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荒唐的“相对论争辩”研讨会   作者:克己明德   2008年3月31日,新浪网转载了《长沙晚报》的一则新闻:老农与数十位教 授争辩相对论(并附图一则,图下附说明:昨日,在“乡野学者”黄其德VS爱因 斯坦相对论研讨会现场,专家们与黄其德(右一)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刘炬 摄)。   本来在网易和新浪这种弱智的论坛里出现这些昏言乱语是不足为奇的,一些 个没上过几天学连基本的科学术语都搞不清的人对着物理学或生物学谈“哲学”, 或者声称解决了世界难题也无所谓,再怎么胡说八道总归也兴不起什么风浪来。   如果几个这样的人中间,有人愿意出钱在一起喝口小酒,就盘花生豆胡扯淡 一番也就算了。可是这一次的扯淡偏就有一帮子所谓的教授专家们搅和进来认真 地帮腔作势。故事的主人公坚持了这类心理疾病患者的一贯症状如受迫害狂等, 没有什么可说的。令人感叹的是那些捧场的高校教师和一些地方科普机构。   搅和进这个荒诞故事里的人物“有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资深教 授、社会知名人士”,其中湘潭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对此尤为热心,与会或参加发 言者有:   1、 湘潭大学光电材料与物理学院的徐宁博士   “湘潭大学光电材料与物理学院的徐宁博士诙谐地说,他很敬佩黄其德,一 个农民有这种追求是难能可贵的。”此博士的原话还有“这场研讨很有意思,如 果爱因斯坦在世的话,我想,他一定会来与黄其德进行争辩的,并且一定是很精 彩的辩论。”   2、 研究经济与管理的湘潭大学郑昭博士   此公吹捧故事主人公“他这种敢于探索、求真、质疑的精神,很值得世人敬 佩;他这种孜孜不倦钻研、执着刻苦、持之以恒的精神,很值得大家效仿;他这 种不进行纯理论研究,而是注重应用上的变化,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治 学方法,可以供大家借鉴。当然,黄其德探讨理论还处在初期,还需要大量完 善。”   3、 湘潭大学管理学院张建明教授   此公可能没有学过物理,但是很认真地批评说:“黄其德精神可佳,但所探 讨的问题是个严肃的科学问题,必须用求真、务实、批判、创新的精神来对待研 究,不应该对权威学说轻易下结论,不能简单地否定。应该允许对相对论进行质 疑,但不能仅以常识下定义。相对论的哲学意义就在于,把时间、空间与物质的 运动、分布联系在一起。相对论是数学的精巧、哲学的深睿、物理学的奇妙的一 种组合,本身涉及的面就很广。而黄其德的语言显得太过情绪化,应多采用“非 论战性的言语”。对于他反对的爱因斯坦采用的“假想试验”法,他自己却又不 自觉地用在了批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本身。黄其德的这些理论仅停留在科普性上, 还远远缺乏科研价值。”   曾支持过故事主人公的还有“宁乡县科协”,该部门几年前曾把纳税人的 2000元人民币用于支持故事主人公的“研究”。据此公回忆,“广西桂林空军学 院的教务部长谭猛所知(根据上下文的推断好像是知道他准备批判相对论的事), 照顾他去学院做了一年杂工,并让他自由进入图书馆看书。”另据故事主人公称, 他曾“受邀参加2003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召开的一次世界性的相对论质疑及物理创 新会议。”   中国媒体缺乏科学素养已经成为一个人尽皆知的事情了,记者们为了猎奇做 些无耻的事情也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此处不再罗嗦。只是可惜“湘潭大学的教授 张建明”和“两个博士徐宁、郑昭”了竟然堕落到如此地步。 附: “乡野学者”与高校教授争辩相对论 一农民与数十位教授争辩相对论 2008年3月31日《长沙晚报》   核心提示   昨日下午,60岁的宁乡农民黄其德打着领带,穿着那身有些发皱的西装,与 高校教授们坐在一起,就他对相对论20多年的研究成果进行对话甚至争辩。眼前 的闪光灯不停地闪烁,桌上摆满了录音设备。从表情不难看出,黄其德内心激动 又有点紧张。当天,“‘乡野学者’黄其德VS爱因斯坦相对论研讨会”在湘潭举 行。近40名来自于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的资深教授、社会知名人士参加了 这场非官方组织的特殊研讨会,吸引了省、市十多家媒体记者采访报道。   记者 刘 炬   “不知天高地厚的黄其德要遭千刀剐”   “世界文明的异化和倒退,人类社会伦理的堕落,虽然不能说完全是相对论 的责任,但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昨日,在研讨会上表达对爱因斯坦相对论 学说的深恶痛绝时,黄其德表情严肃,一字一顿。   今年60岁的黄其德是宁乡县金洲乡箭楼村一名地道的农民。这位只有高中学 历的农民,在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进行了20多年的独立研究后,对这一著名理论 产生了质疑和挑战。他还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搜狐网开辟了网上博客,近30万字 的论述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   在黄其德看来,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学说时完全抛弃了作为科学家应有的真 诚和严谨,且完全脱离了实践,无法自圆其说,是臆想的产物,把严肃的科学作 为谋求名利的工具。而后,更多的人或出于迷信权威,或为了个人私利,把相对 论吹到神乎其神的地步,从而造成理论物理和哲学的沦丧,使伪科学盛行。因此 黄其德认为,揭露相对论是伪科学“事关人类的走向和前途”,自己责无旁贷。   “我只要不饿死,就要坚定不移地挑战相对论。” 黄其德告诉记者,他也 为此遭到过别人的辱骂,甚至有人骂“不知天高地厚的黄其德要遭千刀剐”,但 他从不后悔。   黄其德说,很多反对他的人无非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看自己出身卑微, “很多人会觉得一个只读了高中的农民不配谈相对论”;二是自己的提法太尖锐, “毕竟很多人一直接受的教育就是相对论等于真理。另外,还有很多人要靠这个 吃饭,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就等于是要砸他们的‘饭碗’呀!”    “写书批判相对论还得过奖励”   黄其德的人生轨迹布满了沧桑,他当过兵、办过厂、教过书、打过工,当过 人大代表。   黄其德回忆说,他从小很聪明,5岁半开始上学。别人要背很久的书,他两 三天就全部背完。因此他很快就跳了级。另外邻居家是个书香门第,正巧一个有 学问的人在乡下避难,使得他有机会看到很多书,觉得最聪明的人就要当科学家。 但后来他的学业被中断,回家当了农民。两年后,他又意外地重返学校,念完了 高中。“那时候我学习真的很刻苦,我的微积分就是那时学的。后来在高中做毕 业班老师,那些大学生也比不过我,让我做了年级组长。”   上世纪80年代初,黄其德开始琢磨起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说这个东西 深奥,我就是要看看有多深奥。”抱着好胜的心态,黄其德开始挑战起了相对论。 直到1999年,黄其德开始把自己的想法系统化。于是,他写了第一本书《爱因斯 坦相对论批判》,为此还得到了宁乡县科协的2000元奖励。   黄其德认为,有两次重要的机会是他挑战“相对论”的重要基础。一次是被 广西桂林空军学院的教务部长谭猛所知,照顾他去学院做了一年杂工,并让他自 由进入图书馆看书。这一年黄其德先后阅读了200本以上的相关书籍,做了7大本 笔记。另一个机会就是他受邀参加2003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召开的一次世界性的相 对论质疑及物理创新会议。   “光速恒定不变只是一种臆断”   黄其德主要以《理论物理与哲学的沦丧》为总标题,分40余个专论,评述了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彼岸性以及这种彼岸性理论造成的哲学沦丧。例如,他认为, 相对论里的“光速不变原理”就是爱因斯坦的臆想、臆断。理由是:要得到无限 宇宙间物质运动的极限速度,当以全知尽知宇宙间所有物质运动的速度为前提。 而爱因斯坦只是茫茫无限宇宙间寸土弹丸之地的地球上生命与观测能力都极其有 限的一个人,是无法判断无限宇宙中从宏观到微观物质无限多样性物质运动的极 限速度的。同时,黄其德认为,世界多国许多光速实验中有超光速的记录,虽然 未见得全部真实可信,但事实决不会是像爱因斯坦那样的凭空臆断。再比如,对 于爱因斯坦的三个相对性方程,黄其德也予质疑。他驳问道:按相对论质量随速 度增加而增加的方程计算,若一个跳蚤以光速运动,则其质量会变成无穷大,岂 不是无限宇宙就会被这个跳蚤充斥?黄其德还对“力、能数理关系与能量守恒定 律”进行了修正,对“同一物体在运动速度增加中的质量变化问题”进行了论证 等。   “如果爱翁在世,一定会来辩论”   “这场研讨很有意思,如果爱因斯坦在世的话,我想,他一定会来与黄其德 进行争辩的,并且一定是很精彩的辩论。”湘潭大学光电材料与物理学院的徐宁 博士诙谐地说,他很敬佩黄其德,一个农民有这种追求是难能可贵的。研究经济 与管理的湘潭大学郑昭博士对黄其德的评价是:他这种敢于探索、求真、质疑的 精神,很值得世人敬佩;他这种孜孜不倦钻研、执着刻苦、持之以恒的精神,很 值得大家效仿;他这种不进行纯理论研究,而是注重应用上的变化,把理论与实 践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学方法,可以供大家借鉴。当然,黄其德探讨理论还处在初 期,还需要大量完善。   湘潭大学管理学院张建明教授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黄其德精神可 佳,但所探讨的问题是个严肃的科学问题,必须用求真、务实、批判、创新的精 神来对待研究,不应该对权威学说轻易下结论,不能简单地否定。应该允许对相 对论进行质疑,但不能仅以常识下定义。相对论的哲学意义就在于,把时间、空 间与物质的运动、分布联系在一起。相对论是数学的精巧、哲学的深睿、物理学 的奇妙的一种组合,本身涉及的面就很广。而黄其德的语言显得太过情绪化,应 多采用 “非论战性的言语”。对于他反对的爱因斯坦采用的“假想试验”法, 他自己却又不自觉地用在了批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本身。黄其德的这些理论仅停 留在科普性上,还远远缺乏科研价值。    “为‘泥腿子’开研讨会,值!”   在湘潭做生意的朱正武,是黄其德的宁乡老乡。他在2002年就掏腰包资助黄 其德出了第一本书《爱因斯坦相对论批判》。他还邀请黄其德来到湘潭自己的公 司里帮忙,做些简单的工作,包吃住每个月给黄其德发工资,从而让这位“乡野 学者”腾出更多的时间做学问。   “这样的研讨会很有收获,很值得举办!”一直坐在会场里的朱正武对记者 如此说。而黄凯峰和黄其德是中学时代的同学,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和爱好,同 样参过军,同样爱好文学,同样做过教师,两人之间有着40多年的交情。他说: “能够为黄其德这个‘泥腿子’开个这么高规格的研讨会,应该说,是黄其德一 生中值得纪念的大事了!” (XYS2008033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