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有感于三学者对话:武松打虎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水博   近日,科技日报一篇报道三学者对话武松打虎的文章,是近来关于“敬畏自 然”的热门话题,很快吸引很多人的眼球。然而,看过之后难免让人感到有些遗 憾。   首先,来自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刘华杰副教授,对汪永晨未能满意的回答武松 打虎问题作出这样的轻松解释:“这似乎是一个难题。但我觉得可以轻松回答, 而且不违背原则:如果条件是那样,可以打虎。你们以为呢?何老师问的这个问 题能够代表人与自然的关系吗?”   抱着寻找高明的答案的我,显然对这种答复很不满意。请问刘华杰副教授, 如果说人与老虎的关系,不能代表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这能代表一种什么关系 呢?或许,刘华杰副教授早已经把生态伦理学的观念作为普遍真理了,所以刘教 授可能会把老虎吃人的关系,看成和人要吃人一样的,可以通过法律条文解决。 既然老虎要吃我,我当然可以正当防卫了。然而,即便如此,我认为刘教授的这 种解释还不够圆满,因为敬畏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态伦理学的道德关怀范围的扩 大。况且,人与人之间是平等关系,本来也不是什么敬畏关系,所以刘教授的这 种把自然万物,理所当然的当成同类的解释并不恰当。对于敬畏自然者而言,他 们经常把必须敬畏的自然比作母亲,所以,按照刘教授的解释至少应该这样认为: 敬畏自然者的母亲如果想吃掉自己的孩子,他的孩子就可以理直气壮的把母亲杀 掉。不过,这还能叫什么敬畏吗?所以我想刘教授的解释并不高明,为了敬畏自 然变成了忤逆不孝,恐怕连敬畏自然者也可能都要嗤之以鼻。   再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刘兵教授说:“我觉得这里面有一种混淆,即以个 例来反对一种整体的命题。如果在特定的情况下武松打了那只虎,为了他的生命, 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天天都要找老虎去打。本来讲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多地是在说 后一种情形。”   而奇怪的是,随后的发言的田松副教授则不仅针锋相对的列举出了蚊子叮人 你打不打的问题,并且说“与武松打虎类似,还经常有这样的问题:难道你们自 己不用笔记本,不用手机,不用空调?因为我们用了,我们就是自相矛盾,就是 虚伪———一边自己用着,一边主张别人不要用。”实际上田松副教授的发言已 经对刘兵教授的观点进行了驳斥,虽然老虎吃人只是一个特例,但是,这个特例 确实代表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你想用特例不能代表一般进行搪赛, 那么马上会有无数多个特例等着你。   最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田松副教授说“武松打虎,是一个个体与另一个 个体之间的关系。而人类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则会上升到物种之间的关系。   而在个体层面,我们每个个体都有生存的权利,要求更舒适更便利的生活, 是人的生物性本能。一个稳定的可持续的社会对这个本能要有约束,约束来自两 个方面,一是社会道德,一是政策法规。”   很明显,田松副教授的说法显然是搞错了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自然之间关 系的界限。在法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受到道德、法规的调整、约束, 而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主要的是要受社会发展水平、环境、资源客观现实的约束。 也就是说光靠道德、法规不可能解决人与自然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例如:古代 的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完全可以不受道德和法规的约束,很多皇帝都曾经大炼仙 丹,一心想长生不老,可是最后连一个都不可能如愿。这就充分说明在人与自然 的关系上道德、法规的作用微不足道。这种道德决定一切的论点,是一种典型的 唯心主义自然观。   文章的最后又南辕北辙的说什么“学者的职责之一,就是尽可能早地看到问 题及其严重性,制造舆论,设计方案,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选项。平民可以没 有敬畏之心,但学者应当有,院士应当有,因为他们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权力大 小与其误用的可能性及破坏性,是成正比的。主张什么都不怕,到处都要有所作 为,这确实值得警惕。”看过之后我感到,应该警惕的倒是我们国家知识分子的 水平和科学素养。常言说“三个臭皮匠,还能顶一个诸葛亮呢”,而我们三个来 自全国最高等学府的教授的水平,怎么能不令国人担心? (XYS2005030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