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克隆”人真那么可怕吗? 崔克明 自克隆羊多利诞生以来,真可谓“克隆”风暴席卷全球,好像“克隆人”马 上就要诞生,会人为制造出大量长相和性格一模一样的人,从而威胁到人类社会 的安全。许多国家政府声明,甚至议会立法禁止“克隆”人。许多报纸、广播、 电视等新闻媒体的稿子中常常有意将“克隆”写(或说)成“复制”的代名词, 这就更增加了“克隆”人的可怖性。加上前些年有关复制出战犯希特勒的科幻小 说的烘托,更增加了其可怖性。最近有关某国一邪教组织的一实验室将于明年诞 生出第一个“克隆人”的报道,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的骚动。但这实际上是一种误 解,对“克隆”的内涵缺乏科学的了解。“克隆”绝不等于“复制”。平常我们 所说的复制是指照原物的形状大小制作出一件或数件物品,如文物的复制品,文 件的复制品等。而克隆却不是如此。 克隆是英文字“Clone”的音译。根据韦氏大字典的解释,作名词用时是 “由一个个体经无性繁殖所产生后代的总称(aggregate),可以自然产生(如 一个原生动物重复分裂的产物),也可以用其它方式产生(如植物中的嫁接和扦 插)”。当作动词用时则是“无性生殖”,应当指出,在植物学上应当是指营养 繁殖。现在所用“克隆”的概念,是指由植物或动物身体(营养体)上的一部分 (可小至一个细胞)在自然条件下或人工条件下发育成一个新的完整个体。在植 物中,长期以来在农林业中所用的扦插、嫁接等技术就是克隆,自1958年斯棣沃 (F.C.Steward)用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时起,在植物上的 克隆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将“clone”音译为“克隆”,而是 意译为“无性系”,但是随着英文字“clone”内涵的发展,特别是当20世纪70 年代初发展出“基因克隆”或“分子克隆”技术以来,再用“无性系”来翻译 “clone”这个字已无法正确表达它的含意。又由于在中文中“克隆”两个中文 字组合没有确切含意,所以80年代有人将“clone”音译为“克隆”后,很快被 生物学界接受,并被广泛应用。由此可见,“克隆”和“复制”的内涵是有很大 不同的,既不像复制文物那样用相同或相似的原材料照原物的形态、大小制作出 与原物一模一样的物体,也不像复制文件和文章那样用与原件一样大小和质地的 纸复印。“克隆”是取生物体上的一个细胞或一块组织或一个器官在人工培养条 件下发育成一个新的完整的生物体。两者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复制”只是用一种 技术制作出与原物体相同或相近的物体。而“克隆”则是首先将原生物体一分为 二或一分为数个,然后使每一个或其中一个或几个发育为完整的生物体。由一个 细胞或一块组织发育为一个生物体的过程是由细胞内存在的基因编制成的一个总 程序控制的。这一总程序又由控制发育成各种器官的分程序组成(有多少种器官 就有多少种分程序)。每一分程序又由控制组成这一器官的各种细胞分化的子程 序组成。每一种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都由特定的基因群编制的子程序控制, 有多少种细胞就有多少种子程序。就一个具体细胞来说,虽然它具有该生物体全 部的基因,但所能表达的却只有编码某一特定子程序的基因群。也就是说它发育 成了头发细胞,就不可能再发育成肝细胞或其它细胞。任何一个生物体都是由一 个受精卵细胞发育来的,但它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却有的发育为脑细胞,有的发 育为肝细胞,有的发育为指甲细胞等数百种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就是同一种 细胞,其形态结构也有着千变万化,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形态结构完全相同的两个 细胞。具有完全相同基因的两个细胞在分别发育为两个独立的个体时,由于所处 内外环境的不同,发育成的两个个体间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可证明这一现象 的最好证明莫过于由同一受精卵裂生而发育成的孪生兄弟或姐妹。由于是由同一 个受精卵分裂成两个后发育而成,它们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基因)是完全相同的, 出生后其父母给予他们的环境和物质条件也往往是相同的,但他们的家庭成员都 能区分开谁是老大,谁是老二,也就是说他们在长相(即外部形态)上是有差别 的。他们在性格上的差异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这是他们在家庭中位置的不同造 成的,一个处于哥哥(或姐姐)的位置,另一个则处于弟弟(或妹妹)的位置。 更何况现在在动物方面的克隆还作不到将任意一个体细胞培养成独立的个体,还 离不开卵细胞质,即将一体细胞的细胞核取代卵细胞的细胞核。现代生物学告诉 我们,生物的遗传信息(基因)并不都在细胞核中,细胞质中也含有基因,特别 是细胞质中重要的细胞器,线粒体和质体都具有自己的基因,而且它们也参与了 许多性状形成的控制,如农业上三系育种中许多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就是受细胞质 基因控制的。因此即使克隆出的新个体都在相同的条件下生长发育(实际上是不 可能有与提供核的母体发育时完全相同的条件),也不可能发育出与母体完全相 同的个体。这一点在植物克隆中早就得到了证明。更何况在人工培养条件下,除 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引起基因表达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外形外,还有可能发生基 因突变,因此不可能通过克隆产生与母体外形完全相同的个体。至于人的性格和 智力的发展还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就更不可能与母体完全相同。 克隆技术所依赖的理论基础就是哈布兰德1902年提出的细胞潜在全能性学说。 根据近一百年来的研究,此学说的内涵就是任何一处于细胞分化临界期之前的细 胞,只要处于合适条件下,既可以发育为完整的生物体,也可发育为任何组织、 器官,也可分化为任何成熟细胞。这在植物上早就得到了证明。如可以用单细胞 培养成完整植物体,也可以使单细胞分化为组成木材的管状分子,也可以分化成 花、果或叶子。这里还应指出,用一体细胞进行克隆时,这个细胞必须在一定外 界条件的刺激下发生脱分化,要发育成完整个体,必须脱分化成与受精卵细胞分 化程度相似的细胞。因此从体细胞克隆出的新个体明显是下一代,不可能是此体 细胞提供者的兄弟或姐妹。从现在有关动物和人干细胞(与植物中最容易人工培 养的分生组织细胞相似)的研究来看,我想在动物和人中,总有一天可以使克隆 技术离开卵细胞质(这一天也许不会太远了),可以人工克隆出所需要的器官和 组织。这像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样,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危害人类。我 们可以发展其有利于人类的一面,尽量限制其危害人类的一面。对原子能的研究 不就是这样吗?现在并没有因为原子弹可大量杀伤人类而禁止研究原子能,为什 么却偏偏要禁止克隆人呢! 综上所述,克隆人并不会像媒体上说得那么恐怖。但也并不是说就没有问题 了。如果用得过多过滥,也会对人类本身产生很大的危害,首先是人类的基因多 样性将受到威胁,更会有不少伦理问题需要解决。但只要科学合理地研究利用, 就会造福于人类,如减少或消灭遗传病,克隆器官用于器官移植以治疗某些疾病 等。(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1年3月27日科技日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