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科普图书翻译有救吗? (二) 王卉 原因之二:译者的非职业化 如果说三四十年前的翻译作品整体水平更高,除了译者的责任心强,更重要 的原因是译者所受的未曾割裂的教育,这带给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另外,比较 高的稿费,使他们可以以翻译为职业,依靠稿费便可养家糊口。 如今不单是稿费低,令科学史专家戈革先生不平的还有,稿费不是根据质量 定标准,译好译坏一个样,同一套丛书,译者的水平相差很大,稿酬却是一个标 准,他认为这是以前“有饭大家吃”的风气的延续。 清华大学教授刘兵认为,不管写作还是翻译,理想状态是应该职业化,但目 前的状况是译者的投入、产出不匹配,单靠稿费养不起自己,从而导致译者的非 职业化,人们只是捎带做一些,必然会影响到译作的质量。 现在市场上出现一些职业的翻译公司,他们掌握有不少兼职的翻译人员。这 些公司在报纸上做广告,也主动与一些出版社联系揽活儿。不过这种翻译公司除 了给自己旗下的翻译人员稿费外,自己还要有利润,有着商业利益的追求,因而 他们向出版社开出的稿费往往比出版社付给自己找的译者的稿费高。和平出版社 曾把书稿给翻译公司,结果他们不但价码高,翻译质量却也不尽如人意。这种公 司一般多针对企业,为他们翻译技术方面的文件或是商务往来文本,比起书稿翻 译要简单多了。虽然是职业翻译公司,但并非职业人,因而就目前这种状况而言, 对翻译质量似乎并无补益。 之三:责任编辑水准欠缺 编辑的水平也是影响译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刘兵看来,好的编辑应该 具备:外语能达到相当水平;有来自异域文化的修养;有比较好的鉴赏眼光,能 够把握好选题。——这么高的要求与对译者的要求有着类似的情形,能够达标的 编辑可以说寥寥无几。结果是好的优秀著作译过来的不多——其实国外的科普书 也有层次档次的差别,并非都是精品。 对于编辑素质,王鸣阳也曾感叹:“我们经常搞翻译的,就只想着把它译成 真正的中文,但费了很大劲译好,编辑又改成直译了!”在社会上有不小影响的 某科普丛书,在戈革看来,它的译者很多都是些没什么文化和翻译根底的人,他 认为这是编辑的人情在起作用。   除以上因素之外, 影响译作质量的其他原因还有: 缺乏译作规范,这不单是几本科普译作的问题,也不单是出版社的责任,吴 国盛发现:我国每年出版不少原创和翻译引进的学术论文及学术著作,但迄今未 见有国家出版部门制定的编辑体例和格式的强制性标准,现多由各出版社、编辑 部甚至编辑本人自行掌握,以致造成学术出版格式的极度混乱和失范。 戈革认为,现在译者既没利,又没名,没什么激励机制,与50年代完全不同, 现今辛辛苦苦译了,稿费低不说,还得不到社会的承认。 出版社出于商业考虑,等不及“十年磨一剑”,而买版权常常有时效性,一 般三年、五年,常常是完成联系版权、找译者等过程,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出版 社也没有耐心培养译者,或等待译者译出精品。 出路在哪儿 今年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首次增加了翻译作品奖,翻译 作品所得奖金,70%属于译者,30%属于责编,这从社会评价与荣誉方面给译者 一种鼓励,和平出版社编辑庞把这看做一个好的兆头。 但吉林人民出版社编辑范春萍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编辑潘涛认为,稿费并 不是决定因素:给得再多,也给不出一个天价,现阶段的稿费,即使翻一番也不 是很多,有些译者出于热爱,看选题好就翻译。有的译者则会有其他的选择,他 也许想把精力投入到证券、电脑一些热门行业之中,不似科普翻译钱不多,还要 坐冷板凳。 现在科普图书的市场状况多是保本或略有亏损,有些能稍微赚点钱。能够很 赚钱的图书很少,若提高稿费,可这笔稿费从哪儿出呢? 有人认为,如果出版社有长远眼光的话,还是应该由出版社出,现在国内出 版社和译者多是一锤子买卖,很少有一个译作者愿意与一家出版社再次合作的, 吃了一次“烂包子”实在不想吃第二口。出版商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也要培养 自己的译者队伍,他建议,出版商应该与好的译者订终身合同,这样就把市场控 制住了。 一部分人的希望寄托于译者的热情与献身。戈革先生是属于那种出于热情, 低的稿酬也认了的译者,他译《尼耳斯·玻尔集》共十卷本470余万字,后来由 于赚不了钱,出版社都不愿意出了,戈革先生便自己从国外找钱来出。他觉得作 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的尼耳斯·玻尔,他的精神遗产如果不被中国人所了解太可 惜。不过,戈革先生更多的似乎是出于无奈,他对稿费仍然是颇有怨言。 王鸣阳似乎也属于悲观一族,他觉得暂时看不到出路,完全当事业来献身的, 没看到一个,除了原来的专业与此相关的人才有持续的兴趣;或经常接触某方面, 有责任心,与自己追求的没有太大妨碍。 出版社编辑黄明雨认为要解决问题,应该靠大家努力。首先出版社逃脱不了 责任,要重视这个问题,把质量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有耐心去培养译者,而不要 唯商业利益是瞻。黄明雨做的 “三思文库”已出版 30种,其中大部分是引进版 科普,他感到找好的译者很不容易,时间经常耽误在这上面,没找到好的译者还 要另请人审校。另外,他认为也要靠读者、学术界朋友共同帮助,一起督促,提 出建设性意见。 范春萍相对乐观一些,她说,现在的教育体制有所改革,不再强调文理分科, 也许十年、八年以后,新一代成长起来,会有希望,他们中有可能涌现一些潜在 的好译者。现在也不是无所作为,可以尽量去发掘一些好的译者。 不少人建议应该以高稿酬培养译者。刘华杰认为新闻出版署目前给译者的稿 费规定是千字30~100元,差距太大,出版社多半只会往下拉,向最低线看齐, 标准应该提高,或进行模糊,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培养好译者有所帮助。 另外,也有人建议,虽然整个图书出版整体放开不可能,但科技、科普出版 应该放开,允许书商介入或允许国外出版机构进来,这样中国的科普市场会很快 繁荣,因为中国市场很大。 原青岛出版社编辑、现中国图书商报副总编王一方认为,现在对科学文化的 译介尚是早期,不可过分指责、求全责备,不管培养阅读群还是培养译者都要有 一个过程。 (《科学时报-读书周刊》2001年8月10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