲学对科学进行界定时所遇到的学理上的困难,指出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 本以为知而实则不知,并且认识到这种不知的过程。”而且文中还提出了一个有 趣的现象:“‘科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作为一个私人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是一个在实际中能够和已经解决的问题,但它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却是一个在学 理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因为对于某个命题或者某种知识来说,它是不是科学, 多数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做出判断;但要拿出一个通用的判断科学的标准并 得到人们公认,则遥遥无期。”   为什么在实际中能够和已经解决的问题在学理上会如此困难?我想其主要原 因往往是“学理”提出了不该提的问题,用哲学术语来说就是“伪问题”。例如 文章的题目就是要探寻科学的“本质”,但是任何事物背后都有个“本质”只是 伯拉图的一个假说,迄今为止并未发现“本质”确实存在的证据,也不存在判断 事物的“本质是什么”的公认标准。其次可能是哲学界对科学抱有不符合实际的 印象。例如哲学往往把科学或知识看成是一群判断句(命题)的集合。而科学恰 恰不那么关注“是什么”(命题真伪)的问题,而是关注“怎样做”的问题(包 括科学划界的问题也是如此)。只要看到这一点,“创世科学”与进化论之间优 劣立见,因为科学所关心的不是“人是谁造的”,而是“人是怎样被造的”,进 化论给出了“创造”的机制,神创论对此却毫无建树。   如果现在还有人相信科学是真理,恐怕可以算是落伍。重要的是科学中并不 使用“真理”这个概念,也没有科学家宣称自己的理论是“真理”。“真理”是 一个宗教概念而不是科学概念。只要我们不相信这个世界是上帝造的,就很难认 为世界背后有什么“真理”在指挥着。一切理论都是人的发明而不是发现,发明 没有“真”“伪”可言,科学的目的是创造更好的理论而不是寻找“真理”。因 此,“我们现在流行的科学理论,将来也可能被证明是谬误。”这句悲观色彩的 论断应该换成另一种说法:“我们掌握着现在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理论,而且 还有希望在将来以更好的理论来取代它。”这两种说法在逻辑上等价,但背后的 价值观完全不同。   科学是可错的,而这正是科学之所以可靠的根源。在科学共同体内部存在着 选择科学理论的公认评价准则,所以可以把燃素说、热质说清除出去。燃素说、 热质说的被放弃,不仅因为理论本身的缺陷,更在于出现了更好的理论——氧化 说、分子运动说,使旧理论在竞争中落败。哲学不是可错的,因为哲学界并没有 选择哲学理论的公认准则,所以任何错误的理论都不可能被清除。   观察事实也是可错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会因此失去根基。科学的可靠性 并不依赖观察事实的绝对正确,而是依靠不同观点之间竞争的机制。只要我们善 于挑起竞争,观察就会走向充分的精确化。   对自然的观察“负载着理论,渗透着动机和经验”并非坏事,没有这些,我 们的“观察”就会像我们的古人“格竹子”那样一无所获,单纯的“格物”是不 能“至知”的。“上帝深奥莫测,但他并无恶意。”与大自然不同的是,人往往 会有恶意的欺骗。自称“特异功能”的魔术手法曾经让不少科学家上了当,把骗 局当成了“观察事实”。   有时候“学理”上难以解决的问题却很容易用钞票解决。有这样一个故事: 复活节岛上耸立着巨大的石像,没有现代起重设备的当地人如何立起这些雕像一 直是个“谜”,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外星人来过的证据。有一位考古学家掏出一百 美元,说谁能立起石像就给谁,结果石像很快就被当地人立起来了。方法并不复 杂,用大撬棍撬起来一点,然后往缝隙里塞石头,反复做下去,仅此而已。   “特异功能”的观察事实是对是错,也是用钞票解决的。司马南出一百万元 悬赏真正经得起科学检验的特异功能,至今无人问鼎,可以证明迄今为止宣扬的 “特异功能”都是假的。在一百万元面前,人们会调动充分的智慧来揭穿任何骗 局。当然,这法子过于“庸俗”,不是吃云彩过日子的哲学家想得出来的。   附:   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科学时报2002.9.22   ■任定成   中国古代经典《论语》中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 话说的是,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才叫做知。其意思是,懂 者不要装不懂,不懂者不要装懂。然而,我要说的是:知之为不知,不知为知之, 是知也。什么意思呢?我们要知道,我们自以为知的地方其实就是我们的无知, 我们知道我们的不知之处恰恰就是我们有所知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候 不知比知更有所知。   在对于科学本质的认识上就是如此。科学哲学家查尔斯沃思(Max  Charlesworth)1986年在研究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时说过一句名言:“什 么是科学?如果没有人问我,我知道;但当我要向发问者解释时,我就不知道 了。”“科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作为一个私人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 在实际中能够和已经解决的问题,但它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却是一个在学理上还 没有解决的问题。因为对于某个命题或者某种知识来说,它是不是科学,多数人 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做出判断;但要拿出一个通用的判断科学的标准并得到人 们公认,则遥遥无期。   传统上和常识中,我们都认为,科学就是系统化的知识,就是真理,就是可 以被证实的东西。但是,这样的看法有问题。系统化的知识很多,比如哲学体系、 占星术等等,都是系统化的,但不是科学。   更重要的是,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科学也并不一定是真理。“明天可能下 雨也可能不下雨”,“光棍没有老婆”,“爹在娘先死”,这三个陈述都是真理, 却不是科学。第一个陈述把各种可能性都说到了,等于什么都没说。第二个陈述 是一个同义反复,来自“没有老婆的成熟男人称为‘光棍’”这个定义,没有任 何信息。第三个陈述可以做出“爹的死早于娘的死”和“爹在,娘先死”这样两 个相反的解释,可以逃避经验检验。另一方面,科学史上的不少理论,诸如燃素 说、热质说等等,都不是真理,但它们却是科学。不仅如此,我们现在流行的科 学理论,将来也可能被证明是谬误。   为了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波普尔(Karl Popper)提出,科学知识之为科 学知识,不在于它是否是真理、是否可被证实、是否可逃避检验,而在于它是否 可错、是否可被证伪、是否能够积极面对相反证据。这里,关键词是可证伪性。 对于某个命题而言,如果存在着与这个命题相反的观察陈述存在,我们就说这个 命题具有可证伪性。所以,可证伪性就是具有用可观察的证据与其比较的性质, 也就是可检验的性质。可检验性必须排除掉某些可能性,比如说明天下雨,就在 陈述中排除了明天不下雨的可能性。因此,可证伪性要求好的科学理论是一种禁 令。既然有禁令,就有对这个禁令反驳的可能性,于是,科学理论都要冒失败的 风险。对理论的检验,是想办法用确凿的证据反驳它,而不是去论证它。   但是,波普尔的科学划界标准存在严重的问题。另一位科学哲学家库恩 (Thomas Kuhn)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在库恩看来,科学的发展有两个重要阶段,一 是常规科学阶段,二是科学革命阶段。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家们主要用基本理论, 在这个理论规定的范围内,解决难题,就像学生做练习一样,遇到不能解决的问 题,不能埋怨理论不好,而是认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在科学革命阶段, 科学家们常常怀疑已有的基本理论,还要创造与之竞争的新理论来取代已有理论。 所以,在常规科学阶段,并不是要寻找相反证据力图驳斥已有理论,而是要解难 题;而且,即使理论遇到相反证据,人们也不会马上就抛弃这个理论,而是想办 法用已有理论来“消化”这个反例,就是消化不了,也可以将其束之高阁。只是 已有理论遇到大量反例,许多科学家对其失去信心,并且出现了与该理论竞争的 新理论的时候,原来的理论才会被抛弃。就是新理论代替旧理论,也不是用相同 的经验证据简单比较两个理论的过程,因为理论之间是不可通约的或者说是不可 比的。   对波普尔的科学划界标准,人们还提出了许多其他批评。比如,观察事实也 是可错的,因为它负载着理论,渗透着动机和经验,因此不能一劳永逸地证伪一 个科学理论,就是说,证伪也是可错的。他的学生拉卡托斯(Imre Lakatos)认 为所有理论都是不可证明的、都是不可几的,提出科学中进步的研究纲领代替退 化的研究纲领,但是退化的研究纲领还可能死灰复燃。于是,人们又批评拉卡托 斯的这种说法是事后诸葛亮,等于什么都没说。   到上个世纪80年代,讨论科学与非科学和伪科学的划界成为一件很热闹的事 情。在有186名著名科学家(包括19位诺贝尔奖金得主在内)发表的关于占星术 不是科学的声明中,在美国阿肯色州审判一个关于“创世科学”(主张上帝造人 有科学证据的学说)是否是科学的法律诉讼程序中,都涉及到科学与非科学的界 线问题。多数人承认,科学与非科学之间有一条界线,但是,人们也认识到,要 找到这条界线的公认标准是十分困难的。尽管如此,科学哲学家们在研究科学的 划界问题上,还是深化了人们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本以为知而实则不知, 并且认识到这种不知的过程。   (任定成,1955年生,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哲学博士。)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