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俺实在看不明白这一段: >他选取了9个系列63种化合物进行计算考察。这项需要大量 >计算的工作,在国外通常是在大型计算站进行,可当时他只 >有一台主频120的微机,运算速度可想而知。一开始,他采 >用的是从头算中HF水平计算。进行了大半年后,发觉四唑 >化合物中电子相关效应强烈,需做考虑电子相关效应的计 >算。这只有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才能顺利进行。但当 >时国内很少使用,没有借鉴,一时无从下手。山穷水尽之 >际,有一天他从图书馆走出时,忽然灵感闪现,立即冲回 >办公室,在运算程序里输入一句命令,微机居然没有拒绝 >而继续运行!这说明他们使用的这个程序里可以运行DFT方 >法。他兴奋不已,因为掌握了这个方法将推动整个课题更 >快地进行。 这么神秘?灵感闪现?俺就是吃DFT这碗饭的。想了很久, 估计最可能的情况是,他们机器有一个PC版的Gaussian量子 化学计算软件或者类似的东西。这老兄一直拿它干HF水平 的计算,有天想看看软件是不是包含DFT。算他运气好,work 了。难道他以前没有看说明书?这个也要和记者宣传?搞不懂。 另外,量子化学计算基本也就是炒菜,文章发的多,说明勤 于计算和写作。至于工作的水平还应该看同行的评价和引用 情况。陈博士工作水平到底如何,没有看文章,俺无法评价。 不过上面那段宣传感觉比较怪。 (离乡客) 咱是学化学的,简评一下: 小陈自95年到现在共发表SCI文章23篇,其中第一作者文章14篇, 在博士生中应算不错。但文章的挡次太差。IMPACT FACTOR 大于 3 的一篇没有。其最好的文章为一篇J PHYS CHEM A 影响因子 2.695(1999年),而其重点吹嘘的 Chem. Phys. (impact factor: 1.766)和 Inter J. Quan. Chem. (impact factor:1.318)则是 典型的烂杂志(前者也不是美国杂志)。 (蒙雷) 这程序是他写的还是别人写的? 什么叫"在运算程序里输入一句命令,微机居然没有拒绝而继续运行!"? (gura) All his tetrazole papers can be merged as one paper. It seems to me that all his papers on calculation of tetrazole compounds and derivatives can be merged as one full paper and then submitted to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CS, the top journal in all chemistry) although it may not get published. Using commercial package like Gaussian9X and the methodology he used, you can calculate such molecules in few hours. So, if you want, you can write such a paper every week, even every day! You can publish it some where but never get it published in decent journals like JACS. (valence) (下文原载《科学时报》2000年11月30日) “论文博士”的成功之路 最近,在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陈兆旭博士站到了四唑 化学理论研究的最高“领奖台”上。他与南京理工大学的肖鹤鸣 教授共同撰写的《四唑化学的现代理论》10月份由科学出版社出 版。这部著作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他在攻读博士期间进行研究的创 新性成果,使我国在高能材料量子化学研究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 水平。而他在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在导师肖鹤鸣教授指 导下从事“四唑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结构和性能的量子化学研 究”,更是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完成并发表了28篇学术论文, 其中被SCI收录的就达16篇,成为国内罕见的“论文博士”。 寻求新型安全钝感起爆药剂一直就是含能材料国防和民用研 究的热门课题。而四唑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是70年代以来国际 上关注的焦点,美国的弹道研究实验室和英国的炸药研究与发展 中心都曾对四唑化合物的性能及其代替叠氮化铅做新型起爆剂的 可能性作了大量研究和论证,报道了较为系统的撞击感度的实验 结果。但整体而言,该领域的实验和理论计算工作数量少、涉及 面窄、精确性差,且缺乏系统性,试图从理论上解释实验感度相 对大小的种种努力也均以失败告终。 陈兆旭的研究就是围绕四唑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感度大 小而展开,对系列四唑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的结构和静态、动态性 质进行广泛研究,解决了四唑衍生物生成热的精确计算、四唑衍 生物特别是其金属配合物的热解机理研究等诸多难题,找到了以 热解引发开环反应活化能为理论依据,对四唑衍生物及其金属配 合物撞击感度的实验结果作出了成功的阐明和判别。这个新发现 对设计和合成新型高能钝感起爆药剂具有指导作用,从而将引领 感度理论判别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陈兆旭1993年考入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 从肖鹤鸣教授,1996年又继续深造读博。也就是从这时起,他做 起了导师交给他的这项课题。肖老师说,这是一项紧追国际前沿 学术动向的研究,也是我国“九五”兵器科技预研基金项目的一 个要求,做成功了不仅对我国国防科技发展有帮助,而且将使我 国含能材料电子理论研究走到世界同行前面。但是难度很大,因 为这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虽然已有30年的历史,但因实验数据又 少又零散,对配合物感度的判别更是未有涉及,要寻求其中的规 律性,必须进行极大量探索性、开拓性的理论计算工作。 陈兆旭接到课题后,做的第一步是从研究衍生物入手,考察 其静态结构参数与感度之间是否具有规律性的联系。他选取了9个 系列63种化合物进行计算考察。这项需要大量计算的工作,在国 外通常是在大型计算站进行,可当时他只有一台主频120的微机, 运算速度可想而知。一开始,他采用的是从头算中HF水平计算。 进行了大半年后,发觉四唑化合物中电子相关效应强烈,需做考 虑电子相关效应的计算。这只有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才能顺 利进行。但当时国内很少使用,没有借鉴,一时无从下手。 山穷水尽之际,有一天他从图书馆走出时,忽然灵感闪现, 立即冲回办公室,在运算程序里输入一句命令,微机居然没有拒 绝而继续运行!这说明他们使用的这个程序里可以运行DFT方法。 他兴奋不已,因为掌握了这个方法将推动整个课题更快地进行。 此后,他又用这种方法把已经算过的56种化合物的生成热重新算 了一遍,得出了较有把握的结论,首次报道了系列56个四唑衍生 物精确的理论生成热,并指出2-甲基四唑的实验生成热数据有 误。 第一步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没有找到衍生物静态性 质与感度之间的必然联系。陈兆旭开始进行难度更大的动态研 究。他发现美国弹道实验研究室的一位科学家Schroedier提出了 这么一个观点:四唑化合物的感度可能与四唑化合物平衡体系中 2H异构体的含量有关。他决定从这方面入手,但互变异构反应的 计算结果否定了这个观点。于是又做热分解反应动态计算。在这 一阶段的研究中,他创造性地发现系列5-取代-1H四唑热解开环 (形成叠氮化物)反应的活化能合理地阐明了它们的实验感度相对 大小排序。 在经过大量的计算和研究后,他又首次提出了“取代基模 型”,解决了计算和比较系列四唑金属配合物热解反应的难题, 并最终也以开环反应活化能为理论依据,对四唑衍生物及其金属 配合物撞击感度的实验结果作出了成功的阐明和判别。他的这项 研究成果很快就在美国的《化学物理》和《国际量子化学学报》 显要位置上刊登。这也是他三年来发表的第27篇和第28篇论文, 被SCI收录的第15篇和第16篇。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