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海城地震预报:难以传承的“经验”   海城地震的“预报”完全依赖于足够多的前震,其经验却被错误解释了,虚 假宣传造成了“地震可以预报”的观念   记者:孙滔   《科学新闻》双周刊2009年第9期   1975年海城地震被不少人士认为是中国在地震预报领域的一次成功实践。 “海城经验”的说法由此产生。不过,海城地震预报似乎并未留下多少可以传承 的经验。即使在当年发生过减灾奇迹的海城,人们对于地震的忧虑也没有消除。   “海城还会发生地震吗?这是海城人一直关心的话题,也是任何权威人士都 难以解答的问题。几乎每隔三五年,海城人就被地震的传谣惊扰一次。”辽宁省 海城市委副秘书长胡炜说。   北京时间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辽宁省海城县(今海城市)一带发生7.3 级地震。震中位于辽宁省海城县岔沟公社(现岔沟镇),震源深度12公里,震中 烈度超过9度,极震区面积为760平方公里。   据新华社报道,海城地震死亡2041人,占震区总人口的0.02%,且“伤亡人 员多为老、弱、病、残、儿童和不听指挥的人”。各种设备、物资的损失总计约 8.1亿元人民币。   地震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一九七五年海城地震》称,“海城地震预报的成 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推测,如无预报,人员伤亡将达到15万 人左右,经济损失将超过50亿元。”   以30多年前的抗震设防条件,一场7.3级的大地震死亡两千来人,损失或许 确实不算太大。但海城的减灾成效,应该主要归功于地震预报吗?   亲身经历了海城地震的胡炜,有如下这样一段回忆:   “1975年,是我下乡的第三个年头。我当时正在果树一场,因为远离市区, 对地震的感觉特别明显。2月3日,有感觉的地震就发生了无数起,每当有地震来 临之时,首先听到的是如汽车发动机一样的地声,‘隆隆隆’由远及近,等到地 声越来越响时,忽悠一下,房屋剧烈地耸动一下。因为只是不断地抖动,没造成 什么破坏,我们开始曾感到很好玩,并兴奋地彼此交流体会。经过一天一宿的折 腾后,我们就感到疲倦和厌烦了,歇不敢歇,睡不敢睡,也不知它究竟要抖到什 么时候才算完,更担心大震会是什么样子。当天晚上,我们整夜未眠。2月4日清 晨,天空飘起了雪花,为了避免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场里安排大家上山去剪 枝,上午发生了几次较大的地震后,下午大地竟然沉寂了数个小时。根据“小震 闹,大震到”、“小的一停,大的就到”等地震知识的推测,我们都感到情况不 妙,但同时又怀有一丝侥幸,莫非地震就此结束了?”   像胡炜这样的非专业人士,当时都感到情况不妙,地震部门和政府部门当然 不会没有反应。   《一九七五年海城地震》一书称,海城地震预测预报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 四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是对辽宁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估计;第二个时间段 是发现异常后,经过会商分析作出中期预报;第三个时间段是从台站和群众观测 中,伴随宏观异常,判断可能是短期地震活动趋势,做出短期预报;第四个时间 段很短,根据宏观异常的激烈变化和小震活动而作出的临震预报发出后,还不到 24小时,强震就发生了。   实际上,这就是所谓的“长、中、短、临”四阶段预报模式。不过,一些研 究人员并不认为海城地震预报符合这种模式。   在2006年6月份的《美国地震学报》上,一个研究小组就发表论文《预报 1975年海城地震》(《Predicting the 1975 Haicheng Earthquake》),从学 术角度对海城地震进行了分析。   这个研究团队的成员包括加拿大地质调查局研究院王克林、中国地震局地震 预测研究所陈棋福、时任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鋐和辽宁省地震局王 安东。他们走访了一些当事人,也搜集了很多陆续解密的档案文件。   他们认为,官方并没有就海城地震正式发布短期预报。1975年1月13日,全 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在北京召开时,国家地震局沈阳大队的顾浩鼎在会上发言,认 为“半年甚至一两个月内,会有6级地震”。这大概是海城地震“短期预报”的 出处。但实际上,官方并未认可顾的观点,而是调整为“一年内会有5至6级地震” ——这刚好超出短期预报的范畴,属于中期预报了。   1975年2月3日傍晚,营口至海城一带小震活动骤然增多,至2月4日晨8时, 当地已先后监测到200多次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是4日晨7时50分的4.7级 地震。这与胡炜的回忆吻合。   2月4日零时30分,辽宁省地震办主任朱凤鸣向省政府提交的《地震情报》中, 提出“震级尚在不断加大”,“很可能后面有较大地震”。这些被认为是海城地 震的临震预报。但据说,朱凤鸣并未明言大地震将在24小时内发生,他的时间尺 度或许是一两个星期之内。   但革委会副主任华文看到这份《地震情报》后,当即处于紧张状态,立即要 求开会布置防震工作。当天11时,作为辽宁省革委会第一副主任的李伯秋将军, 下令要求市、县、公社采取紧急措施,包括昼夜值班巡逻、不坚固的房子要借宿 睡觉等。   当晚19时36分,大地震到来了。   据胡炜回忆,海城地震中政府确实有预报。但他认为,“当天震前小震很多, 作出预报很正常”。   “由于地震是晚上7点多发生的,人们没有睡觉。”他告诉《科学新闻》, “大震前大地发出轰隆隆的声音,除了一些老弱病残,人们完全来得及跑出来。”   海城县岔沟镇龙川村村民韩玉仁也告诉《科学新闻》:“那年我21岁,村子 大柳树上的喇叭不停地叫喊要地震了。”   据他回忆,村子的房屋都是木头柱子,石头墙,砖很少。石头都掉了,但很 多房屋没有倒。岔沟镇当时有19个村子,约3万人,估计最后死亡人数在20人, 并且多是老年人。   “他们睡在土坯房屋内,其实只要跳下炕头就没事,但一些老人就是没能跳 下来。”韩玉仁说。   海城县损失最惨重的是海城县招待所(今海城宾馆)。韩玉仁提到,他一位 同学的父亲被砸身亡,因为招待所是预制板结构。   胡炜也说,海城地震受灾最重的是县招待所,那里葬送了几十条人命,“官 兵艰难地从断裂的预制板缝隙中爬进爬出,扒出一具具尸体”。   据胡炜研究海城县县志,死亡人口中,地震后冻死和捂死的有106人,火灾 烧死的竟然有481人。   “海城地震的临震预报完全依赖于足够的前震。”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博士后夏新宇在《新语丝》网站发表文章说。   他介绍,从2月3日晚6点到2月4日晚6点,共发生3级以上地震10次,其中4级 以上地震2次,这时候老百姓“已经自行疏散了”。至于临震预报,是官员误解 了地震办公室的报告才发布的,并且这样大的震级事先可能并没有预料到。   在夏新宇看来,海城地震的预报和防范虽然大大减少了人员损失,但是其经 验却被错误总结了,虚假宣传造成了“地震可以预报”的观念。 (XYS20090512)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