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科学时报》2000年9月14日) 高科技企业炒作不应过分 饶毅 基因文库价值如何 陈晓宁带回的基因文库应该是有一些作用的,其中人类BAC基 因文库除了在一些实验室有用外,也有一些应用价值。但博宁公 司好像还有工作要做:证明对中国疾病诊断有多大作用、显示具 体应用时准确率到底多高等一些技术细节,这些要做出来后才能 知道价值究竟有多大。老鼠BAC基因文库带到中国可能也会方便一 些实验室,至少不用从美国邮寄了。 但是,博宁的炒作把陈晓宁带基因文库回中国提升到举国瞩 目,就要引起一些疑问了。博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汪海涛和首席 科学家陈晓宁如果有信心,可以回答他们没有讲清楚的一些问 题: 如果中国科学界直接向美国的实验室要这些文库,是不是一 定要钱?既然陈晓宁是向国家赠送一个库,那么如果中国科学界 不能从外国科学家那里得到,赠送才比较有意义。而有人认为, 可以免费或用成本费从好几个外国实验室获得这样的文库,条件 有时是要算成合作,在论文发表时作中间作者(在生物医学界, 让别人做中间作者影响不大,因为只有第一作者和最后的通讯作 者才被认为是主要贡献者)。 捐赠给中国的文库是所有中国科学家都可以用,还是有条件 的?如果有条件,是什么条件?如果只有博宁公司顾问委员会的 人能用,那是给中国还是给自己公司有关的人员?如果中国任何 研究者可以用,是不是陈晓宁还要成为文章发表时的作者?如果 不做中间作者,那还有点意义(虽然意义也没有大到值得举国媒 体需要报道的程度);如果条件是陈要做中间作者,那么她这次 就只是起了一个搬运的作用,把基因库搬到中国,把中间作者从 外国科学家变成陈晓宁(从“外裔"美国人变成“华裔"美国 人),似乎意义就不大,而且有增加自己为挂名作者的嫌疑。 基因文库从哪里来 至于这些基因库是洛杉矶加州大学的,还是加州理工学院 的,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从公开论文上看,陈晓宁所在的加州 大学Korenberg领导的实验室,直到1999年发表的论文,其所用的 基因文库都是从别的实验室来的。其中人类BAC库有两个,都是从 加州理工学院Simon实验室来的;而一个老鼠BAC库是从麻省理工 学院Birren实验室来的。 人们自然要问:陈晓宁带到中国的三个基因文库有没有这些 文库或它们的衍生物?这个问题博宁的汪海涛和陈晓宁最清楚 了,应该由他们来回答。本来,如果博宁只是一般公司,公司的 秘密大家也许不用问。可是陈晓宁经过博宁炒作后,成为了公众 人物,而且其可信性也取决于博宁的宣传材料有多少是过硬的东 西,媒体就可以问这样的问题了。另外,就陈晓宁献库给国家的 公开举动来看,也应当是可以接受媒体发问的。 据近几天美国的中文媒体报道:对基因库的问题,陈晓宁回 美后强调她与加州理工学院有长期合作。这句话在中国媒体报道 时,没有看到过,陈晓宁说了,也会被别人理解为她承认基因库 的原创者是加州理工学院。 至于把基因库搬到中国去的合法性,旁人没有直接证据,难 以正式质疑。但如果是把他人的基因库献给中国,一般人无法理 解为什么博宁要开记者招待会大大宣传?为什么要通知记者去北 京机场迎接陈晓宁和她带来的基因文库? 这几个基因文库可以从Research Genetics公司买到,类似的 库还可以从其它公司买到。所以,当博宁宣传它的基因文库有垄 断性时,人们会疑问:在其它公司先卖这些库的情况下,博宁如 何可能拥有这些库的世界垄断性?如果博宁的垄断性只在中国, 那博宁不是买下了垄断在中国赚钱的权力吗?这与陈晓宁献库给 中国的旗号不是有些不一致吗?当然不能说博宁的人不可以经 商,但是如果经商时用“献给国家"为掩护,怎会不引起人们议论 说表里不一? 如何看待这次事件 观察过新型公司上市的人会有这样的分析:这次事件不一定 要叫陈晓宁事件,因为有博宁公司在后面采用了推出明星的办 法,以便为公司日后运作甚至上市做准备。但是因为公司是以汪 海涛和陈晓宁为主的,陈上前台引起人们议论也就不能怪别人 了。因为相当多的夸大之词都是博宁本身发布的,陈晓宁也不能 怪中国传媒写错了。 据美国的中文媒体报道:最近陈晓宁回美后责怪中国媒体炒 作失实。别人就会奇怪她在中国回答记者提问时,为什么不否认 那些夸张的部分?为什么她没有要中国媒体记者公开更正超出博 宁新闻发布范围的用词?最有趣的是,她说要起诉在美国对这次 事件有反对意见的人,而这些反对意见与她到美国来后说的几句 话实质上是一致的。还有不能让人理解的是,既然博宁炒作,目 的就是要大家知道,也就会有人议论,陈晓宁不问炒作人,而责 问议论者,是不是给人本末倒置的感觉? 有相当多的人,在一份公开信上签了名,他们其中较多的人 与陈晓宁的学术水平不是量的差别,而是质的差别,他们犯不着 去注意一个技术人员给中国带点东西,也对经商的人没有成见, 这些签名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他们是因为博宁炒作过分影响 中国科技教育界风气,才被迫用时间精力来公开自己意见的。 商业炒作时把科学方面的事情夸大太多是不好的。中国科技 界的风气本来就令人担心,再来一个这样的商业炒作,以后会不 会有更多人来进行炒作竞争?现在的生物医学学生中,大多数人 观察这个事件时,不是要我们摆出事实,而是要看社会怎么正确 处理这样的事。而对于非生物医学的一般人来说,他们会从一次 次事件中看到生物高科技行业是不是以真才实学为主导。如果常 常有人夸大到谎言的程度,大家以后就难以相信整个行业了。 新闻界也有可以吸取的教训:采访一个事或一个人,应该从 多方面采访,综合多方面意见,至少两方面,把不同意见都列出 来,让读者大家来判断。不要用一家之言,更不能抄一家的新闻 发布稿。这次事件中,新闻报道中最早用的是“其他科学家"的评 论。结果记者们不是直接问其他科学家,而常常是抄博宁写的材 料。而博宁用的“评论员"好些是其顾问委员会的,让与公司有关 的人来评论自己。记者们没有去了解,这些人是否有自我利益在 里面。 我以为,虽然有人应对此进行思考,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科技 教育界和高科技企业应该自律,避免浮夸之风愈演愈烈。科学是 很美的,高科技也是可以为民造福的。我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这 些。 (作者为美国华盛顿大学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