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增强采写科技新闻的质疑意识   陈祖甲   在我国,科技新闻已由萌芽进入成熟阶段。全国上下的新闻媒体包括几千家 报纸、电台、电视台及网络站,几乎日渐离不开科技新闻报道。科技新闻已经成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通道。公众通过各种媒体的科技新闻报道享受科 学技术赐予的恩惠,齐心协力向小康奔跑。值得称道的是,在这中间,数量上千 的科技新闻工作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时,我们不能不看到,科技新闻报道还有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伪科学的 报道一度犹如洪水泛滥,给社会的安定添加了许多麻烦。什么水变油、酒变油、 邱氏鼠药、超浅水船、胡氏神医、由耳朵认字演绎的人体科学等等,不一而足。 至于含虚假成分的科技报道更不少见。一些时髦的科技名词术语,诸如纳米、克 隆等类,常常被充作新产品的桂冠。什么“纳米水”、“克隆出租车”等等。种 种作为给科学罩上神秘的面纱,拆开了公众与科学技术之间日益接近的距离。   造成伪科学和虚假科技新闻报道泛滥的缘由是多元的。从新闻来源的角度看, 大多是由于新闻的提供者送来了充满水分甚至是虚假的新闻素材。有的还是提供 者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故意制造出来的。其顶峰就是法O功教主李宏志把自己 造成点化万物之神。   本文从科技新闻采写者本身的角度着眼,作一些探讨。在客观上,采写的时 间匆忙,缺少查证核实的功夫,是原因之一。但是新闻总是要求立马可待的。因 此,把新闻虚假的缘由都推到客观上,理由不够充分。真正的原因应当从科技新 闻采写者的主观上寻找。科学技术进展的速度迅猛,有的领域还会出现一时突飞 猛进的态势。采写者一时赶不上趟,“千里之堤,溃于一穴”,难免造成失误。 不过,更多的在于科技新闻工作者本身的基础知识储存量不足,功底不扎实。以 往,大多科技新闻工作者不是学习自然科学出身的,对自然科学了解不多,理解 也费劲,加上别的因素,容易被虚假新闻钻空子。现在,学自然科学出身的科技 新闻记者、编辑数量不断上升。即便如此,其知识的局限性并没有缩小。受隔行 如隔山的影响,对学过的领域容易理解,而对没有学过的学科则感觉陌生,有的 甚至产生误解。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从总体上说,科技新闻记者、编辑的科技 知识在不断提高。   科技知识修养不足固然是为伪科学和虚假科技新闻报道留下了空子。但还需 看到,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的欠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从科学精神方面看,质疑是科学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的一项重要成分。科学 精神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许多领导和科学家的肯定。多种新闻媒体作了专门 的论述。然而,对其内涵论述得还不多。按笔者的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应为 “创新、求实、协作、奉献”。“创新”排在第一位。“求实”是“创新”的前 提,不作“求实”,“创新”也就成了空洞之物,可能成为弄虚作假的冠冕、骗 术的遮丑布。“求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追求大自然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真实 规律,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这是科技新闻报道的根本目的。而“创 新”和“求实”都离不开“质疑”。没有质疑就不可能创新,没有质疑也就谈不 到求实,而求实才能证明质疑不是冥冥之想。正是具备质疑的思维和工作态度, 科学家才会有发现和发明,科学技术才得以前进。正是有强烈的质疑意识,李政 道、杨振宁才发现“宇称不守恒”的新原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没有能独立 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性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就如同没有 提供养料的社会土壤,个人的个性发展也不可想象的一样。”(爱因斯坦:《社 会与人》,引自《爱因斯坦语录》第一七五页)不断地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正是 质疑意识在其中起重要的作用。由此看来,质疑意识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也是 一位真正的科技新闻工作证必须具备的素质。   目前,我们科技新闻界不少同行包括编辑记者的质疑意识比较强,揭露和阻 止了不少伪科学和虚假科技新闻报道。但也有不少人的质疑意识明显薄弱,因而 被伪科学和虚假科技新闻报道钻了空子,甚至起了为虚假科技新闻和伪科学报道 添砖加瓦、推波助澜的坏作用。此时此刻,我们不能不强调增强科技新闻工作者 的质疑意识,以保护科技新闻的生存和发展,拓宽公众理解科学技术的通道,充 分享受科学技术赐予的恩惠。   所谓质疑意识指的是,对一些报道对象提出有根据的疑问,决定选择报道的 内容和方式。质疑意识是科学研究中常备的思维方式。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 一问中指出:“共产党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 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正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 奴隶主义。”(《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八二七页)请注意,“问一个为什么”、 “周密思考”,正是质疑意识的具体行动。在我们接触到科学素材时,应当依据 我们现有的知识为基础,问一个为什么?这项成果是否符合已被证实的科学规律? 其成果或被报道者所述的论据是否充实?其数据是否可靠?其科学价值和新闻价 值如何?作出的评价是否恰如其分?通过一番质疑之后,再下笔不迟。到那时便 能拿出科学性强的作品。如果报道人犯了浮躁病,不行质疑,给虚假报道创造了 抛头露面的机会,势必将抛弃科技新闻报道的生命力。   必须说明的是,质疑同毫无根据的怀疑一切、抛弃一切不可混淆。“怀疑一 切”曾被马克思应用过。马克思同他的女儿说过这个概念。他指的恰恰是质疑意 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过程中,马克思充分运用质疑意识,对正在兴盛的 资本主义社会提出有依据的质疑,经过详实的调查研究,发现人类社会发展历史 的崭新规律,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思想,指导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当然, 人们也不会忘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毫无根据的“怀疑一切”思潮在神州大 地横行,“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为林彪、江青之流的抢班夺权作舆论准备, 其对我国社会起的浩劫作用是现代中国人有目共睹的。   培养在科技新闻采写过程中的质疑意识,首先要求采写者具备充实的广泛的 已被实践证实的科学基础知识。这是培养质疑意识的坚强后盾。对任何事物的认 识都须从实际出发,但一切认识又离不开理性的思索。否则就容易被假象所迷惑 或者被一些现象所误导。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现过“牛肉西红柿”研究 成功的报道。这本来是一出国外愚人节的恶作剧玩笑。国内的一些媒体,没有质 疑,却以为是新奇的科技新闻,转辗炒作,沸沸扬扬地传播。他们就没有考虑牛 同西红柿是动物与植物两界的关系,根本不可能进行细胞杂交。加上信息不灵通, 国外已经澄清了事实,揭露了真相,国内却还在炒作。这不能不说是科技新闻报 道史上的一大笑话,一个污点,尽管它对社会没有引起大的实在的坏作用。至于 水变油、浅水船等伪科学在已引起专家的质疑之后还作报道,其破坏作用就大了, 国家受到的损失就大了。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明摆着的事实。   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固然可以从书本上学习到,但更多的则是向科学家请教 得来的。科技新闻的采写过程,无疑是采写者的学习过程。被采访对象往往是科 技成果的原创者,对所研究的领域比较深入的了解,向他们请教无疑可以获得真 实的知识。至于同行科学家的不同意见更值得听取,甚至可以作为报道的内容。 这不仅是质疑的需要,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百家争鸣”方针的体现。   质疑意识要求,对待科学家和科技部门的领导,不在其名望的高低,行政权 力的大小,而是看其功底是否扎实,其论点是否有确凿的事实和科学的依据,切 忌盲从。对没有事实和科学依据的作为提出质疑,是科技新闻生命力的保证。在 近二十多年的科技新闻报道实践中,确实因盲从而为伪科学与虚假报道大开方便 之门,给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损失。本文列举的报道已经作出证明。这更加表 面增强采写科技新闻质疑意识的必要性。   2002.5.4.初稿   6.9.改定 (XYS2003072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