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严刹考场腐败:百年工程的起点 笑蜀 禁止高校考试作弊的严令,在共和国历史上前所未有。颁布这道前所未有的 严令,实际上等于确认高校考试作弊之盛已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本来,相对而 言,高校是社会生活各领域中最干净的一个领域。但即便是这样的领域,今天也 如此惨淡。虽然并非意外,但一经确认,仍不免要扼腕而叹。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尤其需要追问。考试是什么?通常认为,考试主要是考 察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把握程度。这当然没错。但仅仅这样回答还不够,因为考试 的功能并非如此单一。训练学生对公共规则的尊重,训练学生对公共秩序的尊重, 从而既树立公共规则、公共秩序不可侵犯的尊严,也树立光明正大、公平竞争的 君子风度,树立人的自信、人的尊严,这才是考试最重要的功能。 作弊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当然不可能享受到这项功能的任何好处;相反, 只会从作弊的潜移默化中,积累起蔑视公共规则、蔑视公共秩序的本能,积累起 瞒天过海、投机取巧的本能。一旦养成这样的本能,那么,高校考试作弊肯定不 会是他们的最后的几次作弊。将来如果进入教育行业,他们未必不会是误人子弟 的冒牌教授;将来如果进入医疗行业,他们未必不会是谋财害命的庸医;将来如 果进入制造业,他们未必不会是假冒伪劣的主犯。“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 句民谚对高校考试作弊同样适用,或者说更适用。 天理昭昭,没有一个考生不明白。但为什么那么多的考生依旧要当小偷呢? 他们为什么一点不怕呢? 怕来自于心理压力。必须心理压力基本丧失,才会不怕,才有大面积的公然 作弊。而心理压力一方面固然来自于对成本与收益的计算,即来自对惩罚机制的 敬畏;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羞耻感、自尊心。作弊的心理压力基本丧失,则既意味 着惩罚机制的失灵,也意味着羞耻感、自尊心的扫地以尽。 羞耻感、自尊心扫地以尽,不是一日之寒,而往往是长期演化的结果。没有 平时的屡屡伸手,很难有高校考场上冒险伸手的胆量和技巧。换言之,高校考试 作弊反映的绝不只是一个高校问题,敢于在高校考场上冒险伸手的考生,他们中 的绝大多数,一直在作弊中成长,应该不是耸人听闻之辞。这才是高校考试作弊 的要害。 但这仍不是最关要害之处。考生绝大多数都是孩子。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喜 欢当小偷,天生就会当小偷。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当小偷,无疑是生活教导 出来的,大人教导出来的。这就意味着,孩子之偷,并非孩子之过,主要是习俗 移人。一方面是习俗即作弊文化的耳濡目染教会了孩子偷,一方面是习俗即作弊 文化逼着孩子偷——伸手被捉已经是偶然,谁不偷谁傻,谁不偷谁吃亏。这种情 况下,必然形成一场偷的竞赛。这场偷的竞赛愈是轰轰烈烈,则羞耻感、自尊心 愈要扫地以尽;人的尊严愈要扫地以尽。 我们总是感慨,各种各样激素食物催大的孩子,生理上太早熟了,往往十四 五岁的男孩,就已高头大马,喉结粗壮,目光游离,看上去恍若成人。但早熟的 岂止是生理。没有羞耻,没有自尊的孩子,还叫孩子么?须知,孩子本来意味着 纯真,当羞耻感、自尊心基本丧失时,实际上就等于从精神层面上消灭了孩子。 而未来中国就是从今天的孩子中生长起来的;从精神层面上消灭了孩子,对未来 中国意味着什么,难道还不足以令人警醒么?这,才是问题的最关要害之处! 教育部严令禁止高校考试作弊,这种直面现实的勇气值得嘉许。它的意义决 不仅仅限于考场,它不只是在捍卫考场尊严,不只是在捍卫教育尊严;从根本上 说,它是在捍卫公共规则的尊严,是在捍卫公共秩序的尊严,是在捍卫我们全部 生活的尊严;极而言之,是在捍卫我们整个民族的尊严。但既然如此,仅仅这么 一道严令当然就远远不够了。一个需要百年时间的巨大的价值重建工程,哪里是 一道严令所能解决的。 一道严令当然成就不了百年大计,但我以为,它仍值得载入史册。因为我把 它看做百年工程的起点。 (XYS2004010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