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科普书是如何促进公众讨论的 ■文/布鲁斯·莱文斯坦(美) □编译/李大光 科学时报2003.2.13.    布鲁斯·莱文斯坦(Bruce V. Lewenstein),康奈尔 大学科学技术研究和传播系副教授。目前担任《公众理解科学》(“Publi 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杂志主编。这篇文 章编译自布鲁斯·莱文斯坦2002年3月8日在康乃尔大学的一次会议上的讲 演稿。编译、发表和照片使用均经过布鲁斯·莱文斯坦本人同意。作者希望中国 读者和学者对他的观点进行评论。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科普书呢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科普书呢?我们生活在使用电子网络并在网络上开展公 众讨论和对话的“新媒介”世界。那么,在这个电子媒体时代,我们关注“已经 不时髦”的书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关注书的原因有这样几个。首先,书籍在公众讨论中无疑具有影响。 我们可以轻易地举出几个例子说明书籍在过去几代公众对科学问题的讨论中所产 生的影响。比如,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和斯蒂芬·霍金的《时间简 史》。我们今天研究书的一个原因目的就是要了解:科普书的发展状况如何?科 普书在公众讨论中有什么作用?    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要在更普遍意义上的历史学角度看待科普书。我是学 历史的。我们许多历史学家不愿意从历史角度看待科普书,认为这是好笑的事情。 但是,我们却要这样做,因为我们认为,通过了解旧事物才能看清新事物,才会 有收获。    科普书重要吗    为了说明科普书的作用,我在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普书发展的历史。 我还在研究科学类书籍,比如教科书和会议论文集的出版状况,更大众一些的科 普书,比如畅销书、普利策奖获奖者以及其他对公众和知识分子讨论产生影响的 书籍。这篇文章中我仅谈一下大众科普书的状况。    论证科普书在大众文化中所产生的作用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考察 正式发布的获奖书目,比如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等,或者根据其被列为某些最 佳畅销书名单而确定。还有一些人认为的可以划为“值得纪念的书”的书目中有 影响的科普书。我们首先看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普利策奖的与科学有关的 书籍。(部分书名翻译不参考已经出版的书名——译者)    1947 history Baxter Scientists Against Time(历史类,下同)巴克斯特,《时代背景中的科学家》    1967 history Goetzmann Explora tion and Empire哥兹曼,《探险与帝国》    1978 gen nonfiction Sagan Drag ons of Eden(非文学类,下同)卡尔·萨根,《伊甸园的飞龙》    1979 gen nonfiction Wilson On H uman Nature威尔逊,《人的本性》    1980 gen nonfiction Hofstadter Gdel Escher Bach霍夫斯塔特,《集异璧》    1982 gen nonfiction Kidder Sou l of a New Machine基德,《打造天鹰》【方舟子按:这是一本 制造计算机的书,不知为何有这样的译名?】    1984 gen nonfiction Starr Soci al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Medicin e斯塔尔,《美国医学的社会转型》    1986 history McDougall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迈克多哥尔,《天地万物》 【方 舟子按:这是本介绍冷战时期航天竞赛的书,不是介绍“天地万物”】    1988 history Bruce Launching o f Modern American Science布鲁斯,《现代美国科学 之兴起》    1988 gen nonfiction Rhodes Mak ing of the Atomic Bomb罗德斯,《原子弹的制造》    1991 gen nonfiction H﹖lldobler and Wilson Ants霍尔道布勒与威尔逊,《蚂蚁》    1995 gen nonfiction Weiner Bea k of the Finch威尔纳,《与鸟为伴》    1998 history Larson Summer for the Gods拉尔森,《众神之夏》    1998 gen nonfiction Diamond Gu ns Germs and Steel戴厄门德,《枪炮、病菌和钢铁:人 类社会的命运》    1999 gen nonfiction McPhee Ann als of the Former World迈克菲,《时时刻刻》 【方舟 子按:这是一本关于美国地质史的书,不知为何要翻译成“时时刻刻”?】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后的30年时间内,几乎没有科普书出版。詹姆士 ·芬尼·巴克斯特的《时代背景中的科学家》是战后出版的第一本科普书,是关 于制造原子弹的纪实故事。威廉姆·哥兹曼的《探险与帝国》描写的是美国西部 探险的故事。从1978年卡尔·萨根的《伊甸园的飞龙》出版开始,普利策奖 每年都给科学普及类书籍颁奖。这些获奖的科普书并不都是科学史方面的书。与 科学有关的书籍出现在普利策非文学类和历史类获奖书目中。20世纪70年代 末,某些事情使得科普书占据了美国文化的中心地位。科学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 问题之一。有趣的是,这段时间也正是“科学昌盛”时期。一些新的大众科学杂 志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出现。还有一些新的科学电视节目开始播放, 比如1973年“新星”(NOVA)科学电视系列节目开始播放。科学馆也越 来越多。所有的这些数据说明,科学与美国文化之间在70年代末经历了一个发 展变化的过程,在这个阶段,科学成为了公众文化讨论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话题。    这种公众对科学议题讨论一直持续到最近几年。戴厄门德的《枪炮、病菌 和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和迈克菲的《时时刻刻》都是人们讨论的中心。对科 学热心的公众在近些年一直都在阅读迈克菲的书,只是在最近他的书才获得这个 国家级的奖励。    从下面这个《纽约时报》畅销书的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科普书的 发展模式。    尽管表中显示的变化很大,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 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在此之前,每年畅销书排名榜上科学类书的数目基本不 会超过10种。但是,1978年以后,每年少于10种科普书入榜的情况就基 本没有了。科普书的销售量越来越大。另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就是,科学成为持 续不断的公众讨论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普利策奖和畅销书排名表明,如果没有科 学和文学的结合,科普书的发展不可能出现这种局面。    要想了解这种新出现的文化讨论现象,我们就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在畅销书 目录上出现的科普书的类型。第一种是“科学”占据主题的书籍。这些书包括物 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而另一类,我把它们称为“大众科学”类(“pub lic science”)。这类书种类很多,比如,“性”。但是,谈论 “性”的书是将“性”放在科学的角度来谈论的。这些书是从心理学研究角度探 讨“性”问题的科普书。还有许多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写减肥、保健、健身和医疗 的主题的。在此我并不想说所有的书都是符合科学原理的。但是,重要的是,我 们应该看到,“大众科学”读物在某种程度取得了读者的信任,因为,它们自称 是科学权威。有些人说,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人们并不重视科学。我不同意这个观 点。这些自称具有科学原理的书能够成为畅销书,就是因为科学在有思想的社会 中受到尊重的原因。畅销书的统计数据表明,科学在大众文化中确实起到非常重 要的作用并得到尊重。    我们再看一下《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类畅销书排行榜。    (依次为:年、排名、作者、书名)    1948 4 Kinsey et al. Sexual Behavi or in the Human Male金赛等,《男性性行为》    1950 5 Heyerdahl Kon-Tiki赫耶达尔,《康奇 基号》    1951 6 Carson The Sea Around Us卡逊, 《我们周围的海洋》    1951 9 Heyerdahl Kon-Tiki赫耶达尔,《康奇 基号》    1952 4 Carson The Sea Around Us卡逊, 《我们周围的海洋》    1953 3 Kinsey Sexual Behavior in t he Human Female金赛等,《女性性行为》    1958 8 Heyerdahl Aku-Aku赫耶达尔,《阿库库》    1966 2 Masters and Johnson Human S exual Response马斯特和约翰逊,《人的性反应》    1975 4 Bronowski The Ascent of Man 布罗诺夫斯基,《人的上升》    1976 9 Hite The Hite Report A Nati onwide Survey of Female Sexuality海蒂, 《海蒂报告:全国女性性素质调查》【方舟子按:Sexuality怎么成了“性素质”? 这本书是调查“性行为”的】    1977 7 Sagan Dragons of Eden萨根,《伊甸 园的飞龙》    1980 2 Sagan Cosmos萨根,《宇宙》    1981 5 Sagan Cosmos萨根,《宇宙》    1988 3 Hawking Brief History of Ti me霍金,《时间简史》    1989 6 Macaulay The Way Things Wor k迈考利,《变换无穷》    1989 13 Hawking Brief History of T ime霍金,《时间简史》    1992 30+ Sagan Shadows of Forgotte n Ancestors萨根,《被遗忘祖先所留下的影子》    1994 24 Preston Hot Zone 普雷斯顿,《炙热区 域》    1994 26 Herrnstein and Murray Bell Curve赫恩斯坦与姆勒,《钟型曲线》    1995 14 Goleman Emotional Intelli gence格尔曼,《情感智力》    1996 30+ Goleman Emotional Intell igence格尔曼,《情感智力》    1997 30+ Mark H. Beers, Merck Manua l马克·H·比尔斯,《莫克手册》    这个畅销书书目同样表明了“大众科学”书籍的重要地位,其中包括“性” 方面的书籍。阿尔夫莱德·金赛及其同行们在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 写作出版了两本关于人的性行为的书。但是,当你翻看书名的时候,你不会预见 到这些书会成为畅销书,因为这种书枯燥乏味,属于纯粹的专题学术论文。但是, 销售排名似乎说明其销售量也是不错的。在畅销书排行榜上我们也能够看到海蒂 的《海蒂报告》以及马斯特和约翰逊论人的性反应的书。另一个“大众科学”主 题是探险。许多与探险有关的书都榜上有名,比如,赫耶达尔的《康奇基号》和 蕾切尔·卡逊的早期作品《我们周围的海洋》。事实上,卡逊在《寂静的春天》 出版10年以前就已经是畅销书作家了。    还有一些属于“大作”的书,比如,雅格布·布罗诺夫斯基的《人的上升》 和卡尔·萨根的《宇宙》。可能这些是我们认为的“用科学说明科学”的书(不 包括金赛、马斯特和约翰逊的书),是阐述科学思想的书。如果我们留意一下, 就会发现,这类书也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1980年,卡尔·萨根的 《宇宙》是新时代的科普书的突破点。“宇宙”电视节目毫无疑问产生了巨大的 震撼效果,一时间,《宇宙》一书妇孺皆知,促进了书的发行量。当然,书本身 也是畅销书。在《宇宙》刚出版不久发行量就很大。巨大的发行量所带来的效益 也是巨大的。萨根的《接触》科幻小说获得两百万美元的合同。同时,萨根也创 下了科幻书在书稿阶段就获得最高预付稿酬的历史记录。    在“严肃科学”类的畅销书目中,还有一个值得提及的,就是霍金的《时 间简史》。他的这本书几乎所有的人都买,但是所有的人都不读。他在他的“序 言”中说,他删除了所有的数学方程式,以防失去读者。但是,这本书仍然很难 读懂。第一年,这本书的精装本销售量达70万册,第二年达到40万册。这还 仅仅是精装本的数量。这本书为人们创立了书籍销售量的新期望标准,同时,也 在那个时期改变了畅销书的标准,这个标准导致科普书排行下降。但是,霍金的 书开创了一个书籍出版的新天地,那就是,将文化类书籍拓展至科学领域。当这 种局面开始出现的时候,科普书在书店里就占有了一个单独的出售空间,出版代 理商们开始四处寻找汉娜·福尔摩斯(Hannah Holmes,汉娜·福 尔摩斯女士是科学家出身,现为“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 nnel Online”自然史方面的作者。我国译介进来的书有《尘史》, “The Secret Life of Dust”——译注)这样的作家撰写 科普书。    综上所述,科普书在美国大众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科普所起 到的作用要远大于早期的作用,甚至也大于在媒体中所产生的作用。    科普书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科普书至少在以下4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科普书在科学本身的研究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即使某些畅销书和 获奖书的读者对象是普通公众,但是也将科学团体作为自己的读者对象,或者说, 在科学团体内,这些书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应该对此感到惊讶,就目前我 们所理解的“科学传播的范围”的概念强调的就是各种不同传播方式之间的相互 反馈,信息的循环交流将各种传播渠道连接在一起。    科普书的第二个作用就是将公众吸引到科学中来。这个功能与许多网站的 目的不同,与团体组织的活动计划也不同。如果科普书是公众文化讨论的组成部 分,那么,书的功能就应该和文化中其他活动的功能一样。    科普书的第三个功能很难用英语来表达。用法语说就是“culture scientifique”,意思是日常文化中的主流思想被注入了科学的内 涵。如果我们用英语说“科学文化”(“scientific cultur e”),似乎就与法语国家所说意思不相同。这个思想表达的就是科普书就是我 们的日常生活中科学和文化的结合体。    科普书最后的作用是某些科学问题会成为公众讨论的议题之一。科普书会 成为公众讨论的议题的落脚点或者侧重点。    A.在此我举一个获奖书如何对科学本身产生作用的例子。比如,威尔逊 的《社会学》【方舟子按:应译为《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这本书 写作的部分目的是面向科学热心读者、精英知识团体的。但是,这本书同时也表 达了科学本身的观点。它阐述了威尔逊完整的、全部的社会学观点。但是书中的 观点以前仅散见于各种论文,并仅在专业团体中流传。威尔逊的这本书将他的观 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我还曾经看过一本教科书,在这本书中同样可以看到这种科普书功能,就 是詹姆士·沃森1965年写的《基因分子生物学》。这本书将分子生物学领域 的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之前是没有这样的教科书的。为教授这本书而创 立了整套课程,这套突然出现的课程被称为“社会生物学”(Sociobio logy),这个课程就是以威尔逊的社会学为基础,结合生物学而创立的新课 程。特别是在威尔逊的书的最后关于人类的一章为创立这个课程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本书也成了公众讨论人类自身本质的话题的组成部分。    另一个例子是约瑟夫·威森堡姆的《电脑的力量和人的理性》(Comp uter Power and Human Reason)。这本书是人工智能 科学中的重要教科书。同时,它也是公众对电脑在社会中的作用、人脑的工作原 理以及相关话题中所经常谈到的内容。    詹姆士·格莱克的《混沌》(Chaos)一书也很有意思。作者本来要 将这本书写成大众科普读物,但是它在科学界也产生了学术作用。这是一本以记 者出访然后以说明科学某些领域问题而写成的书。这本书也起到将复杂和混沌领 域的知识进行归纳和结合的作用,而在此之前还没有人这样做过。如果你看一下 最近出版的有关的书籍,你就会发现,它们都谈到,格莱克的书将所有有关的人 都联系在一起,然后使他们突然意识到他们在互相对话。公众讨论也促进了学者 之间的以书为媒介的讨论。    B.吸引公众参与科学。有一些科普书经常被人们这样说起:“我成为科 学家是因为我读了那本书。”保罗·德·克鲁伊夫的《微生物猎手》(Micr obe Hunters)就是这类书的典型(尽管这本书在我认识到其影响力 之前几十年就出版了(第一次出版于1926年——译注]),但是,在这些年 里,其影响力一直经久不衰)。这本书在20世纪30年代、40年代和50年 代成为资深生物学科学家所经常提及的作品,他们说,是《微生物猎手》这本书 使他们成为生物学家的。    詹姆士·沃森的《双螺旋》(Double Helix)是一本非常难懂 的书【方舟子按:此书并不难懂,估计是误译】,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和 70年代,甚至在80年代仍然具有同样的影响力。如果你问一下现在仍然在生 物技术前沿从事研究的人,许多人都会告诉你,他们在研究生时期读过这本书。 他们还会说:“我就想成为这样的科学家!我要做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成就。”    如果你想了解在天文学或者物理学领域的科学家从事科学的原因,就会发 现“宇宙”也具有同样的作用(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书)。许多人是在观看“宇 宙”以后,就会去买一本《宇宙》。卡尔·萨根的书具有和沃森的书同样的力量: “为什么你要做一名天文物理学家或者是天文学家?”回答是:“因为我看过卡 尔·萨根的‘宇宙’电视节目。”或者,“我读过《宇宙》。”    C.科学文化(Culture scientifique)。    科普书的第三个作用就是有助于形成科学文化思想。如果你想成为“有文 化的人”就一定要读一些书。阿西莫夫、斯蒂芬·杰·古尔德、布罗诺夫斯基的 书都是“必读书”(尽管这些书都是值得推荐的好书,但是读阿西莫夫书的人可 能比他在世的时候要少)。如果你没有读过刘易斯·托马斯关于医学的文章,或 者戴瓦·索贝尔(Dava Sobel)的《经线:一个孤独天才解决当时最 伟大科学问题的真实故事》(Longitude:The True Stor y of a Lone Genius Who Solved the Great est Scientific Problem of His Time),你 就不能说自己是个有文化的人。并不是所有这些书的内容中都有很多“科学”, 比如,托马斯的文章更多的是从哲学角度看待疾病问题,索贝尔的书更多内容是 探险故事,而不是科学知识,但是,你还是愿意读这些书。在“对科学热心” 的公众中,很多人喜欢阅读在《纽约客》上刊登的节选。    阿西莫夫的书在著名科普书单中是一个有趣的例子。事实上,阿西莫夫最 著名的书是科幻书。在亚马逊网站上所列的他所写的400多本书中,有285 本是科幻书。他的《基地》(Foundation)系列跻身在亚马逊网站上 所列的1万本著名科幻书目中。他的某些非文学类(nonfiction)书 都在前5万名之列。他的第一本科学类书是《原子:穿越亚原子宇宙之旅》(A toms A Journey Across the Subatomic C osmos),这本书被列在5万本科普书目之内,排位26名。    阿西莫夫的作品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他颂扬了科学的世界观,而这 正是科学文化类书籍的核心。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举一个我个人的例子。在20 世纪80年代末期,我为一个叫作《科学家》的周刊报纸写了一篇文章,这个报 纸是面对科学家群体的。在那篇文章中,我谈到我称之为“大众科学的傲慢” (arrogance of pop science)的观点。我提出一个问 题:谁是大众科学的对象?我认为,在那时出版的许多大众科学杂志发行情况都 不妙,许多经营失败,转让也没有人要。失败的原因并不是杂志本身不好,而是 因为它们都是从科学的角度讲话的,从开始就没有从读者的角度思考过,没有考 虑过读者的境况、读者的兴趣和读者的厌恶。我认为,太多的杂志沉湎于精英科 学观点。对于我的看法,阿西莫夫有点生气,他曾给一个编辑写过一封信。我感 到自豪的是,我竟然使阿西莫夫给一个编辑写信。他在信中说:我不明白这个叫 莱文斯坦的怪人(this Lewenstein nut)在说些什么。因为, 他说如果人们都是傻瓜,那么,我就应该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写东西。真是岂有此 理。他怒吼道:“以牛顿的名义”(而不是以上帝的名义——作者),“我发誓, 我宁肯傲慢而绝不做傻瓜。”    D.公众讨论。    科普书的最后作用是能够引起公众讨论或者引发各种公众的观点。书籍不 仅仅提供知识,也不仅仅是愉悦公众,事实上,有些科普书的作用是引发争论。 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引发了化工产品对我们这 个社会的影响的争论,因此,这本书被广泛地称为环境运动的奠基文献。但是, 这个看法在当时是有争议的。卡逊的书在当时不仅受到化工公司的攻击,而且也 受到科普作家的攻击。1963年,一个叫做劳伦斯·莱斯格(Lawrenc e Lessig)的人获得了美国化学学会格莱蒂·斯达克奖(the Ame rican Chemical Society's Grady-Stack Award,科学记者杰出成就奖)。在他领奖致辞中,他将卡逊的书说成是: “带有偏见的极其情感化的论文”。他的讲话主要攻击《寂静的春天》。这个例 子说明,许多人觉得他们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他们的观点。    具有同样意义的另一个例子是,伊夫林·福克斯·凯勒(Evelyn F ox Keller)的《情有独钟》(The Feeling for the Organism),这是巴巴拉·麦克林托克的自传。其中部分写的是科学的 本质以及女性学与男性学之间的差异。麦克林托克是否写的是另类科学?她用来 写女性有关的事实资料难道与男性就不相关吗?福克斯·凯勒提出的观点至今仍 然是人们对于相关问题争论的组成部分。许多人对福克斯·凯勒书中的技术细节 问题提出质疑。但是,我们要谈的重要一点是凯勒的书将巴巴拉·麦克林托克带 入了公众的讨论之中。里查德·赫恩斯坦和查理斯·莫勒的《钟型曲线》也具有 同样的作用:许多人对书中所涉及的科学表示质疑,他们对书是否准确地表达了 研究结果或者准确地使用了数据表示怀疑。但是,我们关心的重要一点是,这本 书成为了公众讨论的话题。《钟型曲线》成为引发公众讨论、杂志辩论文章和报 纸文章、政策讨论等经常提及的书之一。这是书在促进公众讨论中的作用的典型 例子。    科普书的公众讨论作用    从最简单的层面上说,这是因为书籍是影响我们文化的媒体的组成部分。 尽管我们现在主要使用互联网和其他新型媒体,但是,我们不要忘记科学传播还 有其他方式。从更深层次上讲,由于书籍在传播信息中所具有的多种作用,因此 能够有效促进外行专家(lay expertise)参与讨论,并带动广大 普通公众的参与讨论。    科普书能够开创对科学认识的新视角。在我们思考科学技术传播功能的时 候,我们不要忘记《混沌》一书。记者詹姆士·格雷克通过这本书将不同领域的 科学家的观点汇集到一起。我们还要思考科普书在激发公众讨论中的作用。不仅 刘易斯·托马斯的书会使我们感受到愉悦,同时,里查德·赫恩斯坦和查理斯· 莫勒的书还会引发我们的讨论。这个作用显示了公众参与和公众表达观点的模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科普书能够开创我们新的社会文化。这种文化 是科学文化和更为广泛的大众文化的结合。当我们审视这种文化的时候,我们就 会发现,科学和现代文化的不可分割。用我们科学社会学的术语说,就是“相互 产生”(co-produced)。科学和社会不能单独存在。科普书提供了 一个在现实、物质方式中相互作用的例子。如果我们思考科普书体现出的科学和 社会互动的多种方式,那么,我们就能够看出从事科普的人在用“最好的方式向 公众传播科学”中的其他活动方式,这些活动方式不仅解决一些特殊问题,而且, 事实上在创建科学文化,即culture scientifique中也起 到作用。 (XYS2003021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