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批判与反批判:吃饭能传染乙肝吗?   Conker   我写这样的文章,就做好了被批判的准备,因为太多的人不愿意听也不想听。 不过真理越辨愈明。首先说名一下我为什么写这样的文章。我的亲戚朋友中,有 好几个是乙肝患者。大多没有输血,家族等重要相关因素。我能想到的是 "病从 口入"。由于学术界公认的 "乙肝不是消化道疾病"的历史,在中国很久以来根本 就没有象样的流行病学调查去证明 "乙肝不是消化道疾病"。近年来调查开始多 起来。 "病从口入"的证据也越来越多。稻草人同学可能也是作科学的,还是用 数据说话吧。过多的臆断和情绪化的人身攻击不会解决任何问题。下面是一些说 明和参考文献。   数据来源。"最近的研究表明,当就餐者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时,采用传统 就餐方式的乙肝感染率为42%,而分餐制的乙肝感染率为17 %,这也说明了乙 肝是可能从消化道传染的"。注意是感染率,不是发病率。这段话,我在国内正 式的健康网见过多次的。我已在第一时间向方舟子说明了因为我无法做国内的文 献检索,在古哥上查不到。希望有人能帮查一下,看一看样本量和试验设计。方 舟子指出,这样的数据应指长期家庭内密切接触。这一点我同意。因为这样的流 病调查只能用长期密切接触组来作为阳性组,不可能做也没有办法做单次接触的 流病调查。这段话的确有误导的嫌疑,我在引用的时候没有看到原始数据,再次 说明。   文献。稻草人同学比较忙,可能没时间读文献。我帮你读一读。因为我无法 做国内的文献检索,只能简单的查一查,大多只能看一看文摘。不过也能说明问 题。你要写科普,一定要多读文献。不懂没关系,就怕不知道自己不懂。太多的 专家写出的东西听起来头头是道,名头又大,结果是大众受害。最近的王琦就是 一例,自己脑袋里灌水了还不知道 , 顺便拍一下. 乙肝权威们都说 "乙肝一般 不通过消化道传播", 可没有任和实验依据。你非让我拿出反证,我认为是不科 学的。稻草人同学的风险评估有问题。不能解释中国日本的乙肝据高不下, 也不 能解释海南,四川等地的高感染率. 有时间,读一读下面的文献吧。乙肝 (DNA) 不同丙肝 (RNA) 和 HIV (RNA), 体外不易死亡,口液里可含有活病毒,这都是 被大量研究证实的。中国人的口腔及消化道疾病又多。自己拍拍脑袋想一想,能 不能吃出乙肝。下面有一堆原始文献,自己看吧。你如在国内,应该找到更多。 我这里摘几段原文, 出自近年的专业杂志。   "家庭内部和集体内部的HBV 感染率与时间呈正相关,随着共聚时间增多HBV 感染率增高"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试验组血液、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标本测检 HBV-DNA 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别,HBV-DNA阳性率的高低似与家庭以外人员聚餐 活动频率呈正相关,与家庭以外人员聚餐活动频率越高,HBV 感染机率越高"   "集体共用餐具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个人自备餐具,众所周知.乙肝病毒传播 途径是复杂的,主要途径是血源性.但密切接触和体液 传 播也是重要因素。作 者认为:个人自备餐具减少了传染机会.而上千人的太食堂集体轮换共用餐具. 冲洗后无衡底的消毒处理,增加了生括密切接触交叉传染机会"   "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下面几种因素与多重感染有关,家庭成员 肝炎史 OR 为27 .11 (4 .93 -149 .1 ),牙科手术史OR 为4 .81 (1 . 57 -14 .69 );输血史OR 为4 .01 (1 .51 -10 .70 ),血液接触史OR 为5 .64 (1 .0929 .27 ),外餐习惯OR 值2 .29 (1 .30 -4 .05 ), 结论: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模式较多,对临床有较大的影响,对人体危害较严重, 恢复较慢,家庭成员肝炎史,牙科手术史,输血史,血液接触史和外餐习惯与多 重感染有关。"   乙肝的歧视问题及预防。科学是实事求是,和歧视没关系,这是我的初衷。 我最好的朋友就是乙肝。这也是我为什么愿意花这么多的时间在这上面。我们是 分餐的,他也能接受。我们讨论的是科学,先把社会的因素放一放。乙肝是受害 者,也可能就是不正确认识的受害者。要拍,得找对目标。乙肝不可怕,重要的 是知道其感染途径。打疫苗,看牙要求一次性用品,少输血或只输干净血,分餐。 若能做到,得肝炎的可能性真比撞火车的几率还小。   附录,   文献一乙型肝炎病毒传播与感染途径的研究分析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 年 9 月 第 4 卷 第 17 期   选择集体体检和日常就诊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分3 组: ①低频率外界接触组, 与家庭以外人员聚餐活动≤12 次/ 年,115人,来自学校新生 ; ②较高频率外 界接触组,与家庭以外人员聚餐活动≥22 次/年, 115人; ③ 高频率外界接触 组,与家庭以外人员聚餐活动>50次 /年,115 人。各组对象均否认有使用过血 液或血液制品、共用或重复使用的注射及穿刺用具、母亲有HBV 标志物阳性史等 资料。   看不到表格,这是文字说明: 结果①HBV 标志物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不 同职业组、性行为模式组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不计静脉吸毒者),其中尤以性交 易者、性病患者、多性伴侣者等人群HBV标志物阳性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 (P<0.05 ~P<0.01) [4~7] ; ② 家庭内部和集体内部的HBV感染率与时间 呈正相关,随着共聚时间增多HBV 感染率增高 [8 ~10] 。 讨论. 由于人的 体液内不能存在游离的HBV-DNA 而且HBV-DNA仅存在于完整的HBV 的核心部位, 因此HBV-DNA的阳性检测结果表示标本中有HBV 的存在,于血液、唾液、精液和 阴道分泌物标本中检测到HBV-DNA,表明这些标本中存在HBV [1~3] 。实验 结果显示,不同试验组血液、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标本测检HBV-DNA 的阳性 率有显著性差别,HBV-DNA阳性率的高低似与家庭以外人员聚餐活动频率呈正相 关,与家庭以外人员聚餐活动频率越高,HBV 感染机率越高;文献资料显示 [4 ~7] ,性交易者、性病患者、多性伴侣者等人群HBV 标志物阳性率显著高于 一般人群。提示,血液、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含有HBV,HBV 可以通过这 些物质携带而传播。文献还显示 [8 ~10] ,家庭内部和集体内部的 HBV感 染率与时间呈正相关,随着共聚时间增多HBV 感染率增高。提示,HBV可以通过 日常生活接触、工作接触等途径而传播与感染。   文献二   不同职业人群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分析   武峰; 山东省泰安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   1997 年 13卷 4 期 《职业与健康》   起止页码: 26-27 页   人群 HBsAg检出率是不同的,并具统计学意义。集体共用餐具的检出率明显 高于个人自备餐具,众所周知.乙肝病毒传播途径是复杂的,主要途径是血源性. 但密切接触和体液 专播也是重要因素。作者认为:个人自备餐具减少了传染机 会.而上千人的太食堂集体轮换共用餐具.冲洗后无衡底的消毒处理,增加了生 括密切接触交叉传染机会。   文献三   四川省高危人群丙型,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的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1999,26(2):171-172.   李天舒[1] 卫大英[2]   [1]四川省卫生防疫站 [2]凉山州卫生防疫站   对519名高危人群进行了HCV,HBV感染状况的研究。结果显示;静 脉吸毒者和卖淫女的HCV感染率分别为28.68%和9.83%;HBV标 志物阳性分别为88.24%和89.47%HBsAg携带率分别为40.8 1%和20.24%,与我省正常人群的HCV和HBV感染率相比差异有显著 性。   文献四   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2003 年 19卷 1 期   《广东药学院学报》   起止页码: 55-57 页   吴翠玲[1] 陈思东[2] 等   文 摘: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模式以及对临床体征,症状的影响,研究 多重感染的危害因素,方法:对1998 -2000 年佛山和广州两地各大医院住院的 823 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各型肝炎病毒标记物的检测,记录其临床症状和体征 及其肝功能的检测指标,同时选择有关的对照并制定统一表格对多重感染患者和 对照组进行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模式为19 种,双重感染占了83 .86 %,多重感染中重叠乙肝感染者占了绝大多数(98 . 3 %);乙肝多重感染组的黄疸阳性率(69 .50 )较单纯乙肝感染组(53 . 53 %)为高(P <0 .01 ),各种反映肝功能的生化指标的中位数,多重感染 组明显高于单纯乙肝感染组,住院时间也明显较单纯乙肝感染组长,重症者和肝 硬化者比例较单纯乙肝感染组大,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下面几种因 素与多重感染有关,家庭成员肝炎史OR 为27 .11 (4 .93 -149 .1 ),牙 科手术史OR 为4 .81 (1 .57 -14 .69 );输血史OR 为4 .01 (1 .51 -10 .70 ),血液接触史OR 为5 .64 (1 .0929 .27 ),外餐习惯OR 值2 .29 (1 .30 -4 .05 ),结论: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模式较多,对临床有 较大的影响,对人体危害较严重,恢复较慢,家庭成员肝炎史,牙科手术史,输 血史,血液接触史和外餐习惯与多重感染有关。   文献五   2003 年 25 卷 5 期   < 潍坊医学院学报 >   起止页码:357-359 页   文 摘:   探讨 HBV感染家庭聚集性影响因素。方法 对174 例乙肝患者家庭成员HBV感 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采用 ELISA法检测了 174 例乙肝患者和381 例家庭成 员HBV 感染血清学五项指标;PCR法检测了 174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 。结果HBV DNA 阳性患者配偶及子女 HBV感染率分别为 74.1% (其中单项抗HBs 阳性45.5% )和 42.2% ,显著高于阴性组33.9% (单项抗 HBs阳性 25.8% )和13.9% (P< 0.01)。患者感染模式对配偶及子女 HBV 感染率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 "135">"15">"145"> 其它模式。母亲为患者,其子女HBV 感染率 48.8%,明显高 于父亲为患者其子女的感染率 20.7% (P<0.01 ),特别是 "135"模式 HBV DNA 阳性的母亲,其子女HBV 感染率达 70%,结论 血清HBV DNA 阳性和"135" 模式 是 HBV 感染家庭聚集性的重要危险因素;母亲与子女间的HBV 传播大于父亲与 子女间的传播,但父婴传播也应采取相应的阻断措施。 (XYS200704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