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杨炳儒与我的合作——不得不讲的真实故事   张南纶   从发现泛布尔代数到大量应用成功的过程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漫长的 过程之中由于参与研究的人员专业能力有限,需要各种科技人员合作。合作的过 程中可以看出一个科技人员的品德。有的科技工作者品德高尚,有的品德平平, 有的则品德很差。   下面讲述“杨炳儒与我的合作——不得不讲的真实故事”。   在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知识工程研究所网页中有“杨炳儒教授个人简 介”。该简介中写道:“杨炳儒...提出用于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的新模型、 新技术与新方法。如:泛布尔代数与多层次结构逻辑”。   这就涉及“泛布尔代数公理体系”与“一类双层次逻辑结构的泛布尔代数概 型”二文的写作过程。   如果他是提出者,他就会了解这二文的写作过程或者说“泛布尔代数”产生 过程。可惜杨炳儒并不了解泛布尔代数产生的全过程!   下面我将叙述“泛布尔代数公理体系”与“一类双层次逻辑结构的泛布尔代 数概型”两文产生前前后后的故事,自然也包括杨炳儒与我的合作过程。   在网上用GOOGLE搜索,能找到上面二篇文章“泛布尔代数公理体系”与“一 类双层次逻辑结构的泛布尔代数概型”。   “泛布尔代数公理体系”该文收稿时间是1984年10月8日,发表时间是1985 年第一期,发表刊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气象学院学报,作者排名是张南纶, 肖奚安,朱梧槚。肖奚安,朱梧槚二人建立相应的数学体系但尊重我多年的研究 发现工作。我钦佩他们的科学品德!   谈及“一类双层次逻辑结构的泛布尔代数概型”, 在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1984年S1期中可以看到“一类双层次逻辑结构的泛布尔代数概型(摘要)” 作者 是杨炳儒。而全文则在天津理工大学学报1986年01期中,作者是杨炳儒。   我多年的疑问就证实了:杨炳儒为了争“最先正式发表泛布尔代数”的名而 单独发表,因为广州会议的宣读在他看来不属正式发表。   这就要先回顾杨炳儒与我合作前的研究情况。   在1978-1982年我研究“模糊模型”的逻辑结构并发现该模型与一类“单刀 多掷开关”逻辑结构相同、因此我开始考虑模型的符号表示和这类符号服从的公 式、运算规律等问题。   在1982年的上半年利用毕业设计时间带学生(刘金云、郑琦、、彭文才等) 到华新水泥厂和湘乡水泥厂向操作员询问水泥回转窑操作的模糊模型并逐条列出 语句模型。有了模糊模型后便开始用自己考虑的公式方法化简模糊模型。   1983 年的上半年又带毕业设计了,学生们的设计题目就是用公式方法化简 模糊模型,但其中有一叫刘秀菊的同学却用图的方法画出水泥回转窑操作的模糊 模型。一见她画出的逻辑图,我当即全部明白了“公式法”和“图域化简方法”, 也知道了该系统与布尔代数规律的异同点。并能将化简方法应用到各种模糊模型 的化简以及一般的系统数据经过分类后转换成逻辑系统来进行运算和化简。   1983年模糊系统学会在广州召开年会。就以我和刘秀菊的名义写了一篇文章 “系统模糊模型的化简”并在会上宣读。这是泛布尔代数这一主题最早的一篇文 章。   现在用GOOGLE做学术搜索还能看到有作者引用此文。下面就是搜索结果。   学术搜索 共有 2 项符合张南纶 刘秀菊的查询结果,以下是第 1 - 2 项 (搜索用时 0.10 秒)   模糊控制技术中一种特殊的高维插值法   谢继深 - 电路与系统学报, 1997 - cqvip.com   ... 1969.【7]M.H.schuIIg:spline Analysis.Prentice—Halt,Ine , 1973 [8]谢继深,   正交调节法.数学研究与应用.1980.No.2 [9]谢继深,璋。菅野积分在 模糊控制中的一   十新应用。特发表。[10]张南纶。刘秀菊,系统模糊模型的化简。1983 ...   被引用次数:1 - 相关文章 - HTML 版 - 网页搜索 - 图书馆搜索   模糊控制中简化大全值表的一种新方法   谢继深 - 电路与系统学报, 1997 - cqvip.com   ... J.Ll,The Theory of Spline and TI ir Ap iea~ons,New Yorl【, 1967.[6]Grerilh   T.N E.,Theory and Applicalions of Spline FunctioonsNew York, 1969.【7]M.H.$~   hultz,Sptine Analysis,Prentice Hal1.1ne.1973.【8】张南纶,刘 秀菊, ...   HTML 版 - 网页搜索 - 图书馆搜索   主要作者: 谢继 深   该文已给出“与”、“或”、“非”的定义,给出了与布尔代数不同的变量 符号表示和公式及图域化简方法,当然也包括所运算服从的特殊规律也叙述了泛 小项的逻辑性质、泛小项条数定理和与或标准型的唯一性定理。   人们还记得:拉普拉斯变换将“解微分方程”的方法转换成“解代数方程”, 拉普拉斯先给出方法而后由其他学者给出严格的论证。我意识到:研究到了这样 一个关口:需要对创立的符号系统及运算严格地加以论证。这就是我参加广州会 议的目的:我是学自动控制的,对建立数学理论的知识是缺乏的,因此要找从事 数学基础研究的数学工作者将该系统和现有的数学系统联系起来,或者说要将泛 布尔代数公理化。   带着上述想法我参加了广州会议。   广州会议上遇到了当时在南京大学从事数学基础研究的朱梧槚和肖奚安。和 他们的合作结果就是“泛布尔代数公理体系”一文,该文收稿时间是1984年10月 8日,发表时间是 1985年第一期,发表刊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气象学院学报, 作者排名是张南纶,肖奚安,朱梧槚。肖朱二人建立了相应的数学体系但尊重我 多年的研究发现。我钦佩他们的科学品德!   在广州会议中我也认识了杨炳儒,他是学应用数学出生的。   就在广州会议上我向介绍了杨炳儒详细介绍了   (1)该系统背景,运算方法,泛小项的逻辑性质和泛小项条数定理,与或 标准型的唯一性定理和化简方法。   (2)该系统组成,系统与变量之间有一个因素层,因素是名义变量,不参 与运算而因素中的变量则取逻辑值0或1并反映了该因素中的数量关系。在一些情 况下,通过化简运算,因素还能被消去。   (3)正交试验与逻辑相邻和逻辑不相邻概念有关。   二人确定长期合作完成这二个研究。从那时起就有十多封来信,讨论和研究 该系统的逻辑结构和相关研究。这里仅就相关信件叙述如下。   1.杨炳儒手写稿“一类双层次逻辑结构的泛布尔代数概型” 一文和后来的 修改稿。   2.1984年2月9日来信(主要内容为:表示合作,推荐数理逻辑专家):   ...共谋事业大计。   3.1984年3月9日来信(主要内容为:“理论”与“承认”并进):   ...当前似建“理论”与“承认”并进,待后搞应用。   4.1984年10月21日来信(主要内容为:修改所写之文,询问研究近况):   ...可暂不建立与讨论公理系统。   5.1984年11月19日来信(主要内容为:确定研究泛布尔代数的先后):   ...我想做一“解释”:广州会议相逢,我觉得咱们是很和的来、很有缘 的。故而在我较忙乱的工作中,插入了辅助您搞一点点工作的计划。应该肯定, 这种数学结构的思想来源与背景材料全是您首先提出并奠基的,是受之无愧的。   上述他的信件也清楚表明他和我之间的合作关系吧!   但是,发表文章却连招呼也不打!难道是杨炳儒提出泛布尔代数与一类双层 次逻辑结构的泛布尔代数概型?   再从文章内容讲, “一类双层次逻辑结构的泛布尔代数概型”文中的客观 原型、开关原型,“与”、“或”、“非”的定义,图域和公式化简方法,泛小 项的性质,泛小项个数定理,与或标致型唯一性定理都不是杨炳儒的工作而是 “系统模糊模型的化简”已叙述过的内容。   你怎么能将这些工作都据为己有呢?   从你的简介中知道你做了许多工作、申请院士应该祝贺;而我在没有任何基 金支持下提出了“模糊统计方法”、“泛布尔代数”、“因果关系的逻辑结构”、 “新控制原理”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和引用。我更珍惜这种奋斗,历史终究 会给你和我作出适当的结论。   “同一律”提示我们:研究的一类实际问题的客观原型、开关原型,只可能 抽象成一种正确的新理论;而你在个人简介写的“泛布尔代数”与“一类双层次 逻辑结构的泛布尔代数概型”一般不会同时成立的,你认为哪个抽象正确呢? (XYS20081007)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