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幽默的科学院——评谢华安当选中科院院士   作者:沉思湖   “2007年12月27日,北京,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福建农科院研究 员、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榜上有名。”   评论:看到这句话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和谐,有点滑稽。水稻育种专家当选 科学院院士,不能不让我们探索和发现谢的科学贡献在那里?   首先请我们回顾一下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吧。   “第一条 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 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第四条 院士的标准和条件 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 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 的学者、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 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评论:院士章程似乎也比较有创意,好像混淆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干脆叫 中国科学技术院算了。好在还有一个最高学术称号这个概念,而不是经济效益吧。 至少在常识上,科学院应该强调科学贡献吧。   “在向院士冲刺期间,谢华安的软肋逐渐强大,从1996年到2007年,10年发 表40多篇论文,还出版专著《杂交稻育种与实践》、《中国绿色农业》等。其中, 谢华安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在正规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有十来篇。”   评论:就算谢的论文著作没有抄袭等问题,似乎也没有大的理论创新。从发 表论文的期刊档次和数量来看,似乎一个博士生在攻读博士期间都可以完成。这 居然可以当选科学院院士,太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了,太幽默了吧!科学院被认为 是科学研究最高水平的代表,至少也要有几篇引用率高的国际期刊论文吧。   “ 谢华安其人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母”、“杂交水稻救星”1941年 生于闽西地区。1972年冬,他从五七干校被调入福建三明农科所工作。当时,正 逢杂交水稻协作攻关组从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抽调农业技工作者,他幸运地作 为福建省协作组成员被派往海南,开始了育种生涯。根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三 系配套”理论,1980年冬,谢华安培育出恢复“明恢63”。第二年,“明恢63” 和不育系“珍汕97A”杂交,培育出“汕优63”。“汕优63”成为杂交稻中的明 星,谢华安的人生轨迹就此发生巨变。可以抵抗严重稻瘟病,这是“汕优63”的 杀手锏,解决了第一代杂交稻不抗稻瘟病的致命缺陷。此前培育的杂交稻,一旦 遇稻瘟病,常常颗粒无收。质量好,适应力强,大面积亩产第一个突破600公 斤……集诸多优点于一身,“汕优63”迅速扩张。”   评论:显然,谢的贡献在于技术创新,而非袁隆平的理论创新。滑稽的是, 袁是工程院院士,谢是科学院院士。不知道袁看到此有何感想,估计不得不苦笑 着说科学院太幽默了。如果据此推理,美国的Bill Gates, Dell等人都可以当 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了,他们带来的经济效益好像比谢大多了;中国的张艺谋、冯 小刚等也对中国电影艺术与电影市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建议也申请一下科 学院院士。这方面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请广大读者再收集一下,给科学院提供一 个名单。   “1995年到2005年,谢华安先后5次向工程院院士冲刺,均告失败。去年, 他向中科院院士冲刺,终获成功。”   评论:显然,谢一直认为自己是工程院院士的材料,为啥改投科学院呢?也 许是谢想碰碰运气,也许是工程院的高官太多,谢的级别还不够。总之,工程院 高官化,导致科学院只能工程化;工程院看行政级别,科学院只好看经济效益了。   “ 据何祚庥所知,“院士增选过程中,学风道德有问题的候选人都被投票 投掉了。”在他的院士评审经验里,“论文抄袭,一篇都不行,除非他得了诺贝 尔奖。一个很有名的学者,就是因为论文抄袭最终被否决。这个学者是谁,我就 不说了,反正很有名。”   评论:老何是浆糊了,还是封建等级制度在作怪?得了诺贝尔奖就可以抄袭 了?就有特权了,太搞笑了!建议新语丝的广大读者仔细查阅有无诺奖获得者抄 袭情况,尤其是在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外籍院士中。 (XYS200801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