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Science“水坝-地震”报导的编辑太不专业   作者:Amsel   《科学》(Science)杂志1月16日的一篇新闻报道炒作“紫坪铺水库引发四 川大地震”,受到学术角度和科技新闻报导角度两方面的质疑。该文的编辑之一 石磊(Richard Stone)致信《科学时报》,为自己的报导进行辩解(见附文)。 从这封信来看,《科学》杂志编辑确实不够专业。   石磊首先提到,“汶川地震发生几天后,紫坪铺水坝也许可能诱发地震的谣 言就已经在科学社区中流传。尽管这些谣言引起不少的兴趣,《科学》并没有报 道它们,因为没有科学的分析。去年12月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上克里斯汀?克 劳泽博士作了报告后,情况变了。”——所谓“没有科学的分析”并不属实。实 际上,汶川地震刚一发生,日本、美国、欧洲、加拿大、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地震 研究者马上就解释了这次8级大地震发生的背景,认为原因在于青藏高原和四川 盆地之间的构造运动。这些解释完全不同于克劳泽(Klose)所说的,龙门山第 四纪几百万年以来无地震、紫坪铺水库蓄水才造成了地震。之所以地震之后的几 个月学术期刊上“没有科学的分析”,原因是,在严肃的地震地质学家看来,没 有必要为这种简单的话题发表学术文章;所以在学术会议和刊物上打了第一枪的, 更可能是那些缺乏依据而标新立异的观点。   石磊为他们采访的“科学家”的可信度进行辩护。其实,《科学》杂志发表 那篇文章之前,就应该意识到、或者已经意识到Klose的观点非常不入流。据嵇 少丞教授透露,石磊曾就Klose的观点询问得克萨斯科技大学的地球物理学教授 周华伟。周的回答是,几乎没有哪个地震研究者会同意龙门山地区“第四纪没有 大的地震活动”。这等于提醒了Klose的观点不应采纳。此外,只要稍稍查一下 网上资料,《科学》杂志就可以发现,Klose的学术背景很不可靠(如本人前文 和《科学时报》报导所指出的,注1)。   针对“No paper, no news”的诘问,石磊辩护说,雷兴林等人《地震地质》 上的文章就是他们新闻的依据。这样看来,中国的科技期刊应该感谢《科学》杂 志的青睐。汶川地震之后,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科学D辑》、《地球物理学 进展》、中国地震局主办的《国际地震动态》刊登了多篇地震预报突破的文章, 更不用说其他“高等级”的科技期刊也刊登过“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和“挑战相 对论”的文章。《科学》杂志这么看重中文期刊,永远不会缺乏制造噱头的稿源, 会不会某一天也把这类“突破”作为正面证据登上新闻?   石磊最后煞有介事地质问,“为什么不公开这些数据并且试图彻底解决这个 问题呢?”——这会让人想起那些可爱的反坝人士、以及那些意图揭露“地震瞒 报”的评论家。当他们发现谣言被戳破了的时候,就会倒打一耙地指责中国政府 为何不公布证据——反正这条理由是现成的。但是,当《科学》杂志的编辑也这 样质问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科学》杂志认同“既然中国政府不公开数据、 所以研究者就可以一派胡言”。《科学》杂志把Klose看得很重,认为他做了报 告之后,“情况变了”。但是这个博士连龙门山地区的历史地震都毫无概念,他 需要的是上网去查地震目录,而不是需要什么未公开的数据。更何况,已经公开 的数据足以解决所谓“水库诱发地震”这个问题。如《科学》杂志那篇新闻报导 最后所说,需要的是“水库周围和附近的小震特征”;而雷兴林发表在《地震地 质》上的文章公布了紫坪铺水库台网0.5级以上的小震震级和时间数据。从这些 小震来看,汶川地震显然不具备“水库诱发地震”那种“前震—主震”型特征。   所以,石磊的辩护再次暴露了此次事件中这位记者不够专业,无助于恢复 《科学》杂志因上述报导而遭到损伤的信誉。   注:   (1)本人所写“紫坪铺水库是‘四川大地震的人为诱因’?Science采访了 个 ‘大忽悠’”以及《科学时报》“《科学》杂志一篇新闻报道值得商榷”。   =================================   附:《科学时报》所载“《科学》编辑来函”:   编者按:   2月24日,《科学时报》发表了记者王丹红的评论文章:《一篇值得商榷的 科学新闻报道——谈美国〈科学〉杂志对紫坪铺水库与四川地震关系报道的客观 性问题》。文章讨论了今年1月16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的一篇新闻报道 《人类触发了四川大地震吗?》。   《科学》文章所报道的研究人员,即所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地球物理灾害 学家克里斯汀·克劳泽(Christian Klose)博士,经查证目前已离开哥伦比亚大 学的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博士后, 改变了自己的研究领域。本报相信这篇评论文章中所提出问题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报的评论文章并不针对该文作者、《科学》杂志亚太新闻 编辑理查德-石磊及其合作者个人,本报亦反对任何这样的意图和行为。这里, 特发表理查德-石磊的来信,希望能提供给读者更多信息。   尊敬的《科学时报》编辑:   2月24日《科学时报》刊登的题为《一篇值得商榷的科学新闻报道》的文章 对《科学》发的理查德·克尔和我合写的报道(Science , 16 January 2009, p. 322)提出质疑,问其是否是合理的新闻。《科学时报》的文章也许会使一些人认 为我们试图煽动一场争议或制造一个轰动。那是错误的。   让我解释一下《科学》怎样决定发表我们的文章。汶川地震发生几天后,紫 坪铺水坝也许可能诱发地震的谣言就已经在科学社区中流传。尽管这些谣言引起 不少的兴趣,《科学》并没有报道它们,因为没有科学的分析。去年12月美国地 球物理学联合会上克里斯汀·克劳泽博士作了报告后,情况变了。科学记者报道 学术会议上的报告是习惯做法。克尔先生当时在场为《科学》作会议的有关报道。 我则一直在关心中国方面的讨论而且了解到中文期刊《地震地质》12月号上刊登 了一篇国家地震局雷兴林和同事的有关文章。科学记者报道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 文也是习惯做法。所以我们的报道是合理的科学新闻。   《科学时报》文章提到2007年我给中国的科学记者用英文作的一次讲谈。在 此我澄清一下:我当时讲的是“主动”报道与“被动”报道的对比,“主动” 报道指的是通过访问实验室或跟着科学家到野外现场来寻找新闻素材,“被动” 报道指新闻发布、会议论文宣读、论文期刊发表后的报道。被动报道是科学记者 的基本功。按这个定义,1月16日《科学》杂志的报道是传统的被动科学新闻。   《科学时报》文章作者质疑我们报道中引用的美国科学家的可信度。克尔先 生通过与他们的同行交谈来作出判断。《科学时报》文章正确地指出我把范晓的 职称翻译错了,但这个错误不应该被用来诋毁文章的观点或范晓的可信度。最令 人不解的是,《科学时报》文章没有提中国国家地震局雷兴林及共同作者合写的 发表于《地震地质》上的论文中提出的证据。   《科学时报》文章责备《科学》用了哥伦比亚大学不同研究所的两位研究人 员的评论。但是,第二位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评论的不是他同事的工作,而 是更广泛的水库诱发地震的现象。《科学时报》质疑克劳泽博士如何能在无法获 得被中国政府保密的数据的情况下提出科学论据。诚然,这些数据将会对检验这 个假说有帮助,但是这些数据并不是四川地球物理的仅有数据组。应该提出的疑 问是“为什么不公开这些数据并且试图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呢?”   理查德-石磊(Richard Stone)   《科学》杂志亚太新闻编辑 (XYS20090309)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