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中国大学改革之思   赛德   大学的理念,大学的使命,大学的主体,这些都是从有大学以来就开始讨论 的问题.大学始于中世纪的欧洲,最老的大学可以追溯到意大利的博洛那大学 (pologna,1158)法国的巴黎大学(1180).那时的大学按德国哲人耶士培的话 说就是师生共同追求真理的场所。   差不多1000年过去,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可能不 反映到大学的办学理念上来。中国大学成立虽晚,但大学的理念是校长们到任所 最要谈的问题。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成立,当时北大的校长蔡元培就提出了“大 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将大学定位为追求高深学问之处。到了抗战时期大学 校长们的理念就有了一些不同:罗家伦(中央大学校长)就指出一个国立大学存 在的理由,是由于它应尽这样两种义务:“对于人类知识的总量有贡献;能够适 应民族的需要,求民族的生存”。竺可桢(1936-1949任浙江大学校长)声称 “大学的目的,决不是仅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医生之类”,而主要是培养 “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强调为民族解放 培养人才。   解放后毛泽东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将为社 会主义培养又红又专的革命事业接班人作为一种大学的使命。52年院系调整,从 此后 学生上大学基本上国家全包,分配国家也全包,自产自销。   到了90年代经济上的改革终于影响到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大学。97年个别 大学开始扩招(武汉汽车工业大学)。98年政府决定采纳海龟经济学家汤敏(教 育与学术 2003,10)意见,扩招,并收取相应的学费。收费之高,很快就让高 兴的家长搪口结舌,据有关方面统计,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达到“两亿城镇居民” 人均年收入80-90%以上。扩招和高收费一方面极大解决了高校自93年来的经费 紧缺;另一方面给贫困学生和其家庭带来了几乎是灭顶之灾。年年高考后都有被 录取学生家长自杀的新闻。大学的产业化成了众矢之的,不仅国内骂声一片,就 是国外的批评也相当激烈,尤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郑永年 的”中国教育改革的三大败笔”一文,使得教育部长周济不得不出来澄清(中新 网北京1月6日电),“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把教育产业化作为政策。”市场对大学 的冲击近年来也表现得非常明显,权利和金钱猛烈震撼着大学这一世袭的金字塔, 一夜之间腐败在大学的每一个角落里冒了出来:抄袭,舞弊,代考,作刀,卖考 卷,作中介,权学交易,课题学位交易等等到了肆无己惮的程度。   大学的使命是什么?大学能不能产业化?大学应该怎么办?这些谈了己近千 年的古老话题又回到了桌面上来,重新被审视,被研究。2003年5月大学改革的 帷幕终于由中国大学的领头羊北大正式开了第一炮:号称“癸未革命”的北京大 学人事改革方案出台,一时间舆论大哗,各种赞成,反对的意见充斥于媒体之上, 有关讨论的专著也一本接着一本出,因为触及了不少人的既得利益,反对声音之 激烈可能是张维迎博士始料不及的。于是讨论持续到7月后就静寂下来。然而改 革并未停止,2004年4月新浪低调登出北大外聘95名教授得消息,张博士和钱理 群等教授新书出版,新一轮大学改革之波在悄悄进行。笔者在大学待了不少年头, 对有些问题也反复思考了很长时间,总感到现在媒体上虽对学术腐败揭露的很厉 害,但好像总是浮在表面,就事论事,没有击中要害,这次改革也许才是个突破。 因而借此文,也在此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 大学是干什么的   1大学的使命   这一点大学校长及教育家们谈的够多了,虽然时代已经变了很多但大学总还 是有一些不变的东西吧?我想把有关大学使命总结为以下四点 可能不会有人不 同意:1)传授知识(传道,授业);2)创造知识(科学研究);3)培养学生 的人格(明德);4)影响社会。这第4点在最近讨论中谈的人不多,我就多说两 句:中国的大学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例如,没有北大就没有“新青年”,就没 有“五四运动”,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某种意义上说,北大改变了中国历史 的进程。北大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世界上没有一国的大学能够比的,不论是哈佛, 还是剑桥,在这一点上都没法与中国大学比(张旭东,全球化和中国大学的精神 使命)。过去北大成为世界的名校是因为它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影响而不是它的 学生拿了多少诺贝尔奖。其它大学例如清华(一二·九),西南联大(闻一多被 刺)也一样。   2大学属于谁   从有大学以来大学原则上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国立大学(州立),在中 国解放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都是国立的, 出资人是国家,换句话是由整个社会纳税人的钱供养的;第二类是私立大学,如 厦门大学是由马来西亚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办的,南开大学最开始也是私立的等 等;第三是教会大学如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等是教会和其它宗 教团体出资办的。大学的办学经费(校舍,教职员工的工资,设备)是他们出的, 它们是大学的出资人,也是大学的所有者。   3大学的产品是什么   大学的产品是学生,本科生,研究生,这一点是不会有异义的;但此外,大 学还创造知识,输出思想等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产品。北京大学王选开发 的中文激光照排系统当然是北大对社会的贡献,是科技创新,但张维迎的“大学 的逻辑”,钱理群等教授的“中国大学问题与改革”也是贡献 但这儿出的是思想, 是理念。   4大学的用户是谁   大学的用户不仅是家长,学生(在职学生),也是社会。不但过去计划经济 时,大学毕业生是分配到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为国家服务;就是在市场化的今天, 出去的学生也直接(公务员,部队,国有企业),间接(外资,独资公司),为 社会所用,另外大学影响社会如北大、清华、西南联大等大学担当改革社会,民 族救亡的先锋是家喻户晓之事,就不用多提。   5大学里谁主沉浮   大学里管事的是谁?解放前是教授治校(欧,美),或是校长治校,教授治 学(蒋梦麟,北大校长)。文化革命中是工宣队,军宣队管理学校;在此前后有 过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为首的校务委 员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为首分工负责制;(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 眭依凡,2001)凡此等等。从中国100多年的大学教育史看来,大学校长是大学 的灵魂,选对了校长大学办好的可能性就有一半:北大的蔡元培,蒋梦麟,马寅 初;浙大的竺可桢;清华的梅贻琦;武大王世杰,周鲠生,李达;南大的匡亚明, 兰大的江隆基,华中科大的朱九思等等,几乎所有名校的历史都证明这点,因而 笔者认为还是应该校长治校,教授治学。   6大学能不能赢利,收的学费应该作甚么,谁来监管这笔钱   周济部长说:教育是一个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培养人是其根本目的。但教 育投入还是远远不够,需要推进教育成本分摊,但这不是教育产业化。这话很有 道理。但现在大学收费已经远远超过成本分摊的作用,现在一个大学生一年平均 学费5000元,超过14个发达城市人均年收入一半以上。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在 校学生4万左右,一年仅学费就是两亿,但学校的基建费,设备费,教职员工的 工资均由国家财政拨款。为什么要收这么高的学费是第一个问题;这么收的学费 该怎么用,能不能在学校里的人员分掉?谁来监管这笔钱?这是老革命遇到的新 问题,讨论的非常少,但不解决就为腐败留下一个大的隐患。现在揭发出来的大 学里的腐败和一些刑事案件都和卖文凭有关:从中国音乐学院宋飞老师揭发的招 生黑幕有关报道看,一个考官大约要送3万元,不然就不能录取(一塌糊涂网站4 月29日贴);4月30日楚天都市报报道为争取研究生生源内蒙古科技学院院长80 万花钱雇凶杀副院长也是典型分赃不匀窝里斗的案例。大学里有权有势拉帮结派 卖学位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只是程度的差别,改革开放20年,再以转型期推脱好 像说不过去。大学收的高额学费肯定不属于现在大学里的教职员工,他们只是雇 员,不能也不应该私分这笔高额巨款,当然,刚开始扩招时学校经费严重不足, 拿出一部分来改善教师们的待遇是应该的,但这和私分是两回事,也和现在一些 教师造和管理人员打着名牌大学的招牌在社会上淘金,卖学位也是两回事。收的 学费可以去改善办学条件(图书馆,网络,教室,设备)但一定要有监管,像现 在这样肯定不行。   二, 中国大学的现状-三多:学生多,钱多,大楼多;三少:理 念少,教育家少,大师少。   中国大学的现状可以用简单几句话概刮为:三多:学生多,钱多,大楼多; 三少:理念少,教育家少,大师少。   学生多,收费当然多,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前两年收费时运钞车就在外面 等着,可见钱多;有钱当然可以盖高楼,反复装修,连厕所都是星级(浙大新校 区)这点不言而喻。   谈到理念就必需回顾一下中国大学发展史,一切都要追朔到解放初年,在 政权巩固后,解放了的新中国就开始着手社会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 设,毛泽东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社会主义 的国家培养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为了这个目标,当时的国家领导认为必须对 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改革,有别于资本主义的欧美,当时可以参 照的就是社会主义苏联的高等教育体系,向苏联学习,全盘苏化几乎就是当时唯 一的选择。相应于此,1952 年中国的高等教育进行过一次重大的结构调整(一 般称为院系调整),主要是同类型项的合并,重组和调整。例如,上海各校的建 筑专业并入同济大学;造船专业并入交通大学;汽车专业并入清华大学;武汉大 学,湖南大学等的电机系合并到新成立的华中工学院。调整后,除了保存少数综 合性大学外,主要向专业方向发展。当时中国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全国主要的大中型企业都由中央产业行政管理部门直接负责。对应的,国务院有 一个部, 下面就有几个相应的大学,例如,航空学院,邮电学院,机械学院, 电信工程学院,钢铁学院,建材学院,地质学院等等这些单科性的高等院校的出 现,适应当时大规模工业化,技术人才奇缺,需要短,平,快的培养一批急需的 人才的要求。   大学的理念从纯学术研究变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相应对教师的选拔来源 也就完全不同,这一点可以从下面摘录的武大校长李达1953年10月在新学年开学 典礼上的讲话中得到证实。李达说:“此次全国综合大学会议,明确规定高等教 育的基本方针:‘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培养具有马列主义世界观,全心全意忠实 于祖国和人民事业,掌握先进科学和技术的专门人才。’…...根据上述基本方 针,专科高等学校的任务,主要是培养技术科学方面的从事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 至于综合大学的任务,则主要是培养理论或基础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 面的从事研究和教学的干部。”李达接着又解释了新调整后大学的体系与原有体 系的不同:“我们的综合性大学和苏联制的大学统一类型,而与欧美制的普通大 学或文理学院根本不同。在系科设置上,任务明确,内容只包括人文科学与自然 科学的基础学问,与旧中国所仿行的美国式的普通大学文,理,政,法,财经, 工,农,医混合在一校截然不同;同时因其没有政治经济学及法律学等专业,又 与以前所谓文,理学院也不一样。在学校内部组织上,我们的综合大学不设院一 级,而以系作为教学行政的基层组织,直接接受学校行政的领导;同时又设有教 研组或教学小组,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基层组织。在培养方式上,我们采取专业教 育按照国家建设需要设置专业并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在深厚广博系统的基础知 识上进行精深的专业学习,…这是与资产阶级所谓‘通才教育’以及狭隘专门教 育不同的。”李达接着说除了教学改革外,还需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努力:“第一, 改进领导…第二,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第三,加强教研组工作。根据苏联的经验, 教研组是高等学校基本教学组织,是直接领导一门或数门性质相近的课程的教学 研究工作、培养和提高师资的主要环节。凡属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大纲的编订、 教材的准备、教学方法的运用于改进…等等,都是依靠教研组来进行的。因此, 一个高等学校的工作成绩如何,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要看教研组的工作成绩如何 而订的。”李校长接着说要使教研组能充分发挥作用学要做到三点:(1)要有 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2)全体教师要共同讨论问题以求得问题解决。(3)系 里要加强对教研室的领导。…“第四,培养师资。…必须从两方面下手,即一方 面培养新的师资,一方面提高现有师资。…培养新师资的办法,除派遣一部分青 年教师到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及国内各大学取研究外,主要还依靠我们自己 来培养,即依靠我们原有的老教师,用带徒弟的办法,把一些研究生或毕业不久 的青年教师,逐步培养成为有一定教学能力的教师。   这儿之所以不厌及烦的长篇引用李达的这篇讲话是因为其中包涵了关于50年 代初中国高等教育大变革的重要信息。李达在这指出,从那时起中国大学的教育 模式从欧式转为苏式,其中主要包括教育理念,办学体制,管理方法的转变: (1)教育理念从师生自由探索、研究高深学问变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 产劳动相结合。(2)办学体制从欧、美式的普通大学文,理,政,法,财经, 工,农,医混合在一校变为苏式,院系合并,成立了一批由各个部委领导的专科 性大学。(3)在学校内部组织上,综合大学不设院一级,而以系与教研组作为 教学和研究的基层组织;管理方法上,从校长治校,由校长从全世界或国内聘一 流学者当教授,改变为从自己毕业生中选人留校,送出去培养,或采取传、帮、 带,梯队的方法解决;教学改革由教授治学变为系领导下的教研室负责制:即从 由教授决定学科、学位、课程设置;决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甚至新教员的聘 任,改变到由教研室讨论决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院系调整对中国大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上面谈的三少可以说正是这个改变的 必然结果:   1、 为什么大学大师少?   既然大学新的师资主要由自己的学生中选送、培养,再加上选学生留校时的 标准第一是出身和靠拢组织,拉帮结派、排斥异己,近亲繁殖就是必然。既然是 系领导下的教研室负责制,而教研室的主任不是教授而是一级向系负责的行政领 导:一般是副教授或是讲师,行政级别相当科级,不论他们的学术水平如何,都 是当然的学术带头人或者梯队成员。教研室内,教授连自己上什么课,毕业设计 学生能不能参加公开答辩都没有决定权(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 教研室集体讨论决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集体备课,就连那一门课,上什么内 容,怎么讲都由教研室讨论决定,最后由教研室主任报请系里定夺:新语丝2004 年4月29日上一篇文章更有意思,说现在教学规范化:每节课每十分钟要讲什么 都要实行IS09000质量管理就是这种集体教学发展到极处的表现。什么都规范化 了,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学术特色,外行领导内行,学术必然下滑;再加上拔白 旗,反对走白专道路,批判个人成名成家的思想,当然就不可能再有什么新大师 出现,现在大学少大师,一提大师就是50年前,正好说明上面的分析是正确的。   2、 为什么现在大学校长中教育家少?   过去的校长是由教育部或董事会任命的,当校长以前就是教育家,社会活动 家,是当了教授当校长。解放后直到90年代初,校长(党委书记),大部分也是 教育家,或是老干部,他们都是在解放前受的教育。教育家懂教育;老干部参加 革命时为的是理想和国家,当校长首先会从教育理念上考虑问题。想的是怎么把 学校搞好。文革中靠边占了,想的还是国家和学校,只想怎么把学校搞好。甚至 不惜冒着撤职,坐牢的危险。武汉大学校长李达在58年坚决反对毛主席支持的鄂 城县委的对联:“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说这是反科学的、错误的,不惜 与毛主席争的面红耳赤,维护真理的代价是李达在文化革命中付出了生命。中国 科技大学的党委书记(相当于校长)刘达,协和医科大的副校长章央芬文化革命后 期,不顾自己可能重新打成走资派,住牛棚的危险,给文化革命中没有学完的学 生一个一个发函,让他们回校回炉,想的只是为国家挽救人才。现在的校长大部 分是从自己留校毕业生中选出来的:留校后因为课教得好或者靠拢组织,有行政 管理能力从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科研处长、研究生院院长)、校长助理等途径 提上来的,这样的校长可能是专家,可能行政管理能力不错,但一般不是教育家。 他们的通病是常常被职业爱好左右自己,一事当前先为自己专业作想,资源向自 己专业倾斜。有个学校好事者编了一个顺口溜:“张校长上台修热加工楼,李校 长上台建信息中心,王校长上台起机电大厦,肥水不流外人田。”就是对现在大 学校长专家化弊病的讽刺。有个别校长不仅不是教育家,连一个一般大学的教授 都不能算,做过一些工程,有些行政管理能力,不过是个高工级的教授,一破格 就当了校长,眼界就特别狭:办大学就像办工厂,动辄量化管理:要求教授报告 指导学生的时间要精确到一分钟,记录要不少于500字。完全像生产零件一样量 化管理大学。他们不知道,这样管出来的大学生一定连技工学校出来的学生都不 如,技工学校还讲实习,还有个师傅,徒工间的交流,符合教育心理学的互动要 求,现在连毕业设计都恨不得取消,这样的校长治理下,怎么上世界一流实在不 得解;但现在大学创收(开公司,接工程):组织大型工程,攻关跑项目,工程 具体设施,他们并不外行,因而这几年在大学也很吃的开,颇有呼风唤雨之势。 虽说近年来由于亚洲地区大学重点在理工,80% 的大学校长都是理工专业的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潘国驹),但中国大学校长专家化更加厉害,深究起来, 应该追溯到部属的专科性大学的设立,大学自己培养教师,和大学的产业化(创 收)。   3,官场文化,拜金主义-大学理念的失落   (1) 官场文化   扩造后,学校经费充足,现任校长们早已不满足只是向自己专业倾斜,而是 利用学校有形、无形资产、资源为自己捞课题(课题就是钱)。他们是官,以几 万人大学作为依托,什么样的课题跑不来?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2003年获得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约570万,其中三位校长就占了370万。有位教授说,除非特 别优秀,根本没有可能拿到国家基金,看一看学校历年申请到基金者,有几个不 是官?校长们日理万机,开不完的会,作不完的指示,哪有多少时间去做课题, 只有从各种答辩会、评审会、鉴定会上零零星星听来一麟半爪,交给在职博士生、 硕士生去作。从科学史看,机遇从来都只偏爱有心人。自己都不会,怎么会有创 新?但有了国家经费,不论做了什么,大小总会有个奖,有了奖,有了课题经费 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包装自己为博导、院士。过去是先当教授,后当校长院长。现 在是先当校长、书记,然后不用进实验室,不用自己写文章,就会有人作刀,送 上文章,专著,然后校长书记自然就当上了教授、博导。大家私下里尽管不满, 都知道这是腐败,为什么在大学就能行的通?武汉理工大学有位党委书记,当一 位老干部责问他有多少文章是自己写的,怎么当上部级专家时,这位书记低声咕 哝了一句“又不是我要的”;无独有偶几年后当一位教授责问原自动化学院院长 怎么当上博导时,这位院长也是不服气地低声叨咕了一句“又不是我要的”。二 位的话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在大学里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则。认为当了校长、院 长就是官,就应有一定的待遇。院长、校长当博导和他门坐什么车,出差住什么 宾馆,能否坐软卧,飞机一样是一种等级的标志-理所当然。如果一个教师送了 一块劳力士手表或一栋别墅给书记,院长,院长们在职称评定时让他当了副教授, 被纪委发现,肯定被双规,弄得不好还会判上几年。但一个教师为书记院长写论 文,写专著,作捉刀人不感到不对,书记,院长也不感到是受贿,心安理得,有 时干脆是组织行为:如,武汉理工大学合并初期,科研处一位科长就带着一位30 多岁的博士到一位老教授家,请这位教授协助这位博士申报863计划,当问道863 组中有没有这位教授时这位博士语塞了。没多久这位博士当上了自动化学院的副 院长,教授才明白这是为梯队做贡献。50,60年代,尤其是文化革命,破除资产 阶级法权,讲集体主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文章,著作不署名,不评级, 搞平均主义。武汉大学物理系有几个56年毕业的教师,课讲的非常好,科研是世 界水平,但一直到文化革命结束他们还是助教。过去大家一起做研究写论文, 帮领导写申请书,没有问题。但现在社会发展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讲知识产权保护,大学里不再提倡共同文,提职称,加工资都与课题、论文挂钩, 为什么领导或者梯队就要去无赏侵占他人知识成果呢?为什么大学里的舆论宽容 这种行为呢?左右这些的是一种滞后的意识形态的作用,我将这姑且称为大学里 的官场文化。从52年后中国大学就是一种特殊的行政机构-一种事业单位。国家 用管理党政机关的办法来管理大学,大学里人人有级别,按照级别掌握不同权利, 享受不同待遇,80年代后开始评职称,既然职称是一种获得名利的标识;而校长, 书记既是官,也就就应有相应的职称,不然在其它学校面前也抬不起头,条件不 够可以通过组织手段去创造:例如,白书记,李院长还不是教授,唐校长就会说, 没关系,让秘书或办公室主任给机制教研室的主任打个电话,谈谈困难,哪个这 么不懂事,领导有困难,下属当然应该为之分忧;不几天几篇署名书记或院长的 论文就投到有关学报,几个月后,一切面上工作都做到堂,水到渠成下次评职称, 书记或院长理所当然就提上教授、博导了。有些人还会引经据典的说,当年钱学 森访问苏联因为他不是将军,苏联不让他参观核试验室,问题汇报到国内,周总 理立即与毛主席商量,立时晋升钱学森为中将,这不是有先例吗?大学合并后, XX理工大学将包装X校长为院士,作为提升学校整体科技实力的战略决策,居然 在党委会上集体通过,就可以看出当今大学中官场文化影响之巨。 学生代考, 舞弊是要受到记过,开除的处分;当官的相互帮助找抢手,让下属捉刀却不受惩 罚,刑不上大夫。当官的好处这么大,所以一些二、三流大学中不少年轻教师放 着学问不作,拼死拼活,钻墙打洞要去当官,也就可以理解了。战国时的宋玉写 了风赋,王者有王者之风,王者之风将极大影响社会,现在学校领导带头捉刀, 舞弊骗职称,学校的风气就必然坏。   (2) 拜金主义   扩招本来是个好事,既有利于家长、学生,也有利于学校。但当学校变成了 牟取暴利,买卖文凭的场所,使一些人一夜暴富:例如,在武汉近年盛传华中师 范大学教务处一位教师在上面已经禁止作中介并开始收手的情况下,2003年赚了 130万,可见招生中利润之厚。从被迫创收到主动牟利,一些大学完全背离了教 育的宗旨蹈入价值真空而为所欲为。除了学校的权势人物,教职工也由于利益均 沾,形成了一种特殊利益集团,于是拜金主义在大学里参透到每一个角落。(杨 东平)除了拜金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等这几年也在大学里沉渣浮 起,大学里充满官味,铜臭味,大学的理念失落了。   三大学改革之路   1大学的体制改革和机构调整是大学改革的第一步—强强联合,功在千秋, 但只是第一步   从93年,大学的体制改革和机构调整就逐步展开,到2000年基本完成。其中 难度最大最引人注目的是高校的调整和合并,俗称强强联合,至今被一些还健在 的老校长批评,认为是高等院校的世纪灾难。笔者倒是认为这是大学改革的第一 步,功在千秋。52年院系调整适应了当时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当时国家 建设急需人才起过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经济体制的变革,高校问题就日 益突出: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专业过窄,学生走上社会后不能适应社会专型 的要求;近亲繁殖,师资严重退化;专家当校长,不懂教育;官本位,金钱挂帅, 大学缺少理念,在市场冲击下腐败滋生。大学的旧体制明显不适应我国改革开放 后经济体制的变革,不适应通才教育,调整和合并是改革的第一步,是体制改革 的硬件准备,因而功在千秋,是非有不可的。至于具体合并中产生的问题,是管 理层面的问题,可以由各大学校长们自己解决,华中科技大学处理主校区和同济 校区的手法就可以供各个大学参考,国外不同校区基本自治,各有特色,没有什 么非要强求一致的道理,也可供参照。   但强强联合还只是大学体制改革的第一步,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的档次,在 研究型大学可以取消教研室,成立教授委员会,教授治学。不用将学科建设经费 拨到系里,让外行领导内行,白糟蹋钱。校长拿学科建设经费全世界请最好的教 授,立竿见影,马上学校层次就提升。多的钱设立校基金,让教师自己写开题报 告申请钱做研究。在一般性大学可以保留基础课教研室,专业课教研室需不需要 保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样既可以很快让大学与国际接轨,也堵塞了腐败的源 泉。(体制性问题)   2大学文化的建设   由于中国大学里几十年来完全依附于各部、委,行政干预一切,缺乏基本的 自治:官本位、大锅饭现象严重;改革开放后,市场价值对教育功能、教育价值 的异化,又在大学一部分领导中产生了金钱至上的思想,在大学里以钱论英雄。 例如,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的钟院长最近就在学院里说,连20万都弄不来还 当什么教授,就是金钱至上思想的典型代表。90年代前,大学里虽然穷,但从校 长到学生还有一个为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办好大学的愿望。不少老校长为了教 育事业真到了鞠躬尽悴的地步,但现在大学有了不少的钱但却缺少理念,这就需 要对大学的文化进行建设。除了硬件上的准备:强强联合,减少行政干预,研究 性大学取消教研室,教授治学外,也得包括大学文化的建设:批判官场文化、拜 金主义、平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等。不用官方特意组织,像现在张维迎博士, 钱理群、杨东平教授等做的写书,出文章宣传自己的主张;像方舟子办“新语丝” (网络杂志)批判学术腐败就行。真理将越辩越明。大学的理念,文化将在百花 齐放中重生。   3大学校长的选择和任命   中国有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 擒王。大学要改革,大学校长才应首当其冲。大学校长不好,再好的教授也留不 住;再多的钱也会被挥霍、侵吞和瓜分掉。大学校长第一重要的品质应该是大公 无私,有德。从古至今,选官员的标准都是德才兼备。不知什么时候起,在人事 任命上新本本主义泛滥:年龄是个宝,文凭少不了,关系最重要。现在不少校长 就是按这个标准安排上去的,有的人,刚刚拿到博士文凭,立马提校长,没有课 题,组织人帮助申请;没有论文动员人帮助写,包装也要包上去。这样校长上去 后,好一点将学校的经费、资源向自己专业倾斜。盖大楼,买设备,提拔自己梯 队的人当院长,博导:院长读博,博导读博都是这样的产物。不好的瓜分国有资 产,贪污腐化嫖娼宿妓(原武汉XxXX大学副校长)丢尽大学的脸。不是专家都不 能当校长,但一定要有公心。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是有名的气象专家,在浙大当 了十三年校长,没有为自己专业捞一点好处,但在艰难万分的抗战中,浙大变成 了世界闻名的“东方剑桥”。协和医科大副校长章央芬是上海第一医学院的高才 生,38年参加新四军后在部队里行医(小儿科,内科),教学10多年,是一个很 好的医生和教师。她的很多同学解放后都是一级教授,她在新四军培养的学生后 来都是院士,但49年组织上让她去中国医科大学妇婴学院当院长。开始她不愿意 去,感到废了业务太可惜,但经组织动员她还是去了,后来又调到上海二医当副 院长,抢救上钢烧伤工人丘财康(全身烧伤89%),创造烧伤救治世界记录,完 全是她组织的,名震全国。61年协和医科大成立全国选干部,她又被调去了协和, 协助黄家驷校长办医大。在医大,72年,冒着否定文化革命的风险,一封一封信 发给没有读完书的文革毕业生,让他们回炉,76年后这批学生基本都考上了研究 生,从而为国家挽救了一大批高级医学人才。她既是老干部,又是好医生,不少 名医不是她的老师就是学生,她要弄个博导当当完全可能,但直到离休,从来没 有为自己的专业和职称谋一点私利。南大的老校长匡亚明1964年为了办法语专科, 动员工作人员把办公楼腾出来,搬到平房办公,1982年他辞去校长职务,后继的 郭令智,曲钦岳校长也在陋室办公,一办20多年,至今传为美谈。 但为了将文 学大师程千帆,陈白尘聘来,可是很舍得花钱来回跑。南大至今以大师著名而非 大楼,在国外的名气比北大,清华有时更响,和校长的人格魅力很大关系。现在 有些校长喜欢摆阔,喜欢上高级宾馆去聚餐。办公室装修的像皇宫,但教室,图 书馆却不装中心空调,去年武汉40度10天,武汉大学的学生热到受不了,找了校 长才开放有空调的食堂让学生去看书,此事不少媒体都报道了。秋天武汉理工 大学图书馆装修,原以为会装空调,外面包装不知花了多少钱,结果装完一看, 阅览室还是没有空调,说明校长,馆长从来不上图书馆,不读书。(只见过退休 多年的东院徐校长背着一个大书包上图书馆借书)。凡此种种,说明选校长是非 常重要,而选校长最好是教育学家,或社会活动家,以德为标准,年龄大一点, 不是博士应该没什么大问题,甘罗发早,子牙迟。像张献忠治蜀,一刀切,有时 就切去了人才。选才,大学校长的才不是专业知识而是教育家的才,最好五湖四 海,免得拉帮结派,必要时可以学大军区换防,现任校长中哪位,如果实在爱好 自己专业,可以辞职不当校长,回去耕自己那一亩二分田,也是一种选择。天子 无私,要当校长,就要全职。   4 关于师资,一般大学应保留终身讲师一职   大学的所有者既然是社会(财团,宗教团体),一个老师经过5-6年发现不 适合在大学工作,大学辞退他是非常正常的事,国外的大学,现代化大公司无一 不这么做,从没有引起什么异议。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现有大学2000多所,学生 1000多万,不可能停课搞教改。大部分的大学需要传道授业者,学校应该设有终 身讲师之职,就是北大,清华也没有必要全赶干净。再好的大学也需要教授高深 学问者,真正课上得好的老师也非常难得,而一些会做学问(研究)者,如陈景 润不一定会上课,因而大学里做研究的也不必人人上课,还是需要互补一下。至 于教授怎么聘,张博士讲了很多,在此不再多费笔墨。   5 加强大学管理-取消二级目标责任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二级目标责任制是中国特色的产物,有人认为是一种管理方法上的创新。责 任制起于改革开放初期,原始想法是打破大锅饭,一“奖勤罚懒’.90年代逐渐 成型。它依赖的是系-教研室管理体制,由教研室进行考核评比,结果由系领导 最后裁定,据有关文件规定连续两年获得优秀者可加工资一级。不同学校,不同 时期标准不同。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年年加码,教学工作量从大学合并前的 200教分到现在300学分以上(不同学院略有不同);科研经费要求以超过年20% 的高速增长。(可参看新语丝2月份以后的报道),像人民公社生产队管理社员 一样管理大学教师。结果教师们不胜其烦,甚至一些年轻的教师都说:真想退休 了,认为大学校园这么大,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中国的劳动工资制将工作报 酬分为三种:计件制,计时制,月工资制。工作复杂,需要技术高的工作一般都 采用月工资制;教师属于脑力劳动,是相当高级的工作,从来就是月工资制:大 学教师文化革命前13等级制,最高是一级教授,在武汉地区为330元;最低是13 级,见习助教, 43.5元;助教3年转讲师;副教授,教授不是每人都能上,设有 终生讲师,工资与最低等副教授交叉,评一次直到下次再要升级时,从来没有年 年评的做法。责任制的量化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计件制,对大学管理来说是 一种倒退,一种混乱,是大学校长不懂教育的体现。而且二级责任将分配权下放 到学院,但学院一级不设财务管理,造成资金体外循环,缺乏监督,是大学腐败 的重要源泉。承包制是一种非常低级的管理体制,国际国内没有一个大的企业, 公司采用这种方法。而且一旦实行教授治学,取消教研室一级,这种做法就没有 了组织结构依托,应该尽早取消。至于一些年轻教师不好好上课,打着学校的招 牌在外面兼职,改了聘任职,出了问题请他另谋高就就行了,杀一儆百,现在工 作这么难找,谁也不傻。   大学里现在钱是多,但吃不穷,穿不穷,不会划算一世穷。现在大学里一些 管理人员大手大脚,乱花钱。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3年换了3个院长(第一个 是退休的前院长)就装修了三次,可以省的地方不省。新官上任不装修好像没每 面子,反正钱是国家的,不装修死钱变不了活钱,装修时交给施工队就不管,很 好的全木旧家具满地仍,完全一个败家子,不知钱来的艰辛。和南大匡亚明校长 平房办公,上全国第一(SCIENCE 评价)没法比。一个高瞻远瞩,胸怀大志;一 个贪图享受,仰慕虚荣,天壤之别。这种现象是抓的时候了,不然再多的钱也会 败光的。   6改革高考制度,各个大学自己招生,真正竞争   从教育心理学,考试有两个主要功能:1)检查学习的效果,选拔人才;2) 增强学习的效果,系统化知识,加强记忆,达到过渡学习的效果。高等教育不是 义务教育,国家社会拿纳税人的钱办大学是为了社会需要一批高级人才,因而不 是什么人都能上大学,77年恢复高考,全国一片欢呼声,觉得公平纳税人的钱没 有白花。但现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等教育,以至小学教育都变成了应试教育, 把学生变成了考试机器,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实是所料未及。改革高考制度, 各个大学自己招生,真正竞争,学生不用一锤定终生,各个大学错开考试时间, 给了他们更多的机会。至于家长的负担,应该不是问题,农民打工全国跑不也跑 了,何况给铁路运输做了贡献,对国民经济发展已有好处,何乐不为?而且这样 一来,人才也不会集中到少数大学,有了竞争,大学有了压力,对提升大学的水 平不无好处。   大学是非改不可了,这是个系统工程:问题之多,内容之深,影响之大,可 能现在估计还是不足。笔者的一孔之见,作为抛砖引玉,为大学改革作一点贡献。 (XYS2004050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