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就算是达到了亩产万斤又能怎样?   作者:瞅见什么是什么   前几天我看到了叶永烈的文章后,心有感触,写了一篇文章:钱学森根本不 具备科学家素质——读叶永烈文有感。由于写的有些仓促,有些话还意犹未尽 (如本文标题所言)。再加上揭草仙网友又提到了我这篇文章,觉得有必要再说 几句。   首先,揭草仙网友说我的文章是大批判式的文章,我是非常不服气的。因为 大批判文章的特点是没有根据地乱扣帽子,而我的文章是有根据的,根据就是叶 永烈文章中给出的事实。   在叶文中指出:“在1958年4月至1959年9月这一年半的时间里,钱学森曾经 六次从科学的角度撰文谈及所谓“万斤亩”问题。”“ 是以科学家的严谨认认 真真对待这一问题的。”因此,这个问题不是在讲科学幻想故事,不是写“学习 毛主席著作心得体会”,不是写大批判文章,对这个问题应该定位为科学研究的 问题。而对于任何科学研究,各种数据必须有理论或实验的依据,不能为了政治 上的需要或者经济上的利益任意编造、篡改数据,更不能弱智到数据前后矛盾的 程度。我想这一点不会有疑义吧?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了获得某个数据,耗费毕 生精力,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这也都是事实吧?光合作用这一问题是一非常 复杂的问题,如果要讨论万斤亩问题,论证的重点应该是光合作用的效率,而钱 学森不去讨论,不去论证,居然会轻轻松松的估计(即编造)出来:   1、1958年4月29日,《人民日报》第七版:“如果我们只计算1%的能用来 转变为植物有效利用的能”,这是一次最保守的估计,不知根据的是什么。   2、1958年6月16日《中国青年报》:“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 作为植物可以利用的部分”,两个月后变成了30%,又不知根据什么。   3、1959年9月25日出版的《知识就是力量》:“自然,高等植物叶子利用太 阳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估计最高也不过是1/6”,一年后又估计出最高 是1/6,即16.7%,注意这是个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又把原来的30%置于何地?   4、钱学森于1993年4月21日给海外友人孙玄先生回信:“光合作用的能量效 率可达50%”,这又把最高是1/6置于何地?   搞科研的人能把这样一个重要数据改来改去吗?如果上述文章不是出自钱学 森而是出自某个大学生的论文,你能认为这是合格的论文吗?你能认为这样的学 生能适合搞科学研究吗?可悲的是,上述文章出自钱学森,所以我才说他没有能 力搞科学研究,也就不具备科学家的素质。   当然我的结论的前提是叶文所列事实为真(如钱没有向毛主席承认错误,钱 到1993年还认为当年的计算是正确的等等),如果你有证据推翻叶文的事实,那 我的结论就有问题了。那也只能是取证有误,谈不上什么大批判文章。   如果他当时给你上课时“他已经认识到了“亩产万斤”的错误的”(你认 为),对于他93年的言论,如果是因为“顾面子”、“挽回一点面子”“自圆其 说”,不愿承认错误(你估计),如果是因为老糊涂了不知道承认错误,继续瞎 说一通(我猜想),我的结论也有问题了,但是这些“认为”,“估计”,“猜 想”还都不能成为真正的事实。   揭草仙网友又理直气壮地问了一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谁能说 将来某种粮食就不能“亩产万斤”?是的,没人能说将来某种粮食就不能“亩产 万斤”,甚至我还可以问,随着科学的发展,谁能说将来光合作用效率就达不到 100%?反正没有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但是,我在这里说的是科学研究的方法,数 据的给出必须要有依据,光合作用效率30%的理由是什么?1/6的理由是什么?为 什么不说是60%、70%、80%?理由是什么?不能瞎编数据,瞎编出来的数据,即 使蒙对了,也和科学研究无关,只能说像算命一样,也可能算对,但没有任何意 义。   科学研究不是写小说,不能靠想象,要靠严密的理论推导和实验。吴承恩的 西游记中就有千里眼和顺风耳的描述,我们能说电视和手机是吴承恩发明的吗?   以上我只是根据叶永烈的文章得出的结论。但是我确实对钱学森的科研能力 有怀疑。钱在导弹、火箭方面的成就属于工程师的工作,而不是科学家的工作。 二者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在前人已有结论上的实际应用,后者是创新。钱由于历 史的原因,比一般人较早接触到了导弹、火箭的技术,掌握了一些秘密资料,自 然拥有这方面的优势。但在科学创新方面,好像没有什么成就。看到了钱学森在 58、59年的言论,对于他后来没有依据地支持伪气功和特异功能的行为,就不感 到奇怪了。 (XYS20110315)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