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康德的五指 作者:景新 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划分,在康德之前就已经有了。 举例来说,“曲面是弯曲的。”“直线不是直的。”这是分析命题,前者正 确,后者错误。“兔子有两只耳朵。”“驴有五条腿。”这是综合命题,前者正 确,后者错误。 分析命题可以说是由分析主语就可以得到谓语的命题。分析命题并没告诉我 们什么新的东西,比如我说“F是F”,“K不是K”,听的人还是不知道F和K是什 么。综合命题就不是这样,它告诉了我们一些东西,比如我说“兔子有四条腿”, 对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兔子的人,他就知道了一点新的东西。 而且,要判断一个分析命题正确与否其实也不必知道命题的内容,“F是F”, “K不是K”,我们并不知道这两句话实际在说什么,但前者必然是对的,而后者 肯定是错的。 而对一个综合命题正确与否的判断,在康德之前,休谟认为是依靠经验(不 是“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而是“人的亲身经历”)。不看一看, 你不会真正知道兔子有几只耳朵,不听一听,你不知道钢琴和鼓的声音有什么不 同。相反,分析命题是不依靠经验的,也就是先验的。 康德提出了新的观点:有的综合命题是先验的。他的论证当中,最“有说服 力”的,就是关于数学的部分。他举7+5=12为例,他认为,分析7和5,我们并不 能得到12,就算分析“加”的概念,也不行,因为“加”只是告诉我们把两个数 合在一起,我们并不能因此知道和是多少。只有我们拿一个直观的“5”, 比如 我们的 5个手指,把它们一个一个地加到7 上去,我们才能够得到12。因此7+5= 12不是分析命题,而是综合命题。 它是综合命题,但它的正确,却不是依靠经验的。你可能会说,刚才用五个 手指加到七上去不正是靠的经验吗?那么,其他的呢?如果你有两箱苹果,每箱 三十个,那么你一共有六十个苹果,你会把它们放在一起重新数一遍吗?就算这 个你真的会去数,那么,一万加一万等于两万呢,一亿加一亿等于两亿呢?你都 会去数吗?其实,万有引力定律可以错,1+1=2 却不会错。按“先验”一词在那 个时候的用法,加法的正确性我们的确是先验知道的。 康德就这样论证了数学是先验综合命题(当然上面的后一半论证其实是我按 自己的理解做的,相信符合康德的想法)。不过这种论证其实是错的,加法实际 上是分析命题。我用集合的方法来说明。 比如集合P={a,b},集合Q={c,d},P∪Q={a,b}∪{c,d}={a,b,c,d}, 我们再看一下,P有两个元素,Q有两个元素,P∪Q有四个元素,并且P和Q没有交 集。{a,b}∪{c,d}={a,b,c,d}不是什么综合命题, 它是由并集的定义决定 的,而这两个集合基数(即元素的个数)相加就等于并集基数,即2+2=4,这让我 有了想法。 只要把基数重新定义一下,加法重新定义一下,加法就是分析命题了。定义 {a,b}的基数为2,并且,如果把其中的某元素更换,如b换成f,集合由{a,b} 变成{a,f},我们仍然说基数为2。同样定义{a,b,c,d}和 {a,f,c,d}的基 数都是4。(在这种定义之下, 2和4就没有别的意思,它只代表了集合的某种状 况。)再来定义加法:如果集合P和Q没有交集,或者说P∩Q={}, 也就是说它们 的交集为空集,我们就说P的基数加Q的基数等于P∪Q的基数。 这样,2+2=4就只不过是{a,b}∪{c,d}={a,b,c,d}的另一种说法,同样 7+5=12只是{a,b,c,d,e,f,g}∪{h,i,j,k,l}={a,b,c,d,e,f,g,h,i, j,k,l}的另一种说法,并不是综合命题。 上面的定义办法只能定义特例,一般的定义是这样:引入符号0,1,2,3, 4,5,……;再引入后继者的概念,用n'表示,0的后继者是1,1的后继者是2, 2的后继者是3,或者说0'是1,1'是2,2'是3,等等。这时它们还不是数。 定义{}的基数为0;如果集合P的基数为n,并且a不是P的元素,则P∪{a}的 基数是n的后继者n'(元素a可换)。 如,{}的基数0,{a}={}∪{a},按前面的定义{a}的基数是0',是1。 {a,b}={a}∪{b},而{a}的基数是1,按前面的定义,{a,b}的基数是1', 是2。 {a,b,c}={a,b}∪{c},而{a,b}的基数是2,按前面的定义,{a,b}的基 数是2',是3。 而加法仍然用上面的定义:如果集合P的基数为m,Q的基数为n,并且P∩Q={}, P∪Q的基数为r,我们就说m+n=r。 在集合论中,P∪{}=P,那么按照前面说的加法定义,我们知道,m+0=m。 P∪(Q∪{a})=(P∪Q)∪{a},同样按前面的加法定义,m+n'=(m+n)'。 这样,我们就能够算任意集合并集的基数了。 比如,5+0=5,5+2'=(5+2)'。 5+3=5+2'=(5+2)'=(5+1')'=((5+1)')'=((5+0')')'=(((5+0)')')'=((5')')' =(6')'=7'=8 什么可以作为集合的元素,并没有要求,{a,b,c,d,e}是一个集合,{康 德的左手拇指,康德的左手食指,康德的左手中指,康德的左手无名指,康德的 左手小指}也是一个集合,正因为这样,康德才能够用他的五个手指代表5加到7 上去得到12。 其实,这就是自然数的皮亚诺公设和加法定义。只是原来的皮亚诺公设不使 用基数概念,我初看的时候觉得严密倒是严密,但与我们的世界联系不起来,通 过上面的思考,我就把它跟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了。我相信数学当中对集合基数的 严格定义并不是象我这样做的,但对我现在考虑的这个问题,这也就够了。 单个的分析命题看起来是显然的,也没告诉我们什么东西,但一长串的分析 命题构成的推导过程,就会把我们带到一个不那么明显,甚至是令人惊叹的结论。 比如上面的运算,比如从欧氏几何公理开始,我们可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 是平角。这种推理完全是不必借助经验的,完全是由看起来象废话一样的分析命 题来保证有效的。 但这种推理只保证有效,其实是不保证正确的。由欧氏几何公理能推出三角 形内角和是平角,但却保证不了欧氏几何公理的正确。这个时候,就要求助于经 验了,只要我们遇到的三角形内角是平角,我们遇到的圆的周长c=2πr,我们就 相信欧氏几何是正确的,如果遇到了反例,就说明需要新的几何了。在爱因斯坦 的广义相对论中,就要使用不同于欧氏几何的几何,而广义相对论又受到实验的 支持,所以可以说,用欧氏几何来描述我们身处其中的空间,只是近似的,其实 是错的。 这样,欧氏几何的公理是综合命题,而且也不是先验的,必须接受经验的检 验,而各定理则是分析命题。只要公理正确,那些定理就是正确的。实际上不存 在先验综合命题。 说明:“如果集合P和Q没有交集,或者说P∩Q={}, 我们就说P的基数加Q的基数 等于P∪Q的基数。”这个定义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是google来的。我在三思科 学论坛上与网友讨论过加法问题,laomao贴出了康托的自然数和加法定义,用那 种方法证明了5+3=8,使我对康托的自然数定义有了进一步理解,在此感谢。 附:自然数的皮亚诺公设和加法定义(N代表自然数集)。 自然数公设 (1)0∈N; (2)若n∈N,则恰存在一个n的后继者n'∈N; (3)0不是任何自然数的后继者; (4)若n'=m',则n=m; (5)若S是N的子集,且满足:①0∈S;②若n∈S,则n'∈S,则S=N。 加法定义 (1)对任意m∈N,m+0=m (2)对任意m,n∈N,m+n'=(m+n)' (XYS20090330)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