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多点专家的意见又何妨 肖畅 2008-7-17长江商报   被称为“史上最牛专家”的张信宝教授,在7 月5 日的《新闻调查》栏目中, 以颇具个性的言辞主张汶川应原址重建,遭到了网友的炮轰。然而最近,“挺张 派”的网友似乎多了起来,该集节目“隐蔽的诱导性”也开始被人质疑。   先回到那期节目中,张信宝在表达观点时似乎存在逻辑上的纰漏,有些地方 的“自证其说”稍嫌武断,面对柴静的一些疑问也很难漂亮的回驳。但是,张毕 竟不是来搞辩论的,如果说节目设置了隐性的基调,张信宝的专业意见可能就处 于了不利地位,难以让人听得进去。况且,“你去过汶川吗?你了解那里的情况 吗?”,面对如此占据了真理制高点的疑问,即便有任何专业上的理由,也早已 显得理屈词穷。   按照“倒张派”网友的观点来讲,柴静的问话的确是客观的。但问话的客观 不代表隐性的基调就不存在,这要看问话者是按着什么方向去引导对方,是纯粹 专业的方向,还是符合主流意见的方向。没去过汶川,意即不了解当地情况,也 体会不到处在当地时的感受;一个不在场的专家,专业上的意见似乎就“不正确” 了。而张的口才又的确不好,或者说太个性了,以致被人称为“学阀”。   实际上,专业的意见既然放到了《新闻调查》中,对于公众而言总有信息增 量的价值。专家不是决策者,提出专业意见是要以自己的思考为起点,出现了不 同意见的交锋,我们也可因此从“异地迁建”与“原址重建”中获得更多专业角 度的了解。专业意见也包办不了公共决策中的行政成本、社会成本的问题,但它 能为公共决策提供价值的尺度或技术的支持。在这个基础上,主张“异地迁建” 也好,主张“原址重建”也好,总有自己的思考逻辑,二者也总有互补的地方。   这并非有意为张信宝辩护,但一个电视节目有时的确于有意、无意间让公众 偏离了目标,让人们看到了热闹的一面,忘掉了有价值的一面。在尹稚与张信宝 的对峙中,最有价值的应是信息的增量。我们不妨把他们的专业意见当做信息, 因为信息的外延中应当包括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又不可能有正确与非正确之分, 假如专业的意见要按着社会上的主流意见去发表,那只能是学术的媚俗。专家也 不可能成为全知全能的“圣贤”,他们对于公众来说,是提供专业意见的辅助者, 是公众与政府间的桥梁。 (XYS20080717)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