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也谈杨振宁先生近期所言   龙飞丝   看到人民网评论靶子上“诺贝尔奖无用!杨振宁又‘胡言乱语’?”这样的 一个标题,可以明显感觉到一种讽刺和轻蔑的态度在里面,尤其一个“又”字了 得。评论杨先生的言论时,希望记者编辑们少来这种偏颇的误导广大民众的标题, 国民更需要的是理性和公正的批评。杨先生至少是一个具有丰富的科技与社会阅 历的长者,并且是华人第一个获得诺奖的人,说出的言论不可能是没有足够的思 考的。中国网民的素质参差不齐不说,没想到很多媒体的记者编辑们的素质也很 让人失望!   杨振宁本意不是说诺奖对目前中国没用,只是说根据中国国情目前去争诺奖 的必要性不大而已。没有诺奖不等于国家不能发展,技术不能创新。相反,不要 迷失方向,抓好当前工作重点才是加速国家富强的明智之举。   中国还没有拿过诺奖就已经在飞速发展了。要是集中精力搞一两个诺奖而耽 误其他方面的建设,导致全面发展不前的话,对于整个国力、民生又有何用呢? 所以目前中国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建设型人才,而不是个别尖端 人物。   清华大学的学生都是按照目前中国选拔人才的方式,在全国范围挑选出来基 础扎实的考试状元。要是清华跟哈佛的大一学生比试比试,一起来考完“语文、 政治、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这9门课,估计很多哈佛 的学生扳不过清华的状元们吧?因此可以说中国是培养了大量知识丰富、视野开 阔的优秀的建设型人才,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大学教育是成功的。   正如杨先生所说的,中国更需要的是培养大量基础扎实的建设型人才,并且 已经是按照这个目的来培养人才。目前的本科教育或研究生教育都不离这一目标。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无论从入学方式还是学习过程来看,似乎只是本科教育的延续, 不像是在培养研究型人才,这样的体制之下是不利于培养出“杰出型”的学生来 的。只有按西方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才有利于培养争取诺奖的杰出型人才。   诺奖不是想争就有的,要成就诺奖必须拥有良好的科技和社会环境,建设好 大环境诺奖也就自然而来并且还会继续默默有来。目前中国在理论物理或生命科 学领域获得一两个诺奖的可能性大吗?就是碰巧获得了,也不可能立马可以看到 其后带来的技术创新和经济收益。根据国情,鼓励争诺奖真的还不如培养更多像 比尔·盖茨、任天堂之类会赚钱的创新人才来的实际。所以可以理解中国到目前 还没有诺奖,并且以后也不可能很快就有诺奖。等到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万美元或中国足球队打进世界杯四强之时,中国的诺奖也就自然而来了。   一个国家的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成熟需要一个积淀的过程,杨先生是在客气的 告诉大家做事要主次分明,少一点浮躁多一点耐心和踏实!   2006-3-22 (XYS2006032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